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管理 深挖内潜 调研报告
创新管理 深挖内潜
提高全员降本增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今年以来,集团公司的生产经营困难,由于市场需求不足,造成产量回落、销量下滑、煤价不断下探、成本压力持续加大,极大地影响了集团公司的经济效益,影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目前,加强内部管理、练好内功是当务之急,在煤炭成本高启的时代,倒逼着我们必须去寻找降低或者消化煤炭高成本的办法。所以,创新管理、深挖内潜,提高全员降本增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点工作之一。围绕集团公司“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定信心、推动集团公司健康可持续发展”大讨论活动主题,我们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营造全员降本增效的良好氛围。目前,整个煤炭行业由于受国内外各种因素影响,煤炭需求不旺,产销失衡,商品煤价格持续走低。煤炭市场寒冬的到来对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个寒冬里,谁的成本更低,谁就能撑到大地回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增强降本增效意识,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进一步完善成本管理制度,推动成本管控精细化;要从节约一度电、一张纸做起,树立“节约一分不嫌少,浪费一分就是多”的意识;要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控本降耗,在保增长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减少投入;要增强效益意识,精打细算,树立“省下一分钱就是增加一分利”的意识;要加强日常物资管理、修旧利废工作,把降本增效作为管理工作的目标,通过降本增效提高企业发展质量。
各单位、各级管理者要在以前工作的基础上,再接再励,尽心尽责,做到管理到位,管控到位,工作到位,落实到位,切实把“战略成本管理”理念体现在实际工作当中;全体干部职工都要积极参与,立足岗位,从自身做起,从小事抓起,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形成良好的降本增效氛围,强力推动企业向更高目标前进。
二、创新成本管控手段,深挖内潜,全面提升管理水平。管理提升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义煤近年来实现大跨越、大发展的重要推动力。2013年,我矿要把加强成本管控,做好降本增效,全面升级管理水平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以目标考核为抓手,严格把好五大关口,使经营管理实现从被动管理向源头控制的转变。
一是严把指标考核关,按照“成本领先战略”的要求,要加强预算管控,从严下达目标计划,实行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倒算法成本控制,强化过程监督和目标考核,真正将成本管理作为衡量一个单位工作成绩的重要标准。二是严把煤炭质量关,增强企业竞争力。煤质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提高市场占有率的基石,我矿要始终把提高煤质放在首位,把好设计采掘关,从源头抓起,从生产的第一道工序抓起,切实提高商品煤质量。要严格执行集团公司制定的煤质管理办法,激发各生产区队提高煤质的积极性,切实把煤质抓上去。要充分发挥洗煤厂的提质作用,提高商品煤质量,使煤质达到客户的要求,增强市场竞争力。三是严把成本管理关,实施全过程的成本控制,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细化预算管理,压缩各项管理费用支出,强化物资材料领用控制和现场管理。加强预算管控,开源节流、严格管控,定量管理、压缩比例,严格经费、资金计划管理,确保我矿降本增效要求落到实处。四是严把回收复用关,着重加强物资修旧利废管理,锁住降耗点。从节能降耗、节支增收、深挖内潜入手,积极开展“双增双节”、“修旧利废”等活动,不断深化经营理念和全员节约意识,把降低管理成本、加强物资回收复用作为安全生产“挖潜堵漏、节支创效”的有效手段,建立废旧物资回收、修复、验收、领用等明细台账,并对各科、队材料消耗严格考核,以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考核为切入点,在减少材料消耗的同时,通过修旧利废、回收复用,最大限度地盘活闲置材料和设备,把“死”物变“活”,形成回收-复用-再生的良性循环,实现物尽其用,盘活增效。五是严把工资分配关,加强劳动力管理,常态化搞好长期不上班人员清理整顿工作。严格控制定员定额,构建人才快速成长平台,优化岗位和人员配置,提高人员工作效率。
三、推出区队建账管理,加强井下现场监管,实行人人参与,压力层层传递,提高全员降本增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为使物资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精细化,进一步规范物资使用过程管理,督促区队积极开展修旧利废、节支降耗活动,使材料成本压力层层传递,矿属各单位要认真实行材料消耗建账管理。矿供应科、审计科、纪委等单位督促落实每个生产区队建立材料收发存台帐、班组材料消耗台帐、设备管理台账和修旧利废台账,区队对材料实行“帐、物”二对口管理。各班组按照当天当班的工作任务、材料消耗明细逐项登记班组材料消耗台帐,实行日清月结,同时在材料的使用和现场管理上,要节约使用、提倡复用、减少浪费、杜绝流失。工、器具类要严格执行手交手、班交班制度,很好地培养了职工精打细算过日子的习惯。
在煤矿最大的浪费在井下,石壕矿就将材料管理的重点放在井下材料使用的现场监管上。每周供应科井下材料管理人员对各自所保包巷道施工进尺、存料情况、材料现场使用情况按时上报,对查出的问题进行通报,供应科下达整改通知;供应科井下材料管理人员常态化对所包保巷道或工作面所用的物资进行清点、验收、登记入账,特别是采煤工作面使用的单体支柱、π型梁,巷道所用的钢丝绳、皮带、溜子、机头、机尾、道岔、轻轨等大型材料认真清点,建立工作面材料使用台账、回收台账,备案存档,并以此作为接收单位的回收依据。对新设计施工的工作面,物资消耗管理与施工同步进行,每月材料投入按设计断面图的定额量和实际进尺进行核算,建立相应的管理台账,工作面结束后,作为移交及回收物资的原始资料依据。该矿无论地面或井下材料均按照材料存放管理要求码放整齐、定置管理,避免不同类材料混在一起存放,造成人为的材料管理浪费。
通过采取区队建账管理,使材料核算进班组;加强井下现场监管,提升管理精细化程度,实行人人参与,压力层层传递,提高了全员降本增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以集团公司大讨论活动为契机,立足岗位,严控成本,以实际行动为集团公司发展做出贡献。
针对目前公司的形势,我们以集团公司“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定信心、推动集团公司健康可持续发展”大讨论为契机,结合单位工作实际,开展 “创新管理 深挖内潜,如何提高全员降本增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大讨论活动。使大家站在集团公司、大有能源科学跨越发展的大局上,统一思想认识,增强忧患意识,坚决同集团公司党政的战略部署保持高度一致,同心同德,坚定信心,严格成本控制,实施精细化管理,为集团公司担责分忧,为企业发展积极做出贡献。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重点对以下方面加强管理:
1、健全完善制度,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2、加强成本管控力度,促进管理创新。主要做到严格成本考核,激发员工主观能动性。第二是加强定额管理,严控材料费支出。
