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城市轨道交通电工电子》课程改革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电工电子》课程改革研究
[摘要]根据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实际发展需要,结合国内现有的《城市轨道交通电工电子》课程的内容结构情况,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高教学效率,文章从该课程的思路和内容结构入手,提出了具有建设性意义的课程改革方案,并针对目前所存在的实际情况,提出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教学理念。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电工电子;学习兴趣;教学效果
[DOI]1013939/jcnkizgsc201550066
1引言
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都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地铁系统中牵引供电、车辆、通信信号、车站机电设备无一例外地和电工电子相关技术联系在一起,迫切需要大量的城市轨道交通机电与车辆维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等专业技术人才,而《城市轨道交通电工电子》课程是培养合格的城市轨道交通人才的必修课程之一。该课程的定位是专业基础课,既承担着为更核心的相关专业课程作前期铺垫的任务,同时又要普及城市轨道交通相关的电学基本知识。
而目前市场上所存在的《城市轨道交通电工电子》课程教材内容结构,要么不能凸显城市轨道交通相关的实际应用情况,要么内容结构上有所偏颇,不够合理。学校在使用教材的时候会出现逻辑模糊的现象,不能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够理想。针对以上情况,就该课程的课程改革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建议。
2城市轨道交通电工电子课程改革建议
第一,教材的思路。个人理解,所谓专业基础课,当然是要有针对性地凸显具体的“专业”相关知识,所以《城市轨道交通电工电子》应结合城市轨道交通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色,首先确定哪些电学知识是和城市轨道交通相关联的,然后开始介绍,对于学生来讲,更有说服力,更容易接受。
第二,内容结构的调整。根据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情况,参照目前所存在的教材的实际编写情况,为了提高教学效果,重新规划了内容结构,比如,强调了首先要介绍城市轨道交通的电气系统概述,让学生首先理解“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程”,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兴趣。其次,根据所学的相关的知识点,依次进行介绍,并搭配合理的例题和复习思考题。具体方案(共102学时)如下表所示。
根据教材的改革思路进行匹配,个人认为,该课程是专业基础课程,以基础为重,主要是为专业课更好地开展服务,更适合以理论为主、实训操作为辅的教学方式。合理的实训操作环节,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动起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操作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实训操作可以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强化记忆,甚至有时会通过实际操作发现新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的能力。就目前教学的情况来看,必要的实训设备和实训操作环节能非常有效地调节学生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以更好地普及电学基础知识,同时为相关专业课程打基础。
当然,一门课程如果想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以上几方面是基础保障,同时,作为任课教师,也应不断学习和钻研,提升专业素养,及时掌握相关专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和所教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对所教内容进行调整。
3结论
以上分析,是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电工电子》课程改革的一些想法,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受益,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文中所提的改革,本人在实际教学中已经用过,当然作为任课教师要多花时间和心思将教学内容收集和整合,所教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较高,教学效果不错。
参考文献:
[1]于涛城市轨道交通电工电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2]邵晓光如何提高高职学生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兴趣[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4).[3] 朱红艳传感器在轨道检测系统中的应用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5).[4] 郭宝东基于光线传感器的地铁“二门”系统的防夹人方案设计[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4(17):2
第二篇:电工电子课程介绍
课程介绍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机电、模具、数控等专业的一门必修的重要课程,在课程设置结构中,它处在 “专业基础课”位置。是一门工科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在教学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本课程的作用和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必要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概况,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与专业有关的工程技术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系各专业的课程都需开设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这三门专业技术基础课;这些课程理论繁多,内容重复,不符合高职高专院校“必需、够用、简明、精干”的指导思想;另外实践性重视不够,反映最新技术内容少;过多强调各部分内容的系统性、完整性,占用了相当多的学时,因 而无法讲授更多的新知识,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实验设备陈旧落后,实验内容单薄,跟不上技术发展的需要;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少,因而学了许多东西仍不会用,动手能力仍较差。
