第一篇:从美国教育看我市小班化教改
从美国教育看我市小班化教改
走进美国校园、对话美国校长,感受美国教育文化建构,是“XX市校长美国之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幸作为“XX市校长美国之行”培训团的成员,带着诸多疑问,带着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感,我们进入了美国的中小学课堂,从学校管理、课堂教学、课程改革、教师专业成长、学生的学习方法等不同层面展开了全方位、多角度地研讨交流。作为XX市小班化教学改革试点学校,我本次考察学习重点关注了美国的基础教育特色和小班化教学资源开发。
一、用小班化教学多元课程补救中美教育差距
在2010年,我们国家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综合治理。关于人才培养体制改革,《规划纲要》重点讲了要树立多样化的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潜能,不拘一格培养人才,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拔尖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细读《规划纲要》,我感觉与美国的《不让一个孩子落后》法案有许多共同点。
中美两国在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水平上存在很大差异,但是寻求和培养面向21世纪的高素质人才这一点上却是目标一致的。中美两国的基础教育代表了两个典型,美国中小学教育过分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工作能力和兴趣爱好而忽视了基础知识掌握,中国教育过分强调社会要求和书本知识而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透析我国中小学基础教育,造成上述突出矛盾的根本在于我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存在严重的不足。
《XX市中小学小班化教育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主要任务第二条明确提出了:构建小班化教育个性化课程体系。在课程资源整合、课程实施等方面给校长办学自主权、教师教学自主权,建构灵活多样的课程管理模式,重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统一。2013年,我校依托小班化教学改革试点学校的有利契机,在一年级和六年级成功实施了校本课程“走班制”教学,并建立了完善的考评机制,依托教师专业申报和引进社会力量开设了:面塑、围棋、音乐、艺术、礼仪、健身、武术、球类、攀岩、古筝、电影制作、航模、厨艺、园艺等十几门校本课程。2014年,我校将围绕本次美国之行的所见所感进一步强化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推进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统一,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统一,逐步探索开设:心理学、会计学、池塘养鱼、市场营销学、电工、钳工、蓄电池研发、四季常青阔叶树培育、家政服务等综合实践课程,逐步为学生构建起多元化、生活化、体验化的校本课程体系。
二、用小班化课堂管理提升我市教师专业发展
小班化教学优势的发挥有赖于教师素质的提升,而教师素质的提升关键在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在美国,随着小班化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已经得到学者们的普遍关注。然而在我国,不仅在小班化教学改革实践中缺少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关注,而且在小班化教学研究中对教师专业发展问题也被有意无意地“悬置”起来,这不利于我国小班化教学实践的推进,以及小班化教学研究的深化。
《XX市中小学小班化教育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主要任务明确提出了:构建小班化教育课堂教学管理和教师专业发展体系。要求各中小学校构建并完善适合小班化教育,并能与个别化教育等其他教学组织形式进行优势叠加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融合新理念、新行为、新变化的精品小班化课堂,实现教师个性的教,学生个性的学。在尊重学生主体选择的基础上实现差异教学,提高学生个体接受教育的过程,充分体现小班化教育的独特优势和本质特征。让小班化课堂教学管理目标的落实必须以教师跨学科的培训学习为重点,以转变教育观念、学科专业提升和提高课程资源整合能力为着力点,建设一支教育观念、教学技能、管理能力均能适应小班化教育改革需要的教师队伍。
目前,我们教师的专业发展主要通过高校培训、校本培训、专家讲座等方式进行。大班化教学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类学习”,教师扮演的角色更多的是管理者、领导者,没太多的时间与精力去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我市小班化教学实践中的教师专业发展应根据小班化教学的独特性,形成以学部为主导的发展模式,这种新模式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业成绩、又着眼于教师教学方法改进;既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投入,又着眼于课堂管理技能及课堂环境改善;既可以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又着眼于课程内容更新与教学评价方法的改进等。
