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和镇进化村2017年11月30日脱贫攻坚情况简要汇报666
中和镇进化村2017年11月30日脱贫攻坚情况简要汇报
截止2017年11月30日,进化脱贫攻坚取得卓越的成效,百姓满意,干部放心。现将进化村的基本情况汇总如下:
一、人员信息
进化村委会共有人口656人,其中贫困户91户348人,非贫困户77户308人;其中2015年脱贫22户104人,2016年脱贫24户93人,2017年脱贫29户107人,2018年预脱贫17户42人;2018年预脱贫户中计划兜底保障5户7人,其余12户35人均可以如期脱贫。
二、住房问题
2017年已拆除重建17户63人,全部建设完成,未兑补资金;异地搬迁3户10人,1户4人开工建设中,2户6人未找到建设地址;扶贫安居房建设24户82人,22户80人已经自建完工(一个施工队安装加固配件),2户2人正在建设中(一个工程队正在建设),2户2人在2018年3月以前建设完工。其余的贫困户住房都达到安全住房标准。
三、教育及医保问题
进化村有1名贫困户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辍学的情况,经工作人员多次做思想工作,都不愿上学。进化村贫困户新农村医疗参保率达到100%,所有适龄参加养老保险的贫困户参保率为100%。
二、需要上级部门解决的问题
(1)村集体经济薄弱,需要上级相关部门帮助解决村集体经济达到3万元以上。
(2)村组道路的硬化问题:需要上级相关部门帮助解决六支苴、巴拉、上立戈、下立戈四个村民小组的道路硬化,帮助解决群众出行难的问题。
第二篇:脱贫攻坚汇报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脱贫攻坚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岁末年初,中央、省、市先后召开了一系列会议,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了全面系统的部署,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尤其是春节前夕,总书记亲临四川视察,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贫困地区,无论这块硬骨头有多硬都必须啃下,无论这场攻坚战有多难打都必须打赢;并在成都亲自主持召开了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系统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的成果和经验,就如何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提出了8条明确要求,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新的动员令。习总书记亲自挂帅出征,驰而不息抓脱贫攻坚,体现了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体现了坚定的脱贫决心、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崇高的为民情怀,为全党树立了标杆、作出了表率。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在思想上行动上向总书记看齐、向党中央看齐,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脱贫攻坚的各项部署,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质量导向,突出“精准”二字、下足“绣花”功夫,众志成城打好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过去一年来,xxx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扶贫开发战略思想,认真落实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市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目标,坚持以“绣花”功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圆满完成了“5个省级贫困村、6个区级贫困村退出、2722名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任务,xxx农村人口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63%,在首战首胜的基础上实现了再战再捷。我们将继续认真贯彻总书记对脱贫攻坚工作的总体要求、明确思路,将脱贫攻坚工作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
一、必须清醒看到,脱贫攻坚任务艰巨
十九大报告提出,必须清醒看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
“艰巨”体现在哪里?一是时间非常紧迫。现在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有不到三年时间,全面小康目标能否如期顺利实现,关键取决于能否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为此,总书记作出要“制定打好精准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指导意见”的重要指示,省上也启动实施了精准脱贫“千日攻坚”行动。我们必须争分夺秒、背水一战。二是要求越来越高。在成都召开的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总书记强调,全面打好脱贫攻坚战,要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近期,中央和省市召开的系列会议,都强调要把提高脱贫质量贯穿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各环节、全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重视“扶贫进度”向更加关注“脱贫质量”转变,将其作为今后脱贫攻坚的主基调,既要确保全面完成任务,又不能影响脱贫质量。三是难度越来越大。xxx今年拟退出的14个省级贫困村中,集体经济都很薄弱,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00元以下的占71%;同时预脱贫的5233人中,无劳动力的占39.7%,患慢性病的占15.6%,残疾人占12.5%,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79.3%。这些数据深刻表明,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坚中之坚,都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决定了今年的脱贫攻坚战是“硬仗中的硬仗”,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和足够的准备。
