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日本福冈环境保护考察报告
日本福冈环境保护学习考察报告
根据安排,我局参加市城建培训考察团赴日本福冈、东京就环境保护调研课题进行了学习考察。现将培训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培训考察的基本情况
在日本培训考察期间,我们就“日本运用经济手段保护环境的做法和经验”、“福冈市建设资源循环型社会的基本做法和政策、法律保障体系”和“福冈市垃圾等废弃物处置的基本做法和经验”等3个专题8个调研题目进行了学习考察。在中日方双方的精心安排下,除参加福冈市国际部组织的福冈市概况、联合国人居署、日本的城市规划、福冈市的城市规划培训和对福冈博多港、爱蓝岛城、JR博多站工程、北九州生态工业园区的实地考察外,我们拜会了福冈市环境局吉泽温局长和环境政策部井上文博部长、循环型社会推进部松田护部长、设施部椎原启二部长、温暖化对策部桥本淳部长,并与环境政策课、环境调整课、环境设施课等部门进行了对口业务学习交流,现场考察了福冈市海中道奈多海水淡化中心、博多湾珍贵野禽保护湿地、(株)环境开发资源化分拣中心、西部(中田)垃圾填埋场、今津污水处理厂、今津垃圾填埋场市民农园和东部垃圾焚烧发电厂等项目;在东京,拜会了日建株式会社、日本管财株式会社和日中友协,实地考察了日建设 计集团,亲身感悟了日本福冈、东京在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特别是福冈市由战后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型社会向21世纪初建设资源循环型社会转变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做法和经验,值得××学习借鉴。通过培训考察,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找到了差距,收获丰硕。
二、福冈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经验教训
福冈市环境局吉泽温局长告诉我们,日本是亚洲最先步入世界现代化的国家。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日本也走过“先污染、后治理、再恢复”的路子。日本和福冈现阶段的环境保护比较成功,某些领域走在发达国家的前列,得益于日本随着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的发展,适时实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理念的战略转变及其实施一系列有效的环境保护政策与管理措施。吉泽温局长希望福冈的经验对××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工作有所启示。
(一)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理念的三次战略转变
从战后到21世纪初,日本和福冈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基本思路大体上经历了三次战略转变。
1、经济优先、产业立国。战后日本为追赶欧美国家,确立了“经济优先、产业立国”的发展战略。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和大量废弃成为社会的基本特征,以漠视环境污染换取经济高速增长成为社会主导意识。盲目发展重工业、化学工业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福冈县的北九州曾是日本四大工业基 地之一,为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到了60年代出现了严重的公害问题。洞海湾变成了大肠杆菌都不能存活的“死海”,城市创下日本最高降尘量记录的“七色烟”,并拉响过烟雾警报而载入日本史册。1967年,日本政府出台实施了《公害对策基本法》,通过制定环境标准,限制污染排放,环境污染得到了一定扼制,但未得到真正的控制。
2、从经济优先到经济与环境兼顾。80年代到90年代,随着日本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量的生活污染和新的环境问题相继产生,甚至许多环境污染“难以找到受害者和加害者”,生态环境灾难让日本社会警醒。日本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开始由“经济优先”向“经济与环境兼顾”战略转变。此间,日本政府先后颁布了《环境基本法》、《节能法》和《再循环法》,提出了日本社会、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日本企业由“被动治污”逐步走向“主动治污”。80年代后期,政府开始实施以节能为目的的月光计划和地球环境技术开发计划。到了90年代,随着“新环境行政”的展开,环境管理观念发生了变革,从经济优先转为经济与环境兼顾,日本经济社会开始步入可持续发展轨道。
3、从经济优先到环保优先。进入21世纪,日本政府的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理念又发生了新的、质的飞跃。2000年6月,日本政府制定颁布了《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确立了建立 可持续发展的“循环型经济社会”、实现“环境立国”的发展战略。循环型社会系统的确立、企业主动治污理念的强化、知识经济的形成,使福冈县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基本理念实现了从经济优先到环保优先的根本性转变;社会形态实现了由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向生态社会的根本性转变;环境保护工作实现了由被动的污染治理向全方位生态保育的根本性转变。“最优生产、最优消费和最少废弃”成为社会的基本追求,日本和福冈的环境保护理念得以跃升,日本政府的环境厅也于2001年升格为环境省,福冈市环境部门也升格为环境局,有力地推进循环型经济社会的发展,使日本和福冈的资源循环型经济发展水平走在世界的前列。
(二)福冈市建设资源循环型社会的做法经验
福冈市位于日本的九州岛,面积341.1平方公里,人口145万。福冈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吻合了日本政府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理念战略转变的轨迹。近年来,福冈市在日本政府建设循环型经济社会,实现环境立国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强力推进资源循环型社会建设,成为联合国推荐的环境保护典范。
1、建立完善资源循环型社会和环境保护的法律与政策体系 福冈市环境局环境政策课浅田俊一课长向我们介绍,日本目前的环境保护法律主要有《环境基本法》和《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基本法》于1993年颁发实施,至2000年6月颁发实施《循 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日本的推进形成资源循环型社会和环境保护的法律与政策体系由公害防治、自然环境保护、地球环境保护和废弃物对策等四大方面的法律构成:
在公害防治法律方面。主要包括《大气污染防治法》、《恶臭防治法》、《噪音控制法》、《振动控制法》、《水质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二恶英类物质控制法》和《特别化学物质控制法》等。
在自然环境保护法律方面。主要包括《自然环境保护法》、《自然公园法》、《自然再生推进法》、《鸟禽保护法》、《野生动植物保护法》、《生物多样性保护法》等。
在地球环境保护法律方面。主要包括《地球温暖化对策推进法》、《特定物质层保护法》、《特定物质回收法》、《合理使用法》等。
在废弃物对策法律方面。主要有《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这是一部基本框架法,日本政府于2000年6月颁发实施。主要法律包括《废弃物处理法》、《容器和包装再循环法》、《家电再循环法》、《食品再生利用循环法》、《建设工程材料再资源化法》、《机动车再资源化利用法》、《PCB特别措施法》、《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和《促进绿色购买法》等九项法律。
在实施《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过程中,日本中央政府负责制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推进计划和相关政策,并以环境 省和经产省为主,其他部门协调配合,与地方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和国民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地方政府在严格执行法律法规的同时,结合地方实际制定配套政策和发展规划,并率先采取绿色采购行动、通过基金支持循环型社会形成的各主体的活动、整理和提供信息等各种政策手段和各种有效的综合措施,切实推进建立资源循环型社会有关法律法规的执行。
2、以生活和产业废弃物循环利用为重点推进资源循环型社会的建设
据福冈市环境局循环型社会推进部计划课满江正博课长介绍,进入21世纪后,福冈市的大气环境质量和水环境质量已全部达到国家的环境质量标准要求,环境问题已从高度经济成长时期的工业污染和公害为主,逐步转变为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废弃物和全球变暖问题为主。针对环境问题的新变化,福冈市政府及时制定实施了以循环、节能和减量为主的行动措施与指导计划,依据《废弃物处理法》从生活废弃物和产业废弃物循环利用两个方面强力推进资源循环型社会的建设。
(1)福冈市家庭生活垃圾的回收处理 家庭生活垃圾分类
福冈市的家庭生活垃圾分类从1966年开始至现在,已经走过43年历史。目前分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又分不可燃物质、铁、6 铝三小类)、空瓶∙PET塑料瓶(又分瓶类无色、茶色、其他和PET塑料瓶四小类)和大件垃圾等4类9小类。
可燃垃圾包括:厨房垃圾(菜屑、剩饭、茶叶残渣、蛋壳、贝壳等,要求尽量沥去水分,并用纸、布等吸干净食用油或用凝固剂凝固);橡胶制品(雨靴、厨房棕垫、橡皮手套、橡皮管、拖鞋、橡皮玩具等);皮革制品(鞋、手提包、皮带、皮包、钱包等);塑料制品(色拉油、蛋黄酱、洗涤剂、洗发香波等容器,托盘、发泡苯乙烯、塑料玩具、录像带、录音带、CD、磁盘等);纸尿布(要求除净赃物);宠物厕所所用沙子(材料为纸张或塑料); 制或木制扫帚等(长度在1米以内且直径在5厘米以内);废纸、烟蒂、废布、木屑、落叶等。
不可燃垃圾包括:玻璃制品(杯子、碟子、奶瓶、窗户玻璃、荧光灯管和碎瓶子,要求用厚纸把玻璃包好,并写上“危险”两字);空罐(要求除去里面的东西,在资源化中心会把铁和铝提炼出来回收利用);干电池(充电式镍镉蓄电池和纽扣式电池要求放到电器店、钟表店、照相机店等经销店的回收箱中);陶瓷器碎片(碗、碟子、陶瓷陈设饰品和花盆等);金属制品(锅、水壶和炒锅等);电话(手机、PHS在送到经销店去);喷罐(喷雾杀虫剂罐、定型发胶罐、小煤气罐等,要求彻底用完并在无烟火而通风良好的地方开孔之后再装袋);伞、荧屏灯(长度1米以内且直径在5厘米以内);怀炉(一次性用)等。空瓶∙PET塑料瓶包括:空瓶(饮料瓶、酒类瓶、调料瓶等玻璃瓶,要求将破碎的瓶子归入不可燃垃圾处理,将一升瓶和啤酒瓶还给经销商);PET塑料瓶(有PET标志的饮料瓶、酒类瓶、酱油PET塑料瓶,要求曾用于作手工或用万能笔上过色的PET塑料瓶归入可燃垃圾)。
大件垃圾包括:家具或家用电器等耐用消费品(体积在20立升以上。如其大小能装到福冈市指定的垃圾袋中,且单手提起时垃圾袋不因重量破损,可装入指定的垃圾袋中丢弃)。
家庭生活垃圾丢弃规定
