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管理走向领导力
从管理走向领导 领导与管理有何不同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中国企业的领导力面临新的挑战。
如果说10年前,当著名领导力大师沃伦·本尼斯在其经典著作中提出“绝大多数组织都被管理过度却领导不足”时,中国的
企业家和经理人还对此不知所云;如果说5年前,韦尔奇对全球的经理人们大声疾呼“别沉溺于管理了,赶紧领导吧”时,中国企业家和经理人对此还有些懵懵懂懂;那么现在,“领导不同于管理”的观念正在逐步融入中国企业界和学术界人士的知识体系。有远见的企业家开始认识到:中国企业将面临由注重管理力向注重领导力的转变。
领导与管理有何不同
什么是领导力,它和管理有什么不同呢?一本风行世界的领导力培训手册一语道破:“世界上任何人都是影响别人和被别人影响的。影响别人行为的行为,谓之„领导‟;影响别人行为的能力,则谓之„领导力‟。”和管理的核心是一系列制度体系不同,领导力的本质是一种人际关系,是一种影响力。
领导和管理的主要区别在于:在一个组织中,领导者是创新者,管理者是执行者;领导者讲求在变革与混沌中追求目标的实现,管理者讲求在秩序与规则内把事情办妥;领导者追求的是做大做强,管理者追求的是做成做好;领导者面对的是无止境的目标,管理者面对的是既定的经营指标;领导者的视野是一个开放系统,管理者的事业舞台是一个封闭的领域;领导者如猎手,搜寻新目标,与时俱进,管理者似农夫,循规蹈矩,终年不辍;领导者恰似主人,日思夜想于家大业大,管理者正如管家,殚精竭虑于家长里短。
基于角色的差异,两类人理想的行为模式也大相径庭:领导者常常胆大妄为,管理者时时谨言慎行;领导者大处着眼也大处着手,管理者谨小慎微、事无巨细(尽管经由授权);领导者往往依仗感性而获得突破,管理者事事基于理性而有所作为;领导者倜傥洒脱,管理者沉稳持重;领导者要果敢,不能优柔寡断,管理者要细致,必须“扭扭捏捏”。归于一言,领导者是不断开创新事业和使事业不断迈向新境界的发动者和引导者,管理者是带领团队迈向目标的急先锋和领头羊。
从宏观上看,领导力是与变革的环境相适应的经营组织才能。和平时期的军队只需要好的行政和管理人员就能充分发挥其职能,而在战争期间,尽管军队仍需要有好的行政和管理人员,但如果没有众多优秀的领导者,它就难以完成作战任务。按照约翰·科特的论述,当企业所面临的环境相对稳定、竞争适度且具有较强的确定性时,管理才能是重要的,这个时候,企业需要的是能按部就班一丝不苟实施管理的经理人才;而当企业面临急剧变革的外部环境、多方面的不确定性和大量非结构性决策时,一般的管理才能就不可能解决企业的现实问题,此时,企业需要的是具有相当的前瞻性、洞察力和敏锐的商业意识、决断力,善于开拓、精于描绘愿景并长于激励士气的领导者。科特将催生领导力的环境因素归纳为两大根本性变革:1.竞争激烈程度的加剧;2.公司经营决策和组织结构的复杂化。而现阶段中国企业所面临的环境特征与结构性变革恰恰与此相仿,这正是中国企业需要领导力的根源所在。
如何培养领导力
领导力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组织的领导力,即组织作为一个整体,对其他组织和个人的影响力。这个层面的领导力涉及组织的文化、战略及执行力等。二是个体领导力,对于企业来讲,就是企业各级管理者和领导者的领导力。
领导人才的匮乏是中国企业面临的最严重的领导力问题。那么,怎样获取领导人才?怎样提高现有经理人和领导者的领导能力呢?有两种基本思路:一是主要靠从外部引入领导人才来提升企业的领导力。一般说来,这种做法不是长久之计,其原因是:1.成本高。自行或通过猎头公司面向社会猎取领导人才,一般来说会耗时很多,还要向猎头公司支付可观的费用。2.风险大。找到的人才是否真的适合企业文化,是否真心能认同企业的愿景、目标、战略等,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
