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安励志中学申报学校环境建设特色奖事迹材料
四川省广安励志中学
申报学校环境建设特色奖事迹材料
四川省广安市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故乡,位于四川东部、华蓥山脉中段。1993年设立地区,1998年撤地设市,辖一市一区三县,总人口450万。广安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重要的红色旅游胜地,其地理位置特殊、政治影响巨大。广安人民不忘小平同志“一定要把广安建设好”的谆谆嘱托,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充分发挥政治、资源、区位“三大优势”,努力建设发展的、开放的、优美的、和谐的广安。
在这种背景下,中共广安市委、市人民政府决定新建广安励志中学。为加快广安工读学校筹建步伐,2007年12月6日,广安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成立广安市工读学校筹建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由分管教育的副市长任组长,市委、市政府秘书长任副组长,市教育局、国土资源局、规划和建设局、公安局、财政局、司法局负责同志为成员,负责协调解决广安励志中学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并从各相关单位、部门抽调了6名同志为办公室工作人员,具体负责励志中学建设日常工作。
广安市机构编制委员会于二〇〇九年五月二十五日专门发文批准成立广安励志中学,并将学校定性为由市人民政府举办,1
区市县人民政府共建,为广安市教育局管理的直属副县级事业单位。学校实行由市教育局、公安局、司法局、综治办、团市委共同管理,以教育局管理为主的具有工读性质的特殊教育学校。
广安励志中学自2008年开展筹建工作以来,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建设工作快速快步推进,筹建办公室全体工作人员从零开始,白手起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扭成一股绳,克服重重困难,历尽千辛万苦,通过艰苦创业,艰辛努力,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和汗水。到目前为止,学校基建工程顺利进行,教职工招聘基本完成,学习培训有声有色,建章立制行动迅速,今秋学期已全面实现广安市委市政府招生开学行课的目标任务,为工读教育事业又添新绿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主要事迹如下:
一、广安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广安励志中学建设工作。中共广安市委书记王建军一直关心学校建设工作,对广安励志中学建设工作亲自作出三次批示,市人民政府市长侯晓春亲自主持召开广安励志中学筹建工作专题会,其他分管教育及建设的副市长更是关心和重视学校筹建工作,多次就学校选址、资金筹措、工作要求提出具体意见。各区市县委、政府也高度重视学校建设工作,纷纷表态以实际行动支持学校建设工作,每个区市县各出资100万元用于学校建设。上述领导多次视察学校工地,现场办公,解决涉及财力、人力、物资等方面的困难,确保了广安励志中学基建工程顺利进行,为学校9月份开学行课打下了坚实的基 2
础。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为学校筹建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保障,领导的关心支持为学校筹建工作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二、为建设学校环境特色,学校职工付出了青春和热血。从学校建设立项开始,学校筹建工作者历尽艰难困苦、克服重重困难,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完成了学校地块上的拆迁、安置及三通一平工作。基建工程千头万绪,牵涉方方面面,关系多个部门,筹建工作开始以来,因基建工程需要,筹建办办理了涉及19个部门的相关手续,与11个相关单位签订的合同合约达12个之多。从励志中学筹建以来,筹建办公室人员跑部门,踏工地,战雨天,吃盒饭,再苦再累,无怨无悔,职工间相互帮助、团结一心,积极、认真、快速的办每一件事,力争事事迅速、事事完美。办公室职工都说:我们不是数着日子过,我们是害怕日子不经我们的手悄悄溜走。所有的努力换来了丰硕的成果:学校所有主体工程及附属设施在市委市政府要求的时间内全部圆满完成。
三、立足校园环境建设,促进学校特色韵味。我校为新建工读学校,在建设校园环境过程中,始终把握借鉴与“独特”相结合的方法。在吸取兄弟学校的校园建设长处时,因地制宜地设计出体现学校自身特色的校园环境形象。教室设置为“4+8模式”,即四间独立教室,八间普通教室,便于针对不同类型学生进行教学。校舍建筑、场地设施和校园环境从教育性、知识性、艺术性出发,做到净化、绿化、美化。从整体和长远考虑制订校园整体发展规划,形成了教学区和活动区相互依托的格局。
四、积极参加工读教育分会各种活动,学习各兄弟学校环境建设特色经验。为学习先进的学校建设经验,我们积极参加工读教育分会的各种活动,先后参加了南京“友善用脑”课题现场会、北京暑期教学科研培训会,考察了具有环境建设特色的成都、遂宁、重庆等地工读学校。兄弟学校的真诚引领和点拨,增加了我们建好学校的信心,也让我们看到了工读事业的曙光。