3、加强劳动力和绩效薪酬管理,确保职工队伍稳定。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岗位绩效薪酬管理制度,积极参加区队学习讨论活动,积极主动地做好精神激励、心理疏导等工作,教育职工,宣传职工,释疑解惑,凝聚力量,确保人员安心、生产安全、企业安定,为持续推进矿区和谐稳定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4、加强煤炭销售管理,及时回收货款。
5、加强资金管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6、遵守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有关制度规定,坚持廉洁从政,履行好职责。
没有不可逾越的寒冬,没有不能抵御的困难。只要我们充分认识到形势的严峻性,坚定信心,立足岗位做贡献;振奋精神,同心同德克时艰,就一定能危中求机,开创新局面,就一定能稳中求进,实现新发展。
第二篇: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调研报告
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调研报告
XX区成立于XX年6月,是随着煤炭资源的开采、开发而建设起来的,是因煤而建、依煤而兴的典型的资源依托型城市。目前辖区人口XX万,其中城市人口XX万,辖区面积XX平方公里,其中建城区面积XX平方公里。近年来,随着煤炭资源的日益枯竭,企业改制和经济转型,高耗能、高污染的涉煤、冶金、化工企业逐步“关停并转”,企业离退休人员多、老龄人口多、低收入人群多、伤残比例高、下岗失业率高等社会问题突出。加之近年来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城乡差距、贫富差距逐渐拉大,征地拆迁、失地农民安置、流动人口管理、边缘群体诉求、社会治安以及历史遗留问题日益凸显,辖区建设和社会管理任务越来越重。
作为XX市政治、经济、文化、商贸和信息中心,XX区委、政府见事早、行动快,“树立一种理念、建设两个中心、健全三项机制、抓好四项重点”,逐步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切实维护了群众利益,保持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为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探索了新路,为构建和谐幸福XX、实现富民强区战略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优先”的理念。按照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以人性化理念服务和管理社会,以改革创新破解社会管理难题,以富民强区为目的,以提升城乡居民素质为前提,以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为抓手,以保障改善民生为基础,在加快经济发展中不断加强社会建设,在惠民利民中创新社会管理。统筹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发展,加快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实现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工作的齐头并进。
二是建设“便民服务、综合治理”两个中心。在全区各街道社区推进“两个中心”建设,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夯实社会管理的基础,构建服务群众的体系。目前中心建设正在进行之中,年底将实现的“两个中心”全覆盖。建设便民服务中心,打造便民服务平台。通过建设“民生服务中心”,将政府职能部门相关权力、职责下放,工作重心下移,实行“一站式”服务,对民政、就业、计生等业务全部进入“民生服务中心”,实行“一门受理、联动审批、限时办结”。在街道建设“一站式”服务中心,民政、就业、计生等8大窗口30多项业务全部进入办事大厅, 所有事项在办事窗口一口受理、一站完成,集中办公、规范操作。在社区通过一 个服务门户、一条服务热线,建设呼叫中心平台、助老助残呼叫平台、商业进社区平台和社区电子便民服务平台,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务。建设综治维稳中心,打造安民服务平台。把政法、信访、司法、民政以及与群众关系密切的职能部门整合起来,联合办公,联防联治,综合治理,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在街道将综治、司法、信访、城管等职能整合,实行一个平台受理反馈、一个流程调解到底、一个机制监督落实,强化矛盾纠纷调解、强化混乱地区整治、强化流动人口及出租屋管理。在社区建立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站,与辖区各单位、社区、物业公司互动,做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
三是健全利益诉求、风险评估、矛盾化解 “三项机制”。健全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健全联系群众制度。健全和完善领导干部“521”定点联系制度,即每名区级领导联系1个社区、1个农村、1家企业、1所学校、1个机关;每名部门、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联系1个村、1个困难户;每名一般干部都要联系1个困难户。拓宽联系群众渠道。重点抓好“3个民生通道”建设,即开通一条区长民生热线电话,在XX区政府门户网开通书记、区长民生信箱,在XX电视台XX新闻频道开辟“民生直通车”专栏,尽最大努力创造条件,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创新群众工作载体。在全区领导干部中推行群众工作量化考评,坚持区级领导每 月接访不少于2次,并确保每周都有区级领导接访;中层以上干部每年下基层不少于60天,坚持记民情日记。通过制度的约束,促使广大党员干部走出机关,深入群众,了解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解决实际问题。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坚持从“源头上”预防社会矛盾和群众性事件,严格执行《XX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对区委、政府实施的重大决策、重点项目,实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确保重大决策、重点工程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稳定性。特别是对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事项,严格实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通过“民意调查、分析论证、提交报告、跟踪监督”等程序,研究制定具体防范措施,坚绝防止因决策不当引发社会矛盾。健全社会矛盾排查防范调处机制。大力实施“天眼工程”,重点加强居民小区、主要街路、公共复杂场所等区域,安装视频监控、探头等设施,提高技防、物防能力。加强与市直相关部门、房地产开发公司、物业管理公司的协调、对接,着力抓好新建居民小区、老旧小区技防设施建设,力争用三年时间完成辖区所有居民小区技防设施“全覆盖”,形成全方位、全天候、立体化、数字化的动态治安防控网络。不断完善和全面推行“三级代言人制度”和“3456”工作法。“三级代言人制度”即:各社区居委会评选出一批群众基础好的社区居民为一级代言人,负责对本区域居民的上情下达;社区居干为二级代 言人,负责走访入户、政策宣传,受理一级代言人反映的问题,解决、答复职级范围内的事项,解决不了的转交街道办事处;街道办事处干部为三级代言人,听取受理一、二级代言人反映的情况和问题,对职能和权限之外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落实,并将解决情况及时答复一、二级代言人。“3456”工作法即:开展助贫、助学、助残“三助”活动解民忧;实施进百家门、访百家情、解百家愁、办百家事“四百”行动暖民心;发挥政策宣传、关爱帮教、治安协管、楼栋联络、人民调解“五员”作用解民难;坚持特困户、老党员、孤寡老人、下岗人员、新婚夫妇、新住居民“六必访”工作熟民情,搭建党群干群“连心桥”,筑牢社区综治“第一道防线”。
