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贯彻落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情况报告改二
***区贯彻落实市十一次党代会精神
加快推进各项建设
力争实现“三个基本建成”
***区立足本区区位优势,借势沈抚同城有利时机,计划在未
来五年实现三个基本建成。
(一)基本建成充满活力的新兴城区
突出“四个坚持”,着力做强优势产业,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尽快走上内生增长、创新驱动的轨道,实现商贸服务业空前发展,优势工业高度集聚,近郊农业特色鲜明,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继续保持全市领先水平。
一是坚持优先发展房地产业。抢抓沈抚同城化的深度推进和**市***区的拓展机遇期,瞄准本市和沈阳两个市场,坚持房地产业有序健康率先发展不动摇,做大做全做精做强房地产业,让不同需求的人都可以拥有理想的住房。努力引进国内知名房地产商建设高档住宅区吸引沈抚高端人士入住,稳步实施旧城区改造工程,且实改善老城区居民人居环境,继续深入开展棚改工作保证城市低收入者居有房。
二是坚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商业地产为先导,加快推进城东、新华、西将军等重要商业节点建设,全面提升传统服务业,促进业态调整和功能升级。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仓储物流等服务业。到2013年,初步建成临江路、新城路为轴线的三点一线服务业产业带,基本满足居民的消费需求。到2015 年,基本形成多层次、多业态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实现住在***、吃在***、购物消费在***的目标。
三是坚持大力发展集群工业。按照市里的城市布局,加快扩建前岭工业园区,推进大柳、里仁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中小企业向城市周边集聚发展。培大育强起重设备产业,支持企业通过上市融资、增资扩产、创建品牌等多种途径,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规模档次,形成产业升级、企业生根、产品创牌整体推进格局。
四是坚持做优近郊特色农业。突出生态、外向型农业的主攻方向,加快发展乡村旅游业,完善景区配套设施,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集中力量打响“休闲体验在***”品牌。坚持“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建设生态型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扶持发展加工龙头企业、特色基地和种养大户,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
(二)基本建成群众满意的和谐城区
突出服务和管理两个关键点,进一步加大民生事业投入和社会管理创新,实现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社会更加安宁有序,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力争进入国家级文明城区、平安城区行列,全面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安全感和归属感。
一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优先发展教育,加大校舍新建和改造力度,大力挖掘和引进教育人才,着重解决农村和城区中相对薄弱学校的师资问题,力争进入全省首批义务教育均衡发 展示范区行列。建立完善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相适应的就业培训体系,大力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服务业和中小企业,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努力满足不同层次的就业需求。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险覆盖面和完善困难群众帮扶救助体系,积极探索失地农民保障体系建设。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保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加快人才引进工作,用五年时间,使区级卫生服务机构达到国家要求标准。
二是提升城乡文明程度。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促进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有机融合,开展年度模范区民评选活动。深化推广“3+1”教育模式,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加强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社会活动场所开放空间,实现社区、村活动室100%向群众开放。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需求,力争跨入全国文明城区行列。
三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入社区村广泛调研,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巩固并扩大和谐创建活动成果,加快创建社会管理经验制度化,形成长效机制,激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骨干群体参与社会管理、服务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信访、社会矛盾源头治理等工作,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拓展新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保持打击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抓好消防安全、食品安全和安全生产,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争取实现国家级平安区创建目标。
(三)基本建成环境优美的人居城区
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加快城区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步伐,拉大以城东新区、中部城区、方晓新市镇和马金等农村新型社区为主体的城市骨架,实现城乡基础设施适度超前,人居环境不断优化,自然生态有效保护,成为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环境优美,能够代表***未来发展形象的中心城区。
一是大力拓展城市空间。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造振兴中部城区,稳妥推进城区零散平房、危旧楼的拆迁改造和居民的异地安置工作。重点加快****、***地区改造和****地区开发建设,力争五年内城市功能、整体形象根本改善。加快推进城区“东扩西进北拓”战略,有效借助恒大等知名公司示范作用,全面完成城东三期开发建设,基本完成方晓新市镇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高山路沿线高品质宜居新区建设,加快马金、台山、黄旗等特色村镇、新型社区建设,形成多中心带动的城市布局和富于张力的城市形态,全面拉开发展框架。
