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的“井巷工程”课程建设与改革

时间:2019-05-14 00:17: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于工作过程的“井巷工程”课程建设与改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于工作过程的“井巷工程”课程建设与改革》。

第一篇:基于工作过程的“井巷工程”课程建设与改革

基于工作过程的“井巷工程”课程建设与改革

姜有1,蔡永乐1,郝宝慧2,丁箭川3,贺民强4

(1.阳泉职业学院 资源工程系,山西 阳泉 045001;2.阳泉煤业集团有限公司 三矿,山西 阳泉 045037;3.山西奔腾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1;4.太原市明仕达煤炭设计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1)

摘要:在总结“井巷工程”课程的教学工作经验基础上,具体分析了基于工作过程“井巷工程”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内容和本课程的特色以及应用情况,且提出了进一步研究和实践的思路。

关键词:工作过程;井巷工程;课程建设;改革

阳泉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以为煤炭行业培养用的上、留的住、上手快的建设、生产、管理人才为主的高职院校。在20多年的办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为地方经济建设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也存在着学生职业素质低、不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要求等问题,为此学院加大教学改革的步伐,采用了2年理论和实验教学,1年综合实践(其中0.5年顶岗实践、0.5年毕业设计)的2+1人才培养模式。“井巷工程”是我院煤矿开采技术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同时又是我院2009年新设“矿井建设”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因此,以基于工作过程研究探索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的“井巷工程”课程建设与改革有其重要的现实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课程建设的思想和目标

在“井巷工程”课程建设与改革中,坚持以服务煤炭及相关行业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既要满足社会的需求,又要满足个性发展的需求。以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为目标,跟踪国内高水平同类课程教育、教学和科研的发展情况,以国内相关科研成果和企业实际需要丰富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创新实践性教学方式保障课程教学质量,探索“井巷工程”课程发展新思路。加快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完善上网资料,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根据工作过程的需要构建自己的职业知识体系。

二、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内容

1、“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

目前,从事“井巷工程”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教师10人,有教学经验丰富一线教师,有从企业调入现场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有从事企业一线工作的干部和技师等外聘教师。其中副教授3人、“双师型”教师1人、讲师

1、高级工程师3人、助教1人、图书馆员1人;45岁以下具有硕士学位的占100%。形成了稳定的、具有良好合作精神、中青结合、校企合作、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教学研究团队。

2、课程教学内容的开发与设计

“井巷工程”课程教学内容组织由三大模块组成。三大模块是:涉及事实、概念及理解、原理方面的陈述性知识模块,涉及经验及策略方面的过程性知识模块[1]和素质拓展模块[2],由三条线实现培养目标。三条线是:陈述性知识线、课外科技活动线和顶岗实训线。其中课堂讲述40学时、实验8学时、课程设计2周(合计60学时)、顶岗实践4周(2周掘进顶岗实践、2周掘进作业规程编制,合计160学时),素质拓展为课外科技活动等。整个课程由六个项目组成,即:水平岩石巷道施工、采区及回采巷道施工、硐室交岔点及煤仓施工、立井施工及延深、特殊条件下的井巷施工技术[3]、井巷工程科技创新实践,每个项目根据工作过程划分为若干个工作任务进行课程内容开发,如:水平岩石巷道施工项目分为:巷道断面设计、现场施工准备、岩巷钻爆法施工、岩巷支护施工、施工组织与管理五个工作任务。

3、电子教材的建设

由于目前教材出版周期长、信息量少、更新速度慢等问题,所以本课程通过建设电子教材,解决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组合,通过图片、音像、动画、网络等多种媒体最佳地向学习者表达课程内容,刺激学习者的各种感觉器官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引导学生在课程资源库中查阅行业的标准、规范、职业道德要求、连接相关网站、在引导学生获取知识途径过程中培养其信息素养、职业特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等。

4、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采用项目教学法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在创设情境、确定任务、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归纳总结、评价反馈上的优势。将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转变为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动手能力、完成教学任务为主的互动式教学;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实验式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实践,尝试任务的完成,在做中学习、思考、创新。

5、建立多元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学生学习期间的成绩由教师评价成绩、学生互评成绩、企业评价成绩三方面组成,学生必须三次考核成绩全部及格方能通过;教学效果由校内外专家、同行、学生对课程教学效果进行全面监督与评价。

三、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保障措施

阳泉学院为提高办学水平,建设了一定数量、具有良好实施条件的校内外实训基地为学生顶岗实训提供了良好的场地保障,培训了一批“双师型”教师,外聘了企业的技术骨干,配备了专用资金和物资设备从财力、物力、场地等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为精品课程建设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四、课程建设与改革的特色

在“井巷工程”教学实践中,融力学、创造学原理、创业学、信息检索与利用、自然辩证法理论、知识产权理论为一体,渗透和应用这些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融理论知识传授与工作岗位训练于一体;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紧密结合,建立

开放式课程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性教学,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与空间;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就业能力,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形成[4]。

五、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应用情况

根据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学生的特点和职业能力要求,以掘进技术员岗位上的“六个工作项目”为基础,在知识、能力、素质三个课程目标中,突出能力目标;用课程的项目任务训练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由学生根据工作的需要构建自己知识体系;以职业活动导向、项目载体、课程内容的一体化设计整合课程教学内容,使之与岗位工作任务、课程职业能力形成相对应。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教学内容符合高职学生的能力目标与知识结构,且取得了以下成效:学生获国家专利9项,发表论文4篇,获山西省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立项1项,获“挑战杯”科技作品系列竞赛省级以上奖励100多项,其中有5项获国家级奖励[5];在高职高专教学水平评估中得到了教育部专家的肯定;毕业生得到用人单位认可,一次性就业率在95%以上。

六、课程建设与改革推广价值及进一步研究与实践的思路

实践证明,项目研究所确立的基本思路是正确的,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特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职业核心能力为目标,将“井巷工程”课程教学内容设置为三大模块,通过三条线合一实现人才培养目标,采用项目教学法等研究成果,可以在其他同类课程中试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井巷工程”新技术的不断开发,新教学方法、手段不断涌现。这就要求我们应该继续积极地探索新技术、新教学方法、手段在的教学中的应用,且一项完整的工作任务需要涉及多方面的知识,也可能需要几位教师、学生联合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因此,要依据国家对精品课程建设“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制度”的要求持续不断地进行课程的建设与改革。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系列论述.[2][4]姜有,丁箭川,刘金枝.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井巷工程”教学实践[J],教研与科研,2008(4).[3]东兆星.井巷工程[M],江苏: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6年.[5]姜有,王卫红,王晓东.阳泉学院“挑战杯”竞赛的回顾与展望[J],教研与科研,2008(3).基金项目:山西省教育厅高职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井巷工程》课程教学对高职生创新精神和就业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晋教高„2007‟19号);山西省煤炭职业技术教育基金项目:基于工作过程的“井巷工程”教学改革与精品课程建设(晋煤教金字[2009]6号)。作者简介:姜有(1964—),男,山西浑源县人,阳泉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KAB创业教育项目(中国)讲师;蔡永乐(1962—),男,山西临猗人,阳泉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丁箭川(1963--),男,山西朔县人,山西奔腾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郝宝慧(1965--),男,山西阳泉人,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三矿总工;贺民强(1965--),男,内蒙准格尔旗人,太原市明仕达煤炭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