四是抓好公共安全监管、虚拟社会管控、特殊人群管理、保障改善民生“四项重点工作”。抓好公共安全监管防范工作。加强对煤矿、非煤矿山、道路交通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部位、重点时段的安全监管和隐患排查整治,加大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的打击力度,规范安全生产秩序,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主体,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强建筑行业安全生产资格审查,严格规范现场管理,杜绝意外事故发生。建立和完善地震、地质灾害等各类应急救援体系,完善应急预案,经常性地开展抗震救灾、防汛、消防等应急演练,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形成涵盖各行业、各领域的应急体系。抓好虚拟社会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网上网下综 合防控体系,建立对网上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信息的监测、研判、预警、处理机制,建立对网上有害信息的监管和查处机制。设立网上“报警岗亭”,发挥网络大队作用,建立网上重点人员、重点组织、各类违法犯罪人员和网上虚拟数据库,建立健全社区防控网、单位内部防控网、视频防控网、虚拟社会防控网组成的治安防控体系,构建以巡查处置、侦查打击、治理控制、舆论引导为重点的虚拟社会动态监控机制。抓好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工作。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公安机关要严格落实《服务外来暂住人口十项制度》,为流动人口提供技能培训、创业就业、计划生育等各项服务,努力实现流动人口由控制管理型向服务管理型的转变。加强社区矫正工作。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帮教中心作用,重点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监外执行人员、吸毒人员等特殊人员的监管服务,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帮助解决好教育、培训、康复、就业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使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更好地融入社会,切实把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加强闲散青少年帮教。深入开展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创建活动,采取心理咨询、法律宣传、技能培训等措施,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服务管理。抓好民生工程建设工作。全力抓好“十件实事”落实,着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大力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抓好校舍安全改造工程,积极发展幼儿学前教育,实现城市区小学优势互补、强弱联动。大力实施创业带动就 业,认真落实全民创业、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加强技能培训、就业指导、创业辅导,健全城乡一体的就业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抓好“农家书屋”、村居文化阵地建设,配套相关设施,增强服务功能,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监管。抓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五免一救助”、城乡特困群众救助提标扩面等工作,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社会保障覆盖面。着力解决“棚户区”居民、失地农民、“城中村”居民住房问题。
五是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矛盾纠纷调处和社会治安稳定防范”三项机制。一是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对征地拆迁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事项,经过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科学论证分析、撰写评估报告、制定稳控预案等程序,全方面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将评估情况向社会公示,防止因决策不当引发社会矛盾。按照谁决策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实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责任制。二是健全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坚持“抓早抓小、案结事了”的原则,拓宽信访接待、法律援助、行政复议等多种矛盾调处渠道,坚持排查、化解、防范工作靠前,预警、调处、保障机制下沉,通过信访部门首问接访、责任单位办理、涉法涉诉问题司法部门援助、行政复议问题法制部门接访,形成全方位、立体式、多层次的矛盾纠纷化解体系。三是健全 社会治安稳定防范机制。整合公安、城管执法力量,开展公安、城管“大巡防”与“天眼工程”相结合、与城市管理相结合、与严打整治斗争相结合,对城市区实行24小时网格化、交叉式巡逻,提高城市管理、治安防控能力。组建应急救援大队,建立地震、地质灾害等各类应急预案,开展抗震救灾、防汛、消防等应急演练,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形成各行业、各领域的应急救援体系。
七是夯实基础,构建社会治安稳定防范体系。一是开展公安、城管“大巡防”。把开展公安城管“大巡防”列为为民办理“十件实事”,配备了XX辆警用巡逻车,招聘了XX名公安城管巡防队员,对城市区实行24小时网络化巡逻。注重做到“四个结合”,即坚持“大巡防”与实施“天眼工程”相结合,加强对主要街路、居民小区、重要场所“监控器、探头”等技防设施建设;坚持“大巡防”与城市管理相结合,严厉打击破坏城市基础设施、公用设施的违法行为,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坚持“大巡防”与构筑社区防控体系相结合,充分发挥社区治安巡逻队、保安人员、物业公司等作用,共同维护社会稳定;坚持“大巡防”与严打整治斗争相结合,加大打击力度,有效遏制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二是加强校园安全治理。区政府投入XX余万元,为辖区XX所学校配备保安、安装电子监控、设立道路交通安全标志、路拱,将学校值班室与保安室相结合,统一建立了学校警务室,切 实加强对辖区学校的安全管理,确保学生及校园周边安全。此项工作,被公安厅在自治区推广。三是组建“社会工作者协会”。成立了由群众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干部、法律工作者、宗教人士等为会员的“XX区社会工作者协会”,开展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目前,有协会会员XX人,已化解各类矛盾纠纷XX余起。