福冈市规定家庭垃圾要用福冈市指定的垃圾袋装袋(可在指定的垃圾袋代销店如超市、便利店购买指定的垃圾袋,分种类和尺寸出售),并扎紧袋口丢弃,不使用指定垃圾袋扔垃圾将被贴上警告标签而拒收。
垃圾要按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空瓶∙PET塑料瓶和大件垃圾四种认真归类。可燃垃圾要装在福冈市指定的“可燃垃圾用”垃圾袋中并扎紧袋口丢弃(每周收集两次),可燃垃圾将在绿色园地的工厂(焚烧设施)将垃圾焚烧发电,灰烬送往填埋场填埋;不可燃垃圾要装在“不可燃垃圾用”垃圾袋中并扎紧袋口丢弃(每月收集一次),在资源化中心进行分别归类,铁和铝回收利用,剩下的可燃物质被送往焚烧设施,不可燃烧物质被送往填埋场;空瓶∙PET塑料瓶垃圾要装在“空瓶∙PET塑料瓶用”垃圾袋中并扎紧 袋口丢弃(每月收集一次),在分选设施进行分选后送到再生工厂进行回收利用;大件垃圾(收费)向大件垃圾受理中心预约,大件垃圾受理中心确认所需费用、收集地点和日期,一星期后在指定地点收集。
丢弃家庭垃圾的时间,要在指定日期的日落(天黑以后)后至晚12时之间丢弃。丢弃地点单幢建筑可放在家门口,公寓放在规定的堆放点,收集车辆无法通过的单幢建筑和公寓放到自治会指定的地点。不能将公司、商店等处的垃圾(单位垃圾)作为家庭垃圾丢弃。
(2)福冈市可燃垃圾的焚烧发电
目前,福冈市已在市内建成东部垃圾焚烧发电厂(900吨/日)、临海垃圾焚烧发电厂(900吨/日)、南部垃圾焚烧发电厂(600吨/日)和西部垃圾焚烧发电厂(750吨/日)等四个垃圾焚烧发电厂,形成日焚烧垃圾3100吨能力。使该市和市外(久山町)每天产生的1700余吨的垃圾全部通过焚烧处理,不可燃物和焚烧炉渣分别送到配套的填埋场填埋。每个焚烧厂都配有资源化中心,将垃圾按可燃物、不可燃物和有价物(铁、铝)进行分选处理,尽力减少垃圾填埋量,力求资源再生利用。垃圾焚烧发电除供焚烧设施用 电外,还出售给电力公司,可供3万户家庭用电。同时,还把热能(蒸汽)提供给余热利用设施。现在福冈市四个垃圾焚烧发电厂所产生的电力总量已成为福冈市的一笔宝贵财富。培训考察期间,我们实地考察了福冈市东部垃圾焚烧发电厂。福冈市东部垃圾焚烧发电厂占地5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2005年建成投产。设计规模900吨/日(三台焚烧炉,每台300吨/日),烟囱高80米。正常情况下焚烧炉开二备一,日焚烧垃圾600吨,约占福冈市垃圾量的30%。据统计,2005年至2008年四年间,该厂累计焚烧垃圾723623吨,发电量为419563/MWH,售电量为270720/MWH。我们从实地考察中了解到,该厂虽然距市区居民点很近(约200米),却并未引起公众的反对。主要原因一是建厂之前广泛征求周边民众意见,采取多种形式向居民详细解释国家垃圾焚烧污染控制的标准,本厂采用的先进焚烧技术和设备能够控制污染达到的程度与承诺,选出居民代表长期监督并确定居民代表与厂方定期协调沟通机制。二是该厂外形设计如一座现代化的大公司,外观整洁(特别是烟囱外形设计使人看不出是焚烧排气烟囱),厂内窗明几净,一尘不染,不引人反感;三是建成投产后实行严格管理和严格控制污染,厂区内外没
有闻到臭味、听到噪音、看到垃圾撒漏和烟囱冒烟,并严格按照建厂之前与当地居民的约定,每两个月定期请居民代表到厂区参观监督并通报达标情况。这一切都可以看出福冈市政府在垃圾焚烧发电厂的选址、征求当地居民意见、厂区建筑外形设计、建成投产运行管理和落实与当地居民的协调机制等方面的用心良苦。同时,通过政府长期的宣传解释,福冈市民众对垃圾焚烧产生二 恶英的问题,已完全相信政府的控制标准和厂方采用的垃圾焚烧的技术、设备及管理能够对二恶英实施有效的控制,近年来也没有因二恶英问题而影响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建设。
(3)福冈市首创垃圾填埋的“福冈方式”
垃圾填埋的准好氧填埋结构,是福冈市在日本垃圾填埋历史过程中与福冈大学协作开发出来被日本政府在全国各地推广、并被联合国人居署在亚太地区推荐应用的垃圾处理方式--福冈方式。福冈方式是指根据填埋废弃物层内的微生物环境将填埋地分5类(厌氧填埋、准好氧填埋、好氧填埋等)的一种分类方法。实践证明,填埋废弃物层内的微生物环境越为好氧型的,其渗滤液中的污浊成分和浓度就越能在早期实现降低,同时甲烷以及硫化氢等气体的发生量也就越低,填埋场也就越容易在早期实现稳定。
福冈方式具有有效利用自然界本身所具有的净化能力来达到实现废弃物稳定化的方法,这种方法在机械及装置上对技术的要求都不高;可以促进填埋废弃物的分解,提高渗滤液的水质;甲烷气体的发生得到抑制,有利于防止地球温暖化;由于稳定性的增大,使得填埋场早期利用成为可能;是一种投入小而效果好的方法,其系统的基本工程学原理简单易懂,而且材料的选择方面也具有极高自由度,可以实现对各种材料的充分利用;建设和维护管理也简单易行,但要在加强填埋作业及日常管理的同时,对渗滤液的水质进行持续监测等优点。福冈方式适合在中小城市推广使用。在福冈市和国际机构的共同努力下,福冈方式已先后在马来西亚、我国山东潍坊市和云南蒙自县、萨摩亚、越南等国家和地区推广应用。
培训考察期间,我们实地考察了福冈市西部中田垃圾填埋场、今津垃圾填埋场(已封场)及与其配套的渗滤液污水处理厂。中田垃圾填埋场是按福冈方式建设的垃圾填,是按福冈方式建设的垃圾填埋场,主要填埋垃圾焚烧发电厂炉渣、飞灰和不可燃垃圾,总面积380000平方米,填埋面积180000平方米,填埋容量2380000吨,填埋时间从1996年至2016年共20年。今津垃圾填埋场也是按福冈方式建设的垃圾填埋场,总面积758000平方米,填埋面积644000平方米,填埋容量1687000吨,填埋时间从1975年至1999年共24年,于1999年9月封场。渗滤液污水处理厂是专门配套处理中田垃圾填埋场和今津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的污水处理厂,主要采用微生物生化处理技术处理垃圾渗滤液,该厂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日处理渗滤液600吨(正常),最大日处理能力可达3000吨(雨季),渗滤液中田垃圾填埋场占20-30%,今津垃圾填埋场占70-80%,渗滤液污水处理后COD达到15毫克/升以下排放。福冈市环境局设施部管理课驹田尊志系长介绍,中田、今津垃圾填埋场和污水处理厂的建设都得到当地居民的充分理解与合作,并在较短时间内建成投产。我们在现场考察所到之处均未闻到臭味,露天的垃圾渗滤液集调节池上种植湿地水草植 物,鸟类在植物群中栖身。
今津垃圾填埋场封场后,福冈市政府投资建立了今津养护学校、运动公园、网球场和市民租地种植农园。市民每年花费6000、9000、18000日元就可分别租到10、15或30平方米的土地耕作,种植各种农作物,体验农家生活。
(4)福冈市国民环境教育形式的多样性
福冈市政府对国民的环保教育,实现了从幼儿到成人的全面覆盖,环保教育伴随人的一生。日本政府不仅将环境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法,而且还通过建设环境教育馆、环保俱乐部、编写从幼儿到中学综合性环境教育辅助教材、成立环保民间组织等多种方 式来提高公民的环境意识。他们的环保活动不仅丰富多彩、形式多样,而且载体先进,寓教于乐。“边玩边学”、“大家一起愉快地学习环保知识”、“努力就有收获”等多种形式的环境教育和环保宣传思路,让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
培训考察期间,我们参观了北九州市的环境博物馆。该馆通过大量的影像和实物展示,介绍了北九州市环境保护的进程、历史和背景,使公众能够从中学习和了解克服公害的历史、今天的地球环境和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博物馆内设有环境学习中心、环境信息中心和环境活动中心,既有环保实用技术的展示和绿色生活方面的知识宣传,也有环境警示教育的内容。博物馆大量采用太阳能发电、雨水利用体系等环保性技术和设备,其本身就是 一个现实生动的教材。在这里看一看、摸一摸,就可以愉快地学到环保知识,儿童也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游戏器具感受到自然的神奇力量,有效地培养了儿童珍爱大自然的意识。
三、日本经验对××经济发展和环保工作的启示 通过培训和考察,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日本福冈市在工业化后期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先进理念与建设资源循环型社会的做法经验,值得××借鉴。
(一)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适时推进经济发展和环保理念战略转变,是现代化城市加强环境保护的客观要求
福冈市在战后至上世纪八十年代,走过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但进入九十年代特别是二十一世纪初期,成功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环保理念从经济优先到经济与环境兼顾、再到环保优先的战略转变。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理念先进、措施具体、效果明显,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转变观念实现了福冈市经济与环境的双赢。
实施经济发展和环保理念与指导思想的战略转变,政府能够发挥主导作用。从福冈市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实践看,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表面上是依靠先进的技术支撑,但实质上是政府强有力的推动。在培训考察中,我们强烈感受到福冈市政府的环保主导作用是随着现代化城市的发展、市场经济的成熟而日趋加强的。14 如日本政府制定循环型社会法律体系和福冈市政府科学制订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出台规范、扶持循环型社会建设的优惠政策措施,加大对循环经济投入,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产学研联合,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动员全社会参与,无不体现政府强有力的行政推动。当前,××正处于经济快速增展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环境污染治理的高难期和环境违法行为多发期。由于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尚未完善,环保政策法规体系建设相对滞后,企业主动治污、公众自觉环保理念还比较薄弱,经济与环境矛盾日趋突出,更加需要政府通过完善环保法律法规体系、科学编制环保规划、制定落实“环保优先”的促进政策、倡导全民环保等手段,在环保工作中发挥政府强有力的推进作用,促进全社会以更低的资源消耗、更少的环境代价,谋求又好又快发展。
(二)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和资源循环型社会建设,是应对和解决城市环境污染的有效措施
福冈市政府经过整整20年持续的污染治理,生态环境得到了根本性恢复,实现了城市空气环境质量和水环境质量的根本好转。其基本经验是实施了新的经济发展和实行新的环保理念,从根本上改变“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生活方式与产业结构,向循环型的生活方式和循环型产业结构的社会转变。较好地解决了在城市生产生活的初始阶段就重视再生资源利用和减少废 15 弃物排放,对废弃物进行有效回收处理并使之成为宝贵资源,在资源充分利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同时,大量减少城市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问题。
