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看精液化验报告单
杭州广仁医院
在诊治男性不育的过程中,做精液的常规检查是重要而又不可缺少的内容,其中精液分析是男性生育力的重要指标,精液的常规检查有哪些内容呢,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精液化验单:
1、精液量
正常人的每次射精量约2-6毫升,1-2毫升为可疑异常,少于1毫升或大于7毫升的均考虑异常。精液量测定与标本采取前的禁欲时间有关,禁欲时间长,精液量相对较多,一般以禁欲3-7天为宜。在病理情况下,一次射精量多于7ml时,不但精子密度降低,而且易从阴道中流出,以致精子总数降低,常见于精囊炎;小于2ml为精液量过少,但通常以1ml以下为过少。此时精液与女性生殖道接触面积小,或因粘稠不利于精子进入女方宫颈口而导致不育,常见于严重的副性腺炎症、睾酮水平低下、射精管梗阻、逆行射精等。
2、精子密度
一般以每毫升精液中的精子数表示。正常人的精子密度为2千万-1.5亿/毫升,个体差异很大。少于2千万/毫升者,为少精子症,见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生精功能障碍等,可因精子进入子宫腔及输卵管的机会减少而致生育力低下或不育;大于2.5亿/毫升的为多精子症,精子活动力受到影响;如果多次检查或经离心后检查在精液中没发现精子,则为无精子症。以上三者均为不育因素。需要说明的是,有的人少于2千万/毫升,而由于其精子活动力强,畸形率低也可以生育。如果每次排精的总数低于2千万/毫升,那么就基本上无法自然受孕了。
3、液化
正常精液射出后,在精囊凝固酶的作用下变为胶冻状,5-30分钟后变为不太粘稠的液体状。如果超过半小时不液化,则为精液不液化,精子不能自由活动,从而导致男性不育。另外,将玻璃棒接触已经液化的精液,观察粘稠度,轻轻提捧,可形成精液丝,正常时其长度小于2cm。
4、畸形率
正常精子头部为扁椭圆形,尾部长而弯曲,类似蝌蚪;但有的头部为尖头、大头、双头,体尾部粗短、分叉、双尾等异常。如果这些畸形精子超过30%,则称为畸形精子症,可造成不育。
5、颜色
不孕不育医院http://www.xiexiebang.com
杭州广仁医院
正常精液的颜色为灰白色或淡黄色。如果精液里有血丝,变为红色或粉色,则为血性精液,镜下可见大量红细胞,常见于副性腺、后尿道的炎症,偶可见于结核或肿瘤;如果精液里含有黄色的分泌物,则为化脓性精液,镜下可见大量脓球,提示生殖道或副性腺存在炎症。
6、酸碱度
正常人的精液PH值在7。2-7。8之间,过酸或过碱都不利于精子的活动和代谢。小于7。2见于射精管梗阻或受尿液污染;大于7。8见于精囊炎症或标本陈旧。
7、炎症细胞
正常精液中白细胞要少于一个“+”号。白细胞增多表明生殖道或副性腺存在感染。
8、存活率
通常在射精后一小时内,具有活动能力的精子应不少于70%(一般为60-80%),若少于60%则为弱精子症;若精液里的精子全部为死的,则为死精子症。
9、活动力
精子的活动力一般分四级。0级指无活动的精子;1级指在原地活动的精子;2级为缓慢向前曲线游动的精子;3级为直线向前游动的精子;4级为快速直线向前游动的精子。一般3级以上的精子,才有可能使卵子受精。一般要求3级+4级(有的标注为a级+b级)精子≥50%。导致精子活动力及存活率降低的常见原因有副性腺炎症、精索静脉曲张、慢性呼吸道感染引起的纤毛不动综合征、精液中存在抗精子抗体或标本贮存不当。
需要说明的是,当拿到精液化验单后,应对各项检查的结果予以综合分析,如果各项化验项目均在正常范围内,仍需继续再检查几次。如果几次结果均属正常,则可大致认为男性生精能力无大问题,但仍不能排除一些免疫因素或其他尚未被认识的因素造成的男性不育症。精子计数、形态无问题,但精液的理化性质异常,如液化时间长,或PH值过高过低,也往往会造成精子活动力降低而使妻子难以受孕。
精子计数、精子活动力及形态是精液检查中最重要的内容,但必须把几个项目综合起来分析。有的精子密度虽然较低,如低于2千万,但精子活动力强,畸形精子、死精子很少,则仍可能生育。有的人精子密度虽然不低,甚至达每毫升1亿,但死精子、畸形精子过多,绝大多数精子活动力弱,也可能导致不育。再者精子计数或精子密度可因个体差异和检验误差使结果变异很大,所以须将几次化验报告相互比较加以分析。
不孕不育医院http://www.xiexiebang.com
杭州广仁医院
总之,对精液检查的各项结果,必须综合分析,而且要对前后几次化验结果进行比较,才能得出较为正确的结论。男性不育的原因十分复杂,睾丸因素、输精管堵塞、射精障碍等均可引起,只有做详细的检查,正确的判断,找出病因,对症治疗,才能收到满意的疗效。
不孕不育医院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水质化验报告单[范文模版]