八是化解矛盾,创新做好群众工作的方法。一是健全“三调联动”机制。加大矛盾纠纷调解力度,做到“三个工作靠前”、“四项机制下沉”,即:排查工作、化解工作、防范工作靠前,排调机制、预防机制、预警机制、保障机制下沉;开展“六员四进” 活动,即:“警官、检察官、法官、人民调解员、行政调解员、司法助理员”,广泛“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商户”活动,实行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效对接。全力化解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创新了领导包案、重点督办、超前预防、公开评议、社会救助等矛盾化解方法,成功化解了一批疑难案件。通过“三调联动”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万余起,调解成功率达95%;未发生一起民转刑案件,80%左右的矛盾在一线成功有效化解。二是探索“3446”工作法。在社区探索开展了“3446”综治工作法。即:开展助贫、助学、助残的“三助” 活动解民忧;发挥政策宣传员、关爱帮教员、治安协管员、楼栋关照员的“四员”优势解民难;实行进百家门、访百家情、解百家愁、暖 百家心的“四百” 行动暖民心;坚持特困户必访、老党员必访、下岗人员必访、家庭纠纷必访、新婚夫妇必访、新入住居民必访的“六必访”工作熟民情。通过开展“3446”工作法,解决了弱势群体的实际困难,筑牢综治“第一道防线”。三是建立“三级代言人”制度。各社区居委会评选出一批群众基础好的社区居民当小组长,作为第一级代言人,负责对本区域居民的上下情传达;社区居干为第二级代言人,负责走访入户、政策宣传,受理一级代言人反映的问题,解决、答复职级范围内的事项,解决不了的转交街道办事处;街道办事处干部为第三级代言人,听取受理一、二级代言人反映的情况和问题,对职能和权限之外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落实,并将解决情况及时答复一、二级代言人。各级代言人坚持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及时了解群众所想所愿,有效化解基层矛盾,实现了“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目前,全区有一、二、三级代言人分别XX名、XX名、XX名,为群众代言XX条、调处矛盾XX起、解决困难XX件。“三级代言人”制度得到中央综治委检查组的充分肯定并推广。
九是改善民生,着力构建和谐幸福XX。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一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投资XX万元实施了XX所学校校舍安全改造和XX一站小学、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等项目,极大 的改善了办学条件。出台了中职高校困难学生学费减免、生活补贴和无息助学贷款等优惠政策,为贫困生入学深造创造了良好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标准培育名师、名校、名校长,加快城乡教师交流,通过教育硬环境建设、教育软实力提升深入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二是坚持创业带动就业。大力实施创业富民工程,建成中小企业孵化园、XX文化产业创业城、零税费早夜市等XX个创业基地,为进入零税费早夜市经营户每年减免摊位费XX万元。目前已入园企业XX家,带动就业XX余人,扶持创业实体升级XX个。三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了医疗、教育、取暖、殡葬等专项救助制度,新农保试点工作全面启动,新农合参合率、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100%,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更加完善。四是加强助弱帮困工作。全面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建成居家养老服务社区XX个,建成了XX个社区爱心超市;创建“阳光家园”XX个,XX余名残疾人享受到优质托养服务。“五是探索建立社区数字化便民平台。设立“居民服务呼叫系统”,开展“一中心四平台”服务,群众通过打电话方式求助后,由便民服务中心协调各方资源为居民提供服务。同时,居民通过社区电子服务站,能够直接办理相关费用缴纳、机票订购、速递配送等业务。在城区XX个街道办事处配备了XX个便民平价粮油配送车和XX个便民平价蔬菜配送车,广泛开展以“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 服务进家庭”的社区商业“双进工程”,最大限度减少流通环节,确保平价粮油蔬菜供应。六是提升流动人口管理水平。建立“10服务”制度,实现流动人口由控制管理型向服务管理型转变,切实提高服务质量。
十是关于创新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的几点建议
社会管理创新是一项政策性很的系统工作,建议自治区党委、政府结合我区实际,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各地各部门开展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建议自治区党委、政府研究召开全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会议,对我区已经形成的一些成功经验和作法进行总结研究,制定出台有关政策措施,指导全区更好地进行管理创新实践,在全国创出示范典型。建议自治区成立决策咨询和审查机构,对涉及群众根本利益的决策进行审查;同时,建立决策和执行情况反馈、民意调查评价体系,切实提高各级党委、政府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依法决策的水平。建议自治区党委、政府考虑设立群众工作和社会管理工作机构,统揽全区社会管理和群众工作。并在各地市、县区设立相应的机构,增加人员编制,给予必要的财力保障。建议自治区党委、政府确定全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试点市县,在政策、体制、机制和保障措施上予以支持。建议自治区党委、政府对在社会管理创新、服务群众中涌现出的好党员、好干部、好典型,定期进行命名表彰,在全社会进行大力宣传。
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决策部署,认真学习各地市和区直各部门的好经验、好做法,切实加强对社会管理工作的研究,大胆进行探索实践,力争有所创新、有所突破,不断提升社会管理水平,为建设和谐幸福新XX做出应有贡献。
第三篇:路政内业管理的调研报告
关于路政内业管理的问题的调研报告
路政管理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或者其设臵的公路管理机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为维护公路管理者、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实施保护公路,公路用地及公路附属设施的行政管理。它是一种具体的、外部的行政管理活动,而这种管理活动最终依赖于路政内业人员运用文字材料、数据统计、情况分析、通过法定程序、运用正确的依据,制作规范的文书才能产生效力。所以说路政内业是路政管理工作的集中体现,如果没有规范的路政内业管理,路政执法也将半途而废。
一、目前我大队路政内业方面存在的问题:
1、文字材料的撰写能力不高;
