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教学的单片机课程改革研究

时间:2019-05-15 06:01: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于工作过程教学的单片机课程改革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于工作过程教学的单片机课程改革研究》。

第一篇:基于工作过程教学的单片机课程改革研究

单片机技术是现代电子工程领域一门应用相对广泛的技术,它综合了软件编程和硬件电路设计等技术,技术含量比较高,是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主 要课程,是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1]。现代高职院校都要求基于工作过程的培养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单片机技术日新月异,部分高校 的单片机课程却一直延续至今,没有针对社会需求作出相应调整。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满足社会需求,根据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等方面对单片机课程进行实践改革。单片机教学现状

单片机的传统教学方式多以课堂原理讲解为主,结合少量硬件实验。这种模式存在的问题较多: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处于被动接受知识而不是 主动求知;由于教学环节的软硬件分离使学生不能从系统的角度来理解单片机;传统教学过程中未引入工程实践设计,导致学生缺乏整体设计能力,动手能力普遍较 差[2]。

1.1 教学设备短缺

目前高校配备的实验设备一般综合十几项实验内容,学生可以通过实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但这类实验设备最大的问题是无法提供高质量的动手环境,学 生动脑和动手的机会太少。在购买实验设备时,生产商很少配备相应的完整电路原理图,学生在理解、消化实验原理时存在很大困难。而且电路固定在实验板上,学 生只能通过改变实验程序而起到灵活变通的效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另外,由于一般实验板价位都在200元左右,普通的同学没有个人购买能力,从而减少了平时实验的机会。单片机实验室资源有限,轮流对每个开课班级开放使用,造成学生平均使用时间有限。这些都极大限制了学生的动手机会和时间。

1.2 教学内容陈旧

传统的教授方法都是以理论知识为主,其中主要以汇编语言为主,教材都是老版本内容,所谓新编写教材都是死搬硬抄的老内容。通过观察可以发现,汇编语言有如下局限性:

◆ 语句抽象,可读性差,学生难理解; ◆ 编程效率低,学生学习难度大; ◆ 代码结构复杂,难以维护、更新;

◆ 对硬件结构依赖较大,难以实现在不同种类和系列单片机之间移植[3]。

这些现实的问题造成教学效果不理想,往往培养的学生不少,但可用的动手型人才却少之可怜。另外,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市场的需求,使得以汇编语言为开发程序的单片机技 术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已逐渐被高级语言程序所代替。所以,教学内容改革势在必行。

1.3 教学方法老套

当前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如较强的实践能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团队协作精神。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目的性不强,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学生大部分时间可能都在接受枯燥的理论知识,每节课都是在糊里糊涂、半知半解中度过。由于单片机理论知识众多,传统 授课方式下学生学习效率特别低, 甚至有的同学在完成整个学期课程内容后都不晓得单片机到底讲的什么内容。这是单片机课程当今所存在的另一大弊端。单片机教学改革策略

2.1 实验板与Proteus相结合

由于单片机的实践性强,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软硬件结合,也就是将单片机程序和外围电路相结合。传统的单片机实验室教学,不仅需采购大量的硬件设备,而 且设备维护需较多的时间和经费,加上反复修改程序,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增加设计成本,并且学生课余时间很少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板实物操作。为此,在单片 机的教学中我们采用了单片机系统的虚拟仿真软件——Proteus,充分仿真单片机系统的工作情况,用虚拟单片机系统代替实际硬件电路。程序运行于虚拟的 MCU上,使软件调试不再依赖实物硬件电路,仿真结果达到 系统预期效果后,再进行硬件实物制作。这样既达到了实验效果,又经济方便。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实验板实物与软件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课堂实验时间里学生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板实物的操作,同时利用Proteus软件进行课堂电 路原理展示与分析,电路线路清晰,分析方便;课余有条件的同学可以自己购买实验板学习,其他同学通过Proteus软件也可以进行学习,同样可以达到实验 效果。通过一学期的实践教学发现,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课堂内容消化效果比以往有了很大的改善。

2.2 以C语言学习为主

由于汇编语言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学生学习效果很差。同时,随着现代电子科技的不断发展,几乎各品种单片机的厂商都发布了相应的C语言工具。C语言属 于高级编程语言,它与汇编语言相比较,就单纯的编程语言而言具有以下优点[4]:

一、C语言是一种编译型程序设计语言,有功能丰富的库函数,运算速度快,编译效率高,与汇编语言比较可读性好,同时又是面向用户的语言,能在不同机型上运行,可移植性好;

二、用C语言编写程序比用汇编语言更符合人们的思考习惯,程序开发者可以摆脱与硬件不必要的接触,更专心地考虑程序的功能和算法,而不是考虑一些细节问题,这样就减少了开发和调试的时间;

三、C语言具有完善的模块化程序结构,便于改进和扩充。

由于C语言具有以上得天独厚的优点,被广泛地应用到单片机开发中去。另外,C语言在单片机应用中也有其独特的优点:

一、对单片机的指令系统和具体单 片机的硬件稍作了解即可;

二、寄存器的分配及寻址方式的选择等可由编译器自动处理;

三、可以直接访问硬件但对硬件结构的依赖性很小,便于移植,通常只需将 程序中与特殊功能寄存器及引脚有 关的地方作修订即可,有利于单片机的重新选型

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动手实践能力强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要紧跟当前行业发展的步伐,及时更新专业技能知识。只有这样,当学生毕 业后踏入工作岗位,才能快速投入项目工作中,用人单位会对这种学校的学生求贤若渴。现在单片机相关行业的公司大部分采用C语言开发环境,为了让学生有更好 的就业前景,更需要我们在教学内容方面作不断的技术更新。通过与各高校交流发现,大部分的高校都已经在教学内容方面开始进行相应的改革,逐渐淘汰了陈旧的 汇编语言教学内容。这些都证明我们的教学改革方向是正确的。由于学生的先修课程中已有C语言,因此该部分内容也不单独介绍。在各章由浅入深的例题中,带着 学生一边复习和巩固C语言知识,一边介绍C51与标准C语言的不同 点和编程注意事项,并逐渐让学生熟悉编写较大规模C语言程序的思维模式。

2.3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方法

传统的授课方式中,每章节都安排大量理论内容,并在后面安排相应的配套实验。这种方式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缺少感性认识,提不起对学习知识的兴趣。同时,学生的动手能力得 不到锻炼,教学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现在高职院校都在提倡基于工作过程的新型教学方式研究,这充分证明这种方法的可行性与先进性。我们在单片机课程中也采用了相应的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 教学方法。单片机项目教学法是围绕项目展开,以项目的开发步骤作为教学顺序,将单片机的知识点穿插到开发项目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边做边学。换句话说,将整 个单片机的内容分成大大小小不同的项目,项目由易到难安排,每堂课的教学任务就是完成一个项目产品,其中涵盖单片机相应的理论知识。当把所有的项目完成之 后,既积累了动手实践经验,又掌握了单片机的理 论知识点。

