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电影《弱点》看美国的家庭教育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民族文化差异与广告语言创意 探究马克吐温的反奴隶制观—对《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吉姆的分析 3 从中美送礼习俗分析两国文化价值观的差异 4 译者的身份 中学英语互动教学研究 魔法世界的双重间谍——《哈利波特》西佛勒斯•斯内普的矛盾形象分析 7 美国动画片名的翻译 杰克伦敦《野性的呼唤》中人生哲学的主题分析 9 从奈达翻译理论初探英汉新闻导语翻译策略 美的遗失与幻灭——论托妮莫里森小说《最蓝的眼睛》中的黑人世界 11 商务交际中的模糊语言策略 东方主义视角下康拉德《黑暗的心脏》中西方殖民话语分析 13 高中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研究 论《喜福会》中中美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从生态批评角度解析杰克伦敦的动物小说《野性的呼唤》和《白獠牙》 16 从《小妇人》看男性缺失时十九世纪美国女性的成长 What to Love and Hate ----on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18 论《简爱》中的经济意识 文化语境维度下中餐菜名的英译研究 21 英汉味觉词“酸甜苦辣”的比较分析 22 论《杀死一只知更鸟》的成长主题 23 浅析《红字》中的象征意义 24 汉语无主句英译方法探析 影视字幕翻译原则——从文化角度进行研究 莎士比亚悲剧人物的海明威式英雄特征——以《哈姆雷特》与《奥赛罗》为例 27 商标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从《悲悼三部曲》看尤金•奥尼尔对古希腊悲剧的继承性超越 29 浅析《飘》中女性主义的萌发 30 论商业广告中的翻译对等原则
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the Novel To Kill A Mockingbird and Its Film Adaptation 32 Strategies of Trademark Translation from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 33 从违反合作原则研究《生活大爆炸》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Euphemisms for Deat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e 35 The Name Translation i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36 从冲突到融合——从文化的角度看《喜福会》 37 《哈姆雷特》戏剧中的悲剧因素 38 论口译中的跨文化意识 39 论翻译的艺术
论《看不见的人》黑白文化矛盾体 41 英汉委婉语的对比及翻译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A Research of Translation of English Songs into Chinese by Poetic Norms 43 中英爱情谚语的隐喻研究及其翻译
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在英语专业八级翻译考试中的应用 45 解读《纯真年代》中的女性主义
Eco-Critical Reading of The Call of the Wild 47(日语系毕业论文)关于中日赞赏语的比较研究
论接受理论对儿童文学作品的影响——以《快乐王子》中译本为例 49 从文化角度谈美国俚语的汉译
The Comparison of Word Order between the Report at the th National Congress and Its English Version 51 Risk Comparing of Documentary Collection and Letters of Credit 52 托尼•莫里森小说的家庭关系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乔丹•贝克的人物分析 54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
从语用学角度分析美剧《绝望主妇》中的委婉语 56 On the C-E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57 爱伦坡短片小说“美女之死”主题研究
对《汤姆叔叔的小屋》中人物的圣经原型解读 59 从形合和意合看汉英翻译中句子结构的不对应性 60 试析英语谚语中的性别歧视
从《寻找格林先生》看索尔•贝娄对生命意义的探寻
An Analysis of Young Goodman Brow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mbolism 63 圣诞节对大学生的影响的调查研究
论《儿子与情人》中保罗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65 浅析英文商标翻译中的问题及对策
A Southern Elegy—a Feminist Study on Faulkner’s A Rose for Emily
A Tentative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Chinese Wine Culture and Western Wine Culture 68 英语经济新闻标题翻译在模因传播中的分析 69 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对比分析
归化、异化翻译策略比较研究:以《简•爱》两个汉译本为例 71 中国的超前消费以及其对“八十后”的影响 72 《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个人主义 73 浅析商务谈判中的恭维语应用
中美饮食文化实体行为与非实体行为的民族差异 75 论《儿子与情人》中的父子冲突
从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元素看美国对中国意识观念的转变
An Analysis of The Woman Warrio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struction of Discrete Identity in Chinese American Community 78 Judy’s Double Character in Daddy-Long-Legs 79 从目的论角度看英语电影片名翻译——以基本颜色词为例 80 像滚石一般流浪:六十年代鲍勃迪伦歌曲中的旅行者意象 81 浅析远大前程中皮普转向成熟的过程
