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书本走向实践
从书本走向实践
法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而法学专业实习又作为实践教育的关键一环,在法学本科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实习是一个从校园走向社会,从课堂走向岗位,从书本走向应用,从理论走向实践的一个重要环节。
作为应用法学院的一名莘莘学子,就更应该把从书本中学到的理论应用于法律实物中去,做一个法律实务性的人才。2011年11月21日,在学院的组织下我们踏上了去江北区检察院进行专业实习的里程。我也幸运的被分到了一线科室——公诉科。
在短短一周的实习中,认真学习了检察院办理案件的司法程序,让我更深层次的体会到了司法程序的重要性,以及在刑诉中“公正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此所谓:程序公正是实体公正的保障。另外,还学会了如何整理对受害人及证人的询问笔录、对证据材料的分析以及如何做好案卷的装订归档工作。学会了如何把书本中的证据分类、证明对象及对证据证明力的大小进行审评的原理运用到一个个具体的案例中去,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起来对案件进行具体分析。
然而,理论与实践在某种程度上是存在偏差的。宪法规定: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监督权,不受任何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各人的干涉。在实践中有这样一个问题,法院判处的罪名和检察院起诉基本是一样的。我猜想这可能是法院与检察院相互沟通的结果,互相交流的结果。虽然这样有利于办案效率的提高,但这是否符合法治精神和司法公正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另外,程序也不像书本中那样显得明了。在司法实践中,程序是很复杂的,在我们从书本所学的简易程序、普通程序、再审程序三种程序中,每每细分,每一种程序都要划分为十几步略有不同的步骤。所以,要从书本走向实践,还需把理论细分、深化。
在实习过程中,越来越发现自己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对专业知识的匮乏。在学校总以为自己学的不错,一旦接触到实际案例,才发觉对一些工作无从下手,不能把书本所学的理论运用于实际案例中。在书本中,看似一个极其简单的知识点在实践中也会变成一个疑难点。比如,拘留的时间应不应该算在羁押的时间里面这样一个问题。
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需要理论的支撑,而法学又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所以,法学的学习必须与实践结合起来,要从书本走向实践,在实践中深化理论。
曹勇
2011/11/27
第二篇:从书本到实践,市场营销的学习心得
从书本到实践
——市场营销的学习心得
不知不觉已经大四了,在管理学院学习的进程也即将结束,从大一的基础课,到大四的营销模拟,每一步的课程都让我从中学习到很多知识,学院的师资力量给了我充分的空间去学习锻炼,给了我充分的平台去突破自己的能力,负责任的老师,更是让我在学习中能帮助我不断的反思自己的不足。通过四年的学习,我对市场营销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也觉得这个专业的博大精深需要我日后的不断努力,不断体会。
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带来的结果必然是就业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作为一个营销专业的毕业生,毕业了能否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是对我们大学四年的生活的一个客观反映,所以,我需要重新去思考很多问题:市场需要怎样的人才?我又有什么优势可以作为产品放入市场,又如何从中获得利益?