通过一年的实践和探索,我们认为小班化教学中的教师专业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层面与因素众多,需要来自各方面的支持。一是小班化教学中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必要的经费。小班化教学改革耗资巨大,增聘新教师、增加新教室需要大量资金支持,我区已经根据2013年小班化教学经费预算拨付到位,经费的按时拨付有效的保障了小班化教学活动的开展。二是小班化教学中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成长的时间。小班化教学中教师专业发展从设计到实施再到评价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教师工作本身比较重,它会成为教师的负担,这是制约小班化教学中的教师专业发展的最大桎梏。
三、用小班化教学资源培育学生个性发展
美国人认为学生的学习是基于生活经验的行为改变,教学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突出个性,每个学生都是鲜活的个体,强调个人的人生价值和职业定位,与中国现代教育的“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培优扶差”是同一思想渊源,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特点差异,就是关注了人性。这样的教育也就是人性教育,本次美国之行随处可见体现人性的环境设施,随处可见突显人性的教育形式。
我市小班化教学的目标就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个孩子发展,建立焕发学生主体意识和个性获得适度解放的教育环境,促进教育的个别化和个性化,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持续发展。我们认为依托小班化教学资源培育学生个性发展不能忽略以下几点:
1、提高教室环境布置科学化,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充分发挥小班人数优势,让每一位学生参与教室布置,共同营造创新氛围,“让每堵墙每扇窗都会说话”成为我们教室布置的目标。同时在创建环境的过程中学习创造,把教室变成鼓励学生用脑思考及赞美学生学习成果的实验室。
2、在小组合作中推进差异教学。在课堂上推出多种课桌摆放形式,在不同时间、不同学科也出现了不同的座次设计,每种坐法都要服务于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雅名,小组之间互相竞争,教师课堂教学管理根据成员的位次确定涉及问题的深度和广度。这样即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又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在小组合作中推进差异教学,促进了每个孩子的个性发展。
3、以尊重唤醒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教师通过语言、动作和微笑等来唤起学生的自信心,拉近学生间的心理距离。还要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敢于向老师说不,向教科书说不,最大限度地扩张学生的思维空间,形成师生双边心智的交流。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动的频率与密度增大,在合作学习时,学生可以走出自己的座位,大胆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合作,在拉近师生关系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交往能力。
4、丰富角色扮演,让学生做爱做的事。推行班级组长轮换制,使学生享受到民主权利,调动学生各方面的积极性。丰富班级职位,提高班级管理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机会。
5、以活动为载体,为学生提供展示个性和特长的舞台。培养学生的根本目的是发展学生个性,形成创造精神。对于有特殊兴趣和才能的学生,积极为他们开辟创造性的活动。如,“小歌手”比赛,“手编报”比赛,“讲故事”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绘画比赛,小小书法家比赛,礼仪小名星比赛活动等,使学生的特性能力得到发展。讲故事、朗诵比赛能让能讲善辩,反应快、发言能力强的学生得到表现;写字、绘画、纸工比赛能让擅长于画画、心灵手巧的学生有表现自我的机会„„
四、用小班化教学的多元化课程推进评价多元化
美国的大学录取学生,不是仅凭某一次考试的分数来确定,还要看学生在中学各种选修课的内容和成绩,以及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是否做过义工更是一个重要的考察指标。正是基于高考“指挥棒”的评价标准,美国对教师和学生实施全面客观的综合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与我国的考试评价存在很大差距。
我市小班化教学提出了:构建小班化教育多元化评价体系。以建立小班化教育学科教学评价体系、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学生学业评价体系、学校发展评价体系为重点,完善小班化教育生态评价制度体系,达成教育评价的多元化,实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教育评价。通过对美国教育评价的分析和反思我们的教育实际,我想以下方面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1、我们要重视教学成绩,美国的学生和教师评价同样需要成绩,关键是我们要建立一套以文化课成绩为“硬件“,以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和社会实践等为“软件“的综合性评价。
