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
让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 法治化之路越走越远 一点
从2007年底市委八届四次全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重大决策至今,贵阳市一直是“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笃行者,将其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三年来,生态文明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市民幸福指数不断提高,城乡老百姓理解生态文明,接受生态文明,推崇生态文明,逐步形成健康、环保、文明的消费观念、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生态文明知识普及率逐年攀升,生态文明建设教材出现在中小学课堂;企业实现经济高速增长中的低碳发展;生态文明城市功能逐步完善,生态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生态文明城市品牌正“唱响”世界。连续四年成功举办的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已成为国际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生态会议品牌;“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正式成为贵阳的两张新“名片”。而加强法治建设、形成良好的法治秩序,既是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重要保障。回顾我市多年的立法进程,从未懈怠过为“生态文明”保驾护航——我市现行有效的71部地方性法规中,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紧密相关的“绿色法规”共23部,占据了近三分之一的份额。三年前,贵阳市人大更是首开全国先河,为“生态”立法,制定了全国第一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地方性法规——《贵阳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首次将区域限批制度、监督员制度、“门前三包”责任制、超时默认制度、舆论监督规定等内容写进地方性法规,确保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三年来,《条例》及其20余个相关配套法规为贵阳市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制保障,起到了很好的促进、规范、保障和引导作用。
与此同时,市人大常委会积极制定相关配套法规,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法规系列,涵盖了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各个组成要素,并贯穿了目标确定、任务分解、组织实施、督促检查、责任追究等全过程。为确保法规的执行,市人大常委会定期开展执法检查,推动《条例》深入实施,通过将环境公益诉讼从理论研究层面落实到法律制度建设层面等,多项前沿性创举在探索中逐步完善。
全市认真执行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功能分区、指标体系等,使各项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各级政府实行生态文明建设行政责任追究制和一票否决制,严肃整治和处理各种违反行政管理规范的行为等。司法机关坚决依法惩处不符合《条例》规定、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和活动。“两湖一库”等饮用水源水质明显改善、生态植被保护良好等,资源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三年来,《条例》为我市的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保驾护航,将生态文明理念转化为法律价值,使之得到制度性和法律性保障。当然,这还仅仅是个良好的开局。在《贵阳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条例》通过三周年座谈会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军强调,当前《条例》面临的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贵阳建设生态文明城市进入新的阶段,必须根据实践需求抓紧修订和完善《条例》。目前,市人大常委会已启动《条例》的修订工作。由此,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法治化之路,将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速读
·焦点 第二届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落幕
9月13日,规模宏大的第二届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在贵阳落下帷幕,参展企业达1346家,比上届酒博会多526家,采购商6109家;展示面积达8万平方米,总人流量超过22万人次;贸易合同金额达553.6亿元,其中茅台集团达成贸易额占酒博会贸易总额的近三分之一,成为最大赢家。
此次展会规模大,完全达到国家对国际性展会的要求。不但吸引了包括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西凤酒、汾酒、董酒等国内知名白酒企业,还引来了包括拉菲、拉图、木桶、玛歌等境外11家世界知名酒企业参展。
构筑精神高地 孔学堂落户贵阳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构筑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高地”。9月28日,贵阳孔学堂落成暨孔子行教雕塑揭幕仪式在大将山麓、花溪河畔隆重举行。孔学堂地处花溪十里河滩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中段,背倚大将山,俯瞰花溪河。占地130亩,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因袭宏伟、大气的汉唐风格,并融入贵州地域建筑元素。主要建筑包括大成殿、杏坛、讲堂群、六艺学宫、乡贤祠、阳明祠、奎文阁等,主要功能是讲学、研究、修习,兼具祭祀、礼典、典藏等功能。国务院参事室主任陈进玉在落成仪式上说,贵阳建设孔学堂,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实现贵州省委、省政府“构筑精神高地,冲出经济洼地”要求的重要助推力,将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青少年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提供重要基地,为提高本地党政干部的文化素养和“官德”境界提供重要平台。从孔学堂的建设,我们看到了“贵阳速度”,感受到了贵州、贵阳在西部大开发中正在迅速崛起。
·综治
3000个高清监控摄像头年内上岗 10月26日,贵阳市视频监控平台项目宣布开工。至今年年底,贵阳市将在市主次干道路口,广场、车站、复杂场所等重要场所进出入口安装3000个200万像素的高清监控摄像头。新的视频监控平台在集纳了前期已建监控探头资源的基础上,将建立视频专用网络,在重要场所、路口、路段及城区内制高点建立监控前端。所有监控画面和录像,将统一进入贵阳市视频监控平台,使得该平台具备事件检测、智能检索、人脸识别卡口、交通数据、信息发布、数据中心和GIS平台等作用。
·体育
2012国际贵阳山地自行车赛
9月26日,2012贵阳国际山地自行车邀请赛在金阳新区贵阳一中体育馆隆重开幕。本次赛事为国际自行车联盟一类洲际比赛,由国家体育总局自行车击剑运动管理中心、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省体育局和市政府主办,金阳新区管理委员会、市体育局承办。本次邀请赛共吸引了来自全球27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名顶尖运动员参赛。赛事分为国家级别青年组比赛、国际短途越野赛、奥林匹克越野赛三个项目,均为泥地竞速赛。选手们于9月27日、28日两天在位于金阳新区的专用比赛场地内展开激烈角逐。
·旅游
贵州草海湖迎来第一批越冬黑颈鹤
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27日透露,今年第一批到草海湖越冬的黑颈鹤比往常提前一周飞抵当地,目前已观察到70多只。黑颈鹤是高原独有鹤种,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草海湖位于贵州西北部的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紧邻县城,是黑颈鹤和多种候鸟的越冬栖息地。据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阳关山观测点观测员李洪勋介绍,今年的10月18日,农历九月初四上午11时许,黑颈鹤提前一周时间翩翩飞抵草海湖。当天飞来的黑颈鹤是9只,灰鹤是11只,从18日至25日,飞回草海湖的黑颈鹤已达70多只,灰鹤近100只。往年要11月份才飞来的斑头雁、鸬鹚、赤麻鸭等国级二级保护鸟也提前开始飞回草海。
贵阳“温泉季”29日启幕
以“温泉·养生·产业”为主题的2012中国·贵阳温泉季活动将于10月29日启幕。此次“温泉季”系列活动将从今年10月持续到明年4月,期间将推出温泉品鉴、温泉文化展示等活动。在10月29日举行的开幕式上,将举行微电影《贵阳,我爱你》开拍仪式、水上芭蕾、独竹漂表演等活动。
为给此次活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我市将推出《贵阳有你》“温泉季”全媒特刊,全面介绍贵阳的温泉旅游资源和“温泉季”系列活动。
·区市县 云岩区: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重点“固基”
作为贵阳市的中心城区之一,云岩区交通发达、商业繁荣、人口密集,社会治安任务十分繁重。该区区委、区政府从抓基层、打基础入手,多层次构架社会治安群防群治防控网络,今年前三季度,全区接处警64599起,比去年同期减少7686起,下降10.64%。平安建设的稳步推进该区为幸福云岩的打造夯实了根基。
云岩区一是大力增强辅警力量,在辖区重点地段、部位和治安乱点安装视频探头,对易发案地段和背街小巷实行24小时监控。二是采用多种形式组织企业单位投身防控网络,让云岩区绝大部分企业、单位均参与到群防群治工作中。三是进一步壮大群防群治队伍,广泛发动退休同志、低保人员、居民小组长、单位内保人员、物业保安及沿街门面的从业人员开展“红袖标”义务巡逻。
通过努力,云岩区齐抓共管推进平安建设取得显着成效,中秋国庆长假期间,云岩区刑事发案率同比下降27.94%。
开阳县:
实现工业总产值预计同比增长24% 今年前三季度,开阳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预计完成138亿元,同比增长2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36.87亿元,同比增长21.5%。
今年开春以来,开阳县采取一系列措施,实现了重点行业生产持续运行、企业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磷化工产业向集约化转变、万元产值能耗降低四项工业“共赢”局面,工业经济发展势头加快。
据悉,通过争取煤调基金补贴、加大县级财政资金扶持等措施,开阳县33户规模以上企业开工率稳定在76%左右;通过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推进节能项目申报,加强对黄磷渣、黄磷尾气等废渣、废气的综合利用,开阳县规模以上企业万元产值能耗降低到1.45吨标煤,同比下降10.49%。
重要讲话
深刻融入 全面贯穿
——在《贵阳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条例》通过三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省委常委、市委书记 李 军
三年前的昨天,也就是2009年10月16日,贵阳市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了《贵阳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条例》,这是贵阳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法治化进程的一件大事。今天这个会议就是要对《条例》实施情况进行回顾总结,对完善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制度安排作一个展望。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思。
一、《条例》在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条例》有几个特点是比较突出的:一是首创性。是国内第一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地方性法规,包括区域限批制度、监督员制度、“门前三包”责任制、超时默认制度、舆论监督规定等内容,都是首次被写进地方性法规。二是系统性。不是某个单项或者几个单一的方面,而是贯穿了目标确定、任务分解、组织实施、督促检查、责任追究的全过程,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法规体系,涵盖了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各个组成要素。三是前沿性。提出的很多措施比较超前,充满了创新精神,比如“社区支持农户的绿色纽带模式”就是学界研究讨论的热点话题。贵阳把环境公益诉讼从理论研究层面落实到法律制度建设层面,这是一大前沿性创举。四是实践性。完全从贵阳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实际出发,有的是针对实际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提供规矩遵循,有的是把实际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固化为法规条文,操作性非常强。因此,从颁布以来,各方面对《条例》的评价都非常高,从内容到形式都充分肯定。从市人大执法检查来看,《条例》执行情况总体是好的。《条例》的理念、思路、要求、办法转化成具体工作、具体项目和具体成效,产生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条例》在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中具体发挥四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引导作用。法规作为一种行为标准和尺度,具有鲜明的引导功能。贵阳市颁布《条例》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形成践行生态文明理念、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导向。这些年来,全市以《条例》为引导,通过多种形式和载体,加强生态文明教育与宣传,极大增强了市民的生态文明意识。二是强制作用。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强制作用。这些年来,全市认真执行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功能分区、指标体系、绩效考核办法,使行为和活动更加科学、规范。对不符合《条例》规定、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和活动,以《条例》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坚决依法惩处。三是监督作用。这些年来,全市涉及公众权益和公共利益的重大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都通过听证、论证、专家咨询或者社会公示等形式广泛听取意见,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依法对生态文明建设活动及国家机关履行生态文明建设职责情况进行舆论监督,将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确保了行动的科学性、民主性、公开性。就市人大来讲,针对《条例》执行定期开展一系列督促检查,监督作用发挥得非常充分。四是惩戒作用。对行政部门和执法部门来讲,法规既是惩治违法行为的武器,也是自我约束的“戒尺”。《条例》要求实行生态文明建设行政责任追究制和一票否决制,严肃整治和处理各种违反行政管理规范的行为,并制定了相应的处罚办法,强化了公众特别是公职人员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责任意识、主动意识。总之,《条例》是个纲,纲举目张。在一定意义上讲,在国家和省的法律法规框架内,这个《条例》就是贵阳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根本大法”,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提供了目标、原则、措施,凝聚了强大力量,发挥了保驾护航的重大作用。
二、要根据形势的发展不断修订完善《条例》
《条例》面临的宏观环境和实践形势与三年前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必须抓紧进行修订和充实。一是中央对建设生态文明有新的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在“7.23”重要讲话中作了精辟阐述,党的十八大将对此进行更全面、更深刻、更系统的安排部署。二是经过五年努力,特别是《条例》通过后的三年来,贵阳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进入了新的阶段,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任务、公众意识都有了新的变化,《条例》必须适应这样的变化。三是我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迫切要求加强和改进。在这样的情况下,《条例》必须根据形势和实践的变化,有针对性地进一步修订完善。
一要更加准确地把握生态文明的内涵和外延。中央明确,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起,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他各种建设的基础、支撑和保障。离开生态文明建设,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就无法持续、协调地进行。正因为如此,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在《条例》修订的过程中,要牢牢把握这一基本要求,准确界定《条例》涵盖哪些内容、不涵盖哪些内容,用什么来串起整个篇章和具体条文,真正把“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八个字充分体现到《条例》中。
二要根据实践的推进及时完善相关工作内容。有些工作过去没有开展,凭空想象不出来;有些问题过去没有发现,现在需要亡羊补牢;有些做法实践证明行之有效,就要及时补充到《条例》中去。比如,三年前没有开发建设“二环四路城市带”,现在有了,考虑重点区域、重点环节就要想到相关因素。比如,《条例》第十六条,禁止采矿、采石、采砂的区域里,没有机场及其周边。实践证明,机场及其周边恰恰是破坏最重的、影响最大的。在修订的时候,就要及时解决这个问题。比如,通过开展“三创一办”,我们在保持良好的市容市貌常态化、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方面积累了不少成功做法,就要及时进行总结、提炼,充实到《条例》的相关条目中去。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修订的时候要注意一一梳理。
三要在增强操作性上下更大的功夫。我们的一些法规条文,往往比较注重要怎么样、要做什么,而对于不怎么样、不做什么如何处置,往往语焉不详。这样法规条文的可执行性、威慑力就会打折扣。因此,在修订过程中,既要从正面细化各项倡导性规定,也要从反面明确违反的惩罚性后果,便于有关责任单位和部门具体实施,便于市民群众自己对照检查。
三、要实行更加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安排
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有完善的制度安排作保障。《条例》的作用很大,但仅有《条例》是不够的,必须着眼于整个体制机制、法律法规的完善和运转,形成更加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导向、制度合力。一要完善法规制度体系。这次我们报国家发改委审批的《贵阳市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建设规划(2012-2020年)》,就提出到2020年要建立比较完善的生态文明法制体系,其实质就是要在深入贯彻实施《条例》的基础上,建立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和贯穿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和全过程的地方性法规体系。从目前的情况看,我们的法规制度有两个比较明显的问题:一是有不少缺项。市人大常委会制定了未来五年的立法规划,但是,形势发展太快了,立法规划恐怕还得调整。比如,立法规划里明确要对《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保护管理办法》进行调研立法,可是这几年,贵阳市还建成了观山湖湿地公园、小车河城市湿地公园,还将因地制宜地建设小关湖、百花湖等一批生态湿地公园。这就需要市人大统筹立法规划,制定一个湿地公园保护管理办法,今后不管建多少湿地公园,这个管理办法都能发挥作用。二是有不少需要细化之处。市人大、市政府和各有关部门都要在分解《条例》上下功夫,尽可能完备地制定配套法规制度,让法规制度的“网格”尽可能细、尽可能密,减少漏洞和盲点。一句话,没有的法规制度要抓紧建立,已有的法规制度要努力完善。
二要确保法规制度得到刚性执行。建立起完善的法规体系只是第一步,更为关键的是严格、有效执行。一是要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大家思想上牢固树立生态文明法规理念,牢固树立严格按生态文明法规办事的观念,养成自觉执行生态文明法规的习惯,努力营造人人维护法规、人人执行法规的良好氛围,让尊重、遵守生态文明法规成为贵阳人必需的一种品格。二是要加强执法监督检查,充分发挥各级各有关职能部门的作用,比如人大的法律监督作用、政协的民主监督作用、社会的群众监督作用、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将执行生态文明法规的全过程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杜绝暗箱操作,确保生态文明法规得到严格、有效落实。三是要狠抓严厉惩处,不管矛盾有多尖锐,利益关系有多复杂,阻力有多大,只要触犯生态文明法规制度,只要发生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都要坚决查处,决不妥协。
三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解决生态建设、环境保护问题,计划手段、强制手段短时期内能够起到显著效果,但不能持久,从根本上讲要靠市场机制发挥作用,使参与环保活动的各相关主体自觉、自愿地践行低碳、绿色、环保的行为方式,即,要实现“生态产业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必须尊重经济规律、市场规律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将“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结合起来。一是要积极开展排放权交易。通过交易市场体系建设、完善交易市场管理机制,可以有效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与市场化运作方式逐步接轨。2010生态文明贵阳会议期间,贵阳就挂牌成立了环境能源交易所,并通过向息烽县农民代表购买碳减排量,实现了“碳中和”。事实上,排放权交易的实施是复杂的系统工程,从选定污染控制项目、确定污染排放总量、许可证的发放等,都需要完善的法律来保证。希望各级各有关部门大胆探索,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积极开展排污权交易、水权交易、碳排放权交易等工作,更加灵活、有效地解决发展与排放的矛盾。二是要抓紧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我市开展生态补偿以来,极大地调动了各方保护环境的积极性。但是,这项工作制度性、规范性、刚性不够,随意性较大,补不补、怎么补、补多少也没有一定之规,可以说是既靠补偿制度约束,也靠生态道德的约束。下一步,要在细化、量化补偿机制上下功夫,逐步扩大补偿范围、提高补偿标准,更多地寻找补偿方和被补偿方的利益共同点。同时,要积极探索开展代际补偿,把空间上的补偿和时间上的补偿结合起来。三是要充分利用价格杠杆。通过实行差别电价、阶梯水价、加强排污费征收管理等措施,加快建立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的利益导向机制。当然,电价问题、水价问题是重大的民生问题,要积极而又稳妥,坚持听证制度,把改革的力度和老百姓的承受程度很好地结合起来。
总之,希望全市各级各部门以《条例》通过三周年为契机,形成全方位的制度体系,进一步将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纳入法治化轨道,为坚持走科学发展路、加快建生态文明市提供坚强的法制保障。
进一步提高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在全市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评查会上的讲话(摘要)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
李 忠
为促进代表建议办理质量提高,激发代表履职热情,增强承办单位办好代表建议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进一步提高人大监督工作水平。市人大常委会会同市人民政府决定召开全市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评查会,对主任会议重点督办建议办理工作进行评查。经过各承办部门、督办单位的共同努力,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168件代表建议办理工作我认为有以下四点值得肯定:一是建议办理工作更加重视。市人大、市政府更加重视建议办理工作,市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上,我们就把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列入2012年度工作要点和议题计划,主任会议还先后4次听取代表建议办理工作情况,研究建议督办工作;还从168件代表建议中筛选出7件带有共性、受关注面广,内容涉及食品安全监管、医疗卫生改革、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工权益保障、小额贷款行业发展、城市监控系统建设管理等方面建议,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分别“领衔”督办。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门对政府系统办理建议进行交办,市政府也根据领导工作分工,确定了市长、副市长领衔督办件,每位市长领衔督办代表建议一件,促进代表建议办理工作。二是办理责任更加明确。市政府办公厅认真做好建议办理牵头协调工作,认真对代表建议办理工作责任进行分解,还首次对168件代表建议确定了主办、会办单位,使办理责任更加明确。各承办单位把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列入本部门、本单位的重要议事日程,落实办理责任,明确办理时限和质量要求,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抓、落实专人具体抓,形成了比较有力的工作机制,保证了办理工作的基本进度和质量要求。三是督办工作力度更大。我们在首次实行专门委员会“归口督办”,充分发挥专委会与部门工作联系密切、熟悉对口工作的优势,根据专委会对口联系部门情况,由各专委会开展代表建议督办,形成建议督办工作合力。同时,8月至9月集中开展了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回头看”,跟踪建议办理工作,促进建议全面落实。四是建议办理质量更高。各承办单位坚持求真务实的态度,采取有效的措施,从解决问题的实际出发,认真调查研究,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使大部分建议、意见得到真正落实,使一些事关群众生产生活的民生问题取得到较好解决。从168件代表建议办结情况来看,初步统计列入计划解决36件,权限以外、向上反映8件,解释原因、答复政策17件,目前已经全部办结落实56件、部分落实51件,占63.7%。从代表反馈意见来看,除2件不满意件经过承办部门二次办理代表表示满意外,其余建议代表都表示满意。虽然今年代表建议取得新的成效,但与代表和人民群众的愿望、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一是个别承办单位认识还不到位,办理工作制度不够完善,尤其一些需要多个部门办理的建议,主办单位、会办单位协调配合不够密切,影响了建议办理整体工作效果;二是少数承办部门与代表沟通联系不够,沟通方式较为单一,电话联系代表多,主动深入走访代表、面商代表较少;三是少数部门在答复上做文章多、研究办理措施少,存在“重答复、轻落实”,导致代表对“答复满意”,但对落实不尽满意;四是一些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承办单位没有很好地进行跟踪落实,办理成效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增强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的主动性、责任感 《代表法》明确规定,“代表有权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对各方面工作的建议、批评和意见。有关机关、组织必须研究处理并负责答复。”这就明确地规定了代表对各方面工作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是法定的职权,是人大代表依法履行职责,代表人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具体体现。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来自各条战线,代表着社会各个阶层,所提的建议都实实在在地反映民情、表达民意、集中民智,本质上体现的都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反映着人民群众的意志,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能等同于一般公民、普通群众提出的建议意见。因此,我们要把对建议办理工作的重视,从领导层面逐层传递到具体经办人员,从文件上、会议上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做到真重视、真办理,把代表建议办理工作,作为尊重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当作密切联系群众、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的重要渠道,切实增强建议办理工作的主动性、责任感,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积极主动地办好每一件代表建议,通过建议办理工作,解决自身工作的薄弱环节,改进工作质量,转变工作作风,调整工作思路,提高工作水平,从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