临洮县南部农村饮水安全管理所
水质监测检验报告单
收样日期:年月日
检测日期:年月日
样品名称:样品来源: 采样单位:采样人: 检测项目:
检测结果:
一、感官: 项目结果项目结果
色浑浊度ntu)臭和味 肉眼可见物PH余氯(mg/l)
二、细菌细菌总数:(cfu/ml)
检验人:复核人:单位负责人:大肠菌群:
第三篇:血化验报告单
血化验报告单
1、葡萄糖:GLU正常值3.80——6.10葡萄糖高是糖尿病标志,糖尿病易诱发多种并发症:
1、肠胃功能紊乱:大便干稀不定;
2、眼病:视力模糊,眼底出血、视网膜病变、白内障等;
3、心脑血管病:脑动脉硬化、脑出血、脑血栓、失眠、冠心病、心律不齐、心动过速等;
4、肾病:男性阳痿、女性性冷淡、尿蛋白、肾炎水肿、尿毒症;
5、神经末梢病变:手脚麻木、发凉、神经痛、关节痛等;
6、糖尿病足病:下肢溃溃疡、坏疸等。糖尿病人发生低血糖的危害主要有:①引起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痴呆,严重者昏迷,甚至危及生命。②可诱发脑血管意外、心律失常及心肌梗塞。③一过性低血糖反应引起血糖波动,增加了治疗的难度。④反复发生低血糖会动摇患者对治疗的信心。为了防止低血糖昏迷,糖尿病患者平时注意随身带两样东西:一样是“病人卡”,说明自己的姓名、所患疾病名称、用药情况、家庭住址等;另一样就是食品或糖果,必要时吃上以迅速改变低血糖状态,但千万注意不要用甜味剂食品治疗低血糖。心血管系统功能受损,表现心率加快,脉压增加,静息期心肌缺血、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大脑皮层受抑制,可发生意识朦胧,定向力识别力渐丧失,嗜睡、振颤、精神失常等,当皮层下受抑制,骚动不安,瞳孔散大,强直性惊厥等,甚至瘫痪,血压下降。眼睛、肾脏:出现视网膜剥离,眼底出血。使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加重肾损伤害。
2、尿素氮:BUN2.9——8.2尿素氮和血肌酐同是肾功能的两个最重要的指标,尿素氮数值的高与低反映着肾脏功能的好与坏。血尿素氮高有两种情况。最常见的是肾功能不全,包括急性肾功能不全和慢性肾功能不全,21.4mmol/L(60mg/d1)即为尿毒症诊断指标之一。解决尿素氮高,就必须从这种病理原因出发,对因治疗才能彻底。
3、肌酐:CREA59.0__104.0肌酐值比正常值高就叫肌酐高,肌酐包括血肌酐和尿肌酐,肌酐高一般就指血肌酐高。一般来说血肌酐正常值标准为:44-133μmol/L,当血肌酐超过133μmol/L时意味着肾脏可能出现损伤,已经出现肾功能不全、肾衰竭。(133μmol/L以上为炎症损伤期,186μmol/L为肾功能损伤期,451μmol/L为肾功能衰竭期)。血肌酐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肾脏排出肌酐的多少。肾功能一定要下降到正常的一半水平时,才会引起血肌酐升高。肌酐低是没有什么大碍。
4、二氧化碳CO220.0——31.0-----血中二氧化碳浓度过高,会影响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心脏血管系统、体内酸硷平衡、氧气输送及气体交换。血液中二氧化碳过少,会引起大脑和心肌血流量减少,使人头昏脑胀,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就越少,发生碱中毒,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过低,再加上碱中毒的影响,易导致大脑缺氧。
5、尿酸UA208__4281.痛风性肾病持续性高尿酸血症,20%在临床上有肾病变表现,少部分发展至尿毒,尿呈酸性,有间歇或持续蛋白尿,一般不超过++。约5—10年后肾病加重,进而发展为尿毒症,约17%—25%死于肾功能衰竭。
2.痛风石
是人体内因血尿酸过度升高,超过其饱和度而在身体某部位析出的白色晶体。如同一杯盐水中的盐量超过一定限度后,杯底就会出现白色的沉积物一样。析出的晶体在什么部位沉积,就可以发生什么部位的结石,痛风病人除中枢神经系统外,所有组织中均可形成痛风石。痛风石引起肾结石,诱发肾绞痛。
3.肾脏病变
尿酸高会引起哪些肾病?大约有20%~25%的原发性痛风患者合并肾结石,其中约85%属于尿酸结石。结石较大时可有肾绞痛、血尿。约有20%~40%的患者早期可有间歇性少量蛋白尿。痛风常伴高血压、肥胖、动脉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血尿酸浓度降低临床意义较低,引起血尿酸降低:肝功能严重损害尿酸生成减少。如范可尼综合征、急性肝坏死、肝豆状