Effects of First Person Narration on Thematic Expression in Araby 83 广告翻译中的语用失误研究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The Application of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in Advertisement Translation 85 《彼得潘》中彼得潘形象分析
A Brief Study of Anti-female Bias in English 87 旅游翻译中的跨文化语用失误 88 析《虹》中的象征意义
从十字军东征看中世纪宗教冲突 90 《蝴蝶君》中两位主角的心理冲突 91 语用移情及其在英语学习中的运用
Difference in Chinese and Western modes of Thinking and Its Influence on College English Writing 93 解析《德伯家的苔丝》中女主人公的反叛精神和懦弱性格 94 纳博科夫小说《洛丽塔》的爱情讽刺
Perseverance in Belief—On the Death of Martin Eden 96 歧义的语用研究
中美价值观的比较--以 《老友记》为例 98 爱伦坡哥特式小说探析
The Multiple-Personality in the Hero of Dr.Jekyll and Mr.Hyde 100 浅谈国际商务谈判礼仪
On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from the Feminist Perspective 102 国外品牌翻译及其接受度研究 103 初中英语合作学习
从合作原则的违反看小品“卖拐”中的幽默 105 从动物习语的比较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The Developments of Marriage View over Three Periods in the West 107 中西方饮食文化比较研究
中小学辅导机构英语教学模式——一对一教学与小班课堂教学教案的比较分析 109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新闻翻译
王尔德唯美主义对现代消费文化的启示--以《道林格雷的画像》为例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Auspicious Culture in the Wedding Custom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112 论高中生英语阅读技能的培养 113 论商标名称汉英翻译中的合作原则 114 英汉基本颜色文化内涵对比
从目的论看儿童文学翻译--兼评《小王子》中英译本 116 从《老人与海》看海明威的硬汉精神 117 语言迁移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中西文化差异分析—以国际商务谈判为视角 119 从花语的不同含义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 120 《高级英语》中某些修辞手法赏析 121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广告翻译的影响 122 中英问候语对比研究
Vague Language and Its Pragmatic Functions in Diplomatic Language 124 论社会达尔文主义的“适者生存”在《热爱生命》中的运用 125 《献给艾米莉的一朵玫瑰》之哥特风格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从关联理论分析辛弃疾的诗词翻译
从《肖申克的救赎》看体制化对个人的影响 128 达尔文主义视角下的《卡斯特桥市长》
环境、性格、命运--评《远大前程》主人公皮普 130 论中学英语学习策略
丧钟为谁而鸣中的罗伯特形象 132 游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中国日报》与《纽约时报》灾难新闻之比——以系统功能语法为视角 134 浅析英诗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丁尼生《鹰》的不同译文比较
An Analysis of F.Scott Fitzgerald’s “Babylon Revisit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personal Function 136 论《蝇王》中人性的泯灭和救赎的无力 137
分析《永别了,武器》中Henry的硬汉形象 139 海明威战争小说人物悲剧色彩研究
On Womanism in Alice Walker’s The Color Purple 141 从文化差异比较研究中美家庭教育
通过苔丝透析托马斯哈代的现代女性意识 143 中西方茶文化映衬的文化差异
论《德伯家苔丝》中安吉尔行为的合理性 145 《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的人物性格 146 浅析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147 英语国家姓氏文化研究
《爱玛》中女性主义的双重复写——论个人意识与阶级意识的冲突 149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Color Word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150 从中美数字谚语看中美文化的差异
151 从交际翻译理论看幽默对话翻译——以《老友记》第一季为例 152
153 从合作原则看卡尔登的性格特点
154 哈克贝里·费恩与汤姆·索亚性格的对比分析
155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大一学生阅读策略使用情况调查与分析 156 中国跨文化交际学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建议 157 英汉“悲伤”情感隐喻认知对比分析
158 The Comparison between“the Mean”of Confucius and“the Mean”of Aristotle 159 On the Image of Women's Language in English 160 对《一小时的故事》的批评分析
161 The Analysis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Animal Idioms 162 关于《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悲剧人生的分析 163 如何培养初中生开口说英语的习惯
164 任务型教学的真实性原则在我国现行初中英语教材中的应用体现 165 《荒原》中的神话溯源
