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走近你 读懂你 改变你(家访手记)
走近你 读懂你 改变你
下陆区长乐小学 方贵珍
上课伊始,就听班上几名好动的学生喊:“老师,刘美琪下午没带书包来!”“什么?”我提高嗓门,真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只听说过学前班小朋友忘带书包的,没想到竟还有六年级学生忘带书包。这个刘美琪学习也太不上心了,根本没把学习当回事。平时,该组负责收作业的学生常在我面前打报告,“老师,刘美琪星期
六、星期天的作业一个字都没动”“老师,刘美琪周记没有写”“她作业忘带了”……。听了这些我的头都麻了,乘这次学校组织的特殊学生重访活动,我迫不及待地想去她家进行家访,便立即拨通了她爸爸的电话。
下午放学,我约上班上几名课任老师一同前往刘美琪家,她家住在属于大冶市罗桥街道的刘正二湾,离学校近半个小时路程。一路上,刘美琪一言不发,在离我们四、五步远的前面引路,来到村子前,她读一年级的小弟弟就迎上来,把我们一行引进他家。只见她家是一幢刚建起的用红砖砌成两层的楼房,门口没有铺小泥地面,满是泥泞,屋里也甚是简陋,里外墙面都未粉刷,更没有什么家俱。她父母见我们来了,连忙端茶倒水招呼我们坐下,我们也简单地说明了来意。一阵寒喧后,我们就问起刘美琪在家的表现,从刘美琪父母的口中得知:刘美琪父母是长乐山采石场的工人,每天早出晚归,收入也不是很多,两个孩子的中餐由奶奶负责,父母平时管教少,奶奶是老一辈人,更不过问她的学习情况,家长对于孩子的学习基本没有时间过问,偶尔只是问她作业完成没有,造成刘美琪从小就没总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一放学,就把书包丢到一边,就出去疯玩去了,完全像个男孩子。
通过这次家访,终于找到了刘美琪学习习惯不好的症结所在,家庭对她的管教太少,从小未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自由散漫,学习没有上进心、进取心。
找到了这一症结,我就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在班上对刘美琪之类的学生进行艰难的转化。
首先,教育引导她们树立崇高的目标。学习随着志向走,成功伴着行动走,因此,在教室的墙壁上适当贴一些科学家的画像及勉励学生的格言、警句,如:“知识就是力量——培根”、“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富兰克林”。并时时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使她明确学习对自己今后生活、工作的重大意义,使之明白,如果不立志,人则如无舵之舟,终无可成之事。
其次,进行好习惯的反复训练。有专家说,好习惯的养成至少需要三周到一个月的时间,而且习惯的养成必须经过严格要求、反复训练才能形成。我在班级开展“我和时间赛跑”活动,不论什么任务,都限制时间,记录完成的名次。在规定时间完成的,算合格有奖励,未按时间完成的,不合格就要受到一定的惩罚。开始的时候,时间留得比较长,让绝大部分孩子尝到甜头,随着训练程度的加深,逐渐缩短时间。学习任务从时间和质量两方面综合记绩,这样在全班造成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每个孩子在进行学习的时候,迫于竞争的压力,都能自我管束,自我控制,不玩小动作,集中精力干好。对于像刘美琪一样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同学,只要比上一次有进步,就有奖励。这样,每个孩子跳一跳都能摘到属于自己的“苹果”。全班都如期完成任务的,给全班免作业,带孩子们到校外实践等作为奖励,给孩子们别样的惊喜。班级形成了珍惜时间的主流意识,每个人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就会增强。
