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洞庭湖区内湖和撇洪河建设管理的调查报告111
关于洞庭湖区内湖和撇洪河建设管理的调查报告
洞工局调研组 2010年12月
内湖、撇洪河是洞庭湖区排涝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调蓄涝水,减少内涝灾害的任务,是湖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同时,内湖、撇洪河蓄纳大量滞水,一旦失事同样会导致严重的灾害,甚至造成人员伤亡。长期以来,由于资金投入不足,管理体制不顺,内湖、撇洪河建设管理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今年汛期,黄盖湖等内湖堤防险象环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为全面掌握洞庭湖区内湖、撇洪河建设管理情况,找准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求对策措施,根据厅创先争优活动小组的总体部署,我局专门成立了调研组,对常德、益阳、岳阳三市内湖、撇洪河建设管理进行了深入调研。通过采取实地调查,基层座谈,现场提问,网上调研等多种形式,分别听取了各市县水利局的意见,同时也对国内湖泊管理状况有了初步了解。总的看,洞庭湖区内湖、撇洪河建设管理存在问题较多,突出表现在建设投入严重不足,堤防防御能力差,内湖水面萎缩、水质下降、水生态环境恶化,管理体制不顺等方面,与江苏、湖北等省相比,在法制建设、管理体制、经费投入上都有较大差距,需要引起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加以解决现将有关情况和我们的意见报告如下。
一、建设管理现状
洞庭湖区内湖、撇洪河主要分布在11个重点垸、24个蓄洪垸以及长沙市、湘潭市、株洲市等区域。内湖是指堤垸形成后,垸内原有河道、洼地形成的垸内水域。据统计,2000年以前,洞庭湖区面积大于1 km2的内湖计157个,总面积1227.5km2,其中面积大于10km2的内湖26个,总面积812 km2。撇洪河是指洞庭湖区按照高水高排,等高截流的要求修筑的人工河道,湖区现有撇洪河304条,总长1299.3km,撇洪面积8406km2,设计撇洪流量14129 m3/s。其中大中型(撇洪流量>50m3/s)撇洪渠40条,长521.5km,撇洪面积6730km2,撇洪流量10578 m3/s。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六、七十年代垸内田园化建设以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洞庭湖区内湖、撇洪河建设管理,采取有力措施提高排涝蓄涝能力,加强建设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是整修了内湖、撇洪河堤防,排涝体系进一步完善。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洞庭湖区垸内田园化建设时期开始,洞庭湖区开展了大规模垸内排涝体系建设,兴修泵站,整修、加固内湖、撇洪河堤防,修建了大量涵闸、配套渠系,对部分湖泊进行疏浚,基本形成了以泵站为骨干,内湖、撇洪河湘配套的排涝体系,根本扭转了湖区内涝成灾的局面。特别是1998年大水后,结合“平垸行洪、移民建镇、退田还湖”工程建设,对洞庭湖部分内湖巴垸进行了平退,扩大了内湖调蓄容积,实现了千百年来从围湖造田、与湖争地到大规模退田还湖、给洪水以出路的历史性转变。
— 2 — 二是内湖开发利用程度提高,有力的促进了湖区经济社会发展。内湖、撇洪河在蓄纳垸内渍水的同时,也为农田灌溉提供了水源,是洞庭湖区城乡供水和农业灌溉用水的重要保障。目前绝大多数内湖、撇洪河还作为养殖水面、旅游场所加以开发和综合利用,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为环湖区农副产品生产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创造了条件。同时,结合内湖整治,湖区血吸虫病得到控制和预防,保障了疫区人民的健康,为湖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是内湖水资源保护开始起步,部分内湖水环境有所改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湖区各级政府对水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日益重视,保护内湖、撇洪河已成为全社会共识。立法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今年元月,省人大将禁止投肥养殖已列入修订后的《湖南省洞庭湖区水利管理条例》。加强了对入湖污染物排放监督和管理,如整治后的南县沱江作为平原水库列为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加以保护,沿岸排污基本控制。内湖水环境保护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如常德市2008年启动禁止投肥养殖,34处内湖、水库水质明显好转,2009年将禁投范围扩大到219座小I型水库和所有具有饮水水源功能的水域,内湖水环境明显改善。
四是城市内湖水生态修复和治理工作受到重视,生态环境出现好转。常德市、长沙市等城市开展了湖泊及湿地生态保护和修复试点,为城市湖泊生态保护积累了宝贵经验。如常德市柳叶湖近年来通过加强养殖监管、加强水上船舶污染控制、加强餐饮废
— 3 — 水排放管理、水质监测分析等一系列措施,建立和完善了柳叶湖生态环境的长效保护机制,内湖生态环境明显好转。长沙市将松雅湖退田还湖,将面积扩大到4km2,建成一个带有水循环的活水湖,湖泊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五是依法管湖、管河日趋规范,湖泊管理法制化建设初见成效。近年来,我省修订了《湖南省洞庭湖区水利管理条例》等涉及湖泊、河道管理的法律法规。部分县市开展了湖泊保护的制度建设,如岳阳市政府制订了《岳阳市城区水系保护管理办法》,明确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城区水系及外围保护地带的保护、开发、建设、利用等统一监督管理,理顺了城市河道水系的管理体制,为湖泊管理与保护提供了制度保障。依法管湖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严格河湖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审批管理,严肃查处涉湖违规项目,监管力度明显加大。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尽管洞庭湖区内湖、撇洪河在建设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全省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的背景下,内湖、撇洪河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依然存在诸多矛盾,堤防防御能力差,水面萎缩、水质下降、水生态环境恶化,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依然十分突出,洞庭湖区内湖、撇洪河建设管理依然面临严峻挑战。
1、内湖撇洪河堤防防御能力低,灾害损失严重。长期以来,洞庭湖区一直将防洪工程建设作为洞庭湖治理的首要任务,也是
— 4 — 各级水利投资投入主体。内湖、撇洪河作为垸内排涝配套设施,长期陷入国家投入无来源,地方投入无渠道的怪圈,投入严重不足,内湖、撇洪河建设停滞不前。现有湖区撇洪渠及内湖渍堤多系群众运动建成,普遍建设标准低,大部分堤身断面不足,抗洪能力低下,防御能力仅3~5年一遇。加之河道淤积和五强溪等一批大型水库建成后,外河中高水位时间延长,致使内江内湖挤排撇洪机率减少,电排排水效益降低,高洪水位时间过长,防汛任务加重。每到主汛期,内江内湖堤基翻砂鼓水、堤身散浸滑坡及穿堤建筑物险情接连不断,层出不穷,成为湖区人民的一块心病。近年来,撇洪渠及内湖频频失事,损失惨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据统计,从1950年至今,撇洪河溃决受灾人口181万人,因灾死亡155人,直接经济损失77.3亿元,淹没耕地27.5万亩,淹没房屋18.2万间,其中溃决最多的涔水撇洪渠达9次之多。内湖溃决受灾126万人,因灾死亡618人,淹没耕地16.3万亩,淹没房屋12.9万间,直接经济损失56.1亿元。今年,洞庭湖区第二大内湖黄盖湖今年7月遭遇特大暴雨袭击,累计降雨量达681.4毫米,由于排涝措施不足,7月16日,最高水位达30.15米,超保证水位0.65米,随时存在倒堤、溃垸的风险,全凭驻湘部队1100名官兵奋战8天,抢修加固堤坝20多公里,才保证内湖堤防不溃。第一大内湖大通湖今年8月15日~16日受暴雨影响,一昼夜之间,大通湖沿湖堤防仅青树嘴镇就损5000多米,部分堤防堤身损毁近半,经全力抢险才未决堤。1995年南湖撇洪渠北干漫溃,淹没耕
