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护理工作过程的单元课程教学实践及反思

时间:2019-05-14 05:47: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于护理工作过程的单元课程教学实践及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于护理工作过程的单元课程教学实践及反思》。

第一篇:基于护理工作过程的单元课程教学实践及反思

基于护理工作过程的单元课程教学实践及反思

【摘 要】本文以案例及工作过程的各种情境作为载体,通过整体化的单元课程设计,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学会交流与沟通,使学生具备综合职业能力。

【关键词】护理工作 单元课程教学 实践及反思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2B-0091-03

为避免传统教学理论与实践分离的弊病,充分体现现代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笔者对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的“内科护理”课程展开基于护理工作过程教学探索和实践,以真实的案例和工作过程情境为教学载体,整合相应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下面以《脑血栓病人护理》这单元课程教学为例,进行阐述。

一、设计策略

(一)教学内容

充分考?]学生的认知、技能水平,选用真实案例及工作过程的各种情境作为教学载体,形成健康评估、发现问题并报告医生、及时解决问题并指导病人、执行医嘱实施药疗、专科护理等工作化内容。内容涵盖国家执业护士(初级)水平的内容,难度呈现螺旋上升的疾病护理案例集。同时为了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不影响护理过程和质量的前提下,对某些学习情境进行个性化设计,以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脑血栓病人住院期身心状况特点,能解释脑血栓病人的病因、诱因及发病机理,熟练肢体瘫痪级别评估技能及肢体早期康复训练技能。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以真实病例为载体通过收集资料、决策与计划、实施计划、评估、反馈这完整的工作过程进行学习,让学生在过程中自主学习,与小组交流讨论工作计划,并分工合作,扮演护士、患者、家属等角色,在模拟的工作情境中体验真实的工作过程,达到学会整体性解决护理问题的目的,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情境教学中,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学习,并学会细心观察、体察患者疾苦,能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准确完成各种护理操作,并在过程中能耐心地给患者提供健康指导,进行心理安慰等,让患者获得满意的护理,获得患者的认同和赞赏,体验到关爱患者,认真工作的成就感和价值,促进学生在身心等各方面的健康发展,激发学生学习疾病护理的热情。

(三)内容安排

运用项目教学法设计的教学过程应维系学科知识的完整性,教学过程设计要体现学科知识、技能、能力、思维及各学习环节的目的及意义。

二、教学过程设计

以脑血栓病人护理为例,教学内容及过程见表 2。

三、实施教学

(一)分组学习

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资料收集、计划与策略、实施与控制、评价与反馈等手段组织教学,灵活运用角色扮演法、小组讨论法。在学生进行学习中,教师巡回指导,对在情境练习中有困难的小组提供帮助,必要时进行现场演示,注意及时发现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提炼成有效的差错教学资源,及时进行总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和安全要求执行,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二)课堂教学片段实录及评析举例

以发现并及时解决脑血栓病人护理问题情境为例。

生 1(家属):护士,我妈感到全身发热、头痛,该怎么办?

生 2(护士):啊,知道了,我先给您妈妈测体温,也请您不要太着急好吗?„„您妈妈的体温是 38.9℃,是低热,我马上通知医生,医生会很快过来处理的,请您放心。

生 1(家属):护士,您为什么用温水擦浴降温呢?用冰水擦浴降温不是好得更快吗?

生 2(护士):因为您妈妈现在脑血管有血栓阻塞,冰水太冷,容易引起脑血管收缩,加重脑血栓病情,所以不能用冰水来降温处理。

生 1(家属):住院期间我护理她应注意什么问题呢?

生 2(护士):这几天主要是防止脑血栓病情加重,除了不能用冰冷东西刺激头部外,还应避免转动病人的头部,最好不穿圆领衣服,因为穿圆领衣时病人会更容易转动颈部,会加重脑血栓病情。

生 1(家属):护士,脑血栓是怎么形成的呢?

生 2(护士):护士床边画图向家属及患者解释脑血栓形成过程„„

生 3(观察员思考提问):老师,如果发现病人头痛加重,呕吐,神志模糊不清,双侧瞳孔不等大,提示病人发生了什么情况呢?应怎么办呢?

