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层派出所公安信息化建设

时间:2019-05-14 05:54: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基层派出所公安信息化建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基层派出所公安信息化建设》。

第一篇:浅谈基层派出所公安信息化建设

浅谈基层派出所公安信息化建设

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构建信息化警务机制是适应社会信息化、治安动态化新形势,实现警力无增长改善、提升公安机关战斗力的战略举措。目前,我县公安内部三级专网全面联通;350兆无线对讲机、电脑、数码照相机、摄像机等设备基本配备到位;“天网一号”视频监控系统初具规模;主要公安业务、各警种基本上都开展了信息技术应用;基础信息正在源源不断地采集录入。全县公安信息化建设处于“硬件建设基本成型、思想观念尚待更新、应用能力亟需加强”的状态。基层派出所是公安机关的前沿阵地,是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落脚点,如何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派出所如何落实信息化?我结合工作实际,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一、领导认识到位是派出所信息化建设的前提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转变观念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前提。信息化建设之所以被称之为一场警务革命,是指应用层面以及由此带来的警务模式、思想观念的转变。开展公安信息化建设,推动信息技术与公安业务工作的有机结合,必须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派出所的工作千头万绪,如何把握工作的重点和步骤,避免无序工作,关键要看所长“指挥棒”的导向。一个派出所能否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与这个单位的“一把手”对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重视程度存在着必然的因果联系。目前,大部分派出所领导普遍对信息化的认识存在这么几个误区:一是认为公安信息化是上级公安机关时髦的提法,是一时之风,搞几天形式就完了,况且就算是长期建设不是说一天两天就能达到某种程度,心存侥幸,上面安排我就动,没有通报时暂且放在一边,对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不积极、不主动。二是把公安信息化建设简单地理解为:打字要达到每分钟多少个,制表要会划各式各样的表格,各种基础档案要电子化录入警综平台等等。三是认为公安信息化就是网上查询、网上执法办案,以前办案通和刑侦综合信息系统也搞过,也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对公安信息化的认识仍然停留在传递文件、查看信息、简单查询比对的层次上,谈不上对信息进行综合、碰撞、分析、研判。对为什么要开展基础信息采集不知其因,信息化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不知其果,观念比较滞后。对以大情报系统建设为龙头的“金盾”工程二期,由传统警务模式向现代警务模式的转型甚至闻所未闻。由于存在上述认识上的偏差,派出所领导对信息化缺乏深刻理解,也就阻碍了其推进信息化应用的力度和深度。

二、信息采集录入是派出所信息化建设的基础

我们所建立的系统、数据库都必须要有强大的信息库作为支撑,没有信息就不可能有信息化,没有信息再先进的系统也是无源之水。派出所作为公安工作跟群众接触的第一道线,掌握着大量基础信息:如辖区内的重点人员情况及行业场所情况,辖区地理位置、道路交通情况,入住辖区旅馆内人员前科情况、活动轨迹,高危地区人群作案特点及活动轨迹、相关赃物的销赃渠道等等。公安工作信息化,需要更多、更广泛、更鲜活的信息来作支撑。可以说,信息化程度越高,对基础信息采集的要求越高。派出所要结合“两实全覆盖”,将入户调查、场所检查、线索排查的过程作为信息采集的过程,按照“谁采集谁录入、谁录入谁负责”的原则,紧抓信息的质量和数量,把好源头关,要逐步建立起全警采集、全警录入、全警应用的信息工作机制,在阵地管控、重点人员管理等方面下功夫,做到“基础工作信息化,信息建设基础化”。同时,信息采集录入是一个长期的原始积累过程,是一项贯穿于派出所民警基础工作的日常性事务,这项工作没有尽头,永无止境。只有将一个一个的信息孤岛联接起来,把大量的“口袋信息”、“纸袋信息”、“脑袋信息”从民警手中输送出来,再对静态的信息通过梳理、碰撞、比对变成研判结果,变动态的信息为有用的信息,通过开放共享、关联整合、多警种研判、多层次应用,做到动静结合,高效转换,全面盘活手中的信息资源,直接服务现实斗争,不断提高驾驭日益动态复杂的治安局势的能力。对于信息采集录入,一些民警认为就是要录入人的信息、住的信息、物品的信息、案件信息、生活轨迹信息等等基础信息。事实并非仅仅如此。比如警综平台中的协同办案系统,从广义上来讲,这个系统就是一个信息采集系统。一个案件,除了有指纹、足迹、工具这些有形的痕迹外,还有作案时间、方式、地点这些无形的痕迹,通过对案件类型、发生时间、发生区域、作案手段甚至选择的天气这些信息的分析,一是有利于寻找规律,二是有利于串并案件,三是有利于扩大战果。对于单个的案件,可能感觉不到输入这些信息有什么用处;但是,许多个案综合在一起,就不是这个概念了。在江浙等信息化开展得比较好的地区,每个基层派出所民警只要与当事人有接触,第一件事就是采集信息。他们信息采集的项目分得非常细,从身份证、指纹、血型、专长、口音、体貌特征到物品品牌、型号、颜色、产地甚至新旧程度等等,从文字记载信息到视听信息,包括语音、步态、姿势等等。随着公安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以后将会整合更多的信息来为我所用,包括公安范畴之外的其他社会信息,例如信用卡、邮政汇款、供水供电登记、物业管理信息、房产交易、房屋租赁记录等等。这也是我们一再强调的“全警采集,全警共享”,这里的警甚至指全国的警。我们常说的“海量搜索”,就是指信息量像大海一样。一个民警就是一个采集点,就像是大海里的一滴水,积少成多,达到一定程度就转化为战斗力,就可以掀起惊涛骇浪。