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特别是要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十九大报告作出的的重大判断。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十九大报告提出,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这句话写入了十九大报告。这是中国共产党向世人所做的宣言,更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
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得到人民的认可,就必然要全力抓好脱贫攻坚,实现全民脱贫,夯实全面小康社会经济基础。经得起历史检验,就必然要严格按照总书记对脱贫攻坚的总体规划开展工作,科学合理的实施各项工作措施,逐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落地落实,完成总体要求和任务,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必须按照“千日攻坚”行动要求,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目标,锁定省级贫困村退出,对照扶贫专项2018年实施方案,集中精力打好“春季攻势”“夏季战役”“秋季攻坚”和“冬季冲刺”,全力确保脱贫攻坚连战连胜。关键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持续攻坚:
一要聚焦住房安全保障持续攻坚。住房安全有保障是贫困群众脱贫的基础和前提。要全面完成126户(C级28户、D级9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危房改造,还要全面完成所有土坯房改造。尤其要注重解决好后续发展问题,加快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同步跟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因人因户落实好产业、就业、社保等后续措施,确保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二要聚焦产业就业扶贫持续攻坚。要“长短结合”抓产业扶贫。“长”就是要结合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以特色种养、乡村旅游、农村电商为重点,在建基地、创品牌、深加工上狠下功夫,着力培育长期的产业支撑;“短”就是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引导贫困群众选择小家禽养殖、蔬菜种植等生长周期短、见效快的脱贫项目,确保预脱贫户都有至少一项增收项目,做到短期促脱贫、长期奔小康。
三要聚焦教育医疗保障持续攻坚。教育、医疗扶贫的重中之重是及时兑现相关政策。要重点抓好教育、民政、医疗卫生等已有政策措施的落地落实,对贫困户享受政策情况进行全面梳理,下大力气解决政策兑现不及时、不到位问题,确保各项扶贫政策和惠民政策落实到户到人,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要对缺乏劳动力的贫困人口,特别是患有大病、慢性病和残疾的特困群体进行全面排查,切实做到低保应兜尽兜、应保尽保。
四要聚焦“四好村”创建持续攻坚。“两不愁、三保障”是必答题,“四个好”是加分题。我们不仅要通过“两不愁、三保障”解决好物质上的贫困问题,更要通过“四个好”解决好贫困群众精神上的贫困问题。要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把救急解困和内生脱贫、输血与造血统一起来,深入开展感恩奋进教育,持续办好“8+3X+3”农民夜校,通过常态化宣讲和精神鼓励,引导促进贫困群众比学赶超、提振精气神,不等不靠、埋头苦干,用自己辛勤劳动改变贫困面貌、创造美好生活。要深入推进“四好村”创建。以村规民约为抓手深化基层法治示范创建,分级开展“五好家庭”评选表扬活动,大力实施“五净一规范”行动,引导贫困群众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要改进帮扶方式和动员方法。探索以购代捐、生产奖补、以工代赈、扶持基金激励等措施,从机制上不断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奔康的内生动力,让脱贫群众不仅能“站起来”而且能“走得远”;同时要注意做好非贫困户,特别是临界户的思想工作,确保脱贫攻坚在和谐氛围中顺利开展。
五要聚焦巩固脱贫成效持续攻坚。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既要保证当年计划脱贫的贫困人口达到脱贫标准,也要确保已脱贫的贫困人口持续达到当年的脱贫标准。要常态化开展“回头看”“回头帮”,对标贫困退出标准,对2014年以来已脱贫的贫困人口进行仔细核查,对存在返贫风险的群众要及时列入台账“回头帮”,切实做到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监管。要持续壮大扶贫力量,继续开展好“百企帮百村”、扶贫日等活动,广泛动员人大、政协、民主党派、群团组织以及各种社会组织、志愿组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巩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