第二篇:中学学校特色建设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首先我代表韩城镇中的全体师生欢迎各位的光临指导。感谢教育局领导给了我们这次交流、展示、学习、提高的机会,诚恳的希望各位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
韩城镇中学是一所农村半寄宿制学校,现有教师126人,学生1450人。XX年,新镇中成立以来,我们就确定了“德育为首,建特色学校;全面发展,育特长学生”的工作思路。现在,我把我校建设德育管理特色学校的做法与体会向各位汇报如下。
(一)坚持习惯培养,做好常规德育
(1)广泛征集,制定内容和方案
首先,向全体教师、学生发放征集卡,在广泛听取民意的基础上,制定“9+1”日常行为习惯培养实施方案,并确定了我校研究的重点,即:文明礼貌好习惯。
(2)将良好习惯培养与特色班创建有机结合。要求每个班级申报一项班级好习惯,作为本班的特色,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特色班建设活动包括申报、授牌、评估、监督四个阶段。学校召开授牌大会,公布各班申报项目以及承诺内容,并做成喷绘在教室外墙悬挂。学期末,成立评估小组,对活动展示情况予以赋分,并结合班级综合表现,评选特色班级创建先进集体。
(3)多项措施,强化习惯养成。为了将行为习惯培养落到实处,收到实效,我们举全校之力,从领导、到老师,到每个学生都行动起来,形成合力。首先,从教师做起,言传身教。
其次,从小处抓起,注重强化训练。我们每周确定一个小训练项目,利用每周班会时间,以班级为单位组织训练。并且,我们在校园生活中随时捕捉学生的表现,并用录像机记录下来,进行专项训练的时候有针对性的播放,让学生从中受到触动。
(二)深化英雄团队,搭建特色平台
我们充分挖掘英雄精神的现代价值,在同学中掀起学英雄事迹,创英雄业绩的高潮。
(1)创新德育作业本:内容包括:感悟英雄——我的学英雄心得;标榜英雄——我的人生设计卡;对照英雄——我的每周反思卡;献礼英雄——我的优点储蓄卡。通过这种形式,将学英雄的教育融入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2)通过实践活动深化此项教育。每年清明节和周世森烈士的祭日都举行“献礼英雄,寄托哀思”活动。在李运昌同志逝世的时候,举行了“悼念一代将军,传承英雄精神”活动。五四举行 “传五四薪火,做时代少年”活动。
(3)扎实搞好三个仪式:“英雄团队评比、命名、授旗仪式”“ 英雄团队交接仪式”“学英雄好少年表彰仪式”。本学期,在中心校和利康医院的大力支持下,制作了“韩城镇第一届学英雄双十佳好少年”精美画册。
(三)拓宽德育时空,发展实践德育
在实践中感悟,在行动中提升,是提高德育实效的重要途径。我们开辟多种渠道,扩宽德育时空。
(1)以校园经济基地为阵地
我校校园经济坚持“一个依托、两个结合”的思想,即以校园经济为依托,将校园经济建设与德育教育(学生思想、校园文化等)、学科教学(思品、综实、生物等)相结合,在校园内开发出五个经济园区:绿瀑、东篱园、桃李园、月亮湾、碧龙。其中,对农作物种植区“东篱园”按照产生经济效益的部位分为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分为六个区,组织学生合作种植、管理,所有的劳作都由任课教师带领学生亲自动手,让学生感悟到劳动的艰辛与收获的快乐,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态度和情感,学生的知识素质、团结合作意识都在劳动实践中悄然提升。
(2)走出课堂,开展道德实践活动
每年三月,我们都举行“举英雄旗帜远足,学英雄精神奉献”活动,近百名团员代表步行10华里到中门庄敬老院,为老人表演节目、打扫房间,为老人送去爱心和欢乐。学生的思想在一个特殊的环境中实现了升华,孝敬老人,奉献爱心牢记在了每个学生的心中。同时,徒步行军也锻炼了他们的意志和品质,让他们品味了付出之后的甘甜。每年中考,我们都推选“中考志愿者”,为考生做好后勤保障工作,让学生体会“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提升学生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四)依托校园文化,打造无痕德育
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坚持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并举,多载体、多内容、有特色。依据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通过宣传文化、绿色文化等显性文化形式促使学生深入思考,从中得到启示和熏陶;通过课程文化、理念文化、制度文化等隐性文化形式引导学生融入积极向上、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中去。其中,宣传文化坚持“从学生脑中来,到学生心中去”,每一块牌匾,每一句温馨提示语,都是学生自己的杰作。我们的宿舍文化以“整洁、文明、温馨”为指导思想,给孩子们一个自主创新的空间。每个房间都是学生自己创艺的名字,房间内部的装饰也是学生自己的设计。总之,整个校园做到了一草一木皆德育,校园的每个角落会说话,学生的人格、品格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特色德育管理促进了学校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增强了学校对战斗力和凝聚力,2010年,我校中考综合质量评估排在同类学校第一位,学校被评为目标管理优秀单位,市、区控辍保学先进单位,学雷锋十佳单位,唐山市阳光体育优秀单位,市学校体育工作先进单位,职教招生先进单位,诚信平安校园等多项荣誉。成绩催人奋进,我们韩城镇中这只优秀的团队会以更饱满的热情投身于特色学校的建设之中,将我们的特色做大、做强,为建设丰润教育强区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横港中学“励志教育”学校特色建设规划
