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个民间名老中医的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4 04:12: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一个民间名老中医的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一个民间名老中医的调研报告》。

第一篇:对一个民间名老中医的调研报告

对一个民间名老中医的调研报告--梁明春

四川省合江县一位叫符天生的民间老中医,用四代相传的祖传传统中医热灸疗法,30 多年来治好了来自全国各地成千上万患者的疾病,特别是一些大医院也无法解决的疑难

怪症,并且医德医风良好,被百姓称为“神医”。符天生家族一脉相传的传统医术 符天生,男,今年 58 岁,四川省合江县合江镇明家坝村人,现居住在合江镇枣林 巷。符天生家是有近200 年历史的医学世家,他的曾祖父、祖父、爷爷是合江三代相传 的名老中医,他的父亲虽然从年轻时就担任村社干部,没有从医,但是也精通传统医学。

符天生的祖辈擅长传统中医学里面独特的火疗法,曾医治好过许多疑难杂症,其名声在

当地流传很广。符家从清代起直至建国前夕,就在县城十字口开有远近闻名的“仁和

堂”大药铺,是合江县城 100 多年来最大的中医中药铺,声名远扬。符天生的热灸按摩疗法

符天生从小就对祖国传统医学耳濡目染。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期,符天生在乡农中读

书,因为学校停办而辍学,转而开始潜心学医,传承祖业。经过家里长辈的悉心传授和

许多名师的精心指点,加之他自己在几十年的实践中,怀着对祖国传统医学认真继承和

发展的观念,不断探索,逐渐形成了中草药热灸按摩疗法这一独特的中医治疗方法。

热灸按摩疗法使用的特殊灸条,里面原来有 72 种中草药,包括一些名贵中药材,这是符家几代人在传统医学实践中悉心研究出来的配方。符天生根据现代疾病的发展情

况,又对配方进行了改进,增加了 8 种中草药,同时改进了治病手法,使其疗效更加显

著。治疗方法是,将灸条蘸上一点桐油,在蜡烛上点燃,用大拇指在灸条上按一下,借 助火力蘸上药力,然后根据不同的病症,对患者进行准确的穴位按摩。整个过程,充满

了传统医学的色彩。热灸按摩疗法的原理是,根据祖国中医理论,疾病是由于病人经络不通,气血不和,阴阳失调等引起的。热灸按摩疗法所使用的灸条主要能够起到驱风除湿,清热拔毒,舒

筋活血,调节阴阳平衡等作用。根据祖国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论,根据不同的病人,不同的病症,对不同的穴位痛处取穴,借助热力和药力,进行穴位按摩,直透皮肤,骨

内,产生点穴开窍,舒筋活血,驱风散寒等效果。符天生的治病情况

热灸按摩疗法看似很简单,但是疗效却十分独特显著。34 年来,符天生用热灸按摩

疗法治好了成千上万的偏瘫、面瘫、风湿、鼻炎、淋巴炎症、乳腺炎、甲亢、妇科病、部分肿瘤等几十种常见病症和一些疑难病症患者。许多在省市县大医院花成千上万元无

法治好的疾病,在这里仅仅只花了几十几百元就痊愈了。20 多年前,合江大同茶馆的老板娘钟婆婆,“文革”时儿子参加红卫兵,在武斗中

被打死了。钟婆婆去找儿子时,不慎摔了一跤,瘫痪了。钟婆婆在床上一躺就是 13 年。1979 年 9 月的一天,符天生被钟婆婆请去。他看了钟婆婆瘫痪的情况,询问了病情,开 始用热灸疗法给钟婆婆治疗,仅仅只用了 1 个多月时间,瘫痪了 13 年的钟婆婆就奇迹

般地站起来,能够走路了!治好钟婆婆 13 年的瘫痪使符天生名声大振,也使他对自己的医术信心大增。以前

他主要是治一些手脚痛之类的小病,现在,他开始治疗一些重症病人了。重庆江津市石嫫镇大山村农民陈泽英,10 年前患鼻咽癌,医生认为已无医治的必要,叫她回家等死。从 1996 年 6 月起,符天生用热灸按摩疗法给她进行治疗,经过近7 个

月的治疗,奇迹般地痊愈,至今没有复发。5 岁的小男孩金成华是合江县榕山镇农民 , 他因为小儿麻痹症而导致右脚、右手瘫

痪,在市县大医院花了上万元治疗以后,效果不明显。2005 年 9 月,孩子的父亲带他来

到符天生这里,仅仅热灸了两天,手就能够活动了,经过半个月的坚持治疗,只花去了 不到 300 元钱,金成华完全康复了,又能够自由地走路和奔跑了。邱克东是符天生创造的又一个奇迹。邱克东是重庆江津市长冲镇农民,2005 年 8 月,在浙江打工的邱克东患上了医学上

非常罕见的双侧面瘫,他先后在浙江省慈溪市人民医院、重庆江津市人民医院、重庆第

三军医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疗,花了 2 万多元钱,病情没有任何好转。2005 年 8 月 24 日,邱克东慕名来到符天生这里。来时,他双侧面部完全不能活动,没有表情,没有笑

