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中华宝钢环境奖申报材料

时间:2019-05-14 04:03: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八届中华宝钢环境奖申报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八届中华宝钢环境奖申报材料》。

第一篇:第八届中华宝钢环境奖申报材料

第八届中华宝钢环境奖申报材料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事迹材料

推荐单位:国土资源部 申报类别:生态保护类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以下简称“地环监测院”)是国土资源部专业从事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监测的事业单位,主要承担全国地质环境监测网建设与管理和全国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以及相关研究工作,开展全国重大地质灾害应急支撑服务与技术指导,开展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信息服务。建院40年来,特别是近十多年来,地环监测院在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整治、技术支撑与应急服务、科普宣传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推动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做出了显著贡献,得到了有关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的广泛认可。

一、汇集了全国27万余处地质灾害及隐患点数据,摸清了全国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现状

调查摸清全国地质灾害现状,是实施地质灾害防治的基础。1999—2008年,在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质调查局的领导下,地环监测院组织完成了全国山地丘陵区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工作,调 1

查覆盖面积达834万平方千米,涉及全国30个省(区、市)2020个山地丘陵区县(市),基本摸清了我国地质灾害发育分布与危害现状,建立了我国第一套覆盖范围最广、资料最为详尽、内容最新的地质灾害调查行业数据库,收录27万余处地质灾害及隐患点数据信息,为各级政府制定地质灾害防灾减灾规划、实施重大工程与基础设施建设等提供了基础依据。

二、创造性地开展了全国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防灾成效十分显著

2003年国土资源部和中国气象局签订协议联合开展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其中国家级具体业务工作由地环监测院和国家气象中心联合承担。通过10年的探索研究与实践,地环监测院在预警技术方法、预警产品制作、预警会商、预警信息发布、预警结果检验等方面探索形成了一套较完善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工作流程和发布体系。2003—2012年共制作预警产品1598份,在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中发布预警信息731次,在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上发布预警信息1225次。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和充分肯定,同时也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以及地方政府和社会公众的欢迎,引领和推动了地方的防灾减灾工作。截止2012年底,全国已有30个省(区、市)、323个(地、州、市)、1741个县(区)开展了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基本覆盖地质灾害易发的山地丘陵县(市)。

地质灾害预警信息的发布提高了地方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 的防灾减灾意识。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与调查排查、群测群防相结合,取得了明显的防灾减灾效益。据统计,2003—2012年全国各地共成功避让地质灾害9330起,安全转移46.42万人,避免财产损失53.99亿元。

三、在重点地区探索建立了群专结合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为进一步提升全国地质灾害防灾能力奠定了基础

监测预警是有效预防地质灾害的重要手段,地环监测院在探索构建群测群防与专业监测相合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地环监测院在三峡库区、四川雅安、云南哀牢山、甘肃兰州等典型地区开展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示范,对示范区内260余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建立了不同专业监测设备组合的多参数监测网络和实时传输系统,实现了监测信息的实时采集、传输、处理和发布,探索形成了点面结合、群专结合的区域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与工作方法。经过多年的建设,雅安示范区、哀牢山示范区、三峡库区等均已建设成为集监测、预警、科学研究、教学实习和群测群防于一体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试验基地和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大大提升和推动了当地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受到了当地有关政府部门和广大社会公众的广泛认可,同时为其他相似地区开展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提供了经验和示范。

为推动全国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地环监测院编写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指南》,建立了一套以简易监测为

主、宏观观测为辅,监测信息智能采集、传输,监测数据自动分析预警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技术体系和管理体系,协助和指导地方政府建立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点20余万处,基本建成了全国山地丘陵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体系,在地质灾害防治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四、组织实施了一批地质灾害综合整治工程,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1993-1999年,地环监测院组织实施了当时长江三峡危害性最大的链子崖危岩体和黄腊石滑坡防治工程,保护了三峡工程建设和长江航运的安全。其中,链子崖危岩体治理治理工程成为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典范。

2001年以来,地环监测院组织实施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重点对库区21座县级以上城市、69座集镇和12个农村移民集中点所在地的172.7千米不稳定库岸进行了防护,防护工程经历了135米、156米和175米试验性蓄水的运行考验,切实保护了三峡库区百余座涉水城集镇的安全;完成了对92个城集镇构成威胁危害的283个崩塌滑坡的工程治理,切实有效地保护了城集镇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完成了388处对长江航运和211处对公路桥梁构成威胁危害的崩塌滑坡治理,使受到地质灾害威胁的港口、码头、道路、桥梁和长江航运得到了保护,保护了库区水陆交通安全,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近年来,地环监测院协助国土资源部有关司局组织实施了矿

