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职业病危害应急处置措施
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一)粉尘职业病危害事故
1、作业现场呼吸性粉尘浓度超过接触浓度管理限制 10 倍以上,立即停止作业并向矿调度室汇报,调度室通知有关领导进行分析并处理。
2、按照职业健康查体周期,组织职工进行职业健康查体,发现疑似尘肺病人,应及时进行复查确诊并调离粉尘岗位。确诊后应及时上报并进行治疗。(二)有毒有害气体中毒职业病危害事故
1、采取有效个人防护
进入事故现场的应急救援人员必须根据发生中毒的毒物,选择佩戴个体防护用品。进入半水煤气、一氧化碳、硫化氢、二氧化碳、氮气等中毒事故现场,必须佩戴防毒面具、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进入液氨中毒事故现场,必须佩戴正压式呼吸器、穿气密性防护服,同时做好防冻伤的防护。
2、询情、侦查
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后,应立即询问中毒人员、被困人员情况;毒物名称、泄漏量等,并安排侦查人员进行侦查,内容包括确认中毒、被困人员的位置;泄漏扩散区域及周围有无火源、泄漏物质浓度等,并制定处置具体方案。
3、确定警戒区和进攻路线
综合侦查情况,确定警戒区域,设置警戒标志,疏散警戒区域内与救援无关人员至安全区域,切断火源,严格限制出入。救援人员在上风、侧风方向选择救援进攻路线。
4、现场急救
(1)、迅速将染毒者迅速撤离现场,转移到上风或侧上风方向空气无污染地区;有条件时应立即进行呼吸道及全身防护,防止继续吸入染毒。
(2)、立即脱去被污染者的服装;皮肤污染者,用流动清水或肥皂水彻底冲洗;眼睛污染者,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3)、对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挤压,采取心肺复苏措施,并给予吸氧气。
(4)、严重者立即送往医院观察治疗。
5、排除险情(1)、禁火抑爆。迅速清除警戒区内所有火源、电源、热源和与泄漏物化学性质相抵触的物品,加强通风,防止引起燃烧爆炸。
(2)、稀释驱散。在泄漏储罐、容器或管道的四周设置喷雾水枪,用大量的喷雾水、开花水流进行稀释,抑制泄漏物漂流方向和飘散高度。室内加强自然通风和机械排风。
(3)、中和吸收。高浓度液氨泄漏区,喷含盐酸的雾状水中和、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
(4)、关阀断源。安排熟悉现场的操作人员关闭泄漏点上下游阀门和进料阀门,切断泄漏途径,在处理过程中,应使用雾状水和开花水配合完成。(5)、器具堵漏。使用堵漏工具和材料对泄漏点进行堵漏处理。
(6)、倒灌转移。液氨储罐发生泄漏,在无法堵漏的情况下,可将泄漏储罐内的液氨倒入备用储罐或液氨槽车。
6、洗消
(1)、围堤堵截。筑堤堵截泄漏液体或者引流到安全地点,储罐区发生液体泄漏时,要及时关闭雨水阀,防止物料沿明沟外流。
(2)、稀释与覆盖。对于一氧化碳、氢气、硫化氢等气体泄漏,为降低大气中气体的浓度,向气云喷射雾状水稀释和驱散气云,同时可采用移动风机,加速气体向高空扩散。对液氨泄漏,为减少向大气中的蒸发,可用喷射雾状水稀释和溶解或用含盐酸水喷射中和,抑制其蒸发。
(3)、收容(集)。对于大量泄漏,可选择用泵将泄漏出的物料抽到容器或槽车内;当泄漏量小时,可用吸附材料、中和材料等吸收中和。
(4)、废弃。将收集的泄漏物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用消防水冲洗剩下的少量物料,冲洗水排入污水系统处理。(三)噪声职业病危害事故
1、如果设备发生故障,出现异常噪音或噪音指标超过国家最高标准时,要立即停止设备运行,开启备用设备并通知矿调度室。
2、定期体检发现职工听力严重下降或出现严重烦躁情绪,应及时调离原工作岗位。
北京祥和伟业汽车修理有限公司
第二篇: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百管委兴隆煤矿
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二〇一六年六月四日
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为了加强对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处臵能力,提高应急救援反应速度,确保迅速处理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实现应急救援“快速、有效”将事故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的损失降至最小程度,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特制定本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煤矿瓦斯、煤尘爆炸,火灾及火药库事故易产生CO、CO2等有害有毒气体,极易造成中毒、窒息事故。
一、瓦斯、煤尘爆炸现场救援具体措施
1、选择最近的路线,以最快的速度到达事故区域人员最多的地点实施侦察,救援队到达矿井后应立即熟悉了解井下巷道布臵情况和人员分布情况,按照抢险求援方案,选择最短路线,对有可能人员被困地点实施侦察救援。选择哪条路线进入灾区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救援力量少时,要沿进风方向进入灾区,因为在空气新鲜的巷道行进,对保持救援队的战斗力,减少队员的体力消耗有利。如果瓦斯爆炸后,进风巷道垮塌,冒顶和堵塞,一时难以清理,维修,也可沿回风方向进入灾区,但在回风中行进,受烟雾和有毒有害气体的威胁,救援队员的行进速度较慢,但是回风方向往往也是遇险人员较集中的地点,救援力量较为充足时,可以同时从进,回风两侧派救援人员进入。最先到达事故矿井的救援队,担负抢救遇险人员和灾区侦察任务,在煤尘大,烟雾浓的情况下进行侦察时,救援队员应沿巷道或管道用探险棍分段式前进,队员之间要用联络绳联结,发现可能救治的遇险人员,应积极抢救并迅速救出灾区;发现已死亡的遇难人员,应标明位臵,继续向前侦察,侦察行进中,应在巷道交叉口设立明显的路标,防止返回时走错路线,侦察工作要仔细认真,凡走过的巷道要标注留名,并绘出侦察线路示意图,除抢救遇险人员外,还应明确分工,特别是火源,瓦斯浓度以及爆炸点的情况,顶板冒落范围,支架,水管,风管,电气设备,局部风机,通风构筑物的位臵,倒向,爆炸生成物的流动方向及其蔓延情况,灾区风量分布,风流方向,火区气体成分等,并作好记录,供救援指挥部研究制定全面的抢救方案;小队应按规定时间原路返回,如果不能原路返回,应取得负责侦察任务指挥员的同意。如果没有按时返回或通讯中断,待机小队要立即进入实施增援。第二个到达事故矿井的小队应配合第一小队完成抢救人员和侦察灾区的任务,或是根据指挥部的命令担负待机任务,待机地点应选在距灾区最近,有新鲜风流处,做好紧急救援的准备工作。
2、迅速恢复灾区通风
在确保救援人员绝对安全的情况下,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迅速恢复灾区的通风,排除爆炸产生的烟雾和有毒气体,让新鲜空气不断供给灾区,是抢救遇险人员最有效的方法,但必须十分谨慎,在恢复通风前,必须查明有无火源存在,否则会再次引起爆炸,还必须对巷道各段气体进行分析化验,了解其成分浓度。恢复掘进巷道的通风,采用“一次恢复,远距离启动”的办法,具体操作是:由救援队员佩带呼吸器,在巷道内接好风筒之后,所有人员撤至安全区域,实行远距离启动局部通风机恢复通风,即使有再次爆炸的可能,也能确保救援人员的安全。恢复通风设施时,必须遵循“先外后里,先主后次”的原则,由井底开始由外向里逐步恢复,先恢复主要的和容易恢复的通风设施。损坏严重,一时难以恢复的通风设施可用临时设施代替。恢复独头通风时,除将通风机安装在新鲜空气处外,还应按照排放瓦斯措施的要求进行。
3、清除灾区巷道的堵塞物
瓦斯爆炸后发生的冒顶,造成巷道的堵塞,影响救援队员进行侦察抢救时,应事先考虑清理堵塞物。若巷道堵塞严重,救援队员在短时间不能清除时,应考虑其他恢复通风救人的可行方法,同时要恢复堵塞区外的通风,其他救援队员要负责监护并做好进入灾区抢救遇险人员的准备工作。