二、进一步完善办理机制,提高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从今年建议办理情况来看,在统一交办、认真承办、加强督办等方面积极探索了一些新思路、新方法,但代表建议办理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协调性很强的工作,要提高办理质量,就要不断总结经验,建立一套交办、承办和督办等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使办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
(一)强化责任意识,在落实责任制上下功夫。一是要落实交办责任制。每次人代会一结束,市人大、市政府有关建议工作部门要及时对建议内容进行整理,分类登记造册。将代表建议分类细化后,召开相关会议进行交办,把代表提出的建议分别交由政府职能部门、有关组织研究处理,明确办理要求,落实办理任务,明确办结时限。二是要落实承办责任制。要将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目标同步考核,列入政府及各承办单位年度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实行分级负责制,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各承办处室具体抓,做到人人肩上有任务,人人心中有责任。同时,要落实懂业务、责任心强的骨干人员为具体经办人,专门负责代表建议的办理工作。三是要落实办结回复责任制。各承办单位在领到办理任务后,对代表所提建议要专题研究制订具体办理措施,落实办理责任,及时组织专人办理。代表建议办结后,承办单位要及时起草回复文件,经一把手审签,以正式文件书面回复代表本人并报告市人大代表工作部门。代表收到回复件,认真填写“办理代表建议情况反馈意见表”,若对回复不满意的,进行二次重新办理,直到代表满意为止。
(二)加强沟通协调,在完善沟通机制上下功夫。一是承办单位与人大代表要多沟通。多年的实践证明,凡是紧紧依靠人大代表,重视与代表沟通,加强代表联系的建议办理效果就好,代表满意率就高;凡是脱离人大代表,只讲文来文往的建议办理效果就差,代表也很难满意。今后各承办单位要注重“开门”办理代表建议,在办理前,充分了解代表的真实想法和对承办方的具体要求;在办理中,通过座谈会、约见或电话信函等方式及时向代表通报办理过程和进度,特别是对于一些处理难度较大的代表建议,可以视情况邀请代表参加专题调研,参与制订办理工作方案、研究论证具体解决措施;在办理后,根据实际情况可邀请代表实地察看或通报办理工作情况。通过与代表之间的有效沟通,进一步提高建议办理的有效率和满意率。二是主办单位与会办单位要多沟通。对于多部门办理的代表建议,承办部门要主动协调、多作沟通、紧密配合,主办单位要发挥好主导作用,牵头建议办理工作,会办单位要积极配合,将办理意见告诉主办部门,从而避免出现“多头答复、答复不一”、“主办难办、会办不办”现象,影响建议办理的期限和质量。三是人大常委会与承办单位要多沟通。市人大代表工作部门、各专委会要加强与市政府办公厅、各承办单位的沟通联系,积极做好协调服务工作。对承办建议数量较多的单位要及时了解承办工作情况,搞好协调与配合。特别是对敏感性强、处理难度较大的建议,要协调督促有关单位主动加强与代表的联系,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和沟通工作,提高办理效率和质量。
(三)注重跟踪督办,在强化督办机制上下功夫。一是重点建议领衔督办经常化。要结合每年工作安排,针对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在认真分析代表建议的基础上,选择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事项、选择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选择代表建议中反映比较集中或者多次反映的焦点问题、选择“一府两院”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确定当年代表重点建议,由人大、政府领导领衔督办,通过典型带动,推动建议办理工作。二是督办方式多样化。要改变过去督办方式主要靠听汇报的单一形式,把建议督办与人大视察、检查及调研结合起来,组织代表到承办单位视察、检查和调研,听取办理工作情况汇报;把督办与考评结合起来,召开领衔代表见面会,开展代表对承办单位办理建议情况评查;把督办与加强“一府两院”的工作联系结合起来,通过会议、视察、调研和执法检查等形式,使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代表了解掌握建议办理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三是督办工作合力化。要改变过去仅由选任联委一家督办代表建议的做法,把建议督办与各专委的工作结合起来,建立由选任联委牵头,其他专委分工负责的联合督办机制,对涉及各专委自身工作范围的建议由各专委负责督办。在督办过程中,选任联委要加强代表、承办单位和各专委的联系,及时掌握情况,加强协调并指导工作,努力督促有关单位抓好建议办理工作的落实。同时,各专委要建立经常性的联系制度,要求承办单位定期报告建议办理情况,及时掌握办理进度,对办理工作不满意的,及时督促承办单位再次办理。四是办理结果公开化。《监督法》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监督权的情况,向社会公开。”代表提出的建议,以及各承办单位办理落实代表建议情况和人大常委会跟踪监督情况,都应该是公开的内容。公开代表建议办理工作,不仅让代表了解建议办理情况,了解自己每年提出的建议所发挥的作用,使代表进一步增强主人翁意识,主动参与支持人大监督工作,还能促进“一府两院”增强人大意识,更加重视代表建议办理工作。要积极探索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公开机制,这次评查会后,对这7件重点建议办理成效、办理结果以及代表满意情况,都将通过媒体全面公布,接受人大代表、广大群众对建议办理工作的监督,增强建议办理工作透明度。同时,要注重评查成果运用,及时将督办意见和代表评查结果呈报市人大、市政府相关领导,反馈建议承办部门,纳入政府建议办理工作考核内容;各承办部门要认真落实督办单位的督办意见和评查组的评查意见,做好建议再落实、再办理工作。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城市 建设的法治化进程
——《贵阳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条例》执法检查情况报告(摘要)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
为全面总结近年来全市依法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情况,根据市委的统一部署,市人大常委会组成执法检查组于2012年8月21至31日集中开展了《贵阳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执法检查。检查组先后听取了10个区、县(市)和高新区、金阳新区管委会,市政府20余个部门以及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汇报,实地考察了部分企业、红枫湖、小菁危险废物和医疗垃圾处置中心运行以及社区相关工作开展等情况,与社区居民进行座谈交流,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对《条例》执行情况和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市人民政府坚持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把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与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两加一推”主基调,大力实施工业强市和城镇化带动主战略相统一;市中级人民法院和市人民检察院,坚持以最严厉的法律手段保护生态,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措施:一以贯之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坚持生态规划引领,加强制度建设保障。市人民政府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一方面科学制定规划,一方面用制度保障建设。一是编制了《贵阳城市总体规划(2011年—2020年)》和《贵阳市生态功能区划》,划分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目前,正在研究并申报贵阳市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建设规划。二是制定生态文明城市指标体系及监测方法。将生态文明城市建设量化为6个方面共30多项指标。三是明确了工作责任和考核机制。制定了《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目标绩效考核办法》等制度,把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纳入考核体系。四是制定了《条例》的配套规章。就水资源保护、大气环境改善等制定了27部政府规章。
坚持创新行政手段,打造高效廉洁政府。市政府致力于整治发展软环境,建设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一是创新行政手段,设立两湖一库管理局。大力加强对“水缸”的保护,确保市民饮水安全。二是严格建立项目环评审批。对耗能高、效益低、污染重,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不予受理,从源头上把好关。三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政务服务大厅建设,提供“一站式”服务,成为行政审批事项最少的城市之一。四是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在全国率先成立群众工作委员会,组建群众工作中心和群众工作站。五是全面推进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撤销49个街道办事处,组建了90个新型社区,减少管理层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创新经济手段,积极强化市场引导。一是成立了两湖一库环境保护基金会,举全社会之力保护生态环境。募集资金全部用于资助治理和保护“两湖一库”的活动及项目。二是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用发展保障生态环境。制定了《贵阳市生态建设补偿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从2009年至今,市财政通过多种渠道、多形式安排生态补偿资金10.43亿元。三是加强产业引导,用市场之手保护生态环境。市级财政安排2亿元,设立服务业重点行业发展引导资金,共撬动10多亿元社会资金投入服务业。每年安排近6亿元的资金,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力度,推进产业生态化,大力支持循环经济、绿色和低碳经济发展。
坚持创新法律手段,努力迈向法治轨道。在加强行政手段、经济手段的同时,正确使用法律武器。创新法律手段,成立了环保“两庭”。具有特色的环境审判模式和环境公益诉讼机制,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作出了可贵的探索,引起司法界、新闻舆论等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法律专家认为对推进政府依法行政,推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具有里程碑意义。依法判决的“福海生态园”案件,是我国1997年修订刑法以来最为严厉的刑事制裁破坏资源保护犯罪的案件,产生了良好的法治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生态效益。
成效:产生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生态文明城市品牌在世界唱响。连续四年成功举办生态文明贵阳会议,打造了立足贵阳、面向世界的高端论坛,成为国际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生态会议品牌。与联合国气候组织合作开展的“千村计划”在联合国德班气候变化大会上被评为最佳案例之一。贵阳在全球的生态城市形象逐步树立,国际知名度大幅提高。同时,依托自然、历史、文化、旅游等特色,举办避暑季等活动,大力宣传和发掘了贵阳的生态优势。“绿丝带”志愿服务活动逐渐成为各行各业的自觉行动,涌现了一大批道德模范,获得了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持续强力推进,圆满、精彩、成功地举办了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打造了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贵阳生态文化名片。生态文明理念在全社会广泛形成。目前,全市已有110所学校获得贵阳市生态文明示范点的荣誉称号,生态文明知识普及率达100%,《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读本》正式列入中小学教学课程。全市114户企业获得生态文明企业称号,这114户企业2011年完成工业总产值463亿元,比2010年增长47.25%,而同期用电量仅增长20.38%,实现了低碳发展。广大市民自觉遵守限塑、禁磷等要求,日常生活中养成节水节电、减少垃圾数量、使用节能产品等健康、环保、文明的生态化的消费观念、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全市城乡老百姓理解生态文明,接受生态文明,推崇生态文明,推进生态文明的氛围日益形成。生态文明城市功能逐步完善。“三条环路十六条射线”骨干路网基本建成,桐萌路等四路即将全线贯通。“一环一射两联线”市域快速铁路、城市轻轨正在加快建设之中。建成并对外开放观山湖公园、十里河滩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小车河城市湿地公园以及筑城广场、贵阳奥体中心主体育场、贵阳国际会议展览中心等一批公园和功能性设施。成功搬迁中心城区老客车站和一批市场。积极推进棚户区、城中村改造,规划建设二环四路城市带等。建成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多措并举缓解交通拥堵,严打违法建筑、非法营运。城市发展空间不断拓展,城市管理不断加强,城市功能不断优化,城市品位不断提升。
生态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着力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生态化发展,稳定形成三二一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旅游、会展、金融、商贸和现代物流业等快速发展,被列为首批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加快振兴工业经济——规划建设了十大工业园区,扩大了贵阳高新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面积,提高了企业园区集中度。制定了一批重点产业的振兴和发展计划。大力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涌现了贵州开磷(集团)等绿色发展企业,把工业废物“吃干榨尽”、变废为宝、综合利用。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推广生态循环种养、休闲观光农业、大中型沼气池生态循环、村寨污水净化处理等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模式,严格控制农药、兽药使用,有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推动形成特色生态农业产业。资源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两湖一库”等饮用水源水质明显改善:红枫湖、百花湖、阿哈水库水质稳定在二类、三类。生态植被保护良好:实施“绿色”工程,推进以人工造林、封山育林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公益林和水土保持林建设,大力实施国家天然林资源保护、水土流失、石漠化和沙石采掘场综合治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等重点工程。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2.3%,成为世界上喀斯特地区植被保持最好的中心城市之一。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工业“三废”治理成效明显,关停和搬迁一批污染企业。大气、噪声等污染程度不断降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在95%左右。城市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设施进一步完善,污水处理率达95.2%,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3%。创建了一批生态示范区、生态乡(镇)、生态村,白云区、清镇市被列入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市民幸福指数大幅提高。始终把解决民生问题摆在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突出位置,大力实施“六有”民生行动计划、“十大”民生工程。教育均衡化发展水平逐年提高,“两基”攻坚顺利通过国家验收。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被列为国家创业型试点城市。着力提高医疗保险覆盖率,全面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惠民医疗政策、医疗救助制度全覆盖。在全省率先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和城镇老年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落实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政策。在全国率先探索“政企并力、建储并举、公廉并轨、租补并行”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管理新模式。保持严打“两抢一盗”高压态势,连续四次获得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称号。各项社会事业长足进步,城乡居民收入逐年增长,市民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评价:效果显著但仍需完善 综上所述,检查组认为:贵阳市坚定不移地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实践开创了良好的局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是,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政府、企业、公众的生态文明理念及责任感有待进一步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转型需要抓住不放;引导和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依法推动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力度必须进一步加强等。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涉及思想观念、工作状态和体制转轨、产业转换、社会转型、方式转变等方方面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任务艰巨而繁重,特别是当前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全市上下必须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定信心、长期奋斗。
编者按:10月17日,我市召开《贵阳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通过三周年座谈会,回顾总结《条例》实施情况,对完善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制度安排进行部署。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军和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再勇分别作了重要讲话,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忠主持会议,市政协主席陈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马长青,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李作勋,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龙永平、胡海燕、蒋纪鸣、杨明晋、李志鹏,市政协副主席夏钢、石洪出席会议。会上,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刘军汇报了《条例》执行检查情况,花溪区人大、清镇市政府、市环保局、市两湖一库管理局以及市中级人民法院负责人,企业、市民和专家代表先后作了发言。
不忘责任义务
共议生态文明
——《贵阳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条例》通过三周年座谈会观点点击 纪 中
赵 军(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在我国各地环保法庭成立之前,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更多地停留在学界理论研究层面。在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尚未建立,法律没有禁止性规定,也没有明确肯定的情况下,贵阳市环保两庭环境公益诉讼的司法实践已经走在了我国的前列,为进一步深化发展,亟需在法律制度层面获得充分肯定和强有力支撑。《贵阳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条例》则在区域性范围彻底解决了环保两庭受理环境公益诉讼的法律障碍,将环境公益诉讼的相关法律制度专条明确于该部地方性法规中,其第二十三条明确规定,检察机关、环境保护管理机构、环保公益组织可以作为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条例》生效后环保两庭充满生机活力的环境公益诉讼司法实践成果显示,该部地方性法规从一定程度上、在一定行政区域内解决了困扰司法实践的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主体资格问题。这是中国第一次以地方性立法的方式规定了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是对中国环境公益诉讼乃至中国诉讼制度的特殊贡献。
《条例》出台后,贵阳市中院、清镇市法院共同推出《关于大力推进环境公益诉讼、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此后,贵阳市环保两庭将一系列新举措运用到各类环境公益诉讼案件中,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截至2012年8月20日,贵阳市环保两庭共受理各类环境公益诉讼9件,绝对数位居全国之首,且在全国范围占比达到50%以上。公益诉讼原告主体身份涵盖公民个人、NGO组织、行政机关、检察机关;案件类型包括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涉及水体、土地、大气等各类环境因子;多案引入环保人民陪审员制度;裁判方式务实灵活;对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具体方式和途径进行了大胆有益的尝试。这些案件的受理和审理,在全国乃至国际上均引起高度关注,于《民事诉讼法》相关诉讼制度修订研讨中得到国家高端立法层面的认可。从这个意义上看,贵阳市环境保护公益诉讼的地方性立法和司法实践对于我国基本诉讼制度的变革发挥了“吃第一口螃蟹”的作用。
通过分析《条例》两年来的适用执行情况,我们认为《条例》在一些具体法律适用节点上尚有亟待完善之处,比如公民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欠缺,生态补偿机制具体规定尚不完善,生态修复资金管理制度不健全等。为此,建议对《条例》进行修改完善,补强生态建设的保障机制和措施,细化一些具体条款的操作性。同时,通过在司法生态修复机制以及公、检、法、司、环保行政机关多部门合作联动机制两方面,制定规范性文件的方式,强化司法保障力度。
刘 军(市环境保护局党组书记):
自《条例》颁布实施以来,环境保护局以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为抓手,加强环境监管和污染防治工作,切实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一是编制生态功能区划。编制了《贵阳市生态功能区划》,并于2009年6月18日实施。《贵阳市生态功能区划》为我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生态环境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基础,对我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起到指导作用。
二是严把环保审批关。为有效控制建设项目新增污染,从源头上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准确把握建设审批原则,严格环保准入。三是强力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联合市督办督查局,督促各单位推进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整治工作;开展“严厉打击南明河沿线违法排污专项行动”,对1464家污染源单位进行了地毯式检查,对42家违法单位进行了曝光,并立案查处,处罚金额18.5576万元。四是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2003年至2011年,我市环境空气质量整体呈现逐步改善趋势,特别是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浓度有较大幅度的下降。2011年,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优良天数为349天,优良率为95.62%。