生 4:病人发生颅内高压,护士应立即报告医生,协助医生用甘露醇快速静滴。

师:病人很满意,在沟通操作方面表现很自信,效果不错。(评析:鼓励性评价)

师:能说说自信的原因吗?(评析:注意分析成功或不足的原因)

生 3:(自评):有方法及决策思维。(评析:自信的保证)

师:操作过程中有些做得不完美,如目的、测体温的时间、甘露醇的滴速这些细节(负性评价),能分析忽略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吗?

生 3:没有掌握技术性思维、评判性思维的方法。(评析注重从方法及观念的培养上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师:通过学生与患者或家属沟通、降温操作护理、及时健康指导、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报告医生的情境教学,把病因、发病机理、病情变化等知识工作化、情境化,让学生在体验过程中学习,促进知识与技能的高度融合,促进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提高,同时解决了如何理解脑血栓发病机理,如何学会把控住病情动态变化这两个难点。

四、教学反思

(一)教学成效

1.目标制订合理

案例需解决的问题能基于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层次及发展的需求来确定,让学生觉得值得学、想学、容易学、能学会、有信心学。本次课的成功得益于学生课前利用学习材料做的充分准备,得益于运用基于工作过程情境教学并及时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的策略来设计、组织教学,得益于课程内容的选取、体例内容工作化。从教学过程来看,学生在各情境教学环节里学会应思考什么、做什么,师生有充足的时间观察、思考,运用临床护理思维及评判思维进行互动讨论并制订计划,在互评之后提出合理化建议。学生运用技术思维按步骤完成任务中各项操作并能从实际操作中想出(下转第94页)(上接第92页)一些有效办法、技巧;在观察中能激发思维,提出有意义的实际问题,发现及解决一些不可预测的问题并在过程中总结重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积累过程性知识或经验。总之,课堂每个情境的展示都能让大家有感悟、有碰撞,激发大家的思维活动,在做中学、学中做,目标达成度高。

2.达到了教学目的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真正被激活起来,课堂充满学生主动学习的气息,改变教师潜意识里对学生、对课堂的控制和支配欲,改变希望学生沿着自己事先设定的思路回答问题的想法。学生在工作过程导向的情境教学策略指导下,收集资料、决策与计划、实施计划、评估、反馈,在情境教学活动中,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配合协调,得到了实践和锻炼,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应用。另外,学生通过课前进行自主学习,使其自学能力逐步得到提高,并逐步掌握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最终由“学会”变成“会学”。

(二)不足及改进

1.应体现前置内容

案例中应体现前置课程的重要知识内容,这样更能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2.应该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总结

应该启发学生学会对不同情境进行总结,让学生知道每个情境对应了哪些理论知识,运用什么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理解了哪些难点。应通过多媒体把各情境的知识系统总结出来,把师生共同体验到的某些技能的关键要领表达出来。比如,学生觉得最难的是理论,这是难点,然后通过总结让学生感悟,掌握方法,掌握理论。

3.应增加个性化情境的教学内容

情境教学内容的选择除了要考虑到最近发展区,还应考虑学生个性化发展目标的不同需求,因此应增加个性化情境的教学内容。

4.应大胆演绎多种形式的学习情境

对难度大的工作情境应大胆演绎多种形式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把对事情的记忆、认识、理解、观点通过多种形式及方法形象地表达出来。有意义的差错教学应多一些,教师观察时应注意捕捉有意义的差错点。

总之基于护理工作过程单元课程教学应按职业成长及认知规律选取教学内容,对学习材料、课堂教学模式进行重点研究,以便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张小来.内科护理学(第二版)[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责编 卢建龙)

第二篇: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引领式《急救护理》课程的整体反思

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引领式《急救护理》课程的整体反思

急救护理教学团队在“护理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下,《急救护理》作为护理专业学生培养的一个学习领域,通过多年的教学改革,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学生、行业专家和社会的一致好评。本课程的创新与特色之处在于围绕护士职业岗位任职要求为中心,依托实训基地建设,构建了以救护流程为主线的内容体系,实施了任务引领式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实现了课程学习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教学过程与救护过程的对接、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对接、学习成绩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具体实施如下:

一、形成设计理念与思路

通过市场调研和岗位能力分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使学生端正思想、明确学习目标,认识到教学内容即为今后的实际工作任务,学习的过程即为工作的过程,使课堂教学达到最好的效果,我们以此为指导思想,梳理出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依靠院校共建,工学结合、以培养护生职业能力为核心,以急救护理工作流程为主线设计教学过程;以护理人员职业要求为标杆,以应急救护技能大赛为平台设计教学内容;以急救护理工作任务为引领,以临床模拟救护情境为先导;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校内与校外教学有机结合,突出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课程首先成立课程设计小组(课程设计小组成员由护理专家、行业主管、职业教育专家和专兼职教师组成),根据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护士职业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分析急救护理岗位能力要求,确定课程目标;根据急救护理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参照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融入紧急救助员、医疗救护员、急诊护士、ICU护士等相关工种职业标准,选取课程内容;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和急救护理工作流程,进行教学(场所、环境、过程、方法及手段等)设计,选择能胜任本课程教学需要教师队伍,创建满足学生能力培养的校内外实训条件,确定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方法,形成课程标准。

二、探索学做一体教学模式

急救护理三大情境17个学习任务主要是通过模拟教学、情境演练进行,课前组织学生参观急救中心、急诊科、ICU等实际工作环境,并考察每一场境的护理工作任务,让学生有些感性认识,熟悉急救护理工作岗位要求;课中,通过具体的情境案例,组织床边教学或让学生在MicroSim inhospital或ACL8000等模拟软件所搭建的模拟医院中引领任务,通过PBL分组讨论,由本组学生代表在模拟医院中实施救护,根据救护流程的评价让学生更直观的熟悉救护流程,老师根据出现的情况予以指导,学生反复练习,随后教师在模拟人上实施模拟仿真救护,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予以实施,实现在做中学、学中做,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急救知识和技能;每单元学习任务完成后,通过自评、互评和考评,检测学生对本阶段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情况;课后的临床见习:让学生感受临床实际岗位需求,与岗位对接;最后的顶岗实习:让学生再次在实践中提升应急救护技能。

三、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我院根据社会市场需求拟定了急救护理课程教育的学习领域,将应急救护技能的培养,作为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教育融为一体的新型课程教育理念。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实施PBL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实现教学从“知识的传递”向“知识的处理和转换”转变;教师从“单一型”向“行为引导型”转变;学生由“被动接受的模仿型”向“主动实践、手脑并用的创新型”转变;教学组织形式由“固定教室、集体授课”向“实验实训基地”转变;教学手段由“口授、黑板”向“多媒体、网络化、现代化教育技术”转变,从而以“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体现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开放性、实用性。

(1)PBL教学法: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心肌梗死,上消化道出血等危重症课程我们采用PBL教学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角色扮演法:为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分别将教师和学生以及项目分组,每组教师和项目固定,学生按规定要求进行轮转换位思考,并体会护士所承担的不同角色,给予学生充分的机会和时间练习操作能力,始终让学生保持学习兴趣和新鲜感,教学效果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

(3)多媒体教学法:教学过程中利用MicSim in hospital模拟软件,采用声像、图文并茂的多媒体形式进行开放式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清晰,提高了教学效果。

(4)启发式教学法:根据急救护理的特殊性,为加强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应急救护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的培养,我们借助模拟软件和模拟人实施启发式教学,从而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边教学活动。

(5)模拟教学法:护理实训中心利用先进的第二代SimMan综合模拟人、MicSim in hospital模拟软件、安妮复苏模拟人、心肺复苏模型、高级自动电脑心肺复苏模型人、高级综合急救训练系统、Microsim inhospital等医学模拟培训系统构建模拟医院,搭建医学模拟平台,实施模拟教学。使临床上各种救护场景得以再现,把仿真情境教学推向又一个高度。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应急救护技能。

通过多年的教学改革,本课程实施了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引领式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选取对09级和10级护理学生成绩分析和问卷调查等方式予以评价。具体如下: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在后续的临床见习和顶岗实习工作中很快融入职业岗位,本课程对于同类课程具有积极引导意义和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凤玲.护理教学中注重素质教育和职业能力培养[J].卫生职业教育,2007(11):15-16.[2] 李新娥.通过“无人监考”强化护生诚信及慎独意识[J].中外医疗,2010(27):20-25.[3] 李晓敏、孙连栋.一体化工作室的开发与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09):30-31.