4、扑灭爆炸引起的火灾
为了抢救遇险人员,防止事故蔓延和扩大,在灾区内发现火灾或残留火源,就立即扑灭,火势很大,一时难以扑灭时,就设法阻止火焰向遇险人员所在地蔓延,特别是火源地点附近有瓦斯积聚的场所。有瓦斯爆炸危险,用直接灭火法不能扑灭,并确认火区内遇险人员已经死亡,可考虑先对火区进行封闭,再采取其它灭火措施控制火势和扑灭火源,待火灾熄火后,再寻找遇难人员尸体。
5、预防连续爆炸伤害
发生连续爆炸时,应采取注入隋气或二氧化碳等措施抑制爆炸,消除火源,严密监视通风和瓦斯情况,并认真检测和记录气体变化,在没有控制住瓦斯煤尘爆炸和消除火源的情况下,不得派救援队进入灾区确保救援人员的安全。由于对爆炸间隔时间无法准确判断,必须对爆炸的威力,影响范围以及对作业地点距爆源距离等因素综合分析确保绝对安全。若不能保证作业安全,不能采取利用两次爆炸时间的间隔抢救遇险人员立即封闭事故区。
6、现场区队长、跟班干部要立即组织人员正确配带好自救器;引领人员按避灾路线到达最近新鲜风流中。
7、第一时间向矿调度室报告事故地点和现场灾难情况,同时向所在单位值班员报告。
8、安全撤离时要正确配带好自救器。撤离时要快速、镇静、有序、低行。
9、如巷道中的避灾路线批示牌破坏或迷失行进的方向,撤退人员应朝着有风流通过的巷道方向撤退。
10、在撤退沿途和所经过的巷道交叉口,应留设指示行进方向的明显标志,以提示救援人员的注意。
11、在撤退途中听到或感觉到爆炸声音或有空气震动冲击波时,应立即背向声音和气浪传来的方向,脸向下双手臵于身体下面,闭上眼睛迅速卧倒,头部要尽量放低。有水沟的地方要躲在水沟边上或坚固的掩体后面,用衣服或其他不易燃物件将自己身上的裸露部分尽量遮盖,以防火焰和高温气体灼伤皮肤。
12、在安全出口均被封堵无法撤退时,应有组织地进行避灾,以等待救援人员的营救。
13、进入避难硐室前,应在硐室外留设文字、衣物、矿灯等明显标志,以便于救援人员实施救援。
14、如硐室内有压风设施,应设法开启压风进行自救。要有规律地不间断敲击金属物、顶帮岩石,发出呼救联络信号,以引起救援人员的注意,指示避难人员所在的位臵。
15、矿调度室在接到报告后,要立即向矿值班报告,并按矿应急预案程序向总经理、总工程师、安全处长等人员报告。
16、矿调度室在接到事故报告后,还要通知有关单位的人员清点事故灾难地点工作人员。通知相关单位的人员集中待命。
17、积极开展自救互救。对于窒息或心跳呼吸骤停伤员,必须先复苏,后搬运。复苏方法为:立即将伤员移至新鲜风流中,使之与有毒有害气体隔离,将口中妨碍呼吸的东西去除并将衣领、腰带和上衣解开,脱掉胶鞋使呼吸系统和血液循环不致受阻,对窒息者进行人工呼吸。对出血伤员,要先止血后搬运; 对骨折伤员,要先固定后搬运。
18、注意事项
(1)、佩带自救器呼吸时会感到稍有烫嘴,这是正常现象不得取下口具和鼻夹,以防中毒。
(2)、救援队员救援时必须配戴呼吸器,必须侦查灾区有无火源,避免再次引发爆炸的危险。
(3)、救援队员进入灾区探险或救人时要时刻检查氧气消耗量,保证有足够的氧气返回。
(4)、抢险救援期间不得停止井下压风,以供灾区人员呼吸。(5)、掘进工作面发生爆炸或火灾时,正在运转的局部通风机,不要随意停止,对已停运的局部通风机,不得随意启动。(6)、做好灾区现场保护工作,除救人和处理险情等紧急情况需要,不得破坏现场。如确实需要移动,要做好记录。(7)、要落实好煤尘防治物资和装备。
(8)、完善综合防尘制度,加强综合防尘管理。矿井火灾事故现场应急处臵
1、现场班队长、跟班干部要根据火灾性质立即组织现场人员正确配带好自救器,带领现场人员开启防尘设施进行现场自救,力争将火灾消灭在初始阶段。灭火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要有充足的水量,应先从火源外围逐渐向火源中心喷射水流。
(2)要保持正常通风,并要有畅通的回风通道,以便及时将高温气体和蒸汽排除。
(3)用水灭电气设备火灾时,首先要切断电源。(4)不宜用水扑灭油类火灾。
(5)灭火人员不准在火源的回风侧,以免烟气伤人。
2、立刻向矿调度室和所在单位报告。
3、当现场人员不能在第一时间扑灭火灾时,跟班队长(班长)要立即组织所有现场人员按最近避灾路线到达新鲜风流中。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设法向调度室和所在部门值班报告事故地点现场灾难情况,及撤退的路线和目的地,到达目的地后再报告。
4、如因灾难破坏巷道中的避灾路线指示牌,迷失行进的方向时,撤退人员应朝着有风流通过的巷道方向撤退。
5、在撤退沿途和所经过的巷道交叉口,应留设指示行进方向的明显标志,以提示救援人员注意。
6、在唯一的出口被封堵无法撤退时,应在现场管理人员或有经验的老师傅的带领下进行灾区避灾,以等待救援人员的营救。
7、进入避难室前,应在硐室外留设文字、衣物、矿灯等明显标志,以便救援人员及时发现、前往营救。
8、如硐室内或硐室附近有压风装臵,应设法开启压风系统自救。要采取有规律地敲击金属物、顶帮岩石等方法,发出呼救联络信号,以引起救援人员的注意,指示避难人员所在的位臵。
9、积极开展互救,及时处理受伤和窒息人员。
10、矿调度室接到报告后,要立即向矿值班报告,并按矿应急预案程序向矿长、总工程师、安全部门负责人报告。
11、接到事故报告后,事故部门的干部、班组长及有关人员应立即查清灾难事故地点作业人员,并立即在调度室集结待命。
12、处理矿井火灾事故的注意事项
(1)、要尽最大可能了解或判明事故的性质、地点、范围和事故区域的巷道、通风系统、风流情况及火灾烟气蔓延速度、方向,以及与自己所处巷道位臵之间的关系。并根据矿井灾害事故预防处理计划及现场的实际情况,确定撤退路线和避灾自救的方法。
(2)、位于火源回风侧的人员或是在撤退途中遇到烟气有中毒危险时,应迅速戴好自救器尽快通过捷经绕到新鲜风流中去。或是在烟没有到达之前,顺着风流尽快从回风出口撤到安全地点。如果距火源较近而越过火源没有危险时,也可迅速穿过火源撤退到火源的进风侧(注意:这种方式轻易不要采用,必须确定有脱险的把握或身处独头巷时方可采用)。(3)、如果在自救器有效作用时间内不能安全撤出时,应在设有储存备用自救器的硐室内换用自救器后再行撤退。或者寻找有压风管路系统的地点,设法利用压缩空气呼吸。(4)、撤退行动要迅速果断、快速有序、不得慌乱。撤退中应靠巷道有连通出口的一侧行进,避免错过脱离危险区的机会。同时还要随时注意观察巷道和风流的变化情况,谨防火风压可能造成的风流逆转。人员之间要互相照应、互相帮助、团结互爱。
(5)、如果巷道已经充满烟雾时,要沉着镇定,不得惊慌乱跑。要迅速地辨认出发生火灾的区域和风流方向,俯身触摸铁道或铁管有秩序外撤。
(6)、如果逆风或顺风撤离都无法躲避着火巷道或火灾烟气可能造成的危害时,应迅速进入避难硐室。附近没有避难硐室时,应在烟气袭来之前,选择合适的地点,就地利用现场条件,快速构筑临时避难硐室,进行避灾自救。三,火药库事故现场处臵措施
爆炸材料库爆炸事故发生后应急处臵的基本原则:及时有序、正确的处臵,保护人的生命,减少伤痛和死亡,保护事故现场,防止发生事故蔓延和二次事故。发生事故后,公司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的进一步扩大。必须采取如下措施:
1、通知灾区附近人员或可能受灾害威胁区域的人员迅速撤离。
2、切断灾区内电源,防止产生电火花,引起火灾和爆炸。
3、迅速恢复灾区通风,清除堵塞物,以利于救人。
4、寻找火源,扑灭爆炸引起的火灾,消除高温点,防止发生二次爆炸。
5、通知有关领导及救护队立即救援。
6、炸药库爆炸事故发生后,灾区人员自救互救。当炸药库发生爆炸事故后,处于灾区员工和干部,要积极组织起来利用现场的一切物质和条件,进行自救互救。炸药库发生爆炸事故时,位于灾区的人员,应立即卧倒,待爆轰波传过后,要沉着、冷静采取措施进行自救互救。
7、选择最佳方案,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灾区,对灾区进行侦察、营救受伤人员。救援人员到达灾区时,要带好自救器和灭火器,发现遇险人员,应积极抢救并救出灾区。发现火源应立即扑灭。
8、迅速恢复灾区通风在确保救援人员绝对安全的情况下,迅速打开库房通风,排除爆炸产生的烟雾和有害气体。加快抢险救援进度。
9、清除库房爆炸物品炸药库发生爆炸后,为防止发生火灾或二次爆炸必须对库房进行彻底清理,对已燃已爆的炸药雷管要及时运走,运到设定的垃圾点后加盖黄土,以防死灰复燃。