第二篇:谈基于工作过程的井巷工程教学改革论文

摘要:通过阐述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理念的“井巷工程”的教学改革实践,本文探讨了以工作需求为目标的教学内容、以行业标准为依据的课程标准、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的教学组织形式、以虚拟情境和实际工作为场景的教学实施、以真实项目为载体的教学形式、以多元化评价为手段的教学评价体系,旨在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的,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导向,通过“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职业能力。

关键词:工作过程。井巷工程。教学改革。特色。创新

通过行业和毕业生就业调查发现:井巷工程与采矿生产紧密相联,相互促进,相互依存。长期以来,在我国井巷工程设计与施工中,一直坚持“以掘保采,以采促掘,采掘并举,掘进先行”的方针。由此可见,“井巷工程”是煤矿开采技术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课程教学改革为基础,以精品课程评审指标和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进行课程建设与考核评估,以素质拓展计划构建多渠道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桥梁,以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以及其他素质教育文件为保障,以学生参加科技竞赛成绩、职业资格获取率和就业率等为表现形式,把满足劳动力就业市场的需求作为发展的动力,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为教学改革的方向,按照调研讨论,形成授课教学方案,并不断修订、完善及全面推广其步骤,研究和探索出了一套“井巷工程”专业课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一)基本思路。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对高职高专课程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高职高专精品课程应根据“高职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一基本特点,以岗位能力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为基础设计课程,开发具有工学结合的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方法及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起重要支撑和明显的促进作用。

(二)基本方法。

(1)通过人才需求调查分析,明确了“井巷工程”的培养目标。

具有从事矿山井建、开拓、生产等方面施工组织设计以及检查、监督、验收、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根据劳动部、煤炭工业部关于颁发《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规范(支护工等16个工种)》的通知和现场需求,“井巷工程”确定的岗位群是:支护工、巷修工、巷道掘砌工、锚喷工、井筒维修工、爆破工。

(2)通过岗位的工作任务分析,明确“井巷工程”的职业能力要求(职业特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职业核心能力)。

(3)通过“井巷工程”课程分析,以工作任务分析表为依据,选择项目载体,并进行理论与实践知识的融合。

(4)通过教学分析,合理配置教学资源,进行课程教学整体优化设计。

二、教学改革实践。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井巷工程”教学内容改革。

内容设计与组织安排“井巷工程”课程教学内容组织由涉及事实、概念及理解、原理方面的陈述性知识模块,涉及经验和策略方面的过程性知识模块,素质拓展模块组成,整个课程以六个项目为载体、以30个真实的工作任务为导向,将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中“井巷工程”部分,识岗实践,顶岗实践等关键环节融入其中,同时将校内第二课堂、校外社会实践纳入课程体系中并充实了教学内容。在课程内容的编排上,按照学生学习过程中认知的心理顺序,与课程所对应的典型职业工作顺序采用了串行结构,针对职业工作顺序的每一个工作任务环节来传授课程相关内容,实现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整合。这样课程不再是静态的学科体系的显性理论知识的复制与再现,而是着眼于动态的行动体系的隐性知识的生成与构建。不再是通过资格课程的学习,而是通过经验反思,在经验中获得职业能力,使“教、学、做”融为一体。

教学资源建设以吴再生、刘禄生主编的《井巷工程》(煤炭工业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全国煤炭高等职业教育采矿工程类规划教材)为基础,跟踪本行业科技发展,不断更新教学标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训实习项目、教学指导以及学习评价等教学资源。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井巷工程”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教学方法设计根据“井巷工程”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了任务驱动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情境模拟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与实践的兴趣,引导学生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培养职业素质。

教学手段设计根据“井巷工程”教学内容的特点,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在创设情境、确定任务、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归纳总结、评价反馈上的优势,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实用性及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时间与空间。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井巷工程”实践教学平台建设。

阳泉职业技术学院为提高办学水平,建设了一定数量、具有良好实施条件的校内外实训基地,为学生顶岗实训提供了良好的场地保障。建立了一系列的管理办法,为课程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培训了一批“双师型”教师,外聘了企业的技术骨干,配备了专用资金和物资设备,从财力、物力、场地等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为精品课程建设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基于工作过程的“井巷工程”教学团队的建设依据山西省教育厅对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团队、教学名师的评审要求,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建设“井巷工程”课程教学团队,形成了稳定的、具有良好合作精神、中青结合、校企合作、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的可持续发展教学研究团队。

岗前训练体系教学平台建设岗前训练体系主要包括课堂讲述陈述性知识、实验、课程设计、涉及经验及策略方面的过程性知识和创新知识。通过多媒体课件、录像播放、施工图片、模型、实物、工程案例等创设工作情境,通过确定项目任务,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检查评估,总结等五个阶段完成。同时,将“井巷工程”课程教学搬到现场、学院实训中心进行教学,使教学与生产融为一体。

顶岗实训平台建设由于煤矿开采技术专业的特殊性,构建顶岗实训平台难度大,因此,要采取多种方式,如利用学生、教师等资源,通过校企合作在阳泉、大同、吕梁、太原、内蒙等矿区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解决了学生顶岗实训的难题。学生在企业生产岗位,在企业技术人员的帮助指导下,有针对性地强化岗位技能训练。学生在真实的生产岗位参与生产管理的全过程,在重点训练岗位技能项目的同时,熟悉生产环境,学会与人相处,培养其应对生产中突发事件的能力,培养爱岗敬业精神。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将课程教学与大学生“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创业教育有机融合,构建校、省、国家三级竞赛平台,在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的运作模式基础上,汇集学生在创新实践中的优秀论文、专利、制作、调查报告、商业计划书等成果,参加省、国家级比赛,为优秀的商业计划项目提供场地,为培养学生核心职业能力搭建科技创新平台。

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建设学生学习期间的成绩由教师评价成绩、学生互评成绩、企业评价成绩、职业资格鉴定四方面组成,学生必须四次考核成绩全部及格方能通过。教学效果由校内外专家、用人单位、同行、学生对课程教学效果进行全面监督与评价。

对外服务平台的建设结合山西省是全国煤炭大省和我院主体专业为煤炭生产技术的特色,建立了互惠互利的校企合作教学平台,已培训了翼城、盂县、和顺、平定、阳泉等地方煤矿职工,为课程开发与设计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也为学生顶岗实践创造了更广阔的空间。

