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田水利学》考试重点【复习版】
农田水利学复习整理:
一、绪论:
1、农田水利:为防治干旱、渍、涝和盐碱灾害,对农田实施灌溉、排水等人工措施的总称。
2、农村水利: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与农民生活条件服务的水利措施。
3、农田水利状况:农田中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的状态、变化规律及对作物生长影响的总称。第二章:
1、土壤水的分类:吸着水(吸湿水&薄膜水)、毛管水、重力水
2、凋萎系数:植物开始发生永久凋萎时土壤含水率,也称凋萎含水率或萎焉点。田间持水量:农田土壤某一深度内保持吸湿水、膜状水和毛管悬着水的最大含水量。
3、区别涝灾和滞害:涝:降水过多形成田面积水并危害作物正常生长的灾害。渍害:地下水位过高、土壤过湿而危害作物正常生长的灾害。
4、农田水分消耗的3条途径:1.植物蒸腾2.株间蒸发3.深层渗漏 3个方程式: 植物蒸腾量+株间蒸发量=腾发量=作物需水量
作物需水量+渗漏量=田间耗水量 作物需水量=田间耗水量
5、需水临界期:作物全生育期中因需水得不到满足时最易影响生长发育并导致最大减产的时期。
6、α及k值法的适用条件:(1)“α”值法
基本公式:ET=αE0
或
ET=aE0 +b 式中:ET —— 某时段内作物田间需水量,mm
E0 —— 与ET同时段的水面蒸发量,mm; α—— 需水系数或称蒸发系数。a,b——经验常数。(2)“K ”值法
基本公式:ET=KY
或
ET=KYn+c 式中:ET——作物全生育期内的总需水量,m3/亩
Y——作物单位面积产量,kg/亩;
K——以产量为指标的需水系数,m3/kg;
n、c ——分别为经验指数和常数。
7、灌溉制度:按作物需水要求和不同的灌水方法制定的灌水次数,每次灌水的灌水时间和灌水定额和灌溉定额的总称。
8、灌水定额:一次灌水在单位灌溉面积上的灌溉量。
9、灌溉定额:各次灌水定额之和。
10、水稻充分灌溉制度的基本方程式及原则:
(一)泡田定额
计算公式:M1=0.667(h0+S1+e1t1-P1)式中: M1——泡田定额,m3/亩;
h0 ——插秧时田面所需水深,mm;
S1 ——泡田期渗漏量,mm;
t1 ——泡田期的天数,d,e1 —— t1时期内水田田面平均蒸发强度,mm/d;
P1 —— t1时期内的降雨量,mm。二)生育期灌溉制度
1、水量平衡方程
h1+P+m-WC-d = h2 式中:h1、h2——时段初、末田面水层深度,mm ;
P——时段内降雨量,mm;
d——时段排水量,mm;
m——时段灌水量,mm;
WC——时段内耗水量,mm。
原则:水稻适宜的水层深度范围:hmin~hmax;当水层深度降低到灌水下限时,开始灌溉;若雨后田内水深大于允许蓄水深度,则排水量为:d=ha-Hp 式中:ha——雨后水深,mm ;
Hp——雨后允许蓄水深度,mm
11、灌水率的定义及计算:
灌水率: 单位灌溉面积上的灌溉净流量q净
灌水率又称灌水模数,单位m3/(s·万亩)或m3/(s·100hm2)或m3/(s·hm2)。灌水率的计算
某作物第i次灌水计算公式如下:
qimi8.64Ti3qi—第i次灌水的灌水率,m(/s万亩)—某作物的种植比mi—某作物第i次灌水的净灌水定额,m/亩Ti—某作物第i次灌水的延续时间,d8.64—单位换算系数
注意:同一时期各种作物灌水率可以累加。
12、初步灌水率图的绘制步骤及修正原则:
(一)灌水率图的绘制
1、先合理确定灌水延续时间(T);
2、然后计算出灌区内各种作物的各次灌水率;
3、最后以灌水延续时间为横坐标,灌水率为纵坐标,并将同时期各种作物灌水率叠加,把一个灌水周期的灌水率绘制成图,即为全灌区年度初步灌水率。二)灌水率图的修正
1、尽量不改变主要作物关键用水期的灌水时间若必须调整,以前移为主,前后不超过三天。
32、调整后灌水率图均匀、连续,最小灌水率不小于最大灌水率的40%。
灌水率过小(大)时可以缩短(延长)灌水时间进行调整。
3、消除短期停水。
停水时间不少于5-7天
13、灌溉用水量:灌溉用水量:是指灌溉土地需从水源取用的水量,亦称毛灌溉用水量,包括了水源至田间各级输水渠道的渗漏损失。
14、灌溉用水量的计算:
一)根据灌溉用水流量计算(“灌水率法”)
灌溉用水流量与灌水延续时间的乘积即为灌溉用水量。
二)根据灌溉制度计算(“直接法”)
(三)根据综合灌水定额计算(“间接法”)
任一时段的灌溉用水量为:
式中,A——全灌区的灌溉面积,hm2 第三章:
1、灌溉对水源的要求:水位、水质、水温
2、四种地表取水方式的使用条件:
(1)无坝引水
适用条件
河流枯水期的水位和流量均能满足自流灌溉的要求。
(2)有坝引水
适用条件
河道的流量能满足灌溉要求,但水位略低于渠首的引水要求;或洪水季节流量、水位均能满足要求,但洪、枯季节变化较大。
(3)蓄水取水
适用条件
当河流的天然来水过程不能满足灌区的灌溉用水过程时,可在河流的适当地点修建水库等蓄水工程,调节河流的水位和流量,以解决来用水之间的矛盾。(4)抽水取水
适用条件
