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维稳调研文章=从源头上防范化解医疗矛盾
从源头上防范化解医疗矛盾 促进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区卫生局
医疗工作是一项科技含量高、风险大的工作,任何医疗活动都带有风险。从源头上评估、防范和处理医疗风险,对于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有着积极意义。为此我局探索建立了合理易于操作的降低医疗风险的评估指导工作体系,运用分析法对医疗风险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从源头上防范和化解矛盾的综合评估工作模式,为我区医疗风险管理和有效化解矛盾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当前医疗关系主要矛盾
(一)医疗事故纠纷。患者在就医过程中,由于病情本身的原因,或者由于医务人员治疗处理过程中存在疏失,造成患者没有先兆的、出乎意料的死亡、致残、出现永久性损害、或出现严重不良后果,患方无法接受,形成医疗纠纷。这种原因造成的医疗纠纷危害最大,也是医患矛盾形成的最主要原因。往往由于这种原因,形成医疗诉讼事件,或者出现家属大闹医院,殴打医务人员。
(二)医疗经济利益矛盾。当前反映比较强烈的包括下面几方面:第一,看病贵、药价虚高、检验费用昂贵。特别是慢性病患者,或者是危重症患者,医疗费用难以承受,一些经济困难人员,有病看不起、治不起,而放弃治疗。第二,1 由于与医务人员收入挂勾,部分医务人员出于创收目的,用贵药,开大处方,或进行不必要的大检查,甚至存在乱收费项目。第三,少部分医务人员涉及收受红包、收受药品回扣等情况。
(三)医务人员为异性病患者检查身体容易引起的矛盾。这种情形尤其多见于男性医务人员为女性病患者诊查时。客观上为异性检查身体有不方便之处,加上女性病患者的戒备心和羞涩感,而可能对由异性进行的工作需要的正常的检查表现出抗拒心理和过分敏感。但也存在有检查者态度不端正、手法不对的情形,极少数甚至卷入性搔扰医疗纠纷。
(四)医患关系中涉及服务态度、工作作风的矛盾。在日常医疗工作中,针对医务工作人员,反映较普遍的是个别医务人员服务态度不好、语言生硬、表现不耐烦,有的存在生、冷、硬、顶、推现象等等。针对患者就医表现,反映普遍的是患者在维权意识增强的同时,矛盾纠纷也增多,有的患者对就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是采取正当途径解决,而是采取大吵大闹的方式。个别患者不讲道理,对医务人员提出不合理要求,一旦得不到满足,就辱骂、威胁、恐吓医务人员,甚至人身攻击,医务人员的人格尊严、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由于医患互动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属非技术性矛盾。多不会形成医疗事故,但已经不同程度损害医患关系,影响了正常的医疗秩序。在日常医疗工作中,这种矛盾是各种医患矛盾中最常见的,处理不好,会对医患双方精神上、心理上带来消极的影响。
二、化解医疗矛盾对策方法,从源头消除矛盾隐患 以上医患矛盾大致可分为医疗过失纠纷和非医疗过失纠纷。医疗过失纠纷易于形成医疗事故,非医疗过失纠纷多不会形成医疗事故,但涉及医疗质量和服务态度、工作作风等问题。针对上述医患矛盾的深入剖析,我们评估总结出从源头防范和化解医疗矛盾的工作要点。
(一)切合当前形式,推动医改工作深入发展,让医疗服务真正惠及广大居民,健全和完善全民医疗保障制度,让全体居民真正能感受到到医改所带来的实惠。把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作为重点目标来抓,这是化解医患矛盾、构建和谐医疗的根本保障和基础。
(二)建立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引进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及第三方共同投保的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出现医疗事故或者医疗纠纷时,由保险公司向受害人赔付,消除或降低行业风险产生的经济纠纷和压力。
(三)加强医疗机构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首先,我们加强医疗投诉管理和危机管理。建立健全投诉处理制度和管理流程,加强对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教育和投诉处理制度的宣传,细化患者投诉指引。建立24小时投诉电话,对患者加大宣传投诉途径的力度,避免因不了解投诉途径产生潜在矛盾。处理好早期的投诉问题是预防、解决医患矛盾的重要举措。其次,加强医疗行业的危机管理。其一,完善医患危机管理渠道,让患者知道受理危机的渠道。其二,规定医患危机处理流程。其三,确定归口处理、立即反馈原则,3 鼓励医疗机构自曝问题。第三,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化解医疗矛盾,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需要在管理、服务中追求效益,因此,我们通过人文医学知识继续教育等途径来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素质水平和医疗服务水平。第四,加强医患沟通。相当部分的患者不满意治疗结果,又不具备应有的医疗知识客观评价医疗情况,个别人因此而迁怒医务人员并引发矛盾。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医务人员对于双方矛盾可以臵之不理,相反,要求医务人员做好治疗前与治疗后对患者的解释说明和沟通工作。在保证治疗无过错的前提下,通过沟通化解潜在的或发生的矛盾。就医患沟通来看,医务人员占主导地位,因此,加强学习和继续教育,掌握医患沟通的基本技巧,做到与患者之间平等沟通、有效沟通、积极沟通与善意沟通。我们在全区医疗机构中建立医患沟通制度,将医患沟通纳入医疗机构质量管理体系。其目的就是帮助医务人员形成沟通的理念,把对患者的尊重、理解和人文关怀体现到患者接受医疗服务全过程。在沟通制度中,规定沟通的主要内容,不同科室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疾病检查项目的目的与结果,以及某些治疗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等。