二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坚持科学规划,推进重大基础设施、新区开发等规划设计及控制性详规的全覆盖,加强以生态环境、绿化、亮化为主要内容的设计与建设,扮靓城区。加强城乡路网建设与改造,完善舒适便捷的交通条件,实现屯屯互通。加强农村水利建设,彻底解决饮水安全问题。三是提升环境管理水平。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建立“拆、建、管”三位一体工作模式,全面完成城市住宅小区环境改造,实现农村城市化管理,彻底改变脏、乱、差面貌。推进管理工作重心下移,充分调动并发挥乡(街)、村(社区)和广大党员群众在环境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共同保护美好的生活环境。继续加大市政设施投入力度,全面推广机械化清扫、垃圾不落地处理工作模式,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加大执法监察和打击力度,保护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
第二篇:关于贯彻落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的汇报
关于贯彻落实湘潭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的汇报
湘乡市人民法院
(2011年10月25日)
湘潭市第十一次党代会闭幕以来,我院在市委的领导和上级法院的正确指导下,紧密结合法院当前工作的实际,认真谋划,精心组织,迅速掀起了学习贯彻的热潮,确保会议精神落到实处,现将各方面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思想认识,在审判上做文章
在9月28日湘潭第十一次党代会闭幕后,我院于9月30月召开了全院干警大会,会上,我院党组书记、院长向全院干警通报了湘潭第十一次党代会的会议精神和相关要求,并号召全院干警要迅速行动起来,增强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各庭室队负责人要起好带头作用,在爱岗敬业上做表率,在创新机制上下功夫,在为民服务上做文章,全院干警迅速掀起了你追我赶、争当先进的热潮。在湘潭中院开展的“双比双看”活动期间(7—10月),我院共受理诉讼案件1373件,结案1253件,结案率为91.26%;共受理执行案件649件,结案560件,结案率为86.28%。其中民事案件调解数达349件,调解率为50.73%,上诉率为2.56%,发改率为0.56%,案件当庭宣判率为58.26%,简易程序适用率达70.4%,撤诉率达22.8%,人民陪审员参审率为84.28%,上述指标均位于
1湘潭市法院系统前列。
二、创新工作机制,在落实上下功夫
开展夜间巡查,深化平安创建活动。我院针对城区重点路段、重点部位,每月开展了两次以上的大巡逻活动,每次都由院班子成员带队,各庭室队派干警参加,从晚上7点到10点,沿着街道来回进行巡逻,同时我院在市委政法委统一组织下,每个月都及时调配警车开展了夜间巡逻活动,这一举措,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街面上的“两抢一盗”现象明显减少,群众十分满意。如7月30日夜间,我院十多名干警在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吴斌的带领下,排成整齐的两队,佩带红袖章,沿着桑梅西路一线开展了大巡逻活动。
巡逻过程中,干警们认真地对沿街商铺及路面治安状况进行排查,同时对沿线的不文明现象进行劝导。见到有些夜宵摊主将桌子摆在道路中间,占据了人行道,干警们便走上前去,耐心地对其进行劝说,摊主们马上意识到了自己的不文明行为,将桌子有秩序地摆好;有的车主将车子违规停放,影响了交通秩序,干警们找来车主,耐心地向其宣传交通法规,指出其违规所在,车主们马上纠正了自己的错误,同时表示今后再也不违规停放车辆了。碰到有些商铺主安全防范意识不强,干警们便走上前去,向其告之安全防范的知识,要求其提高警惕,遇到紧急情况及时报警。
我院开展的巡逻活动获得了群众的高度赞同,他们纷纷表示:“有了干警们的巡逻,我们晚上走在街上、开展经营
等等也就放心多了,对犯罪分子更是一种威慑。”
变“坐堂审案”为巡回办案。今年以来,我院按照市委政法委和上级法院的统一部署,认真谋划,精心组织,紧紧围绕创新工作机制做文章,进一步加大巡回办案的力度和规模,推动了“创新社会管理提升群众满意度”主题实践活动纵深开展。截至10月底止,就地审理、执行各类纠纷案件228起,在乡、镇、办事处组织公开开庭审理85场,旁听群众超过2万人次。通过巡回法庭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加强了法院与人大代表、党代表、政协委员以及乡镇党委政府、村级组织之间的联系;将庭审置身于群众的视野之下,一方面促进了法官公正办案、提高了案件质效,另一方面提高了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认同度和满意度;每场庭审均由湘乡电视台、湘乡网记者进行现场采访报道,24小时滚动播出。其特点概括起来就是:乡镇党委、政府全力组织,庭审严格规范,案件当庭宣判,院长现场说法,多部门配合联动,案件全部服判息诉,社会效果反响良好。
加大“两访”力度,力促公正廉洁。从3月底开始,我院对人大代表、党代表和政协委员进行上门走访,规定班子成员必须走访10位以上,庭室负责人及审判员必须走访6位以上。对全市280位人大代表及285位政协委员进行走访,目前已全部走访完毕。为了进一步了解“两代表一委员”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从7月22日开始,我院副职以上的干部,对人大代表、党代表、政协委员再次进行大走访,目前已经全部走访完毕。为了进一步了解当事人对法院的意
见,了解法院工作人员在办案中是否有违法违纪情况,办案是否公平、公正、高效,形象是否公正,从今年8月23日开始,我院决定对2009年来的9000多件案件当事人进行电话回访,查找人民群众不满意的、或者法官违法违纪的线索。对反映问题最多并查实的前三名干警将研究决定调离审判执行岗位,情况严重的,报请市委调离政法机关。目前已收集到37条线索,由纪检监察室进行调查,已查实5起,对5名干警进行了司法问责,戒勉谈话5人,并扣发其中4名干警各1个月的法官津贴;移送政法委查处1起;纪检监察室将继续进行调查。力争10月底查处到位;属于当事人不理解而投诉的,由纪检监察室移送有关庭、局,由各庭、局负责人向投诉人说明解释,消除消极影响。
通过“两访”,进一步增强了全体干警的自我约束意识,筑牢了廉洁自律的思想道德防线,做到了警钟长鸣。对广大干警在今后的审判、执行中公正司法、清正廉明,起到了一个极大的推动作用。
三、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接受监督。实践表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依法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法院各项工作才能更好地把准方向、扣紧大局、贴近社情、顺应民意。今年以来,我院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法院工作的领导,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保证了法院工作的政治方向。市委十分重视、关心、支持法院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更加坚定了我院主动服务大局、强化能动司法的决心和信心。我院毫不动摇地依法自觉接受人大监督,牢牢树立人
大意识,自觉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落实人大常委会关于调解衔接、涉诉信访工作等审议意见;不断完善人大代表联络制度,召开座谈会10场;邀请人大代表视察法院工作、旁听重大案件庭审30件;坚持为人大代表赠寄送《法院工作简报》和《法院工作信息》;共办理人大交办、转办的群众来信22件,来电12个,书面建议3件。高度重视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向政协通报工作情况,主动走访政协委员,召开政协委员座谈会,认真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同时,我院还依法支持、配合并主动接受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和社会监督,及时检查和纠正审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按规定接受新闻舆论监督,认真听取媒体和网民意见,不断改进工作。
下一步,我院将严格按照市委和上级法院的部署,进一步落实湘潭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的会议精神和相关要求,不断健全和完善各项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干警的主观能动性,让司法为民之路越走越宽,群众越来越满意!