166 The Application of Situational Approach in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167 公共标识翻译的跨文化语用学研究 168 高中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研究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169 Study on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Legal English Translation 170 体态语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171 论《喧哗与骚动》中凯蒂•康普生的悲剧 172 照进黑暗的光--电影《弱点》主题阐释 173 英雄精神的回归—浅析《雨王汉德森》的主题 174 觉醒的女性意识:《嘉莉妹妹》中女性主义分析 175 浅析肯德基在中国的本土化策略
176 从对立到和谐—解读伍尔夫《到灯塔去》的女性主义
177 A Study of Beauty in Sound, Form and Meaning Displayed in Zhang Peiji’s Prose Translation 178 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论中文菜单的英译 179 中国领导人讲话中中国特色词汇的汉英翻译
180 从《认真的重要性》中的布雷克耐尔夫人看维多利亚时代贵族女性特点 181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解读《蜗居》对话折射的生存焦虑 182 从多视角比较《论读书》的两个译本 183 从《蜘蛛侠》系列看美国的英雄主义
184 中小学辅导机构英语教学模式——一对一教学与小班课堂教学教案的比较分析 185 Study on Chinese and Western Menu Translation in View of Dietary Cultural Diversity 186
187 从大卫•芬奇《七宗罪》看宗教极端主义 188 商标的特征及其翻译的分析 189 从涉外婚姻分析中西方文化差异
190 一个自我矛盾的精神世界—《达洛卫夫人》中的对照与一致 191 从女性主义视角浅析《纯真年代》中两位女主人公爱情观的不同 192 从希斯克利夫的悲剧人生看“如何被逼出邪恶的人性” 193 中英礼仪文化禁忌比较与跨文化交际
194 A Comparative Study on Metaphors of FIRE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from a Cognitive Perspective 195 房地产广告的英译研究
196 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97 关联理论视角下幽默的英汉翻译 198 口译中的简化与增补
199 从电影《弱点》看美国的家庭教育
200 从“礼貌原则”看中国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以“please”为例
第二篇:从美国电影看美国文化
从美国电影看美国文化
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没有长期的发展历史,同时又没有所谓单一的民族传统,但是具有资本主义世界各国当中最快的经济发展速度,是目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超级经济强国,拥有巨大的国内市场,它的经济实力又使它具有相当巨大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她虽没有悠久的历史,但 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并且随着时代发展美国文化越 来越显示出其生命力。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电影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电影不仅成为人们娱乐的一种方式,也同时成为传播社会文化、价值观念或政治观点的工具,从而对社会的精神结构产生影响。随着好莱坞电影的传播,美国的文化及价值观念也渗透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从美国电影研究美国文化可以客观立体的探索美国社会的价值观和传统文化,研究美国文化特性有利于指导我们更好地发展我国的文化建设。
一、美国文化的个人英雄主义
英雄主义其实是源于我们对自身的生存环境、人文理念的忧虑和畏惧,是发自内心深处的对于未知世界和生存危机的感应,所以期待那些拥有好的品质、过人能力的英雄的出现,以期能在最危险的关头给予最有利的支持与保护。个人英雄主义所反映的是美国自由主义价值观,体现的是追求个人幸福和自由、实现自我价值的理念。
美国人强烈的自我中心观使得个人英雄主义在美国电影中的表现显得尤为突出,这种个人追求与奋斗的精神,创造了大量诸如《蜘蛛侠》《钢铁侠》《绿巨人》一类的冒险性质的电影。影片中的主人公大多是具有特异功能的普通人,他们利用这些能力惩恶扬善、拯救社会,同时他们有着普通人的各种生活、感情方面的问题,也承受着一个普通人不应承受的种种压力。虽然也有烦恼,也会失败,但他们从不放弃。主人公坚定的意志与责任感,体现了大多数平凡公民的内心世界,他们渴望正义,渴望被关注,渴望成为英雄。这些电影把人类个体的力量神化,呼吁每一个普通人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责任,并完成自己的使命,将每一个人的个体价值诠释得淋漓尽致。
二、美国文化的幽默性
幽默、自由特色是美国文化的另一重要特征,这是 由美国人的活泼、天真、好动、非权威化的性格所决定的。美国人常常说 :如果都可以达到功能 目的,为什么要那么严肃?这种民族心态,是他们设计风格形成的一个重要基础。而我国电影则相对严肃的多,无论早期 《骄傲的将军》《小蝌蚪找妈妈》《三个和尚》,还是后来的《宝莲灯》,无不体现强烈的“寓教于乐”的精神,处处透着中国文化的严肃感,说教色彩太浓,可看性不强,很少有令人过 目难忘的人物,最终人们脑海里记住的也只有原来的神话及故事,而非各种鲜活的人物形象。而美国电影中的猫和老鼠、史努比及 《小鸡快跑》中的小鸡等等众多的幽默形象,经久不衰地赢得了世界各国观众,受到不同年龄层次读者的喜爱,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并成为美国通俗文化的一部分,创造动画史上少有的奇迹。
三、典型的美国梦
所谓的美国梦,是一种相信在美国只要经过不懈的奋斗便能获得更好生活的理想,亦即人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成功,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在电影《2012》中,影片中的两个主要人物身上都体现出了典型的美国梦:一个是小说家杰克森,一个是印度科学家阿德里安。从某种意义上说,杰克森是个失败的小人物:一个仅有四百多本销售量小说的作家;家庭危机严重,与带着两个孩子的妻子分居,并且妻子身边还有位展开强烈追求的男性朋友。这种遭遇使杰克森的生活陷入一团糟。尽管妻子不支持,但杰克森并未放弃自己的写作,对他来说这是他的理想。杰克森的书得到了科学家阿德里安的赏识,杰克森与阿德里安结识,为后来二人共同努力拯救美国人民打下基础。杰克森在带着孩子郊游的时候偶然得知地球将毁灭的消息,于是展开了营救自己妻子和孩子的努力。电影给我们直接的视觉展示是毁灭性的、灾难性的场景,而实际上是在为杰克森拯救自己的家庭所做的困难背景铺垫。也正是通过一次次的生命考验,杰克森成功地拯救了妻子和孩子的生命,同时,也挽救了自己垂死的婚姻以及与孩子的关系,从而成为一个英雄。这也反映出一个小人物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达到了自己的目标,完成了自我实现。