河道水量丰富,但灌区位置较高,且修建其它取水工程困难或不经济,可在灌区附近的河流岸边修建抽水站。
3、无坝取水口位置的选择:最大水深位于凹岸顶点稍偏下游。取水口选在这里,可加大进流量,有效地防止泥沙入渠。
4、侧面进水与正面进水的特点:
侧面进水:进水闸过闸水流方向与河流方向正交。一般用于含沙量较小的河道。
正面进水:进水闸过闸水流方向与河流方向一致或斜交。这种取水方式,能在引水口前激起横向环流,促使水流分层,表层清水进入进水闸,而底层含沙水流则涌向冲沙闸而被排掉
5、分片包干:
分片包干是指灌区内的中、小型水库和引水、提水工程各自分片划定灌溉面积,自成小型灌溉系统,单独进行水量平衡计算,不与骨干工程联合运用,不承担反调节任务。
6、设计代表年法确定保灌面积与设计引水流量计算
设计代表年法:首先根据灌区历年河流流量或灌溉期降雨量资料进行频率分析,选择1个或2 ~ 3个接近灌溉设计保证率的年份作为设计代表年;然后用代表年来水过程与用水过程相比较,确定设计代表年的灌溉最大引水流量,并据以求出灌溉面积。
例4-2
某灌区拟建无坝引水工程进行自流灌溉,拟定灌溉面积为3万亩,试采用设计代表年法推求灌溉设计保证率 p=80% 的设计引水流量及保证灌溉面积。
第4章:
1、灌溉渠道系统:
是指从水源取水、通过渠道及
其附属建筑物向农田供水、经由田间工程进行 农田灌溉的工程系统,包括渠首工程、输配水 工程和田间工程三大部分。
2、灌排相间、灌排相邻的特点:
灌排相间:地形平坦或有微地形起伏的地区,宜把灌溉渠道和排水沟道交错布置,沟、渠都是两侧控制,工程量较省。
灌排相邻:在地面向一侧倾斜的地区,渠道只能向一侧灌水,排水沟也只能接纳一边的径流,灌溉渠道和排水沟道只能并行,上灌下排,互相配合
3、节制闸的应用情况及位置
垂直于渠道中心线布置,其作用是控制渠道水位或流量。下列情况需要设置节制闸:
①在上级渠水位不能保证下级渠正常引水时,需在上级渠建节制闸抬高水位,保证下级渠引水。
②实行轮灌时,在轮灌组分界处需设节制闸。
③在重要建筑物或险工渠段前需联合修建节制闸和泄水闸,以防止漫溢,保证建筑物和渠道的安全。
4、区别击中交叉建筑物的使用条件
常见的交叉建筑物有:隧洞、渡槽、倒虹吸、涵洞、桥梁等。
隧洞 当渠道遇到山岗时,或因石质坚硬,或因开挖工程量过大,往往不能采用深挖方渠道,如沿等高线绕行,渠道线路又过长,工程量仍然较大,而且增加了水头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可选择山岗单薄的地方凿洞而过
渡槽
渠道穿过河沟、道路时,如果渠底高于河沟最高洪水位或渠底高路面的净空大于行驶车辆要求的安全高度时,可架设渡槽;渠道穿越洼地时,如采用高填方渠道工程量太大,也可采用渡槽
倒虹吸
渠道穿过河沟、道路时,如果渠道水位高出河沟洪水位,但渠底高程却低于河沟洪水位时;或渠底高程虽高于路面,但净空不能满足交通要求时,就要用压力管道代替渠道,从河沟、道路下面通过,压力管道的轴线向下弯曲,形似倒虹。
涵洞
渠道与道路相交,渠道水位低于路面,而且流量较小时,常在路面下面埋设平直的管道,叫做涵洞。
桥梁
渠道与道路相交,渠道水位低于路面,而且流量较大,水面较宽时,要在渠道上修建桥梁,满足交通要求。
5、区别跌水和陡坡
当渠道经过坡度较大的地段时,为防止渠道冲刷,保持渠道的设计比降,就把渠道分成上、下两段,中间用衔接建筑物联结,常见的衔接建筑物有跌水或陡坡。
(1)跌水
水位落差小于3m时,宜建跌水。
(2)陡坡
水位落差大于3m时,宜建陡坡。
6、三个特征流量的定义、计算公式和作用: 设计流量
在灌溉设计标准条件下,为满足灌溉用水要求,需要渠道输送的最大流量。
设计净流量=设计灌水率×控制灌溉面积
设计流量=设计毛流量=设计净流量+输水损失+田间损失
设计流量是设计渠道断面和渠系建筑物尺寸的主要依据。最小流量
在灌溉设计标准条件下,渠道工作过程中输送的最小流量。
最小流量=灌水率图上最小灌水率对应的流量
最小流量用于校核对下一级渠道的水位控制要求;确定是否需要修建节制闸,及修建位置。加大流量
考虑到在灌溉工程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难以准确估计的附加流量,把设计流量适当放大后得到的安全流量。它是设计渠堤堤顶高程的依据。
7、大中型灌水各级渠道设计流量的推算
(一)调查收集资料
灌区控制的灌溉面积;作物种植结构比例;灌区的设计灌水率;灌区的土壤性质及透水性等。
(二)选择典型支渠
典型区内作物种植比例、土壤性质、灌溉面积等影响渠道的主要因素具有代表性。
(三)轮灌渠道设计流量的推算
常用的方法:根据轮灌组划分情况自上而下逐级分配末级续灌渠道(一般为支渠)的田间净流量,再自下而上逐级计入输水损失水量,推算各级渠道的设计流量。
8、渠底比较、渠床糙率系数、渠道的边坡系数的选择对断面设计的影响
1、渠底比降
在坡度均一的渠段内,两端渠底高差和渠段长度的比值称为渠底比降。选择要求:
(1)为了减少工程量,应尽可能选用和地面坡度相近的渠底比降。
(2)一般随着设计流量的逐级减小,渠底比降应逐级增大。
(3)干渠及较大支渠的上、下游流量相差很大时,可采用不同的比降,上游平缓,下游较陡。
(4)清水渠道易产生冲刷,比降宜缓;浑水渠道容易淤积,比降应适当加大。