第三篇:关于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的情况报告(本站推荐)
关于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的情况报告
中共江苏省委:
根据苏发[2006]26号通知要求,现将我市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一结束,我市立即行动起来,采取有效措施,下大力抓好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主要是做到“三个坚决”、实现“五个新变化”。
做到“三个坚决”,就是围绕省党代会确定的宏伟目标和任务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找准定位,理清思路,明确发展方向。
一是集中抓好传达学习,坚决把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统一到省党代会精神上来。11月13日,市委召开常委会,认真学习会议文件,深刻领会精神实质,专题研究贯彻落实意见;11月14日,召开全市党员负责干部大会,传达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对深入学习贯彻会议精神进行了部署和动员,要求全市各级党组织把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精神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好抓出成效来;来自全市各条战线的省党代会代表,采取多种形式,及时向所在的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宣讲会议盛况、传达会议精神;各区(县)各部门党委理论中心组,都把省党代会精神作为当前学习的重要内容,集中学习研讨,力争先学一步、学深一点,切实用会议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二是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坚决把省党代会精神宣传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市委宣传部、组织部制定具体计划,对宣传教育做出了系统安排;组织省市党代会精神宣讲组,到各区县和各部门进行宣讲;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单位,加大力度,连续报道,集中宣传,形成声势,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关注了解省党代会情况、自觉学习践行党代会议精神,进一步浓厚了学习贯彻氛围。大家一致认为,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一次理清思路、促进发展的大会,一次凝聚力量、鼓舞干劲的大会,必将对江苏未来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李源潮书记的报告是一个描绘未来五年江苏发展宏伟蓝图的好报告,是一个引领江苏进入新的黄金发展期的好报告,是一个动员全省上下为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而努力奋斗的好报告;会议选举产生的第十一届江苏省委和省纪委肩负重任,众望所归,是带领全省人民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的坚强领导核心。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省党代会精神,立足自身,立足本职,自觉地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不负省委对南京的厚望。
三是深入开展调研活动,坚决把省党代会精神落实到南京建设发展的各项事业中去。市委在学习讨论中进一步认识到,前不久结束的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做出的战略部署,提出的目标任务,完全符合省党代会精神。同时也要看到,按省党代会明确的“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的宏伟目标,特别是“八个位于全国领先行列”以及要求南京全面提升城市功能、积极推进南京都市圈建设、以南京为龙头建设软件名城名园名企、南京等城市要率先建成创新型城市等,对我们南京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此,市委决定,围绕省市党代会明确的目标任务和要求,深入开展调研月活动,集中在全面达小康、加快“跨江发展”、建设“五个中心”以及构建“和谐南京”等重点方面,提升思路,明确举措。市委书记罗志军同志带领有关部门,先后深入到十三个区县,检查指导学习贯彻省市党代会精神情况,认真查找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研究改进措施和办法,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建设重点,指明发展方向;围绕加快推进跨江发展,进行专题调研,全面分析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深化跨江发展重大意义认识,切实把发展思路理清楚,把建设的重点搞明白,把具体的举措制定好;召开推进“五个中心”建设座谈会,了解落实进程,研究重点项目进度,改进方法举措;突出全面达小康目标监测与对策研究,调查分析未达标指标成因,从组织领导、加大力度、考核进度、达标验收等方面,研究具体行动方案等。通过系统调研,进一步认清了形势,统一了 思想认识,理清了发展思路,广大党员干部纷纷表示,要以更高的标准、更新的观念、更实的举措、更昂扬的精神状态,落实省党代会要求,全力推进南京又好又快发展。
实现“五个新变化”,就是着眼南京建设发展实际,把贯彻省党代会精神与进一步解放思想结合起来,掀起新一轮发展热潮;把贯彻省党代会精神与推进市党代会明确的目标结合起来,加快“全面达小康、建设新南京”的进程;把贯彻省党代会精神与落实重点任务、抓好当前工作结合起来,全面提升南京各项事业的综合发展水平,以实际行动迎来南京新的黄金发展期。
一是深刻领会省党代会精神实质,掀起争先创优求发展的新热潮。要在更高层面推动新一轮发展建设,必须不断强化争创一流的发展意识,必须牢牢把握规划引导的发展原则,必须始终坚持创新突破的发展取向,必须着力营造万众一心的发展氛围。一是在高标准树立发展标杆上求突破。作为省会城市,南京是江苏的“第一窗口”、“第一形象”,各项工作必须以更高的标准要求,从更高的层面推动,不断强化敢于争先的锐气、争创一流的勇气,做出更多影响全国的发展亮点,打造更多全国“数一数二”的发展载体,形成更多“南京创造”的实践经验。二是在增强推动科学发展的本领上求突破。必须切实增强推动发展模式转型的紧迫感与主动性,真正通过解放思想冲破传统思维,通过解放思想打破固有模式,在思想解放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新时期驾驭发展的本领。三是在创新方法推动重点工作上求突破。省市党代会大政方针已定,目标任务已经明确,要求我们在工作的推进中积极创新方法,用创新提升层次,用创新破解难题,确保把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是准确把握未来五年江苏发展的战略目标,履行好全面达小康的新使命。按照省党代会对苏南城市全面达小康的时间要求,以及我市党代会上明确的时间节点,明年要以全市为单位实现省里确定的目标。因此,要进一步增强全面达小康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充分认清明年确保全市实现全面达小康 的预定目标,不仅是南京自己的事,还关系到全省推进全面小康进程的发展大局;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问题,还是政治问题;不仅是政府工作层面的事情,还是关系全社会、全体市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各级党委领导主要精力要向全面达小康上聚焦,真正通过发展水平的提升、群众生活的普遍改善实现指标的达标,达到省党代会明确的“不含水分、人民群众得实惠、老百姓认可”的要求,努力建设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