在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方面,北九州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摸索了成功经验。北九州市于1997年7月制定了“环境保护政策”与“工业振兴政策”并重的地区政策,积极推进北九州生态工业园区工程建设。目前,该园区已建成北九州教育.基础研究、技术.验证研究和企业化生态工业园区,形成了北九州市生态工业园区中心(环境宣传学习基地)、北九州学术研究城(国立、公立、私立大学、研究生院与研究机构聚集开展各种研究,成为培养未来人才基地)、响(HIBIKI)再生利用工厂群(市政府将平整后的土地长期租给企业,扶持中小企业在环境领域发展,并给予经费扶持。如废弃汽车再生、废纸再生、废塑料再生、废办公设备再生等工厂群,成为废物再生利用基地)、综合环保联合企业(将园区内各再生工厂、企业产生的再生残渣和汽车碎屑等工业废物再进行资源处理,并利用余热发电,推进零排放型环保产业联合企业化,成为资源循环基地),使整个工业园成为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开发、验证研究到企业化运作的环保产业基地。
(三)全面加强公众的环保宣传教育,持续提高公民的环境意识,是推进资源循环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手段 培训考察期间,我们无论在福冈市政府办公大楼还是在企业、工地实地考察,在住宿酒店还是和行走街头,所到之处无不亲身感受到环境保护已成为日本的一种公共文化、文明理念和自觉行为。日本政府通过实施从幼儿到成人全面覆盖的国民环保教育机制,使福冈市民养成了不随处乱扔垃圾的习惯,街道非常整洁干净,市内见不到成排成列的垃圾箱,也见不到裸露地面和纸片垃圾。环境保护的文化理念渗透到了福冈市的企业生产、行业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成为全社会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
福冈市环境局循环型社会推进部计画课满江正博课长介绍,福冈市政府十分重视国民的环境教育,系统地编写了从幼儿到中学生等适合各种年龄段的综合性环境教育辅助教材实施环境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如福冈市2009年版小学四年级的环境教育辅助教材,就包括了福冈市政府对家庭生活垃圾的分类和丢弃要求、垃圾资源再生利用、垃圾填埋场和垃圾焚烧发电厂处理垃圾流程、环境教育学习讲座、市民、社团和学生集体拾拣垃圾活动、环保法律常识等内容。这种注意从小就开始培养青少年的环保法制意识和行为习惯的经验做法值得××吸收和借鉴。福冈市不仅严格按照义务教育法落实环保教育内容,还充分发挥民间环保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形成政府主导、企业治理、全民参与、根植基层、覆盖全社会的环保教育网络,福冈市公众 17 对环保的广泛参与和环保的自觉行动,成为环境保护和推进资源循环型社会建设的强大力量。
四、对加强我市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的相关建议
(一)学习借鉴福冈经验切实推进发展理念的战略转变 福冈市建设“资源循环型社会”的做法经验值得××借鉴。学习福冈经验,关键是要切实推进发展理念的战略转变。党中央在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与福冈市建设“资源循环型社会”的做法有相相似通之处。××可以借鉴福冈经验加大力度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在发展理念上切实推进从经济优先到环保优先的根本性转变,在社会形态上切实推进由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向生态社会的根本性转变,在环保工作上切实推进由被动污染治理向全方位生态保育的根本性转变。
从××治污的历史上看,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是末端治理,90年代是源头治理与过程控制相结合,发展到现在以环境、经济、技术手段综合治理。××的治污历史体现了政府解决环境问题战略思想的演变,体现了经济发展方式、环境技术和文化理念的转变。但是目前××面临的环境问题依然严峻,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垃圾处理的问题无法回避。解决××的环境问题,学习18 福冈经验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道路,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推进×ד两型社会”建设,不断提高资源环境保障能力,对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全面推进“两型社会”建设 福冈市政府强力推动资源循环型社会建设,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科学制定资源循环型社会的建设规划;二是推进制定资源循环型社会建设的法律法规体系;三是制定实施资源循环型社会建设的优惠政策;四是倡导全民环保,推进公众参与资源循环型社会建设。我市现阶段可以考虑推进以生活垃圾和产业废弃物循环利用为重点的“两型社会”建设。建议学习借鉴福冈市在家庭生活垃圾分类、包装、收集、分拣、资源再生利用和垃圾填埋场、垃圾焚烧发电厂的选址、建设、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学习借鉴北九州市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建立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开发、验证研究到企业化运作的环保产业基地方面的经验,由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牵头研究制定有利于××市生活垃圾和产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经济政策;制定科学、环保、安全的生活垃圾、产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整体规划和分类处理办法;在抓好生活垃圾和产业废弃物循环利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城乡垃圾和产业废弃物的分类处理;鼓励、扶持企业参与对生活垃圾和产业废弃物实行充分的回收和循环利用。
(三)进一步营造“两型社会”建设的文化氛围
从福冈市政府推进国民环境教育的成功经验上看,通过多种形式实施从幼儿到成人终生的环境教育,是提高人们环境法制意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确保有效推进环保工作落实的重要保证。比较福冈市的环境教育而言,××的环境教育和“两型社会”公众宣传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建议学习福冈经验,系统编写××从幼儿到中学生到成人等适合各种年龄段的综合性环境教育、宣传辅助教材实施环境教育,进一步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环保宣传网络,完善对全社会的环境教育体系,大力普及环保知识,强化市民的环保教育,加大对民间环保组织的鼓励和扶持,动员更多的市民从事环保公益事业和倡导环境政策,推进公众参与,全面提升全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同时,要大力营造“两型社会”建设的文化氛围,培养公众的环境危机意识,使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念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奉行的价值观,形成一种主流的社会舆论。
第二篇:日本福冈建设工程管理学习考察报告
日本福冈建设工程管理学习考察报告
一、福冈市建筑市场管理基本情况
政府定规则、当裁判员,企业当运动员、自觉守规则,精细化管理、责任到人,这是福冈市建筑市场显著特征。二战以后,日本国家权力大量下放,城市的自主程度很高,国家政府不直接干预城市的管理,福冈属于日本政令指定都市(相当于我国的计划单列市,全日本有18个),在政策上享有更大的自主权,在行政上基本不受县(相当于我国的省)政府的制约,具制定部分地方法规和较大的行政自决权。在国家建设业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福冈市于2006年制定发布了《福冈市土木工程招投标管理手册》和《福冈市土木工程施工管理手册》,前者通过一系列表格记录投标企业资质、既往业绩、纳税情况、质量安全文明施工情况、不良记录等信息,并纳入到评标的量化打分体系中,是工程“标前管理一本通”;后者将工程施工阶段应申报的各项审批手续、执行的法律法规统统归纳转化为建设管理各环节、工序建设业主(甲方)和承建商(乙方)相关责任人填写的一系列标准表格,其中施工关键工序对应的验收表由甲方专业负责人签署、连 1
同其本人与现场实物合影一并归入工程永久档案,实实在在体现责任到人、精细化管理,是工程“标后施工管理一本通”。精细化管理贯穿于工程建设管理的全过程,例如,工地施工除了应取得建设主管部门审批的《施工许可证》之外,对于产生噪音、振动、污染气体的机械设备,在实施作业前也要一一取得环保部门的许可,并严格限定其连续作业时间、作业时段等(见附件1:《特定施工作业报建指南》。工地文明施工方面:施工标识牌张挂齐备;围蔽普遍坚固、整齐、干净,颜色与周边环境协调;建筑垃圾随产随清;尽可能采用预制构件、减少现场浇筑构件产生的扬尘、噪声等问题,在博多站连天面女儿墙都是预制件(见附件2:位于中心区繁华地段边运营边建设的“博多站改扩建工地”和位于郊区的某“高速路工地”照片)。
二、××市与福冈市建设工程管理工作异同分析
(一)关于建设工地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管理体制在福冈市,建设业主是直接和第一责任人,承建商是间接和第二责任人,政府部门是裁判员。福冈市建设工地管理只有建设业主(甲方)和承建商(乙方),甲方对工程质量、安全、文明施工负全责,工地管理完全是甲、乙双方的合同履约行为,甲方派驻工地的各专业负责人负责全过程旁站监管,包括签署关键工序的验收表格并连同其本人与现场实物合影一同永久归档,对工程质量终身负责,使得工程质量与从业者个人职业生涯和信誉永久挂钩。政府部门管理很宏观,但执法严厉,按职能分工,谁审批谁监管,做裁判员,一般只有接到投诉才去现场处理,而且主要是了解问题性质后要求甲方落实整改。
在××市,建设业主和承建商的法定责任同于福冈市,但实际执行责任较弱化,政府部门是裁判员,但管理靠前、实际间接承担了部分运动员角色。根据我国既有的法规体制,××市工地管理除了建设业主和承包商以外,还有政府派出的质量(安全)监督站和建设业主聘请的监理公司。监督站代表政府监督建设业主、承建商和监理公司在工地施工中执行法律法规、履行各自职责,监理公司作为工地质量安全文明施工责任的第三方,依监理法规对工地实施全过程监督管理。这一管理体系体现了政府靠前管理、关注民生和社会公益的指导思想。我国建筑法规规定建设业主是工程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第一责任人,但由于多种原因,其实际履责过于弱化,与日本的福冈市相比,其施工现场旁站监督管理的责任基本上都转移到监理方,监理公司夹于建设业主和承建商两大强势的主体之间。工地管理中,承建商趋利图方便、建设业主代表无被问责之虞图省心、监理制约手段有限在夹缝中苟且图左右逢缘的倾向时有发生。目前市、区各级质量(安全)监督站普遍超法定监督量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象急需寻求破解之策。
(二)关于市场履约诚信和违规成本福冈市建筑市场建设业主和承建商及其个人违规成本巨大,诚信履约是企业的自觉行为和经营要诀,政府粗放管理有效;××市建筑市场建设业主、承建商、监理公司三大主体的企业及其个人违规成本较低,诚信履约还未成为企业的自发行为,在高强度建设时期,政府工程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工作难度大,任重道远。
