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班额走向小班化教育

时间:2019-05-12 20:01: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小班额走向小班化教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小班额走向小班化教育》。

第一篇:从小班额走向小班化教育

从小班额走向小班化教育

---农村小班化教育的实践和探索

我校的小班化教育改革起始于2006年秋。当时,近2000平方米的教学楼里仅有240名学生,学校面临着生源的饥荒和办学的困境。小班化教育改革由此开始……。具体进行了五个方面的探索和研究。

1、理念:发展“每一个”。小班化教育是“基于每一个”的教育,是培养无差生的教育。为此,该校把小班化教育理念定位为“关注每一个,发展每一个”。目标是“让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发展”。每学年为每个孩子制定一次《学生发展规划书》,涉及到孩子身、心、智、特等各方面的发展,学年末按《规划书》分项考核,重点看孩子发展目标达成情况。每个孩子拥有一个成长档案盒,学年末装订成册,记录成长和成功的足迹。每班设有“星级创建栏”,对每个孩子成长情况实施激励性过程评价。同时,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手段等方面均实施了“基于每一个”的变革,小班化教育从外延走向内涵发展。

2、文化:精彩“每一个”。小班背景下的文化建设精致温馨、个性飞扬、自主创新,处处彰显着“每一个”的精彩。这是小班化教育的显性特色。走进洪绪镇中心小学的校

园,高悬楼顶的办学理念“关注每一个,发展每一个”,时刻让每个孩子感受到温馨、快乐;校训“让读书充盈生命”,为每个孩子的生命成长注入不竭动力;运动场的主题背景“生命因运动而精彩”,让每个孩子与运动结下不解之缘;3000平方米的绿地花园、雕塑花架等,让每个孩子感受到家一样的温馨和美丽。教学楼墙壁彩绘琳琅满目、多姿多彩,让人惊诧,彰显了孩子们惊人的创作天赋。走进小班教室,自由组合的课桌凳、清新雅致的个性橱柜、自主创作的文化墙、个性飞扬的班风班训、“面向每一个”的星级评价栏、睿智灵动的“四角”建设(图书角、运动角、科技角、生物角)……每个小班环境都有孩子们的“私留地”和“合耕田”,不论精彩还是寻常,都是由学生自由设计、自主创作、自己布臵,处处彰显着小班化教育独有的文化特色。

3、课堂:张扬“每一个”。小班化课堂因自主而个性,因合作而精彩,因评价而激情。四年的实践,该校创建了小班化课堂教学“四六”模式。“四”即“四个百分百”:100%关注,100%互动,100%展示,100%发展,在课堂上得以充分体现。“六”即“六个学习环节”:明晰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碰撞—评价提升—当堂检测。展示碰撞是“四六”模式的核心。一般以4-6人为一个合作小组,围坐不同形状,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围绕探究问题,交流意见,碰

撞思想,提升对知识点的认识度。这一过程,合作互动,人人参与,课堂处处绽放着智慧之光。评价提升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是对知识点概括和系统化的过程。在评价上,可以小组互评、教师点评,每节课评出星级小组,点燃小组的争先激情。也可学生互评,师生互评,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只要有不同见解就可发言。该校还规定,每堂课每个学生至少要有两次发言展示的机会,这一规定已内化成师生的课堂习惯。

4、课程:适应“每一个”。小班化教育因班额小而更容易完成学习任务,因而学生会有更多的时间步入“第二学业”---个性特长发展。这就要求学校要拓展学习领域,开发校本课程。该校规定,每个孩子至少拥有一项特长,根据学生的申报,学校分类创建了多门校本课程。如“阅读课程”,学校把“让读书充盈生命”作为校训,意在倡导师生终生读书。新建了阅读长廊“生命之旅”,分六个学段给孩子们制定了六年的阅读目标,镶嵌在阅读长廊里,时时提醒每个学段的孩子们读什么书、读多少书、读到什么目标。学校还把图书室搬到了教学楼的走廊里,建成“趣读书吧”。每个小班都有自己的“图书超市”,图书都是孩子自己的,每个孩子贡献一本书,可以读到几十本书。再如“乒乓文化”,开发了《乒乓艺术》校本资源,学校建有18副乒乓球台(每

班一个),从一年级开始就设有乒乓球训练课,每个年级组建一个球队,每个学期举行一次乒乓球晋级赛,参与者达到全校总人数的50%以上。还有“诗文诵读”、“彩绘艺术”、“剪纸艺术”等等。

5、机制:激活“每一个”。初试小班化教育,老师们有激情而无恒心,有干劲而无方法。代三年级数学的一位老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起初按六人一小组摆成的“丁”字形课桌凳,没过几天她又调回了“秧田式”。理由是学生面对说话太方便,有的学生趴到桌子上说话,太乱,影响成绩。这只是其中一例,深层次的问题更多。针对此,该校先后几次带领干部教师赴南京、上海、徐州等地的小班化教育学校考察学习,多次聘请省市教科所、教研室的专家作专题报告,经历了大量的资料搜集、理论研讨、政策制定,引领教师转变观念,走进小班化。《洪绪镇小班化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是该校的纲领性文件,在小班理念、小班文化、小班课堂、课程建设、课程评价等方面均具详细的引领和规定。例如课堂教学,根据“四六”模式,学校设有专门的备课表,突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碰撞”等过程,并自我统计“四个百分百”的达成度。学校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重点看“四六”模式的运用和有效性。同时,为让小班理念植根于教师,学校每周二举行“小班化教学课堂开放日”活

动,每学期举行一次小班化班级文化建设评比,每学期举行一次小班化教育论坛活动,每学年举行一次小班化教育名师评选,不断让教师深化小班理念,适应小班教育,与小班教育一同成长,让小班教育充满生机。

实践证明,小班化教育是潜在的优质教育资源。让小班走向小班化,是农村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虽然,我校的小班化教育改革还没有惊人的业绩,但四年的实践和探索,孩子们变了,老师们变了,学校变了。省教育厅副巡视员张海泉在视察我校时,由衷的说:“没想到小班化教育有如此之魅力”。2009年我校的小班化教育改革荣获山东省教科研优秀成果三等奖。

农村推行小班化教育任重而道远,很多方面还须深度思考。例如,在小班环境下,如何全面实现“关注每一个”?如何开发课程资源?如何选择教学策略?如何实施多元评价?如何开展教育教学管理?等等。

路漫漫其修远兮。农村发展小班化教育,我们寄予热切厚望!

精 美校园 精细管理 精品教育 精英人才

二0一0年九月

洪绪镇中心小学

小班化“四六”课堂教学模式

研究推广实施方案

一、研究目标

1、转变观念。让老师彻底改变目前课堂教学形式,转变为多学少教,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形式。

2、内化模式。把小班化教学“四六”模式,内化成教师的常态教学,人人达标。

3、培养能力。把时间、空间、能力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自学、合作探究、自我展示、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4、提高成绩。通过研究推广小班化教学“四六”模式,践行“关注每一个,发展每一个”的小班化教学理念,从差生着手,从最后一名抓起,让班级成绩整体提高。

5、培养名师。培养一批践行小班化教学“四六”模式的优秀教师,并向全市推广。

二、研究内容

“四”即 “四个百分百”:百分百关注,百分百展示,百分百互动,百分百发展。这也是一堂好课的基本目标。

“六”即“六步学习环节”:明晰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评价提升——当堂检测。

三、条件保障

1、领导小组

组 长:崔正茂 副组长:杨 忠

成 员:徐 永 吕 锋 张庚新 张文杰

张 严

2、资源保障

学校安排专项经费,用于设备添臵、资料购买、研究活动、成果汇集、名师推广等。

四、方法步骤

整个活动过程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策划启动阶段,9月10-13日)。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成立领导小组,制定活动方案。

第二阶段:(实验研讨阶段,9月14-30日)。确立两位实验教师(语文张严,数学张文杰),举行小班化“四六”教学模式的研讨以及初步实验。通过两位实验教师的实际操作,以及校骨干教师的共同研讨,完善教学模式的各个环节,初步形成较为科学和成熟的、便于操作的教学基本流程。

第三阶段:(示范推广阶段,10月1-30日)。两位实验教师(语文张严,数学张文杰)在学校举行小班化“四六”教学模式示范课,全体教师通过观摩以及教学流程理论的学习,初步掌握小班化“四六”教学模式的运用,并在各学科运用。

第四阶段:(深化达标阶段,11月1日-12月31日)。进一步落实小班化“四六”教学模式的全面实施,实行教师全员达标。学校对各课程教师进行听课验收,查验小班化“四六”教学模式掌握及运用情况。对于不达标教师实行“多次辅导,多次验收”的原则,确保全员达标。学校将把小班化“四六”教学模式的课堂运用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对达标后教师采取不定期推门听课,随时抽验教师教案及课堂教学情况,对不按照“四六”教学模式教学的教师,将其情况记录通报,并把达标和课堂使用情况作为教师课堂教学实绩量化 的依据计入考核。对本学期不能达标的教师,课堂教学记最低分。

附:小班化教学“四六”模式流程

洪绪镇中心小学 小班化“四六”课堂教学模式

基 本 流 程

一、“四六”模式的内涵

“四”即 “四个百分百”:百分百关注,百分百展示,百分百互动,百分百发展。也是一堂好课的基本目标。

“六”即“六步学习环节”:明晰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评价提升——当堂检测。

二、“六步学习环节”基本流程

(一)明晰目标(4分钟)

A、引入新课,出示学习目标

1、方法步骤:教师将教学目标按照课时安排分解,通过课前制作好的投影或黑板让学生看。

2、目的:让学生整体上知道本课时的学习任务和要求。

3、意义:

a、使学生在上课开始就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向,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在以后的各环节里主动地围绕目标探索追求。

b、由于学习目标往往是一节课的主干知识及要求的体现,因此,长期坚持揭示目标,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4、注意事项:

a、要认真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准确制定学习目标,各个课时的分目标要与总目标对应衔接,切实做到既不能拨高要求,也不能降低要求。

b、学习目标要层次清楚,简明扼要,外显可测。c、要引导学生认真默看,不要急于切换投影或拿开小黑板。

本环节的关键是目标准确,主要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解决。

B、出示自学指导

1、方法步骤:教师明确学习的步骤及要求,通过课前

制作好的投影或黑板让学生看。

2、目的:让学生知道自学什么,怎么自学,用多长时间,应达到什么要求,如何检测。

3、意义:

a、让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掌握恰当的自学方法从而使自学更有效。

b、坚持每次自学前都给予方法指导,使学生积累了不少自学方法,学生的自学能力必然提高。

4、注意事项:

a、明确自学内容。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有的教材内容单一,一般一次性自学;有的教材内容多,可视情况分几次自学,但每次自学都必须写清楚自学的内容(范围)。

b、明确自学的方法。例如,看书理解(或边看边操作,还是边看书边与同桌讨论),看注释,看例题,做实验等,发现疑难问题做记号(或做与例题类似的习题等)。

c、明确自学后的要求。用多长时间,应达到什么要求,届时如何检测。

本环节,教师要先尝试学习,充分估计学生自学时可能遇到哪些困难,一般需要多长时间可以解决,提示的学习方法要明确,操作性强。

(二)自主学习(7分钟)