6、总胆红素TBIL0——20.0-----胆红素主要包括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和总胆红素(TBIL)这三项,其中因为间接胆红素偏高主要是因红细胞损坏过多,间接胆红素偏高容易诱发溶血性黄疸、直接胆红素偏高肝脏受到损害易诱发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淤胆型肝炎。总胆红素偏高既是易诱发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淤胆型肝炎;也可是易诱发溶血性黄疸。胆红素主要是由人体红细胞死亡后形成的,胆红素偏高是疾病发出的讯息,胆红素偏高间接的诱发各种肝脏疾病。
7、直接胆红素DBIL0——6.8------直接胆红素偏高的危害常有两种表现形式:1)肝炎性黄疸,此时间接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都偏高。多见于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等。2)梗阻性黄疸,直接胆红素偏高,多见于肝癌、胰头癌、胆石症原发性胆汁型胆道梗阻等。
8、间接胆红素IBIL0---17.0-----------:胆红素主要包括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和总胆红素(TBIL)这三项,其中因为间接胆红素偏高主要是因红细胞损坏过多,间接胆红素偏高容易诱发溶血性黄疸。直接胆红素偏高主要是因肝脏受到损害,不能很好的运转直接胆红素造成的,所以直接胆红素偏高易诱发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淤胆型肝炎。因此总胆红素偏高易诱发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淤胆型肝炎;也可是易诱发溶血性黄疸。总的来说胆红素主要是由人体红细胞死亡后形成的,所以胆红素偏高通常是疾病发出的讯息,胆红素偏高间接的诱发各种肝脏疾病,肝脏疾病给身体带来的危害是不可忽视的,以大大降低因胆红素偏高而间接给身体带来的危害性。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三项都高,一般对身体影响不大,不会传染,建议清淡饮食,注意休息,定期复查肝功。胆红素高的临床意义
1、直接胆红素增高:肝内及肝外阻塞性黄疸,胰头癌。
2、间接胆红素增高:溶血性贫血,血型不合输血,恶性疟疾,新生儿黄疸等。
3、直接胆红素与间接胆红素均增高: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变,中毒性肝炎等。毛细胆管型肝炎及其他胆汁瘀滞综合征
9、总蛋白TP64.0__82.0肝脏是身体内制造白蛋白的惟一场所。正常人每天由肝细胞制造的白蛋白为11-14 .7克。肝损害时,白蛋白的合成、细胞内运输和释放发生障碍,引起血清白蛋白 减少。急性肝坏死时,肝脏合成白蛋白能力明显降低,白蛋白的 降低常于1周后才能显示出来。轻型肝炎患者白蛋白降低较少或呈中度减少。重型肝炎可明显降低,白蛋白减少是肝硬化的特征。但代偿良好的肝硬化患者,即使已出现显著的高 Y球蛋白血症,当进入肝硬化失代偿期时,白蛋白 就会显著减少。大多数脂肪肝病人的AST、ALT正常或仅有轻度升高。如果这两个值远远高出正常值,则应该怀疑病毒性肝炎或其它急性肝炎。ALT和AST存在于正常肝细胞中,当肝细胞损伤时即逸出细胞外进入血液中。因此血液中的ALT和AST升高间接反应肝脏受损的程度。若白蛋白值在病程中逐渐减少,白蛋白值减少到25g/L以下时,容易发生腹水。肝脏损伤严重,病变范围较大时,可见到A/G比值倒置。A/G正常比值为1.5~2.5:l。病情好转后白蛋白回升,A/G比值也趋向正常。血清总蛋白,轻度肝病时一般
10、白蛋白ALB34.0__55.0------偏低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当肝功能受损时,白蛋白产生减少,其降低程度与肝炎的严重程度是相平行的。慢性和重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清白蛋白浓度降低。
2、一般情况下,肝脏疾病患者在肝功能检查中白蛋白偏低的现象比较常见,因为肝脏疾病患者往往存在肝损伤,导致白蛋白产生减少。因此,肝脏疾病患者要定期检查白蛋白,根据白蛋白降低程度了解病情轻重,及时进行治疗,防止肝腹水、肝硬化等肝脏疾病的发生。白蛋白高的原因:一:白蛋白高主要见于血液浓缩而导致相对性的增高,比如:严重的脱水和休克,大量出血、严重的烧伤、肾脏疾病等。二:此外白蛋白高也可受到饮食中蛋白质摄入量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个体营养状态的评价指标。有时血液浓缩时可导致蛋白浓度相对增高,腹泻、呕吐、高热时急剧失水也可导致血清中白蛋白浓度增高,从而引起白一:白蛋白高主要见于血液浓缩而导致相对性的增高,比如:严重的脱水和休克,大量出血、严重的烧伤、肾脏疾病等。
