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田水利学实习报告
农田水利学实习报告
前言
农田水利学是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课上学到的知识,若不能与实际结合起来,那么我们在工作中就不会运用。实践出真知,只有通过观察水利枢纽,研究水利工程,深入其中,才能够比较好的了解水利工程,可以更加容易地让我们学好农业水利工程,打好基础。实习总体进行地很成功,老师一直在认真地为我们讲解,给我们解惑,让我们对书本上没有的东西也有了深刻的认识,感谢两位老师的悉心教导,让我们得到了收获,也感谢同学们的认真好学,让我感受到了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感谢这次收获颇丰的实习之途。
1、实习目的
1)在实习过程种,始终把学习作为获得新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解决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和方法,切实做到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学习,思想上积极进取,把自己现有的知识融于实习所看到的水利工程种,在实践种检验知识的有用性。2)围绕实习内容,突出重点,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来对待这次实习,迅速从实际内容出发,与老师同学交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拓展自己的视野,迅速提高自身的境界。3)在实习中能得到大家的认同,在听取别人的意见时,有自己的思想,多加思考,将整个实习过程贯穿起来,并于老师同学达成一致,齐心协力,共同进步,一起分享信息、观点和创新意识,对农田水利的远景进行展望,对未来的事情进行准备。
2、实习时间 2017年5月10日
3、实习地点
(引黄入冀补淀)滏阳河节制闸——支漳河橡胶坝——南干渠入支漳河节制闸——南干渠衬砌段——东风渠颜庄闸、安寨渠节制闸——东风渠仁里闸——引黄与民有渠交叉枢纽。
4、实习单位和部门
邯郸生态水网工程的建设项目
5、实习内容
1)工程简介
引黄入冀补淀工程输水线路自河南境内黄河渠村闸引水,利用濮阳市濮清南干渠输水,穿卫河进入河北省。在河北省境内,基本利用已有河渠输水,经东风渠、老漳河、滏东排河至献县枢纽,穿滹沱河北大堤后,利用紫塔干渠、古洋河、小白河和任文干渠输水至白洋淀。全线总长481公里。河北省内主要建设任务包括扩建穿卫、穿漳涵洞,新建穿滹沱河北大堤涵洞,河(渠)道清淤、扩挖,新建、改建各类建筑物近300座。引黄入冀补淀工程项目建议书已通过了水利部审查,2013年有望开工建设。这一引黄常态通道建成后,将与位山应急线路共同担负引黄入冀任务。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建成后,可以缓解河北省中南部地区农业严重缺水矛盾,将实现年引黄河水9亿立方米,供水范围涉及26个县市(区),控制灌溉农田面积300多万亩。
2)东风渠穿漳涵洞
东风渠南起魏县北善村,在曲周穿漳入滏,长81公里,宽200米,深6米,占地2745亩,动工4152万立方,投资1100万元。主要建筑物有渠首进水闸,穿漳涵洞,曲周总枢纽,刘永固分水枢纽,共有节制闸17座,分水闸43座,退水闸40座,渡槽5座,水簸箕10座,水站1座,公路桥14座。设计年引水30亿立方米。当时口号是“引来黄河水,灌溉万顷田,南来运大米,北来运海盐,遍地种水稻,河北变江南。”
涵洞是指在公路工程建设中,为了使公路顺利通过水渠不妨碍交通,设于路基下修筑于路面以下的排水孔道(过水通道),通过这种结构可以让水从公路的下面流过。用于跨越天然沟谷洼地排泄洪水,或横跨大小道路作为人、畜和车辆的立交通道,或农田灌溉作为水渠。涵洞主要由洞身、基础、端和翼墙等。涵洞是根据连通器的原理,常用砖、石、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等材料筑成。一般孔径较小,形状有管形、箱形及拱形等。
涵洞的作用是迅速排除公路沿线的地表水,保证路基安全。作为公路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涵洞在公路工程中占较大比例,是公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表现
在工程数量和工程造价上。据有关资料介绍:涵洞工程数量约占桥涵总数的60% 一70%,平原地区,每公里约有1~3座;山岭重丘区,每公里平均约有4~6座。涵洞工程造价约占到桥涵总额的40%左右。涵洞还是一种洞穴式水利设施,有闸门以调节水量。
涵洞是设于路基下的排水孔道,通常有洞身、洞口建筑两大部分组成。洞身由若干管节组成,是涵洞的主体。它埋在路基中,具有一定的纵向坡度,以便排水;端墙和翼墙位于入口和出口及两侧,起挡土和导流作用,同时还可以保护路堤边坡不受水流冲刷。涵洞组成,涵洞一般横穿路堤下部,多数洞顶有填土,采用单孔或双孔,孔径0.75~6 m。
由于涵洞是处于大自然环境(风、霜、雨、雪、冰冻、高温、水流冲击)和行车荷载的作用下,因此要求涵洞必须具备如下特点:
(1)满足排泄洪水能力,保证在50年一遇洪水的情况下,顺利快捷地排泄洪水(2)具有足够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保证在设计荷载的作用下,构件不产生位移和变形。(3)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耐久性,保证在自然环境中,长期完好,不发生破损。
3)水闸
水闸是建在河道、渠道及水库、湖泊岸边,具有挡水和泄水功能的低水头水工建筑物。关闭闸门,可以拦洪、挡潮、抬高水位,以满足上游取水或通航的需要;开启闸门,可以泄洪、排涝、冲沙、取水或根据下游用水需要调节流量。
水闸由闸室、上游连接段和下游连接段组成。
闸室是水闸的主体,设有底板、闸门、启闭机、闸墩、胸墙、工作桥、交通桥等。闸门用来挡水和控制过闸流量,闸墩用以分隔闸孔和支承闸门、胸墙、工作桥、交通桥等。底板是闸室的基础,将闸室上部结构的重量及荷载向地基传递,兼有防渗和防冲作用。闸室分别与上下游连接段和两岸或其他建筑物连接。