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与矿山“复绿”工程,改善了矿区周边生态环境,预防了采矿活动造成的矿山地质灾害,保护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了矿山企业转型,取得了显著效果。

五、完成了多项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为重大工程的安全和运行提供了保障

近年来,地环监测院组织完成了多项国家重大工程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其中国内油气管网中新建线路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基本上由地环监测院负责完成,累计完成的管线线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总里程已经超过6万千米,占我国管线总长度的三分之二以上。地环监测院开展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在管线工程建设和运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多处管线因地质灾害而进行了优化设计或线路调整。

六、在重大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支撑与服务工作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多年来,地环监测院积极主动开展重大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支撑与服务工作,参与了数十起重大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置,取得了良好的减灾效益和社会影响。特别是在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2010年“4.14”玉树地震、2010年“8.8”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2013年“4.20”芦山地震等灾害中的应急技术支撑与服务行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地环监测院立即成立了 5

抗震救灾工作组,连夜组织有关专家和技术骨干对震中汶川县附近地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编图,绘制了地震前后地质灾害对比图,提出了抗震救灾和防范次生地质灾害的建议,为地震灾区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前线和相关部门及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信息和图件。5月13日,地环监测院组织有关专家携带地质灾害远程会商及应急指挥系统赶到灾区,为国土资源部领导通过远程视频会商系统紧急部署震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5月15日,宝成铁路109号隧道由于地震引发崩塌灾害,地环监测院专家组到达现场后,立即与甘肃专家组联合开展调查并完成了灾害基本情况与处置建议的报告,让赴现场救灾的中央领导及时了解到相关情况和专家组的处置建议。在灾后的一周内,地环监测院迅速组织50余人的精干技术力量,与有关单位合作对汶川地震灾区84个县(市)地震诱发地质灾害进行评估,为国务院和地方政府组织领导抗震救灾、编制灾后恢复重建规划、防治地质灾害等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2010年8月8日凌晨,甘肃舟曲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舟曲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创。灾害发生后,地环监测院紧急启动救援部署,连夜组织技术人员编制完成舟曲县地质灾害分布图及灾害易发区图,并在第一时间赶赴机场送达国土资源部领导,为温家宝总理在专机上进行灾情分析和部署抢险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同时,地环监测院成立应急专家组于当日紧急赶赴灾区,开展灾情调查评估和成因分析,指导开展应急监测预警,提出灾后

重建规划建议,并会同国土资源系统的相关专家对舟曲县城周边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排查,有针对性的对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布置了防灾预警工作。由于监测预警及时,8月12日晚南峪沟再次发生泥石流时,居民及时撤离,未造成人员伤亡,是非常成功的一次地质灾害避险事例。

2012年10月4日,云南省彝良县龙海乡发生田头小学滑坡灾害,造成19人遇难。地环监测院接到灾情报告后,当即派出专家组赶赴灾区,现场向温家宝总理汇报滑坡成因及应急防治方案。

2013年4月20日雅安芦山地震发生后,地环监测院先后组织13名专家连夜赶赴灾区,配合当地国土资源部门开展次生地质灾害应急排查、监测预警、应急会商等工作。利用震前卫星影像与震后航拍影像对震后地质灾害比较严重的乡镇进行地质灾害详细解译,获取了震后地质灾害的规模、空间分布特征、类型及其危害程度信息,为汛期震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基础依据。

七、创新科普宣传形式,积极致力于社会化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知识的普及

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和避险技能,是最大限度减少地质灾害损失的有力措施之一。2008年以来,地环监测院组织编制出版了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宣传画与折页、科普宣传片及科普读物,向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和中小学生宣传地质灾害预防识别、避险自救等防灾避险知识和技能,明显提