五是深入开展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拟定了《贵阳市“十二五”期间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意见》,并经市政府印发实施。
六是加强对危险废物的环境监管工作。进一步规范危险废物全过程环境监管,确保危险废物依法得到安全处置;推进贵州省危险废物暨贵阳市医疗废物处理处置中心的建成投运工作。目前,该中心承接了全市1350多家医疗机构医废的收集处置工作,收集的工业危险废物先做暂存处理,待获得试运行审批后,再进行处置。
七是加大环境宣传教育工作力度。通过“六·五世界环境日”“环保体验日”“低碳体验日”等宣传活动,积极宣传环保方面的法律知识。同时,以“绿色社区”“绿色学校”创建工作为载体,深化宣传工作,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
孙华忠(市两湖一库管理局局长):
以保护两湖一库为核心的治水工程是贵阳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条例》进一步从法制层面定义了生态文明,一是突出强调规划、环境保护的地位和作用;二是强调对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和目标责任制的规范要求;三是既突出对政府作用的保障,又坚持“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的原则;四是坚持权利义务的一致性,为纵深推进治理保护两湖一库工作发挥了领航员、助推器、保护伞作用。
《条例》颁布以来,两湖一库管理局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开展宣传贯彻工作,一是严把审批关,断绝新增污染。根据《条例》要求,禁批项目15家,引导20多家企业对虽不违反条例规定但有一定污染影响的项目放弃申报。二是加强执法监管,遏制污染形势。共立案查处违法排污行为110余起,收缴罚款230余万元;督促、配合属地政府拆除违法建筑物约7.8万平方米;通过加强夜间驻湖值守、巡查,收缴销毁非法网具300多张,放生收缴的活鱼数万斤;协同林业部门协助环保法庭审结破坏森林资源案件83件;加大对重点取水、用水企业及单位的检查力度,严厉打击了侵占水库库容行为。三是完成了一批重点工程项目,改善了水环境。通过政府扶持、企业自筹共投入资金近4亿元,完成天峰渣场覆膜等19个治理项目;积极协调、配合相关区(市),完成朱家河污水处理厂等24个项目;完成红枫湖黄土寨沟小流域生态治理等16个项目;完成两湖一库22亩生态浮床等2个项目;完成湖滨水淹区生态修复等8个项目。
通过近几年的治理保护,两湖一库2010年至今,水质稳定达到Ⅲ类,部分水域达到Ⅱ类,探索出一条水生态文明建设新的道路。
任渝生(花溪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花溪区人大常委会结合本区实际加强学习培训,深化宣传,多举措确保《条例》顺利实施。一是加强学习培训,开展多形式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学法用法环境。把《条例》列入法律法规知识学习培训重要内容,通过多种形式,组织人大代表、常委会组成人员、“一府两院”及有关部门负责人、人大工作者集中学习;把《条例》纳入普法规划,充分利用宣传栏、标语、展板、编发手机短信、发放《贵阳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市民读本》、座谈会、知识竞赛、以案说法等形式,广泛宣传《条例》和《贵阳市南明河保护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二是履行好法律监督、工作监督职责,助推生态文明建设。
1、常委会在听取和审议区政府关于“五五”普法情况报告时,重点听取了《条例》等相关生态法规学法用法情况。
2、常委会在开展视察、检查和调研活动时,力促《条例》等生态法规得到严格贯彻实施。
3、坚持每季度开展一次门前三包责任制落实情况专项检查。
4、把实施《条例》等相关生态法规情况和有关生态建设项目实施情况列入闭会期间代表小组活动内容。
5、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森林资源管护 严格控制砍伐火烧迹地林木的决定》,及时有效地遏制了火灾迹地林木不当砍伐现象。
李 瑞(清镇市人民政府市长):
清镇市将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作为全市五大重点工作之一,制定了《清镇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绩效考核办法》,把生态文明建设落实到对干部的考评和对工作的考核上;出台了《中共清镇市委、清镇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建设的实施意见》《清镇市2012年进一步强化生态建设工作方案》,明确提出近五年全市生态文明创建的目标。一是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循环经济,不断夯实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基础。通过规划建设铝工业及煤化工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区和百花生态新城,大力推广“六种生态农业模式”等,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在经济发展、招商引资过程中,始终着力引进规模大、效益好、技术优、环保严、循环畅的项目。在生态农业发展推进中,依托裕东、三联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蔬菜、肉鸡、奶牛三个优势产业;建成无公害、绿色蔬菜规模化种植基地45个。
二是是狠抓以“两湖”为核心的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红枫湖、百花湖生态环境保护是衡量清镇生态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尺,2007年以来,我市采取实施“三大调整”(即调整城市发展布局、调整产业发展布局、调整行政区划管理),“关、迁、改、转”,推进工程性治理项目建设,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等多种举措,相继投入各类资金15亿元用于“两湖”治理和保护。通过努力,“两湖”水质由2007年的V类、劣V类,提高到2010年的Ⅲ类。
陈小平(贵州民族大学法学研究院院长、贵阳市地方立法咨询专家组副组长): 《条例》实施三年了,从立法的过程和正式实施后产生的效果来看,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一次用法的形式确立了生态文明概念
《条例》第一次以立法规范的形式,确立了生态文明的概念,这是贵阳市在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的一大创新、一大突破,对今后的有关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立法具有重大意义。——第一次以法律规范的形式明确了环境公益诉讼
《条例》首次将环境公益诉讼用法律规范的形式给予明确,且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贵阳市中级法院的环境保护审判庭、清镇市法院的环境保护法庭,到目前为止,已审理了多起环境公益诉讼案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年9月,全国人大修改民事诉讼法,才对环境公益诉讼作出了相关规定,而我们早在两年之前就开始实施了。《条例》作为地方性立法,为全国立法提供了立法、司法实践的有益探索。
——在人民群众中树立了生态文明理念 目前,生态文明的观念和机制正在形成,并日益深刻地影响到所有社会组织和个人的行为方式,每一个公民、每一个社会团体、每一级政府都要承担起保护生态的责任和义务,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资源节约意识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贺永琴(贵阳幼儿师范学校校长):
《条例》把学校作为生态文明创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给了学校发展新的目标和定位。我校在以下几个方面践行《条例》: 成立生态学校委员会。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使环保教育理念和生态绿色行动深入到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并辐射到家长、社区、社会。
组织开展校园环境评审。学校组织学生开展校园废物调查,对垃圾数量、种类等等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掌握第一手资料。
制定行动计划,完善工作制度。学校倡导垃圾分类,在校园和班级里设分类垃圾箱,培养师生的垃圾分类回收意识;在校园禁止使用一次性用品,减少校园垃圾数量;学校还利用广播、板报、网站等多种渠道,在广大师生中开展节能、环保宣传活动,倡导师生节能减排;在生物多样性方面,学校在校内开展物种统计、植物挂牌;围绕“三创一办”和创建“生态文明学校”,建立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涉及节水、节电、节纸、减少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强化监测和评估。每天由环保协会成员负责校园环境卫生、垃圾分类回收等情况的检查、记录,每周日由各班环保员填写本班卫生自查情况表,环保协会成员进行对照评估,帮助整改。生态委员会以“绿色、和谐”为主题,积极开展减少垃圾污染、节能减排、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学校行动工作。在布告栏中用图表向全校师生公布阶段实施结果,及时做好不同阶段的总结,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加强社会宣传与参与。通过学生联系家庭,组织学生进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与环保部门、社区联合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对环境保护进行宣传。同时,充分发挥作为贵州省幼儿师资培训中心的影响力,将环保课程纳入全省幼儿师资培训。
制定生态规章。在创建“国际生态学校”活动中,组织学生创编了《环保三字经》《环保儿歌》《环保拍手谣》,让学生通过活动将环保观念深入人心。
王卫忠(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成本管理处处长): 作为贵阳市人民政府第一批“生态文明企业”,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多年来一直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理念,坚持走科学发展道路,以科技创新为先导,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全面提高企业节能减排水平,立足低碳发展:
持续系统推进公司清洁生产工作。公司于2012年6月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验收,达到贵州省清洁生产先进企业的水平。
革新工艺、技术、装备。一是按照低碳、绿色发展理念实施工艺变革,可以从源头上降低能源、资源消耗,消除或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真正实现绿色制造。二是强化新配方、新材料研究,有效降低资源消耗。三是通过建立完善节能环保指标体系,切实提升绿色绩效。
建立完善环境管理体系。2009年公司同步开展了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保持工作,并于2009年11月5日顺利通过中国质量认证中心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全面完善各项环保设施管理制度和各种巡检制度,确保了环保设施运行率达到100%。
代表工作
建议办理好不好
代表当面来评查
——贵阳市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评查会记实 尹旭阳 “视频监控探头在布点时除了考虑街面、主干道外,要更多考虑小街小巷和居民院落,进一步提升群众安全感”“希望进一步抓好配套规章制度的建设,理顺监管体制,明确细化监管责任”“市人大、市政府对建议的高度重视,使办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我对建议办理工作感到非常满意”„„这是贵阳市人大常委会召开的市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评查会上,代表与承办部门办理建议工作“面对面”交流的一幕。“作为人大常委会的重要工作之一,如何提高建议的办理质量,向人民群众交一份满意的答卷?带着这一命题,贵阳市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创新建议督办机制,首次实行主任会议领衔督办和专委会归口督办。这一大胆‘尝试’,不仅是希望形成‘督与办’、‘提与办’的良性互动,更力求‘督一件成一件’,在办成率上下功夫,解决一批人民群众十分关注、代表反映集中的问题,提高建议办理质量。”市人大常委会李忠主任表示。2012年9月27日,贵阳市人大常委会召开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代表建议办理工作评查会,重点对今年确定的主任会议领衔督办建议办理工作进行评查。会上,听取了市卫生局、市交通运输局等建议承办部门办理工作情况汇报,市人大相关督办专委会提出办理工作督办意见,提建议代表与部门“面对面”沟通。随后,由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代表组成的评查组对建议办理工作重视程度、办理措施、办理结果等方面进行评查,开诚布公地亮出承办单位的“成绩单”。评查结果表明,评查组22名成员对建议办理工作表示非常满意17票,占77.3%,比较满意5票,占22.7%;认为承办部门对建议办理工作非常重视18票,占81.82%,比较重视4票,占18.18%;认为建议办理全部落实12票,占54.55%,部分落实8票,占36.36%,列入计划2票,占9.09%。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让百姓吃得放心
代表建议:市人大代表汪新提出,“加强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让老百姓吃得更安全”。办理回复:今年以来,市卫生、工商、质监等相关部门大力开展了以白酒、调味品(酱油、食醋)、肉制品、乳制品、食用植物油、面条、米粉等产品为重点的集中整治,加大了对各类重点食品质量的监管;完成了全市77个乡镇农产品质量检测人员和检测设备及办公场地的全面清理,市级财政投入10万元资金,用于77个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规范化建设和检测人员培训,有效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重心前移。同时,市卫生局编制完成了《贵阳市餐厨废弃物处理管理办法(草稿)》,启动了“贵阳市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厂项目”的立项和可研工作,该项目将对防止餐厨垃圾非法提炼的“潲水油”重新流入市场,保障食品卫生安全和全市人民群众身心健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评查意见:贵阳作为省会城市,食品安全监管面临着人口多、食品种类繁杂、食品市场庞大等问题。因此,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认识,注重日常监管、全程监管和综合监管,加大《食品安全法》及相关配套法规的执行力度,逐步建立科学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提高对食品安全隐患的检测、评估和防控能力,既要加大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又要抓好配套规章制度的建设,理顺监管体制,明确细化监管责任。
视频监控点全覆盖 让社区居民安心
代表建议:市人大代表刘冬红提出,“应加快城市监控系统建设,早日实现城区综合管理视频监控点、监控报警点全覆盖”。
办理回复:根据代表建议,市政府计划在全市安装3000个高清视频监控(探头),总投资3.6亿元。该项工程总体方案设计、探头选点布点等已经完成,预计10月初可完成招投标,10月中旬开工建设。此外,我市将于年内完成在主次干道、路口、广场、车站等重点场所进入口的卡口式全景监控,实现对人流、车辆进出口的布控,并优先对网吧、娱乐场所、大型商场、汽车租赁行等重点经营性场所强制在其规定区域安装监控探头,并及时接入监控平台,达到“监控关键节点、布控覆盖全局”的效果,实现全覆盖的目标。
评查意见:3000个探头在布点时要多考虑小街小巷和居民院落,各相关单位要主动配合协调,项目后期建设施工做到超前谋划、倒排工期、交叉作业、细化分解,切实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确保项目按期、保质、圆满完成。
加快道路修建改造 让老百姓出行顺心
代表建议:市人大代表赵进红提出,“将二都路修复改造列入市农村公路改造项目”;李应华代表提出:“关于进一步加快富源南路建设的建议”。
办理回复:二都路项目于2012年6月18日开工,并已于2012年7月26日完工。白云区二分厂至都拉营公路维修工程的顺利完成,极大地改善了道路的通行情况,解决了原有道路损坏严重,大坑大槽,行车困难的问题,沿线单位、居民的出行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并支持了贵开、贵广、黔渝等7条铁路和盐沙线、绕城互通等三条公路重点工程的建设。富源南路是贵阳市中心城区“三环十六射线”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区南向主出口通道。道路全长13.37千米,项目预计总投资为38.6亿元。目前除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用地批准书和施工许可证外,其余前期手续已办理完毕,工程已累计完成投资19.9亿元,其中征拆投资17.2亿元,涉及花溪区完成土地征收补偿96%、拆除房屋98%;南明区土地征收补偿95%、拆除房屋76%,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但由于融资难、征拆难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工程实施进度。
评查意见:市交通运输局、白云区政府等承办单位对于“二都路”建设,在任务紧、时间短、降雨多的情况下,积极筹措资金,组织施工,保证工程质量,按时完成了建议办理工作。下一步要认真履行管理职责,加强日常巡查,做好日常维护,确保修复后的二都路持续安全畅通。
富源南路建设项目是民生工程,相关单位要提高思想认识,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好资金瓶颈制约、征拆补偿及人员安置工作中的问题,在保稳定、保质量、保安全的前提下,各项工作尽量往前赶,落实好项目所需各项手续,扎实推进项目实施进度,确保工程如期完成。
解决看病难、看病贵 让农民群众称心
代表建议:陈琼等8名市人大代表提出:“让基层医疗保障体系在医改工作中进一步完善,全面推进医改工作正常运行”。
办理回复:今年,全市实施了以乡(镇)卫生院带动村卫生室发展的服务模式,全面落实乡村医生补助待遇,乡村医生每月的定额补助在817元的基础上提高200元,已达1017元,还做到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覆盖率100%、使用率100%、网上采购率100%、零差率销售率100%”。零差率销售药价比2009年同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相同药品销售价平均降幅为9.59%,群众药品费用负担明显减轻。同时,新农合制度深入推进,资金使用率逐年提高,从2006年的49.4%提高到2011年的97%,有效地缓解了“看病难”的问题。评查意见:相关职能部门要进一步优化农村卫生资源配置,强力推进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认真组织实施《贵阳市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实施意见》,强化对基层卫生服务人员培训和培养,提升农村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
切实保障合法权益 让农民工工作舒心
代表建议:市人大代表宋志明提出,“应加大对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和缴纳社会保险费等方面情况的监管力度,切实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办理回复:今年,全市受理农民工举报投诉案件1664件,占总量的46%。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收取保证金3亿多元,纳入农民工工资支付保证金覆盖范围的建筑施工项目基本没有发生工资拖欠。同时,将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列入市政府对各级各部门的年度目标考核内容,今年以来,全市共为2.3万人次农民工追回拖欠工资1.7亿元。
评查意见:督办部门和提建议代表对承办部门工作表示满意,下一步要创新工作思路,认真制定相关配套措施,尤其要解决好因流动性大带来的农民工社会保障难题;要加强监督指导,进一步规范用工行为,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维护农民工社会保险权益。
另外,针对冉先黎代表提出的“关于贵阳市小额贷款行业发展”的建议,承办部门对职能范围的认真办理,积极争取抓好落实,对涉及国家、省有关政策原因暂时不能解决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详细解释,通过面对面交流,代表对办理工作表示满意和理解。
今年是贵阳市新一届人大常委会工作的开局之年,也是市十三届人大代表履行职责的第一年。贵阳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加大督办力度,创新督办方式,首次开展主任会议领衔督办和专委会归口督办,认真筛选出7件涉及食品安全监管、医疗卫生改革、农民工权益保障等方面的建议,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分别“领衔”督办,发挥专门委员会工作优势,开展专委会归口督办。同时,在建议办理工作结束后,集中2个月时间开展办理工作“回头看”,推动建议再落实、再巩固,168件建议已经办结落实107件,“落实率”达到63.7%,比往年有较大提高。
(作者单位:市人大选任联委)
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
共话改革 助推发展 严 辑
8月10日下午,在市人大常委会的会议室里,40余名市、区人大代表、社区群众、社区工作者争相发言,或分享成果、或交流经验、或展望未来、或积极建言。而“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正是他们口中不断重复的关键词。社会管理既是“老课题”,又是一张“新试卷”。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进程中,我市大力推行的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实践,初步实现了“做实做强社区、夯实城市基层政权、强化城市基层社会管理能力”的目标,一系列具有贵阳特点的改革实践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而伴随着改革的步伐,从今年3月下旬开始,全市三级6000多名人大代表也积极投身到助推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主题活动中,通过学习宣讲推改革、视察指导促改革、关注民生助改革、建言献策议改革、维护稳定保改革,发挥代表的积极作用,当好宣讲者、支持者和参与者,成效明显。
然而,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想坚持、巩固、深化改革的成果,就必须认真对待改革实践中出现的新课题,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不断增强改革的自我修复、自我完善能力。“无论职业、无论年龄,我们每个人都是这场改革的参与者、受益者。”
“通过人大监督,履行自身职责;通过走进社区,畅通民意渠道;通过代表行动,凸显民生情怀。”
“改革思路从茫然到清晰,改革举措从摸着石头过河到强力推进。” „„
除了感叹改革带来的新气象、新变化,座谈会上,与会的基层工作者及代表也纷纷围绕改革“前进中的问题”和“成长中的烦恼”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区县亮点:
乌当区人大:搭建履职平台 展现代表风采
把握主题、积极履职。乌当区开展了“社区是我家,人大代表为大家”为主题的活动,开展人大代表“走进社区、走近选民、参与服务、助推改革”等一系列活动。各社区把代表的基本情况、职责制作成公示栏,向社区群众进行了公示,履职内容除了代表法规定的职责外,还将代表在助推城市基层体制改革中应发挥的5大员作用以及代表集中宣传日、接待选民宣讲日、走访社区居民宣讲日向社区居民公示,方便了社区群众与代表的联系,促进代表在社区作用的发挥。
扩大宣传、营造氛围。向社区居民宣传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建立新型社区应知应会知识,全民法制宣传资料汇编,乌当区法律明白人实用手册等内容。5月25日,新天代表组19名代表冒着大雨在仁恒商业街举行“社区是我家·人大代表为大家”集中宣传活动。代表们对社区居民咨询的问题进行了耐心的回答和解释。搭建平台、解疑答惑。各社区在便民服务大厅设置了代表接待群众点,规定了代表接待时间、参与接待代表,给群众提供咨询和反映问题平台。在接待中,做到对群众咨询的问题能答复的当面答复,不能答复的将问题反映到相关部门进行落实后再进行答复。
清镇市人大:把握时代“脉搏” 彰显代表风采 有言能表。除邀请人大代表中的法律专家开展讲座外,清镇市人大常委会专门在社区中部分人大代表,组建宣传队伍,深入社区、村(居)开展宣传活动。目前,全市共开展相关讲座3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2万份。
有题能研。百花社区东山居委会N8小区,是原东门桥村曹家坡组村民整体搬迁的安置地。两个多月前,这里道路泥泞,坑洼一片,严重影响了居民的出行。针对N8小区类似的一些问题,清镇市人大代表通过深入百花社区(村居)开展“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大家谈”主题调研视察活动,找出了制约社区发展的“群众不满意、项目推不动、企业发展慢”三大突出问题,并形成了有问题、有分析、有建议的调研报告,目前,全市人大代表共开展调研活动20余次。
有技能用。清镇市搭建起人大代表“五有”平台后,人大代表充分利用平台发挥作用的好人好事很多,如组建社区文明行为监督、城市创建宣讲、助老助残助困等10余支志愿者服务队,集中开展了交通协管、治安巡逻、文明行为监督等志愿服务活动,帮助社区背街小巷保洁及开展助老帮困服务。目前,全市人大代表共为群众办理实事120余件。
有力能使。活动开展以来,人大代表结合平安网格建设工作的开展,组织熟悉法律、熟悉群众工作的人大代表走进社区、走进网格,向网格群众宣传法律法规,引导、教育群众遵纪守法,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合法表达利益诉求,帮助群众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目前,全市人大代表帮助群众化解矛盾纠纷300多件次。
基层声音: 花溪区明珠社区溪北居委会周玉莲: 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2012年4月28日明珠社区服务中心正式挂牌成立,居委会真正回归自治,溪北居委会按照居委会“自治”工作相关要求,开展公益服务事业,调解民间纠纷,组织志愿者开展便民利民活动等基础工作。
为了真正体现村居民自治工作,结合我居委会的实际情况,解决双职工孩子无人照料问题及解决居委会辖区就业困难对象就业问题,居委会在做了大量前期筹备工作后,创办了溪北“爱心午托园”,午托园的创办解决了辖区双职工上班后,中午、下午孩子无人照顾的问题,同时为辖区就业困难对象提供就业机会,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午托园得到了居民的认可和称赞。
在爱心午托园取得成功的基础上,下一步我居委会的工作将围绕“居家养老”来开展。经过调查,我溪北居委会辖区范围的80岁老年人有130人,怎样照顾好这些高龄老人,使他们即使儿女不在身边,也能体会到社会大家庭对他们的关心,使他们能老有所依、老有所靠是我们现在正在思考的问题。
息烽县新华社区居民委会魏发选: 划清职责 居民共建和谐社区
息烽县新华社区2011年7月31日正式挂牌成立。辖龙腾、新华、北门3个居委会。作为居住在社区的一名居民,我认为构建和谐社区主要的是以下两点:
1、明确社区与县直部门、居委会职能
我认为明确社区与县直部门、居委会三者的职能,是做好社区工作首要的一步,社区主要做好所辖区域的管理、服务、凝聚、维稳工作;县直相关行政部门做好以前由居委会承担的行政职能,如果要请社区做,就按“费随事转”来完成;居委会则履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自治职责并开展工作,动员和组织居民群众参与社区事务。
2、发动居民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
