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技术装备配备和教师应用情况的报告
教育技术装备配备和教师应用情况的报告
利辛县城关学区中心学校
2015.1
2014年随着教育现代化和教育信息化建设在我学区的进一步开展,城关学区各学校软硬件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学校信息技术正逐步从辅助教学的二线发展为展现学校风采、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线工作。目前我学区所有小学每个普通班级都配备了能上网的班班通多媒体网络教室、科学实验室等专用教室,最近还在利辛县第五中学装备了现代化的录播教室;中心小学的教师人手一台电脑,其他部分村小每2人配备了一台电脑,所有教学点都配备了适量的电脑供教师备课和查阅网上教育资源使用,实现了网络备课和网络管理,初步形成了信息化校园特色。下面,就对我校对教育技术装备现状和教师应用培训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加强管理,统筹规划
中心学校设有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与使用工作领导小组。中心学校张献毅校长任组长,苏培副校长任副组长,赵永德副书记具体分管管理和使用工作。各学校建立了由校长牵头,分管校长具体负责,教研、教科、技术等相关部门参与的学校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定期召开会议,商讨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研究落实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建设,并且把推进学校信息化工作纳入了学校发展规划、学校工作计划、教学工作计划和教育科研工作计划中。各学校在人员安排、设备增添和行政管理上,也向利于信息化工作开展的方面作了许多的倾斜,并且出台了一系列的奖励政策,落实具体措施,建立多种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学习和钻研信息化技术。所有这一切,都充分奠定了信息化应用在我们学区工作中的地位。
二、完善装备,规范管理
现在我学区所有公办小学的普通教室都配备了班班通多媒体教学设备,加上教师配备的计算机,已形成了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化教育技术装备体系。配备的信息设备到位后,最重要的是加强日常的使用、维护与管理。针对目前装备数量多和管理人员少的矛盾,我们努力在管理上想办法。一方面我们将各项设备的管理落实到人,班级设备由班主任具体负责,各专用教室由相关学科的负责人管理。做到专人管理,责任明确。另一方面,我们加强对教师应用设备的培训与指导,减少故障发生率,使大家能用好现有设施设备,充分发挥它们的功能,在“管”与“用”上下功夫。做到管理与服务并进,维护与维修同步。
现代教育装备配备到学校后,各小学班级多媒体、教学点的数字全覆盖多媒体教学设备使用率比较高。现在各学科教师人人都在学习使用,特别是教学点年龄大的老师对此更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新设备的投入让他们体会到了现代教育装备给教育教学带来的好处。所以每天大部分的课都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现代的多媒体设备还为会议、学习、学术交流提供便利。特别是我们的录播设备投入后方便了我们老师课堂实录的录制,本学期我们共为我学区100多位老师录制了优质的课堂实录,并在网上进行晒课。
多媒体教室制度健全落实到位,内部配套设施齐全完好。有防火、防潮、防腐、防尘、防盗等措施,计算机设备完好率达到98%。学校能每年安排信息技术的专项经费,做到专款专用,并全部用于补充更新设施设备以及检查和维护等。设备摆放安全科学,环境布置合理,归类存放,使用记录、维修记录齐全,管理软件配备齐全。能够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等进行授课和备课,有计划、有使用记录。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软件应用适当,防止有害信息传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处理。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环节多,工作杂,有时一台机器故障,便会引起连锁反应。我们将管理变一人操心为大家操心,将工作做到位。
三、抓好培训,提高应用水平
中心学校高度重视校园信息化应用的管理工作,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规章制度。为了提高电教设备利用率,各学校制定了教师信息教育技术业务培训计划,采用定期培训和不定期培训,校际培训和上级部门培训相结合的方法,先后进行了计算机操作、网络应用知识、课件制作及班班通设备的使用等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我们请进来、派出去,大大激发了广大教师学习现代化教育知识使用电教设备的热情。如今,我学区除了部分55周岁以上教师,几乎全部接受过计算机操作使用、课件制作、网络知识和班班通设备使用培训。
为了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交流多媒体教学的经验,发现和培养优秀青年教师,促进教师队伍建设,推动信息技术工作的开展,各学校还实行了教师各级公开课、研究课、观摩课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制度,有力地促进了广大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的提高。现在我学区95%的教师可以操作计算机,上网下载获取信息,98%的教师会使用班班通设备进行课堂辅助教学。
四、不足之处,努力改进