2、学科教学评价是一个大的系统评价,有助于强化教师的专业精神。我们认为,从美国州考学区统考来看,学生的学业评价是教师的主要评价,他们采用的教师与自己相比较的发展性评价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3、建立完善的学生成长档案,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必备内容。每个班级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人性化的名字,每个班建立电子或纸质版的班级成长档案。成长档案中既有学情分析,也有活动过程;既有班级成长的轨迹,更有个人成长的脚印。
4、对于学生违纪评价建议可在重大违纪方面可参照《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行为规范》和其他法律法规分学段制定统一标准,让家长知晓,家长、学生来共同遵守,利于学校管理和学生培养,减少家长对学校的误解。
正如一个美国教师所说的:教育最重要的是发现并强化孩子那根最粗的“神经”,并且努力使之发展的更好。美国的教育就是这样,让孩子从小开始就在选择自己那根最粗的“神经”。
第二篇:从铁腕校长看美国教育
由《铁腕校长》对美国基础教育的几点思考
以前对美国的教育不甚了解,看过这部影片,对以前美国的教育、和美国的历史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这部电影初步反应了美国当时美国基础教育的特点。
当时美国的历史背景很复杂,对美国基础教育有一定的影响,先分析一下当时的历史情况: 1.当时美国存在着严重的种族隔离,黑人奴隶制度废除后,美国存在着严重的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虽然当时美国最高法院废除了在公立学校实行的种族隔离制度,但是隔离在法律上是已经被基本消除,但事实上的隔离仍然进行,就像影片里所说的那样。
白人对黑人的一贯误解,觉得他们存在着很多不良习气,所以白人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跟黑人 孩子一起上课学习,害怕在学校孩子们发生种族冲突,就不愿意把孩子送到黑人聚集的地方,从而造成了黑人孩子的心理上感觉受到白人的歧视,有时在社会上,有意无意间的不同对待,都让他们感到种族歧视,这种感觉对他们的成长造成了不良的影响,甚至于让他们自暴自弃。所以出现了像东区中学的现象,贩毒,吸毒,打架,斗殴,强奸这样的恶性事件常常发生,这也是叛逆期的黑人孩子对社会的一种悲观的抵抗。
所以像所有的黑人聚集学校一样,东区中学也被称为“垃圾学校”,学校里的学生大多是黑人,只有少量的所谓被抛弃的白人才会被送到这里。不过在影片中,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中仍有一部分人为保留住东区中学而努力,克拉克也临危受命,为了保留东区中学而来到这里。正如他来到这里就对他的学生所说的那样:“如果你不成功,不要怪罪你的父母,也不要怪罪白人,要怪罪的是你,你必须对自己负责任”。他的激励不免使自暴自弃的黑人孩子所动容。还有一些为孩子无怨无悔付出的老师,他们一起并肩作战,共同努力,可见这一场战争是注定要取得胜利的。
2.当时的美国具有教育民主性
从影片就能看出来,家长不但对学校的一些事务具有发言权和参与权,而且家长代表还可以通过抗议和反对的方式对学校和州政府施压,他们的积极参加使得美国教育行政管理得以向民主化、法制化、专业化发展。虽然影片中的家教会一直制造麻烦,但是从出发点看,并非完全为私利,也有对学生人身安全和个体发展的考虑,并包含对克拉克的专制作风的不满,倘若真的遇到不好的校长,家教会及其支持力量的积极效应是显而易见的。
另一方面,学校的独立管理,显示了高度自主的办学体制。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将管理权交给校长,以便促进教育质量和效益的提高。这和国内的学校迥然不同,政府对学校的控制,不能让学校完全按照实际情况全权处理事务,使得很多事变得繁琐和脱离实际,达不到最佳效果。但是,校长的权力也不能无限扩大,所以家长的监督与之相辅相成,以维护美国教育的民主性。这是非常值得我国的基础教育所借鉴的。
从克拉克对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得到的启示:
整顿校风校纪、加强道德教育。当时的东区中学的暴力事件频繁发生,学生拉帮结派、打架斗殴,学校的道德教育刻不容缓,否则这些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后将成为社会不安定的因素。国家要想减少和根除违法犯罪案件,必须从学生的道德教育抓起。
克拉克刚上任就在第一次的全体学生大会上,开除了一群学生暴力团伙,之后为了防止学生和老师遭到犯罪团伙的报复,就让人给进入学校的各个门上了锁,看似破坏了学校自由的氛围,遭到师生的质疑,还受到消防部门的指责,但是这无疑是一项对挽救东区中学的重大举措,“开除了300人,是挽救另外2700名学生的战争。”
一个学校的风气,对学生的影响极大,所以开除那些学生势在必行,绝对不能姑息。杜绝学生与社会不良分子的接触也是对这个学校的绝对好处,所以培养学校风气,杜绝学校学生与社会不良分子接触,可以有效的使学生更加有利的学习。
总结:通过影片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克拉克创造了一个奇迹。但是,如果没有美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仅仅靠克拉克个人及其战友的努力是不能创造奇迹的。将影片和理论结合,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美国基础教育的特点,进一步思考,或许能对我国教育发展带来新的启示。