(5)抽水灌区的渠道应在满足泥沙不淤的条件下,尽量选择平缓的比降,以减小提水扬程和灌溉成本。
2、渠床糙率系数
渠床糙率系数 n 是反映渠床粗糙程度的技术参数。
如果n 值选得大,设计的渠道断面就偏大,不仅增加了工程量,而且会因实际水位低于设计水位而影响下级渠道的进水;如果n 值取得小,设计的渠道断面就偏小,输水能力不足,影响灌溉用水。
3、渠道的边坡系数
渠道的边坡系数m 是渠道边坡倾斜程度的指标,其值等于边坡在水平方向的投影长度和在垂直方向投影长度的比值。
m 值的大小关系到渠坡的稳定,要根据渠床土壤质地和渠道深度等条件选择适宜的数值。大型渠道的边坡系数应通过土工试验和稳定分析确定;中小型渠道的边坡系数根据经验选定。
9、灌溉渠道纵断面图绘制的步骤 1)绘地面高程线
在方格纸上建立直角坐标系,横坐标表示桩号,纵坐标表示高程。根据渠道中心线的桩号和地面高程按一定的比例,点绘出地面高程线。(2)标绘分水口和建筑物的位置
在地面高程线的上方,用不同符号标出各分水口和建筑物的位置。
3)绘渠道设计水位线
初选渠道的设计比降,绘出渠道的设计水位线(4)绘渠底高程线
在渠道设计水位线以下,以渠道设计水深为间距,画设计水位线的平行线,该线就是渠底高程线。
5)绘制渠道最小水位线
从渠底线向上,以渠道最小水深为间距,画渠底线的平行线。(6)绘堤顶高程线
从渠底线向上,以加大水深与安全超高之和为间距,作渠底线的平行线,此即渠道的堤顶线。
(7)标注桩号和高程
在渠道纵断面的下方画一表格,把分水口和建筑物所在位置的桩号、地面 高程线突变处的桩号和高程、设计水位线和渠底高程线突变处的桩号和高程以及相应的最低水位和堤顶高程,标注在表格内相应的位置上 8)标注渠道比降
在标注桩号和高程的表格底部,标出各渠段的比降。第五章:
1、田间工程:田间工程通常指最末一级固定渠道(农渠)和固定沟道(农沟)之间的条田范围内的临时渠道、排水小沟、田间道路、稻田的格田和田埂、旱地的灌水畦和灌水沟、小型建筑物以及土地平整等农田建设工程。
2、区别畦灌和沟灌: 畦灌:是用田埂将灌溉土地分割成一系列狭长地块——畦田,水从输水沟或直接从毛渠引入畦田后,在畦田表面形成很薄的水层,沿畦长坡度方向均匀流动,边流边渗,润湿土壤。在流动过程中主要借重力作用,以垂直下渗的方式逐渐湿润土壤。
沟灌:是在作物行间开挖灌水沟,灌溉水由输水沟或毛渠进入灌水沟后,在流动的过程中,主要借毛细管作用从沟底和沟壁向周围渗透而湿润土壤。
沟灌适用于灌溉棉花、玉米和薯类等;适宜于中等透水性的土壤;适宜的地面坡度一般在0.005~0.02之间。
3、工作压力参数:是指喷头进水口前的内水压力。
4、四个喷灌强度:点喷灌强度
单喷头平均喷灌强度
系统组合平均喷灌强度 允许喷灌强度
5、区别微喷头与喷头:
喷头是喷灌系统的关键设备,其作用是将有压的灌溉水以喷洒形式均匀地散在田间对农作物进行灌溉。
微喷头是喷头的一种,具有体积小、压力低、射程短、雾化好等特点。外形尺寸0.5 ~1.0cm;工作压力50~300KPa。因此,其比一般喷头简单得多,多数是用塑料一次压注成形的。由于微喷头主要作为一种局部灌水方法的设备,所以不要求具有很大的射程,其射程一般从10~50cm到6~7m不等。第六章:
1、排水系统的组成:排水沟系、需水设施、排水枢纽、承泄区
2、除涝标准:(1)、以治理区发生一定重现期的暴雨,作物不受涝为标准(2)、以治理区作物不受涝的保证率为标准(3)、以某一定量暴雨或涝灾严重的典型年作为排涝设计标准
3、排涝设计流量的计算(主要是平均排除法)平均排除法
平均排除法是以排水面积上的设计净雨在规 定的排水时间内排除的平均排涝流量或平均排涝 模数作为设计排涝流量或排涝模数的方法。
农田会受短时间淹没。适用:规模较小的排水沟
式中,T —— 每天工作的小时数,h。若自排地区,T 取24 h,则简化为P237式(8-5)和(8-6)。
其余参数同P237式(8-5)和(8-6)。
注意:①平原河网地区宜考虑排水沟滞蓄;②圩区应考虑预降滞蓄,圩堤渗漏产水和套闸进水。
4、区别两个排涝标准:排渍深度、耐渍深度
5、地下水临界深度:
在一定的自然条件和农业技术措施条件下,为了保证土壤不产生盐碱化和作物不受盐害所要求保持的地下水最小埋藏深度。
6、排水沟的特征水位: 排渍水位(日常水位)排涝水位(最高水位)
7、排水承泄池的定义、要求及整治措施
排水承泄区是指位于排水区域以外,承纳排水系统排出水量的河流、湖泊或海洋等。
一、排水承泄区应满足的要求
A)承泄区应具有较低的水位;
B)承泄区应有足够的输水能力和容量
C)承泄区在汛期高水位时,若使排水系统出现壅水和淹没,其淹没历时应在允许范围内;
D)承泄区应具有稳定的河床和河岸,良好的河槽;
E)承泄区应尽可能考虑综合利用。承泄区的整治
疏浚河道
退堤扩宽
裁弯取直
束窄堵支(顺坝、丁坝、堵支坝)
加固堤防
第二篇:农田水利学考试重点
农田水利学研究对象:调节农田水分状况、改变和调节地区水情。
农田水分存在形式:地面水、地下水、土壤水(汽态、吸着、毛管、重力水)农田水分消耗的途径植株蒸腾、株间蒸发、深层渗漏。作物的灌水制度:灌水次数、日期、定额、灌溉定额。局部灌水方法有渗灌、滴灌、微喷灌、涌灌、膜上灌。灌水渠系可分为 干、支、斗、农渠 四级固定渠道。喷灌主要技术要素喷灌强度、均匀度、水滴打击强度。滴灌系统的组成水源、首部枢纽、及各级输水管道和滴头。