10、对未爆的炸药雷管先用车运到无人的安全地点,分开运送,单独存放,没人看管,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后,按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条例的规定进行销毁。在炸药库没有彻底修缮达到标准,经上级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前,严禁存放爆炸物。
11、注意事项
(1)要检查是否已经停电,要绝对避免各种原因引起的静电火花。
(2)要测量爆炸后的有毒有害气体浓度,打开库房通风,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
(3)救援人员进入灾区探险或救人时一定要计算氧气消耗量,保证有足够的氧气返回。
(4)抢救出的遇险人员,要注意保暖,并迅速运至安全地点进行创伤检查,在现场开展输氧和人工呼吸、止血、包扎等急救处理,危重伤员要尽快送医院治疗。
(5)要做好灾区现场保护,除救人和处理险情紧急需要,一般不得破坏现场。
(6)发生严重事故后,要快速报告地方政府及时协调交通管制,开设应急救援特别通道,最大限度赢取抢险救援时间。
第三篇:职业病危害防止措施
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
编制单位: 编 制 人:
编制时间:
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
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引起生产作业场所人群的人身健康损害,其危害存在隐性与显性两种形式,职业病危害因素在作业场所空气中达到一定数量或浓度后可引起作业场所人群相继或同时多人发病职业病危害事故;其数量或浓度进一步升高可经多种有害因素化学反应或经明火、电火花、放电等引起爆炸事故;其中有毒有害气体随空气播散可能引起空气污染及其他人群发病。
一、粉尘危害及措施
1、来源及危害粉尘是煤矿生产中主要的有害因素,现代矿井掘进工作面大都实施综合机械化掘进,在掘进、装岩、清理、运输及支护等过程中,均能产生大量含矽量较高的粉尘;进行凿岩时,也产生大量粉尘。采煤工作面主要实施综合机械化采煤,在割煤、装煤、运煤及支护过程均可产生粉尘。煤矿工人长期吸入含有大量游离二氧化硅的岩尘、煤尘或混合性粉尘,可发生矽肺、煤肺或煤矽肺病。
2、粉尘控制喷雾洒水、湿式作业是矿井作业防尘的主要手段,在实际操作中做到合理设计防尘洒水管网,管路敷设应达到所有采掘工作面、硐室、运输机转载点、采掘工作面回风巷和运输巷道,并确保洒水管路的压力和水量能满足整个矿井喷雾洒水防尘需求。
3、采煤工作面防尘合理选择采煤机截割结构的结构参数和工作参数;在采煤机上设置合理的喷雾系统,进行高压喷雾降尘;在液压支架上设置喷雾(间架喷雾)控制阀,供移架及放煤时自动喷雾降尘;采用合理通风技术,设置最佳风速。
4、掘进面防尘掘进机配备喷雾洒水、水-空气喷射器除尘装置。
5、锚喷支护作业防尘设置合理的锚喷工艺,采用气力自动输送、机械搅拌、湿喷机喷射等措施;设置通风排尘、喷雾洒水、水幕净化、除尘器除尘设施措施。
6、普掘面防尘采用湿式凿岩打眼、水封爆破及水炮泥、放炮后喷雾洒水、水幕净化、冲洗岩帮及装岩洒水等作业方式作业。井下风动凿岩开钻时应先开水后开风;停钻时应先关风后关水。
7、装载运输防尘在装载机上配置喷雾洒水装置,对转载点进行喷雾洒水。
8、其他防尘措施对破碎机进行喷雾洒水降尘,并对破碎机实行密闭;在运输巷每隔200 m 左右设置2 ~ 3 道水幕降尘。
9、地面生产防尘措施地面洒水抑尘,地面积尘清扫,输送皮带和转运点密闭及喷雾洒水,振动筛、分级筛密闭并设置除尘器除尘。
10、个体防护督促工人佩戴防尘帽和防尘口罩。
二、通风及其重要性
为了保证煤矿工人的身体健康,提供适宜的生产环境和条件,提高工作效率,《煤矿安全规程》对井下工作地点空气的主要成分做出了具体规定。氧气浓度不低于20%,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0.5%,氨、一氧化碳、氧化氮、二氧化硫、硫化氢等其他有害气体不得超过最高容许浓度。
矿井需要的风量应按下列要求分别计算,并选取其中的最大值:
(1)按井下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计算,每人每分钟供给风量不得少于4m³。
(2)按采煤、掘进、硐室及其他地点实际需风量的总和进行计算。各地点实际需要风量,必须使该地点风流中的瓦斯、二氧化碳、氢气和其他有害气体,风速,温度及每人供风量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
在我国煤矿发生重大瓦斯爆炸事故的案例中,与通风能力不足造成瓦斯超积聚有着直接的关系。
造成矿井风量不足的原因主要是现代大型矿井进入深部开采后,煤层瓦斯含量、在开采过程中的瓦斯涌出量加大;而另一方面,煤矿防尘要求降低风量,防止造成扬尘,这就要求矿井每年安排采掘作业计划时必须核定矿井生产和通风能力。
三、噪声与振动来源、危害及措施
1、噪声与振动是煤矿生产中很常见的有害因素矿井内噪声主要产生于采掘机械、凿岩工具、通风局扇及运输设备;地面生产性噪声主要来源于通风机、提升绞车、输送机、振筛机、破碎机等。此外选矸过程也易产生高噪声。矿井内振动主要产生于凿岩、采煤机械,尤以风动工具更严重。长期接触强噪声后主要引起听力下降,重者可造成职业性噪声聋;噪声对心血管系统也造成损害。局部振动危害严重时引起手臂振动病。、控制噪声及振动控制措施包括:在通风机房室内墙壁、屋面敷设吸声体;在压风机房设备进气口安装消声器,室内表面做吸声
处理;对主井绞车房室内表面进行吸声处理,局部设置隔声屏;对操作人员长时间接触的其他高噪声厂房采用吸声处理的方法;临时锅炉鼓风机、引风机进出风口设消声器,基础加减震垫,采用隔声屏和墙面安装吸声结构控制噪声。
四、瓦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危害及措施、来源及其危害瓦斯来源于煤层、煤块、岩帮,多蓄积于巷道顶部;一氧化碳在通风不良的矿井可有蓄积;硫化氢主要存在于散堆的煤层内,在落煤时逸出,多积于矿井低洼处。、控制防止瓦斯积聚及其他有毒有害气体的措施包括:对于可能发生瓦斯积聚的区域,应强化通风管理。需要进入闲置时间较长的巷道作业,必须先通风后作业。在生产中出现盲巷或废弃巷道时,应及时密闭或用栅栏隔断,并设立警示牌。做好采空区的密闭工作,减少采空区瓦斯涌出量,适当加大采煤工作面通风量,采煤工作面回风隅角附近设置木板隔墙或帆布幛,引导风流,吹散积聚瓦斯。建立严密的操作规程,加强宣传教育,作业人员严格按照规程操作。同时定期对各通风设施进行检查,使其保持完好,确保通风系统正常运转。在进行污水处理站清淤、清理作业时,应严格按程序操作,先通风后作业,必要时佩戴空气呼吸器进入池内,防止硫化氢等废气中毒。
五、不良气象条件、形成原因大多数矿井平均地温梯度为2.55 ℃ /100 m,在通风不良时矿井下易形成高温作业环境。气湿取决于巷道中的水量,流入空气的温、湿度,以及岩层或煤层渗出的水量。当前,为了降尘,掘进、采煤基本采取了湿式作业,井下湿度更大。、控制适当合理加大风量;生产集中化,减少掘进工作面,减少井下散热点;工作面煤壁注水,起降温作用;在井底车场设制冷机硐室,制出的冷水经输冷管道送至各采掘工作面空冷器,冷却工作面风流。另外,在总平面布置上,需要把场前区布置在全年最大频率风向的上风侧,污染源布置在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向,以减少污染源对场前区的影响。在生产工艺上,现代矿井多采用较先进的生产工艺(采用综采、综掘工艺),有助于减少操作工人劳动强度及直接接触有害因素的机会。
六、职业病危害事故前兆的应急处置措施
1、发现防护设施及用品失灵或损坏或存在缺陷,现场工作人员应及时汇报修复,确保设施完好。
2、发现有毒有害物料泄露时,应立即停止作业,组织抢修,待达到完好要求后再进行作业。
3、作业场所环境不良应及时整改,否则不允许作业。
4、监测到作业场所有毒有害物浓度超标,应立即开启通风装置进行强制通风,同时检查分析超标原因,情况严重的应立即紧急停止作业。
七、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时的应急处置措施
1、物料外泄事故现场应急处理方案
停止导致事故的作业,控制事故现场,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