(四)采取多方参与纠纷调查新机制,增加行政处理透明度。实践证明,对于已经发生医疗纠纷,早期处理、透明处理以及客观公正处理,是有效化解矛盾的重要手段。目前在一些人的心目中形成一种不良观念,他们认为医疗机构是卫生行政部门的下属单位,在处理中肯定偏向于医疗机构,他们往往对卫生行政部门的调查处理持不信任态度,有时甚 4 至出现歪曲误解的心理,从而导致矛盾激化,个别的冲击医院、冲击行政机关、甚至反复上访投诉。针对这一观点,我们建立了一整套由多方参与调查的透明处理机制,在实践案例处理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针对接手的每一件案例,由卫生行政人员、抽取的医疗专业人员、司法人员以及矛盾双方的委托人员共同参与调查,特别是对那些造成一定社会影响、甚至被报纸、网络等媒体关注的医疗纠纷案件,在法律规范许可的情况下,可由媒体代表直接参与,使调查处理更加透明。
三、从源头化解医疗矛盾工作机制取得的工作成效 自从我局开始实施从源头化解医疗矛盾、降低医疗风险的评估工作制度以来,在实际处臵医疗矛盾中,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主要如下:首先为缓解医患矛盾减低行业风险危害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其次加强卫生行业内部管理,实施了从源头防范化解矛盾的新举措,使得近几个月纠纷投诉较同期相比明显减少。第三,在近期处理的5起医疗纠纷中,医患双方满意度问卷调查均达到了100%。如:金家岭社区一户居民,投诉我区沙子口卫生院120急救分中心,认为该120救护人员救治行为和救治措施不当,是导致其亲人亡故的直接原因,并且尚在问题调查处理中就并不顾劝阻到医院和卫生行政部门采取过激行为。对于死者亲属因悲痛而产生的过激行为,应予同情和理解,但是对患者的死亡原因,则需要进一步调查取证和鉴定。随后在医疗风险评估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由卫生行政人员、医疗机构专家、法 5 医人员以及家属委托的代表组成了联合调查组,经过对患者二次住院病史资料的详细研讨,最终得出的调查评估报告显示患者是死于恶性肿瘤晚期多器官衰竭而非120救治不当,调查组全体人员对此均无异议,患者家属在冷静后也转变了先前因情绪过于激动而产生的误解,对调查、取证、评估报告均没有提出任何异议,这是实施评估工作机制有效化解医疗矛盾的典型实例。
合理有效的防范和处臵医疗矛盾既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也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必要之举。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加大这方面的探索研究,从而更好的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为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做出贡献。
崂山区卫生局 二O一O年九月十七日
第二篇:如何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
如何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
(三十团五连张亚良)
化解社会矛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能否正确处理、妥善化解社会矛盾,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乃至执政地位能否巩固。化解社会矛盾需要多方面努力,其中关键一环,就是完善化解社会矛盾机制。
一、完善社会矛盾预防机制
化解社会矛盾要以防为主,重在预防,针对容易引发矛盾的因素,加大防范的力度,建立健全相应的预防机制,力求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一是加强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正确分析矛盾、解决矛盾的前提。一方面,党员干部要经常深入基层,融入人民群众之中,准确把握社情民意。既要在形势好、情况熟的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对存在的问题熟视无睹或听不进不同意见和建议,又要在新情况新矛盾不断出现、各方面思想比较活跃的条件下,注意冷静分析、正确判断事物的主流和本质,不为非主流非本质的东西所迷惑。对一些重大的倾向性问题,要明察秋毫地发现苗头,见微知着,及时果断地采取措施,解决于萌芽状态。同时,要加强对社会利益关系的发展变化进行调查研究,深入认识和分析社会利益结构、利益关系的发展变化和趋势,以利于完善有关政策措施,统筹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二是增进决策民主。社会矛盾的发生往往与决策是否符合人民群众利益关系极大。必须坚持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意使制定的政策能够公平地反映和协调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利益。在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上,兼顾最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与不同阶层的具体利益,充分考虑社会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充分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当前尤其要在制定解决就业、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缩小贫富差距等关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问题的政策方面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三是建立群众工作制度。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一大政治优势,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努力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这就要求党员干部要注意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方法,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团结带领群众前进。