上游连接段由防冲槽、护底、铺盖、两岸翼墙和护坡组成,用以引导水流平顺地进入闸室,延长闸基及两岸的渗径长度,确保渗透水流沿两岸和闸基的抗渗稳定性。
下游连接段一般由护坦、海漫、防冲槽、两岸翼墙、护坡等组成,用以引导出闸水流均匀扩散,消除水流剩余动能,防止水流对河床及岸坡的冲刷。水闸大多建在平原地区的软土地基上。地基土壤承载能力、抗冲能力低,抗渗稳定性差,压缩性大以及水头低而水位变幅大是水闸的主要工作特点。水闸设计包括:选择闸址和闸孔形式,确定闸孔尺寸,拟定消能防冲、防渗、地基处理、闸室布置方案,进行稳定、沉降、结构计算等。水闸按其功用可分类为:
节制闸。用以调节上游水位,控制下泄流量。建于河道上的节制闸也称拦河闸。进水闸,又称渠首闸。位于江河、湖泊、水库岸边,用以控制引水流量。分洪闸。建于河道的一侧,用以将超过下游河道安全泄量的洪水泄入湖泊、洼地等分洪区,及时削减洪峰。
排水闸。建于排水渠末端的江河沿岸堤防上,既可防止河水倒灌,又可排除洪涝渍水。当洼地内有灌溉要求时,也可关门蓄水或从江河引水。具有双向挡水,有时兼有双向过流的特点。
挡潮闸。建于河口地段,涨潮时关闸,防止海水倒灌,退潮时开闸泄水,具有双向挡水的特点。冲沙闸。用于排除进水闸或节制闸前淤积的泥沙,常建在进水闸一侧的河道上与节制闸并排布置,或建于引水渠内的进水闸旁。
修建在河道和渠道上利用闸门控制流量和调节水位的低水头水工建筑物。关闭闸门可以拦洪、挡潮或抬高上游水位,以满足灌溉、发电、航运、水产、环保、工业和生活用水等需要;开启闸门,可以宣泄洪水、涝水、弃水或废水,也可对下游河道或渠道供水。在水利工程中,水闸作为挡水、泄水或取水的建筑物,应用广泛。
4)启闭机
启闭机用于各类大型给排水、水利水电工程。用于控制各类大、中型铸铁闸门及钢制闸门的升降达到开启与关闭的目的,是一种大型水利机械产品闸门启闭机关系到水工建筑物的正常运行,除应满足一般起重机械的设计要求外,工作安全可靠和操作灵活方便具有特殊的意义。
结构特点:
1、启闭机包括电机、启闭机、机架、防护罩等组成;采用三级减速方式,用国旋付传动,输出转距更大。启闭机配套钢架克服土建不平整,以减少整机噪声及振动。
2、采用户外型长时工作制电机,防护等级≥IP155。行程控制机构采用十进制计数器原理,控制行程的误差0.5%。转距保护控制是通过蜗杆产生轴向位移触动微动开关,来达到保护电器的原理。
3、操作维护简便,可实现现场和远控操作。闸门系列,使用安全、结构合理、性能良好、泄水量符合国家标准,并且调试维护方便;启闭设备,启闭灵活、经久耐用、封闭性能最佳,自动化程度较高。
可广泛用于水利水电工程、河道治理工程、各类给排水工程以及城市污水处理工程中的闸门、堰门、提拔阀、排泥阀及检修门的升降调节,均得到了国家水利部及质量检验部门的许可。
5)橡胶坝
橡胶坝,又称橡胶水闸,是用高强度合成纤维织物做受力骨架,内外涂敷橡胶作保护层,加工成胶布,再将其锚固于底板上成封闭状的坝袋,通过充排管路用水(气)将其充胀形成的袋式挡水坝。坝顶可以溢流,并可根据需要调节坝高,控制上游水位,以发挥灌溉、发电、航运、防洪、挡潮等效益。
橡胶坝属薄壁柔性结构,是随着高分子合成材料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水工建筑物。1957年世界上首座橡胶坝诞生于美国洛杉矶,坝高1.52m,长6.1m,坝袋胶布厚为3mm,强度为90kN /m。此后世界各国相继开始兴建橡胶坝。我国于1965年下半年开始进行橡胶坝的研制建设工作,于1966年6月建成我国第一座橡胶坝——北京右安门橡胶坝,坝高3.4m,坝顶长37.6m,该橡胶坝曾两次更换坝袋,至今运行正常。
特点:橡胶坝分为充水式和充气式两种。充水坝的充排时间要长于橡胶坝 充气坝。在造价方面,两种坝型相差不多。橡胶坝运用条件与水闸相似,与常规闸坝相比又有以下特点:
一是造价低。可减少投资 30%~70%,可节省钢材30%~50%,水泥50%左右,木材60%以上。
二是施工期短。坝袋只需3天~15天即可安装完毕,多数橡胶坝工程当年施工当年受益。
三是坝体为柔性软壳结构,能抵抗地震、波浪等冲击,且止水效果好,跨度大,汛期不阻水,可用于城区园林美化。
四是维修少,管理方便。橡胶坝袋的使用寿命一般为15~25年。
构造:橡胶坝主要由土建部分、坝袋及锚固件、充排水(气)设施
橡胶坝
及控制系统等部分组成。橡胶坝运行时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方案和操作规程进行,要注意坝袋内的充水(气)压力不能超过设计压力,以免坝袋爆破。橡胶坝虽然很少维修,不像常规钢闸门那样需要定期涂刷油漆防锈,但也要定期检查,尤其是在洪水过后,要检查是否有漂浮物对坝袋造成刺伤,以及坝体振动、坝袋与底板磨损、河卵石摩擦撞击坝袋等造成的损害。橡胶坝袋容易受到尖利和有头角物体的损坏,故应划出橡胶坝工程的管理范围和安全区域。
6)泵站
泵站是能提供有一定压力和流量的液压动力和气压动力的装置和工程称泵和泵站工程。
泵站作用
1、是能提供有一定压力和流量的液压动力和气压动力的装置和工程称泵和泵站工程。
2、油箱、电机和泵这三样东西是主要部件,但还有很多辅助设备,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增减,如供油设备、压缩空气设备、充水设备、供水、排水设备、通风设备、起重设备等等。
7)渡槽
渡槽,也叫过水桥。两端与渠道相接。输送渠道水流跨越河渠、溪谷、洼地和道路的架空水槽。普遍用于灌溉输水,也用于排洪、排沙等,大型渡槽还可以通航。渡槽主要用砌石、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等材料建成。渡槽又称高架渠、输水桥,是一组由桥梁,隧道或沟渠构成的输水系统。通常架设于山谷、洼地、河流之上,用于通水、通行和通航。用来把远处的水引到水量不足的城镇、农村以供饮用和灌溉。
结构:渡槽由进出口段、槽身、支承结构和基础等部分组成。①进出口:包括进出口渐变段、与两岸渠道连接的槽台、挡土墙等。其作用是使槽内水流与渠道水流平顺衔接,减小水头损失并防止冲刷。②槽身:主要起输水作用,对于梁式、拱上结构为排架式的拱式渡槽,槽身还起纵向梁的作用。槽身横断面形式有矩形、梯形、U形、半椭圆形和抛物线形等,常用矩形与 U形。横断面的形式与尺寸主要根据水力计算、材料、施工方法及支承结构形式等条件选定。也有的渡槽将槽身与支承结构结合为一体。③支承结构:其作用是将支承结构以上的荷载通过它传给基础,再传至地基。按支承结构形式的不同,可将渡槽分为梁式、拱式、梁型桁架式及桁架拱(或梁)式以及斜拉式等。梁式渡槽的支承结构有重力式槽墩、钢筋混凝土排架及桩柱式排架等。拱式渡槽的支承结构由墩台、主拱圈及拱上结构组成。槽身荷载通过拱上结构传给主拱圈,再由主拱圈传给墩台。根据拱上结构形式的不同,拱式渡槽又可分为实腹式及空腹式两类。桁架拱式渡槽按结构特征和槽身在桁架拱上位置的不同,可分为上承式、下承式、中承式和复拱式四种。斜拉式渡槽支承结构由塔架与塔墩(或承台)组成,并由固定在塔架上的斜拉索悬吊槽身。④基础:为渡槽下部结构,其作用是将渡槽全部重量传给地基。
