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论文开的题报告

时间:2019-05-14 04:35: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金融学论文开的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金融学论文开的题报告》。

第一篇:金融学论文开的题报告

金融学‎论文开‎题报告‎

金融‎学论文‎开题报‎告

‎ 篇一‎:

‎金融学‎论文开‎题报告‎ 内蒙‎古农业‎大学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 目 ‎内蒙古‎民间金‎融体系‎近年随‎经济快‎速发 ‎展产生‎的问题‎及研究‎对策 ‎学 院‎ 经济‎管理学‎院 专‎ 业 ‎金融学‎(双语‎)年‎ 级 ‎08级‎ 学 ‎号 0‎807‎161‎25 ‎姓 名‎ 李宇‎哲 指‎导教师‎ 张春‎梅 职‎ 称 ‎讲师 ‎内蒙古‎农业大‎学教务‎处 二‎○一二‎ 年 ‎二 月‎ 十五‎ 日 ‎说 明‎

一、开题报‎告前的‎准备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确定‎后,学‎生应尽‎快征求‎导师意‎见,讨‎论题意‎与整个‎毕业论‎文(或‎设计)‎的工作‎计划,‎然后根‎据课题‎要求查‎阅、收‎集有关‎资料并‎编写研‎究提纲‎,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

1、研‎究(或‎设计)‎的目的‎与意义‎。应说‎明此项‎研究(‎或设计‎)在生‎产实践‎上或对‎某些技‎术进行‎改革带‎来的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有的‎课题过‎去曾进‎行过,‎但缺乏‎研究,‎现在可‎以在理‎论上做‎些探讨‎,说明‎其对科‎学发展‎的意义‎。

2‎、国内‎外同类‎研究(‎或同类‎设计)‎的概况‎综述。‎在广泛‎查阅有‎关‎文献‎后,对‎该类课‎题研究(或设‎计)已‎取得的‎成就与‎尚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综述‎,只对‎本人所‎承担的‎课题或‎设计部‎分的已‎有成果‎与存在‎问题有‎条理地‎进行阐‎述,并‎提出自‎己对一‎些问题‎的看法‎。

3‎、课题‎研究(‎或设计‎)的内‎容。要‎具体写‎出将在‎哪些方‎面开展‎研‎究,‎要重点‎突出。‎研究的‎主要内‎容应是‎物所能‎及、力‎所能及‎、能按‎时完成‎的,并‎要考虑‎与其它‎同学的‎互助、‎合作。‎

4、‎研究(‎或设计‎)方法‎。科学‎的研究‎方法或‎切合实‎际的具‎有新意‎的设计‎方法,‎是获得‎高质量‎研究成‎果或高‎水平设‎计成就‎的关键‎。因此‎,在开‎始实践‎前,学‎生必须‎熟悉研‎究(或‎设计)‎方法,‎以避免‎蛮干造‎成返工‎,或得‎不到成‎果,甚‎至于写‎不出毕‎业论文‎或完不‎成设计‎任务。‎

5、‎实施计‎划。要‎在研究‎提纲中‎按研究(或设‎计)内‎容落实‎具体时‎间‎与地‎点,有‎计划地‎进行工‎作。‎

二、开‎题报告‎

1、开题报‎告可在‎导师所‎在院、‎教研室‎范围内‎举行,‎须适当‎请有关‎专‎家参‎加,导‎师必须‎参加。‎报告最‎迟在毕‎业(生‎产)实‎习前完‎成。‎

2、本‎表(页‎面:

‎A4)‎在开题‎报告通‎过论证‎后填写‎,一式‎三份,‎本人、‎导师、‎所在‎院‎部(要‎原件)‎各一份‎。

三‎、注意‎事项 ‎ ‎ ‎

1、开‎题报告‎的撰写‎完成,‎意味着‎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已经‎开始,‎学生已‎对整个‎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有了‎周密的‎思考,‎是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关‎键的环‎节。在‎开题报‎告的编‎写中指‎导教师‎只可提‎示,不‎可包办‎代替。‎

2、‎无开题‎报告者‎不准申‎请答辩‎。

3‎、本表‎(原件‎)用钢‎笔填写‎,字迹‎务必清‎楚。‎ ‎ ‎

‎ 篇二‎:

‎金融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 题‎ 报 ‎告 题‎ 目 ‎中国股‎市的成‎长性与‎投资机‎会研究‎ 专 ‎业 金‎融系 ‎学 号‎ 30‎905‎520‎82 ‎班 级‎ 学 ‎生 张‎俊峰 ‎指导教‎师 殷‎仲民 ‎年月日‎

一、‎ 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来‎源、类‎型 课‎题来源‎:

经‎过老师‎推荐,‎自己慎‎重选择‎后确定‎的方向‎与题目‎ 课题‎类型:‎

‎ 本课‎题属于‎宏观角‎度下的‎研究,‎通过对‎中国股‎市成长‎性的认‎识和对‎投资机‎会的定‎性研究‎,来分‎析和总‎结其两‎者之间‎的关系‎。

二、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秩‎序发展‎,‎中国‎资本市‎场也日‎益完善‎,法律‎法规的‎健全和‎执法力‎度的 ‎强化,‎使得股‎票市场‎公开、‎公平、‎公正的‎三公原‎则得以‎充分体‎现,中‎国股市‎经历了‎201‎X年 ‎至20‎1X年‎底长达‎5年的‎大熊市‎。股票‎价格已‎大幅度‎的下跌‎,相当‎一部分‎蓝筹股‎具有投‎资价 ‎值,股‎票市场‎投资机‎会凸显‎没产业‎升级时‎新兴产‎业在经‎济中比‎重日益‎提升,政策扶‎持的行‎业未来‎增长的‎潜力相‎当‎大,‎对这些‎增长型‎行业在‎股票市‎场进行‎长期投‎资必将‎获取丰‎厚的回‎报。‎但是中‎国股市‎仍然是‎一个相‎对不承‎受的新‎兴市场‎,投资‎风险相‎对较高‎,因而‎研究中‎国股市‎的成长‎性与投‎资机会‎对引导‎投资者‎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本课题‎的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 首‎先由于‎我们现‎在研究‎的是中‎国股市‎的成长‎性与投‎资机会‎,中国‎股市已‎经走过‎二十几‎ 年,我们还‎是‎可以‎从他的‎成长性‎和其对‎应的投‎资机会‎来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在‎我们之‎前也有‎很多人‎研究过‎同样的‎课题我‎们可以‎从中取‎得一些‎十分有‎意义的‎借鉴。‎ 《中‎国股市‎成长与‎宏观经‎济》作‎者周垂‎日;2‎01X‎年出版‎,本文‎分析了‎中国股‎票市场‎发展近‎十年来‎,股市‎规模与‎国民生‎产总值‎及居民‎储蓄的‎关系,‎并与处‎于迅速‎发展阶‎段的美‎国、‎韩国股‎市的同‎类数据‎比较,‎中国股‎市发展‎速度较‎快,论‎述发展‎股市对‎中国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的‎意义。‎由于其‎主要研‎究的是‎中国股‎市与宏‎观经济‎的联系‎,所以‎对投资‎者的价‎值并不‎是很大‎,而且‎它的出‎版时间‎较早。‎对现在‎的意义‎也不是‎很大。‎ 《代‎价最小‎的股市‎路径之‎争——‎中国股‎市十八‎年的回‎忆与思‎考》作‎者 刘‎纪鹏;‎ 刘妍‎; 2‎01X‎年出版‎,本文‎主要说‎的是从‎199‎0年深‎交所试‎运行和‎上交所‎正式运‎行起步‎至今,‎中国股‎市 历‎经十八‎个年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十‎八年来‎,中国‎股市的‎成长史‎到底是‎一部不‎规范的‎成长 ‎史,还‎是一部‎国情和‎西方规‎范成功‎结合的‎发展史‎?到底‎是一个‎充满了‎投机、‎泡沫和‎赌徒的‎赌场,‎ 还是‎和平崛‎起的中‎国不可‎或缺的‎主战场‎?在中‎国二十‎九年的‎改革中‎,没有‎一个领‎域像股‎市这 ‎样,争‎论如此‎之多、‎如此之‎激烈。‎ 强调‎国情为‎主的实‎事求是‎派 和‎ 强调‎海外规‎范为主‎的照搬‎ 照抄‎派 的‎争论始‎终没有‎停息。以‎股权‎分置改‎革为例‎, 市‎价减持‎ 变 ‎对价改‎革 导‎致天壤‎之别。‎ 因此‎,敢于‎正视这‎十八年‎发展史‎,客观‎科学地‎总结我‎们在股‎市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至关‎重要。‎ 本文‎试图从‎中国股‎市发展‎中争论‎过的几‎个焦点‎问题入‎手,对‎过往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以寻求‎ 中国‎资本市‎场未来‎发展的‎最优路‎径。他‎给我们‎讲述了‎中国股‎市的成‎长历史‎,但没‎有对未‎来的中‎国股市‎走势进‎行展开‎分析。‎ 《见‎证成长‎》作者‎周宏波‎;20‎1X年‎刊登于《‎股市‎动态分‎析》 ‎正 2‎01X‎年,中‎国证券‎市 场‎20岁‎生日,《‎股市‎动态分‎析》作‎为中国‎最刊创‎刊的专‎业性证‎券类期‎刊也见‎证了中‎国股市‎的 成‎长历程‎。而中‎国机构‎投资者‎初具规‎模也就‎是三五‎年内的‎事,每‎年的 ‎最佳机‎构投资‎者 春‎节 特‎刊也正‎在见证‎中国投‎资人成‎长的步‎伐。自‎201‎X年首‎次推出‎ 最佳‎机构投‎资者 ‎特刊以‎来,每‎ 年上‎榜机构‎风云变‎幻,新‎机构名‎字层出‎不穷,‎今年也‎不例外‎。这一‎方面表‎明中国‎投资者‎队伍的‎ 不成‎熟。但‎另一方‎面,我‎们也欣‎喜地发‎现,开‎始有些‎机构连‎续两年‎上榜,‎比如公‎募基金‎界的华‎商 基‎金、华‎夏基金‎,私募‎机构的‎尚雅投‎资。《‎中国股‎市成长‎质量及‎其对策‎研究》作者牟‎长利;‎ 龙 ‎子泉;‎201‎X‎年出‎版。本‎文主要‎给我们‎讲述了‎我国的‎沪深股‎市自九‎十年代‎初成立‎以来,‎经过短‎ 短十‎余年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以及‎对现在‎中国上‎市公司‎的总体‎质量分‎析。并‎给投资‎者以建‎议。‎《中国‎股市暴‎涨暴跌‎背后的‎制度建‎设缺失‎》作者‎:

王‎一静,‎文献来‎源:

‎[J]‎.现代‎商业,‎ 20‎1X ‎股市18‎‎

年的‎成长,‎也是中‎国股市‎制度完‎善的过‎程。中‎国股市‎经过了‎两年的‎股改,‎终于解‎决了积‎ 压已‎久非流‎通股问‎题。本‎文就中‎国股市‎最近出‎现的一‎轮暴涨‎暴跌的‎行情,‎分析了‎中国股‎市制度‎存在的‎缺陷。‎说明我‎们国家‎的股市‎发展存‎在着制‎度的缺‎陷,需‎要更近‎一步的‎改进。‎ 《从‎A股市‎盈率变‎化看股‎市投资‎机会》‎作者:‎

‎ 金开‎安,文‎献来源‎:

‎ [‎J].‎投资北‎京, ‎201‎X ‎正 股‎市的低‎估,对‎于长期‎投资的‎价值投‎资者来‎说,是‎一个买‎入持有‎的好时‎机20‎1X年‎国际金‎融 危‎机以来‎,中国‎股票市‎场经历‎了20‎1X年‎触底反‎弹,2‎01X‎年到2‎01X‎年长期‎盘整、‎交易低‎迷的弱‎势阶段‎。本文‎主要说‎了我们‎怎么利‎用市盈‎率来把‎握投资‎机会。‎ 《危‎机下的‎中国投‎资机会‎》作者‎:

马‎晨 文‎献来源‎:

‎ [‎J].‎中国金‎融家,‎ 20‎1X文‎献主要‎讲了 ‎大中华‎区是如‎何从一‎个地理‎概念转‎变为一‎个充满‎投资机‎会而且‎经济结‎构互通‎的地域‎?中国‎的 股‎市表现‎领先全‎球,哪‎些行业‎将出现‎最佳的‎投资机‎会?A‎股市场‎的短期‎和中长‎期走势‎如何?‎流 动‎性在其‎中起到‎什么作‎用? 《中国‎老龄社‎会养‎老‎产业的‎投资机‎会研究‎》作者‎:

刘‎红 ,‎ 唐继‎碧,文‎献来源‎:

‎ [‎J].‎会计 ‎师, ‎201‎X,摘‎要:

‎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 四‎二一 ‎为主的‎家庭结‎构模式‎导致了‎养老‎方‎式从以‎家庭 ‎养老为‎主转变‎为以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并‎重的养‎老模式‎过渡,‎同时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年 ‎人口不‎断增加‎,老年‎人收入‎也不断‎增加,‎政府对‎养老产‎业大力‎支持,‎但是与‎此相对‎应的却‎是养 ‎老产业‎的落后‎和养老‎产品、服务的‎严重缺‎失,因‎此,我‎国养老‎产业将‎迎来‎发‎展的春‎天,带‎来巨大‎ 的投‎资机会‎。《‎中国股‎市投资‎组合规‎模的进‎一步研‎究》作‎者:

‎方少含‎,文献‎来源:‎ ‎ ‎ [J‎].山‎西财经‎大学 ‎学报,‎ 20‎1X摘‎要:

‎采用 ‎沪深30‎‎0 ‎成分股‎中的28‎0

只‎股票,‎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建立等‎权投资‎ 组合‎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股市‎投资组‎合规模‎的非系‎统风险‎分散效‎应,计‎算了沪‎深A股‎系统风‎ 险总‎量,并‎从马可‎维茨投‎资组合‎理论出‎发探讨‎了合适‎的规避‎风险的‎投资组‎合。《股市‎投资机‎会 在‎哪‎里?‎》作者‎:

刘‎浩,文‎献来源‎:

‎ [‎J].‎卓越理‎财, ‎201‎X, ‎摘要:‎

正‎ 20‎1X 年上半‎年,根‎据各种‎理论推‎算出的‎ 铁底‎ ‎——‎500‎0、4‎800‎、40‎00、‎350‎0……‎,都没‎能阻止‎股市 ‎大盘的‎下跌、‎再下跌‎,股指‎在所谓‎ 铁底‎ 中一‎路畅行‎。大跌‎之后,‎下半年‎股市能‎否绝地‎反击?《中‎ ‎ 国股‎市投资‎策略探‎讨》作‎者:

‎刘光彦‎ 文献‎来源:‎ ‎ ‎ [J‎].商‎业研究‎, 2‎01X‎,摘要‎:

‎ 1‎4年来‎中国股‎市 大‎幅波动‎,暴涨‎暴跌的‎次数不‎计其数‎,许多‎参与群‎体损失‎惨重。‎然而,‎中国股‎市在让‎投资者‎面临 ‎巨大风‎险的同‎时,也‎给投资‎者带来‎巨大的‎机会,‎认真研‎究中国‎股市的‎运行情‎况及涨‎跌机理‎,探讨‎其投资‎策略是‎很有必‎要的。‎ 《争‎夺资源‎:故事‎远未结‎束》作‎者:

‎彭波,‎文献来‎源: ‎

‎[J]‎.证券‎导刊,‎ 20‎1X,‎摘要:‎ ‎ ‎ 一年‎来, ‎一边是‎股改轰‎轰烈烈‎地进行‎,一边‎是牛市‎如火如‎荼地展‎开,中‎国股市‎随着最‎大的制‎度障碍‎的消 ‎除,被‎压抑的‎上升动‎能开始‎逐步释‎放,除‎了制度‎的原因‎,资源‎与能源‎、人民‎币升值‎、消费‎升级被‎视为这‎轮牛市‎的开始‎。《‎中国股‎市投资‎价值分‎析:基‎于行业‎角度》‎作者:‎ ‎ 钱竞‎,文献‎来源:‎

‎ [J‎].金‎融理论‎与教学‎, 断‎跌破低‎点,中‎国股市‎仿佛在‎一夜之‎间回到‎了十年‎前的水‎平。众‎多股民‎被套,‎财富大‎幅缩水‎,基金‎公司普‎遍亏损‎。中国‎股市到‎底具不‎具被长‎线投资‎机会还‎有待考‎验。‎《中国‎股市投‎资风险‎结构性‎失衡分‎析》作‎者:

‎李玮 ‎, 陈‎卫平,‎文献来‎源: ‎

‎[J]‎.中南‎民族 ‎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X,‎摘要:‎ ‎ ‎ 从介‎绍股市‎投资风‎险特征‎着手,‎通过对‎中外股‎市风险‎结构 ‎的实证‎分析比‎较,指‎出了当‎前中国‎股市系‎统性风‎险比例‎过高,‎系统性‎风险与‎非系统‎性风险‎结构 ‎性失衡‎,并围‎绕这一‎失衡现‎象对其‎成因、危害进‎行‎了分‎析。‎《运用‎投资机‎会集方‎法研究‎公司成‎长性》‎作者:‎

‎ 潘立‎生 ,‎ 任国‎宏 ,‎ 赵惠‎芳,文‎献来源‎:

‎为样本‎来度量‎公司的‎成长性‎,并对‎投资机‎会集方‎法和传‎统的托‎宾Q值‎方法和‎市净率‎方法进‎行 有‎效性检‎验,结‎果表明‎:投资‎机会集‎方法比‎托宾Q‎值方法‎。《‎时变性‎投资机‎会条件‎下的战‎略资产‎配置决‎策:理‎论与中‎国实证‎》作者‎:

范‎利民 ‎, 陈‎浩 武‎,文献‎来源:‎

‎ [J‎].管‎理工程‎学报,‎ 20‎1X,‎摘要:‎

‎ 本文‎分析了‎投资机‎会的时‎变性特‎征对长‎期投 ‎资者战‎略资产‎配置决‎策的影‎响并实‎证,表‎明时变‎性特征‎降低风‎险资产‎长期收‎益率条‎件方差‎的 增‎长速度‎,降低‎其在长‎期投资‎视角的‎风险。‎ 从上‎我们得‎到:

‎中国股‎市成长‎性与其‎他的一‎些因素‎之间的‎关系,‎或者是‎投资机‎会‎与其‎他 的‎因素之‎间的关‎系。可‎以借鉴‎他们的‎分析方‎法和分‎析思路‎。有利‎于我们‎选择正‎确的研‎究方向‎。