三、教学改革取得的效果。

基于工作过程的“井巷工程”教学改革实践,形成了培养学生职业特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职业核心能力,有利于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观。形成企业与学校、教师与管理人员、专业课教师与基础课教师多元合作、跨界融合的教学观。形成基于工作过程开发“井巷工程”课程教学内容的实践观。建立能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具有自身特色的职业训练体系。形成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的教学目标“整体性”、教学渠道“多元性”、教学形式“开放性”、教学过程“全程性”、教学考核“灵活性”、教学监控“严谨性”,“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经过2005、2006、2007、2008级四届学生的实践,学生在学院实训室、顶岗实训基地、校内第二课堂、校外社会实践、校内大学生KAB创业基地、校外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完成的实验项目、专利、制作、大学生创业计划书、论文、社会实践成果以及职业工种资格考核的通过率、就业率等,充分说明了对提高“井巷工程”的教学质量与水平,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产生显著成效,可以在其他同类课程中推广应用。具体效果如下:

(1)“煤矿用报警支柱”、“倾斜巷道常闭式柔性防跑车装置”等11项学生专利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

(2)获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获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铜奖2项,获山西省“兴晋挑战杯”各等级奖100多项。

(3)获山西省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1项。

(4)学生发表自然科学论文8篇。

(5)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得到了教育部专家的肯定。

(6)毕业生得到用人单位认可,一次性就业率在95%以上。

(7)参加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培训和社会实践的有900多学生,为实施“创业促就业、实践促就业”工程提供了空间。

(8)受到同类院校的关注,产生了一定的辐射作用(在校内外做了多场报告,培训了300多名煤矿技术人员)。

(9)学生普遍反映,在“井巷工程”课程学习中除学到了基本的专业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还学到了许多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养成了科学技术工作者应具备的多种素质,同时也开拓了自己的思路,提高了自己的职业能力。

(10)毕业生全部获得了相应职业工种的中级资格证书。

(11)提升了教师的课程设计、开发与实施的能力。

四、教学改革的特色与创新。

(一)“井巷工程”教学改革的特色。

在“井巷工程”教学改革实践中,融力学、创造学、创业学、信息检索与利用、自然辩证法理论、知识产权理论等于一体,渗透和应用这些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融理论知识传授与工作岗位训练于一体。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课内教学与课外辅导紧密结合,建立开放式课程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性教学,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与空间。提高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就业能力,促进了学生职业素质的形成。

(二)“井巷工程”教学改革的创新。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为教育目标,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构建教学目标“整体性”、教学渠道“多元性”、教学形式“开放性”、教学过程“全程性”、教学考核“灵活性”、教学监控“严谨性”,“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具有鲜明的实效性。“井巷工程”教学改革实践经验,具有可推广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井巷工程”新技术的不断开发,新教学方法、手段不断涌现。这就要求我们应该继续积极地探索新技术、新教学方法、新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同时要加强与相关网站链接以及课堂实录等网络资源建设,以丰富课程内容,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一步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与空间。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教司。全国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EB/OL]。[2009—10—01]。http://www.xiexiebang.com。

[2]姜有,蔡永乐,郝宝慧,等。构建做学融合的“井巷工程”教学体系实践[J]。煤,2009,18(11):55—57。

[3]姜有,蔡永乐,刘金枝,等。在《井巷工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J]。中国青年科技,2008,(12):53—56。

第三篇:井巷与隧道工程

简答题

1.简答巷道断面尺寸应满足得要求。

答:巷道净断面,必须满足行人、交通、通风、安全设施服务、设备安装、检修和施工的需要。因此,巷道断面尺寸主要取决于巷道的用途,存放或通过它的机械、器材或运输设备的数量及规格,人行道宽度和各种安全间隙,以及通过巷道的风量等。

2、简答巷道断面设计的内容和步骤。

答 :首先选择巷道断面形状,确定巷道净断面尺寸,并进行风速验算;其次,根据支架参数和道床参数计算出巷道的设计掘进断面尺寸,并按允许的超挖值求算出巷道的计算掘进断面尺寸;然后,布置水沟和管缆;最后,绘制巷道断面施工图,编制巷道特征表和每米巷道工程量以及材料消耗一览表。

3、巷道断面设计的基本原则及巷道断面形状选择主要取决的因素。

答:基本原则:在满足煤矿安全、生产施工等方面技术要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断面利用率,缩小断面、降低造价,有利于加快施工速度,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主要因素:(1)巷道的位置及围岩的性质(2)巷道的用途及服务年限(3)支护方式和支护材料(4)掘进方法及设备(5)通风要求

4、简述巷道维护原理。

答:巷道失稳主要是空间结构失稳,围岩材料失稳最终也表现在空间结构失稳上。巷道维护原理应是,支护体系、支护结构和参数以及工艺过程应适应围岩变形后的力学状态,确保支护特性与围岩变形力学特征相适应,最大限度发挥围岩自承能力。

具体说,巷道维护要做到:1)、加固浅层围岩;2)、充分利用和发挥深部围岩的承载能力;3)、综合治理,联合支护,长期监控

5、简述软岩巷道的围岩变形特征。

答:1)、围岩变形有明显的时间效应。表现为初始变形速度很大,变形趋向稳定后仍以较大速度产生流变,且持续时间很长,有的达数年之久。

2)、围岩变形有明显的空间效应。其一表现为围岩与掘进工作面的相对位置对其力学状态的影响;其二表现为巷道所在深度不仅对围岩的变形或稳定状态有明显影响。

3)、不仅顶板下沉量大和容易冒落,而且底板也强烈鼓起,并常伴随有两帮剧烈位移。尤其是粘土层,浸水崩解和泥化引起的底鼓更为严重。

4)、围岩变形对应力扰动和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表现为当软岩巷道受临近开掘或修复巷道、水的浸蚀、支架折损失效、爆破震动以及采动等的影响时,都会引起巷道围岩变形的急剧增长。5)、软岩巷道围岩自稳时间短。6.简答硐室施工特点。

答:硐室施工与一般巷道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硐室断面大、变化多、长度较短,大型施工机械难以进入工作面施工。

2>硐室往往与其他硐室、巷道、井筒相连,加之有硐室本身结构复杂,故其受力状态不易准确分析,施工难度较大。3>硐室的服务年限较长,工程质量要求较高。

7.简答压入式通风的特点及优缺点。

答:特点:局部扇风机把新鲜空气经风筒压入工作面,污浊空气沿巷道流出。

优点:有效射程大,冲淡和排除炮烟的作用比较强;工作面回风不通过扇风机,在有瓦斯涌出的工作面采用这种通风方式比较安全。

缺点:长距离巷道掘进需要风量大,所排出炮烟在巷道中随风流扩散、蔓延范围大,时间又长,工人进入工作面往往要穿过这些蔓延的污浊气流。

什么是抽出式通风?抽出式通风有哪些优缺点?其适用条件是什么?