横港中学“励志教育”学校特色建设规划
一、特色建设的背景分析。
1、学校学生情况分析。
我校地处海盐西北偏僻之地,与县城的距离在所有农村初中中最远,但学校与嘉兴毗邻,又由于横港个体私营经济相当发达,是浴霸、印刷、集成吊顶的生产基地,所以横港的老板特别多,而且老板间的攀比之风较为严重,认为自己的孩子在城市就读,父母的面子就大,脸上光彩。因此优秀学生每年除了流向本县的几所知名初中外,又有10多名优秀学生流向嘉兴实验一中、嘉兴秀洲现代实验学校等学校,甚至有的学生在小学早已转学到嘉兴的一些名校就读。而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因此他们的子女就成了本地的新居民,成了我校生源的一部分,而这批学生由于基础、父母的管教等等原因,学习状况不容乐观。综合以上情况,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出我校生源质量参差不齐,文化课基础较差,学生缺乏较好的学习、行为习惯,许多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存在偏差,学习目的不明、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意志不坚定,有的学生来校学习纯粹是为了应付家长和老师,上课“身在曹营心在汉”,课后作业要么不做要么随便抄一点,对于三年的初中学习生活没有具体明确的目标,“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给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2、学校班主任队伍分析。
我校现有十三名班主任,年龄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结构合理。现有班主任队伍中有县级优秀班主任多名,我们的班主任责任心、事业心都相当强,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都有一股搞好班级管理工作的热心和信心,对于学生中存在的问题都了解得比较清楚,对于学生缺乏志向的问题也在思考、也在探索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因此说班主任和学校的想法是一致的,为开展学校“励志教育”打下了扎实的思想基础,而且这么一支优秀的班主任队伍也为学校实施这一项特色教育工作提供了充实的师资保障。
3、学校尝试“励志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在学校确定“励志教育”为特色建设项目之前,学校对其在我校的可行性进行了一定的实践尝试和检验,如组织学生观看励志视频、周一晨会学生励志演讲、校园内悬挂励志横竖幅等。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一定程度上激发起了学生内心的斗志和学习动力,产生了一定的作用和效果。这为“励志教育”在我校的进一步深入推广提供了实践基础,为我们开展这项工作增强了信心和动力。
二、特色建设的目标确定。
根据我校的实际,我们将“励志教育”的目标分步确定为:
◆初步目标(2010年-2011年):
1、进一步加强班级、学校文化环境建设,使“励志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相融。
2、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使得全体师生认同“励志教育”,发挥“励志教育”的初步效应。
◆过程目标(2011年-2012年):
1、进一步挖掘“励志教育”的内涵和形式,丰富活动内容和载体,进一步发挥“励志教育”的作用。
2、在整个校园形成“励志教育”的初步氛围,使得“励志教育”逐步成为我校特色。
◆最终目标(2012年-2013年):
1、整个校园形成浓浓的“励志教育”氛围,时时处处能感受到我校“励志教育的底蕴”,使“励志教育”成为我校明显的特色。
2、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毅力、学习效果有较为明显的进步,班级、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有明显进步。
三、特色建设的策略和具体的措施。
为了达成“励志教育”的目标,从我校实际出发,我们拟采取以下策略和措施:
1、加强校园“励志教育”显性氛围创设。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加强特色显性氛围建设,把校园文化建设同学校特色项目建设融为一体。立足本校实际,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加大投入,完成校园横竖幅建设、围墙文化建设、“橱窗文化”建设和学校走廊文化建设等,努力营造“励志教育”良好的校园氛围。