1、方法步骤:学生自学,操作,教师行间巡视。

2、目的: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动脑思考,认真自学,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

3、意义: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自学,积极思考,及时地进行操作实践。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动手能力。

4、注意事项:

a、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加强督查,及时表扬自学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激励他们更加认真的自学。

b、重点巡视中差学生,可以给后进生说几句悄悄话,帮助端正自学态度,使他们也变得认真起来。

c、要面向全体学生不得只关心一个学生或少数几个学生而放弃了督促大多数学生。

(三)合作探究(7分钟)

1、方法步骤:在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案,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对比解决问题的策略,对争议性问题进行探讨,逐步补充完善,形成小组意见。

2、目的:在交流、研讨的过程中,不断优化学习成果。

3、意义: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协作精神,培养他们的多向思维、求异思维和创新精神。

4、注意事项:

a、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适时指导。

b、一节课中合作学习的次数也不宜过多,1~2次为宜,次数太多,讨论的主题就会分散,每次讨论也只能蜻蜓点水、留于形式。

c、小组合作学习要注意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

(四)展示交流(10分钟)

1、方法步骤:让中等生尤其是后进生用板演或口答的形式对自学获得的知识进行展示,根据回答的情况和学习的目标,教师及时组织交流,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自主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自主获得知识和技能。

2、目的: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

3、意义:若后进生做对了,说明全班学生都会了,就不要老师再教了;若后进生做错了,引导中等偏上的学生分析,讲清错的原因,引导更正,归纳。这不仅对后进生有帮助,而且使尖子生理解更深刻了。

4、注意事项:

a、要解放思想,真正让后进生参与,千万不得搞形式主义,只叫尖子生演练,表面上正确率高,实质上掩盖矛盾,不能最大限度地暴露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

b、要面向全体学生,后进生回答问题或板演时,要照

顾全体同学,让他们聆听别人回答问题,随时准备纠正错误等。

c、教师要巡视,搜集位上同学有哪些错误,并及时分类,哪些属于新知识方面的,这是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哪些属于旧知识遗忘或粗心大意的,这是次要矛盾。把倾向性的错误用投影打出或写在黑板一侧,供评价提升环节使用。

(五)评价提升(4分钟)

1、方法步骤:

a、学生对比展示同学的回答找错误,或比较自己做的方法结果是否与展示的同学相同。

b、学生自由更正,让他们各抒己见。

c、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说出错因和更正的道理。d、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上升为理论,指导以后的应用。

2、目的:

a、凡是学生能解决的,就让他们自己解决,真正找出哪些需要教师引导、点拨的问题。

b、通过学生讨论、教师点拨,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最终形成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意义:这一环节既是补差,又是培优,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既帮助后进生解决基本问题,又通过纠正错

误训练,使尖子生理解更加透彻,促进其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一题多解的操作能力。

4、注意事项:

教师要做到三个明确:a、明确评价与提升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后还不能掌握的地方,即自学中暴露出来的主要疑难问题。对学生通过自学已经掌握的,坚决不教。

b、明确评价与提升的方式。让通过自学已经学会的学生去教那些还没有学会的学生,学生之间还可以互相质疑、讨论,最后老师再引导、再补充。

c、明确评价与提升的目的。教师不能就题讲题,只找答案,而是要引导学生寻找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帮助学生归纳提升,引导学生预防运用时可能出现的错误,这就从理论到实践架起一座桥梁,以免学生走弯路。

(六)当堂检测(8分钟)

1、方法步骤: a、布臵课堂作业;

b、督促学生独立完成课堂作业; c、批改部分已完成的学生的作业。

2、目的:通过完成课堂作业,检测每位学生是否都能当堂达到学习目标。

3、意义:

a、及时反馈信息,能按时完成课堂作业的,就视为达到学习目标,做到了“堂堂清”。

b、将所学知识通过训练,内化为操作能力。

4、注意事项:

a、课堂作业要典型、适度和适量。

b、课堂作业要低起点、多层次,有必做题、选做题、思考题。

c、尤其是后进生的操作,要给予肯定,让他们尝试成功的喜悦。

d、独立按时完成,教师不指导,学生不得抄袭。e、要限定时间,下课铃响就得交,把平时作业当考试对待。

二〇一〇年九月

第二篇:小班额教育资料

“两化”并举,注重实效

——对小班化教学策略的一点思考

2008年12月26号,白下区第二届中小学小班化主题教学论坛在我校举行。市教研室汪笑梅书记作了《谈谈小班化教学》的讲座。汪书记在讲座中提出了小班化教学的总策略:个别化教学与活动化教学,我很受启发。由此,引发了一点思考。

一、关于个别化教学:

1、个别化的教学组织方式:正如汪书记所讲的,“个别化教学”,就是变“全班统一学习为主”为“全班个人独立学习、成对学习、小组学习、全班统一学习相结合”,就是要突出“每一个”的教育,寻找适合每一个孩子的教育。

2、个别化的备课:教师在备课时,要考虑到不同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基础、学习态度等方面是有差异的,并根据这种差异进行备课。比如: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等。

3、个别化的提问:根据教案中所设计的不同层次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难度较大的问题,可面向学习能力强、基础好的学生提问;难度低的问题,可面向学习能力弱、基础差的学生提问。课堂发言率应力争达100%,消灭课堂发言的盲区。从而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注,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

4、个别化的分组: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之一。在小班化背景下,应该努力实行个别化分组。可以按性别分组,让男女生搭配分组,正如俗话所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可以实行异质分组,让优秀学生与后进生搭配分组,发挥优秀学生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可以实行同质分组,让优秀学生搭配分组,后进生搭配分组,但老师对后进生小组要给予更多关注与帮助。

5、个别化的作业布置与批改:作业布置应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层次,给学生以充分选择的机会和权利,不要搞“一刀切”;作业批改,尽可能找学生面批,尤其是后进生。作业批语也要尽可能体现个别化。

6、个别化的课后辅导:在某一门学科的学习上,不同学生有不同的薄弱点,老师要尽可能准确了解,并据此给予富有针对性的辅导。

二、关于活动化教学:

汪书记说,活动化教学突出的是从“教学”走向“导学”,由“高控制”的课堂走向“高互动”的教学。小班化教学上得最好的课,是不像课的课,前者为传统课堂,后者为更多的提问、讨论、辩论、角色扮演、分组学习、比赛、游戏、合作学习等。

1、活动方式的多样性:顾名思义,活动化教学,首先要放手让学生动起来,没有多样化的活动方式,很难做到。传统课堂的学生活动方式,往往局限于提问与有限的讨论。此外,辩论、角色扮演、分组学习、比赛、游戏、合作学习等均可以作为活动方式。

2、活动方式的有效性:学生课堂上的任何活动,都应该服务于学习目标的完成。否则,活动就失去了意义。要保证活动的有效性,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精心设计。

3、活动方式的预设性:根据不同知识点的难易度、重要程度设计不同的活动方式。本着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活动方式。活动预设的目的在于保证活动的有序、有效。

4、活动的生成性:学生活动未必会完全按照预设方案进行。在活动过程中,会生成一些在预期之外的学习资源。对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并进行适当的引导,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小班化教学策略与传统大班的教学策略并不是截然对立的。在传统大班的教学策略中,也有个别化教学和活动化教学,只不过在小班化背景下,更有可能付诸实施,更有可能成为常态,从而成为小班化教学的特色与优势。

利用小班优势,强化合作学习

新课程标准指出:我们的教学要教会学生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随着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纵观我国的教育现状,“应试”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分数之间毫厘的竞争,个人奋斗扭曲了竞争意识。当前的独生子女众多,孩子们缺少合作精神,不懂得与他人合作和交往,很少想着别人,形成了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心理状态。这些素质上的缺陷,可以通过教育手段加以改变。施行小班化管理,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孩子与人合作和交往有效途径。可是如何跨越语言的障碍,在英语课堂中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实现这方面的目标呢?下面,就从以下两个方面谈一谈英语小班化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①课前教学设计改革---小组合作实践策略

英语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指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再将教学内容落实到小组中去完成,并检测其学习的效果。许多对小组探究进行过研究的专家强调:建立英语学习小组应同时考虑“质”和“量”两个因素。我所任教的901班,共36人。为了保证合作学习小组“组内异地质,组间同质”,在人员“质”的方面,我按照学生的知识程度和能力水平来搭配由好、中、差三类学生组成小组(异地质构成),使优等生可以带动学困生,在学习上共同进步。在人员“量”的方面,每小组4人,共9个小组。学习小组的合理分配为课堂教学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②创设语言情境,促进小组合作学习。

优质的小班化英语课堂不能单以教师传授给学生有效信息的多少来衡量,还要注重学生信息内化及运用能力的大小。单纯直接的课堂教学乏味无趣,容易使学生感到压抑,产生心理疲劳,阻碍学生对语言信息的内化。因此,教师要创设轻松活泼的教学情境,在情境中呈现新内容,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自然地实现语言的感知、理解、内化、运用,并能因材施教,开发学生学习潜能,使其获取成功的体验。例如,在讲七年级英语(下)Unit1 Where’s your pen pal from? 的过程中,我就充分利用网络,首先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让学生了解寻找笔友的一些常识,然后将学生带到微机室,充分利用小组合作,让每一小组在网上发送E-mail来寻找笔友,比一比哪一组的征友启示写得好,哪一组最先找到自己的笔友,学生兴趣大增,而且很多小组都通过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寻找到了来自不同国家(美国、加拿大……)的笔友。正如教育理论家布鲁姆所说:“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会探索、会学习、会运用英语。

③针对词汇,阅读教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初二学生大部分都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他们大都能够依据音标正确拼读单音节、双音节及部分多音节单词。每单元开课的第一节课主要内容就是集中学习本单元的词汇。方法是:首先给学生5-10分钟时间(据内容而定)自学、拼读新单词,要求将各自把握不准确的单词作上难点标记。接着放录音,让学生通过听录音校正各自读不准确的单词并且正确划分意群,找到长句子的准确停顿位置。之后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四人小组讨论,提出问题,并通过讨论找出每一组共同的难点。然后,小组讨论,鼓励中差等学生提出各自还没有解决的问题,让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帮助。为了更好地了解小组合作效果,在学生讨论的过程当中,老师要深入其中,加以引导。并且为了让各小组有压力有动力,在检查这一环节,重点挑中等偏下的学生翻译文章,回答问题。优胜组在量化考核上给于加分鼓励。

④精心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丰富小组合作内容。

任务型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能使教学过程任务化,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根据课程的总体目标,结合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利用小班化人数少,易于组织小组活动的优势,精心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任务,丰富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让学生不仅在小组合作中学习,也要让他们在小组合作中“玩”。比如Unit 8 I’d like some noodles.我就设计了学生去面食城、麦当劳的小组合作任务,课前小组成员分工制作点餐单,有的画食品饮料,有的制作点餐表格,在课堂上分角色表演顾客和服务员,运用英语到面食城、麦当劳点餐,展现了生活中的真实情景。学生们幽默生动的表演和色彩鲜明形式各样的点餐单也让大家耳目一新,大幅度提高了学生参与小组的活动的兴趣。