同整个教学改革一样,一门课程的改革的核心也应当是教学思想和观念的改革。教育必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社会对高职高专人才的要求是他们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很强的实践应用能力,就是说高职高专教育是培养面向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为了实现高职高专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提出了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专业课以“应用为目的”,基础课以“必须够用为度”的教学改革思想,逐渐由三年制教学向两年制教学过渡的目标。根据岗位能力需求,围绕课程体系整体优化,改变过去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和素质培养的状况,对课程设置进行精简、整合和优化,在知识的综合上下工夫,建立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为目的的培养方案;寻找符合我们要求的内容,为确保高质量教材进课堂,在教材的选用上选择了高职高专的规划教材,现在我们正按教育部的要求编制“十一五”电工技能实训教材。因为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1.课程教学目标(能力分析及说明)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创新意识和工程意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即培养两个意识,提高两种能力;了解电气技术和其他学科领域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的关系,为今后专业课的学习和工作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同时达到电工上岗证要求。
具体的能力目标是:
(1)基本元器件的识别与使用能力;(2)掌握常用电工仪表、工具的使用方法;(3)能够进行电路的分析和计算;(4)掌握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5)基本电子电路的读图与分析能力;
(6)能够识别一些机电设备的电气原理图,有一定的故障诊断与排除能力;(7)安全用电知识。
2、课程特点
(1)注意与后续专业课的分工,一般不讨论综合性的用电系统和专用设备,而只研究用电技术的一般规律和常用的电气设备、元件及基本电路。(2)在分析电子器件时,淡化内部强化外部。
(3)注重以分立元件放大电路为基础,以集成电路为主。(4)在有限的学时里,尽可能多地介绍数字电路。
3、教学方法的运用
该课程以“强化能力、重在应用”为指导思想,追求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突出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的组织注重基本知识和实例教学相结合,基础知识为实例服务,在实例中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完善,促进知识消化理解。
(1)在教学中采用实践-理论-再实践的一体化教学方法
以实验室或实训室为第一课堂,实施现场教学,首先让学生观察实物教具或控制电路,提出本节所讲述的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的放矢听课,并用多媒体课件配合讲解理论,最后直接指导学生完成相关实验。这种边讲边练的方法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2)改革传统的教学手段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据工作任务的不同和学习环境的不同,灵活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现场教学法
充分发挥合作企业的设备资源和技术资源优势把课堂搬到合作企业,把课程中学院教学实训条件不完备的项目搬到企业学习,由学院专职教师或者企业兼职教师对学生进行讲解指导学生实习,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启发式教学法
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由老师提出有关问题,让学生利用自己的思想去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判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 在学习单元任务时,把华泰集团、金泰集团司等在生产实际中实录型案例引入课程教学,教师更多地从讲台前站到了学生的背后,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使学生有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发展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的。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给学生搭建助学平台,为学生创建自主学习的环境。
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获取知识;不仅要重视教法,更要指导学生的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一些重要的专业网站,例如中国工控网、中国自动化网等,引导学生如何正确获取自己所需的专业技术资料,拓宽学生的眼界和思路,培养自学能力。
4.课程内容结构及其与落实能力的对应关系
本课程知识模块是以两门核心课程(《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为基础,根据我系不同专业培养计划要求,由某几个知识模块合并与重组构成的系列课程,并且在不同的课程中每个模块的内涵、教学重点和学时也有所不同。
电工技术主要包括电路基础、电机与继电接触控制、电工测量和安全用电三部分;其内容是电路基本定律和基本分析方法、正弦单相和三相交流电路、磁路、变压器、异步电动机、继电—接触控制系统。电工测量和安全用电这部分的内容主要是通过实验课来实现的。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电工技术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理论教学、实验和习题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使用常用电工仪表设备,了解现代电工技术应用和国内外发展的概况。