日本社会的市场经济规则经历了长期磨合、发育得相对完备。据福冈市有关部门介绍,在福冈市建设工程甲、乙方毫无疑问地非常注重本身的社会诚信记录,因其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及其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对于投资商建设的项目若投诉多、出安全事故、竣工验收评定等级不高,会直接严重冲击其物业的租售价格,甚至伤及企业品牌、制约企业的发展,其直接管理责任人旁站过程证据确凿、职业生涯就留下永久的污点、甚至直接失去工作。对于政府投资项目的建设业主,其管理人员是政府技术职员,做为工地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的主要责任人,更承受不起因履责不力被解除公职的风险。承建商若不诚信履约、出现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的不良记录,就会失去市场竞争力,非政府投资的发包人会拒绝其投标。据介绍非政府投资占福冈市建筑市场的70%左右。
我国现行法规还未形成对建设业主和承建商市场履约不诚信行为的有效制约机制。××一定程度上也存在这一问题,对于工地管理不到位,产生隐性的质量缺陷、施工不文明、甚至发生伤
亡事故,对建设业主企业及其相关责任人几乎没有制约手段,开发商非正常低价发包工程造成工程质量低劣现象时有发生;对于承建商企业及其管理责任人的影响还不够直接、不够显著,不足以在依法招标的项目中拒绝其投标。
三、工作启示和建议
加快推进建筑市场诚信体系建设。以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标后诚信评价与招标环节直接挂钩的市场管理机制为手段,以培育精细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健康公平的建筑市场为目标,使得规范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变成建设业主、施工、监理企业谋市场、求发展的自觉行为。
2009年下半年,市城乡建委发布试行了建筑市场诚信管理体系,对在穗施工企业资质、业绩、现场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等诚信情况进行滚动的量化打分排名,排名得分纳入企业资信评标体系中,直接影响施工企业的投标得分和中标概率,已初显成效,施工、监理企业已开始普遍重视既有工地的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管理,预计随着评价数据的逐步积累、执行力度的进一步加强和普及,该管理体系对规范××建筑市场、促进施工企业自律诚信履约、规范工地管理的效果会更加显著。建议在此基础上,加快将此管理体系推广应用于监理、设计、检测等市场主体方的管理,以期加快培育更加健康有序的××建筑市场。
第三篇:关于日本福冈城市管理机制模式的考察报告
日本福冈城市管理机制模式学习考察报告
为深入学习日本城市管理在管理体制、机制模式以及法律法规方面的经验做法,全面提高××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水平,根据市政府关于赴日本福冈、东京学习考察的指示精神,我们对日本福冈、东京的城市管理机制、体制进行了考察这次考察,通过培训、走访、参观、听课、对接交流等形式,使我局对日本的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模式以及法律法规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日本福冈城市社区管理基本情况
日本城市的“地域”是相当于我国“街道”的行政区域,其管理机构是“地域中心”。
(一)社区管理机构设置
地域中心内设机构有地域担当系和青少年担当系,同时设有高龄者会馆和儿童馆等社会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为所长1人,副所长1人,地域担当系长、青少年担当系长各1人,高龄者会馆、儿童馆的馆长分别由上述两位系长兼任,一般工作人员近30名,全部是公务员。
(二)社区管理机构的主要工作职能 地域中心的主要工作职能包括:负责收集区民对地域管理的意见;对市民活动和民间公益团体活动给予支持和援助;对地域的各项事业进行管理;在执行中对计划进行调整;为居民提供窗口服务和设施的服务,以及负责青少年健康教育有关事务的处理,目的是满足各阶层区民的多种需要,使区民的生活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
地域中心为区民服务的职能作用,突出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通过集会场所和区长室实现服务。区民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要求提出申请,由地域中心工作人员在集会场所组织区民讨论问题的解决办法。在区长室,一般是由地域中心所长在某些范围内代区长对居民提出的问题和意见,当场解决、解释,对一些具体问题进行处理。二是信息服务。区政府和地域中心分别对一些法规、政策、档案信息资料实行开放,区民可以随意查阅利用。三是公开办事项目,集中提供服务。区政府和地域中心办公楼的一层大厅为对外服务的窗口,通过区、地域中心两级办公互联网,为区民提供户籍、婚姻登记、税金缴纳,印章审核公证、福金领取、文件文本防伪复印等服务,为外国人提供办理入住、经营等各种服务。四是为特殊群众服务。福冈市总人口为1416960人,家庭总数为676890户,149个校区分7个区,地区中已有144个校区,每个校区平均4600户家庭,约9700人。小学校区设町内会(类似我国体制中的街道居委会),全市町内会2270个,志愿加入的 家庭数平均2698户。一个町内会有15个团体。一个校区设一个公民馆,公民馆设馆长一人、主持一人、二个职员(由馆长选用),还有十几个志愿者。
以福冈中央区春吉公民馆为例,该馆所辖8100户,11000人,70岁以上占百分之十。公民馆设立了功能多样、设施齐全的教学室、学习室、儿童看管室、团体集会室、研修室、休息室、老人活动室等。这些场所一方面向社会开放,解决孩子们和健康老人的活动问题;另一方面,根据家庭特点,开办托养业务,解决无人看管的儿童和孤老、残病人员生活困难问题。
(三)社区管理机构的经费来源
公民馆的经费来源一是政府拨款,二是馆民每户每月交会费,经费的使用有明确要求,各项费用标准都有明确规定,支出严格按照规定、条例的标准执行。经费使用范围包括地域工作、民政福利、防灾防病、环境治理、体育运动等方面。对于诸如城建投入资金、对个别团体的补助费、临时性工作费用的安排,则不在该资金内。而这部分需要的资金,是由地域中心部调整课安排解决。据介绍,每年馆长支配使用的经费在600万日元。
(四)地域中心与区政府的关系
区政府(区役所)通过地域中心部对15个地域中心实施领导。地域中心部每月召开两次所长会,进行工作交流和联络,所长之间也有联络网。政府对地域中心工作人员的考核,每两年进行一 次,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由常勤部长、议会议员,各方代表共5名监察人员进行考核。区自治协议会与小学校区,小学校区与公民馆,公民馆与町内会的关系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而是协作关系。充分体现宽松、和谐的氛围。
(五)城市自治组织和公益团体在社区管理模式中的作用 区自治协议会是与地域中心并行的区民参与公共事物管理的群众自治组织,由居民自愿参加,是在原有町片的基础上,住区自治协议会与地域中心形成一辆车的两个轮子,其主要任务是对区政府的中、长期计划、任务进行讨论,把区民的意见反馈给区政府;对地域内一些共同性问题:设施建设、高龄者问题、街道改造等,提出解决的对策。住区自治协议会制度的最大特点是居民能直接参与民主管理,使政府能听到居民的呼声;政府的计划更符合地区的实际;由于是经常性组织,自治协议会能够对城市的长远建设提出建设性意见。地域内还有一些公益性团体,如防灾、青少年教育、交通安全等多种协会、委员会,还有义务服务组织等,地域中心与这些公益组织相互联系,给予必要的支持。
二、日本福冈城市管理领域的经验
(一)日本城市管理不靠城管大队
日本没有城管队伍,他们的城市管理一方面靠的是国民自觉—日本人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不给别人添麻烦,爱自己居住的街道,爱整洁,他们没有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之类的坏毛病,另 一方面靠的是健全的法律和有效的管理。日本的《轻犯罪法》制定于1958年,于1983年修正,规定了34项轻犯罪行为。比如,丢弃对人有危险的动物,弄虚作假,吐痰和随地大小便等,轻犯罪者可被拘留并被处以罚款。《轻犯罪法》对规范居民行为、加强城市管理发挥着很大作用。轻犯罪行为由警察处理。日本警察执法一丝不苟,不管你态度如何,他们的态度都很好,不会暴力执法,但也不徇私情,违法必究。从这个意义上说日本人守规矩也是被治出来的。
(二)利用社区治理乱张贴小广告
日本政府在依靠社区治理乱贴小广告方面颇有心得。在福冈,他们是依据福冈市屋外广告物条例治理小广告。在日本也一样。对于街头巷尾泛滥的小广告,日本人的做法是,让公益广告和营利性广告分流,通过社区发行的印刷品,将《轻犯罪法》中有关不让乱贴小广告的规定广而告之。日本每个社区每天都有广告印刷品,夹在报纸中随报发送,其中有家电、服装、房产、汽车、餐饮业等各类广告,特别是周末,本地广告印刷品比报纸厚得多。招工广告由专门机构发行,每周一大本,有各类招工信息,放在便利店里,免费赠送。这样,久而久之,社区居民对《轻犯罪法》对乱张贴的处罚都非常了解,共同打击抵制乱贴小广告的行为,从而有效地治理了城市“牛皮癣”。对占道乱摆的一些小广告和违法的大型广告的拆除(依据福冈市都市景观条例),分国家、县、市役所、区役所管,原则上由属地区役所负责拆除,经费也是由区役所解决。
(三)“行政指导”处理不法占据城市道路
日本普遍实施道路占用许可制度,较少采取罚款等严厉的惩处措施。在“不法占据”情节严重的情况下,日本建设部门(城市道路管理机关)也作为案件处理,采取强制措施,由相关部门“代履行”。道路作为重要的城市公物,对非法侵占道路的管制则是公物法上公物警察权一个重要内容。日本的公物警察权执法多采用所谓“行政指导”,其实行政指导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简便灵活的行政命令(警告、除却或改善命令)而已,当事人的配合(自主撤去)则可以视为一种行政法上的主动履行。这种公物法上的做法是从财产法上“排除妨碍”发展而来的。另外,根据福冈市《道路占用规则》,福冈市区的夜间大排挡占道经营,他们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由个人申请、其他人担保,经审批同意后,领取占用道路许可证,占用道路期满5日前再审请更新手续。
三、对我国街道管理体制改革的启示
(一)在街道管理体制改革的同时,形成城市社区管理组织系统。
我国城市现行社区管理体系的方式和手段已不适应新形势下社区发展的需要,必须进行变革。可结合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和机构调整,进行街道管理工作社区化的探索,以便最终实现由条块分 隔的“街道体制”向条专块统,与居民自治相结合的“社区体制”的转化。这里有三项工作需要探索。
一是基础社区的建设。在我国,城市社区一般指区、街、居委三级社区。实际上,区社区的概念较笼统,更多地体现的是行政区划;街道社区较实,但面大,社区地理、人文构成复杂,社区活动的针对性不强,解决问题不细;居委会社区较小,资源有限,制约因素较多,一些社区工作很难落实。目前由于旧城改造,各层次的社区规模、成份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可在街道社区范围内,按居民构成和驻区单位性质及其社区资源等情况,将居、家委会进行调整,再将相对类同的若干居家委会以社区组织的形式联组形成具有地域特征的基础社区。基础社区或称地域特征社区,不是在街道和居委会之间形成的一级行政化社区管理层,而是通过健全的社区组织系统和完善的功能系统实现居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社区层面。基础社区的建立充分体现了地域特征、社区自然属性,具有以下优点:第一,由于规模的科学合理划分,将有利于管理、服务和克服居民意愿代表性覆盖面较小的局限性。第二,通过资源的共享,弥补居(家)委会社区资源的不足,便于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第三,有利于政府和居民的广泛联系,符合城市管理向减少行政层面,增强民主法制建设的趋势。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时期,探索将自上而下的行政制管理,与自下而上发展的民主自治的社区制管理相结合,发挥社区承上启 下的弹性作用,给基层城市管理改革提供了广泛的操作、试验空间。第四,基层社区的建设有利于政府职能部门在社区层面上的职能延伸,有利于在中介组织的发展,承担更多的社会职能,弥补由于政府职能部门人力财力不足所造成的社会事务空位现象,有利于在更大范围满足社会需求,促进社区发展,形成小政府大社会。