2、大力开展班级“励志教育”特色建设。各个班级要根据学校的总体要求形成具有自己班级特色的“励志教育”,做到班班都有明确的目标、保障措施和活动的载体,要扎扎实实地推进各项活动,学校每月开展一次专项检查或观摩巡礼活动,促进各班的“励志教育”真正形成特色。
3、开展丰富多彩的“励志教育”活动。如每周周一晨会国旗下“励志教育”师生讲话;开设学校“励志教育”学生广播台,播放“励志教育”歌曲和故事; 中午午休时间唱励志歌曲;开展“励志教育”讲故事比赛;开展“励志教育” 经典读书活动;开展“励志教育”主题班会;自编班级“励志教育”班报;开展“励志教育”座右铭活动;进行“励志教育”演讲比赛;开展学生“励志教育”名言
2创设比赛;自编“励志教育”故事集;开展“励志教育”报告会、主题征文比赛等。
4、建立完善“励志教育”特色建设考评办法。一方面在班主任考核中要融入“励志教育”考核的内容,另一方面,要建立相关的制度,以制度来推进此项工作,使每一位班主任和教师都有为学校特色建设出力的机会和任务要求。
四、学校“励志教育”特色教育外显效果的呈现方式
1、学校突显“励志教育”特色文化
学校的一切文化建设围绕“励志教育”来布置,一方面师生的思想品质受到良好的熏陶,另一方面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和校风。走进学校,让人感受到学校处处蕴含着“励志教育”的底蕴,时时感受到“励志教育”的气息。
2、学生养成“励志教育”良好品质
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成功了,他们会总结经验,争取更好的成绩;如果失败了,有面对挫折的勇气,并不自暴自弃,而是总结教训,向别人学习,从而挑战自我;学生具有有自信心和坚强的毅力,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不轻言放弃,百折不挠、勇往直前。
3、通过“励志教育”,形成知识文化、精神文化、审美文化、道德文化和人文环境文化协调发展的态势。以各种活动为平台,通过录相、光盘、文化墙、书面材料实物等组成特色系列资料,显现丰富多彩、充满生机的校园文化及特色成果。
4、形成我校特色的“励志教育”自编校本实验教材,开设“励志教育”校本课程。在开展“励志教育”取得一定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我们设想把“励志教育”融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开设“励志教育”校本课程,积极创建“励志教育”特色学校。
五、保障机制:
1、人员保障:学校成立创建“励志教育”特色项目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实施工作。组长:冯勤良副组长:许仁松、刘育新 组员:干於平、陈张明、邬宏桂、各班主任。
2、组织保障:校长负责、主持,教导处具体组织,班主任具体实施。
3、时间保障: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从学校层面上确保学校开展各项“励志教育”活动的时间。
4、经费保障:为了保障学校特色建设,根据活动中所需的设备设施情况,适度加大投入,确保活动硬件到位,确保必需的活动经费支出。
第四篇:莱西开发区中学学校特色建设规划
学校特色建设规划
莱西市经济开发区中心中学
特色学校创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要求“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特色学校的创建是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程的改革所持有的民主、科学、开放的理念,是课程改革的灵魂,特别是校本课程的开设,需要我们学校从本校已有资源和基础出发,通过调查、分析、研究,形成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以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特色教育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学校长期以来形成的办学宗旨。综观当今教育发展的趋势,全面深化素质教育,探究新的办学模式,走特色之路,是创建品牌学校的有效途径。根据我校传统特色和教师师资配备情况,我校拟将积极心态教育训练作为我校的特色建设项目。
一、特色建设的背景分析:
(一)基本情况分析
我校创建从创建伊始,就铸就了优质教学、全面发展的品牌和敢为人先、锐意改革、勇于创新的精神。二十年来,在历任校长的正确领导和全体教职工的努力下,学校已建成为一所环境优美、设施齐全、教学条件优越的现代化农村初级中学。学校有一流的教育教学设备,校风正、学风浓、教风严谨,办学质量一流,办学质量高享誉莱西市。
学校以“先进的办学理念、明确的教育目标、现代化的办学条件、严格的管理模式、精干的师资队伍、鲜明的办学特色、丰硕的办学成果”赢得了学生、家长的好评和良好的社会声誉。