如果一个人的思想每四年有一次的转变,那么我感觉现在自己有一种想要对市场了解的渴望。正如老师说的那样市场营销是对我们洗脑的过程,对一些之前对营销没有概念的同学思想转变的开始,对一些很久以来对市场对营销有浓厚兴趣和有行销思想的人是一种走向成功的助力。我想无论是学市场营销也好,还是学机械制造或生物工程也好,只要我们开始在营销天赋、从业经验、策划能力三个方面全面发展与提升,都可以做营销。营销无门槛,关键在于自身的实力。
我认为,不管是市场营销学还是会计学,工商管理等学科,对于学习任何知识来说,主动性是最重要的。也许我的数理思维能力不强,或者我在学习语言上能力有欠缺,但市场营销告诉我们,绝对不能觉得自己学不会某种知识、做不好某件事,因为自信心和发自内心的努力是做好一切事的前提。自从进入大学之后,我慢慢意识到自己应该对自己负责,让心智成熟起来,得到社会的认同,正是市场营销,使我增强了自信心。
另外,我们很容易达成一点共识,那就是:成功的人都怀有一颗相信自己会成功或者希望自己会成功的心。那么这点我们都可以做到,因为作为一个智力正常的人我们完全有能力将自己的生活规划的很好。想成为怎样的人,想过怎样的生活这些都是由每一个人自己决定的。一旦你确定了自己生活的目标你就像夜航的船找到灯塔一样,你需要做的就是寻着灯塔的光靠岸,无论通过什么方式,走多么曲折的路。我们可以把成功的人生看作是一盘飞行棋,每一个落脚点都代表向成功迈进了一步。
通过这门课程里,我很系统的学习到了很多的专业知识,很多的专业术语,其中有很多策略和能力的培养使我获益匪浅,这些知识让我了解到怎样发现市场,分析市场,怎样对产品进行定位,定价,怎样为产品介绍,怎样让产品为广大顾客所熟知,怎样进行有效的销售方式。虽然在理论上学习了这么多,但想要做一名合格的销售人员还需要具备很多自身条件,真正实践还得经得起社会考验。
在课堂上,老师给我们讲了销售员应该必备的十大素质:1.强烈的自信心;2.勇敢;3.强烈的企图心;4.对产品的十足信心与知识;5.注重个人成长,不断的学习和反复学习可以大幅度的减少犯错和缩短时间;6.高度的热忱和服务心;7.非凡的亲和力;8.对结果自我负责,100%的对自己负责。9.明确的目标和计划。10.善用潜意识的力量。
通过这些的了解,我发现我的差距还有很远。我相信通过市场营销能力的培养对我以后的工作必定大有帮助,我会利用所学的知识来从事我的销售工作,把知识应用于实践才是真正的硬道理!
第三篇:让思想解放从观念走向实践
让思想解放从观念走向实践
来源:《求是》杂志2010年第23期
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是建设学习型政党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提高领导干部科学发展能力的一项重要举措。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吉林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已经成为解放思想的助推器,成为科学决策的中继站,成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引擎,在推动吉林各项事业的进步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习助推思想解放
一个地区发展的快慢、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想解放的程度和改革开放的力度,而思想观念的形成和思想解放的基础是学习。“在深入学习中统一认识,在解放思想中明确思路”,一直是吉林省委中心组学习的重要目标。吉林作为老工业基地,是实行计划经济最早、退出计划经济最晚、受计划经济影响最重的省份之一,思想观念与发达地区相比有很大的差距,解放思想的任务很重。改革开放以来,吉林省一直把解放思想作为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认识新事物、完成新任务的根本举措。吉林省的几轮解放思想活动都是省委中心组作总动员,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迅速行动,带动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响应和参与,最终掀起全省范围的思想解放浪潮。一次以“继续解放思想、推动吉林振兴”为主题的省委中心组扩大学习会,各市(州)都设立了分会场,全省进行了现场直播,10万余党员干部直接或间接参加。今年,省委中心组围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出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转变方式、科学发展”,在新的起点上对解放思想赋予了新内涵,也拉开了全省解放思想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序幕。
观念制约思路,思路关系出路。中心组学习带来的是发展的时代眼光和全局襟怀,带来的是科学明晰的发展思路和坚定的发展实践。通过中心组学习,吉林人对自己所处历史方位作出清晰准确的判断:吉林正处在夯实基础、积蓄能量、调整结构、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节点;处在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互支撑、相互融合、互动发展的关键节点;处在破除体制机制深层次矛盾,激发创新发展活力,加快形成经济内生增长机制的关键节点。在这样一个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关键时期,必须加大改革开放和实施人才战略的力度,以增量带动结构优化,以创新促进产业升级,以发展保障民生改善,走出一条符合吉林实际的科学发展之路。