三、服务应用实战是派出所信息化建设的核心

只有应用才能出成果,只有出成果民警才想用,才有兴趣用;反过来,只有应用,基层才会在应用中提出问题,才会促使技术部门去弥补和修订各类系统的缺陷,这样才能走上信息化建设良性循环的轨道。信息化建设应用的范围非常广泛,基本覆盖了整个公安系统。目前,我们对于信息的应用能力非常有限,带一个嫌疑人回来,只知道核查一下身份证,输到在逃人员信息库看看是不是网上逃犯,然后最多采集一下指纹信息,整个信息化应用三步就结束。不会发散思维,没有进行关联比对,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派出所的信息化与人口管理、阵地控制和治安防范等基础业务存在“两张皮”的现象。就拿侦查破案来说,传统侦查模式中,犯罪嫌疑人流窜作案,很难从无形痕迹物证中寻找嫌疑人的踪迹,而网上侦查则非常有效。犯罪嫌疑人采取什么作案手段,乘坐什么样的交通工具,从什么地方经过,违法得来的赃物销往什么地方,违法所得的钱财在哪里消费等等,各类应用系统都可能留有他们的踪迹。2010年3月1日10时许,我局接到万某报案,称其在城关镇某路经营的废品收购点被一个身穿警服、持电警棍冒充公安民警的犯罪团伙抢劫,其妻子、母亲被电警棍击倒,收购点铜件及现金一万余元被抢走。通过发案现场及周边的调查走访,仅了解到是一辆银灰色越野车。民警反复调取城区主干道口、卡口视频监控录像,通过作案时间的分析,初步锁定一辆鄂xxxxx银灰色丰田越野车,随行的还有一辆“宝来”车。针对作案手法为抢劫、作案对象为废旧回收点、冒充公安民警等三个主要特征进行网上搜索,但未搜索出有效结果。经过仔细研究案情,发现该犯罪团伙实质采取的是先诈骗未果而后抢劫的作案手法,便再次以诈骗、抢劫废品回收点进行搜索,发现了类似案件,且孝昌籍违法犯罪人员属于该类案件的高危人群,由此结合车辆逃逸孝感方向的特点,重点立足孝昌进行侦查。同时对涉案车辆悬挂的三副牌照在警综平台中查询,核查宝来汽车作案后出城时悬挂的鄂AXXXX为真实牌照,其余牌照均为套牌,依此找到该车辆所有人,一汽车租赁行业主肖某。肖某反映该车于2010年3月1日租给孝昌籍男子孙某,再次印证了侦查方向。虽然租借人孙某具有重大作案嫌疑,但由于受害人辨认效果较差,还不能完全锁定,直接接触抓捕条件尚不充分。因此侦查民警继续贴靠信息技术,进一步围绕孙某开展针对性的调查工作,在孙某居住地孝昌县花园镇孙家湾必经之路的卡点上调阅视频信息,通过扩展时间、反复查看,发现孙某曾驾驶过一辆与涉案车特征相符、牌照不一致的丰田越野车,进而锁定孙某就是犯罪嫌疑人。通过对孙某接触人员进行秘密监控,发现其与李某、陈某等人联系密切。同时,在全国违法犯罪人员信息资源库中查出李某曾因涉及利用废铜诈骗作案被打击处理过。在基本摸清该犯罪团伙涉案人员、藏匿地点后,侦查民警依靠市局刑侦、技侦部门的支持,运用秘密力量、通信技术等专业侦查措施,于3月20日至4月2日连续抓获6名犯罪嫌疑人,一举摧毁该犯罪团伙。由于该犯罪团伙系流窜、职业化犯罪团伙,具有一定的反侦察能力,审讯时仅仅就事论事,拒不交待其他情况。侦查民警再次发挥网上串并速度快、区域广、成本低的优势,迅速将侦破情况通过信息研判平台、跨区域协查平台发布串并、协查信息,在短时间内成功并案20余起。在重新调整审讯策略后,犯罪嫌疑人很快就被全线突破,如实供述了以武汉为轴心辐射周边县市,针对废旧收购点,以铜件为道具进行诈骗、抢劫作案60余起的犯罪事实。在这个案例中,我们成功运用了比对、查询、碰撞等多种手段,应用了警综平台中的高危人群查询、全国违法犯罪人员信息资源库、交通管理信息系统、视频监控调阅等多个系统,基本上足不出户就侦破了整个案件。以最小的成本获取了最大的效益,这就是信息化给我们带来的好处。依托警务平台和公安网络,积极开展网上侦查串并,对作案特征相似的案件进行分析研判,深挖犯罪、扩大战果,发挥了抓一人、摧一伙、带一串的实战效能。

四、建立长效机制是派出所信息化建设的保障

信息化建设对派出所警务模式产生了重大影响,而基础信息的采集录入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因此,派出所的运行机制要与之相适应。同时,各个派出所辖区的治安特点、警力配置不一样,如果只是盲目的向民警“堆积”工作任务,非但起不到效果,反而会引发民警的“畏难”心理。因此,派出所一是要领导要实事求是地分析本所在基础工作方面存在的重点问题和薄弱环节、需要改进的地方等多个方面问题,寻找到将信息化融入民警日常工作内容的切入点,使民警不同时期有相对固定的工作内容,将各个时期的基础工作内容固定化、模式化,使派出所基础工作规范、鲜明。二是要根据情况确立信息研判联系人,与上级研判机构保持联系。研判人员要按照警力跟着警情走的要求,对本地及相邻地区违法犯罪变化的规律、特点、发展态势进行分析,研判发案的重点时段、路段和部位以及作案手段、区域分布等动态特点,为科学配置警力和现实斗争提供有力的支持。三是要建立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考核制度。将通过源头信息采集发挥作用破获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员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坚持定期统计、定期考核、定期通报,引导民警在比学竞赛中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和积极性,并在年终评选出信息化应用先进个人和信息采集标兵、网上应用之星等,建立完善的内部制度和管理措施,形成长效机制,营造浓厚的信息化应用氛围,不断推进信息化建设纵深发展。