渠道输水损失有水面蒸发、渠床渗漏、闸门漏水、渠道退水。
田间排水的任务是除涝、防渍、防土壤盐渍化、改良盐碱土、为适时耕作创造条件。
灌溉排水管理:工程管理(基础)、用水管理(中心)、组织管理(保证)、生产管理(手段)。间接计算作物需水量的方法:参照作物需水量、实际需水量。
直接计算需水量方法:以水面蒸发为参数、产量为参数的需水系数法。有效水指的是重力水和无效水之间的毛管水。产生干旱的原因不同,分为大气干旱和土壤干旱。
16、渠系建筑物分:引水、配水、交叉、衔接、泄水、量水建筑物。交叉建筑物有隧洞、涵洞、渡槽、倒虹吸、桥梁。
17、按可移动程度灌溉管道系统分为固定式、半固定式、移动式。
18、农作物对农田排水的要求有除涝排水、防渍排水、防止土壤盐碱化和改良盐碱土、农业耕作条件。
19、排水系统一般包括排水区内的排水沟系、蓄水设施、排水区外的承泄区及排水枢纽
20、固定管道的种类:水泥土管、素砼管、污工涵管、石棉水泥管、塑料管、钢筋砼管、铸铁管、钢管。
21、移动管道的种类:铝合金管、镀锌薄壁钢管、塑料管、胶管、薄膜塑料管
22、排水区涝渍成因:一是来水过多,二是排水不良。
23、水量调配方式:分片包干、联合运用
二、名词解释
1、凋萎系数:土壤含水率降低使植物发生永久性凋萎现象时的土壤含水率。田间持水率:灌水2-3天后土壤所能保持的含水率。
土壤计划湿润层:旱田灌溉时,计划调节控制土壤水分状况的土层深度。灌溉制度:作物播种前及全生育期内的灌水次数。
6、水利最优断面:渠道输水能力最大的断面,不一定是最经济的断面
7、局部灌溉:灌溉时只湿润作物周围的土壤,远离作物根部的行间或棵间土壤仍保持干燥。
9、田间工程:末一级固定渠道和固定沟道之间的条田范围内的临时渠道、道路等农田建设工程。
10、灌溉渠道系统:指从水源取水、通过渠道及其附属建筑物向田间工程进行农田灌水的工程系统。
11、有效降雨:实际降雨量减去地面径流损失后的水量。
13、灌水率:灌区单位面积上所需灌溉的净流量。
14、灌溉设计保证率:灌区用水量在多年期间能够得到充分满足的机率。
15、抗旱天数:灌溉设施在无降雨情况下能满足作物需水要求的天数。
农田水分状况:农田土壤水、地面水和地下水的状况及其相关的养分、通气、热状况。田间水利用系数:实际灌入田间的有效水量和末级固定渠道(农渠)放出水量的比值 渠道水利用系数:某渠道的净流量与毛流量的比值称为该渠道的渠道水利用系数 渠系水利用系数:灌溉渠系的净流量与毛流量的比值称为渠系水利用系数
灌溉水利用系数:灌溉水利用系数是实际灌入农田的有效水量和渠首引入水量的比值
1、确定灌溉制度的方法?
总结群众丰产灌水经验; 根据灌溉试验资料制定;按水量平衡原理制定。具体做法: 根据设计年份的气象资料和作物的需水要求,参照群众丰产经验和灌溉试验资料,根据水量平衡原理拟定作物灌溉制度。
2、对管道的技术要求是什么?
a、能承受设计要求的工作压力;b、能通过设计要求的流量;c、价格低廉、使用寿命长; d、便于运输、易于安装和施工,接头不漏水,抗震抗折;e、移动管道要轻便、耐撞击、耐磨、耐腐蚀。
3、计算作物需水量的方法有哪些?具体说明
(1)直接计算需水量的方法:
1、以水面蒸发为参数的需水系数法,简称“α”值法;
2、以产量为参数的需水系数法,简称“K”值法。
通过计算参照物需水量来计算实际作物需水量的方法:
1、参照作物需水量的计算;
2、实际需水量计算。
4、什么是灌溉设计标准?两种表示方式及定义?
进行灌溉工程的水利计算以前,必须首先确定灌溉工程的设计标准。实际工作中,采用灌溉设计保证率和抗旱天数表示。灌溉设计保证率:灌区用水量在多年期间能够得到充分满足的机率。抗旱天数:灌溉设施在无降雨情况下能满足作物需水要求的天数。
5、渠道防渗的意义?
a、减少渠道渗漏损失;b、增加渠床稳定性;c、提高渠道输水能力;
d、控制地下水位和防治土壤盐碱化;e、节省工程维护费用f、降低灌溉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6、修正灌水率图的原则?
a、不影响作物需水要求为原则,不改变主要作物关键用水期的各次灌水时间;
b、调整时间,以往前移动为主,前后移动不超过3天;c、将灌水率土修正的比较均匀、连续。
7、简述根据水量平衡图解法拟定旱作物灌溉制度的步骤。
1、根据各旬计划湿润层深度H和作物要求计划湿润层内土壤含水率的上限和下限,求H土层内允许储水量上下限;
2、绘制作物田间需水量ET累积曲线、计划湿润层加大WT、地下水补给K及净耗水量ET-WT-K的累积曲线;
3、根据设计年雨量,求出渗入土壤的降雨量;
4、作物生长初期土壤储水量Wo,逐旬减去ET-WT-K值,得到实际储水W曲线;
5、W曲线接近Wmin时,进行灌水;
6、如此进行得到全生育期的各次灌水定额、时间和次数;
7、生育期灌溉定额即为灌水定额之和。
8、简述土壤水的有效性。
答:无效水:低于土壤吸着水(最大分子持水率)的水分。作物不能吸收利用。过剩水:重力水,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流失。有效水:重力水和无效水之间的毛管水。
9、计算渠道的设计流量,加大流量,最小流量各有什么作用?