为此,首先要扩大党的群众工作的覆盖面,做到哪里有群众活动,哪里就有党的群众工作。其次要加强和改进党对群众的思想教育工作,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如:改变教育内容“一刀切”和照本宣科的做法,切实摸清楚各类不同对象的思想脉搏,准确把握其客观需要 , 有针对性地帮助其分辨是非 , 疏通思想 , 理顺情 绪;改变单向灌输的教育方式 , 实行双向和多向交流式教育 , 以平等的身份、讨论的方式、商量的口气向群众交流思想,交换意见,既要积极主动地讲解灌输科学道理,又要给群众提供倾诉自己心声的机会,使之能够畅所欲言,心悦诚服。当前尤其要善于做好对群众的宣传引导工作,加大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力度,运用多种形式,向群众讲清党的主张和政策的内容、意图、实现途径,引导群众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思考问题,消解群众中的怨气和误解。其三要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头作用。榜样示范本质上是一种事实教育。在群众工作中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不仅要注重领导干部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而且要让遵纪守法、道德高尚、对社会贡献大的老实人多受益,让违法乱纪、损公肥私、损人利己的人受惩罚,使党对群众的思想教育导向与利益分配导向有机统一。其四要注意联系和服务群众。把群众路线、群众观点贯彻于群众工作中,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意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现实问题,始终不渝地为群众办事实,办好事,解难事。既要着眼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政策、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为新出现的社会阶层人士提供必要的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创业和发展中的实际困难;更要热情关心生活贫困的群众,注重维护和优先照顾各种处于弱势地位群众的利益,帮助他们排忧解难。
四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是关系人心向背的根本问题,也是党风建设的核心问题。党内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滋生是最大的脱离群众的表现,是对党群关系的挑战,因而也是引发社会矛盾的不可忽视的因素。为此,必须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机制,切实贯彻《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精神,坚决纠正和刹住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坚决防止和解决用人不公、司法不公、一些行业部门单位凭借职权搞行业不正之风的问题,加大对行业行为的监督力度和违纪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标本兼治惩治腐败,维护群众根本利益。
二、完善社会矛盾处理机制
正确处理社会矛盾尤其是人民内部矛盾,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领导艺术,要非常讲究解决矛盾的方式方法。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的妥善处理机制,就是在把握矛盾运动规律的基础上,实现各种方式、方法、途径的综合运用和优化组合,以达到化解社会矛盾的目的。
一是完善矛盾分析处理办法。任何矛盾都有其产生和发展过程,都有其内在的运动规律。只有正确分析和准确把握其规律,才能取得处理矛盾的主动权。科学地分析矛盾,要求对社会矛盾要客观认识、具体分析、准确定位。也就是对现实中出现的矛盾,既不掩饰、也不夸大,更不能为了论证某种主观设想或达到某种意图而曲解矛盾,随意把矛盾上纲上线;对矛盾的主要类型、基本特征、形成机理和发展趋势进行具体分析;对矛盾的定性应建立在分析客观事实的基础之上。从而,为寻求有效的解决矛盾的方式方法确定基调。
二是畅通利益表达渠道。在利益主体多元化的情况下,利益表达问题,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问题日益突出。利益表达往往意味着冲突, 因为它包括了为达到争取利益的目标而采取的施加压力的方式。利益表达的需求总是产生于利益失衡或利益冲突的时候,此时,若不开启表达的大门,畅通表达渠道,容易引发过激行为和社会动荡。因此,建立起相应的利益表达机制,对于化解社会矛盾十分必要。所谓利益表达机制,就是让不同的社会利益群体有表达自己利益诉求的正常途径,特别应为困难群众提供表达自己利益诉求的畅通渠道。让对立的情绪和不同的意见能够及时表达,防止和避免矛盾的积累、扩散和激化。通过民主对话、协商沟通、加强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等形式,加强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建立政府与群众的良性互动关系,以便更好地化解矛盾。
三是坚持依法办事。依法执政、依法办事是妥善化解社会矛盾的有效途径。要强化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意识,党既要领导立法 ,又要带头守法,保证执法,善于把正确的主张、行之有效的政策通过法律、法规形式固定下来,成为全社会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要加强对群众的法制宣传、引导他们以理性、合法的形式和途径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在法律框架内正确认识和行使民主权利,依法解决社会矛盾。
四是形成化解矛盾合力。一方面,要建立矛盾发生现场各部门协作化解机制。一旦发生矛盾纠纷,尤其是大规模的群体事件,所属地区、责任单位、业务主管部