四、美国文化的包容性
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其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便是包容性、多元化、开放性。从欧洲、非洲、亚洲、拉丁美洲来的大批移民,带着各自梦想来到美国这个梦幻般的国度,他们把本土的传统思想。宗教习俗、习惯等文化带到美国,成为美国多元化发展的基础。任何国家的文化在美国这里都能够找到影子,正是因为美国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化,才能融合各国的文化,从而创造出了让世人瞩目的“新文化”。
同时美国文化随着时代发展,其文化的包容性 不断地被显示出来。一方面美国具有比较开明的思想和生活方式,另一方面有能够包容不同国家的文化与习俗。如在影视娱乐业方面,美国动画电影已垄断了世界动画影视业的大半天下,他们的题材来 自世界各国。如动画电影 《埃及王子 》是来 自埃及文化,《小美人鱼》取材于丹麦童话,《花木兰》 《功夫熊猫 》取材于中国等。这些影片无不大获成功。究其原因,其高明之处就在于他们对这些国家以及文化内涵的处理上。美国是一个生机勃勃、富有创新精神的国家。这种包容、开放的精神实在是令人佩服。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美国式电影文化的发展已为我们指明了一条发展的道路:我们期待贴有 中国标签的中国文化早 日走下文化圣坛,走入民众 日常生 活、走向世界每个角落。
第三篇:美国家庭教育之我看
美国家庭教育之我看
张健
从美国之行我深刻感受了美国的家庭教育,感受背后更多的是我对美国家庭教育的思考,以及中国家庭教育的反思,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美国的家庭教育的操作,那些是值得中国家长借鉴的,我们一起来学习。
美国的教育和我们有很大的不同,特别是美国的家庭教育。虽然国情、文化及制度不一样,但好的东西我们都应该可以借鉴。
第一、培养独立能力 孩子从婴儿襁褓时期就跟妈妈分床睡觉,两三岁的幼儿就住自己的房间了。父母只管孩子的安全,其他生活上的事,游玩、学习都由孩子自理、自主、自我选择。比如,从小就有自己存放衣服、玩具和学习用品的地方,自己收拾房间,整理,布置属于孩子自己的“小天地”,父母决不替孩子做什么事,最多从旁提醒、参谋。
第二、参与家事决策 美国孩子在家里的确是小主人,不但参与家庭的各种活动,还参与家庭大事的决策。比如购买什么样的汽车、家电、电脑,怎样布置房间,怎样利用和美化庭院等,父母都倾听孩子的意见。许多孩子都跟父母一起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儿,如收拾院子、种植花草树木、擦洗汽车、自行车、做室内外卫生、购买东西等。
第三、在和谐气氛中了解孩子 许多家庭都有吃饭时及饭后随便聊天的习惯,饭桌上的气氛和谐、幽默、民主,谁也不许打断谁的话,谁都能把心里话倒个一干二净。还有许多细心的妈妈总在孩子睡觉前去跟孩子谈谈“今天过得怎么样?什么事使你最开心?今天你向老师提了哪些问题?”父母跟孩子说话很客气、和蔼,极少见到疾言厉色的训斥、打骂,父母总是对孩子说“谢谢”“对不起”“请原谅”等等,用商量的口吻对话。
第四、多引导、鼓励,不强制 对于孩子的游玩和兴趣活动,家长从不强制孩子去做什么,而是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让孩子独立地支配自己的课余时间。选择学练什么乐器和其它兴趣技能,家长总是给予支持、鼓励和指导,或帮助请家庭辅导教师,或支持孩子去上个什么技能培训班。美国家长大都对孩子的学习不施加压力。他们的观点是:喜欢学的孩子自然会努力学,为什么要强制他去做不愿意做的事情呢?强拗着去做,会伤害孩子的感情与个性。人的兴趣、爱好和才能本来就各不相同,孩子适合做什么就做什么,人生的路让孩子自己去走。成功的家庭教育,应是家长舍得拿出时间跟孩子以平等的态度进行对话、交流,对孩子正确的想法和行为给予充分肯定,让孩子在尊重和鼓励中成长。
最后,我深刻的感受就是美国家庭教育给人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从小就尊重孩子,重视给孩子个人自主权,让孩子学会在社会允许的条件下自己做决定,独立地解决自己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附录:美国孩子的家务清单
美国,孩子不论年龄大小,都是重要的家庭成员,所以告诉孩子他们在家庭中应该负起的责任是很重要的,而承担家务则是最好的方式。不同年龄的孩子可以做哪些家务劳动?这张美国孩子的家务清单或许可以借鉴一下。
9-24个月:可以给孩子一些简单易行的指示,比如让宝宝自己把脏的尿布扔到垃圾箱里。
2-3岁:可以在家长的指示下把垃圾扔进垃圾箱,或当家长请求帮助时帮忙拿取东西;帮妈妈把衣服挂上衣架;使用马桶;刷牙;浇花(父母给孩子适量的水);晚上睡前整理自己的玩具。
3-4岁:更好地使用马桶;洗手;更仔细地刷牙;认真地浇花;收拾自己的玩具;喂宠物;到大门口取回地上的报纸;睡前帮妈妈铺床,如拿枕头、被子等;饭后自己把盘碗放到厨房水池里;帮助妈妈把叠好的干净衣服放回衣柜;把自己的脏衣服放到装脏衣服的篮子里。
4-5岁:不仅要熟练掌握前几个阶段要求的家务,并能独立到信箱里取回信件;自己铺床;准备餐桌(从帮家长拿刀叉开始,慢慢让孩子帮忙摆盘子);饭后把脏的餐具放回厨房;把洗好烘干的衣服叠好放回衣柜(教给孩子如何正确叠不同的衣服);自己准备第二天要穿的衣服。
5-6岁:不仅要熟练掌握前几个阶段要求的家务,并能帮忙擦桌子;铺床/换床单(从帮妈妈把脏床单拿走,并拿来干净的床单开始);自己准备第二天去幼儿园要用的书包和要穿的鞋(以及各种第二天上学用的东西);收拾房间(会把乱放的东西捡起来并放回原处)。
6-7岁:不仅要熟练掌握前几个阶段要求的家务,并能在父母的帮助下洗碗盘,能独立打扫自己的房间。
7-12岁:不仅要熟练掌握前几个阶段要求的家务,并能做简单的饭;帮忙洗车;吸地擦地;清理洗手间、厕所;扫树叶,扫雪;会用洗衣机和烘干机;把垃圾箱搬到门口街上(有垃圾车来收)。
13岁以上:不仅要熟练掌握前几个阶段要求的家务,并能换灯泡;换吸尘器里的垃圾袋;擦玻璃(里外两面);清理冰箱;清理炉台和烤箱;做饭;列出要买的东西的清单;洗衣服(全过程,包括洗衣、烘干衣物、叠衣以及放回衣柜);修理草坪。
凡是从小就好吃懒做、不爱劳动的人,长大了多不能吃苦,独立自谋能力差,工作成就平平。因此,望子成龙的父母从孩提起就应为孩子创造一种环境和条件,对孩子进行早期劳动训练,让孩子做力所能及 的事情,让孩子生成一双勤劳手,使其终身受益。
第四篇:从周星驰《济公》看人性弱点
从周星驰《济公》看人性弱点
星星以前的片子大家都很喜欢,要说最喜欢的自然是《大话》了。但不知为何,我发现在所有关于星星的影评中间,评论《济公》的文章很少很少,即使有也几乎只是一笔带过。在《周星驰不完全手册》一书中,关于星星93年的电影,提到《济公》时只有两个字:惨败!