然后进行个别辅导和正面激励。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我发现刘美琪很有进步,就经常在班上鼓励她,表扬她,培养她的自信心。经过观察,我发现这个孩子也很爱读书,读书的时候很专注,写作文写日记里经常用到名人名言、好词好句。于是,我在班上开展了“我是读书小博士”的活动,让孩子们向大家推介好书,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刘美琪找到了自己的舞台和展示空间,经过精心的准备,她滔滔不绝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我就相机点拨:“你真是一个聪明好学的孩子,如果在完成作业的时候,也和看书时一样,做到集中精神全力以赴,省下来看书的时间会更多,能读到更多好书。大家更会对你刮目相看,老师相信你,你肯定会做得很好!”从此以后,刘美琪慢慢变了,变得活泼开朗自信起来,在“好习惯银行卡”里得到的按时完成作业的奖励星越来越多,时间观念也越来越强。
家庭干预: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日之功,不是一人之功,更不可一时不用功,一人不用功。因此我与家长进行了约定。每天工作再晚再辛苦,也要检查孩子的作业,孩子完成规定的任务后,就大加赞赏,并让她痛痛快地玩。让孩子尝到甜头,体会剩余的时间都是我自己的了,可以用来读书、玩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后循序渐进,要求逐渐增加,家长也慢慢由扶到放,直到孩子能够自觉主动控制自己。如今的刘美琪已经慢慢告别了学习自由散慢的坏习惯,当上了小组长,负责督促组员按时完成任务,及时上交作业,红扑扑的小脸上洋溢着自信的微笑。
第二篇:走近你,懂你——家访演讲稿
走近你,懂你
——“我的家访故事”演讲稿
安阳初级中学 王永
九二年迈进教育的大门,算起来已经整整二十年了。教育是什么,怎么教育学生?一直是我力求探索清楚的问题。二十年的风雨磨平了锐气的棱角,二十年的沧桑划破了光滑的面颊,二十年的坎坷击碎了美好的梦想。
二十年的阅历让我觉得去年初带了七年级新生离我好远好远,稚气的脸蛋,豆儿个儿一样的身材的小人儿,就是初中生了?看几个从来就是沉默的人,仿佛生活在这个世界之外;还有几个女生冷冰冰的,好像这个世界上的人都是敌人;还有那个老是多嘴多舌的男生,怎么那么黑,啥都想插手。走走到他们家里看看,说不定能让他们的父母修理他们的坏毛病呢。
故事一 你的世界我会懂
阿成的家在龙门的旧合作社里,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房子,破旧而且空荡。我一个人在杂物满地的过道中穿过,来到了二楼,二楼只有一间房子有响动。我猜测那就是阿成的屋子了。想起他在学校的时候,一天到晚都是耷拉着头,上课根本不说话,下课也很沉默,从没有见他笑过。我不知道我的到来是不是会让他很害怕,于是蹑手蹑脚地靠近门口。屋里的电视机里喜洋洋们正在和灰太狼斗法,阿成正侧卧在床上,右手支着下巴,脸上的生动笑容是从来都没有的,看到开心的地方笑出声来,还会把脚空空地蹬几下。我不认打断他的童话,静静地等待他,思考着这天壤之别的表情。一集完了他才发现我。
我懂了,不是孩子不笑,是我们的没有走进他的心里。每个孩子都有一个梦,打开他的是爱心而不是苛责。
故事二 这个女孩真不“冷”
文静姓万,真是人如其名。在学校的时候,整天都是冷若冰霜,仿佛在保护着自己,更仿佛是在拒绝这个世界的温暖。上课发言极少,课外谈话,她的回答一般每句不超过两个字,或者“嗯”,或者“不是”。很让人郁闷。
快到她家的时候,已经是十一点半了。中午微热,我一个人行走在村村通公路上,只有路旁高大的白杨树在微风中抖动着树叶为我做伴。忽然,像魔术中变化出来的一样,对面拐角处一个女孩子的身影飞过来,阳光穿过树叶,斑驳的影子给她披上了一件花形变换的外衣,是她——文静!跑到跟前,她热情地说:“老师,我在这儿等了好久了,我知道你要来!我特地来接你的!”说话的时候,两眼忽闪忽闪的,满是兴奋。“我不知道,我听说你要来我家家访,我可激动了!我给外婆说了,今天中午你一定要到我们家里吃饭!”说完伸出手要拉我,却又羞赧地缩回去,羞涩地笑了。
这还是那个冷冰冰的文静吗?孩子的心真的很容易打开,只要我们蹲下身子,平视他们,你会发现那一颗颗心都是滚烫的!