第二篇:基层公安信息化建设

基层公安信息化建设

信息主导警务,是现代警务的一个突出特点。把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作为加强“三基”工程建设特别是加强公安基础工作的重要载体,既是在社会信息化条件下做好公安基础工作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区别于传统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一个鲜明特色。派出所是公安机关最基层的业务单位,担负各业务部门的信息采集工作,它的信息化建设在基层基础建设中占有主导地位,是推动公安基础工作向前发展的依托和保障。

基层民警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情况。根据当前公安基础工作的要求,基层民警已基本达到会打字、会上网、会收发电子邮件,能在公安网上进行信息录入、查询等工作。而且目前的派出所已基本全部接通了公安网,有的派出所还建立了所内局域网;民警微机配置率正逐年提高,有的所队甚至达到100%。很多民警认为,现在所有日常工作,包括追逃、查人、破抢包案件等都离不开网络的支持,做到上班必开机、工作必上网,已经越来越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其次是应用水平较高。民警在工作中采集的各类信息,如案件及违法人员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及时录入警务综合应用系统,使采集的各类信息及时转化为网上信息数据,发挥信息查询及共享的作用。特别是在今年石家庄市的人口普查工作中,通过“居民区入户登记信息系统”软件将辖区内居民区的人员居住及房屋情况全部登记录入;通过“石家庄市入户登记信息系统”软件将辖区内的流动人口情况全部登记录入。这些信息的录入大大方便了今后的执法办案和治安管理。第三是应用范围较广。民警不仅能利用网络进行信息查询,而且日常公务也实现了办公自动化,缩短了办公行文等事务性时间,将民警从简单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人力和财力,降低了行政成本。

但是现在派出所信息化建设存在很多的问题

1.缺乏系统培训,基层民警应用计算机的技能有待提高。虽然计算机已经较为普及,但民警平时工作任务繁重,没有时间学习计算机知识,又缺少系统培训,计算机操作水平较低。

2.基层派出所计算机等硬件设备总量不足、配置较低。计算机、网络等硬件建设是公安派出所基础信息采集、管理、应用的保障,受经费的制约,基层派出所的计算机配置与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差距较大,难以满足公安警务网络化管理普及、推广和逐步升级的需要。

3.应用网络信息服务工作少。目前民警上网主要是查询人口信息,依靠信息系统进行网上作战的能力不强,信息预警、信息促控、信息导侦的工作成效不明显。

4.缺少专业化人才。由于缺少系统性培训,造成基层派出所信息化专业性人才紧缺,致使一些硬件故障不能及时排除而影响正常工作,在网络及设备维护方面也存在很多不足。

5.对信息的采集和使用缺乏整体规划。由于对信息采集项目、录入要求不明确,导致该采集的信息没有采集,该录入的信息没有录入,或者采集、录入的信息项目不全,存在偷工减料、描述不准、用词随意等问题;由于信息研判、传递、反馈工作不顺畅,导致信息关联度、共享度低,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的现象比较严重。

要对基层公安信息化进行建设就要组织开展各种计算机和网络应用培训班,提高民警计算机操作水平和网络应用能力。如可以聘请高校计算机教师对民警进行培训,还可以在市局或分局的主页上设立学习专栏,为基层民警提供计算机应用、公安信息网络安全等内容的学习资料,丰富学习渠道。争取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加大设备、资金的投入。因为公安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战略性的系统工程,事关公安工作发展全局,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全局的、长远的角度出发,把公安信息化建设列入政府信息化建设的重点项目,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在政策导向、资金投入、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力度。大力加强信息的实战化应用,切实提高实战效能,调动民警的使用积极性。应该在网上建立信息研判机制,切实加强对各类信息的自动比对、关联查询、动态分析,把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打击与防范、管理与服务等各项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利用信息化手段破案的数量和质量,更好地为公安实战服务。大力培养和引进急需的科技专业人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通过公开招收专业科技人才,挑选民警进行培训等方法,努力建设一支信息化知识技术过硬的专业人才队伍。同时,建立健全设备运行管理机制,落实各项保障措施,确保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最后还要加强信息数据的规范化管理,整合利用现有各类网络信息资源,实现信息关联和共享。要抓紧制定总体规划和规范标准,全面整合现有的各类信息系统,打破各种障碍和壁垒,努力实现基础信息在各地区、各部门、各警种之间互联互通、高度共享。

要使基层公安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就要切实加强和不断完善对公安信息化建设的领导。公安工作的信息化是发展的趋势,未来公安工作的发展水平取决于信息化发展的水平。各级公安机关领导班子尤其是主要负责同志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实现公安信息化作为公安工作发展的目标,做到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地抓信息化建设。

当前,全国大部分地区公安信息化建设模式是按照公安部关于“金盾工程”建设的统一部署和要求,逐步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由于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公安工作发展水平差异的限制,各地“金盾工程”建设目前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不平衡现象,且“金盾工程”建设要求各警种、各部门分别建成纵向贯通但横向封闭,相对独立的信息采集和应用系统,客观上造成了警种部门间信息资源的壁垒,影响了公安信息资源的合理共享。而公安大部分业务工作都依赖于对信息的全面、准确、及时占有,公安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应该具有所有信息资源纵向贯通和横向融合的特点。因此,各级公安机关应依据自身公安工作需要建立符合本地实际的、集信息的采集和应用为一体的、打破警种部门间的条条限制的综合信息系统。在完成全部警务工作数据电子化、警务工作流程电子化、决策信息化、智能化的基础上,大胆突破传统思想和警务工作机制模式限制,逐步建立能够充分发挥信息化优势、适应公安工作发展需求的电子警务信息系统,最终实现电子警务的目标。基层公安信息化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以及其在公安工作中的地位,决定了公安信息化建设必须建立一整套自上而下、符合信息化建设发展要求的管理体制。为此,合理的信息化建设领导体制应该是各级公安机关确立一名既懂公安业务又懂信息化的技术主管进入同级公安机关党委,主抓本级公安机关的信息化建设,同时自上而下正式建立一支公安信息化建设专业队伍,专门负责公安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规划设计、技术研发到系统日常管理维护。