我校始终坚持“办一所好学校,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发展个性、增强素质、为学生的美好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用爱心善待每一位学生,用诚心相信每一位学生,不放弃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学生来到我校学习顺心、生活舒心、玩的欢心。和谐的氛围和良好的育人环境让学生快乐学习、快乐成长,创造了“办学质量稳居莱西前列”的好成绩,中考升学率以及各类统考和评比年年名列全市前5名,赢得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学校大胆施行改革创新,积极推进名师工程,狠抓校园建设,大力进行课程改革,积极实施科研兴校战略,大力推进特色学校建设,走出了一条办学新路。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学校课程开发走在了全市的前列。多年来,我校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先后被评为青岛市普通中小学标准化学校、青岛市中小学管理优秀等级学校、国家“中华诵〃诵读经典行动”试点单位、青岛市中华经典诵读特色学校、青岛市书香校园、青岛市交通安全示范学校、青岛市乡村学校少年宫等各类先进及荣誉奖牌一百多项。
(二)特色建设情况分析
莱西市经济开发区中心中学历来注重办学特色建设,近几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学校发挥全体教师的智慧和力量,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开发了《中华诵.经典诵读》学校必修课程,在课堂教学特色、艺体特色、心理健康等特色建设方面均有较大的发展进步,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我校的特色教育课程 “学校课程选修课”的开设,赢得了学生和家长们的欢迎。我校秉承“办一所学生喜欢的好学校,为学生的美好人生奠基” 的办学理念,以注重发展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幸福指数,不追求人人都考满分,让每一个学生开心快乐的度过初中生活为办学目标,自2010年起就领全市之先开设了8门学校课程选修课,2011年我们又在梳理、分析学生反馈的兴趣的基础上,从民族文化、自然探究、社会探究、心理健康、艺术天地、体育与健康等领域,开发出43门选修课,并以“走班上课”的模式在初一至初三级部中全面开设选修课,2012年下学期又增至到53门选修课供学生自由选择。学校课程的成功开设,为我们这所农村学校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为农村孩子搭建了实现梦想、体验成功的舞台。学校课程选修课的开设,成为我校的一大办学亮点,一大特色。
2012年2月8日,在青岛市学校课程建设经验交流与成果展示会上,我校作为青岛市唯一一所农村学校在会上作经验交流。学校的先进做法,得到了与会领导与专家们的一致好评;2012年4月,我校的优秀做法在莱西市电视台作专题报道;随着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学校的教育教学也有了质的飞跃。2012年上半年学校在莱西市学业水平质量抽测中,数学、政治名列所在区第一名;2012下半年学校数学、历史、物理名列全市第一名,地理、英语全市第二名。2012年中考中各项率比较,乡镇组中,我们位列 第二名;2012年9月我校成功举办了《莱西市初中学校课程建设现场会》,青岛市课程专家及教体局领导对我校的学校课程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作为经验在全市推广;2013年2月莱西市教体局决定,在全市初中全面推行我校选课走班模式。
三年来我校学生凸显了各种特长。2012年莱西市中考体育共招生30人,我校被录取10名,占全市体育录取总额1/3;有7名学生报考高中美术班全部录取;音乐录取4人。这些可喜的成绩,也更加坚定了我校坚持“办一所学生喜欢的好学校,为学生的美好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本,彰显了名校的教育特色。
综上所述,我校的特色教育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特色学校的创建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为进一步推进学校特色的建设提供了有效保障。
二、特色建设的目标
“学校课程选修课”教育特色建设目标:
(一)、2011-2012年实现目标:
完善学校课程实施体系,根据青岛教研室《关于学校课程管理与实施的指导意见》做好《学校课程开发指南》、《学校课程目录与课程介绍》、《学校课程实施方案》、《课程纲要》等材料的编写工作。学校课程开发重点围绕国家课程校本化进行开发,选修课继续以“走班上课”模式。借助学校课程平台,激发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使课堂教学和校园文化形成积极、昂扬、奋进的氛围,让整个校园洋溢着积极向上的氛围。实现学校的特色教育目标,形成特色办学的完整机制。
(二)2013年实现目标:
完善学校特色办学理念机制,以特色办学带动学校向高水平高层次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积极奋进、快乐成长的性格品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特色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全面提升。
