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励志教育课程标准及简要细则
励志教育课程标准及简要细则
——2014年12月拟定草稿
课程标准制定背景:
开展励志教育,已经成为淄川区昆仑中学教职员工的共识。从学校环境中的雕塑文化、广场文化、墙壁文化、板报文化和校园励志操系列活动,到家长文化、到师生的文化理念,都在围绕一个中心展开——励志教育。
课程标准中,已经有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思想情感渗透,三大维度。在知识技能目标,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渗透,已经从内容到学习方法途径上,都已经有了许多细化和创新。思想情感的渗透方面,也随着向前推进。
伴随着自主合作探究教育理念的渗透,小组互助理念、自主展示合作理念、自我认识定位生存和发展理念,都在学生心中萌生根底。一切正确的理念的形成,顺乎天成,更主要的是要保护。俗话说,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常志。
我们的社会处于一种多元文化兴盛的时代,我们每个教职员工和学生也首当其冲。多元文化兴盛,并不是没有文化的主心骨,并不是一种文化的随波逐流,尤其是学校教育就是要担当起弘扬正能量的主要责任,励志教育更应该围绕这个核心。
学校结合传统文化和四德教育内容,确定各个年级段的励志教育核心内容,并制定相应的落实标准。
一、励志教育内容
初一年级:诵读《弟子规》,并做好落实。
抓好学生初中阶段的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包括文化课学习习惯、与父母同学老师和亲朋好友沟通交流合作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做自身身心健康成长的主人。
这种行为习惯的养成,虽然处于一种形式上的阶段,但是体现了教育的堵和疏导作用。要通过这种励志教育,将自己的一切不良习惯行为,在初中段初期采取堵截,对于学生身上的一些积极的正能量进行发掘整理。因为每个新升入初中的学生,都希望在新的学习环境中,展示自己,找到一些更好的成长机遇。
通过这种教育,让学生明白,一个人的成长进步,来自于环境和他人的帮助,更主要的还要靠自身的修养的提升和改善。
《弟子规》的内容,与四德教育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有着很深的渊源,有着很大的拓展和挖掘空间。初一阶段的励志教育,是初中阶段的励志教育基础,也是整个人生自我教育的基础。
具体细则:
1、请教老师问题,先举手,老师到自己身边讲题,先起立。
2、与同学老师说话,主动使用礼貌用语。
3、想办法,管住自己,尽量不分心走神,保证听课质量。
4、桌子上文具摆放有序,整齐。
5、保持桌子下没有纸屑或其他垃圾,保持整洁。
6、回家,主动洗刷碗筷或者拖地。协助家长准备或者收拾饭食或者餐具。
7、楼梯或者走廊或在校内外路上,靠右侧行走。能主动让路,学会有礼貌的谦让。
8、说话或者回答问题,声音响亮、清晰、语气适中内容得体。
9、主动打扫卫生、擦黑板和准备各种学习用具,积极配合参与教学活动。
10、坐立、行走姿势端正,保持平和心态,阳光乐观。
11、上课珍惜老师劳动,自信听课,做好笔记,书写工整清楚;不会的问题,主动请教老师,或者向同学求教。
12、主动在学习和劳动等各个方面,帮助同学,培养积极健康向上的同学情谊。
初二年级,心存感念教育。
在《弟子规》教育中,学生的日常行为养成,大多存在形式方面的内容。至于为什么涉及的比较少,也因为初一学生的比较适合于正面的灌输教育。到了初二年级,学生处于青春期萌动,会有自己的一些独立乃至独特的想法和念头,不自觉的会有些独立和叛逆的行为情绪乃至念头。
这个时候,让学生心存感念非常重要。
很多老师都深有体会,一些学生学习的进步和退步,关键是心思是否在学习上。如果有了一些枝枝杈杈的想法,学习和行为习惯,就会受到很大的负面影响。这种现象,有些学生出现在初中学段,有些学生出现在高中学段。
这些学生,在与家人和同学老师等的相处中,会出现一些隔阂摩擦或者是正面矛盾和冲突的地方。如何正确认识,并做好自我调整沟通交流非常重要。而形成这种正确理念和行为的关键,则是取决于是否心存感念。
一个对对于社会自然和父母老师同学心存感念的人,比较容易走出自我认知的误区,提升自己服务他人最终成就自己。
要心存感念,就要不断的拓展自己的心胸,要有一种服务他人和社会的理念。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学习一些心存感念的古今中外的人物事迹,让学生激发自身的这种正能量。
这种心存感念的教育,可以是一个小小的举动,是一个表情,是一个眼神,是一个不经意的团队活动。如给父母老师递上一杯温开水,给同学老师说一句美好祝愿的话,积极参加班集体和团队的活动让大家分享自己的爱心和才艺等等。
比较成功的活动,有拔河比赛、篮球比赛、大合唱等等。具体细则:
1、记住身边人三个以上的优点。
2、记住身边人对自己三次以上的关心和帮助,心怀感念,汇聚阳光心态。
3、找出自己三个以上的在学习和其他行为习惯方面的优先,找出一处能立即改正的缺点,并充满自信的做得更好。