课堂的具体实施可以分以下步骤进行:

① 项目描述。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的,对所要做的东西有个初步的感性认识。项目

一般选择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产品,这样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兴趣。

② 项目模块化。将项目内容分成硬件设计、程序编写、调试程序等几个环节讲解,各个环

节再细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这样学生对课程内容明了清楚,容易把握重点。③ 理论知识点拨。讲授项目中要用到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初步了解与掌握产品的工作原理。③ 实践操作。将学生分成若干项目组,根据所学理论知识实现具体的项目产品。在完成过程中,如果碰到难解决的问题,项目组成员可通过讨论及查阅资料解决,这样既锻炼了 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例如电子表设计项目。学生平时都见过电子手表,但不知道它如何工作和完成设计的。当学生看到题目时很有兴趣,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一下子就将其听课 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将这个项目内容分成硬件设计与软件编程两部分,硬件部分将整个电路分成电源、复位电路、晶振、外设的数码管显示等,这些电路在前面的实 验中已经涵盖,只是进行简单复习;软件部分主要有中断函数、主函数等,需要指出这是这节课学习重点。在理论知识点拨中,详细讲解定时器/计数器的工作原 理、中断函数的使用方法,特别是几种不同工作方式如何通过软件实现。最后,学生根据理论知识完成整个项目。当学生看到自己亲手完成的产品后,一定有很大的 成就感,从而对今后每节课的内容都充满期待,也对单片机这一技术有了更 大兴趣。

2.4 考核环节

由于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也促使我们在课程考核方面做出调整。以往考核都涉及大量的单片机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硬件结构、中断与定 时系统、存储器扩展等枯燥的理论知识,学生可能为了考核成绩花费数个昼夜将这些内容死记硬背,但过后就忘了。学知识的目的是应用,所以要考学生如何巧妙应 用所学知识与方法。因此,在期末考核中安排了一个较大的应用系统的设计项目,其内容包含单片机中大部分知识,学生可以通过查找资料等方式在规定时间内独立 完成项目,教师根据完成质量进行评定,并根据学生平时考核成绩做最后综合评定。这些措施体现了高职院校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及基 于工作过程模式培养学 生的教学思路,突出了职业教育的特点。

结语

通过对我们学院电子、通信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表明:采用C语言单片机教学,大大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与学生对单片机的学习兴趣;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项 目教学方式,虽然对单片机硬件结构部分的介绍减少了,但学生整体的软硬件设计能力反而增强了,也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实验板与Proteus 仿真软件相结合的技能训练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实践证明,理论够用,重在实用。这是进一步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为此我们尝试适用于实际需 要的教学改革,进行了一系列教材的改编,都收到了良好 的效果

第二篇:中职单片机课程教学的改革与研究

中职单片机课程教学的改革与研究

肇庆市四会中等专业学校 彭小文

摘 要: 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增强学生动手能力上。本文作者分析了当前单片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以单片机应用系统为教学主线,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单片机课程教学体系;指出了在教学实践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典型实例教学及多种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中职教学 单片机 改革 实例教学 研究

随着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单片机技术在智能仪器仪表、智能传感器、数据采集与处理、家电和计算机控制系统等领域被广泛应用。近年来我校有相当部分的学生从事有关单片机技术的开发与研究工作,这方面的人才需求量很大,就业前景好。因此,工程类专业尤其是计算机应用、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表、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的学生学习和掌握单片机应用技术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在现行的教学体系下,单片机课程教学偏重于单片机原理及系统各部件的介绍,在系统性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使得学生在后续课程学习和设计中应用单片机知识的能力显得比较薄弱。学生学完这门课程后未能建立单片机应用系统的清晰概念, 仍然无法掌握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基本设计方法,单片机应用能力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单片机应用能力,掌握单片机应用技术,就成了当前中职学校单片机课程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几年的单片机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中,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改革统筹考虑,构建 了一个既与实验教学多层面改革有机结合,又与理论教学多层面改革相互联系的单片机课程教学体系。1 教学内容的改革

1.1 以单片机应用系统为教学主线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单片机课程都是按照“结构”、“指令”、“编程”、“接口应用”的体系来授课。这样的授课体系只有在课程即将结束时学生才能接触到基本的单片机应用系统,而此前的学习由于目标不明确,学生普遍反映单片机课程内容庞杂、头绪纷乱、枯燥无味、无所适从,无法形成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完整概念,在此课程的学习上容易丧失信心。为了克服这种无系统概念,不结合实际应用系统,孤立地分类讲授软硬件知识的教学方法,在单片机课程教学过程中,将单片机应用系统作为教学主线贯穿始终。在讲授第一堂课时,首先向学生展示并演示单片机应用系统在日常生活中的典型应用实例。如多功能电脑时钟、公交车语音报站系统等。通过演示使学生建立了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初步概念,直观地感受到了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实际应用,单片机已存于日常生活之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他们明确了本课程学习的目标。在课程中期的各章节学习过程中,也时刻注意强调系统的概念。如在讲授单片机并行I/O接口时,就以AT89C51单片机P1口组成的简单测控系统为实例,向学生详细分析该系统的软、硬件工作原理和实际应用,并利用仿真软件演示系统的运行结果。在课程后期,以一个实际的现场控制系统为重点实例,系统地向学生讲解单片机应用系统从硬件设计、软件设计、汇编、模拟仿真、调试、直至脱机运行等 系统开发的全过程。这种建立在应用系统上的逐步扩展、循环上升的教学方法,教学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求学生利用单片机来完成相应的任务要求。这种授课体系有助于学生从学习该课程开始就建立起单片机应用系统的概念,由简单的应用到复杂的应用,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应用单片机进行开发的思路逐渐由模糊变得清晰,逐步掌握单片机开发技巧,以培养学生独立开发与应用的能力。在实验内容上精心设计,以系统设计性实验为主线,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立地、有创造性地完成单片机应用系统的硬件设计和程序设计,在课程结束时拿出一个完整的作品。

1.2 以能力培养为目标

单片机课程是一门技术性、应用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在单片机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与学生的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即与实验、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电子设计竞赛、单片机技术的发展相结合,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根据本门课程的特点并结合各专业的实际情况重新修订各专业的培养方案,在新的培养方案中增加单片机课程设计、电子综合设计等实践环节。重新修订了单片机课程教学大纲,编写实验指导书。在新大纲中增加了实验学时的比例,所开设的实验中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所占比例达到90%以上。所有实验均要求学生一人一组独立完成,为学生学好单片机,提高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实验环境。“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只是单纯地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有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和热情,引导他们自觉投入到学习中去。在教学过程中 注重强调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应用。教师在讲授完理论知识后,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电子作品,让他们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学生每完成一步制作,便感到离成功更近了一步,因而会有一种成就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信心,变被动的接受知识为主动的获取知识。