升了广大社会公众的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意识。

2008年“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地环监测院编制出版了1万册《防灾自救 重建家园》,并发往四川、陕西、甘肃等地震灾区,提高灾区群众和抢险救灾人员对地质灾害的防灾意识,指导灾后重建规划和房屋选址。2010年,在“防灾减灾日”到来之前,又再版发行1万册《防灾自救,重建家园》。2009年,在“5.12”汶川地震一周年之际,编制、出版了100万套《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宣传画》和50万份《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宣传折页》,以通俗易懂的文字和形象的图画,向地质灾害易发、多发区基层干部和广大群众宣传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基本概念、危害、识别方法、应急自救和防范措施。2010年2月份,采取编辑已有音像与现场实拍相结合、实景摄像与动漫相结合、播音解说与专家讲解相结合的方式,摄制了5集“地质灾害防灾避险科普宣传片”,每集一个主题,时长8-12分钟,做到了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实用性强。宣传片分别介绍了不同类型地质灾害的基本特点、规律、前兆和避险自救常识,向省、地、县等电视媒体和国土资源系统发行4000套DVD光盘。四川电视台公共频道,湖南电视台公共频道,山东、河北等电视台相继播出,受众达3亿多人。国土资源部网站、中国地质调查局网站、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广西国土资源厅网站等门户网站也都上载了宣传片视频,在向社会公众开展地质灾害防灾避险科普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0年11月,向湖南省中小学赠送了约37000套科普宣传片DVD光

盘,并在湖南省地质中学举行了赠送仪式,作为《生命与健康常识》的配套教学光盘,达到了“教育一个学生,宣传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影响整个社会”的目的。2011年,继续制作了《地质灾害防灾避险科普宣传片》第6~10集,包括崩塌危害及防治、地面塌陷危害与防治、群测群防制度建设、地质灾害简易处置、村镇场址和宅基地选址等,每集约10分钟。出版发行5000套DVD光盘,并发行到省、地、县电视媒体播放和国土资源系统作为宣传培训材料。2013年,制作发布了地质灾害临灾避险五步法动画片,在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进行了登载推广宣传,北京、浙江、云南等多个单位和部门进行了转载播放,逐步提高广大居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和水平。

此外,在重大灾害的响应过程中,地环监测院的专家多次接受中央电视台、新华网等多家媒体和栏目组采访,及时的向社会公布最新的灾情险情信息和应急救援信息,及时解答受灾群众的疑惑,正确引导了社会舆论和媒体声音。八、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为全国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示范与借鉴

做好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确保三峡工程建设与运行安全的重要保障。地环监测院在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中做了大量开拓性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防灾减灾成效与示范效应。

为了摸清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现状,地环监测院组织完成了三峡库区19个县(区)的地质灾害调查,共调查面积

5.5万平方千米,发现灾害点及隐患点6200余处。这项工作为国家编制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实施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地环监测院组织构建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专业监测与群测群防相结合的监测预警体系,对3049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了群测群防监测,对其中危害严重的255处隐患点实施了专业监测预警,保护了60万人口的生命财产安全。2003年三峡135米蓄水至今,成功预警了千将坪滑坡、坍口湾滑坡、高塘观滑坡、白水河滑坡、树坪滑坡、北泥儿湾滑坡、凉水井滑坡等70余处滑坡险情,及时撤离群众,对地方政府的减灾防灾工作给予了科学的技术支撑。

地环监测院组织实施的三峡库区不稳定库岸防护工程和崩塌滑坡灾害治理工程,保护了三峡工程建设和长江航运的安全,保护了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城集镇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改善了库区的生态环境。

多年来,地环境监测院一直担负着库区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的艰巨任务。从2008年三峡水库172米蓄水至今,三峡库区共发生滑坡险情达288次,年平均115次。不论春夏秋冬、刮风下雨,哪里有险情发生,哪里就有地环监测院应急工作小组出现。如2010年11月4日,重庆市巫山县群测群防人员发现神女溪滑坡中部、前部地表均出现裂缝,房屋墙体也在开裂。地环监测院三峡地质灾害防治研究所与重庆市国土资源与房屋管

理局地质灾害防治办公室人员驱车7小时赶赴巫山县码头,换乘小船前往滑坡现场进行调查。滑坡前缘还在不停的坍滑,入河土石激起的浪花和滚石吼声让人毛骨悚然。到达现场后,他们立即开展调查和应急监测,在周密分析和计算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应急处置措施,疏散了涉险的305名群众。