路政内业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要掌握专业知识和逻辑知识,在路政法律文书的制作中,言简意赅,表述严谨;在计划、总结、简报的撰写中,全面真实透彻,如果做不到达两点,势必导致内业工作效率不高,从而影响路政管理工作的整体业绩恰恰在日常工作中,这是我们大多数的内业人员的“软肋”,往往忽视写作水平在路政内业管理中的重要性,照抄照搬、循环往复,没有突破没有进展。
2、内外业协调不够;
日常工作之中,由于忽视内业管理的重要性,内外业人不能很好的沟通联系,往往形成两种突出现象:一是外业人员对内业不了解、不支持,认为路政内业只是开个票,收个钱、报个表相对轻松,甚至把外业应该完成的工作一手推给内业,该收集的一手材料不去收集,以致于很多外业数据不能及时反馈,增加了内业工作难度。比如在路政案件的处理中,只注重补偿费的收取,而忽视现场取证,没有询问笔录和勘验(检查)笔录,使文书形成孤证,无说服力,相对也体现了执法的不规范性。二是内业人员对外业不熟悉,由于长期待在办公室,很少随着外业人员巡查,了解所辖路段公路和路政管理状况,很少参与到重要路政管理活动中,掌握第一手资料,往往闭门造车,不能及时反映路政工作中的亮点,不能为路政管理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展示平台。
3、路政许可档案管理不规范;
路政许可档案是指路政管理机构在路政许可审批立案后形成的作为历史记录保存起来以备考查的各种文件,批复材料,许可监管材料。记录了路政许可活动的事实和过程,是检查路政许可工作质量的一项重要依据。但长期以往,我们缺乏对路政许可档案管理规范性常识,忽略各类文件内在规律性和连续性。因此在此类存档时相关批复材料收集不齐全,一定程度上对现场的监管和后续的许可这方面材料的整理和人收集增加了难度。
第四篇:强基固本深挖内潜扎实推进区队、班组创建工作
强基固本 深挖内潜 扎实推进区队、班组创建工作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
开展创建“工人先锋号”区队、班组活动,是工会推动科学发展,实现共建共享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不断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的迫切要求;是确保企业安全生产,提高经济效益,提升质量标准化水平的有效载体。为此,我们以开展“工人先锋号”区队和班组建设活动为契机,夯实各项工作基础,不断挖掘区队、班组内部潜力,严格各项考核制度、管理制度。今年好,质量效益好等各项工作目标。具体做法如下:
一、周密计划,合理安排,积极营造活动氛围我矿创建活动领导小组把开展“工人先锋号”活动与矿开展的各项竞赛活动同计划、同部署、同检查、同总结、同表彰,并把在各项竞赛活动中取得的优异成绩作为区队、班组和个人评选“工人先锋号”区队、十佳班组、优秀班组长的重要条件和内容,从而提高职工和班组、区队积极参与各项竞赛活动;在各项竞赛活动中争创佳绩的自觉性。为了保障“工人先锋号“活动开展得确有成效,一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井口宣传橱窗、职工大会、进班会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开展创建”工人先锋号“活动的重要意义。二是制订了《关于开展创建工人先锋号区队活动的实施办法》和《班组绩效考核,星级管理考核细则》完善了区队和班组安全工作、质量管理、劳动竞赛、经营管理、民主管理、工资分配等18项工作制度。四是坚持班组活动日制度。做到了每一个活动日有计划、有安排、有新内容。五是创新班组建设活动形式,建
-3季度实现了安全生产
。三是进一步1立了班组长下井查隐患写实本,坚持了周五学习后班组长、区队干部交流会制度,及时交流好的经验,整改班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六是对开展活动成绩突出的区队、班组定期总结表彰,达到鼓励先进促进后进,交流经验等目的。真正在全矿上下形成了开展创建“工人先锋号”区队、班组活动的浓厚氛围。
二、实行“三个紧密结合”组创建活动
1、把开展“工人先锋号”创建活动与开展“争创学习型班组、争做知识型员工”活动紧密结合。在班组创建内容上:立足安全生产抓创建,提高岗位技能抓创建;规范操作行为抓创建。按照“干什么学什么,学什么考什么,考什么会什么”的要求,制订并实施、季度和月度学习培训计划。三季度,共有采煤工、小绞车司机、输送机司机、泵类司机、瓦斯抽放工、巷修工、配电工等了培训。针对我矿井下地质条件复杂,又是高瓦斯矿井的实际,我们组织了“一通三防”等专业知识培训,共有高了班组长专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2、把开展“工人先锋号”活动与开展劳动竞赛活动紧密结合。劳动竞赛是增强企业活力的重要形式和内容,也是“工人先锋号”活动重要内容,结合我矿实际,我矿组织开展了争创“十佳班组”竞赛,争创明星班组长竞赛,班组月度安全竞赛、班组月度任务竞赛、班组质量竞赛、配合无影响竞赛、班组巷修竞赛等,制订了考核奖励办法。三季度共有32个班组,5名班组长获得了奖励。通过竞赛,夯实了工作基础,提升了矿井质量标准化水平。三季度安全出煤7个工种的班组长计86人参加培训。通过培训,提
22.7554人次参加,扎扎实实开展“工人先锋号”区队、班145万吨,完成计划的101.14%,利润2600万元。
3、把开展“工人先锋号”、班组创建活动与增收节支、提高生产效率紧密结合。确定凡在增收节支、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活动中取得优秀成绩的班组、区队才能申报“工人先锋号”区队、班组。为此,我矿开展了“捡黄金”、提合理化建议等一系列竞赛活动,通过上述活动,截止9月底,累计节约材料费用
三、坚持标准、加强管理,努力提升创建活动质量一方面,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通过严格考核把关,听取公众意见,完善考核机制,使“工人先锋号”真正成为职工和社会公认的先锋集体。三季度通过对每一位班长在安全、任务、质量、学习、自身建设、出勤等6个方面严格考核,评出三星班组长班组长3度有51人因轻伤、三违、非人身事故、出勤不够,不参加活动日等原因未得到津贴。另一方面,通过选树和宣传先进典型,为职工树立学习榜样,用他们的先进事迹影响、引领和带动职工广泛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形成不甘落后、争创一流、你追我赶、努力超越的竞赛氛围。-3季度,共有视、宣传栏、简报等形式进行了广泛宣传。三季度,但是,与上级工会组织的要求,与兄弟单位比较,我们还有差距,我们将按今天的会议要求,努力学习借鉴兄弟单位好的做法和经验,切实抓好如下几项工作:
1、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区队和班组的管理制度,规范职工行为。制度3个区队10个班组受到局表彰奖励,我们均充分利用电
300余万元。85人,一星1
人,二星班组长81人,并及时通报,定期在绩效栏上公开;按照得分高低,三季
我矿在班组和区队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点成绩。建设是区队和班组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全矿各单位要以准军事化、精细化、规范化管理为载体,进一步加强区队和班组的基础管理工作,切实加强区队和班组的民主自主管理。
2、强化培训教育,提高职工应知应会和现场操作能力。要充分利用一切载体和活动,把培训教育作为区队和班组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抓紧抓好。
3、始终坚持以安全管理为中心,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区队和班组活动。一要围绕安全规范管理年活动,从五精五细入手,规范各种安全行为,突出瓦斯治理等重点,遏制重大安全事故。二要围绕提高工程质量和工作质量,切实抓好质量标准化工作。三要围绕节支降耗、强化管理、创建节约型区队和班组。引导职工树立起“节约就是效益”入”的观念,节约每一张纸、每一度电,广泛开展修旧利废和捡黄金等活动,堵塞管理漏洞。
4、加强区队和班组建设,切实发挥兵头将尾的作用一要建立健全区队干部和班组长的选拔培训机制。二要采取培训等措施提高区队干部和班组长的综合管理能力和水平。三要充分发挥区队干部和班组长的示范带头作用,以实际行动赢得民心,取得职工的支持和信任。谢谢大家!