6、实习总结
据资料显示,邯郸市人均水资源量约191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9%,属极度缺水地区。近年来,随着南水北调、引黄入邯等新建引水工程的通水,邯郸市水资源短缺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但由于严重的资源性缺水和地表水资源不足,一些地方仍然要靠超采地下水来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引发了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引黄入冀补淀”每年可为邯郸引来约2亿立方米的黄河水,比东武仕水库1.8亿立方米的总库容还要多。这对于缺水的邯郸而言,显得弥足珍贵!
2015年11月,总投资4亿多元“引黄入冀补淀”邯郸段启建,市水利局在已有“引黄入邯”工程的基础上组织建设。可以说,“引黄入冀补淀”邯郸段是“引黄入邯”工程的扩容升级版。
黄河水为邯郸发展注入了勃勃生机,更为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以邱县南辛店村为例,以前,全村五千多亩农田仅靠4眼深井抽水浇灌,一眼井每天最多能浇十亩地,有的农户甚至要等一个多月才能浇上一回水。村民用柴油水泵从机井抽水浇地,一亩地的浇地成本就六七十元。现在,通过生态水网抽渠水浇地每亩成本不到20元。
如今,继“引黄入邯”工程之后,邯郸市又迎来了“引黄入冀补淀”工程。该项目通水后,邯郸市每年可引约2亿立方米黄河水,灌溉范围包括魏县、大名、曲周、肥乡、广平、鸡泽、邱县等七县(区)约170万亩农田,沿线地下水超采问题将得到根本性缓解。
由此,我们深刻地意识到了这样的一个工程能大大地造福当地的人民,而那些工程人员又是多么的能干可爱。这次实习,不仅仅是知识上的补充,见识上的增长,更让我们看清了未来,通过水利工程的日渐发展,我们的大地必将因水的润泽而美丽多姿。
第二篇:农田水利学实习报告
《农田水利学》实习一
渠灌工程实习报告
姓名:
学号:
2013年10月25日
一、灌水率计算与修正
1、灌水率的计算
灌水率是指灌区单位面积上所需灌溉的净流量,又称灌水模数,它是根据灌溉制度确定的。因此,根据表一中冬小麦、春玉米、夏玉米、棉花、苜蓿五种作物的灌溉制度,利用灌水率计算公式:
q净m8.64T
∂——作物种植面积占灌区面积的百分数;
m——灌水定额;
T——灌水延续时间;
可计算出灌水率,结果如表一。根据灌水率表格,可以绘制得灌水率图,如图1-1。
2、灌水率的修正
由于各时期的灌水率大小相差悬殊,渠道输水断断续续,不利于管理。因此,必须对初步算得的灌水率图进行必要的修正,尽可能消除灌水率高峰和短期停水现象。
修正灌水率图时,有以下修正原则:尽量不要改变主要作物关键用水期的各次灌水时间,若必须调整移动,以往前移动,前后移动不超过三天;调整其他各次灌水时,要使修正后的灌水率图比较均匀、连续;此外,为了减少输水损失,并使渠道工作制度比较平稳,在调整时不应使灌水率数值相差悬殊,一般最小灌水率不应小于最大灌水率的40%。修正后的灌水率图如图1-2。
二、沟渠路平面布置
1、渠的平面布置
(1)支渠的平面布置
支渠的布置主要有三种类型:山区、丘陵区灌区的干、支渠布置;平原区灌区的干、支渠布置;圩垸区灌区的干、支渠布置;
此次实习中只涉及一条支渠。
(2)斗渠、农渠的平面布置
灌溉面积大小为800*1600(m2);农渠的间隔一般为200~400m,控制面积一般为200~600亩;斗渠的间隔一般为农渠的长度。因此,设计将灌溉区域划分为200*400(m2)的田块16个,这样,斗渠与农渠的长度和间隔都较为适宜。
2、沟的平面布置
排水系统和灌溉系统的规划要互相参照,互相配合。它们的配合方式有两种:灌排相间布置;灌排相邻布置。
在此次实习中,采用“灌排相邻布置”的布置方式,即:在地面向一侧倾斜的地区,渠道只能向一侧灌水,排水沟也只能接纳一边的径流,灌溉渠道和排水沟道只能并行,上灌下排,互相配合。
3、道路的平面布置
道路的布置应当依据渠道和沟道的布置而进行。道路与渠道、沟道相邻,方便沟渠工程的建造与检查以及配水、灌水、输水、排水等工作的实施。
三、渠系建筑物布置
渠系建筑物是指各级渠道上的建筑物。
针对本次实习内容,需要布置的渠系建筑物有进水闸和涵洞两种。
(1)进水闸,属于引水建筑物,其作用是调节引入干渠的流量;
(2)涵洞,属于交叉建筑物,是指渠道与道路相交,渠道水位
低于路面,而且流量较小时,常在路面下埋设的平直的管道。
本次实习中共设进水闸21个,涵洞30个,具体布设位置见图2。
四、各渠道流量推算
根据修正灌水率图(图1-2)可得设计灌水率q设=0.272m3/(s*
万亩)。
所以支渠1的田间净流量为:
Q1支田净=A1支*q设=0.192*0.272=0.0522(m3/s)
(1)计算农渠的设计流量
因为斗、农渠分两组轮灌,因此同时工作的斗渠有2条,同时工作的农渠有2条,所以,农渠的田间净流量为:
Q农田净=Q支田净=0.052224/(2*2)=0.0131(m3/s)n*k
又因田间水利用系数f=0.95,所以农渠的净流量为:
Q农净=Q农田净
f=0.0131/0.95=0.0138(m3/s)
灌区土壤属中粘壤土,查表可得相应的土壤透水性参数:A=1.9,m=0.4。由此可计算农渠每公里输水损失系数:
农A0.4=1.9/(100*0.0138)=0.1054 m100Q农净
农渠的毛流量或设计流量为:
Q农毛=Q农净(1+农L农)
=0.0138(1+0.1054*0.2)=0.0141(m3/s)
(2)计算斗渠的设计流量
因为一条斗渠内同时工作的农渠有两条,所以斗渠的净流量为2条,所以斗渠的净流量等于2条农渠的毛流量之和:
Q斗净=Q农毛*2=0.0282(m3/s)
农渠分两组轮灌,各组要求斗渠供给的净流量相等。但是,不同轮灌组距离进水口距离不同,输水损失水量不同。因此,为防止求得的斗渠毛流量较大,因此,以距离进水口较远的轮灌组灌水时需要的斗渠毛流量作为斗渠的设计流量。斗渠的平均工作长度L斗=0.5km。
斗渠每公里输水损失系数为:
斗A0.4=1.9/(100*0.0282)=0.0792 m100Q斗净
斗渠的毛流量或设计流量为:
Q斗毛=Q斗净(1+斗L斗)
=0.0282(1+0.0792*0.5)=0.0293(m3/s)
(3)计算支渠的设计流量
斗渠也是分两组轮灌,同样以距离进水口较远的组所需的支渠毛流量为支渠的设计流量。支渠的平均工作长度L支=1km。
支渠的净流量为:
Q支净=Q斗毛*2=0.0293*2=0.0586(m3/s)
支渠每公里输水损失系数为:
支A0.4=1.9/(100*0.0586)=0.0591 m100Q支净
支渠的毛流量为:
Q支毛=Q支净(1+支L支)
=0.0586(1+0.0591*1)=0.0621(m3/s)
五、渠道断面尺寸确定
根据渠道断面试算表,可以试算出底宽和水深两个参数。(其中,边坡系数m的取值分别为:支渠-2,斗渠-1.5,农渠-1;粗糙系数为0.025;底坡确定为:支渠-0.0003,斗渠-0.02,农渠-0.0005。)
经过计算,支渠底宽的取值为:0.4m;
水深的取值为:0.3m;
此时,流量为:0.064345m3/s ;流速为:0.214484m/s。
斗渠底宽的取值为:0.19m;
水深的取值为:0.1m;
此时,流量为:0.03005m3/s;流速为:0.883813m/s。
农渠底宽的取值为:0.3m;
水深的取值为:0.16m;
此时,流量为:0.013974m3/s;流速为:0.189863m /s。
第三篇:农田水利学实习报告
农田水利学实习报告
专业:农资环 姓名:廖先明 学号:09128062
一、实习方式:
1、观看大圩生态农业园录像资料(水渠防渗技术)
2、农萃园参观实习
3、大圩生态农业园实地参观实习
二、实习目的及任务
通过观看录像资料,认识和了解水渠防渗技术及其必要性:通过对农萃园和大圩生态农业园的的实地参观和现场老师讲解,加深我们灌溉系统的感性认识。通过实习有利于学生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丰富我们的实践能力,同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简而言之,通过实习,对农田灌溉排水工程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和认识。实习过程中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了解农翠园和大圩生态农业园的概况。
2、对灌溉系统有一个初步的整体的认识,包括水源工程、输配水工程、排水工程、田间工程等。
3、了解认识节水灌溉技术体系。
4、了解各种灌水方法和灌水技术。
5、对渠道防渗技术有一定了解。
三、实习时间
2011年11月30日参观农翠园灌溉系统,12月1日参观大圩生态农业园。
四、实习成果
1、带队老师:黄界颖
2、实习地点一:农萃园
(1)背景简介
农萃园是安徽农业大学向在校大学生提供掌握现代化农业知识教育基地,也是为全省农业战线工作人员提供培训的基地。园区占地面积100余亩,目前已建高档PC板智控温室3000平方米,玻璃智控温室3000平方米,塑料温室6000平方米,薄膜单栋大棚6000平方米,综合服务楼2000平方米。农萃园区主要种植培育花卉苗木,不管是在温室还是在大田对灌溉的要求都非常严格。
(2)时间:2011年11月30日星期三
(3)天气:雨夹雪
(4)过程
在农萃园的实习安排在2011年11月29日下午,由于专业人数较多,因此老师将我们分成两批,我们组是后一批。伴着小雨夹雪,我们聚集在农萃园泵房,即水源控制中心。在泵房,老师给我们介绍了总控制泵的基本构造以及水源输出的途径,我们也看到了三个大出水口和各种连接管道,由于对水质的要求,连接管内还有各种过滤装置。接着我们到两个大棚内进行了参观,大棚内种植了很多植物,大部分花卉我都叫不上名字,花卉、盆景属于较为经济的作物,而大棚内设置的灌溉设备都属于节水型的,利用这些装置可以使作物更好的吸收水分、养分等,达到节水的目的。在第一个大棚内,我们主要观察了一些微灌设备,在第二个大棚内在摇床上方我们看到了可移动的机组式喷灌设备。总的来看,大棚
内的灌溉装置包括滴灌、微喷灌和机组式喷灌。
(5)认识
在农萃园的节水灌溉方式主要是喷灌和微喷灌。喷灌是利用管道将有压水送到灌溉地段,并通过喷头分散成细小水滴,均匀地喷洒到田间,对作物进行灌溉。它是一种先进的机械化、半机械化灌水方式,主要优点是节水效果显著、水的利用率高、作物增产幅度大、减少了田间渠系建设及管理维护和平整土地等的工作量、减少了农民用于灌水的费用和投劳、有利于加快实现农业机械化、产业化、现代化、避免由于过量灌溉造成的土壤次生盐碱化等。常用的喷灌有管道式、平移式、中心支轴式、卷盘式和轻小型机组式。
微喷灌是新发展起来的一种喷灌形式,特别适合农业温室大棚内投入使用,它比一般喷灌更省水,更均匀的喷洒于作物上,它是通过PE塑料管道输水,通过微喷头喷洒进行局部灌溉的。更可以扩充成自动控制系统,同时结合施用化肥,提高肥效。一个标准大棚微喷系统设备投资一般在800元左右。这些装置的成本较高,在设备不是很完全的露天大田里较难实施。
3、实习地点二
(1)背景简介
大圩镇位于合肥市东南“上风口”,东临南淝河,南望巢湖,西接包河工业区,是合肥建设现代化滨湖新城的生态版块和湿地公园,有着“中国最美的湖区都市田园”的美誉。区域内拥有良田三万亩,水网交错、路网纵横、林木成行,水乡田园气质浑然天成。全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面积达5000多亩,发展钢架大棚886亩,苗木花卉1830亩,新增莲藕1890亩,新建无公害露天蔬菜1500亩,新增经果林228亩;新(扩)建2个龙虾养殖基地,新增龙虾养殖680多亩,目前全镇的龙虾养殖面积已经突破3000亩。因此选择大圩生态园作为实习地点,不仅能让我们了解其灌溉特点,还能欣赏自然风光。
(2)时间:2011年12月1日星期四
(3)天气:晴
(4)过程
早晨七点半集合于校大礼堂门口,我们乘校车抵达大圩生态园。实习过程属于踩点实习,因为全程都是车子运送。第一站是连接南淝河的总支渠,经测量,干渠宽19.5米,横贯整个大圩生态园,为分布到大田里的支渠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水源,保证了灌溉的质量,从而稳定作物的产量。第二站我们到达中圩看到了三台排灌机组,它可以调控南淝河流向圩区的水流量,并且在降雨过多的月份可以积蓄接纳过多的水分,在旱季时可以提供灌溉用水,使干渠中的水流入农田而且不会使农田变涝或水分不足。据统计,这个排灌机组可控制范围达46.8km2。在排灌机组房上方圩外就是南淝河,看着流动的湖水,有种站在老家的青弋江圩上的感觉。最后一站我们去了田间地头实际的观察了田间的自然水渠和人工修砌的水渠,途中我们看到一些渠道正在砌铺石块。在田边,不难发现:人工修砌的U形渠形状较为规范,宽高有规定的数值,一般为宽浅形;而田间临时性的沟渠因考虑到修砌成本及占地面积通常呈窄深形,且形状不规则,多分布在田地边缘,占地面积小,较为简单方便。