三是紧紧围绕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推动重点工作取得新突破。市十二次党代会明确了加快推进“跨江发展”、加快建设“五个中心”两个战略重点。这是立足南京实际,贯彻好党代会精神的重要抓手。目前,跨江发展综合调研分八个专题全面展开,在各个专题报告的基础上,已形成初步实施意见;各区县围绕“整体提升江南、加快建设江北”两个方面的内容,结合自身实际找准与战略对接的切合点,也排出具体的推进计划。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建设“五个中心”的意见上报省里后,得到省委、省无政府的充分肯定。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强化主体责任和目标考核,从各个层面推进任务落实,力争通过5到10年的努力,基本建成在全国或一定区域范围内有聚集、辐射、示范、引领功能的“五个中心”。同时,围绕又好又快发展的新要求,我们强调要进一步强化推动产业“调高、调轻、调优”的意识,进一步加大调整的力度,在项目筛选上、要素保障上、政策支持上都要向“高、轻、优”领域倾斜,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使产业结构明显改善,产业效益明显提升,增长方式明显转变;同时要采取有力举措,把国家宏观调控对土地、能源、环保三大刚性约束的要求落到实处,确保在土地额度、能源消耗、污染排放“三个下降”的同时,实现未来五年全市经济总量倍增的目标;高度重视人文、生态、创新等领域形成发展优势,在创新型城市建设、生态城市建设、科教南京建设、文化南京建设方面,创造新经验,取得新进展,努力把南京的特色发展水平提高到新的层面。
四是切实按照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实现“和谐南京”建设水平的新提升。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省委的贯彻《意见》和省 党代会的部署要求,进一步明确“和谐南京”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切实把中央和省的要求贯穿于“两个率先”的全过程。具体从四个方面来加以推进,一是坚持全面协调发展,进一步夯实“和谐南京”的物质基础,努力实现“四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加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区域发展,推动江南江北互动并进;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全面提高社会事业水平;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二是着力推进利益和谐,让全市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坚持做到“四个突出”:突出富民优先,不断提高群众富裕程度;突出利益兼顾,健全利益协调机制;突出全面覆盖,提升社会保障水平;突出服务均等,完善公共财政体制。三是注重加强制度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切实保证“四个完善”: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确保人民当家作主;完善法律法规,全面建设法制南京;完善司法体制机制,强化社会和谐司法保障;完善综合管理体系,建设平安南京。四是加强文化建设和社会管理,奠定“和谐南京”的社会文化基础,着力抓好“四个强化”:强化文化引领,形成社会和谐的精神支撑;强化诚实守信,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强化服务功能,提升社区建设水平;强化职能转变,创建服务型政府。真正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使“和谐南京”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五是紧扣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一关键,取得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新成效。省委李书记在报告中强调指出,必须以创新精神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生机和活力,为“两个率先”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市委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其精神实质,充分认清贯彻落实好省市党代会精神,推进南京的各项事业,关键是要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思路、扎实的举措,大力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上取得新的进展,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取得新成效。首先,要坚持用先进理论武装头脑,进一步筑牢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基础,切实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努力实现“全面达小康、建设新南京”的宏伟目标。其次,要着眼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加强学习实践,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努力成为“三宽型”干部,使各级党委班子领导科学发展、驾驭复杂局面、协调利益关系和务实创新能力有新的提升、新的飞跃,切实担当起历史的重任。第三,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深入扎实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实际成果取信于民,进一步提高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带领全市干部群众投入到新阶段的发展建设中。
当前,全市上下学习贯彻省党代会精神的热潮已经兴起,市委明确要求,以学习贯彻党代会精神为动力,把学习贯彻中激发出的昂扬斗志,转化到全力推进工作落实上来,一手抓今年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一手抓明年发展的思考和谋划。
一是全力以赴抓好当前工作。今年还剩一个月的时间,年终岁尾,工作头绪多,任务繁重,市委要求全市上下振奋精神、集中精力、统筹安排,确保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和社会的安全稳定。要深入分析和把握经济发展形势,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保持经济增长势头,圆满超额完成今年主要发展指标;要进一步加大重点建设项目推进力度,年内能完工的要保质保量,在建项目要加紧推进;要巩固和深化“平安南京”建设成果,下大力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及时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全力维护政治社会安全稳定大局;要着眼冬令实际,在全市广泛开展“送温暖”活动,高度关注困难群体,重视保障民生,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进一步促进社会的和谐。
二是认真筹划部署,确保明年工作开好局、起好步。明年是全面贯彻省市次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南京全面达小康的决战之年,市委要求各级切实做到“早谋划、早部署、早启动”,继续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快速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市委决定,12月中旬召开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全面总结分析今年形势,认真筹划部署明年工作。主要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省党代会精神,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以“全面达小康、建设新南京”为目标,坚定不移地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集中力量抓好推进跨江发展、建设五个中心、构建“和谐南京”等重点工作,切实加强“三个文明”建设 和党的建设,以又好又快发展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会上将出台《关于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和谐南京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跨江发展战略的意见》、《2007年南京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目标》三个文件。今年底、明年初,召开全市全面达小康动员大会,出台具体行动方案,对打好全市总体达小康攻坚战做出部署。