门、信访工作机构、公安机关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要及时赶到现场,相互配合,做好疏导、劝返和答复工作。另一方面,要建立人民群众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矛盾调解机制。既要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富有正义感且有威望的群众代表、矛盾纠纷当事人的亲朋好友等在矛盾调解中的作用,尤其是发挥人民调解部门的作用,依靠群众自己解决矛盾,又要发挥工会、妇联、共青团、综治机关、律师事务所、有关专业技术部门等部门的作用形成化解矛盾的合力 , 公平、公正、合法地解决矛盾纠纷。
三、完善化解社会矛盾组织机制
完善化解社会矛盾的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的处理机制和预防机制,同时也要求建立健全相应的化解社会矛盾的组织机制,这是确保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工作取得成效的重要保证。
一是落实维护稳定责任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党在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中要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彰显利益整合功能 ,架设好国家与社会沟通的桥梁,善于梳理和集中社会利益,保证社会利益的协调。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更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方式,拓宽服务领域,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充分发挥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充分发挥社团、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形成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合力,促进社会矛盾的化解。
二是增强党员干部调处社会矛盾的本领。党员干部在化解社会矛盾中责任重大,其工作成效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具有较高的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和本领。为此,一方面要加强教育培训,使党员加深理解和掌握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群众工作方法,加深理解和掌握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和要领,加深理解和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组织党员广泛学习哲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历史学等做好群众工作所需的知识,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另一方面,要善于借鉴国内一些地区以及国外一些国家在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中的经验,并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加以吸收消化。三是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建立社会保障机制旨在保证各类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条件,维护他们的基本权益,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这种社会保障是社会稳定的底线,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通过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确保全体人民共享社会进步成果,帮助困难群众减轻经济、社会和心理压力,保持社会稳定协调发展。
第三篇:调研文章——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做法和经验
永隆乡综治委采取有效措施
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做法和经验
永隆乡综治委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在永隆乡党委的领导下,充分认识到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性,深入研究新形势下维护稳定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探索做好维稳工作的规律和方法,结合实际,开展调研,及时总结,现就永隆乡综治委通过调研,结合机关领导干部下访工作的实际内容,归纳总结新形势下矛盾产生的原因、特点,对化解社会矛盾的认识及采取有效措施,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做法和经验撰写本文,供大家交流,不妥之处,敬请斧正。
一、新形势下矛盾起因及表现形式
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新形势下矛盾的起因及表现形式,呈现出以下值得注意的新趋势、新动向、新特点:
1、利益矛盾是引发矛盾的根本原因。随着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化和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关系多样化、利益诉求复杂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由经济物质利益引发的矛盾大量涌现。群众各类诉求的现状表明,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领域表现出来的各种矛盾,往往是不同利益主体、不同利益诉求引起的利益矛盾。利益矛盾已经成为引发矛盾的主要方面,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主要因素。在我县的城市拆迁改造过程中,开发商与住户之间利益矛盾表现的最直接,最突出。此外,物业公司与小区业主之间的利益矛盾也十分突出,许多物业公司因收费难纷纷撤离小区,这些事实,充分说明利益矛盾是引发矛盾的根本原因