通风机从井下或局部用地点抽出污浊空气的通风方法。

优缺点:(1)由于井下风流处于负压状态,当主要通风机因故停止运转时,井下风流压力提高,可使采空区瓦斯涌出量减少,比较安全。(2)漏风量少,通风管理较简单。

(3)当相邻矿井或采区相互贯通时,会把相邻矿井或采区积聚的有害气体抽到本矿井下,使矿井有效风量减小。

适用条件:抽出式是目前我国煤矿广泛采用的通风方式,特别适用于高瓦斯矿井和开采范围较大的矿井。

压抽混合式通风 在进、回风井巷口或井巷内分别安设主要扇风机,将新鲜风流送到井下并将井下污浊风流排至地面,使整个通风系统的风流处于部分正压和部分负压状态的通风方式。压抽混合式通风兼有压入式通风和抽出式通风两种通风方式的优点,在进、回风段风流集中,排出烟尘速度快,并且不易受自然风流干扰而造成风流反向,它是提高矿井通风效果的较好通风方式。其缺点是所需通风设备较多,进风侧井底车场和回风侧塌陷区均有程度不同的漏风。压抽混合式通风方式可用于地表有塌陷区或矿岩内含有放射性元素的矿井。8.简答半煤岩巷掘进机的选择原则。

答:当煤、岩的强度都不高时,应选用煤电钻钻眼;当煤、岩的强度都较高时,可都采用凿岩机打眼;当煤、岩的强度相差很大时,则可同时选用煤电钻和凿岩机,或选用岩石电钻钻眼。

9、简答巷道局部冒顶事故的处理措施。答:首先,加固好冒落前后完好的支架或巷道。

第二,及时封顶,控制冒顶范围的扩大。

第三,采用锚喷支护处理冒顶区。具备锚喷条件时,应优先考虑采用锚喷支护处理冒顶区。

巷道局部冒顶范围较大事故

1.小断面快速修复法2.一次成巷修复法 3.木垛法 4.打绕道法 巷道片帮的处理方法 1.木垛法

当巷道片帮不太严重,片帮一侧稍有冒顶、柱腿压折、煤矸挤入巷道时,先在顶梁下打上一根顶柱,然后清矸换新柱腿,用木料架木垛,支架用背板和荆笆背好后撤去顶柱。

2.撞楔法

巷道一侧片帮很严重,撤掉压坏柱腿时,煤岩会流出,并且片帮继续扩大,可用撞楔法处理。在片帮地点选择完好的柱腿,打上1.4m左右斜撞楔。然后,在顶梁下打上顶柱,换好新柱腿,支架顶帮要背严,依次将支架修好。

10、简述巷道底鼓的类型及机理。

答:底板岩体鼓入巷道的方式及其机理,一般可分为以下四类:

1)挤压流动性底鼓。两帮岩柱的压摸效应,应力的作用下,底板软弱岩层会因挤压而流到巷道内。

2)挠曲褶皱性底鼓。其机理是底板岩层在平行层理方向的压应力作用下向底板临空方向鼓起。

3)遇水膨胀性底鼓。膨胀岩是指那些与水的物理化学反应有关并随时间发生体积增大的岩石,主要是粘土岩,其矿物成分中含有物理化学性质活泼的蒙脱石。由于煤矿巷道经常积水,当巷道底板为膨胀岩时会引起膨胀性底鼓。

4)剪切错动性底鼓。当巷道直接底板为完整岩层且厚度大于1/7巷道宽度时,在较高的岩层应力作用下,常使底板出现剪切破坏,由此形成的楔块岩体在水平应力挤压下产生错动而使地板产生的鼓起称为剪切错动性底鼓。

巷道底鼓的防治措施

(一)卸压法 目前出现的卸压法有切缝、打钻孔、爆破及掘巷卸压等形式。

(二)用锚杆加固底板

(三)底板注浆

(四)巷道壁充填

(五)巷道中水的控制

11.简述巷道卸压方法种类。

答案:卸压方法有:1)、切缝卸压;2)、钻孔卸压;3)、松动爆破卸压;4)、卸压槽;

12、简述综放切眼锚网支护技术要求。

答:1>、设计时应首先确定合理的锚固力,正确选择锚杆类型。

2>、综放切眼巷道跨度大,巷道顶板锚杆支护效果尤为重要,以选用长锚杆或锚索加强支护为宜。否则,需在巷中增设中间立柱支撑。

3>、为增加顶板岩煤梁的抗剪能力,为岩梁提供两个支点,应使靠近巷道两帮的锚杆向煤体倾斜一定角度。

4>、综放切眼多为导硐扩帮施工,为确保施工安全,应加强临时支护,在临时支护保护下进行锚网支护作业。

13、简答锚喷支护的优点。

答:锚杆和喷射混凝土虽各有优点,但也都有不足之处。锚喷联合支护,恰能做到使二者相互取长补短,互为补充,是一种性能更好的支护形式。锚杆与其穿过的岩体形成承载加固拱,喷射混凝土层的作用则在于封闭围岩,防止风化剥落,和围岩结合在一起,对锚杆间的表面岩石起支护作用。锚杆与喷射混凝土联合使用,可以防止局部岩块的松动和坠落,从而加固与提高了岩石拱的承载能力。

14、简述预应力锚杆的作用。

答:预应力锚杆的作用:一方面在锥形体压缩区内产生压应力,增加节理裂隙或岩块间的摩擦阻力,防止岩块的转动和滑移,亦即增大了岩体的粘结力,提高了破碎岩体的强度;另一方面,锚杆通过锚头和垫板对围岩产生的压应力,改善了围岩应力状态,使压缩带内的岩石处于三向受力状态,从而使岩体强度得到提高。

15、简述锚杆支护作用原理。答:锚杆支护作用原理有以下几方面:

1)、悬吊作用:是指用锚杆将软弱的直接顶板吊挂于其上的坚固老顶上,或将松动的岩块连结在松动区外的完整坚固岩体上,使松动岩块不致冒落。

2)、组合梁作用:是指将层状岩体各层用锚杆连结并紧固,组合成类似铆钉加固的组合梁,提高了岩层整体抗弯能力。

3)、锚杆楔固作用:是在围岩中存在一组或几组不同产状的不连续面的情况下,由于锚杆穿过这些不连续面,防止或减少围岩沿不连续面的移动。

4)、挤压加固作用:在预应力作用下,每根锚杆周围形成的锥形体压缩区彼此重叠联接,便在围岩中形成一定厚度的均匀的连续压缩带。

锚杆支护锚杆的力学作用主要有悬吊作用、组合梁作用、组合拱作用、减跨作用、加固作用。锚杆产生悬吊效果、组合梁效果、补强效果,以达到支护的目的。具有成本低、支护效果好、操作简便、使用灵活、占用施工净空少等优点。