1)设计流量(是指在设计标准条件下,为了满足灌溉用水要求,需要渠道输送的最大流量,也称正常流量)它是设计渠道纵横断面和渠系建筑物的重要依据
2)加大流量(在短时增加输水的情况下,渠道需要通过的最大灌溉流量)它是设计渠道坝顶高程的依据,并以此校核渠道输水能力和不冲流速。(3)最小流量(在设计标准条件下,渠道在正常工作中输送的最小流量)可以校核下一级渠道的水位控制条件和确定修建节制闸的位置
10、计算渠道的设计流量,加大流量,最小流量各有什么作用?
答:(1)设计流量(是指在设计标准条件下,为了满足灌溉用水要求,需要渠道输送的最大流量,也称正常流量)它是设计渠道纵横断面和渠系建筑物的重要依据(2)加大流量(在短时增加输水的情况下,渠道需要通过的最大灌溉流量)它是设计渠道坝顶高程的依据,并以此校核渠道输水能力和不冲流速。(3)最小流量(在设计标准条件下,渠道在正常工作中输送的最小流量)可以校核下一级渠道的水位控制条件和确定修建节制闸的位置
11、何谓轮灌?何谓序灌?各有何优缺点?
答:(1)轮灌:同一级渠道在一次灌水延续时间没轮流输水的的工作方式叫做轮灌。优点:渠道流量集中,同时工作的渠道长度短,输水时间短,输水损失少,有利于与农业措施结合和提高灌水工作效率。缺点:渠道流量大,渠道和建筑物工程量大;流量过于集中,会造成灌水和耕作时劳力紧张;在干旱季节还会影响各用水单位受益均衡。(2)续灌:在一次灌水延续时间内自始至终连续输水的渠道。优缺点与轮灌相反。
12、灌水率图的修正原则?
答:⑴应以不影响作物需水要求为原则,尽可能消除灌水率高峰和避免小于5d的短暂停水现象,最小灌水率不应小于最大灌水率的30%。⑵尽量保持主要作物关键期灌水时间不变。必须变动时,灌水日期前后移动不超过3d,若同一种作物连续两次灌水均需变动灌水日期,不应一次提前,一次推后。⑶延长或缩短灌水时间与原定时间相差不应超过20%,尽量调整次要作物,非关键期的灌水日期和灌水延续时间,最后要使修正后的灌水率图比较均匀、连续。
第三篇:农田水利学复习
灌溉用水量
一、名词解释 1.吸湿系数
吸湿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率称为吸湿系数。2.凋萎系数
植物开始发生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率,也称凋萎含水率或萎蔫点。3.田间持水率
农田土壤某一深度内保持吸湿水、膜状水和毛管悬着水的最大含水量。4.作物需水量
指生长在大面积上的无病虫害作物,土壤水分和肥力适宜时,在给定的生长环境中能取得高产潜力的条件下为满足植株蒸腾、土壤蒸发及组成植株体所需的水量。5.灌溉制度
按作物需水要求和不同灌水方法制定的灌水次数、每次灌水的灌水时间和灌水定额以及灌溉定额的总称。6.灌水定额
一次灌水在单位灌溉面积上的灌水量。7.灌溉定额
各次灌水定额之和。8.灌水率(灌水模数)单位灌溉面积上的灌溉净流量q净。9.灌溉设计保证率
是指灌区灌溉用水量在多年期间能够得到充分满足的机率,一般以正常供水的年数或供水不破坏的年数占总年数的百分比表示。
二、简答
1.简述农田土壤水分的存在形式。
按农田土壤水分存在的三种基本形式为地面水、土壤水和地下水。其中土壤水是与作物生长关系最密切的水分存在形式,按形态可分为气态水、吸着水、毛管水和重力水。2.土壤含水量的表示方法有哪几种?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怎样?
主要有四种:质量百分数,以水分质量占干土质量的百分数表示;体积百分数,以土壤水分体积占土壤体积的百分数表示,或以土壤水分体积占土壤孔隙体积的百分数表示;相对含水率,以土壤实际含水率占田间持水率的百分数表示;水层厚度,将某一土层所含的水量折算成水层厚度,以mm计。
3.简述土壤水的有效性。
土壤水按是否能被作物利用而划分为无效水、过剩水和有效水。其中无效水是指低于土壤吸着水(最大分子持水率)的水分,过剩水是指重力水,有效水是指重力水和无效水之间的毛管水。
4.何谓旱灾、洪灾、涝灾和渍害?
农田水分不足引起作物产量减少或绝收的灾害称为旱灾。洪灾主要是指河、湖泛滥开形成的灾害。涝灾是指旱田积水或水田淹水过深,导致农业减产的现象。渍害是指由于地下水位过高或土壤上层滞水,因而土壤过湿,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导致农作物头疼或失收的现象。5.何谓凋萎系数和田间持水率?两者各有什么用途? 凋萎系数是指植物开始发生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率,也称凋萎含水率或萎蔫点。田间持水率是指农田土壤某一深度内保持吸湿水、膜状水和毛管悬着水的最大含水量。凋萎系数一般用于确定是否应当进行农田灌溉,而田间持水率一般作为重力水和毛管水以及有效水分和过剩水分的分界线,因此用于确定最大灌溉水量。6.何谓SPAC? SPAC全称为Soil-Plant-Atmosphere Continum,是指将土壤-植物-大气看作一个连续体统一考虑,分析农田、作物及大气之间的水分运移的物质和能力连续的系统。7.农田水分消耗的途径有哪些?
主要有植株蒸腾、株间蒸发(棵间蒸发)、深层(田间)渗漏三种。8.什么是作物需水临界期?了解作物需水临界期有何意义?
作物全生育期中因需水得不到满足时最易影响生长发育并导致最大减产的时期。掌握不同作物的需水临界期有助于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即何时必须保证作物的用水需求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证作物生长及产量。
9.影响作物需水量的因素有哪些,其中哪一个因素是最主要的因素?
包括:气象条件(主要因素),气温、大气湿度、风速、日照时间、辐射强度;土壤条件,土壤含水量、土壤质地、地下水埋深等;作物条件,作物品种、叶面积指数(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片面积)、生育阶段;农业技术措施;灌溉排水措施。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气象条件。10.什么是灌溉制度?灌溉制度的内容有哪些?