自2003年汛后以来的10年时间,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经历了135米、139米、156米和175米试验蓄水和大暴雨的考验,实现了地质灾害零伤亡,切实保护了库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和长江航运的安全。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已成为全国地质灾害防治的典范,在调查、监测预警、边坡整治、应急处置、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形成的一些技术方法与经验已推广应用到全国其他地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如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程,为全国建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提供了范例;三峡链子崖煤层采空区的山体预应力整治工程,成为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典范;在国内外首创的滑坡崩塌岩体推力监测系统,在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中广泛使用后,已在全国其他地区的边坡监测中得到推广;研发的集崩塌、滑坡、塌岸等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基础数据采集、存储等25个子系统为一体的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信息系统与决策支持系统研究,为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管理提供了信息应用和服务平台,同时已在全国多个省份推广应用。

地环监测院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表现与成绩得到了有关政

府部门和社会公众的广泛认可,先后被授予中华全国总工会“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工人先锋号”、国土资源部“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先进集体”、国土资源部直属机关2009—2010年度先进基层党组织,连续六年保持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标兵和首都文明单位标兵荣誉。组织完成的“三峡库区重大地质灾害防治与监测关键技术”和参与完成的“重大滑坡减灾防灾关键支撑技术”两项研究成果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第二篇:第七届中华宝钢基金会环保奖申报材料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绿色生态矿区

——中煤平朔节能减排申报材料

二十一世纪是提倡环保经济,循环经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开展生态环境治理,创建美好家园新时期。平朔公司建矿伊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始终坚持企业经济与环境保护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增强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走出了一条具有平朔特色的生态恢复重建之路。

一、平朔公司简介

中煤平朔煤业有限公司组建于1982年,是全国重要的出口动力煤生产基地,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所负责开发的平朔矿区是国家规划建设的晋北煤炭基地,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平鲁、朔城两区境内,矿田总面积380平方公里,探明煤炭地质储量127亿吨。这里首创露井联采模式,竖起了中国煤炭企业的新标杆。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平朔矿区目前拥有安太堡、安家岭露天矿、井工一矿、井工二矿、井工三矿五座千万吨级特级高产高效矿井及东露天矿等新建、整合矿井,配套建成了年生产能力6200万吨、入洗能力8000万吨的五座现代化选煤厂,总运输能力8600万吨的三条铁路专用线,已成为综合实力较强、具有重要行业地位的特大型矿区,是我国最大的露井联采企业。2010年公司原煤产量1.03亿吨,占中煤集团煤炭产量70%,占山西煤炭产量14%,占全国煤炭产量3%,建成了我国首个露井联采单一亿吨级矿区。截止到2010年末,平朔公司资产总额达到410亿元,累计开采矿田面积20平方公里,生产原煤7.47亿吨,外运商品煤5.66亿吨,实现工业产值1114亿元,出口创汇48.3亿美元。

生产经营主要指标均创历史最好水平,为当地提供就业机会4000余个,20多年来,一代代开拓者在这片热土上不断创造着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的奇迹,同时也在默默绘就着煤海环保的新画卷。

二、平朔公司生态环保工作情况

中煤平朔公司始终坚持企业经济与环境保护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到2010年底已累计投入资金26亿多元进行生态环境治理,增强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其中露天矿排土场投入资金4.2亿元,复垦土地3.1万亩,土地复垦率达到50%以上,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模式恢复生态,排土场植被覆盖率达到90%以上;矿区及生活区均实现了集中供热;矿区及生活区所有废水经污水厂处理后得到复用或达标排放;建设坑口煤矸石电厂使煤矸石、煤泥得到有效利用;“十一五“期间万元产值能耗由2006年的0.33吨标煤下降到0.21吨标煤,降低36%。2010年原煤生产能耗为3.12千克标煤/吨,居行业先进水平。

先后荣获山西省环保生态奖、山西省造林绿化先进企业、山西省水土保持先进单位、山西省节能先进企业、全国煤炭工业节能减排先进企业、全国“百家文明社区示范点”、全国绿化先进单位等称号。2010年由环保部和发改委组织的全国矿山生态恢复治理现场会在平朔矿区召开。

(一)依法环保,夯生态环保发展之基

在三个露天煤矿和三个井工矿建设初期,平朔公司依法编制了环境影响报告书、水土保持方案、土地复垦规划,并按有关法律程序进行了报批。在项目建设中,公司所有防污设施做到了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实现了项目“环评”执行率和“三同时”执行率均为100%。