(4).利用小班优势,采用自主评价

我们以“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为原则,在小班化课堂教学评价中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

我们尝试着开展了英语学科的自主评价模式的探索,强调评价应贯穿于小班化课堂教学的始终,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在具体的操作中注重:第一,评价的开放性,无论在评价的内容还是形式上,最大程度地体现出学生成长的全部过程和全方位。例如,我们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提出问题;课堂上积极的参与每个环节的各种形式的评价;课后要会复习,总结,提问;一个阶段还有小结,自我完善知识体系的构建。第二,评价的自主性,尽可能的让学生来评价学习的各个过程。比如在习题的讲解中,让学生先讲解,请其他的同学对他的讲解从各个方面进行评讲,通过小组讨论,小组活动等各种形式,最大限度的让学生融入到课堂中,体现主题意识,提高兴趣,加强自主参与能力的培养。第三,评价中重视主体与个体的差异。在问题的设计过程中,避免结论的单一性,鼓励学生发散性的思维,比如在阅读课的教学中,设计主观题,每个学生可以根据各自的经验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问题的答案,不强求千篇一律。第四,评价的非比性。学生有差异,评价没有好坏优劣,我们以积极热情的态度关注他们的成长,培养他们的自信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小班化也为自主评价的开展创设了条件,自评、互评的时间充分了,评价质量也提高了、更客观了,对学生的学习反馈也及时了,学生在评价的过中得到发展。

通过小班化教育的实践与探索,我们发现小班学生在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方面,比大班学生更有合作意愿、自主探究意识和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随着小班化教育实践的推进,我们越来越感受到初中小班化教学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更重要的是小班化教育理念如何在教学行为中得到体现,同时又能更好地体现二期课改精神,这是实施小班化教育的关键。总而言之,新课程理念下的小班化模式是一个值得我们不断摸索的新课题,它有着很大的发展前景,对于每位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艺术来说,都是一大挑战。我们只有积极探索,不断改进,才能实现小班化教学从内容到形式的革命变化。小班化教学策略3(转)

小班化课堂教学策略,是为了充分利用小班班级容量小、师生交往空间大的优势,使全体学生得到较充分的发展,从而体现小班化教育特点所采取的教学环节、教学方法等多种教学行为的综合方案,是小班化课堂教学的基本依据,是激发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做学习主人的课堂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其作用是从小班的特点出发制定出向学生提供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活动的方法和步骤。

在探索小班化课堂教学策略的过程中,主要探讨具有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主体活动为基础的体现综合性、可操作性、灵活性、创造性等原则和策略。加大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启动了学生的思维,它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小班化教育朝着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以适应新时代不断发展的需要,其策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一、主体化参与策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自觉性,让学生自主学习。人的发展最根本的是主体发展。人的主体的发展是以活动为中介的。活动是人的主体性的生成和发展机制,也就是说人的主体性是活动生成,在活动中发展的。

活动教学研究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和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在各项教学活动中学习知识,增长才干,在实践的基础上培养理解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学生是活动教学的主体,活动教学策略的制定,内容的确立,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年龄特征,在活动教学实践中,只研究和把握住学生的特点,才能因材施教,切实富有主体性。

参与教学的策略,重点是在小班的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意识,这种参与是一个积极而有贡献的参与,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运用参与教学的策略上,要把握住两个操作步骤。1全员参与。2主动参与。教师在教学中,想方设法围绕教学目标,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情景,让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话敢说,有疑能质,乐于参与,同时重视对学生参与程度的指导,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注重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他们主动发展。如:一位七年级的小班实验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看云识天气》一课之后,为扩大学生的参与度,教师设计了组织学生进行参与活动的题目,让学生看云,看到什么?想到什么?用文字或语言展现出来。学习了《风筝》后,让学生自己设计制作风筝,或设计一场有意义的游戏。将游戏方案在班级宣讲,选最佳方案,开展游戏,最后写成文章。

实践证明,参与策略的实施,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他们在发散性思维活动的锻炼中,能力得到了提高,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创设自由讨论甚至争论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发散性思维。小班化教学非常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鼓励学生对问题有不同的见解,学生在课堂上开展热烈的讨论甚至激列的争论,会使课堂气氛活跃。同时也培养了创造性思维:由于学生额少,教师不用担心教学任务是否能完成,每堂课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质疑问难。

怎样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具体实施:

(1)会预习。具体包括:会借助教材、工具书以及联系实际自学,会将感觉精彩或有疑问的标注在书上,会利用各种媒体收集资料。

(2)会提问。一是质疑,对不理解(思想内容)、不了解(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知识)的词句质疑,对老师、同学的观点质疑;二是以提出问题的形式自己制订学习目标,可以围绕课题、围绕课文内容、围绕中心、围绕艺术技巧、围绕思路等展开,以疑促思.促学。

(3)会讨论。从自主学习的策略来看,这是指学生参与讨论的能力。具体包括:会积极主动地发言,会清楚明白地表达观点,会吸取同伴的有益观点及时修正自己的认识。

(4)会一些具体的、针对性强的学习方法。如怎样记、算.说.写等等。具体的学习方法是很多的,教师不仅可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也可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尊重学生自己摸索、形成的一些学习方法,因为只有当学习方法真正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习惯时,才能发挥其作用。

(5)会反思。会总结和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找出自己学习上尚存的不足,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二、合作化互动策略,主要是生生互动。

互动教学策略,在小班化课堂教学改革中,它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班级群体效应,使学生最大限度的投入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再独自站讲台,让学生也有上台讲解的机会,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相启发,互相帮助,使学生有成功的体验,有提高学习成绩的成效。促进了多角度的交流,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

为打开师生交流的局面,教师想方设法改善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人际关系,开发课堂教学交往的潜能。把学生真正当作学习的主人,在师生互动的基础上,挖掘生生互动的潜力,向课堂教学要质量,运用开放型、交往型、体验型方式,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通过进行小组学习、组际交流、组际互查、组际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生生互动的参与热情。教师具有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能力,启发学生在交往中引起争论,激活思维、互相启发、取长补短、加深理解,真正达到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标,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只有充分利用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伙伴式”的学习方法,才有利于学困生的转化。更好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其特点是生生交流频率加快,学生之间相互碰撞增多,不仅能增强教师对学生问题的发现,还可激发教师的灵感,使教师积极钻研,在实验过程中,改变注入式的教学方式,注重能力的培养,发展认知水平。对学生来讲,教学中互动策略的运用,尊重和调动了他们的主动性。形成了活而不乱、动而有序的课堂教学局面。实践证明,通过生生互动,学生真正建立起对问题进行研究的责任,从而产生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怎样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在指导学生合作学习时,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具体实施的。

(1)会组织。对学生而言,这是合作学习应首要解决的问题。没有组织的学习,会使课堂变得嘈杂而又散漫。在刚开始实施合作学习时,教学生如何与同伴一起学习,如选择学习的内容、学习的顺序、学习的方法,注意照顾到全体等等。一般而言,班内总有部分学生组织能力较强,教师当然可最大程度发挥这些同学的才干,但如果总是委重任于这些同学,那么,其他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必然受到影响,以至于最终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因此,在实践中,采用学习组长轮流担当的方法,真正让每一个同学都有锻炼的机会,真正使自主与合作互相促进。

(2)会协调。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以下两种相反的情况:问题简单时,学生抢着参与,以至于学习秩序混乱,此时,就需要教会学生“谦让”;问题有难度时,即使有个别同学能回答,但受从众心理支配,也不敢开口,此时就要教会学生“自告奋勇”。做到了“谦让”和“自告奋勇”的矛盾统一,就能协调学生间的学习关系,小组合作学习才能有序而高效。

(3)会帮助。合作学习的优势之一便是互帮互学,互相促进。首先要教育学生“愿帮助”,其次是“会帮助”。在自然状态下,小学生的所谓帮助即简单地把答案告诉对方,要指导学生尽量避免这种弊端,从老师启发、辅导同学的行为中得到启发,依据实际情况帮助同伴。

(4)会评价。合作学习时,由于缺少了教师的直接指导,学生的学习较易“走过场”,流于形式,此时,教会学生评价同伴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具体包括:讨论时的评价(学会赞同、反对、补充);作业时的评价(同学间互相批改作业)。小班化教学策略4(转)小班化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环节

一、教学策略。

(一)参与教学策略。

参与教学策略应用在小班课堂教学中,旨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意识,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不断发展自我。

操作要点:

1、全员参与。可抓住两点:一是抓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个体学习,让每个学生有比较充裕的时间根据明确的目标导向进行自学,使个体学习人人参与;二是抓师生间、生生间的多向交流,形成人人多向学习交往的生动局面。

2、主动参与。首先要融入参与情感,让学生有话敢说,有问敢提,有疑敢质,愿意、乐于主动参与;其次要加强参与指导,不仅要尽量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条件,而且还得加强参与方法的指导和参与能力的培养。

3、差异参与。没有差异参与就没有全员参与。参与的要求和程度要有弹性,参与的方式要有不同,参与的评价要因人而异,以调动不同层次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二)、合作教学策略。

合作教学策略应用在小班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间的互动,特别是生生之间的和谐互动,使学生由竞争对手变成合作伙伴,在合作学习中共同达到教学目标。小组学习活动,是合作教学的最基本形式。

操作要点:

1、小组编制方法。班级中要组建各种不同的合作学习小组,让每个学生按不同的教学需要,参加不同的合作学习小组。

以形式分,可分为二人互助型、四人小组型、自由组合型等几种;

以内容分,可分为练习型小组、讨论型小组、互帮型小组、比赛型小组等几种;

以表达方式分,可分为中心发言式、自由议论式、互相检查式等几种。

在教学中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环节、效果来考虑最佳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

2、小组学习进程,一般是:(1)提出学习任务;(2)启发独立思考;(3)创设情意,导入讨论;(4)巡回观察,及时调整;(5)全班交流,相互评价;(6)围绕课题,深入学习。

3、师生合作评价。(1)变教师监管为引导参与,积极提供帮助;(2)变单纯关注任务为重视小组及其成员自身的发展;(3)变教师单向评价学生为定期组织学生评价教师和师生互评。

(三)分层教学策略。

分层教学策略应用在小班课堂教学中,就是以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为前提,有区别的制定教学要求,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求得最佳发展。

操作要点:

1、分层要求。了解情况,根据学生个别差异,可分为A、B、C三个层次的不同基础,对他们提出不同要求。

2、分层施教。可采用“同步教,异步学”的方法进行教学。

同步教——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制定每节课的教学要求,设计好三套学生能从各自基础出发进行有效的成功的学习方法。

异步学——使优生得到更好地发展,使学有困难的学生在异步学中达到教学目标要求,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