— 5 — 地19.79万亩,冲毁房屋16694栋,沅南垸大部分成为泽国。
2、内湖撇洪河淤积严重,调蓄输水功能退化严重。建国以来,撇洪河、内湖未进行过大规模疏浚整治,围垦、淤积现象严重,水面积大大减少,蓄水量显著降低。一是非法占用现象严重。受上世纪50~70年代 “大办农业”和“以粮为纲”及80~90年代土地开发等影响,内湖调蓄面积减少,加大了防洪排涝压力。据统计,洞庭湖区内湖面积较解放初期减少了775.5平方公里,内湖转化为鱼塘的面积达144.3平方公里。岳阳市1964年前全市有骨干内湖96个,面积129万亩,占湖区面积的17.9%,至2009年底仅35个,面积45万亩,总蓄水量12.2亿立方米,可调蓄水量5.6亿立方米,内湖水面比1964年减少84万亩,只占湖区总面积的5%。有的内湖已基本丧失调蓄能力。华容县护城垸赤眼湖原有水面5000亩,可蓄水650万立方米,1995年以来,因不断围挽修建精养鱼塘,水面现只有1000亩,蓄水量150万立方米,一遇大雨周边地区便内涝成渍。安乡县上世纪六十年代共有内湖面积18.12万亩,调蓄水量1.09亿立方米,至目前内湖面积仅不到5万亩,调蓄水量为0.23亿立方米,面积消减了72.4%,调蓄水量减少了79%。二是淤积问题突出。由于水土流失和垃圾乱丢乱弃,不合理的开发,内湖湖底普遍淤积,有效调蓄库容不断减少。以岳阳县大西湖为例,原有调蓄面积5300亩,由于湖底淤积,1998年至2002五年间不得不改为精养鱼池和农田,调蓄面积较少到3975亩,减少了25%。由于内湖面积和容积减少,洞庭湖区绝大部分
— 6 — 内湖面积根本无法达到设计要求的10%的水面率,调蓄和排水功能下降,随之而来的,就是新增大量电排装机,电排开机时间也逐年延长,使得农业生产成本增加。
3、内湖、撇洪河水污染严重,水质恶化趋势令人担忧。一是生产和生活废水、垃圾乱排乱倒污染内湖撇洪河水环境。环洞庭湖区经济总量大,人口数量多,是全省最重要的工业、农业集中区域之一,由此造成的大量废水、垃圾得不到有效的处理,直接排入(倒入)河道、内湖,致使湖区水生态环境持续恶化,水污染不断加剧。如岳阳市云溪区松阳湖沿岸大量工农业生产污水和城乡居民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湖内,仅工业污水每天入湖就达9万多立方米,使流域水环境恶化,生态破坏严重,河堤渗漏使河道内的污水向沿岸内湖蔓延,形成以冶湖撇洪渠西干渠、路口支渠、文桥支渠为中心轴线的污染片,严重威胁当地居民饮水安全和农业生产用水安全。二是过度养殖,加剧了河道、内湖水质恶化。近年来,相当一部分内湖、撇洪河被圈占进行养鱼、螃蟹、河蚌等高附加值水产,承包方为追求经济效益,向河湖内投入大量的人畜粪便和化学肥料作养鱼饲料,导致水质变坏,多种有害物质含量超过允许浓度,污染逐年增加,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如安乡县珊泊湖,年投肥量达7000吨,十年来水质每况愈下,目前湖水属于重度污染(五类水质),已完全不能饮用。
4、内湖、撇洪河管理体制管理不顺,水事纠纷多。目前洞庭
— 7 — 湖区内湖、撇洪河无统一的管理体制,在模式上主要是“分级、分部门、分地区管理三结合”,存在管理体制上分割,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地方之间协调不够,即形成了“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的现象,一个湖泊往往就有水产、渔政、林业、环保、水利等多个职能部门参与管理。多头管理带来的是体制不顺,条块分割,导致湖泊在开发与管理上的混乱,这些部门大多从本部门的利益出发,加剧了湖泊管理上的无序,水事纠纷多。如益阳市大通湖,管理方将水面承包给养殖户后,养殖户为追求经济效益,盲目围网养殖,不合理开发,给湖泊蓄洪和防汛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一方面由于围网养殖需要稳定的水位作保证,增加了防汛调度、水位控制工作难度,今年,由于抢排渍水,引起养殖户受灾的纠纷接连不断,严重影响了防汛抗灾工作;另一方面一旦遇到大洪水,围网养殖到处设卡,堤防、涵闸出现险情,船运抢险器材、救灾物资根本无法靠岸,给防汛工作带来严重的隐患。
三、建议与措施
洞庭湖区内湖和撇洪河是洞庭湖排涝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湖区人民群众赖以生存发展的宝贵资源。然而,由于治理和保护措施不到位,撇洪河、内湖的生态健康正遭受极大威胁,建议进一步加大治理和保护工作力度,逐步恢复内湖、撇洪河生态功能。
1、建议加大内湖撇洪河整治投入力度。洞庭湖区内湖和撇洪河堤防防御标准低,投入严重不足,是目前洞庭湖综合防洪体系
— 8 — 的薄弱环节,“十二五”应作为投入重点,加快整治。一是加快堤防建设。在全面摸清全省骨干内湖和撇洪河工程底子的基础上,按照防御不低于十年一遇标准,对内湖和撇洪河堤防建设进行全面规划,合理确定投资规模,尽快工程建设。二是尽快实施清淤疏浚。水面减少、淤积严重、功能衰退是造成洞庭湖区内涝灾害的主要原因,应将内湖退田还湖和撇洪河清淤、扩容作为近期工作重点加快推进,逐步恢复垸内调蓄功能。三是切实加大投入力度。把内湖、撇洪河治理作为下阶段水利投入重点,争取列入国家中小河流治理规划,争取国家支持。创新投入机制,设立湖泊保护专项基金,坚持不懈地、持之以恒地搞好湖泊清淤工作,探索实行“以奖代补、先干后补”等机制,调动市、县的积极性,加快内湖、撇洪河整治步伐。
2、建议加快实施内湖江湖连通生态水网建设。目前内湖水质变差,水环境容量下降,主要原因是江湖阻隔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污水直排造成水体污染严重;无序养殖引起水体富营养化;沟渠污染使水网连而不通。建议对内湖在系统规划、科学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水力调度、沟渠连通等工程手段,恢复江湖水力联系,形成江、湖、港、渠为主的生态水网,恢复河流与内湖、洞庭湖与内湖之间连通,建成生态水网湿地群,将“死水”变“活水”。将外界自然优良的生态系统向生态亏空区域进行“营养”输入,在实施污染控制工程的前提下,通过辅以水体生态保护与修复措施,使内湖水生态质量得到改善,重建动植物生长、栖息、繁殖场所,— 9 — 恢复湖泊生态系统及功能,稳定维持内湖生态良性循环。当前应以澧水滟洲调水等水力条件较好的区域为试点,加快洞庭湖区生态水网建设。
3、建议进一步加强内湖、撇洪河保护。洞庭湖区内湖、撇洪河当前表现出功能衰退,水质污染、水环境恶化,其实质是对加强保护认识不够,措施不力,建议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一要编制内湖、撇洪河保护规划。以全省第一次水利普查为契机,全面摸清不同内湖、撇洪河等水域的面积、所在位臵、现有的主要功能等,按照所在行政区域防洪排涝、水资源供需、水环境容量、生态功能等需要,编制内湖、撇洪河水域保护规划,确定本行政区域及区域内不同区块的基本水面率、水域总体布局、水域功能、水域保护范围、保护等级和保护措施,为水行政管理提供事实依据。二要推行水域占补平衡制度,对项目建设占用内湖、撇洪河实行分类管理。针对省内建设项目大量占用河道、湖泊的实际情况,借鉴江苏、浙江的成功经验,全面推行水域占补平衡制度,出台《建设项目占用水域管理办法》,设定水域占用补偿标准,利用经济杠杆遏制水域无序占用。并对建设项目占用内湖、撇洪河的情况实行基础设施和非基础设施分类管理,限制基础设施建设占用内湖、撇洪河,杜绝非基础设施占用内湖、撇洪河。三要控制内湖、撇洪河污染物排放。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严格环境准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从源头控制污染。加快内湖、撇洪河沿岸污水的排放设施建设步伐,— 10 — 推进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入湖排污口的截污治理,提高污废水处理率,减少废水、污染物对内湖、撇洪河的污染。