公司开创我国复垦资金纳入生产成本的先河,保证了20多年复垦工作的持续开展。截止到2010年底,平朔公司累计投入绿化复垦资金16.55亿元,矿区及周边区域绿化投入9亿元,完成绿化面积6万余亩;井工塌陷区投入3.3亿元,完成治理面积2万余亩;露天矿区投入复垦资金4.2亿元,复垦土地3.1万亩,土地复垦率达50%以上,已复垦完毕的排土场可复垦率达到90%以上,昔日寸草不生的矿区已变得绿树成荫、生机盎然,成为野兔、野鸡、狐狸等动物的乐园;平朔生活区多年来绿化总投资达2亿元,绿化率达到了47%,已建成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绿树成荫”的园林式生活小区,昔日贫脊的土地,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塞外明珠,赢得了“花园式矿区”的美誉,被中宣部列为全国“百家文明社区示范点”。公司多次荣获全国绿化先进单位、山西省水土保持先进单位,“环保优秀企业”、“节能减排先进企业”等称号,2004年公司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2007年、2009年公司荣获山西省造林绿化先进企业称号。2010年全国矿山生态恢复治理现场会在平朔公司召开,受到了环保部和国家能源局领导及与会代表的高度肯定。

(二)加强“四体系”建设,加大教育宣传力度,节能环保出成果

公司以“组织管理、制度建设、监测统计、目标考核”四体系建设为中心,完善节能环保基础管理。按照重点工作安排,对内部各项节能环保工作进行了系统梳理,完善了内部业务流程,先后修订完善了《节能工作管理办法》、《能源统计管理办法》、《环境污染防治设施/设备管理办法》、《平朔绿化复垦管理办法》和《平朔露天矿剥离工程管理办法》等节能环保管理制度。修订下发了2010年《节能考核实施细则》和《减排考核实施细则》,把各项节能减排指标和任务逐级分解落实,将节能减排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内部绩效考核范围。

2006-2010年,公司累计完成节能量16.39万吨标煤,超额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十一五”节能目标任务,完成了“十一五”总节能目标的136.58%。

公司十分重视节能环保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每年年初对公司的节能环保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做出安排。在节能宣传周和“六五”世界环境日,配合省、市环保局结合宣传主题,开展有创意、有影响、有效果的宣传活动。

此外,公司还积极组织各相关部门人员参加了集团公司、省节能监察总队、省市环保等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能源管理、节能减排统计、能效对标、环境事故应急、清洁生产审核师、环境监督员、在线设备运行、企业环境行为评价等内容的培训班和研讨会,切实提高了节能环保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增强了各级节能环保工作人员的岗位责任和节能环保意识。

(三)产、学、研结合,指引生态环保发展路

平朔公司先后与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生物研究所、山西省科委等多家科研院所合作,联合承担了国家“八五”、“九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生态重建与土地资源综合利用等重大课题,研究出了原地貌生态环境整治中不常见的地形重塑、土壤重构和植被重建技术体系,并总结出适宜于半干旱黄土区采煤废弃地生态重建的理论与方法。

2005年5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与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共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产学研基地。

2008年12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联合农业部规划研究院等多家单位编制《平朔矿区生态经济重建及产业链延伸的总体规划设计与实施管理》课题,提出平朔矿区解决土地复垦、耕地占补平衡、生态重建、复垦土地综合开发利用、促进失地农民就业的规划设计,为建设平朔生态旅游矿区和绿色食品基地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意见。

2010年3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大博雅方略旅游景观规划设计院和山西省生物研究所联合编制《平朔矿区生态农业暨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对矿区各个排土场拓展功能进行划分和定位,并进行了详细说明。

矿区发展生态农业,是工业反哺农业的创新发展模式。平朔公司主动承担社会义务,不仅解决了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也为传统农业的转型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综合开发,形成绿洲产业链

平朔矿区多年来共复垦土地3万余亩,耕地6千余亩,今后每年计划恢复耕地3千余亩,复垦土地最终可达30余万亩。土地是宝贵的资源,是农民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公司围绕复垦土地,发展现代农业,统筹失地农民就业,打造绿色产业链这一目标,编制了《平朔矿区生态农业及旅游业规划》,按照规划,公司近年来进行了牛、羊、鸡、猪养殖,土豆、胡萝卜、大棚蔬菜种植,食用菌栽培、中药材种植等试验。首期生态产业示范工程2008年投入2000万元建成并投入使用,已具备存栏肉牛3百余头,羊4千余只,蛋鸡万余只的养殖能力和年产蔬菜2百余万斤的种植能力,所产绿色食品大部分用于公司职工福利,部分向社会销售。2011年,平朔矿区还将投资8千余万元开工建设生态产业二期示范工程,新建16000平米的智能温室、300座日光温室,项目建成后平朔矿区以土地为核心的循环产业链将初具规模。