1.3 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将C51引入教学和实验中。C51是当前流行的专用于单片机开发的C语言,同汇编语言相比,C51具有上手容易、开发效率高、开发周期短、易读和易改等特点。与此相配合,积极引导学生使用专为MCSWire)技术却很少涉及。为此,自行设计了3块单片机应用系统板,在这些应用板中引入了具有上述技术的“热门芯片”。学生可以利用该应用板进行实验、课程设计和课外科技活动等。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改革

2.1 采用EDA软件,建立单片机虚拟实验室

由于实验室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的机会有限。在教学实践中,引入了Proteus仿真软件及Keil编译软件。只需要1台计算机,学生就可以利用该软件建立起自己的单片机实验室。在寝室的 计算机上,学生就可以在自己的单片机实验室进行各种单片机的相关实验。在虚拟实验室中进行实验,实验方式灵活、实验内容丰富、实验过程中无器材消耗、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学习单片机知识的需求、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在单片机课程学习中,所有的硬件电路设计及其软件都可在Proteus及Keil平台上进行,这对于学生深入学习具有巨大的帮助。Keil软件可完成单片机软件设计调试,Proteus软件可对模拟电路、数字电路、模数混合电路、单片机及外围元器件进行系统仿真。Proteus仿真软件上有国际通用的虚拟仪器及电子元器件库。通过使用这些EDA软件,学生可以方便地进行电路原理图的设计和仿真测试,观察电路的工作状态及软件运行后的变化情况。Proteus软件极大地拓展了学生动手实践的时间和空间,降低了学习成本,提高了学习效果。对学生的实验、课程设计和电子设计竞赛等具有很大的帮助。

2.2 采用CA I课件教学,提高课程的生动性

采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教学,利用单片机仿真软件将实验实践环节的内容,以演示实验的形式在课堂教学中演示、并进行程序分析,不仅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和较难理解的知识点讲得生动直观、通俗易懂而且能够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注重课堂教学外,课外组织学生成立单片机兴趣小组,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开发、制作一些感兴趣或实用的小作品。通过这些手段,一方面有利于巩固理论知识,缩短从理论知识到实际应用的过程;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创新意识,提高其实际 应用能力。

2.3 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丰富课外辅导手段

把单片机课程的CA I课件、理论和实践练习题、模拟试题和网上自测题等提供在校园网上,供学生随时上网自学。另外,教师把一些有关单片机知识的网站和一些优秀的课件链接到网页上,供学生浏览学习。2.4 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实验室

单片机实验室面向全校学生全面开放,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开放实验室以跨学科跨专业的创新型、研究型、综合型实验项目为主,吸引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单片机实验室参加实验、制作、发明和从事创造活动。3 结束语

单片机是一门技术性、应用性较强的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当今技术的发展和教学的要求,因此,单片机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在单片机课程教学改革中,建立以单片机应用系统为教学主线,以学生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单片机课程教学体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贯穿始终。在教学实践中,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注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加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单片机课程教学改革受到了学生的好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生在2006年学校技能竞赛中,采用单片机技术设计的“数控直流电流源”和“抢答器”获得了一等奖及市青少年发明创造二等奖等多个奖项。单片机技术发展极快,要讲好该门课程,要求教师具有相当的实践经验和科研能力,并且要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过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更加合理的单片机课程教学体系,还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实践。

第三篇:《基于工作过程“基础护理学”课程改革研究》结题报告

《基于工作过程“基础护理学”课程改革研究》结题报告

摘 要:基础护理学传统教学主要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及评价方式单一,与医院实际工作情况存在很大的差异。使得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后很茫然,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能很快地进入护士角色。因此,基础护理教研室全体教师从2013年3月起着手进行《基础护理学》课程改革,经过2年多的研究,已经顺利达到预期目标,完成了预定的研究任务,取得明显成效。现将该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关键词:基础护理学 课程改革 结题报告 课程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12(a)-0215-04

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基础护理教研室承担了“《基础护理学》课程改革”课题任务,在系主任的指导下,在部分老师及学生大力支持下,认真完成的资料收集及分析,拟定《基础护理学》课程标准、电子教案、习题库、撰写研究论文等一系列工作,初步取得了研究成果。现将该课题的研究工作简要总结。该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高职教育的特色是以“实用”为中心,既要求学习理论知识,更注重动手实践能力,而最终目的是培养“实用型”人才[1]。随着医学、护理模式的改变,护理教学也在不断地改革探索,使教学适应临床发展的需要。根据调查和大量文献报道:(1)高职护生在校学习理论知识后到临床实习,不断反映老师教的与临床做的不一样。(2)临床带教老师则反映,学生的工作适应能力,护理操作实际动手能力较差,整体护理工作能力欠缺,主要表现在对病人的评估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健康宣教能力以及实际工作中的应对能力等方面,学与用的差距太大。

传统教学存在以下缺点:

(1)教学方法单一。传统教学采用填鸭式,满堂灌教学,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2)传统教学采用理论和实践分离的教学模式,不能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3)传统教学课程编排不能围绕着一个学习任务作为目标,未按照医院实际护理工作流程设计,课程内容彼此联系不紧密,使得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后很茫然,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能很快地进入护士角色。(4)传统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锻炼,因此,进入医院后,临床老师一致反映学生责任心缺乏,工作适应能力差。(5)传统教学评价方式单一,不能充分了解学生的素质水平。临床老师认为学生对病人的评估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健康宣教能力以及实际工作中的应对能力等方面存在很大问题。

基于对以上问题的认识,确定了“基于工作过程的基础护理学课程改革”探索彻底改变传统的学科系统化课程和传授式教学,构建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专业技能、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新型课程模式,实现教学内容的职业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学以致用,使得护生能够更好地适应临床护理的需要,最大程度的接近临床,消除学生进入临床后的茫然。课程研究的内涵与目标

2.1 《基础护理学》课程的内涵

基于工作过程的《基础护理学》课程是以培养就业能力为导向,以基于工作过程和任务引领、行动导向为指导,以护理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为依据,按照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护理过程为主线,以工作任务为核心,模拟完成医院护士实际工作的职业情境,将职业能力培养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工作过程知识;基本技能、专项技能、综合技能进行有机结合的任务引领型课程。

(1)教学目的。

使学生护理操作技能熟练,具备组织完成护士各班工作任务的能力,真正做到适应快、技能熟、职业素养高,为后续的顶岗实习打下扎实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基础,并最大限度地增强学生对就业岗位的适应度。

(2)教学内容。

面向医药卫生领域,一是针对护理专业岗位群的、专项的、综合的、完整的、工作的技能训练(专业能力);二是按照工作过程――评估、计划、实施、评价的完整行动过程训练(方法能力);三是按照团队建设过程,让学生与他人沟通交流,交往、合作、共同生活和工作的能力训练(社会能力)。

(3)教学要求。

以工作任务引领的方式,按照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护理过程为主线,学生完成一个个连贯的、实际操作的阶段性任务,最终学生完成医院护士实际的工作过程。