二是培育社区组织。从城市管理和社区服务方面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中分离出适合社区单位、居民自治的项目和内容,指导基础社区建立具有各种社会功能的社区组织,通过各种代表居民意愿和单位利益的社区组织实现居民自我教育、管理、服务的民主管理机制。
三是随着城市居民由“单位人”逐渐向“社区人”的转化。居民对基础社区的依赖性日益增强,社区意识将转化为参与社区管理的积极性,具有居民自治属性的居委会的作用将越来越大。因此,必须在居委会的组织结构、运作方式上进行调整。目前亟待改变人员老化、文化偏低,设施简陋、经费不足、工作被动的状况,实现居委会干部年轻化、知识化、职业化。
(二)推进民主与法制建设,逐步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在日本,法律法规、各项制度相对健全完善,对社区有较强的约束力。地域中心职责明确,机构简化,人员配置合理,各项职能发挥作用的效率较高,工作较细,内容符合民需,效果较好。我国城市政府要实现转变职能,重心下移,必须努力推进法制建设,在完善基层组织立法的基础上,搞好社区建设,发挥社区组织功能,使社区担当起从政府和企业剥离出的社会职能,同时强化政府在宏观规划、管理、资源配置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四、对我市城市管理工作建议
(一)发挥街道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
街道作为城市管理的基层机关,有着和市民最直接接触的优势,城市管理与街道社区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城市管理工作离不开街道社区,城市管理工作是街道社区的重要工作职责,街道社区在城市管理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随着我市城管中队下街道工作的推进,城市管理工作发展了街道社区,街道社区在城市管理工作中凝聚了民心,锻炼了干部,并推动了自身建设。街道社区在城市管理工作中也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目前,街(镇)城管中队下放街道管理后,街道拥有了自己的管理力量,其在城市管理中的基础和主体作用越来越明显,精确定位市、区、街三级管理职责,发挥街道社区的管理职能十分迫切。
(二)加强科学管理与提高市民素质。
日本的城市管理工作能取得如此成绩与日本国民的素质是分不开的。提高市民素质是以人为本观念的重要依托,是现代城市管理的精髓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基础工作,任何一个城市都不是单 纯靠管出来的,而是靠市民共同参与创造出来的。流动商贩占用城市道路乱摆卖,影响交通、破坏市容,还污染环境,是城市脏乱差的主要源头,也是城管工作的难点。当然,这些问题也有着深层次的原因,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最终还是依靠于全民素质的不断提高才能得到较好的解决。
(三)强化“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目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和日本城市的发展水平还有着较大的差距,基础设施、法制体系、就业体系、保障体系、服务体系等各方面的建设还不完善,特别是在城市化进程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解决好失地农民、下岗工人等低收入群体在城市的生存问题十分重要。因此在加强管理的同时,应强化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建立适当的引导疏导措施,给流动商贩提供出路,以适应不同阶层的消费群体,在城市环境和生存发展之间寻求一个最佳的平衡点,从而形成协调发展。一是对本市下岗、失业人员进行造册登记,由街道办事处处或社区帮助解决就业问题;二是按照“就地规范”思路,在不影响市容、不影响交通、不影响市民作息和方便群众生活的前提下,在特定的地点特定时段,为流动商贩开辟一些临时摆卖点,进行规范化管理;三是在特定区域开辟“天光市场”、“露天夜市”等限时摆卖区;四是开辟特色小吃、烧烤一条街,将外来工引入经营。
第四篇:日本环境保护考察报告
日本环境保护考察报告
一、日本环境污染与保护的发展过程
日本现阶段的环境保护比较成功,在发达国家中居于前列。但是,像其他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一样,日本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也走过了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艰难道路。日本国内对待环境保护的态度是随着经济增长、污染加剧而逐步转变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最初10年可说是日本的经济复苏时期,日本对追赶欧美趋之若鹜,发展重工业、化学工业,跨入世界经济大国行列成为全体日本国民的兴奋点。然而,日本人在陶醉于日渐成为东方经济大国的同时,却没有多少人想到肆虐环境将带来的灭顶之灾。正是由于这种急功近利的态度,20世纪初期发生的世界八大公害事件中,日本就占了4件,福冈县北九州、大牟田市的“七彩烟”、“七彩河”即是典型,足见日本当时环境问题的严重性。痛定思痛,寻找避免这些公害发生的途径只有保护环境。
日本治理环境污染的最基本手段就是立法。日本1967年制定了“环境污染控制基本法”,通过法律明确规定环境保护的基本政策和基本环境计划,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企业和个人的责任。70年代日本逐步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等政策机制,建 1 立和形成一些有竞争力的生产环境保护设备的企业,出现了从公害防止到环境保护的观念转变,从而进入环境保护时代。这一时期,政府颁布了《公害对策基本法》等法律规章,设立了由内阁总理大臣直接领导的“日本环境厅”,在一系列缓解污染的政策实施下,日本的环境状况有所改善。但是经济优先的发展观念使企业仍采取被动型的环境污染治理方式,企业家为了追求最大利润,总是忽视环境,因此污染现象并未得到真正的抑制。到80年代,又产生了新的公害问题,即高技术污染、化学物质污染等问题。政府以开发新能源为中心的新阳光计划、以节能为目的的月光计划和地球环境技术开发计划开始实施。进入90年代,环境管理发生了观念上的变革,从经济优先转为经济与环境兼顾。政府颁布了环境基本法、节能法、再循环法,推动了日本社会、经济和环境向可持续方向发展。1994年出台了《21世纪议程行动计划》,该计划的目的是通过可持续发展途径,逐步实现全球的环境保护。日本企业开始自觉守法,由“被动治污”转向“主动治污”。加之国外对环境越来越关注且限制严格,特别是日本企业对欧美国家的直接投资急剧增加,形势也不允许日本企业对环保运动进行隔岸观火。各大公司变得十分重视开发环境模拟技术与环境协调技术,从产品设计和生产的最初环节就把环境保护手段纳入其中。行至21世纪,日本环保观念又发生了更高层次的飞跃,循环型社会系统的确立,企业主动治污理念的强化,使日本朝着全领域的环境保护快速发展。现在,日本无处不体现出 他们对环境保护的关心和实践。
学习考察中,我们重点考察了福冈县和北九州市的环保情况。福冈县麻生度知事告诉我们,福冈县曾在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是一个污染相当严重的地区,今天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修复所花的代价远远超过了当年经济发展所创造的利润,希望江苏省吸取我们的教训,不要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其代价太沉重了。现在它们的环保工作以建立循环型社会为目标,他们的主要职能是:一是健全组织体制,设臵环境完善局;二是设臵试验研究机关,时常监视体制;三是推进公害防止措施,包括追加制定排水标准、公害防止计划、制定条例。他们的解决污染公害的主要对策有四条:设定环境标准、限制排放等、促进公害防止工作、受害救济及纠纷处理。为了改善大气质量,他们的措施:一是更换燃料,调整能源结构;二是加强脱硫,从1975年到2000年,它们大气中的SO2年平均值由30ppb下降到了5ppb以下。为了改善水质,它们狠抓COD,一是对工业型企业通过法律手段,加强监管;二是对家庭性的生活污染,主要通过完善下水管网、建设污水处理厂,使水质不断改善。它们制定和推进福冈县环境综合整治,主要有5个方面内容、24个课题,其中,面向建立循环型社会的项目就有8个课题。
北九州的环保工作,着力从市民—企业—政府三方面合作,联手解决环境问题,形成了强大合力,推动了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他们环境保护工作的特征是:一是妇女会引发了市民参与的 热潮;二是通过委托权限,组成了强大的体制;三是进行气象观测预防环境污染于未然;四是制定并实施了独自的大气污染防治对策方案;五是公害防治协议发挥了巨大的功效;六是通过信息共享,与企业的联合得到顺利开展;七是确立了企业、行政、学术、市民的联合体系。
二、日本的循环经济与企业的自觉性环保
日本早期的环境保护也仅局限于治理污染和综合利用,上世纪80年代,日本政府针对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面对21世纪的环境与资源压力,强调废弃物的减量化,提出建立循环经济的构想。2000年正式颁布《推进建立循环型社会基本法》,在实施过程中,中央政府制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推进计划和相关政策,地方政府在严格执行法律法规的同时,则相应制定发展规划,如废弃物管理计划、静脉产业发展计划、生态工业园发展计划等。至今,日本已成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近几年又提出建设循环型社会的国家目标。
1、日本政府在推进循环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非常突出。我们对循环经济的认识是一个从无到有,从理论到实践,由点到面的渐进过程。开始,人们往往把循环经济只看成是企业生产层面的事。但在日本政府看来,它们非常清楚地认识到,发展循环经济不仅是产业发展模式的转换,更是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不仅是新的观念,更是对旧的观念的摒弃;发展循环经济是一个系统工程,是涉及社会方方面面、每个环节的系统工程;发 展循环经济需要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为主导。从循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看,循环经济不仅仅是企业生产层面的事,而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发展思路的变革。它是贯穿生产、建设、流通、消费各个环节的系统工程,是牵涉每家企业、每户家庭、每个成员的社会工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经济外部性的存在,市场并不能自发作用,有效防止企业乃至个人对整个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破坏;同时也由于循环经济思想的前瞻性、产生效益的社会性,并不是每个企业和消费者都能够主动规范自身行为、加大对循环经济的投入。因此,必须借助政府这一“守夜者”的力量,去加大循环经济理念的社会宣传,加强循环经济的产业整合与引导,组织动员更多的企业、个人参与到循环经济发展中去,从而促进全社会以更低的资源消耗、更少的环境代价,实现更好、更快的经济发展。日本政府在循环经济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四大路径是:一是科学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二是制定推进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体系;三是实施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四是倡导全民环保,推进公众参与。从而强力推进着循环经济从企业走向社区,走向社会,推进着循环型社会的建设。