确定发展目标,是思想解放的过程,而实现这个目标,更是思想解放的过程。2010年,吉林省确定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九项重点工作:着力优化经济结构、着力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推进城镇化进程、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着力发展文化产业、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着力从干部和人才上提供有力保证。这九项重点工作,成为全省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成为全省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战场。从省直到市(州)、县(市、区),从机关、企业到科研院所,全省党员干部积极行动起来,转变观念、转变职能、转变作风,铆足赶超劲头,增强发展意识、破解发展难题、提升发展质量,把解放思想的成果实实在在地由观念层面向实践层面转化,体现到每一项具体工作中,转化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实际行动,迅速形成了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学习激发经济活力
一切进步都始于开拓创新,一切创新都源于内生动力,而学习是开拓创新的不竭之源。宏观调控、区域经济发展问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国企改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就业、扩大投资、扩大开放、自主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依法行政、文化产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等,每一个省委中心组学习专题,都关系着吉林发展振兴,都体现了对科学发展理念的新理解,对省情的新认识,对发展思路的新开拓,为吉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带来了不折不扣的执行力。
活力来自放权、再放权、真正放权。始于2005年的“简政放权”开始走向纵深,破除部门狭隘的利益观,强化为纳税人服务、为企业服务、为社会公众服务的理念。各地、各部门结合群众评议反映的突出问题,自查自纠不合时宜的“条条框框”,为企业多设路标,少设路障,多想可行的办法,少说不行的理由。各部门通过“晒权”等办法,把现有行政许可项目和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向社会公布,广泛征求基层群众、企业以及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加强对放权情况的监督检查,真正做到真放权、放实权。如今,长春市41个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政府部门已基本实现了部门审批集中办公,审批时限压缩了1/3。
活力来自“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比学赶超激情。从西部草原到东部山麓,从科研院所到生产一线,吉林大地上的每一寸土地都感受着、实践着改革创新带来的激情与活力。今年7月20日,一份2010年上半年全省各市(州)主要指标增长情况一览表,登在《吉林日报》一版显著位置:
既有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全口径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又有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公开晒“成绩单”、晾“排行榜”,增强了又好又快发展的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激发了奋发向上的昂扬斗志,在全省上下营造出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活力来自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具能动性的“人”。能否完成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各项任务,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要围绕科学发展选准干部、配强班子、聚集人才、建设队伍,从干部和人才上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有力保障”,这是发自2010年3月省委中心组学习会上的声音。仅仅5个月后,吉林就在全省集中开展了一次省市县三级联动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工作。1262个厅处科级领导职位,基本涵盖了各个领域、各个层次,省管职位面向全国选拔,市州管职位不低于1/3面向全省选拔,县(市、区)管职位不低于1/3面向所在市州选拔,来自省内外的18257人报名参加公选考试,形成了各类优秀人才公开竞争、不断涌现、脱颖而出的生动局面。