我们虽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具体表现在:信息技术应用培训还需花大力气。目前大部分的教师能独立制作课件,但会制作高层次课件的人数还不多,今后还要加大培训的力度。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研究方面,我们要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以后,我们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精神、更加充足的干劲投身到工作中去,把现代教育技术及电化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第二篇:教育技术装备应用计划
教育技术装备应用计划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新矿小学 曾颖
一、指导思想
为了使远程教育项目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优化教学条件,提高教学手段,促使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跨越式发展,使我校的远程教育资源项目更有效地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特制定本学期远程教学应用计划。
二、基本情况分析
我班共有学生22人,平均年龄13岁左右。通过半年的接触,我发现本班学生因年龄结构特征,上课注意力不够集中。尤其是到使用多媒体上课,不少学生把远程教室当成娱乐厅或看电视,不是在下面做小动作,就是爱说话,自我约束力很差,纪律也较差。
三、任务目标
1.规范管理,狠抓使用。教育技术装备自使用以来,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学校的决策、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学校的远程教育工作有专门领导负责,实行专人管理,学校成立远程教育组,规范管理加大远程教育资源的使用力度。
2.加强培训,合理使用资源。教育资源的利用是远程教育资源最大的优势。远程教育资源使用使教师的教学有了更多有效的可利用的资源:使学生享受到了同城市孩子相同的教学资源。
3.资源应用要做到“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学”,实现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同样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和高质量的教育;促进教师掌握现代教育理念和应用教育资源的方法,提高专业水平;促进教学手段的改变,使传统教学手段转向现代教育多媒体教学手段,促进课程整合。
4.课题引领,提高资源应用效益。积极利用远程教育项目提供的设备和资源环境,做到应用常规化。
5.探索远程教育环境下新的教学理念、教学结构模式、教学策略,提高自己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资源的素养。
四、方法措施
1.把良好的学习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带进课堂。力求“三清”----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当天知识,当天消化。
2.采用有力措施,充分发挥学校硬件以及多媒体资源,与教学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推进多样化的教育技术手段与新型教学方式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以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的数学概念。
4.积极浏览中国教师行动网、中央电教馆和教育电视台卫星数据节目播出时间表、结合本班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做出合理的安排,组织学生学习。
5.、积极学习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利用计算机为我的教学工作服务。在教学实践中,经常上网查阅教学方面的资料,制作试卷和学科课件、统计学生成绩,分析学生情况等。还经常上机操作,熟悉计算机操作,学习制作电子表格、幻灯片等,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6.做好多媒体资源的常规管理和维护工作,严格管理,爱护并充分利用设备资源,确保设备完好和正常运行。教育学生爱护设备,保持多媒体清洁,按照要求操作和学习。
7.制定好各种计划和制度并按计划认真开展工作,填写好各相关的记录和表册。
8.认真准备,以积极的态度,高效率高质量地全面展开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积极有效地应用远程教育资源。
2014.2
第三篇:教育技术装备在教学中综合应用
阳泉市平定县
编号:()
教育技术装备在教学中综合应用
作者:赵亿芬
单位:阳泉市平定县宁艾学校 性别:女
邮编:045200 手机*** 新课程为信息技术提供了全新的理念,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要求信息技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工作的整合,让内容丰富的学科课堂教学作为信息技术学科的有效载体,又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科课堂教学的一种崭新的支撑,朝基础教育现代化的目标靠拢。根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理念,本人结合实际教学,谈谈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综合应用的粗浅认识。