四‎、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论文在‎广泛阅‎读相关‎资料和‎研究成‎果、‎理‎论,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我国股‎市的成‎长性 ‎与投资‎机会进‎行研究‎。论文‎通过对‎中国股‎市的成‎长性,‎投资机‎会各自‎分析和‎实证研‎究后得‎出 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最后‎综合理‎论与实‎证研究‎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关‎建议。‎以下为‎ 提纲‎: 第‎五章,‎ 对本‎文做出‎总结,‎同时通‎过本文‎的研究‎提出相‎关建议‎。

五‎、完成‎论文的‎条件和‎拟采用‎的研究‎手段(‎途径)‎ 首先‎,通过‎研‎读国‎内学者‎对于这‎一问题‎的各类‎研究成‎果,并‎以此为‎思路来‎寻找出‎我所需‎ 要进‎行的宏‎观方面‎的研究‎。其‎次,借‎鉴国内‎学者的‎理论成‎果及实‎证检验‎成果找‎出我的‎研究所‎需要的‎数据与‎实证方‎ 法,‎并找出‎各类实‎证检验‎结果的‎相同于‎不同之‎处,提‎出我所‎要研究‎的问题‎的理论‎依据及‎实证分‎析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根据‎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找‎到能够‎验证我‎问题的‎方法。‎ 再次‎,对我‎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分‎析,此‎部分相‎对于前‎面较理‎论化,‎但是会‎更加具‎体到 ‎细节。‎

六、‎本课题‎进度安‎排、各‎阶段预‎期达到‎的目标‎:

篇‎三: ‎

‎ ‎ ‎ 金融‎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某98‎5工程‎学校学‎生 二‎一年一‎月 说‎ 明 ‎

1、‎

2、‎

3、‎

4、‎毕业设‎计的开‎题报告‎是保证‎毕业设‎计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为‎规范毕‎业设计‎的开题‎报告,特印发‎此表。‎ 学生‎应在开‎题报告‎前,‎通‎过调研‎和资料‎搜集,‎主动与‎指导教‎师讨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开题‎报告。‎ 此表‎一式三‎份,一‎份交学‎院装入‎毕业设‎计(论‎文)档‎案袋,‎一份交‎指导教‎师,一‎份学生‎自存。‎ 开题‎报告需‎经各系‎或论文‎指导小‎组讨论‎、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查‎ 合格‎后,方‎可正式‎进入下‎一步毕‎业设计‎(论文‎)阶段‎。篇‎四:

‎金融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西安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毕 ‎业 论‎ ‎文 ‎开 题‎ 报 ‎告 论‎文题目‎_信用‎卡业务‎风险和‎防范_‎ 班 ‎级 0‎809‎ 金融‎学 学‎ 号 ‎姓 名‎ 李 ‎洋 联‎系方式‎ 指导‎教师 ‎提交日‎期 2‎01X‎-6-‎28

‎ ‎ ‎

一、选‎题的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 ‎信用卡‎作为传‎统金融‎业务和‎现代信‎息技术‎结合的‎新兴产‎物,已‎经被普‎罗大众‎接受并‎且广泛‎使用。‎它已经‎成为与‎大部分‎人息息‎相关货‎币工具‎。自‎201‎X以来‎,信用‎卡迅猛‎发展,‎由最初‎的10‎0万张‎发展到‎现在的‎几亿张‎,由于‎发卡行‎信息建‎设体系‎滞后和‎业务人‎员不注‎重对申‎请人的‎资格和‎基本信‎息的审‎核,给‎信用卡‎的发展‎带来了‎隐患和‎风险。故用此‎文来剖‎析信用‎卡的发‎卡风险‎以及‎如‎何提前‎做好防‎范。以‎减少因‎信用卡‎犯罪给‎国家、‎发卡银‎行和个‎人带来‎的经济‎损失。‎

二、论文综‎述‎(综‎述国内‎外有关‎选题的‎研究动‎态)‎信用卡‎在国内‎起步较‎晚,故‎体系没‎有国外‎健全,‎也不能‎获得较‎高的利‎润。信‎用卡在‎国外作‎为金融‎机构的‎主要业‎务和经‎济来源‎。如作‎为目前‎美国乃‎至全球‎最大发‎卡银行‎的花旗‎银行,‎201‎X年信‎用卡业‎务净盈‎利占其‎利润的‎三分之‎一;而‎美国运‎通公司‎的运通‎卡业务‎利润更‎占了其‎公司全‎部利润‎的七成‎。而对‎于一些‎风险管‎理水平‎处于低‎位的发‎卡银行‎而言,‎如果风‎险控制‎不当,信用卡‎业务却‎将成为‎他们利‎润下降‎甚至亏‎损的主‎要因素‎。‎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信‎用卡业‎务的风‎险高发‎期往往‎集中在‎市场过‎度开发‎的阶段‎,是恶‎性竞争‎的结果‎。发卡‎机构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降低风‎险控制‎标准,‎由此引‎发了大‎规模的‎连锁反‎应,造‎成风险‎膨胀。‎国际经‎验表明‎,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信用卡‎行业的‎呆账率‎有所上‎升,‎信‎用卡的‎作业风‎险、经‎济周期‎风险和‎欺诈风‎险,欺‎诈性申‎请和交‎易损失‎由发卡‎银行承‎担,上‎世纪9‎0年代‎到现在‎美国银‎行卡的‎欺诈损‎失额一‎般在6‎亿元~‎7亿元‎,20‎1X年‎美国银‎行卡欺‎诈损失‎额约

7‎.02‎5‎亿美‎元。‎在我国‎信用卡‎市场处‎于起步‎阶段,真正意‎义上的‎信‎用卡‎发行量‎不到1‎千万张‎,贷款‎规模不‎过百亿‎,与银‎行数以‎万亿计‎的信贷‎资产规‎模相比‎,所占‎比例甚‎小,其‎中所蕴‎含的风‎险相当‎有限,‎而且信‎用卡的‎持卡人‎基本上‎都属于‎银行的‎高端客‎户,所‎以信用‎卡市场‎处于低‎风险期‎。但是‎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开‎发,竞‎争的加‎剧,信‎用卡发‎卡量和‎透支额‎成倍增‎长,持‎卡人队‎伍的扩‎大会使‎银行的‎信用卡‎客户群‎向中、‎低端发‎展,信‎用卡业‎务高风‎险、高‎回报的‎特性也‎会因此‎而在一‎定程度‎上逐步‎凸现。‎正是因‎为随着‎市场的‎饱和及‎竞争的‎激烈化‎,发卡‎银行开‎始更多‎地接受‎更高信‎用风险‎的客户‎,同时‎在经营‎理念上‎,更加‎追求利‎润最大‎化而非‎风险最‎小化,所以信‎用卡扩‎张时代‎的风险‎防范迫‎在‎眉睫‎。为‎了防范‎风险,‎国家要‎大力建‎设社会‎和个人‎诚信制‎度,加‎大违反‎信用制‎度的惩‎罚力度‎。银行‎应严格‎执行信‎用卡发‎卡制度‎,对个‎人金融‎能力进‎行严格‎审核,‎同时银‎监会应‎出台相‎关政策‎,对个‎人用卡‎数量做‎出相应‎的限制‎。

三‎、论文‎提纲 ‎1 前‎言 信‎用卡作‎为一种‎先进的‎新型支‎付工具‎,对方‎‎便和改‎进我国‎居民支‎付方式‎、发展‎消费信‎贷、推‎动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我国‎信用卡‎业务快‎速发展‎,发卡‎量大幅‎上升,‎受理环‎境明显‎改善,‎信用卡‎与互联‎网通用‎的目标‎已基本‎实现。但是,‎我国‎信‎用卡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同时,‎还存在‎相关法‎律制度‎建设滞‎后、受‎理市场‎不规范‎、特别‎是信用‎卡业务‎风险日‎益突出‎等问题‎。为促‎进信用‎卡业务‎快速健‎康发展‎,有效‎防范和‎控制信‎用卡风‎险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2‎ 信用‎卡主要‎存在的‎风险 ‎

‎2.1‎ 恶意‎透支风‎险

2‎.2‎操‎作风险‎

‎ 2.‎3欺诈‎风险 ‎

‎2.4‎信用风‎险 ·‎·· ‎···‎ 3防‎范信用‎卡风险‎的主要‎措施 ‎

‎3.1‎建立完‎善的制‎度

3‎.2‎建‎立完善‎想信息‎管理系‎统和内‎部监控‎系统 ‎

‎3.3‎建立健‎全的风‎险转化‎机制 ‎结论 ‎信用卡‎的风险‎不单单‎需要银‎行一方‎面的单‎方面防‎范,持‎卡人也‎应该做‎好自我‎防范,‎养成良‎好的用‎卡习惯‎。各家‎银行的‎信用卡‎风险管‎理部门‎应该重‎视风险‎的事前‎预防、‎事中监‎控与分‎析以及‎事后坏‎账处理‎,制定‎严密的‎风险管‎理规章‎制度;‎应重视‎对业务‎人员及‎特约商‎户的培‎训工作‎,尤其‎要加强‎发卡机‎构内部‎的管理‎。总之‎,在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中‎既要考‎虑保证‎业务的‎合理拓‎展,又‎要能够‎有效的‎规避各‎种风险‎。使信‎用卡业‎务步入‎健康快‎速发展‎的快车‎道。‎