4、建议进一步加强内湖、撇洪河管理。创新管理模式,有效保护内湖撇洪河不被破坏,充分发挥其应有功能。一要明确管理责任主体。建议内湖、撇洪河由水行政管理部门主管,会同土地、环保、渔业等相关部门,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审批,避免机构重复设臵、多头管理、交叉管理,提高管理效率。二要建立健全协调机制。目前涉及的部门主要有水利、渔业、环保等多个部门。由于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利益群体对同一湖泊的价值、功能的判断可能不同,湖泊管理目标就会有差异,难以从整体管理的层面达成一个目标管理的优先次序,确定主导价值并以此来安排湖泊的主导用途、主要利用方式以及根据不同用途的相容和相斥情况制定限制性措施。省政府或者地方政府可以每年召开一次领导小组会,安排部署一年的工作,协调解决存在的重大问题。三要加强队伍建设。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力量,内湖、撇洪河管理缺位现象普遍存在。建议进一步建立健全内湖、撇洪河管理机构,落实管理人员和管理设备,落实专门的人员和工作经费。
5、建议加大内湖、撇洪河立法执法力度。内湖、撇洪河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具有蓄水、养殖、旅游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项生态功能,管理与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依法管理、严格执法是关键。一要尽快出台《洞庭湖区内湖、撇洪河管理条例》。内湖、撇洪河得不到有效保护,究其原因,首要的是立法滞后,— 11 — 有关部门和相关地区责任不清。为有效管理内湖、撇洪河资源,《洞庭湖区内湖、撇洪河管理条例》立法已经迫在眉睫。建议充分调研论证,争取省人大出台该条例。二要推进“一湖一法”工作。洞庭湖区湖泊众多,因地制宜地制定和颁布管理、保护和资源利用的规范或法规,是实施科学有效管理的保障。建议省政府对大型内湖、撇洪河进行分湖(或分河、分湖群)立法,做到一湖一法(或管理条例),或者督促各级政府出台保护当地湖泊的地方性法规,为依法保护湖泊提供法律保障。
调研组成员: 文柏海 易放辉 肖 义 谢 石
执
笔:易放辉
第二篇:在全省县际及农村公路和洞庭湖区畅通工程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十届人大三次会议精神,全面完成我省2005县际及农村公路和洞庭湖区畅通工程建设任务,省人民政府决定召开这次全省县际及农村公路和洞庭湖区畅通工程建设工作会议。刚才,省交通厅、省发改委和省财政厅把过去一年的工作分别作了通报,总结了成绩,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年的建
设任务、要求和措施,都讲得很好,我完全赞同。加强农村公路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协调发展,执政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我省为贯彻落实中央的决定,从2003年开始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特别是2004年年初周伯华省长代表省政府向全省人民郑重承诺要办好八件实事,把县际及县到乡镇公路和洞庭湖区畅通工程建设列为第二件大事。今年省十届人大三次会议继续把这项工作列入突出为民办好的实事之一。这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这项工作的重视,也体现了全省人民对这项工作的关心。事实表明,省委、省政府把这项工作列为突出办好的实事来抓,确确实实抓到了点子上,抓出了成效,极大地推动了这项工作。去年,全省新建与改造县际及县到乡镇公路4961公里,为年目标任务的160。建成通村公路7224公里,为年目标任务的180.6。洞庭湖区畅通工程中的澧县毛家岔大桥和华容注滋口大桥建成通车,沅江赤山大桥和南县麻河口大桥正式开工建设,为目标任务的100。两年来,特别是去年,我省农村公路建设的形势特别是农村公路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个成绩的取得,这是各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通力合作、相互支持的结果,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参与和全体建设者不懈努力的结果。省委、省政府对此是肯定的,全省人民是满意的。在刚刚召开的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对县际及农村公路改造评价很高,认为农村公路的修建不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而且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真正做到了“回报农民、反哺农业、扶持农村”,是重视和解决“三农”问题的具体体现。省8件实事考核办也认为县际及农村公路改造工作领导高度重视、措施有力、工作扎实、任务超额完成、数据可信、效果明显、群众满意。同志们,能够有这样的评价确实很不容易,借此机会,我代表省政府和省县际及县到乡镇公路建设领导小组,对同志们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的敬意!我们虽然取得了不斐的成绩,但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在农村公路建设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地方配套资金到位进度慢或难以到位,资金管理压力大,招投标工作有待进一步规范;建设质量还存在隐忧;技术标准掌握不一致等。对此,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工作,进一步研究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下面,我就今年的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保质保量全面完成目标任务总的要求是,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五年实现县到乡镇公路灰黑化、等级化”的奋斗目标和“一年开局,二年攻坚,三年决战,再用两年扫尾”的总体思路,坚持总量控制、先急后缓、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重点推进通乡公路和通村公路建设,加快农村公路达标化进程,显著改善农民兄弟的出行条件,为加快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良好的交通条件。按照这一总体要求,2月4日,省政府专题召开了会议,研究全省县际及农村公路问题,会议要求应该按照省政府既定的目标,在衔接安排好“十一五”全省县际及县到乡镇公路建设的同时,2005要优先安排8300公里规划内的项目和已经开工建设的项目,确保完成原定三年(即2003-2005年)8300公里的建设任务。到目前为止,原定8300公里规划内的项目还有近一千公里没有完成,而各地都对这些项目的开工建设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因此,要千方百计想办法开工并完成这些建设任务,使原定8300公里规划内的建设项目基本扫尾,所需资金由省交通厅贷款解决。此外,该规划外的已开工项目也要在年内基本完成。具体目标任务将分解到各市州,市州要按照与省政府签定的目标责任书,认真组织实施。
二、进一步强化农村公路建设措施今年是我省农村公路建设阶段性决战之年,各级政府、相关部门一定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大工作力度,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从宏观上准确把握,从微观上强化控制,使全省农村公路建设处于良好的受控状态。一是以分级管理为基础,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的组织管理。今年的总体建设任务可能比去年要小,但各地各部门丝毫也不能放松对工作的组织领导。因为任何的松懈都有可能造成工作上的被动,都有可能使我们的整体目标不能圆满完成,我们宁可把困难和问题估计得充分一些,因此,要进一步明确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一级管一级,使组织管理责任层层得到落实。同时还要使农