电子技术分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和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两部分。每一部分均配有足够的例题和读图练习,课后布置一定量的习题。实验是本课程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实验的目的不仅要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训练他们的实验技能,树立工程实际观点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综合实训按照电工上岗证的要求进行,专业不同,要求也不同。5.教学模式及实施思路设计与预期效果分析
为完成教学目标,该课程教学模式以“能力为中心,以理论知识服务于能力培养”,以够用、必需为度,构建相对完整的基础理论知识体系,突出课程的实用性和应用型,内容以服务于后续课需要为尺,加强针对性。适时将新技术融入教学中,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中激发创新意识,把握现代技术发展趋势。教学过程由浅及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以取得最佳效果。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尝试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实验课以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培养为主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习主动性,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目标。为配合高 职高专电工技术课程的实践能力的基本要求,旨在使学生熟悉电工技术的常用元器件和基本电路形式,同时,将基本技能和能力的培养融于实践与实训过程中,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内容多、发展快,为了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把该系列课程学好、学扎实,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抓住该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术指标,同时还要根据各专业方向的不同,有效组织课程教学内容。如,所有的知识模块为必修;对机电一体化与数控专业专业,重点必修电机与控制、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模块;模具与机械自动化专业,定性了解各模块知识点。实现了知识模块与人才培养体系整体的有机融合。
《电工电子技术》作为专业基础课,其教学内容包括理论教学、实验实习、技能考证等环节,通过各个环节的教学,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重点加强实践性环节的培养,突出动手能力、突出岗位能力。
因此,实践教学除完成教学大纲对实验的要求外,我们还与劳动部门联合进行岗位技能的培训,形成职业教育特色。
6.课程考核方法与标准
对课程的考核改变以往只重结果,不重过程,注重综合考查学生的能力。课程成绩由期末考试成绩、实验考核、作业完成情况、问题讨论、学习态度等组成;同时将实验考核通过作为参加考试的先决条件。
第三篇:电工技能课程改革
《电工技能》课程改革汇报材料
电气工程系
老盛林、欧向东
一、课程改革与特色
1.深化课程改革
创新教学模式
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的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这对职业教育也提出新的挑战,原来的教学模式存在的教学目标定位不准,重理论、轻技能,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弊端日益显现,为此学校在2004年成立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在电工专业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提出“课题化教学”的新模式,以技能培训内容为核心,将与技能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工艺知识放到实习教学中进行,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我们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办学理念,深化课程改革,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按照维修电工职业或岗位需要的能力和要求来设计课程,确保专业设置与市场需要的吻合,对专业课程实行动态管理,以职业分析、能力分析为主,及时反馈,不断调整。同时,根据中级技能培训特点,打破学科体系,采用理论和实习“一体化”模块式的教学模式。实行“一体化”模块式教学,要求围绕培养目标,将教学过程的诸要素,比较系统而又完整地重新整合,融为一体,特别是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相互穿插、渗透、融合,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有机地紧密结合起来,克服了原有教学模式的种种弊端,使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高。
一是推进模块式教学,突出一体化内容。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把技能模块作为一体化教学的切入点,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教学模块和课题进行了精心规划,构成了我校模块式课题化教学实施计划。一体化模块式教学体系是由一条主线,二个平台,多个模块构成。以国家《职业标准》中的技能要求和知识要求为主线;建立文化基础教学平台和专业能力教学平台;每个平台下按照教学要求和技能特点设置多个教学模块(每个模块中还可以设若干子模块)。在每个子模块下按技能要素确定若干课题,整个体系涵盖了专业(工种)所需要的技能和知识,专业能力教学平台设置17个技能培训模块。每个模块做到围绕技能训练这个中心,多学科相互渗透,理论知识针对性强,充分体现理论指导实践的功能,有利于提高学生心智技能的发展;技能训练以能力为本,在实践中引导学生验证理论知识,同时指导学生技能技巧的形成。