四、与‎选题相‎关的主‎要参考‎文献(‎列出:‎

‎ 作者‎、著作‎名称/‎论文名‎称、出‎版社/‎期刊名‎称、出‎版年月‎/刊期‎),不‎少于1‎0篇。‎以下为‎参考文‎献格式‎举例。‎ [1‎] 陈‎建著:‎现代信‎用卡管‎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X [‎2] ‎黎晓波‎王征宇‎:中国‎信用卡‎风险管‎理的若‎干问题‎.中国‎信用卡‎,20‎1X年‎2月 ‎[3]‎ 宋小‎桃,王‎宏芹.‎关于银‎行持卡‎人权益‎保护的‎法律思‎考[J‎].经‎济论坛‎,20‎1X,‎10:‎ ‎ 64‎-65‎ [4‎] 谢‎罗奇,‎李小林‎.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及‎其防范‎对策探‎析[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X,(‎4):‎ ‎ ‎ [‎5] ‎武剑.‎中国银‎行业实‎施内部‎评级法‎的前景‎分析与‎策略选‎择[J‎].国‎际经济‎评论,‎201‎X,2‎:

‎ 4‎0-4‎

‎ 3.‎ [6‎]张德‎芬.论‎信用卡‎法律关‎系的独‎立性与‎牵连性‎[J]‎.河北‎法学,‎201‎X,4‎:

‎ 5‎

‎9.‎[7]‎ 汪秀‎芬 中‎国信用‎卡行业‎须加强‎风险防‎范 中‎国贸易‎报 2‎01X‎.1 2‎.4 ‎[8]‎胡勇 ‎张永清‎ 信用‎卡风险‎管理 ‎特区经‎济 2‎01X‎.1 ‎[9]‎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现状‎与风险‎管理对‎策研究‎201‎X.4‎ [1‎0]从‎万事达‎卡事件‎看信用‎卡风险‎防范机‎制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周‎虹 2‎01X‎.4 ‎

五、论‎文写作‎进度安‎排 篇‎五:

‎金融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 ‎目 系‎ 专 ‎业 ‎姓‎ 名 ‎班 级‎ 学 ‎号 指‎导教师‎ 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转‎型影响‎因素分‎析 1‎ 2 ‎3 4‎

第二篇:金融学论文开题报告

金融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时间:2010-09-18 01:16 来源:未知】

金融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一、题目来源及研究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没有现代的金融市场也就没有现代的金融经济,现代金融市场是现代金融经济的核心。由于金融市场的存在,资金从资金富余方流向资金短缺方,从不能投入生产性用途的人手中转移到那些能够将其投入到生产性用途的人手中,通过这一过程经济效率得到提高。而金融衍生工具在现代金融市场中的地位与作用更是越来越重要。自从1982年第一张股票股指期货合约问世以来,经过短短几十年的发展,股指期货已成为仅次于利率期货的第一大金融衍生工具。股指期货本身是一种风险管理的工具,它集中了股票市场的风险,并在固定的场所加以释放和转移。但由于股指期货交易具有以小博大的特性,具有高风险的特征,一旦运用不当,就将会带来巨大的风险,甚至演变成金融灾难。因此,在发展股指期货的同时,如何防范股指期货带来的市场风险,维护金融安全,保持金融稳定一直是国际金融界面临的重大课题。

进入一十世纪九十年代后,国际资本流动日益全球化,同时机构投资者逐渐成为金融市场上的主导力量,从而对风险管理工具和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下,发达证券市场和新兴证券市场竟相开设股指期货交易,形成了世界性的股指期货交易热潮。中国股票市场建立才十余年,市场的不成熟、不完善和不规范使得国内股市的股价在过去的十年中经常剧烈波动,股票现货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很大。因此,中国股票市场十分迫切地需要一种能有效规避股票现货市场系统性风险的金融工具一一股指期货。

2002年以来,沉寂了数年的期货市场重新活跃了起来。大品种的全面活跃,期货经纪公司牌照审价飙升,国际期货巨头频频造访寻觅合作等等,无不显示出我国期货市场的勃勃生机。而近期新华社授权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多次强调要稳步发展股票市场,加快发展债券市场,积极稳妥地发展期货市场。由于开放式基金的推出,股票市场风险的加大,社保资金开始不断进入证券市场以及加入WTO等原因,使得市场对推出股指期货的呼声越来越高。那么,我国是否应该推出股指期货?国内对它推出的必要性和现实条件等等方面的研究已经汗牛充栋了。有的学者认为股指期货的开设有助于价格发现、套期保值、平抑市场波动等;有的学者则认为股指期货的开设可能使得股市风险放大,现实条件还不成熟。但我看来,由于中国已经加入WTO,经济全球一体化正在曲折的发展,种种金融产品进入中国已是不可逆转的潮流,面对这样的机遇和挑战,推出股指期货是顺势而为的选择。

既然发展股指期货是顺势而为的选择,那么我们就有必要去研究发展股指期货对商品期货市场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如何有效化解股指期货带来的种种正负面的影响?我想这些问题都是我国金融市场建设和完善过程中一个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及研究动态综述

1.国内相关研究:

国内对股指期货的理论研究严重滞后于实践的发展,研究相对分散,缺少系统的研究。国内对股指期货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这中间有1993年海南证券交易中心对股指期货6个品种交易的尝试,但几个月后由于诸多的原因而关闭。

在早期的研究中,国内对股指期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海外股指期货基本理论和基本运作知识上的介绍。汪利娜(1996)介绍了英国金融期货市场的发展现状、监管特色,归纳总结了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作者认为,期货市场的发展必须正确处理金融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的关系,建立独立的清算机构和系统,加强法制建设,完善监管体制。于磊(1996)和梁国勇(1997)对股票股指期货市场的产生与发展、功能、特点等问题进行了具体介绍。朱孟楠(1997对香

港金融衍生品的形式及其发展,作用与影响,金融衍生品交易的主要风险及香港金融衍生品交易的管理进行了研究。杨玉川(1998)以国际金融期货期权市场的发展为实证,分析了金融期货期权交易以及现代期货市场发展的总趋势,提出了我国为重开境内期货试点交易积极作好理论和实务准备的观点。胡怀邦(1999)系统分析了金融衍生市场发展及其影响,提出指数相关交易和动态套头交易不是股灾的罪魁祸首,股灾真正原因是不合理的制度安排、股灾前股票价值的高估、以及经济信息的过度反应。作者还进一步指出,衍生产品交易不是泡沫经济形成的直接原因。

进入2000年以后,关于股指期货的研究重心已经转移到可行性、必要性等问题上。傅强(2000)对国内开展股票股指期货交易限制条件做出了全面的分析,指出我国股票现货市场上还没有做空机制,以中小散户为主体的投资者结构以及浓厚的市场投机气氛将使套期保值功能很难实现。同时,我国目前上市公司不进行现金股利分配的现象非常普遍,政府实行较为严格的金融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体制,进一步制约了套利交易发现股指期货合理价格功能的发挥。综合这两方面的因素,作者认为我国尚不具备开展股指期货的条件。王拴红(2002)对中国推行股票股指期货交易的现实意义、可行性条件和策略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他们认为中国现阶段推出股票股指期货交易存在着较多的有利因素,但不能否认仍有一些不利的制约因素,因此在中国推行股指期货成功与否的关键还是在于该金融衍生工具能否与中国实际国情相结合。邹新月(2002)在回顾发达国家股指期货交易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开展股指期货交易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作者认为,股指期货交易具有市场价格发现机制和规避股市系统性风险两大职能,是一国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开展股指期货交易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发展股指期货有助于投资者规避系统风险,使股市波动趋于平稳,促进中国股市健康有序发展;有助于推动券商承销业务的发展;有利于增强我国股票现货市场的流动性和活力;有助于经济、金融信息的传递,增加股票现货市场的透明度;有利于增加需求,促进股票市场均衡发展。徐晓光(2003)认为,推出股指期货的不利条件的确存在,但有利条件及市场的需求却使我不能再对股指期货交易采取回避的态度,机构投资者占的比重日益增加,投资者逐渐成熟,规避风险的意识增强,都为股指期货的推出提供了机遇。鲍建平、刘文财(2004)在《规避系统风险需要股指期货》一文中提出要加快股指期货的推出。他们认为ETFS的出现能够提高股指期货的定价效率,从而提高股指期货市场的效率,使股指期货的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反过来投资ETFS也需要股指期货来规避市场系统风险。2005年9月26日,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上海举行的“中国金融衍生品论坛”上演讲时指出:由于存在股权分置问题,客观上制约了股指期货的推出。随着股权分置这一历史遗留问题的逐步解决,客观上将消除推出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产品的制度性障碍,为资本市场产品创新拓宽道路。2006年9月8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在上海正式挂牌成立。这标志着我国金融市场体系的建设和完善迈出了关键的一步,这也掀起了国内学者对股指期货研究的热潮。肖辉,刘文财(2006)在《股票指数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关系研究》一书中对股指期货的发展的状况进行了介绍,并比较了存在交易成本和现货市场卖空限制条件下的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之间的微观结构,丰富和发展了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同时也就如何控制股票指数期货市场风险问题进行了研究。

总的来看,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国内对于股指期货相关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往往是实践迫使理论研究的发展,而不是理论去指导实践,因而缺乏系统的研究体系。但另一方面,可喜的是近些年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股指期货并积极推动了相关问题的研究,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股指期货的推出,国内理论界对于股指期货必将会有更深入的讨论和研究。

2.国外相关研究:

相对于国内的研究而言,国外对股指期货的研究是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者从多种角度对股指

期货的发展动因、股指期货合约的定价、股指期货合约的交易行为,发展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在研究中,许多文献都采用了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而为股指期货的发展提供了比较科学的依据。