容,双眼不能闭合,舌头不能动,不能说话,不能吞咽,已经 24 天无法进食了,全靠

鼻饲管补充一点营养,人已经虚弱得奄奄一息。邱克东在符天生这里治疗到第 38 天,终于拔下插了一个多月的鼻饲管。治疗到第 58 天,完全痊愈。一个在几个省市的若干 大医院,许多高明的医生一筹莫展的病症,符天生凭着一根灸条,一双回春妙手,轻而

易举地攻克了。幸运的邱克东又从死亡线上走了回来。合江县自怀镇居民肖大容,11 年前因为误服过量鹿茸而得了一种怪病,一年四季浑

身发热,苦不堪言,就连大冬天也要吹电扇才受得了。11 年来,肖大容到处求医问药,花费了上万元钱,病情却不见好转。去年 11 月,她抱着一线希望来到符天生这里,经

过符天生的热灸按摩调理,仅仅几天时间,她的身体就恢复正常了,11 年来,第一次穿 上了厚厚的冬衣。

2005 年 3 月,合江镇荔乡路居民胡再贵发现左臂上长了 3 个瘤子,经县人民医院诊

断为血管瘤,需要动手术,但是由于他经济拮据,无力承担几千元的医疗费。后来偶然

听说符天生医术高明,收费低廉,于是抱着试一试的心理,来到他那里求医。经过 3 个

月的治疗,胡再贵左臂上的血管瘤完全消失。他深有感触地说:“符老师知道我家庭经 济困难,才只收了我 300 多元钱。这点钱,在看病就医昂贵的今天,可能还不够检查费!” 从医 34 年来,符天生治好的疑难病症不计其数。他的病人来源广泛,除了合江本

地的以外,近到毗邻的泸州几个县区、重庆江津、永川、贵州赤水、习水,远到省内的

隆昌、绵阳、自贡、内江,成都,省外的西藏、浙江、山东、广州、海南等地,都有患

者慕名前来就医,其中许多人是经过在符天生这里治好了病的人推荐介绍而来的。符天生作为一个有几十年丰富经验的老中医,深知,虽然他的热灸按摩疗法对于许

多疾病具有独特的显著疗效,但是不能包治百病。因此,对于热灸按摩疗法不能解决的

疾病,无论病人求医的心情多么恳切,无论病人出多少钱,他一律不收治,并且推荐介

绍他们去别的医院。1997 年 8 月 7 日,《泸州日报》以《“神医”符天生》为题,报道了符天生的事迹。符天生良好的医德医风

符天生的热灸疗法,收费十分低廉,每次从 3 元到 10 元不等,也就是说,天天去 他那里治疗,一个月最多才 300 元钱。在他这里,90 岁以上的老人、残疾人、农村五保

户、城里吃低保的、家庭特别困难的,一律免费治疗;对于所有的贫苦老百姓,可以不

用花一分钱,在他这里能够得到一样的医治。这对于当今饱受“看病难”、“看病贵”

之苦的老百姓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无怪乎,许多普通的老百姓喜欢去他那里,符天

生小小的医疗室,天天门庭若市。

有的老百姓从天亮就开始等候在符天生的医疗室门前,符天生每天从早上 7 点一直要辛勤工作到晚上 8、9 点,连午饭、晚饭也是家里人送。

在跟踪调查中,我们注意到,来符天生医疗室的病人,有两种人比较多,一种是中

老年人,一种是经济比较困难的农民和城镇居民。在他们的心目中,符天生不仅是一个

民间医生,更是一个心中时刻系着老百姓,和老百姓心连心,心贴心,满腔热情地为老

百姓解除病患的好医生。

不仅不收钱,对于一些外地的患者,来自偏远农村的患者,疾病严重的患者,符天

生夫妇还留他们在家里免费吃住,一直到疾病痊愈。有的困难群众,治好病临走时,符

天生夫妇还送给他们车费,给他们买上生活用品,送他们出门。许多病人是流着眼泪离

开他温暖的家的。

他也从来不多收患者一分钱。由于来治病的人太多,有时,要等上一两个小时,有的人想早点治疗,就提出多给一些钱,先治,但是遭到符天生的拒绝。有的患者的重病

在这里治愈后,出于发自内心的感激,也公开或者偷偷地想送给他一些另外的酬金,同

样遭到符天生的断然拒绝。邱克东临走的前一天晚上,就用报纸包着一叠钱送到符天生

家里,符天生看也没看,就当即退还给他。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这样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尽管他的医疗室,每天从早到晚,患者络绎不绝,可是他们夫妇俩还坚持轮换着去乡镇赶场。逢场天,他们早上 6 点钟左