3、个别辅导。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加强个别辅导。对A类学生重在指导自学提高,对B类学生重在化解难点,开发非智力因素,对C类学生重在补缺补差。

(四)兴趣教学策略。

兴趣教学策略应用在小班课堂教学中,乃是寓教于乐,既要注意“乐中学”,更要讲究“学中乐”,让学生体验到学习乐趣,从乐学到爱学。

操作要点: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体验到师生合作教学之乐。教师要注意“塑造”自我形象,对学生施之以爱,使学生对老师有亲切感,“亲其师”就会“信其道”,从而乐于接受教诲,乐于投入学习活动,乐于与教师形成愉快的合作教学关系,开发出融洽的师生关系中所孕育着的巨大教育潜力。

2、创设乐学情境,让学生体验到参与学习之乐。注意挖掘和发挥教材内蕴的魅力,激发并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并尽量采用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如创设情境,引人入胜;实物演示,利于理解;音乐渲染,强化气氛;图画再现,形象直观;幻灯录音,吸引注意等等。低年级还可把游戏引进课堂,动静结合,活泼有趣,使学生处于接受感知的最佳心理状态。

3、发挥课堂的评估和反馈作用,让学生体验到成功与进步之乐。在课堂教学中,要利于信息反馈,让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的结果,及时受到表扬和鼓励,用成功的快感去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乐在其中。同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使每个人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成功与进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自主教学策略。

自主教学策略应用在小班课堂教学中,旨在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自身对学习的主动性、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操作要点:

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学会质疑,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学生讨论,积极主动地参与小组或全班讨论;学会动手操作,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活动。

2、自我评价。引导学生学会评价别人回答问题正确与否、表演正确与否;学会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以及找出自己学习成功和失误的原因。

3、指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学会预习、学会复习、学会听课、学会作业、学会检查、学会小结、学会制定学习计划和安排学习时间等。

4、培养自学能力。按“扶——引——放”的操作程序对学生进行教育。做到:“扶”,从领会学习到主动学习过渡;“引”,从主动学习向学会学习过渡;“放”,实现学会学习的目的。

(六)活动教学策略。

活动教学策略应用在小班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发展的机会和条件,让他们在各种教学活动中学习知识、增长才干、发展个性,使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操作要点:

1、课内教学活动。可采用各种教学活动方法,如:(1)质疑讨论;(2)分组辩论;(3)游戏竞赛;(4)角色表演;(5)图表示意;(6)歌曲配唱;(7)实践操作等。

2、课外教学活动。把教学活动封闭在课堂内显然不能造就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所以即使是课堂教学,也必须课内外结合。可开展:(1)各种类型的学科活动,如学科单元活动,针对单元教材重点及学生实际,开展有趣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说说、唱唱、跳跳、玩玩、做做中复习教材内容,发展智能和综合能力;(2)开展学科综合活动,沟通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活动过程一般是:确定活动课题;选择活动内容;设计活动方案;开展活动;组织评价。

3、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学科社会实践活动,根据一定目的,适当地让学生走出课堂,接触自然和社会生活,参观访问、观摩影视、社会服务,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取、运用知识,锻炼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

(七)互动教学策略。

互动教学策略应用在小班课堂教学中,旨在改善教学的人际关系,开发课堂交往潜能,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往、相互影响的和谐互动的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

操作要点:

1、师生互动。在课堂教学中,可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以师生共为教学主体,把个体学习、小组学习、班级集体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传传统的“秧田型”教学空间组合形式为“马蹄型”、“半圆型”、“对边型”、“餐桌型”等形式。变传统的师生单向为主的交流为师与生、生与生、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的多向交流,形成全方位的和谐互动。

2、生生互动。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和优势,积极开展小组学习、组际交流、组际互查、组际辩论、组际竞赛等活动,促进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发挥优化组合的整体功能。

3、人境互动。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互动。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教学环境的创设与优化,使教学环境成为表现学生学习情况的物化世界,对学生起着相互激励和潜移默化的影响,改善教学进程,增强教学效果。

(八)创意教学策略。

创意教学策略应用在小班课堂教学中,旨在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打好基础,即培养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

操作要点: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学习的情境。民主、活泼的教学氛围,是进行创造性学习的重要条件,教师摒弃“师道独慧”的旧观念,与同学们平等相处,把自己看成是班级集体中的一员,使学生感到没有思想负担,敢于与教师亲近。教师要注意教法生动活泼,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教师的求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2、重视培养学生的扩散思维、求异思维等创造性思维。例如:数学课结合教学,组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思维训练,引导学生对同一问题,采用不同的解法,对同一习题,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

3、打通课内外的联系,解放学生的时空和五官、四肢及大脑等创造天地。开发右脑的形象思维和艺术审美能力,鼓励学生到大自然和社会中去认识世界,扩大眼界和拓展知识面,并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从而使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思考问题更加深入,有利于创造性学力的培养。

(九)评价教学策略。

评价教学策略应用在小班课堂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小班学生少的优势,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手段和方法,让评价不仅成为教学质量的反馈,教学调控的依据,而且充分发挥其激励和导向功能,促进学生积极提高和发展。

操作要点:

1、利用小班学额少的优势可以采用:

即时评价:当场面批,指出优缺点,即时订正。

多元评价:听、说、读、写、算、操作,要全面检查,破除只考书面一种的做法。

多次评价:取消期中考试,淡化期末考试,重视平时多次练习成绩。

分层评价:弹性作业和选做题按不同学生不同要求评价。

2、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可以采用:

无级评价:每一个人都是“通过”,不合格者下次再考查,直到“通过”为止。

激励评价:起点就是“好”或“☆”,上面一档是“很好”或“☆☆”,最上面是“非常好”或“☆☆☆”。

形象评价:用“小红星”、“小红旗”或“小手印”对表现优异者加以形象化鼓励。

3、发动学生积极参与评价可以采用:

自我评价:老师提供正确答案,让学生自批自评,自己订正。

集体评价:经学生小集体讨论,提出评价意见。

交互评价:学生与学生互批互评,学生与老师交互评价。

(十)多媒体教学策略。

多媒体教学策略应用在小班课堂教学中,要求除充分利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和计算机软件辅助教学等手段外,还要逐步开拓多媒体交互式的中远程网络教学,使教学具体化、形象化、信息化、不但提高教学质量,而且为学生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打好基础。

操作要点:

1、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实际,制作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视听教具,让学生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感官去感受学习内容,进行认知活动。

2、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制作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并成为教学过程的组成部分,能让学生操作选择练习、解题和对答案等教学活动。

3、要创建开设校园网和与市、县教育信息中心联网的中远程网络教育,能根据教学需要从市、县教育信息中心的信息库中提取有关内容开展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要从小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应用知识教学,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开始学会上网,最后创设条件开通与学生家庭联网的交互式教学网络,为学生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工作打好基础。

二、教学方法。

下面是试点学校在实践探索过程中,尝试并创造的一些符合小班特点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分组教学法。

根据学生差异、兴趣爱好、需求,进行同质或异质编组。同质,有利于教师重点辅导,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异质,有利于同学间相互帮助,有利于合作精神培养。并在教案的制订上体现出不同分组,不同要求。

操作要求:

1、了解学生,按教学需要进行编组;

2、不同层次学生、不同分组有不同要求;

3、同质分组是动态变化的,要看情况变化而随时调整分组。

(二)个别指导法

教师下小组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特别关注和帮助学习有困难,不常举手,不愿表演的同学。

操作要点:

1、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个性特点;

2、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指导;

3、不仅指导教学内容,还要指导非智力因素的提高。

(三)五官体验教学法。

让学生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尝一尝、摸一摸,再说一说,调动学生的五官来体验,从而产生欲望,培养经验。

操作要点:

1、要根据教材需要和教学实际设计体验内容,课前准备好相应的教具和学具。

2、要让学生从自己的五官体验中获得的感受来领会教学内容,并得到更为深刻的印象。

3、要启发学生运用五官体验法自己去获取知识。

(四)游戏教学法。

让每一个学生都投入有角色、有情节的游戏活动,在玩中学、学中玩,培养综合能力,体现充分发展。

操作要点:

1、要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实际设计游戏内容,课前准备好相应的游戏器具。

2、要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学到教学所需要的知识,而不是为玩而玩。

3、在完成这一个教学程序后,及时给予评价,不仅评价获得的知识,还要评价学生的参与过程。

(五)尝试教学法。

积极鼓励学生尝试,在已有经验上尝试,再进行推断,再升华为间接经验。

操作要点:

1、要按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好尝试题,特别是尝试的的铺垫性问题,要恰到好处,能起到从推断升华为间接经验的作用;

2、教学时,先让学生尝试,再由教师指导,获得新知。尝试时要给予中下学生必要的帮助,如为他们设计缩小坡度的尝试题或走到他们身边作个别辅导;

3、要让学生从尝试教学法中学会尝试学习方法,以后会运用这种方法自己获取更多的新知。

(六)鼓励教学法。

用语言刺激、动作或实物奖励、成果展示等手段,促使学生乐学、勤学。

操作要点:

1、要确立以正面教育、积极鼓励、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成功进步机会的教育思想,积极创造各种条件给予学生鼓励;

2、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成功和进步,及时运用适当的方式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鼓励;

3、鼓励的标准要因人而异,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作出不同要求的鼓励。

(七)师生交融教学法。

师生角色转换,情感交融,学在一起,玩在一起,体现教学民主,教学相长,营造温馨的、愉悦的氛围。

操作要点:

1、要树立教学民主、教学相长的教育观念,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由学生当“小先生”活动,进行学生教学生,教师当学生。

2、教师当学生是从教学的主角转为配角和导演,仍要起好主导作用,必要时介入“小先生”的教学,进行适度调控。

3、教师要对学生施之以爱,与学生建立“双爱”的情感通道,缩短师生心理距离,在让学生认知满足的同时获得情感的满足。

(八)活用资源教学法。

抓住教学环境进行教学,培养学生交往能力,让学生学会交往,并锻炼他们的勇气和胆量,培养良好的气质。

操作要点:

1、教学环境主要是教学的人际交往环境,教学的人际交往,要打破传统的、单一的教师为主,从教师出发的人际交往局面,要创造条件使教学人际交往环境以学生为主,从学生出发。

2、要鼓励学生发问,由同学回答或老师回答;学生主持组织讨论;学生间进行辩论等从学生出发为主的教学人际交往;

3、教师要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开展人际交往,而且尽可能使人人参与学生为主的人际交往。

(九)动手操作教学法。

凡是学生能动手操作的,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在动手操作中学会发现、学会得出结论、学会举一反

三、学会提问质疑。

操作要点:

1、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设计好动手操作方案,准备好动手操作的工具和用品;

2、要讲清动手操作的要求和程序,做好操作的安全防范措施;

3、要引导学生从动手操作中进行认知活动,即学会发现问题和得出结论,能由此及彼,提出问题,并开展实践活动。

(十)留有余地教学法。

灵活掌握时间,可以先上25分钟、30分钟课,剩下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或向老师、同学发问。