居民的广泛参与在社区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社区的其中一个职能就是要引导居民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如:组织社区居民参加义工服务队,满足居民的服务要求;成立社区关工委,让社区退休老同志为社区建设做一些拾遗补缺的工作,通过“一带一”或“一带多”的方式,每个关工委成员积极联系“五老”,动员更多的有经验、有能力、有专长、身体条件允许的老同志参与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
云岩区延中社区岳英居委会葛金凤: 一站式服务得人心
就拿我们延中服务中心来说,除了设有党政工作服务部、社区事务服务部、城市管理服务部、群众工作服务部四个工作部外,还设立了首问责任(服务接待)、党政服务、民政残联服务社会保障、就业信息、计生卫生、城市管理、流动人口、法律咨询等窗口。此外,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需求性服务,即服务受理零推诿、服务方零距离、服务事项零积压、服务质理零差绪、服务满意零投诉。这样的服务,得到了大家的好评。
南明区沙南社区服务中心徐雪化: 双服务、双提升
沙南社区是南明区开展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成立的18个新型社区之一。近日,我们开展了“双服务、双提升”主题活动,主题活动。活动分为“集中走访,走出零距离”“集中帮困,帮出凝聚力”“建章立制,树立新形象”三个阶段,通过社区工作者对辖区所有住户和单位进行集中走访,集中帮困,探索建立和完善新型社区的运行机制,促进社区从“衙门”向“家门”转变,促进社区工作者从“坐诊”向“出诊”转变,不断提升辖区老百姓的满意度和公共户单位的融入度。
活动开展以来,社区工作人员佩戴统一的标识、携带入户工作袋、公开信、365工作手册、民情连心卡等,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对辖区所有住户和单位进行集中走访。我们专门成立了“自行车便民服务工作队”,打造“15分钟服务圈”,切实扩大了走访范围,提高了走访效率。成立了“365温情服务姐妹花”工作队,精心选出一批工作责任心强、业务熟练的女性社区工作者,分为4个组走访群众、按格走访、分片负责。
修文县龙岗社区杜友山: 转变促服务 民心推改革 我们变“上访”为“下访”,变“找上门”为“走上门”,始终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公仆意识,增进社区与居民群众之间的鱼水情,进一步赢得群众的信任。由于前段时间降雨较多,畜牧小区廉租房积水,给居民的出行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社区工作人员走访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组织10余名“绿丝带”志愿者到廉租小区开展清淤疏水活动,受到了广大居民群众一致的好评。我们充分发挥居民议事会和居民委员会的作用,积极引导群众合理表达诉求,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切实改变“访而不议、议而不决、决而不做”的推诿敷衍现象,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就地、及时、妥善解决,避免群众为了一个信访问题来回折腾几趟的现象。我们社区成立以来,未出现一例上访事件。
改革创新代表议
完善机制适应发展需求 群策群力创新社会管理
市人大代表汪新:完善机制适应发展需求
通过积极参加视察、调研、座谈、走访等活动,我们看到,贵阳市新型社区立足服务,切实把事关社区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放在首位,让党和政府公共管理和服务更加贴近基层,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得到全面提升。我建议,应尽快建立健全新型社区工作的有关法律法规;切实加强新型社区工作人员培训力度,提高工作人员整体素质;进一步理清新型社区与上级部门的工作关系、明确职能;尽快建立完善“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和建立社区工作长效保障机制。
市人大代表时成刚:群策群力创新社会管理
在走访社区时我发现,如何帮助困难家庭提升“造血”能力,才是走出困境的关键。作为一名来自非公企业的人大代表,我有责任为解决社区就业、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做出应有的贡献。
我们不仅要为辖区居民积极解决就业问题,还通过开展文化联谊,让辖区民众和企业员工融为一体,增进感情,搭建起和谐的邻里关系和社会环境。在我看来,社区的建设、管理也如同经营企业,一定要注重科学化、规范化、人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做好、做实,才能创造新思维、新做法、新成果。
市人大代表熊丽萍:提高居委会自治能力
如何发动群众管理、群众参与?如何推动居委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我认为,“居政分离”后提高居委会的自治能力迫在眉睫。
在探索居民自治新方式时,我们应努力发掘、引导、支持社区的“创造力”,通过活动促进社区与居民的良性互动,使社区各项工作更加顺民心、合民意,逐步形成居委会“搭台”、居民“唱戏”的新型社区运行机制,培育居民的民主意识、社区意识,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感召力,真正做到“社区事务人人有责,社区资源人人共享,社区活动人人参与”。
小河区人大代表倪笑波:网格化管理助推改革
作为今年新当选的人大代表,我常在思考,自己该以怎样的“点”去助推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我们社区内的市区两级人大代表又如何以这个“面”融入改革实践。我所在的兴隆社区认真找准了代表履职与社区建设中的结合点和切入点,把一万多户的居民分成36个网格,将市区两级人大代表全部编入网格中,代表走进楼群院落,倾听民声收集民意,化矛盾解难题。
我认为,通过人大监督,履行自身职责;通过走进社区,畅通民意渠道;通过代表行动,凸显民生情怀。今年以来,社区里的人大代表先后整理归纳出30多条批评、建议、意见,并转交相关部门和单位办理,真正解决了不少群众的难题。
花溪区人大代表唐玲:创新农村社区服务机制
对农村社区而言,城市化率较低,群众文化程度偏低,绝大多数农民的生产、生计、发展主要还是依靠农业生产和外出打工。因此,农村社区除了要为辖区群众就业提供方便、快捷、优质、周到的服务外,还应承担理清发展思路,提高村民素质,加强自我管理,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促进农村社区向城市社区转型、迈进的艰巨任务。
清镇市人大代表蒋景泉:建立人大代表接访室
作为一名基层人大代表,要充分发扬自身优势,做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主动宣讲者、大力支持者和自觉参与者,积极宣传改革、参与改革、指导改革,帮助、指导、督促社区更好地探索为民服务的新渠道、新办法。为深入了解群众所需所想,我们在巢凤社区办公楼和有人大代表的村(居)建立“人大代表接访室”,截至目前,接访室已经接访群众64人次,帮群众解决问题19件。
小事做好 难事办成 网格化服务更贴心
云岩区人大代表田盛:小事做好 难事办成
在改革以前,办事处书记的主要工作就是招商引资,眼睛盯着的都是企业老板,提出的口号是“人人都是招商引资的主体,处处都是招商引资的环境”;可现在,社区书记是一个服务工作者,是为民办实事的服务员,我们的口号变成了“把小事做好,把难事办成”。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通过“网格化”推进方方面面的工作,建立起以“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为运行模式的数字化信息平台,全面专注于服务群众和社会管理工作。
白云区人大代表廖爱玲:网格化服务更贴心
白云区铝兴社区曾是一个典型的老旧企业型社区。在推行城市基层体制改革后,铝兴社区勇于创新,探索出一套小投入、大成效,小网格、大服务,具有自身特色的“全天候”网格化星级服务。
在具体工作中,铝兴社区以网格服务员为中心,综合网格内的各种力量,形成以社区服务中心为后盾的“1+X”网格服务团队;建立服务群众“1+N”服务协作模式,形成服务居民的社会合力;以信息化为手段,搭建“民生服务110”快速反应平台和“事事帮您110”的公共服务呼叫系统,24小时为居民服务,接受居民求助,解决居民的急事、难事、烦心事,赢得居民的称赞。
白云区红云社区居民曾宪治:新型社区更加注重民生
作为一个68岁的退休老人,我先后参加了社区公推直选、居民议事会等活动,我的最大感受是新成立的社区服务中心更加注重民生,敢于面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居民反映的路灯损坏严重、排污管道年久失修等问题都快速而妥善得到解决。下一步,我希望能充分利用社区讲堂和宣传栏,让广大居民都能自觉行动起来,同建平安、和谐的新社区。同时,充分发挥“五老”的独特作用,建立一支有骨干、有奉献精神的“五老”工作队伍,努力为他们发挥余热创造条件。
小河区华阳居委会书记刘美金:群众动嘴 干部跑腿
来自居委会的我,对于改革的前后之变深有体会:原来群众办事是“群众跑腿,干部动嘴”,现在是“群众动嘴,干部跑腿”,从心理上拉近了群众与党委政府的距离,增进了干群感情。居委会彻底去行政化,回归其自治职能后,切实“减负”,有更多的时间带领居民进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也充分调动起社区党员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管理的激情。
积极探索社会管理创新的南明模式
——市督查问责第一组赴南明区对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督查情况综述 汤 健 罗筑芬
9月14日,市督查问责第一组赴南明区,检查了南明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情况。第一组深入水口寺社区服务中心、沙南社区服务中心,检查了两个社区的社区服务大厅和区域化联动工作站、文化活动站等。检查了党务政务公开栏、宣传栏,认真查阅相关资料。在随后的座谈会上,大家就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经验、做法及下步工作意见进行了交流。
据了解,今年2月以来,南明区撤销了15个街道办事处,成立18个新型社区(含3个试点社区),并于4月28日全部挂牌运行。在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实践中,南明区在助推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中,结合区情,积极探索,确保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有保障、有秩序、有实效。2011年8月5日《人民日报》对南明区模式进行了报道,刊发了《贵阳市南明区:居民乐享365服务》;2012年3月7日《中国组织人事报》还编发了《365服务:创新基层党建的“南明模式》。
一、制定关于城市社区建设管理的规范性文件。
区委、区政府根据工作需要,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城市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以及相关配套的子文件:《关于全面开展新型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居民委员会自治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新型社区区域化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管理实施意见》等。目前,以上规范性文件正在征求各方意见,近期将报区委常委会审议通过执行。
二、加强党对群众工作的领导,成立层次高、权威性强的群众工作委员会。
区委群众工作委员会,由区委副书记兼任群工委书记,常务副区长兼任第一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兼任第二副书记,信访局局长、监察局局长、综治办主任兼任副书记,另设常务副书记一名,工作人员7名。区群工委负责统筹协调和推进全区群众工作。为搭建工作平台,成立区群工中心,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兼任区群工中心主任,区信访局局长任常务副主任。投入300多万元资金建成中心服务大厅,区法院、检察、司法、公安、国土、住建、民政等部门在中心服务大厅设立窗口,直接受理群众来信来访,调处化解社会矛盾,变“中转站”为“终点站”。为构筑覆盖全区的群众工作网络,将全区各级各部门纳入区群工委成员单位,69个区属部门、4个乡、18个社区服务中心成立了群众工作站(部),29个村、140个居委会成立了群众工作室,促进矛盾纠纷在一线摸排、在一线化解,民生实事在一线登记、在一线办理。自新的群众工作管理体制建立以来,共接待处理群众来访271件次1219人次,办理率达100%,办结203件,办结率达75%。
三、扎实推进社区建设,深化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
(一)精心布局,强化功能
一是在组织架构方面。根据社区服务中心扁平化管理的原则,推行“一委一会一中心”工作架构,社区服务中心统一设置党政工作部、社会事务问题、城市管理和群众工作部等4个工作机构,减少服务层级和流程,直接面向群众提供公共服务管理。二是在大厅部署方面。针对群众日益多样化的服务需求,着眼社区服务环境优化、服务功能的完善和服务事项的规范,建设了社区服务大厅及民情服务站、急难特事服务站、爱心服务站、党员先锋站、文化活动站,构建一厅五站多元化服务平台,社区还配备了LED显示屏、电子触摸屏、满意度评价器等现代化服务工具,建成了上联区信息中心、下通各居委会的宽带网络。三是在窗口设置方面。开设有党务、民政、计生、城管、创业就业、社会保障、志愿者招聘等服务窗口,确保社区服务“一门式受理,一站式办结”。
(二)创新载体,优化服务
南明区成立新型社区后,开展“双服务、双提升”主题活动,通过社区工作者走街串巷实现与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沟通。一是开展精细化走访。全区500余名社区工作者佩带统一标识,带着公开信、社区工作手册、民情连心卡等,对单位和住户集中走访,建立服务百姓档案,做到一户一档,一单位一档。二是打造专业化社工。在18个社区推行“AB”角工作制。A岗在社区服务大厅开展服务工作,B岗深入居民住宅开展工作。通过规范“A岗”和“B岗”,使两个岗位相互补充、相互衔接,使公共服务管理更直接、更有效。三是开展“社区服务365”。为群众提供365天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的服务。
(三)网格管理,促进规范
通过建立以社区服务中心为平台,以网格为基本工作单元,以信息化管理为依托,把社会建设、社会管理、社会服务延伸到基层,做到信息全收集、事态全掌控、服务全覆盖,社区环境卫生、居民矛盾化解、社会治安维护等管理和服务都落实在网格、生效在网格。一是科学设置网格。将新型社区划分为若干网格,确保网格横到边、纵到底、不重叠、全覆盖。根据户籍人口、流动人口、居民认同感,楼院分布、小区类型、店面数量、管辖面积等情况,合理设置网格。原则上每个网格以500户左右划分。二是加强网格队伍。每个网格一般配备2名管理员,将全体社区工作人员划分入格,实行AB角工作制。建立“社区领导班子网格巡回服务”制度,在网格内吸收“两代表一委员”、党员、离退休干部等加入义工队伍,协助网格管理员开展工作。通过整合社区种类人才和服务管理资源,构建以网格管理员为主体,网格内社团和义工为补充的“2+N”的网格服务团队,满足社区居民多元化的服务需求。三是搭建信息平台。建立包含人口信息管理系统、设施信息管理系统、事件信息管理系统、城管信息管理系统等在内的GIS社区网格化管理系统,各社区建立了门户网站,将城市管理“12319”服务热线打造成为功能齐全、便民利民的服务窗口。
(四)加强党建,夯实基础
一是健全社区大党委。全区共聘任了136名有影响力的单位党组织负责人为社区“大党委”兼职副书记或兼职委员,充分利用区域党建工作联席会议等形式,形成共驻共建、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二是激发基层新动力。鼓励社区在完成“规定动作”的同时,围绕社区大党委、共驻共建、居民自治、志愿服务等方面,积极开展“自选动作”,打造种各具特色的工作载体。成功打造了“晚霞彩带”“四点钟乐园”“社工服务8+N”“365温情服务姐妹花”等特色服务品牌。
(作者单位: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专项工作评议
以评议促发展
助力生态建设
——市人大常委会开展石漠化治理植被恢复工作评议 陈 颖
作为全国首个对生态文明进行地方立法的城市,贵阳近年来的生态文明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各项工作都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推动。如何检验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呢?带着这一命题,本届人大常委会将目光“锁定”在了我市石漠化治理植被恢复工作上。
作为喀斯特地貌的一种独特地质现象,被学术界称为“生态癌症”的石漠化土地在我市分布面积较广,已成为影响贵阳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一个生态问题。因此,开展石漠化治理植被恢复工作是我市生态建设最为紧迫的任务之一。工作干得怎么样?人大代表来评议。自今年7月下旬起,以市人大农经民宗委牵头组成的专项评议调研组,有针对性地对“市林业绿化局石漠化治理植被恢复工作”展开全面综合性评议调研;在此基础上,8月29日,作为市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六次会议的重要议题之一,市林业绿化局负责人现场接受“面试”,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及部分市人大代表、受邀专家,现场对石漠化治理植被恢复工作展开评议。
“专项工作评议就像给相关部门设立了一个严格的考场,对积极履职、成绩突出的予以肯定,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整改要求,一同梳理面临的问题和存在的困难。这一监督方式将有效推动法治政府、透明政府的建设。”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负责人如是说。
据悉,经过归纳梳理,市人大常委会的评议意见已交由市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整改,市人大常委会将继续跟踪监督,确保取得实效。
实地调研——
抱团作战 巧治“石魔”
2008年,作为我市石漠化面积最大、危害最严重的地区,息烽县、开阳县和清镇市被列入全国100个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县(市)范围,启动治理工作。2011年起,全市10个区(县、市)全部转为石漠化综合治理重点县(市),治理工作全面铺开。
截至目前,全市石漠化治理植被恢复工程建设共获得国家资金支持9289.25万元,省级补助150万元,市本级投入350万元,县级配套1094万元和农民投劳折资49万元。随着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市石漠化扩展趋势已得到初步遏制。
在息烽县流长乡前奔村和清镇市红枫湖镇右七村的小流域石漠化治理区域,评议调研组看到,依托科学合理的区域治理,植被恢复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在中、轻度石漠化区域,引导农民改变种植方式,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多丰收”,三年前的石质荒山、荒地如今已是绿荫覆盖、花果飘香。而一组来自全国石漠化第二次监测的数据显示,2011年,我市石漠化区域比2005年第一次监测时的数据减少了382平方公里,石漠化出现净减少,生态向良性方向发展。
现场评议——
畅所欲言 建言献策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吴晓芸说:这项评议不仅仅只关注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情况,不仅仅只关注种了多少草造了多少林,还关注自2007年12月中共贵阳市委作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决定以来,我们是否在生态文明理念的引领下,依法开展工作。可以说,选择对石漠化治理植被恢复工作进行评议,是从微观的层面来关注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陈应说:虽然经过治理,石漠化面积有所减少,但数据显示,我市潜在石漠化面积有扩大趋势。潜在石漠化一旦转变为石漠化,不仅治理成本增加,而且成效缓慢,因此应防治并重。我市石漠化治理工作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水土保持防治体系,成效可能更加显著。
林业专家黄沛成说:在石漠化工程启动和实施过程中,科技支撑与政策支持、资金保障同等重要。就石漠化治理植被恢复来说,目前在技术应用、治理模式、管理方式、产业化经营,以及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等方面都有待推进。
评议意见——
任重道远 谋求合力 【直面问题】
常委会组成人员一致认为,市林业绿化局石漠化治理植被恢复工作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前期基础工作仍较薄弱。由于相关部门在编制规划、实施规划时工作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规划地点与其他环境治理工程相互重叠等问题,导致方案与实际操作脱节、实施不力等问题出现。
其次,后续管护力度还需加强。从近年来的治理情况看,“重建设、轻管护”现象较为普遍,由于模式较为单
一、资金短缺、管理粗放等原因,植被恢复工程的后续管护不强。
最后,投入不足仍是最大的制约。从目前的建设所需费用看,项目设计、管理、验收以及补种补植、后续管护只能依靠地方自行筹措,资金缺口很大。加之在现行分税体制下,县级配套资金到位率低加剧了资金短缺问题。【改进建议】
针对市林业绿化局的工作,常委会组成人员指出,一要深化工程设计,确保项目可操作性;二要加强科技支撑,大力创新和丰富治理模式;三要落实后续管护,及时有效跟进巩固成果;四要规范档案管理,完善日常监测。与此同时,常委会组成人员在评议中看到,植被恢复工作中反映出来的一些问题已超出市林业绿化局的职责范围,因此对市政府及其统筹协调部门市发改委也提出了建议——第一,要强化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紧抓机遇,健全协调配合机制,真正构建起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体系。要将石漠化综合治理和扶贫攻坚紧密结合起来,努力探索一条治理生态环境与改善民生的新途径,形成以治理带扶贫、由扶贫促治理的新机制。要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严格考核奖惩。第二,要拓宽资金渠道。既要认真研究解决县级配套资金到位难问题,也要积极探索建立地方财政补贴后续管护制度,并着力运用市场化运作方式,鼓励和吸引社会各界参与石漠化防治工作,坚持“谁治理、谁受益”原则,不断加快综合治理的步伐。
■链接 工作评议作为《监督法》颁布后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探索形成的一种新的监督形式,增强了人大监督工作的深度和力度,提高了监督工作的水平;增强了“一府两院”的法制意识、人大意识和公仆意识,推进了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进一步丰富了代表活动内容,畅通了民主渠道,密切了国家机关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中起着积极作用。(作者单位:贵阳日报社)
区县人大
云岩区:
云岩区人大常委会在代表工作和宣传工作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一是以区人大常委会各工委为单位,甄选出具有代表性、专业性的专家、学者42名作为工委委员,组建了五个专业代表小组。专业代表小组结合各工委的特点,发挥代表和各位委员的专业优势,就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等方面,开展代表小组专题视察调研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二是创新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督办方式,建立主任、副主任领衔督办,相关工委归口督办制度;做好代表“建议”的分类整理工作,及时召开“建议”交办会,认真督办代表“建议”的落实情况,并组织代表开展好评审工作。三是在年初出台了《云岩区人大常委会宣传工作方案》,给常委会办公室及各工委下任务,实行奖励机制,对投稿积极、采用率高、宣传效果好的撰稿人,给予双倍稿酬奖励。同时,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同志,还将在年终评定先进个人、公务员年度考评优秀档次、外出学习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方案出台后,极大地调动了机关干部的积极性,截止7月底,区人大常委会在各类报刊、杂志、网络上发表相关文章16篇。
南明区:
南明区人大常委会2012年上半年工作在促进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机关队伍建设和促进人大信息宣传上加强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号召区人大代表,积极投身于新型社区“双服务、双提升”主题活动,做到“五个表率”,一要做熟知新型社区应知应会知识的表率;二要做宣传宣讲改革意义的举措的表率;三是做收集社区群众意见、建议的表率;四要做化解矛盾纠纷,构建和谐社区的表率;五要做积极为社区居民和企事业单位办实事、做好事的表率。二是加大人大宣传力度,组建了全区人大信息通讯员队伍,并制订、实施了《南明人大信息考核评比办法》,明确了信息考核的对象、评比、奖励等各项规定,激发广大人大工作者和新闻爱好者的创作激情,及时反映南明区“积极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助推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主题活动、人大代表积极投身于新型社区的“双服务、双提升”活动。
花溪区:
一是在代表建议办理方面,区人大将区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代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整合各种资源、增加各方面收入、增加农民收入,确保马铃乡在2012年“减贫摘帽”的建议》列为主任督办件,并开展了专项检查,提出要求,促进区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针对检查中的问题积极完善措施,改进工作。二是制定了《花溪区人大常委会2012至2016年代表培训规划》,建立健全代表集中轮训制度,探索代表培训“校地联动”模式,并增加了外出培训班的比重,以调动代表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并组织人大代表参与到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中,直接参与社区干部“辛苦指数”测评工作。通过开展“代表接待选民日”“代表走访社区群众”等活动拉近代表与选民之间的距离,形成助推改革的强大合力。三是创办了《花溪人大》内刊(季刊),向人大代表宣传党的主张,报告人大履职动态,展现代表风采,激励人大代表为花溪的发展建言献策。
乌当区:
2012年上半年,一是在城市基础管理体制改革中积极组织人大代表深入社区开展视察活动,并协助市人大常委会开展“城市社区立法工作调研”,做好立法调研的前期工作,搜集社区立法的意见和建议。二是促进人大宣传,以协力办好市人大新闻宣传栏工作为契机,加大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的亮点特色,强化人大宣传工作组织领导,健全完善人大宣传工作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优势,拓展宣传渠道,加大宣传力度,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现了我区人大的工作全貌,为人大工作的创新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三是代表工作制度有新突破,今年上半年重新修订和完善了《乌当区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办法》《乌当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办法(试行)》等6个制度,使代表工作基本上做到了有章可循,步入了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轨道。
白云区:
努力做好“两推动”,一是推动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认真组织市、区人大代表围绕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当好“宣传者,支持者和参与者”,期间共编发代表主题活动简报11期,提出建议、意见20余条。围绕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抓住“街道办事处撤销、成立新型社区后社区代表工作怎样做”这一关键问题,认真开展调研,对社区人大代表服务工作的思路和对策进行一定程度的探索。二是推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市容环境卫生工作和十件实事完成情况的监督,加大对政府提高公众安全满意度工作的监督。