其实,我私下觉得《济公》是非常好的东东。星星演艺生涯的高峰期应该是从《济公》开始的。如果不介意,我想和各位人渣分享我自己的心得。
其实这部片真正的主角可以说并不是身为降龙罗汉的星星,而是另外三个典型:九世妓女、九世恶人、九世乞丐——在片中塑造得非常成功。我觉得这三个典型实际上正代表了人性的三大弱点:淫贱、残暴、自卑。星星在片中扮演的是救世主济公的角色,他以一种并非旁观者的角度向我们世人展现了人类应该如何克服自身的缺陷,变淫贱为自尊,变残暴为友爱,变自卑为自信。这些对我们,尤其是中国人而言是十分可贵的。
有一个镜头,黄秋生扮演的九世乞丐猪大肠被济公拉到饭馆里边,明明手里拿着一大把黄金,但自卑惯了的他竟然连点菜的胆量都没有。济公让他说:“给我碗鱼翅漱漱口!”他竟然连鱼翅都不敢说,只敢说要“鱼食”。我想猪大肠是在长期的乞丐生活中已经完全丧失了人应有的自信。因为所有的人都对他不好,他已经根深蒂固地形成了这样一种意识,就是我天生比别人差,我一定只配吃残羹冷炙。他宁愿要别人嘴里吐出来的骨头尝尝鲜,也不敢拿着现成的大把黄金去饭馆里点菜。我不知在看到这一串镜头时,屏幕外的观众有何感想。其实我们自己生活得究竟怎么样呢?比猪大肠好吗?或许我们不用去当街乞讨,看似稍强于猪大肠,其实本质是一样的。处在成长的烦恼中的人们,被现实的残酷扼杀得喘不过气来,我们在儿童时代的自信到哪里去了?在成长中迷失掉了。其实大家都有猪大肠的影子,只不过片中的更典型更直接罢了。
如果你是一个穷人,落拓潦倒,没有任何背景和学历,但是你希望成功。现在让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你在中国最大最繁华的城市(就暂且假定为上海吧)的中心广场(就假定为人民广场吧)上当着全国十三亿人(这当中有你的父母和亲戚,有你的同学和朋友,有帮助你的恩人也有迫害你的仇家,有你的老师,有你的上司,有政府首脑,有亿万富翁,有你将来的老婆或老公,也有很多你暗恋已久但因自惭形秽没有勇气表白的MM,大家都看着你一个人。而你现在一无所有,除了成功的愿望。)的面,拿着麦克加上1000W的大喇叭宣布:我要成为世界之王!我要比你们当中任何一个人都更加成功、更加幸福、更加迷人、更加美丽、更有权力、更有金钱!如果我叫你现在这样做,你敢不敢?不敢!正常人没有人会说他自己有勇气那样做,芙蓉姐姐也不敢,但是放在心里那样想想却是没有问题的。这是为什么?这是我们缺乏了自信,或者我们怕牛皮吹破了将来没法实现时,自己的亲戚、朋友、仇人、暗恋的MM都会笑话自己。我们怕人笑话!我们潜意识中知道自己绝对当不了世界之王!我们都很像片中的猪大肠么?差不多。我上高中时,成绩并不拔尖,其实我很想报考清华大学,但我知道凭我的成绩恐怕比较玄,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我同学问我想考哪个大学时,我根本就不敢说。因为我考虑着给自己留后路,怕考不上人家笑话。后来我无意中又看过北京台的一个新闻短片,说是外地人到北京旅游,总喜欢带着自己的小孩去北大和清华看看。当记者采访一个外地来旅游的小男孩,问他为什么要来清华园里看看时,小男孩说:“因为我将来要考上清华大学!”
我想小男孩那样的勇气,我们当中绝大多数人都没有。并不是我们天生就没有,而是在后天成长中丧失了。同样猪大肠正因为没有勇气与自信,因此被玉帝认为命中注定要九辈子当乞丐。他因缺乏自信和勇气而窝囊了一辈子,最终被九世恶人黄霸天打死,他临死前最后一句话是:“叫我猪大肠!”他已经知道他自己也是人,也有跟别人一样的名字,自然也就有跟别人一样的自尊。虽然他被黄霸天打死了,但其实他九世做乞丐的命运就改变了。是重新找回的自尊改变了猪大肠。
九世妓女小玉的命运其实也差不多。济公很多次很努力的帮助她改正过来,但她都根本不愿意。她就连让人买她的豆腐,也要先干了再买。这其实也是人类的劣根性之一。男人们在一起闲聊的时候,话题一般不会偏离性交。女人们我不知道,但是从我女朋友的表现看来,估计女人们聊天的话题没男人那么直白,但也是大差不差的,不然的话就不会有那么多卫慧木子美了。中国人传统上一般不愿意在大庭广众中谈有关“性”的话题。小玉之所以做妓女,是因为她看中嫖客手中的银子;小玉之所以被迫和黄霸天上床,受其蹂躏,是因为她畏惧黄霸天的残暴。她其实是个很可怜的女人,可怜到自己不能掌握自己性的权利,也没有爱的权利,不能只跟她喜欢的人上床。正是因为她平时在妓院中长年累月的压抑,当淫贱也成了一种习惯的时候,即使一旦有了自由改行卖豆腐时,她也习惯成自然地要求每个买她豆腐的人非要先干她一次了再买。她和猪大肠一样缺乏自我主张的权利,从来都是受迫于恶人的。
细想一想,其实小玉和我们现实中的人何其相似乃尔?我大学的一个女同学,仅仅为了争取一个入党的名额就可以和老师上床,虽然她很讨厌那个老师;我高中的一个男同学,现在在夜总会当小白脸,也就为了赚几个容易钱而已。但以他的条件,和那些人老珠黄的富婆在一起确实太不般配。人为什么总要因为身外的东东,比如权力、金钱、名誉等等就要出卖自己最宝贵的权利?九世妓女小玉不能对银子和黄金说不,因为和金钱比较起来,她自己太渺小,如果不卖淫,她靠什么生活?她也不敢对九世恶人黄霸天说不,因为和黄霸天比较起来,她太弱小,如果不屈从于他,她还想不想活?因此她只有妥协,最终妥协成了习惯。而这种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改变。济公是第一个真正对她好的男人,连她自己也说:“别的男人只想和我上床。”所以她要嫁给济公。而济公身为神仙是不能犯错误的,犯了错误就将遭天谴。可是为了小玉能从淫贱的习惯中脱离出来,济公宁愿自己犯错误。他宁愿用自己的死(遭天谴变成木头)来造就小玉的重生。
我们的社会也是一样的,我们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正如降龙罗汉在下凡之前对玉帝说的那样:“凡人的生命一般只有短短几十年。不要因为犯一点错误就一棍子打死,我们当神仙的应该给他们一点爱。”正是有着这样的博爱,降龙罗汉下凡当了济公。诚然,我们的生命不仅短暂,而且弱小,实在是太弱小。因此我非常不赞成社会上那种瞧不起妓女的观点,我也非常瞧不起背后说妓女坏话的男人。其实那些妓女非但不可恨,简直就是可怜。如果我们能像济公一样给她们一点关怀一点爱,不要鄙视她们,要尊重她们自己。那么我想,她们中的很多人也不会迷失在这个危机四伏的社会里。何况,世界上如果没有嫖客,妓女自然也就消亡了。而中国的嫖客,多么像片中的九世恶人黄霸天啊!