右就要起来坐车,1、4、7 赶榕山,2、5、8 赶望龙,3、6、9 赶白沙,风雨无阻。他们

为什么要这样辛苦呢?符天生说,老百姓没有几个钱,如果他们都进城来找我,来回的

交通费、生活费,有时还要加上住宿费,可能远远超过治病的花费,病人一路颠簸也会

加重病情。我们坚持去乡镇赶场,虽然辛苦了自己,但是为老百姓减少了许多麻烦,节

省了不少开支。

从这些事实可以看出,符天生不是为了钱。他从医 30 多年,自己已经有了一定的

积蓄,他的大儿子在广东、海南从事建筑业 10 多年,并且几个孩子多年来一直反对父

亲这样辛苦,希望他享享清福。但是,他实在是舍不得丢弃自己几十年来苦心积累的医

术,希望有生之年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为老百姓多做点好事。符天生的尴尬处境 当今这个社会,做好人难,做好事也难。尽管符天生以自己精湛的传统医疗技术,几十年来,为无数的老百姓解除了病痛,并且让他们花小钱治好了大病,可是在有些人 的眼里,他们不相信一个小小的民间中医,能够创造如此多的医学奇迹。

由于符天生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一直未能考取执业医师证,也无法办理执业

医疗机构许可证,因此他的治病行为长期处于“合情合理不合法”的状况。今年正月,合江县卫生局以此为由,查封了他的医疗室。符天生回到家里,仍然有许多老百姓千方

百计找到他家里来。4月28日,县卫生局执法人员闻讯又追到他家里,强令他不准为老

百姓治病。尽管每天有几十上百人,其中不乏远道而来的病人前来求医,无奈之下,符

天生只得把他们拒之门外,任凭他们哭喊恳求,符天生也不敢再打开家门。虽然卫生部门的执法,有所谓的红头子文件作为依据,符天生没有理由也没有力量

与之对抗。但是,对于许多的普通老百姓来说,他们从此失去了一个收费低廉而又有效 的治病机会和地方。说实在的,他个人干不干无所谓,但是,符天生几十年积累的传统

医学经验,面临无从施展的窘况,他想报效家乡父老乡亲,报效广大老百姓的心愿将无 从实现。我们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上述的事实来看,符天生不是江湖游医,而是确实有一技之长的名老中医。他的医术、医德、医风,他在老百姓之中的口碑,就

是最好的、最有力的证明。

合江县是去年才创建的四川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理应对这样的名老中医加以保

护、支持,对他独特的热灸按摩疗法予以抢救、发掘和研究。

当前,党中央、国务院正在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在此,我们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 21 条“国家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代医药和

我国传统医药”,以一批老科技工作者对老百姓的深厚感情和良知,强烈希望上级有关

部门,特别是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从科学发展观出发,对符天生独到的医疗技术和可贵 的医德、医风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了解他的医疗技术的科学性和珍贵价值;从实事求

是,以人为本的原则出发,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角度出发,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

符天生的治病行为“合理不合法”的问题,采取措施保护他几十年来对祖国传统医学继 承和发展所积累起来的医学成果和丰富的经验,让它更好地为解除人民群众的疾苦服 务,为当地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特别是为建设四川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贡献力量。

第二篇:对一个民间名老中医的调研报告--+梁明春

对一个民间名老中医的调研报告--梁明春

四川省合江县一位叫符天生的民间老中医,用四代相传的祖传传统中医热灸疗法,30多年来治好了来自全国各地成千上万患者的疾病,特别是一些大医院也无法解决的疑难怪症,并且医德医风良好,被百姓称为“神医”。

符天生家族一脉相传的传统医术

符天生,男,今年58岁,四川省合江县合江镇明家坝村人,现居住在合江镇枣林巷。符天生家是有近200年历史的医学世家,他的曾祖父、祖父、爷爷是合江三代相传的名老中医,他的父亲虽然从年轻时就担任村社干部,没有从医,但是也精通传统医学。符天生的祖辈擅长传统中医学里面独特的火疗法,曾医治好过许多疑难杂症,其名声在当地流传很广。符家从清代起直至建国前夕,就在县城十字口开有远近闻名的“仁和堂”大药铺,是合江县城100多年来最大的中医中药铺,声名远扬。

符天生的热灸按摩疗法

符天生从小就对祖国传统医学耳濡目染。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期,符天生在乡农中读书,因为学校停办而辍学,转而开始潜心学医,传承祖业。经过家里长辈的悉心传授和许多名师的精心指点,加之他自己在几十年的实践中,怀着对祖国传统医学认真继承和发展的观念,不断探索,逐渐形成了中草药热灸按摩疗法这一独特的中医治疗方法。热灸按摩疗法使用的特殊灸条,里面原来有72种中草药,包括一些名贵中药材,这是符家几代人在传统医学实践中悉心研究出来的配方。符天生根据现代疾病的发展情况,又对配方进行了改进,增加了8种中草药,同时改进了治病手法,使其疗效更加显著。治疗方法是,将灸条蘸上一点桐油,在蜡烛上点燃,用大拇指在灸条上按一下,借助火力蘸上药力,然后根据不同的病症,对患者进行准确的穴位按摩。整个过程,充满了传统医学的色彩。

热灸按摩疗法的原理是,根据祖国中医理论,疾病是由于病人经络不通,气血不和,阴阳失调等引起的。热灸按摩疗法所使用的灸条主要能够起到驱风除湿,清热拔毒,舒筋活血,调节阴阳平衡等作用。根据祖国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论,根据不同的病人,不同的病症,对不同的穴位痛处取穴,借助热力和药力,进行穴位按摩,直透皮肤,骨内,产生点穴开窍,舒筋活血,驱风散寒等效果。