二是创新校企合作机制,提升综合实训水平。我校与企业的合作形式多样,涵盖“订单式”学生培养、师资培训、企业员工培训等各个方面。比较典型的代表性例子是与左江水泥厂的 校企合作,做到准确专业定位,明晰培养目标。为确保培养质量,学校与左江水泥厂在以下几方面就校企合作内容达成共识:一是机电班和电气运行班的老师,必须到左江水泥厂进行一段时间的岗位培训,接受左江水泥厂企业文化教育;二是邀请学生家长参观左江水泥厂,听取建议和意见;三是学校组织教学行家和职业教育培训专家共同进行专业设置论证,在教学计划中增加企业文化的课程;四是每个学期由左江水泥厂派专家定期或不定期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视导并反馈信息;五是左江水泥厂以学校为依托,建立“企业员工岗位能力再培训基地”。根据生产需要,每年安排在岗或转岗职工到学校进行新知识、新技能和操作规范等方面的再培训并接受考核。通过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化,进一步畅通了校企之间合作的途径,做到资源优势的互补,即人才、设备等资源利用趋于最大化。同时,使学生能接触见识到企业的高新技术的应用和先进的设备、设施。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学到了更精的技能和知识。
三是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手段上,我们采用演示、练习、讨论、模拟、实验、实习、下厂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多媒体软件的快速发展,在课堂上引入多媒体教学已不鲜见,我校几年前就在教室配备投影仪,并鼓励教师尽可能使用课件上课,尽量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学校对教师提出创作多媒体课件并用于课堂教学的要求,为此,多次请有关专家来校举办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班,在教师中举办多媒体课件制作竞赛,并将多媒体教学作为教师考评的重要考评内容之一。
四是实施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我们根据一体化教学的特点和需求在具体课堂上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每个教学课题就是一项“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本着“够用、实用”的原则,导入相关理论知识的教学,突出理论知识对实际操作的指导作用,要求教师将所教内容细化、量化、分解成逐步递进的几个阶段,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在加强“两基”教学的同时,适时切入部分有相对难度的课题,让学生融会贯通,并以此分段作业练习,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的积极性。2.推进教学基础建设改革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体化”模块式的教学模式,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基础作支撑。我校从培训课题开发、师资队伍建设和强化教学研究等方面,不断推进教学基础建设改革,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是全面开发各个模块教学课题库。培训课题是模块式一体化教育的具体体现,在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从课题建设入手,开展以开发新课题为核心的教学研究活动。在课题开发时我们还注意以下问题:(1)各课题模块间的知识的衔接;(2)体现理论对实践的 指导作用;(3)涵盖本专业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并着重体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不断引进新技术添置新设施;(5)教师要既懂工艺,又有专业理论,熟练掌握本课题模块的操作技能,熟悉相邻课题模块的技能并把握好知识的结合。学校要求专业教师人人都要关心课题开发,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要直接参与课题开发,并聘请部分企业的高级技师、技师、工程师与我院的一些骨干教师一起开发培训课题。课题开发成果纳入教师评优、职称评定和学科带头人的业绩考核之中,充分调动了教师参与课题开发的积极性。通过这些努力,我校现在已逐渐建立起了若干个培训课题库,从而为维修电工培训打下良好基础。
二是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建立专业教学团队。实施一体化模块式教学必须拥有一支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成为既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又具有较高操作技能水平和丰富的实际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这样的教师队伍,必须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培养,逐渐形成。鼓励教师进德修业、开拓创新、积极进取,以“全区百名名师工程”为指引。2005年选派1名优秀青年教师赴广西机电技术学院进行机电专业技能研修,2006、2007年还分批分期将专业教师送往全区、全国实训基地,以及利用暑期到企业进修培训。这些政策措施的落实,使得师资队伍的技能水平稳步提高,专业实习指导教师学历全部达标,技能等级基本达到技师或高级技师等级,符合并适应一体化模块式的教学要求。
三是强化教学研究,推动课程改革。结合一体化教学的要求,积极参与国家级规划教材开发与编写任务。近年来,由我系专业教师主编国家级教材《机床电气控制技术》、《电工与电子技术》等6本,主审国家级教材6本,校本教材,为维修电工技能训练课程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四、教学效果
多年来,我校在“维修电工技能训练”的教学上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也受到了学生、家长、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同时,由此带动了我校维修电工社会培训量的快速增长。学生和家长对本专业教学的满意度均达90%以上,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的满意度达90%。我校维修电工工种技能鉴定平均合格率中级达97%以上。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学生今年5、6月参加全国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竞赛中获得二等奖两个,在全区选拔竞赛中获得一等奖两个,二等奖两个。
2007年12月1日
第四篇:浅谈电工电子实验室改革
浅谈电工电子实验室改革
摘 要:针对电工电子实验室教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结合电工电子实验室的建设,本文就电工电子实验室在实验室管理体制、学生集中实验环节、实验室开放时间机制、实验教材和实验设备方面的进行探讨。
关键词:改革;创新;实验室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3-013-01