那么除此之外呢?还有很多人也同样命苦的。比如那些为了升官而强扮笑脸的人们,那些为了赚钱而自我虐待的人们,还有许许多多因这样或那样的目的而不得不歪曲自我的人们。这和妓女有什么区别?同样是丧失了自尊与自爱,只不过在方式上略有区别、程度上有轻重缓急罢了。我并不反对那些为了美好的明天而在不美好的今天吃苦的主张,但吃苦有两种,人们应该分清究竟是用积极的吃苦来换取明天的幸福还是靠消极的吃苦来乞求富人的怜悯。如果是前一种的话,那么个人的命运永远把握在自己手里,自己是命运的决定者;如果是后一种的话,那么他永远受控于人,即使权力与金钱都得到了,也最终不会快乐的。不快乐的权力和金钱,要它何用?片中当九世妓女小玉痛苦地看着自己的白马王子济公因犯错误而遭天谴变成木头,连唯一一个对自己好的男人也要离自己而去,于是她心灰意冷了,同时也意味着她的另一种脱胎换骨的重生。她用银簪毁了容,以此来坚定自己忘记过去重新生活的决心。
如果说,九世妓女小玉和九世乞丐猪大肠都是因失去自尊自爱而淫而贱而自卑的话,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们这样?是他们周围的环境,就是我们所生活的社会中的人性的淡薄与冷漠,以及残酷。最能代表这一概念的就是九世恶人黄霸天了。
黄霸天凭借他的蛮力和靠山,比如他力气大,他残暴,他凶猛,他冷酷无情,他比别人肌肉发达,他的老大是黑罗刹,人人都怕他等等。通过这些他肆意凌辱比他弱小的人们。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他根本就不明白。他第一次看见济公时,二话不说挥拳便打。但是济公比他要厉害得多。济公一一化解了他的拳脚,已经处处让着他了,还一再对他说:“我爱你!”但他却总是想方设法地要拔刀子捅济公一刀。他是死不悔改的,因为他还从来没有怕过人,从来没有输给别人过。在他的心目中,所有人都应该屈从于他,因为他有武力,有黑社会的背景!
但是残暴和武力是不能在任何方面都派上用场的。他的老大就比他厉害,济公的武力也比他强大得多。他用残暴的态度去欺负别人,最终也遭来了他老大对他的欺骗。当他最终发现黑罗刹给他所谓的“不死心”只是一块石头时,他才终于明白,原来喜欢欺负别人控制别人的人时时刻刻都在受着另一个人的欺负与控制。所以他临死前发毒誓说:“愿下辈子不再做人!”。
那么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人类呢?我们何尝不是如此!每个人都有残暴的一面,九世恶人只不过是人类社会的一个缩影罢了。我们在现实当中谁没有做过欺骗朋友、落井下石、偷鸡摸狗、尔虞我诈、暗箭伤人、蝇营狗苟的事情,扪心自问,谁敢说自己完全与这些事情绝缘?谁敢说自己连想都没有想过?这些都是残酷的现实。当我们一边洋洋得意于自己的巧妙勾当得逞给自己带来好处之际,另一边谁敢保证没有人正在算计自己?人总是相对弱小的生物,算计来算计去,真正受伤的其实还是人类自己。
在九世妓女小玉心目中,九世乞丐猪大肠永远都是个乞丐,他不够资格嫖自己一次,因为他没有钱。而在九世乞丐猪大肠心目中,九世妓女小玉也永远都只是个妓女,自己如果有钱就要去嫖她一次,而不管她内心是否真的爱他。他们两个其实都是遭受九世恶人蹂躏的弱者,饱受残害。但他们自己并不明白,他们之间也居然在相互残害。弱者与弱者相互残害,现实就是如此残酷!他们之所以成为弱者,是因为他们周围的社会环境中的强者不爱护他们,不尊重他们。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他们自己,也居然不爱护不尊重对方!既然如此,他们还有什么资格渴望幸福?而九世恶人黄霸天,虽然在片中也算一个强者,但实际上强与弱只是相对的概念。与他的老大比较而言,黄霸天永远只是弱者,永远被黑罗刹欺骗和利用。既然自己也还有脆弱的一面,为什么就不能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为小玉和猪大肠想想?还有几百几千同样受他迫害的人们。黄霸天至死都不思悔改,他的遗愿是“下辈子不再做人!”那么,他最终只有转世投胎当了一头猪,任人宰割。
屏幕外的观众,你,和我,已经上天涯看本贴的人,也大抵如此。不与人为善的人,有什么资格要求别人对自己友爱?中国的一句古话:“敬人者人恒敬之,杀人者人恨杀之”,在《济公》一片中得到了最好的验证。我们凡人的寿命一般只有几十年,为什么我们还要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弱者与弱者之间相互摧残?其实《济公》就像一面镜子,我们社会生活中从古到今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都被这不过百来分钟的镜头照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济公以他的博爱,宁愿牺牲自己的一切,来挽救了三个早已命中注定了要当乞丐、当妓女、当恶人的人,我们现实中的济公何其少啊?如果真的难以有救世主,能真正救人的,也只有人自己的良心了。记住,我们做人,对人要和善友爱,必要的时候为朋友可以牺牲自己的利益,要有良心,要有正义感,要有尊严,要有自信,不要鲜廉寡耻,不要为虎作伥,那么人的命运就是自己创造的,哪怕早已定好的命运也可因此而改善——《济公》一片就是很好的证明!