2009年
10、“节约就是收
26日
月
第五篇:合肥社区服务管理创新调研报告
合肥社区服务管理创新调研报告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央立足新的发展阶段,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社会管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事关党的执政地位、国家长久治安和人民安居乐业,对继续抓好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今年2月份,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强调,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社区是社会的细胞,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本单元。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需要,进一步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健全基层管理和服务体制,进一步加强“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社区建设,为构建和谐合肥奠定坚实的基础,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加强和创新社区服务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和创新社区服务管理是构建和谐合肥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成分、生活方式、利益关系、社会组织形式和就业形式日益多样化,城市基层社会结构正发生着深刻变化,社区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大量社会服务、社会保障、社会管理的职能不断从企业和政府中剥离出来。社区是社会稳定和谐的基本载体,社区发展状况如何,直接关系着群众的切身利益、生活质量和社会稳定,社区建设已成为提高市民生活质量的民心工程。这就要求我们全面加强和创新社区服务管理,从而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加强和创新社区服务管理是建设区域性特大城市的迫切需要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合肥的经济总量大幅跃升,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未来几年,合肥将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合肥要努力成为区域性特大城市”的要求,加快建成滨湖临江、引领全省、崛起中部、融入长三角的现代化滨湖大城市。新型工业化、城市现代化、农村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规模急剧扩张,城市人口的加速集聚,对城市管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切实加强和创新社区服务管理,不断完善新型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制,为区域性特大城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管理基础和服务保障。
(三)加强和创新社区服务管理是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重要途径
社区是城市社会的细胞,是城市构成与管理的基本单元,是居民群众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与居民群众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紧紧抓住社区居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服务管理工作,可以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可以进一步让广大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可以进一步凝聚广大群众参与社区共建共享的积极性和实践性。因此,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社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使社区服务个性化、多样化和人性化,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
(四)加强和创新社区服务管理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时代要求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加强政府职能转变,实行政企、政事、政社分开,切实把主要精力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强化社区公共服务是进一步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的合适切入点,将适合由社区办理的事务交给社区,促进政府依法行政与社区依法自治的有机结合,有利于使党委、政府的决策更好地落实在基层。
二、合肥市社区服务管理创新工作基本情况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积极深化社区建设工作思路,社区建设投入力度持续加大,社区自治功能得到加强,社区基础设施显著改善,社区服务功能不断强化,社区人员素质明显提高。庐阳区、蜀山区荣获“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称号;包河区、瑶海区荣誉“全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称号;15个单位被命名为“全国(全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社区)”;市民政局荣获“全省和谐社区建设先进单位”。
(一)社区组织领导体系逐步健全。目前,全市现有38个街道、364个城市社区、177个农村社区。社居委规模以1000户至3000户 为主,社区平均管辖面积约0.8平方公里。市、区、街均建立了社区建设领导机构及办事机构,三大开发区均设立了社区管理机构,党委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居委主办,社会各界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已经形成。社区普遍建立了“一个大会,两个委员会”等决策、议事和执行机构,成立了社区工、青、妇、志愿者组织,加强了居民组长、片长、楼长工作网络建设,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组织体系。
(二)社区基础设施显著改善。自2009年起,我市提出具有合肥特色的标准化指标体系,启动了标准化示范社区建设工作。现已建成31个示范社区,第三批28个社区创建工作正在开展。近三年,市、区财政共投入1.5亿元,全面加强社区服务设施建设。2008年底市政府又出台规定,解决了新建住宅区社区工作和活动用房问题,目前城市社区用房平均面积达537平方米。大多数社区建立了文体活动中心、老年大学、图书室、残疾人康复室等设施。
(三)社区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目前,全市已建成区级社区服务中心5个,街道社区服务中心52个,社区服务站319个,共拥有4000多个社区服务网点,服务项目达270多项,形成了区、街、社区三级服务网络。街居普遍建立了就业和社保、文化教育、便民利民、行政服务、社会事务服务、卫生服务、党建联谊、治安联防、救困扶贫服务平台。全市共有各类社区志愿者组织1000个,社区志愿者12万余人,年服务70万人次。社区服务信息化步伐加快,庐阳区实施“数字庐阳”工程,以人口事务管理为基础,以744个社区(村)网 格为依托,实现全区数据信息“一口采集、多口使用”、“一方采集、多方使用”、“变多平台为一平台”的集网上办公、便民服务为一体的综合信息平台。
(四)社区工作者队伍明显优化。目前,全市社居委专职工作人员共3620人,其中社居委成员1782人,未经选举产生、聘用的专职社区工作者2476人(含残疾人专干198人,劳动保障协理员404人,组织员221人,计生专干476人,低保专干168人,创建专干297人,综治专干152人,其他666人),平均每个社居委约11人。通过公开招聘、民主选举、竞争上岗、选派挂职等办法,社区工作者队伍的年龄、学历结构得到优化,整体素质显著提高。全市社区工作者平均年龄39岁,大专以上学历占60%。全市社区专职人员年均收入达3万元,部分街道还通过考勤、奖励、考核等方式进行补贴。全市社居委工作人员“三险”或“五险”基本达到全覆盖。