基层公安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厚积而薄发,其对工作的巨大推动是依靠信息的不断积累、信息资源的逐步增加,最终引起工作效率的大幅提高。因此,在进行公安信息化建设中,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克服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在硬件设备的投入、软件系统的开发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本地、本部门和公安工作的实际,确立“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为核心”的建设方针,立足实战,边建设、边应用、边改进,确保信息系统建设发展的可持续性。信息化需要人建设,也需要人运用。各级公安机关要综合采取多种措施,切实加强信息技术人才引进和民警应用技能培训工作,以此推动公安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各级公安机关一方面要高度重视引进和培养公安信息化建设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通过公开招收专业科技人才,挑选民警进行培训等方法,努力建设一支信息化知识技术过硬的专业人才队伍,并从制度设置,奖励激励等方面对专业人才加大倾斜;另一方面要注重对全体民警信息化技术的教育培训,加大对全体民警计算机知识和信息化知识的普及教育,确保信息化建设能成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战斗力。当前,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内涵、外延已发生了重大变化,必须主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围绕信息警务,把着力点放到获取和利用信息上来,努力建立以信息化为先导,以科技化为支撑,以规范化为基础,以社区警务为依托的现代化警务模式。

第三篇:基层公安信息化建设

基层公安信息化建设

县级公安机关及基层科所队(以下称为基层)位于公安工作的前沿,由于地域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及直接面向实战的特点,使其在公安信息化建设中处于重要地位,推进这一层面的公安信息化建设,对于提升整个公安工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公安信息化建设中需要对基层公安信息化加以特别关注。

一、充分发挥基层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是公安信息化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公安信息化要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各级公安机关的高度重视。从建设层面讲,需要有清晰的需求、强劲的投入和广泛、深入的应用。我们讲在信息化建设中应用是“灵魂”,不仅仅因为“应用”是目的性的,而且,应用的成效刺激了新的需求,带动了新的投入。基层正是公安信息化的应用主体。他们最贴近实战,对各类信息具有高度的敏感性;他们是公安业务的具体承办者,对信息化业务需求有较清醒的了解;他们是各类信息系统的直接使用者,对信息系统的效能拥有权威的发言权。因此,公安信息化持续发展的动力既来自上层,也来自基层。如何发挥基层,特别是一线民警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信息化规划和建设中需要重点考虑的。

信息化建设不同于其他科技建设。当信息系统从数据采集系统向工作系统发展时,它事实上已成为工作理念、工作模式的载体,信息化应用效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使用者所处地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状况及使用者所在部门(单位)的工作模式。因此,在公安信息化的整体框架中为基层留下施展空间,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不少基层单位之所以能在信息化中获益,与他们能够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自主地决定信息应用模式不无关系。由于信息化是工作理念、工作模式的技术实现,而工作理念、工作模式将因地因时而变,因此,信息化存在着一些不确定因素,需要各级公安机关去消化。基层处在实战一线,对于信息化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他们具有比上级公安机关更强的适应和消化能力。所以,我们一方面要通过“统一规划、统一标准”,解决以信息化促进业务规范、提高信息共享程度、形成大地域范围的信息化作战机制等关键性问题,同时,也要解决大一统建设带来的系统在特定的地域范围或特定的时间范围内水土不服、适应性差、灵活应用的空间小等问题。

现在公安信息化建设的趋势是数据库越建越高(指行政层次),系统越建越大。在这样的格局下,如何保证信息化建设的效益,成为各级公安机关极为关注的问题。目前自上而下部署和推进的公安信息化建设中存在一些影响信息化效益发挥的问题,包括:信息系统主要考虑核心业务的统一,满足不了基层处理业务细节的需求;基层难以把握信息系统主要的技术要素,维护困难,而上级有关部门由于地域宽、工作忙等因素响应比较滞后;信息系统承载的管理理念总是要滞后于基层实际工作情况的变化,适用性存在一定的问题;上级公安机关对基层需求变动的响应较慢,影响基层工作模式的调整;基层根据本地特点先期投入建设的信息系统,容易被上级推广的信息系统所取代,交学费的情况比较普遍,影响了信息化应用走在前面的基层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等等。上述问题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因素。首先,业务规范不统一,各地工作理念、工作模式百花齐放,单一信息系统难以适应。而在业务规范难以完全统一的现实下,信息系统的建设没有实现足够的开放性,业务难以在已有平台上重组,各地无法结合实际进行本地化改造。其次,各级公安机关对业务信息化的需求差距较大。上级公安机关的需求较粗,而下级公安机关的需求较细;上级偏重于通过信息化获取宏观信息,下级更偏重于信息化服务实战。需求不同,对信息系统的要求也不一样。第三,上级希望通过统一的信息化建设,贯彻统一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模式,下级却不愿意放弃他们认为行之有效的本地工作模式。第四,上级开发的系统在需求征集时深度和广度不够,系统开发时各级公安业务专家和基层民警参与不够。第五,系统推广时宣传、培训不到位,运行维护工作机制建设没有跟上。上述问题归结起来,是如何解决公安信息化建设中“统”与“分”的问题。在公安信息化建设中,如何做到“统”而不死,“分”而不乱,既注重信息化的规模效益,又释放基层的创造性,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总体来看,上级公安机关应当尊重下级公安机关的信息化需求和探索,在统一于必须统一的标准、核心应用的同时,给基层留下实实在在的可扩展、可发展的空间。要特别鼓励基层,尤其是县级公安机关,在上级建设的公安信息化框架下,建设资金投入少、开发周期短、实用性强的项目,满足一线实战需要。