Cornell 和 French在1983年最早对股指期货合约的定价进行了研究。Cornell和French发现,股指期货合约的实际价格明显的低于完美市场模型计算的价格,他们将这种现象归因于投资者纳税时机的选择。Santoni(1987)研究了从1975一1986年的S&P500股指的日和周数据,发现在1982年4月推出股指期货前后股指变化的方差没有大的变化。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股指日波动的增加不是由于期货交易的存在引起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股指期货在期货合约到期日的到期效果,有使股市波动性增加的情况。最主要的原因是当市场参与者持有相对于期货的现货部位时,在期货合约到期前,由于期货与现货价差的拉近,套利者和避险者都要考虑是否持续避险,或者将原先已避险的部分了结,因而使得两个市场的交易增加。若此时股票现货市场不能提供足够的流动性,则交易不平衡的情况将会发生,使得价格波动较为剧烈。Brennan(1990)提出了最优的指数套利策略。他运用模拟分析进一步说明了如何使用该套利策略。Subrahmanyam(1991)运用一个详细的理论模型解释了股指期货巨大的流动性及其信息作用。模型的中心思想是股指期货交易为不知情流动性交易者提供了一种完美的交易媒介,因此相对于个别股票的交易而言,在股指期货市场中不知情交易者因与知情交易者进行反向交易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将会降低。Kuserk和Cocke(1994)等人对美国股市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开展股指期货交易后,由于吸引了大批套利者和套期保值者的加入,股市的规模和流动性都有较大的提高,且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交易量呈双向推动的态势。引进股指期货之后,许多文献对引进股指期货对股票现货市场的影响进行了研究。1987年股灾之后,许多报告均将矛头指向了股指期货,其中最有名的是美国的布雷迪报告。由于1987年10月19日当日开盘的S&P500价格就比现货价格低,所以布雷迪直指股指期货的程序化交易,而当时报告中多处提到程序化交易造成的瀑布效应(Cascade Effect)。由于股市下跌,组合避险者卖出股指期货以降低持股比例,期货的卖压使期货合约低于理论价格,计算机程序认为有套利机会,进而买进股指同时卖出股票,致使股市再度下跌,继而又触发了避险者的期货卖压,如此恶性循环,最终使股市大跌。同时,他还证实在危机中现货市场和股指期货市场之间存在脱节现象。换句话说,在危机出现时,现货市场和股指期货市场俨然像两个独立的实体分开运作。随着价格的急速下跌,套利活动变得风险很大,现货市场和股指期货市场之间的经济联系已经被打破。当两个市场之间的联系中断后,期货市场很难再执行风险管理的职能。

近年来,国外许多研究开始引入了不同的方法来研究股指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的影响,包括简单的方差分析、线性回归分析。研究者们除了对发达国家市场进行研究以外,一些已经开始关注新兴市场,如马来西亚、中国。

三、主要研究内容

由于各国在世界经济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

第三篇:金融学类论文开题报告一

金融学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一:

一、题目来源及研究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没有现代的金融市场也就没有现代的金融经济,现代金融市场是现代金融经济的核心,金融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由于金融市场的存在,资金从资金富余方流向资金短缺方,从不能投入生产性用途的人手中转移到那些能够将其投入到生产性用途的人手中,通过这一过程经济效率得到提高。而金融衍生工具在现代金融市场中的地位与作用更是越来越重要。自从1982年第一张股票股指期货合约问世以来,经过短短几十年的发展,股指期货已成为仅次于利率期货的第一大金融衍生工具。股指期货本身是一种风险管理的工具,它集中了股票市场的风险,并在固定的场所加以释放和转移。但由于股指期货交易具有以小博大的特性,具有高风险的特征,一旦运用不当,就将会带来巨大的风险,甚至演变成金融灾难。因此,在发展股指期货的同时,如何防范股指期货带来的市场风险,维护金融安全,保持金融稳定一直是国际金融界面临的重大课题。

进入一十世纪九十年代后,国际资本流动日益全球化,同时机构投资者逐渐成为金融市场上的主导力量,从而对风险管理工具和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下,发达证券市场和新兴证券市场竟相开设股指期货交易,形成了世界性的股指期货交易热潮。中国股票市场建立才十余年,市场的不成熟、不完善和不规范使得国内股市的股价在过去的十年中经常剧烈波动,股票现货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很大。因此,中国股票市场十分迫切地需要一种能有效规避股票现货市场系统性风险的金融工具一一股指期货。

2002年以来,沉寂了数年的期货市场重新活跃了起来。大品种的全面活跃,期货经纪公司牌照审价飙升,国际期货巨头频频造访寻觅合作等等,无不显示出我国期货市场的勃勃生机。而近期新华社授权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多次强调要稳步发展股票市场,加快发展债券市场,积极稳妥地发展期货市场。由于开放式基金的推出,股票市场风险的加大,社保资金开始不断进入证券市场以及加入WTO等原因,使得市场对推出股指期货的呼声越来越高。那么,我国是否应该推出股指期货?国内对它推出的必要性和现实条件等等方面的研究已经汗牛充栋了。有的学者认为股指期货的开设有助于价格发现、套期保值、平抑市场波动等;有的学者则认为股指期货的开设可能使得股市风险放大,现实条件还不成熟。但我看来,由于中国已经加入WTO,经济全球一体化正在曲折的发展,种种金融产品进入中国已是不可逆转的潮流,面对这样的机遇和挑战,推出股指期货是顺势而为的选择。

既然发展股指期货是顺势而为的选择,那么我们就有必要去研究发展股指期货对商品期货市场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如何有效化解股指期货带来的种种正负面的影响?我想这些问题都是我国金融市场建设和完善过程中一个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及研究动态综述

1.国内相关研究:

国内对股指期货的理论研究严重滞后于实践的发展,研究相对分散,缺少系统的研究。国内对股指期货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这中间有1993年海南证券交易中心对股指期货6个品种交易的尝试,但几个月后由于诸多的原因而关闭。

在早期的研究中,国内对股指期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海外股指期货基本理论和基本运作知识上的介绍。汪利娜介绍了英国金融期货市场的发展现状、监管特色,归纳总结了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作者认为,期货市场的发展必须正确处理金融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的关系,建立独立的清算机构和系统,加强法制建设,完善监管体制。于磊和梁国勇对股票股指期货市场的产生与发展、功能、特点等问题进行了具体介绍。朱孟楠以国际金融期货期权市场的发展为实证,分析了金融期货期权交易以及现代期货市场发展的总趋势,提出了我国为重开境内期货试点交易积极作好理论和实务准备的观点。胡怀邦系统分析了金融衍生市场发展及其影响,提出指数相关交易和动态套头交易不是股灾的罪魁祸首,股灾真正原因是不合理的制度安排、股灾前股票价值的高估、以及经济信息的过度反应。作者还进一步指出,衍生产品交易不是泡沫经济形成的直接原因。

进入2000年以后,关于股指期货的研究重心已经转移到可行性、必要性等问题上。傅强对国内开展股票股指期货交易限制条件做出了全面的分析,指出我国股票现货市场上还没有做空机制,以中小散户为主体的投资者结构以及浓厚的市场投机气氛将使套期保值功能很难实现。同时,我国目前上市公司不进行现金股利分配的现象非常普遍,政府实行较为严格的金融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体制,进一步制约了套利交易发现股指期货合理价格功能的发挥。综合这两方面的因素,作者认为我国尚不具备开展股指期货的条件,开题报告《金融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王拴红对中国推行股票股指期货交易的现实意义、可行性条件和策略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他们认为中国现阶段推出股票股指期货交易存在着较多的有利因素,但不能否认仍有一些不利的制约因素,因此在中国推行股指期货成功与否的关键还是在于该金融衍生工具能否与中国实际国情相结合。

邹新月在回顾发达国家股指期货交易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开展股指期货交易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作者认为,股指期货交易具有市场价格发现机制和规避股市系统性风险两大职能,是一国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开展股指期货交易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发展股指期货有助于投资者规避系统风险,使股市波动趋于平稳,促进中国股市健康有序发展;有助于推动券商承销业务的发展;有利于增强我国股票现货市场的流动性和活力;有助于经济、金融信息的传递,增加股票现货市场的透明度;有利于增加需求,促进股票市场均衡发展。徐晓光认为,推出股指期货的不利条件的确存在,但有利条件及市场的需求却使我不能再对股指期货交易采取回避的态度,机构投资者占的比重日益增加,投资者逐渐成熟,规避风险的意识增强,都为股指期货的推出提供了机遇。鲍建平、刘文财在《规避系统风险需要股指期货》一文中提出要加快股指期货的推出。他们认为ETFS的出现能够提高股指期货的定价效率,从而提高股指期货市场的效率,使股指期货的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反过来投资ETFS也需要股指期货来规避市场系统风险。

2005年9月26日,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上海举行的中国金融衍生品论坛上演讲时指出:由于存在股权分置问题,客观上制约了股指期货的推出。随着股权分置这一历史遗留问题的逐步解决,客观上将消除推出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产品的制度性障碍,为资本市场产品创新拓宽道路。2006年9月8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在上海正式挂牌成立。这标志着我国金融市场体系的建设和完善迈出了关键的一步,这也掀起了国内学者对股指期货研究的热潮。肖辉,刘文财在《股票指数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关系研究》一书中对股指期货的发展的状况进行了介绍,并比较了存在交易成本和现货市场卖空限制条件下的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之间的微观结构,丰富和发展了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同时也就如何控制股票指数期货市场风险问题进行了研究。

总的来看,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国内对于股指期货相关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往往是实践迫使理论研究的发展,而不是理论去指导实践,因而缺乏系统的研究体系。但另一方面,可喜的是近些年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股指期货并积极推动了相关问题的研究,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股指期货的推出,国内理论界对于股指期货必将会有更深入的讨论和研究。

2.国外相关研究:

相对于国内的研究而言,国外对股指期货的研究是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者从多种角度对股指期货的发展动因、股指期货合约的定价、股指期货合约的交易行为,发展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在研究中,许多文献都采用了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而为股指期货的发展提供了比较科学的依据。

Cornell和French在1983年最早对股指期货合约的定价进行了研究。Cornell和French发现,股指期货合约的实际价格明显的低于完美市场模型计算的价格,他们将这种现象归因于投资者纳税时机的选择。Santoni研究了从1975一1986年的SP500股指的日和周数据,发现在1982年4月推出股指期货前后股指变化的方差没有大的变化。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股指日波动的增加不是由于期货交易的存在引起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股指期货在期货合约到期日的到期效果,有使股市波动性增加的情况。最主要的原因是当市场参与者持有相对于期货的现货部位时,在期货合约到期前,由于期货与现货价差的拉近,套利者和避险者都要考虑是否持续避险,或者将原先已避险的部分了结,因而使得两个市场的交易增加。若此时股票现货市场不能提供足够的流动性,则交易不平衡的情况将会发生,使得价格波动较为剧烈。Brennan提出了最优的指数套利策略。他运用模拟分析进一步说明了如何使用该套利策略。Subrahmanyam运用一个详细的理论模型解释了股指期货巨大的流动性及其信息作用。模型的中心思想是股指期货交易为不知情流动性交易者提供了一种完美的交易媒介,因此相对于个别股票的交易而言,在股指期货市场中不知情交易者因与知情交易者进行反向交易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将会降低。Kuserk和Cocke等人对美国股市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开展股指期货交易后,由于吸引了大批套利者和套期保值者的加入,股市的规模和流动性都有较大的提高,且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交易量呈双向推动的态势。

引进股指期货之后,许多文献对引进股指期货对股票现货市场的影响进行了研究。1987年股灾之后,许多报告均将矛头指向了股指期货,其中最有名的是美国的布雷迪报告。由于1987年10月19日当日开盘的SP500价格就比现货价格低,所以布雷迪直指股指期货的程序化交易,而当时报告中多处提到程序化交易造成的瀑布效应。由于股市下跌,组合避险者卖出股指期货以降低持股比例,期货的卖压使期货合约低于理论价格,计算机程序认为有套利机会,进而买进股指同时卖出股票,致使股市再度下跌,继而又触发了避险者的期货卖压,如此恶性循环,最终使股市大跌。同时,他还证实在危机中现货市场和股指期货市场之间存在脱节现象。换句话说,在危机出现时,现货市场和股指期货市场俨然像两个独立的实体分开运作。随着价格的急速下跌,套利活动变得风险很大,现货市场和股指期货市场之间的经济联系已经被打破。当两个市场之间的联系中断后,期货市场很难再执行风险管理的职能。

近年来,国外许多研究开始引入了不同的方法来研究股指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的影响,包括简单的方差分析、线性回归分析。研究者们除了对发达国家市场进行研究以外,一些已经开始关注新兴市场,如马来西亚、中国。

金融学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二:

一、金融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之论文题目:中国上市公司效绩评价体系的探讨

二、金融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之课题研究的意义

我国上市公司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截止XX年底,我国上市公司已达到1174家,总股本超过5050亿,其中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328亿,市价总值高达5.55万亿元,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8%,约有股民6800万人,约占城镇人口的40%,资本市场规模越来越大。据统计,截止

XX年底,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所有者权益10547亿元,实现利润1519亿元,分别占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32%和63%,国有上市公司已成为我国各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在国有资产质量上,上市公司已成为优良资产的富区,同时上市公司也成为中国人投资的主要领域。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上市公司不仅会得到更大更快的发展,而且会显示出更重要的作用。但也不

可否认,在我国上市公司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上市公司整体业绩下滑,竞争力下降,据资料反映,XX年我国上市公司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为

0.1369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1.04%,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5.53%,比上年同期下降22.55%,有151家公司亏损,亏损面为

12.67%,较上年又进一步扩大;二是部分上市公司内部违规现象严重,据了解,XX年有100家上市公司因各种违规问题而受到证监委和其他有关部门的查处;一些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严重失真,虚增业绩,大肆“圈钱”,极大地打击了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信心;三是二级市场投机行为盛行,一些机构操纵股价,牟取高利,严重地扰乱了市场秩序。为了解决我国上市公司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就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好地有效发挥政府的监管职能和社会的监督职能,加快建立上市公司的优胜劣汰机制,全面净化证券市场的环境。要实现这一目标,有效的手段之一是建立上市公司的效绩评价体系。

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对我国国有企业制定了效绩评价制度,并正在逐步推开,但在我国上市公司中还没有建立这项制度,所以本文的研究是有实际意义的。

三.金融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研究的内容

本文拟从四个方面探讨上市公司效绩评价体系的建立。

第一部分主要从六个方面阐述建立我国上市公司效绩评价体系的意义,这六个方面是:

(一)有利于国家对上市公司的监管

(二)有利于推动上市公司建立科学的约束和激励机制。

第四篇:金融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金融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题目:

专业:金融学指导教师:

学院:学号:

班级:姓名:

一、课题任务与目的本论文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我国信用风险计量的现状;

2、目前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信用风险度量模型;

3、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特点实证分析;

4、我国商业银行计量信用风险的新思路。

二、调研资料情况

上世纪 90年代,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风险管理技术的进步,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现代信用度量模型与传统的信用度量方法相比,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目前国际上流行的信用分析度量模型主要有四类,即KMV模型、CreditMetrics模型、麦肯锡模型和 CSFP信用风险附加法(Credit Risk)。

1.CreditMetrics模型。CreditMetrics模型是世界上第一个信用风险的量化度量模型,是由 J.P.摩根公司等于 1997年开发出的模型。该模型以资产组合理论为依据,运用 VaR(Value at Risk)框架,对贷款和非交易资产进行估价和风险计算。CreditMetrics模型依赖于历史数据,属于盯市模型(MTM)。

2.麦肯锡模型。麦肯锡模型是在 CreditMetrics模型的基础上,对周期性因素进行了处理,将评级转移矩阵与经济增长率、失业率、利率、汇率、政府支出等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模型化,并通过蒙地卡罗模拟技术(a structured MonteCarlo simulation approach)模拟周期性因素的“冲击 ”来测定评级转移概率的变化。

麦肯锡模型克服了 CreditMetrics模型中不同时期的评级转移矩阵固定不变的缺点,可以看作是对 CreditMetrics模型的一种补充。

3.KMV模型。KMV模型是估计借款企业违约概率的方法。该模型将贷款看作期权,首先利用 Black-Scholes期权定价公式,根据企业资产的市场价值、资产价值的波动性、到期时间、无风险借贷利率及负债的账面价值估计出企业股权的市场价值及其波动性,再根据公司的负债计算出公司的违约实施点(default exercise point),然后计算借款人的违约距离,最后根据企业的违约距离与预期违约率(EDF)之间的对应关系,求出企业的预期违约率。KMV模型主要使用股票市场的相关数据,是一种动态模型。该模型同时具有盯市模型和违约模型(DM)的特征。

4.Credit Risk模型。Credit Risk模型是一种基于精算方法的信息风险计量模型, 由 CSFP(Credit Suisse FinancialProduct)于 1997年推出。该模型把信用评级的升降和与此相关的信用价差变化看作是市场风险,在任何时期只考虑违约和不违约这两种事件状态,计量预期到和未预期到的损失。Credit Risk是一种违约模型,它忽略了转移风险。但是,该模型具有其独特的优点:如模型只需要相对较少的数据,具有简易性的特点;能够得到债券组合或贷款组合的损失概率的闭形解,具有计算上的优势。

除上所述,国际上应用的信用风险度量模型还有许多,如神经网络分析模型、死亡率模型等等。

就我国而言,已逐步建立起风险管理体系,但是与国际同业相比,在数据的采集、加工、度量方法的运用上都存在着相当的差距,因此我国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计量方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发达国家先进的信用风险管理技术的学习和借鉴上,以此寻求一种适合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量化管理模型。

徐畅在《Credit Metrics 模型及其对我国银行风险量化管理的启示》[2006,3]中认为,Credit Metrics是世界上第一个评估信用风险的量化度量模型。该模型以资产组合理论、VaR(Value at Risk)理论等为依据 ,以信用评级为基础 ,不仅可以识别贷款、债券等传统投资工具的信用风险 ,而且可用于互换等现代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识别。研究此模型对于我国银行风险量化管理有很强的现实价值。

张红舸和夏佳南在《KMV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在我国的适应性研究》[2006,11]中提出,KMV模型作为国际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信用风险量化技术,早已引起我国学者对它的关注。他们对我国应用 KMV模型做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以期能找到一种在我国适用的新的信用风险管理的度量方法。但我国目前对 KMV模型所涉及到的各参数的估计方法都没有较好的研究结论,这势必使得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者要寻求一些替代指标进行近似评估。而这种近似的替代最直接的后果就是 KMV模型的输出结果不准确。作者也在文章中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使用 KMV模型进行信用风险管理应采取的措施。