第三篇:基于工作过程的民建课程

基于工作过程的民用建筑构造与设计课程研究

项目论证报告

可行性分析:

研究的目的与理论依据:

目的:

高等职业教育强调以能力为本位,以提高学生职业技能为目的,这已成为一种共识。近年来,国家在高职院校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的力度不断加大。当前,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方法广泛应用于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中。与普通教育课程不同的是,职业教育课程以工作过程知识为内容,具有明确的职业指向。工作过程知识是隐含在实际工作中的知识,它附着于工作体系中,不存在离开工作体系而自身独立的存在形态,那么以工作过程知识为内容的职业教育课程的结构只能来自工作结构,即职业教育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都是情境性的,它们相互依存于真实的工作过程中,它们与职业活动紧密相连。因而,职业教育应创设真实的职业活动情境。

目前,我校的教育模式与一些示范性高职院校先进的教学理念相比,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如何创设真实的职业活动情境化教学就成为当前职业教育的关键问题。开发基于工作过程体系的课程体系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通过开发工作过程导向的职教课程,把工作过程作为一个整体,努力使工作场所与职业学校密切合作,使课堂讲授与工作场所经验指导相整合,强调在真实工作情境中指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学习,把职业教育真正地落实到学生培养上。正是基于此点,我们提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民用建筑构造与设计课程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

理论依据:

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要求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并规定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时间不少于半年。2006年11月,周济部长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视频会议上提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启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强调要在实践教学、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双证”制度、“订单式”培养等各方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其中,“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能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思路,并能增强专业对口性。从湖北省教育厅的教学研究立项申报工作的通知中也可以看出要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研究的实际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在于:以我院“民用建筑构造与设计”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为试点案例,构建高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新的教学模式,引领我院其他相关专业的工作过程课程体系开发。课程体系开发以基于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学校、企业、协会”为活动平台,依托设计行业的工作过程流程和职业院校的课程内容,有机地把职业院校与设计行业这两个平行的主体联系起来,清楚地显示出职业课程的内容与企业工作过程阶段的相互对应化,在各个不同层次的工作流程中载入知识与技能的教学。通过对企业岗位工作项目、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的分析,在企业一线专家的指导下,建立适合高职学生的“民用建筑构造与设计”课程研究方案,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对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将有一定现实意义。同时,以期实现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教学大纲向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转变,体现高职课程的特色。

现状与趋势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现状:

目前德国的“双元制”工作领域教育职业课程、加拿大CBE模块课程、澳大利亚的TAFE专业课程。并且在欧盟,几乎所有国家都采取措施,加强社会合伙人(雇主和工会)和行业对职业教育的参与程度,企业为学生和职业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或实训名额,与企业、社会合伙人的合作不断巩固和加强,职业教育的供给更好地适应了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具体的参与形式包括:集中式三方委员会(如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区域伙伴关系、网络(如捷克、丹麦、德国、爱沙尼亚、斯洛文尼亚和斯洛伐克),在不同层次参与(如希腊、西班牙和比利时),通过产教伙伴关系在地方一级参与(如奥地利、比利时、法国、意大利、荷兰、葡萄牙、罗马尼亚、瑞典),行业主动合作(保加利亚和爱尔兰)。亚洲国家中,又以日本和韩国极具代表性,他们也在努力探索“产学结合”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如:日本--企业教育,是日本职业教育的一大特点。像丰田公司就开办了“丰田工业大学”,松下电器公司则开办了“松下电器工学院”。韩国将“产学合作”法制化,韩国政府规定企业必须进行职业教育。政府还大力推动职业学校与企业密切联系,把产学合作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措施之一,将“产学合作”写入《产业教育振兴法》,使之法制化。