(五)社区建设政策体系不断健全。2003年全市城市社区建设工作会议后,以解决“四有”问题为突破口,市委市政府及时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和六个配套文件,并陆续出台了关于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城市社区用房建设和管理、社区残疾人工作等意见,有力推动了我市社区建设工作。各城区结合自身实际,也出台了一系列社区建设政策意见。蜀山区在全省率先开展深化街居体制改革,出台了《关于深化和完善街居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积极探索社区“议行分设”自治管理模式。庐阳区杏林街道、包河区 骆岗街道相继试点进行社区的有效整合,均由原7个社区合并为4个,整合后每个社区1-3平方公里,1.2-1.8万人。
三、当前合肥市社区服务管理创新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市社区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与先进地区相比,特别是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和新要求相比,还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主要表现为:
(一)社居自治有待进一步强化。市、区、街和社居委关系没有完全理顺,对社居委的职责分工界定不够明晰,社区从事了过多的行政性和半行政性事务,既有计生、就业、社保、综治、创建等常规性工作,又有各类统计、调查、检查、拆违、招商引资等临时性任务,部分社居委还承担着老旧小区、回迁小区和企业移交生活区物业管理等事务。社居委真正用于社区自治的时间和精力少。社区直选仍处于起步阶段,仍然采取上级任命、招聘、选派等方式产生。社区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方面的各类制度虽较为健全,但实际落实情况不尽如人意。
(二)社区资源有待进一步整合。目前计生、劳动、综治、组织等职能部门,都采取在社区或设立机构、或增挂牌子、或下派人员等方式开展工作,但各自为政,对上负责,条块分割,难以统筹。一些驻区单位对社区建设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不高,共享共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感情的深浅和认识的高低。社居委与物业公司关系尚待进一步磨合,尽管我市2010年出台了《关于明确市区物业管理工作职责的通知》,对市房产局、住建局、乡镇街道以及村居承担的物业管理职 责作了明确,受职能下移时间不长、社区人手有限等影响,社区与物业公司之间的关系尚处于磨合阶段,致使一些物管小区成为社会管理盲区。一些老旧小区没有物业管理,脏乱差现象较为严重。
(三)社区服务有待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内容单一,以政府提供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卫生和计生服务、安全服务、文教体服务等公共服务为主,互助服务、志愿者服务和商业服务发育不够充分。服务对象以老年人、残疾人、青少年、失业人员、祖居户等特殊群体为主,直接面向全体社区成员的服务项目不多。社区服务以政府部门和社居委为主体,缺乏市场化、社会化的民间组织和中介组织来承接。社区民间中介组织发育缓慢,社区志愿者组织少,人员参与率低,未能形成经常性活动机制。社区商业服务欠发达,商业网点不够完善。驻区单位内部服务社会化改革缓慢。社区服务的信息化、网络化水平不高,缺乏整合和互动。
(四)社工队伍有待进一步加强。社区工作者缺乏规范化管理,整体素质仍需提高。社区工作者队伍中,既有社居委成员及其聘用人员,又有街道和职能部门招聘、下派人员,由于隶属关系不同,导致人员管理难统筹,考核评议缺乏统一规定,人员生活补贴待遇不一。社区工作者生活待遇不高,对年轻高素质人才缺乏吸引力。社区工作者流动性较大,尤其是高学历年轻同志,往往将社区工作作为下一步工作的跳板。
四、加强和创新合肥市社区服务管理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区域性特大城市的总体目标,以服务居民为目的,以社区服务为重点,以居民自治为方向,坚持政府主导、共建共享、整体推进、分类指导的原则,创新和加强社区服务管理的理念和思路,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的体制机制,全面提升我市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真正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不断夯实和谐合肥建设的基础。
(二)工作目标
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与城乡社区建设紧密结合,以居民群众满意和社会和谐安定为目标,在两年时间内,以网格化建设为手段、以组织化建设为基础、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以服务化建设为方向,打造“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新型和谐社区,基本实现社区居(村)民老有所养、残有所助、孤有所抚、病有所医、学有所教、难有所帮,为加快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和现代产业基地建设、朝着区域性特大城市的方向迈进营造安定祥和的基层社会环境。
(三)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着眼于社区居民最关心、最需要的问题,把居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社区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居民排忧解难,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全面提高社区居民的幸福指数。
城乡统筹,全面推进。坚持城乡一体、共同发展,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将城市社区管理和服务的理念和思路引入农村社区,构建城乡社区互补互助机制,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共同提高的城乡社区和谐发展新格局。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充分发挥党委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广泛宣传、组织发动社区各类组织和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创新形式,调动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的积极性,促进公共服务社会化。
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紧密联系社区实际,特别是社区老年人、残疾人、青少年及流动人口等重点人群状况,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和服务措施,提升工作实效。
(四)主要任务
1、推进社区网格化建设
具体目标是:2011年底,实现城区网格化管理全覆盖,三县30%的城镇社区实行网格化管理;到2012年7月,三县城镇社区网格化管理覆盖率达到60%。主要内容是:从2011年起,在全市城区全面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三县开展城镇社区网格化管理试点。把社区划分为若干责任网格,将人、地、物、情、事、组织全部纳入网格进行管理,实行“多网合一,一网多格;一格多员,全员参与;同格同责,同奖同罚”,实现社区管理的扁平化、精细化、高效化和社区服务的全覆盖。通过建立科学的分工协作机制、高效的工作运行机制和规范的监督考核机制,确保网格化管理取得实效,使社区在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化解基层社会矛盾、促进城乡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2、推进社区组织化建设
具体目标是:力争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在我市建立和完善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居委为主体、社区服务(工作)站为中坚力量,社区群团组织与社区志愿组织、社区便民商业组织及其他组织相配套的社区组织体系。具体工作中,一是加强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建设。大 力加强社区党建工作,发挥社区党组织的统揽和核心作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部署要求,全面加强社居委自身建设,增强社居委组织居民开展自治、协助提供公共服务和组织开展监督活动的能力。二是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通过“政府推动、民间运作”等方式,打造一支立足社区服务平台、依托专业社会工作组织与机构、政府与社会支持的专业化与职业化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筹备成立合肥市社会工作(者)协会,为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打造组织平台。三是健全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保障机制。落实社区工作者工资福利待遇,创新社区工作者培养选拔机制,建立社区专职工作者经济和政治待遇“双保障”机制。探索建立市直单位新招录公务员下社区锻炼制度和市党政领导联系社区制度。加大舆论宣传力度,组织开展优秀社区工作者评选表彰活动。四是推进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在社区服务工作机制、监督评估机制和各类社区社会组织的孵化培育机制等方面大胆探索,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