11、球蛋白GLB20.0__45.0-----------如果仅是比正常值高一点点,可以暂不治疗,如果很高,那就不一样了,得确定有无隐匿性肝硬化存在,如已有肝纤维化,那还是需要治疗的如果仅是比正常值高一点点,可以暂不治疗,如果很高,那就不一样了,得确定有无隐匿性肝硬化存在,如已有肝纤维化,那还是需要治疗,慢性乙肝病毒感染会导致免疫紊乱,即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体液免疫功能亢进,球蛋白偏高即是由乙肝病毒长期感染所致。慢性乙肝病毒感染会导致免疫紊乱,即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体液免疫功能亢进,球蛋白偏高即是由乙肝病毒长期感染所致。
12、白/球A/G1__2.5
13、谷丙转氨酶ALT0___40.0谷丙和谷草转氨酶高说明存在肝细胞损伤,一般见于各种肝炎,肝硬化,脂肪肝,酒精肝等肝胆疾病。但是,一些外界因素也可使谷草转氨酶一过性增高,如运动,进食,饮酒,熬夜,药物(消药炎即抗生素,但感冒药不是消炎药,要区分开,但是不管是感冒药还是消炎药,服用后都有可能引起谷草转氨酶高)等。
14、谷草转氨酶AST0__40.0---------谷草转氨酶是肝功能检查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其正常参考值为0~40U/L(单位每升)。谷草转氨酶在 肝细胞内与心肌细胞内均存在,心肌细胞中含量高于肝细胞,但肝脏损害时谷草转氨酶血清浓度也可升高,临床一般常作为肝脏疾病、心肌梗塞和心肌炎的辅助检查。若谷草转氨酶持续增高,应做进一步检查,如测乙肝两对半等,以确定谷草转氨酶高的原因,并对症治疗。以上的就是关于谷草转氨酶高的原因的知识希望可以好好的帮助大家。乙肝患者谷草转氨酶高,说明肝功能受损,谷草转氨酶高需进行治疗的标志。谷丙转氨酶与谷草转氨酶主要分布在肝脏肝细胞内。当肝细胞受损时,转氨酶会释放入血,所以抽血检测转氨酶会偏高。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升高的程度与肝细胞受损的程度相一致。如果不及时治疗,病毒会慢慢造成肝细胞大量死亡,疾病会逐步恶化,最后发展到癌症。
15、谷草/谷丙 AST/ALT1.0__1.5慢性肝病患者在肝功能检查中,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的指标经常可见升高,?转氨酶是肝功能检查的重要项目,转氨酶包括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临床上很多患者会出现谷草谷丙比值偏高的情况,谷草谷丙比值偏高一般都意味着肝脏受到了损伤。?广东省肝病研究院的权威肝病专家蔡庸钊教授指出,谷草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的线粒体中,正常参考值是0-40U/L。谷丙转氨酶是反映肝脏健康状况的灵敏度最高、特异性最强的指标,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浆中,正常参考值范围是0-40U/L。谷草谷丙比值的正常参考值范围是0.8-1.5,在反映肝脏的受损程度上有重要意义。推荐阅读>>> 谷草转氨酶高怎么治疗 的具体情况如下:
1、当谷草谷丙比值大于1.0时,说明是酒精性和药物性肝病,如果谷草谷丙比值大于2的情况下,说明是严重的肝炎,肝硬化甚至是肝癌。
2、当谷草谷丙比值小于1.0时,说明是慢性轻度肝炎或者急性肝炎,细胞虽有损伤,但是细胞线粒体仍然保持完整。相关阅读>>> 转氨酶偏高如何治疗另外饮酒过多,睡眠不足或者由于饮食卫生问题,食物中毒等原因也会造成谷草谷丙比值偏高,因此谷草谷丙比值偏高的患者一定要及时到正规的医院进行全面的检查,目前谷草谷丙比值偏高的具体原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16、谷酰转肽酶GGT0__73.0 谷氨酰胺转肽酶升高见于以下几种情况,1.胆道梗阻性疾病,2.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急性肝炎时中度升高(<200U/L),至恢复期转氨酶恢复正常时成为唯一升高的酶,提示肝炎尚未痊愈,慢性肝炎及肝硬化非活动期正常,活动期或病情恶化是持续升高。3.酒精性和药物性肝炎时中度或明显升高,但ALT和AST仅轻度升高或正常,4.肝癌时可明显升高(肝内阻塞,诱发肝细胞生成r-GT增多;癌细胞会合成r-GT)高于正常值数倍和数十倍,因此超过350时应考虑,同时与碱性磷酸酶,胆红素,5-核苷酸酶和亮氨酸氨基肽酶增高相平行。一般提示肝脏组织有损伤,需要结合你的其它指标再进一步综合