(三)2014年实现目标:
总结经验,全面实施《学校课程》教育特色,打响最具影响力学校特色品牌,创建闻名青岛乃至山东的名牌学校。
三、特色建设的策略和具体措施。
(一)特色建设的策略 立足于学校实际情况,发展资源优势,动员全体师生,以全新的教育观念投入到学校特色的建设中来。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大成果,使特色教育项目上层次、上规模,向特色学校品牌学校迈进,全面普及特色教育,推进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牢固树立“一种思想”即必须清醒地懂得实施特色教育建设是基础课程的需要,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是学生发展的需要,是社会的需要。实现“三个到位”,即资金到位,整合资源到位,管理到位。抓好“四项工作”:即一是做好细致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出长远规划和近期计划。二是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管理评优制度和教育制度,促使特色教育的正常运转与升级。三是抓好教育时效性,使其在不同阶段发挥良好的教育作用。四是为师生构建教育成果的展示平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使其才华得到展示。同时以特色教育活动促进教育发展的良性循环。具体规划按“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三步推进。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确定“学校课程”为学校的教育办学特色。
(二)成立特色建设领导小组 组
长:史文广 校长
副组长:刘成大 赵立国 王永杰
组
员:赵穆钦 苏超 董文 刘振杰 周召春 吕灵通 李华山 隋克雷
(三)具体措施
1、加强一个中心即加强工作的中心领导
我校自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以来,至今以三年有余,为了切实将学校课程落到实处:一是切实加强学校课程的管理,建立了领导组织,实行校长负责制,配备了专职教师,制定了相应的管理、考核和评价制度,形成了学校决策把关、课程教师组织实施、家长委员会监督的管理体制,为校本课程有条不紊地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定期召开专题会议,认真落实《莱西市学校课程开发与建设方案》精神,理顺了开发与实施学校课程与国家课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之间的三个关系,从学校现有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本着既不增加负担,又符合学生智力和能力发展需要的原则,集思广益,逐渐完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2、开好两门课程即开好必修与选修两门学校课程(1)顺势而为,开好学校必修课程
2010年我校荣幸的被青岛市确定为 “经典诵读特色学校”,同时推荐为全国开展“中华诵〃 经典诵读行动”的试点单位。我们借势开发了《中 华诵.经典诵读》教材,把《中华诵.经典诵读》作为学校课程的必修课,安排到课程表上。
①构建模式,整体推进
结合我校实际,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接受水平,结合各学段的语文课外阅读教材、地方课程《传统文化》教材,力求把“经典诵读”与“语文课外阅读”、“《传统文化》课程”三部分内容(简称“读阅传”)加以顺承与整合,实行“读阅传三统筹”模式,使三项教育教学活动与语文课堂教学能够有机融合、整体推进。
②加强教研,培养典型
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积极开展学校课程课堂教学和实践研究,组织教师在学校和开发区进行学校课程优质课评选,通过活动,不仅提高了学校课程实施的实效性,灵活性,而且在活动中提高了老师学校课程的教学能力,许多老师成长为莱西市地方与学校课程的骨干教师。
③开展活动,丰富学习
围绕学校必修课程,我们开展了讲故事、美文诵读、主题演讲、征文比赛、才艺展示、读书体会、规范汉字书写比赛等丰富多彩活动。通过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上级的各项比赛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学校先后获得莱西市“中华诵.经典诵读”暨普通话比赛初中学生组一等奖;莱西市“中华诵.经典诵读”暨普通话比赛教师组二等奖;莱西市第三届中小学生规范汉字书写比赛优秀组织奖;青岛市中华诵.经典诵读初中学生组三等奖;
(2)依据兴趣,逐步丰富课程内容