小河区:
市人大常委“积极发挥人大作用·助推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主题活动启动后,小河区人大常委会立即启动,通过短信平台,向全区160多名省、市、区各级人大代表发出号召,广泛动员人大代表积极参与主题活动,下发了《关于组织开展2012年区四届人大代表活动的通知》,要求各社区围绕深入推进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集中组织好代表活动。航空社区还通过聘请2名区人大代表担任社区法制监督员为新型社区工作“挑毛病”,督促社区完善具体工作制度。两位代表深入社区后,主动承担辖区青少年禁毒教育,帮助3名解毒康复人员解决就业等,为社区解决了不少实事。据不完全统计,小河区非公企业代表累计提供社区就业岗位1576个,解决就业人数3037人。
清镇市:
清镇市人大常委会强化学习提振人大精气神,改进工作强化人大创新能力,一是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制定了《清镇市人大代表建议意见和批评办理工作评查办法》,通过“四评十六查”提高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质量、效果,五届一次人代会收到的189件建议和批评办结率100%,代表满意率100%;搭建人大代表“五有”平台,助推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主题活动,通过开展讲座、调研活动,向社区建言献策,为群众办理事实,帮助群众化解矛盾纠纷,提高了社区居民的自治意识和自治能力。二是围绕全市改革发展,广泛开展调查研究,为清镇市委决策提供支持。针对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开展了环保法庭调研,着力构建清镇市环境保护行政、司法联动机制,并形成《清镇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推荐我市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关于做强做大政府性融资平台的调研报告》等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前沿、直面影响经济社会发展难点的调研报告。三是直接参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按照清镇市委的统一安排,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均负责联系到清镇投资的重点项目,全力以赴推动全市重点项目的完成。
修文县:
一是切实发挥代表作用。制定了《常委会不驻会组成人员联系常委会各委室制度》。为提高代表建议办理质量,确定修文县人民政府领衔督办件,由县长、副县长对各自领题督办的建议进行审阅、签批,并建立与人大代表面对面联系制度,91件建议代表满意率为98.9%。二是积极创新工作机制。积极参与助推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对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新型社区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情况,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情况进行专题视察。协助市人大对《残疾人权益保障法》贯彻实施情况进行执法检查以及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巡查工作。三是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促进重大项目建设。根据县委的总体安排,常委会领导班子挂帅阳明文化园建设项目指挥部,并参与到贵钢及黔轮胎项目等重点项目建设中。特别是在征地拆迁工作中,结合人大优势,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做好拆迁群众的思想工作,既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又推动项目落地建设。
息烽县: 今年上半年,息烽县人大一是围绕全县上半年工作重点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对《土地管理法》《食品安全法》《森林法》等法律在本行政区域的贯彻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在对《食品安全法》贯彻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时,结合当前食品安全问题,提出了加强对消费者、从业人员和执法者的宣传、培训和教育,加强群体聚餐场所的监管,加强食品安全执法队伍的能力建设“三个加强”的建议,有力地促进息烽各学校、企业等食品安全工作的开展。围绕监督法,县人大积极开展“三查(察)”活动,对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和新型社区建设等情况进行了视察和调研。二是县人大常委会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在多渠道提高代表素质的基础上,坚持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分片联系代表制度,通过走访、座谈等形式,广泛征求代表对人大常委会和“一府两院”的建议、批评和意见。坚持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制度,吸收代表参与重大问题的讨论。三是切实加强对乡镇人大工作的指导。制定了《关于规范乡镇人大工作的指导意见》,对乡镇人大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具体的量化标准,提高了乡镇人大工作水平和监督实效。
开阳县:
新一届人大常委会积极总结往届人大工作的经验和不足,认真分析当前的形势和困难,根据人大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制定了《开阳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手册》,并修正《开阳县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开阳县人大常委会联系代表工作制度》等7项工作制度和规程,进一步规范了议事程序,提高审议质量。为提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开阳县人大还制定了人大工作目标责任书,进一步推动了人大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保证了新一届人大常委会工作有序开展。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阳县人大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分别就县城教育资源配置、县城顶方水厂建设完成情况、县城保障性住房建设及管理等情况进行了调研。其中,针对县城教育资源配置情况及时下发审议意见书,有效地促进了相关问题得到有效的整改和落实。在三级人大代表中开展“积极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助推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主题活动,活动中,县人大组织部分市、县人大代表专题视察社区、召开代表与社区居民座谈会、代表公话改革座谈会,通过代表走访、接待,共征求到社区群众意见和建议400余条,帮助群众办好事实事8件,为社区群众提供就业岗位13个,充分体现了助推城市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真正发挥了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民生大于天 件件总关情
——云岩区人大常委会跟踪督办实事小记 周飒莉
每年初,云岩区人民政府都会向老百姓承诺做好十件实事,承诺就象桥梁,一头连着政府,一头连着百姓,把桥搭好、建牢,才能实现畅通。时值金秋九月,距年底只剩下3个多月时间,这些关乎民生的实事做得怎么样了?进度还顺利吗?政府的承诺能够在年内兑现吗?带着一个个疑问,云岩区人大常委会分头深入施工现场、承办部门、责任单位,开展了对实事的跟踪督办。
中华北路,建设中的市北幼儿园
刚进门,检查组一行就被宽大的操场吸引。众所周知,云岩区地比黄金贵,教育用地更是严重紧缺,很多公办幼儿园的操场都很狭小,有的甚至只有三四十平米,而眼前这个操场足有两三百平米,对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是很奢侈了。
据了解,多年来,贵阳市两城区几乎没有新增公办幼儿园,造成了资源的极度短缺,老百姓“入园难”,新建幼儿园已经成为民心所指所向,市北幼儿园建设工程,就是根据“省政府三项突破工程”精神指示拟办的实事。在施工现场,检查组看到教学用房已经加固完毕,正在进行室内装修,操场的一角,按标准化建设的专用厨房也已经完工。“工程是什么公司承建的?”一位代表问道。
“是广浩公司,今年6月通过公开招投标确定的施工单位。”区教育局负责人答道。“总共投入多少经费?”
“预算拟投入600万元,其中450万为基建项目,150万用于增加设施设备。” “哦,那什么时候可以完工?”
“现在已经进入装修阶段,今年11月底前可全部完工,完工后再晾上3、4个月,明年3月就可以正式投入使用了。”
“真是太好了!这一招生,又可以解决一部分入园问题了。可以容纳多少孩子?” “8个班,240名学生。”
“哦?这么少啊?看着这几层楼挺宽的,怎么只能收这么点学生?” “我们是按当前国家颁布的最新幼儿园建设标准来修建的,每个班都有独立的功能房,因此很占面积和空间,大家看到的这一层,这么长一溜,其实也只是一个班。”
听到这里,代表和委员们走进正在装修的室内,看到的是一个个功能齐全的教室:活动室、睡房、卫生间,一应俱全,不禁发出感叹:“在这上学的孩子可真幸福!”“就是就是!”
水东路,安井学校
在这里,常委会检查组督办的是渔安、安井小学的迁建工程。由于政府对安井、渔安片区进行整体开发,这两所学校被纳入改造建设范围,由中天城投集团建设新学校后与两所学校进行置换。这件实事的进度让大家非常满意,学校于2012年4月初完成建设,5月6日就已经搬迁完毕,原来在渔安、安井上学的孩子们几乎全都来到了新学校上学。在崭新的校园里,检查组看到了近3000平米的操场,全都装上了塑胶跑道,教室里配备的是全新的课桌椅、教具。正值课间操时间,孩子们整齐的走出教室,好奇的看着我们这群陌生人。“你家住哪里呀?”罗远忠委员问。“安井村。”一位小男孩羞涩的答道。“哦,上学远不远?要走多久?” “不远,我家住渔安新村,走半小时。”
“那你是喜欢原来的学校,还是喜欢新学校啊?” “我觉得„„”
“当然是喜欢新学校啦!新学校又宽又大,哪样都是新的,操场还是塑料的,跑起来好舒服!”旁边一位活泼的小女孩迫不及待地抢过话头。孩子们做操去了,代表和委员们又担心起了另一个问题,新学校周围都是正在施工建设中的工地,交通和中午吃饭问题怎么解决?
“中天集团派了两辆大巴车当校车接送学生,起点站在保利温泉,保证最远的学生都能坐上。对那些走路上下学的学生,我们也有老师每天负责护送到大路上。学校设有食堂,每月每生交200元伙食费,就可以在学校吃中餐。”王校长一番话,让大家松了口气。
据悉,安井学校按现行中小学学校标准化建设,可容纳两至三千名学生,待周围的楼盘项目开发建设完毕后,将有效解决水东路一带适龄儿童上学的难题。
民生大于天,件件总关情。几天的跟踪督办中,检查组始终坚持“实事不仅要做,而且要做好”的理念,边看边查、边问边谈,不仅查看进展,更关心细节,全面掌握了实事办理情况,并提出加大投资力度、采取积极推进措施、深入搞好督查、注重长效管理等建议,有力推动了年底前区十件实事的全面完成。
(作者单位:云岩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调查研究
取法乎上 见贤思齐
——赴成都、新郑、铜陵、深圳等地学习考察城市社区工作的思考 贵阳市人大常委会城市社区工作立法综合调研小组
为学习和借鉴外地城市社区工作及相关立法的做法和经验,搞好我市城市社区立法工作,8月13日至24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陈长发率我市城市社区工作立法综合调研小组,赴成都、新郑、铜陵、深圳四城市(以下简称“四城市”)进行了学习考察。考察组先后听取了各市关于城市社区工作的情况介绍,并实地察看了成都市青羊区府南街道办事处石人北路社区、新华路街道八宝社区、新郑市新华路街道办事处张玉庄社区、铜陵市铜官山区官塘社区和深圳市福田区莲花街道办事处福中社区等。通过实地考察、座谈交流和索阅资料,大家对四城市关于城市社区工作的情况有了一定了解,对他们的改革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为民意识感触颇深,可以说学到了经验,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路,受到了启示,收获颇多。
坚持共性 夯实基础
从共性方面来看,四城市都围绕中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要求和部署,结合自身实际,在社区问题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改革,形成了符合自身市情实际的模式,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但无论哪个城市还是何种模式,归集起来都对这样一些共同的问题予以关注和解决:一是建好社区,提供平台;二是优化管理,提供服务;三是配置资源,改善民生;四是强化参与,推动自治;五是提升素质,适应改革;六是职能转变,顺应市场;七是加强基层,夯实基础;八是兼顾利益,降低风险;九是财力投入,保障运转;十是注重法治,规范运作。这些做法和经验,既包括了具体操作的措施办法,也涉及了顶层设计及制度化建设的相关方面。
发挥个性 各具特色
从个性方面来看,成都市部分街道办事处已经不再考核经济发展指标,转向公共服务,但办事处机构仍然存在,社区和居委会合署办公,规模过大,行政成本过高。其特色和亮点是社区居民自治搞得比较好。新郑市实行三级网络管理,街道为第一级,社区为第二级,楼院、街区、辖区公共单位等为第三级。虽然在社区服务方式有更多创新,服务内容上更加丰富,但管理体制基本沿袭原有模式,没有太大突破。值得一提的是,新郑市将社区建设管理职能从民政局分离出来,成立了社区建设服务局。铜陵市撤销了街道办事处,成立大社区,减少管理层级,变四级管理为三级服务,这一点上与贵阳很类似,该市民政局负责人介绍这也是学习借鉴贵阳市小河区试点经验的结果。但区别在于,他们实行的是“一社一居”,社区和居委会为一体。平均每个社区居委会管辖人口达1万多人,服务半径超过1.5个平方公里,由于人口过多,面积过大,对居民自治功能的充分发挥有一定的限制和不便。深圳市保留街道办事处,设立社区工作站,作为政府在社区的服务平台,推行“居站分设”、“一站多居”,解决了居委会去行政化的问题。总体上看,成都市、新郑市、深圳市仍然保留了街道办事处,还将部分社区和居委会工作人员工资待遇纳入财政支付,虽然保证了社区服务的质量,但行政管理成本较高,政府负担过大;铜陵市虽然精简了管理层级,但居委会自治功能的发挥受到制约。考察中,我们还了解到深圳市下一步也将探索整合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工作站的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资源,减少管理层级,缩短管理链条,实现扁平化管理,从这点上来说,与贵阳改革模式不谋而合。
贵阳模式 值得肯定
从贵阳模式的比较来看,考察组一致认为,贵阳市在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中,撤销了街道办事处,设立社区服务中心,实行“一社多居”;变“市—区—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四级管理为“市—区—社区”三级管理,实行“区直管社区”,精简了管理层级,实现领导体制的扁平化。构建“一委一会一中心”的新组织构架,实行“大党委制”,将辖区内居委会(小区)党组织、楼栋党组织等,纳入管理范围,有利于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成立社区议事协商机构,有利于居民议事会在社区党委领导下,代表居民群众和驻区单位对社区的各项事务进行民主协商、民主监督;成立社区服务中心,不在承担经济工作职责,能够更好地为居民群众服务。社区服务中心纳入事业编制序列,工作人员纳入正式编制,工资有保障,对人才的吸引力大大增强;社区人员经费、办公经费、公益事业费等纳入区级财政预算,在较高层次上实现了“有钱办事”;社区办公和服务场所建设纳入城市建设规划,确保社区“有场所议事”。因此,贵阳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既减少了管理层级,转变了政府职能,降低了行政成本,完善了社区公共服务,又充分发挥了社区居民自治功能,彻底解决了街道办事处“错位”、居委会“越位”和公共管理“缺位”的问题。“贵阳模式”探索了政府职能转换的新途径,开拓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路径,开辟了加强城市基层群众自治的新方式,实现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模式,必将对促进贵阳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产生深远的影响,必将对切实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发挥积极作用,必将对贵阳坚持走科学发展路、加快建生态文明市的伟大实践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见贤思齐 推进工作
此次赴外学习考察,对我们有很大启示。我们需要本着“见贤思齐”的原则,根据市情实际尤其是城市社区立法调研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积极学习借鉴外地经验,认真思考提出意见建议,进一步明确调研工作方向,不断优化调研路径,逐步丰富调研成果,更加有效地推进立法调研工作。
一是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深刻把握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坚定不移推进城市社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法治化工作。
1.充分认识社会管理与城市社区立法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人民安居乐业。我们要从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坚持走科学发展路、加快建生态文明市的大局和高度,充分认识城市社区立法的重要性,全力推进城市社区立法准备工作,依法开展社区立法,把加强城市社区工作法治化建设作为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依据、重要保障和重要工作抓紧抓好。
2.充分认识依法巩固和发展改革创新成果的紧迫性。应当看到,在治国理政面临新形势、深化改革面临新课题、改善民生面临新任务、社会管理面临新情况的历史条件下,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发展模式,越来越需要通过立法引导和推动建立更加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越来越需要通过立法促进社会管理和服务的法治化;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越来越需要通过立法为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以及均等化公共服务打下坚实的法制基础。而且,巩固、深化改革成果的任务更加艰巨,如何从法治高度、制度层面实现城市社区工作的整体推进、融合发展和全面提升,迫切需要从立法角度进行思考,提出对策。3.充分认识我市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特色性。我市全面推进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着力建设履行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优化管理、维护稳定职责的新型城市社区,形成“一核多元”的社区治理机制。截至目前,改革工作进展顺利,运行良好,成效显著,特色突出,扎实、丰富的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实践活动,奠定了我市城市社区立法的坚实基础。
4.切实增强推进城市社区立法的自觉性。实现城市社区立法突破,需要我们坚定信念,树立信心,在法治思维和法律框架下,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优势,坚持以群众工作统揽社会管理的工作思路,坚持立法决策与改革发展决策的有机统一,坚持把党委的重要政策主张经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全市人民的共同意志,自觉地运用立法手段巩固和发展改革创新成果,优化顶层设计,挖掘制度化潜力,保持创新的持续性,提升改革的扩散力,研究建立规范科学的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系以及实现社区建设、治理与服务法治化的路径、模式与措施,推进城市社区工作和谐规范可持续发展。
二是要以人为本,广泛参与,深刻把握与城市社区立法密切相关的市情实际,使城市社区立法调研过程成为倾听民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的过程,成为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动员群众的过程
1.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核心价值取向。以人为本、服务居民,是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首要原则。无论我们采取何种治理模式,都是为了研究实现依法执政、民主执政和科学执政的路径和办法,密切党群政群干群关系,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加强基层政权建设,都是为了切实改善民生,有效保障民主权利,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开展城市社区立法调研,必须坚持立法为民、立法惠民,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改善社区环境,倾注人文关怀,解决民生问题,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把社区建设成为政府实施服务和管理的平台,让广大市民更好、更长久地持续享受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带来的由“衙门”到“家门”蝶变成果,成为城市社区立法的最大受益者。2.坚持开门调研、开门立法的工作方法。实施城市社区工作立法调研,必须坚持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注意调动各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社会各阶层人士参与进来;必须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切实尊重和维护广大社区群众的主人翁地位,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和方式,走进社区、走近居民倾听意见,有效集中社区群众的智慧。
三是要突出重点,积极作为,围绕制定一部适应改革需要、反映时代特征、富有地方特色、具有可操作性的城市社区地方性法规总目标,务实、有序地推进城市社区立法调研工作。1.统筹兼顾,科学谋划。城市社区立法工作,一方面要积极回应社区居民关切,立足实际发展改革成果,解决影响社区居民生活和社区服务管理工作所需的设施配套、场所建设及维护管理等现实问题,落实好硬环境建设任务,增强社区对居民的吸引力,又需要总结实践经验,固化创新举措,提升规范层次,建立规范科学的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系,通过转变政府职能,提高管理效能,强化服务职责,提供优质服务,落实公众权利,解决城市社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建设的长远问题,解决制约社区居民积极性发挥、参与度欠缺的观念、体制、机制问题,落实好软环境建设要求,增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因而涉及范围广,内容多,任务重。推进城市社区立法调研,必须加强统筹协调,兼顾当前和长远,分清轻重缓急,着眼于走出一条有效加强社会管理、有序引导群众自治、有力服务人民群众的社区建设新路,务实有序推进,明确立法思路、目标和重点,研究提出法治化对策,做足做好立法准备。2.正确处理三大关系。改革的实质在于权力的配置调整和利益的让渡分配。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语境下的社区立法,必须从实体上为合理配置政府、社会、市场及其内部各方所争议的权力和利益确定原则与规范,实现各方利益的总体均衡和相对平衡。进行立法调研,需要从上、下、横三个角度出发,正确处理社区管理服务与区级政府及其部门行政的关系、社区管理与居(村)民自治的关系、社区公共服务与社会组织市场服务的关系,探寻实现政府行政管理和社区自我管理有效衔接、政府依法行政和居民依法自治良性互动、政府公共服务和市场有偿低偿服务、社区居民自我服务优势互补的路径办法,为从立法上理顺体制机制奠定基础。
3.紧抓四大立法重点。社区立法既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可以说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各个领域,又具有具体、琐碎、多元等特点,关系社区以及社区人发展的方方面面,实际上要求我们运用法律规范回答什么是社区,建设什么样的社区,以及怎样建设和谐规范可持续发展社区等一系列问题,因而需要科学合理确立法规框架,突出重点设定规范内容。明确社区定位,让社区工作者“安心”;搞好社区建设,让社区成员“放心”;加强社区治理,让社区主人“上心”;优化社区服务,让社区居民“舒心”,应当说就抓住了社区立法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可以解决社区以及社区人发展的主要问题。抓住社区定位、社区建设、社区治理、社区服务这四大重点,开展下一步城市社区立法规范调研工作,并据此展开对一系列相关因素的研究,有利于实现社区立法调研的重点突破。我们相信,随着我市城市基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随着我市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随着立法调研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深入开展,支撑立法的各类信息资料一定会更加丰富,指导立法的思路和目标一定会更加清晰,城市社区立法涉及的主要问题也将逐步得以解决。我们对我市的社区立法工作充满信心。
一次难忘的学习经历 ——赴新加坡学习体会 潘世英
新加坡——如何从一个贫弱的弹丸小国成为亚洲“四小龙”?一个自然资源匮乏的城市国家,如何在激烈竞争的国际经济环境中走向繁荣?新加坡的成功经验对我们有哪些启示?带着这些问题,今年8月,我参加了市委组织部赴新加坡政府效能建设培训班学习,努力在思考中提升,在感悟中借鉴。培训班安排的专题讲座有:王倩博士的《新加坡基本国情与政府管理理念》、万华博士的《新加坡治国理念与人力资源战略》《新加坡创新社会管理》、于文轩博士的《新加坡公务员管理体系与绩效评估》等8个专题讲座。除此之外,我们还实地考察了新加坡建屋发展局、重建局、民众联络所等,拜访了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和新加坡和谐社区。
上课的教室很特别,与我们国内的教室布局相反,老师的讲台位置最低,我们的坐位对着讲台呈扇形阶梯状依次摆布。老师在下面讲,我们在上面听,保证每一个人都能看清老师的板书和视频,更便于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探讨。老师上课非常认真,要求也严格,每次我们到达教室时,他们都已经做好了准备,等候在那里。他们用普通话授课,还时常点名提问,互动效果很好。
通过学习,收获很多,达到了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的目的。其中,感触最深的有几点:
一是健全的法制和严格的执法。新加坡法律无所不在,既多又严,有效地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新加坡立法有严格的“三读”程序,即向国会和民众“读三次”草案,通过一次次进行辩论,一次次征询公众意见,立法在公众普遍知晓的情况下完成。新加坡依法治国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严格执法,它对违法者的毫不留情让我感受深刻,其思想观念已走出人情社会的阶段,严管重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对经常性案件查办情况的报道,让人们能不断接受鲜活的普法教育。行走在新加坡街头既看不到警察和保洁人员,也看不到闯红灯的车辆和行人以及乱堆乱放的现象。
二是精英治国理念。公务员素质高低,直接反映政府的工作效率、管理水平和廉洁形象。新加坡快速发展的重要经验是“精英治国”理念,让最优秀的人管理国家。同时,积极推行“全民教育”“终身学习”的治国策略,带有竞争性的薪金制度和人尽其才的考核评估制度,使公务员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形成了一整套管理国家行政事务、适应世界发展潮流的公务员培训制度,造就了一支公正廉洁、敬业高效、富有创新意识的公务员队伍。三是积极的人生态度。新加坡政府十分重视亚洲优秀传统文化对人民的教育,赋予儒家思想的核心“忠孝仁爱礼义”新的含义,教育人民要忠于国家、孝顺父母、宽厚待人、讲礼貌、讲信义。在新加坡期间,接触到的授课老师、导游、服务员、居民乃至行人,普遍文明程度较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单纯和谐,到处都是微笑的服务和热情的眼神,真正体现了一流的创业环境和人居环境。