“我们将举全党全国之力,坚决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确保兑现我们的承诺。”总书记在同中外记者见面时许下的承诺,再次坚定了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中国人民生活一定会一年更比一年好”,这句话既给了老百姓希望和盼头,也为广大党员干部定下了目标和任务。
第三篇:下龙村脱贫攻坚汇报材料
洒雨镇下龙村脱贫攻坚情况汇报
根据安排,现将我村2017年脱贫攻坚开展情况汇报如下,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下龙村基本情况
下龙村位于洒雨镇西北,与格红村、陇松村、海星村接壤。距镇政府4公里,离县城30公里。全村国土面积14.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36亩,荒山1603亩。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村主要产业以茶叶种植为主。全村辖12个村民小组,共612户2325人,其中少数民族491户2118人,占全村总人口95%。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03户804人,一般贫困户178户745人,低保贫困户20户54人,五保户5户5人,2016年40户169人,均为一般贫困户,2016年搬迁6户30人。2017年计划脱贫127户541人,一般贫困户123户527人,低保贫困户4户14人。2017年计划搬迁219人。余下36户94人,其中五保户5户5人。计划2018年出列。2016年村贫困发生率27.31%,2017年村贫困发生率2.28%。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人员配备情况
为了同全国同步进入小康,我严格按照县委政府、镇党委政府成立了尖刀攻坚班,同步小康工作组、五人工作小组。成员由县文体广电旅游局、镇政府组成。
(二)产业发展状况
养殖方面:养牛40户147头直接受益190人,养猪34户137头直接受益137人,养鸡9户2080羽直接受益39人,养鹅9户1户200羽直接受益人2人;种植方面:薏仁米5户30亩直接受益20人,白茶种植1户8亩直接受益人1人,毛竹种植1户7亩受益4人,刺梨种植2户30亩受益10人,核桃种植1户9亩受益人2人,杉树1户20亩受益人4人。外出务工29户118人。
(三)打算和想法
一是和册亨县坡坪镇联合发展养鹅项目;二是和安龙县农一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养鸡项目;三是通过学习借鉴毕节织金县竹荪种植项目;四是积极发动白茶种植项目;五是毛竹种植项目。
三、请求给予解决的问题
(一)办公设备
太阳能热水器一台,档案柜2个,电脑2台,彩色打印机1台,餐具1套。合计17000元。
(二)项目资金
1、村委活动室维修及水沟15000元;
2、箐脚组通组硬化路沙石材料100方合计20000元。以上实际问题望领导给予解决为谢。谢谢大家。
洒雨镇下龙村民委员会 下龙五人驻村工作小组
2017年5月20日
第四篇:围墙村脱贫攻坚汇报材料(12.19)
围墙村脱贫攻坚秋季攻势工作
情况汇报
一、脱贫攻坚精准识别工作:
2018年初在档88户241人;其中民政兜底42户101人(其中五保户1户1人,低保户41户100人)。2017年11月份经村民民主评议会议,确定75户325人脱贫,新识别3户8人(但还未确定);自然增加变动20户43人,自然减少变动42户54人,合并老人户29户。
二、近期工作开展情况
1、十九大精神宣讲。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9场次,其中在村委集中宣讲2场次,流动式宣传7场次。
2、“两率一度”。自10月8日3号令下发后,围墙村驻村工作组、包组干部根据《永宁镇脱贫攻坚“大走访、大宣讲、大帮扶”工作方案》,积极召开院墙院坝会,开展政策宣传,进行逐户走访,认真核对人口信息,全力做到因户施策,产业全覆盖。提高“两率一度”。目前已召开小组(自然寨)会议23次,院坝会议覆盖全村。根据实地走访将得到的信息修改“一户一档”资料,目前“一户一档”资料全部完成,下一步完善印证材料。
3、金融扶贫、生产扶持。(1)“惠农脱贫贷”签订农户24户,已发放第一期分红共12户30000元。(2)“特惠贷”11户35.8万元,“百强牛业”贷款4户20万元。“牛起来”贷款150万元。(3)“短、平、快”产业扶持同步推广,到目前为止,共发放两个批次68户产业扶持金,第三批次30户“短、平、快”项目以扶贫资金入股的方式加入到和顺康合作社蛋鸡养殖项目中参与利润分红,贫困户每1000元一年分红100元,目前30户贫困户共计3万元股金已到账。第四批申报20户,目前有5户提交申请。
4、基础设施建设。机耕道共8000米,已完成8000米;串户路共8841米,已完成8600米;庭院硬化任务数149户,已完成285户,总体进度在95%以上(目前仅有核寨组正在收尾,本周内可完工);危房改造27户,已实施26户(其中陈付凯户放弃危改,申报移民搬迁。),已竣工26户,“三改”动工26户,市级台账四类对象“三改”全部完工,总共完工23户。
5、产业发展:
(1)10000羽蛋鸡养殖项目。已完成20个鸡舍的建设和蛋鸡引进,养殖区生产正常并进入产蛋期,目前已销往安顺学院100件36000枚。
(2)五户联保养殖“关岭牛”工作,目前已定购“关岭牛”43头(覆盖2组10户“五户联保”户,其中贫困户6户)。并在围墙村瓦厂处修建一个养殖小区,圈舍场占地820平方米,养殖规模达100头,目前已平整场地。
(3)围墙村计划流转土地500亩,已流转300亩。现翻耕种植冷凉蔬菜50亩,“关岭牛”饲草种植80亩。(4)已和农业局对接,由他们帮助制作贫困户入股权证,本周内将做好贫困户入股工作,实现产业全覆盖。
6、合医参合目标
总人数2280人,已参合2010人,完成率92.5%,贫困户参合率55.8%。
三、当前存在的问题
1、围墙村人畜饮用水困难一直未得到解决。如客田、核寨、荒田等水池虽然修建有水池,但由于水管破损、水源点取水难、水池破损等问题,导致村民无法直接使用自来水。围墙、包包、跑马三个组饮用水项目,从2014开始实施,但至今一直未得到使用。
2、合作社没有专门的经营管理人员,村干部入股积极性不是太高,入股金额少,合作社生产运营存在很多困难。
3、合作社蛋鸡养殖场的饮用水还存在相当大的困难,还需修建一个蓄水池。养殖场的变压器安装共计10万元,目前仍没有专项资金支付安装费用。