操作要点:

1、经常注意控制教学时间,教师不满打满用,给学生留有余地,或自由支配消化学习内容或质疑问难,或同学间自由议论;

2、上课时间留有余地,教师也可进行适当的个别辅导,让中上学生发展提高,给中下学生提供困难帮助,夯实基础;

3、指导学生学会利用时间,分配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课堂教学环节

(一)备课。

1、小班备课要求:

(1)备教材,应有统一目标(按照课程标准要求);

(2)备学生,要有不同要求(根据学生个体差异);

(3)备过程,要备分层教学和综合教学。

2、操作要点:

(1)备分层教学。

A、了解学生、熟悉学生。按学生的高、中、低的不同基础和学习能力,分为A、B、C三类。这种分类不能固定不变,而是呈动态可变状,随着学生情况的变化,必须随时调整分类。

B、在备课中要针对三类学生分别制定不同的教学要求,分别设计不同的课堂提问,分别安排不同的作业练习。

C、编写授课教案。

(2)备综合教学。

A、各科教师都要浏览其它学科的教材内容,以沟通学科的知识联系。

B、各科教师要找出本学科与其它学科的教材内容的“知识链”和思想品德教育的“结合点”,设计学科综合教学活动。如“找春天”,语文、自然、美术、音乐、劳技和活动课程一起开展“找春天”活动。

C、要注意把其他学科相关的内容纳入自己的备课中。可采用:

①同步关联——各学科的关联内容同时教学;

②承前关联——把已学过的关联内容渗透在当前教学之中;

③超前关联——把未学过的关联内容提前铺垫在当前教学之中。

D、各学科联合设计综合教学活动方案。

(二)上课

1、小班上课要求:

(1)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得到“阳光普照”;

(2)分层施教,注意个别辅导;

(3)重视综合教学,沟通科际联系;

(4)要重视自主教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操作要点:

(1)面向全体。

角色上:变教师是知识传授者为学生的助学者;

形式上:改变座位排列,缩短师生空间和心理距离,老师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间去进行教学活动;

情感上:要关爱每一个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经常在学生身边,积极鼓励学生学习,让每个学生在认知满足的同时获得情感满足。

(2)分层施教。

A、要根据统一的教学目标,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按自己的不同要求,可以进行有选择的学习,教师必须提供让学生选择的条件和机会。

B、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A类学生多给予自学机会;B类学生自学加教师适当点拨;C类学生则由教师扶持其主动学习,让他们有较多的练习巩固机会。

C、讲授新课时,教师通过分层次提问和练习、小组学习,进行训练与巩固,让A类学生吃得饱,B类学生跳一跳摘得到,C类学生在低起点、小坡度、密台阶的精心组织下,也能消化得了。

D、课堂练习要有必做题和选做题。选做题中还可分成普通型、提高型,让学生按自身情况选做。

E、要注意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对少数学生提供个别帮助和辅导。

(3)综合教学。

A、学科综合教学活动,既可以由教师出面主持,也可以由学生主持。一般年级越高,活动内容相对简单的可让学生主持,年级越低或活动内容相对复杂,可由教师主持,还可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主持。

B、活动内容的编织,大体有三种做法:一是“板块叠加”,一般以复习执教者任教学科内容为起始,然后抓住该学科内容的某一要点激发悬念,引人其它学科内容,使各学科内容自然叠加起来;二是“主线串连”,即在彼此关联的各科教材中,有一门学科内容包容其它学科内容的,以该学科内容为线,将其它学科内容串连起来;三是“中心辐射”,以活动主题为核心,开展关联学科的综合活动。这种活动不局限于固定学科,也不受制于固定教材。

C、活动手段的运用:力求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常用活动手段有:歌唱、绘画、舞蹈、朗诵、写作、影视、操作、调查、访问、实验等。

D、开展活动后,要围绕活动主题进行总结和评价。评价时要发动学生自评和互评。

(4)自主教学。

A、老师要尊重学生人格,给学生以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不轻易打断学生发言,不随便否定学生的意见。

B、给学生以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不仅可以个人自学,还可以个人与个人、小组与小组互教互学。

C、各科教师要按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指导学生自己消化和吸收知识,使教法与学法形成和谐互动。

(三)练习

1、小班练习要求:(1)要有分层练习;(2)要有教师面批和学生自批与互批。

2、操作要点:

(1)精心设计学生的练习题,必做题可面向A、B、C三类学生,重在学习巩固基本知识,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选做题面向A类学生和部分B类学生,重在培养运用与创新能力,达到教学目标的较高要求,即发展性学力与创造性学力。

(2)课堂练习的时候,教师要心中有底,有的放矢地进行巡视:指导A类学生自己落实“双基”要求,点拨B类学生发挥潜能,进行练习,帮助C类学生完成练习。

(3)教师对学生的练习,可采用多种批改方式,要有教师即时面批,让学生当场订正;有的练习教师可以批一部分,留一部分由学生自批自改、互批互改或集体讨论批改,再给组长检查、教师抽查。

(四)辅导。

1、小班辅导要求:

(1)分层辅导。要有针对性地化解难点;(2)个别辅导。要注意超常指导、困难帮助和弱智辅导。

2、操作要点:

(1)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要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辅导不仅要辅导知识内容,还要辅导学习方法、习惯,激发学习兴趣、意志等。

(2)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辅导。

C类学生,他们往往缺乏自信心,知识欠账多,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要倾注爱心重点辅导,鼓励自信,结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失时机地加以指导,由浅入深地为他们弥补缺陷,扶他们踏上成功之路。

B类学生,他们基本能掌握所学知识,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但是还缺乏钻研精神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对他重在开发非智力因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其由B转A。

A类学生,一般来说基础知识扎实,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对他们一方面要指导横向拓宽,夯实基础,一方面鼓励创新,纵向加深。

(3)要注意对班中的超常儿童和弱智“随班就读”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五)考核。

1、小班考核要求:

(1)考核内容要多元;(2)考核要求有弹性;(3)考核形式要多样。

2、操作要点:

(1)强化目标意识,将学科标准加以具体化,如语文要按听、说、读、写、数学要按计算、概念、应用题,英语按听、说、读、写、交际等内容制定各年级的认知目标和能力目标,使目标落实到日常教学中,做到“教——学——考”三者间标准统一,内容明确。

(2)取消期中考试,淡化期终考试,重视平时考查,通过作业、提问、练习、测验、实验等方式进行考核。

(3)平时考核还可以在每节课结束前留一点时间进行一些知识或能力的检测,检测后,当场公布答案,组织学生自评和互评,不记分数,教师则根据检测反馈,及时加以指导和矫正。

(4)期终考试破除一律笔试的规矩,根据学科特点,要采取多种考查方法,语文、数学、外语除笔试外,要增加口试、听力测试、实地操作等。

(5)有一些知识、能力的检测,可按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弹性要求。

第三篇:从科学教育走向STEM教育

从科学教育走向STEM教育

这是

中国未来学校实验室独家策划的

第一届中国STEM教育发展大会系列报导 第9篇 注:全文长4000字,阅读时间约为8分钟

王志宏

西安高新国际学校校长

▲本文整理自王志宏在第一届中国教育发展大会上的主题报告,以下为口述实录: 王志宏:

四年之前,基于对科学教育的重视,我们学校从一年级开始便开设了小学科学课程。今年教育部明确要求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要开设小学科学课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比国家的政策预先开始了四年。基于对STEM教育的重视,三年之前,我在学校组织了一个专业的研究团队,对美国所倡导的STEM教育展开了比较系统和深入的研究。

近几年,在和美国教育者的同行交流过程当中,他们突出说的一句话是“STEM教育一定要从小学开始!”在美国,对小学开设STEAM教育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中学。所以,我希望我们中国的STEM教育一定要从娃娃抓起,从小学开始。经过三年的基础性研究,从去年的九月份开始,我们学校在一至六年级将STEM课程纳入到了学校整体的课程体系当中。我将从四个方面介绍我们学校从开展科学教育到走上STEM教育,整个探索和实践的过程。1 体现课程价值的完整体系

我们在未来社会所面临的情境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一定具有开放性、综合性和复杂性的特征。面临这样一种社会,我们单靠一方面或者一个学科的知识,实际上已经难以解决问题。所以,我们应用多角度、多维度、系统性的知识和能力使我们的学生形成综合性的素养。

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做好学科内整合以及学科之间的整合,将课程整合与技术融合,构建体现课程价值的完整体系。这个理念是我们学校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的内容。

结合对STEM这门课程性质的认识,我们学校STEM课程以小学科学为基准,以科学的核心概念为基点,以新型技术事物的体验和应用为基线,开展基于实践项目的学习。开展项目式学习的核心目的是形成以grit为首的教育理念,通过项目式的学习,使我们的孩子具备坚毅、激情、自制力、乐观态度、感恩精神、社交智力和好奇心。

基于STEM完整性、创新性和融合性的特点,我们将团队建设、课程建设、空间建设“三线建设”并行,形成了STEM课程特点,有四大方面:一个是全员参与;二是整合课程,包括小学科学、信息技术、综合实践和结构搭建、航模、机器人等等能够体现工程及技术这些维度的课程融合在一起,形成我们整合性的课程。三是体系完整,有必修课、选修课和竞赛课;四是大小课运用上采取的是小课单节,大课两节,这样课时的划分是基于每一个项目自身的要求,我们灵活的使用课程。

团队建设

我们学校的团队组成分成两个部分,核心成员是我们的科学老师,成员除科学老师之外的所有老师都深入、系统的了解STEM教育的一些理念。

从专业发展上来讲,我们要求核心成员自学和互学,自学是让老师精通自己的专业,互学就是跨学科学习。因为STEM课程对老师的专业素养和跨学科素养的要求非常高,所以必须要这样学习。同时要开展全学校共同式的教学和全科式的教学,让STEM的实践深入到每一个老师和每一个学生家庭当中。另外,组织成员外出学习和考察,积极的开展校内的一些研讨课。

我们学校STEM教师核心团队的成员,有14名专业的科学教师。这14个老师来自于物理、化学、生物、数学、工程管理,计算机科学、食品工程、人文科学等各个专业,我们组建的教学团队,实际上本身就是跨学科的,符合STEM教育对教师的综合性表现。

为了加强学校STEM教育的推进,2016年上半年,STEM国际论坛由我校承办举行。我们聘请了美国专家给学生上STEM课程,同时我们也聘请到美国波斯顿麻州大学教育领导主任、国际领导研究院的院长作报告,给我们系统的讲解了美国的STEM教育的一些经验和启示,同时我们也邀请到了波士顿艺术学校STEM实验室主任做汇报。

我们还承办了全国中小学生STEM教育研讨会,并被授予了“全国中小学STEM教育示范基地”的称号。此外我们还邀请国内外专家做“科技与创新教育”的主题报告、“STEM教育与中小学改革教育”等主题报告。