符天生的治病情况

热灸按摩疗法看似很简单,但是疗效却十分独特显著。34年来,符天生用热灸按摩疗法治好了成千上万的偏瘫、面瘫、风湿、鼻炎、淋巴炎症、乳腺炎、甲亢、妇科病、部分肿瘤等几十种常见病症和一些疑难病症患者。许多在省市县大医院花成千上万元无法治好的疾病,在这里仅仅只花了几十几百元就痊愈了。

20多年前,合江大同茶馆的老板娘钟婆婆,“文革”时儿子参加红卫兵,在武斗中被打死了。钟婆婆去找儿子时,不慎摔了一跤,瘫痪了。钟婆婆在床上一躺就是13年。1979年9月的一天,符天生被钟婆婆请去。他看了钟婆婆瘫痪的情况,询问了病情,开始用热灸疗法给钟婆婆治疗,仅仅只用了1个多月时间,瘫痪了13年的钟婆婆就奇迹般地站起来,能够走路了!

治好钟婆婆13年的瘫痪使符天生名声大振,也使他对自己的医术信心大增。以前他主要是治一些手脚痛之类的小病,现在,他开始治疗一些重症病人了。

重庆江津市石嫫镇大山村农民陈泽英,10年前患鼻咽癌,医生认为已无医治的必要,叫她回家等死。从1996年6月起,符天生用热灸按摩疗法给她进行治疗,经过近7个月的治疗,奇迹般地痊愈,至今没有复发。

5岁的小男孩金成华是合江县榕山镇农民,他因为小儿麻痹症而导致右脚、右手瘫痪,在市县大医院花了上万元治疗以后,效果不明显。2005年9月,孩子的父亲带他来到符天生这里,仅仅热灸了两天,手就能够活动了,经过半个月的坚持治疗,只花去了不到300元钱,金成华完全康复了,又能够自由地走路和奔跑了。

邱克东是符天生创造的又一个奇迹。

邱克东是重庆江津市长冲镇农民,2005年8月,在浙江打工的邱克东患上了医学上非常罕见的双侧面瘫,他先后在浙江省慈溪市人民医院、重庆江津市人民医院、重庆第三军医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疗,花了2万多元钱,病情没有任何好转。2005年8月24日,邱克东慕名来到符天生这里。来时,他双侧面部完全不能活动,没有表情,没有笑容,双眼不能闭合,舌头不能动,不能说话,不能吞咽,已经24天无法进食了,全靠鼻饲管补充一点营养,人已经虚弱得奄奄一息。邱克东在符天生这里治疗到第38天,终于拔下插了一个多月的鼻饲管。治疗到第58天,完全痊愈。一个在几个省市的若干大医院,许多高明的医生一筹莫展的病症,符天生凭着一根灸条,一双回春妙手,轻而易举地攻克了。幸运的邱克东又从死亡线上走了回来。

合江县自怀镇居民肖大容,11年前因为误服过量鹿茸而得了一种怪病,一年四季浑身发热,苦不堪言,就连大冬天也要吹电扇才受得了。11年来,肖大容到处求医问药,花费了上万元钱,病情却不见好转。去年11月,她抱着一线希望来到符天生这里,经过符天生的热灸按摩调理,仅仅几天时间,她的身体就恢复正常了,11年来,第一次穿上了厚厚的冬衣。

2005年3月,合江镇荔乡路居民胡再贵发现左臂上长了3个瘤子,经县人民医院诊断为血管瘤,需要动手术,但是由于他经济拮据,无力承担几千元的医疗费。后来偶然听说符天生医术高明,收费低廉,于是抱着试一试的心理,来到他那里求医。经过3个月的治疗,胡再贵左臂上的血管瘤完全消失。他深有感触地说:“符老师知道我家庭经济困难,才只收了我300多元钱。这点钱,在看病就医昂贵的今天,可能还不够检查费!”从医34年来,符天生治好的疑难病症不计其数。他的病人来源广泛,除了合江本地的以外,近到毗邻的泸州几个县区、重庆江津、永川、贵州赤水、习水,远到省内的隆昌、绵阳、自贡、内江,成都,省外的西藏、浙江、山东、广州、海南等地,都有患者慕名前来就医,其中许多人是经过在符天生这里治好了病的人推荐介绍而来的。符天生作为一个有几十年丰富经验的老中医,深知,虽然他的热灸按摩疗法对于许多疾病具有独特的显著疗效,但是不能包治百病。因此,对于热灸按摩疗法不能解决的疾病,无论病人求医的心情多么恳切,无论病人出多少钱,他一律不收治,并且推荐介绍他们去别的医院。