一、提高整合的认识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即处于被灌输的状态。怎样才能在小学教育中有效地给学生信息技术知识,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知识与能力,为学生打好全面、扎实的文化基础,让学生能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这是信息技术课程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在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根本目标。应当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开辟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路子,要根据学科教学需要,从实际出发,寻找最佳结合点,充分发挥计算机的工具性功能,突出教学重点,解决难点,探索规律,启发思维,使计算机溶入学科教学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目前的课程被分为了不同的模块,比如小学阶段的“操作系统的简单操作”、“用计算机画画”、“用计算机写作文”等等。在各年级的教材中,再将这些模块进行细分,将有关信息技术的知识点划分为不同的章节,然后教师按照既定的顺序进行讲解。让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各个部分有很深刻的了解,但随时间的推移,这种方法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信息技术被人分割成联系很少甚至没有联系的零散部分,学生在简单的环境中可以运用知识,但在复杂、综合的信息环境下就不能很好地运用信息技术。在这种对知识要点进行细致分类的情况下,学生能学到很多有关于某一操作的书面知识,但由于缺少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所以会产生“纸上谈兵”的现象,在实际中往往不能很好地运用信息技术去解决问题。由于信息技术内容更新换代的速度很快,目前的信息技术课本的内容与社会上信息技术的发展联系不紧密,导致学生学到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派不上用场。正如一位老师所说的“学生最喜欢玩电脑,但不喜欢上信息技术课”。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对学生的要求的变化,在旧的模式下的信息技术课程所带来的弊端已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改革迫切需要建立新的模式,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正是针对这些弊端所提出来的。
二、明确整合原则
课程整合将信息技术看作是各类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主要在已有课程的学习活动中有机结合使用信息技术,以便更好的完成课程目标。对于学生来说,信息技术则是一种终生受用的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认知工具。课程整合的最基本特征就是它的学科交叉性和立足于能力的培养。课程整合以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进行驱动教学,有意识地开展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的教学。这些任务可以是具体学科的任务,也可以是真实性的问题情景,使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进行学习。通过一个或几个任务,把相关的各学科知识和能力要求作为一个整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就完成了所需要掌握的学习目标的学习。
三、探索整合模式
在信息技术课程整合中,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教学的总体能力目标是一致的,即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信息技术完全为其它学科的教学服务。在这种整合的模式下,教师和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分别进行教学和学习,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决定用什么形式来呈现什么教学内容,并以课件或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接受了学习任务以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必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获得有效的认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创造交互式学习环境,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需要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使学生有主动参与的可能,学生的主体性和个别化得到较大的体现,这样的教学氛围十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问题能力的培养。同样,教师通过整合的任务,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每个学生通过这种个性化学习,各得其所,各得其乐,从而真正体现出学生认知主体的地位。
四、推广整合应用