开展STEM课程以后,学生都制作了自己的科技作品。另外,我们把我们教师团队的核心成员派遣到全国各地组织进行学习,前往世界机器人大赛学习等等。

课程建设

我们学校STEM课程采取的三级设置对学生进行分级培养,有必修课、选修课和竞赛课。必修课整合了小学科学课、信息技术课、综合实践课,融合了工程技术类的课程。选修课按照四个模块,开设了八门课程,四个模块是航模、机器人、创业设计、绿色奥秘;八门课程是绿色创意、robot、伟大的建筑师、scratch魔法、智能乐园、航模F3、创意设计、航模F1,还有竞赛课、机器人等等。我们还开了展STEM研讨课,比如《放飞的风筝》、《探秘太阳系》、《弹球游戏》、《细胞模型》、《揭开庞贝古城消失的面纱》等。

我们采取“请进来”的方式,把一些国内外知名的专家、教授、请到学校来,一是这些教授给我们带来了前沿的科技知识,二是教授们给我们学生传递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我们邀请到中国科学院、科普宣讲团的专家徐邦年教授走进我校,带来“飞向蓝天”的科普讲座;邀请荷兰埃因霍温理工大学创客团队,带着他们的纯电动摩托车,为我们展示创新驱动和快速充电的尖端科技。还有西安市科学协会工作人员走进学校,开展“关注天宫二号发射”体验航模乐趣进校园的活动。

我们还开展了科技、实践活动,组织我们的孩子“走出去”。科技社团一行170多名学生组成高校科学云,到陕西示范大学,走进他们学校各实验室和博物馆,让孩子近距离接触最尖端的科研现场和科研成果。组织学生到西北濒危药材资源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去探究学习,到西北国土资源研究中心的风洞实验室去参观和学习,到气象站参观学习等。

另外,我们也从我们四千多个学生家庭当中把在各自专业领域、已经取得过相当成绩和有一定造诣的学者请进到我们的学校,开展家长课堂周。有的家长给孩子们上火山喷发的课,“创意乐高”等课程。空间建设

我们学校的空间建设分成了两个大块,第一大块就是功能部室区区域,总共11间教室,作为STEM实验教室,有4间微机教室、2间科学实验室、两间科学仪器室,1间科学实验准备室,1间劳技教室,1间科技活动教室。

第二大块是STEM课程实验中心区,包括功能教室区、公共阅读区,学生展示区、专业加工区、创意互动区、教师活动区等等。基于我们对科学教育的重视,对STEM教育的重视,仅功能室以及STEM教室我们拿出两千多亩为孩子们从事STEM活动提供空间。

STEM实验室 2 发展学生思维的科学途径 我们认为,对学生的教育一定要从基础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两方面进行结合。

思维在对学生整体教育中占重要地位,发展学生的思维主要从两个方面的结合进行考虑的。学生的基础思维能力包括观察能力、联想能力、想象能力、空间认知、类比推理等;综合思维能力包括问题提出、问题解决、创意设计、科学探究等。

例如,《结构搭建——认识齿轮》课,通过让孩子组装机器人,让孩子们观察齿轮的内部构造,来固定齿轮,最后使齿轮啮合,让孩子体验整个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孩子动手、动脑,自己解决问题。

在智能乐园里,通过让学生结构搭建、路线规划、电脑编程、反复调试,最终将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思维进行优化。发散思维可以让我们的孩子产生更多的想法,集中思维可以让我们的孩子在众多的想法当中选择最优的一种方法来执行,优化孩子的整体思维。3 践行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到,小学科学是基础性的课程,也是实践性课程以及综合性的课程,核心目的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培养孩子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批判性的思维。从科学课程到STEM课程,我们进行了整合,如下图所示:

比如STEM课程《导体与绝缘体》,S为电路基本知识,T为运用规律解决故障,E为电路连接的设计与搭建,M为感知电压与电流的比例关系。通过电子模拟设备项目式学习,让学生检测电路、验证排除、接通电路、安全用电,其核心是让学生去发现问题,然后讨论合作去探究问题,最后一直到让学生自主的来解决问题。

《养蚕和植物的繁殖扦插》课程,通过观察、对比、记录和研究,让学生深刻的认识,形成自己的完整的一个知识体系。在绿色创意中,让孩子制作种子画、叶脉画、植物标本,将主动参与、动手动脑与证据结合。

种子画

STEM教育实际上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领,学生为主体的一种自主学习和探究的一种形式。我们的基本流程是,老师发布STEM项目,研究课题,最后由学生合作来完成,根据已有知识、技能与自我创意,利用工具材料,最终建构知识、解决问题。4 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 核心素养是我们课程改革的风向标,每一门课程都担负着核心素养某一个方面的构成,比如数学课和科学课,担负的核心素养的要素是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要让孩子明白知识从哪里来,知识到哪里去,建立回归生活的学习方式。

但知识技能不等于核心素养,已有的知识技能要在真实或虚拟的情境中,进行知识迁移、来解决新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再一次深化认识已有知识技能,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这个过程实现所谓的核心素养。

例如在《关心天气》课程中,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去研学、旅游、考察,让学生主动关注天气,了解和认识天气变化,最终能够明确天气现象、认识天气符号,并学会描述;会进行室外观察,比如云量、降水、温度、风等;能够学会专业测量,用温度计、寒暑表、风向标等测量;了解一些民间智慧,比如看云识天气;还能用Excel进行初步数据分析。从科学教育走向STEM教育,引领学生像生活一样学习,这是时代发展的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需求,这是将学生引向“深度学习”的理念走向行动的指南,改变着教师的教学方式。正如布鲁诺所说的“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过程”;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如《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以探究式学习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促进着学生主动探究”。

第四篇:从积极教育走向消极教育

从“积极教育”走向卢梭的“消极教育” ——基于神童教育的反思

摘 要

当今学校教育中存在着很多过分积极教育的现象,如儿童课业负担重,各种“报班热”,急功近利等等。针对积极教育的弊端,我们可以借鉴卢梭的“消极教育”思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正确对待儿童;二是关注儿童幸福;三是培养儿童的自治能力;四是重视儿童的情感体验。

关键词

积极教育;消极教育;神童教育

From “positive education” to“ negative education ”

--Based on the prodigy education

Abstract

In today's school education, there exists many overly positive education phenomena, for example, children's schoolwork burden is heavy, various “classes reported hot”, being anxious to achieve quick success and get instant benefits etc.In response to positive education malpractice, we can learn something from Rousseau's“ negative education” thought,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first is to correctly treat children;the second is to pay attention to child well-being;the third is to cultivate children's ability of autonomy;the fourth is to emphasize the children's emotional experience.Key word

Positive Education;Negative Education;Prodigy Education

从“积极教育”走向卢梭的“消极教育” ——基于神童教育的反思

一、问题的提出

自20世纪70年代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成立,随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12所大学相继开办少年班,“神童教育”在我国开始风靡。二十年后,因种种原因,除科大少年班外,其他大学少年班皆停办。1978年曾被视为“宁铂、谢彦波的时代”。二十多年过去了,据媒体报道,“神童”宁铂如今出家为僧、干政“自我封闭”、谢彦波有“心理问题”。曾经这三人是红透大江南北的“神童”,是全国亿万家庭教育孩子学习的榜样。而如今,他们出家的出家,避世的避世,离大家的期望甚远。

按理说,有以上神童案例的前车之鉴,人们应该能够客观看待神童问题。然而,自21世纪初以来,“神童热”继续升温,各种各样的“神童”不断见诸于报端。随之而来的是各地所谓的“天才班”“神童中心”之类的机构不计其数。这又带来了什么后果呢?我们先看一下这几个案例:

案例一:“神童”魏永康2岁的时候能认识2000多个汉字,4岁开始读小学,三年时间完成了小学六年的课程,8岁念中学,13岁开始读湘潭大学,17岁就考上了中科院的硕博连读。但是,在入学三年后,因其生活自理能力太差,知识结构不适应中科院的研究模式被勒令退学。[1]

案例二:“神童”张世明11岁小学毕业,12岁读大学,13岁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求学,15岁读博士,轰动一时。然而,据马来西亚媒体报道,曾引起过轰动的马来西亚华裔“神童”张世明在博士毕业后,由于压力过大,变得孤僻寡言,并且患上了精神方面的疾病。在被病魔折磨了5年之后,年仅31岁的张世明离开了人世。[2]

案例三:有一个青岛小女孩,她的妈妈是《哈佛女孩刘亦婷》的热心读者兼身体力行者。按照刘亦婷的培养模式,这位妈妈每天捧着名著追着女儿,读给她听。小女孩终于忍无可忍,捂起耳朵哭喊道:“我讨厌刘亦婷,再也不想听名著了。”原本开朗的小女孩变得孤僻暴躁,最后不得不求助于医生。[3]

这几个例子是从众多案例中挑选出来的,可以说是神童教育的典型。一般而言,神童教育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根据某些超常儿童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特点对他们进行不同的、个别的教育;二是为了把普通儿童变成神童或者是指通过某一套方案就可以把普通儿童变成神童而进行的教育。我们相信,在这个世界上是存在一些超常儿童的,所以,对于前者,我们持赞成态度。同时,大量的智力研究表明,人们智力水平的分布呈近似正态分布,即智力超常和智力低下的人均占少数,大多数人的聪明程度属于中等。因此,对于后者,我们很难赞成。神童教育作为积极教育的一种极端表现形式,很大程度上表现了积极教育的特点,比较清晰地呈现出积极教育的优缺点。由此,我们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豹,基于对神童教育的理解和反思,认识到从“积极教育”走向“消极教育”的必要性。

[4]

二、相关概念的厘定

(一)神童教育

神童教育在我国由来已久。它最大的特点是成人本位,即总是以成人社会的道德规范为标准,如孝悌、礼让、谋略、文才等,而很少涉及神童作为儿童所应该具有的特征,如天真、[5]活泼、富有想象力、具有探索精神等等。这使它具有很大的功利性,虽然选拔出了一部分人才,但它更多地压抑了儿童天性的发展,不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在我国古代,主要是通过科举考试中的童子科来选拔神童。现在,童子科已经消失了,但神童教育的观念仍然存在。在当代教育中,神童教育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大学少年班和各种中小学超常儿童实验班;二是有关儿童教育的各种神童教育方案。所谓“神童”就是对智慧出众或才赋优异的儿童的一种称呼,也可以称为超常儿童。而神童教育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指根据这些超常儿童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特点对他们进行不同的、个别的教育;另一方面是指为了把普通儿童变成神童而进行的教育,或者指通过某一套方案就可以把普通儿童培养成神童而进行的教育。

(二)积极教育

“积极教育”起源于20世纪末兴起的积极心理学运动。因为大多数的积极心理学家都是教师,因而在此运动的基础上,一些积极心理学家开始把积极心理学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运用到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积极教育的理念。[6]因此,可以说积极教育是积极心理学在教育领域内的应用。积极教育的特点是强调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而非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一切,甚至是学生的思维。一般而言,积极教育是指在积极心理学的启发下,反思教育现实和传统观念的基础上构想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方式。它主张以积极的态度重新解读教育,形成积极的教育理念,采取积极的教育行动,激发和引导学生积极求知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品质和人生态度。[7]