1997年8月7日,《泸州日报》以《“神医”符天生》为题,报道了符天生的事迹。符天生良好的医德医风

符天生的热灸疗法,收费十分低廉,每次从3元到10元不等,也就是说,天天去他那里治疗,一个月最多才300元钱。在他这里,90岁以上的老人、残疾人、农村五保户、城里吃低保的、家庭特别困难的,一律免费治疗;对于所有的贫苦老百姓,可以不用花一分钱,在他这里能够得到一样的医治。这对于当今饱受“看病难”、“看病贵”之苦的老百姓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无怪乎,许多普通的老百姓喜欢去他那里,符天生小小的医疗室,天天门庭若市。有的老百姓从天亮就开始等候在符天生的医疗室门前,符天生每天从早上7点一直要辛勤工作到晚上8、9点,连午饭、晚饭也是家里人送。在跟踪调查中,我们注意到,来符天生医疗室的病人,有两种人比较多,一种是中老年人,一种是经济比较困难的农民和城镇居民。在他们的心目中,符天生不仅是一个民间医生,更是一个心中时刻系着老百姓,和老百姓心连心,心贴心,满腔热情地为老百姓解除病患的好医生。

不仅不收钱,对于一些外地的患者,来自偏远农村的患者,疾病严重的患者,符天生夫妇还留他们在家里免费吃住,一直到疾病痊愈。有的困难群众,治好病临走时,符天生夫妇还送给他们车费,给他们买上生活用品,送他们出门。许多病人是流着眼泪离开他温暖的家的。

他也从来不多收患者一分钱。由于来治病的人太多,有时,要等上一两个小时,有的人想早点治疗,就提出多给一些钱,先治,但是遭到符天生的拒绝。有的患者的重病在这里治愈后,出于发自内心的感激,也公开或者偷偷地想送给他一些另外的酬金,同样遭到符天生的断然拒绝。邱克东临走的前一天晚上,就用报纸包着一叠钱送到符天生家里,符天生看也没看,就当即退还给他。

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这样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尽管他的医疗室,每天从早到晚,患者络绎不绝,可是他们夫妇俩还坚持轮换着去乡镇赶场。逢场天,他们早上6点钟左右就要起来坐车,1、4、7赶榕山,2、5、8赶望龙,3、6、9赶白沙,风雨无阻。他们为什么要这样辛苦呢?符天生说,老百姓没有几个钱,如果他们都进城来找我,来回的交通费、生活费,有时还要加上住宿费,可能远远超过治病的花费,病人一路颠簸也会加重病情。我们坚持去乡镇赶场,虽然辛苦了自己,但是为老百姓减少了许多麻烦,节省了不少开支。

从这些事实可以看出,符天生不是为了钱。他从医30多年,自己已经有了一定的积蓄,他的大儿子在广东、海南从事建筑业10多年,并且几个孩子多年来一直反对父亲这样辛苦,希望他享享清福。但是,他实在是舍不得丢弃自己几十年来苦心积累的医术,希望有生之年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为老百姓多做点好事。

符天生的尴尬处境

当今这个社会,做好人难,做好事也难。尽管符天生以自己精湛的传统医疗技术,几十年来,为无数的老百姓解除了病痛,并且让他们花小钱治好了大病,可是在有些人的眼里,他们不相信一个小小的民间中医,能够创造如此多的医学奇迹。

由于符天生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一直未能考取执业医师证,也无法办理执业医疗机构许可证,因此他的治病行为长期处于“合情合理不合法”的状况。今年正月,合江县卫生局以此为由,查封了他的医疗室。符天生回到家里,仍然有许多老百姓千方百计找到他家里来。4月28日,县卫生局执法人员闻讯又追到他家里,强令他不准为老百姓治病。尽管每天有几十上百人,其中不乏远道而来的病人前来求医,无奈之下,符天生只得把他们拒之门外,任凭他们哭喊恳求,符天生也不敢再打开家门。

虽然卫生部门的执法,有所谓的红头子文件作为依据,符天生没有理由也没有力量与之对抗。但是,对于许多的普通老百姓来说,他们从此失去了一个收费低廉而又有效的治病机会和地方。说实在的,他个人干不干无所谓,但是,符天生几十年积累的传统医学经验,面临无从施展的窘况,他想报效家乡父老乡亲,报效广大老百姓的心愿将无从实现。

我们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上述的事实来看,符天生不是江湖游医,而是确实有一技之长的名老中医。他的医术、医德、医风,他在老百姓之中的口碑,就是最好的、最有力的证明。

合江县是去年才创建的四川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理应对这样的名老中医加以保护、支持,对他独特的热灸按摩疗法予以抢救、发掘和研究。

当前,党中央、国务院正在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在此,我们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21条“国家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以一批老科技工作者对老百姓的深厚感情和良知,强烈希望上级有关部门,特别是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从科学发展观出发,对符天生独到的医疗技术和可贵的医德、医风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了解他的医疗技术的科学性和珍贵价值;从实事求是,以人为本的原则出发,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角度出发,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符天生的治病行为“合理不合法”的问题,采取措施保护他几十年来对祖国传统医学继承和发展所积累起来的医学成果和丰富的经验,让它更好地为解除人民群众的疾苦服务,为当地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特别是为建设四川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贡献力量。

第三篇:名老中医推荐材料

市**医院

关于**申报**市名中医专家推荐材料

**,*,现年***岁,中共党员,主任医师,****长,19***年*月毕业于****学院中医系,5年制大学本科,学士学位,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异,获学士学位,同年被分配至****医院工作至今,**年**月晋升主治医师,***年11月晋升副主任医师,****年***月晋升主任医师;***年任***主任,***年**月任****主任,2007年9月任******院长。