三、打造“双千亿”循环经济园区,绘就生态环保新蓝图

“十二五”期间,平朔公司坚持高起点、高目标、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原则,以煤-电-铝-建材工业产业链和农-林-牧-药-生态旅游生态产业链为主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打造“双千亿”高标准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向环境友好型企业迈进。

公司发展目标:到2015年,煤炭产业原煤产量(含朔南矿区)达到1.45亿吨。电力产业电机装机容量总规模1017万千瓦。粉煤灰综合利用产业年处理粉煤灰410万吨。建材产业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水泥厂和建材厂各三个。平朔矿区循环经济总体发展规划投资1182.37亿元,预计新增销售收入875亿元,实现利润150亿元,届时,非煤产业销售收入将达到平朔公司总产值的56.8%,平朔“双千亿”高标准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基本成型。

“十二五”期间投资63亿元建设生态产业链,其中,32.5亿元用于绿化复垦、水保工作;18.5亿元建设农业蔬菜大棚、肉羔羊养殖基地、生猪养殖基地及肉鸡养殖基地等;12亿元 4 建设一个生态旅游园、植物园、野生动物园、有机食品采摘及生态观光园区,配套建设住宿、餐饮、娱乐、交通等设施,纳入山西省及朔州市旅游规划线路。公司“现代种植业-现代养殖业-现代加工流通业-现代观光休闲农业”将实现有序对接。

四、结语

二十一世纪以来,平朔人继往开来,科学发展,在晋西北高原的百里煤海中大力建设绿色生态矿山,发展循环经济,传递着绿色环保的接力棒,创建着更美丽的家园。未来,我们将按照平朔矿区总体规划,煤、电、化并举,建设煤炭黑色产业链;综合开发利用矿区复垦土地,建设绿色产业链;与促进失地农民就业相结合,建设和谐矿区,坚决落实平朔公司“5448”工作要求,全面实现“11456”发展目标,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资源开采精细化、废物利用最大化、环境污染最小化”的生产原则,以建设本质安全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为目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生态矿山,模范履行中央企业的社会责任,为我国煤炭工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宝钢教育奖申报及评选条件

宝钢教育奖申报及评选条件

第九条宝钢教育奖申报对象为宝钢教育奖评审学校和评审单位在籍的大专生、本科生、研究生和从事教育教学工作5年及以上的在编教师。

第十条申报宝钢优秀学生奖的学生须符合下列条件: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模范遵守国家法律和校纪校规,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诚实守信。

2、勤奋学习,成绩优秀。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能力(以下简称四种能力);研究生还应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并取得一定的优秀研究成果。

3、尊重师长、友爱同学,乐于助人,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能承担社会工作,具有团结协作精神。

4、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心健康,乐观进取。

第十一条申报宝钢优秀教师奖的教师须符合下列条件: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团结协作精神;爱岗敬业,治学严谨,教书育人,师德高尚。

2、坚持工作在教学第一线,连续三年承担本科生教学任务,每学年完成本科公共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授课在64学时以上,且教学效果好,深受学生和同行好评。

3、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和教学基本建设,在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改革方面取得显著成果,获省部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或在核心期刊及以上刊物上发表教育教学改革论文,或有正式出版的教材、专著等。

4、注重因材施教与学生的四种能力的培养,并取得显著成效,其直接培养、指导的学生在科学研究、竞赛、设计、创新实践和社会服务等活动中取得突出成绩,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5、有与职称相应的学术水平和科研成果,特别是能够将学科前沿知识和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实践中。

第十二条宝钢优秀教师奖获得者中的特别优秀者,经评审学校或评审单位提名,可参与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的评选。

——摘自《宝钢教育奖评颁实施细则》(草案)

第四篇:万达王健林成功入选第八届“中华慈善奖”

万达王健林成功入选第八届“中华慈善奖”

经中华慈善奖评选委员会于3月29日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第八届“中华慈善奖”公众投票和评委投票结果名单已公示。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成功跻身入选名单。

现年59岁的王健林,现任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共十七大代表、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十届全国工商联副主席。