故事三
顽强地活出个样子
要到小衡家了,他家离公路很远,在前一天我就通知他们了。第二天一大早,我赶上到丹江的客车到了小河。下了公路,就看见小衡了。让我诧异的是,他怀里抱着一个一两岁的小孩儿,身边还跟着一个五六岁的男孩。看见了我,他很高兴,“老师,你可来了,我等你好长时间了。”看我望着另外两个孩子,他赶紧解释说:“这两个都是我亲爹和后妈的孩子,我是我亲爹亲妈的孩子!”我懂了,似乎更糊涂了。于是一起边走边聊。
“我是我爹和他的姑家表妹成家后生的,因为近亲的原因,我有先天性心脏病,一直很不舒服。你看我走不快,跑不动,我要是一剧烈运动,心都条不过来了。”我仔细地看了看他,脸上手上的那种黑不是污垢,而是皮肤的颜色。看我看他,他腾出一只手,“你看我的指甲,都是灰黑的,连一个月亮都没有。”喘了一口气,他又说:“老师,我不知道自己能在这个世上活多长时间,但是我就知道一点,我只要活着就要好好的。在家干不了地里活,就干家务,招呼弟弟;在学校的时候,老师你就给我布置任务,我一定好好完成。好像是越知道自己的命,我就越珍惜!”
我不知道说什么好,用手拍拍他十三岁的稚嫩的肩膀。那种乐观坚强和珍视生命的态度,给我深深的震撼。
走近学生,换一种相处的角度,我发现孩子的真善美,受益于学生的优点。
午休过后上班,走过学校的篮球场,一定有我们班的一群小伙姑娘们在踢毽子,那中间一定有一个细细的童音在喊:“老师,过来玩一会儿!”那是囡囡,我们班最小的女生。其他的学生也会附和着邀我,我会毫不犹豫和全无羞怯地走过去和他们一起踢毽子,彩色的毽子翻飞过马尾辫、小平头和夹着白发的头顶,落在大小不一的脚上,欢乐的笑声洒在那群快乐的老师少年们的心里。
那是我懂得了教育的真谛——教育就是充分了解,就是尊重理解,就是在陪伴中用爱来引领成长!
第三篇:走近你,懂你
“千名教师进万家 ”活动总结
三(5)班 易均萍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知道教育需要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作为一名班主任,我知道教育需要教师与家长心灵与心灵的碰撞;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知道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我们不能只埋头课本、困身教室,做沉默的教书匠。我们必须走近学生,并告诉他:我懂你!于是,在“千名教师进万家”大潮的引领下,我走出教室,放眼校外,积极家访。
家访——教师教育的延伸,家庭教育的补充。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教师、家庭、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正所谓“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其中最主要的是教师教育。但教师教育能否有效,与家庭和社会的配合及支持程度,特别是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有密切的联系。
本班总人数47人,我和英语老师共对30名学生进行了家访,通过家访,我们感受到家访带给我们的好处:
家访,可以切实地加强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的联系,了解学生成长环境、思想动态。班上有一名女生,性格孤僻,行动迟缓,衣着邋遢。我曾找她谈过几次话,对她进行批评教育,但效果并不佳。她成了我家访对象的第一人选。当我到了她家,我震撼了,一间房,一张床,真的是家徒四壁啊!我不想细谈那次令人心酸的家访,我只想质问我自己:她该为她的沉默寡言负责吗?她该为她的性格孤僻负责吗?她该为她的行动不自信、服装没朝气负责吗?这个时候,我们是不是应该负担起更大的责任来呢?家访后,我对她少了批评,多了关怀;没了指责,只有爱护。她呢,则性情大变,干净多了,活泼多了。正是家访,让我了解了她的生活状况,更好地转变了她的思想。
家访,能及时通报学生在校表现情况,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帮助家长掌握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班上有个小男孩,经常违反课堂纪律并偷别人的东西,屡教不改。家访时我说明来意,家长很吃惊。原来,这个孩子经常弄丢文具,所以妈妈故意没有给他配足学具。我告诉他家长,这种做法不仅没用,还会助长他的坏习惯。如果我们定期帮助孩子检查学习用品,再根据他的表现采用适当的奖励,就会转变他们。男孩的妈妈很是后悔。现在这个男孩课堂能遵守纪律,也没再乱拿他人东西了。正是家访,男孩妈妈意识到自己教育方法的不恰当,及时地帮助孩子改掉了坏毛病。
家访,能征求学生及家长对教师和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营造全员关爱学生、教育学生的德育氛围,提高家长和学生对学校教育的满意程度。班上有一对双胞胎姐妹,经常性地不完成作业。家访中,家长对这个问题甚是头疼。他们反映两个女儿基础太差,课堂上很多知识掌握得不好,加之家长对作业的具体要求不太清楚,所以他们无从指导。家访后,我和其他两个主科老师都特别留意这两个孩子,课上要求她们认真听课,做好作业登记,一些具体的抄写,我还给她们在作业本上起了字头。课后,经常询问她们一些课上的知识,进行查漏补缺。一段时间后,她们不完成作业的情况越来越少,成绩也有了起色。她们的爸爸到办公室来跟我道谢,并希望以后能继续配合,共同提高孩子成绩。正是家访,让家长和老师交换意见,达成共识,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真心交流,几许收获;真情碰撞,几许反思。家访是一次心灵的旅程,它让我走进了孩子们的故事,被故事中的人物感动着。也许一分辛劳不一定会换回一分收获;也许一份真情不一定会换回更多感动,但我依然要做一个坚定的麦田守望者,撑起一把爱的绿伞,跟孩子们牵手走过童年岁月。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用坚定的眼神看着他们说:“孩子们,老师懂你!”
