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一、建立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目的:
1、通过报告不良事件,可有效避免缺陷
2、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建立,是医院进行医疗责任保险的前提
3、医疗不良事件的全面报告有利于医疗管理部门对医院内医疗纠纷、事故和隐患有宏观的认识,便于分析原因及处理的合理性,从而制定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
二、建立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原则:
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坚持行业性、自愿性、保密性、非处罚性和公开性的特性。
1、行业性:是仅限于医院内与患者安全有关的部门,如临床、医技、护理、服务、后勤保障等相关部门。
2、自愿性:医院各科室、部门和个人有自愿参与(或退出)的权利,提供信息报告是报告人(部门)的自愿行为,保证信息的可靠性。
3、保密性:该制度对报告人以及报告中涉及的其他人和部门的信息完全保密,报告人可通过网络、信件等多种形式具名或匿名报告医务科,医务科闫宏图专职受理并严格保密。
4、非处罚性:本制度不具有处罚权,报告内容不作为对报告人或他人违章处罚的依据,也不作为对所涉及人员和部门处罚的依据,不涉及人员的晋升、评比、奖罚。
5、公开性:医疗安全信息在院内医疗相关部门公开和公示。通过申请向自愿参加的科室开放,分享医疗安全信息及其分析结果,用于医院和科室的质量持续改进。公开的内容仅限于事例的本身信息,不需经认定和鉴定,不涉及报告人和被报告人的个人信息。
三、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性质 报告性质分为强制报告和自愿报告两类。
(一)强制报告范围:
1、严重医疗差错,致病人残疾或死亡;
2、事件可能会被公开;
3、可能会受到处罚。
(二)自愿报告范围:
1、各种各样可能引发医疗纠纷的医疗事件;
2、事件将被保密;
3、有助于发现医疗安全隐患;
4、有助于预防严重医疗差错的发生。
四、报告程序、形式及时限
当发生不良事件后,当事人填写书面《医疗不良事件报告表》,记录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过程、采取的措施等内容,一般不良事件要求24~48h内报告,重大事件、情况紧急者应在处理的同时口头报告医务科闫宏图;护理事件上报护理部杨茹;后勤事件上报总务科杨春雷;安全事件上报保卫科周传明;设备事件上报设备科王占元;医务科、质控办接到报告后立即调查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管理等各个环节并制定改进措施。针对科室报告的不良事件,接报人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分析,制定对策,及时消除不良事件造成的影响,尽量将医疗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公布分析处理结果,并跟踪处理及改进意见的落实情况,落实情况列入每个月科室优质高效考核和年终的科主任考评内容。
五、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的内容:
根据医疗不良事件所属类别不同,我院划分为16类,内容涵盖医疗、护理、医技、行政后勤四大部门。
(1)病人辨识事件:诊疗中的病人或身体部位错误(不包括手术病人或部位错误)。
(2)医疗处置事件:包括:误诊、漏诊、误治、治疗不及时、报告错误;标本丢失、检验、检查结果误判;治疗、检查或手术后异物留置体内及神经受损等并发症。
(3)手术事件:麻醉、手术中的不良事件。如手术患者、部位和术式选择错误、术中死亡、术中及术后出现并发症。
(4)医疗器械事件:内固定断裂、松动、设备故障导致的不良事件。如呼吸机使用相关不良事件。
(5)药物事件:医嘱、处方、调剂、给药、药物不良反应等相关的不良事件,包括:错用药、多用药、漏用药、输液反应,病人在院内自行注射管制毒麻药品。
(6)烧烫伤事件:治疗或手术后发生烧烫伤。
(7)伤害及意外事件:言语冲突、身体攻击、跌倒、坠床、自残、自杀、失踪、猝死等事件。
(8)院内感染相关事件:可疑特殊感染事件。
(9)医患沟通:包括医患沟通不良、医患语言冲突、医患行为冲突、病人或家属对工作人员不满等。
(10)输血事件:医嘱开立、备血、传送及输血反应等不良事件。(11)公共设施事件:管路事件、管路滑脱、自拔事件、天灾、有害物质外泄等相关事件
(12)非预期事件:非预期重返ICU或延长住院。(13)治安事件:偷窃、骚扰、侵犯、暴力事件。(14)针扎事件:包括针刺、锐器刺伤等。
(15)病人约束事件:不适当约束或执行合理约束导致的不良事件。
(16)其它事件:非上列之异常事件。
六、分析、反馈、制定整改措施。
医务科、护理部在接到报告后应及时对上报事件进行分析、反馈,若事件情节严重立即上报分管院领导(孟宪文 石 弘 陈先领 常春雨 吕冰副院长),制定相应措施进行整改,督促科室、护理单元落实。
七、奖励机制
每年由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对不良事件报告中的突出个人和集体提出奖励建议并报请院办公会通过。
a)定期对收集到的不良报告进行分析,公示有关的好建议和金点子,给予表扬。
b)对提供不良报告较多的科室给予奖励。
c)对个人报告者保密的前提下给予奖励,并给予不具名的公开表彰,在评优晋升时给予优先和加分。
d)定期对及时整改和持续改进的科室和个人给予奖励。
八、医疗不良报告制度的组织机构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医疗不良事件整改小组
组
长:张建明
副组长:孟宪文、石弘、陈先领、常春雨、吕冰、成员:闫宏图、杨茹、王占元、杨春雷、周传明
报告系统网络
科室、个人(医、护、医技、后勤设备人员)
质
量
管 院领导 — 理
委
员
会
职 能 科室
科 个人(医、护、医技、后勤设备人员)
室
第二篇: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一、目的