(4)教学方法。

通过老师设置情境和要求,采用行动导向型参与式教学方式,模拟式教学、体验式 教学、情境式教学,以学生自主训练为主,创造性地去完成工作任务。

(5)教学手段。

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基础护理操作视频影像、多媒体和教学网络平台辅助等。

2.2 课程的研究目标与指导思想

《基础护理学》课程研究目标是:课程实施方案具有开放性好、动态发展、实施过程规范性好、模拟职业性强、实用性好、现代化手段突出、高职特色鲜明。

《基础护理学》课程研究的指导思想是:课程研究使学生熟悉护士主要工作任务和工作流程以及如何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即建立任务引领、行动导向、注重工作过程、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系统化的课程方案。课程研究的内容

《基础护理学》课程研究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描述典型工作任务、制定课程学习目标、选取与组织课程内容、确定教学方式与方法、规范教学组织与实施。

3.1 典型工作任务的描述

典型工作任务的描述要完整,即是一项完整的工作行动,要反映工作的内容和形式以及该任务在整个工作中的意义和作用。

3.2 课程学习目标的制定

学习目标的确定应该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目标一致,要依据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工作的特点和要求。为了将学习目标分解落实,还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选择,制订教学中不同阶段、不同任务的分目标。

3.3 课程内容的选取与组织

依据学习目标的要求,以典型职业活动的工作情境为导向,选择若干个有代表性的、完整的工作任务作为课程的学习内容。

3.4 教学方式与方法的确定

教学方法的确定要根据《基础护理学》课程的特点,采用任务引领、行动导向式教学方式,具体来讲,要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医院实际工作的一致性,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将课堂设在课堂和实训基地,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教学过程要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模拟操作、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观看操作视频、讲授答疑等教学方法。并将现代技术手段应用其中,如: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

3.5 教学组织与实施的规范

教学组织形式要依据课程内容的安排,选择行动导向原则组织教学模式为主,其他模式为辅,综合运用。要通过师生共同确定工作任务来引导教学组织过程,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统一。为此,应该编制课程标准和详细的课程教学实施方案,对实施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编制实施的条件、要求、方法、考核指标及考核方式等,以规范和指导课程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行为过程,保证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成效。学生学业评价要以过程为主,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课程研究的步骤

该课程依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确定研究流程,具体有6个阶段。

基于工作过程的《基础护理学》课程开发步骤。

(1)课程调研阶段。

目标:

①归纳医院护士实际工作流程。②找出课程涉及的主要工作岗位。③分析确定对应的主要工作任务及各个任务间的衔接关系。

内容:

1)调研并分析临床护士的实际工作流程、班次和岗位设置情况。2)调查并分析该课程面向的主要职业岗位及对应的工作任务内容。

方法:

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召开研讨会、小组工作等。参与人员为课程组教师和行业专家(护理部主任,护士长等)。

(2)工作任务和职业岗位能力分析阶段。

目标:

①分析确定主要岗位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②分析确定对应的职业技能、专业知识及素质要求。③确定课程教学目标。

内容:

①调查主要工作任务内容并分析其工作过程。②调查并分析较好地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职业能力、知识结构和素质要求。③描述《基础护理学》典型工作任务。

方法:

召开毕业生返校交流会、课程研讨会,收集医院对护理毕业生的需求信息,同时专业教师深入医院调研或顶岗实践,与医院专家一起对护理专业的主要岗位群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

(3)课程内容选取与组织阶段。

目标:

①确定课程的知识总量。②构建学习情境并进行横向与纵向组合。③建立知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课程内容体系。④制定课程标准,进行辅助资源建设。

内容:

①追踪调查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情况。②研讨以主要工作任务为载体构建学习情境及排序问题。③研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时要求、课程师资标准,以及教学辅助资源建设等内容。

方法:

召开研讨会,通过对主要工作任务进行教学分析、设计,产生学习情境,按照病人入院护士工作流程和职业能力的深度和广度建立课程内容体系。研讨课程内容、师资标准。参与人员为课程组教师、行业专家。

(4)课程教学设计阶段。

目标:

①确定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②确定课程教学实施条件。③完成工作任务设计。④确定课程教学评价方案。

内容:

①设计教学方法以及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②研讨教学实施的师资组成与分工、教学软硬件设施及配备。③设计职业能力训练任务(工作任务)。④研讨教学评价标准与评分及评价实施办法

方法:

课程组教师下医院,与医院工作者一起收集和整理职业能力训练素材;研讨课程评价标准和办法。最终形成详细的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5)课程教学组织与实施阶段。

目标:

①完成课程教学实施方案。②完成课程学习任务,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内容:

①设计教学进度表。②设计任务情境和学习环境。③组织课程具体实施。

方法:

①由课程组根据课程教学内容,按照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护理过程为主线,细化课程实施方案。②由课程组准备和营造任务情境和学习环境,组织学生完成工作任务。

(6)教学过程分析阶段。

目标:

①总结课程研究的成效和不足。②完善课程实施方案。

内容:

①评价学习情境、教学单元的合理性、排序和组合的有效性,进行修订完善。②评价工作任务设计的质量,进行修改完善。③评价课程教学实施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修订完善。

方法:

①由教师团队和系办人员通过对在校生进行问卷、访谈,对毕业生所在工作单位相关人员和毕业生进行问卷、访谈,了解课程实际实施的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②按照基础护理学研究的步骤进行修订完善。主要包括:护士职业岗位调研表、护士过程及典型工作任务和能力要求表;教学指导文件主要包括:课程标准、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实施方案、学业评价方案等。课程改革特色与创新

《基础护理学》课程研究建设过程中,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创新。

(1)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目标。该课程在课程改革中也提出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职业岗位(群)能力分析为依据、以职业资格或行业标准为参照设置课程,确定课程目标。

例如:该课程设计了5个阶段任务,22项阶段子任务。学生按照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护理过程为主线,即入院护理、生活护理、专项护理、用药护理、出院护理。将专业技能、方法能力、社会能力融入训练任务中,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一体化,系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2)学以致用的课程内容。遵循工作过程的课程理念,通过精心的设计与安排,使教学内容跳出学科体系的藩篱,适应职业工作需要。

例如:该课程内容选取是建立在职业岗位分析和毕业生从事的工作岗位基础上进行的,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医药卫生岗位有:临床护理,社区护理,老年福利院护理。因此,该课程以主要工作任务为依据选取课程内容,构建学习情境,根据护士实际工作流程序化课程内容。

(3)仿真模拟的教学设计。建立模块式学习情境,融“教、学、做”为一体,在“仿真临床环境”中,开展情景化教学。每个模块依据实际工作任务与内容,设计典型的学习任务,课程教学设计转变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完成工作任务为课程目标,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构建相关理论知识,以患者入院为例:

原有的教学内容中患者入院过程,要求学生熟练患者入院工作流程,基本流程就包括了5句话,学生学完以后仅仅只是记住了入院过程,但对每个过程中护士的职责,工作任务,要求都不清楚。教学情景设计以学会办理入院手续为目标,设计了5个项目。