全球知名人力资源咨询公司Booz Allen Hamilton的专家Chuck Lucier研究了从外部引进的CEO与由内部提拨的CEO在一段较长时间内的业绩表现。他发现:总体上看,外部CEO在他们任期的早先阶段业绩很好,而在以后阶段则表现极差。内部CEO在业绩上却具有“极好的均衡性”。外部CEO擅长于陷入困境的公司所需要的快速降低成本、资产或业务剥离等活动,但他们不太擅长维系公司的长期增长。3.供应有限。领导人才始终是一种稀缺资源,在中国,谙熟市场经济的企业领导人才更是奇缺,有多少既具备领导才能又适合特定企业的文化、价值观的领导人才可供选择呢?大家都到外边引进,供给者何在?无疑,领导力培养的另一种方式——内部培养将是主要方式。
在内部培养领导者方面,世界先进企业的一些做法值得中国企业借鉴: 1.行动学习(Action learning)“行动学习”又称“干中学”,就是通过行动来学习,即通过让受训者参与一些实际工作项目来提高他们的领导能力,如领导企业扭亏为盈、参加业务拓展团队、参与项目攻关小组,或者在比自己高好几等级的卓越领导者身边工作等。行动学习是一项既有趣又具操作性的活动,摩托罗拉公司主管全球组织学习和开发的董事苏珊·胡克(Susan Hooker)曾说,行动学习安排能够帮助这些潜在的领导者为更高层级的工作做好准备,提升自己的能力。在我国,不少企业已经采用了“岗位轮换”的方法培养领导者,如果轮岗的人在每一个岗位上都能经手一些特殊的创新性工作项目而不仅仅是常规工作,“岗位轮换”就会成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学习,会更有利于这些人员领导能力的提高。其实,行动学习受益的对象不仅包括领导者,还包括公司。杰克·韦尔奇在其自传中谈到,GE通过把各种培训变成行动学习,“从而使这些学生成为公司最高管理层的内部咨询师。”西门子公司过去完全把一些问题交付给咨询公司处理,现在它把这些问题交给了自己的高潜力领导人才。通过组建行动学习团队,西门子公司一年之内在咨询费用上节省了300万~400万美元,此外还产生了1100万美元的成本节约。
2.教练(Coaching)教练是一种实操性的、个性化、一对一的领导力培养方式,其基本做法就是教练员按照协商一致的行动步骤,定期与经理人探讨领导者成功的奥秘,帮助解决领导者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教练不仅能够使领导者提高个人绩效,或者使其重获职业生机、顺利完成诸如变革之类的组织性议题,而且能够帮助新提拔的高级经理人加速融入领导者团队,能够将他的学习曲线减半,及早培养关键成功能力。一项研究成果显示,新上任的高级经理一般经过9~12个月的时间才能有效履行其职责,才能够完全发挥出潜力。大约40%的高级经理人在第一年不能完全释放自身全部潜力。由于适应能力欠缺,不能产生显著成果,相当一部分新提拔的高级经理人在上任后的20个月时间内离任。因此,当关键员工被安排到新岗位上时,教练变得尤为有效。教练方式在美国变得日益盛行,教练服务的费用也相当昂贵。外部咨询师提供的高层经理教练费用从每位经理人每小时300美元到每天1500美元到年度10万美元不等。
由于目前中国的培训市场上还没有专职的企业领导力教练,所以现在的企业教练都是企业内部的人士,多数是由高阶经理人教练下级经理人,即所谓“传帮带”。
3.接班人计划 接班人计划既是一种领导力培养方式,也体现领导力培养的结果。由于企业成长和竞争需求的变化,对领导者继任计划进行精心规划的战略重要性日渐突显。民营企业在这个方面表现得更为迫切。中国民营企业崛起的20多年间,第一代创始人大都年富力强,第二代尚在成长之中,他们的面前有太多的不确定性,而中国“富不过三代”的警言常常让民企的创始人食不甘味。在今年4月的“2004浙江民营企业CEO圆桌会议”上,与会的企业家们就“培养子女接班还是另请高明”的选择展开了激烈的探讨。意识到领导力必须接受市场和竞争考验的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甚至提出设立“败家子基金”,主张从外部聘请领导人才,对于那些有志于继承长辈基业的子女也可以聘请来工作,不争气的子女则由“败家子基金”来养活。实际上,接班人计划不仅包括公司CEO的继任,而且包括为所有关键职位遴选合适人选,甚至能够为未来会出现的某些关键职位准备领导人才。如果公司计划扩大自身规模,那么必须拥有更多才华横溢的领导者。
4.企业商学院 世界许多知名公司通过企业商学院培养领导者,如GE的韦尔奇领导学院、HP商学院、摩托罗拉大学等。近年来,国内一些企业也纷纷设立了自己的企业大学,负责培养各级经理人的管理和领导能力。