2、群体性事件是矛盾的极端表现形式。群体性事件是矛盾发展到激烈程度的一种极端表现,其敏感性、关联性、对抗性、扩散性较强,对经济社会会产生连锁性的负面影响。从永隆乡综治委近年来的情况看,由于采取措施,各种矛盾引发的各类群体性事件数量逐年减少、但仍有一些矛盾尚未根本解决,成为群体上访的隐患,已经成为影响我县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客观的分析,发生群体性事件,一方面是因为群众的切身利益受到损害,如企业改制、城市拆迁、农村征地等工作中存在的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现象,另一方面政策因素也是引发群体性事件的一个重要
方面,由于某些单位的个别政策不稳定、不连续、不合理,导致特定群体利益受损。部分群众为了引起重视、尽快解决问题,以极端方式上访请愿,以过激行为制造影响,以违法形式表达诉求,从而引发群体性事件。部分个别人赴京上访从心理上也是为了引起重视、尽快解决问题,但采用这种越级上访的方式非但不能解决问题,还对本地区的和谐稳定产生极坏影响。
3非直接利益者参与是当前值得关注的新情况。有的群体性事件,参与者中有不少是与事件无直接利益关系、在事件中无直接利益诉求的普通群众。非直接利益者参与群体性事件,事发突然、升级较快,导致预防难、排查难、处臵难、善后难。永隆乡综治委辖区企业永隆林场前转制职工,98年与原企业脱钩,按有关文件将他们的人事档案移交县人才市场。2008年该林场土地出让后,这部分职工因土地出让金与该项林场现有股东产生激烈的矛盾。发生这种现象,原因在于改革发展过程中,一部分群众认为自身利益没有得到维护,改革发展成果没有得到共享,因而产生怨气和不公平感。一旦遇到与已相关或不相关的事端,他们便借机表达不满,客观上使事态不断扩大。
4、敌对势力利用人民内部矛盾是值得警惕的新动向。境内外敌对势力、敌对分子借我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利用我人民内部矛盾,对基层与民间进行全面、深度介入。他们把群众对一些具体问题的意见引向对党和政府的不满,无中生有,编造谣言,混淆视听,挑拨是非,企图在国际社会制造负面影响,进而达到动摇我国社会制度的险恶目的。近期从小区单元楼道内收缴的反动宣传单就时刻提醒我们警惕敌对势力的新动向。
二、化解矛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我们深刻的认识到化解矛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社会和谐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社会矛盾化解不了,社会就难以稳定,发展就无从谈起。改革开放30年,空前的社会变革,在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的同时,也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我区也不例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更加重视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更加重视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否则,就会因矛盾的积累甚至激化,影响和干扰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努力化解社会矛盾,最大限度地减少一切消极因素,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既是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也是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化解社会矛盾是维护社会和谐
稳定的重要基础。社会矛盾化解好了,和谐稳定就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犯罪分子和敌对势力就没有可乘之机。只有积极化解社会矛盾,我们在维护稳定工作中才能赢得广大群众的支持和认同,才能牢牢掌握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主动权。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化解社会矛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不断化解矛盾纠纷的持续过程。做好矛盾化解工作,关键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提高防范、化解矛盾的能力和水平,实现矛盾纠纷由被动调处到主动化解的转变、由事后处臵到事前预防的转变、由治标到治本的转变。
1、坚持科学发展,注重源头预防。化解社会矛盾,从根本上说,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出现的问题。要把发展作为解决各种矛盾纠纷的根本出路,大力推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协调发展,平衡兼顾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群体的利益差别。切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对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要认真研究反思,以此推动发展思路、发展理念、发展模式的不断创新,通过科学发展实现矛盾的有效化解,通过妥善化解矛盾促进又好又快发展。化解矛盾也是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坚持因情施策,对症下药。社会矛盾产生的原因多样、表现形式复杂,必须针对矛盾纠纷的特点对症下药,妥善化解。对其中合理合法的诉求,要全力解决;法度之外、情理之中的,要理顺情绪、尽力关怀;既不合理又不合法的,要加强法制教育、心理疏导,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对一般的群体性事件,要立足于疏导,进行说服、教育、劝阻,对危及社会稳定、干扰正常秩序的必须依法果断处臵。
3、注重整合资源,综合治理。社会矛盾是一定时期社会各方面、各领域矛盾的综合反映,化解矛盾必须整合各方面资源,综合运用各种办法。在工作力量上要形成合力,在工作手段上要多策并举,在相关政策上相互配套,在诉求表达上更加通畅,确保矛盾综合化解的措施落到实处。