村公路建设管理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的轨道,只有这样才利于形成我省今后农村公路建设的长效机制。二是要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把工程建设质量关。可以说质量是我们这次农村公路建设攻坚战成效的关键,因此质量工作只能加强,不能放松,越是到最后,越不能放松。这点务必请同志时刻牢记在心。总的要求还是要强化业主负责制,业主是质量的第一责任
人,也就是说我们的市、州、县是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市、州、县的同志要强化质量责任意识,不能出问题,特别是重大质量问题。质量责任是终身的,不是你调离了就没有责任了。当然作为行业管理部门,同样要加强行业监管,省县乡办、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公路部门、交通质监部门都要进一步加大监督指导力度,特别要加强对各县乡镇建管机构的业务指导。要建立健全考核制度,通报制度,定期不定期地进行全面检查和重点抽查,大家一起共同努力,确保农村公路建设质量。三是以典型示范工程导向,总结推广农村公路建设经验。这次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攻坚战各地因地制宜,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涌现出了许多好的典型。这也是我们取得的一项了不起的成果,是十分宝贵的。各地要继续抓好典型,使其真正起到示范作用;同时要进一步总结推广经验,为我省今年以及今后农村公路建设开辟更多更好的路子。四是以资金筹措到位为保证,确保工程建设顺利推进。资金是完成任务的基本保证。从前两年的实施情况来看,凡是资金筹措足额及时到位的地方,那里的工程进展就顺利,目标任务完成就好。反之,则不然。这几年省里费了很大的劲,才筹措了近十亿元的资金用于省级配套;部分市县区也想尽了办法筹措资金,才使这项工程得以顺利进行。但是,也有少数地区自筹资金不到位,有的以降低建设标准来减轻自筹资金的压力,致使国家的投资未能发挥应有的效益。个别地方不但筹资不到位,甚至还要揶用国省补助资金,这是极不应该的。当然,困难是存在的,各地都有困难,有的困难还相当大,但是既然国家下这么大的决心办这么大的一件好事,我们多年来也一直在想办这样一件大好事,那么机遇真正来了,我们各级政府还有什么困难不可以克服,有什么理由不履行好自己的责任来完成这项工作呢?老实说,省里在制定补助标准时,也不是没有考虑到地区间的实际差别,在补助标准上还是有所区别的。我想,我们有的地方自筹资金不到位,不完全是客观原因,很大程度上还是思想认识、工作力度不到位。今年各市州要按照签订的目标责任书的要求,千方百计想办法及时足额筹措好自筹资金,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对于少数工作力度不够,自筹资金不到位,任务完成不好的地方,省里还是要采取相应的鞭策措施。
三、妥善解决好我省农村公路建设中的三大重点问题
(一)解决好农村公路发展方向问题,切实做到“四个结合”一是与提高农村农业综合发展能力相结合。按照中央1号文件精神。把农村公路建设摆到提高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综合能力的高度来谋划。二是与农村的资源开发相结合,大力推进“两个转变”。农村公路发展,要服务于农村的土地开发、矿产开发、农牧业开发、旅游开发,服务于山水林田综合治理,为农村经济发展广辟财源。特别是要通过农村公路建设,提升农村土地的开发利用价值,把农村最大的一笔财富激活,让土地资源转变为土地资本;为农村丰富的劳动力外出务工创造出行条件,使劳动力资源转变为劳动力资本;为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创造条件,吸引企业和民间资金前来投资。三是与农村城镇化、工业化和市场化战略相结合,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实施城镇化发展战略,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使城市和农村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工作重点。城镇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重要工具、培育农村市场的基本场所、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渠道,新时期农村问题的实质是农民增收难,这与我省城镇化进程缓慢有直接联系。为此,省委、省政府已经全面启动并加快了我省农村小城镇建设步伐。农村公路是城镇建设最基本的配套基础设施之一,必须把二者紧密地结合起来,在规划、布局上互相协调,在实施中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做到农村公路发展与农村经济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调整相结合,大规模转移农村劳动力,变就业压力为经济动力,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城乡经济一体化进程。四是与干线公路建设相结合,完善路网结构,提高服务水平。在农村公路建设中,各级地方政府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与干线公路形成网络,从而更好地发挥整体效益。避免各自为政、无序发展,降低公路的使用效益,挫伤群众的积极性。
(二)解决好农村公路发展动力问题,全面发挥“四个作用”一是发挥好各级党委、政府的主导作用。农村公路建设主要是各级政府的责任,建设主体是县乡人民政府。这是由国家的性质、政府职能特点所决定和我国法律所规定的,各级政府要明确各自的责任,做到角色到位。充分发挥好主导作用。其一,各级政府一定要把农村公路建设摆在当前经济工作中的重要位置,特别是作为建设主体的县乡政府要认识到位,充当好农村公路建设组织者的角色,搞好组织领导和宣传动员,认真谋划和实施好本地区农村公路建设。其二,各级政府要根据自身财力状况,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的资金投入。目前,全省许多市(州)县在这方面都加大了投入,长沙市各级政府2004共筹集配套资金到位2亿多元,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其他如邵阳、衡阳、郴州、永州等各市对农村公路建设都有一定的资金补助或奖励措施,并且到位情况比较好;但有的地区的政府投入力度仍然不够,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其三,制订好农村公路建设的配套政策和措施,以实际行动推动农村公路的快速发展。省对农村公路建设已经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和资金扶持办法,市、县政府已经出台的优惠政策和办法要继续坚持、巩固和扩展,未出台的要尽快研究出台,减免农村公路建设的地方税费,切实承担起征地拆迁和青苗赔偿责任等,尽一切努力降低建设成本。二是进一步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基础推动作用。调动好、保护好、发挥好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农村公路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对于促进农村公路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农民群众十分纯朴、讲究实际,修建与他们切身利益相关的农村公路,他们有比较高的热情,经过近几年的宣传和农村公路建设的实践,农村公路建设已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可以说,谁能开启农村劳动力资源这个宝库,谁就能开创加快农村公路发展的新局面!