国内企业商学院要想发挥好其职能,需要解决好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培训内容体系问题。一些企业商学院的培训内容显然过于庞杂,从员工的文化补习到工作技能培训,一应俱全,领导力培养这一块反倒比较薄弱,有些喧宾夺主。企业商学院必须聚焦于经理人管理和领导才能的提升,以此为重心组织培训体系。经过长期探索,中化管理学院发展出了一套分级分类的经理人培训课程体系,运用于对企业内的关键岗位人员培训,收到极好的效果。二是讲师问题。实践证明,领导力培训最好是内外部讲师结合。如果光用外部讲师,尽管这些讲师水平可能很高,但由于他们对企业的实际情况了解不多,培训针对性不强,实际收效将大打折扣。如果仅用内部讲师,很容易限于就事论事、就工作谈工作的境地,不利于经理人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现在中国企业的商学院遇到的首要问题是内部讲师力量薄弱,内部讲师普遍缺乏讲课的意愿或能力,加之面对内部受众,有些思想不便阐发,大大影响了企业商学院的职能发挥。事实上,国外商学院大都以内部讲师为主,CEO和高层经理都以培训下属为己任,已成风气。做得好的是GE的韦尔奇,几十年如一日光临GE的管理学院讲课,乐此不疲。百事公司前董事长罗杰·恩里克(Roger Enrico)每年投入100多天时间亲自参与高级经理人的领导力研习会,还亲自担任百事公司“构建业务(Building the Business)”项目的全职首席讲师,同时公司的其他几位高层领导人也担任了这一项目的授课任务,内部高层经理担负了该项目80%~90%的培训任务。这些高层领导人认为他们最重要的职责是亲身参与培养其他领导者的工作。这是中国企业最需要效仿的,特别是CEO对领导力培养的发自内心的参与、支持和承诺。中国企业强化管理的工作已经进行了近20年,可以说管理对企业业绩提升带来的边际效力日益趋缓,而领导力的威力才刚露端倪。有远见的企业领导者应该捷足先登,率先踏上提升领导力的征程。
第二篇:从技术走向管理之性格领导力[范文模版]
从技术走向管理之性格领导力
课程背景: 如果你是一位刚从技术骨干提拔上来的新任经理,你是否存在以下困惑和问题: 对技术,十分的留恋,一遇到技术性工作总有一种割舍不下的感觉; 工作上,感觉很累,整天焦头烂额,总也有做不完的事情;
管理上,不知道如何分派工作,如何领导团队,更不知道如何确保你的团队不出差错; 对下属,老是放心不下,事事亲历亲为,生怕出一点差错;
对同事,不大敢相信,觉得无法管理对方,生怕人家关键时刻配合不上; 对上级,总是毕恭毕敬,深怕领导对自己表现出一点不满意。
一句话,当经理感觉很累,如果你有这些感受,很不幸,你还没有完全从思想和能力上完成从一个技术骨干到管理者的转变„„
众所周知,管理的核心是人,如何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令团队成员自动自发的工作,成为了管理者核心能力的体现。
世上两个事最难:一是改变自己,二是改变他人。人类的生命成长是一个认识自我,改变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只有真正地、全面的认识了自己,才会做出改变自我、实现超越自我,所以认识自我是实现自我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作为一名优秀的技术人员,业务技能、学习的能力绝对是过硬的,通过学习培训不断提升管理技能也是不成问题的,但为什么不少技术型干部很难顺利转型呢?该课程浓缩了讲师自己从技术到管理转型的亲身体验,现身说法,解决广大职场人士自我转型的困惑,针对性和实用性都非常强。
课程收益:本课程通过讲授、测试、访谈、案例分析、视频欣赏、互动研讨等授课方式,力争使学员实现以下收获:
总结和分析技术人员从技术走向管理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了解自己的个性、优势与局限;
找到自己的改善与成长方向,提升自我管理效能; 改善人际沟通模式,掌握与不同性格的人的沟通技巧; 学会了解他人,接纳他人,尊重差异,建立和谐的职业关系; 提高团队凝聚力,改善团队沟通,促进团队和谐,塑造共赢团队; 对管理者来说,增强对人的洞察力,做到人尽其才,知人善任; 了解成功实现从技术走向管理转变的几个关键要素
课程时间:2天,6课时/天
