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令
第 39 号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已经2006年10月25日文化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6年12月1日起施行。
部 长
孙家正
二〇〇六年十一月二日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有效保护和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保护工作的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列入国务院批准公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所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第三条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实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坚持真实性和整体性的保护原则。
第四条 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全国范围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省级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本行政区域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所在地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负责组织、监督该项目的具体保护工作。
第五条 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组织制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整体规划,并定期对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省级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组织制定本行政区域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规划,经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批准后组织实施,并于每年11月底前向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提交保护规划本年度实施情况和下一年度保护工作计划。
第六条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应当确定保护单位,具体承担该项目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保护单位的推荐名单由该项目的申报地区或者单位提出,经省级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组织专家审议后,报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认定。
第七条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单位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有该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或者相对完整的资料;
(二)有实施该项目保护计划的能力;
(三)有开展传承、展示活动的场所和条件。
第八条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单位应当履行以下职责:
(一)全面收集该项目的实物、资料,并登记、整理、建档;
(二)为该项目的传承及相关活动提供必要条件;
(三)有效保护该项目相关的文化场所;
(四)积极开展该项目的展示活动;
(五)向负责该项目具体保护工作的当地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报告项目保护实施情况,并接受监督。
第九条 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统一制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标牌,由省级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交该项目保护单位悬挂和保存。
第十条 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给予必要的经费资助。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应当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财政支持,对在本行政区域内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给予资助。
第十一条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单位根据自愿原则,提出该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推荐名单,经省级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组织专家评议后,报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批准。
第十二条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完整掌握该项目或者其特殊技能;
(二)具有该项目公认的代表性、权威性与影响力;
(三)积极开展传承活动,培养后继人才。
第十三条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应当履行传承义务;丧失传承能力、无法履行传承义务的,应当按照程序另行认定该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怠于履行传承义务的,取消其代表性传承人的资格。
第十四条 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组织建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有条件的地方,应建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或者展示场所。
第十五条 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组织制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资料等级标准和出入境标准。其中经文物部门认定为文物的,适用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
第十六条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单位和相关实物资料的保护机构应当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妥善保管实物资料,防止损毁和流失。
第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应当鼓励、支持通过节日活动、展览、培训、教育、大众传媒等手段,宣传、普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促进其传承和社会共享。
第十八条 省级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应当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所依存的文化场所划定保护范围,制作标识说明,进行整体性保护,并报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备案。
第十九条 省级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可以选择本行政区域内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向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提出申请。
第二十条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名称和保护单位不得擅自变更;未经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批准,不得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标牌进行复制或者转让。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域名和商标的注册与保护,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执行。
第二十一条 利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艺术创作、产品开发、旅游活动等,应当尊重其原真形式和文化内涵,防止歪曲与滥用。
第二十二条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含有国家秘密的,应当按照国家保密法律法规的规定确定密级,予以保护;含有商业秘密的,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第二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应当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捐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资料或者捐赠资金和实物,用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第二十四条 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对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十五条 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定期组织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情况的检查。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视情节轻重予以警告、严重警告,直至解除其保护单位资格:
(一)擅自复制或者转让标牌的;
(二)侵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珍贵实物资料的;
(三)怠于履行保护职责的。
第二十六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擅自变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称或者保护单位的;
(二)玩忽职守,致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依存的文化场所及其环境造成破坏的;
(三)贪污、挪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经费的。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由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2006年12月1日起施行。
第二篇:太谷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报告
太谷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名录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保护工作报告
太谷县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太谷“白燕遗址”考古发掘,证实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太谷乌马河畔繁衍生息。太谷县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优越的自然条件养育了勤劳智慧的太谷人,我们勤劳的祖祖辈辈创造了丰富的文明成果,特别是明清时期走到鼎盛,成为晋商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成就了富甲天下,商贾云集,享誉海内外的中国“华尔街”„„所有这些悠久的历史,创造了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日益重视,目前,我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各级政府和领导的关怀下,正在稳步、健康、有序的发展。
一、我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工作概况
太谷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4个:传统戏曲——祁太秧歌、传统中医药——龟龄集、形意拳、传统中药——定坤丹,代表性传承人2名,祁太秧歌代表性传承人是白美云,龟龄集代表性传承人是杨巨奎。
近年来,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市、县两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实施了一系列的保护传承祁太秧歌的措施。一是收集整理了《太谷秧歌音乐集》和《太谷秧歌剧本集》。对名老艺人的表演进行了录音录像,建立了音像资料库。二是编写教材,让祁太秧歌进入太谷县中小学校的音乐课
堂,扩大祁太秧歌的群众基础。三是与艺术院校联合开办祁太秧歌班。培养一批专业人才。四是对专业祁太秧歌剧团给予重点扶持。从政策到资金给予倾斜,比如提供排演场所,更新设备,每年政府拿出一定的经费买服装。进行公益性演出等。但是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秧歌剧团依然生存艰难,剧团演员大都自谋生路,生活没有保障,名老艺人年令偏高,秧歌后继乏人,出现人才断层。
龟龄集是我国产生最早且流传至今保存完好的唯一的中药复方升炼剂,为我国中成药历史宝库的珍贵遗产。以独特的传统升炼技术炼制而成,迭经四个多世纪的实践,功效卓著。现已建立传习所2个,培训一些学徒,传授传统技艺。但面临的是现代化、工业化生产代替传统工艺生产,传统工艺几乎不用。然而企业主体经济效益不好,在这方面投入不够,传承发展面临很大困难。代表性传承人杨巨奎现已退休,自己经营一家小型药厂,效益不是很好,龟龄集这个传统制药工艺面临新的挑战。
二、积极保护,合理开发利用。
(一)制定一个非遗保护规划。
1、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长期保护规划。在前几年取得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重点任务、推进计划和保障措施,建立太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专项经费,使保护工作走上法制化、制度化的轨道,使我县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发光大,促
进我县经济社会的更快、更好地发展,是我们长久的目标。
2、规划一批重点非遗项目。充分利用今年4、5月间的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成果,对这次普查中新发现和挖掘的一批的确具有突出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且普查资料完备的非遗项目,我们可以通过增补市级非遗名录的办法,积极申报第三批省级名录,以此带动我县文化事业的进一步繁荣与发展。
(二)出台一项政府补贴制度。
建立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民间老艺人)补贴制度,建立传承经费保障机制,加强对代表性传承人的保护,鼓励传统技艺的传习和保护、发展,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保护”的有效途经,是巩固非遗普查成果的重要举措。我县现有民间艺人、传承人队伍在逐渐减少,他们为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当前许多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后继乏人,面临失传的危险,不少独门技艺人亡艺绝;重要传承人大部分经济困难,亟待政府加以扶持,解除其后顾之忧。
(三)建设一批非遗展示场馆。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继承发展的“方针”和保护、传承、创新、发展的“方针”,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长远规化、分步实施、明确职责、形成合力的思路积极实施抢救工程,与文物保护要建立县级博物馆同样的道理,要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存放和展示的地方,对那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资料和实物进行妥善保管
和展示宣传。要积极争取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在今后三两年内,建成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
(五)掀起一场非遗复兴运动。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避免出现“重申报轻保护”、“重普查轻传承”的倾向和现象,重要的在于如何利用和传承,通过今年普查,我们掌握了大量非遗新项目、新资源,这应该是群众文化创作生产取之不竭的源泉,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用之不尽的宝库。因此,要珍惜成果,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加大投入扶持力度,要以构筑非遗保护、利用和管理新平台为基础,以非遗演出展示活动为主要载体,以广大群众受惠为目的,在全县掀起一场非物质文化遗产复兴运动。根据县委主要领导的指示精神,我们现在在普查的基础上重点完成:①太谷秧歌挽救性保护工作,对太谷秧歌民间艺人、传统剧目进行系统的录音、录像,正式出版光盘。②对太谷秧歌丰富优美的曲调进行交响乐改编,使这一古老秧歌突破语言局限,走向大雅之堂。③举办全省秧歌艺术节,逐步把太谷打造为全国性的秧歌基地,把秧歌艺术节坚持办下去,由全省拓展为全国,逐步提高艺术节质量,扩大艺术节影响。④编写太谷秧歌简易教材,使太谷秧歌走进全县中小学音乐课堂,普及太谷秧歌,扩大太谷秧歌的群众基础,着力打造太谷秧歌文化特色品牌。
五、存在的问题与保护工作思路
1、存在的问题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过程中,我们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同时也发现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这项工作功在当前,利在长远,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形式主义,一切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要求,持之以恒,扎扎实实地推进。目前面临的困难主要是:一是经费紧缺,专业人员缺乏,没有专门的资料库;三是机构不健全,没有列入编制的非遗项目保护机构,有领导组而无专家组,缺乏具备专业知识的人才。目前我们县级机关的相关专业人才大都年龄偏高,而且都是身兼数职,年轻人相对较少,出现人才断层现象。9个乡镇只有两个乡镇有专职的文化辅导员,而且他们也都属于临近退休的年龄,其它乡镇都是兼职的,他们平时都有自己的工作,根本无暇顾及文化这项目前看来是无关紧要的工作。三是一些非遗项目还未发掘整理,这项工作应坚持搞下去,今后发现的新项目应该陆续上报。
2、今后保护工作思路
一是继续加大投入力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一项新的工作所需经费庞大,主要用于收集、整理、调查、记录、建档、展示、专业人员培训等。所以我们应该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投入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为提高和加快普查工作的效率、质量,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二是及早建立健全保护机构,形成县乡两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网,争取县级设立专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有