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的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必将成为二十一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因此,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前景下,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第斯多惠曾说过:“如果使学生在学习中习惯于简单的接受和被动的工作,任何方法都是坏的;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新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因此,利用多媒体在识字教学中创设鲜活、生动的情境激发起学生学习字词的兴趣,帮助学生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的意思,将识字、写字、朗读、说话等训练融为一体,让他们在参与活动中,提高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使识字变成有吸引力、有趣味、有意义的集体活动。
要搞好信息技术教育,有必要加强理论和应用研究。例如:积极开展信息技术在不同学科教学、学习中的应用模式、应用效果的研究,加强对学生主动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的课题研究;配合小学综合课程改革及素质教育,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模式、效果评价的研究;等等。这些理论和应用的研究成果,可以科学地指导信息技术教育的实践,从而保障信息技术教育沿着科学化的方向不断前进,提高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根据新课程的理念,我们在实施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必须明确促进学生信息社会化进程这一宗旨,立足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从新课程理念、整合的目标、整合的途径等方面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落实到实处,从而推动信息技术现课程融合的改革。
五、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现代技术装备的优势:
1、在教学中运用了现代技术装备——多媒体创设的情境全面、生动、贴切,富有趣味性,贴近儿童的生活经验,使儿童更乐于接受,从而达到了激趣和连接教学各环节的作用。
2.运用现代技术装备辅助教学,图文并茂,创设有效的语境,能够有力地提高学生理解字词的能力。
3.利用现代技术装备——多媒体设置多种情境游戏,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游戏中中熟悉生字、词语,实现了在玩中学的目标。
4.运用现代技术装备多媒体辅助教学,使范写变得更加清晰、直观,让写字教学变得简单、轻松而有趣。
5.有多媒体辅助的课,课堂的容量变大了。特别是在拍手歌的创编中,由于运用多媒体教学,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图片、动物名称,学生很快就能从动物的样子、喜好、生活习惯等方面去说句子,练习容量和质量大大增加。
六、操作方法上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在进入新课时,可以利用它创设生动、直观、形象的画面,起到铺垫、烘托、激趣的作用。使学生在对课文内容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加深对生字的印象,创设乐学的情境。
2.进行识字教学中,可以利用它创设各种游戏,达到多次呈现生字、新词,进而加深这些字词在学生的头脑中出现的次数,使学生能很快地识记。
3.理解词语和句子时,可以通过它的声音、动画来展示丰富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词句。
4.在写字教学中,它可以给学生展示标准的在田字格中的字,利用动画教同学们字的笔画,分析结构,示范运笔,帮助他们理解笔顺、结构的特点使他们能把字写得美观、漂亮。在学生试着写之后,可以利用展示台展示学生的字,同时对自己的字进行观察、分析、修改。
5.利用它创设情境,在情境中进行拓展练习,学生说话的题材更广泛,想象更大胆、新奇,语言更丰富。
第四篇:2013年涪九中教育技术装备应用实施方案
2013年涪九中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实施方案
为全面提升我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管理,确保教育技术装备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的条件保障机制,切实提高教育装备的使用效益,促进我校教育技术装备建设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根据区信息技术装备中心的有关要求,结合我校教育发展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创新意识、课程资源意识和服务学生意识,立足“管”和“用”,健全制度,落实常规,有效管理,强化服务,讲求效益,充分发挥课程资源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二、工作目标
以提高教育技术装备整体管理应用水平为目标,以开展教育技术装备使用效益为主要内容,以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和加强日常应用为途径,努力创设有利于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和应用的制度环境,实现教育技术装备持续、快速发展,全面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
三、具体措施
(一)健全机构,确保管理应用上水平
1、成立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
校长负责教育技术装备“建、配、管、用”工作,教导处具体负责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应用工作,学校实验室、图书室、音体美等器材室的具体负责人,切实做好教育技术装备平时的管理应用工作。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应用工作务必纳入学校工作计划、教师教学计划和管理员工作计划。