除了项目建设外,上级推广的信息系统如何做到可用、够用、好用,也是非常重要的。评价一个信息系统是否“可用、够用、好用”,一要看是否有助于解决公安工作面临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及基础性问题,二要看是否有助于提高基层的工作效率,三要看是否能产生明显的工作成效。归结起来,就是要看是否能让基层从信息化中获益。这既是信息系统建设中需要考虑的,也是信息系统投入运行后在相关的工作机制建设中需要考虑的。信息系统做到“可用、够用、好用”,让基层真正从公安信息化中获益,可以大大提高基层应用的积极性,也刺激基层进一步发展信息化的欲望,形成良性循环。这应是公安信息化建设中追求的重要目标。

二、将信息化融入公安工作是基层公安信息化得以发展的突破口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我们面对一个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公安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要妥善应对问题,实现与时俱进,公安工作需要有新的突破,而公安信息化是实现公安工作新的突破的重要方向,两者紧密结合,甚至互为因果。公安工作为信息化提供了需求,提供了推动力,而信息化成为推进公安工作的强大引擎。

公安信息化发展历史经历了一个“万马奔腾”、“百花齐放”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建设的主角是地市以下公安机关,在不少地方,主角甚至是县级公安机关,基层的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可以说,没有这样一个阶段,公安信息化发展不到今天的地步。然而,公安信息化建设向上集中的趋势是不可避免的,这不仅仅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公安工作对信息共享的需求,对作战一体化的需求,对业务工作规范化的需求所要求的。总的来看,随着网络覆盖面、带宽等的提高,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存储成本的大幅下降,信息化需求的深化,公安信息化建设的趋势是愈来愈向上集中,由上级公安机关主导。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中,我们发现基层在一定程度上处于被动状态。然而,造成基层被动的根本原因并不在于信息化建设由上级主导。在不少基层单位,信息系统主要被看成工具或手段。这在一定意义上是正确的,“工具”是公安信息化的物质化表现;“手段”则体现了公安工作借助于信息化在方式、方法上的进步。但是,信息系统作为公安工作理念、方法、机制的载体,却没有被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是造成被动的主要原因。

信息化建设涉及业务需求的整理与分析、应用系统的开发、业务应用的组织、应用系

统的运行保障、信息应用的质量与成效管理、信息共享的组织与实施等,明显地不同于其他科技建设。大多数业务信息系统都在向管理系统或实战系统发展,信息化愈来愈多地承载了管理理念、工作机制等,或者说,信息化一定程度上是理念、方法、机制的技术实现。因此,对基层来讲,信息化并不仅仅是简单应用上级下发的信息系统,存在一个如何将上级主导的信息化建设与本级公安工作融合的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基层信息化建设就得到了突破。

信息化要解决公安工作的什么问题?至少有这么几方面的问题要解决:一是解决信息的数字化。以往公安机关掌握的信息被形象地称为“口袋信息”、“纸袋信息”和“脑袋信息”,事实上,从信息论的角度讲,我们以往掌握的大多数“信息”只能称为“消息”,“信息”是需要通过对“消息”的加工来获取的。传统的信息承载方式使得“信息”不准确,难以加工,难以共享。信息的数字化才使我们有可能流畅地、精确地、整体地组织公安工作。二是解决公安工作的精确、高效化。无论是打防控工作,还是服务人民群众,都需要精确、高效,而这必须在信息化的前提下才能做到。三是解决公安工作的一体化。当我们掌握的信息是准确的、可共享的、可深加工的,公安工作一体化才真正成为可能。站在更高的层面看公安工作一体化,是公安体制与机制的问题。但信息化无疑是重要的,甚至是不可或缺的载体。当然,公安信息化要解决的问题不只上述三点。但可以肯定的是,公安信息化需要承载公安工作的理念。因此,公安信息化发展的前提在于公安工作本身的进步。基层公安机关需要从研究公安工作本身着手,去解决公安信息化的应用对象、服务目标的定位问题。公安信息化要实现突破,公安工作本身首先需要突破。当然,站在公安工作的全局看信息化,这不仅是基层要注意的,也是各级公安机关都要注意的。只有树立起正确的信息化应用理念,找准了切入点,才能走活信息化应用的整盘棋,提高打击的精确性、防范的强度和服务的效率。

三、强化应用意识是提高基层公安信息化成效的关键

在公安信息化建设中必须将通过应用出成效作为首要目标,由于基层是主要的用户,这一点尤为重要。在公安信息化建设卓有成效的地方,应用理念、工作机制与强烈的应用意识相辅相成,为信息化效益的产出提供保证,是一条重要经验。什么叫应用意识?就是要围绕公安工作,主动找应用手段、找信息。应用意识包括几个方面:一是应用意识的目的性,即要清楚为什么要用信息化。应用目的可大可小,大到局长关心的全局工作,小到具体的一项业务。二是应用意识的可实现性。想用信息化解决实际问题,是否可行,有没有现成的系统,如果没有,是否有能力建设?