项目一:铺床技术,要求学生明确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如何认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学会为不同患者准备床单位。

项目二:运送技术,要求学生学会使用轮椅、平车、担架运送患者,保证患者安全。

项目三:卧位与安全,要求学生能为不同的患者安置不同的卧位,保证患者舒适,利于疾病恢复。

项目四: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要求学生学会观察异常生命体征,学会护理异常生命体征的患者,学会为患者测量生命体征。

项目五:医疗文件的书写,要求学生规范完成医疗文件书写,特别是体温单的绘制。

(4)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该课程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医院实际工作的一致性,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将课堂设在教师和实训基地,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教学过程应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模拟操作、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观看操作视频等。并将现代技术手段应用其中,如: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

(5)以学生为主体的实施课程。因此,在课程的实施中,特别强调要以学生为主体来组织进行,教师要转变给学生灌输知识的角色,应根据课程内容采用有利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6)评价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的课程考核方案。该课程构建了新的考核评价体系,注重学习过程考核,即考核平时学习态度,又考核职业素养,即考核个人能力。考核内容分为学生学习工作态度、职业素养养成、职业能力水平、专业知识掌握程度4个方面。

这是本课程的学业评价项目及分数分配说明:学生最终成绩包括3个部分:①理论考核(60%):即期末卷面成绩,试卷与对照组相同。②平时表现(10%):包括课堂发言,小组讨论的组织,情境的设计,角色扮演表现等,由教师和学习组长共同打分,取平均分为此项目最后成绩,期末记入学生成绩单。③实践考核:其中个人考核(20%):随机抽取3个实践项目,小组考核(10%):即随机抽取某一小组成员进行考核,分数代表所有小组成员的分数。课程研究成果

(1)提高了学生全面认识和把握护士工作流程及其解决问题的能力该课程在学习开始,就让学生了解护士真实工作流程、在模拟情境中进行学习。据同学们反映,这样的课程学习使他们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提高了他们全面认识和把握护士工作流程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满怀憧憬。

(2)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上有了根本的转变《基础护理学》课程突出了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实际操作为主,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老师在学习中主要是起到组织、引导、指导学生“做”,让学生在“做”中提高职业能力、认知和积累知识。改变了传统的“老师讲,学生记”“老师教,学生做”的方式,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组织能力[2]。

(3)培养了学生的团队与协作精神。在讨论、技能练习、考核时都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的表现代表整个小组的水平,通过这种方法,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互帮互助,共同提高,从而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及协作能力。

(4)拉近了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的距离。《基础护理学》课程组成员多次深入医院进行调研,对医院的实际工作过程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归纳了护士工作流程、主要工作任务及能力要求。以职业活动为训练素材。使教学内容贴近职业岗位实际,学生对课程学习产生了兴趣和动力。课程开发建设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在基于工作过程的基础护理学课程的建设过程中,也发现的问题与不足。

(1)班级人数偏多:每班人数都为50人,所以,在小组讨论、模拟演练时,有时课堂局面不好掌控,课堂略显混乱。另外,由于小组多,小组发言时间占用也较多,影响课程进度。(2)费力耗时。该次课改是在原课时144学时不变的前提下进行,在现有实验室条件下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基础护理学教学,花在教学准备和课堂的精力和时间大大多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在学生情境演练和操作技能考核时,均感受到学时的限制。(3)形成性评价标准不一,人为因素较大。形成性评价考核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水平[3]。但在进行形成性评价中,也存在评价标准不一,方法不成熟,人为因素过大等情况。

该课题进行了2年,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还有许多实际问题亟待解决。教学改革的路是艰辛的,但没有改革就不会有进步。今后将继续进行课题研究,进一步完善,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冯晓峥.高职院校特色发展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35):68-70.[2] 画妍,徐莎莎,刘喜文,等.临床护理人员对《基础护理学》浸入式临床见习的效果评价[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13):61-63,73.[3] 刘文娜,刘姝.妇产科护理考核模式的研究与实施[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10):91-92.

第四篇: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改革的体会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房地产企业办公自动化》课程改革的体会

2013年12月14、15日,姜大源教授应邀到我校为全院教职工进行了一整天的讲座,姜教授精彩的讲座,让我们受益非浅、感受颇深。下面从对姜大源教授讲座的感受和我们的行动两方面谈我们的心得体会。

一、对姜大源教授讲座的感受

姜教授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方法及理论创新》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基本问题辨析》两个方面给我们进行了系统的阐析。姜教授对所讲的问题研究非常透彻,不仅能从“道”的层面对所讲问题进行阐析,从哲学的层面进行剖析,真正让我们了解了事物的本质,而且能够从应用的层面全面展示他所提出的理论,他用全国大量的老师的实践和案例来说明理论的具体运用。

姜教授用最通俗的比喻对目前高职教育面临的危机做出了警示。其提倡的“工作过程导向”思想,列举的“为融入社会走进来,为服务社会走出去”的校训,“手把手,放开手,育巧手,手脑并用”、“学中做,做中学,学会做,做学结合”的标语,以及“走向职场,走进职场,纵横职场”的课程设置主线,以及一个专业10-20门课程设置,一门课程3个以上主题单元设计的经验,和农业类课程、软件类课程、旅游、财会、体育等课程教学设计都为职业教育的实践提供了丰富的实证,开阔了我们的眼界。

我们是否可以举一反三,链接了无数个“情境”,让我们的学生动起来,让我们的老师动起来,让我们的课堂动起来,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主力?!

如果我们都把握好机会,如果我们都能真抓实干,用先进的理念来指导自己的实践,并落实到实际行动上,我们的工作会有更大的收获!

二、听完姜教授讲座后的行动

这段时间,我们计算机教研室的每个教师都一直在思考,也在积极行动,对《房地产企业办公自动化》这门课程进行改革,经过讨论,我们有如下思考:

《房地产企业办公自动化》是高职高专院校管理大类各专业学生的基础技能课程,是我院各专业必修课程,是文秘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衔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办公软件应用模块《办公软件应用

(Windows平台)操作员(中级)》考证,《房地产企业办公自动化》应用课程设计成项目任务形式,通过具体任务驱动组织教学,在完成项目任务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满足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的需要。教学内容设计

1.1 学习情境规划

学习情境的规划首先要分析我院学生的职业前景。选取与学生未来职业紧密结合的工作情境,并将其设计为具体的教学任务,是学习情境规划的要求。通过设置与企业实际工作要求相关的学习情境,进一步明确了学习的目标,提高了相关课程教学的针对性。根据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要求,《房地产企业办公自动化》课程针对不同的系部专业,选取不同的学习情境,以满足不同系部不同学生的要求。例如,成本控制系及金融系,我们设计了五个情境:应聘成本管理员——简历的制作、编制房地产项目费用估算表、编制房地产公司财务报表、编制房地产公司的项目可研分析静态资金测算表、成本方案报告的制作。