(一)规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主动报告,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及时发现医疗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利于医疗管理部门早期介入、早期干预,将病人的损害降至最小、将医疗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将获取的医疗安全信息进行分析,反馈并从医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与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全院发生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医疗缺陷的主动报告;包括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护理安全(不良)事件、药品安全(不良)事件、器械安全(不良)事件和其他安全(不良)事件等。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机构与职责
我院由医务科统一承担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的管理工作,其职责为:
(一)组织、协调、指导全院的不良事件处理工作;统一接收、初步审核、汇总上报的不良事件。
(二)及时将收集到的不良事件转发给相关部门或科室进一步处理: 1.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由医务科处理。
2.护理安全(不良)事件转发给护理部;如直报给护理部的,由护理部转告医务科。
3.感染相关安全(不良)事件转发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如直报医院感染管理科的,由医院感染管理科转告医务科。
4.药品安全(不良)事件转发给药学部,如直报给药学部的,由药学部
转告医务科。
5.输血安全(不良)事件转发给输血科,如直报给输血科的,由输血科转告医务科。
6.器械、设备安全(不良)事件转发给医学装备部,如直报给医学装备部的,由医学装备部转告医务科。
7.设施安全(不良)事件转发给后勤管理科,如直报给后勤管理科的,由后勤管理科转告医务科。
8.服务及风纪安全(不良)事件转发给党总支办公室,如直报给党总支办公室的,由党总支办公室转告医务科。
9.治安(不良)事件转发给保卫科,如直报给保卫科的,由保卫科转告医务科。
(三)督促指导相关部门或科室对不良事件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及处理。(四)各部门每季度汇总、统计、分析、处理信息,提出加强与改进工作的意见或建设。并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归档。必要时提交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进行处理。
四、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渠道与处理
(一)发生或发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时,医务人员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损害扩大,并立即向科主任报告,并进行上报。
(二)上报渠道
1.书面报告: 发生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后24小时内,当事人或其他发现人员填写纸质版《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填写后上报至医务科。
2.紧急电话报告:仅限于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可能迅速引发严重后果的紧急情况使用。夜间及节假日应统一上报医院行政总值班。
(三)医务科接到报告后,进行初步审核,根据不良事件主要责任情况转发给各职能部门进一步处理。
(四)职能部门在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调查核实,调查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管理等各个环节,制定对策及整改措施,督促相关科室限期整改、落实,及时消除可能造成不良事件的隐患。每季度将不良事件上报处理情况汇总后报医务科。
(五)医务科每半年将不良事件的上报和处理情况进行整理、分析。
五、激励机制
(一)鼓励自愿上报。对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且积极整改的给予奖励。
(二)如上报的事件对科室或医院从管理体系、运行机制、规章制度及岗位职责上的流程再造有显著帮助,促进质量获得重大改进者,给予相应奖励。
(三)当事人或科室在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后未及时上报导致事件进一步发展的,医务科从其它途径获知的,视情节轻重给予当事人及科室负责人一定的处罚;由此引发纠纷或事故的根据医院医疗纠纷处臵办法从重处理。
(四)医务科每半年对收集到的不良事件进行分析,跟踪职能部门处理、整改意见的落实情况,对整改措施落实不力的部门、科室或个人提出处理意见,报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决议。
第三篇: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治疗和护理过程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患者治疗护理效果,增加患者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护理纠纷或护理事故,以及影响护理工作正常运行和护理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称为护理不良事件。
一、不良事件的等级划分
1、Ⅰ级事件(警讯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2、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永久患者机体与功能丧失。
3、Ⅲ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患者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4、Ⅳ级事件(隐患事件):由于发现及时,错误在对患者实施之前被发现并得到纠正,患者最终没有得到错误的医疗护理服务。
二、不良事件的报告范围
1、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坠床、用药错误、走失、误吸或窒息、导管滑脱、烫伤以及其他与患者安全相关的护理意外。
2、护理差错或护理事故导致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非正常死亡、严重功能障碍、住院时间延长或住院费用增加等事件。
3、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或输血不良反应。