该同志毕业后一直在临床一线从事内科临床工作,热爱中医药事业,具有扎实的中医药理论功底和良好的技术素质,能正确应用中西医理论处理内科常见病、多发病,能独立处理内科急危重症。曾随诊于***名医、地区中医学会副理事长、内科主任****老师二年,受益非浅,中医水平明显提高,能灵活应用中医理论对疾病进行辨证施治,1989年在***中青年中医知识竞赛中获第一名(三人团体),1995年在首届***省优秀青年中医评选活动中被评为**省优秀青年中医(*****唯一一人)。

1990年开始在承担内科医疗工作的同时,主要从事内分泌重点是糖尿病的临床研究工作。曾赴北京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随国内著名糖尿病专家、中国中西医结合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林兰教授学习糖尿病诊治技术,多次参加全国、省地糖尿病学术研讨会及学习班,了解糖尿病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在本院组建了糖尿病专科门诊和病区,组建了市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和病友联谊会。他主持的糖尿病专科是市级重点专科。在我市率先开展了诺和灵系列、无针胰岛素注射器治疗糖尿病,中效胰岛素纠正磺脲类降糖药继发性失效,小剂量胰岛素+口服(或鼻饲)静脉补液结合纠正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新技术、新疗法。在中医方面认为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病”的范畴,消渴虽与肺、脾(胃)、肾有关,但主要病变部位在脾,主要是脾失健运,不能升清降浊、浊毒入血所致,创见性的提出了消渴病“脾轴心”说和“浊毒”致病理论,治用健脾益气,化浊解毒,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还开展了中医药纠正磺脲类降糖药继发性失效(SFS)的临床研究,充分利用中医中药解决这一医学难题,发现大多数SFS病人都有脾虚痰阻血瘀之征象,脾气亏虚、痰瘀互结是导致SFS主要原因,据此制定了健脾益气、化痰祛瘀的治疗原则、精选中药组成了纠正SFS的协定处方——启敏汤,疗效明显。对于老年性糖尿病他发现其阴虚燥热并不明显,常出现气虚血瘀之征象,治疗采用王清任之补阳还五汤加减,即可降低血糖,消除和减轻临床症状,同时也可有效防治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和合并症。他在应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并发症方面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对于糖尿病性便秘,认为主要属于虚秘,消渴日久,气阴两虚,气虚则大肠传送无力,阴津亏乏则大肠失于濡润,非单一气虚或阴虚所致,治宜气阴双补,益气育阴通便,疗效显著。对于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病变机理复杂,现代医学无理想治疗方法,他认为其主要机理是瘀血阻络,“不通则痛”,治宜活血祛瘀通络,用活络效灵丹,恒多奇效。接诊收治大量糖尿病人,临床疗效非常显著,许多四处求医无效的病人经他治疗获得控制,深受广大糖尿病患者信赖和好评,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是我市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的学科带头人,具有较大的辐射面和影响面。《**日报》、《**晚报》、《大众中医药》、《中原油田报》、《科苑群英》等众多报刊都报道过他的事迹。认真做好带教工作,先后带教**中医药大学、***医专、***中医药学校实习生2000人,曾受聘***医专、***卫校讲授“中医学基础”、“中药方剂学”、“伤寒论”、“中医内科学”等课程。是***中医药大学、***医专兼职教授。在临床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在国家及省级杂志发表14余篇,主编和参编学术著作3部,完成地市级科研3项,分别获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他工作中仔细认真,严格遵守医疗操作规程,从无漏诊、误诊及任何差错事故发生。担任副院长后,认真做好分管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管理方案和细则,工作井井有条,认真负责,以身作则,为医院稳步快速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他先后被聘为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会会员,**省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市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市青医协会理事,二次被选参加市卫生系统职称晋升中级评委会,同时担任****市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市劳动能力鉴定医疗卫生专家库成员,市科技专家库成员。

他政治上要求进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六大”精神,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记胡锦涛书记的“八荣八耻”,严格以医德规范要求自己,从不以医谋私,自觉抵制行业不正之风,坚决拒绝商业贿赂。工作上勤奋努力,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团结同志,顾全大局,对病人真心实意,对医术精益求精,对利益不贪不沾,对工作认真负责。多次被评为医院先进工作者,模范共产党员,行风信得过标兵。1993年在菏泽地区“争星夺杯”(白求恩杯)竞赛活动中被评为明星个人。2006年8月获得****市人事局、****局全市卫生系统行业作风建设标兵,并在全区进行了巡回讲演。2007年1月被评为全市卫生先进工作者,2006年12月获得全省卫生系统医德标兵,2007年7月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医务工作者。

******中医医院

第四篇:名老中医采访材料

名老中医采访材料

采访教授:

何天有:(针灸医药)专业特长

针药结合治疗面瘫、耳聋、腰突症、头痛等及男性病等疑难杂病。详细介绍

主任医师,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学科——针灸学学科带头人,甘肃中医学院针灸推拿学重点学科带头人,中国针灸学会理事,甘肃省针灸学会第一副会长,甘肃省针灸临床中心副主任,甘肃省领军第一层次人才,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针刺研究》杂志编委,2002年援外医疗期间获马达加斯加共和国总统骑士勋章。2007年被评为“甘肃省名中医”。