2、日本的循环经济体现在物质循环、能量高效利用和水循环三个方面。
物质循环。日本每年要废弃1800万台电视机、冰箱、空调和洗衣机,重量达60万吨。在家电再生使用法出台以前,其中大约一半被填埋,回收和分拣也只有很少一部分。现在日本《家 用电器再利用法》规定:厂家对废旧家电承担回收利用义务;消费者有配合回收的义务,随意丢弃必须支付丢弃费(丢弃一台电视机要付2700日元);零售商承担回收并按指定地点向厂家移交的义务。消费者在废弃大件家电时打电话给家电经销商,由其负责回收,集中送往生产厂家出资的“废弃家电处理中心”,将其分拆,按资源类别进行循环利用。仅此一项日本每年可从中回收10万吨铁、铜、铝等金属和玻璃、塑料等大量有用资源。在日本不仅废旧家电得到充分回收利用,包括汽车、建筑垃圾、生活污泥等许多废弃物都必须进行“再资源化”处理。日本福冈市的三菱材料股份公司是日本最大的水泥生产基地,年产700万吨以上。它们在物质循环利用方面最大的特点是将火力发电站的煤灰和各种污泥大量用作水泥原料,将废轮胎、废塑料和木屑等用作燃料的一部分,利用燃烧设备废热进行发电。不仅可以稳定处理大量废弃物,还利用1450度高温区段对废弃物进行无害化烧结处理,实现资源再生,其产品大量出口中国和东南亚地区。
能量高效利用。日本是再生能源技术探索较早、新能源技术比较先进的国家。在再生能源利用方面,日本采取了废弃物发电和燃料制造、生物发电和生物热利用、温度差能源等多种方式。20世纪70年代日本大量采取垃圾焚烧发电,但垃圾焚烧产生的二恶英难于处理,排出后严重污染空气,焚烧炉附近的居民癌症发病率提高,新生儿畸形。为了有效防止二恶英污染,同时挖掘蕴藏在生活垃圾中的能源,70年代后期,日本将焚烧发电改为 生物发酵,从城市垃圾中提出沼气,再用沼气发电。现在,又将垃圾制成RDF固体燃料,并以此为原料发电。以大牟田再循环发电站为例,它们将包括大牟田市在内的福冈县和熊本县共14个乡镇产生的垃圾进行分类,可燃垃圾送至大牟田和荒尾RDF中心,进行破碎和挑选处理后,回收其中的铁屑、铝屑等资源,同时将纸张、塑料瓶等进行分类包装资源化处理,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可燃物送至RDF中心处理。制成的RDF燃料通过皮带输送机送至旁边的“大牟田再循环发电站”,高温烧却,使垃圾中的热能得到充分的利用。由于连续24小时800度以上高温燃烧,并且采用先进的环保设备,所以还有效地控制了二恶英的污染。
水循环。日本是资源性缺水国家,对水资源的利用要求十分严格,为了保证河水在自然循环中的净化能力,政府规定只有在河流中的水超过河流正常流量才能取用。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后的“中水”大多实施回用,被广泛应用于农田灌溉、城市绿地灌溉、消防、冲洗汽车、冲洗卫生设施等诸多方面。目前,日本较大的工业回用水项目有:东京江东地区工业水道、名古屋工业水道、川崎市工业水道等。在福冈县,我们参观了其最大的污水处理厂—御笠川净化中心,日处理污水39.47万吨,覆盖五市一镇,受益人数达71万人。该厂的污水处理完全做到了无害化、资源化,它们将尾水用作机械冷却水和厕所清洗水,产生的污泥经过除臭、干燥、塥融后用于建筑材料和煤炭混烧燃料,污泥的发酵气体则用作燃料,每个环节都实施清洁和再生利用处理,大 大节省了资源和能源。地下水是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将地下水作为自备水资源进行保护,禁止含有害物质的水渗入地下,严格控制垃圾填埋,确保地下水常清不染。
3、日本的企业从“被动守法”走上“自觉环保”,成为发展循环经济的主力军。
在日本,除了法律的严格约束、先进的技术支撑外,企业的自觉环保是循环经济成功实践的基础。企业大多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许多大企业以主动积极的环保行为展示形象,将循环经济的理念贯穿产品生命周期的全过程,不仅降低了成本,消灭了污染,而且提高了诚信度和社会满意率,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我们考察到的西日本家电再循环公司、生态木材股份公司、日产九州工厂、三菱材料和御笠川净化中心、御笠川那珂流域下水道等企业和工程,可以说,个个都是环保模范企业,个个都是循环经济的典范。如:日产九州工厂是目前日产汽车中具有最大生产能力的工厂,它们不仅有先进的环保理念,而且有自觉的环保行动。企业的环境保护方针是:企业要作为任何人都能亲近的工厂融入社会,通过环境建设为地区发展作贡献;不仅要遵守法规制度,更要通过自觉的改善工作,避免发生环境问题,并持续改善环境;积极促进节省资源、能源和减少废物活动,减轻环境负担;持续开展启发性活动,创造员工人人重视环保的企业风气。九州工厂为降低环境负担,积极推进节能、分类排放、资源利用以及减少包装纸使用量等措施,实现了废弃物烧却量为 “零”的目标,并通过国际ISO14001认证。为配合日本《家电回收再利用法》的实施,西日本家电再生使用株式会社投入4亿日元,建成一座处理能力为100万台的废旧电器回收利用工厂,股东有东芝、松下、索泥、三菱等9家日本大公司。日本的生态木材股份公司主要制造销售使用废木材和废塑料的建筑材料,它们将废木材和废塑料粉碎,经混炼加热后在半熔化状态下加工成型、生产建材。100%使用废木材和废塑料生产的建材不令外观和触感酷似天然木材,在性能上则更胜一筹。由于与树脂结合,且不含甲醛等有毒化学物质,所以不易腐蚀和变型,既环保又耐用,被广泛应用于室外景观装饰、土木建筑、住宅等领域。
三、日本的生态工业园建设和ESCO节能事业
日本从1997年就从“零排放”的构想出发,开始规划和建设生态工业园,并把它作为建设循环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据介绍,日本政府先后批准建设23个生态工业园区,这些生态工业园区由环境省、产经省根据废弃物产生的种类和数量以及经济运送距离,综合考虑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和当地的环境因素而批准设立。
日本在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生态工业园建设的主要做法和特点是:政府主导、学术支持、民众参与、企业化运作,产(企业)—学(大学/科研院所)—官(政府)—民(国民)紧密协作,共同推进实施。
政府主导。一是制定规划。政府根据当地产业特点,产业相关性以及废弃物产生的种类和数量,规划建设不同类型的生态工 业园区。日本的生态工业园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零排放型的工业园区,一种是事后再利用的工业园区。如日本山梨县的**生态工业园,主要是针对过去山梨县没有工业废弃物处理厂,企业自行实施废弃物的再利用,最终实现零排放。北九州生态工业园则是根据过去重工业发达的特点,规划建设以废家电、有机溶剂、有色金属等为主的再生利用生态工业园。二是出台优惠政策。除了国家给予生态工业园补助外,市里也拨专款补贴厂地费用,同时还制定环境未来技术开发补助金制度,扶助有关利用废弃物的验证研究和社会体系研究。如大牟田市生态工业园,初期投资的105亿元总投入中,50%的资金为各级政府的补助,政府还统一购买建设用地,平整后将广阔而廉价的土地长期租给企业。三是提供优质服务。推进市政相关部门的一条龙服务,完善基础设施,简化手续。如在北九州工业园,政府确保作为原料的废物回收量,在再生产品的利用方面提供帮助,还建设集中的安全填埋场、复合核心设施等基础设施,对于园区内的企业排放出来的再生残渣、汽车碎屑等工业废物进行再处理、再利用,最终安全填埋。
学术支持。日本的多数生态工业园都设有专门的产学研合作基地,全面开展从基础研究、验证研究及其企业化的相关工作。如在北九州生态工业园就有14所从事废弃物再生利用的研究机构,专业从事应用研究,扶持和培植当地企业。
企业化运作。生态工业园区利用自身优势推进各种再生利用项目和环保商务活动,扶持中小企业和投资企业项目。如北九州 生态工业园将针对各类废弃物的拆解、回收和资源化企业集中设立在园区内,从事无害化再利用、资源化、热回收和集中安全填埋,拆解、分类后的不同废弃物质在园区内企业间相互交易,实现规模化处理。园区内的各个再生企业、复合核心设施以及卫生填埋场相互合作,互惠互利。
民众参与。在日本的生态工业园,往往都建有以生态工业园工程为生动教材的环境学习基地,作为市民参观、实践和提供建议的场所。
日本的各类生态工业园,通过产、学、官、民的相互协作,不仅解决了废弃物的污染问题,而且促进了产业的转型。北九州生态工业园就是以促进再循环产业集聚而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典范。
北九州生态工业园于1997年7月批准设立。园区划分为综合环境联合区、再循环住宅区、响滩东部地区和实证研究区。综合环境联合区主要从事塑料瓶、办公设备、汽车、家电、荧光灯管、医疗器具、建筑混合废物和有色金属的再生利用项目。如从家庭或企事业单位排放出来的废灯管中分选出玻璃、金属及荧光体等成份,再进行综合利用。再循环住宅区主要从事汽车、食用油、清洗液和有机溶剂、废纸以及饮料罐等废旧资源的再生利用项目。如将食品工厂所排放出来的食用油经过精制处理,加工成建筑涂料的原料、饲料以及轻油替代燃料等。响滩东部地区主要从事办公设备再使用、废木材塑料再循环等7方面的资源回收利 用项目。目前,进驻园区的企业有25家,如日本家电再生使用株式会社主要从事二手家电产品的再商品化;生态木材股份公司生产销售废木材和废塑料制成的建筑材料。分布在三大区域的再生利用工厂最终产生的残渣进入复合核心设施处理,将熔煽物质变成再生资源,产生的热量用来发电,提供给园区的企业。园区内的实证研究区是环境相关技术的开发基地,这里集中有对最尖端的废物处理技术与再生利用技术进行验证性研究的机构,包括对泡沫聚苯乙烯、废物清洗、复合金属等的再生利用验证研究。除此之外,九州生态工业园还兴建了循环利用专用港。来自周边地区的大量废旧物品经过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和资源化,在九州生态工业园达到零排放。九州工业园的建设和发展基本实现了北九州市由重工业向生态工业的转型。
日本能源匮乏,几乎所有的石油、燃气、煤炭都依赖进口全国上下十分珍惜能源,是全世界首屈一指的能源节约国。其节能措施已落实到企业生产、社会服务的各个领域。日本目前推进节能的适用方法主要是ESCO节能事业。
ESCO事业是上世纪70年代出现在美国的一种商务形式,现在已成为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推进节能的主要方法。它可以综合提供大楼和工厂节能所需的全部“技术”、“设备”、“人才”、“资金”等,而且在提供这些服务时,可以不破坏已有的环境就能实现节能。它的主要特点和功能主要有:一是提供综合服务。主要包括节能诊断;节能改造的设计、施工和监理;节能效果的 检测和验证;节能设备和系统的维护与运行管理以及ESCO事业资金的筹措与融资。二是节能方法先进实用。如在大楼内引进热电联供系统,减少电量、有效利用排热;照明器具变频控制、安装人感传感器、反射板,提高照明器具的效率;提高空调机及热源机的效率,空调送气排气风扇实行变频控制、变风量控制,热源机采用高效吸收式冷热水机和热电联供系统的排热设备;改进电容器功率,提高变压器效率;水龙头采用节水阀门,卫生间采用拟声装臵、节水装臵、气利用中水;蓄热,深夜用电,减少电量;窗户玻璃采用抗红外线涂料涂层等。三是适用范围广。可应用于机关、酒店、医院、学校、工厂设施等。四是效果明显。可以有效推进节能、削减水电费和CO2排放量,培植壮大新型产业。五是合同方式实用可行:ESCO节能合同可以采用“节能量保证合同”和“节能效益分享合同”两种形式。节能量保证合同,由大楼业主首先向ESCO公司支付节能改造费用,ESCO公司在合同期保证节能效果,未达效果,予以赔偿;节能效益分享合同,则由大楼业主每年支付改造费用。万一未达到节能效果,大楼业主可以减少每年支付费用。