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汽灾害。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汽,保护现场人员,把泄漏物稀释成不燃物。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
2、人员中毒现场应急处理方案
一旦发生人员氨中毒,应急处理人员在穿戴好空气呼吸器、化学防护服的情况下,应停止作业,迅速将中毒者救离泄漏区。急救措施:
1、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
2、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清新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3、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3、火灾、爆炸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①大多数火灾都是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在生产过程中,初起火灾的发现和扑救,意义重大。生产操作人员(或现场人员)一旦发现火情,根据火势大小应果断采取措施;如果是小火,应使用就近配备的一定数量的灭火器材及时扑灭(干粉灭火器:拉掉插销,压下压把对准火源喷出);如果火势不能扑灭,火势扩展速度快,不能有效控制(或发生大火)时,应立即拨打消防报警电话119报警,并通知应急救援指挥部。同时视情况尽量扑救,为专业消防队伍赶到现场扑救赢得时间。操作人员或现场人员应立即进行紧急停车处理。
②发生爆炸事故时,当班工作人员或现场人员应采取自救互救措施,无人员受伤时,采取自救,可使用劳动防护用品(氧气呼吸器、滤毒罐等)或逆风脱离现场;有人员受伤时,采取互救,使用劳动防
护用品(氧气呼吸器、滤毒罐等)协助受伤人员逆风脱离现场,脱离现场后必要时采取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同时向应急救援指挥部、消防队报警。
八、人员紧急疏散、撤离
1、疏散、撤离组织负责人:事故发生后,现场当班负责人或到达现场的指挥人员作为疏散、撤离组织负责人,若指挥不在现场,安全管理人员作为疏散、撤离组织负责人。
2、撤离方式:事故现场人员向上风或侧向风方向转移,指定专门人员引导和护送疏散人员到安全区,并逐一清点人数。在疏散和撤离的路线上设立哨位,指明方向,人员不要在低洼处滞留;要查清是否有人留在污染区与着火区。如有没有及时撤离人员,应指派配戴适宜防护装备的抢险队员两人进入现场搜寻,并实施救助。
3、非事故原发点现场人员的紧急疏散
现场指挥人员根据事故可能扩大的范围和当时气象条件,抢险进展情况及预计延展趋势,综合分析判断,对可能涉及的生产装置决定是否紧急停车和疏散人员,并向他们通报这一决定,防止引起恐慌或引发派生事故。
九、事故区、危险区的隔离
保护事故现场,保留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的材料、设备和工具等。
1、危险区设定依据、初始危险区域设定的一般原则:根据事故原发点泄漏有毒化学危险品(易燃或可燃物质)的危害特性,可能危及或影响的半径进行确定,一般以地面建筑物或道路作为间隔参照物。
2、事故现场隔离方法:在事故发生后,在确定的隔离范围内拉
红绳,并在明显的路段标明警示标志;
3、隔离措施:现场在主要进出点需要有人把守,禁止与事故处理无关人员进入现场。进入现场的有关人员,禁止携带手机和火种,禁止穿易产生静电的衣物进入现场。
4、事故现场周边区域的交通
在事故报警发生后,根据需要对厂区和周边区域的相关道路进行交通管制,在相关路口设治安人员疏导交通。
十、抢险救援方式、方法及对人员的防护和监护
1、现场作业人员应采取自救互救措施,无人员受伤时,采取自救,可使用劳动防护用品(氧气呼吸器等)或逆风脱离现场;有人员受伤时,采取互救,使用劳动防护用品(氧气呼吸器、滤毒罐等)协助受伤人员逆风脱离现场,脱离现场后必要时采取人工呼吸;吸入刺激性气体者,不论当时有无症状,都应安静休息、加强观察;强酸、强碱所致眼灼伤,立即用自来水冲洗,特别是碱性化学物灼伤时,冲洗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必要时酌情延长,有机溶剂灼冲洗时间可短些;皮肤被化学物,特别是具刺激性、腐蚀性或易于经皮肤吸收的化学物污染后,应及时脱去污染的衣服、手套、鞋袜等,冲洗液一般采用自来水,忌用热水,冲洗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对碱性物质和强刺激物应酌情延长冲洗时间;对吸湿性强,遇水生成刺激性更强可释放较多热量的化学物,如四氯化碳、氧化钙(生石灰)等,宜先以软纸、软布揩去,再用大量流水彻底冲洗,切勿疏忽头皮、手、会阴皱褶等特殊部位的冲洗。
2、在有毒场所,抢险救援人员要从上风向或侧风向逼近现场,在有火现场禁止使用能打出火花的工具;在有高温、火焰和烟雾的场所,要近可能保持低体位逼近火源。
3、需切断毒物或可燃物源头(即泄漏点)时,可采取关闭阀门、打卡子堵漏、堵漏剂堵漏,打塞堵漏等有效办法。
4、有毒危险物泄漏点无法封堵时,要及时将发生事故的设备、管道中的危险物质,强制导入同类设备、容器中,以减少有毒化学危险品的泄漏量。
(4)向泄漏点喷水雾或可中和吸收有毒化学危险品的溶液,阻止毒物扩散。
5、当有大量液体有毒化学危险品泄漏时,还应以砂土、砂袋等筑堰围堵,防止流散,使污染扩大。
7、当储备有毒化学危险品的容器、设备、管道着火时,在扑灭火焰和冷却的同时,要用水枪和其他喷淋方式冷却相邻的压力容器、设备,防止灾害扩大。
8、所有事故现场应急抢险人员应按规定佩带符合标准的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当有害物质超标时,应当适用过滤式呼吸防护器;如有害物质环境浓度达到立即威胁生命和健康的浓度(IDLH)或环境浓度无法明确,或者同时存在缺氧(氧浓度<18%)时,应当使用供气式呼吸防护器;同时根据危害种类穿着相应的其他个体防护装备(防护服、防护手套、防护眼镜、防护靴、防护帽等)。
十一、现场监护及抢险人员的撤离条件、方法
1、现场设专人对抢险、救援人员进行监护,一旦有异常情况(如抢险救援人员晕倒、建筑物或构件有垮塌、掉落危险、风向变化、灾情扩大等)可能危及抢险救援人员安全时,要通过声、光或其他有效信息传输方式,指挥和帮助抢险救援人员沿安全路线撤离。
2、撤离过程中,由总指挥派专人对抢险救援人员随时清点,确保全部安全撤离。
十二、注意事项
1、入井人员必须随身携带自救器,进入事故地点人员必须佩带隔离式自救器。
2、发现人员中毒或窒息时,要立即将其运送到新鲜风流或有压风自救处,进行现场抢救。
3、抢险人员应按规定佩带符合标准的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4、现场自救互救应遵循保护人员安全优先的原则,防止事故蔓延,降低事故损失。
5、发现重伤、人员被困或死亡事故时,必须向调度室汇报,请求支援。
第四篇: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
和龙市庆兴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
长才二井
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
为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国家安全生产管理总局关于《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安监总局令〔2012〕 和呼吸性粉尘。矿井运输及提升等各生产过程中的所有作业操作均能产生煤矿粉尘,比如打眼、爆破、清理工作面、装载、运输、转载、顶板控制等过程,煤矿粉尘的80%来自采掘工作面。
在煤矿的诸多职业危害中,粉尘的危害居首位,如对粉尘危害认识不足不加以控制,它将恶化破坏作业环境,长期吸入直接影响职工的身体健康,可导致矽肺、煤工尘肺等职业病。煤尘在适宜温度和浓度30~50g/m³条件下,一旦遇有火源,就会发生煤尘爆炸,导致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噪声及危害:
噪声是给听到它的人和自然界带来烦恼的、不受欢迎的声音,影响人们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都称为噪声。对噪声的感受因各人的感觉、习惯等而不同,因此噪声有时是一个主观的感受。一般来说人们将影响人的交谈或思考的环境声音称为噪声。如绞车房、主扇房、水泵房、空压机房、凿岩机、局部通风机、转载机等生产岗位的机械设备都可能产生较强的噪声。
噪声对听觉功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听觉敏感度下降、语言接收和信号辨别能力差,长期接触噪声可损害职工的听力,严重时导致噪声聋。在噪声环境下工作宜发生工伤事故,长期处在一定强度的噪声中,可能对人体其他方面产生不良影响。
3、有毒有害气体危害:
有毒有害气体中毒危害是指在煤矿在生产作业过程中由生产性毒物所致的中毒性疾病。职业中毒主要表现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
中毒三种类型。有毒有害气体是指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硫化氢、二氧化硫、甲烷及二氧化碳等,如电气焊时使用锰焊条,除可以产生锰尘外,还可以产生锰烟、氟化物,臭氧及一氧化碳。
采掘作业爆破时产生的氮氧化物如二氧化氮与水结合会转化成硝酸和硝酸盐,增加慢性咽炎、支气管哮喘、眼部发病率。出现一氧化碳会使人中毒,甚至造成死亡。硫化氢中毒表现为畏光、流泪、眼刺痛、异物感、流涕、鼻及咽喉灼热感等症状。甲烷气体会使人窒息,甲烷和空气混合在5~16%浓度时遇火能够发生爆炸,爆炸后生成的有毒气体,组成人员中毒死亡,有毒有害气体对井下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有很大危害。
4、高温作业危害:高温是指工作场所有生产性热源其散热量大于84kJ/(m³·h)的车间;工作地点热辐射强度超过12.56J/(c㎡·min);工作地点温度超过30℃,相对湿度在80%以上,主要存在于地面施工场所。高温作业时,人体可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改变,长期的高温作业可引起人体水电解质紊乱,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可造成人体虚脱,昏迷甚至休克,易造成意外事故。
四、职业病危害防治领导机构
1、为加强我矿的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矿成立了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付宝和(矿长)副组长:李顺竹(工会主席)
成 员:张凤明 王海民 迟明武 郑全宝 崔伦兴 曲景斌
韩喜君 于春勇 李永华 孙忠波 尹德发 王世永 徐贵安 吴占久 郭树春 孙玉宝 范宗清 高贵文 刁月清
矿下设职业病危害防治办公室,孙忠波任办公室主任。
2、领导小组职责如下:
(1)认真贯彻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落实各级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和职业病危害防治制度,确保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健康与安全。
(2)设置与煤矿规模相适应的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建立职业卫生管理网络,配备专业或兼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矿长为本矿职业病危害防治 实做到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7)负责建立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预案,成立应急救援小队,落实人员、职责、资金、物品、药品以备急需。
(8)负责向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职业病危害事故。(9)负责对发生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的调查和分析,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处理。
3、有关职能机构职责
(1)安监科按有关规定负责组织职工职业病危害防治教育培训,按规定组织员工进行健康检查,监督个体劳动防护用品发放和使用管理、建立健全员工健康档案,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履行职业危害告知等工作,对造成职业病危害的“三违”行为和人员进行处罚。(2)技术科在进行采区设计、编制各地点施工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时,要遵守规程和技术政策及规范,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应提出相应的职业病防治措施,从安全技术上指导煤层开采、顶板管理、巷道布置、设备造型、职业病防护设施的使用和维护。
(3)调度指挥中心负责协调、调度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设施方面的工作,发现安全监控系统异常,防护设施不到位或损坏的,要立即通知有关部门负责人进行处理。
(4)通风队负责职业危害粉尘的日常检查及检测,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要求委托有资质的技术服务机构对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定期检测和评价等工作。负责日常和定期洒水除尘工作,加强“一通三防”
设施设备、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管理和维护,积极推广应用先进的职业病防治技术、工艺。
(5)机电队负责全矿防尘供水系统的日常检查维护工作,检修管理到位,防尘供水管路按需铺设到各个硐室和采掘作业场所,使职业病危害防护设备的性能处于良好状态。
(6)采掘队及其他部门负责所在范围内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开展,使用维护好施工场所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对检查出的问题及时按整改措施,落实部门按期整改到位。
(7)供应科严把所购物资的质量关,杜绝假冒伪劣产品入库,负责职业病危害防治所需投入物资保障,保证新增或更新职业危害防治系统、设施设备的添置。劳动个体防护用品齐全,做到发放及时,并做好发放记录。
五、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
1、各部门要以预防为主为方针,实行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宣传教育,提高全员职业病危害防治素质,普及预防知识,开展群众性的防治工作。
2、加强职业病危害防治宣传教育培训。
注重职工上岗前和岗中在岗期间职业病危害防治知识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加强自我防护意识,不断提高职工的职业卫生水平,遵守职业病防治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维护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防护用品。
3、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组织体系和责任制。
(1)建立健全职业危害防治管理机构,配备专职管理人员,设立职业病危害防治办公室,负责职业危害防治日常管理工作。
(2)煤矿企业是职业病危害防治的责任主体,矿长为本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的 机电设备硐室不得超过34℃。