授课对象:针对新任经理、后备经理、项目经理以及承担一定管理职能的技术骨干等中层干部。
课程大纲:
第一讲:从技术走向管理的困惑
一、讨论:技术走向管理的烦恼 案例分享:讲师的亲身经历
二、为什么要从技术走向管理; 案例分享:讲师的亲身经历
三、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的特质;
四、应用九型人格,有效提升管理技能;
案例:苦恼的工程师
第二讲:解读神奇的“人性地图”——九型人格解析
一、剖析2号(助人型)1、2号完美型的核心特质 2、2号典型人物代表:公众人物的性格分析
3、看视频分析2号典型特征
案例:著名儿童节目主持人:鞠萍访谈剪辑
二、剖析3号(成就型)1、3号成就型的核心特质 2、3号典型人物代表:公众人物的性格分析
3、看视频分析3号典型特征 案例:疯狂英语李阳访谈剪辑
三、剖析4号(自我型)1、4号自我型的核心特质 2、4号典型人物代表:公众人物的性格分析
3、看视频分析4号典型特征 案例:搜狐CEO张朝阳访谈剪辑
四、剖析5号(理智型)1、5号理智型的核心特质 2、5号典型人物代表:人物的性格分析
3、看视频分析5号典型特征 案例: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访谈剪辑
五、剖析6号(忠诚型)1、6号忠诚型的核心特质 2、6号典型人物代表:公众人物的性格分析
3、看视频分析6号典型特征 案例:原香港特首董建华访谈剪辑
六、剖析7号(快乐型)1、7号快乐型的核心特质 2、7号典型人物代表:公众人物的性格分析
3、看视频分析7号典型特征
案例:香港著名主持人曾志伟访谈剪辑
七、剖析8号(领袖型)1、8号领袖型的核心特质 2、8号典型人物代表:公众人物的性格分析
3、看视频分析8号典型特征
案例:《亮剑》主人公李云龙精彩视频剪辑
八、剖析9号(平和型)1、9号和平型的核心特质 2、9号典型人物代表:公众人物的性格分析
3、看视频分析9号典型特征 案例:斯诺克王子丁俊晖访谈剪辑
九、剖析1号(完美型)1、1号完美型的核心特质 2、1号典型人物代表:公众人物的性格分析
3、看视频分析1号典型特征 案例:前总理朱镕基视频剪辑
第三讲:分组讨论、各型代表发言 真人访谈互谈或分组研讨与分享
第四讲: 技术干部提升管理的实践研讨
一、管理的四项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二、生产现场管理六大要点(人、机、料、法、环、测);
三、技术干部的用人技巧; 案例分析:《西游记》团队人物分析
四、技术干部的管理沟通; 案例分析:加班费的申请
五、技术干部的团队建设; 案例分析:分公司的设立
六、技术干部的自我修炼;
第五讲:九型人格现场答疑 一、九型人格系统工具方面的问题 二、九型人格与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问题
三、各种性格家庭、情爱、交友、工作方面的问题
四、各种性格情绪处理及情感表达方面的问题
五、各种人格的自我完善方式答疑
第三篇:从专业走向管理
从专业走向管理——如何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2010-04-16
热点职位推荐
在业绩为王的今天,许多企业的中基层管理者往往是由骨干员工、业务尖子提拔起来的,他们通常有着突出的个人业务能力和出色的业绩,绝对符合“又红又专”的提拔标准,但当他们走上管理岗位后,凭借直觉和经验进行管理,每天都要面对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和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和以前的操作性工作完全不一样了:如何让一群不同性格不同特点的人紧密合作形成团队?如何有效的辅佐上司?同一个人始终采取同一种领导方法,这种做法有什么不对?主管可以采用哪些心理支持的方法提高员工的执行力?员工的执行力出了问题,是在他们身上找原因还是在主管身上找原因?如何创造一个有责任归属权的环境,让员工为自己的表现自行负责?怎样发展自己与下属的人际关系?为什么必须像关注客户需求一样关注员工的需求?为什么说沟通的质量决定了上司的影响力?一个主管把自己的角色定位在“解决问题”有何不良后果?你依靠什么将下属转变为追随者?