教育技术装备工作领导小组为:
组长:雷小勇
副组长:瞿明清吕佳珏陈擒龙
成员:张义石旭田兴明汪雪莲高源杨冰洁龚正琼彭淑芬李凤英向征陈忠
2、确保专人管理
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促进全员管理观念,全面提高教育技术装备管理水平。专人管理到位。班班通、图书室、理化生实验室、六大功能室、多媒体教室及设备、计算机网络教室及设备、卫生室有专人管理,明确职责,其管理工作计算工作量并列入绩效考评。具体分工如下:
彭淑芬: 负责物理实验室管理工作。
龚正琼:负责化学实验室管理工作。
李凤英:负责生物实验室管理工作。
石旭:负责音乐室管理及活动开展工作。
田兴明:负责美术室管理及活动开展工作。
高源:负责体育室管理及活动开展工作。
张义:负责科技室管理及活动开展工作。
杨冰洁:负责劳技室管理及活动开展工作。
汪雪莲:负责卫生室管理工作。
陈忠:负责学术报告厅、初一班班通、音响摄像工作。
向征:负责网站管理、初二班班通、计算机教室管理工作
陈擒龙:负责校园网络、初一班班通、监控系统、LED、广播系统管理工作。
3、经费投入保障
学校保证每学年投入一部分资金用于教育技术装备的正常运行、维护保养,易耗品补充以及人员培训等,同时群策群力,加强多渠道地筹措经费,加大此项经费的投入。
(二)明确要求,促进管理规范化
1、明确职责
要求各室负责人明确各自的职责,对各项规章制度要做到了如指掌。做好学校的当家人、管理者,加强责任心,制定好工作计划,将教育技术装备的破损率减到最低,同时确保教育技术装备的日常应用,最大地发挥教育装备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各室负责人还应加强学习与创新,提高管理水平。
2、规范管理
(1)保证制度齐全。学校六大功能室、实验室、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图书室等教育技术装备的各项管理制度,做到齐全规范,入框上墙,使管理人员、学科教师和学生有章可循。
(2)做到账物相符。严格按照制度进行仪器器材、设施设备、图书的登录建账。各室做到仪器器材总账、明细账、低值易耗品账“三账”齐全、准确;账面与实物相符、总账与分账相符、橱签与实物、与账面相符。
(3)做好日常管理。
各室负责人要做好仪器器材的科学存放、维护保养、借还登记和卫生清洁工作。摆放仪器要全部入橱,定柜、定层、定位,分类存放,仪器存放科学、规范、安全、美观。科学室化学试剂、药品要妥善保管。
保养维修仪器定期保养和维修,保证仪器设备处于正常完好奖状。各室如有仪器破损,能维修的应自行或请人维修,不能维修的应及时填写教学仪器设备报损报告单。借用登记做好日常教学仪器器材设备的借用、归还登记,对损坏的器材要追纠原因,追查责任,以加强使用教师的责任心。对不足的仪器器材有计划地补充。寒暑假假期各室不开放,学校器物一般不外借,如确需在寒暑假借用学校器物或外借学校器物,需经过学校领导批准方可。
卫生安全经常清扫各仪器器材室,保持各室室内干净卫生,安全通风,仪器排放有序,规范。并处理好各室准备的用电、防盗、防火等安全工作。学校网络、计算机定期进行网络维修、软件更新、病毒查杀等工作,确保学校计算机正常动作。
(三)全面开展实验教学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教育质量是立校之本。教育的改革和形势的发展,要求我们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育技术装备是实现现代教育技术的保证和条件,我们的装备,目的就是运用,应用才是硬道理。不用就是浪费。因此,我们要立足校情,有效运作,提高教育装备的应用率。
1、做好培训工作,促使教师用好装备。
采用集中与分散的培训方式,对管理人员与全体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重视实验教师、图书管理员、网管人员和器材人员的培训工作,重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全员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技能。继续全面开展以校本培训为主,以提升教师的整合水平为目的,以转变教师理念为根本,以基于信息技术环境和教学资源的教学设计
为重点,以培训和实践相结合为主要手段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师全员培训。培训工作讲求实际、实用和实效。为教师用好教育装备作好准备。
2、有效运作,促进教师应用装备常态化
理化生实验室,实验开设率应达90%以上。实验教学有计划,有过程记录,有检查,有考评。
在保证实验安全、有序的前提下,向师生开放六大功能室,为学生自主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和师生开展自制教具活动提供条件。
各学科按照课标要求用好器材,最大限度地发挥器材作用,训练学生技能,计算机室按课表上课。
(四)充分利用我校“局域网模式下的网络教学平台”,结合班班通,提高设备利用率,使教育技术装备为教学服务。
我校从建立校园网开始就立足于“局域网模式下的网络教学平台”,注重原始资料的积累。该平台以windows的“活动目录”为核心搭建,具有构建容易、成本极低、使用灵活等特点,能把各种信息技术及其装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我们发现,通过加强网络管理,保护教师的劳动成果,可以有效的激发和保持教师多媒体教学的积极性,为此学校专门配备了网络管理专职人员,并完善了局域网的配置,设立一个专用服务器(我们称之为“教师目录”,现容量高达1000G,实际使用了600G)给每位教师建立了一个个人帐户,并分配给他一定的存贮空间,只有通过帐户和密码才能取得该老师的个人目录的写、修改、删等权限,普通用则无法进入。在这种环境下,学科教师可随着他的教学进度,逐步完善各章节、各学期的课件,从而学科教师课件制作由单一化向着系统化方向发展成为可能,最终形成具备该教师特色的课件系统。
(五)积极开展各种教学活动、主题班会,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充分利用各种技术装备组织学校的大型教学活动,如教学开放周活动,优质课大赛活动,说课大赛活动、古诗词朗诵比赛、消防安全主题班会,交通安全主题班会、心理健康主题班会等。
第五篇:教育装备配备设施管理与应用工作汇报