3、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
具体目标是:争取通过两年左右的努力,全市100%的城市社区和30%的农村社区实现管理和服务信息化。一是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顶层设计、整合资源,注重应用、强化服务”的原则,以社区人口信息为基础,统筹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社会保障、房产、卫生、教育、文化、交通、工商等部门的相关信息资源,建立统一的社区基础信息数据库,打造社区综合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实现对社区人、地、物、情、事、组织底数清、情况明、管得住、服务好。二是注重实效,梯度推进。立足我市社区工作实际,以需促用、以用促建,统一技术规范要求,重点突破,讲求实效,分步骤实施。推进智能化住宅小区(楼宇、家庭)建设,在有条件的社区,推进水、电、气等城市公共事业消费和通讯等个人消费的自动记录和付费,加快推进住宅小区安保电子监控建设,全面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三是创新模式,注重安全。坚持“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在平台建设、运营、维护、管理等方面,依据政府采购管理规定,积极探索“服务外包”、“以租代建”等成功建设模式。规范社区服务与综合管理信息平台运行的各项管理制度,确保人口、户况等信息数据安全。
4、推进社区服务化建设
具体目标是:到2012年底,逐步建立体系完整、设施配套、功能完备、队伍健全、机制合理的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形成较为完善的市民“十五分钟生活圈”。一是加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出台《合肥市社区配套设施建设规划》相关文件,对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过程中社区配套服务设施建设进行规划,重点推进社区管理、社区治安、社区卫生、社区福利、社区文体五大类服务设施建设,到2012年在全市基本形成以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为主体、各类专项服务设施相配套的综合性、多功能的社区服务设施网络。二是扩大社区公共服务的覆盖面。在每个社区设立“一站式”办事大厅,为居民提供便捷、规范的行政服务。鼓励有条件的街道、社区突出服务重点,设立“四个中心”,实现“四个面向”,即:建立社会救助中心,面向低保户等弱势群体提供社会救助服务;建立就业服务中心,面向就业困难群体提供培训、推介等就业援助服务;建立居家养老和残疾人服务中心,面向社区老年人、残疾人提供日间照料、护理、康复、精神慰藉服务; 建立青少年文化活动中心,面向未成年人提供陪护、兴趣培养和学习辅导服务。三是开展社区公益性互助服务和商业服务。以社区民生需求为导向,以公益性服务为宗旨,坚持政府扶持和社会化运作相结合,通过项目管理、购买服务等方式,培育和扶持更多的社会组织参与提供社区公共服务和公益性服务;鼓励动员共产党员、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青少年学生等参加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在社区大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志愿服务活动,力争两年内实现全市社区志愿者组织全覆盖;鼓励和引导驻社区的机关、部队、学校和企事业单位通过资源共享、共驻共建机制,为社区居民提供力所能及的资源、资金和智力服务;研究制定社区服务业扶持政策,鼓励各类组织、企业和个人兴办社区服务业,探索建立社区服务标准体系和监督评价体系,着力打造社区服务品牌,推动社区服务标准化、连锁化、专业化。四是推进标准化示范社区创建活动。继续推进在城区开展标准化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同时,从今年起,按照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思路,参照城区的模式,在三县开展农村社区标准化建设试点。
(五)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市政府将社区管理服务创新工作纳入对县区、三大开发区的目标责任考核,市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要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发挥好统筹、组织和协调作用。市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民政局)要按照领导小组的部署要求,发挥好牵头协调作用,抓好相关工作。依托社区开展公共服务的综治、公安、教育、文化、卫生、计生、人社等部门要把支持和帮助社区建设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予以落实。发展改革、财政、金融、税务、工商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和权限,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支持社区服务管理创 新。工会、共青团、妇联、老龄协会、慈善协会等群众组织要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参与社区服务管理创新。各县区、三大开发区按照属地原则对社区管理服务创新工作全面负责,街道、社区具体抓落实。
2、资金保障。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资助、部门扶助、市场参与”的社区建设投入机制。一是改善社区硬件设施。根据市政府关于推进标准化示范社区建设的部署,市、区两级财政继续预算安排标准化示范社区建设经费,全力打造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示范社区。二是推动社区信息化建设。由市财政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全市社区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平台搭建等,各县、区财政负责落实平台维护、数据采集更新、硬件建设、网格管理员培训等费用。三是加强社区工作者培训。市、县区要安排必要的经费,专项用于社居委换届、社区“两委”正职和相关工作人员培训等。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要积极探索项目管理、服务外包等方式,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社区服务的质量。
3、机制保障。一是强化宣传手段。通过领导干部培训、论坛讲座、调查研究、建言献策等方式提高社区服务管理的理论水平,通过新闻宣传、社会宣传、对外宣传、网络宣传、文艺宣传等形式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通过政策宣传、典型宣传、成果宣传等形成齐抓共管、共建共享的社会基础。二是强化督查手段。将推进社区服务管理创新工作纳入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任期目标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评体系,纳入领导干部实绩档案,作为党政主要领导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量化考核内容,建立地区、部门责任量化考核指标,严格进行考核奖惩。三是强化政策手段。结合我市社区建设实际,针对社区服务管理 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四是强化信息化手段。充分运用最新信息化科技成果和手段,整合公安、民政、司法、人社以及商业服务等信息资源,建立全面覆盖、动态跟踪、联通共享、功能齐全的社区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综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