三是进一步发挥各级交通部门的指导、管理作用,其他部门的配合协同作用。国家交通建设的战略重点已经作出调整,从原来的抓干线公路“一头”到抓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两头”,省、市、县交通部门要与时俱进,对工作重点作出相应调整,省里要一头抓高速公路、一头抓农村公路,市州要一头抓地方重点公路、一头抓农村公路,县、乡的重点是抓农村公路。要认真抓好农村公路建设的规划,尽最大努力给予资金支持,切切实实搞好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解决好农村公路建设中资金和技术人才缺乏、管理经验不足的问题。政府各相关部门要搞好配合,为农村公路建设大开“绿灯”,多出主意、想办法,真正形成“领导重视、部门配合、上下协作、齐抓共管”的农村公路建设工作机制。四是进一步发挥好社会的支持、帮助作用。农村公路既是农村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又是农村社会公益事业,不但关系到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我们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局。支持和帮助农村公路建设,是我们对农民兄弟感情的体现,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各级政府、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进行广泛动员,积极争取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职工个人的支持,动员社会各界为农村公路建设出一点力。同时,要开拓创新,以土地、矿产、旅游等资源换路,积极引导个人、集体和各种经济组织投资农村公路建设。
(三)解决好农村公路可持续发展问题,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处理好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与减轻农民负担的关系。如何发动农民群众参与农村公路建设,既为农民脱贫致富创造更好的交通条件,又不加重农民负担、不违反相关政策,是农村税费改革以后的一个新问题。只要坚持农民自愿,不搞强迫命令,坚持注重实效,不劳民伤财,农民是愿意投工投劳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处理好加快农村公路发展和减轻农民负担的关系,关键是要把握好政策、掌握好方法、运用好利益机制,启动农民的内在动力。二是处理好农村公路建设的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农村公路建设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意义重大,农民群众建一条路十分不易,我们既要有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又要有扎扎实实的实干精神,妥善处理好速度和质量的关系。一方面,要坚持合理的发展速度,要根据经济建设的需要和自身经济发展的程度,做到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乘势而上,不要畏首畏尾、缓慢拖沓,也不要一哄而上、乱摆摊子;另一方面,要千方百计保证工程质量,德政工程、民心工程与豆腐渣工程只在一线之间,要加强质量管理,搞好廉政建设,宁可慢一点、累一点,也要争取干得好一点,一定要把农村公路建成经得起时间考验和农民群众检验的工程。建一条农村公路,在人民群众心中树一座丰碑!三是处理好农村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保护生态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我省是长江中游生态屏障,保护好占全省国土面积绝大部分的农村生态环境,意义十分重大。农村公路建设必须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在设计上,要贯彻环境保护的理念,尽量利用老路,避免大挖大填;在建设中,要做到文明施工,减少自然植被破坏;建成后,要动员群众恢复好沿线植被。切实做到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互相促进,避免引起水土流失,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四是处理好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的关系。农村公路建成以后,要取得预期的运行效益,主要是靠养护。国家交通部和省交通厅正在制定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方案。方案出台后,各地要认真贯彻实施。使农村公路始终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保证其发挥应有的运输效益,为我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好务。同志们,目前,我们正在全省党政机关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希望大家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和动力,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和高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创新思路、克服困难、真抓实干,全面完成今年农村公路建设目标任务,为加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实现全省社会经济新的跨越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谢谢大家!二○○五年二月二十七日
第三篇:在全省县际及农村公路和洞庭湖区畅通工程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十届人大三次会议精神,全面完成我省~县际及农村公路和洞庭湖区畅通工程建设任务,省人民政府决定召开这次全省县际及农村公路和洞庭湖区畅通工程建设工作会议。刚才,省交通厅、省发改委和省财政厅把过去一年的工作分别作了通报,总结了成绩,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年的建设任务、要求和措施,都讲得很好,我完全赞同。
加强农村公路建设是党中央、xx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协调发展,执政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我省为贯彻落实中央的决定,从~年开始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特别是~年年初周伯华省长代表省政府向全省人民郑重承诺要办好八件实事,把县际及县到乡镇公路和洞庭湖区畅通工程建设列为第二件大事。今年省十届人大三次会议继续把这项工作列入突出为民办好的实事之一。这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这项工作的重视,也体现了全省人民对这项工作的关心。事实表明,省委、省政府把这项工作列为突出办好的实事来抓,确确实实抓到了点子上,抓出了成效,极大地推动了这项工作。去年,全省新建与改造县际及县到乡镇公路4961公里,为年目标任务的160%。建成通村公路7224公里,为年目标任务的180.6%。洞庭湖区畅通工程中的澧县毛家岔大桥和华容注滋口大桥建成通车,沅江赤山大桥和南县麻河口大桥正式开工建设,为目标任务的100%。两年来,特别是去年,我省农村公路建设的形势特别是农村公路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个成绩的取得,这是各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通力合作、相互支持的结果,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参与和全体建设者不懈努力的结果。省委、省政府对此是肯定的,全省人民是满意的。