4、因医疗器械或医疗设备原因给患者或医务人员带来的损害。
5、因陪护人员的原因给患者带来的损害。
6、严重院内感染。
7、门急诊、保卫、信息等其他相关不良事件。
三、不良事件的上报时限
1、Ⅰ级事件(警讯事件):护理部应主动及时向医院相关职能报告。
2、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在采取积极救治措施的同时,当事人须立即通知护士长、上级医生和科主任,同时报护理部、医务科(夜间为总值班),事后48小时内上报《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
3、Ⅲ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当事人应立即报告护士长,护士长在了解情况后及时报科护士长,并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上报护理部。
4、Ⅳ级事件(隐患事件),鼓励护理人员主动上报,护士长每月进行记录,科护士长审核,对共性问题及 时向护理部报告。
四、具体要求
1、科室应按规定时限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逾期未报或有意隐瞒不报者,视情节轻重予以处罚,并与科室质量考评挂钩。科室每月召开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会,制定整改措施,必要时请护理部参加。
2、护理部接到科室上报的不良事件后,调查核实,协助解决,并跟踪验证。
3、护理不良事件需要其他协助解决的,护理部及时沟通解决。
4、对于警讯事件,护理部应及时向全院各科室发出预警信息。
5、护理部实行全院护理不良事件监控,定期召开护理不良事件分析讨论会,并在护士长例会上进行反馈。
6、护理部对于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者,给与鼓励和表扬。对于未增加患者痛苦、未影响患者治疗及预后的护理不良事件,将不影响个人、集体评优晋级。
护理部
二〇一四年八月十八日
第四篇: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县保健院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安全(不良)
事件报告制度的通知
各科室: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是发现医疗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医学发展和保护患者利益的重要措施。为达到国家卫计委提出的病人安全目标,建立与完善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要求,鼓励全院各科室及时、主动报告影响病人安全的不良事件或潜在风险。
一、目的
规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主动报告,可增强全院职工风险防范意识,及时发现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有效避免医疗差错与纠纷,保障病人安全。通过对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有利于发现存在的不足,从医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与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提高对错误的识别能力,不断吸取经验教训,避免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在医院发生的与患者安全相关的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凡与患者安全相关的部门、科室、人员均适用。医院鼓励科室和医务人员主动报告不良事件。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和等级划分
(一)定义
不良事件是指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二)等级划分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按事件的严重程度分4个等级:
Ⅰ级事件(警告事件)—— 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 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病人机体与功能损害。
Ⅲ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 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病人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Ⅳ级事件(隐患事件)—— 由于及时发现错误,但未形成事实。
四、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内容
(一)报告事件资料(事件发生时间、地点、受影响的对象、相关人员、事件发生后的不良后果)。
(二)报告事件类别(如治疗、护理、药物、手术、输血、感染等与医疗活动有关的事件)。
(三)事件发生后立即采取的处理措施。
(四)上报职能部门立即处置。
五、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上报
(一)报告形式
1、书面报告:不良事件须填写《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记录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过程、采取的措施等内容。
2、紧急电话报告:不良事件可能迅速引发严重后果的(如意外坠楼、术中死亡、住院期间意外死亡等)紧急情况使用。
(二)报告部门
报告部门:发现不良事件,相关科室、人员按照不良事件报告原则、不良事件报告类别及报告形式,及时向相关职能部门主动报告进行处置。
1、医疗相关不良事件:报告医务科。
2、护理相关不良事件:报告护理部。
3、感染相关不良事件:报告感控办。
4、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药械科。
5、器械相关不良事件:报告药械科。
(三)报告程序
1、Ⅰ、Ⅱ级不良事件报告流程
主管医护人员或值班人员在发生或发现Ⅰ、Ⅱ级严重不良事件时,应在处理事件的同时先电话上报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处置,同时按医院差错、事故报告处理程序进行上报,当事科室在24小时内填写《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并提交。