三是大力加强作风建设,保证各项任务顺利完成。贯彻落实好省市党代会精神,衔接好年尾工作和明年的开局,对各级党委领导和广大干部思想作风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市委确定年底前,常委召开民主生活会,对照李书记在省委一次全会上重要讲话精神,查不足、找问题,以更加良好的作风推进各项工作;各级党组织结合学习贯彻省市党代会精神、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党员组织生活,对广大党员干部集中进行一次思想作风纪律教育,使大家思想观念得到进一步转变,率先创新意识进一步强化,组织纪律观念和廉洁意识进一步加强,思想和工作作风更加适应形势任务要求。市委要求各部门、各区县要减少文电会议,减少接待应酬,各级领导原则上不得请假、不得外出,加强廉政建设,集中思想、集中精力,全身心地抓好工作落实,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不断开创新局面、再铸新辉煌。
以上报告,如有不妥,请指示
中国共产党南京市委员会
2006年11月30日
第四篇:学习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
学习贯彻落实市十一次党代表精神 迅速掀起“创城”运动高潮
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 管委会主任 胡志崇
同志们,今天开发区党工委理论中心组结合学习市委安排的第四个专题,结合学习党的十七大六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下面,我结合开发区“造城”运动,传达贯彻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并谈谈我的学习体会。
一、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主要精神
南宁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于2011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南宁召开。这次党代会是在南宁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对于我市紧紧抓住“十二五”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构建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努力实现首府现代化建设新跨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大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总结了过去五年所取得的显著成就和积累的宝贵经验,对今后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作出了全面的部署。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界市委和市纪委领导班子,选举了我市出席自治区第十次党代表大会代表。这次大会是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团结奋进的大会,是动员全市人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定不移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开创南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大会,必将对南宁市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市委陈武书记代表中国共产党南宁市第十届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加快构建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为实现首府现代 化建设新跨越而努力奋斗》的报告。报告分过去五年的工作、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今后五年的工作任务、全面提高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等四个部分。大会的主要任务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回顾过去五年历程,展望未来五年蓝图,动员、团结和带领全市各族人民加快构建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为实现首府现代化建设新跨越而努力奋斗。
在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时,陈书记说,中国共产党南宁市第十次代表大会以来的五年,是我市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是应对挑战、攻坚克难的五年,是砥砺奋进、成果丰硕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紧紧抓住多重叠加发展机遇,积极应对发展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挑战,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千方百计惠民生、齐心协力促和谐,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和市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任务,取得了“十二五”规划的良好开局,胜利实现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建设“打基础”的目标。过去的五年,发展思路更加清晰,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城乡发展更加协调,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民生改善步伐加快,社会建设成效显著,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全市各族人民团结拼搏、奋发图强,共同建设了美好的家园,创造了辉煌的业绩,我们有理由为首府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到骄傲和自豪。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自治区党委正确领导、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全市共产党员和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奋力拼搏的结果,是历届市委班子接力奋斗、扎实工作的结果,是中直区直驻邕单位、驻邕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及各界人士、海内外朋友积极参与、热心帮助的结果。
陈书记指出,今后五年,是我市加快构建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实现首府现代化建设新跨越的关键时期,我们正在向 这一宏伟战略的中期目标阔步前进。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准确研判发展形势,紧紧抓住当前良好的发展环境和重大历史机遇,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把握发展任务,科学谋划发展蓝图,加快构建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实现首府现代化建设新跨越。
陈书记说,今后五年全市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动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以提升现代化建设水平为着力点,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强实力、优功能、增活力、提品质、惠民生,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协调发展,加快构建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为实现首府现代化建设新跨越而努力奋斗。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到2015年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经济总量占全区比重稳步提升、在全国五个自治区首府城市排位居首、在西部省会(首府)城市排位靠前、在全国大中城市排位前移。城市建设管理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生态宜居城市特色更加鲜明,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新成效,城乡发展更加协调。社会事业不断进步,社会管理全面加强和创新,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全面加强,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中期显成效”目标全面实现,为实现长远目标迈出坚实步伐。