如果缺乏管理技能和领导艺术方面的训练,他们就会心有余而力不足,造成工作效率低下,甚至成为工作中的障碍,企业就会出现“少了一个业务尖子,多了一个无能的平庸管理者”的现象。即便是已经拥有一定管理经验的经理人,根据彼得原理,最终也会提拔到他不能胜任的岗位,所以管理者无时无刻不需要提升自己以迎接更大的挑战!除了自身的努力外,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和其直线领导作为支持者和教练,应该帮助这些管理者完成从“业务能手”到“管理高手”的华丽转身,让他们能在工作中进行卓有成效的管理,成长为行业稀缺的专业和管理复合型人才。职业培训师王哲光老师认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应该做到:
1、强烈的目标感、责任心、与企业和谐双赢和对企业感恩的心,具备高度的职业化素养和清晰的角色定位,理解上级意图并能有效辅佐;
2、能运用管理的五大职能和履行领导职责,能有效的进行目标管理和时间管理;
3、养成正确的接受任务观念和掌握得以执行的布置任务技巧,懂得高效授权。
4、拥有高效沟通能力、执行力,提高工作效率和提升业绩;
5、展示出激励能力、团队建设与团队领导的技能,优化人际关系;
6、运用有效的指导、辅导和教练技能来培养自己的下属;
7、完成从业务能手到管理高手的转变,具备创新和变革的能力,不断提升管理者的领导艺术。(作者:王哲光)
第四篇:从自我管理走向团队管理
从自我管理走向团队管理,做自己的主人是第一步,如下分享十条原则:
【自信】自信是谁给的呢?既然是自信,自信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给的。自信是一种自我评估,是对通过自身能力而达成目标的信念。自信可以通过自我暗示和取得阶段成功而不断巩固。
【坚持】需要保持对目标的坚定信念,坚持是对自信的坚持把握和实践,坚持是每一次战胜自己懒惰的斗争,坚持是每一天付诸的行动。
【勤奋】勤奋就是发挥自己的潜能,勤奋就是付出超越100%的努力,勤奋就是每天早起1小时,勤奋就是思考更多和行动更多。
【智慧】请不要停止学习,带着观察的眼睛,倾听的耳朵,思考的头脑,分享的语言。以扎实做事的态度为基础,寻求创新的解决方案。
【淡定】荣辱不惊、泰然若之、闲庭信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带着目标、远见和大局观去从容思、考沉着应对。
【耐心】成功需要有耐心积累知识和经验,有耐心才能等到机会和大势转折。
【勉励】内心坚强的人不需要外在的鼓励,他们会去自我勉励,而且他们也通过勉励他人来勉励自己。
【感恩】懂得与他人的协作,懂得接受和包容,懂得感恩别人给予我们的支持和成长动因。-
【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做一个有原则的人,做一个信守承诺的人,做一个礼仪和有修养的人。
【利他】当我们有所成就时,应该帮助他人;即使我们尚未成就,在路途上,只要有所余力,也应该利益他人。
如果我们管不住自己,只要有个人来管我们了。青年人应该踏实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作为职场团队成员,以上十个原则都应该好好体会实践,最终将帮助自己成为能够自我管理的人,从而走向能够带领他人的领导者。(
第五篇:从技术人才走向管理学习心得
“从技术人才走向管理” 学习心得
2013年8月31日—9月1日,我有幸参加了公司举办的《从技术走向管理》培训讲座。培训师谢老师用他的丰富的经验,向我们讲解了从技术人才到管理人才的不同特点,着重讲解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同时浅入深出、富有幽默化、互动性强的讲解了一些管理方面的知识,使我在轻松愉悦中学到了很多,很受启发,也让我引以深思,反省自己在工作中怎样做更好。
这次培训,主要比较了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特点、素质要求,讲述了管理角色的角色定位,并以案例的方式分析了从技术走向管理易犯的错误和需培养的六大习惯,同时也讲解了管理人员应具备的四项基本功。