在刚刚召开的~期间,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对县际及农村公路改造评价很高,认为农村公路的修建不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而且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真正做到了“回报农民、反哺农业、扶持农村”,是重视和解决“三农”问题的具体体现。省8件实事考核办也认为县际及农村公路改造工作领导高度重视、措施有力、工作扎实、任务超额完成、数据可信、效果明显、群众满意。同志们,能够有这样的评价确实很不容易,借此机会,我代表省政府和省县际及县到乡镇公路建设领导小组,对同志们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我们虽然取得了不斐的成绩,但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在农村公路建设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地方配套资金到位进度慢或难以到位,资金管理压力大,招投标工作有待进一步规范;建设质量还存在隐忧;技术标准掌握不一致等。对此,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工作,进一步研究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下面,我就今年的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保质保量全面完成目标任务
总的要求是,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五年实现县到乡镇公路灰黑化、等级化”的奋斗目标和“一年开局,二年攻坚,三年决战,再用两年扫尾”的总体思路,坚持总量控制、先急后缓、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重点推进通乡公路和通村公路建设,加快农村公路达标化进程,显著改善农民兄弟的出行条件,为加快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良好的交通条件。按照这一总体要求,2月4日,省政府专题召开了会议,研究全省县际及农村公路问题,会议要求应该按照省政府既定的目标,在衔接安排好“十一五”全省县际及县到乡镇公路建设的同时,~要优先安排8300公里规划内的项目和已经开工建设的项目,确保完成原定三年(即~-~年)8300公里的建设任务。到目前为止,原定8300公里规划内的项目还有近一千公里没有完成,而各地都对这些项目的开工建设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因此,要千方百计想办法开工并完成这些建设任务,使原定8300公里规划内的建设项目基本扫尾,所需资金由省交通厅贷款解决。此外,该规划外的已开工项目也要在年内基本完成。具体目标任务将分解到各市州,市州要按照与省政府签定的目标责任书,认真组织实施。
二、进一步强化农村公路建设措施
今年是我省农村公路建设阶段性决战之年,各级政府、相关部门一定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大工作力度,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从宏观上准确把握,从微观上强化控制,使全省农村公路建设处于良好的受控状态。
一是以分级管理为基础,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的组织管理。今年的总体建设任务可能比去年要小,但各地各部门丝毫也不能放松对工作的组织领导。因为任何的松懈都有可能造成工作上的被动,都有可能使我们的整体目标不能~完成,我们宁可把困难和问题估计得充分一些,因此,要进一步明确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一级管一级,使组织管理责任层层得到落实。同时还要使农村公路建设管理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的轨道,只有这样才利于形成我省今后农村公路建设的长效机制。
二是要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把工程建设质量关。可以说质量是我们这次农村公路建设攻坚战成效的关键,因此质量工作只能加强,不能放松,越是到最后,越不能放松。这点务必请同志时刻牢记在心。总的要求还是要强化业主负责制,业主是质量的第一责任人,也就是说我们的市、州、县是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市、州、县的同志要强化质量责任意识,不能出问题,特别是重大质量问题。质量责任是终身的,不是你调离了就没有责任了。当然作为行业管理部门,同样要加强行业监管,省县乡办、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公路部门、交通质监部门都要进一步加大监督指导力度,特别要加强对各县乡镇建管机构的业务指导。要建立健全考核制度,通报制度,定期不定期地进行全面检查和重点抽查,大家一起共同努力,确保农村公路建设质量。
三是以典型示范工程导向,总结推广农村公路建设经验。
这次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攻坚战各地因地制宜,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涌现
发挥好社会的支持、帮助作用。农村公路既是农村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又是农村社会公益事业,不但关系到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我们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局。支持和帮助农村公路建设,是我们对农民兄弟感情的体现,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各级政府、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进行广泛动员,积极争取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职工个人的支持,动员社会各界为农村公路建设出一点力。同时,要开拓创新,以土地、矿产、旅游等资源换路,积极引导个人、集体和各种经济组织投资农村公路建设。
(三)解决好农村公路可持续发展问题,处理好“四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与减轻农民负担的关系。如何发动农民群众参与农村公路建设,既为农民脱贫致富创造更好的交通条件,又不加重农民负担、不违反相关政策,是农村税费改革以后的一个新问题。只要坚持农民自愿,不搞强迫命令,坚持注重实效,不劳民伤财,农民是愿意投工投劳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处理好加快农村公路发展和减轻农民负担的关系,关键是要把握好政策、掌握好方法、运用好利益机制,启动农民的内在动力。
二是处理好农村公路建设的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农村公路建设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意义重大,农民群众建一条路十分不易,我们既要有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又要有扎扎实实的实干精神,妥善处理好速度和质量的关系。一方面,要坚持合理的发展速度,要根据经济建设的需要和自身经济发展的程度,做到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乘势而上,不要畏首畏尾、缓慢拖沓,也不要一哄而上、乱摆摊子;另一方面,要千方百计保证工程质量,德政工程、民心工程与“豆腐渣工程”只在一线之间,要加强质量管理,搞好廉政建设,宁可慢一点、累一点,也要争取干得好一点,一定要把农村公路建成经得起时间考验和农民群众检验的工程。建一条农村公路,在人民群众心中树一座丰碑!