仅仅一门必修课程,怎么能够真正发展学生综合素质?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自我选择学习课程,是实现办学理念的又一重要措施。2010年上半年我们在充分了解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开发并实施了八门选修课:国画、书法、舞蹈、合唱、网页设计、乒乓球、篮球、田径。2010年下学期,我们又在梳理、分析的学生反馈的兴趣基础上,我们又从民族文化、自然探究、社会探究、心理健康、艺术天地、体育与健康等领域,开发出“学法指导、走进名著、写作天地、趣味数学、英语提高、物理探究、化学发展、时事讲评、历史穿梭、手工编织、管乐、二胡”等43门课程。2012年下半年,我们正在积极联系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传承人到我校开设了皮影戏选修课程。2013年我们在开设32门选修课的基础上又组建了8个学生社团。丰富多样的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多种选 择的可能,满足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不断丰富学校课程的内容,学校初步实现为学生完美人生奠基、教师专业发展和打造品牌学校特色的初衷。
3、细化三项管理即细化评价制度、编写教材程序、统一上课方式(1)严格制度,规范课程实施
我们围绕工作不仅制定了《学校课程开发指南》、《学校课程目录与课程介绍》、《学校课程开发方案》,而且严格了评价机制,实现了以基本制度教育人,激励制度鼓舞人,创新制度培养人,完善制度发展人,巧妙的利用绩效工资制度的杠杆作用,将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工作与干部选拔任用、评先选优、职称评聘、工资发放、岗位聘任时与绩效考核结果挂钩。
注重赏罚分明的教师评价
①工作量评价,参照我校教师绩效考核办法中的工作量记分方法,凡是开发成功的每位教师,按时备课、上课,在期末绩效考核中按国家课程任课课时工作量的2倍记分。
②学生评价半数以上为合格级别,并将相关的档案材料上交齐全的记合格,在期末绩效考核中给该教师加记5分作为奖励。
③在期末被评为“优秀学校课程”的,每位开发教师加记3分作为奖励。
④在家长、学生调查问卷中,通过率不到半数的课程,下学期坚决取消。
⑤两年后,参加职称评定的教师,须由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开具“近两年成功开发过学校课程”的资格证明。
注重鼓励参与的学生管理
①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开课教师从学习兴趣、参与态度、认知与技能、学习方法与思维品质的养成、学习成果等方面,由学生本人、教师、家长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合格的,发给盖学校印章的结业证书,存入学生的地校课程档案袋。在同学科比赛获奖的,享受学校奖励。
②学生作品展评。每学期末举办学生标志性作品展览、各种技艺比赛等,借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校课程的教学水平,并把学生的各种展评、比赛成绩纳入班级考核范围,以特加分的形式记入班级考核成绩。
③严格学生上课管理
由于采取走班式上课,出现了学生上课人难以管理的问题,而且随着课程的实施,个别学生表现出新的兴趣,私自调班。针对问题的出现,学 校出台了新考勤制度。上课教师每一节必须每节课清点学生人数,学生无故不上课扣班级千分赛分数,学生请假必须要有班主任的请假条制度。将学生出勤情况、上课情况纳入班级千分赛考核中。周四下午教导处、督查室联合对教师上课进行专门检查考核,纳入教师绩效考核之中。
(2)细化编写,双向选择
编写教材是一项繁琐的系统工程,我们确定了以下操作程序:
①提出申请。由学校课程教材开发人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组提交学校课程申请表。
②编写大纲。按照项目工作实施计划在规定时间内编写好校本教材的纲要。
③开发教材。根据学生需求和评审小组审定获得开发批准的项目进行教材编写工作。
④教材初审。开发小组将开发好的校本教材文稿交至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评审组进行初步审核,提出修改建议。
⑤最终审定。修改后的定稿交由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评审组再次审核,并组织教材编审委员会成员在校本教材编写项目书上签署意见。
⑥学生与老师双向选择,确定所学课程:第一步将印制的《学校课程目录与课程介绍》提前下发,公布拟开设的学校课程名称、课程简介、实施方式、活动时间等,让学生自主选择课程;第二步如果某课程学生能够人数过多或过少,学校将加以适当引导,合理搭配学生人数。
(3)统一安排,提高学校课程实施水平
学校对学生上课时间和方式作了统一的安排。采用走班上课的方式,根据学生选课情况,每周四下午课外活动,在学校统一安排了场所进行活动或上课,实现了学校课程活动化,课外活动课程化。
莱西市开发区中心中学
2011年3月24日
第五篇:中学学校特色建设工作汇报
中学学校特色建设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首先我代表韩城镇中的全体师生欢迎各位的光临指导。感谢教育局领导给了我们这次交流、展示、学习、提高的机会,诚恳的希望各位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
韩城镇中学是一所农村半寄宿制学校,现有教师126人,学生1450人。XX年,新镇中成立以来,我们就确定了“德育为首,建特色学校;全面发展,育特长学生”的工作思路。现在,我把我校建设德育管理特色学校的做法与体会向各位汇报如下。
(一)坚持习惯培养,做好常规德育