2、Ⅲ、Ⅳ级不良事件报告流程
报告人在24—72小时内填写《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并提交相关职能部门。
3、如发生或者发现已导致或可能导致医疗事故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时,医务人员除了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损害扩大外,应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应及时电话向医务科、护理部等相关职能部门报告,同时报告总值班。
六、职责
(一)医务人员和相关科室:
1、识别并主动报告各类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2、提出初步的改进建议。
3、相关科室负责落实医疗不良事件的改进措施。
(二)各职能部门
1、指派专人负责收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
2、接到报告后立即进行协调和处理,向主管院领导汇报,并调查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管理等各个环节,制定对策及整改措施,督促相关科室限期整改,及时消除不良事件造成的影响。
3、负责对不良事件进行整理分析,向相关质量管理委员会报告,提出系统改进办法,在一定范围内开展相关教育培训,减少或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三)质量管理部门:
1、指派专人负责汇总各部门、科室报送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汇总表》。
2、对全院医疗不良事件进行汇总和分析。
3、对发生频率较高的或重大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组织相关职能部门专题讨论,并提出改进建议,必要时上报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加以研究。
4、负责组织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知识的相关培训。
七、奖罚机制
由各职能部门提出,对主动、及时上报不良事件的人员和科室,将根据不良事件的具体情况给予免责或减轻处罚;凡发生严重不良事件隐瞒不报的科室和个人,一经查实,根据事件具体情况给予当事科室和个人相应的行政和经济处罚。
(一)鼓励主动报告。对主动报告Ⅲ、Ⅳ级不良事件且积极整改者,可免于处罚,对在阻止重大安全事故或严重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中表现突出的科室,当月质控给予0.2分的奖励。
(二)对主动报告Ⅰ、Ⅱ级不良事件者,医院将根据事件处理结果酌情减轻或免于处罚。
(三)对隐瞒不报的科室和个人,一经查实,视情节轻重给予100-500元的经济处罚。对发生严重医疗不良事件未主动报告的科室,将取消年终评先评优资格,由此引发纠纷或事故的另按医院《医疗纠纷(事故)处理办法》进行处罚。
(四)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根据情况,对在不良事件报告中表现突出的科室或个人提出奖励建议,并报请医院批准后予以奖励。
第五篇: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文档
医院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一、医院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
本制度所称医院安全(不良)事件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患者的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负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二、医院安全(不良)事件类别
根据医院安全(不良)事件所属类别不同划分为7类:
(一)病房诊治问题:包括错误诊断、严重漏诊、错误治疗、治疗不及时、院内感染等。
(二)不良治疗:包括错用药、多用药、漏用药、药物不良反应、输液反应、输血反应等。
(三)意外事件:包括跌倒、坠床、烫伤、自残、自杀、失踪、猝死等。
(四)辅助诊查问题:包括报告错误、标本丢失、标本错误、检查过程中出现严重并发症等。
(五)手术相关问题:如手术患者、部位和术式选择错误、患者术中死亡、术中术后出现并发症、手术器械遗留在体内、住院期间同一手术的再次手术、麻醉相关事件等。
(六)医患沟通:包括医患沟通不良、医患语言冲突、医患行为冲突等。
(七)其他非上列导致医疗不良后果的事件。
三、接收报告部门
(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尚未发生或已有纠纷苗头的上报医务工作部。
(二)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
(三)感染相关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四)药品安全(不良)事件上报药剂科。
(五)器械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医疗设备仪修部。
(六)设施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后勤保障部。
(七)服务及行风安全(不良)事件上报纪委监察室。
(八)人身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后勤保障部。
四、报告形式
(一)书面报告(填写《医疗不良事件报告表》)上报主管部门。
(二)网络直报,通过院内OA系统将电子版《医疗不良事件报告表》)上报主管部门。
(三)紧急电话报告,仅限于在不良事件可能迅速引发严重后果的(如意外坠楼、术中死亡、住院期间意外死亡等)紧急情况使用。事后补报《医疗不良事件报告表》。
五、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处理流程
(一)当发生不良事件后,当事人填写书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记录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过程、采取的措施等内容,一般不良事件要求24~48h内报告,重大事件、情况紧急者应在处理的同时口头或电话上报职能科室,由其核实结果后再上报分管院领导。