(三)消极教育

“消极教育”一词是由法国著名思想家卢梭在其教育小说《爱弥儿》中首先提出的。卢梭在这本书中指出:“最初几年的教育应当纯粹是消极性的。不要教学生道德和知识,而在于防止他的心沾染罪恶,防止他的思想产生谬见。如果你能采取自己不教,也不让别人去教,如果你的学生能够健康而富有活力的活到12岁,即使他这时还分不清哪只是左手哪只是右手也没有关系。这时你一去教他,他的智慧的眼睛就会向着理性开启;由于他没有染上什么偏见或不良习惯,因此在他身上不会有什么东西能够抵消你的教育效果。他在你的手里很快就会变成一个最聪明的人;也就是说,若是你开头什么也不教,反而会创造一个教育的奇迹。”[8]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消极教育就是一种设法避免环境上的不良影响,让儿童在自然环境中自然成长的教育。它不在于教会儿童多少东西,而在于防止儿童受到不良影响或产生谬见。因而,消极教育最大的特点便是尊重儿童的天性,重视儿童的自主发展。

三、从“积极教育”走向“消极教育”的必要性

(一)神童教育的历史渊源

神童教育在我国由来已久。在我国古代,主要是通过童子科来选拔神童。在中国科举考试由起源到发展、极盛、最后衰亡的过程中,童子科的设置一直是时有时无、断断续续,罢了又设、设了再罢。总的来说,以童子科为代表的神童选择制度经历了产生、变革、定型与衰废的过程,体制逐渐趋于完善,统治者确实选拔出来了一批才赋出众的儿童,他们担任了

重要的官职,成为后世效仿的楷模。但这只是极少部分的人。童子科以功名富贵为利诱,促使儿童刻苦读书。《三字经》中教诲儿童:“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彼虽幼,身已仕,尔幼学,勉而致。”童子科的功名利诱和选拔标准使诗书经籍方面的启蒙教育变成内容加深、难度加大的强化训练。我国古代的家庭教育非常重视对儿童基本生活习惯的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熏陶和诗书经籍方面的启蒙教育,但是,为了达到童子科所要求的标准,强化训练成为家庭教育的唯一内容。因此,造成了许多的“神童悲剧”。南宋叶梦得所著《避暑录话》中就有一段记载:“饶州自元丰末,朱天赐以神童得官,俚俗争慕之。小儿不问如何,粗能念书,自五六岁即以次教之五经,以竹篮坐之木抄,绝其视听。教育预为价,终一经偿钱若干,书夜苦之。中间此科久废,政和后稍复,于是亦有偶中者。流俗因言饶州出神童。然儿非其质,苦之以至于死者盖多于中也。”

显然,我国古代神童教育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但是它的危害更大。或许是受传统文化教育的影响,虽然古代选拔神童的童子科消失了,但神童教育演变至今,却越来越成为社会和教育界的一个热点话题。

20世纪70年代末期,经历了十年文化大革命浩劫的中国人,就好像久旱之后期盼甘霖一般,对知识和人才充满了渴望,“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几乎是当时所有中国人的共同心声。大学少年班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筹建起来的。少年大学生尽管被学术界称为“超常儿童”,但仍被普通民众称为“神童”报刊也总是将少年大学生称为“神童”,他们成为广大中小学生学习的楷模和努力的方向。为了配合大学少年班的体制,再加上曾经在国外流行一时的“早期教育决定论”传到了中国,各地中小学纷纷办起了超常实验班。尽管大学少年班本身对幼儿教育没有产生直接的影响。但是,这种“准备教育”却一直下移到了幼儿阶段,使一些以“神童”“超常儿童”为培养目标的教育方案得以流行。

[9]

(二)神童教育思想盛行的原因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研所研究员赵忠心指出:“神童教育”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实际上是国外前几年盛行的“早期教育决定论”的反映。早在苏美两霸对恃的时代,就有一种说法,就是国家实力的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美苏两国为了增强竞争实力,都不约而同地进行教育改革,并重点加大了早期教育改革的力度。美国的代表人物是布鲁姆,在前苏联则是赞可夫。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实验,他们又不约而同地总结了教训,认为这种做法从眼前的效果看是好的,但从长远效果看却是不好的。因为它打乱了儿童身心发展的次序。最后,双方都放弃了这种大规模的改革实验。就在人家放弃了这种改革实验的时候,我们国家开始实行工作着重点转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视知识、重视人才成为一种很强烈的社会舆论。“早期教育决定论”就在此时传到了中国,加上一些不大负责任的“学者”鼓吹这种思想,提这个方案、那个方案、正好迎合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的家长们的心理,所以,这种急功近利的超前教育倾向就在中国泛滥起来了。从整个世界范围来看,现在大家推崇的已不是“早期教育决定论”,而是终身教育,继续教育。[10]

1、早期教育决定论

所谓的“早期教育决定论”主要源于这样一个故事:在19世纪的英国,曾经有一位贵族妇女领着她两岁半的儿子去向达尔文请教什么时候教育孩子最为适宜。达尔文微笑着对她说道:“尊敬的夫人,您已经晚了两年零六个月了啊!”正是这个故事使得东西方的许多学者称生物进化论者达尔文为儿童早期教育的鼻祖。

早期教育决定论认为,一个人的早期教育决定着这个人一生的发展。更有甚者认为,如果早期教育没有做好,那么孩子这辈子就完了。这种观点太绝对化了。人的成长和成功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了许多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人的成长和成功是这些不同的阶段综合作用的结果,我们不能说哪一个阶段是重要的,哪一个阶段是不重要的。应该因人而异,有的人早期教育很成功,但不见得今后就一定能成功;有的人早期教育不成功,但也

未必影响这个人以后的成功。北大的副校长陈章良7岁之前一个字都不认识,可他29岁就成了博士生导师。古今中外,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这些事实充分说明了片面夸大所谓的早期教育的作用,是不科学的。

2、家长们急功近利的心理

早期教育决定论在中国的传播,正好迎合了广大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很多家长认为,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赢在起点,才能赢得终点。再加上一些所谓的“学者”到处鼓吹“神童教育”,推广“神童方案”,大肆宣传早期教育进行的越早越好,于是就出现了任意超越儿童年龄阶段的超前教育、超早期智力开发,在孩子出生不久就教孩子认字、算算术等典型的急功近利的做法。至于“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说法,显然是站不住脚的。人生并不是百米冲刺,赢在起点,再加把劲,就可以赢得未来。人生就好像跑马拉松,开始慢一点没关系,在漫长的跑道上还有很多可以获得成功的机会。孩子的成长和教育也是如此,把人的成长过程看成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正是“早期教育决定论”的错误所在。

(三)实行消极教育的必要性

相对于传统教育中的“棍棒教育”,积极教育有其特定的意义。首先,积极教育是积极心理学在教育中的运用。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一门科学。在教育领域内,心理学主要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心理学认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智力发展特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在班级教学的基础上因材施教。积极心理学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强调用积极的理念和行动来激发、引导学生积极求知以及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品质和人生态度。其次,相对于传统教育中教师的“传授者”角色,在积极教育中,教师开始关注学生,遵循儿童的生长和发展规律,注重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最后,对于传统教育中一味的进行灌输式教学,积极教育更注重激发、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

积极教育中的许多理念,如遵循学生发展规律,关注学生等,都值得借鉴。但是它的很多理念在实施过程中偏离了积极教育的轨道,如早期教育。早期教育本身并没有什么错误,但如果不顾儿童之间的个体差异,千篇一律地进行教育,这就违反了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儿童教育的规律。此外,积极教育虽然注重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这是在教师主导一切的前提下进行的。很多教师在提出问题的同时,已经给出了一个“标准答案”。神童教育作为积极教育的一个极端表现形式,它的实质是成人本位的教育,否定了儿童的童年期,并且不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此外,神童教育还是应试教育的典型,和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神童教育是以传授知识和应付考试作为主要的目的。它更多地关注那些外显的、成果化的知识和技能,而对于一些内在的、使儿童具有发展潜力的、素质方面的基本特征关注不够。基于对神童教育的反思,我们可以看到积极教育的弊端,更加清晰地明确进行消极教育的必要性。

“消极教育”是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卢梭在其自然教育的基础上,根据他对儿童发展的自然进程的理解,把儿童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出生到两岁半的婴儿期、再到12岁的儿童期、再到15岁的青年期以及到20岁的青春期,继而明确提出了“最初几年的教育应到纯粹是消极的”这一“消极教育”思想。“最初几年”是指婴儿期和儿童期即从出生到12岁;“消极教育”即“不要教学生道德和知识,而在于防止他的心沾染罪恶,防止他的思想产生谬见”。但是,“消极教育”并不是绝对意义上的什么也不做,它只是相对于积极教育而言,强调儿童期是“理智的睡眠期”。在《爱弥儿》中,有大量的文字描述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养护和锻炼儿童的身体,使他们机体生长,感觉发达;还有是防止儿童的心灵沾染罪恶和偏见。目的是把儿童健壮地带到12岁,即使他这时还分不清哪只是左手哪只是右手也没有关系。这时你一去教他,他的智慧的眼睛就会向着理性开启;由于他没有染

上什么偏见或不良习惯,因此在他身上不会有什么东西能够抵消你的教育效果。他在你的手里很快就会变成一个最聪明的人。这便是“消极教育”的意义所在。

当代日本小儿科医学会会长内藤寿七郎指出,儿童的教育到5、6岁为止以情绪和情感为主,以后才以知识为主,对孩子教育的最初阶段实际上是打心理基础的阶段,这一阶段如果心理安定,孩子就会具有丰富的内心世界,这是人一生的基础。如果不遵循自然规律从儿童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而是超越儿童的年龄特征、心理发展水平和认识能力,对儿童实施超前教育,这不仅会事与愿违,甚至还会对孩子造成巨大的伤害。心理学研究证明,儿童的学习和道德观念的形成不仅依赖于环境的影响和教育,还依赖于个体自身的成熟。当孩子的成熟没有为相应的教育做好准备之前,有关的教育是不会收到效果的,或者说收效甚微。这正如卢梭所说的:“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有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12]

[11]

四、合理实行“消极教育”的策略

合理实行消极教育,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

(一)正确对待儿童

卢梭在《爱弥儿》中明确指出:“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它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13]“把孩子看作孩子”就是指在教育中,要正确看待儿童,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反对过分的积极教育。在现实生活中,成人又是如何对待孩子的呢?要么制定一系列的计划来要求孩子怎么做,要么拿外界社会所制定的条条框框来束缚孩子。这不是“把孩子看成孩子”,这是把孩子当成了一块彩泥,可以任意捏扁搓圆。