应用意识的形成需要遵循科学技术自身的规律,遵循信息化的规律。要强化应用意识,一是需要对应用群体的引导和培训。需要告知应用群体,如何结合工作收集信息?网上有什么信息可用?怎么用?能产生什么效益?二是需要工作机制的约束。信息化不是简单的工具应用,管理理念、工作模式等以信息化为载体发挥作用,配套的工作机制是保证这种作用正常发挥必不可少的。三是需要实效来促进。要让应用产生成效,很关键的一点是让应用者获得实效,无论是采集、查询还是事务处理,必须让应用者确实感觉到信息化提高了他的工作效率,提升了他的工作成就感,只有这样,才能使应用者有应用的积极性、主动性。

应用意识的树立不是简单地想用信息化,而是要清楚地知道怎么用信息化。纵观那些在信息化应用中取得显著成效的基层单位,很重要的经验在于选准切口,灵活应用。好的理念并不能解决信息化应用的具体问题,如何针对基层贴近实战的特点,选择适合自身的信息化应用模式是充分发挥信息化效益的关键。在一些公安信息化做得比较好的基层,普遍选择

了以自动比对为应用核心,以信息研判为应用手段,以信息化为工作先导,以广泛收集与比对社会信息为应用切口的应用模式,将信息系统、信息资源用足、用好。从信息化角度看,他们选择的切口虽然不大,然而却真正抓住了基层信息化应用的灵魂,发挥了信息“牵引”的效能。

四、为实战服务是基层公安信息化应用的生命所在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深入,信息共享需求、业务规范化、应用体系等因素使上级公安机关愈来愈关注信息化具体建设,在“金盾工程”中,公安部对全国公安信息化建设有极为具体的部署,而省、市两级也愈来愈重视具体建设,愈向下,自主建设的空间就愈小。公安业务随着信息系统的推广被规范起来,基层在信息化建设上能做的事似乎很少。但事实并非如此。上级推广的信息系统满足了大的业务需求,固化了稳定的、全局性的业务应用模式,但满足不了带有地方特色的、经常变动的、细小的业务需求,而这些需求往往是基层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因此,基层在信息化建设中仍然有主动的空间。

与上级公安机关不同,基层信息化的实战性很强,总体上以“应用”为主,既要解决一般公安业务问题,又要解决本地的特殊问题,而上级主导的信息化建设要解决的是普遍的、规律性的问题,这种差异使得基层普遍感觉到上级部署的系统不能完全解决他们面临的实际问题。对基层来讲,如何用好、用活上级部署的信息系统,如何根据本地情况,探索并建立可定制的、灵活的应用模式来弥补上级系统的不足,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总之,基层需要下功夫解决“应用”的组织问题。对于上级而言,当基层的本地化应用模式具有普遍意义时,应及时吸纳它,并进一步提炼、规范,上升为普遍的应用模式,在信息系统中加以固化。

第四篇:深化基层公安派出所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深化基层公安派出所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基础工作信息化、信息工作基础化”是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公安基层派出所作为维护稳定的第一防线、打击犯罪的第一力量、服务群众的第一窗口和收集信息的第一耳目,是公安基础工作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端,大量信息来源主要集中在基层派出所收集、汇总、录入,研判,不断深化公安派出所信息化建设意义特别重大而深远。笔者长期坚持在基层一线,针对当前基层派出所推进信息化建设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信息重复录入、采集或录入不全面、更新维护不够、采用研判脱节、机制滞后等问题,结合当前部、省厅、市局部署,如何建议进一步深化公安派出所信息化建设?私下认为,仅供大家参考:必须坚持五项基本原则,即以突破制约当前工作,推进中的五大瓶颈。

一、坚持规划先行,突破信息建设瓶颈。“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派出所工作涉及治安、户政、国保、刑侦、交通、消防、禁毒、经侦和日常处警等各项业务,上级规定应采录的信息系统特别繁多,尤其涉及行业场所、重点人员、违法犯罪人员、情报信息等的采集,由于各种应用软件各自为阵,系统之间不能融合,警种之间界限森严,网络之间不能互通,信息之间不能共享,大量基础信息需要重复录入,既耗时耗力,增加民警压力和负担,又形成信息孤岛,难于整合应用。因此,信息化建设瓶颈的突破,必须树立规划意识,按照“起点高、规划先”的思路,进行宏观性、全局性、系统性规划,对于上级公安机关不仅重视

增加各个系统的建设,而且重视各个系统的共享整合问题,打破警种界限、区域,减少重复录入;对于基层公安机关不仅重视网络带宽的改造和信息的安全建设,而且重视信息采录工具的增添,建好基层所队标准化信息采集室,为民警配备手提电脑、数码相机、便携式打印机、警务通、执法记录仪等基本设备的同时,在加强建设的规划同时,更要重视应用的规划,每建一个系统之初,就要有相应的推进应用规划,始终坚持“实用为先、以用促建”,如民警培训、人才储备、机制建设等方面的计划、培训制度,这样所建系统才能发挥其应有效能,否则就会成为增加基层

民警负担的废铜烂铁。

二、坚持质量优先,突破信息采录樊笼。基础信息是信息化的生命线,缺乏全面准确鲜活的基础信息,功能再强大、机制再完美的信息系统,都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省、市、县公安机关已先后部署了多次信息采录大会战,目前正开展的“实有人口、实有房屋” “二百会战”工作信息采集,要求实有房屋(单位)、实有人口的信息采集率均达100%,并重奖攻关,都是想解决信息采录不全、采录不准、更新不够等问题。基层公安派出所承担着大量的信息采集任务,其信息化建设成效也主要体现在信息采集的质和量上。深化派出所信息化建设,必须树立“数据质量决定公安信息化建设成效”的理念,把信息采集、录入、维护放在首位,切实加强三个规范,全面启用信息纠错平台,研判,强力推进信息建设化的采录实质和数据。