电工电子实验是电工电子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对于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学院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实验课越来越得到重视,实验室的建设就成为学院的重要课题。如何管理实验室,如何充分地利用现有的实验室设备,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如何提高学生对实验课学习的积极性,成为目前摆在我们面前最主要的难题。
一、传统实验课的教学特点
1、教学主体:在传统实验课教学中,教师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主体,而学生则是被动接受。实验内容的选择、步骤的制定和设备仪器的准备等都由教师指定进行,学生只需机械地模仿教师的操作就完成了。
2、教材内容:由于仪器设备的更新比较快,教材的内容往往滞后于新知识和新技术。而且有些教材把实验原理和步骤都写得一清二楚,使学生失去了想象空间。
3、教学方式:传统实验课教学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实验前,教师一般要进行详细讲解,甚至操作示范。实验时,学生只需模仿就行,不需要主动思考、想象,只是注重实验结果的完成与验证,这与教学改革要求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格格不入。这种教学方式应大力改革,用新的教学方式培养出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及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的新型战斗人才。
二、实验室改革的目标
对新建成的实验室应重新规划和组织实验项目,促进实验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建立能适应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需要的综合性实验教学体系。新建实验室应逐步向全院学生开放,在强化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基础上,增强学生创新性和应用性实验的能力。实现目标有:
1、增强实验室对综合性、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开发能力;
2、激发教师的积极性,提高教师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大赛的竞争能力;
3、提升实验室功能,增强效益,提高利用率。
三、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的措施
1、更新教育理念
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不仅要坚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更要提高素质、协调发展,注重对学生探索精神、发散思维、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实验教学,从根本上改变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传统观念,充分认识并落实实验教学在学院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中的地位,形成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统筹协调的理念和氛围。
2、实现教学内容的现代化
实现实验教学内容的现代化是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的基本条件。过去的电工电子实验以经典的原理实验为主,综合性实验为辅,缺乏研究性设计性实验。而在教学改革中,是以综合性实验为主,并增设研究设计性实验项目,使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从而形成从基本到前沿、从接受知识到培养综合能力的实验创新课程体系。改革后的新课程应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目的,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并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是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的有效途径。我院对实验方法、手段、考核方法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的实验教学手段与现代实验教学手段相结合。
传统的实验教学体现在基础实验、章节内容实验的设置上,强调基本原理与方法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现代实验教学体现在综合性与研究设计性实验和拓展实验内容的设置上,注重个性化教育,培养创新能力。传统的实验教学手段与现代的实验教学手段相结合的关键问题是把握好传统实验教学手段与现代实验教学手段的尺度,做到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2)验证实验与多媒体及仿真软件相结合。
在实验内容上,使基本内容与创新内容相结合,建立网络化多媒体课程辅助实验教学平台,使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进行预习、复习或通过仿真软件模拟实验过程,充分实现传统的实验教学手段与现代实验教学手段的结合,验证性实验与多媒体及仿真软件的结合,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实验教学效果。
(3)课堂教学与课外科技活动相结合。
课外科技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各类电工电子实验竞赛,引导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科技创新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
4、多元化的考核模式
完善的学生成绩评价制度,是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的有效手段。学生的期末总成绩,除了理论成绩,还有学生的综合性实验的操作成绩与平时实验的操作成绩。其中综合性实验,由学生自己选定实验项目,教师给出设计目标与要求,学生制订出具体的实施方案和步骤交给教师审定,审定通过后,学生自主完成实验过程,最后提交实验报告。
5、改善教师的知识能力结构,提高教学水平,是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的关键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就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这就要求教师具备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和扎实的理论知识、较高的综合技能以及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使自己称为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6、创新实验室的改革