(2)对井下各区域进行连续监测监控,甲烷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一氧传感器必须设置齐全,其报警值、断电值、复电值需符合《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要求,满足安全生产需要,系统运行正常。
(3)做好煤层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工作,加强通风设施和采空区密闭管理,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6、建立综合防尘制度,完善综合防尘供水系统。
(1)建立完善矿井的洒水灭尘系统。由地面不低于200m³的静压水池供水,主供水管路每隔200m、各分支管路每隔100m、采掘巷道每隔50m设置供水三通阀门,按要求合理扩展供水管网,防尘管路铺设到硐室和采掘工作面各使用地点。
(2)对巷道定期进行清扫和冲洗。主要进风巷道每月必须冲洗清扫一次,各车场巷道每10天必须冲洗一次,采煤工作面上下顺槽必须每7天冲洗一次,掘进工作面巷道每10天冲洗一次,采掘工作面30m范围内每班冲洗一次。特别对容易积尘的巷道、运输转载点、采掘队每班进行冲洗灭尘,所有清扫必须达到规定要求,并记好洗尘记录,巷道积尘比较严重的地点,可适当增加清扫次数和范围。
(3)井下各场所不准有2mm厚,连续5m的粉尘堆积,巷道不得有杂物,不得有积水,保持水沟畅通。巷道应保持湿润。
(4)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对井下各作业地点安装洒水除尘设施,并对洒水喷雾使用情况进行跟踪检查落实。
(5)加强对采掘工作面防尘管理,并严格执行湿式打眼、放炮喷雾、开机开水等管理制度,有效降低粉尘浓度,确保防尘设施全部能正常、有效运行。
(6)加强通风除尘管理,确保风量满足施工地点需要,各地点风速符合规程要求,防止粉尘飞扬。
(7)加强员工的个体防护,教育员工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体防护用品。
(8)加强粉尘日常检测管理,防止粉尘超标作业,由通风队测尘人员按要求对井下粉尘进行检测。
1)总粉尘:①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井下每月测定2次。②粉尘分散度每6个月测定一次。
2)呼吸性粉尘:定点呼吸性粉尘浓度每月测定1次。
3)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每6个月测定1次,在变更工作面时也必须测定1次。
7、噪声防护措施。
(1)优先选用噪声小的设备,减少噪声危害。在购进设备选型时优先选用噪声小的节能高效设备。
(2)加强机电设备的日常检查,经常保持设备的完好,发挥设备本身的消音降噪功能,如果设备发生故障,噪音指标超过国家环保标准时,要立即进行检修,减少机械老化带来的噪声。
(3)控制噪声的传播,采用隔音、吸音设备设施减少噪声危害。(4)作业场所的噪声不应超过85dB(A)。大于85dB(A)时,需为接触噪声工作人员配备耳罩、耳塞等个人防护用品。
8、有毒有害气体防护措施。
(1)电气焊作业场所加强机械通风,以降低现场有害气体浓度,尽量采用低尘低毒焊条或无锰焊条,为了保护眼睛不受电弧的伤害,焊接时必须使用镶有特制防护眼睛片的面罩。
(2)为防止弧光灼伤皮肤,焊工必须穿好防护服,穿戴好防尘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进行确需电气焊作业时,必须履行审批手续,经批准后,严格按安全措施执行。
(3)严格坚持执行“一炮三检”和“三人连锁”放炮制度,爆破时人员必须撤到新鲜风流中,井下实施爆破后,为防止氮氧化物中毒,局部通风机风筒出风口距工作面的距离不得大于5m。工作面风量满足要求,及时排除炮烟等有害气体。
(4)人员进入工作面进行作业前,必须把工作面的炮烟吹散稀释,瓦检员班组长检查通风、瓦斯、顶板、支护等情况,工作面确认安全后,人员方可进入,作业前需再次对工作面进行洒水灭尘。
(5)盲巷及采空区应及时按规程要求予以封闭,设立管理牌板和检查牌板,并按要求设置栅栏和警标,禁止无关人员,密闭要求每7天检查一次,主要检查密闭墙外空气温度和瓦斯浓度、密闭墙内外空气压差和密闭墙墙体,检查时间、检查人等,发现密闭不严、有其他缺陷或者火区有异常变化时,必须采取措施及时处理。
(6)加强井下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严格执行甲烷、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检查制度、瓦斯巡回检查制度和请示报告制度并遵守规定,认真填写瓦斯日报、检查手册和检查牌板,并将检查结果通知现
场作业人员,采掘作业地点瓦斯浓度每班检查2次,本班未进行作业地点、硐室、使用中机电设备地点和其他有人作业地点都应当纳入检查范围,每班检查1次。瓦斯浓度超过规程规定时,瓦检员有权责令现场人员停止工作,并撤到安全地点。
(7)采掘工作面回风流中和采掘工作面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二氧化碳浓度达到1.5%时,必须停止作业,撤出人员,查明原因,制定措施进行处理。
(8)矿长、矿总工程师、爆破工、采掘队长、通风队长、工程技术人员、班长、安全检查工、流动电钳工等下井时,必须携带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瓦斯检查工必须携带便携式光学甲烷检测仪和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安全监测工必须携带便携式甲烷报警仪。对工作面作业地点瓦斯随时进行检测。
(9)做到矿井通风系统安全可靠,通风设施完善,加强通风降低有害气体浓度,矿井风量满足各工作地点需要。
9、高温防护措施。
(1)在高温季节来临时,准备好职工的防暑降温用品和物资。(2)加强工作现场温度监测,采掘工作面的空气温度不得超过26℃,机电设备硐室的空气温度不得超过30℃;当空气温度超过上述要求时,必须缩短超温地点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并给予高温保健待遇。采掘工作面的空气温度超过30℃、机电设备硐室的空气温度超过34℃时,必须停止作业。
(3)采掘工作面、机电设备硐室风量必须符合规程要求,风速
适宜,满足通风降温需要
10、要建立健全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及其台账。职业危害防护设施配备齐全有效,要求各种防护设施完好,有定期维护记录。
11、加强管理,对职业病危害重要部位,悬挂警示牌、告知牌、公告牌。标识牌板应载明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产生的后果、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产生职业危害的施工地点的醒目位置公布操作规程,操作人员必须按照《职业危害岗位操作规程》要求执行。
12、每年委托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矿井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评价,并将检测结果存档、上报并予于公布告知。
13、健全职业卫生档案,以保证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有效控制。
14、每年按要求制定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以加强对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的管理,提高职业病危害防治的水平,切实保障全体职工在劳动过程中的健康与安全。
15、健全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保护劳动者健康及相关权益。档案内容包括劳动者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职业健康监护以及劳动者职业史、既往病史和职业病接触史等。