陈书记强调,实现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道路;实现奋斗目标,必须抓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于 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实现奋斗目标,必须紧紧把握“强实力、优功能、增活力、提品质、惠民生”这些重点和关键,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实现奋斗目标,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面对新形势,肩负新使命,全市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树立现代化意识,强化现代化思维,拓宽现代化视野,把握现代化规律,提高现代化本领,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奋力开创首府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今后五年,我们要围绕奋斗目标,坚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更高水平的生态宜居城市,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又好又快发展。一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综合经济实力。二是优化城市空间和功能,建设现代生态宜居城市。三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建设富裕文明新农村。四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城市软实力。
五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进一步激发城市发展活力和动力。六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陈书记强调,实现今后五年奋斗目标,要全面提高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进一步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努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人才优势转化成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力量。一要坚持加强理论武装,全面提升党员思想政治水平和综合素质。二要坚持发展党内民主,着力增强党的团结统一。三要坚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造就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四要坚持抓基层打基础,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五要坚持改进党的作风,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六要坚持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共谋发展、共促繁荣的强大合力。
二、把握重点,抓住关键,切实抓紧抓好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的贯彻落实 学习市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关键是学习陈武同志在会上代表第十届市委所作的的《加快构建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为实现首府现代化建设新跨越而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重点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把握好过去五年工作的成就和经验,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好形势,坚定继往开来、乘势而上的信心和决心。二是把握好市情、区情和发展形势,进一步增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三是把握好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道路,紧紧抓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和“强实力、优功能、增活力、提品质、惠民生”这些重点和关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创新意识、实干意识和现代化意识。四是把握好今后工作的重点,主要是加快现代化产业发展、加快推进造城运动、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民生改善,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开发区经济社会持续又好又快发展。五是把握好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基本要求,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根本,切实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全面提高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要通过学习,真正把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代会的精神上来,把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到实现党代会确定的发展目标上来。
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的决策部署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切实增强发展意识、机遇意识、创新意识、现代化意识、实干意识,强化现代化思维,拓宽现代化视野,把握现代化规律,提高现代化本领,出实招、干实事、创实效,努力开创开发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三、贯彻落实市十一次党代会精神,迅速掀起造城运动高潮
学习贯彻落实市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关键是要结合开发区实际,以市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以造城运动为切入点,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全面加快开发区跨越式发展。
10月31日,开发区组织召开了“造城”运动动员大会,我们从“为什么造城”、“造一个什么的样城”、“谁来造城”、“怎样造城”以及“保障措施”等五个方面来对“造城运动”进行一次全面的解读和动员,提出了造城的初步构想、措施,为开发区造运动吹响了进军号。紧接下来的是如何进一步完善造城定位,如何尽快落实,如何加快推进,如何立即行动,这是当前我们必须解决的事情。针对这些问题,下面我谈几点意见: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经营城市新理念 开发区“造城”运动,不怕没办法,就怕没想法;不怕做不到,就怕没想到。造城运动,困难不少,阻力不小,只要思想解放了,观念转变了,大脑转弯了,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一切就会“皆在掌控之中”。
一要树立经营城市、经营园区新理念。经营城市,就是以城市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政府运用市场经济手段,通过市场机制对构成城市空间和城市功能载体的自然生成资本(土地、河湖)与人力作用资本(如路桥等市政设施和公共建筑)及相关延利资本(如路桥冠名权、广告设置使用权)等进行重组营运,最大限度地盘活存量,对城市资产进行集聚、组和营运,以实现城市资源配置容量和效益的最大化、最优化。推进开发区造城运动,首先要树立经营城市(或称为经营园区)理念,坚持以市场为先导,按市场经济发展模式,彻底改变了过去特别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政府对市政设施只建设、不经营,只投入,不收益的状况,走出一条以城建城,以城养城,以城兴城的市场化之路。