17、总胆汁酸TBA0__15.0:引起总胆汁酸偏高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生理因素导致的总胆汁酸偏高,二是病理因素。总胆汁酸高的孕妇易发生肝内胆汁淤积症,严重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是需要进行治疗的。在病理因素中,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胆汁瘀滞、慢性乙醇中毒、肝硬化、原发性肝癌、胆道梗塞等疾病,均可引起总胆汁酸偏高,而由于胆汁酸的生成和代谢与肝脏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因而血清总胆汁酸升高通常意味着肝细胞发生病变,如果不及时治疗,不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有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由肝炎疾病引起的总胆汁酸偏高是需要进院治疗的。
18、碱性磷酸酶ALP40__140碱性磷酸酶偏高见于1肝脏受损2甲状旁腺功能改变3成骨的过程中4有一些肿瘤,(1)骨骼疾病如佝偻病、软骨病、骨恶性肿瘤、恶性肿瘤骨转移等;
(2)肝胆疾病如肝外胆道阻塞、肝癌、肝硬化、毛细胆管性肝炎等;
(3)其他疾病如甲状旁腺机能亢进。
19、总胆固醇CHOL3.35__6.20胆固醇偏高的危害如下:“不好”的胆固醇由低密度的脂蛋白组成,容易沉积在血管内壁。随着胆固醇的不断沉积,血管的间隙变窄。如果受损的血管壁发炎,导致沉积的胆固醇(胆固醇“垫圈”)出现断层,在断层处会出现血块———血栓。
如果主动脉有许多胆固醇“垫圈”,医生会诊断为动脉粥样硬化。除了胆固醇高这个因素外,盐过剩、吸烟、缺乏运动也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因素。最坏的情况是,这个血栓脱离血管壁在血液中游走。这种游走可能导致梗塞、中风、肺和双脚血管阻塞及其他疾病。胆固醇偏低可以导致机体功能紊乱,衰老甲亢,骨质疏松等,所致,要适当补充胆固醇。总胆固醇偏低,可能由于你的饮食方面所引起,饮食过于清淡.因为疾病方面总胆固降低可见于: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甲状腺机能亢进,营养不良,晚期肝硬化及肝细胞损害,消耗性疾病等.可使用高蛋白的食物,鱼类,瘦肉等。
20、甘油酸酯TG0.48__1.88甘油三酯高是一种高脂血症,长期高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狭窄、血流不畅,造成心脑及其它脏器的缺血,可能产生危险,所以要引起重视甘油三酯高会引起血液粘稠,动脉硬化,并发心脑血栓。过高需要服药降血脂等治疗,如服辛伐他丁,昔非罗齐等治疗。针对甘油三酯偏低的危害,专家表示,我们只有首先弄清楚甘油三酯偏低的原因,才能了解其危害。那么甘油三酯偏低的原因是什么呢?日常生活中食品的营养价值不高、消化不好,营养物质没有充分得到利用等都可引起甘油三酯偏低。另外假如在长时间没有进食的情况下做检查,这时体内的甘油三酯会和蛋白质结合,从而引进检查时的浓度偏低。还有疾病原因就是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肝功能严重障碍、垂体性能减退等病理性的因素也会导致甘油三酯偏低。
因此,甘油三酯偏低常因日常饮食营养不良、体内胆汁分泌不足所引起。那么甘油三酯偏低的危害有哪些?假如人的各项指标值都是在相对平衡之中的,只有甘油三脂这一项偏低的话,通常对人体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也就是说甘油三酯偏低的危害是几乎不存在的。当发现甘油三酯偏低时,只要日常饮食上多吃一些脂肪类食品,甘油三酯将会慢慢恢复正常。甘油三酯正常值是多少,假如是由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性能减退、原发性β脂蛋白缺乏症等引起的甘油三酯偏低,就会危害人体的身体健康。尤其是甘油三酯偏低伴有肝功能严重下降时,就会引发脂肪肝等多种疾病。
21、高密度脂蛋白HDL0.08-----3.90