王健林自1986年从部队转业后,先进入大连市西岗区人民政府任办公室主任,后又于1989年担任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至今。

凭借着强烈的开拓精神和创新精神,王健林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和房地产开发建设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他不仅是中华慈善总会荣誉会长;还担任中华民营企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中国商业联合会等机构的副会长等一系列重要社会职务。除此之外,王健林还凭借着其在企业经营和承担社会责任方面取得突出成就获得了国家颁布的一系列殊荣:2005年、2012年两次被评为“CCTV中国经济人物”,2005年、2008年分别获得由国家民政部颁发的首届“中华慈善奖”和第四届“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慈善捐赠个人”称号;2007年,王健林获得由全国工商联、全国总工会联合授予的“全国关爱员工优秀民营企业家”称号;2008年,王健林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9年,王健林获得由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等机构颁发的 “中国光彩事业突出贡献奖”,获得国务院颁发的“全国扶残助残先进个人”称号,获得中央统战部等部委颁发的“中国优秀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称号,被中央电视台评为“十年商业领袖”。2010年,王健林获得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玉树地震“全国抗震救灾模范”称号。2011年,王健林被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等部委授予 “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先进个人”称号。

万达集团更是在王健林的带领下,始终坚持诚信经营的宗旨,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赞誉。2004年在大连举行的中国信誉论坛上,王健林代表与会企业家宣读了中国信誉宣言,万达集团还在国内倡议和发起中国信誉联盟,为中国信誉事业的发展摇旗呐喊。如今的万达集团已经形成集商业地产、高级酒店、旅游投资、文化产业、连锁百货五大产业于一身的综合产业集团,年收入达1051亿元,年纳税达163亿元。

看到王健林取得的这些骄人成绩,我们不得不说:这次的第八届“中华慈善奖”王健林的入选绝非是偶然,而是众望所归!

王健林相关报道:

万达集团创始人:王健林

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王健林

王健林-十七年的奉献

第五篇:中国人居环境奖申报和评选办法

附件1

中国人居环境奖申报和评选办法

一、奖项的设立为在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充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表彰在构建和谐社会、改善城镇人居环境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城镇、单位和个人,建设部决定设立“中国人居环境奖”(含“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中国人居环境奖”综合反映城镇在改善人居环境方面的总体成就。“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反映获奖者在改善城镇人居环境工作中某个方面取得的成就。

二、评选对象

“中国人居环境奖”的评选对象是城镇政府。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的评选对象是:

1、城镇政府或政府部门;

2、企事业单位;

3、社会团体;

4、项目;

5、个人。

三、申报条件

(一)城镇政府或政府部门

积极制定改善城镇人居环境,促进城镇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方面的政策、法规,并取得实施效果;组织改善城镇人居环境的重大项目的规划和实施;重视对改善城镇人居环境建设的投入;有效领导和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改善城镇人居环境工作;在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建筑节能检查中没有被通报批评;不存在拖欠工程款或农民工工资以及因拆迁引起大量群众上访事件等问题。

(二)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为改善城镇人居环境做出了突出贡献;积极从事和广泛参与改善城镇人居环境工作。有效动员和引导社会公众积极参与改善城镇人居环境工作。

(三)项目

能够体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有效利用资源;在改善人居环境方面成效显著,并具有推广价值,或能给予其他地区以有益启迪的住区发展、城镇基础设施和环境设施建设、城镇污染治理等项目;不存在拖欠工程款或农民工工资以及因拆迁引起大量群众上访事件等问题。

(四)个人

热心改善人居环境的社会公益事业,在改善人居环境领域积极进行宣传、科研和科普教育工作,或有重要理论成果、科研成果,贡献突出、成效显著。

四、申报程序

(一)申报受理和管理机构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区的申报组织和推荐工作;建设部负责全国申报受理工作,具体工作由中国人居环境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人居奖办公室”)负责。人居奖办公室设在建设部城市建设司。

(二)申报方式

采取自愿申报和推荐相结合的方式。自愿申报由申报单位提出申请。人居奖办公室根据需要也可直接推荐备选项目。

(三)申报材料

1、申报表;

2、文字材料,包括3000字的申报内容介绍;

3、照片或图片资料;

4、长度不超过10分钟的音像资料。

(四)报送程序

1、申报单位通过网络传送申报资料(文字材料以WORD格式、图片以JPG或JPEG格式上传,音像资料以光盘形式邮寄到人居奖办公室,由工作人员负责录入数据库);