在滚筒事业部车间工作两年多了,通过此次学习,颇有体会。首先,要从思想上进行观念转变。管理岗位与技术岗位有着本质的区别,技术岗位是“I”型,针对某专业有着更加深入、透彻的理解,而管理岗位是“一”型,对专业性要求不高,但是对综合知识能力有着更多的要求,要求有着通关全局的思想,这点至关重要。在工作中只有虚心请教,不断地 “学”与“思”,我们的知识和管理技能才能得到提升。同时认清自己的角色,自己不再是专注一角的“技术员”,而是需多方面协调的“管理着”。
其次,管理中的六个好习惯也给我以启示,眼观大局是我意识到作为一名合格的管理人员,要关注的不仅仅是整个项目进程中的一个点,而是要有全局观念,如同下棋一样,要通观全局,综合运用,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才能完成项目;紧扣要事使我学会了如何去管理时间和事件。日常工作中难免会遇到一系列需要处理的事情,以往会按照次序一件一件的去做,现在知道了区分每件事情的轻重缓急,有意识的为其贴一个标签,对不同事做不同的对待。
由培训反思自己的日常工作,觉得自己在很多方面有待提高。自我意识在生产中自己的全局意识还是比较强的。在追逐 “成果”的目标下,自己会协调一切有利于接近目标的资源,积极地向目标前进。培训中重中之重提出的“紧扣要事”,同时也是自身目前做的最不好的,自己目前更多的时间还是投入在第一象限,即“立即做”,投入第二象限“稍后做”的时间比较少。由于自己紧贴生产一线,自己很多时间放在处理车间的一些紧急事件,协调解决问题。总体而言,如果说各方面都能向第二象限努力,那么各方面处于第一象限的时间就会越来越少。自己平时的主要工作就是调偏,不断修正进度中的误差,从而保证项目的顺利执行。
当然,执行项目是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大项目还是小项目,都不是管理人员一个人单打独斗能够完成。完成的每一个项目都是一个团体在战斗。在团队协作中,我认识到,一个优秀的团队,应该有一个有能力有影响力的主管。主管在具备优秀管理人员素质和知识的前提下,更有该有独特的个人魅力。正如那句老话说的“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班组中的员工,有一个个人能力比较差,不会影响项目的整体进度;如果管理者不够强大,项目执行过程中就会步履艰难。如果管理人员过于“柔软”,将不能很好的治理班组,安排的任务就不能很好地执行。
培训中提出管理人员的四项基本功:计划与决策、组织与分派、领导和激励、控制和纠偏,即一名优秀的管理者在领导团队完成一项任务时,应事先建立目标,制定好任务计划,并进行有效的资源分析,结合自己队员的优势和特长,进行特定任务的分配与授权,并学会激励自己的队员,最大程度地调动团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时间管理和过程控制,及时纠偏,以保证完成预期的目标。
这四项基本功是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时刻遵循的原则,并不断进行日常维护、纠偏、调控,只有这样,才能有条不紊的进行发展。管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我们要活学活用,不能死搬硬套。如果不能灵活运用,路只能越走越窄,最终将自己套死。正所谓“兵法之极在于无形”,在工作中慢慢领悟、体会,并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
我会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培训,我相信这些培训会给自己的个人成长和职业生涯带来很大的帮助,我也渴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为公司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