高密度脂蛋白为血清蛋白之一。亦称为a1脂蛋白。比较富含磷脂质,在血清中的含量约为300mg/dl。其蛋白质部分,A-Ⅰ约为75%,A-Ⅱ约为20%。由于可输出胆固醇促进胆固醇的代谢,所以现在作为动脉硬化预防因子而受到重视。高密度脂蛋白运载周围组织中的胆固醇,再转化为胆汁酸或直接通过胆汁从肠道排出,动脉造影证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与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呈显著的负相关。所以高密度脂蛋白是一种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血浆脂蛋白,是冠心病的保护因子。俗称“血管清道夫”。高密度脂蛋白越高越好,越高发生心脑血管病的可能性越低。
22、低密度脂蛋白LDL0—4.10如果高得不多,也低得不多,那是好事的.如果两个倒过来,低的高,高的低则易得动脉硬化.低密度脂蛋白偏低的危害有哪些?低密度脂蛋白是不是越低越好?专家提醒,低密度脂蛋白偏低时,对人体的危害是很大的,并不是越低越好.人人都说高密度脂蛋白越高越好,那低密度脂蛋白是不是越低越好呢?我院肝病专家提醒大家:低密度脂蛋白偏低的危害是很大的,并不是越低越好。
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LDL)主要有两个来源:①由肝脏直接合成;②由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转变。而极低密度脂蛋白也是在肝脏内合成的
低密度脂蛋白(LDL)是由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转变而来。主要功能是把胆固醇运输到全身各处细胞,运输到肝脏合成胆酸。每种脂蛋白都携带有一定的胆固醇,携带胆固醇最多的脂蛋白是LDL。体内2/3的LDL是通过受体介导途径吸收入肝和肝外组织,经代谢而清除的。余下的三分之一是通过一条“清扫者”通路而被清除的,在这一非受体通路中,巨噬细胞与LDL结合,吸收LDL中的胆固醇,这样胆固醇就留在细胞内,变成“泡沫”细胞。因此,LDL能够进人动脉壁细胞,并带人胆固醇。LDL水平过高能致动脉粥样硬化,使个体处于易患冠心病的危险。低密 度脂蛋 白偏 高的时候,一定要科 学化的治疗。除了到 专业的医 院针对 性治疗外,也可以 食物辅助性的治疗 低密度脂蛋白偏 高。吃一些清 淡的食物,不要饮酒,适量吃一些含有 维生 素的水果和 水产。另 外一定要 适 当的运动,还可 以增强身体的抵抗能力。
1、如果 血 液中LDL-C 浓度升高,它将沉积于心脑 等部位血 管 的动脉壁内,逐渐 形成动脉粥样硬化 性 斑块,阻塞相应的血管。
2、引起冠心病、脑卒中 和外周动脉 病 等致死 致残的严重性疾病。
3、LDL-C水平如果超 出正常范围时就会使 心脏的危险性增加。因此LDL-C常被 称为是“坏”胆固 醇,降低 L D L-C 水平,则预示可以 降低冠 心 病的危险。
23、载脂蛋白AI__APOAI1.0----1.60载脂蛋白a1脂蛋是一种好的脂蛋白,它能预防冠心病和动脉硬化。最大的特点是它的比值是越高越好,所以说你血检报告中脂蛋白A1大于正常范围反而是一种好的现象,说明你自己本身的脂肪代谢没有什么问题。载脂蛋白a1偏高是由于两种原因引起的,一种是生理性原因,一种是病理性原因。载脂蛋白a1是重要的肝功能受损程度的指标之一,如果载脂蛋白a1偏高那么可能是由于肝功能受损了,而肝功能受损80%是由于乙肝而引起的,所以载脂蛋白a1偏高的人一定要及时到权威正规的大医院接受治疗。载脂蛋白A与冠心病的发病呈负相关,越低冠心病的发病率越高。载脂蛋白是人体血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构成血浆脂蛋白的成分。载脂蛋白的主要作用是负责运输血液中脂类物质,另外还可以促进脂蛋白与细胞结合、激活体内部分酶类物质的活性等。研究发现,人体血液中的载脂蛋白主要来源于肝脏内,这也是载脂蛋白这项检查为何出现在肝功能检查项目中的原因。载脂蛋白主要分为a,b,c,d,e五种,我们今天着重介绍的载脂蛋白a1就属于其中一种。
载脂蛋白a1的正常值根据性别、年龄等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男性体内的载脂蛋白a1会略微高于女性。男性载脂蛋白a1的正常值为0.92-2.36g/l,女性载脂蛋白a1的正常值为0.8-2.10g/l。
引起载脂蛋白a1偏高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长期大量的饮酒会造成载脂蛋白a1偏高的情况。只要戒酒,载脂蛋白a1就会慢慢恢复正常。
2、假如服用抗羊角风病的药物,就会使载脂蛋白a1的值升高20%,假如女性口服避孕药就会使载脂蛋白a1的值偏高10%。
3、女性在妊娠期间也会出现载脂蛋白a1偏高的情况,不过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因此,不用担心。