4、“两率一度”还有待提高,缺少“8651”帮扶人走访印证材料。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1.完善村社合一合作社的社员组织管理结构,保证合作社运行顺利,使成员各司其职、各尽其能。2.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继续动员贫困户发展产业,利用合作社集体经济产业项目进行全村贫困户产业全覆盖。
3.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完善机耕道覆盖网,争取连片土地有路通,连片土地规模化使用。4.开展“产业到户”和夜校技能培训,加大入户走访及惠农政策宣传力度,提升“两率一度”。5.入户宣传,动员全村生产条件适宜的村民种植青贮玉米,预计明年围墙村种植青贮玉米将达到500亩,提高农户经济收入。
6.稳步推进“关岭牛”购置和蛋鸡养殖场产销工作。
第五篇:村脱贫攻坚工作规划
村脱贫攻坚工作规划
篇一
整村脱贫规划得到了我镇领导的高度重视,党委召开专项会议讨论研究后,决定在原有对口扶贫人员的基础上,抽调专人成立**村整村脱贫规划设计组,分管领导亲自带队,通过认真分析、调研,请教有关专家并经村民代表大会商议表决后,初步形成了**村整村脱贫项目规划书,现将规划情况汇报如下:
一、**村基本情况简介
**村位于***镇西北部,紧邻江东街道天台和凉水村,与天台、凉水有两条主干道相连,是***镇西北之门户。村下辖5个社,***户1***人,面积9.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835亩(田1137亩,高产稳产田500亩,人均0.3亩),林地面积4000亩,森林覆盖率达**%,全村常年居住人口1***人,其中建卡贫困户***户***人;受限于基础设施的薄弱和水资源的不足,我村产业发展和人畜饮水安全受到限制;20**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元,为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元)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率**.*%,贫困人口全部解决温饱问题。
二、整村脱贫规划原则、内容及目标
(一)规划原则
我村整村脱贫规划原则是:结合我村实际,在合理利用资金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群众积极性,以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产业发展,统筹保障民生。
(二)规划内容
根据**村的实际情况,整村脱贫项目主要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农民教育培训和民生保障等方面进行规划。
一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发展保障
新建村级公路10公里,目前我村依托互助会资金支持,已经开始前期铺设,需要后期扩大投入。硬化村级公路10.9公里,形成连接天台、凉水的加宽公路,并形成绕村硬化路格局。建设生产便民道8.2公里,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新修水池7口,2400立方米,铺设管道14.5公里,解决我村人畜饮水困难和安全饮水的难题;整治山坪塘27口,约2万立方米,为我村产业发展提供便利水源条件。
二是加快产业发展,实现农户脱贫
走“一保二扩”(在确保粮食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扩大蔬菜的栽培面积和立体间套种面积、扩大名优特新农产品种植面积)的路子,强力推进奶牛、肉牛和禽类基地建设的发展。扩大奶牛养殖规模,引导肉牛养殖兴趣户变成规范户,在20**年实现年出栏500头;增加榨菜种植面积,力争达到1500亩;扩大家禽养殖规模,新建标准化万只养鸡场1个;突出特色种植,发展**樱桃350亩。建立中草药生产大户+散户模式,发展药材种植大户5户,增加药材种植面积300亩。通过发展农村产业,使农民摆脱贫困,走上富裕。
三是加快社会事业建设,保障民生民计
针对**村在对口扶贫和“十*五”扶贫项目中取得的成效,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规划建成2个新村居民点,即冒火山集中居民点、石桥集中居民点,完成***户农户的生态移民建设,***户贫困户的危旧房改造。完善村级文化活动场所、农民超市垃圾存放点等便民设施,实现集经济、文化交流、商贸为一体,发展**村经济。
四是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素质
在整村脱贫规划中,提高农民素质是关键之一。成立一所农民学校,利用村级活动室,请区级机关部门和镇农业中心的职业教师、专家、学者对农民进行理论教育和技能培训,保证全村村民每人都能掌握1-2门实用技术;保证两后生都能接受职业教育培训。
(三)规划目标
整合镇扶贫开发、“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及全区整村脱贫开发工程等三大政策机遇,推进**村整村脱贫工程的实施。从20**年起,人均每年增加***元以上,人均纯收入超过***元;推进全村基础设施建设。两年内实现组组通硬化公路,公路级别达到通畅标准,户户居民能喝上干净的自来水;安置全村地质灾害户、无依无靠的弱势群体;到20**年,建立“三圈一带”体系,即建起一个特色产业圈,一个公共服务圈,一个综合统筹圈,一个生态移民产业带。每年提供季节性就业岗位***人以上,长期性就业岗位***人以上,新增就业***人以上;实现剩余劳动力输出***人以上,全面实现**村整村脱贫的目标任务。
三、**村整村脱贫项目设计
(一)基础设施建设
**村“三圈一带”脱贫思路如原则所述,要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在整村脱贫上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两个基地的实现和发展。
1、产业道路建设。要实现“三圈一带”的目标,必须解决产业运输问题。一是为促使圈与圈的连通,按需构建交通网络,建好一、二组(村公共服务中心所在地)至三组5公里的出境路,修建一组至五组的环村公路10公里。同时,结合**至天台和凉水的两条出境路的改善,吸引区位资源的流入和增加人流量,搭建和扩大“特色产业圈”影响力和贸易平台。二是为促进生态移民产业带的产业开发,修建各组人行生产便道8.2公里。