姚传娟、李源和夏苏林在《信用风险度量KMV模型与Credit Risk+模型比较研究》[2006]中,结合中国商业银行目前信用风险管理的实际情况,比较分析KMV模型和CreditRisk+模型的基本原理和参数选择的共性及差异,对两模型各自特点做出客观评价,结果发现运用Credit Risk+模型有利于提高信用风险度量的精确性,为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乔小京和周石鹏在《信用风险量化模型比较及其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启示》[2006,10]中,对信用组合观点模型即CPV进行了描述,Credit Portfolio View(CPV)模型将周期性因素纳入计量模型之中,将迁移概率与宏观因素之间的关系模型化,并且通过模拟宏观因素对于模型的冲击来测定迁移概率的跨时演变,这样可以得到未来每一年的不同的迁移矩阵,在此基础上运用Credit Metrics的方法计算处于不同经济周期的VaR。可以说这种方法是对Credit Metrics的补充,它克服了由于假定不同时期的迁移概率是静态的而引起的一些偏差。

曹道胜和何明升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模型的比较级其借鉴》[2006,10]中,从模型建立的理论基础、模型类型、回收率、现金流折现因子四个维度对国际上最有影响力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模型KMV 模型、Credit Metrics模型、Credit Risk +模型和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对各模型在我国商业银行适用性进行了分析,为我国商业银行加强信用风险管理,开发适合我国国庆的信用风险模型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同时,在相关研究过程中随处都暴露出了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相比,我国信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种种不足。因此,针对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信用风险度量和管理经验,我国银行业应当大力加强建立信用风险量化分析和管理体系所需数据库的建设,建立和完善银行内部的企业信用评级体系,促进我国专业评估机构的建立,建立强大的信息技术平台,强化银行业的信息披露,加强市场约束,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关于信用风险度量和管理的理论知识,结合实际,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信用风险度量和管理模型。

三、实施方案

1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产生与发展

1.1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产生

1.1.1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定义

1.1.2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特点

1.2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发展

1.2.1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现状

1.2.2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发展

2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研究

2.1 Credit Metrics模型(信用度量术模型)

2.2 KMV模型

2.3 Credit Risk+模型(信用风险附加模型)

2.4 Credit Potfolio View模型(信用组合观点模型)

3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的现状

3.1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特点

3.1.1企业对银行信用的过度依赖

3.1.2企业还贷付息意识差,银企关系恶化

3.1.3信贷结构单一,贷款风险集中

3.2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的不足

4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的新思路

4.1 加强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防范

4.1.1 培育良好的银行信用文化

4.1.2加强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全程动态监控

4.2 加强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量化度量

4.2.1 完善信息系统的建设,建立信息数据库

4.2.2建立信用风险评估和定价模型,改进信用分析方法和技术

4.3 创造与现代模型相配套的外部条件

四、预期结果

本文以商业银行运行过程中面临的信用风险为切入点,分析我国信用风险计量的现状,对目前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信用风险度量模型进行研究,并结合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特点进行实证分析,为我国商业银行计量信用风险提出新的思路。

分析国际银行业信用风险管理的发展状况;研究目前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信用风险度量模型;进行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的实证分析。

五、进度计划

2007.12选题

2008.1下达毕业设计任务书

2008.2文献调研

2008.3论文开题报告与英文翻译

2008.3-5论文写作

2008.5论文定稿,准备答辩

第五篇:金融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金融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题目:

专业:金融学指导教师:

学院:学号:

班级:姓名:

一、课题任务与目的本论文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我国信用风险计量的现状;

2、目前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信用风险度量模型;

3、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特点实证分析;

4、我国商业银行计量信用风险的新思路。

二、调研资料情况

上世纪 90年代,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风险管理技术的进步,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现代信用度量模型与传统的信用度量方法相比,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目前国际上流行的信用分析度量模型主要有四类,即KMV模型、CreditMetrics模型、麦肯锡模型和 CSFP信用风险附加法(Credit Risk)。

1.CreditMetrics模型。CreditMetrics模型是世界上第一个信用风险的量化度量模型,是由 J.P.摩根公司等于 1997年开发出的模型。该模型以资产组合理论为依据,运用 VaR(Value at Risk)框架,对贷款和非交易资产进行估价和风险计算。CreditMetrics模型依赖于历史数据,属于盯市模型(MTM)。

2.麦肯锡模型。麦肯锡模型是在 CreditMetrics模型的基础上,对周期性因素进行了处理,将评级转移矩阵与经济增长率、失业率、利率、汇率、政府支出等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模型化,并通过蒙地卡罗模拟技术(a structured MonteCarlo simulation approach)模拟周期性因素的“冲击 ”来测定评级转移概率的变化。

麦肯锡模型克服了 CreditMetrics模型中不同时期的评级转移矩阵固定不变的缺点,可以看作是对 CreditMetrics模型的一种补充。

3.KMV模型。KMV模型是估计借款企业违约概率的方法。该模型将贷款看作期权,首先利用 Black-Scholes期权定价公式,根据企业资产的市场价值、资产价值的波动性、到期时间、无风险借贷利率及负债的账面价值估计出企业股权的市场价值及其波动性,再根据公司的负债计算出公司的违约实施点(default exercise point),然后计算借款人的违约距离,最后根据企业的违约距离与预期违约率(EDF)之间的对应关系,求出企业的预期违约率。KMV模型主要使用股票市场的相关数据,是一种动态模型。该模型同时具有盯市模型和违约模型(DM)的特征。

4.Credit Risk模型。Credit Risk模型是一种基于精算方法的信息风险计量模型, 由 CSFP(Credit Suisse FinancialProduct)于 1997年推出。该模型把信用评级的升降和与此相关的信用价差变化看作是市场风险,在任何时期只考虑违约和不违约这两种事件状态,计量预期到和未预期到的损失。Credit Risk是一种违约模型,它忽略了转移风险。但是,该模型具有其独特的优点:如模型只需要相对较少的数据,具有简易性的特点;能够得到债券组合或贷款组合的损失概率的闭形解,具有计算上的优势。

除上所述,国际上应用的信用风险度量模型还有许多,如神经网络分析模型、死亡率模型等等。

就我国而言,已逐步建立起风险管理体系,但是与国际同业相比,在数据的采集、加工、度量方法的运用上都存在着相当的差距,因此我国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计量方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发达国家先进的信用风险管理技术的学习和借鉴上,以此寻求一种适合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量化管理模型。

徐畅在《Credit Metrics 模型及其对我国银行风险量化管理的启示》[2006,3]中认为,Credit Metrics是世界上第一个评估信用风险的量化度量模型。该模型以资产组合理论、VaR(Value at Risk)理论等为依据 ,以信用评级为基础 ,不仅可以识别贷款、债券等传统投资工具的信用风险 ,而且可用于互换等现代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识别。研究此模型对于我国银行风险量化管理有很强的现实价值。

张红舸和夏佳南在《KMV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在我国的适应性研究》[2006,11]中提出,KMV模型作为国际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信用风险量化技术,早已引起我国学者对它的关注。他们对我国应用 KMV模型做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以期能找到一种在我国适用的新的信用风险管理的度量方法。但我国目前对 KMV模型所涉及到的各参数的估计方法都没有较好的研究结论,这势必使得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者要寻求一些替代指标进行近似评估。而这种近似的替代最直接的后果就是 KMV模型的输出结果不准确。作者也在文章中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使用 KMV模型进行信用风险管理应采取的措施。

姚传娟、李源和夏苏林在《信用风险度量KMV模型与Credit Risk+模型比较研究》[2006]中,结合中国商业银行目前信用风险管理的实际情况,比较分析KMV模型和CreditRisk+模型的基本原理和参数选择的共性及差异,对两模型各自特点做出客观评价,结果发现运用Credit Risk+模型有利于提高信用风险度量的精确性,为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乔小京和周石鹏在《信用风险量化模型比较及其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启示》[2006,10]中,对信用组合观点模型即CPV进行了描述,Credit Portfolio View(CPV)模型将周期性因素纳入计量模型之中,将迁移概率与宏观因素之间的关系模型化,并且通过模拟宏观因素对于模型的冲击来测定迁移概率的跨时演变,这样可以得到未来每一年的不同的迁移矩阵,在此基础上运用Credit Metrics的方法计算处于不同经济周期的VaR。可以说这种方法是对Credit Metrics的补充,它克服了由于假定不同时期的迁移概率是静态的而引起的一些偏差。曹道胜和何明升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模型的比较级其借鉴》[2006,10]中,从模型建立的理论基础、模型类型、回收率、现金流折现因子四个维度对国际上最有影响力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模型KMV 模型、Credit Metrics模型、Credit Risk +模型和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对各模型在我国商业银行适用性进行了分析,为我国商业银行加强信用风险管理,开发适合我国国庆的信用风险模型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同时,在相关研究过程中随处都暴露出了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相比,我国信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种种不足。因此,针对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信用风险度量和管理经验,我国银行业应当大力加强建立信用风险量化分析和管理体系所需数据库的建设,建立和完善银行内部的企业信用评级体系,促进我国专业评估机构的建立,建立强大的信息技术平台,强化银行业的信息披露,加强市场约束,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关于信用风险度量和管理的理论知识,结合实际,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信用风险度量和管理模型。

三、实施方案

1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产生与发展

1.1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产生

1.1.1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定义

1.1.2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特点

1.2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发展

1.2.1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现状

1.2.2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发展

2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研究

2.1 Credit Metrics模型(信用度量术模型)

2.2 KMV模型

2.3 Credit Risk+模型(信用风险附加模型)

2.4 Credit Potfolio View模型(信用组合观点模型)

3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的现状

3.1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特点

3.1.1企业对银行信用的过度依赖

3.1.2企业还贷付息意识差,银企关系恶化

3.1.3信贷结构单一,贷款风险集中

3.2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的不足

4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的新思路

4.1 加强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防范

4.1.1 培育良好的银行信用文化

4.1.2加强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全程动态监控

4.2 加强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量化度量

4.2.1 完善信息系统的建设,建立信息数据库

4.2.2建立信用风险评估和定价模型,改进信用分析方法和技术

4.3 创造与现代模型相配套的外部条件

四、预期结果

本文以商业银行运行过程中面临的信用风险为切入点,分析我国信用风险计量的现状,对目前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信用风险度量模型进行研究,并结合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特点进行实证分析,为我国商业银行计量信用风险提出新的思路。