4、慢性肝炎是引起载脂蛋白a1偏高一个最主要的原因。由于肝脏是产生载脂蛋白a1重要的场所,假如肝脏出现了损伤,就会出现载脂蛋白a1偏高的情况。假如不及时的进行治疗,患者的病情很轻易转化为肝硬化。对于载脂蛋白a1偏低这个问题你需要正确对待,关于载脂蛋白a1偏低这个问题我来为你解答:载脂蛋白A1是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他的我通俗告诉你:高密度脂蛋白越高越好,因为起到血管保护作用;低密度低是好事,不然也是动脉硬化的诱发因素,载脂蛋白a1偏低什么原因?载脂蛋白a1是脂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高密度脂蛋白运输肝外游离的胆固醇进入肝脏,然后代谢排出,从而起到稳定血液中脂肪含量的作用。载脂蛋白a1代表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可有效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疾病的发生。同时也是肝功能检查的重要指标,往往载脂蛋白a1偏低意味着肝脏受损,那么究竟载脂蛋白a1偏低的原因是什么?肝脏疾病引起的载脂蛋白a1偏低,由于载脂蛋白主要是在肝脏内合成,所以当肝功能不足时载脂蛋白就会减少,常见的引起载脂蛋白a1偏低的疾病有:脉粥样硬化、阻塞性肝硬化、急慢性肝炎、酒精肝、脂肪肝、病毒性肝炎等。其他疾病引起的载脂蛋白a1偏低,目前载脂蛋白a1偏低被认为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冠心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I型高脂蛋白血症血症、载脂蛋白a1缺乏症、低高脂蛋白血症等都会引起载脂蛋白a1降低。
载脂蛋白a1偏低的危害是什么?载脂蛋白a1偏低时,高密度脂蛋白偏低,运送胆固醇的能力下降,导致血脂在肝外组织堆积,很易形成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蛋白血症。
24、载脂蛋白B---APOB0.60___1.10,载脂蛋白b偏低常见于心肌局部缺血和肝功能不全,当人的肝脏受到损害,肝功能不正常时,体内的载脂蛋白b也会随着发生变化。如果病情越严重,肝功能受损严重,那么载脂蛋白b也会随之下降。载脂蛋白是构成血浆脂蛋白的重要组分,赋予脂类以可溶的形式,而且在血浆脂蛋白代谢中起重要作用:(1)促进脂类运输;(2)调节酶活性;(3)引导血浆脂蛋白同细胞表面受体结合。是功能上极其活跃的一组血浆蛋白质。动脉粥样硬化(尤指引起阻塞者)、糖尿病、高脂蛋白血症、肝功不足均可导致载脂蛋白A的降低;B的偏低可能由心肌局部缺血和肝功不全等引起。引发载脂蛋白b升高;当然一些疾病如:高脂蛋白血症、心肌梗塞、糖尿病、肝炎等也会导致载脂蛋白b的升高。载脂蛋白B偏高一种原因代表血脂偏高,另一种原因是糖尿病等代谢疾病也可出现。结合你血糖6.4,为糖耐量受损,考虑载脂蛋白B偏高与此有关.血糖降至正常后,载脂蛋白B或可正常.
第四篇:煤业公司化验报告单
煤业公司化验报告单
编
号:
样品名称
产地
采样地点或车号
送样时间
报告时间
分
析
结
果
水分Mad(%)
灰分Aas(%)
挥发分Vad(%)
固定碳Fcad(%)
硫Stad(%)
粘结指数G
发热量Kcal/kg
Qnet.ad
Qgr..ad
QoT.ad
焦渣特征:
浮尘(%)
备
注
化验员:
第五篇:怎样看一般检验报告单
怎样看一般检验报告单?
检验报告单是检查所得出的客观数据记录。检验项目很多,这里只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概略地作一介绍。定性检验,是看送检的标本中有没有“待检物”(即想要查的东西)。一般来说,有待检物存在,报告为“阳性”,反之报告“阴性”。正常时不应有的待检物出现了,称为“阳性”,即为不正常。定量检验表示检验标本中待检物含量的多少。不同地区不同方法测出的检验参考值略有差异,参考值不等于正常值,只是一个正常范围。
⑴三大常规 即血、尿、粪常规检查。
血常规包括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4项。
1、血红蛋白(Hb):正常男性为120-160g/L,女性为110-150g/L;
2、红细胞(RBC)计数:正常男性为4.0-5.5×1012/L,&127;女性为3.5-5.0×1012/L,新生儿为6.0-7.0×1012/L。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脱水所致血液浓缩或慢性组织缺氧等;其减少则常见于各种贫血;
3、白细胞(WBC)计数:正常成人为4-10×109/L,新生儿为15-20×109/L,8个月至2岁婴儿为11-12×109/L。白细胞增多常见于炎性感染、出血、中毒、白血病等。其减少常见于流感、麻疹等病毒性传染病及严重败血症、药物或放射线所致及某些血液病等。