(5)认识
经过大圩的实习,我们实地观察了灌溉渠道系统,灌溉渠系由各级灌溉渠道和退(泄)水渠道组成。大圩生态园区属于大、中型灌区,地势平坦低洼,洪水位高于地面,依靠筑堤圈圩来保证正常的生产生活,没有常年自流排灌的条件,普遍采用机电排灌站进行提排、提灌。灌溉干渠多沿圩堤布置,灌溉渠道通常只有干、支两级。
五、实习体会
通过这次农翠园和大圩农业生态园实习,我对灌溉系统有了比较较直观的认识;通过观看录像资料,我进一步认识和掌握了灌水方法和节水灌溉技术。在这次实习中,我收获诸多,既进一步巩固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又通过实地了解,增强了实践能力。作为一名农业大学的学生,观看了大圩生态农业园的现代化管理后,深感自己责任重大。在校期间应该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有朝一日带领自己的家乡朝着现代化农业发展。
第四篇:农田水利学实习报告
农田水利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与要求
农田水利学实习是我们专业基本教学实习环节。通过此次实习,进一步巩固农田水利学的基本原理,学习并掌握农田水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加深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形成比较完整的学科理论教学体系,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使我们对农业水利工程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增强专业信心和决心,了解灌区农业水利工程设施的布置、组成、作用、模式、工作原理及运行管理情况,加强对农田水利学(包括地下水利用、水利管理)课程的理解。
二、实习概况
1、实习时间:2013年5月16日
2、实习地点:三里屯枢纽、北张庄枢纽(均属于邯郸生态水网工程的建设项目)。
3、指导老师:
三、实习内容
1、邯郸生态水网工程简介
邯郸生态水网工程,于2006年11月1日正式启动。邯郸市按照全市东部平原、中部城市和西部山区的不同特点,分别实施“东蓄、中调、西治”的生态水网建设。东蓄,即在东部沟通滏阳河、民有渠、东风渠、卫河四大骨干渠系,拦蓄地表水、补充地下水、涵养生态水,并实施水、林、路一体化建设,做好水林文章;中调,即实施连通两库“引漳入滏”、恢复高级渠“引水入沁”,将岳城、东武仕两大水库水源调入主城区,为主城区水林生态景观建设提供水源保障;西治,即在西部山区实施生态水保,搞好中小水库、生态水城和小型集雨设施建设,涵养生态水源。
2、第一站:三里屯枢纽 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乘大巴沿民有一干渠到达三里屯水电站。三里屯水电站位于磁县民有一干渠上,于2007年9月份开工建设,总投资375.76万元,目前共安装有两台水轮发电机组,总容量为500千瓦。其中民有北干渠系东部生态水网骨干输水渠道,渠首为岳城水库,穿越磁县、临漳、成安三县,全长52.9公里。该渠道西高东低,总落差达二十多米,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在这里,向南有一条支渠,在渠口建有分水闸,干渠上建有节制闸。向北有一条退水渠,当民有干渠水量超过正常流量时,可以打开退水闸门,沿退水渠把多余的水泄掉,再退水闸前面有发电厂房入水口,发完电的水经地下涵洞流回干渠下游,在发电厂房入水口的前面,建有一个小型溢流堰,当渠中水位超过发电水位时,自流经泄水洞流入干渠下游。由于这里落差比较大,特意在干渠上 修建了三级跌水,很好看。我们还参观了节制闸闸门启闭室和发电站厂房。
3、第二站:北张庄枢纽
参观完三里屯枢纽后,我们又坐上大巴,前往我们这次实习的下一站,沿途经过了好几个县,最后终于到达了目的地——魏县北张庄枢纽。完善生态水网建设,魏县有三大水源优势:一是引黄河水,二是利用军留扬水站提取卫河水,三是引岳城水库水。北张庄枢纽是民有干渠末端与东风渠交叉处,民有干渠引岳城水库水西东走向,下游建有分水闸,水至此流入支渠,东风渠引黄河水南北走向,向北一路流经邢台、衡水、沧州等地。民有干渠水位高,在交叉处修建了一渡槽,民有干渠的水经渡槽流向下游,东风渠的水经渡槽底下涵洞流向下游,在渡槽经水口北面建有一泄水闸,当民有渠水量较多时,可以打开闸门将多余的水泄到东风渠里。在渡槽南面建有泵站,当民有干渠水量比较少时,可以经泵站从东风渠提水到民有渠,这样就实现了两条渠道水量的互相补给。
四、实习总结
此次实习我们在实习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本次实习的安排,达到了实习的目地和要求,为我们日后从事相关工作提供了一个难得的锻炼机会。通过这次实习,让我对我们的专业有了深入了解, 使得我们能够走出课堂,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农田水利工程应用实例。明确了未来工作的方向和工作任务。这样在我以后的学习中更容易抓住重点,学好专业知识,另外通过实习使我对课本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在短短的半天中,使得我们在许多方面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和提高:运用所学基本理论知识与应用实践相统一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自主探究,合理实施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理论的严密性与实际操作的灵活性和科学性意识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第五篇:农田水利学课程报告