灌溉制度是指按作物需水要求和不同灌水方法制定的灌水次数、每次灌水的灌水时间和灌水定额以及灌溉定额的总称。灌溉制度的内容包括灌水次数、灌水时间、灌水定额及灌溉定额。11.制定灌溉制度有哪些方法?
总结群众丰产灌水经验;进行灌溉试验;按水量平衡原理进行计算。12.为什么要对初拟灌水模数图作必要的修正?如何修正?
进行修正的原因:1.初始灌水模数图在不同时期的灌水率差异较大,若满足最大,则工程规模及投资大,利用率低,若满足较小者,则容易导致部分时期缺水。2.初始灌水模数图不连续,不利于管理。
修正原则:
1、尽量不改变主要作物关键用水期的灌水时间。若必须调整,以前移为主,前后不超过三天。即不影响作物需水要求。
2、调整后灌水率图均匀、连续,最小灌水率不小于最大灌水率的40%,即减少输水损失,使渠道工作制度比较平稳,灌水率过小(大)时可以缩短(延长)灌水时间进行调整。
3、消除短期停水,停水时间不少于5-7天。可保留相对长时期停水,进行工程维护保养。
第2章 灌溉水源和取水方式
一、名词解释 1.抗旱天数
抗旱天数一般是指灌溉工程所提供的水量能够抗御干旱的天数,反映了灌溉工程的抗旱能力。
2.无坝取水
灌区附近河流水位、流量均能满足灌溉要求时,可选择适宜的位置作为取水口修建进水闸引水自流灌溉的地表引水灌溉方式称为无坝取水。
二、简答
1.灌溉水源主要有哪些类型?灌溉对水源有何要求?
灌溉水源一般分为地面水和地下水两种大的类型。又可细分为河川径流、当地地面径流、地下径流、及城市污水等。灌溉对水源的要求包括水位、水量及水质要求。2.简述地面灌溉取水类型及其适用条件?
主要有无坝引水、有坝引水、蓄水取水、提水取水四种。其中无坝引水适用于河流枯水期的水位和流量均能满足自流灌溉的要求。有坝引水适用于河道的流量能满足灌溉要求,但水位略低于渠首的引水要求;或洪水季节流量、水位均能满足要求,但洪、枯季节变化较大,即枯水期水位或流量不满足要求。蓄水取水适用于当河流的天然来水过程不能满足灌区的灌溉用水过程时,可在河流的适当地点修建水库等蓄水工程,调节河流的水位和流量,以解决来用水之间的矛盾。提水取水适用于河道水量丰富,但灌区位置较高,且修建其它取水工程困难或不经济,可在灌区附近的河流岸边修建抽水站。3灌溉渠系规划
一、名词解释
1.1 灌溉水利用系数、田间水利用系数、渠道水利用系数及渠系水利用系数 田间水利用系数是实际灌入田间的有效水量和末级固定渠道(农渠)放出水量的比值,用表示。
某渠道的净流量与毛流量的比值称为该渠道的渠道水利用系数,用表示。灌溉渠系的净流量与毛流量的比值称为渠系水利用系数,用表示。
灌溉水利用系数是实际灌入农田的有效水量和渠首引入水量的比值,用符号表示。1.2 设计流量、最小流量及加大流量
设计流量:在灌溉设计标准条件下,为满足灌溉用水要求,需要渠道输送的最大流量。最小流量:在灌溉设计标准条件下,渠道工作过程中输送的最小流量。
加大流量:考虑到在灌溉工程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难以准确估计的附加流量,把设计流量适当放大后得到的安全流量。1.3 不冲流速与不淤流速
不冲流速:为保证渠床不遭受水流冲刷的允许流速上限,称为不冲流速。
不淤流速:为保证含沙水流中挟带的泥沙不致在渠道中淤积的允许流速下限,称为渠道的不淤流速。
二、简答
2.1 渠系规划布置原则有哪些?
自流灌溉、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方便管理、综合利用。2.2 干、支渠规划布置要点及各级渠道规划布置方式? 布置方式:沿等高线布置、垂直等高线布置 2.3 简述渠系建筑物的类型与作用。
引水建筑物:引入干渠流量、壅高水位、冲淤、调节引水量等。
配水建筑物:控制和调节向下级渠道的配水流量、抬高上游渠道的水位或阻止渠水继续流向下游。
交叉建筑物:穿过山岗、河沟、道路、洼地等等。
衔接建筑物:当渠道通过坡度较大的地段时,防止渠道冲刷,对渠道进行分级,采用衔接建筑物来连接。
泄水建筑物:防止由于沿渠坡面径流汇入渠道或因下级(游)渠道事故停水而使渠道水位突然升高,威胁渠道的安全运行,从而泄放多余的水量。量水建筑物:控制和量测水量。
2.4 简述渠道设计流量、加大流量、最小流量在渠道设计中的作用。设计流量——确定断面尺寸的主要依据
最小流量——校核下级渠道的水位控制条件和渠道的不淤流速 加大流量——确定渠道的堤顶高程及校核渠道的不冲流速 2.5 不同渠道工作制度的特点及其适用条件有哪些?
续灌:在一次灌水延续时间内,自始至终连续输水的渠道称为续灌渠道,这种工作方式称为续灌。一般灌溉面积较大的灌区,干、支渠多采用续灌。
轮灌:同一级渠道在一次灌水延续时间内轮流输水的工作方式叫做轮灌。一般较大灌区,只在斗渠及以下实行轮灌。2.6 渠道纵断面图的绘制步骤。
(1)绘地面高程线(2)标绘分水口和建筑物的位置(3)绘渠道设计水位线(4)绘渠底高程线(5)绘制渠道最小水位线(6)绘堤顶高程线(7)标注桩号和高程(8)标注渠道比降
4田间工程与灌水方法
三、名词解释 1.田间工程
田间工程通常指最末一级固定渠道(农渠)和固定沟道(农沟)之间的条田范围内的临时渠道、排水小沟、田间道路、稻田的格田和田埂、旱地的灌水畦和灌水沟、小型建筑物以及土地平整等农田建设工程。
四、简答
1.何为地面灌溉及其分类?