三是处理好农村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保护生态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我省是长江中游生态屏障,保护好占全省国土面积绝大部分的农村生态环境,意义十分重大。农村公路建设必须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在设计上,要贯彻环境保护的理念,尽量利用老路,避免大挖大填;在建设中,要做到文明施工,减少自然植被破坏;建成后,要动员群众恢复好沿线植被。切实做到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互相促进,避免引起水土流失,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四是处理好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的关系。农村公路建成以后,要取得预期的运行效益,主要是靠养护。国家交通部和省交通厅正在制定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方案。方案出台后,各地要认真贯彻实施。使农村公路始终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保证其发挥应有的运输效益,为我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好务。
同志们,目前,我们正在全省党政机关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希望大家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和动力,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和高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创新思路、克服困难、真抓实干,全面完成今年农村公路建设目标任务,为加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实现全省社会经济新的跨越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二○○五年二月二十七日
第四篇:关于涟源市桥头河镇农贸市场建设管理情况的调查报告 2
关于涟源市桥头河镇农贸市场建设管理情况的调查报告
近年来,随着涟源市桥头河镇镇发展步伐加快,中心区域规模不断扩大,如何建设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管理科学、文明规范的城镇农贸市场网络,成为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认真解决的一个重大且紧迫的课题。对此,我利用假期的实践机会,花了十多天的时间走访并研究了桥头河镇的主要农贸市场,询问相关人员,进行了有效的社会实践并作了详细调查研究,现报告如下。
一、农贸市场现状
(一)网点分布情况
就城镇农贸市场的分布现状看,中心区域较为均匀,东西两端明显不足,我镇现有农贸市场5个,总营业面积约2万平方米,即蓝田市场、三角坪农贸市场、双江市场、蓝溪桥市场、文达湾农贸市场。
(二)经营运作情况
现有市场中具有一定基础设施条件和规模的只有2个,即蓝田市场、三角坪农贸市场,其余市场属简易搭建棚架结构。由于这些农贸市场自身设计存在缺陷、设施老化、缺乏竞争力,加之受流动摊点、超市的影响,市场脏、乱、差问题突出,市场交易普遍萧条,经营秩序非常差,几大市场都形成了场内摊位空置、场外摊担拥挤的局面。
(三)管理服务情况
随着农贸市场建设主体的多元化,产生了管理服务主体的多元化,目前我镇几大农贸市场的建设分为政府投资,单位投资,街道、社区投资及私人投资等多种形式,市场产权结构非常复杂。如三角坪农贸市场的产权主体包括市场服务中心、私有业主等。
复杂的产权结构直接导致了管理和服务的差异化。如由于市场服务中心无权对自有产权以外的场地以及市场外进行有效管理,其日常经营管理成本非常高,管理难度也相当大。
二、城镇农贸市场存在的问题
(一)市场布局与城镇发展不相适应
近几年来,市经开区、光蓝路以及石马山、六亩塘等地发展非常迅速,居住人口迅速增长,但由于农贸市场没有及时配套,给市民购买日常生活必需品带来极大不便。
(二)市场设施无法满足经营需求。
一是市场设施老化。如双江市场禽畜宰杀场所没有与其它摊位分开,致使市场内臭气逼人。
二是市场建筑设计存有缺陷。如三角坪农贸市场的主要通道不是过窄就是路面坡度过大。蓝田市场、三角坪农贸市场的摊位设置使排水系统不畅,经常堵塞,污水横流;部分行业的摊位数量过、摊位面积过小。
三是市场安全系数低。如双江市场、蓝田市场内照明、电话、有线电视线路等如蜘蛛网一般互相交织,布满灰尘,既不美观又不安全。
(三)市场经营秩序较混乱。
一是业主的自我管理不到位。市场业主受利益驱动,往往注重收取摊位费而忽视管理,而市场服务中心作为农贸市场的主要管理者,其财力、人力也是相当有限的,这是致使市场经营环境和经营秩序混乱的重要因素。如蓝田市场存在管理责
权脱节问题。
二是有关部门监管不到位。工商部门作为农贸市场的监管主体,应全面履行管理职能。其他部门如卫生、城管、环保、质监、商务等部门要依据本部门职能对农贸市场实行监管,但实际上,农贸市场形成了管理的“空洞”。特别是城管部门为了追求部门利益,甚至以以罚代批的形式长期在马路上设置摊位。
三是行业指导不到位。商务部门作为行业指导单位,由于职能和手段缺乏,加上农贸市场的主体多元化,使得这种行业指导缺乏应有的作为。
(四)马路市场猖獗影响市容市貌。
目前马路市场随处可见,其中颇具影响的有三角坪农贸市场、蓝田市场以及芙蓉广场、莲花广场等处。马路市场之所以盛行,其原因来自于几个方面:客观上是政府投入不足,网点建设和市场设施跟不上经营和消费需要;主观上是利益驱动,经营者为了降低交易成本;其次是部门协调存在问题,市场内、外的管理权限不够明晰。
(五)市场资产收益率低。
以三角坪农贸市场为例,该市场所有的投资主体共计投资约2000余万元,但摊位资产的年收益只有30万元左右。其中市场服务中心耗资502万元所购置的163个农贸摊位,现仅有60个摊位成功发租。而周边47个门面开门经营的仅20余个,主要从事食杂批发、日杂零售以及用作冻库等,其余门面都闲置,市场内门面资产的年收益额约40万元。