编制,有经费,有职能;做好乡镇文化辅导员的培训和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完善机制,加强县、乡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及时传递有关信息,了解掌握各地工作进展情况,研究和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遇到的难点、疑点问题,相互借鉴,相互督促,切实加快工作进度,力争使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三是严格的科学管理和标准化的操作规程是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效进展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业性很强不能也不应该“将就”。必须及时制定标准的技术手册,按照标准的规定严格管理,在技术手段方面只能是“百年大计,质量第一”。
四是要加快人才培养与管理机制的改进。目前我县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已出现断层现象,要引进与吸收一批具有专业知识和思想素质较高的年轻力量加入,以确保保护工作的健康有序进行。
总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一项理论及队伍建设都准备不足的全新工作和重要课题,接下来需要我们从阶段性的普查转入常规性的全面保护,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后续保护工作,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活态传承,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文化强县、名县中的独特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三篇: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目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专项资金的分类及开支范围
第三章 专项资金的申报与管理
第四章 专项资金的监督与检查
第五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和加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和国家有关财政法律制度规定,结合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专项资金的来源为中央财政拨款。专项资金的预算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总体规划、工作计划及国家财力情况核定。
第三条 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应当坚持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合理安排、专款专用的原则。用于地方的保护项目补助经费适当向中西部地区倾斜。
第四条 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并接受财政、审计和文化等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
返回
第二章 专项资金的分类及开支范围
第五条 专项资金分为保护项目补助经费和组织管理经费两大类。
第六条 保护项目补助经费是指对国家名录项目及其他重大项目进行保护、保存、研究、传承等方面所发生的支出,包括国家名录项目保护传承经费和其他重大项目保护补助经费。
(一)国家名录项目保护传承经费的主要开支范围包括:理论及技艺研究费、传承人及传习活动补助费、民俗活动补助费、资料抢救整理及出版费、文化生态区保护补助费等。
(二)其他重大项目保护补助经费的主要开支范围包括: 国家名录项目以外的重大课题研究补助费、资料抢救整理及出版费等。
第七条 组织管理经费是指为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正常开展所发生的各项支出,主要包括普查经费、宣传出版经费和专家咨询经费等。
返回
第三章 专项资金的申报与管理
第八条 专项资金由地方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和财政部门逐级申报,经省级文化行政部门和财政部门审核汇总后共同报文化部和财政部。单位或个人均可向当地文化行政部门和财政部门提出申请。凡越级上报或单方面上报的均不受理。
中央部门所属单位通过中央部门汇总后直接向文化部提出申报。
地方和中央部门出现内容相似的申请项目时,鼓励联合申报,同时遵循属地优先原则。
第九条 国家名录项目以外的其他重大项目保护补助经费,也按上述原则申报。
第十条 保护项目补助经费的申报时间为每年的5月30日前,申报样式见附件。
第十一条 文化部组织专家对当年项目申报材料进行评审,并根据财政部核定的当年专项资金预算总额,提出各项目的保护方案和补助额度建议报财政部。财政部批准后,由财政部和文化部将补助额度指标下达给省级财政部门和省级文化行政部门。
第十二条 省级财政部门收到专项经费补助通知后,按时将经费拨付用款单位。
第十三条 未完成项目的结余经费应当按照规定结转下年使用。
第十四条 已批准的项目经费预算必须严格执行,一般不做调整,如遇特殊情况确需调整或变动的,应报财政部批准。
第十五条 用专项资金购置的固定资产应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纳入单位的固定资产账户进行核算与管理。
第十六条 纳入政府采购的项目应按照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执行。
返回
第四章 专项资金的监督与检查
第十七条 建立健全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机制和绩效考评制度。文化部根据项目实施情况,组织或委托有关机构进行监督检查和绩效考评。
第十八条 项目实施完毕,省级文化行政部门和财政部门须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验收,并将验收结果报文化部备案。对重大项目,财政部可组织复查。
第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暂停核批新项目、停止拨款、收回补助经费的处理,并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一)虚报基础条件而取得补助经费的;
(二)擅自变更补助项目内容的;
(三)截留、挪用和挤占专项资金的;
(四)因管理不善,给国家财产造成损失和浪费的;
(五)不具备项目实施条件的。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和文化部负责解释。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补助经费申报书
中国企业集成网版权所有
盗返回 返回
第四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2011国考申论范文点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来源:华图 2010-11-24 18:26:09 【考试吧:中国教育培训第一门户】 模拟考场
本文是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点评。
【背景材料】
非改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我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革开放以来,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也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环境不同程度地遭到破坏。一些传统习俗发生改变,许多文化记忆渐趋淡化,一些文化艺术种类在人们的漠视中面临消亡的危险,一些掌握绝活的艺人年龄老化,后继乏人,一些依靠口传心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
作为一种鲜活的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仍然散发着独特的光彩和魅力,仍然是传承文化、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文化创新的基础和源泉。因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历史使命与责任。
【题目】
请联系给定材料,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和保护”这一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生动流畅。(2)字数大约在1000~1200字。
【范文】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让传统文化星耀历史长河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不仅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是先人创造的沉积与结晶,镌刻着一个民族国家文化生命的密码,蕴涵着民族特有的精神机制、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活动的信息资料库,是展示人类文明的卷轴。
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盲目追求经济发展的影响下,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遭到了众多的破坏。自然灾害、人为原因等都造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完整和残缺,严重影响了其文化价值和影响意义。而一些地方政府单纯为了经济的发展,大肆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却对其不加以保护和维护,造成了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危险,即将失去其拥有的价值和作用,这一切都应当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关注。而如何采取措施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成为政府的一个重要目标,那么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采取哪些保护措施呢?