1.2 学习情境设计

在教学设计中全面引进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根据本门课程的实际教学情况,将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任务相结合,以项目为载体,把课程教学的知识点和操作技能融合到5个学习情境中来,每个学习情境既紧密联系又相互独立,遵循从易到难的认知规律。在本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全面采用空间教学法。利用《房地产企业办公自动化》教学空间上的各种教学资源来组织教学,这些教学资源以不同的形式,如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等展示在空间里,记载着每一次课从复习回顾到引入新课,再到讲授新课、归纳总结的一系列教学活动流程。根据学习情境,通过教学空间下达项目任务,要求学生以团队的形式按照步骤实施项目,最终将项目作品上传至学生空间,以此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并且对每个作品成果给予评论和指导意见,选取优秀的学生作品展示到教学空间里。另外,除了课堂上的交流,师生之间还可以通过空间的留言和私信的方式进行沟通交流,或者通过创建交流群组的方式就某一问题展开公开讨论。通过这些互动方式,不仅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而且可以实现互动学习的空间教学新模式。

表1与表2分别描述了《房地产企业办公自动化》课程的主要的学习情境的表2 如:“制定成本控制方案”学习情境实施分解表教法设计

《房地产企业办公自动化》课程力求学生在校学习和实际岗位工作的一致性,打破传统计算机基础课程以章节设置的学科性内容体系,建立以房地产企业办公文秘岗位(群)工作任务为载体,设置了6个项目(模块),按每一学习情境的具体项目,设计与房地产企业办公的真实工作任务,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和案例,实现了理论与房地产企业办公实践的高度融合,是符合房地产行业实际的,融“学中做、做中学”为一体的全新教学模式。

2.1 以工作过程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遵循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理念,我们重组了教学内容,精选出了11个学习情境,实现了工作流程的模块化教学。课程教学围绕11个真实的工作任务展开,各个工作任务学习情境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的标准化教学环节为:明确工作任务要求和能力目标、分析工作任务制定学习计划、学习相关知识确定解决工作任务的方案,模拟职业环境实施完成工作任务、检查工作任务完成的质量、评价整个教学过程。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组织是以学习过程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协调人和引导人,按照“资讯一计划一决策~ 实施一检查—评价”完整的“行动”方式来进行组织教学。

2.2 采用“空间教学”模式

教学空间是一个教育资源共享、学习沟通交流的实名制平台,是教师的教学

窗口,学生的学习天地。它是以优质数字化资源建设为载体,以课程为主要表现形式,以素材资源为补充,基于世界大学城建设的共享型学习、教学资源库。空间教学打破了常规教学的时间、地点限制,使得师生之间的教学过程既可以在课堂中进行,也可以在课外随时进行,从而使教学活动摆脱了时间和地点的束缚,是一种跨时空、跨地域的,实时或非实时的交互式教学形式。

2.3 采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

“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强调真实工作情境的建立,利用实训室和多媒体教师营造开放性的学习工作场所,设置以团队合作为基础的工作与学习任务,使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不但培养了学生的专业能力,还充分培养了学生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职业素养。

2.4 应用实训

实训中心的计算机应用机房为每位学生提供一台计算机,让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各类计算机应用操作,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从而提升学生的职业化办公能力。

2.5考核方式及评分方法

采用过程与技能鉴定相结合考核方案:

每个学习工作任务单项完成作为平时成绩(每个任务以5分制计,分1-5个等级;如有抄袭不得分;共20个任务,总计100分);

本课程期末考试以技能鉴定成绩(即参加高新技术办公自动化模块考试成绩)计分,满分100分;

本课程总成绩=平时成绩(60%)+期末成绩(40%);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违规行为按教师规定进行总分扣分制(如迟到早退扣0.5分/次,旷课扣3分/次,打游戏扣3分/次等)。

三、结束语

通过分析高职学生职业发展的要求,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模式是一种具有很强针对性与合理性的全新教学模式。《房地产企业办公自动化》课程采用“工作过程系统化”思想进行设计,既能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也能提高学习的兴趣。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更符合高等职业教育要求、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

第五篇:课程改革过程性材料

小学新课程改革过程性材料

断山口小学学校现有6个教学班,128名学生,8名教职工。设有图书、阅览、美术、音乐、体育器材等多个专用教室。新课程改革犹如一股清新的春风,吹暖了全校师生的心扉,吹紧了教育发展的时代步伐,面对新课程改革,学校迅速转变观念,改善条件,完善管理,锤炼师资,落实目标,轰轰烈烈的开展新课改工作。

多年来,学校以“坚持三个面向,培养四有新人”为办学方向,以“让每个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办学宗旨,以“全面发展求特色,科研兴校创一流”为办学目标,树立“为生命成长奠基,为和谐发展服务”的办学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一、课改管理机制的完善。

(一)机制有保障

成立“小学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教务处、骨干教师等相关同志任组员,加强对课改实验工作的领导、组织、管理,协调全校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深入实验工作的第一线,集中解决课程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保证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和不断深化。

1、组织有保障: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校课程改革工作的统一部署和协调,工作指导组下拟设四个指导小组,①课堂教学改革指导小组;(教研组)②评价考试制度改革指导小组(校委会);③课题研究指导小组(课题组);④信息技术运用指导小组。来保证课程改革各项工作真正落实。

2、师资有保障:按照“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有关内容纳入教师继续教育的核心内容和教师测试内容。教师的培训内容包括通识培训和学科业务培训,培训工作要提倡讨论式和参与式,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实际,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实验领导小组还经常深入学校进行调研,有针对性的给予指导。

3、制度有保障:以课题研究促实验,用专题研究的方法来研究课改中的重大问题,围绕新课程实施中的一些共性问题定期组织专题性教学研究活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核心、示范作用。加强课程改革中教学方法创新的研究,建立示范班、示范学科和示范教师网络。建立优秀教学成果评选、奖励、表彰、推广机制,促进课程的建设与开发,推动课程改革稳定、健康发展。

4、经费有保障:有专项经费,专门用于培训教师,购置资料,开发课程,以及奖励在课程改革实验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小组和个人。为新课程改革实验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以确保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5、舆论有保障:积极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引导社会各界参与讨论、关心、支持我校课程改革。加大宣传力度,使学校、社区、家长理解、支持、配合参与课程改革。加大宣传力度,提供学习专栏,形成研究、学习的良好氛围。

6、理念有保障:这是使课改成功的前提和保障。所有参与课程改革的领导和教师都必须明确新课程民主、科学、开放的理念,包含着三层意“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收集信息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并应用于指导实验工作。

(二)课程结构和课程设置

根据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我校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做好师资配备、整合和研讨工作,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改进学科课程的教学,引导教师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整合的途径和规律。明确自身在课程改革实验中的主体地位,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开发出具有小学地方特色的学校课程。如今已有书法、舞蹈、棋类、田径、绘画、足球等多门适合不同学段学生素质发展的学校课程。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