第三篇:美国教育小班化
美国教育小班化
专业的英语老师告诉我们,在美国,几乎所有学校班级学生人数都在20人左右,美国学校“小班化”特点非常明显。美国人认为,当代发达国家在教育效益观问题上都应特别强调公民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和社会的平等,强调让每个学生都能受到充分的教育,强调因材施教,发展个性。而“小班化”教育能使学生更充分地采用教育资源,提高每个学生接受教育的充分程度。“小班化”教育为美国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师生活动的余地大了,每个学生得到老师的关注和有针对性的辅导机会增多了,学生的个性就有可能得到更充分的发展。相比于中国学校,每个班少则五六十人多则一百来人的班级教育特点,小班化也更有针对性,能更好掌握学生的个性发展。
从美国学校有关资料中,我们看到:中学实施“小班化”教育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契机,但要真正实施素质教育还有诸多的前提条件。其中,教育者应具备的条件至少有三:
(1)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小班化”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概念、教学的组织方式、教学策略等方面都要作出与“大班”教育不同的调整。
(2)教师全面素质的提高。美国人认为,“小班化”教育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取决于教师。美国教育机构认为,担任“小班化”教学的老师应具备如下基本素质,即要有正确的教育观念,有功底深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有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正确对待不同个性的孩子的能力。(3)教师在教学上要“一专多能”。
美国教师一般都是一专多能的,他们是通才,教师平时是这样进行“小班化”教学的:
①独具匠心地设计教案,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一定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要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
②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认知风格,对他们进行优化组合,使学生之间的相互感染和影响达到最佳效果。
③课堂上,教师要深入到各个小组,与学生一起进行讨论,并解答学生合作学习中提出的疑问。
第四篇:从美国小学生守则看教育理念
从美国小学生守则看教育理念
1、美国小学生守则制定的依据恰当。美国小学生守是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发展角度来制定,更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
2、美国小学生守则制定的定位准确。既然是小学生守则,那就必须面向小学生。特别是人性口语化的表述通俗易懂,让学生“听得懂”、“做得到”。
3、美国小学生守则注重细节。守则内容具体、细致入微,指导性、操作性强,实践起来简单可行。
4、美国小学生守则启发性强,重在指导、重在实现自我。
附:
美国小学生守则:
1、总是称呼老师职位或尊姓。
2、按时或稍提前到课堂。
3、提问时举手。
4、可以在你的座位上与老师讲话。
5、缺席时必须补上所缺的课业。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6、如果因紧急事情离开学校,事先告诉你的老师并索取耽误的功课。
7、所有作业必须是你自己完成的。
8、考试不许作弊。
9、如果你听课有困难,可以约见老师寻求帮助,老师会高兴地帮你。
10、任何缺勤或迟到,需要出示家长的请假条。
11、可以允许的缺勤理由是个人生病、家人亡故或宗教节日。其他原因呆在家里不上课都是违规。
12、当老师提问且没有提定某一学生回答时,知道答案的都应该举手。
中国小学生守则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
2、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校规校纪,遵守社会公德。
3、热爱科学,努力学习,勤思好问,乐于探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有益的活动。
4、珍爱生命,注意安全,锻炼身体,讲究卫生。
5、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生活习惯文明健康。
6、积极参加劳动,勤俭朴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7、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
8、热爱集体,团结同学,互相帮助,关心他人。
9、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
10、热爱大自然,爱护生活环境。
第五篇:从美国电影看美国文化
从美国电影看美国文化