二要转变思路,实现从“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到“以城市发展带动工业发展”的转变。过去,开发区的思路和做法是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在过去的特定的条件下,这种思路、这样的做法有过它积极的一面,曾经推动过开发区的发展,因为发展工业化它本身并没有错。但工业化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功能跟不上,人气跟不上,综合服务跟不上,人才留不住,产业工人来了又走了,结果,工业化受影响,城市化也跟着受影响。所以,我们得马上转变思路,把过去“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提法马上改成“以城市化带动工业化”。只要思路清晰了,我们才会少走弯路或不走弯路。城市化也是一个投资环境。只要城市化问题解决了,工业化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这个不是单纯的谁带动谁的问题,是谁主谁从和谁先谁后的问题。
三要转变人才观念,创新用人理念。造城需要大量实用现用有用的人才,人才观念一定要转变,用人理念一定要跟得上。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加快构建人才高地,为造城运动提供智力人力支持。要善于利用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要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人才观念,善于借脑,善于“借鸡生蛋”,善于“借塘养鱼”,善于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博士、专家人才”为开发区发展出谋献计、“诊断”、“开处方”、“生金蛋”;善于发挥中老人才的主观能动作用,充分发挥和利用他们刚步入人生高峰的能力、经历和丰富经验为造城运动服务。人才要以青年为主,老、中、青相结合,做好接力,一代传一代。不少部门老提人员不够,有不少情况是因为缺少干炼的人才,人才青黄不接,老、中、青人才结构不合理。老、中、青各有长短,需要相辅相成。开发区是先行先试的试验区,对各方面人才、不同层面的有用人才不能搞一刀切,对于能够独挡一面和有专长、特长的已经退居二线的处级、科级干部,要充分发挥他们的才干和智慧。
四要牢固树立敢为天下先的思想,敢想敢干,敢闯敢试。开发区本身就是先行先试的试验区,这是开发区特定的含义。开发开放,先行先试,本身就会有一定的风险。试验,不是百分之百的成功,我们 不只寄希望于外界对开发区要有包容的心态,我们自己对自己也应有宽容之心。既要庆贺成功,也要宽容失败。有名人说,成功是差一点点的失败,失败是差一点点的成功。我们不怕失败,失败可以再来。我们就怕不敢试验,就怕这也不敢想,那也不敢干,不敢试验,怕这怕那。如果是这样,开发区真的一点希望都没有了。
(二)创新造城思路,明确造城定位,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尽快启动造城运动
造城目标初步定位:以城市化带动工业化,实施“人才强区、工业富区、旅游稳区、文化兴区”发展战略,把开发区建设成为以工业产业为支撑的宜商宜居生态卫星城,成为全国华侨农场综合改革示范基地,成为展现中国-东盟博览会成果的重要载体和东盟自由贸易区文化交流、经济合作平台,成为南宁乃至广西人才、产业和生产要素聚集洼地,成为广西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成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一座新兴工业城。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宏伟的目标,因为美好的前景召唤我们、引导我们、鞭策我们、激励我们勇往直前。
造城运动要着眼开发区实际,面向未来,创新思路,立足特色,做到高标准规划,高速度建设,高质量完成。
第一,按照“一轴三区”构思和造城运动目标以及开发区发展定位,规划局、建设局、经发局和平台公司等所有涉及的相关部门要加紧做好“一三五十”中长远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单项规划和各项工作实施方案(如人才强区方案、绿满园区工作方案、旅游开发工作方案等等),并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加以完善。
第二,党政办会同相关部门要尽快拟定开发区造城运动领导机构方案和造城运动实施方案,报党工会、管委会同意后尽快下文实施。领导机构下设办公室、各项造城工程工作组、包括规划组、建设组、环境组、融资组、宣传组、政策政研组、督查组、综合协调组、后勤保障服务组等等,落实人员,明确任务和责任,层层分解和细化目标任务,尽快启动造城运动。第三、建立造城运动推进情况每月一报制度,实行每月上墙上网公示制。由党政办牵头,组织部、监察局等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组成造城专项督查组,每月定期通报各项造城工作进展情况。
第四,把各部门完成造城运动工作任务情况列入开发区绩效考评范围,也作为考核部门领导干部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五,加大融资工作力度,多渠道,全力以赴,多管齐下狠抓融资工作。
第六,加大造城运动的宣传造势,使造城运动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三)实施六项工程,做强做大六篇文章 第一,实施六大工程:
一是实施人才工程,广泛网络人才,构建人才小高地;二是实施文化工程,增强开发区软实力(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文化强国”战略,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开发区实施文化工程,要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创新开发区“文化强区”工作思路,通过挖掘、承传、开发、引进、培育、创新、发展,建立开发区文化体系。1.充分挖掘开发区现有的文化素材,特别是侨间、民间纯朴的文化,如东南亚饮食、风情歌舞等。2.在挖掘的基础上,通过延续、开发、利用,使其产生积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并得到提升。3.不断引进具有特色的民间文化、东南亚乃至世界各国文化,通过民歌节绿城歌台等形式,充实、丰富开发区文化底蕴。4.在挖掘、开发、引进基础上,不断培育适合在开发区生根发芽开花的文化精品。5.不断创新,在保持和发展开发区侨的特色优势的基础上,打造属于开发区自己的文化品牌。重点是要打造“龙”的文化);三是实施绿满园区工程,规划建设武华大道、西江沿岸、南面石山群等三至五条绿化带;四是实施安居工程,加快华侨城建设,通过撒村建城、以房换房等多 种方式,把中心区底下的群众集中到中心区;五是实施人气工程,制定吸引人气政策和实施方案,吸引更多的外地人到开发区创业、谋生、居住;六是实施特色工程,建设开发区标志性建筑和特色景观,开发特色旅游,创建东南亚风情文化胜地、旅游基地。
第二,做大做强六篇文章。这些文章还不是很成熟,目前多数仍处于可行性调研、探讨阶段,在这里先提出一些初步的构思,以达到抛砖引玉之目的。
一是水文章。结合实施上述六大工程,特别是旅游开发,推进西江开发保护工程,做大水文章。从上刘至铜锣湾,在开发区一边沿江修建休闲林荫小道、绿化带、江边凉亭,开设水上漂流、水上移动旅馆、冲浪跳水、游泳运动馆、电动慢速游舸、水族馆,小型动物园,亚热带森林小公园。在植树绿化方面,划分区域,发动全民,机关工作人员、各企业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学校师生、每人每年在江边绿化带(从江边向内30-500米)种植10-30棵林木,自找和统一提供苗木。从宣传角度上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动员企业自动参加企业主题小公园建设,把意义、好处讲透讲明白。在沿江下游,主要是在铜锣湾,规划建设大中小水轮车、风车景区,盆景、园林假山花卉景区,展出销售、现场自己制作,种养小农场(吸引城市小学生包)、兴趣爱好创作试验区(如盆景、艺术品、工艺品、小手艺、小制作、)、烧烤区、小作品展出区(吸引众多爱好者参与),举行龙舟比赛、竞技趣味表演比赛、水上有牵引的孔明灯,水灯、船灯漂流夜,水上烟花燃放,划出定期自娱自乐自演区。同时,按照南宁建设“水城”要求和做法,在开发区多处设计建设具有观赏性、休闲性的园林水系、小湖泊等,形成“水在城中、城在水中,景在城中、城在景中,城景交融”壮观景象。
二是绿色文章。结合“绿满园区”工作,在武华大道两侧、西江河边、南面石山带实施园林景观工程,合计长约12-30公里。三处绿化景观设计主要突出自然生态的特点。以适合在开发区生长且具有园 区特色的开花、色叶乔木,与常绿、开花、色叶灌木地被搭配,形成高、中、低三个层次相结合的自然生态,富于季相变化。在绿树和花丛中,配套放置、建设大小不等、数量不限的大石、人造假山、六角凉亭等景观。规划在武华一级路两侧建设仿龙 “中国群龙第一路”,用不锈钢管材构建上千头仿恐龙、冀龙等不同种类的“龙架”,然后种植三角梅等可攀延树种,用3-5年时间,用树编织成“龙树”群,构建10公里以上的“群龙聚首”景观带,从开发区与武鸣交界处起建。当务之急,首先是要把大、小帽山绿化、美化、花化、亮化起来,往山上修建一条仿龙体的“通幽径”(曲径通幽处,景色收眼底),因地制宜建造大小不一的花池等。