(1)广泛征集,制定内容和方案
首先,向全体教师、学生发放征集卡,在广泛听取民意的基础上,制定“9+1”日常行为习惯培养实施方案,并确定了我校研究的重点,即:文明礼貌好习惯。
(2)将良好习惯培养与特色班创建有机结合。要求每个班级申报一项班级好习惯,作为本班的特色,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特色班建设活动包括申报、授牌、评估、监督四个阶段。学校召开授牌大会,公布各班申报项目以及承诺内容,并做成喷绘在教室外墙悬挂。学期末,成立评估小组,对活动展示情况予以赋分,并结合班级综合表现,评选特色班级创建先进集体。
(3)多项措施,强化习惯养成。为了将行为习惯培养落到实处,收到实效,我们举全校之力,从领导、到老师,到每个学生都行动起来,形成合力。首先,从教师做起,言传身教。
其次,从小处抓起,注重强化训练。我们每周确定一个小训练项目,利用每周班会时间,以班级为单位组织训练。并且,我们在校园生活中随时捕捉学生的表现,并用录像机记录下来,进行专项训练的时候有针对性的播放,让学生从中受到触动。
(二)深化英雄团队,搭建特色平台
我们充分挖掘英雄精神的现代价值,在同学中掀起学英雄事迹,创英雄业绩的高潮。
(1)创新德育作业本:内容包括:感悟英雄——我的学英雄心得;标榜英雄——我的人生设计卡;对照英雄——我的每周反思卡;献礼英雄——我的优点储蓄卡。通过这种形式,将学英雄的教育融入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2)通过实践活动深化此项教育。每年清明节和周世森烈士的祭日都举行“献礼英雄,寄托哀思”活动。在李运昌同志逝世的时候,举行了“悼念一代将军,传承英雄精神”活动。五四举行 “传五四薪火,做时代少年”活动。
(3)扎实搞好三个仪式:“英雄团队评比、命名、授旗仪式”“ 英雄团队交接仪式”“学英雄好少年表彰仪式”。本学期,在中心校和利康医院的大力支持下,制作了“韩城镇第一届学英雄双十佳好少年”精美画册。
(三)拓宽德育时空,发展实践德育
在实践中感悟,在行动中提升,是提高德育实效的重要途径。我们开辟多种渠道,扩宽德育时空。
(1)以校园经济基地为阵地
我校校园经济坚持“一个依托、两个结合”的思想,即以校园经济为依托,将校园经济建设与德育教育(学生思想、校园文化等)、学科教学(思品、综实、生物等)相结合,在校园内开发出五个经济园区:绿瀑、东篱园、桃李园、月亮湾、碧龙。其中,对农作物种植区“东篱园”按照产生经济效益的部位分为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分为六个区,组织学生合作种植、管理,所有的劳作都由任课教师带领学生亲自动手,让学生感悟到劳动的艰辛与收获的快乐,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态度和情感,学生的知识素质、团结合作意识都在劳动实践中悄然提升。
(2)走出课堂,开展道德实践活动
每年三月,我们都举行“举英雄旗帜远足,学英雄精神奉献”活动,近百名团员代表步行10华里到中门庄敬老院,为老人表演节目、打扫房间,为老人送去爱心和欢乐。学生的思想在一个特殊的环境中实现了升华,孝敬老人,奉献爱心牢记在了每个学生的心中。同时,徒步行军也锻炼了他们的意志和品质,让他们品味了付出之后的甘甜。每年中考,我们都推选“中考志愿者”,为考生做好后勤保障工作,让学生体会“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提升学生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四)依托校园文化,打造无痕德育
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坚持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并举,多载体、多内容、有特色。依据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通过宣传文化、绿色文化等显性文化形式促使学生深入思考,从中得到启示和熏陶;通过课程文化、理念文化、制度文化等隐性文化形式引导学生融入积极向上、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中去。其中,宣传文化坚持“从学生脑中来,到学生心中去”,每一块牌匾,每一句温馨提示语,都是学生自己的杰作。我们的宿舍文化以“整洁、文明、温馨”为指导思想,给孩子们一个自主创新的空间。每个房间都是学生自己创艺的名字,房间内部的装饰也是学生自己的设计。总之,整个校园做到了一草一木皆德育,校园的每个角落会说话,学生的人格、品格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特色德育管理促进了学校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增强了学校对战斗力和凝聚力,XX年,我校中考综合质量评估排在同类学校第一位,学校被评为目标管理优秀单位,市、区控辍保学先进单位,学雷锋十佳单位,唐山市阳光体育优秀单位,市学校体育工作先进单位,职教招生先进单位,诚信平安校园等多项荣誉。成绩催人奋进,我们韩城镇中这只优秀的团队会以更饱满的热情投身于特色学校的建设之中,将我们的特色做大、做强,为建设丰润教育强区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学学校特色建设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