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没有长期的发展历史,同时又没有所谓单一的民族传统,但是具有资本主义世界各国当中最快的经济发展速度,是目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超级经济强国,拥有巨大的国内市场,它的经济实力又使它具有相当巨大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她虽没有悠久的历史,但 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并且随着时代发展美国文化越 来越显示出其生命力。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电影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电影不仅成为人们娱乐的一种方式,也同时成为传播社会文化、价值观念或政治观点的工具,从而对社会的精神结构产生影响。随着好莱坞电影的传播,美国的文化及价值观念也渗透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从美国电影研究美国文化可以客观立体的探索美国社会的价值观和传统文化,研究美国文化特性有利于指导我们更好地发展我国的文化建设。
一、美国文化的个人英雄主义
英雄主义其实是源于我们对自身的生存环境、人文理念的忧虑和畏惧,是发自内心深处的对于未知世界和生存危机的感应,所以期待那些拥有好的品质、过人能力的英雄的出现,以期能在最危险的关头给予最有利的支持与保护。个人英雄主义所反映的是美国自由主义价值观,体现的是追求个人幸福和自由、实现自我价值的理念。
美国人强烈的自我中心观使得个人英雄主义在美国电影中的表现显得尤为突出,这种个人追求与奋斗的精神,创造了大量诸如《蜘蛛侠》《钢铁侠》《绿巨人》一类的冒险性质的电影。影片中的主人公大多是具有特异功能的普通人,他们利用这些能力惩恶扬善、拯救社会,同时他们有着普通人的各种生活、感情方面的问题,也承受着一个普通人不应承受的种种压力。虽然也有烦恼,也会失败,但他们从不放弃。主人公坚定的意志与责任感,体现了大多数平凡公民的内心世界,他们渴望正义,渴望被关注,渴望成为英雄。这些电影把人类个体的力量神化,呼吁每一个普通人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责任,并完成自己的使命,将每一个人的个体价值诠释得淋漓尽致。
二、美国文化的幽默性
幽默、自由特色是美国文化的另一重要特征,这是 由美国人的活泼、天真、好动、非权威化的性格所决定的。美国人常常说 :如果都可以达到功能 目的,为什么要那么严肃?这种民族心态,是他们设计风格形成的一个重要基础。而我国电影则相对严肃的多,无论早期 《骄傲的将军》《小蝌蚪找妈妈》《三个和尚》,还是后来的《宝莲灯》,无不体现强烈的“寓教于乐”的精神,处处透着中国文化的严肃感,说教色彩太浓,可看性不强,很少有令人过 目难忘的人物,最终人们脑海里记住的也只有原来的神话及故事,而非各种鲜活的人物形象。而美国电影中的猫和老鼠、史努比及 《小鸡快跑》中的小鸡等等众多的幽默形象,经久不衰地赢得了世界各国观众,受到不同年龄层次读者的喜爱,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并成为美国通俗文化的一部分,创造动画史上少有的奇迹。
三、典型的美国梦
所谓的美国梦,是一种相信在美国只要经过不懈的奋斗便能获得更好生活的理想,亦即人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成功,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在电影《2012》中,影片中的两个主要人物身上都体现出了典型的美国梦:一个是小说家杰克森,一个是印度科学家阿德里安。从某种意义上说,杰克森是个失败的小人物:一个仅有四百多本销售量小说的作家;家庭危机严重,与带着两个孩子的妻子分居,并且妻子身边还有位展开强烈追求的男性朋友。这种遭遇使杰克森的生活陷入一团糟。尽管妻子不支持,但杰克森并未放弃自己的写作,对他来说这是他的理想。杰克森的书得到了科学家阿德里安的赏识,杰克森与阿德里安结识,为后来二人共同努力拯救美国人民打下基础。杰克森在带着孩子郊游的时候偶然得知地球将毁灭的消息,于是展开了营救自己妻子和孩子的努力。电影给我们直接的视觉展示是毁灭性的、灾难性的场景,而实际上是在为杰克森拯救自己的家庭所做的困难背景铺垫。也正是通过一次次的生命考验,杰克森成功地拯救了妻子和孩子的生命,同时,也挽救了自己垂死的婚姻以及与孩子的关系,从而成为一个英雄。这也反映出一个小人物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达到了自己的目标,完成了自我实现。
四、美国文化的包容性
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其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便是包容性、多元化、开放性。从欧洲、非洲、亚洲、拉丁美洲来的大批移民,带着各自梦想来到美国这个梦幻般的国度,他们把本土的传统思想。宗教习俗、习惯等文化带到美国,成为美国多元化发展的基础。任何国家的文化在美国这里都能够找到影子,正是因为美国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化,才能融合各国的文化,从而创造出了让世人瞩目的“新文化”。
同时美国文化随着时代发展,其文化的包容性 不断地被显示出来。一方面美国具有比较开明的思想和生活方式,另一方面有能够包容不同国家的文化与习俗。如在影视娱乐业方面,美国动画电影已垄断了世界动画影视业的大半天下,他们的题材来 自世界各国。如动画电影 《埃及王子 》是来 自埃及文化,《小美人鱼》取材于丹麦童话,《花木兰》 《功夫熊猫 》取材于中国等。这些影片无不大获成功。究其原因,其高明之处就在于他们对这些国家以及文化内涵的处理上。美国是一个生机勃勃、富有创新精神的国家。这种包容、开放的精神实在是令人佩服。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美国式电影文化的发展已为我们指明了一条发展的道路:我们期待贴有 中国标签的中国文化早 日走下文化圣坛,走入民众 日常生 活、走向世界每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