三是特色文章。其一,立足侨的优势,打好“侨”牌。以侨为桥,切实抓好以侨引商、引资、引智,促进开发区项目建设;通过引进项目,开发建设具有东南亚风格风情的旅游项目、风情园、居住小区,打造具有特色的华侨城;挖掘、延续、发展东南亚风情歌舞和特色风味小吃,形成开发区侨的特色文化产业;其二,按照实施特色工程思路,建设开发区标志性建筑和特色景观,开发特色旅游,创建东南亚风情文化胜地、旅游基地。重点规划和开发建设南面石山带“亚洲第一龙”特色文化公园。等下在讲到旅游文章时再进一步展开谈。
四是数字化文章。加快推进开发区信息化、数字化建设。以信息化带动城市化、工业化发展,全面建设平安园区、数字园区、文化园区、生态园区、和谐园区。
五是旅游文章。开发、创建、培育、引进、发展工业旅游、现代农业观光、西江河漂流、美食和东南亚风情夜歌舞表演、印象铜锣湾、森林养生氧吧、水上和窑洞或山洞旅馆、树上鸟巢养生旅馆、餐馆等。开发建设“三大旅游圈”:一是结合水文章和开发保护西江,建设西江和铜锣湾综合旅游项目(漂流、垂钓、江边吊楼、西江天然游泳场、冲浪跳水区等)。二是芭音湖运动、休闲和养生旅游项目(高尔夫球练习场、驯马场、森林养生氧吧、水上和窑洞或山洞旅馆、树上鸟巢养 生旅馆、餐馆)。三是按照标志、品牌、特色思路,在南面石山群中规划建设主题为“亚洲第一龙”的龙文化公园(沿南山群山脚上去10-30米半山腰处,迂回建设仿龙小长城,建设高内径宽3米总长9公里以上的“亚洲第一龙”,并规划设计和建设“龙宫”、“龙潭”、数条不同类型的龙、“南山寺院、庙宇” 以及“长城”、“南山故宫”等微缩景观等。长龙设计为有起有落的过道,集爬山锻炼、散步、休闲娱乐、观赏、小住、小型会议等功能于一身,其它不同类型的龙“肚”设计为旅馆、休闲娱乐场所。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原则,引进社会资金和外资建设,开发区只收相关税费,只要这个项目能给我们带来人气和税收)。开发区一定要有1-3个与众不同的、特别能吸引人的标志性建筑和特色景观(重点是龙的文化标志建筑和特色景观)。开发区要想方设法请众多的南宁或广西区内区外、东南亚各国游客到开发区烧香拜佛。我们要多想一些能躲卫星拍片的办法,往树上、住山洞窑洞、往水下发展的办法,不占农用地、耕地的办法、最省钱而且见效快的办法。前提是在不违法违规和通过环评的基础上。
六是工业产业文章。做大做强现有电子机械、食品加工、轻纺、生物制药、家具等产业,引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通过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及产业布局,全面推进工业化进程。
同志们,我们要以“只争朝夕”的拼搏精神,动员全民创业,扎实、高效、持久开展“造城”运动,为全面实现开发区“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县安监局深入贯彻落实县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
县安监局深入贯彻落实县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
10月24日上午,县安监局召开干部职工会,集中学习县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局长张军对会议精神做了全面传达,并就如何结合当前工作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做了具体的安排部署,他要求全局干部要认真研读大会报告,以会议精神为指导,坚持搞好安监、服务人民,抓好生产、服务大局,为实现党代会的宏伟目标努力奋斗。
一、进一步加强安全监管制度建设
按照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安全生产工作新格局的要求,县安监局要进一步发挥牵头、协调、监管、查办的职能,依法加强对各行各业的安全生产实施综合监管。同时,夯实基层安全监管基础,充分发挥各行业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的作用,建立健全各级安全监管机构和责任体系,建立工作联系和协商机制,各部门各司其职,分兵把口,协力协同,联动联管,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形成了安全生产监管的合力。从制度上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工作
1.深化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专项整治。继续抓好煤矿、道路交通、建筑施工、非煤矿山、烟花爆竹、公共场所、消防、食品药品、危险化学品、民爆物品等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专项整治,重在预防,深挖隐患,强力整治,切实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
2.严厉打击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继续保持高压态势,深入开展“打非”专项行动。要严厉打击企业建设、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非法违法行为,特别针对无证、无照或证照不全的各类企业,要依法依纪严肃查处相关责任人员
3.进一步完善落实安全生产市场准入制度,严格实行“三同时”制度。要强化源头治理,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严格行业安全准入,严格把关。各乡镇、主管部门要严格监督,凡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三、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
1.提高基层安全监管水平。县级部门和乡镇进一步完善安全监管体系,强化安全监管职能。加强监管监察队伍建设,进一步明确和落实监管责任,充实基层监管力量,创新工作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提高业务素质,切实加大安全执法力度,不断提高监管监察效能。
2.加强企业车间、班组安全管理。各乡镇和行业主管部门必须督促企业建立严密、完整、有序的安全管理体系和制度标准,并充分落实到车间或班组的生产过程之中,使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常态化、规范化、标准化,继续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活动。引导企业加大安全投入,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培训,不断提高生产企业一线从业人员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能力和水平。
3.夯实基层安全基础。按照“抓基层、打基础、重投入、强监管”的要求,全面加强乡镇、村(社区)安全生产和事故预防工作。总结“安全生产示范乡镇”建设和推广经验,深入开展村(社区)和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范化”创建活动。推行基层村(社区)安全生产工作划片包干的“网络化”管理。从加大安全投入、规范制度建设、培育安全文化等多方面采取措施加强村(社区)、工业园区安全基础建设。
四、进一步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
1.完善应急管理机构建设。建立健全各级各有关部门、各重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组织机构,充分履行应急管理和救援指挥的职能职责。完善应急救援信息管理体系,进一步加强县乡村三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建设,逐步实现应急救援指挥平台的互联共通,做到信息传递及时、指挥协调有力。
2.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进一步建设和完善安全生产区域性专业救援队伍,并在“一专多能”的基础上,合理布局全县应急救援力量,形成覆盖全县安全生产各个行业领域的应急救援网络。加大救援装备投入,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实战演练。完善应急预案体系,组织应急救援队伍和各相关部门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演练,提高突发事故的处置能力和统筹协调能力。
五、进一步强化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加大宣教培训工作力度。建立完善“面向基层、贴近实际、题材多样”的宣传教育培训体系,着力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素质和社会公众自救互救能力。继续实施“三项岗位”和企业全员培训工程。积极开展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安全诚信企业、安全社区、安全文化教育基地等创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