加强校本课程的研究,以课程开发促课改的实施。校本课程的开发体现了一所学校的教育价值取向,因此在课程改革中,我们从以下几方面把握课程开发的整个过程:

1、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区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教育纳入到校本课程的编制范围,使之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一脉相承。

2、与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主要活动内容是开展“五大教育”,即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常规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校本课程的设计可与德育工作有机结合。

3、与团队活动相结合。结合学校特点,结合团队开展的“诚信形象”、“体验教育”、“新世纪我能行”等活动的开展开发校本课程。

4、与学校的兴趣小组的开展相结合。我们将结合周四素质训练活动、兴趣小组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之形成自己的校本特色。

5、与学校的发展与师生的成长相结合。学校与师生的成长有着明显的时代性与方向性,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学校的发展与师生的成长能够突显学校的办学方向,除此之外我校还逐步培养每位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积极开展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建立课程资源的整合机制和校内外课程资源的相互转换机制。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实验室、体、音、美、劳动等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社区实践基地的作用;

(四)与课改同行,探索课程管理。

与课改同行,进一步使学校管理走向现代化发展,积极探索课程管理,是小学课改领导者的工作目标。多年来,在学校常规管理上,做到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开齐开足开好各类课程,积极稳妥地推进小学课程改革,落实信息技术和英语课程的开设;精减各类资料、作业、考试,严格作息时间,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加强常规工作的动态管理,重视过程,改革优化师生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1)备课:要看教师的备课中是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精神,是否重视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否融入了人文教育的目标,备课中是否考虑到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等。(2)上课:课堂教学是否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课堂变成学生展现才华的舞台,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的培养如何,教师是否选择了适合学生的激励方法等。学生是否合作发言,会听敢说(低年级);是否学会倾听,能完善别人的意见,能提出个人的见解(高年级)等新课程标准的精神。

(3)作业:教师对学生的作业的设计是否有创意,是否分层次地对待不同程度的学生,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关注全体;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学习目标应有所降低等。

(4)评价:教师对学生评价要有教学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和非知识性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适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

在新课改的理念上,完善健全了学校管理制度,实行《教学常规制度》、《课堂常规制度》、《班主任工作考核制度》、《教师学习考勤制度》、《教师考核奖励制度》等,改革了教师考核和学科考核制度,使管理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又具有以人为本的和谐氛围。

(五)与时俱进,转变观念。

观念指导行动,是成功实行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学校就着力转变教师、学生家长观念,树立起新课改理念。教师观念转变从校长开始,委派教师参加新课改的各级培训,返校后组织教师全员学习,组织教师到先进学校进行实地课堂教学观摩,明确新课改让学校富有生命,让教师从教学任务的执行者转变成决策者,明确新课程的管理、目标、内容、方式、评价的系列改革,激发出时代教育的责任感;学生,通过教学让其明确自己的成长目标,鼓励学习中善于提问,善于思考,善于合作,善于表达;召开家长会、举行家长教学开放日、家长学校等方式,传达新课改理念,实行家校结合的共同教育目标,争取家长社会对新课改的最大支持和关注。我校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新课程教学改革培训活动,这为我校新课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我们非常重视开展校本培训活动,组织教师通过实践反思(如写案例分析、教学后记、小论文等)、同伴互助(如上帮扶课、尝试课、集体备课、每周一研讨等)、专家引领(如请专家理论讲座、专家来我校评课、校外名教师现场上课、观摹一些新课改课堂教学实录)等三种途径提升学校办学内涵、促进教师成长。其次,我校除了以学科组为单位研究相关的教学案例来增加教师对新课改的感性认识外,我们还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一些有关新课改教学理念的书籍,我校今年订阅和教学相关的报刊杂志多种,要求所有教师通过集中学习和自由学习,做好学习摘记,还要求教师在学习一个阶段后写出自己的学习体会。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对新课改的意义更多了一些理性的认识。

(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教学是课程的实施过程,我校教师在过去的教学改革实践中,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主要原因是实现了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从注重教学的结果转向注重教学的过程;从统一规格的教学模式转向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从教师权威的教授转向师生平等互动,共同发展;从评价模式的单一化转向评价模式的多元化。形成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具有天龙小学特色的教学管理制度和以学校为基地的教学研究制度。加强教学督导和过程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教研行为。

1、认真执行课时计划要求,学校始终坚持加强课改的过程检查,确保教师按课表上课。

2、强化行政分管职责。校长主任深入课堂听课60节以上、评课,定期和不定期的对教师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等情况进行有效检查和指导,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

3、加强了教研活动过程管理。加强教研活动的指导,教学研究活动要做到四落实,并做到了突出重点,讲求实效性。有计划的开展赛课、观摩(示范)课、研究课、说课、评课等为主的教学研究活动。有效的促进了新进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向社会、家长展示了学校教育教学水平,起到了沟通、交流和展示的作用。加强科研,运用科研牵动课改实验。

4、课内外结合,全面推进新课改工作。

我校课堂教学在带有专题研究的前提下,体现①八个转向:观念上以传授知识为中心转向以促进人的发展为中心。方法上以灌输、授、受的方式转向自主、合作、参与、交流、探讨的方法上来。特点上由为教而学转向为学而教。过程上由注重结论转向注重过程。对象上由关注部分人转向关注每个人。效果上由注重记忆、复述量的多少转向质疑、表述质的高低。教材上由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评价上由强调教为主的单向交流转向学为主的综合信息交流。②五个多一点:尽量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尽量给学生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尽量给学生多一点表现的机会。尽量给学生多一点尝试成功的愉悦。尽量给学生多一点微笑、宽容与信任。③三讲:讲学生没有听过的。讲学生最爱听的。讲学生听的懂得④两个凡是:凡是学生能够探索的,教师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教师决不暗示。⑤一去掉:去掉教师的方言土语,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典范。改革课堂教学是推行新课改的重点,但要全面推进行新课改,还必须做到课堂内外相互结合。在新课改理念中,给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方式增加了很大的空间,四年来我校语文、数学课题的研究开展,能运用新理念,按实验方案认真开展试验,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定期开展学习、交流活动,并做好各项资料的积累、整理,争创成果。提升课堂教学水平,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新课改,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变革课堂教学的模式,使课堂教学成为课改的主阵地,使教学的效益逐步提高。我校开展第二课堂,即在课外开展多种多样的兴趣小组活动,让学生有选择地参加这些活动,使学生学有所长,提高自身素质。我校组织开展了“校园文化艺术节”、“校园冬季运动会”等大型传统活动,根据我校特色还举办了经典诵读、讲故事比赛活动、种植活动奖章争夺赛等,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我们还多次参加了市、州级公开课和优质课评比活动,为我校教师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优秀的范例。全员推进。新课改不是一个年级的事,更不是几个教师的事。根据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要求50岁以下教师每人上好一堂课,课前有课堂教学设计思路的说明,说说到底贯彻了新课改的什么理念,课后有教学实施情况的反馈,在活动结束后还要求所有教师结合本次活动谈自己对新课改的认识,并作出书面的小结。在活动中,我们欣喜地发现,大多数教师的课堂教学都能够体现新课改的一些特点。如:学生自主学习程度加大,学生有研究的机会,合作学习广泛运用,教学评价方式有所转变等等。这说明新课改已在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有了明显的印记,新的教学理念已落实到我校的日常教学工作当中