四是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建设。新加坡的规划制定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与人文性,是世界上少有的能把规划真正执行到位的城市之一。新加坡城市发展的核心是科学处理规划、建设和管理之间的关系,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在新加坡人文关怀无处不在,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街道、地铁的中英文指示路标;公交车厢内供乘客手扶背靠的屏障;旅游景点、购物商场设置的椅子扶手;植物园内阶梯与地面接触处醒目的标志;酒店、餐馆为小孩设计的座椅;尤其是街道上商店顶部延伸出的遮挡物可为行人遮风挡雨,无不体现政府的执政理念,折射人性的光芒。
五是议员每周一次接待选民制度。根据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的要求,国会议员每周有一个晚上接待选民。接待室设在社区,由社区为议员接待选民提供服务。前议员曾士生告诉我们,一般情况下每次接待选民10至20个,接待多的议员一年接待近万人。来求助的问题,通常是希望能分配到组屋、孩子想报读更好的学校、子女不赡养老人、邻里纠纷等鸡毛蒜皮的小事。求助的问题并不是议员都能解决的,很多情况下只是给来访者提供解决问题的途径,转交政府部门和法定机构处理。但不管投诉的问题是否能解决,都会给投诉者答复或一个合理的解释。
六是创新意识。新加坡作为小国能够在强手如林、弱肉强食的国际舞台立于不败之地,最核心的就是创新意识。创新意识贯穿在政府管理的各个环节,成为新加坡立国强国之魂。从1981年,新加坡政府就开始实施政务电子化,面向公民、企业和公共机构雇员,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应用,推动公共部门提供更便捷、更有效率的服务,成为全球公认的电子政务发展最为领先的国家之一。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新加坡独特的发展历程和鲜明的发展特色,对我们具有十分宝贵的借鉴意义。
一、提高立法质量,增强监督效果。借鉴新加坡健全的法制,我们应以提高立法质量为重点,科学合理地确定立法项目,提高法规审议质量。要在公民有序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使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更细,更具可操作性。当前,要认真做好地方性法规的立法后评估工作,做好城市社区立法工作,搭建公众参与立法后评估,参与立法、监督立法的平台。我们应以增强监督实效为重点,结合法律监督、行政监督、执法监督、舆论监督,共同开展监督工作,既强调监督过程,也注重监督效果,多级人大上下联动,发挥人大整体效能,拓展人大监督空间,真正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使每个人都牢牢地树立法治观念,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二、建立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制度。人大代表是人大工作的基础。借鉴新加坡议员会见选民制度,建议把人大代表联系选民制度化,切实提高代表建议质量和办理水平。通过人大代表与选区群众的定期接触,加强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助推“一府两院”与人民群众的联系,让人大代表的建议具体务实,让代表建议的办理能落到实处,使人大代表有能力、有动力帮助选民解决问题,让社会矛盾解决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三、加强人大机关信息化建设。目前,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措施,成为做好新时期人大工作的新动力。借鉴新加坡政府电子政务化管理,建议加强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全面信息化建设,提高人大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我们可以建设应用支撑平台和公文交换平台,实现市人大与各区县人大的信息共享和无纸化公文传输;可以建设市人大机关协同办公系统,实现内部办公的规范化、电子化;可以建设覆盖全市人大的视频会议系统,提高办会效率;可以对原有门户网站进行升级改造,促进人大政务信息公开和公众参政议政等等,进一步提高全市人大机关信息化水平。
四、加强人大机关自身建设,提高工作水平。借鉴新加坡精英治国理念,我们可以结合工作实际,按照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科学合理的调整人大常委会机构,优化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可以充实工作人员力量,加大人大机关与党委、政府、司法机关的干部交流力度,提高人大机关干部素质,提高机关工作水平。借鉴公务员培训制度,可以加大人大工作者教育力度,为人大机关干部不断学习和获取新知识提供条件,努力从陈旧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以创新意识开展工作,使市人大常委会成为富有活力、富有成效、不断创新的工作集体。
(作者单位:市人大农经民宗委)
观点
公平正义中的法治情怀 陈世和
所谓法,平之如水,端的是一个公理。其实公平与正义就蕴含其间。
十多年来,在神州大地、昆仑山水之间,世界上最能吃大苦耐大劳的人民以一种舍我其谁的气度,夺取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成就。伴随着云横秦岭般的紫气东来,法治建设也紧锣密鼓,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为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保障。这便是“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立法胸襟,立法者采撷精华,“为生民立命”的境界,使扬善抑恶在法治建构的宏大叙事中大处落墨。在如此之短的时间从事如此庞大的立法、修法活动,应该是立法者感念苍生、经世致用、追逐小康、融汇大同的执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法制建设,规模空前,举世瞩目!特别是今年修改的刑事诉讼法,更是旗帜鲜明地举起了保障人权的大旗。将保障人权和打击犯罪二者辩证统一起来,将有助于公平与正义在法律框架内的逐步落实。这既是立法者阔远的前瞻性预见,也是当下法治轨道的良知底线。在民商法的诉讼领域,原被告双方的律师在案件事实与法律条文之间推演,考验着法官的平衡术,法官和律师们驾驭着法律程序之舟,张开公平正义的风帆。法律人中不乏智者仁者,其追风驰骋的公平正义,乃是在普罗大众所秉执的公平正义的基座之上高扬着的理性光辉。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开启的公益诉讼,为法律人、社会团体敬天保民、崇尚自然提供了剑指苍穹、叱咤风云的空间。特别是涉及环境保护的公益诉讼,使敬畏天地、天人合一的理念在公益诉讼中得以升华。因胜诉而净化的自然空气与法治生态,给人民大众及其子孙后代更为洁净的法治空间。这,难道不是法治生态中更为阔远宏广的公平正义吗!
(作者系贵阳市人大代表、贵阳市地方立法咨询专家组专家)
对村委会实施评议是否恰当 韦北阳
广东省东莞市沙田镇人大拟对大流、民田、齐沙、西太隆等4个开展评议。
虽有赞同者认为,沙田镇人大组织对村委会的相关工作进行评议,是源于良好的出发点,但笔者认为,由于于法不合,这种创新和实践是不值得提倡和肯定的。
首先,村委会作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既非政权组织,也非乡镇政府的派出机构,对其实施监督评议,只能是由权利的让渡方——全体村民或村民代表大会来组织实施,乡镇人大主席团或乡镇人大代表只能当个旁观者或列席者。其次,乡镇人大对村委会实施评议的行为也应是公权力的一种运用,从目前的各种法律法规规定来看,均无相关的授权,按照公权力法无定则无权的原则,乡镇人大及主席团肯定是无法理依据来开展这项评议的。
第三,除了其无法理依据外,个人认为乡镇人大的这番作为是舍本逐末之举。我们知道,地方组织法对乡镇人大的职权作了相应的规定,各省人大及其常委会颁布实施的乡镇人大主席团条例也对主席团的职责进行了规范。乡镇人大及其主席团更应该围绕宪法和法律法规的规定来开展工作,而不是另辟蹊径开展工作。在推进中国地方民主法制建设的过程中,乡镇人大应对自身的法律地位和职权有比较清醒的认识,想创新探索本是无可非议的,但这种创新和探索一定是要在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范围内进行的,任何对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突破都是不应提倡和肯定的。对照宪法、地方组织法和相关的乡镇人大主席团工作条例的规定,乡镇人大的工作现状与工作效果远不能达到宪法和法律法规规定的目标,比如说对乡镇政府工作及财政预算进行深入的审议、开展相关的工作和法律监督、组织代表开展活动等,这些基本的人大工作内容,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可圈可点之处,我认为,应在这些领域探索创新,如要另辟蹊径,则不应越界选择工作对象和工作内容。
村委会的选举及相关工作,都是依据《村委会组织法》进行。该法规定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常委会可就村委会的选举办法作出具体规定;地方各级人大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要保证该法在本行政区域内的实施,保障村民依法行使自治权利;该法还规定,只有村民会议才可对村委会及其成员的工作情况开展评议。如果乡镇人大或主席团需了解该法的实施情况,可以通过执法检查的方式,向村民了解情况、收集资料、提请会议审议,向乡镇人民政府提出意见或建议,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督促落实解决。
乡镇人大及其主席团更应该在宪法和法律法规给定的职权范围内进行探索创新。
(作者单位: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
代言,官员代表不应缺失 张能秋
发言,官员代表都很积极;代言,官员代表就出现了缺失。这是在各级人代会上普遍存在的现象,审议“一府两院”工作报告的发言固然重要,但为群众代言显得更加重要。代言,官员代表不应缺失。
从实践上看,官员代表政治意识强,站得高、看得远,所提的建议具有针对性和全局性,有深度也有广度,更容易督办,承办单位也较重视,一般情况下办理落实的力度较大。
而在近年来的人代会上,为群众代言往往只有基层代表,而没有官员代表,官员代表出现代言缺失,这又是为何呢?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官员代表只注重身份和形象,忽视了代表职责。在每年各地人代会上,来自基层的代表忽略了一些常识,在发言中常把“向领导汇报”挂在觜边;也有个别官员代表,在人代会上仍然念念不忘自己身居官位,盛气凌人,发言打官腔,对基层代表反映问题的发言充耳不闻,不屑一顾。另一方面,官员代表只注重会议过程,忽视了会议精神。很多官员代表在人代会期间,处处都想表现自己,从而忽视了会议的精神所在,特别是为群众代言时,又有所顾虑。很多官员代表认为,自己是解决建议的,而不是提出建议的,自己提出建议到头来还是自己解决,像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一样,所以根本没有必要提出建议,最终使自己成了人代会上的“荣誉代表”。
代表法规定,为民代言是每一位人大代表的职责和义务。所以说,在人代会上,没有官员只有代表,不论是官员代表,还是工人、农民等基层代表,每位代表一人一票的权力是平等的,都是集体行使权力。
如何纠正官员代表只发言不代言的不良倾向呢?首先,要加强人大代表的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责任意识。各级人大要组织代表学习《代表法》《选举法》和《监督法》等法律法规,帮助基层代表和官员代表找准自己的定位,认识到在人代会上自己是处在代表位置上而不是官员位置,只有这样,官员代表才不会忘记人代会期间自己的神圣使命,不负人民群众的重托,积极为群众代言。其次,要强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宣传,让人大代表了解人大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在人代会上是作为人大代表身份履职的,而不是以官员的身份出席会议的,官员代表要有一颗平常心,要有为民履职的亲和力。最后,各级人大要积极组织人大代表开展小组活动,增强代表的政治意识和履职意识。要组织官员代表深入选区、深入基层了解社情民意,特别是官员代表要树立大公无私、执政为民的宗旨,关注民生,倾听民声,积极为群众代言,在一言一行上做到谦虚谨慎,求真务实,认真履行代表职责,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踏踏实实地做一名群众信赖的人大代表。
(作者单位:贵州省岑巩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2012年9月至10月)贵阳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大事记
9月10日 受常委会主任李忠委托,常委会秘书长刘军率队赴清镇对贵州清镇创新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贵州华电塘寨发电有限公司和贵州广铝铝业有限公司进行调研。刘军秘书长一行实地察看了解企业运行状况,同清镇市经信局、政府办、站街镇等单位、部门以及两个企业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刘军秘书长说,此次调研,主要是了解清镇市重大工业企业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下一步,工作队将从市级层面组织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大督促检查力度,确保区、(市)县政府将相关政策落实到位。
9月11日至26日 常委会副主任陈长发为组长的常委会视察组对我市检察机关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情况进行了视察。视察组听取了市检院以及南明、花溪和息烽检察院相关工作开展情况的汇报,实地查看了花溪检察院预防职务犯罪教育基地,旁听了小河法院庭审职务犯罪案件中,检察院出庭支持国家公诉的情况。视察组提出要进一步增强做好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责任感、加大查办案件的力度、加强侦查队伍建设等意见和建议。
9月12日 常委会副主任龙永平率市人大农经民宗委对我市宗教事务管理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听取了市民宗委的工作汇报,实地查看了市基督教堂、清真寺、黔明寺等宗教活动场所的管理和活动情况,征询了市天主教爱国会、基督教两会、伊斯兰教协会、佛教协会和道教协会的意见和建议,召开由市政府相关部门和相关区政府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调研组建议:加强宗教执法队伍建设,把宗教设施纳入城市总体建设统筹安排,解决宗教教职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尽快消除仙人洞道观山体滑坡险情。
9月12日至26日 常委会副主任孙立琨为组长的专项工作视察组对我市旅游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视察。视察组到花溪区青岩古镇、青岩堡,息烽县贵州北部国际露营基地、西山乡林丰村乡村旅游示范点等地进行了实地视察,与相关负责人进行座谈,并听取了相关区(县)政府的汇报。视察组集中听取了市旅发委、发改委、财政局、物价局、文广局等部门和单位的汇报。近年来,我市在旅游业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还存在旅游市场开发深度不够、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视察组提出要提高认识,充分发挥旅游业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推进旅游与文化产业的紧密融合;深入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认真筹备2013年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等意见和建议。
9月13日 常委会副主任龙永平率市重大工业企业服务第十九工作队,到白云区贵州塑力线缆有限公司和贵阳长乐钢铁有限公司进行调研。龙永平副主任一行听取了白云区政府、区工信局相关情况汇报,实地查看了两家企业的生产车间,与企业中层干部进行了座谈。龙永平副主任说,第19工作队和白云区及相关部门要随时掌握企业运营情况,尽全力搞好协调服务,帮助挂帮企业解决好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尤其是要强化要素保障,加大财政金融扶持及办理相关手续方面的力度,扎实帮扶。
9月17日至28日 由李忠主任为组长,各位副主任为副组长,部分常委会和专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为成员的专项工作视察组,对全市工业经济运行、工业园区建设与管理情况进行了专项视察。视察组集中听取了市政府及市工信委、发改委、科技局、商务局的情况汇报,并分为七个小组赴各区、县(市)及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听取工作情况汇报,召开园区办、企业负责人座谈会,深入十大工业园区、企业、重大项目实地调研、发放调查表等方式开展视察。视察组提出,优化各园区产业规划定位、完善园区管理体制机制、破解园区投融资难题、提高产业集群水平、加强要素保障体系建设等意见和建议。
9月18日 常委会召开全市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座谈会,市人大各专委会负责人,地方立法咨询专家,各区、县(市)人大常委会分管法制工作的副主任,具体负责人和市法制局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会上,市法制局报告了市政府开展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的情况,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室通报了市人大常委会开展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的情况。各区、县(市)人大常委会进行了交流发言。常委会副主任陈长发指出,各级人大常委会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增强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做到应报不漏、有件必备,通过严格审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同时,要改进方法、务求实效,不断提高备案审查工作水平。常委会副主任蒋纪鸣带领第二十一工作队一行到贵州鑫益能陶粒支撑剂有限公司、贵州维康药业有限公司进行调研。蒋纪鸣副主任说了几点意见:工作队和修文县政府及各部门要形成工作制度,保持信息畅通,共同促进企业的发展;县政府要牵好头,对企业困难问题认真研究,制定解决措施,各相关部门要积极跟进,搞好相关服务;企业要抓住机遇,坚定发展信心,制定并完善好自身的发展战略;工作队要加强相关工作的宣传,加强检查督促,切实帮助企业积极应对当前的严峻形势。9月19日 常委会副主任、市重大工业企业服务工作队第十七工作队队长陈长发到贵阳高新技术开发区实地调研。陈长发副主任一行首先来到贵州长通电气有限公司实地察看,听取企业负责人的汇报。陈长发副主任强调,今天所到的两个企业目前的发展态势都很好,高新开发区管委会要继续加大支持力度,竭尽全力为企业搞好服务。市人大内司委要主动加强与高新开发区管委会、长通电气有限公司、振华新材料有限公司的联系,及时了解工作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排忧解难。
9月20日 常委会地方立法咨询专家组赴花溪明珠社区服务中心、小河瑞华社区服务中心开展立法调研,听取了相关社区服务中心和小河区民政局的情况汇报,着重就城市基层改革的基本情况、社区立法的必要行和可行性、社区工作立法需要解决的问题与社区工作负责人进行座谈。
常委会副主任、市第二十重大工业企业服务工作队队长胡海燕针对贵州大自然科技有限公司提出在规模种植山棕项目立项、育苗可研等方面希望得到政府支持等问题召开专题会议。市发改委、农委、科技局、林业绿化局、水利局,乌当区发改委、农业局、科技局、林业绿化局、水利局、农林中心等相关部门负责人、贵州大自然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上,市区各部门结合自身的职责职能,对该项目的推进提出了具体建议和落实措施。市人大财经委牵头召开相关部门协调会议,专题研究贵阳永青仪电科技有限公司离退休员工托管安置、暂缓上缴年度国有资本收益问题。市国资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托管中心、白云区政府、麦架镇政府及企业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各相关职能部门针对企业提出的问题,结合自身的工作职责,对照国家相关政策规定进行了讨论和研究,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和途径。
9月21日 常委会副主任吴应涛率市重大工业企业服务第二十二工作队到修文县贵州金久水泥有限公司和贵州贵酒有限责任公司进行调研。工作队到企业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召开座谈会听取了企业负责人的情况介绍。吴应涛副主任表示,工作队将为企业开足马力生产提供更优更好的服务,积极协助企业争取各种政策扶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9月27日 常委会召开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代表建议办理工作评查会,重点对今年确定的主任会议领衔督办建议办理工作进行评查。会上,听取了市卫生局、市交通运输局等建议承办部门办理工作情况汇报,市人大相关督办专委会提出办理工作督办意见,提建议代表与部门“面对面”沟通。随后,由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代表组成的评查组对建议办理工作重视程度、办理措施、办理结果等方面进行了评查。会上,市人大选任联委还通报了代表建议“回头看”办理工作。
10月11日 常委会副主任龙永平率市人大农经民宗委对我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听取了市交通运输局的工作汇报,赴息烽、开阳实地查看了10余条农村公路的路况及通行情况,并与当地政府及其交通运输部门进行了座谈。调研组提出要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健全管理机构、充实专业队伍和必要的技术准备等意见和建议。全省人大系统“促跨越发展、迎十八大召开”歌咏比赛在贵阳举行,来自省人大及各市(州)人大的10支代表队参加了比赛,贵阳市人大代表队获得第二名。
10月15日至21日 市人大内司委主任封心太、副主任张弘,小河、乌当、白云、花溪、息烽、开阳、云岩等区县人大常委会分管主任、内务工委主任及人大干部共10人参加了由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厦门国家会计学院联合开办的“贵州省人大内务司法(法制)干部培训班”。
10月17日 我市召开《贵阳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条例》通过三周年座谈会,回顾总结《条例》实施情况,对完善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制度安排进行部署。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军和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再勇分别作了重要讲话,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忠主持会议,市政协主席陈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马长青,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李作勋,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龙永平、胡海燕、蒋纪鸣、杨明晋、李志鹏,市政协副主席夏钢、石洪出席会议。会上,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刘军汇报了《条例》执行检查情况,花溪区人大、清镇市政府、市环保局、市两湖一库管理局以及市中级人民法院负责人,企业、市民和专家代表作了发言。
10月18日 常委会副主任陈长发率城市社区立法调研组成员赴清镇市开展立法调研活动。召开了有清镇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社区服务中心和居委会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大家围绕调研提纲对社区立法提出了想法、要求和建议。
10月19日 遵义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余遵义率考察团来筑考察,贵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忠陪同考察团参观了小车河城市湿地公园、孔学堂等地,以及部分重点工业企业和项目建设基地,并召开工作交流座谈会,双方围绕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做好人大工作进行了交流探讨。10月22日 市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二十四次主任会议,传达落实17日市委召开的《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通过三周年座谈会精神。会议议定,启动《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修订工作,启动《贵阳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暂定名)立法调研工作。会议还讨论了贵阳市城市社区立法的相关工作,并议定贵阳市社区立法工作会议于11月上旬召开。
10月30日至31日 市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七次会议,出席会议的常委会组成人员28名。会议的主要议题是:
1、听取和审议了《贵阳市房屋登记条例(草案)》;
2、审议通过了《贵阳市消防条例》;
3、审议并批准了贵阳市2012年市本级财政预算调整方案;
4、听取和审议贵阳市检察机关关于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报告;
5、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全市工业经济运行、产业园区建设与管理情况的报告;
6、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我市旅游业发展情况的报告;
7、听取和审议关于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情况的报告;
8、听取和审议关于对市第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主席团交付1号、2号议案办理情况报告;
9、听取和审议市人大常委会关于《贵阳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条例》执法检查情况报告,以及市政府关于我市贯彻实施《贵阳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条例》情况的报告;
10、书面审议了关于我市污水管网收集系统建设管理情况、宗教事务管理工作情况、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等专项调研报告;
11、书面审议了市政府对检查价格法律法规实施情况、我市学前教育工作情况、2012年十件实事办理情况等报告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的报告;
12、决定免去丁雄军市政府秘书长职务。
第二篇: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文明城市
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文明城市