4、与同学们老师家长等,每天至少交流一次,谈出自己看到的身边的“正能量”,做到近朱者赤。
初三年级,励志笃行。
学生有了正确的行为习惯,有了正确的认识评价,更主要的是持之以恒。
1、一种是文化励志,如设立自己的左右铭,有远大理想,阶段性目标,有眼下具体细节性的目标。
2、在学习文化中,坚持一种良好的习惯,如课前预习习惯课后复习习惯及时提问习惯;养成一种良好的其他行为习惯,如自己整理房间习惯,文具摆放有序的习惯,坚持一种体育和其他实践活动的习惯;养成一种与他人合作互助的习惯,养成相互激励和自我激励的习惯。
具体细则:
1、写出学习文化知识和动手实践能力和与人交往方面的优点,说出自己是怎样做得让自己和他人满意的,保持并发扬广大。
2、说出自己最满意的的一项有益的爱好,并制定计划坚持下去,让快乐和毅力永驻。
3、从名人名言中,汲取力量,并找出激励自己成长的座右铭,或者说出自己用实际行动证明的属于自己的“名言”。初四年级,规划人生习惯。
到了初四年级,学生对于学生的文化学习潜力和音体美方面的特长,都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这个时候,面临着更多的是对于自己未来憧憬和现实矛盾。
有些学生比较适应文化课的学习,或者有自己的音体美方面的特长并在文化学习中开始了自己的特长训练,虽然充满坎坷和困难,但是目标明确,需要自己锲而不舍的毅力,就一步步的接近目标。
还有些学生,自己的文化课和特长都不是很理想,没有很大的竞争优势。常常在学习生活中,面临着这样那样的挫折。从老师同学和家长那里,很难得到肯定和赞赏的评价。
这种状况下,就要以一种积极阳光的心态去面对。要学会勇敢的面对一切,更多的接受逆境中的意志力训练,更好的在与老师同学沟通交流方面下功夫。要有奥运比赛中,重在参与的理念,在失败中寻找机会,更深刻的认识到失败是成功之母。
相信任何失败和成功都是相对的,只要自己不抛弃不放弃,自己的修养就会在逆境中得到提升。当别人收获成功的掌声和鲜花的时候,自己就是精神文化上最大的成功者。坚持下去,成功的橄榄枝,就会向自己飘来。
二、励志教育落实
1、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学习习惯和课下行为习惯,对于践行《弟子规》内容,做出评判,并及时反馈到励志教育活动中,进行矫正或者补偿训练。
2、通过召开学生座谈会和问卷调查活动,了解学生对于同学老师家长等的真实情感和评价,发现其闪光点和存在一些教育盲区,及时调整“心存感念”教育活动内容和方式。
3、关注学生在良好学习和行为习惯上的坚持情况,发现学生优秀意志品质,让学生学会欣赏周围人身上的真善美,互相学习,起到互相激励的作用。
4、认真努力学习有益的知识和文化技能,即使是自己不感兴趣的,但是对于自己成长有益的。在不理想的环境中,淡化结果,更多的关注过程。在确定了自己远大理想基础上和行为目标的基础上,学会默默耕耘不问收获。
具体细则:
1、记录自己成长进步的点点滴滴。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或者三五个字,或者是一两句话,让阅读和写作成为自己的好朋友。
2、把自己的成长历程,用图片或者文字记录下来,不断完善自己的成长档案袋,不断回顾,激励自己勇往直前。
第二篇:成长教育课程标准
成长教育课程标准
行为规范教育;使学生认识到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在个人成长中的作用,能够分辨不同行为的后果,控制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培养键康的生活和行为习惯,为他们一 生的幸福打下基础.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安全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掌握自放,自护,自救的基本技能,保护自己,又不对他人的安全造成威胁,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安全是一种社会责任.生命教育;从生命的由来,青春期生理的保护,禁毒及防止艾滋病,人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等方面,引导学生关爱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加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在复杂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中健康成长.第一单元面对灾难
第一课 地震来了莫慌张
教学目标教育学生地震来了不要慌选择开阔地蹲下或趴下。不要随便返回室内,避开人多的地方。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二、自渎课文思考问题想一想莘长林和同学是如何从废墟中爬出来的?2 发生地震时,下列哪些做法是正确打对勾。()迅速到阳台上。
()不要到外强边或窗边去。
()立即关闭电源、煤气。小组讨论
4指名回答
三、小结
第二课时
一、阅读指南地震来时,在各种情况下如何躲避?思考问题 :
1室内避震?