2001年日本大阪府在日本地方政府中第一个实施ESCO事业,目前已经在34所设施中开展ESCO事业。以大阪府立母子保健综合医疗中心为例,实施的主要节能措施有:实施水泵的变频控制,将原来的“阀门控制”改成为“变流量控制”;通过安装耗电量少的设备和灯具,提高照明设备的效率;卫生间安装节水 装臵,根据如厕时间自动切换冲洗水量;对空调风机实施变风量控制;安装热电并给系统,利用燃气发动机余热作为蒸汽、热水回收;利用蒸汽排水管的中水,减少上水;更换高效吸收冷热水机等。日本大阪府立母子保健医疗中心通过实施ESCO事业,每年可节省2.2亿日元电费,节能率达24.8%,CO2减排率也达24.8%。
四、日本的环境博物馆和国民环保教育
日本的国民环保教育,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从幼儿到成人全面覆盖,环保教育伴随人的一生。日本不仅将环境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法,而且还通过建设环境教育馆、环保俱乐部、编制通俗环保教材、成立环保民间组织等多种方式来提高公民环境意识,不但活动丰富,而且载体先进,寓教于乐。“边玩边学”、“大家一起愉快地学习环保知识”、“努力就有收获”多种形式的宣传思路,让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这是位于北九州市的环境博物馆,这座建筑本身就是一个现实生动的教材,环境博物馆积极利用自然材料和再利用材料,在设施的各个方面都充分利用了环保性技术和设备。采用的环保措施包括太阳光发电、冰蓄热空间系统、混合型发电照明、太阳电池发光二极管、屋顶和墙壁的绿化、雨水利用体系、再生利用地毯、洋麻墙纸、热反射绝热镀膜、废玻璃设计铺砌等等。在环境博物馆的内部,设有环境学习中心、环境信息中心和环境活动中心;既有警示教育的内容,也有环保实用技术和绿色生活方面的知识,还有展望未来的展厅。在这里看 一看、摸一摸,就可以愉快地学到环保知识,通过讲解员的讲解,更可以获得更多的环保知识。在儿童环保广场上,在玩耍中既可体现到自然界的力量,各种各样的游戏器让孩子们亲身感受到自然的力量,有效地培养了儿童珍爱大自然的意识。在日本不仅有专门的环境博物馆,还有许多环境教育基地。许多生态工业园都设有展览馆,如北九州生态工业园作为环境教育基地,通过展板和展品宣传生态工业园工程的主体内容以及市内有关环保生产企业的情况,同时还安排接待各再生工厂的参观;在大牟田生态工业园设有市民交流和学习中心,供市民轻松愉快地学习和体验环保和再循环问题。
此外,日本还经常利用电视、报纸等手段,宣传垃圾分类的方法,倡导“堆在一起是垃圾,分类存放就是资源的理念”,引导市民正确购物和适度消费,防止过度包装,增进反复利用意识等等。可以说,在日本,环保已成为一种公共文化和文明理念,渗透到了日本的企业生产、行业发展和社会进步中,成为全社会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
五、日本的生物食品与“以人为本”和有机产业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环保意识的增强,世界各国消费者越来越关注食品的安全和可靠性,尤其是对农药、化肥污染和进口食品尤其关注。因此,目前包括日本在内的许多发达国家正致力于生物食品的研究和开发,推进食品产业的技术革新,大力推进有机产业的发展。在生物食品的开发中,日本人除了注重环境和节约 资源外,更注重食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侧重于开发有效预防和治疗人体疾病、增进人体健康的食品技术。如在日本福冈县我们参观了其生物食品研究所,这个研究所的主要任务就是以食品产业为目标,在健康、食品、环境和节约资源等领域,致力于研究开发动物培养细胞、有用微生物、酵母素、生理活性物质和安全环保型食品制造技术,并积极开展向企业的技术转移。如“探索和开发具备抑制晚期糖化终产物(AGEs)活性的功能性食品”,“研制可以增加肠内有益菌的保健型饮料”等等。目前该研究所已研制成功保健型胡萝卜汁、利用纳豆菌开发化妆品、使用BT菌改良土壤、低酒精度软性清酒等10多项技术,并被数十家企业广泛应用。其中,“土豆疱痂病防治及其利用”以及“菠菜凋萎病防治及其利用”还获得国家专利。
日本与中国一样已开始进入老年化社会,他们对老年人的关注可以说无微不至。日本有专门社会福利法,规定65岁以上、身体和精神上有明显功能障碍,且在自家中难以得到妥善护理的老年人,必须进入特别养护老人院,使他们老有所乐、老有所养。在特别养护院,一般每10个人左右分为一个单元,每个单元设有单间、共同生活区和浴室等,每个老人都能接受到日常生活护理、身体功能训练、健康管理以及疗养护理等优质服务。在这里的老年人平均年龄82岁,高的99岁,小的65岁。日本从开发生物制品、发展有机产业到设立特别老人护养院,可以说处处体现了“以人为本”。
六、启示与展望
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总体上,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加速期、制造业发展的经济起飞期,同时也是资源消耗、环境污染高峰期和环境违法行为多发期,环境安全面临巨大压力。主要表现在:一是污染物排放总量可能有大幅度的增加。由于处于工业化加速期,高能耗产业占有一定的比重,我国冶金、电力、水泥等行业的单位产品能耗比世界先进国家高40%以上,万元GDP水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万元工业增加值耗水量是日本的18倍。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在短期内得不到有效改变,会大大增加污染物排放量。二是生态环境质量改善难度大。全国90%流经城市的河段受到污染;75%的湖泊水环境退化,出现富营养化;21%的近岸海水超四类海水标准;全国SO2排放总量超出环境容量80%以上,酸雨区约占全国面积的30%,兰州、大同、北京等11个重点城市每年1/3的天数出现污染。工业危险废物处臵率仅为21.5%,生态破坏范围不断扩大,“边治理边破坏、治理赶不上破坏”的局面未从根本上得到扭转。三是过去未引起重视的环境问题逐步显现。许多化工企业建 在城镇饮用水源上游或居民区,全国21326家石化企业中,有9753家建在长江沿岸,有3765家建在黄河沿岸,环境安全隐患问题突出。越来越多电子垃圾得不到有效处理等等。就江苏而言,我省人口密度全国最大、人均环境容量全国最小,单位国土面积全国最高,环境资源“先天不足”,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约束的矛盾十分突出。“十一五”期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加强环境保护,促进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任务十分艰巨。
与日本相比,我国环境污染的严峻性、人均资源的稀缺性以及人多地少、“先污染、后治理”的状况与日本工业化中期阶段有共同的特征。日本在工业化后期环境保护的理念先进、措施总体效果明显,环境保护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环保经验,对于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意义重大而深远。日本在推进循环型社会建设方面有许多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吸收。其中最主要的有4条:
1、制定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这是建设循环型社会的根本保障。日本是发达国家中循环经济立法最全面的国家,既有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法——《推进建立循环型社会基本法》,又有两部综合法——《固体废弃物管理和公共清洁法》和《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法》,也有专项法,如《家用电器再利用法》、《容器包装分类回收法》。三个层面的法律互相呼应,运用这些法律充分建立起遏制废弃物大量产生、推动资源再生利用和防止随意投弃废物的管理体系。日本的《家用电器再利用法》使上千万台旧家电变废为宝,《汽车循环法案》使几百万吨的汽车器材获得新生,《建筑资材再资源法》使千万吨建筑垃圾重焕光彩。而我国目前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尚没有专门的法律,我国可以参照日本《推进建立循环型社会基本法》,制定一部全国性的基本法。在 基本法出台之前,可在几大资源再生行业(如家用电器、垃圾分类、建筑材料等)制定循环再生利用、操作性强的配套法规。也可以在资源、环境双重制约的省市或发达省份先行出台配套法规,逐步示范、推广。
2、实施促进环境保护发展的优惠政策。这是加快推进环保事业发展的重要条件。日本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开展环保技术研究,发展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如对再生利用产品在使用期内按售价的14%进行特别退税,对废纸脱墨、玻璃杂物去除等实行3年退还企业税。为鼓励生态工业园的建设,国家对进口企业的补助占企业初步建设消费的1/2—1/3,企业所在地方政府也有一定补助。政府对循环经济的直接投入也很大,如大阪的垃圾处理发电厂均由政府投资建设,并且将每年的运行费用列入政府财政预算,予以适当补助;该市的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工程,其建设费用由中央政府出资1/2,地方政府出资1/4,有关农场主只要出资1/4。对我国而言,迫切需要政府出台促进环境保护的投资政策、税收政策,可参照日本的做法,对设臵资源回收系统,建有废弃物处臵系统,进行循环利用的企业,给予财政补贴和优惠政策,实行减税、退税。对资源高消耗、污染高排放企业增收资源税、环境税,促进企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同时,要加快建立绿色GDP考核体系,促进地方政府建立循环型社会。
3、加强先进适用环保技术的开发研究。这是促进环境保护 跨越式发展的外生动力。日本建立起推进循环型社会建设的技术研究支撑体系,在生态工业园区开辟实验研究区域,入驻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并对循环型社会的关键技术、实证研究和商业规模化都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促进了循环型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迫切需要加大环保科技投入,引进、消化、吸收、再开发环境保护与资源化再利用技术,拓展环保产业领域。建立产(企业)—学(学校/科研院所)—官(政府)—民(国民)协作网络,增强四方的环保科技交流、成果转化、科学管理和居民的理解和支持。
4、推进公众参与,倡导全民环保。这是推进循环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措施和有效方式。日本重视国民的环保教育和发挥民间环保组织、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治理、全民参与、根植基层、覆盖全社会”的环保网络,日本公众对环保的广泛参与,成为环境保护的强大力量。相较而言,我国在这方面显得薄弱。从现在开始,应进一步强化全民环保教育,将环保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内容,在全社会广泛宣传环保知识和环境形势,树立环境为人人、人人为环境的主体观念和人人既是倡导者、更是治理者的责任理念;加大对环保民间组织的支持和扶持,动员更多的人从事环保公益事业和政策倡导,推进公众参与,提高全社会环境意识,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第五篇:《福冈宣言》