2、人畜饮水工程建设。**水资源历来缺乏。所以解决和改善“三圈一带”居民的安全饮用水和商业用水问题,是保证“三圈一带”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计划利用综合统筹圈的优势,建立涵盖“三圈一带”的人畜饮水工程体系,区分人畜饮水和产业用水。一是规划实施产业圈的生产工程,整治山坪塘27口,约2万立方米;二是规划人畜安全饮水工程,修水池7口,2400立方米,铺设管道14.5公里。
(二)基础产业发展
在现有牛场规模前提下,推进奶牛、肉牛和禽类基地建设的发展。扩大奶牛养殖规模,并加快附属草场建设,在20**年实现年出栏500头;增加榨菜种植面积,力争达到1500亩;扩大家禽养殖规模,新建标准化万只养鸡场1个;突出特色种植,发展**樱桃350亩。建立中草药生产大户+散户模式,发展药材种植大户5户,增加药材种植面积300亩。
(三)基本素质提升
依托驻社的农业服务中心和区内外专家,成立一所农民学校,利用村级活动室,请职业教师、专家、学者对农民进行理论教育和技能培训,保证全村村民每人都能掌握1-2门实用技术;保证两后生接受职业教育培训达**%以上。
(四)基本民生保障
就业上,“三圈一带”的建立为周边群众每年提供季节性就业岗位***人以上,长期性就业岗位***人以上,新增就业***人以上;实现剩余劳动力输出***人以上;居住上,规划***户***人的生态移民,***户***人的危旧房改造,并且建立生态移民产业带,带动移民和改造户改善生产生活水平;社会保障上,继续推进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进一步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做到应保尽保。
(五)基层组织建设
得益于镇党委、政府对我村的大力支持,我村于20**年完成了村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整个中心(含卫生室)占地1200平方米,集活动室、会议室、远程教育点、农家书屋、留守儿童活动中心于一体,我村将进一步根据“三圈一带”规划,进一步完善村公共服务中心的农民工教育培训学校职能,为公共服务圈建设提供便利。
四、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村“三圈一带”体系所涉四个大类,七个项目预计需投资**.*万元。其中扶贫资金***万元,用于产业发展***万元,饮水工程***万元。
篇二
一、指导思想
以*****、“****”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和十八届*中、*中全会精神,以“强民,富民、奔小康、打造生态文明乡村”为主线,把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注重特色产业发展,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推进建设经济强村,与全镇全县全省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
二、基本原则
(一)突出重点,精准扶贫。加大对建档立卡贫困社和贫困户的扶持力度,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向建档立卡贫困社和贫困户的发展倾斜。坚持基本政策精准到人,帮扶力量精准到户,基础建设(产业)精准到村组。
(二)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镇政府对脱贫工作负总责,把脱贫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鼓励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充分调动广大农民自主创业、发展生产、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农民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和自我服务的能力;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
(三)齐心协力,合力推进。各社、各单位要根据本规划,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争取资金、项目,在制定政策、分配资金、安排项目时要向8个建档立卡贫困社倾斜,形成工作合力。
(四)统筹兼顾,科学发展。坚持脱贫与建设美好乡村相结合,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相结合,与招商引资相结合。充分发挥田头特色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提倡健康科学,生活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三、总体目标
按照“三年实现脱贫,五年同步小康”的总体目标,到20**年实现8个重点贫困社脱贫。基本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与全县平均水平相等,确保贫困发生率低于8%,全面摆脱贫困。
(一)农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2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到20**年达到***元,年均增长**%。规划期内,贫困人口由20**年的1***人下降到20**年的***人,贫困发生率由**.*%下降到8%以内。通过扶贫开发,力争本村村民整体经济年收益与当镇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步增长,到20**年,人均纯收入***元以上的农户达到**%以上。
(二)基础设施不断加强。20**年实现农村水泥公路到组率达**%;解决2***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安全率达到**%,配套完善村级供水设施;农户沼气入户率达到**%以上。到20**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指标达到国家规定目标。