2户外避震/?在公共场所避震?
4特殊情况下的求生?
5被震倒建筑物埋压时?
二、小组讨论
三、指名回答
四、小结
第二课 学会接受失去
教学目标
教育学生对自己失去的东西不要伤心过度,把它当做成长中一个小坎坷,要坚强,有毅力。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二、自渎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三、同位讨论想象一下莹莹会不会有下面我们描述的这些感受和体验?莹莹会非常伤心吗?莹莹总会想着邮票为什么能掉出来吗?莹莹会怪自己为什么不小心吗?莹莹灰没心思学习,总会想着邮票的事吗?你有过自己心爱的东西损坏的经历吗?你当时的感受是什么?你是怎么做的?
四、指名回答
五、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阅读指南
当我们心爱的东西丢失或被损坏时,我们都会伤心,痛苦,怪自己,后悔等,这些心理反应是正常的,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类似这样让我们伤心、难过的事情,当这些事情发生的时候,我们怎样做才能减轻痛苦呢?
二、小组讨论
三、指名回答
四、小结
第三课 做好灾后防疫确保生命安全
教学目标
教育学生在生活中发生自然灾难后,应怎样保护自己。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二、自渎课文讨论问题:怎样才能做好灾后防病工作?在正确的做法打对。()注意饮食卫生,要喝开水、吃熟食。
()及时清理灾后垃圾。
()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环境消毒和灭蝇、灭蚊、灭鼠工作。
()讲究个人卫生,保护环境清洁,严防疾病发生和流行。
二、指名回答
三、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阅读指南思考问题发生自然灾难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怎样保护自己,才能避免传染疾病呢?
2、灾后常见有种传染病?
三、指名回答
四、小结
第二单元:行为规范
第三篇: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新课程小学语文 四年级语文上册各单元作文类型 第一单元作文:写一处自然景观 第二单元作文:写观察中的新发现 第三单元作文:编写童话故事
第四单元作文: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动物 第五单元作文: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 第六单元作文:看图作文或写生活中的真实故事
第七单元作文:写成长的故事、从〈乌塔〉想到的、给王虹写回信 第八单元作文:写一篇想像作文 四年级语文下册各单元作文类型 第一单元 写校园的景、事、物 第二单元 写成长过程中的心里话 第三单元 写大自然中的观察和发现
第四单元 看图写想象(废墟中的孤儿,战火中的啼哭)第五单元 写热爱生命的人和事 第六单元 写乡村生活及自己的感受 第七单元 写敬佩的一个人
第八单元 自由表达【展示开头的句子,学写开头】
四年级上下册课文目录 四年级上册 第一组 1 观潮
2* 雅鲁藏布大峡谷 3 鸟的天堂 4*火烧云 词语盘点
语文园地一(口语交际.我的发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
日积月累(好词好句):
第二组 古诗两首
题西林壁
游山西村 6 爬山虎的脚 7 蟋蟀的住宅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词语盘点
语文园地二(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成语故事)
日积月累(好词好句): 成语故事:胸有成竹
第三组 巨人的花园 10* 幸福是什么 11 去年的树
12*小木偶的故事 词语盘点
语文园地三(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童话天地)第四组 13 白鹅
14*白公鹅猫
16*母鸡
词语盘点
语文园地四(口语交际.我的发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第五组 17 长城颐和园
19*秦兵马俑
语文园地五(口语交际.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宽带网)第六组 20 古诗两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元二使安西搭石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23*卡罗纳
24*给予是快乐的词语盘点
语文园地六(口语交际)第七组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27*乌塔
28*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词语盘点 语文园地七
第八组 呼风唤雨的世纪
30*电脑住宅
飞向蓝天的恐龙
32*飞船上的特殊乘客
语文园地八
选读课文 ▲1 五彩池
▲2 小青石 ▲3 麻雀 ▲4 迷人的张家界 ▲5 仰望布达拉 ▲6 一个苹果 ▲7 幻想家 ▲8 人造发光植物 生字表 生字表
(一)生字表
(二)标*的是略读课文,标▲的是选读课文 四年级语文上册各单元作文类型 第一单元作文:写一处自然景观 第二单元作文:写观察中的新发现 第三单元作文:编写童话故事
第四单元作文: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动物 第五单元作文: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 第六单元作文:看图作文或写生活中的真实故事
第七单元作文:写成长的故事、从〈乌塔〉想到的、给王虹写回信 第八单元作文:写一篇想像作文
四年级下册 第一组 1 古诗词三首
独坐敬亭山
望洞庭
忆江南 2 桂林山水 3 记金华的双龙洞 4*七月的天山 词语盘点 语文园地一
第二组 5 中彩那天 6 万年牢 7 尊严 8*将心比心 词语盘点 语文园地二
第三组 自然之道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11 蝙蝠和雷达 12*大自然的启示 “打扫”森林 人类的老师 词语盘点 语文园地三 第四组 13 夜莺的歌声 14*小英雄雨来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16*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词语盘点 语文园地四
第五组 17 触摸春天 18*永生的眼睛 19 生命 生命 20*花的勇气 词语盘点
语文园地五
第六组 21 乡下人家 22*牧场之国 23 古诗词三首
乡村四月
四时田园杂兴
渔歌子 24*麦哨 词语盘点 语文园地六
第七组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26*全神贯注 27 鱼游到了纸上 28*父亲的菜园 词语盘点 语文园地七
第八组 寓言两则
纪昌学射
扁鹊治病 30 文成公主进藏 31 普罗米修斯 32 渔夫的故事 词语盘点 语文园地八
选读课文 ▲1 趵突泉 ▲2 小珊迪
▲3 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 ▲4 黄继光 ▲5 生命的药方 ▲6 可爱的草塘 ▲7 到期归还
▲8 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
生字表
(一)生字表
(二)标*的是略读课文,标▲的是选读课文
第四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2014版)
北京师范大学大连普湾附属学校
目录
第一部分 前言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自我意识、情绪调适、人际交往和升学就业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或问题。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一、课程性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心理健康教育要培养学生认识自我、学会学习、正确处理人际交往、合理调节情绪、理性进行升学选择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要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促进全体学生身心全面协调发展。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坚持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