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本地区申报的项目进行审批,并出具推荐意见;

3、为便于工作衔接,各地报送有关材料,申报表以书面形式、文字材料以软盘形式、图片资料和音像资料分别以光盘的形式上报,一式三份报人居奖办公室。

(五)申报时间

每年的7月31日为人居奖办公室接受申报材料的截止时间。

(六)采用网上申报的办法另行通知

五、评选程序

(一)建立专家评选委员会专家备选名录,根据每年申报项目的情况组成专家评审组;

(二)人居奖办公室对各地的申报项目进行资格预审;

(三)人居奖办公室组织对申报“中国人居环境奖”的城镇进行现场考察;

对申报“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的评选对象,人居奖办公室将根据需要、有选择地组织现场考察,《考察报告》将作为评选依据提交专家评审组;

(四)专家评审组根据《中国人居环境奖评选参考指标体系》、《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评选主题及内容》,对人居奖办公室提交的预审合格的评选对象进行正式评选;

(五)专家评审组的评选结果,经中国人居环境奖工作领导小组审查批准后,授予“中国人居环境奖”或“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由建设部公布;

(六)人居奖办公室从已授予的“中国人居环境奖”或“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提出推荐申报“联合国人居奖”和“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的名单,报经中国人居环境奖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同

意后,由建设部负责组织申报材料并向联合国人居署报送。

六、有关事宜

(一)为了保证“中国人居环境奖”评选工作的规范性和权威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宜再设立省一级的“人居环境奖”。

(二)建立“中国人居环境奖”预备名单制度。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将当地准备申报“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的项目(包括计划项目、在建项目、已建成项目)列出预备名单,并加强对这些项目的指导,提高项目的质量和示范性。“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预备项目可以随时从网上传送材料,正式的申报项目原则上应从预备名单的竣工项目中推荐。

(三)建设部对已授予“中国人居环境奖”的城市和“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的项目进行动态监督。对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的城市每三年复查一次;对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的项目每五年复查一次。

(四)联系方式

联系人:建设部城市建设司方杰义、徐春波

电 话:010-58933089传真:010-58934664

下载第八届中华宝钢环境奖申报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八届中华宝钢环境奖申报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宝钢教育奖评颁实施细则(定稿)

    宝 钢 教 育 奖 评 颁 实 施 细 则 宝钢教育奖是宝钢教育基金会支持中国高等教育的一项主要公益事业。为了做好宝钢教育奖的评颁工作,根据《宝钢教育基金会章程》特制订本细......

    宝钢优秀学生奖申请书[小编整理]

    宝钢优秀学生奖申请书 ***,女,汉族,江西省***人。 1991年8月出生。至2010年入学以来,一直热爱学习,认真工作,在老师与员生的帮助下,以及自己的努力拼搏和同学们的鼓励和支持下,我在2......

    中华慈善奖事迹材料

    篇一:第七届中华慈善奖刘惠君事迹材料 第七届中华慈善奖刘惠君事迹材料平凉惠君肛肠医院院长刘惠君不但在陇东远近闻名,就连陕、宁、青等患者也络绎不绝地慕名前来就诊。她......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2010年宝钢优秀教师奖申报工作的通知(5篇)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文件 沪教委人“2010”45号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 2010年宝钢优秀教师奖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有关高等学校: 根据宝钢教育基金会《2010年宝钢教育奖评审工......

    中国人居环境奖联合国人居奖申报陈述材料

    一、广州市概况 广州市是华南地区的一座中心城市,位于珠江三角洲北缘,总面积7434.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3718.8平方公里。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市的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高......

    中国人居环境奖联合国人居奖申报陈述材料

    中国人居环境奖联合国人居奖申报陈述材料一、广州市概况二、申报“人居奖”类别城市环境建设与管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道路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架构城市道路主骨架,完善......

    “中国人居环境奖”、“联合国人居奖”申报陈述材料

    “中国人居环境奖”、“联合国人居奖”申报陈述材料一、广州市概况广州市是华南地区的一座中心城市,位于珠江三角洲北缘,总面积7434.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3718.8平方公里......

    中国人居环境奖联合国人居奖申报陈述材料

    一、广州市概况广州市是华南地区的一座中心城市,位于珠江三角洲北缘,总面积7434.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3718.8平方公里。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市的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