活力来自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实效。2010年上半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投资、消费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经济呈现“高位运行、发展协调、质量提升”的良好态势。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就业形势持续好转,节能减排取得阶段性成效,吉林人迎来了经济持续增长、民生不断改善、社会更加和谐的大好时期。
学习推动发展方式转变
在吉林省的发展历程中,2010年是发展方式转变之年。在中心组学习会上,吉林省领导班子再一次达成共识: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益,保持全省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势头要求吉林“转”;统筹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实现三者深度融合、互动发展要求吉林“转”;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赢得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竞争的主动权,提升区域竞争力要求吉林“转”;加快发展社会事业、着力保障改善民生,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更要求吉林“转”。通过学习,吉林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战略眼光,以更大的发展气魄、更有力的工作措施,走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道路上。
体现和遵循科学发展规律的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创新驱动战略深入实施。一批支撑吉林未来发展的大项目拔地而起。北车长春轨道客车集团时速380公里动车组制造平台建设项目启动,中石
油吉林石化公司千万吨炼油改造工程、千万吨炼油项目开工,长春大成公司年加工225万吨玉米、生产225万吨化工醇和100万吨差别化聚酯项目上马,一汽―大众AudiC7产品及厂房建设项目开建。全省今年谋划开工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00个,投资亿元以上重大项目700个,投资3000万元以上在建项目2090个,新开工项目3210个,大中小项目遍地开花,为增强发展后劲奠定了良好基础。
具有吉林特色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全面推进。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以农业现代化保障城镇化,以城镇化促进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力拔头筹,成为迄今为止惟一一个国家批准实施的沿边开发开放区域。随之而来,全省又打出一套四个层面的组合拳: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互动,长吉一体化率先启动,东中西部区域联动,城镇乡村共进互动,全省城镇化发展的路数一目了然,呼之欲出。由36个单位组成的吉林省汽车与石化产业配套协作战略联盟正式成立,两大传统支柱产业将在深度融合中实现质的跃升。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工程、4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以及以实施百亿斤肉类工程为重点的15个牧业产业园区和1000个牧业小区,则展现出一幅生动的现代农业画卷,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局面前景广阔。
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高。科学发展不仅是让天更蓝、水更清,更重要的是让群众腰包更鼓、日子更富。通过大规模实施“六路安居”和暖房子工程,全省564万困难群众的住房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住房保障实现了从城市到农村、林区和工矿区的全覆盖,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实现了住有所居、住得温暖。文化民生得到极大改善,一大批省、市、县三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拔地而起,3300个农村文化大院红红火火,一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文化产业园区和文化旅游基地列入全省发展战略。长影、“吉林歌舞现象”、“吉林电视剧现象”、“吉版图书现象”、“吉林期刊现象”等吉林文化品牌正在加快发展成文化大产业。