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科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切实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二)坚持发展、预防和危机干预相结合。
要立足教育和发展,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挖掘他们的心理潜能,注重预防和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心理行为问题,在应急和突发事件中及时进行危机干预。
(三)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和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
全体教师都要树立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注重教育方式方法,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
(四)坚持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
要在教师的教育指导下,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关注自身心理健康,培养学生自主自助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和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指导思想
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注重学生心理和谐健康,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把握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任务,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理论和方法技能,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段划分
心理健康教育应从不同的地区实际,和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做到循序渐进,设置分段的具体教育内容,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划分为四个学段: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第四学段(7—9年级)。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1.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分为总目标、具体目标和学段目标,从自我认知、学习能力、人际交往、情绪调试和社会适应五个方面加以阐述。通过九年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习后,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将从常识水平上升到意识水平,最后达到行为水平。
2.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减少和避免各种不利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其重点是自我认知、学习能力、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内容。
(五)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全体教师都应自觉地在各学科教学中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将适合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2.开展心理健康专题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课应以活动为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包括团体辅导、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情景剧、专题讲座等。
3.建立心理辅导室。心理辅导室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和成长中出现的问题,排解心理困扰的专门场所。
4.密切联系家长共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和掌握孩子成长的特点、规律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加强亲子沟通,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以积极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影响孩子。
5.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资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加强与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共文化机构、街道社区以及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等的联系和合作,组织开展各种有益于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文体娱乐活动和心理素质拓展活动,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二、具体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和生活,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及时给予必要的危机干预,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体现在常识水平、意识水平和行为水平三个方面。心理健康目标的常识水平包括普及心理健康常识,认识一些心理异常现象,了解心理健康保健的常识、调节方法和技能。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水平是指在认识心理健康常识水平的基础上,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树立心理健康意识,积极关注个人的心理状态,当有心理困扰的时候能够及时寻求心理援助,缓解并解决心理困扰。心理健康的行为水平是指在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健康保健常识和调节技能的基础上,能够自主调节,通过自助、他助和助他三种方式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
三、学段目标
(一)第一学段目标
1.自我认知:初步了解自己,能够进行简单地自我介绍。2.学习能力:初步感受学习的乐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人际交往: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掌握基本的交友礼仪,感受友情,初步形成集体意识。
4.情绪调试:感受学校生活的乐趣,克服上学焦虑,通过体验集体生活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