国内现状:

国内正在研究的有行动导向课程标准模式以及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研究。近年来,江苏省在深化教学改革、探索新型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在这方面,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实质性为企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操作员工,实施“订单式教育”。但总体来说我国尚未完全形成以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托,未能按照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要求建立起完备的职业

教育课程标准、课程体系。国内院校尚未有开发出比较成熟的适合高职学生的“民用建筑构造与设计”的课程体系。

此项目的发展趋势

上世纪九十年代装饰工程系创办之初,为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发展空间,开设了《民用建筑构造与设计》这门课程,作为装饰工程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我院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建筑装饰监理专业开设。本课程介绍了房屋建筑的构造原理与构造方法,民用建筑设计原理,建筑设计的基本步骤等基本知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建筑工程类的专业基础课。在教学实践中,随着办学经验的积累和市场要求的变化,我们逐步的调整了本课程教学思路和方法,基于高职专业 “理论结合实践”的培养要求,适当降低了理论深度,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力度,课程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尚待进一步研究,其中如何把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开发课程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以此带动课程结构调整与课程内容筛选、重组和建设,引导建立课程评价体系是高职教学课程改革的关键,也是深化课程内涵建设的重点和突破点。关键问题是如何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校内、校外资源,把以企业岗位工作内容和评价标准与专业课程教学有机结合,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一线工作实际的课程内容,并贯穿于专业课程教学之中,确保学生毕业能适应相应岗位的工作。

实施方案计划

研究内容

实施细则

效益分析

第四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在新课程改革中已经得到重视并推广的课程,已经广为人知,各个学校都结合地区和学校本身的资源优势,扎扎实实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但是,如果冷静思考,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疑惑。为了真正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程理念和独特价值,纠正实践中的偏差,就要对这些误区作深入分析和反思,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更有效、更扎实、更实实在在的开展。

一、活动选题的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的选题是能否实际开展好活动的出发点,不少教师在帮助学生确定活动主题的时候,往往是选择教师自己感兴趣的几个活动主题供学生选择,只能引导学生围绕这些主题来开展活动,结果活动主题受限制,学生活动的方式也相应受到局限。这样的活动主题往往不利于培养学生开放的思维方式,不利于形成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关系的整体认识。

我更不赞同采取全校一起搞统一主题的系列活动的方式。这种几乎是动员全校或是全年级学生对一个问题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实际上是一种对综合实践活动宗旨的曲解。综合实践活动实际上是要求学生从自然、社会以及自我认识方面等的他们自己的真实生活中自主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自主的研究,我们必须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培养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统一制定研究主题,实际上从根本上已经否定了对学生主体的关注。学生并没有改变被动的地位,仍然是由老师或者学校的指挥棒操纵下的一个音符,他们要奏出的是老师编排的乐曲而非孩子们自己的天籁之音!

进一步讲,这在某种程度上是想出成绩又想图省事的做法。现行教育监督和质量测评体系好像更看重能证明工作业绩的成果,看到足够多的孩子们收集的堆积如山的资料,一组组编排好的成果展示似乎是学校在迎接相关检查验收时最自豪的时刻。可是回头想一想,我们对孩子的研究过程又知道了多少呢?每个孩子在研究过程中的成长与进步我们又发现了多少呢?到底有多少孩子真正参与了探究性的活动了呢?到底有多少孩子是研究自己真正感兴趣地东西呢?作为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我们到底应该以树立怎样的观念?是顺水推舟还是真新的为孩子的发展做点实在的事情。