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并把它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 要目标。这一重大命题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发展理念的升华,对发展与环境关系认识的飞 跃,治国方略的创新和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人类社会正在跨入崭新的生态文明时代 什么是生态文明?人类发展的实践表明,生态文明是有别于任何一种文明的崭新文明形 态,其产生和发展具有必然的历史演进轨迹,即人类原始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后 工业文明)→生态文明。人们熟知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都是伴随人类社会的 发展而逐渐产生发展的,惟有生态文明是现代工业高度发展阶段的产物。可以说,生态文明 是对农耕文明、工业文明的深刻变革,是人类文明质的提升和飞跃,是人类文明史的一个新 的里程碑。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应为建设生态文明贡献自己的力量。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 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骨干力量。因此,高等学校的德育教育不仅要培养 学生的人文和政治素质,使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更需要培养科学的生存方式和正确 的生存意识,使其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首先我们应该树立生态文明意识。生态文明意识作为一种现代文明意识,建立在人类对 实践活动真理性追求的基础上,指人类活动与周围自然环境间相互关系时的正确立场、科学 的认识和观点。它是文化价值和自然价值相结合的一种新的价值观念,是对以往人类活动中 违反生态规律而导致生态环境破坏所产生不良后果的深刻反省。要想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发 展,必须建立起生态文明意识。然后我们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生态文明做出自己的贡献。参加建设生态校园等活动,参与植树、测量不同地区大气污染,去各个水域测量水的污染,了解 工厂的排污等实践性活动。大胆创新,发挥自身的智慧和科技创新的潜力,研究有利于生产生 活中低投入、高产出的发明创造。最后,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树立生态文明保护的良好典范。在德育教育中,进行榜样 模范教育一直以来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在生态文明意识培养中,树立起生态文明保护的典范, 对取得的成果进行展示,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进行宣传,树立起典型,让学生通过对典范的 学习而提高生态文明意识。虽然我国现在存在着很多环境问题,但是近年来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也取得了一些可 喜的成绩。我坚信,当每一个国民都具备了生态文明的理念,当惩治污染的相关法
第三篇: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示范建设工作情况
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示范建设工作情况
与北京科技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座谈交流材料
(2013年8月8日)
各位老师及同学们:
首先,欢迎一行人员到我市交流生态文明建设。根据会议安排,现将贵阳市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建设有关工作情况做一个简要介绍。
一、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总体情况
在2007年12月召开的市委八届四次全会上,贵阳市首次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五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务实部署下,经过全市人民坚持不懈的努力,贵阳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取得明显成效。全市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城乡面貌变化巨大、生态优势更加凸显、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幸福指数不断提升,尤其是连续几届成功举办的“生态文明贵阳会议”,把生态文明的理性探讨、观念传播和实践推进推向新的阶段。
2008年初,市委就下发了《中共贵阳市委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决定》(筑党发[2008]1号),提出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5年奋斗目标、指标体系和基本原则。出台’了《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意见(试行)》和《贵阳市生态建设补偿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完成《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产业布局规划》的编制工作。初步建立了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指标体系,涵盖生态经济、生态环境、民生改善、基础设施、生态文化、廉洁高效等6个方面33项指标,以此衡量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成效和进度。
2009年初,下发了《中共贵阳市委、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抢抓机遇进一步加快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筑党发[2009]1号),编制完成《贵阳市生态功能区划》和《贵阳市“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修编)。2009年6月,环境保护部正式将贵阳市列为第二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
2010年,下发了《中共贵阳市委、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提高执行力抢抓新机遇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筑党发(2010]1号),着力从坚定发展信心、提升城市品位、提高生态经济发展质量、解决民生热点问题、提高市民生态文明素质、开展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和提高各级干部执行力入手,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同年,颁布了《贵阳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条例》。贵阳还被国家环保部列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城市”,并开展了《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试点总体规划》的编制。当年的《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2009-2010)》显示,在全球500个城市中,贵阳市综合竞争力提升42位,提升速度排列第4位。
2011年,贵阳市牢牢把握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遵循“走科学发展路、建生态文明市”总路径,大力实施“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战略。这一年,贵阳市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和成功协办了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成功入选国家发改委批准建设的“中国十大低碳城市’’,低碳城市综合发展指数为o.456,居当年参评的西部地区地级城市第4位。
2012年,市委抢抓《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文件出台的机遇,结合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提出了“到2 0 1 5年,加快建成经济实力更强、生态环境更好、幸福指数更高的生态文明城市,全力实现“一先二超一提升”的奋斗目标(“一先”指提前五年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二超”指经济总量增长1.4倍以上,超1个省会城市,排到西部第6位,进入第二梯队;经济年均增长17%以上,超约7个省会城市,进入全国前列;“一提升”指市民幸福指数提升3到5个点,达到93左右)。
通过多年的努力,截止2 0 1 2年底,我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建成了花溪区十里河滩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小车河城市湿地公园等深受群众欢迎的民生项目;实现了“两湖一库”的成功治理、“两湖”水质从原来的劣v类稳定在III类;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3.2%,建成区缘化覆盖率达42.8%,建成区绿地率达41.5%,城市生态环境大为改善;全年空气质量优为1 0 6天,良为2 3 7天,优良率高达96.1%。初步预测,2 0 1 2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700亿元,增长17%左右;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2525元,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871元,增长18%,各项指标继续保持高位运行。
纵观贵阳市五年来的生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一是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从2008年到2010年,党委每年的1号文件都是围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出台的,把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提到战略高度。二是找准工作载体。“三创一办”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09年-2012年连续四年成功举办了“生态文明贵阳会议”,使贵阳市的生态文明品牌进一步提升,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三是措施稳健有力。专门成立“两湖一库”管理局打响“两湖一库”综合治理战役,开展了石漠化综合治理、集中式饮用水地综合治理、南明河全流域综合治理、城市绿化专项治理等工作,狠抓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严格执法,狠下决心关停、搬迂了贵州水泥厂、贵阳发电厂、贵阳卷烟厂等一大批对环境造成恶劣影响的企业,实施污染企业“退二进三”。四是全市齐心合力。全市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围绕“知行合一、协力争先’’的贵阳城市精神,勤劳务实、真抓实干。二、十八大以来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开展的工作
党的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的总布局,贵阳市结合实际,在总结成绩的基础上,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在全市范围开展专题宣讲活动,统一全市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深刻领会生态文明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战略意义,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政府、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的重大意义。2012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贵阳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规划》,这是国家层面首次批复的生态文明建设专项规划,为我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新的动力。同月31日,市委召开九届二次全会,总结了2 0 0 7年以来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实践经验,部署了今后8年的工作。提出要运用科学的方法,通过系统谋划、分类指导、狠抓重点、试点先行、充分竞争、善借外力,切实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发扬“知行合一、协力争先”的贵阳精神,坚持不懈、百折不挠,解放思想,不断创新,推动贵阳大步迈进生态文明新时代。
(一)理顺生态文明建设行政体制。在原市环境保护局、市林业绿化局(市园林管理局)、市两湖一库管理局基础上,整合组建“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并将市文明办、发改委、工信委、住建局、城管局、水利局等部门涉及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职责划转并入。该机构作为市政府的工作部门,负责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等工作。目前,全市十个区(县、市)均成立“生态文明建设局”,理顺了行政管理体制。
(二)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机制。一是健全司法机制:在全国首家“环保法庭”和“环保审判庭”的基础上,将环保法庭更名为生态保护庭,成立生态保护检察局、公安生态保护分局。二是完善立法机制:出台了《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条例》,着手开展《贵阳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贵阳市排污权交易管理办法》、《贵阳市山体公园建设管理规定》等法规的立法工作。三是完善督查机制:制订综合目标绩效考核办法,建立1000分制进行考核体系,市督办督察局既作为市委工作部门又是市政府工作部门全程参与,实施目标绩效考核。
(三)明确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思路。围绕“3个关系”(即:保护与开发的关系、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推进工业化与推进城镇化的关系),落实“2 1字工作方针”(即:作规划、治环境、调结构、保投入、惠民生、建机制、强队伍),实施“6大生态体系创建工程”(即:生态“产业”体系创建工程、生态“城镇”体系创建工程、生态“自然”体系创建工程、生态“文化”体系创建工程、生态“社会”体系创建工程、生态“政治”体系创建工程)的工作思路。
(四)细化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以《贵阳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规划》为指导,以《贵阳审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条例》为依据,构建生态文明城市的指标体系,完善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指标体系,有针对性地分解目标任务,明确工作责任。
(五)实施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工作。启动实施了贵阳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综合治理、节能减排、环城绿化、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景观提升、黔灵公园改造提升、南明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小车河城市湿地公园二期、林业信息化建设、环境保护信息化建设、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等一批重点项目,启动“数据库”、“项目库”和“专家库”建设,开展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打响“控违、治水、护林、净气、保土”五大战役。
(六)紧抓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载体。我市将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作为贵阳市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的重要载体。自2 0 0 7年报经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同意,正式开展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以来,市委、市政府将“创模”工作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工作有机结合,形成“创环保模范城、建文明市”工作机制。去年,市委、市政府确定了“力争2年,确保3年创建成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目标。今年,全市召开“一创四办”动员会,全面部署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协办2 01 3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第十五届科协年会、2 0 1 3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第九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发展会议和第三届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各项工作。
三、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成立以来工作情况
贵阳市生态文明委员会自2012年11月27日成立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市委九届二次全会等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统一思想认识,理清工作思路,坚持:1个主题(坚持走科学发展路,加快建生态文明市);1个目标(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城市);1个理念(“四多四少”:少砍一颗树,贵阳就多一分绿色;少挖一座山,林城就多一分秀美;少毁一池水,城市就多一分生机;少占一亩地,子孙就多一分福祉)。围绕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奋斗目标,始终保持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充分发挥生态文明建设的“指挥部”、“参谋部”和“作战部”作用,肩负起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建成生态文明示范城市的重任,全力以赴抓、实实在在干,有序推进各项工作。
(一)生态建设取得新起色。以全面展示我市生态环境风貌为着力点,实施城市环境绿化、美化工程。尊重贵阳的喀斯特自然生态环境特性,注重发挥“山、水、林、湿地”的组合优势,按照“显山、露水、见林、透气’’的原则,通过绿地、森林、公园、湿地、湖泊等生态资源,充分彰显“十里山水半入城”的山水城市特色,多栽树、栽好树,形成“点上成景、线上成荫、片上成林”,多栽花、载好花,做到“一路一景”、“一处一品”,提升城市自然之美。具体来说,加大了五个力度:一是加大林业建设力度。完成石漠化植被恢复、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营造林22.32万亩。实施森林抚育3.9万亩,中德财政合作贵阳市森林可持续经营项目6万亩,逐步优化森林资源林分结构,提高森林质量。建设义务植树基地8 6 3亩,组织完成义务植树604万株,与共青团贵阳市委举行了“2013贵阳市各族各界青年及生态文明志愿者义务植树活动”,与贵阳警备区建设“贵阳民兵生态建设示范林”。启动《贵阳市林业信息化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2012-2020年)》,开展“数字林业”建设。
二是加大环城绿化力度。编制《贵阳市环城绿化建设规划》、《贵阳市龙洞堡机场至花溪迎宾馆通道绿化实施方案(代可行性研究报告)》、《贵阳市2013年环城绿化建设实施方案》,出台了《关于强力推进环城绿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苗木花卉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积极争取省林业厅2000万元资金支持,整合市、县两级植被恢复费项目资金2406.91万元,3月份完成以龙洞堡机场至花溪迎宾馆为重点的1.2万亩通道绿化,5月份全面完成环城绿化1.7万亩建设任务,完成率100%。
三是加大生态产品生产力度。启动黔灵山公园整体提升改造:明确功能定位,不断优化完善提升改造方案,报请市政府主要领导审定后,着手实施提升改造。通过媒体宣传报道,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稳妥有序推进各项工作。按程序报批《黔灵山公园游乐设施拆除补偿方案》,全面完成公园游乐设施拆除。与修文县政府的对接联系,积极推进动物园搬迂。借助全市严厉打击违法违章建筑行为专项整治行动的东风,督促云岩区政府对小关湖区域违法违章建筑进行拆除。实施花溪十里河滩湿地公园改造提升:编制完成花溪十里河滩湿地公园改造提升工程景观绿化方案,提请市规委会第十六次全体会议研究,讨论通过《花溪十里河滩湿地公园提升工程规划方案》,指导花溪区政府、经开区管委会编制公园范围内相关村寨征拆方案,实施村寨征拆。组织施工单位进场实施景观提升改造工程。实施小车河城市湿地公园二期建设:编制并优化小车河城市湿地公园二期建设规划方案,布局自然生态博物馆,按程序报审。协调联系南明区政府和捐资企业,加快推进建设范围内房屋征拆,实施景观绿化建设。积极对接省林业厅,争取上级支持自然生态博物馆建设。在此基础上,按照李军书记的指示,在国家林业局专家的指导下,整合小车河湿地和阿哈水库资源,组织开展基础数据调查,编制总体规划和相关资料,积极申报贵州贵阳阿哈湖国家级湿地公园。启动红枫湖、百花湖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编制:筹备规划编制经费,按程序确定设计单位(中国城市建筑研究院),开展现场调查、收集资料,着手编制规划。
四是加大城市绿化提升力度。编制二环路、八条重点骨干道路及机场站前区域绿化景观提升方案,从树种选择、植物搭配、土壤基质等方面进行优化,因地制宜实施机场路景观提升、甲秀南路增绿和立体绿化、北京西路及其它道路美化,增绿、添彩、丰富绿化层次和景观效果。新增绿地4 8万平方米,提升绿地面积3 0万平方米,维护绿地面积172万平方米。
五是加大城市绿化管理力度。印发《贵阳市园林绿化树种规划,城市绿化提升方案》,指导全市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按照“一创四办”工作部署,结合巩固创卫、创文成果要求,按照“精品化、精细化、精致化”的工作思路,制订《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绿化长效管理的实施方案》,结合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落实网格化、长效化、常态化管理,以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提高从业人员水平,高水准管护城市绿化,保持园林景观效果,满足人民群众对生态产品的需求,提升城市人居环境舒适度。
(二)环境整治取得新成绩。一是开展执法战役。打响“治水、净气、护林、控违、保土”五大战役。发挥森林公安、生态环境监察支队、资源林政等专业执法队伍作用,加强与生态保护“两庭三局”联动,建立司法提前介入的执法机制,严厉打击污染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和破坏环城林带、森林资源、占用林地违法建设等违法行为。开展洗车场排污、汽车销售与修理行业危险废物排污、磷化工企业环境安全、尾矿库非煤矿山及涉化涉危行业环境安全、饮用水源地保护、环境敏感点各类风险排查等执法检查,组织开展绿色护考、天网行动、雷霆行动、扫毒害保平安、缉枪治爆等专项行动,查处案件2 5 4起,处罚2 1 5万元。破获涉林刑事案件38起,移交生态保护司法部门查处环保违法刑事案件6起。有效保护了水体、大气、森林、湿地、动植物等自然生态系统,警示社会、震慑违法者,维护了生态环境安全。森林火灾受害率仅为0.028%。,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3.4%、火灾发生数下降55%。
二是开展大气整治攻坚。牵头组织开展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整治,制定了《贵阳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工作方案》,联合市城管局、市住建局、市工信委、市商务局、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各区(市、县)人民政府等2 8家单位,在全市开展建筑工地、道路和露天焚烧扬尘整治、机动车尾气防治、工业大气污染防治、市区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饮食油烟污染治理、油气回收、非煤矿山治理、绿化城区道路边坡和工程迹地等七大治理工程。通过综合整治,自4月份以来,监测数据显示,全市空气质量明显好转,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0%以上,较1-3月份的优良率增加29个百分点,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上升至全国省会城市第4位,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三是推进南明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启动《贵阳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编制南明河沿岸生态景观走廊专项规划方案,按程序报审。积极参与和指导南明河地表水达标治理,组织技术人员对汇入南明河的支流各排污口进行定位,设置1 4个点位实施水质监测。积极对接市水利局,根据南明河水功能的实际,研究提出调整南明河水功能区划的建议,按程序报批南明河水功能区划调整。
(三)创模工作取得新突破。全力推进,做到七个强化:一是强化规划统筹。修编《贵阳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总体规划》,拟定《贵阳市创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2012-2014年工作方案》、《贵阳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8项未达标指标单项攻坚方案》、《贵阳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2013年补充工作方案》、完成全市1 0个区(县、市)和经开区管委会的创模专题调研,帮助查找问题,开展技术指导。
二是强化领题督导。对18项达标指标进行巩固提升,对8项未达指标进行全力攻坚。由9位领导班子成员牵头,领题督导8项未达标指标和1项城市扬尘污染、噪声控制的城市综合管理指标的攻坚,强化督促推进,实施日检查、周调度、月小结,做到急事不过夜、难事不过周,有力地推进了未达标指标的攻坚。目前,贵州省危险废物暨贵阳市医疗垃圾处置中心试运行、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村寨搬迂、红枫湖取水口调整、污水处理厂建设、地表水治理、垃圾无害化处理、重点企业达标排放、环保能力建设等多项攻坚指标均取得重大突破。
三是强化督促检查。拟定了《贵阳市创建国家环境模范城市工作问责规定》、《贵阳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问责工作直报制度》,强化“每月对各责任单位的创模工作情况实行排名并公开,对排名落后单位实行问责”的督查制度,运用目标倒逼工作机制扎实推进创模工作。将考核结果进行公示,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极大地推动了各责任单位的创模工作。
四是强化污水垃圾处置。推进花溪、二桥、新庄、小河等污水处理厂建设和升级改造,完善重点区域污水收集管网近10公里,实施高雁、比例坝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站升级改造,推进比例坝生活垃圾焚烧厂项目建设。
五是强化重点企业监管。启动市域污染源档案及数据库建设,与21家医院、22家工业企业签订了创模目标责任书,约束417家企业建立“一源一档”,按照“一企一策”规范生产,确保稳定达标排放。督促各区(市、县)落实辖区重点企业“一人一企”清洁生产审核、达标排放的监管。