在教学方法上,卢梭主张用“自然后果法”,即对儿童的过失不责备不处罚,而是利用过失的自然结果,让儿童自食其果,体味错误,从而自省自悟,并自觉改正,以从经验中得到教训。例如孩子拆开了所玩的玩具,不要马上给他买新的,而应该让他感觉到没有玩具的无聊和无趣。孩子打破了窗户上的玻璃,也不必马上给他装好,让他感受寒风的吹打。运用“自然后果法”能让孩子心服口服地接受自然的处罚。当然,在此过程中,成人并不是无所事事,他们还有两件事要做:一是观察自由活动中的儿童,了解他们的倾向和特点;二是防范来自外界的不良影响。

(二)关注儿童幸福

对于儿童的幸福,卢梭认为:“我们的痛苦正是源于我们的欲望和能力的不相称。”因而,要想使儿童获得幸福,就应当使儿童保持天生的自然状态,因为“人离它的自然状态

[14]越近,他的能力和欲望之间的差距就越小,因此,他达到幸福的路程就没有那么遥远。”[15]儿童的自然状态可能有时在成人眼里是痛苦,但实际上儿童自身感到其乐无穷。我们可以经常看到“雪地上有几个小淘气在那里玩耍,他们的皮肤冻紫了,手指头也冻麻了。只要他们愿意,就可以去暖和暖和,可是他们不去;如果你硬要他们去的话,也许他们觉得你强迫的做法比寒冷还难受一百倍。”[16]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成人尤其是家长,常常把儿童的幸福等同于物质生活条件的优越,等同于成人为儿童所创设的各种成人认为十分优越的条件。不可否认,物质生活条件的提高和改善可以使儿童感到幸福,但更重要的是儿童内心的需要。很多家长都不能理解为什么孩子这么顽皮不听话还常常要求家长陪着玩。如果你走近孩子,认真地和他交流,你就会发现孩子需要的只是你对他的关心爱护。或许是一句表扬的话,或许是一个简单的拥抱,这些都可以告诉孩子你一直在他身边关注着他,这样他会觉得更满足、更幸福。

由此可见,成人眼中的幸福并不一定是儿童眼里的幸福。儿童是有价值的活生生的个

体,他们不仅是社会财富的消费者,更是社会未来的创造者;他们不是无思想的附庸或私有财产,他们的心声有必要引起人类的重视。因此,他们有权利游戏、读书和健体,任何剥夺儿童现在幸福与未来发展潜力的做法都无异于杀鸡取卵、拔苗助长。

(三)培养儿童的自治能力

儿童的自治能力主要包括儿童的生活自治能力和学术自治能力。生活自治能力是根本,学术自治能力则影响儿童以后的发展。我们众所周知的“神童”魏永康就是因其生活自理能力太差、知识结构不能适应中科院的研究模式而被勒令退学的。因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有意识地使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重锻炼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从最基本的洗手、洗脸、系鞋带开始,到吃饭、穿衣、言谈、举止等等。让孩子享受他所生活的每一个阶段,为他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针对当前儿童普遍负担过重的现象,我们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负担的轻重更多是一种情感体验。与其“减负”减而不下,不如增强儿童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欲望,提高其学术自治能力。以儿童面临的问题为中心,强调感性经验的作用,加强教育与儿童生活的联系,从而增强儿童的学习价值感,使他们在“做学问”的过程中主动自觉地求知,知情意行达到完善结合。[17]

(四)重视儿童的情感体验

情感对于个体生命的意义及其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教育要重视儿童在教育与生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教师和家长尤其是家长应该以深切的爱心去走近孩子、尊重孩子,仔细聆听孩子的心声,设身处地的以“孩子”的心态去体验他的感受。但是,积极教育中的精英主义倾向与对孩子的不恰当期望造就了大批的“失败者”,更别说幸福感了。孩子们带着挫折、不满与失败的情绪学习、生活,这不仅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动机与兴趣,还甚至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文化与心态。

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卢梭的“消极教育”思想也有其自身的不足和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过于理想化,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完全付诸实践;二是在现在看来,他对于儿童年龄阶段的划分与年龄特征的认识是不科学的,但在当时,这是具有历史性意义的。虽然卢梭的“消极教育”思想存在很多的不足,但对于缓解当今积极教育过度的弊端,还是有很大的借鉴意义的。

参考文献

[1] “神童”退学事件[J/OL].http://www.xiexiebang.com/gb/content,2005-12-12.[2] 张世明——神童的陨落[J/OL].http://www.xiexiebang.com/%BF%B4%CC%EC%CF%C2,2008-1-23.[3] 陈鲁民.对“神童教育”说“不”[J].教师博览,2002,4:8.[4][9] 吕智红,唐淑.神童教育的历史回顾与反思[J].学前教育研究,2001,(5):11,11-13.[5] 吕智红,唐淑.神童教育的历史回顾与反思(续)[J].学前教育研究,2001,(6):28.[6] 任俊.西方积极教育思想探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6,33(5):2.[7] 陈振华.积极教育论纲[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9,27(3):27-31.[8][12][13][14][15][16] 卢梭.爱弥儿[M].彭正梅.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47-48,44,30-31,31,32,39.[10] 林江.“神童教育”可以休矣——“早期教育与智力投资”研讨会纪要[N].中国人口报,1996-11-25(4).[11] 李海燕.卢梭的“消极教育”思想及其意义[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03,24(4):140.[17] 彭茜.卢梭“消极教育”的真谛及其当下意义[J].教育史研究,2006,(2):84.致 谢

本篇论文得以完成,首先要感谢梁建华老师的指导。梁老师开阔的视野,为我提供了极大的发挥空间,加深了本文的结构和层次,这使我受益匪浅。

其次要感谢我的大学同学、感谢我的家人和朋友,在我求学的过程中,给予我莫大的支持和帮助,没有你们就没有我今天的收获和成果。

在本论文撰写过程中,参考并引用了许多作者的文献,他们的研究成果给了我极大的帮助和启迪,在此谨表示衷心的感谢!

最后向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对本论文进行评阅的各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时间仓促、自身能力有限等原因,文章难免有疏漏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斧正。

第五篇:读书笔记《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教育》

用整个的“人”去教学

----向课堂注入更多的感情和尊重而非更多的知识

作为一名刚踏上讲台的新手而言,我向往王春易老师那样的课堂,“充满创造力,激情无限,幸福感极强”,其实我想不仅是我,任何一位老师都渴望达到这样登峰造极的地步。看了王老师的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教育》,我不禁自惭形秽,我不知道一个教了二十多年在三十九岁时就能成为北京市特级教师的老师哪里来那么大的毅力能坚持把讲了无数遍的滚瓜烂熟的教材备了一遍又一遍,而且坚持每一次都会有所不同,新老师都做不到的她都做到了。我不知道她怎么能挤出这么多的时间在上每一节课之前都给她的家人上一遍或是自己对着镜子讲一遍,自己预设学生的反应和问题,把每一节课都当做公开课来反复备,反复摸索。更让我感到钦佩和敬仰的是她对于教学的看法,一项调查问卷结果显示百分之九十的教师都认为自己很爱学生,而让人惊愕的是只有百分之十的学生觉得自己的老师很爱他们。这中间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我们每天苦口婆心、费心费力地督促学生、鼓励学生,一道题可以不厌其烦地讲个两遍三遍甚至是更多,生怕他们记不住,懒得记,有时还恨铁不成钢地激励他们,感叹自己把最美好的青春都献给了太阳底下最光荣的一项职业,到头来却只感动了自己一个人?而学生对老师有的仅剩下表面的尊重,有些甚至尊重都谈不上,很多人会觉得他们不是为自己而学,而是被迫为家长学,为老师学,他们觉得老师每天上课歇斯底里地讲,他们就象征性地坐在下面欣赏上面的“独角戏”,想听的话会给个耳朵,不想听的话便我行我素,自己在台下演小戏或寻周公。教师和学生感觉就像是互相对立的两大阵营,双方都在斡旋于学与不学之间。在我自己的课堂上也时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苦口婆心地告诉学生他们现在是处在生命最美好的阶段,他们要做的是在这一阶段做一些最美好的不会让自己此生后悔的事情,多年后他们就会觉得快下课时大家一起翘首企盼窗外等着踩着铃冲出教室的时光是多么美好,就会多么想那一刻能慢一点再慢一点,要珍惜这最美好的中学时代„„而他们给出的回应却是一笑了之。或许人就是这样,只有自己经历过了才会更明白;也有些时候,我在讲台上苦口婆心地讲地时候,就如对牛弹琴,整个班都像石头一样,坐在那里无动于衷,这样的时间在漫长的煎熬中度过后就纳闷这群孩子怎么都这么无可救药;无可否认的是,有些时候,不知哪天学

生状态好了,还是他们心情高兴了怎的,上起课来就特别轻松,他们的配合度也极高,这样的课堂就是“共赢”的课堂---学生开心地收获知识、能力和情感,老师也开心地播撒着知识,收获了最珍贵的成就感。

快乐和痛苦交替存在着,这不仅使我思索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能上出充满激情的、学生和教师都幸福感满满的和充满创造力的课堂呢?新课改明确提出好的课堂应该培养的是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而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环节是教师专业的发展,在影响课堂的所有要素中,教师是最为重要的。换言之,“谁站在讲台上”决定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和成败。不可否认的是,任何一名卓越的教师都是

下载从小班额走向小班化教育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小班额走向小班化教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班额教学研究计划

    小班额教学研究计划 "小班额教学"是当代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小班额教育教学中,由于学生数额的减少,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

    小班额教学感受

    农村小学“小班额”教学的感言 时下,农民工子女外出就读,城市化趋势、计划生育、择校风等诸多因素,使得农村小学的生源出现了自然的萎缩,逼出了“小班额”学校。这是农村小学办......

    深化小班额教学

    深化小班额教学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自从教以来,我所教的班级一般都是小班额。 怎样做才能使“小班额教学”工作更完善,更深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呢?这是我一直都在思考的问题......

    论文--小班额教学范文大全

    农村小学小班额教学的几点思考 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哈溪镇西滩小学 宋占宏 随着国家计划生育政策效益的日益显现,适龄儿童自然减少,加之农民工子女外出就读,择校风等诸多因素导......

    从教书走向教育——高小听课感想

    从教书走向教育 ——高小听课感想 洛阳镇中心学校 夏炎 一直以来,从事在教育岗位上,总在思考如何把孩子的学习提高。然而今天在高小听课之后,我有了更高层次的感悟——如何从教......

    从学科走向综合

    从学科走向综合 2003年4月初,我忽然接到南京市小学教师培训中心金春平老师的电话,似乎很急。当我们见面时,他兴奋地告诉我,全国活动课程与活动教学专业委员会将于五月在杭州召开......

    从责任走向优秀

    《从责任走向优秀》读后感 本学期,我有幸拜读了曾国平教授的《从责任走向优秀》这本书,受益匪浅。书中对“责任”这个概念进行了深入、生动的具体阐述,提出了“责任的价值”、......

    从专业走向管理

    从专业走向管理——如何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2010-04-16 热点职位推荐 在业绩为王的今天,许多企业的中基层管理者往往是由骨干员工、业务尖子提拔起来的,他们通常有着突出的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