多年来,吉林省委中心组始终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坚持客观世界的改造与主观世界的改造相统一,努力使理论学习的过程成为领导班子加强自身建设的过程。实践表明,中心组学习能够不断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真正让领导干部把思想统一到加快发展上,把精力集中到为民造福上,把本领用在克难攻坚上,把功夫下到狠抓落实上,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开创各项事业新局面。
第四篇:我从书本中学到了作文
我从书本中学到了作文
我从书本中学到了作文1
“哗啦啦,哗啦啦——”窗外忽然下起了大雨,突如其来地让人没有准备,像是谁从天上倒下了一盆水,路上的行人都匆匆忙忙地赶着路,身上的衣服颜色变得更加深了,天似乎越来越黑,越来越黑……
路上有一个模糊的身影,正匆匆走向图书馆,身上几乎湿透了,天很冷,我拿着一把雨伞,哆哆嗦嗦地往前走着。
走进图书馆,我匆匆向三楼跑去,随手拿起一本书就坐在角落上看,我冷得发抖,手像冰块一样,很僵硬,我拿着那本书,就坐在角落里看着,我快速地扫了几眼书便翻过去了,对于我来说,图书馆只是一个可以躲避大雨的地方,而看书也只是为了打发时间,我囫囵吞枣地看着书,心却早就飞走了。
忽然,一个精彩的地方吸引了我,渐渐地,我陶醉在了其中,那一个个方块字组成的篇章,那一个个汉字跳动出来的生动故事,让我沉迷其中,让我感受到了语文的魅力,让我爱上了语文,我不知道那一个个汉字竟是那样令人陶醉,我不知道语文竟是那样生动有趣,书本里的知识让我吃惊,更让我学到语文。
从图书馆里出来,雨不知什么时候悄悄地停了,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鼻而来,太阳也不知从什么地方冒了出来,将它的光芒洒向大地,一股暖流从我身上流过……
从此,图书馆便成了我第二个家,一有时间就去,那一个个方块字吸引着我,那一本本书让我着了魔,让我不得不爱上那里,我爱去图书馆,不仅是因为它让我从书本中学到了语文,更是因为它让我的视野变得更加辽阔,让我的知识更加丰富,让我知道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让我了解宇宙的奥秘。
现在想来,得特别感谢那场大雨,是它,让我爱上了图书馆,让我爱上了书本,让我爱上了语文。
我从书本中学到了作文2
一个又一个美妙的文字;一句又一句朗朗上口的文章;一段又一段美妙动听的汉语。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题记
原来,我对语文是没有多大兴趣的,几个文字看了比催眠还有效,什么《西游记》啊,《海底两万里》啊,统统被我扔在一边“养老”了。最经常被我光顾的,莫属于漫画书了。但是,因为不经常阅读那些满是文字的书籍,我就有很多看不懂的字,只好跳着看,或者让妈妈读给我听,久而久之,妈妈就想了一个让我读书的办法。
开始的时候,每天她都拿着本故事书念里面的故事给我听,我觉得很有意思,便天天缠着妈妈念给我听,但是到了后来,她总是念到一半的时候停下来不念,不是说有事就是说要出去。不管我是撒娇哭闹还是赌气,她就是不给我念。
一段时间后,我见妈妈不给我念,心里就想:你不给我念,我就自己看。但是每当读到不会的,妈妈就会来教我,并且还教会了我查字典。后来,讲故事的时候,总是她读一段,我读一段,接着变成她读一篇,我读一篇。虽然刚开始看新的一本名著——《西游记》的时候,心里还有点抗拒。但当我读了一段后,变着了迷,那时候我看书可谓是“老牛拖不动,大象拉不走”。
爱上了念故事,我就爱上了书本,爱上了书本,我便爱上了《西游记》,爱上了《西游记》,我便爱上了语文。于是我的语文成绩大大提升,老师考试,我也不用担心题目看不懂了。老师夸奖我,我别提有多高兴了。
语文,如一泓清泉,滋润我的心田;语文,如一股春风,缓缓而上。语文,如一汪碧水,从我心中荡漾开来。我终于从书本中学到了语文,领略到了语文的神奇。此际,心清如许。
我从书本中学到了作文3
语文是什么?这是我从小到大都在思考的问题。原先只以为那些只不过是练习册、试卷罢了,可如今才发现那些东西是死的,既没有精神也没有灵魂。
我爱阅读。常常是看得哈哈大笑,有时黯然泪下;有的故事会让我无比轻松而有的却能让我沉思一天。书的魔力可真大!它把语文淋漓尽致地发挥了出来。你看那标点符号在文字间跳跃,把文字衬托得有声有色;你看那文字合成的乐谱,又把你带进了童话的旋律。有时,又对历史有兴趣---那一个个文字、符号串起来,把我带回了遥远的春秋战国;我似乎能看见,那一个个士兵骑马腾跃,为保卫祖国而奋斗。
这才是真正的语文啊!
于是---我看了一本又一本,一本之后又一本……不论是生动可爱的好词还是优美连贯的好句都让我无比沉醉---我试着把它们背了下来。所以不知不觉中我的作文也有了长进;原本写一下断一句的笔尖,如今无比自如地在格子之间跳起了“天鹅舞”。
这,才是真正的语文啊!
我也爱古诗,感受“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秋;沉醉于“一点飞鸿影下”的美。一字一句的忧愁,都如茶韵一般,让人沉思良久。对于诗人唯有的天赋,想必无一人不佩服吧!
这字与句的碰撞,符号与文字的间隔,多么唯美!它们连缀在一起,诉说了春天的故事,中国的历史。
有血有肉的语文啊!在历史上刻下了它们的身影,为后人铺上了前进的路!
第五篇:从学科走向综合
从学科走向综合