(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九年义务教育成果进一步巩固,初中阶段教育入学率达到**%以上。建立健全村级卫生室及配置合格村医,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以上,确保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及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医疗保障水平全面提高。城乡公共文化、广播影视服务体系基本完善。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实现人口均衡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生活质量大幅提升。
(四)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到20**年,村庄绿化率达到**%以上,卫生厕所使用率达到**%以上,污水处理率达到**%以上,农民集中居住区垃圾实行统一收集处理,村社污水集中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小流域治理率达到**%以上,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率达到**%以上,森林覆盖率提高到**%以上,绿化率达**%以上,生态区得到有效保护。预警、监测、应急、救援系统功能齐全,防灾减灾能力显著增强。
(五)乡风文明程度大幅提高。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民主法制建设、乡村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农民法制意识不断增强,村民自治能力进一步提高。到20**年,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党务公开率达到**%,村民自治、民主法制创建面均达到**%以上。
(六)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扎实推进。认真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努力建设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本领过硬的骨干队伍、功能实用的服务场所、形式多样的服务载体、健全完善的制度机制,到20**年实现“四有”目标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达到**%。加强村级为民服务中心建设,全面实行村干部集中办公和“背包”服务、网格化服务,到20**年建成较为完善的基层便民、为民服务体系。
四、主要建设任务
(一)着力加强特色农
(林)业建设。
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实施“一村一品”,努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围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村建设,着力发展特色生态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1.建设特色农业产业基地。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依托优势,因地制宜,做大做强本村特色产业,到20**年,发展党参、黄芪和柴胡等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万亩。
(1)做大做强传统产业
全膜玉米:进一步做优做强全膜玉米种植。按照环境生态化、园地清洁化、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的要求,大力发展高产、抗旱、优质和生态的全膜玉米产业基地。因地制宜,以朱母生态观光点为主线,大力发展村级生态旅游文化。
马铃薯:着力建设标准化生态马铃薯产业园,加快改造低产马铃薯品种。到20**年,发展高产优质生态马铃薯3000亩。
生态养殖:到20**年,年出栏生猪200头,小尾寒羊羊5266只。
(2)大力推广成熟产业
小杂粮:以荞麦、大豆、胡麻等主要传统品种为主,引进、开发、示范和推广,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提高产量和品质。到20**年,计划发展小杂粮种植900亩。
(3)积极培育新兴产业
枣树和核桃:到20**年,发展枣树、核桃产业园1745亩,拓展农民增收途径,提高农民收入。
2.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着力培育、规范、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和壮大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到20**年,培育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5家,发展家庭农场10家,培育各类专业大户***户。建立农业龙头企业和规范、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名录制和优胜劣汰机制,引导各类项目资金扶持名录内的经营主体。
3.实施精品名牌战略。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各类经济实体开展“三品认证”。到20**年,中药材等特色农业基地实现无害认证全覆盖,有机产品认证达到1个,有机产品认证基地达到200亩。初步建立农产品品牌培育、发展和保护体系,加快形成“创建一批、提升一批、储备一批”的农产品品牌发展新格局。培育一批如中药材等产业的新兴品牌。
4.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基层农林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提升技术推广能力,强化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积极支持基层农技部门牵头创办试验、示范基地。
5.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围绕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培育一批有技术、懂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提升农民素质,促进特色产业发展。依托职业技术培训机构,根据区域外劳动力市场需求,采用校企联合等方式开展订单式定向培训。鼓励农村受训劳动力参加劳动部门举办的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