混凝土支护 喷射混凝土支护的作用原理。(1)加固与防风化作用(2)改善围岩应力状态作用(3)柔性支护机构作用(4)组合拱作用

此法施工简便,可在岩体开挖后立即喷射并与围岩密贴,具有加固、止水等多种效果;又能与金属网、锚杆、注浆、钢支撑等多种支护方式组合形成复合支护,是新奥法施工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支护手段。

16、简答煤矿中综合防尘技术。

答:(1)湿式钻眼。(2)喷雾,洒水,对防尘和降尘都有良好的作用。(3)加强通风排尘。(4)加强个人防护工作。因为掘进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极易在空气中浮游,被人吸入体内,时间久了就易患煤肺病、矽肺病,严重影响工人的身体健康,所以要综合防尘。

17、简答道岔选择的原则。

答:1)与基本轨相适应2)与基本轨轨型相适应 3)与行驶车辆的类型相适应4)与车速相适应

18、简述光面爆破及其优点。

答:光面爆破的实质,是在井巷掘进设计断面的轮廓线上布置间距较小、相互平行的炮眼,控制每个炮眼的装药量,选用低密度和低爆速的炸药,采用不耦合装药同时起爆,使炸药的爆炸作用刚好产生炮眼连线上的贯穿裂缝,并沿各炮眼的连线---井巷轮廓线,将岩石崩落下来。

应用光面爆破可使掘出的巷道轮廓平整光洁,便于锚喷支护,岩帮裂隙少,稳定性高,超挖量小。所以光面爆破是一种成本低、功效高、质量好的爆破方法。

怎样才能实现光面爆破?

答:要实现光爆,必须做到周边眼爆破后既不把围岩壁的岩石炸碎,不产生明显的炮震裂缝,又把岩石沿炮眼连线整齐地切断下来,使围岩壁面规整,没有大的凹凸,符合设计要求。为此采取下列措施:

1、尽量减少爆炸裂隙

①控制冲击动压产生的粉碎性破坏,选择密度小的炸药,并通过合理的装药结构加大爆轰波峰压的衰减。选用爆速小。药卷直径小的炸药,对减少爆轰压力的效果更为显著。在装药结构方面采用不耦合装药。

②减小静压的破坏作用。主要措施是严格控制光爆炮眼的装药量,尽可能减小装药密度。

2、促进两炮眼间形成贯穿裂缝

两个周边光爆炮眼之间形成贯穿裂缝是光面爆破技术的关键。光爆炮眼同时起爆,也是产生光滑的贯穿裂缝的关键各个光爆炮眼都装入等量的炸药,有利于形成整齐的贯穿裂缝。防止两炮眼之间发生欠挖和超挖。

19、简述连续采煤机和掘进机相比的优缺点。

答:优点:1)、系统可靠,机构简单,造价低,故障少。

2)、即可用于掘进又可用于采煤。

3)、多顺槽开拓长壁工作面时,可保证工作面所需足够风量,对控制瓦斯积聚非常有利,高瓦斯矿井较适用。

缺点:1)、连续采煤机及配套梭车往复运行,对底板破坏比掘进机严重。2)、连续采煤机快受地质条件影响较大。

3)、巷道断面一般为矩形,对其他巷道断面适用性较差。仅适用于巷道宽度大的矿井。20、简述煤与瓦斯突出煤层的特征。答:我国煤与瓦斯突出具有下列特征:

1)、煤和瓦斯突出往往发生在地质变化比较剧烈、地应力较大的地区; 2)、煤质松软、干燥且瓦斯含量多、压力高就容易突出;

3)、开采深度愈大,煤层愈厚,倾角愈大,突出的次数就愈多,强度也愈大; 4)、煤体受到外力震动、冲击时,也容易发生突出。

21、简答岩石的孔隙性对岩石性质的影响。

答案:岩石的孔隙性对岩石其它性质有显著影响。孔隙度增大,消弱了岩石的整体性,使岩石的密度和强度降低,透水性增大;孔隙的存在,加快风化速度,进一步增大透水性和低力学强度。

第四篇: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改革的体会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房地产企业办公自动化》课程改革的体会

2013年12月14、15日,姜大源教授应邀到我校为全院教职工进行了一整天的讲座,姜教授精彩的讲座,让我们受益非浅、感受颇深。下面从对姜大源教授讲座的感受和我们的行动两方面谈我们的心得体会。

一、对姜大源教授讲座的感受

姜教授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方法及理论创新》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基本问题辨析》两个方面给我们进行了系统的阐析。姜教授对所讲的问题研究非常透彻,不仅能从“道”的层面对所讲问题进行阐析,从哲学的层面进行剖析,真正让我们了解了事物的本质,而且能够从应用的层面全面展示他所提出的理论,他用全国大量的老师的实践和案例来说明理论的具体运用。

姜教授用最通俗的比喻对目前高职教育面临的危机做出了警示。其提倡的“工作过程导向”思想,列举的“为融入社会走进来,为服务社会走出去”的校训,“手把手,放开手,育巧手,手脑并用”、“学中做,做中学,学会做,做学结合”的标语,以及“走向职场,走进职场,纵横职场”的课程设置主线,以及一个专业10-20门课程设置,一门课程3个以上主题单元设计的经验,和农业类课程、软件类课程、旅游、财会、体育等课程教学设计都为职业教育的实践提供了丰富的实证,开阔了我们的眼界。

我们是否可以举一反三,链接了无数个“情境”,让我们的学生动起来,让我们的老师动起来,让我们的课堂动起来,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主力?!

如果我们都把握好机会,如果我们都能真抓实干,用先进的理念来指导自己的实践,并落实到实际行动上,我们的工作会有更大的收获!

二、听完姜教授讲座后的行动

这段时间,我们计算机教研室的每个教师都一直在思考,也在积极行动,对《房地产企业办公自动化》这门课程进行改革,经过讨论,我们有如下思考:

《房地产企业办公自动化》是高职高专院校管理大类各专业学生的基础技能课程,是我院各专业必修课程,是文秘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衔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办公软件应用模块《办公软件应用

(Windows平台)操作员(中级)》考证,《房地产企业办公自动化》应用课程设计成项目任务形式,通过具体任务驱动组织教学,在完成项目任务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满足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的需要。教学内容设计

1.1 学习情境规划

学习情境的规划首先要分析我院学生的职业前景。选取与学生未来职业紧密结合的工作情境,并将其设计为具体的教学任务,是学习情境规划的要求。通过设置与企业实际工作要求相关的学习情境,进一步明确了学习的目标,提高了相关课程教学的针对性。根据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要求,《房地产企业办公自动化》课程针对不同的系部专业,选取不同的学习情境,以满足不同系部不同学生的要求。例如,成本控制系及金融系,我们设计了五个情境:应聘成本管理员——简历的制作、编制房地产项目费用估算表、编制房地产公司财务报表、编制房地产公司的项目可研分析静态资金测算表、成本方案报告的制作。