1.是规范采集对象。派出所作为“人、屋、场”的具体管理部门,信息采集的主要对象是在高危人群、境外人员、暂住人口、单位从业人员信息以及出租房屋、废弃空置房屋、重点单位、要害部位、流动人口集中的重点区域、中小旅馆、危爆物品等。我所作为农村派出所,民警在走村入户调查时,既要坚持现场核查,着力发现并切实解决户籍管理中“一人多户、应销未销、应登未登、人户分离、身份号码重码”等问题,也要落实实有人口的分层次管理,强化高危人群管控。2.是规范采集标准。为确保采集的基础信息能够客观地描绘出工作对象的现实状况,准确评估其现实危害,应当明确各类信息的采集标准,包括必录项、可录项、录入时限、录入规范等要求,其中“人、屋、场”信息要达到“八个必采”,即基本情况、照片图片、证件证照、联系方式、居住住宿、违法犯罪、执业从业、经营状况必采。3.是规范、明确采集责任。按照“谁管辖、谁采集、谁录入、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全警采集责任,建立“数据、质量考核终身责任制”。对于基层民警,要坚持随时随地获取的大量工作信息录入系统,包括各项执法活动、治安管理、服务群众、警队管理等日常工作全部录入系统,并根据掌握的信息,实行分类分级落实采集更新。对按规定登记的流动人口(流入、流出人员),符合法律规定和管理要求的旅馆、网吧、出租房等划为“一般类”;对个人零散务工分散居住的、有过失违法犯罪经历的,房屋、场所存在治安和安全隐患的划为“关注类”;对个人居无定

所、入不敷出、昼伏夜出等流散于社会面的以及刑释解教人员、五种监管对象、劳教所外执行、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员、上访重点人员、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等“七类重点人员”,房屋、场所曾发生各类案件、事件、事故的划为“重点类”。综合所述,对上述三个类别,以基层派出所为单位,“一般类”每季度、“关注类”每月、“重点类”每星期进行一次实地“零距离”核对,并采集更新信息,其中外出人员,如实录入外出地址。对于派出所长,要切实承担起信息质量审核责任,每周对各警务区采录的信息进行抽查,每月进行讲评,每季度进行考评,年终进行奖惩。

三、坚持加强科技强警,突破设民警信息化建设中素质制约。“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民警素质是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关键,而培训是提升民警素质的主要途径。针对当前新民警多不熟悉公安业务、老民警计算机技能偏低的实际,在集中开展骨干调训、全警轮训、专项集训、竞赛促训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化技能大练兵同时,所内要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原则,重点开展岗位培训、跟班培训、信息化平台技术培训、结对帮扶等有针对性的培训活动,并在所内要设置信息维护专管员,负责对民警所录信息的业务指导,加强信息系统和设备的管理维护,强力提升民警计算机操作技能。同时,针对当前一些民警仍习惯于靠传统手段开展工作,没有真正认识到信息化的强大作用和发展趋势,要教育、引导广大民警充分认识公安信息化的作用和意义。充分认识到只有推进信息化建设,才能提高公安机关惩处犯罪的针对

性、及时性和有效性,降低公安工作成本,从根本上解决制约公安工作发展的经费、警力不足等矛盾,并把信息化培训、应用纳入绩效考核,切实培养民警“上班必开机、开机必上网、信息必录入、录入必比对”的意识。坚决喊响“不懂信息化的领导将失去指挥权、不懂信息化的民警将失去工作权”的口号,使每个民警认识到信息化技能是适应岗位、履行职责的一项基本要求,不断增强学习运用新技能的主动性。

四、坚持机制引导,研判、指导作用,突破信息应用难题。服务实战、提高警务效能是公安信息化建设的根本。公安派出所推进信息化应用,一方面,要重点抓好硬件设施的使用、信息资源的利用和网上作战的运用。硬件设施使用,就是要让派出所每个民警熟练掌握照相机、摄像机、录音笔、警务通、现场执法记录仪以及视频监控系统、同步录音录像等设备的在实战中的使用。信息资源的利用,就是不仅将日常工作如人口管理、治安管控、查处违法犯罪等信息录入相应系统,而且及时通过人口信息、情报信息、旅馆信息、网吧信息等各类业务系统的应用,适时查询、比对、串并、碰撞,深入开展网上预警、网上管控、网上排查、网上追踪、网上缉捕、网上研判、网上调度指挥等一系列主题应用,实现对社会治安的精细管理。网上精确作战,就是充分利用协同办案系统、全国追逃系统和协同警务平台等公安信息网络,通过专业手段严厉开展打击违法犯罪系列工作,精确到

位。另一方面,要坚持机制引导,在提升民警信息化应用的积极

性上下功夫。

(一)要建立重点信息研判机制。派出所明确一名民警,专门对所有收集上来的信息开展研判,尤其对重点人员、敏感时期、关键事件、焦点问题进行分析摸查,摸清辖区重点人员动向、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重点问题及其他热点治安问题,提前预

警。

(二)要建立信息核查机制。即对研判的信息进行编号登记、分类管理,及时组织力量进行再次核查后,若属于案件线索,由所领导组织力量进行查证处理,属于苗头性治安动态信息及时网上预警发布,属于重大复杂问题并可能收起群体性事件的信息,及时向上级报告,属于其他部门管辖则及时通报、移交。

(三)要建立信息应用绩效考核机制。按照逐级考评的原则,派出所重点围绕信息的收集、报送、研判、采用等环节,从及时性、准确性、针对性等评定信息一、二、三类,每月统计、每季评定,挤出专门工作经费对民警个人进行奖励,以奖促用;对年内未完成采集任务或采录信息弄虚作假的,不得参与评先评优,且依据有关规定给予经济处罚。

五、坚持信息主导,突破被动警务模式。信息化必将带来公安工作的革命。随着公安信息化建设的推进,通过日新月异的信息流、业务流和管理流的有机融合,公安机关已能从原来坐等群众报案、上门求助、登记办证的被动警务模式,逐渐向先期预警、主动查控、送证上门的主动警务模式转变,现代警务运行机制必将推进派出所警务运行模式的改进。因此,各派出所必须坚持信息主导警务,最大化利用网络管理的优势,进一步完备计划、实

施、评估、改进的工作链。

(一)是实现派出所工作重心的转移,要从原来主要围绕接处警开展工作,转移到主要围绕社区(乡村)警务开展工作,切实将工作重心放在公安基础基础工作。

(二)要实现派出所工作方式的转移,要从原来的纸质台帐、报表统计向网上台帐、系统自动统计转移,重心放在基础工

作信息化上。

(三)要实现派出所工作任务分配方式的转移,从原来民警专(兼)某项工作如交通管理、消防管理等,向以分片包干的搭档制转移,实现一警多能、一警多用,真正让每位民警扎根责任田、种好责任田。

(四)要实现派出所工作精细管理的转移,从原来的粗放型任务分配考评,向依靠信息系统推进“日清”式管理,就是奉行一日事一日毕的原则,一切以数据说话,广泛开展网上监督、网上考评,建立公平公开的考评奖励机制,以信息化手段推进实现公安派出所“三项建设”工作跨越发展,更上一

个平台!