(二)职能处室接到报告后立即调查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管理等各个环节,制定对策及整改措施,督促相关科室限期整改,及时消除不良事件造成的影响,尽量将医疗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三)涉及药物不良反应、院内感染、输血反应的实行双重填报。
(四)以上处理结果(《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最后统一报后勤保障部备案。
六、奖罚机制
(一)鼓励自愿报告,对主动报告且积极整改者,视情节轻重可减轻或免于处罚。对阻止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的报告者予以500~1000元现金奖励。
(二)隐瞒不报的经查实,视情节轻重给予100~1000元的处罚;由此引发纠纷或事故的按本院医疗纠纷处置相关制度处罚。
(三)后勤保障部每季度对收集到的不良事件报告进行分析,公示处理结果,跟踪处理、整改意见的落实情况。
(四)医院每年对不良事件报告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予以奖励。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自愿报告制度
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正常诊断与治疗过程中,发生本可避免的涉及医疗安全的不良事件/缺陷。医院通过自愿的、不具名的报告途径获得的显性或隐性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信息。
二、医院积极倡导医护人员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鼓励医务人员主动报告。
三、对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医护人员,报告记录不作为处罚依据。
四、对主动发现与及时报告重要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和隐患,避免严重不良后果发生的医护人员给予奖励,并保护报告人权益。
五、医院授权专门部门、专人负责,最大限度的搜集、分析、交流、共享安全信息。
六、医院与科室应将安全信息与医院实际情况相结合,从医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与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每年至少有2个典型案例进行医院层面的医疗安全改进分析并制定具体整改实施方案。
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报告制度
一、药品不良反应(ADR)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二、药品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药品已知和未知作用引起的副作用、毒性反应、过敏反应等。
三、医院成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领导小组,并指定各科兼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联络员负责药品不良反应及药害事件的报告和监测工作。
四、各科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联络员,如发现可能与所售药品有关的不良反应,应详细记录、调查,上报药剂科,并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故报告表》,按规定程序和时限上报。
五、建立药品不良反应记录,详细记录用户姓名、年龄、疾病情况;用药名称、规格、批号、厂家、剂量、用药时间、出现不良反应时间、处理结果及愈后情况等。
六、调剂发药时,应询问患者有无药品不良反应史,讲清必须严格按药品说明书服用,如用药后有异常反应,要及时停止用药并向医生咨询。
七、如医院发现药品不良反应及药害事件,按省、市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及时上报。
八、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办法。
(一)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原则是“可疑即报”。
(二)各科室发现药品不良反应后,由首诊医师立即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附表)报药剂科临床医学室(若首诊医师不在,由接诊医师填报)。退药原因为药品不良反应的,药房人员应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填好后定时交给临床药学室。
(三)若遇输液反应或危及生命的药品不良反应,应将药品封存后留样并保存于冰箱,切勿冷冻,待分析后决定取舍。
(四)药剂科应及时将全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上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具体时限如下:每季首月5日前汇总并向上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如发现新的或严重药品不良反应,自发现之日起7日内报上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发现药品群发不良反应或预防性接种生物制品的不良反应,自发现之日起48小时内报上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死亡病例应在24小时内上报上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九、药剂科临床药学室负责全院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收集、整理、评价、上报工作。
十、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形式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电子报表,报表填写内容完整、真实、客观,字迹清楚。
十一、发现药品不良反应匿而不报者,一经查实,责令改正,并按医院奖惩制度严肃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