5.社会适应:适应新环境、新集体和新的学习生活,初步形成纪律意识、时间意识和规则意识。
(二)第二学段目标
1.自我认知:了解自我,能从多个方面进行自我介绍。
2.学习能力:初步培养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乐于学习。
3.人际交往:树立集体意识,善于与同学、教师交往,愿意参与各种活动,初步形成开朗、合群的性格。
4.情绪调试:感受解决学习困难带来的快乐,能够表达自己的情绪。
5.社会适应:形成正确的角色意识,能够适应不同的社会角色,能够正确处理学习与娱乐的矛盾,形成稳定的时间管理意识。
(三)第三学段目标
1.自我认知: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和兴趣爱好,在生活中悦纳自己。2.学习能力:端正学习动机,调整学习心态,正确地看待成绩,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人际交往:恰当地与异性交往,建立并维持好异性同伴的关系,扩大人际交往范围。
4.情绪调试:克服学习困难,能够正确地处理厌学等负面情绪,能够恰当地体验和表达情绪。
5.社会适应:初步形成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产生更多的亲社会行为。
(四)第四学段目标
1.自我认知:能够客观地评价自己,正确地认识自己青春期生理变化和心理特征。
2.学习能力: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和学习风格,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3.人际交往:愿意与教师、父母沟通,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尺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情绪调试:正确处理厌学情绪和考试焦虑,能够控制冲动行为,能够进行恰当地情绪表达和体验,掌握基本的调节情绪的技能,能够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有效的管理。
5.社会适应:把握升学方向,初步形成职业规范意识,树立早期的职业发展目标,能够成功应对失败和挫折,适应社会生活的变化。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第一学段(1-2年级)
小学低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帮助学生认识班级、学校、日常学习生活环境和基本规则;初步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重点是学习习惯的培养与训练;培养学生礼貌友好的交往品质,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感受友情;使学生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初步学会自我控制;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新集体和新的学习生活,树立纪律意识、时间意识和规则意识。
第二学段(3-4年级)
小学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初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树立自信,乐于学习;树立集体意识,善于与同学、老师交往,培养自主参与各种活动的能力,以及开朗、合群、自立的健康人格;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感受解决困难的快乐,学会体验情绪并表达自己的情绪;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角色意识,培养学生对不同社会角色的适应;增强时间管理意识,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与兴趣、娱乐之间的矛盾。
第三学段(5-6年级)
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和兴趣爱好,在各种活动中悦纳自己;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端正学习动机,调整学习心态,正确对待成绩,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开展初步的青春期教育,引导学生进行恰当的异性交往,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异性同伴关系,扩大人际交往的范围;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正确面对厌学等负面情绪,学会恰当地、正确地体验情绪和表达情绪;积极促进学生的亲社会行为,逐步认识自己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初中阶段学习生活做好准备。
第四学段(7-9年级)
初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帮助学生加强自我认识,客观地评价自己,认识青春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适应中学阶段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积极与老师及父母进行沟通,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尺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情绪体验与表达,并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有效管理,正确处理厌学心理,抑制冲动行为;把握升学选择的方向,培养职业规划意识,树立早期职业发展目标;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着重培养应对失败和挫折的能力。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第五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
第一部分 前言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容易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和升学就业等方面遇到各种心理困惑和问题,影响德、智、体诸方面的发展。在这种情形下,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基础教育的必修课程,要遵循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一、课程性质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学习,逐步掌握心理健康保健常识,形成健康心理素质的过程;又是他们不断开发自我潜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过程。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四有”新人。
二、基本理念
(一)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同时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针对性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身心和谐的发展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要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把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科学辅导与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参与有机的结合起来。
(三)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