第四篇:家访手记——孩子,老师关心你!
家访手记
——孩子,老师关心你!
为了积极响应“课外访万家”的号召,积极配合这一活动,我和同班的吴老师做了充分的前期工作,首先为每个学生建立了一份详细的个人档案,包括:父母姓名、职业、家庭成员、住址、联系方式、是否属于留守学生等信息,再根据个人资料信息,综合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把学生分类:优秀生、学困生、贫困生、父母离异生、留守学生等,然后再分轻重缓急实地走访。
怀着对孩子的关爱,对学生的好奇,对孩子的希望,10月20日下午放学后,我和吴老师来到了本次家访的第一站——皮叶汀同学家,他家住王老村二组。这个学生的成绩优秀,在校各方面的表现都很不错。皮叶汀的爷爷热情的接待了我们,又拿水果又倒水,让我们感到心中暖烘烘的。我们向爷爷介绍了孩子在校各方面的情况,也询问了他在家的表现,同时也介绍了我校开展“课外访万家”活动的开展情况。在交谈中我们得知他的爷爷当过民办老师,对孩子的教育很重视,他的父母早出晚归在外打工,每天都是爷爷检查督促和辅导他和弟弟的作业,平时还引导他们看一些有益的课外书,使他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自觉性强,总是先完成作业后去做其他事情。农忙时,皮叶汀还会主动帮爷爷奶奶做一些家务,照顾好弟弟。
交谈中,爷爷还为学校工作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议,希望学校多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或竞赛,让学生学得更有劲,玩得更开心,同时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让他们懂得懂得珍惜,懂得感恩。
谈话在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过去了一个多小时,但我们的话题似乎还没有尽头,但由于还有家访任务在身,我们不得不要告辞了,爷爷一直把我们送到了村头,临别的一番话让我们感慨万分:“老师这活我干过,是一份良心活!别人不懂老师的辛苦,但我理解,明轻暗重!” ……
如果说对皮叶汀同学的家访是一次轻松愉快的交流,那么,对赵灯同学的家访却使我们心情异常的沉重。24日,我和吴老师继续家访,当来到赵灯同学家时,已经是夜幕降临了,但找到他家并不难,左邻右舍都是新建的楼房,只有他家的旧瓦房夹在中间,显的是那么的显眼,那么的不协调。我们来时,他家只有赵灯和他年迈的爷爷两人。赵灯在昏暗的灯下写作业,爷爷在一旁剥棉花,见到老师晚上来访,激动不已。我们一边帮着剥棉花一边聊了起来。说起赵灯,爷爷直叹气:“真是一个可怜的孩子啊!”爷爷告诉我们,因为家里穷,爸爸又老实,狠心的妈妈丢下了他们父子二人跑了!家里就留下祖孙三代三个男人。近几年,爸爸为了生计,在外靠出卖体力赚钱养家,很少回家。照料赵灯的责任就落在爷爷肩上了,说到这里爷爷的声音变得哽咽了:“自孩子懂事以来,就没有在妈妈怀里撒过娇,淘过气!就没有得到过母爱,每当逢年过节,看见别人的妈妈给孩子买好吃好穿的,孩子就羡慕的不得了,一个人偷偷的躲在房里哭泣,我是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呀!”爷爷边说边抹眼泪,在一边做作业的赵灯也小声啜泣的起来,一旁的吴老师连忙走过去把赵灯抱在坏里,摸着他的头说:“别难过,赵灯!你还有爸爸,爷爷疼你,还有老师和同学们喜欢你!”