从事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30余年,主要致力于针药结合从肝论治难治性疾病、传统灸法的创新研究和皇甫谧针灸学术思想与临床运用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国内外医学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多次在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关于“敦煌针灸文献研究”和“皇甫谧针灸学术思想研究”主题演讲,受到国际学术同行的高度评价。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厅局级奖励6项。获国家自然基金地区基金项目1项,甘肃省重大中医药科研项目1项,在研项目研究经费39万元。主编《中医通法与临证》,重视气机与气化理论,主张从肝论治难治性疾病,结合经络学说首创“三阴穴”新穴,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功能性阳痿、慢性妇科炎症、下肢根性神经系统疾病方面取得全新突破。主编出版《华佗夹脊治百病》,拓展了“颈夹脊”概念,结合中医学五脏核心整体观发展了“华佗夹脊”在脏腑病、肢体病、头面病方面的治疗意义。主编出版《何氏药物铺灸疗法》,在传统长蛇灸的基础上实现了灸药结合,首创“留灸”理论,丰富和发展了灸法理论。

其余名老中医: 王道坤:(消化系统)专业特长

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中晚期癌症及口腔溃疡、胃食管反流病、腹泻、便秘、胰腺炎、肾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紫癜、低血压等。详细介绍 甘肃省名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临证近四十年,主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中晚期癌症及口腔溃疡、胃食管反流病、腹泻、便秘、胰腺炎、肾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紫癜、低血压等。

曹玉山:(心脑血管)中医?特色手法? 专业特长

高血压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梗塞、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脑卒中、血管性痴呆、脑萎缩、风心病、肺心病、心肌炎、心肌病、高脂血症、痛风、肥胖症、糖尿病等。详细介绍

甘肃省名中医,主治高血压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梗塞、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脑卒中、血管性痴呆、脑萎缩、风心病、肺心病、心肌炎、心肌病、高脂血症、痛风、肥胖症、糖尿病等。

刘宝厚:(泌尿系统)西转中,培训 专业特长

各种原发性、继发性肾炎、肾病、肾小管、肾间质疾病、尿路感染、肾盂肾炎、急慢性肾衰竭及肾虚等病症。详细介绍

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毕业于西安交大医学院,1957年参加工作,一直在兰州大学医学院工作。1959年参加甘肃省首届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1962年毕业。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原中西医结合科主任、中医教研室主任。1993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认为全国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2004年甘肃省人民政府授予“甘肃省名中医”称号。现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一、二届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一、二届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编委。主持完成多项科研课题,分获国家和省级科技进步奖6项,发表论文50余篇,主编《内科诊断与治疗》等专著4部。2006年被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收录入《中国中西医结合医学家传》。擅长采用“中西医双重诊断,中西药有机结合”治疗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尿路感染、泌尿系结石、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等相关疾病。

张士卿:(儿科)专业特长

小儿咳嗽、哮喘、腹泻、厌食、儿童多动症、癫痫、病毒性心肌炎、过敏性紫癜及疑难病症。详细介绍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儿科分会副主任委员、甘肃省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医儿科杂志》主编。享受国务院有突出贡献著名专家政府津贴,1988年获卫生部“全国卫生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1995年至2003年期间曾任甘肃中医学院院长,在中医界德高望重。2004年获得“甘肃省名中医”荣誉称号,现为全国第三批、第四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导师。1980年7月毕业于中国中医研究院,获硕士学位。曾拜全国老一辈著名儿科医家王伯岳先生为师在北京西苑医院从事医学研究。1990年又师承甘肃著名中医专家于己百教授。受益名师,尽得真传,学识渊博,功擅儿科。在40余年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学术上有较深的造诣,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与临床诊疗特长,擅长治疗小儿精神神经疾病、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及老年病,尤其研制的院内制剂“小儿开胃增食合剂”,临床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显著,赢得了患儿家长的广泛赞誉。主持完成多项省部级科研课题,出版及参编学术论著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赵健雄:(内科、妇科)专业特长

擅长中西医结合内科、妇科,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肿瘤、类风湿性关节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功能性子宫出血、习惯性流产等。详细介绍

甘肃省名中医,全国著名的敦煌医学研究和中西医结合医学家。岳美中、方药中教授学术继承人。原兰州医学院院长。现任兰州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所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甘肃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全国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家药品审评专家,甘肃省优秀专家,甘肃省名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汇通中西,善用经方,擅长中西医结合内科、妇科,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肿瘤、类风湿性关节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功能性子宫出血、习惯性流产等。

第五篇:寻觅名老中医心得体会

“寻觅名老中医”心得体会

中医学博大精深,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数千年来,造福于中华民族的生存与繁衍,也为世界医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当前中医、中药和针灸在大部分国家占有一席之地,利用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研究世界性的常见病、多发病以及疑难杂症渐成趋势。