农田水利学课程报告
一、农田水利学的内涵、外延,以及土地整理的内涵、外延:
农田水利这一古老工程技术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时代。从世界范围而言,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灌溉工程,是公元前3400年左右美尼斯王朝修建在埃及及孟菲斯城附近截引尼罗河洪水的淤灌工程。而我国的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历代劳动人民创造了很多宝贵的治水经验,在我国水利史上放射着灿烂的光辉,但是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压抑着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农田水利建设发展缓慢。
农田水利学是一门研究农田水分状况和有关地区水情的变化规律及调节措施、消除水旱灾害和利用水资源发展农业生产而服务的科学。农田水利在英、美等国称之为灌溉排水,原苏联称之为水利土壤改良。
农田水利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一下两个方面:
(一)调节农田水分状况
农田水分状况一般是指农田土壤水、地面水和地下水的状况及其相关的养分、通气、热状况。农田水分的不足或者过多,都会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和作物的产量。
调节农田水分状况的水利措施一般有:
1、灌溉措施:即按照作物的需要,通过灌溉系统有计划的将水量输送和分配到田间,以补充农田水分的不足;
2、排水措施:即通过修建排水系统将农田内多余的水分(包括地面水和地下水)排入容泄区(河流或湖泊等),是农田处于适宜的水分状况。在易涝易碱地区,排水系统还有控制地下水位和排盐作用。控制地下水位对增产的重要性,近年来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和重视。
在调节农田水分状况方面需要研究的问题是:
1.研究农田的水、盐运动规律
2.研究不同地区灌排系统的合理布置
3.研究节水灌溉的技术和理论
4.研究灌排工程施工机械化
5.研究灌排系统管理及对农田环境的影响
6.研究系统工程和电子技术在灌排水方面的应用
(二)改变和调节地区水情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需要,人类改造自然的范围越来越广,农田水利设,施不仅局限于改变和调节农田本身的水分状况,而且需要改变和调节更大范围的地区水情。
地区水情主要是指地区水资源的数量、分布状况及其动态。我国幅员辽阔,水资源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年份和季节分配不均,供水与蓄水在时间空间上亦常不一致,时旱,时涝,交替出现。这是影响农业高产稳产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发展农田水利,首先要根据水土资源条件,通过各工程措施,改变和调节地区水情。
改变和调节地区水情的措施,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1、蓄水保水措施:通过修建水库、河网和控制利用湖泊、地下水库以及大面积的水土保持和田间蓄水措施。
2、调水、排水措施:调水和排水措施主要是通过引水渠道,使地区之间或流域之间的水量相互调剂,从而改变水量在地区上的分布状况
土地整理是指通过采取各种措施,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土地整理专项规划,对田、水、路、林、村等实行综合治理,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土地利用结构和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农业生态条件和生态环境。土地整理一般又分为两大类,即农地整理与市地整理。
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在我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搞好农业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高速发展的全局性问题,是实现四个现代话的一个重要方面。实践证明,只有农业得到了发展,国民经济的其他部门也具备最基本的发展条件。农田水利建设不仅为中国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也是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基础产业。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立,为我国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开创了无限广阔的前景。
二、典型区域:西南、西北、东北地区农田水利状况分析:
新中国成立以来,水利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1998年大汛之后,国家加大对江河湖泊堤防建设和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力度,加之三峡等一批重点水利工程的建成及一系列生态保护工程项目的实施,我国大中型水利设施的防洪保安、抗旱排涝等功能日趋完善,为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建国四十多年来,我国的水利事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对抗御旱涝灾害,改良土壤,发展农业和林牧业等生产起了重大作用。例如:主要江河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治理,黄河扭转了过去经常的决口的险恶局面,淮河流域基本改变了“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灾旱”的多灾现象,海河流域减轻了洪、涝、旱、碱四大灾害的严重威胁。水利资源也得到初步的开发,截止1990年为止,全国建成了大中小型水库83387多座,总蓄水库容4660亿m³;全国机井已建成273多亿亩,居世界首位,比1949年的2.4亿亩增加了两倍;其中30万亩以上的灌区有144处,万亩以上的灌区有5498处。全国推广管道输水的灌溉面积已达5000余万亩,实行井渠结合灌溉的面积达到3000余万亩,灌溉面积1000余万亩。全国