2003年4月初,我忽然接到南京市小学教师培训中心金春平老师的电话,似乎很急。当我们见面时,他兴奋地告诉我,全国活动课程与活动教学专业委员会将于五月在杭州召开年会,我们应邀出席此次会议,并上一节综合实践活动研究课。经过课题中心组讨论决定,推荐我去上课。当我听到这个消息时,心中是既激动又不安,激动的是这样的全国性展示课的机会难得,大家又这么信任我;不安的是此事责任重大,我能否完成任务,心中无底。金老师了解我的想法后对我说:“大家推荐你,就是相信你。你能行,没问题!”简短的话语,给了我一种信心和力量,鼓励着我踏上了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征程。
选题:一波三折
接到任务后,首先思考的是上什么内容。金老师布置任务时,说要跨越普通的数学学科教学,这让我想到前不久上的数学实践活动课“体积的应用”,这节课从基本的规则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的体积计算引发学生用化归的数学思想思考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计算策略(如糖、土豆、苹果等),效果不错,安徽省天长市校长班学员来听课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这节课的课例设计还获得南京市案例评比一等奖。可是,当我满怀信心地把这节课上给课题组老师看时,没有得到肯定。金老师当时说:“这节课的内容,虽然有数学思考,也和生活有联系,但综合性不强,课的数学痕迹很深,没有突破。”这样,第一次的选题没有通过。
于是我们开始回想课题组曾研究的一些课题:“雄伟的中华门城堡”内容虽好,但地域性太强,杭州的孩子们不了解中华门城堡;“娃娃说交通”可行,但是异地上课,课前准备时间不够;“小鬼当家”、“红绿灯”、“校园的绿化”也都因在异地上课,学生课前调查不够而不能展示我们的研究成果。那么,上什么呢?什么内容切合大会主题,符合综合实践课的要求并能在现场操作呢?我们陷入了沉思,陷入了僵局。那天会议以后,大家心情都很沉重,我甚至有些烦躁。
两天以后的那个星期六上午,又是金老师的电话,他又兴奋地告诉我,他从当天的报纸上看到一份广告,是说手机入网话费的,感觉其中有题材,要我去电信、移动、联通三大公司调查、访问一下,看看里面有没有文章。当天下午我就跑了三家公司,拿了一大堆介绍手机入网各种套餐的资料,晚上便研究起来。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手机的入网问题还真是一门学问,从公司的选择到套餐的选择都是因人因需而异的,门道还不少呢!这里有价格因素的思考,还有其他因素,如信号强弱、是否环保、是否上网等。直觉告诉我,我们要找的选题就在这里面。我当时很兴奋,自吟起“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好不得意。第二天,我迫不及待地打电话给金老师,告诉他我的发现,我的思考,当我激动地谈到各种套餐的收集、整理、分析、应用的过程时,金老师说:“找到了,找到了,选题就在这里!”经过期待、寻找、思考,选题终于定下来了。后来在回顾这件事时,我深切地体会到,这次选题对我个人是一次磨练,使我在活动教育研究方面走出了新的一步,开始考虑“综合性”问题了。
定位:立意何在?
课题有了,内容也有了,接下来的问题便是如何去上出一节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它与我们以前研究的数学活动课的区别是什么?换而言之,这节课的立意何在?第一次试上,来听课的课题组成员感到,生活的气息不浓,数学味太足,学生的活动像是在解题。第二次试上,改变了教学风格,问题开放、过程开放、结论开放,结果课堂中小组活动过多、过繁,虽然也讨论数学问题,而且学生提出了自己的不同观点,但是观点大而泛,思考问题的形式单一。
两次试上都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直接暴露了一个问题:我对综合实践活动这类课的认识还不够清晰。当时,我静下心狠狠地看了一些书和文章,才感觉有了一点底气。这类课应该是立足生活,发现问题,既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问题,同时又不限于用数学思考,也就是说,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既有数学思考,也应有非数学思考,简言之,应该由单一的学科教学走向综合的认知发展的教学。
当我将自己的理解与课题组成员分享时,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经过激烈的讨论,最终我们绕回起点: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套餐?因为它适合了不同的消费人群。那么此课的立意应该落在“合理选择”上。这里的“合理”既有数学的思考,也应该有非数学的思考。思路打开以后,才发现这里空间无限,课的设计也顺畅起来。首先,我将课题由原来的“手机入网的数学问题”改为“移动电话的入网选择”。其次,对目标给了基本的定位,即:从学科走向综合,将单一的数学活动课上升成综合性的数学实践课,使学生在智慧与人格诸方面得到整体的发展。接着,构建了课的基本思路:由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展开,超越一般的解决问题的思考,将信息收集的过程理解为判断概括、认知储备的过程,将信息整理的过程理解为提取抽象、认知整合的过程,将信息分析的过程理解为综合应用、认知发展的过程,最后由学生经过不同路径思考,自己悟出“合适的才是最好的”的结论。课案终于完成,真是好事多磨啊!