三、加大农贸市场综合整治的措施及对策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建立以批发市场为龙头,中心市场为骨干,社区市场为基础的农贸市场网络。
(二)抓紧改造,加快建设,尽快建设一批标准化的农贸市场。
(三)强化管理,各司其职,构建清洁、安全、有序文明的农贸市场经营秩序。
(四)精心组织,置换产权,促使市场向公益性方向发展。
第五篇:关于全县学校食堂建设和管理的情况调查报告
关于全县学校食堂建设和管理的情况
调查报告
浚县教体局体卫艺站刘素军
学校食堂是学校后勤服务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集体用餐和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是课堂之外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阵地,学校食堂建设和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和社会的稳定。为此,教体局体卫艺站于2011年10月12日至12月23日,前往全县有食堂中小学校就食堂建设和管理的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基本情况
浚县现有有食堂供餐学校49所,在校学生118475人,其中住校生42960人。截止2009年底,有43所学校总投入资金27302.7万元,新建、改造43个食堂,总面积909288m,全县食堂就餐间总面积 44574m,食堂加工操作间总面积12239 m。2002年以前建立的食堂有18个,2003——2008年建立的食堂19个,2009——至今建立的食堂12个。全县学校食堂管理人员共有105 人;从业人员共有538人。我县食堂的经营形式分学校自办自营、对外承包经营、出让经营权年限由投资者经营三种。目前,49个食堂学校自办的36个,对外承包经营的8个,出让经营权年限由投资者经营的22
25个。
二、学校食堂管理的主要做法
1、近年来,县教体局连续下发了五个关于学校食堂建设和管理的专门文件,用政策和法规对食堂进行了规范和指导。明确了无论是国有资金还是引资修建的食堂,学校校长是食堂建设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所有食堂均办理了《餐饮服务许可证》或《卫生许可证》。同时县教体局领导、局机关科室干部、教育直属单位领导和部分干部共计110人,分级、分层、具体到人挂包一所学校食堂的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挂包人员每学期必须亲临食堂至少检查两次。
2、县教体局确定了由局体卫艺站协助加强对食堂的监管,并设有督查组,按省教育厅对食堂的相关要求,定期对学校食堂从组织领导、队伍建设、管理制度、规章制度、设施设备、服务质量的情况进行督查和不定期的明察暗访。对发现的问题,根据不同情况作出“限期整改”、“通报批评”、“停业整顿”的处理意见,并对校长和相关人员进行问责。2010年县教体局党组对1名校长因食堂管理的问题进行了诫勉谈话;2011年对40个食堂因环境卫生、原材料采购、软件建设、服务质量等方面的问题下发了限期整改通知书。
3、2011年4月,由区教育局监制的《学校食堂食品采购与进货验收台帐》、《学校食堂食品销售台帐》、《学校食堂消毒记录》、《学校食堂饭菜留样记录》、《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学习培训记录》、《学校食堂日常检查记录》六种资料,全县学校食堂已统一使用。县教体局每年对学校食堂
建设和管理按一个标准考核后,将结果应用到对各单位年终目标考核之中。
通过采取以上一些管理办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全县学校食堂未发生食品卫生安全事故,达到了安全稳定的目的。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硬件设施不达标
我县学校食堂绝大多数修建时间久远,未按要求进行规划设计,有的建筑面积不达标;有的选址不合理;有的功能不全,储藏、加工、操作混为一体。
2、认识不足,管理缺位,监管不力
个别学校存在认识问题,没有摆正学校的主体地位,未完全尽到领导、管理和监督的职责,把食堂的管理经营责任甩给食堂经营方,认为只要不出安全事故就行了。
3、食堂饭菜品种单一,选择余地少
个别学校中、晚餐实行套餐式销售,仅有3元/份(三两熟米饭、两份素菜)、4元/份(三两熟米饭、一荤一素)两个档次,品种单一,学生选择余地少。
4、食堂原材料采购把关不严
个别学校食堂一是采购无检验、检疫报告的动物、禽类食品原料,如鸡骨架、鱼丸子、鸡丸子;二是采购有劣质土豆、三无豆制品等;三是采购米、面、油索票验证不齐;四是软件资料记录、存档不齐。
5、从业人员培训不到位
个别学校食堂一学期对从业人员的培训仅
一、两次,达不到食堂从业人员每学期应培训一周的要求,致使部份从业人员食品卫生安全意识不强。
四、几点建议
1、充分认识做好学生食堂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把学校食堂建设纳入学校建设的整体规划,有计划、有步骤进行学校食堂建设和改造工作。
2、安监、卫生、物价、质量技术监督、食品药品监督等部门要加强对学校食堂的安全、卫生、质量、价格的监管。食堂出售的食品要做到价量相符、价料相符、价格合理,不擅自随意涨价。要定期培训食堂从业人员,提高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
3、坚持学生食堂的公益性和服务性原则,明确学生食堂非营利性质,不得以赢利为目的,学校不得把学生食堂作为创收的手段,不得以任何方式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在食堂消费和高消费,要为不愿在食堂就餐的学生免费提供蒸饭服务。
4、认真落实好国家对贫困学生的资助政策,尽快建立起政府补助、社会援助、个人捐助、学校资助的贫困生资助体系。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努力使学生食堂的饭菜与周边社会餐饮企业相比,在质量上明显高一点,价格上明显低一点,在卫生安全系数上大一点,在服务态度上明显好一点,对学
生的吸引力明显强一点,让学生食堂真正成为学生、教师和家长满意的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