3.5亿亩低洼易涝耕地中,约有2.78亿亩得到了治理,得到了改良利用的盐碱地面积也大道理7494万亩,约占全国盐碱化耕地面积的百分之六十六。此外,还改善和开发了牧区11.0万平方千米的缺水草场。由于进行了这些工作,在占全国总耕地五分之二的灌溉土地上,生产着约占全国总产量三分之二的粮食。
我国在西南地区、西北地区、东北地区的农田水利状况具有各自的特色。
(一)西南地区:
西南地区主要包括重庆、云南,四川,贵州和西藏(不包括广西)。大致处于中国地势的第一、第二阶梯,地势落差大。以高原和盆地为主。有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多山,地面崎岖不平;多山间小盆地。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面积广大;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有河谷谷地,四川盆地有成都平原,大部分为丘陵低山。冰雪融水汇成河,是亚洲许多大河的发源地;河水流量大;水能丰富;青藏高原湖泊星罗棋布。这一地区的灌溉水利丰富,但是,虽然降水丰沛,但是季节分布不均,春旱伏旱频繁。旱耕地土壤粘、酸、瘦、板,保水和保肥和抗旱抗侵蚀能力差,有机质、氮磷钾和多种微量元素缺乏,土壤物理形状差,干时坚硬,湿时粘重,耕作困难,且易遭受水侵蚀。灌溉方式多为沟灌和漫灌。
雅安的水利事业蓬勃发展,雅安市山脉纵横,河川密布,植被良好,雨量丰沛,水能资源得天独厚。水力资源是雅安的特色和优势,全市流域面积在3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31条,总长3118公里。市委、市政府躬身实践“三个代表”,奋力推进“三个转变”,确立“11421”发展战略性思路,把水电产业作为“一号工程”和“龙头型支柱产业”。提出了奋战10年,水电装机达到1300万千瓦的目标。
(二)西北地区:
我国西北地区主要包括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青海、新疆等省。西北地区处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非常干旱,水量短缺。西北地区的年降水量少于500mm,平均200—250mm,最少的地方不过几毫米,而且季节和区域分布极不均匀。单位耕地面积平均拥有水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百分之十,世界平均水平的百分之六点七,年农业用水占全国农业用水总量的百分之十六,但农业附加值仅占全国农业附加总值的百分之六点一,单位农业产出的耗水量,甘肃、青海和新疆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倍、近2倍和近6倍。所以加快发展节水农业是解决西部地区水资源短缺和利用不科学的主要措施,是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前提,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特色农业的重要途径,是对农业节水机制的有益探索。
一、节水农业技术的发展趋势
发展节水农业的关键在于控制从水源到作物产量形成过程中的水分无效损失,包括输水损失、田间储水损失和作物蒸腾损失三部分,以提高水分有效性,把水分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在节水灌溉技术研究方面,有关科研单位对喷灌、微灌、管道输水灌溉、渠道防渗以及地面灌水技术改进方面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从水资源开发利用、输水配水、田间灌水技术、灌溉制度、农业栽培等各个环节开展了节水型农业综合技术体系研究,已初步形成了采用雨水集蓄利用、低压管道输水、膜上灌、节水灌溉制度、选育抗旱品种、培肥改土、施用保水剂等成套综合节水技术,并在较大面积上推应用。目前西北节水农业技术的发展主要表现为:
1.节水灌溉技术精细化
2.农业用水工程规模化
3.农业用水设备产业化
4.农业用水管理制度化
二、节水农业理论研究的趋势
节水农业的本质是依靠科学技术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生产过程中方水的产出,达到节水致富的目标。农业高效用水包括蓄水、输水、灌水、保水、高效用水等多个环节,必须探索农业高效用水理论体系,以实现水的利用率和水的生产效率的协同改善。目前,节水农业理论研究表现出以下几个趋势:农业灌溉用水由“丰水高产型灌溉”转向“节水优产型”的非充分灌溉,相应的灌溉基本理论的研究也由常态试验转向劣态试验;由单纯的水量在时间上的分配转向根区空间调节的研究,建立适当的“湿润边界”与“控制边界”、“湿润方式”,达到既节水又增产;农业高效用水由静态用水转向动态用水的新理论;从单一的水量管理转向水量水质联合管理的新理论;由微观的农田区域水循环与水平衡转向大区域、流域尺度水平衡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论;由单纯的灌溉学科研究转向充分利用以土壤物理学、植物生理学、农业气象学、农田生态学的交叉渗透、形成综合性和交叉性的新领域,同时充分利用系统工程学、预测学、仿真技术,实现学科从实践性质向定量科学的转化,建立其相关学科的本质联系,开辟高层次、综合、交叉性的研究领域。
三、节水农业发展需要的政策环境
我国现阶段包括节水农业设施产权制度的变革和管护机制的改革、节水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农田水利基本设施建设的投融资渠道、水价等在内的软环境对节水农业发展的制约是显而易见的,需要探索联产承包土地经营体制下节水农业的运行机制,制定促进节水农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还需要加快节水农业基础设施的产权制度变革和建立切实可行的西北节水农业评价指标体系。