福冈宣言
《福冈宣言》指出:“所有医生必须学会交流的技能。缺少这方面的技能应该看作与技术不够一样,是无能的表现。”做好医患沟通工作,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医务人员的本职工作之一,也是医疗服务本身的客观需要。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只要一上班,和患者有医疗来往,就已经开始进行医患沟通,我们要掌握沟通技巧,也就是要讲究沟通的艺术。
一、医院需要医患沟通
1.医患沟通可以大量降低纠纷
好的医生可以利用有效的手段与病人进行良好的沟通,通过沟通,医生和病人都将获得益处;同时可以大大的降低医疗纠纷。沟通好了可得下面的结果:
(1)医生可以更准确地判断病人的问题所在。
(2)病人会对他们所接受的治疗感到满意,同时对他们自己的病情及检查治疗有更好的了解。
(3)病人更容易接受治疗并接受行为改变上的建议。
(4)病人担忧、焦虑和消沉的心理压力会得到减轻。同时,医生的自信心也会不断增加。
2.医患沟通在医院服务营销中的作用
医疗服务营销的目的是以市场为导向,科学地识别并自觉地满足市场需求,创造客户价值,以此与社会公众建立起长期稳定而连续的服务,求得医院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1)医疗服务的特点
医疗服务作为一种特殊的“服务商品”,不仅具有服务商品的一些基本特点,更具有救死扶伤、人道主义的一面。患者往往不具备医学知识和相关信息,多将自己的消费决策的控制权部分或全部交给医、护一方,整个服务与被服务过程也不是简单的等价交换
(2)患者对服务质量的评价与沟通的关系
随着医疗服务的深化,医务人员“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改变了以往“病人围着医生转的就医模式”,形成了“病人至上,服务第一”、“医生、护士围着病人转”的新型医患关系。要求我们要具有服务的主动性,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医患沟通上。
(3)医患沟通对医院服务营销的影响
对于医务人员来说患者是我们的“上帝”,这一点也不假;他们是给我们送钱来的,我们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就是靠他们。我们要时刻想到我们从一开始接触患者,我们的营销就开始了;所以沟通得好坏也是我们营销的好坏。
二、沟通基本知识
1.沟通的概念
沟通也称为交流,沟通是为了一个设定的目标,把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个人或群体间传递,并且达成共同协议的过程。
沟通的三大要素:沟通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要达成共同的协议,是信息、思想和情感上的沟通。
2.沟通的过程
医院成本管理医患沟通的内容涉及广泛,对不同的病人、不同的医师、不同的疾病、不同的治疗措施,医患沟通的内容可能会有所不同。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病人面临的主要问题
(2)病人对这些问题的理解
(3)病人的这些问题对病人及其家人在心理、情感和社会方面的影响
(4)了解病人对于医生所给出的信息的反应
(5)判断病人对治疗决定的愿望
(6)与病人讨论治疗方案使病人明白其中的含义
(7)尽量使病人同意治疗决定,并建议病人配合治疗改变某些生活方式。
三、影响医患沟通的主要因素
1.来自病人的影响因素
(1)病人的知识水平和生活阅历。
病人缺乏医学知识,迫切地想了解自己所患的疾病及其相关的知识,对医生提供有信息不理解或感到不满意,则会影响病人进一步的信息提供。因此,医生要依据病人不同的知识水平与生活阅历选择恰当的、容易被理解的语言进行医患
交流。
(2)病人的情绪状态。
当病人情绪平稳时,易表达自己的意愿,也容易接受他人发出的信息。反之,强烈的情绪波动,会使病人知觉能力下降或出现偏差,甚至阻断医患沟通。所以,在交流时,要考虑病人的情绪状态,以免影响交流的效果。
(3)病人的性格。
不同性格的人,对同一信息可有不同的知觉。一般而言,性格开朗的病人,对信息知觉是积极的、乐观的。这样的病人比较容易与医生沟通。而性格孤僻的病人对信息的知觉则是消极的、悲观的。在与医生交流时,往往是被动的,不愿意主动说出自己面临的问题和想法。对医生提供的信息也不愿意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4)病人的自我感觉。
病人通常不愿意说出一些重要信息,其主要原因可能是自己认为说出来也无济于事,不愿意增加医生的负担,不希望自己看上去可怜或状态不好,害怕他们的恐惧得到证实。另外可能受到医生的一些阻止性行为的影响,认为说出来不合适。这些自我感觉会大大影响病人对信息的提供。
(5)病人年龄、性别、职业和家属原因。
医患之间的沟通与患者年龄、性别和职业的关系非常大,年龄在中年比青年和老年难以沟通,老年患者很希望多沟通。女性和教师在就诊中十分有耐心,教师从平时工作中得到的医学知识,对沟通有帮助。家属在疾病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就医过程我们的许多工作都要在家属密切配合下进行,因此搞好同家属的沟通与同患者的沟通一样重要。
2、来自医师的影响因素
(1)言语障碍和使用医学专业用语。
有些医院医生来自全国各地,普通话不标准,往往带有一定的方言,这给医患间沟通带来了不便。医生在与病人进行沟通时,往往运用医学专用语言。但病人大多缺乏医学知识,因此对医生提供的信息不能完全理解或不能正确理解,这样在沟通时容易产生一些误解,达不到沟通的效果。医生在与病人进行沟通时,应尽可能地采用一些病人可理解的语言,否则会使病人由于听不懂医生的信息,对自己提出的问题得不到满意答复而丧失沟通的信心。
(2)医生缺乏良好的沟通技巧,影响信息提供。
在与病人沟通的过程中,医生的言行甚至细微的表情、动作对病人都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医生必须正确掌握和运用沟通技巧,医生在与病人沟通过程中,为了使沟通能沿着医疗方向发展,常采用封闭式提问来控制与病人的谈话,使病人只能机械化地回答问话,而不能表达自己真实的思想感情。医生在交谈中处于主导地位,垄断交谈,造成如下局面:a、病人没有机会提出问题;b、没有医生的鼓励,病人对提问忧郁不决; c、医生提问过于简单并未得到足够信息即匆匆结束交谈,使病人不满或焦虑,感到自己的要求和期望没有得到满足,对医生的信任发生动摇。
(3)医生注意力不集中。
医生在与病人进行沟通时,不能注意倾听病人的反映,注意力不集中,边与病人交谈边东张西望,或翻报、打手机等。这都会给病人以错觉,以为医生对他们的谈话不重视,对医生缺乏信任。于是在交谈时有意无意中把一些信息省略不讲,从而使资料收集不完整。有的医生与病人沟通时,态度生硬冷淡,常使用不恰当的语言和语气,使病人感觉自己不被理解和同情,因而加大了医患之间的距离,使沟通无法顺利进行下去。
(4)医生医学知识局限,失去信任。
有些医生由于缺乏临床知识和经验,在遇到书本以外的问题时,往往不知从何处入手与病人交流,使沟通出现尴尬局面。如医生在未经充分思考和分析的情况下,就做出草率的结论,或不恰当地使用医学知识解答病人所提出的问题,使病人感觉医生不理解自己,对医生缺乏信任感,认为自己的问题说出来也无济于事,从而阻断了沟通的继续进行。
(5)医生的阻止行为,垄断交流。
在主要问题被明确以前提供建议和保证,影响主要问题的暴露;把忧虑解释为正常现象,使病人不愿意把一些忧虑的问题提出来;只注意病人生理方面的问题,使病人觉得对他心理和社会方面的问题不重视;转换话题,让病人顺着愉快的话题说,这些都是医生在与患者沟通过程中经常使用的阻止行为。由于医生的阻止行为,使医生在与患者交流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垄断交流。无法获得更全
面的信息。
3.来自疾病本身性质影响因素
疾病本身是一个千变万化的过程,同一疾病在不同患者身上发出的信息不一样,反应或表现出来症状也不一样。
(1)急性病反映出来后,要求医生应边治疗边同患者沟通,在这个时候患者往往情绪激动,意思表达不清;
(2)慢性病患者由于疾病久治的原因,患者总是只讲治疗而忽视疾病的发生发展;
(3)有些“久病成良医”的患者,需要在沟通时医生知识面非常广。
4.社会环境对医患沟通的影响因素
(1)违背了自然规律,把进了医院认为是进了保险箱;
(2)社会对卫生法律、法规知识宣传不够,造成法律、法规知识欠缺同情弱者;
(3)新闻媒体为了追求新闻效应,出现过度宣染。
四、医患沟通的基本原则A医院成本管理
1.树立真心为患者服务的理念
2.主动、热情、诚恳、耐心
3.理解对方、站在对方角度思考问题A医院成本管理
4.注意多渠道和沟通技巧的使用
5.把握说法内容,多言和慎言相结合五、医患沟通的技巧
1.认真倾听,鼓励病人充分表达信息(听的技巧)
在询问开始的时候,首先建立一种目光联系,并合理保持这种目光接触,来表示自己对病人的谈话感兴趣;鼓励病人准确地说出他们问题发生的顺序;询问病人主要事件发生的时间以及病人的感受,然后很好的理解和处理他们的问题。利用“积极的倾听”来弄清楚病人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对病人的忧虑和提出的问题进行阐述和解释,但是切忌在患者结束他的重要诉说以前打断他的谈话,把病人表达的信息简要概括一下,表明医生是在实实在在地倾听他的陈述,并且给患者适当的机会来纠正误解之处。询问重要疾病或其他问题对病人和家庭产生的社会和心理影响,还可以向病人证明,你对他心理和家庭方面的问题是感兴趣的。
2.因人而异,增强语言交流的灵活性和亲切感(说的技巧)
医生与病人进行语言交流应注意因人而异。由于病人的年龄、职业、性格特点、文化程度等不同,而且个人的病情不同,采取的交流方式也应该不同。与年轻人交谈时注意避免沉没,避免教训性语言;与老年人交谈时应用更尊重、更关心和体贴的语言;与病情较重病人交谈时应用关怀和安抚的语言,注意使用解释性和保护性语言;与病情反复、病情较长的病人多用讨论或交换意见的方式与之交流,少用说教的语言,切记生硬或武断语气。交流时,要表现出对病人的充分尊重和友好,给予得体的称谓,首次交谈要先做自我介绍,使用礼貌性语言,举止稳重,语气诚恳、温和,用良好的言行举止感染患者,温暖病人的心,给病人留下良好的印象,让病人感觉心情舒畅,愿意进行交流。
3.提高自身素质,增加语言交流的知识性和通俗性
由于病人对疾病知识的缺乏,以及对病情的焦虑,因此对传达与疾病有关知识的语言交流非常愿意接受,如果医生在交流过程中耐心、温和地讲解,并根据病人目前的情况给予开导、解释,鼓励病人安定情绪,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都将会产生良好的心理治疗效果。因此要求医生在工作中耐心、温和地讲解,并根据病人目前的情况给予开导、解释,鼓励病人安定情绪,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都将会产生良好的心理治疗效果。因此要求医生在工作中要不断学习,增添新知识,不仅要有专业知识,还应掌握心理学、社会学、人际交往、教育学等学科知识,以使自己在语言交流中充满自信,有说服力,以便解决病人提出的健康问题,消除影响康复因素。另外,可以将健康教育贯穿于语言交谈中,语言应通俗易懂和朴实自然,语言生动流畅,表情亲切自如,多用平易明了的大众词语,尽量不用医学术语,病人容易理解接受,交流的气氛也会更加活跃,容易缩短医患距离。
4.实事求是,确保交流信息的真实性
在给出信息的时候首先要明确患者想知道哪些信息,如果时间不是很宽裕的话,优先提供患者最想知道的信息,以便使病人最需要处理的问题可以优先得到解决。在确定病人理解了一个问题之后在进行下一个问题。另外在给出信息时,要使用简洁、含义明确的语言,明确表达自己的意思,不要让患者去猜测。所谓为了患者的利益而撒谎的“好心”的做法越来越受到现代医学伦理学的挑战,而且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法律问题。医患之间也可能因为医疗制度的保密性原则而失去开诚布公的交流机会,医生往往会设法回避患者的询问,患者也会有一种受蒙骗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