地面灌溉(surface irrigation)是指利用沟、畦等地面设施对作物进行灌水,水流沿地面流动,边流动边入渗的灌溉方法。一般分为漫灌、淹灌、畦灌和沟灌。2.简述沟灌与畦灌的区别?
畦灌(border irrigation)是用田埂将灌溉土地分割成一系列狭长地块——畦田(close-end border),水从输水沟或直接从毛渠引入畦田后,在畦田表面形成很薄的水层,沿畦长坡度方向均匀流动,边流边渗,润湿土壤。在流动过程中主要借重力作用,以垂直下渗的方式逐渐湿润土壤。
沟灌(furrow irrigation)是在作物行间开挖灌水沟,灌溉水由输水沟或毛渠进入灌水沟后,在流动的过程中,主要借毛细管作用从沟底和沟壁向周围渗透而湿润土壤。3.简述常用节水灌溉措施?
常用节水灌溉措施包括地膜覆盖、波涌灌溉、喷灌、微灌、滴灌、渗灌等。4.喷头的种类有哪些?其基本参数包括哪些? 按压力分:低压喷头、中压喷头及高压喷头。
按喷头的结构形式与水流形状分:旋转式、固定式和孔管式三种。按喷洒特征分:散水式、射流式。
喷头的几何参数有:进水口直径、喷嘴直径、喷射仰角。喷头的工作参数有:压力、喷水量、射程。
5.喷灌技术的“三要素”是指什么?其概念定义为何?
喷灌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喷洒在单位面积上的水量,一般用mm/h或mm/min表示。又可细分为点喷灌强度、单喷头平均喷灌强度、系统组合平均喷灌强度、允许喷灌强度。
喷灌均匀度是指在喷灌面积上水量分布的均匀程度,它是衡量喷灌质量优劣的主要指标之一,直接关系到喷灌农作物的增产幅度。
水滴打击强度是指喷头喷洒范围内,单位受水面积上一定量的水滴对土壤或作物的打击动能,即单位时间内单位受水面积所获得的水滴撞击能量。实践中一般常用水滴直径或雾化指标来间接反映水滴打击强度。
五、计算题
1.某灌区种植小麦,灌水定额m=50m3/亩,土壤透水性中等。由土壤渗吸试验资料得知:第1小时内平均渗吸速度i0=150mm/h,α=0.5,地面坡度(畦田坡方向)为0.002。要求(1)计算灌水时间(h);
(2)选择畦田长度和宽度(m);
(3)计算入畦单宽流量[L/(s·m)]。解:1)由畦灌的延续时间公式可得:
2)由于地面坡度为0.002,土壤透水性中等,据表3-3可选择畦长75m,畦宽3m。3)由水量平衡原理公式可知:
第四篇:《农田水利学》复习大纲
《农田水利学》复习大纲
绪论
我国灌溉与排水工程学的任务与主要研究内容;农田水利建设及灌溉排水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一章农田灌溉原理
掌握土壤含水量的表示方法与一定土层内土壤储水量的计算方法;了解农田土壤水分对作物生长的有效性;重点了解入渗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熟练掌握利用考斯加可夫计算入渗条件下瞬时入渗速度、入渗总量及平均入渗速度。
作物需水量、作物耗水量、田间需水量、田间耗水量、参考作物需水量的概念及作物需水量的估算方法;了解农作物灌溉制度制订的一般方法,重点掌握利用农田水量平衡方程式制定农作物灌溉制度的方法。
熟练掌握充分灌溉、非充分灌溉基本概念;作物水分生产函数概念、作物水分生产函数表达式类型及其在生产中用途;
了解净灌溉用水量和毛灌溉用水量概念及计算方法;灌水流量与灌水率;
第二章 灌水方法与灌水技术
了解灌水方法的分类及其特点和适应条件、对灌水方法的基本要求、评估灌水质量的指标。地面灌水方法、喷灌系统的组成和分类、喷灌主要技术参数及其测定、喷灌系统的规划设计方法。
第三章 灌溉系统规划设计
了解灌区规划的基本原则、灌区类型及总体布置;掌握灌溉水源的类别及其灌溉取水方式;明渠灌溉系统的组成及其规划布置原则、明渠骨干渠系的典型布置形式;田间工程的规划布置原则;灌溉渠道的设计流量、输水损失和各级渠道设计流量计算。
第六章 农田排水基本原理
农作物对除涝,排渍和防盐的要求及农田排水标准;排水沟对地下水位的调控作用。
第七章 农田排水技术
明沟、暗管、竖井的排水技术;重点掌握防治土壤次生盐碱化的排水措施。
第八章 排水系统规划设计:
排水系统的组成及规划布置;
第九章 灌排系统管理
河源来水量预测分析、灌溉用水计划与配水计划的编制方法,确定渠首引入流量的能力,可进行供需水量平衡分析。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1.《灌溉排水工程学》,汪志农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2.郭元裕主编.农田水利学(第三版),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7。
主要参考书目:
1.康绍忠、蔡焕杰主编.农业水管理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2.康绍忠主编.非充分灌溉原理.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3.粟宗嵩 主编.灌溉原理与应用.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90
4.李远华主编.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武汉: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出版社,1999
5.汪志农、冯浩主编.节水灌溉管理决策专家系统.河南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11
第五篇:农田水利学
名词解释
·农田水利学: 农田水利学是一门研究农田水分状况和有关地区水情变化规律及调节措施、消除水旱灾害和利用水资源为发展农业生产而服务的科学。
•凋萎系数:当土壤含水率降低至吸湿系数的1.5-2.0倍时,就会使植物发生永久性凋萎现象,这时的含水率称为凋萎系数。