4、坚持与时俱进,推进工作创新。面对矛盾纠纷的新特点新趋势,要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积极推进工作理念、工作机制、工作模式的创新。在这方面,永隆乡综治委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从整合资源、创新体制,注重调解、综合调处,贴近基层、源头化
解,形成了永隆乡综治委社会矛盾调处的工作模式。实践证明,这个模式在及时化解矛盾、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方面效果明显。
五、永隆乡综治委采取有效措施,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
1、建立组织、健全制度,确立综合治理化解社会矛盾的长效机制。
一是党委把综合治理化解社会矛盾工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建立了以党委书记任组长,办事处主任、综治主任任副组长,各社区书记参加的永隆乡综治委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党工委办公室具体负责矛盾排查问题的收集、梳理、汇总和上报的工作格局。二是制定了《永隆乡综治委综合治理工作活动实施方案》和有关信访工作的各项工作制度,汇编成册,并与社区签定了综治责任状。三是针对当前的信访突出问题,按领导班子分工负责的原则,从领导班子成员包起,一人一案,并抽调政策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善于做群众工作的机关干部深入企业、社区下访。四是严格执行面向服务对象的《为民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一次性告知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服务承诺的责任追究制》等制度,规范了机关全体职工依照有关规定的制度接待群众来访和开展案件查办工作的行为。五是安排专人到意见集中、矛盾突出的破产企业“蹲点”,与当事人“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谈,对群众的合理诉求,依法按政策及时解决;对诉求不合理不合法的,加大思想教育和帮扶工作力度,引导群众息诉息访。六是全力开展人民调解工作,在社区、在基层化解矛盾。
2、服务群众,化解矛盾,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在我办开展的领导干部维稳工作调研活动中,我们了解到,随着城市拆迁改造的力度加大,遗留的社会矛盾也多。主要集中在物业与居民之间、拆迁户与开发商之间、新建小区公用设施及绿化不完善等。针对这些问题,办事处及时地进行了集中疏理,按属地办结的原则,要求包片领导干部与社区干部一起,共同解决群众的急、难问题,如果不是自己职权范围内的,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解决。通过服务群众,化解矛盾,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家住永联村的许金刚原是永隆林场的一名老上访户,今年新建了一个大棚,建成使用后,已超过了建棚补贴期限,拿不到应有的建棚补贴,准备上访。在其上访之前,党委领导在“三送”的工作
中得知这一情况,根据实际了解,及时研究了有关政策认为,建棚补贴是我乡一项长期的惠农政策,不应有期限的限制,经与有关部门研究、协调、勾通,为许金刚争取到了2000元的建棚补贴。这件事极大的改变了上访户与政府的对立情绪,也教育了广大群众,使他们懂得合理诉求,可依法按政策及时解决,反之,诉求不合理不合法的,不可能得到解决,更不应该聚众上访。
3、深入基层,妥善解决人民群众的急、热、难问题
(1)积极稳妥地处理破产企业遗留问题。永隆林场土地出让后,因土地出让金引发该公司前转制职工与现有股东的矛盾。矛盾初起时,办事处领导就高度关注,派人调查了解,向上级反映;在矛盾过程中又努力调解,及时反映情况,并积极做好双方的稳定工作;经各方面的积极努力,事态平稳过渡,避免了一起群体性上访事件的发生,维护了全乡的社会稳定。
(2)关心和解决离退休干部、企业贫困党员、困难职工、社会弱势群体的实际问题。一是关心贫困老党员,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二是利用节假日,党委领导走访慰问破产、改制、解散、关闭企业的困难职工和贫困党员,资助特困家庭子女上大学。三是关爱残疾人、低保户,主动为他们换领各种证件,送到家中,促进了我区和谐社会的构建。
(3)认真处理人民群众关注的问题。在维稳下访工作中我办领导干部经常下到村居,下到驻乡单位,了解社区群众的困难,主动为驻乡单位服务。永隆中学的垃圾堆放问题一直是影响永隆环境和卫生的一个重要问题,附近居民因垃圾堆放问题多次到办事处上访,在此次下访工作中,办事处领导把该问题作为重点给予解决,群众反映,比较满意。
六、永隆乡综治委的主要工作方法 在我乡综治委的维稳工作中,我乡综治委主要开展以下工作方法:一是公示。将我乡综治委开展的维稳下访工作通过媒体公布接访时间、地点、和形式,并向社会广泛宣传,使干部群众了解支持和参与这项活动。二是开门接访,采取现场接访、回访、带案下访、重点约访等方式直接听取群众诉求。在下访期间,指定一名领导班子成员留守办公室专门接待群众来访,听取情况反映,及时解决问题;三是召开座谈会。通过召开村居群众、村居基层干部、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驻地单位负责人等对象参加的不同类别的座谈会,了解基层工作的困难和问题,对存在的问题,做
到能当场解决就当场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四是实地了解情况。就基层组织建设、危房改造、拆迁、惠农政策落实、维权等课题,深入到8个村居了解基层工作的基本情况和听取广大群众的呼声;在检查过程中,对村居存在的问题及时做好记录,并责成村居党支部努力协调,就地解决,使村居的事情和困难有人管、村居群众有地方可去;五是走访慰问。走访贫困党员,走访困难群众,走访结对帮扶对象,为他们解决一些生产、生活上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六是领导包案,包案领导全程参与案件的调查、协调、和处理,直至“案结事了”。