1.2 学习情境设计

在教学设计中全面引进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根据本门课程的实际教学情况,将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任务相结合,以项目为载体,把课程教学的知识点和操作技能融合到5个学习情境中来,每个学习情境既紧密联系又相互独立,遵循从易到难的认知规律。在本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全面采用空间教学法。利用《房地产企业办公自动化》教学空间上的各种教学资源来组织教学,这些教学资源以不同的形式,如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等展示在空间里,记载着每一次课从复习回顾到引入新课,再到讲授新课、归纳总结的一系列教学活动流程。根据学习情境,通过教学空间下达项目任务,要求学生以团队的形式按照步骤实施项目,最终将项目作品上传至学生空间,以此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并且对每个作品成果给予评论和指导意见,选取优秀的学生作品展示到教学空间里。另外,除了课堂上的交流,师生之间还可以通过空间的留言和私信的方式进行沟通交流,或者通过创建交流群组的方式就某一问题展开公开讨论。通过这些互动方式,不仅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而且可以实现互动学习的空间教学新模式。

表1与表2分别描述了《房地产企业办公自动化》课程的主要的学习情境的表2 如:“制定成本控制方案”学习情境实施分解表教法设计

《房地产企业办公自动化》课程力求学生在校学习和实际岗位工作的一致性,打破传统计算机基础课程以章节设置的学科性内容体系,建立以房地产企业办公文秘岗位(群)工作任务为载体,设置了6个项目(模块),按每一学习情境的具体项目,设计与房地产企业办公的真实工作任务,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和案例,实现了理论与房地产企业办公实践的高度融合,是符合房地产行业实际的,融“学中做、做中学”为一体的全新教学模式。

2.1 以工作过程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遵循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理念,我们重组了教学内容,精选出了11个学习情境,实现了工作流程的模块化教学。课程教学围绕11个真实的工作任务展开,各个工作任务学习情境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的标准化教学环节为:明确工作任务要求和能力目标、分析工作任务制定学习计划、学习相关知识确定解决工作任务的方案,模拟职业环境实施完成工作任务、检查工作任务完成的质量、评价整个教学过程。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组织是以学习过程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协调人和引导人,按照“资讯一计划一决策~ 实施一检查—评价”完整的“行动”方式来进行组织教学。

2.2 采用“空间教学”模式

教学空间是一个教育资源共享、学习沟通交流的实名制平台,是教师的教学

窗口,学生的学习天地。它是以优质数字化资源建设为载体,以课程为主要表现形式,以素材资源为补充,基于世界大学城建设的共享型学习、教学资源库。空间教学打破了常规教学的时间、地点限制,使得师生之间的教学过程既可以在课堂中进行,也可以在课外随时进行,从而使教学活动摆脱了时间和地点的束缚,是一种跨时空、跨地域的,实时或非实时的交互式教学形式。

2.3 采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

“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强调真实工作情境的建立,利用实训室和多媒体教师营造开放性的学习工作场所,设置以团队合作为基础的工作与学习任务,使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不但培养了学生的专业能力,还充分培养了学生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职业素养。

2.4 应用实训

实训中心的计算机应用机房为每位学生提供一台计算机,让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各类计算机应用操作,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从而提升学生的职业化办公能力。

2.5考核方式及评分方法

采用过程与技能鉴定相结合考核方案:

每个学习工作任务单项完成作为平时成绩(每个任务以5分制计,分1-5个等级;如有抄袭不得分;共20个任务,总计100分);

本课程期末考试以技能鉴定成绩(即参加高新技术办公自动化模块考试成绩)计分,满分100分;

本课程总成绩=平时成绩(60%)+期末成绩(40%);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违规行为按教师规定进行总分扣分制(如迟到早退扣0.5分/次,旷课扣3分/次,打游戏扣3分/次等)。

三、结束语

通过分析高职学生职业发展的要求,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模式是一种具有很强针对性与合理性的全新教学模式。《房地产企业办公自动化》课程采用“工作过程系统化”思想进行设计,既能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也能提高学习的兴趣。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更符合高等职业教育要求、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

第五篇:课程改革过程性材料

小学新课程改革过程性材料

断山口小学学校现有6个教学班,128名学生,8名教职工。设有图书、阅览、美术、音乐、体育器材等多个专用教室。新课程改革犹如一股清新的春风,吹暖了全校师生的心扉,吹紧了教育发展的时代步伐,面对新课程改革,学校迅速转变观念,改善条件,完善管理,锤炼师资,落实目标,轰轰烈烈的开展新课改工作。

多年来,学校以“坚持三个面向,培养四有新人”为办学方向,以“让每个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办学宗旨,以“全面发展求特色,科研兴校创一流”为办学目标,树立“为生命成长奠基,为和谐发展服务”的办学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一、课改管理机制的完善。

(一)机制有保障

成立“小学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教务处、骨干教师等相关同志任组员,加强对课改实验工作的领导、组织、管理,协调全校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深入实验工作的第一线,集中解决课程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保证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和不断深化。

1、组织有保障: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校课程改革工作的统一部署和协调,工作指导组下拟设四个指导小组,①课堂教学改革指导小组;(教研组)②评价考试制度改革指导小组(校委会);③课题研究指导小组(课题组);④信息技术运用指导小组。来保证课程改革各项工作真正落实。

2、师资有保障:按照“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有关内容纳入教师继续教育的核心内容和教师测试内容。教师的培训内容包括通识培训和学科业务培训,培训工作要提倡讨论式和参与式,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实际,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实验领导小组还经常深入学校进行调研,有针对性的给予指导。

3、制度有保障:以课题研究促实验,用专题研究的方法来研究课改中的重大问题,围绕新课程实施中的一些共性问题定期组织专题性教学研究活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核心、示范作用。加强课程改革中教学方法创新的研究,建立示范班、示范学科和示范教师网络。建立优秀教学成果评选、奖励、表彰、推广机制,促进课程的建设与开发,推动课程改革稳定、健康发展。

4、经费有保障:有专项经费,专门用于培训教师,购置资料,开发课程,以及奖励在课程改革实验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小组和个人。为新课程改革实验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以确保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5、舆论有保障:积极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引导社会各界参与讨论、关心、支持我校课程改革。加大宣传力度,使学校、社区、家长理解、支持、配合参与课程改革。加大宣传力度,提供学习专栏,形成研究、学习的良好氛围。

6、理念有保障:这是使课改成功的前提和保障。所有参与课程改革的领导和教师都必须明确新课程民主、科学、开放的理念,包含着三层意“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收集信息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并应用于指导实验工作。

(二)课程结构和课程设置

根据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我校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做好师资配备、整合和研讨工作,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改进学科课程的教学,引导教师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整合的途径和规律。明确自身在课程改革实验中的主体地位,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开发出具有小学地方特色的学校课程。如今已有书法、舞蹈、棋类、田径、绘画、足球等多门适合不同学段学生素质发展的学校课程。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

加强校本课程的研究,以课程开发促课改的实施。校本课程的开发体现了一所学校的教育价值取向,因此在课程改革中,我们从以下几方面把握课程开发的整个过程:

1、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区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教育纳入到校本课程的编制范围,使之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一脉相承。

2、与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主要活动内容是开展“五大教育”,即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常规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校本课程的设计可与德育工作有机结合。

3、与团队活动相结合。结合学校特点,结合团队开展的“诚信形象”、“体验教育”、“新世纪我能行”等活动的开展开发校本课程。

4、与学校的兴趣小组的开展相结合。我们将结合周四素质训练活动、兴趣小组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之形成自己的校本特色。

5、与学校的发展与师生的成长相结合。学校与师生的成长有着明显的时代性与方向性,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学校的发展与师生的成长能够突显学校的办学方向,除此之外我校还逐步培养每位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积极开展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建立课程资源的整合机制和校内外课程资源的相互转换机制。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实验室、体、音、美、劳动等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社区实践基地的作用;

(四)与课改同行,探索课程管理。

与课改同行,进一步使学校管理走向现代化发展,积极探索课程管理,是小学课改领导者的工作目标。多年来,在学校常规管理上,做到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开齐开足开好各类课程,积极稳妥地推进小学课程改革,落实信息技术和英语课程的开设;精减各类资料、作业、考试,严格作息时间,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加强常规工作的动态管理,重视过程,改革优化师生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1)备课:要看教师的备课中是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精神,是否重视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否融入了人文教育的目标,备课中是否考虑到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等。(2)上课:课堂教学是否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课堂变成学生展现才华的舞台,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的培养如何,教师是否选择了适合学生的激励方法等。学生是否合作发言,会听敢说(低年级);是否学会倾听,能完善别人的意见,能提出个人的见解(高年级)等新课程标准的精神。

(3)作业:教师对学生的作业的设计是否有创意,是否分层次地对待不同程度的学生,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关注全体;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学习目标应有所降低等。

(4)评价:教师对学生评价要有教学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和非知识性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适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

在新课改的理念上,完善健全了学校管理制度,实行《教学常规制度》、《课堂常规制度》、《班主任工作考核制度》、《教师学习考勤制度》、《教师考核奖励制度》等,改革了教师考核和学科考核制度,使管理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又具有以人为本的和谐氛围。

(五)与时俱进,转变观念。

观念指导行动,是成功实行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学校就着力转变教师、学生家长观念,树立起新课改理念。教师观念转变从校长开始,委派教师参加新课改的各级培训,返校后组织教师全员学习,组织教师到先进学校进行实地课堂教学观摩,明确新课改让学校富有生命,让教师从教学任务的执行者转变成决策者,明确新课程的管理、目标、内容、方式、评价的系列改革,激发出时代教育的责任感;学生,通过教学让其明确自己的成长目标,鼓励学习中善于提问,善于思考,善于合作,善于表达;召开家长会、举行家长教学开放日、家长学校等方式,传达新课改理念,实行家校结合的共同教育目标,争取家长社会对新课改的最大支持和关注。我校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新课程教学改革培训活动,这为我校新课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我们非常重视开展校本培训活动,组织教师通过实践反思(如写案例分析、教学后记、小论文等)、同伴互助(如上帮扶课、尝试课、集体备课、每周一研讨等)、专家引领(如请专家理论讲座、专家来我校评课、校外名教师现场上课、观摹一些新课改课堂教学实录)等三种途径提升学校办学内涵、促进教师成长。其次,我校除了以学科组为单位研究相关的教学案例来增加教师对新课改的感性认识外,我们还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一些有关新课改教学理念的书籍,我校今年订阅和教学相关的报刊杂志多种,要求所有教师通过集中学习和自由学习,做好学习摘记,还要求教师在学习一个阶段后写出自己的学习体会。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对新课改的意义更多了一些理性的认识。

(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教学是课程的实施过程,我校教师在过去的教学改革实践中,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主要原因是实现了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从注重教学的结果转向注重教学的过程;从统一规格的教学模式转向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从教师权威的教授转向师生平等互动,共同发展;从评价模式的单一化转向评价模式的多元化。形成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具有天龙小学特色的教学管理制度和以学校为基地的教学研究制度。加强教学督导和过程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教研行为。

1、认真执行课时计划要求,学校始终坚持加强课改的过程检查,确保教师按课表上课。

2、强化行政分管职责。校长主任深入课堂听课60节以上、评课,定期和不定期的对教师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等情况进行有效检查和指导,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

3、加强了教研活动过程管理。加强教研活动的指导,教学研究活动要做到四落实,并做到了突出重点,讲求实效性。有计划的开展赛课、观摩(示范)课、研究课、说课、评课等为主的教学研究活动。有效的促进了新进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向社会、家长展示了学校教育教学水平,起到了沟通、交流和展示的作用。加强科研,运用科研牵动课改实验。

4、课内外结合,全面推进新课改工作。

我校课堂教学在带有专题研究的前提下,体现①八个转向:观念上以传授知识为中心转向以促进人的发展为中心。方法上以灌输、授、受的方式转向自主、合作、参与、交流、探讨的方法上来。特点上由为教而学转向为学而教。过程上由注重结论转向注重过程。对象上由关注部分人转向关注每个人。效果上由注重记忆、复述量的多少转向质疑、表述质的高低。教材上由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评价上由强调教为主的单向交流转向学为主的综合信息交流。②五个多一点:尽量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尽量给学生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尽量给学生多一点表现的机会。尽量给学生多一点尝试成功的愉悦。尽量给学生多一点微笑、宽容与信任。③三讲:讲学生没有听过的。讲学生最爱听的。讲学生听的懂得④两个凡是:凡是学生能够探索的,教师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教师决不暗示。⑤一去掉:去掉教师的方言土语,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典范。改革课堂教学是推行新课改的重点,但要全面推进行新课改,还必须做到课堂内外相互结合。在新课改理念中,给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方式增加了很大的空间,四年来我校语文、数学课题的研究开展,能运用新理念,按实验方案认真开展试验,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定期开展学习、交流活动,并做好各项资料的积累、整理,争创成果。提升课堂教学水平,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新课改,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变革课堂教学的模式,使课堂教学成为课改的主阵地,使教学的效益逐步提高。我校开展第二课堂,即在课外开展多种多样的兴趣小组活动,让学生有选择地参加这些活动,使学生学有所长,提高自身素质。我校组织开展了“校园文化艺术节”、“校园冬季运动会”等大型传统活动,根据我校特色还举办了经典诵读、讲故事比赛活动、种植活动奖章争夺赛等,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我们还多次参加了市、州级公开课和优质课评比活动,为我校教师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优秀的范例。全员推进。新课改不是一个年级的事,更不是几个教师的事。根据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要求50岁以下教师每人上好一堂课,课前有课堂教学设计思路的说明,说说到底贯彻了新课改的什么理念,课后有教学实施情况的反馈,在活动结束后还要求所有教师结合本次活动谈自己对新课改的认识,并作出书面的小结。在活动中,我们欣喜地发现,大多数教师的课堂教学都能够体现新课改的一些特点。如:学生自主学习程度加大,学生有研究的机会,合作学习广泛运用,教学评价方式有所转变等等。这说明新课改已在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有了明显的印记,新的教学理念已落实到我校的日常教学工作当中