西北地区农产品生产已经基本摆脱长期短缺的状况,但农业正处于战略性结构转轨时期。随着我国农产品市场必然部分开放,势必影响农业生产的交易成本、技术成本、资源成本和食物生产布局,相应的农产品生产数量和质量、农产品进出口、水资源的交易成本等必然做出相应的调整。面对“绿色壁垒”和农产品价格竞争劣势,在农业缺水的背景下,应及早对农业结构调整和生态环境建设、适宜的农业品价格和贸易策略、适宜的节水农业和水环境保护技术等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四、节水农业发展的若干关键技术
节水农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是:节水农业走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道路,运用节水灌溉和现代旱作技术发展优质高效农业。这正是现阶段我国农业急需解决的问题,即通过发展节水农业,大力调整农业及农村产业结构,启动农业产品生产和市场,走短缺水资源的技术和资金替代的道路。我国通过近20多年的努力,在工程节水和农艺、管理节水的技术储备已初步具备,目前的主要任务是进行节水技术优化集成,实现低成本空间扩散。以后发展节水农业的关键是应用现代高新技术和信息技术,提高作物自身的水分转化效率,技术集成和创新应以生物节水为主,结合管理和工程节水技术。
1.生物技术用于农业节水
2.农业管理措施一体化技术
3.高效用水的精细灌溉技术
4.雨水集蓄利用技术
5.农业高效用水智能决策系统
因此,建立农民参与的水管组织,大力进行旱作农业技术体系建设,建立节水种植制度和节水灌溉制度,建立墒情测报与节水农业决策支持系统,进行节水农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节水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工程以及启动节水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对关键重大科技问题进行联合攻关研究,推动西北地区节水农业的发展,极大地提高有限水土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东北地区:
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以黑龙江为例,其降水量年际变化与年内变化大。年际间多则可达800—1000mm,少则不足300mm;年际间百分之六十到八十的降水集中在6—9月份,而且夏季常伴大风,夏季高温呢,蒸发量大。同时水资源区域分布不均,相对匮乏。地下水资源开发程度高,局部超采,地表水开发程度低。垦区现有灌溉面积77.4万平方千米,其中利用地下灌溉面积60.07万平方千米,局部地区已经超采,利用地表水灌溉的面积17.33万平方千米,大量的地表水白白的流走。鉴于上述问题,垦区近几年积极采取措施,大力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技术:
第一种模式:旱田选择适合垦情的喷灌机型,发展旱田喷灌。随着农垦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家庭农场承包责任制的完善,在发展旱田节水灌溉上,一是发展以家庭农场投入为主的小型喷灌机,投入低,见效快,适合规模经营,自动化
程度高,有大农业的特点。管理是以农业为主,组建抗旱服务队,做到一机多井,一机多用,提高喷灌机的利用率。
第二种模式:水田重点是在管理过程中的节水。大力推广水稻的“浅、湿、晒”灌水方式,既按水稻各生育期蓄水情况适时灌水,克服用水无度,定额偏高的现象。采取“灌、排、蓄、滞”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科学调度,合理配置,达到一水多用,闲水忙用,弃水再用的目的。采取井渠结合,地表水和地下水灌溉结合的方式。灌区上安装自动量测系统,应用先进的科学仪器和设备做到合理供水,科学用水。
第三种模式:农业、农机等综合措施的节水。依靠垦区机械化程度高的优势,增加耐旱作物和采取坐水种植,选育节水,抗旱优质、高效的新品种,应用抗旱剂抗旱,广泛应用新型的抗旱剂和有利于抗旱的微肥及其他神武制剂,通过页面喷洒减少农作物页面蒸腾,提高作物的耐旱性能。采用秸秆覆盖、塑料薄膜覆盖、塑料大棚、留茬免耕等覆盖措施,采用微体覆盖,增强土壤吸水剂,土面增温剂,提高光和效率,减少无效蒸腾,促进根系发育,平衡施肥和增施有机肥等化学措施。
第四种模式:通过拉鼠洞达到节水、抗旱的目的。在粘土地区通过拉鼠洞可以解决散表滴、蓄底滴的作用,在干旱季节,由于土壤地滴较好,又是粘壤土,通过土壤毛细作用,壤中水上升到耕层,解决耕层土壤水分不足的问题。
三、学习农田水利学课程的心得和感想:
通过学习农田水利学,让我对农田水利学研究的内容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学习到大量的排水和灌溉知识,受益匪浅。我国水资源并不丰富,特别是北方地区水资源紧缺,供需矛盾突出;灌排工程有的配套不全,有的老化失修,抗旱除涝标准较低,效益不高,远不能适应今后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目前,西北地区探索出多种节水农业发展模式,形成了保水、蓄水设施、灌溉节水、耕作栽培节水、生物节水、化学节水等五大技术体系,在生产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效益。但在节水农业生产实践中还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工程老化失修情况未得到扭转,灌溉效益仍在不断衰减;一些灌区水源紧缺状况日益加剧;灌水技术比较落后,水利用率低;管理水平低,节水意识淡薄;投入不足,灌溉面积减少。因此,大力发展农田水利仍是今后的长期任务,不仅要求继续提高抗御旱灾的能力。而且要提高科学管理的水平、改进技术设备,进一步扩大灌溉、除涝、排滞、治碱的工程经济效益、实现农田水利现代化,把农田水利事业推向新的高度,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