采取有效措施,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是构建我乡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我综治委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通过领导干部深入基、深入群众,关注民情、了解民意,继续排查化解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矛盾和纠纷问题,有效预防和减少新的矛盾与问题的发生,使群众合法权益得到进一步维护,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永隆乡维稳信息员 吴光平 2011-5-24
第四篇:校园维稳防范化解措施
校园维稳防范化解措施
一、安全事故报告及处理程序
1、应急准备与预防
(1)加强学生安全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安全意识。
(2)全面开展学校安全检查和做好校园及周边环境的整治工作,重点做好
消防、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学校从业人员资格、内部管理制度的检查,认真、细致地排查安全隐患,做到检查彻底,不留死角。
(3)应急处理指挥领导小组收到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的风险信息后,应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并按照预案做好应急准备和预防工作;事态严重时及时上报南部县教育局,并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4)对退休教师实施领导包干制管理
高段部由李志平、低段部由吴晓英负责管理与疏导
2、启动预案
安全事故发生(发现)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学校负责人,学校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向市教育局报告,报告内容为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具体情况。应急处理指挥领导小组应立即组织人员对事件进行了解查实,提出处置方案并组织实施。
3、涉稳事件的处理方案(1)报告制度实行校长负责制。
(2)学校发生或接到突发安全事故后,知情者必须在第一时间内(5-10 分钟)向校长报告,并及时向公安、交警、卫生、消防等相关部门报案请求援助。学校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本着“先控制,后处置,救人第一、减少损失”的原则,果断处理,积极抢救,指导、组织现场人员离开危险区域,保卫学校贵重物品,维护现场秩序,做好事故现场保护工作,上报学校突发事件有关材料,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3)校长接到突发安全事故报告后,根据事故情况在2小时内及时向教育局局汇报,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事故现场,组织抢救和善后处置工作。
(4)报警电话:火警:119;匪警:110;急救电话:120;交通肇事:122
(二)涉稳事件报告及处理程序
1、应急准备与预防
(1)要切实承担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政治责任,根据上级关于做好维护教育系统稳定工作的文件通知精神,在每次党中央、国务院重大会议召开期间,对教师队伍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一次排查调处工作,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及时发现和就地消除不稳定因素。
(2)要在师生中广泛开展师德和思德教育,让广大师生自觉拥护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遵纪守法,牢固树立大局意识;高度警惕并自觉抵制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一些不法分子及其分裂破坏活动的渗入校园进行捣乱破坏活动,打击利用宗教名义进行的非法活动,维护社会和谐安定。
(3)要实施依法治校、依法治教,提高服务意识,关爱师生,切实维护师生的合法权益。(4)加强网络管理和监控工作,预防有人利用网络散布反动言论,利用网络腐蚀师生的思想,甚至煽动师生参与一些不利于社会稳定的活动。
(5)应急处理指挥领导小组收到可能引发涉稳事件的风险信息后,应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并按照预案做好应急准备和预防工作;事态严重时及时上报教育局,并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2、启动预案
涉稳事件发生(发现)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学校负责人,学校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向教育局报告,报告内容为事件发生的时
间、地点、具体情况。应急处理指挥部应立即组织人员对事件进行了解查实,提出处置方案并组织实施。
3、涉稳事件的处理方案
(1)如发生集体上访、游行示威、静坐、罢教罢课等扰乱社会秩序、造成不良影响的涉稳事件时,必须第一时间报到县教育局。
(2)应急处理指挥领导小组收到发生上述事件的信息后,立即进入指挥岗位,具体部署防范工作,总指挥要亲临指挥,现场处置工作组人员要以最快的速度赶赴现场,并做好说服教育工作,防止事态的扩大和引发群体性事件。
(3)应急处理指挥领导小组要进一步检查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并处于临战状态。要认真落实值班和信息报告制度,应急处理小组要安排人员24小时值班,学校领导要坚守岗位,指挥调度,根据事态发展采取有效的措施,必要时,联合公安、综治等部门做好应急处理工作,同时向有关部门汇报落实情况及存在问题。
(4)要严格遵守宣传纪律,不许散布不负责任的言论。
七、善后工作
发生安全事故或涉稳事件处置后,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要进行认真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并写出书面报告。在加强正面引导的同时利用事故(件)的经验教训对师生进行教育,迅速恢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认真检查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工作,杜绝类似事件再发生。