意外:不可抗拒
就在大家兴致高昂之时,举世震惊的“非典”突然来袭,全国活动课程与活动教学专业委员会也因此临时取消了会议,我们的研究也因这一特殊事件的到来而受到了较大的影响。那些日子里,白天,课题组的成员们都在各自的学校忙碌;晚上,大家虽不能见面,但仍然会以电话、邮件、短信等形式联络。学校里的部分学生因家长的原因暂不到校,学校就通过BBS平台、校园一线通等各种形式与同学们交流。
这一切的一切,让我看在眼里,记在心头。我真切地感受到:在通讯发达的今天,人们即便是相隔千里,也会有办法让对方觉得近在咫尺,这就是移动电话等新一代电子产品的魅力之所在。于是,我想到了一定要在课的开始部分加上“非典”战役中,白衣天使与孩子通话的场景;在通讯发展史中既加上狼烟、飞鸽传导书、驿站、电报、信件等古今的通讯方法,还应让同学们畅想人类通讯事业的未来。这些充满人文气息的内容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关注通讯事业的本身,另一方面也体会到人类的伟大!这时,我才体会到: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综合性不仅体现在学科上的综合均衡发展、融会贯通,它同时也体现在人的综合素养的提升与心智的开发。没有想到,“非典”事件竟然促成了我对课的深度思考,从而凝练课的主题思想,提升了课的品位。
尝试:异地取材
终于,雨过天晴。2003年的10月接到通知,全国活动课程与活动教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全国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研讨会”将于同年12月在杭州正式举行。于是,我又回到对“移动电话的入网选择”这节课的研究上来。事隔半年,对综合实践活动课认知上的飞跃,使我找到了这节课的落点、重点、难点及终点,几次试上下来,我胸有成竹,信心倍增。然而,赴会前我忽然想到杭州的手机资费标准与南京可能不同,查询之后,果然如此。由于跨省,浙江省的资费在网络中找不到,这时,时间已经不等人,我被迫做出一个决定:在上课的前两天到杭州去采样,连夜完成课件,不再试上,直接上课。异地取材,现场备课,说起来容易,但对于当时的我来说,谈何容易?可是又没有更好的方法,只好迎难而上啦!这件事,现在想起,还觉得有些后怕。
2003年12月2日早晨,我与市小教培训中心的金春平老师、秦淮区教师进修学校的何蔚老师踏上旅途。中午到了杭州,下火车就急急地去电信、移动、联通三大公司搜集资料,采访大厅营业员,接着又匆忙赶到长寿桥小学与学生见面。回到会议下榻饭店,已是傍晚了,才想起午饭还没吃呢!晚饭后,我们开始整理材料,修改教学预案和课件等,一切显得是那么紧张而有序。那天,我一直忙到凌晨三点,就寝时却没了睡意。
成功:路在脚下
2003年12月4日,让我欢喜让我忧的这一天终于来了,下午第二节是我的课。课题组的同仁们来了不少,他们是来参加会议的,也是来给我鼓劲撑场的。面对来自全国的同行们,我豁出去了!课的开始,课件上出现了非典时期医务人员坚守岗位不回家,与自己亲人通电话相互问安场景。瞬间,整个会场都激动起来。是啊,中华民族经历并战胜了这次灾难,谁又能忘记呢!当我与同学们一起研讨、活动时,课的气氛又显得是那么的融洽、那么的热烈。学生沉浸在活动之中,而我却沉浸学生之中。移动电话的入网如何选择,学生经历了数学的和非数学的思考,最终得出“合适的才是最好的”结论。一语既出,四座惊起,顿时,掌声响起,淹没了刚响起的下课铃声,而我和同学们都仍然沉浸在课中。课后,来自东莞、扬州地区的一些代表来向我们索取上课案例和相关资料,并邀请我们到他们那里交流。这节课后来被大会评为活动教学评比一等奖,课案也被评为全国中小学活动设计评比一等奖。面对这些荣誉,回想自己经历的这次历程,我想到了金老师曾对我说的那句“痛苦与快乐并存,机遇与挑战同在”,此刻,仿佛理解了它的内涵。
此课成功尝试以后,我将自己对数学教育教学的思考更多地化为教学行为。近年来,我和小西湖小学数学组的教师们共同攻关,创立了“身边的数学”品牌。我们坚信:从学科走向综合,是课程改革的趋势,这必将成就孩子们的精彩童年,成就老师们的精彩人生,成就我们的教育理想:“把数学送给热爱生活的儿童!”
(端木钰,南京市小西湖小学,21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