(七)加快测评价制度改革。

积极探索并构建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学校课程实施的评价机制,逐步形成以教育质量为中心的评价体系。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包括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在新课程教学实验过程中,学校始终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和总结,学生对教师教学情况的反馈。建立了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建立了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加强了对学校课程执行情况、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的分析评估,形成小学课程不断革新机制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二、锤炼师资,优化教学。

新课程改革,让教师面临成长与成熟的一次崭新的挑战和机遇。新课程要求教师更专业化,教师是课程的组织参与者、促进研究开发者,学生的帮助引导者,要求教师拥有知识的综合与广博,善于课程实施的管理和经验的积累,新课程实施的多样性、创造性要求教师是个决策者,而不再是一个执行者。锤炼师资,是课程改革的关键。师资是新课程教学实验成功与否的关键。要高度重视师资培训工作,按照“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我校以抓好学校骨干教师的培训为切入点,以全员培训为目标,使广大教师能胜任新课程教学工作,确保课程改革实验工作顺利进行。根据市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计划,结合我校师资实际情况,制定新课程师资长期培训工作安排。

1、落实教师的学习需求。

建立教师阅览室,每年我们都要添置不少教师教学科研用书,方便教师在校学习,教师每人还订2份以上教育杂志,方便教师在家学习,做到从报刊杂志中找名师,我们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要记学习笔记,但在检查中遇到困惑,教师有的学习不主动,有的在临查时赶着抄,我们在与教师聊天中了解到,什么样的学习最有用,教师最喜欢、最愿意去学,他们都说要学以致用,比如,要开个公开课、主题队会,写计划、总结,搞课题实验等需要的一些材料如能随时查阅到,那既方便、省时,做起来又高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校配一间电子备课室,教师只要在百度网中打入中文去搜索需要学习的材料、课件等都可以随时满足教师的要求。

2、建立实效的新课改学习培训措施。

每周各学科我们都安排教科研学习时间,教师集中在多媒体教室,听专家新课改讲座,看名师在新课改中如何执教,我们要求教师从两个方面观察,在新课改的理念下教师怎样处理教材、怎样创设氛围调控课堂师生的感情,怎样指导学生学法,课堂中学生朗读能力、说话能力、质疑、释疑能力、探索新知能力、读写能力有哪些体现,我们应该怎样培养。看完名师录像,再组织教师小议,然后把名师的新课改观念迁移到课堂中实践,初步解决我们在课题实验中没有专家、名师的指导的困惑。

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大特色,对于促进学生自主全面发展有独到的作用,因此学校把综合实践活动作为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来看,一个难点来抓,一个亮点来做。主要活动主题;环保、健康、自护、自主等,各班各学科还结合少先队活动结合学科教学开展了丰富的实践活动。

(1)、整个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生参与面广,积极性高,变革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密切了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探讨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和教学方法,如 综合实践活动应是学生自主发起的活动,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活动中要放手让学生去体验;搞好综合实践活动不只是任课教师的事,全体教师应积极支持配合,这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积累了经验。

4、学生在课改实验中,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在语数学科期末质检,语数学科均名列前茅。在新一轮课改实验中,我们努力做到让后进学生得到进步,让优秀的学生学有所长。

五、开设活动课校本课程,实施特色拉动策略,努力提升六大办学特色。

1、书画教育特色。我们的着力点是,抓好每天20分钟的写字课,求普及,抓好每周半天的绘画课,求提高。以活动促提高,每年的环保绘画展,迎奥运绘画展,重大节日的“我爱家乡、我爱祖国、民族团结”等画展,结合不同教育主题的“反邪教、讲文明树新风、爱科学、地球妈妈”等绘画展,反映书画结合的手抄报更是全员参与,有“安全第一,诚信的形象、书海泛舟、美丽校园、春天在哪里”等多内容、多角度、多主题的优秀作品。以美辅德、以美益智、以美健体。已成为我校素质教育的一项特色。

2、文体特色。我校以学生的个性,学生的健康,学生的活泼等发展为前提;以课堂教学为主线,活动课,课外兴趣为平台的文体教育;培养了一届有一届学生的文体特长。有不同主题的课本剧、大合唱、讲故事、主题班会、主题队会、队列队形、广播操、跳绳、演讲等比赛,为师生们乐于参与。

3、科技特色。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为核心,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教育,学校积极开展小发明、小制作、科幻画等活动,我校以科技教育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已逐步铺就学生动手实践的成才之路。

课程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发展的过程,要将课程改革的理念在实践中真正地已落实并产生效益,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我们将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学习,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提高全体教师的业务素质,文化素质,知识结构等,坚持锐意改革,求实创新

小学新课程改革成果汇报材料

麻兰镇大孙戈庄教学部

2012.12

下载基于工作过程教学的单片机课程改革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于工作过程教学的单片机课程改革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研究 课题成果简介: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是学校基础能力建设的重要标志。中等职业教育办学的基本方针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这就决定了中职课程目......

    单片机课程实验报告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步进电机综合控制实验一、摘要:本实验利用 8051 单片机达到控制步进电机的启动、停止、正转、 反转、点动、转过指定角度、状态显......

    单片机课程教学大纲

    《单片机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Technology) 课程类型: 专业选修 课程代码: 课程学时: 68 学分: 4 适用专业: 电类各专业 开课时间: 3 年级 2 学期 开课......

    课程小结单片机

    单片机实验提高了我们的动手能力,让我们做了相关实训并完成了相对应的实验报告,在弄懂实验原理和实验内容的过程当中,加深了我们对于单片机实验的印象,有利于我们掌握深层次......

    单片机课程学习心得

    单片机学习心得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这门新的课程,在短短七周的学习过程中,老师不仅传授了我们专业知识,交给我们人生的道理,求学的态度,还不忘联系生活,告诫我们......

    基于工作过程的“井巷工程”课程建设与改革

    基于工作过程的“井巷工程”课程建设与改革姜有1,蔡永乐1,郝宝慧2,丁箭川3,贺民强4 (1.阳泉职业学院 资源工程系,山西 阳泉 045001;2.阳泉煤业集团有限公司 三矿,山西 阳泉 045037;3.......

    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有效改革研究论文

    【摘要】我国体育教育领域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要求本科院校的体育课程教学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进而真正符合科教兴国的国家要求,本文将从国内外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期间大学体育......

    计算机软件教育教学论文:基于工作过程的网页制作技术课程改革

    计算机软件教育教学论文: 基于工作过程的网页制作技术课程改革 摘 要:为了提高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专业技能,必须对现在的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适应现代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