八、建立报告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安全事故或涉稳事件处理完毕后,学校要形成书面报告,报送县教育局
发生安全事故或突发事件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追究有关领导及直接责任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1、隐瞒、缓报、谎报或阻碍他人报告的;
2、未按规定及时采取控制措施的;
3、不服从应急指挥部指挥的;
4、在处理安全事故或涉稳事件中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的。
腾鳌镇中心小学
第五篇: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调研文章
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突泉县总工会
突泉县总工会认真贯彻落实突综治委发(2010)6号文件精神,高度重视,超前思考,靠前行动,紧紧围绕单位职能,全面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对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进行调研。一是及时宣传动员,研究制定方案。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及时召开全体职工大会,对全面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制定相应措施,明确目标要求、工作任务、责任领导、时间安排,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工作要求上来。按照工作要求,及时将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的工作安排通过政务公开方式,进行公示,进一步畅通诉求渠道,为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基础。二是成立工作机构,明确工作责任。成立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领导小组。县总工会主席担任领导小组组长,亲自抓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机关办公室,负责对工作的安排部署、组织动员和监督落实。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按照主管领导负责、科室人员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深入基层调研、服务、指导工作。三是坚持领导接访制度和每周专题研究信访问题。深化领导接待日制度,每周三为党支部书记接待群众信访日,其他时间安排领导带班负责信访接待工作。坚持召开办公会,专题研究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对重大、疑难、复杂的信访问题,按照职责权限,细化责任分工,制定工作措施,化解矛盾。四是坚持领导负责制度。对重点矛盾纠纷实行领导负责解决。对排查出的各类矛盾纠纷落实领导、落实责任、落实措施,负责领导全程参与案件调查、协调和处理,深入剖析原因,找准问题症结,明确主体责任和协办责任,-1-
限期解决,确保矛盾纠纷任务的实现。五是坚持深入基层调研指导。为确保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有序开展,县总工会围绕工作职能,采取包片包点的办法,深入基层指导处理涉及政策性、法规性较强的信访问题,对重点矛盾纠纷进行深入摸排,对不能及时解决的纠纷隐患,建立工作台账,提出解决措施,形成上下联动的工作局面。六是坚持领导带班和信息报送制度。当前矛盾纠纷呈现出面广量大、触发点多、突发性强、升级快、主体多元化、内容复杂化、形式多样化的态势。
通过对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调研,目前,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纠纷主要潜在原因: 一是全县企业改制引发的矛盾。在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先后破产的过程中,突出表现为下岗职工的安置、拖欠工资、医疗费、拖欠以前的集资款、工龄买断等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二是由于街道改造、城市拆迁引发的矛盾纠纷。近几年,城市建设较快,由于历史的原因,面临着诸多矛盾。表现在旧城改造、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开发建设单位强行征地、房主多要补偿费或逾期不能拆迁、回迁或违犯条款等。三是因城市管理引发的纠纷。一些下岗职工、个体户或失业人员出于生计,不懂得通过合法途径寻求生活出路,而是违章违规,其行为被制止或受到处罚后,于是对有关部门有意见甚至产生对立情绪。四是干群关系引起的纠纷。有些基层干部,滥用职权或越权,有些干部工作方法简单、作风粗暴,在依法行政或执行政策过程中走样,破坏了党员干部的形象,影响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
产生以上矛盾纠纷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改革措施不配套。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生活中深层次的问题逐步暴露出来,亟需相应的、法规和政策进行调
整,但现在有些政策相对滞后,与基层的实际情况不太吻 合;二是依法治理措施乏力。一些部门和行业依法管理无力,执法监督不严,给一些人以可乘之机,损害群众利益;一些干部和群众素质低,法制观念淡薄,要么不懂法,要么不依法办事。反映在干部身上表现在不依法行政,或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处理事情有失公正。表现在群众身上为遇事不通过合法途径解决,而是意气用事,动辄上访闹事。三是极少数单位领导不够重视。表面上看有些单位领导对调解工作重视,但实际上少数地方只流于开会、发文件等,没有很好地抓落实,对事关大局的矛盾纠纷单位领导同志不出面、不协调,忽视了抓早抓小和及时调解,而触成越级上访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