首先,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协调有效的保护工作领导机制。针对我国当前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纳入法律的范围之内,对于破坏或损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为,依法进行严厉的制裁措施。各级地方政府应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列入重要工作议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规划,纳入文化发展纲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及时研究制定有关政策措施。要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明确保护范围、保护措施和目标。
其次,各级政府要不断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经费投入。通过政策引导等措施,鼓励个人、企业和社会团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行资助。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队伍建设。通过有计划的教育培训,提高现有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充分利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人才优势和科研优势,大力培养专门人才,进一步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最后,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教育力度,特别是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教育带进校园和课堂,使其在思想上形成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同时要充分利用民间保护组织的作用,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教育工作,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重视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充分发动全社会各个方面的力量来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文明对话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全社会都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保护我国共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点评】
文章在深入论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大意义后,列举一系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最后在篇末提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的中心论点。
本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对策的结构来进行写作。文章整体结构完整规范,论述具体,逻辑严密。申论考试中策论文格式方便考生把握,使用的人数很多,能在普通的结构中推陈出新,不仅能引起阅卷人员的兴趣,更是提高自己申论考试分数的重要手段。
本文在指出问题后,从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增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金投入、加强社会上的宣传三个方面展开对策表述,文章全面合理,体现了结构安排和论述上逻辑的严密性。(白丽丽)
第五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题目:给定材料6中的题字“岁月失语,惟石能言”能触发人们许多思考和感悟,请参考“给定材料”,以“岁月失语,惟石能言”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
(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有思想性;(2)联系实际,不拘泥“给定材料”;(3)内容充实,语言畅达;(4)总字数800-1000字。
岁月失语,惟石能言
被誉为“民间文化抢救人”的作家在看完贺兰山岩画后,题字“岁月失语,惟石能言”。这一发自内心的感概,不正是在警示人们:中华民族千百年文化的延续,需要后人来保护和传承。传统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食粮,是我国强大的文化武器。中华民族的崛起,需要全民重视对“非遗”的保护和传承。
“非遗”的保护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这不仅需要发动全民一起行动,也要运用科学的方法来统筹、规划。然而,一些社会现状仍令人堪忧。当一些古老、特色的的当地传统文化渐渐被当代人淡忘,而外来文明却成为年轻人追逐的趣味时;当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表面政绩,发动全县资源“申遗”,而不顾之后的保护导致文化的衰落时;当传统的文化与习俗成为电视屏幕上孩子们看到的影像和记录时......我们已经遗失了过去的记忆,忘记了我们的“根”在何处。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发动全民的力量。首先,要提升民众对文化保护的意识。这不仅要在宣传上下足够的功夫,还要在教育上灌输保护“非遗”的重要性。政府部门、文化部门要把“非遗”保护作为一个战略性的目标来规划,加大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资金投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约束社会上一些民众破坏和侮辱“非遗”的现状,让民众理解文化的魅力,增强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其次,政府要扶持民间组织的文化团体,民众能够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当中,那么“非遗”才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科学的统筹和规划。当地的政府和文化部门,要研究一套切实可行,科学正确的保护方案,对“非遗”施行有效、可持续地保护。一方面,政府要咨询相关文物专家们的意见,统筹当地实际情况,在规划、政策和执行上做好统一的部署;另一方面,政府也要征求“非遗”传承人和了解这一内容的民众的想法,把政策真正落实到社会当中。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无形的民族财富。作家们常在作品中提及的古老戏曲、剪纸和传统的习俗和文化,不能只成为后人翻阅名著时遐想的片段,应是一
种思想在现实中的延续,文化“活着”的传承。祖先留给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我们去粗取精,发扬光大。一个有文化积淀的民族,一个重视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民族,才真正能够屹立在世界强国之林。实现中华民族的梦,需要全民一起运用文化的力量,中华民族必将振兴!中国龙必将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