4.白细胞分类计数:白细胞分为5类: 一是中性白细胞,正常为0.50-0.70,&127;增高或减少的原因与白细胞计数相同;
二是淋巴细胞,正常为0.2-0.4,增多时常见于中性白细胞减少、结核、百日咳等;其减少常见于中性白细胞增多;
三是嗜酸性粒细胞,正常为0.005-0.05,增多见于寄生虫病、过敏性疾病及某些皮肤病;
四是嗜碱性粒细胞,正常为0-0.0075,临床意义不大;
五是单核细胞,正常为0.01-0.08,增多时见于急性传染病恢复期。
尿常规包括物理学检查、化学检查及显微镜检查三项。物理学检查主要是观察颜色、透明度、测尿比重。正常尿比重波动范围大,一般在1.015-1.020之间。比重增高,见于高热、糖尿病等;比重低,见于慢性肾炎以及肾功能严重损害等。化学检查主要看酸碱反应、蛋白定性和糖定性。正常尿呈弱酸性或碱性,无蛋白,无糖,常用阴性“─”表示。尿中有蛋白见于肾炎、心衰、发热性疾病和泌尿道感染等;有糖则是糖尿病、显微镜检查主要看有无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各种管型及结晶等。正常尿中可有少量白细胞、上皮细胞及盐类结晶。如果出现红细胞、白细胞及管型,则有肾脏损害,如肾炎、泌尿系感染等。碱性尿常见磷酸盐结昌,服用磺胺药可见磺胺结晶。
大便常规包括肉眼检查及镜检,肉眼主要观察颜色、性状和硬度。显微镜检查主要要看有无红细胞、脓球、吞噬细胞、虫卵等。
⑵肾功能有关的检验 尿素氮(BUN):正常值为(3.2-7.1mmol/L),&127;尿素氮增高时,见于各种严重肾脏疾病所引起的肾功能不全,还可见于心力衰竭及休克、消化道出血后、严重烧伤等情况。在严重肝病时,尿素氮可降低。
肌酐(cr):正常全血为88.4-177umol/L,血清为53.0-141=umol/L。肌酐测定对尿毒症的预后判断很有价值,肌酐越高,说明肾功能损伤越严重,预后不良。
尿酸(UA):正常男性149-416umol/L,女性89-357umol/L,尿酸增高常见于早期肾功能不全和痛风、结缔组织病等。
⑶血糖 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一项主要指标。正常值为4.4-6.7mmol/L,高于此范围为糖尿病,低于此范围,可见于肝脏病、饥饿所致的低血糖、胰岛素分泌过多或甲状腺素不足等。
⑷血脂 血脂是血中脂类的总称,它包括胆固醇、甘油三脂、磷脂和游离脂肪酸。血脂与年龄、性别、饮食成分和生理情况有关系。诊断高血脂症、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等,都需要检查血脂。我国正常人空腹时,血脂各项的参考值波动在:胆固醇(ch)成人2.8-6.0mmol/L;甘油三脂(TG)0.23-1.35mmol/L;磷脂(PL)1.94-3.55mmol/L;游离脂肪酸(FFA)176-586umol/L。
⑸微生物检查 微生物检查包括细菌、真菌、衣原体、支原体及病毒等。这对于查明致病原因和选择用药十分重要。但除细菌和真菌外,直接查找方法比较复杂。细菌培养,采集血、痰、咽试子、大便、小便、创面分泌物等标本进行培养,看有无致病菌生长,正常应为阴性或少量非致病菌;真菌检查,标本涂片或培养,检出真菌为不正常。
“两对半”试验,即乙肝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HB-sAb)和e抗原(HBeAg)、e抗体(HBeAb),还有乙肝核心抗体(HBcAb)。它是诊断乙型肝炎最重要的依据。HBsAg也叫澳大利亚抗原,简称澳抗,是乙肝病毒感染的指标,阳性说明已感染了乙肝病毒。HBsAb阳性说明以往感染过乙肝病毒,这是一种保护性抗体,可以中和肝炎病毒,故阳性见于乙肝恢复期或曾有过乙肝病毒感染史。
HBeAg阳性见于澳抗阳性患者,并提示患者仍有传染性,如其长期存在,提示为慢性乙肝。
HBeAb出现于HBsAb或HBsAb阳性血清中时,说明患者病情稳定,预后良好,传染性低,但不保证乙肝病毒已全部消失。HBcAb阳性是说明最近感染了乙肝病毒或病毒仍在继续复制。
急、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澳抗的阳性率相当高,部分乙肝病毒携带者,肝功可呈现正常,也无临床表现,但澳抗却表现为阳性。此外,有一些肝癌、白血病、麻风及慢性肾炎等病人,也可以出现澳抗阳性。但是,仅靠“两对半”试验判断是否患有乙肝、是否有传染性是不全面的。近来,诊断乙型肝炎又有了更好的方法,即聚合酶链反应,简称PCR,这是诊断乙肝的最好、最新方法。PCR试验阳性提示体内有乙肝病毒繁殖,具有传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