此时,一种爱怜在我心中油然而生。为什么他平时在学校沉默寡言;为什么衣着那么不合体;什么总不见他有零食吃;不见他和同学们一起开心的玩耍;为什么他总是那么自卑……今天终于有了答案!为什么我们没有早点来家访了解他的情况?工作的失职让我懊悔万分。
在家访快要结束时,我和吴老师向老人介绍了赵灯在学校的情况,向他表示,作为老师,我们会更加关爱孩子,竭尽所能帮助他,爱护他,让他在学校度过一个愉快的童年,请爷爷不要太担心。临走,看着孤灯下爷孙俩不舍和感激的眼神,内心沉重,深感责任重大!
通过多次走访学生家庭,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学生,拉近了老师与家长、老师和学生的距离,融洽了感情,建立了互信。家访也让学生感受到了老师对他们的关爱和重视,促进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也让我们感到,家访是教师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幺湾小学 孙庆华
第五篇:家访手记——走近学生的心灵
家访手记
——走近学生的心灵
为积极响应学校开展的“课内比较学,课外访万家”的活动,我怀着一颗好奇的心,于十月二十五日中午,踏上了去进一步了解学生心灵的征程。
一起访问了八家,情况各有不同,但细细研究,性质又大抵相似,在这里有代表性的选择几个案例,谈谈自己的一些感悟。
家访二
(三)班学生谷涛
比较幸运,我和同伴下车一询问就找到了。去他家时,爷爷奶奶正在家瓣棉花,待我们说明详情后,他们热情款待我们。谷涛是班级典型的后进生,和他爷爷奶奶沟通后却很出乎我的意外,他在家相当勤劳,经常帮忙做家务,例如做饭,洗衣服,做农活,毫无怨言,邻居都夸其是一孝顺子孙,这次放假回家还在新沟买了二十元钱的水饺带回去给爷爷奶奶吃,爷爷奶奶很是欣慰,有时一个月的生活费未用完还带些给爷爷奶奶家用。我可以说像这样的男学生在现在的时代,是凤毛麟角了,着实值得赞扬。然而让我有些疑惑的是,在学校的表现并不让我满意,作业经常性的抄袭,上课不听讲,还和同坐讲闲话,很是让我头疼。这是一问题青年,是我们所说的“研究生”,为何在学校的表现和在家里的表现千差万别呢?当夜我细细思考,略有所悟,这学生本性很好,只是缺乏老师和家长的正确引导。也确实如此,刚交他时很勤学苦练,经常问问题,作业做的很认真,可能发现没什么进展,另外也无人关心,没能坚持下来,遗憾!目前老师主要关心的是绩优生,而忽视了一些问题青年,值得反思。
家访二
(三)班学生王志雯
我们步行前往他家,还很花了些时间,不容易(表扬哈自己)。到他家后,爸妈热情款到,了解到他爸爸是小学老师,于是感觉聊的话题轻松多了。从他爸妈口中得知,雷志雯是一独生子,家庭氛围很好,基本没有来自家庭的压力。他爸妈明确说明,并不很关心他的学习,没有对学习作很高的要求,只是担心的是他性格有些内向,不善于与人交往,而大学毕业以后重在与人的交往和合作。应该说他爸妈的思想还是很前卫的。在学校我们太多的关注学生的学习,应试教育体现的相当明显,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关注的不够,学生即使考上了很好的大学,也未必是个人才,值得反思。临走时,家长坚持送包黄鹤楼的烟,还是宛然拒绝了(主要是自己不抽烟,呵呵),不过我们还是贪了点便宜,看到他家门口摆着辆摩托车,商量借着骑骑,成功了,太爽了,我们心里不知有多高兴。
家访二
(四)班学生曾雅静
刚教她时,这学生因为一次作业未交,把她叫出来理论了一番,这女孩就哭起来了,哎呀,当时不知道有多内疚,感觉着女孩听多愁善感的。很想找个时间再次和她交流,但最后都忘了。借这个家访的机会,和她沟通沟通,了解哈情况。到她家后,爷爷奶奶也是很热情,得知她爸爸妈妈已经在云南打工五年未回来,一直是爷爷奶奶照顾着。我想,一个十七岁的女孩和爷爷奶奶之间一定有着很大的代沟,与人讲的话少了,自然性格就内向了。至于这些留守学生,我们确实很有必要去主动的与之交流谈心。
家访一天完后,七点才吃饭,有些辛苦,但是躺在床上也有些充实的感觉,更多的开始认识学生,认识别人,认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