本课程倡导活动型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活动体验,帮助学生澄清问题,找到自我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以提高学生心理品质。
三、设计思路
《标准》的确立是依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需求和特点确定的。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按小学低段、小学中高段、初中段这三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二、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
1、能喜欢学校,爱上学
2、能初步学会观察,学会记忆
3、能初步学会与人交往
4、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第二学段(3~6年级)
1、能初步认识自我
2、初步具有交往能力
3、初步具有学习兴趣与自信心
4、爱学习、会学习第三学段(7~9年级)
1、能适应中学的学习环境
2、能初步学会调节和控制不良情绪
3、能正确与异性交往
4、学会与人进行有效的沟通
5、初步具有抗挫折的能力和坚忍不拔的意志
6、具有学习责任感
7、能适应生活和社会 第三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一)充分体现课程形式的多样性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置,可根据各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可开设心理常识课,心理辅导活动课、心理专题讲座等,旨在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健康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学生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主体。该课程的实施,应在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中进行,努力激发起学生的主动积极参与,使每个学生都有话说,使每个学生都想说话,让学生通过自己参与的活动来宣泄感情,发表见解、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使学生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
(三)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设计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内容。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内容安排要以学生主体的实际需要为依据,其主要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以及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其重点是学会学习、人际交往、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常识。在课程实施中要根据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需要或已经出现的问题,给学生提供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环境、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调整自己的行为,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以更好发挥潜能和发展自我。
(四)倡导“活动体验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师应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的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换位思考、中心发言等方式,引导学生对自己及他人的感知,并从中得到学习、支持、鼓励,从而促进成长。
(五)积极开通学校与家庭同步实施心理教育渠道
学校与教师要指导家长转变教子观念,使其重视孩子的心理素质培养,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使家庭--学校变成各有侧重的教育场所,使家长充分认识到教育的“合力”作用。同时,帮助家长规范自身的行为,掌握运用科学的家教方式方法,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使家庭在学生心理素质发展中真正起到助推作用。
(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研究和课题研究
学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研究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需要,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难点,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同时,特别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只有把两者有机结合,相互补充,相互渗透,才能真正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二、评价建议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为目的的实践性课程,不管是心理辅导活动课、心理专题讲座,还是心理常识课,评价应主要关注以下几方面:
1、心理健康教育要符合教育对象的心理发展水平、规律、特征和心理需要
教育目标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规律、特征和心理需求是心理健康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不同的心理年龄特征,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教师应把握他们在成长中所遇到的实际心理问题,确定适应的教学内容,安排活动,训练重点,使学生在原有心理水平基础上得到健康发展。
2、心理健康教育要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倡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整个过程应让学生多想多动,多参与,多感悟。即使是在教给学生掌握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技巧时,也应充分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总结、去想办法。教师只作点拨。这种让学生自得自悟的方式,有助于学生主动地、自觉地去调整自己的某些观念和价值取向,进而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方式。
3、心理健康教育要避免学科化倾向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同于其他的认知学科课程,它不主张直接向学生传授系统的心理学课程的学科知识,而是以其相关心理学理论基础为背景知识,把经过处理了的比较通俗化、生活化的而具有心理教育内涵的场景提供给学生。引起学生自我体验,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实现。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课体现的是以学生的情意活动为主的,以学生体验为主的一种教育,它不需要作业,更不需要考试,需要的是学生的参与,学生的感悟。通过参与和活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