第五篇:从电影看中西文化
电影中的西方文化
摘要:光影百年,绚烂多彩。自从电影诞生之后,人类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随着电影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它在人们生活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电影已经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电影不仅是一种艺术产品,也是一种文化载体的产品,我们从中西方不同的电影中,可以发现,中西电影不论从艺术表现手法还是思想体裁中存在很大的差异,我们可以从这短短的电影中可以窥见中西文化的不同。
关键词:电影、西方文化、宗教、价值观、个人主义、英雄主义
一、宗教与哲学
(一)犹太教
犹太教是人类最早的一种神教,是在大约公元前2000年的巴勒斯坦地区由于崇拜自然而发展起来的。犹太教徒们奉雅赫维为全知全能的“独一真神”,他无形无体,可以洞悉掌控世间的一切。据说犹太教的教规教义是雅赫维通过摩西传授下来的,所以摩西被奉为先知,“摩西十诫”因此成为犹太教徒的金科玉律,第一条:除了上帝雅赫维之外,不可信别的神; 第二条:不敬拜或雕刻偶像; 第三条:不可妄称真主的名字; 第四条:将安息日作为圣日; 第五条:孝敬父母;
第六条:不可杀人;第七条:不可奸淫;第八条:不可偷盗;第九条:不可做假见证陷害人;第十条:不可贪恋他人所有一切。
《十诫》、《埃及王子》都是歌颂摩西伟大壮举的优秀电影。讲述摩西从奴隶再到传教士的传奇经历,歌颂摩西对上帝的忠诚和他对和平、自由的向往与追求。《十诫》中,摩西问他的生母,他是不是她的儿子,他的生母回答:“如果你认为人都是畜生要被人鞭打,如果你向野兽的石像和金像下跪,你就不是我的儿子,我的儿子是一个奴隶,他的双手该被砖头扭曲,他的背部,该有监督的鞭痕。但他的内心却充满了永在的神。”可是当摩西问母亲是否知道神的名字的时候,他的母亲根本就不知道神的名字。但他的母亲认为摩西不应该忘记身份,依附权贵,来欺压奴役自己的同胞,即使做奴隶,也要心里有神在,要相信神会拯救他们。说明神是无形的,是活在人们的心中的,活在人们的信念的。
(二)基督教
基督教是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基督教的基本信条包括三位一
体,即相信上帝是唯一的,但有三个“位格”:圣父、圣子、圣灵。原罪论是基督教伦理道德的基础。它认为人类的祖先亚当和夏娃偷食禁果,成为人类一切罪恶的根源,并将这一罪孽传给了后代子孙。人生来就有“原罪”,还有因违背上帝意志而犯下的“本罪”。耶稣基督是上帝下派到人间帮助全人类赎罪,人类凭信仰就可以得到救赎。
电影《耶稣受难记》故事发生在最后的晚餐之后,大祭司和教徒们认为耶稣的言语是狂妄的疯话,而被判死罪。经过多方的判定,耶稣仍死罪难逃,于是耶稣背着十字架蹒跚地走在通往蒙难地的高尔高沙的耶路撒冷街道上。在蒙难地,耶稣被钉上十字架,耶稣经受了被上帝遗弃的最后考验。恐惧的耶稣看着圣母玛利亚,大声喊出了生命中的最后一句话:“我的十字架使命完成了,父啊!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手里!”刹那间,天地变色······这种为人类救赎的思想象征基督思想的实践,凭信仰得自救。
在《约翰福音》、《马太福音》、《万世巨星》、《基督的最后诱惑》等都蕴含了这个思想。这些年很红的《肖申克的救赎》也是讲述在信仰缺失的年代里关于救赎的故事,但救赎他的不是上帝,而是自由、希望和信仰。讽刺的是肖申克的监狱长是一个常常手握圣经,满口圣言,却是个暴戾、专制、残忍的“伪基督”。男主角安迪被冤枉入狱却不甘于命运,在狱中经历种种折磨,仍20年来孜孜不倦地偷偷挖地洞逃生。安迪的受难,也印证了耶和华的那句预言“其中归正的人必因公义得蒙救赎”,影片结尾,安迪逃难成功,从他逃出肖申克之后的仰天长啸与耶稣在临行前大声喊出生命中的最后一句话的情景有异曲同工之处;监狱长自杀之前墙壁上的那一行字“主的审判很快降临”等场景似乎都阐释了基督教思想。
(三)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是默罕默德在1300多年前在麦加创立的。信仰伊斯兰教的教徒被称为“穆斯林”,是“平和”、“顺从”之意。穆斯林们相信安拉是宇宙间独一无二的真神,伊斯兰教认为世间的一切都是由安拉预先安排好的,任何人都不能更改,唯有顺从和忍耐才是符合真主的意志。在伊斯兰国家拍摄的影片中的人物很多体现出一种顺从命运,以苦难历练自我。
电影《小鞋子》讲的是一位哥哥不小心把妹妹的鞋子弄丢了,由于家庭贫困
而买不起新鞋,于是哥哥和妹妹轮流穿一双鞋子,在上学和放学频繁换鞋子的过程中,哥哥练就了跑步的本领。哥哥参加学校的校运会想要为妹妹赢一双鞋,因为学校运动会跑步冠军的奖励是一双鞋子······,还有电影《黑板》的故事也非常简单,两个颠沛流离背着黑板流浪的教师,去寻觅愿意支付学费的学生,在路上他们分别遇见了一群偷运禁品和一群逃离伊朗的老人。黑板成为他们想穷苦人们传授知识的载体,也是向心爱的人传递爱意的信笺,更是帮助受伤孩子包扎的夹板。这两部电影中都没有复杂的情节,没有煽情的对白,以其极其写实的手法表达了一种纯朴的人情美,不知不觉让你感动。他们都体现出一种顺从命运,以苦难历练自身的朴素气质的伊斯兰教思想。
二、价值观
电影《刮痧》借中医疗法“刮痧”反映东西方文化的冲突,从影片当中的很多情节我们都可以看出中西文化在各种思想价值的差异。明明是爷爷对孙子的爱而用刮痧疗法为孙子治病,却被诉诸公堂,连孩子的监护权差点失去。