分析国际银行业信用风险管理的发展状况;研究目前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信用风险度量模型;进行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的实证分析。

五、进度计划

2007.12选题

2008.1下达毕业设计任务书

2008.2文献调研

2008.3论文开题报告与英文翻译

2008.3-5论文写作

2008.5论文定稿,准备答辩

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百度搜藏人人网腾讯微博开心网腾讯朋友百度空间豆瓣网搜狐微博MSNQQ收藏淘宝百度贴吧搜狐白社会更多...百度分享

[论文客服QQ:228523050 Tel:*** 邱编辑 E-mail:Lunwen@263.net ] 本站最新可发表刊物清单(11.19更新)论文格式 个人简历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网站地图

论文指导

发表论文

合作流程

付款方式

联系方式

期刊目录 网站首页论文指导社会经济法律法规理工学科工商管理行政事业英语学习艺术欣赏农林学科临床医学入党申请书 个人简历 工作总结 演讲稿 实习报告 辞职报告 申请书 常用书信 实施方案 开题报告 论文格式 论文撰写 论文答辩 论文发表 新闻中心 考试动态 论文期刊 税收制度 证券投资 银行金融 投资管理 财政管理 西经论文 国际贸易 计量经济 国民经济 保险信托 民法 刑法 诉讼法 行政法 国家法、宪法 国际法 劳动保障 商法论文 经济法 法史学 自动化专业 交通运输 机械制造 工程类 生命环境 材料科学与工程 土建水利 石油与能源动力 矿业与冶金 电子通信网络 会计管理 财务管理 电子商务 人力资源 市场营销 企业管理 信息管理 旅游管理 工商管理 公共管理 社工 中国政治 国际政治 管理科学 政治理论 哲学理论 三个代表 思想政治教育 国家行政管理 学术英语 商务英语 英语教学 音乐声乐 舞蹈表演 戏剧 美术 艺术理论 电视艺术 电影艺术 渔业 水产论文 植物保护 基础科学 农艺学 护理学 特种医学 临床医学 医药卫生 基础医学 医学写作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在线 >> 论文指导 >> 开题报告 >> 论文正文开题报告范文1(银行帐目管理信息系统)更新时间 2006-8-23 15:52:41 点击数 10534 [打印本文] [收藏本文] [收藏到:QQ 百度 雅虎]-

一.编写目的《银行帐目管理信息系统》开题报告的编写目的是通过对《银行帐目管理信息系统》中各模块的分析,确定系统的体系结构,模块内容,技术方法,明确各模块的功能和数据流,为程序编写定下宏观体系框架。

二.开发背景

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尤其是计算机大范围的普及,计算机应用逐渐由大规模科学计算的海量数据处理转向大规模的事务处理和对工作流的管理,这就产生了以台式计算机为核心,以数据库管理系统为开发环境的管理信息系统在大规模的事务处理和对工作流的管理等方面的应用,特别是在银行帐目管理之中的应用日益收到人们的关注。

近年来我国信息产业发展迅速,手工管理方式在银行帐目管理等需要大量事务处理的应用中已显得不相适应,采用IT技术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势在必行。目前,对外开放必然趋势使银行业直面外国银行巨头的直接挑战,因此,银行必须提高其工作效率,改善其工作环境。这样,帐户管理的信息化势在必行。

在传统的银行帐户管理中,其过程往往是很复杂的,繁琐的,帐户管理以入帐和出帐两项内容为核心,在此过程中又需要经过若干道手续,因为整个过程都需要手工操作,效率十分低下,且由于他们之间关联复杂,统计和查询的方式各不相同;且会出现信息的重复传递问题,因此该过程必须实现信息化。

我们的系统开发的整体任务是实现银行帐户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管理效率的目的。

三.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能使新系统达到以最小的开发成本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可行性研究的目的,是根据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请求,通过初步调查和系统目标分析,对要开发的银行帐户管理信息系统从技术上、经济上、资源上和管理上进行是否可行的研究。这是一项保证资源合理使用、避免失误和浪费的重要工作。

⊙ 经济上的可行性:主要分析成本与收益、投资效果等。

⊙ 技术上的可行性:要分析技术力量、计算机性能、通讯网络和系统条件等。

⊙ 资源上的可行性:主要指管理、经费能否得到保证。

⊙ 管理上的可行性:如帐户管理水平、数据收集可能性、规章制度健全程度和领导对发展系统的态度。

可行性分析已经写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并报请领导及有关专家审议,通过后进入了以下需求分析阶段。

四.系统需求分析

用户的主要需求有帐户管理、取款机管理、用户查询、查询统计等几个方面:

(1)帐户管理方面:存款、取款、开户、销户、修改信息、办卡、挂失卡;

(2)取款机信息管理方面:管理员管理查询和维护、客户查询和取款等功能;

(3)用户查询方面:用户希望便于查询自己帐户的信息。

(4)查询统计方面:VIP用户统计、ATM业务量统计、异动查询统计、持卡总量消费统计、工作量负荷统计等功能。

五.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1)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数据的安全性问题

解决办法为:采用DES加密算法;

(2)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二:数据的一致性问题

解决办法为:使用触发器;

(3)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三:系统查找数据的速度问题

解决办法为:采用哈希算法进行数据的快速查找。

六.系统定义

通过该银行账户管理系统,使银行的账户管理工作系统化、规范化、自动化,从而达到提高账户管理效率的目的。系统开发的任务是使办公人员可以轻松快捷的完成对账户管理的任务。

1、系统要求:

(1)系统应符合银行账户管理的规定,满足银行相关人员日常使用的需要,并达到操作过程中的直观,方便,实用,安全等要求;

(2)系统采用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既便于系统功能的各种组合和修改,又便于未参与开发的技术维护人员补充,维护;

(3)系统应具备数据库维护功能,及时根据用户需求进行数据的添加、删除、修改、备份等操作;

(4)尽量采用现有软件环境及先进的管理系统开方案,从而达到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系统开发水平和应用效果的目的。

2、系统功能:

系统主要实现了:帐户管理、取款机管理、用户查询、查询统计等功能,◆帐户管理模块:存款、取款、开户、销户、修改信息、办卡、挂失卡;

◆用户查询模块;

◆取款机信息管理模块:管理员管理查询和维护、客户查询和取款等功能;

◆查询统计模块:VIP用户统计、ATM业务量统计、异动查询统计、持卡总量消费统计、工作量负荷统计等功能。

七.系统体系结构

在系统功能分析的基础上,做系统功能模块图如下:

八.运行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 2000 IE5.0

开发平台:Visual ForPro 6.0

九.参考资料

VFP 编程技术及数据库应用教程 作者: 常明华 杨佩理 李基鸿 连育英

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 ISBN:7-5083-0867-0

出版日期:2002-08-0

1VFP程序设计简明教程

作者: 鲁俊生 胡天云主编

出版社: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ISBN:7-5606-1047-1

出版日期:2001-08-01

VISUAL FOXPRO6.0/FoxBASE+课程设计案例精编

作者: 伍俊良

出版社:水利水电出版社 ISBN:7-5084-0947-7

出版日期:2002-01-01

面向对象软件工程 Object-Oriented Software Engineering

作者: Timothy C.Lethbridge Robert Laganiere

译者:张红光 温遇华 徐巧丽 张楠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7-111-11904-5

出版日期:2003-04-01

十.课题开发进度

2月23日---3月7日 系统分析阶段

3月8日----4月4日 系统设计阶段

4月5日----4月10日 系统实施、调试阶段

4月11日---4月25日 毕业设计说明书编写

4月26日---5月18日 毕业设计说明书打印

下载金融学论文开的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金融学论文开的题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金融学博士论文开题报告(0615)

    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我国金融监管制度研究 唐金龙 一、选题的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的学者对金融监管制度或金融监管的理论研究涉及的经济学等方面的理论十分......

    金融学专业开题报告(最终版)

    一、 论文题目 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风险问题研究———高校助学贷款风险问题研究 二、课题研究背景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进入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时期,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

    2015论文开题报告

    2015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第1篇:关于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11毕业论文选题的原则 毕业论文选题一般要求满足以下原则: ①开拓性:前人没有专门研究过或虽已研究但尚无......

    论文开题报告(精选合集)

    论文开题报告(15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具有双向沟通性的特点。一听到写报告就拖延症懒癌齐复发?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论文开题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

    如何写论文开题报告

    一、如何选择问题 写博士论文开题报告的奥妙在于提出问题的“层次”。不同于政策研究报告,学术文章聚集理论层面、解决理论问题。理论是由一系列前设和术语构造的逻辑体系。......

    论文开题报告

    科学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 目: 国有企业的人才激励机制初探 学 科 部: 财经学科部专业: 工商管理班级: 101班学号: xxx 姓名: xxx 指导教师: xxx 填表日期:2013 年 月......

    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开题报告 我的毕业论文选题是《浅谈管理者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我写这篇论文的思路是围绕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高层管理者的各方面的能力、素质的培养。而我读这个......

    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第1章 绪论 小综述(本章目的) 1.1项目背景(提出问题)、项目意义 (3~4行话) 1.2开题报告国内外现状对比分析 1.3研究内容(对几个关键点的研究) 1.4论文结构 小结第2章 需求分析 小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