为了更好的贯彻学院的教学改革,电工电子实验室在实验器材、实验室开放运行机制、实验设备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研究。实验室的建设宗旨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验室的运行要体现这一宗旨。只有开放共享,并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才能保证实验室建设的先进性和示范性。以前实验室只在有实验课的时间开放,其它时间不开放,严重制约着实验室的利用率和学生实践活动的水平。开放性实验室的建立不仅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固定活动场所,满足学生本身的学习需求,还可以为电子设计大赛积蓄能量。实验教学不仅仅是实验现象的验证和演示,而是通过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研究学习的开放内容体系的实施,使学生在掌握实验技术和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能力培养、创新思维的启发与引导,所以实验室要为学生创造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提供条件,同时,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电子科技竞赛活动。
电工电子实验室的改革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虽然前面经过努力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很多方面还需要与时俱进,吸收先进实验室的经验,在摸索中突破、前进,始终坚持走具有鲜明特色、自主创新的道路,为培养高素质创新性部队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蓝慕云.李玉芝.开放式电工电子实验室建设探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2.[2] 李伟鹏.电工电子技术实验室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第五篇:电工电子专业所学课程
电工电子所学课程
培养目标编辑 以终身教育、素质教育、个性教育为基点,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能独立地分析和解决问题,适应“电气工程及自动化”领域的各项工作,并在计算机应用技术方面有专长的宽厚型、复合型具有创新能力的中级技术工人。
课程设置编辑 基础课
德育、语文、数学和基本应用技能、英语、物理、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就业指导。专业课
1、机械制图
学习工程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投影原理、视图、剖视、剖面、零件图、装配图、轴测图,使学生能绘制简单的零件图、装配图,并具有阅读视图和绘制控制工程图的能力。
2、电工基础
学习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使学生掌握直流电路、交流电路和一阶动态电路的计算及基本分析方法,了解非正弦周期性电流电路、二阶动态电路的概念和磁路的基本概念,会进行简单磁路的计算。
学习常用电工仪表的基本结构和原理。使学生掌握直流、交流仪器、仪表的使用。会分析简单常用电工仪表的一般故障的排除方法,能正确使用电工仪表,并培养学生处理数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学习基本电子器件和基本放大电路的原理、特性和主要参数,放大电路和反馈电路的常
用分析、设计方法、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结构、特点、技术指标、基本接法和典型应用电路,了解功率放大器、正弦波振荡器和直流稳压电源的工作原理。为学生正确分析电路和维修仪表打下基础。
通过实验,是学生掌握常用仪器、仪表的结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掌握常用电子器件特性及主要参数的测试方法,并能合理选用。具有对一般电子电路接线、测试、分析故障及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的能力。为学习计算机、及数字仪表打下扎实的基础。
4、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学习常用逻辑代数基本定律、常见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时序电路的组成及分析方法,并且具有初步设计能力。了解脉冲的产生及整形电路、A/D、D/A转换的基本原理与典型集成块的外部引线端。
5、电工内线与电气安全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电气安全的基本常识,了解电气布线和施工方法。
6、电子测量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常用电工电子仪表的基本知识,掌握其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测量方法。
7、电机与电气控制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获得电机及电力拖动方面的知识,基本理论及基本计算能力,并受到必要的基本技能训练。熟悉电动机的基本知识,理解电动机的工作原理,会分析电动机的常见故障。
学习常用控制电器的结构、原理、规格、型号及用途,掌握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线路的基本环节,一般控制线路的分析、设计并熟悉一般生产机械电力设备的用途和工作原理、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的基本知识。学习变压器、交、直流电机和控制电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工作特性。
8、电工识图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工绘图方法、原则;常用电工、电子元件文字和图形符号;能正确识读和绘制电工、电子线路原理图、安装图。
9、电子设计自动化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熟悉并掌握一种版本的电子线路CAD和电子线路工作台软件的使用。能使用计算机绘制电路图和设计相应的印刷电路板。
10、网页制作与设计
利用常用网页制作软件进行网页制作与设计,完成个人的网页制作,能做到在网上发布有关的信息。
11、电力电子技术
学习晶闸管的基本原理、主要参数。使学生掌握常用的可控硅整流电路和有源逆变电路的基本原理、波形画法、晶闸管的保护及并联、晶闸管触发电路,了解晶闸管无源逆变、交流调压等电路的基本原理、波形分析及主要参数影响,具备一般可控整流设备的安装、使用能力。
12、单片机技术
学习单片机的特点、结构组成、各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使学生掌握单片机的特点、组成、各部分的工作原理、微处理器、存储器原理、CPU与外设交换信息的方法、中断过程的方法;学习输入/输出过程、采样原理A/D和D/A应用、常用I/O接口芯片的使用方法;学习汇编语言及程序设计方法;学习单片机硬件系统的应用与开发。