六是强化节能减排。与2 6家责任单位签订2 0 1 3减排目标责任书。约谈减排项目进展缓慢的6个区(县、市),推进减排项目建设,3个国家减排责任书项目,已开工2个;19个省级减排责任书项目,已完工3个,开工7个。争取2 0 1 3年省级专项资金帮助7家重点企业开展工业节能技改,预计年节约标准煤20.3万吨。拟定强制企业清洁生产初选名单,按程序报批执行。落实2 0 1 3年省下达的淘汰落后产能任务,我市水泥企业8家,造纸企业1家,按期推进工作任务。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审核和监督管理,完善综合利用产品认定工作流程,指导、鼓励企业合理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完成3 0家企业2 6个产品的初审,调动了企业工业固体废物的积极性。印发《关于组织申报2 0 1 3年第一批市级循环经济项目的通知》,组织上报备选项目2 3个,预计总投资10.5亿元,指导“十大工业园区”开展排污权交易试点,按程序进行《贵阳市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管理办法》立法,会同专业机构研究排污权交易操作程序,着手编制《贵阳市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实施方案》。
七是强化氛围营造。印发了《贵阳市创模攻坚阶段宣传教育工作方案》、《贵阳市2013年公众对城市环境保护满意率调查工作方案》,编写了《空气质量PM2.5科普知识读本》、《携手共建生态文明》、《贵阳建设生态文明市民读本》,组建和壮大生态文明志愿者队伍,开展“减少白色污染、绿色购物、低碳生活“、“我为林城林带添抹绿”、“关爱山川河流志愿服务活动”、“河流污染随手拍”等系列活动,发动生态文明志愿者带动广大市民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根据“河流污染随手拍”提供的2 8条线索,督促属地政府限时完成辖区内河流污染整治,河流污染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提升了群众对创模工作的参与度。整合环保12369、城市绿化12319热线组建服务平台,实行环境保护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受理环境污染的各类举报和投诉,及时处置环境污染问题,提升了群众对创模工作的满意度。
(四)论坛筹备取得新进展。一是完成科协年会专题论坛承办。按照第十五届科协年会总体方案,认真谋划“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分论坛,细化工作方案,加强与国家部委和支持单位的联系对接,积极争取省级部门的支持。认真做好嘉宾接待、会场布置、人员组织、会议就餐等各项工作,成功举办了第十五届科协年会“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专题论坛,圆满完成了科协年会工作任务。
二是2013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成为我国目前唯一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论坛。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职能部门,承担了“两会、五论坛、三活动、三环境,任务。两会:即国合会、长江湿地保护网络年会的筹备;五论坛:即城市饮用水源保护论坛、PM2.5论坛、亚洲林业论坛、西部林业论坛、湿地保护论坛的筹备;三活动:即生态产品博览会、生态项目招商签约和生态文明示范点参观及推介活动的筹备;三环境:即大气环境、水环境、绿化环境的整治。在时间紧、任务重、头绪多、要求高的情况下,全委上下坚持“一个目标,三个结合,五项措施,三个到位,一个精神”,圆满完成了筹办任务。
完成600余名参会嘉宾接待任务,占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嘉宾总数的1/3。其中,国家部委领导11人,国际性重要组织领导2人,外宾36人,其他重要嘉宾101人。完成7314平方米生态产品博览会布展任务。设立了12个展示区,共有中国、美国、英国、瑞士、韩国等8个国家、国际组织7个、国内组织6个、知名企业161家参展,采用电子数码、图片视频等高科技、高水平的技术手段展示不同主题,接待了2 9个国内外政要、组织和团队,社会各界和市民参观人数达到15.3万人。精心挑选和打造城乡规划、花溪青岩古镇、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观山湖区碧海社区等11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点,共涉及小城镇、社区、农村、企业、城市综合体——绿色生态城、生态湿地公园、生态文明教育方面等内容,认真组织参观及推介活动,接待重要嘉宾和团队嘉宾127批次,参观人数达2026人次。
(五)机制创新取得新成效。我们认为,生态文明建设只有整合各种力量,形成全社会的建设合力,才能切实加快建设步伐,为此,我们着力构建十大工作机制:一是建立创模攻坚联动机制。创模工作是一项艰巨、系统的工程,涉及全市各项工作的方方面面,在全力攻坚的关键阶段,我委作为牵头部门,加强与区(县、市)和市直部门的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加强与环保部、省环保厅联动,争取帮助和支持;加强与环保组织和市民联动,营造创模社会氛围。通过强化创模联动,形成部门分工协作、社会各界参与、上级关心支持、市民理解支持的工作局面。
二是建立综合统筹联动机制。我委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牵头部门,承担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督查检查的工作职责,机关的20个内设机构、下属的3 8家单位,组建履新半年来,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任务,全委上下思想统一,消除门户观念,党员干部发挥模范示范作用,业务骨干发挥带头作用,迅速融合在一起,合理调配力量,形成亲密无间、协调一致、联动合作的工作氛围。认真指导各区(县、市)生态文明局工作,形成市县联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层级工作关系,把精力放到思考工作、抓工作落实上来,全力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及时将“两潮一库”环境保护基金会更名为贵阳市生态文明基金会,扩大基金会的业务范围,拓展筹集资金的渠道,更广泛地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和行为,将募集资金用于生态文明示范项目建设、表彰生态文明建设突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引导社会力量建设生态文明。与贵阳警备区共同研究军地共建生态文明的具体办法和措施,出台《中共贵阳市委贵阳市人民政府贵阳警备区关于军民共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的实施意见》(筑党发[2013]16号)文件,建立军地共建的工作机制,借助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民兵师的力量,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建设。
三是建立立法联动机制。积极主动与市人大常委会对接联系,采取开门立法的方式,全面参与《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条例》、《贵阳市湿地公园保护管理规定》、《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起草和《贵阳市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管理办法》、《贵阳市山体公园建设管理规定》立法调研,将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融入到立法工作中,健全生态文明建设法制体系。
四是建立生态执法联动机制。建立司法机关之间、司法与行政执法部门之间的联动机制,推进生态保护重大、疑难案件司法提前介入和警力互援等联动执法实践。采取联合执法、综合执法等方式,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案件查处过程中,由生态保护司法机关采取强制执行、诉前禁止令等手段,及时有效消除违法行为危害的扩大和蔓延。
五是建立大气政治联动机制。加强与市直部门和各区(县、市)政府的协调配合,携手开展大气治理七大工程,建立联动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采取有力措施,从源头上防治大气污染。
六是建立水域治理联动机制。与安顺市平坝县合作,形成跨行政区域水域治理联动工作机制,做好红枫湖饮用水源保护,加强与南明河水环境综合整治指挥部及市直相关部门的联动,密切配合,抓好南明河等地表水治理工程。
七是建立论坛筹备联动机制。加强与国家部委、省直部门、市直部门、论坛筹备组织机构的联系和衔接,做好系统内部组织和调度,建立统筹高效、措施有力、分工明确的工作机制,圆满完成“两会”、“五论坛”、“三活动”筹备任务。
八是建立“三库”建设的联动机制。注重抓好“数据库、项目库、专家库”3库建设,以数据库为基础,项目库是关键,专家库为指导,开展生物多样性、森林资源、湿地资源等调查,完善数据库;根据基础数据,谋划项目,完善项目库;邀请国内各领域专家进入专家库,指导各类项目实施,形成科学决策的工作机制,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
九是建立服务群众联动机制。将城市绿化1 2 3 1 9热线和环境保护1 2 3 6 9热线整合,搭建统一的便民服务平台,完善有奖举办制度,及时受理和处置群众举报、投诉,依法查处违法行为,督促责任单位落实环境治理,有效维护生态环境安全。加强与环保NGO组织、环保志愿者的联动,宣传环境保护、生态文明理念,提高市民环境保护意识,参与和支持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建设。
十是建立与新闻媒体联动机制。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合作,形成宣传联动机制,强化宣传造势,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宣传生态文明建设、创模攻坚成果,倡导市民践行绿色、低碳、环保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生态环保意识。运用舆论监督武器,曝光违法行为,公布典型案件,警示社会,震慑违法者。
(六)队伍建设取得新活力。我们认为,只有阳光的队伍才能担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任。为此,市生态文明委党委以阳光队伍建设为着力点,努力打造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队伍。一是开展“阳光党建”工程。开展“阳光氛围”、“阳光组织”、“阳光作风”、“阳光形象”、“阳光党务”、“阳光评价”系列活动。强化基层党支部建设,完善党员日常管理制度,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原则,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新党员。开展入党积极分子政治理论培养与党性教育,组织符合条件的9名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市直机关工委2013年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
二是开展“阳光队伍”建设工程。严格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十项规定”和市委“三大纪律、九个严禁”,以强有力的措施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令行禁止、政令畅通,强化队伍执行力。开展干部职工日常考核制度,由分管领导考核中层干部,中层干部考核一般干部,每月公示考核结果,对连续三个月考核不合格的,中层干部轮岗锻炼,一般干部试岗培训,仍然不胜任工作岗位的,按程序辞退。落实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度,通过“三重’’(重要工作、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工作考察选拔干部,形成公开透明的选人用人工作机制,采取遴选方式任用乡科级副职1名;采取考察任用方式选拨正科级领导干部1名;采取公开竞争方式选拔副科级领导干部1名;采取竞争上岗方式选拔副科级领导干部1名;交流正科级领导干部2名。
三是开展阳光党务、政务公开工程。以政务公开为契机,提升政务质量,整合入驻政务大厅审核审批事项,建立生态文明委政务窗口,为办事人员提供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落实党务公开制度,及时公布党支部各项活动,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供党员干部政治素养。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认真开展“抓典型、转作风、提效能、强服务”系统活动,贯彻落实八项规定、五条禁令、三大纪律、九个严禁,在全系统开展转变作风督查暗访,查处违法违纪行为,打造风清气正、廉洁高效的队伍。
下一步,我们将以“找问题、找差距、找目标”主题大讨论活动为抓手,全力推进创模攻坚,抓好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加强队伍建设,创新工作机制,加大工作力度,全面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建设。
第四篇:倡导低碳生活方式 建设生态文明城市
中山市环境科学学会
《中山科协论坛》—倡导低碳生活方式 建设生态文明城市
活动方案
2007年9月8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明确提出“发展低碳经济”的主张;2009年12月,世界各国领导人齐聚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就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行商讨;2010年在上海举行的世博会更是大力倡导“低碳理念”、“绿色出行”;今年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九三学社中央社提出的一号提案——《关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低碳发展的建议》,将“低碳”概念推至高峰,2010年更被称为“低碳元年”。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在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已经成为社会的焦点及政府工作的重点,我国政府已决定到2020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实现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为了进一步推广“低碳概念”,将其融入到全市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中,提高低碳发展认识,构想我市低碳发展新途径,推行健康、环保的经济建设新模式和社会生活新方式。特举办主题为:“倡导低碳生活方法 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中山科协论坛》。
一、时间地点
时间:2010年6月3日(星期四)下午2:30-5:30 地点: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实验楼报告厅
/ 6
中山市环境科学学会
二、举办单位
(一)主办单位 中山市科学技术协会 中山市环保局 九三学社中山市委员会
(二)承办单位 中山市环境科学学会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化学与生物系
(三)协办单位 中山市广播电视台
中山市创建绿色学校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山市创建绿色社区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中山市恒雅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中山市紫方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中山市新环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三、论坛内容
——世界及中国低碳经济和生活的定义及发展状况——低碳经济产业的发展规模及未来展望 ——从我做起的低碳生活
四、论坛主讲人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周蒂教授 周蒂教授简介 / 6
中山市环境科学学会
周蒂,九三学社社员,教授,博士生导师。1965年中南矿冶学院地质系毕业,1984年美国堪萨斯大学数学地质专业获博士学位后回国,在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工作。曾任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副所长、国际数学地质学会理事、国际地层学会定量地层委员会秘书、中国地质学会数学地质专委会副主任、广东省石油地质专委会副主任、中国地质大学兼职教授、德国波罗的海海洋研究所客座教授、台湾大学客座教授、广东省政协委员、常委、人口资源环境专委会副主任等。近年来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和推进低碳经济的有关活动,2003-2005年参加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组织编写《二氧化碳捕集和封存特别报告》,是来自中国的5位主要作者之一;2006年发起和组织广东省政协《清洁发展机制和二氧化碳捕集存储对广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报告和研讨会》,2009年完成研究项目《广东省二氧化碳封存容量初步估计》,现正牵头进行中英合作项目《广东省二氧化碳封存可行性研究》,其研究成果将为制定广东省低碳路线图提供科学依据。
五、论坛议程
1.2:15~2:30——领取论坛资料和调查问卷
2.2:30~2:45——论坛开始,介绍主讲人、领导和嘉宾 3.2:45~3:00——领导致辞(蔡泽强主席)4.3:00~3:15——赠送纪念品(欧阳海燕主席)5.3:15~4:15——讲座 6.4:15~4:45——现场互动
/ 6
中山市环境科学学会
7.5:00——活动结束、问卷回收
附:低碳经济和生活调查问卷
中山市环境科学学会 2010年5月24日
/ 6 中山市环境科学学会
低碳经济与生活调查问卷
问卷说明:低碳经济作为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在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并且已逐步影响到我们的日常生活,目前,已经成为社会的热点。您是否关注低碳以及了解低碳呢?
为普及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请您协助我们进行本次问卷调查,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共创美好低碳中山!
注:本次调查问卷涉及到您个人隐私的资料绝对保密,请放心填写。以下问答如无特殊提示,均为单项选择。
1.您的年龄。
A.18岁以下 B.18-30岁 C.30-45岁 D.45岁以上
2.您的职业。
A.学生 B.公司职员 C.企业主 D.政府人员 E.其他
3.您的文化程度。
A.高中/中专及以下 B.大专 C.本科 D.研究生及以上学历
4.结合我市现阶段发展情况,您适合构建低碳经济吗?()A.适合 B.不适合
5.结合我市目前的经济发展情况,您认为应该如何发展低碳经济呢?()[第5题答适合者才需回答] A.调整产业结构,关闭落后产能,提高能源利用率; B.加快建设以低碳为特征的工业、建筑和交通体系; C.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6.您认为实施低碳经济,哪类力量最为关键?()
A.企业 B.媒体宣传 C.市民的态度和行动 D.政府的政策与执行
7.怎样的企业会被认为是实行低碳经济的企业?()
A.高新技术企业 B.使用排放较少二氧化碳原料的企业 C.所有污染物均通过处理排放的企业 D.其他。
8.如何一个公司实施低碳行动,但产品的价格会有所提高,您会()? A.继续购买该公司的产品;
B.选择其他同类型的便宜产品; C.看涨幅,如果过高就放弃。
9.您知道日常生活是碳排放主要途径之一吗?()
/ 6
中山市环境科学学会
A.完全不了解 B.略微了解一些 C.知道
10.你是否愿意在低碳生活方面做出努力?()A.愿意 B.不愿意
11.您认为实现低碳生活目前面临的障碍是什么?()A.很多城市居民生活方式依然很粗放,不顾生态成本; B.消费观念虚荣,过于追求奢侈消费;
C.缺乏有效引导,不知从何开始低碳生活方式。
12.实现低碳生活方式,您认为政府或社会应该做些什么?()A.制定政策法规,加大对低碳生活推广和监督力度; B.加大科研力度,增加对低碳产品研发的投入;
C.建立健全低碳消费的制度体系,引导公众合理消费;
D.加大宣传力度,向公众普及低碳生活知识,引导舆论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摒弃陋习。
13.您愿意从身边什么小事做起,为低碳生活做贡献?()[多选] A.采购绿色食品、环保家庭用品;
B.交换、捐赠多余旧品,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C.节能能源(水、电)和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具;
D.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出行方式,尽量使用公共交通; E.其他。
14.能否介绍一下你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低碳经验?
谢谢您对我们问卷工作的支持和配合。请将填写好的问卷放在您的座位上,稍后我们会统一回收。
/ 6
第五篇:创生态文明城市 征文
创建文明城市一切从我做起
--董建军
创建生态文明城市是推动我县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龙头工程,是提高全县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载体,是不断改善市民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促进白水跨越式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生态环境一直以来都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生产与生活的基本条件。自然界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健康持续发展的需要。现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已成为一个全球关注的重大问题。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生态与和谐相辅相成,没有生态,就不可能有完整意义上的和谐社会。面对严重的全球性生态危机,倡导生态文明是人类做出的一次理性抉择。党和政府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作为地球村的重要成员,草木葱茏,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是我们每个人梦寐以求的家园。地球是人类唯一居住的地方,人类要在地球上安居乐业,就要爱护地球,爱护大自然。地球是茫茫宇宙间唯一一艘载有生命的航船,我们人类是这艘船上的乘客。当船漏水的时候,谁能说拯救地球与我无关?让我们共建绿色家园,让绿色回归自然,我们共同在努力!朋友,新世纪凝望地球:空气污染严重、土地遭到破坏、温室效应威胁着人类、生物多样性锐减、森林面积日益减少、淡水资源受到威胁、化学污染日益严重、混乱的城市化、海洋生态危机加剧、极地臭氧空洞,这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吗?曾记否,我们的前人生活的环境是那样的美好:茂密的森林和青青的绿草覆盖着大地,清新的空气中飘着阵阵花香,丰腴的土地和清澈的河水哺育着大地上的生物,鸟儿在树上歌唱,鱼儿在蔚蓝的大海中畅游……如今,面对满目疮痍的地球,我们是否应该深深地反思:时代要进步,文明要发展,我们再也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了,人类向大自然一味掠夺式的索取生活方式不可取。我们应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保护生态环境,倡导文明新风。我们应该积极地,自觉地行动起来,快快加入到生态环境保行动中来。保护环境,建设绿色家园,应从身边的事做起。
作为环保工作者,我认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思想意识上实现三大转变:必须从传统的“向自然宣战”、“征服自然”等理念,向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转变;必须从粗放型的以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增长模式,向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模式转变;必须从把增长简单地等同于发展的观念、重物轻人的发展观念,向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发展理念转变。由于我国长期实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 式,能源和其他资源的消耗增长过快,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日益突出。因此,我们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切实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总体部署,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依法淘汰一批技术落后、污染严重的生产工艺和设备,着力培植一批具有较高资源生产率、较低污染排放率的清洁生产型示范企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
生态文明关系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需要全民动员,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在日常生活中厉行节约,防止浪费,珍惜资源,植绿护绿,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为人类永续生存与发展尽绵薄之力。节约用水、用电,不购买、使用一次性筷子、塑料袋、饭盒,尽量以步代车,每年参加植树造林活动,不购买品尝野生动物等。并使之成为每个公民、每个家庭、每个单位的自觉行动。事实上,生态文明就在你我身边。我国是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任何一个微不足道的数字乘以13亿都将是十分巨大的。建设生态文明,既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障。人民群众既是城市的主人,也是城市文明的受益者,更是城市文明的建设者,城市文明离不开个人文明。作为城市这个大家庭的一员,每 位公民都有责任、有义务通过自己的文明行为,为我们的城市增添亮色。把一座城市建设的更美好,不仅仅是政府的事,也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事。只有齐心协力,从点滴做起,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为创建文明城市做出积极的贡献,才能把我们的县城建设的越来越美丽。
另外,我们应该努力学好环保法律法规,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用法律手段解决好环境污染投诉、环境污染纠纷、环境污染事故等环境污染问题,要努力遵循“重大决策依法、开展工作合法、遇到问题找法”这一思路,将法律意识贯穿于整个工作中,做到规范执法,依法行政。只有将学法与用法有机结合,才能推进环保事业健康发展。我们不仅要自己学法、懂法,还必须引导群众学好法律知识,引导企业增强法律意识,运用法律去沟通思想、交融感情、理顺工作、维护正义、实现和谐、谋求发展。我想如果人人都能从自己做起,自己能学法用法,遵纪守法。这样我们的社会就会有越来越好的治安环境和社会秩序,我们的国家就会逐步成为健康、文明的国家,我们县城才会更加文明富裕。我们白水环境保护局全体干部职工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领导下,学以致用,在学法用法上看收效,在抓落实上看能力,在抓实干上看素质,在抓细节上看水平,恪尽职守,勤励尽责,知难而进,真正做到了“一尘不染治污,一身正气执法,一丝不苟办事,一心一意为民。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用他们的 实际行动践行着“创生态文明城市,做环保文明职工”和“求真务实,团结协作,恪尽职守,造福三秦”的陕西环保精神,努力为白水的科学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
让我们行动起来,为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