《刮痧》直接反映的是中西方在医学领域上的差异,我们中国人都知道刮痧这种传统的民间疗法,但是治疗过程中产生的血痕就成为男主角许大同对孩子施以暴力的罪证。中医还有许多传统疗法,例如针灸、拨火罐等等,但是不被很多外国医疗界所理解。原因是中医注重整体宏观之哲学思辨,而西医崇尚部分还原方法;中医思维强调认识从感性直观上升到理性直观,而西医思维则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中医宗旨辨证论治,而西医根于辨病论治;中医采用直接观察人体之方法,而西医主要借助仪器间接观察机体变化;中医试验方法简便直观,而西医实验方法复杂严谨。
法律与人情的差异。中国人在传统观念当中认为人情大于法,影片中,当护士看到孩子背部的血痕以为孩子受到虐待并立刻报案。许大同的老板兼朋友,本来想在法庭上助其一臂之力,但是当他看到孩子的背部的血痕时,却站在起诉人这一方。许大同对朋友的举动感到强烈的不满,认为他背叛了自己,后来不惜辞去工作,还说“道不同不相为谋”。在中国人眼里,既然是朋友就义不容辞帮助自己,站在自己这一边。但是美国的法制观念比人情观念重,而且是对事不对人,他们大多首先想到此事是否合法。而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大同的朋友后来知道刮痧是一种中医疗法时,不辞万里来中国求证,后来帮助许大同一家团圆。也说
明了西方人求真、公正的精神。
教育观念的差异。在中国,大多数父母都认为孩子是自己一生的不动产,孩子在父母眼里永远是孩子,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父母打子,天经地义”。《刮痧》中许大同的儿子和老板的儿子发生小朋友之间的矛盾,许大同要求自己的孩子向老板的儿子道歉,孩子不从,大同打了孩子一巴掌。中国人认为打自己的孩子让其给地位高的人道歉是表示对对方的一种尊重,但是这种行为让西方人觉得和野蛮。他们认为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孩子和父母是平等的关系,不能对孩子动手辱骂,要尊重孩子的意愿。在教育观念中,中国的父母可以向西方的教育观念学习借鉴。
对尊重的理解不同。同样是许大同打孩子要求孩子道歉这一情节,大同是为了尊重、给面子老板而打儿子,但是老板却并不领情也不能理解,他只知道,打人是违法的,是对人权的不尊重。中国式礼貌的最大特点是贬己尊人,在称呼方面体现最明显。中国人称自己家庭成员为:“家父”、“家母”、“贱内”、“犬儿”、“鄙人”;称呼别人为“令尊”、“令郎”、“千金”等来贬低自己,提高别人的地位。但这种“卑己尊人”的行为他们是不能够理解,而且往往会引起误会。
三、个人主义与英雄主义
电影《克莱默夫妇》用一种间接的方式向我们解释了西方文化中的个人主义。泰德·克莱默是一位颇具天赋的广告策划师,努力赚钱养家,但他的妻子乔安娜却要与他离婚。中国观众或许不能理解乔安娜为何要离开她的丈夫?泰德从未虐待过她和孩子,也没有对她不忠,尽量满足她想要的东西。在中国,像泰德这样的男人通常被看作是一个好丈夫,因为他努力工作都是为了支撑这个家庭。但乔安娜并不这么想,影片中她说,“我的一生,我感觉我是某个人的妻子,某个人的母亲,某个人的女儿,即使我们在一起的时候,我都不知道我是谁,这就是我为什么离开你的原因”。从她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乔安娜个人意识的觉悟和对个性自我的追求。
个人主义是西方价值观的核心,但是在绝大多数的中国人看来,个人主义是一个贬义词,认为是从个人利益为出发点。与自我中心和自私自利等同。但是科本哈瓦却说:“它帮助人们不断向前,是人类本性,身体,感官,心灵,智力的觉醒。”个人主义在西方文化中就是提倡个人的权利和自由,个人主义更重视民
主和平等,同时也重视他人的权利。西方文化中的个人主义渗透于生活的各个方面,西方成年人甚至小孩总是把自己视作一个独立的个体,不像我们东方父母眼里,孩子永远是他们的孩子。
而英雄主义是由个人主义发展而来的,希腊神话由神的故事和英雄的故事组成。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个个形象生动,例如有特洛伊战争、奥德修斯的游历、伊阿宋寻找金羊毛、赫拉克勒斯的功绩、忒修斯的冒险和俄狄浦斯的悲剧等等都是英雄主义色彩浓重的神话故事。电影《特伊洛的海伦》、《木马屠城记》等都是反映希腊英雄们的英雄故事。西方人崇尚个人英雄主义,于是便有来一大批《超人》、《蜘蛛侠》、《蝙蝠侠》、《钢铁侠》、《007》、《黑客帝国》、《变形金刚》等一系列凭借个人能力拯救世界的电影。而对于东方人而言,他们崇尚团结,反对特立独行,同时怀古情节也颇为严重,因此《黄金甲》、《赤壁》也会风靡一时。
四、结语
电影是一方文化之窗,是文化的载体,是西方的软实力。我们可以从中看到 西方宗教文化、价值观念等文化影子。它可以使我们了解西方文化,学会理解,减少文化冲突,减少各异的文化成为沟通交往的障碍,让我们走出去的时候,能够理解和入乡随俗。做到互相谅解,求同存异。
参考文献
[1]史小妹.西方文化与电影.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3
[2]李新柳.东西方文化比较导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8
[3]李军,朱筱新.中西文化比较.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1
[4]祝世讷.中西医学差异与交融[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0-29
[5]常存库.中国医学史[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