13、可编程控制器
学习可编程控制器的构成原理、硬件组成及各组成部分地工作原理,掌握常用可编程控制器的编程语言及握编程方法,使学生会进行PLC系统的初步设计。
14、工厂供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工厂变配电系统各个环节及一、二次电气设备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功能,能正确分析中小型工厂变配电系统一、二次接线图,掌握电力负荷及短路电流计算的初步能力,并能看懂电气安装图,掌握车间变配电所、配电线路及电气照明的设计方法及基本内容,具有安全用电、节约用电的基本知识。
15、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本课程主要讲授检测与转换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传感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应用,具有选择、测试调整传感器的能力,了解检测系统中常用测量电路的工作原理、检测装置、信号变换、信号处理和有关接口电路工作过程及参数的稳定方法等。
16.C程序设计
本课程主要讲解用c语言设计简单程序,通过学习能简单的编辑一些小程序。是电子专业必选课程。
选修课
1、市场营销
学习经济法基本知识,使学生了解经济合同、商标、专利、所有权及涉外等法律制度。学习市场学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市场营销的策略、市场调查与预测的方法、手段。学习公共关系学的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开展公关调查、公关宣传、公关交际和一些综合公关活动的作用和方法。
2、企业管理
本课程的企业管理部分主要介绍生产过程的组织、劳动定额、计划管理、质量管理、成本资金和盈利等内容,技术经济部分主要介绍技术经济分析的原理和方法,使学生了解如何把技术和经济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具有技术经济分析和综合评价的基本能力。
3、环保概论
学习生态和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和三废处理的原理与方法。
4、AUTOCAD 2000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了解现代化的设计手段,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和AutoCAD软件包的使用方法,掌握二维绘图、二维编辑、三维表面模型、三维编辑坐标系等知识;并取得相应国家证书。
5、VB6.0
本课程以VisualBasic6.0为基础,讲授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程序设计方法,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可视化计算机程序设计方法,能够独立编写应用程序,并结合相关技术如数据库、API函数,进行中小型系统设计与开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及可视化编程功能,掌握可视化编程技巧及技术,为学生进一步深入自学Visual Basic编程奠定基础。
6、化工常识
学习化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常用简单化工生产设备的性能及运用;了解简单化工生产工艺流程。使学生了解腐蚀产生的原因及防护措施。
实习环节编辑 实习内容
(1)金工实习
学习钳工的基本操作,了解金工基础知识;通过制作小工件,学会使用钳工常用工具和量具,并使学生了解机械加工的方法和过程。
(2)内外线电工实习
学习常用灯具的选择、照明线路的安装与维修、电工仪器、仪表的正确使用。并进行万用表的设计、安装及调试。使学生掌握电工安全技术,触电急救知识,掌握常用电工工具、电工测试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
学习内外线工程的安装、维修和电气设备的接线、调试等项工艺。使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学习灯具的安装,单相电度表和三相电度表的安装与接线。
(3)电子实习
学习电子元器件的测试与选择,进行(锡)焊接技术的训练。进行小型电子设备的电子电路设计制作。要求绘制电路原理图、施工图,编制元件和材料表,编写设计说明书,使学生初步掌握设计的步骤和方法。同时让学生将自己设计的电子线路进行组装、调试,使学生熟悉常用电子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和维修常识。
(4)电机维修实习
使学生熟悉电机修理的常用工具、材料,并能对其进行正确的使用和选择;初步掌握小型鼠笼式异步电动机和小型变压器的拆装、重绕工艺及修复后的质量检验。
(5)电子自动化设计实习
使学生熟悉掌握计算机辅助电路设计软件PROTELD的命令、工具的使用。能使用计算机绘制电路图和设计相应的印刷电路板。
(6)认识实习
通过本次实习,应使学生了解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和化工生产的特点,并初步获得化工厂变配电系统及电力拖动方面的感性认识。
(7)单片机实习
通过实践,使学生自己动手设计一个小型单片机系统。以达到了解单片机技术在电子设备中的应用方法。
(8)PLC实习
学习PLC及编程器的使用方法,根据工艺要求,绘制梯形图,编写出完整的程序并进行程序的调试。
(9)电工技能强化训练及考证
进行中级电工所需的技术操作技能训练,使学生全面掌握维修电工中等技术等级的技能、技巧和应知应会。具有安全用电并掌握触电急救方法。通过专业部门认可的上岗操作考核并颁发电工上岗操作证。
(10)毕业环节
毕业环节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全面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在保证数学要求的前提下,应尽可能结合生产实际选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设计任务。
毕业实习使学生了解工厂供配电、生产组织和管理、电气控制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等工作的过程。也可使学生直接参与无线电厂、研究所等企业的生产、科研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电子装置设备的安装、调试及开发、研制过程。在实习中注意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分析有关的工程实际问题。
毕业设计内容可以选择车间或小型工厂变配电所的电气系统设计,或中等复杂程度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设计,或生产机械电力装备的控制电路设计。要求绘制原理图(系统图)、布置图,编制设计材料表、编写设计说明书。也可通过一个综合性的电子装置的设计过程,锻炼学生电子技术的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