有人说:学校课程不仅是知识和实践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它是学生成长的舞台、是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天空、是学生品味生活的“梦想剧场”。在这里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可能有挫折、失败,也可能要花费学生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却一无所获,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天空没有留下痕迹,而我,已飞过”。有了认知过程,学习兴趣、热情、动机以及内心的体验和心灵世界便得到了丰富;有了亲身的体验,学习态度和责任,对个人价值、社会价值、科学的价值等的认识就可能有了进一步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没有教科书和教辅资料,在指导学生活动时有时是一筹莫展,但这并不等于可以由地方和学校来对教师作一些硬性规定,相反应给教师更大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空间。在这一方面,我真的很感谢我们学校的领导!我专职从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工作,学校领导十数年来一直给与我极大的信任与支持!在这一领域,我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发现其实做好的选题就是来自孩子自己兴趣领域的选题,让孩子做自己真正喜欢的研究和探索,学生的参与度是最高的。而老师要做的就是指导孩子如何从他熟悉并喜爱的领域中找到问题的切入点;如何开展有效的规范的研究探索工作;在遇到困难时指导孩子如何梳理问题找到突破点;在整个研究的过程中鼓励孩子并感染孩子学会鼓励自己;在研究结束后分享孩子研究的喜悦并及时地引导孩子进行研究过程的反思。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才是真正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课程,才是符合新课程改革精神的课程。

但是,怎样的学校和教师评价体系才能够让老师可以安下心来做这些很可能看不到耀眼成果的工作呢?

二、活动开展过程的反思

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我发现,学生往往对热热闹闹的活动场面很感兴趣,对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也十分好奇,但对如何进行实践活动却茫然无知,实验研究注重表面现象,参观体验走走过场,或者在实践活动中稍有收获和体会就非常满足,这样的实践活动虽然热闹但少有实效,想获得参与实践的真切体验和丰富经验也难以做到。这种表面化、形式化的综合实践活动是与开设这门课程的初衷及其课程价值背道而驰的。学生缺乏开展实践活动必备的常识,即缺乏必要方法的学习和训练,对各项实践活动的目标不具体、不明确,是重要的因素。

如何引导学生走向深度实践、深度体验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老师研究的问题。在自主选题的前提下,深度实践要求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真正理解实践的目的和意义,引导学生把各种实践活动的目标细化、分解,并进行合理分工;把握各种不同实践方式的基本要求和操作要领,结合具体的活动情境,恰当地选择和利用活动工具和相关手段(如,调查访问的表格、录音照相器材)来完成活动的具体任务和目标。深度实践还要求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对实践过程进行细致的记录和深刻的反思,每一阶段都进行适时的调控。需要反复实践的要多次实践,需要更换实践方式的就要及时更换。只有这样及时总结和反思实践过程,才能使学生真正通过实践活动受益。那种为了活动而活动,或停留在表面上的热热闹闹,只能是一种低效的实践、盲目的实践。

同时,如果孩子们真的深入研究和实践,就会占用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这在当下又是一个两难选择,学校、教师和家长对孩子的期待太多安排也太多,孩子的天性是要求自由的,怎样引导孩子在这个过程和人际关系中学会取得平衡又是非常个性化问题,老师应该站在哪一边?还是把问题推给学生和家长,自己只等看看结果?我有一个朋友的孩子为了完成假期的实践活动因为天气光线原因连续3天组织几个同学在自家住的高层建筑大厅摆出擦玻璃的造型照相,然后配上解说词就算完事了,“摆摆样子”的做法小孩子是怎样学会的呢?还是小孩子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所谓实践?

三、展示评价的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针对长期以来单一的学科教育或知识教育的局限性而设计的一门面向学生生活的实践性课程,其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性学习,在实践中自主提出问题,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尝试解决问题,以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体验问题解决的过程,从而发展实践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在活动过程中,他们经历了成功和失败的切身体验,遭遇过各种各样学科课程的课堂教学中难以遭遇的现实生活场景,正是这些引起了学生对生活的独特认识和感悟。如果离开了对这些真实而具体的活动过程的理解和回味,仅仅关注活动的结果,那么伴随着活动过程的认识、体验和感悟都将无法获得、无法生成,综合实践活动独特的课程价值也将消失殆尽。因此,在活动的总结交流阶段,指导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展示活动成果的同时,对活动过程进行回顾、总结和反思,帮助他们理顺在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认识和体验,做到“关注过程,兼顾结果”。

究竟怎样评价学生的研究成果,评价学生在实践研究过程中的表现是总和实践活动评价体系要研究的内容,对老师的评价和对学校这方面教育情况的评价也需要进一步完善。怎样让我们的活动踏实真切的开展,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而是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认真探索、热情参与、体会成长过程的欢乐,不必集体突击补材料、不必完全按照一个模式做展示、不必让家长在背后包办代替„„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才真能体现出她“自主、发展、生成”的特性。