•入渗率: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入水界面的水量
•灌溉制度:灌溉制度是指作物播种前(或水稻栽秧前)及全生育期内的灌水次数、每次的灌水日期和灌水定额以及灌溉定额。
•灌水定额:灌水定额是指一次灌水单位灌溉面积上的灌水量。
•灌溉定额:各次灌水定额之和称为灌溉定额。
•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指在旱田进行灌溉时,计划调节控制土壤水分状况的土层深度。
•灌水率:是指灌区单位面积上所需灌溉的净流量又称灌溉模数。
•田间工程:田间工程通常指最末一级固定渠道(农渠)和固定沟道(农沟)之间的条田范围内的临时渠道、排水小沟、田间道路、稻田的格田和田埂、旱地的灌水畦和灌水沟、小型建筑物以及土地平整等农田建设工程。
•潜水:潜水是在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的隔水层以上含水层中的地下水,又称浅层地下水。•承压水(有压层间水):在含水层完全满水,并在压力水头作用下,使上下隔水层都承受压力(对上隔水层为浮托力)的层间水,称有压层间水或简称承压水。
•灌溉设计保证率:灌溉设计保证率是指灌区用水量在多年期间能够得到充分满足的几率。一般以正常供水年数或供水不破坏的年数占总年数的百分数表示。
•抗旱天数:是指灌溉设施在无降雨情况下能满足作物需水要求的天数,它反映了灌溉设施的抗旱能力,是灌溉设计标准的一种表达方式。
•地下水临界深度:在一定自然条件和农业技术措施条件下,为了保证土壤不产生盐碱化和作物不受盐害所要求保持的地下水最小埋藏深度。
•平均排除法:以排水面积上的设计净雨在规定的排水时间内排除的平均排涝流量或平均排涝模数作为设计排涝流量或排涝模数的方法。适用于水网圩区和抽水排水地区以及控制面积较小的排水沟。
•排渍模数:单位面积上的排涝流量称为设计地下水排水模数或排渍模数。
•计划用水:就是有计划地进行蓄水、取水(包括水库供水、引水和提水等)和配水。
•用水计划:是灌区(干渠)从水源取水并向各用水单位或各渠道配水的计划。包括取水计划和配水计划。
•灌溉渠道系统:指从水源取水、通过渠道及其附属建筑物向农田供水、经由田间工程进行农田灌水的工程系统。
简答
·α值法:以水面蒸发为参数的需水系数法简称α值法,适用于种植水稻地区。·K值法:以产量为参数的需水系数法简称为K值法,适用于旱田或北方地区。
·修正灌水率图的原则
a.要以不影响作物需水需求为原则;
B.平稳连续,避免短期停水;
C.灌水率qmin/qmax≥40%
·评价喷灌均匀度的指标
1.喷洒均匀系数。适用于整个喷灌系统。
2.水量分布图。喷洒范围内的等水量图,用这种图来衡量喷灌均匀度比较准确、直观,它和地形图一样标示出喷洒水量在整个喷洒面积内的分布情况。适用于单个喷头。
·田间渠系布置有两种基本形式:纵向布置和横向布置。
纵向布置:灌水方向垂直农渠,毛渠与灌水沟、畦平行布置,灌溉水流从毛渠流入其与垂直的输水垄沟,然后再进入灌水沟、畦。
横向布置:灌水方向和农渠平行,毛渠和灌水沟、畦垂直,灌溉水流从毛渠直接流入灌水沟、畦。
·灌溉取水方式,随水源类型、水位和水量情况而定。
地表的取水方式,无坝引水、有坝(坝堤)引水、抽水取水、水库取水等。
无坝引水:适用于灌区附近河流水位流量均能满足灌溉要求,进水闸、冲沙闸、导流堤。有坝引水:河流水源虽然较丰富,但水位较低时,拦河坝、进水闸、冲沙闸、防洪堤 抽水取水:河流水量比较丰富,但灌区位置比较高,修建其他自流引水工程困难或不经济。泵站
水库取水:河流的流量、水位均不能满足要求时,大坝、溢洪道、进水闸
·除涝设计标准,一般有三种表达方式:①以治理区发生一定重现期的暴雨,作物不受涝为标准。②以治理区作物不受涝的保证率为标准。③以某一定量暴雨或涝灾严重的典型年作为排涝设计标准。
·农作物对农田排水的要求
①农田对除涝排水的要求。在降雨量较大的地区,农田排水工程必须满足除涝要求,要能及时排出由于暴雨产生的田面积水,减少淹水时间和淹水深度,以保证农作物生长;
②农田对防渍排水的要求。在旱地中,如果地下水位过高,作物就会受到渍害而减产。因此,要满足控制和降低地下水位要求,为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必须使农田土壤具有适宜的含水率;
③防止土壤盐碱化和改良盐碱土对农田排水的要求。土壤中的盐分主要是随水分运动。在有蒸发的条件下,由于土壤的毛管作用,土壤盐分随水分而上升,水分自地表蒸发后,盐分则保留在土壤表层;在降雨火灌水时,入渗的水流携带表层的盐分向深层移动,是表层盐分逐渐降低。在某一季节内,土壤的积盐或脱盐主要取决于蒸发和入渗条件;
④农业耕作条件对农田排水的要求。为了适于农业耕作,需要使农田土壤保持在一定的含水率以下,一般根系吸水层的内含水率在田间持水率的60%~70%时较为适宜。
填空
•农田水分存在三种基本形式,即地面水、土壤水和地下水。
•为了防止土壤干旱,最低的要求就是使土壤水的渗透压力不小于根毛细胞液的渗透压力,凋萎系数便是这样的土壤含水率临界值。
•土壤水分运动的研究一般有两种途径:一种是毛管理论,一种是势能理论。
•灌溉渠道系统包括渠首工程,输配水工程和田间工程三大部分。
•灌溉渠系由各级灌溉渠道和退(泄)水渠道组成,灌溉渠道按其使用寿命分为固定渠道和临时渠道两种。
•干、支渠道的渠线规划大致可分为查勘,纸上定线和定线测量三个步骤。
•通常用设计流量,最小流量和加大流量三种特征流量覆盖流量变化的范围,代表在不同运行条件下的工作流量。
•反映水量损失情况的经验系数有渠道水利用系数,渠系水利用系数,田间水利用系数和灌溉水利用系数。
•渠道的工作制度就是渠道的输水工作方式,分为续灌和轮灌两种。
•农田水利学研究对象:调节农田水分状况,改变和调节地区水情。
•土壤水按其形态不同分为:汽态水、吸着水、毛管水、重力学。
•灌排管理包括工程管理、用水管理、生产管理和组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