16、完善劳动合同,落实职业病危害预告知制度。签订劳动合同时,要在合同中载明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危害程度、危害后果、防护措施和相关职业病防治及相关待遇等条款。
17、依法为劳动者参加工伤社会保险,确保劳动者依法享受工伤社会保险待遇。
18、加强全员监护,普及职业健康检查。按《职业病防治法》管
理规定,聘请职业病防治医疗机构对接触职业危害作业人员按健康检查周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告知劳动者本人。
19、保障职业病危害防治经费投入。
(1)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经费纳入安全费用预算,满足工作需要,防治经费包括:
1)职业卫生培训宣传费; 2)职业健康检查健康监护费; 3)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费;
4)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设施及物品购置费; 5)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购置费、防暑降温费; 6)职业病防护设施运行维护费; 7)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设备购置费;
8)开展重大危险源和事故隐患评估、监控和整改费; 9)适用新技术、新标准、新工艺、新装备的推广应用费等。(2)职业病防治工作所需的费用按财政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财企〔2012〕16号)工会和职工代表应对企业违反职业危害防治相关管理规定的行为进行监督,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对安全健康方面的隐患问题进行跟踪监督并整改到位。
22、本措施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对违反本措施而造成职业病危害的相关责任人,轻微的按“三违”进行处罚,造成严重事故后果的要加重处罚并移交司法部门追究法律责任。
第五篇:职业病危害应急预案
贵州林华矿业有限公司
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总 经 理:兰玉海
总工程师:田奎国
审
核:喻 礼
王金政
编
制:赵
勇
编制日期:2013年6月
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一、目的
为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事故,充分保护好劳动者健康及相关权益,使企业在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及作业环境中能够造成劳动者健康危害的因素得到有效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所受到的职业病危害及损失,维护企业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范围
本应急预案适用于公司现场所有作业单元的职业病因素的应急救援处理。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基本情况 职业病危害因素可概括为三类:
1、在生产过程中有关的职业性危害因素:与生产过程有关的原材料,工业毒物、粉尘、噪音、振动、高温、辐射、传染性因素等。
2、与劳动过程有关的职业性危害因素:领导制度与劳动组织不合理均可造成对劳动者健康的损害。
3、与作业环境有关职业性危害因素,指不良气象条件:厂房狭小、车间位置不合理、照明不良等。
以上三项属生产过程中的职业性危害因素,其性质可分为:(1)化学因素:如工业毒物、生产性粉尘。(2)物理因素:如高温、低温、辐射、噪声、振动。(3)生物因素:炭疽杆菌、霉菌、布氏杆菌、病菌、真菌等以及与劳动过程有关的劳动生理、劳动心理方面的因素,以及与环境有关的环境因素。
四、条件
构成所称职业病,必须具备以下4个条件:
1、患病主体必须是企业、事业单位经济组织的劳动者。
2、必须是在从事职业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
3、必须是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职业病危害因素而引起的。
4、必须是国家公布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所列的职业病。在上述四个要件中,缺少任何一个要件,都不属于职业病。
五、组织结构及职责
1、公司成立应急救援总指挥部。总指挥:兰玉海(董事长 总经理)
副总指挥:黄英(工会主席)、田奎国(总工程师)
成 员:职业病防治办公室(人资部)、财资部、营销部、安全与环境监察部、救护队、调度室、机运部、综合部、各工区负责人。
2、职责:
(1)分析判断事故、事件危害程度,确定相应警报级别、应急救援级别;
(2)决定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组织、指挥、协调各应急组织进行应急救援行动;
(3)批准成立现场抢救指挥部,批准现场抢救方案(或现场预案);(4)报告上级机关,与地方政府应急反应组织或机构进行联系,通报事故、事件或灾难情况;
(5)评估事态发展程度,决定升高或降低警报级别、应急救援级别;
(6)根据事态发展,决定请求外部援助;
(7)监察应及早作人员的行动,保证现场抢救和现场外其他人员的安全;
(8)决定救援人员、员工、家属从事故区域撤离,决定请求地方政府组织周边群众从事故影响区域撤离;
(9)协调物资、设备、医疗、通讯、后勤等方面以支持反应组织;
(10)批准新闻发布;
(11)宣布应急恢复、应急结束;
(12)决定矿各类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演练,监督各单位事故应急演练。
3、指挥部下设抢救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安全部。办公室主任:刘明(安全部负责人)成员:安全部所有成员 应急电话:0857-7445038 职责:
(1)承接单位事故、事件或灾情报告,请示总指挥启动事故应急预案;
负责通知总指挥部成员和各专业组成员到救护队集合;
(2)传达指挥部下达的各项命令,通知抢险救灾人员赶赴事故现场;
(3)在事故抢救过程中,负责各专业组的碰头会,协调各专业组、各成员单位的抢险救援工作;
(4)组织、协调对外求援等有关事宜,负责事故的上报;
(5)落实上级有关指示和批示,对内通报事故抢救进展情况,并做好相关纪录;
(6)组织各类事故应急预案演练,监督各单位事故应急演练。
六、应急救援事故级别
(1)发生小范围或者个人职业病复发的由安监部负责指挥抢救。(2)发生重大职业病事故,由总指挥委托相关领导赶赴现场指挥,成立现场指挥部,批准现场救援预案,组织现场抢救。
七、指挥部下设七个专业组
1、抢救组
组
长:兰玉海(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副组长:田奎国(总工程师)
成员:救护队、调度室、安全与环境监察部、相关工区
职责:
(1)对事故现场情况进行侦察、评估,制定抢救方案;(2)组织一切力量严格按抢救方案实施现场抢救;
(3)控制事故现场的紧急情况,协调、指挥现场各应急队伍;
(4)监督应急人员执行有效的应急操作,保证应急人员的安全;(5)协助事故后的现场清除和恢复工作。
2、物资供应组
组
长:赵子凡(副总经理)副组长:张 勤
成员:调度室、综合部、财资部、人资部 职责:
(1)负责抢救物资的供应,保证抢救物资及时到位;(2)保证抢救资金及时到位。
3、医疗后勤保障组
组
长:张长国(后勤副总经理)副组长:熊富武 成员:综合部、医务室 职责:
(1)负责现场伤员的紧急救治工作;
(2)负责联系外部医院支援;
(3)负责抢救人员的生活、后勤保障工作。
4、交通保障组
组
长:王居臣(总调度长)副组长:冀洪杰
成员:调度室、综合部(护卫队)
职责:
(1)负责组织抢救撤离;
(2)负责运送事故抢救人员和抢险物资;