七、活动设计反思

在活动中,学生在感受每一个环节和过程带给他们的快乐和享受,同时他们在回顾活动整个过程的时候更加兴奋,并且能够学到知识技能,受到启发,代表这是个成功的活动。

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既需要获得学科知识,也需要增加社会知识和常识。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活动时,要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获得知识的路径,指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不让学生迷失了方向。

花卉的种植既是个学生感兴趣又是个容易研究的活动,能再不同程度上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这次的综合实践活动就是要让学生的个性自由生长,情感和体验在成长中升华,让学生感受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明确的分工又使学生感受到自我的重要性,体验到集体成功的喜悦。

第五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反思

经过了几天紧张的准备,我顺利完成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堂教学评比。忐忑的心情从赛前一直延续到赛后结束。现在坐下来心情渐渐平静,一个大大的问号在心里叩问:我要怎样在综合实践活动这条路上走下去?

本次我上课的内容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四年级《拥抱健康之合理饮食》。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在我区开展的活动较少,因此赛前我通过网络搜集了大量的课例,基本理清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固有流程。本节课就是按照这样的过程进行的。

一、引入主题。

二、确定子主题。

三、整合确定大主题。

四、分小组研究。

五、各小组汇报交流。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主题的确定,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合理饮食的良好意识。

2、在课堂的教学中不断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制定活动方案的能力及协作能力等。但在上完课反思时,我发现有些目标并没有真正落实或者落实不够。

首先导入太过简单,这归因于准备仓促,网络没有充分利用。如果在导入里加上视频资料,我想会更加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其次,在第二个环节“确定子主题”里出示膳食宝塔时,教师没有详细向孩子介绍膳食宝塔的内容。虽然发挥了孩子的主观能动性,但是教师的引导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课堂整合不够,有些散。接着,分小组研究时,虽然教师划分了各个组,但没有制定出划分办法,孩子们只是遵守了老师的要求,如果老师能用一种宽松的自由的要求让孩子自己组织小组,孩子们的积极性会更高。

由于经验缺乏,可能本次反思也不够彻底,以后还要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既然选择了综合实践,想继续走下去,走稳、走好是我将要认真考虑的,道阻且长,与各位老师共勉。

下载基于护理工作过程的单元课程教学实践及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于护理工作过程的单元课程教学实践及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工作过程导向的中职课程开发与实践

    工作过程导向的中职课程开发与实践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是指为完成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所涵盖的知识与技能的总和。一般认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关键要打破传......

    《春联》教学反思教学过程

    《春联》教学反思教学过程 《春联》教学反思 每学期一次的校内公开课教研活动又开始了,这次我选择了一篇知识性很强的说明文《春联》,想从中学习和磨练一下自己教学比较枯燥的......

    教学反思的过程

    教师反思的过程经历“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的验证”四个过程。(一)具体经验阶段该阶段的任务是使教师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明确问题情境。(二)观察与分析阶段......

    基于工作过程教学的单片机课程改革研究

    单片机技术是现代电子工程领域一门应用相对广泛的技术,它综合了软件编程和硬件电路设计等技术,技术含量比较高,是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主 要课程,是技术(技能)应用型人......

    护理礼仪课程教学

    护理礼仪课程教学[论文] 护理礼仪课程教学探讨 我校自开设护理礼仪课程以来,积极探索,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取得了一定成效,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护理礼仪是21......

    《小学语文单元课程整合》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单元课程整合》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单元课程整合》教学反思带着重新整理好的关于“爱”为主体的教学设计,来到建设路北街小学三(二)班。因为是实践,极力留下原汁原......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教改方案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教改方案 ------数据库基础与应用 江西工程职业学院冷淑君 根据高职教育培养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结合“平台+岗位”课程体系特......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学习体会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与课程开发 学习心得体会 计算机系 吴锐 “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式,是德国职业教育的专家经过十几年的实践开发的一整套的包括理念、哲学的指导思想、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