第五篇:浅谈加强基层派出所信息化建设

浅谈加强基层派出所信息化建设

淮滨县公安局张庄派出所所长苏洋

信息化建设是“三项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升公安机关核心战斗力的重要途径,基层派出所如何找准自己的定位,加强基础信息采集和网上信息应用,有效提升信息化条件下的工作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人结合工作实际,谈一下如何加强基层派出所信息化建设。

一、提高源头信息的质量和数量。源头信息采集录入是信息化应用的前提和基础,派出所必须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多渠道、全方位采集各类基础信息。一要提升信息采集数量。按照“基础工作信息化、信息工作基础化、基础信息一体化”的要求,组织警力深入辖区,全面采集治安信息,切实将入户调查、场所检查、线索排查的过程作为信息采集的过程,在阵地管控、重点人员管理等方面下功夫,做到信息采集、基础工作两不误、两推进。二要提升信息采集质量。质量是信息的生命线,是确保信息化应用正常开展的基础,派出所必须坚持质量至上思想,严格按照基础信息采集有关规定,全面保质采集各类信息。按照“谁采集谁录入、谁录入谁负责”的要求,民警把好源头关,防止垃圾信息录入系统。分管所领导把好检查关,每日对民警采集录入系统的信息进行检查,发现问题,责令整改。所长把好监督关,对派出所信息采集录入情况加强研判,及时发现、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确保源头信息质量。

二、着力提高民警信息化应用水平。无论是基础信息采集录入还是网上信息应用,都必须以提高民警的信息化应用能力为基础。近年来我局民警的科技素质普遍提高,但离信息深度应用、系统应用还有一定距离。派出所要推进信息化建设,就必须持之以恒地抓教育、抓培训,不断提高民警的信息化应用技能,适应信息化建设日益深入的要求。一是要把信息化建设作为一项长期工程来抓。派出所要开展经常性思想教育,使民警充分认识推进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责任意识、危机意识,积极投入信息化建设中,使信息化建设和应用贯彻到每个环节,体现在每个行动。二是要强化培训。顺应动态治安的形势,适应网上作战的要求,采取多种方式提高民警信息化应用能力。通过对民警进行岗位培训、跟班作业等方式,提高其信息研判、网上应用的水平。采取强弱结对,加强信息化应用辅导,全面提升派出所队伍整体素质。

三、最大限度地将信息资源转化为战斗力。加强应用、服务实战是信息化建设的价值所在,派出所要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就必须把信息化融入公安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全面提升打、防、控之效能。一是要加强信息预警,提高快速反应的能力。加强情报信息体系建设,完善情报信息的收集、汇总、分析和研判工作机制,全面掌握影响社会稳定、社会治安的深层次、预警性和内幕性的情报信息,及时预警,快速反应,第一时间将不稳定因素处置在萌芽状态。二是加强信息引导,提高服务实战的能力。依托警务平台和公安网络,积极开展网上侦查串并,对作案特征相似的案件进行分析研判,努力深挖犯罪、扩大战果。要通过高度紧密的业务协作,针对性地加强刑事特情、刑嫌调控、阵地控制等工作,多层次、多渠道拓宽情报信息的来源。对高危人员加强网上管控,提高快速反应、精确打击、合成作战的能力。三是加强信息研判,提高科学防控的能力。对一个

时间段、一个区域发案数、警情数开展定量研判分析,确定案件的高发时段和区域,及时调整防控重点和力量部署,使防范工作更具针对性、实效性。

下载浅谈基层派出所公安信息化建设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基层派出所公安信息化建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基层公安派出所正规化建设总结

    文章标题:基层公安派出所正规化建设总结 ××派出所现有民警13人,协管员10人,担负着辖区157平方公里、21个行政村、1个社区、常住人口5万多人及外来人口6000多人的日常治安保......

    基层公安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

    基层公安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四大队刑事科学技术二区队 温宁远现代社会的信息化、网络化和现代通信,已是大势所趋,而公安工作必须积极和迅速的融入这个趋势。要适应社会发展,公......

    公安信息化建设

    公安信息化建设 公安信息化建设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引领和管理公安工作的手段和过程!公安工作就是信息第一,谁先掌握各类数字、信息,谁就先取得工作的主动权,工作才能与时俱进......

    公安派出所建设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公安派出所建设标准 建标1002007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加强和规范公安派出所建设,保障公安派出所......

    公安基层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基层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今年是公安部提出的“基层基础年”。强化基层、夯实基础,是实施科技强警战略的关键,也是实现公安科技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所在,基层基础工作必......

    浅议公安基层所队信息化建设 定稿5则范文

    江苏警官学院毕业论文 浅议公安基层所队信息化建设 张荣 摘要:公安信息化的普及和应用, 引发了新的警务革命, 使信息警务成为公安机关的发展方向和主流。基层所队是公安机关......

    论公安派出所信息化建设的意义与途经

    论公安派出所信息化建设的意义与途经 摘要:笔者通过两个月的基层锻炼,了解到了一些派出所的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了派出所 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方法......

    公安信息化建设心得体会

    公安信息化建设心得体会 派出所警务工作信息化的发展水平,“基础工作信息化,信息工作基础化”的实现程度,决定了公安工作的前景和未来。我个人认为公安机关只有从基层基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