(3)负责事故现场治安保卫,维持现场秩序,必要时进行管制,确保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4)负责交通疏导、交通管制,确保运送抢救物资及人员的畅通;(5)协助对现场及周围人员防护指导,协助组织人员安全疏散或转移。
5、接待组
组
长:黄英(工会主席)
副组长:汤光碧
成员:工会所有成员、综合部 职责:
(1)负责接待上级领导、兄弟单位增援人员;
(2)负责接待安置来访职工家属,负责做好伤亡职工的善后处理工作。
6、事故调查组
组
长:晏杨雯(安全副总经理)副组长:刘
明
张青胤 成员:安全部、监察部 职责:
(1)对事故进行现场勘察、调查、分析、处理;(2)总结编报《事故调查报告》、制定防范措施。
7、新闻发布组
组
长:张云燕 副组长:杨勇
成员:政工部 职责:
(1)采访事故抢救进展情况,对内进行正面宣传引导;(2)接受媒体采访,必要时经总指挥批准后对外进行新闻发布。
八、事故应急救援程序
1、接警
(1)发生重大事故、事件或灾情后,现场人员要立即向调度室报告,调度室接到报告后,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事故级别要立即向应急救援总指挥报告事故的基本情况。基本情况包括:事故发生的单位、时间、地点;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伤亡程度、涉及范围;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事故发生后已采取的措施及当前事故的抢救情况等,必要时附事故现场简图。
(2)调度室值班人员在接到事故单位报告后,要做好事故的详细记录,并立即向当天调度值班长或抢救办公室主任、副主任报告,值班长或抢救办公室主任、副主任立即向应急救援总指挥汇报。
2、应急响应级别的确定
应急救援总指挥接到汇报后,参照公司“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标准”,迅速作出判断,确定警报和响应级别,下达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的命令,并向集团公司有关领导汇报,请求支援。
3、应急启动
(1)事故抢救办公室接到总指挥命令后,立即通知总指挥部成员和各专业组人员到调度室集中,通知有关抢救抢险队伍立即赶赴事故现场。
(2)事故抢救办公室同时根据总指挥的指示,按国家有关规定立即将所发生事故基本情况报告给上级有关部门。
(3)总指挥部全体成员接到通知后迅速赶到调度室,听取事故简单情况介绍,接受总指挥命令,分头开始行动。
(4)应急启动后,要求尽快做到应急救援人员到位,开通信息与通讯网络,调配应急救援所需的应急资源,派出现场指挥协调人员和专家技术组赶赴事故现场。
4、救援行动
(1)指挥部有关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后,事故单位行政正职或知情人员要立即汇报详细的事故情况。
(2)迅速成立现场抢救指挥部,现场一切抢救事宜由现场抢救指挥部指挥。
(3)抢救组根据现场情况协同现场抢救指挥部进行事故初始评估,划分现场工作区(危险区、缓冲区、安全区),研究制定抢救方案和安全措施。
(4)各专业组按照各自的职能和总指挥的命令及抢救方案进行现场抢救。
(5)在执行应急救援优先原则的前提下,积极开展人员救助、工程抢险、境界与交通管制、医疗救护、人群疏散、环境保护、现场监测等工作。
5、扩大应急
(1)在事故抢救抢险过程中,若事态扩大,抢救力量不足,事故(事件)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抢救组和现场抢救指挥部要立即请求政府部门进行增援。
(2)、必要时总指挥部可决定组织事故现场周围人员进行紧急疏散或转移,或请求地方政府组织周边群众进行紧急疏散或转移。
6、应急恢复
(1)抢救救援行动完成后,进入临时应急恢复阶段,现场指挥部要组织现场清理、人员清点和撤离。
(2)抢救结束后,抢救组要制定恢复生产、生活计划。
7、应急结束
应急结束后,总指挥部宣传应急响应结束,应急人员撤回原单位,抢救办公室进行应积极总结评审。
九、应急保障要求
1、预案执行保障
(1)由安监部牵头,在危害辨识、风险评价的基础上,对辨识出的、难以控制的重大危害源,制定事故应急预案。
(2)应急救援总指挥部成员及单位、各部门都必须认真贯彻学习事故应急预案,每年必须组织一次应急演练,演练可采用全面演练的方法,也可采用桌面演练或功能演练的方法,但必须保证演练质量,让所有员工知道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3)所有作业场所和必要地点都必须装有通往调度室的电话,并且要保证通畅无阻。任何人只要发现危害的异常情况(事故、事件或灾情),都有责任有义务立即向调度室、安全部报告。
(4)调度室值班人员在接到事故报告后,要立即向调度室负责人、总指挥报告。总指挥在接到报告后,迅速进行分析判断,如事故较大立即启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5)启动事故预案后,总指挥要立即召集有关人员,迅速组成现场抢救指挥部,对事故情况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制定抢救方案和安全措施。
2、通信保障
(1)调度室要制定应急通信支持保障措施,保证在各种应急情况下都能够通信通畅,信息传递及时。
(2)总指挥部成员要配备完好的通讯工具,并始终保持在工作状态,在接到通知后,要立即赶赴指定地点。
(3)抢救办公室要公布应急汇报电话并根据职务及任职人员的变动情况及时更新联系方式,同时将联系方式发放到所属各单位。
3、物资装备保障
(1)供销部要制定应急物资装备保障预案,保证在各种事故应急抢险中有充足的材料和设备(包括通讯装备、运输工具、照明装置、防护装备及各种专用设备等)。
(2)所有抢险物资、设备要按规定配齐配足,加强日常检查和
管理,按规定进行更新,不行随意挪用。
(3)营销部在接到救援电话后,要迅速召集本单位有关人员,按总指挥部要求将所需的物资、设备等到,按指定时间送到指定地点。
4、人力资源保障
(1)应急分队要加强应急训练和演习,保证在应急情况下能够及时赶到事故现场,组织抢救,出色地完成总指挥部交给的抢救任务。(2)医务所要制定应急医疗保障预案,保证在各种情况下能及时有效地救治各种受伤人员。
(3)综合部(护卫队)要制定治安管制和交通管制措施,对进入事故现场的人员和车辆实行管制(必要时抢救人员佩带统一明显标志,抢救车辆张贴特殊证照),维持治安秩序。
(4)安全部要对安全事故抢救过程进行监督,把好安全关。(5)各单位、各部门必须无条件地服从总指挥部的命令,所有参加抢救的人员必须积极主动,服从指挥、遵守纪律,不得推诿扯皮,对抢救中出现失误的部门或不服从指挥、推诿扯皮、临阵脱逃的人员要坚决给与严肃处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要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6)各单位、各部门负责人如有变动,由接替人履行职责。
5、应急经费保障
(1)营销部要做好应急求救专项费用计划,财务部要建立专项应急科目,保证应急管理运行和应急中各项活动开支。
(2)财资部、营销部必须保证在发生安全事故时有足够的应急救援资金,配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和装备。
十、应急预案管理
(1)安全部负责各种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的管理,各单位负责本单位应急预案的管理。安监部每两年组织修订一次应急救援预案,必要时及时修订。
(2)安全部负责组织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的宣传、贯彻、学习。(3)发生重特大事故、事件或灾情时。综合预案与该事故的专项预案一并执行抢救办公室及各专业组负责人做好相关应急纪录。(4)事故应急行动或演练结束后,安监部要在总工程师的领导下对应急救援进行评审,并提出应急救援预案的修改意见数,组织修订。(5)救护队负责监督检查各科室、各单位贯彻执行应急预案情况,并将预案监督检查情况纳入安全考核中。
本预案从下发之日起执行,本预案解释权归职业病防治应急救援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