(七)加快测评价制度改革。

积极探索并构建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学校课程实施的评价机制,逐步形成以教育质量为中心的评价体系。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包括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在新课程教学实验过程中,学校始终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和总结,学生对教师教学情况的反馈。建立了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建立了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加强了对学校课程执行情况、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的分析评估,形成小学课程不断革新机制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二、锤炼师资,优化教学。

新课程改革,让教师面临成长与成熟的一次崭新的挑战和机遇。新课程要求教师更专业化,教师是课程的组织参与者、促进研究开发者,学生的帮助引导者,要求教师拥有知识的综合与广博,善于课程实施的管理和经验的积累,新课程实施的多样性、创造性要求教师是个决策者,而不再是一个执行者。锤炼师资,是课程改革的关键。师资是新课程教学实验成功与否的关键。要高度重视师资培训工作,按照“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我校以抓好学校骨干教师的培训为切入点,以全员培训为目标,使广大教师能胜任新课程教学工作,确保课程改革实验工作顺利进行。根据市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计划,结合我校师资实际情况,制定新课程师资长期培训工作安排。

1、落实教师的学习需求。

建立教师阅览室,每年我们都要添置不少教师教学科研用书,方便教师在校学习,教师每人还订2份以上教育杂志,方便教师在家学习,做到从报刊杂志中找名师,我们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要记学习笔记,但在检查中遇到困惑,教师有的学习不主动,有的在临查时赶着抄,我们在与教师聊天中了解到,什么样的学习最有用,教师最喜欢、最愿意去学,他们都说要学以致用,比如,要开个公开课、主题队会,写计划、总结,搞课题实验等需要的一些材料如能随时查阅到,那既方便、省时,做起来又高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校配一间电子备课室,教师只要在百度网中打入中文去搜索需要学习的材料、课件等都可以随时满足教师的要求。

2、建立实效的新课改学习培训措施。

每周各学科我们都安排教科研学习时间,教师集中在多媒体教室,听专家新课改讲座,看名师在新课改中如何执教,我们要求教师从两个方面观察,在新课改的理念下教师怎样处理教材、怎样创设氛围调控课堂师生的感情,怎样指导学生学法,课堂中学生朗读能力、说话能力、质疑、释疑能力、探索新知能力、读写能力有哪些体现,我们应该怎样培养。看完名师录像,再组织教师小议,然后把名师的新课改观念迁移到课堂中实践,初步解决我们在课题实验中没有专家、名师的指导的困惑。

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大特色,对于促进学生自主全面发展有独到的作用,因此学校把综合实践活动作为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来看,一个难点来抓,一个亮点来做。主要活动主题;环保、健康、自护、自主等,各班各学科还结合少先队活动结合学科教学开展了丰富的实践活动。

(1)、整个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生参与面广,积极性高,变革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密切了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探讨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和教学方法,如 综合实践活动应是学生自主发起的活动,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活动中要放手让学生去体验;搞好综合实践活动不只是任课教师的事,全体教师应积极支持配合,这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积累了经验。

4、学生在课改实验中,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在语数学科期末质检,语数学科均名列前茅。在新一轮课改实验中,我们努力做到让后进学生得到进步,让优秀的学生学有所长。

五、开设活动课校本课程,实施特色拉动策略,努力提升六大办学特色。

1、书画教育特色。我们的着力点是,抓好每天20分钟的写字课,求普及,抓好每周半天的绘画课,求提高。以活动促提高,每年的环保绘画展,迎奥运绘画展,重大节日的“我爱家乡、我爱祖国、民族团结”等画展,结合不同教育主题的“反邪教、讲文明树新风、爱科学、地球妈妈”等绘画展,反映书画结合的手抄报更是全员参与,有“安全第一,诚信的形象、书海泛舟、美丽校园、春天在哪里”等多内容、多角度、多主题的优秀作品。以美辅德、以美益智、以美健体。已成为我校素质教育的一项特色。

2、文体特色。我校以学生的个性,学生的健康,学生的活泼等发展为前提;以课堂教学为主线,活动课,课外兴趣为平台的文体教育;培养了一届有一届学生的文体特长。有不同主题的课本剧、大合唱、讲故事、主题班会、主题队会、队列队形、广播操、跳绳、演讲等比赛,为师生们乐于参与。

3、科技特色。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为核心,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教育,学校积极开展小发明、小制作、科幻画等活动,我校以科技教育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已逐步铺就学生动手实践的成才之路。

课程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发展的过程,要将课程改革的理念在实践中真正地已落实并产生效益,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我们将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学习,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提高全体教师的业务素质,文化素质,知识结构等,坚持锐意改革,求实创新

小学新课程改革成果汇报材料

麻兰镇大孙戈庄教学部

2012.12

下载基于工作过程的“井巷工程”课程建设与改革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于工作过程的“井巷工程”课程建设与改革.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井巷工程计量与计价考核办法

    《井巷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考核办法 一、学习态度(20分) (1)旷课:扣3分/次; (2)缺课:扣2分/次; (3)迟到(早退):扣1 分/ 次; (4)影响老师讲课,扣1分/ 次。 二、基本训练考核(60分) 1、考核项目:完......

    基于工作过程教学的单片机课程改革研究

    单片机技术是现代电子工程领域一门应用相对广泛的技术,它综合了软件编程和硬件电路设计等技术,技术含量比较高,是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主 要课程,是技术(技能)应用型人......

    工程制图课程改革

    《工程制图》是一门传统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课程遇到了如下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 过去仅认为制图课是为专业课服务的,学生只......

    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总体规划

    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总体规划课程建设是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基础及中心环节,是学校教学建设的一项基本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和基本途径,是有效落实教学计划的重要保证。......

    申请课程改革与建设总结报告

    《园林树木学》课程改革与建设总结报告 一、课程改革和建设的基本情况 《园林树木学》是园林专业或园林方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开展园林规划设计和园林施工的必修课程,集科......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与课程建设培训心得体会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与课程建设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一周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与课程建设培训‛学习,学到了很多,同时也在思考针对我们目前的条件,我们......

    音乐课程建设实施过程

    音乐课程建设之课堂实施 (一)、柯达伊手势 根据个人的观察,从以前直到现在,绝大多数的音乐教学似乎一直停留在随琴伴唱的阶段,一般皆认为必须要有钢琴才能上音乐课,离开了钢琴,音乐......

    《基础会计》课程改革与建设总结报告

    《基础会计》课程改革与建设总结报告刘 淑 珍一、课程改革和建设的基本情况《基础会计》课程是分院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同时,为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分院商务英语专业和文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