通过这次与沈绍功先生的交谈以及对他的访问,我更加深刻体会到中医之路的曲折艰难,中医发展的流长、博大精深,同时也更加坚定了我发扬传承中医精神的意志和决心。

沈绍功,男,汉族,1939年5月出生,系上海大场枸橘篱沈氏女科第十九代传人。1963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六年制医疗系,毕业后一直在中国中医科学院从事医疗、科研和教学工作。曾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急诊科主任、肿瘤病房负责人,中国中医科学院基础理论研究所副所长。冠心病急症研究室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学位委员。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常委,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中医急诊杂志副主编,中国中医科学院临床所特聘顾问。承担并参与国家中医肿瘤、心脑血管病等多项攻关课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老出身于中医世家,自幼受中医熏陶,为中医药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一切为了临床,疗效才是硬道理”。他主张医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反对死啃书本也反对没有理论的盲目实践,有理论、有实践并能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才能称得上是医学家。

老注重医学传承,平等待人,他认为中医药的生命力在基层。

多年来,他注重基层医生特别是乡村医生的医学教育培养,不辞辛苦,毫无保留的传授沈氏家族积累的诊疗经验,在业界得到肯定,受到广大基层医生的尊崇和爱戴。

二十多年来,我所走过的学医道路,是艰苦的,曲折的。总起来有以下体会:

(一)要学好中医,必须打好两个基础。首先是古文基础,最低要求繁体字能认识,文言文能断句。再就是中医基础,如《内经〃素问》、《伤寒论》,《金匮要略》的白文要选读,药性、方歌、脉诀、经络歌诀要熟读,有了这两个基础,才能继续深入下去。

(二)要多看几种好的参考书。我在读高中的时候,老师教我读古典医着是不错的,但是指导我看的参考书,只限于汪切庵、陈修园两家,这就太局限了。后来我在中医大时所看的参考书,就使我的眼界开阔多了,因而获益不少。

(三)要多跟几个好的老师,因每个老师各有他的长处。比如,有的老师长于伤寒;有的老师长于温病,有的长于杂病,有的长于妇科,有的长于儿科。根据各老师辨证用药的特点,取其所长,为我所用,这就大有好处。但这个条件如不具备,也可自学成材。

(四)学医要有坚强的意志,朝斯夕斯,持之以恒。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前途,要看到光明,要提高自己的勇气。在顺利的时候,又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刻苦学习,继续前进。我在学医过程中,学习情绪曾有几次大的起落,教训是很深刻的。

(五)在医疗作风方面,对同道不要贬低别人,抬高自己;对病人无论

工人、农民、领导干部,都要一视同仁,详细诊察,不得草率。有时病人情绪急躁,要求过高,也只能耐心说服,体谅病人。但也不能迁就病人,投其所好。更不能乘人之危,向病家需索财物,这是起码的医德。

我现在已经是一名大三的杏林学子,我以自己身在湖南中医药大学这个中医情结深厚的学府而感到骄傲自豪,我更为遇到这么多医学精湛的中医老师而欣喜,我将在这片热土中继续挥洒激情,为中医大的明天,为中医学的未来继续前行。

08高级护理一班郭双

下载对一个民间名老中医的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一个民间名老中医的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名老中医工作室实施方案

    呼和浩特市中蒙医院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工作室实施方案 (一)名老中医工作室功能区域建设和条件改善 1、名老中医药专家临床经验示教室由信息科完成安装单向玻璃,音像录制和同步......

    名老中医传承工作计划

    盐池县中医医院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 工作计划及措施 为了继承整理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培养造就高层次中医临床人才和中药技术人才,继承与发展中医药学术,我院开......

    读《名老中医之路》有感范文大全

    读《名老中医之路》有感作者:迟显苏 山东中医药大学医者艺也,惟精诚者是也。做医者难,做大医者更难,做苍生大医者难乎其难。趟过历史的横流,携一身沧桑一路走来,道不明走过了多少......

    民间借贷调研报告

    民间借贷调研报告省联社: 我县的民间融资现状 我社经过对我辖20户牧户、10户工商户和2家专业合作社调查,2012年2季度末,我县民间融资市场小,由于我县人口少,小企业更是少之又少,牧......

    何任名老中医经验集

    何 任-中医瑰宝苑-中医经典,中医名著,中医古籍,中医珍本,医案、医论、医话,脉法、脉诀,针灸,经方、偏方、秘方,民间中医中医瑰宝苑名老中医经验集卷一 何任名老中医经验集目录研究《......

    名老中医经验秘方200条(5篇材料)

    名老中医经验秘方200条, 从事中医工作的需要可以联系221.131.60.* 1楼 秘方共200条,包括了各种疾病,疗效真实确切,绝不是一般的方子,全是老中医和名家的经验方,是我多方面收集,还有......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措施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措施 为贯彻落实脑病科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计划,使学术继承人切实提高中医理论水平与临床能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需求,特制定脑病科名老中医学......

    龙华医院名老中医工作室学习制度

    龙华医院名老中医工作室学习制度 一、总体安排工作室以师承教育为主,采取跟师学习、独立临床实践、理论学习的形式进行。完成3年继承任务,进行工作室考核,包括实绩考核、实践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