教育装备配备设施管理与应用工作汇报
我校于分别于2008年、2009年、2010年接收了市财政局共计8万余元(仪器7300.00元、体育器材21818.00元、50000.00元)的仪器(7300.00元)、阳光体育器材(体育器材21818.00元、)及图书(50000.00元),为了使教学资源真正服务于教育教学,我校完善了《部室管理与应用细则》。我校部室管理与应用工作以现代化教育技术为突破口,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教育教学为重点,发展信息技术,加快实验教学,推进教育现代化,加强管理突出应用,促使高层次多功能的资源开发、交流和共享机制的形成,整体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力促我校教育跨越式发展。
一、加强了部室建设,规范了设备管理。
货到后,学校立即安排部室管理人员一一清点数量并登记。同时学校结合实际情况添置了书架、仪器柜。对配备的图书、仪器进行了整理,分类入柜摆放、贴标签。体育器材立即安装,投入使用。对部室实行规范管理,突出抓好常规管理。认真研究体育设备和教学实验设施及图书到位后出现的一些管理问题,制定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和规定,明确使用要求,落实岗位职责,努力把管理的制度建立在学校工作的每个方面,把管理的职责落实到学校的每个岗位,把管理的要求细化到学校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与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加强了体育器材、图书、仪器室的科学管理,所有仪器分类入橱、定位存放、科学保管、定期保养、及时维修,做好清洁卫生、防尘、防潮、防腐等工作;做好防火、防盗工作,对有毒、易燃、危险物品或药品,要严格管理,进、出、使用都要严格登记。
二、完善了制度建设,确保了设施发挥作用。
要规范人的行为,必须依靠制度约束,部室管理也不例外。我校严格账册制度,每个部室都建立了总账、分账,每学年定期盘点检查、校对,并做到账账相符,账物相符。我校制定和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和管理人员职责,并统一装框上墙,要求各管理人员牢记职责,熟知分管设施的性能、用途及注意事项。我校规定管理人员每学期制定工作计划,学末进行工作总结。
三、增强了应用意识,提高了设备效益。
建设的目的是为了使用,规范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使用。只有充分使用好设备设施,直接为教育教学服务,建设和管理才有意义和价值。提高了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首先重视科学仪器的使用率。开好科学课,通过生动多样的科学试验和兴趣活动,从小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科学态度、科学精神。
其次是提高信息技术及体育器材设备的使用率。把现代技术教育的应用作为提高我校教育质量的突破口,把体育器材与全民健身运动、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以及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紧密结合起来,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学、服务社会,丰富了教育教学内容,促进了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
再次提高图书的阅读率。我校每月初分年级以班为单位由班主任牵头借阅书籍,然后分发学生,学生互相传阅,月底统一归还。学校要求学生坚持记读书笔记,写读后感。我校对设备管理、使用和教育教学应用等做了明确规定,都能坚持使用,没有闲置现象发生。通过各种应用活动及现代化学校建设,通过典型引路,达到广泛应用,举办科学教师实验展示、课堂教学展示、实验教学论文评选、冬季球类运动会、读书感征集及读书演讲竞赛等活动,扩大师生参与面,提高了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四、创新了培训形式,提高了教师素质。
我校创造条件,积极引导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掌握现代教学手段。突出以校为本培训,按照“全员参与,全面推进,注重实效,开放训练,课堂应用”的原则,以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和整合为核心,通过任务驱动、活动驱动和项目激励的办法,提高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整合力度。我校的校本培训有计划,有学时,有记录,有考评,全体教师基本会上网,能接收、发送电子邮件、上网搜索、浏览、获取、存储信息的技能;会制作课件;能把信息技术熟练应用于教学之中。
虽然我校国家配备器材管理与应用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经费紧张,装备水平不高。我校教育信息技术设备短缺,微机室配置低,科学实验室无实验台。已经成为制约现代化学校、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因素。二是个别设施设备管理不规范,文化氛围不浓、教育意义不强。三是应用不是很广泛到位。我校实验室由于无实验台,分组实验开出率低;四是实验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综合素质不高,加强对教师及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已成为当务之急。
面对日新月异的数字化生存环境,学校如何进行教与学改革,已经成为关系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关系到教育能否跟上信息时代的发展步伐,能否与世界发达国家的教育相接轨的大课题。我们不断提高校长和教师对教育现代化重要意义的认识及现代化教育理念,全面推进教育的现代化,促进我校教育的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