(二)着力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1.努力改善交通条件。坚持把贫困村道路建设作为重点,加大支持村际道路和通组水泥路建设力度,提高农村公路安全水平和服务能力。修建通组道路里程41.3公里,实现组组通路的目标。
2.努力加强城乡建设。以村址为中心,坚持内疏外拓,强化生态保护,打造乡村景观,完善公共设施,增强集镇功能,加强文明创建,提升人居环境。
3.加强农村安全饮水和农田水利建设。遵循科学规划、综合治理、用养结合、防止污染的原则,加强农田集水工程改造提升,提高防汛抗旱能力。到20**年,使现有农田集水工程排涝灌溉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实现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
4.加强农村供电和通信条件建设。到20**年基本建成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的新型农村电网。加速实现无线通信信号全覆盖,消除自然村、交通沿线和旅游景区通信盲区,实现通信全覆盖;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
(三)着力改善民生。
1.大力实施教育扶贫工程。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巩固发展义务教育、积极普及高中教育、全力支持职业教育,提高教育的整体质量与效益,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争取国家政策,积极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教育信息化建设,注重改善偏远贫困村的教学条件,全面实施“教学点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结合对口帮扶工作,加大对特困生的帮扶力度,进一步提高群众对学校的满意率。
2.积极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加快建设农村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文化下乡进社区,支持兴办各类群众文化团体,鼓励文化志愿服务。充分挖掘本地传统特色文化、体育项目,组织群众参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传统特色文化、体育竞技活动,丰富群众的文化体育生活。
3.加快发展农村医疗卫生。全面落实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传染病防治、预防接种、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管理,完善医疗服务体系。群众获得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更加均等,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扩大农村免费公共卫生服务和免疫范围,加强人畜共患疾病、结核病等传染疾病及地方病的防治。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对村卫生室全覆盖,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完善乡、村两级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网络体系及信息化手段,加大对村级卫生室及人才培养支持力度,加大对计划生育扶贫对象扶持力度。
4.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的原则,巩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成果,逐步提高农村养老保险金。做到“五保户”应保尽保,符合低保条件的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部纳入低保,巩固提高农村医保水平,完善农村,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制度。大力推进五保户、特困户危房改造、扶贫搬迁和生态移民工程。
(四)着力建设美好乡村。
1.加强环境保护。加大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力度,加强引用水源地保护区监督和管理,制定保障饮用水安全应急预案;积极推进农饮工程及引用水源保护工程建设,加大对农村水质监测频次,确保农村引用水安全。加强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工程建设,大力推行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和分散相结合处理模式及农村垃圾分类,实现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大力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建立“户保洁、村收集、乡转运”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和保洁制度。
2.努力实现乡风文明。按照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要求,以“文明户”评比、文明创建等为载体,大力弘扬“三苦精神”;深入开展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文明创建和建立农民书屋,大力宣传好人好事,积极倡导文明新风尚,农村赌博、迷信活动明显减少,农民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3.加强农村民主与法治。开展多种形式培养村干部,努力提高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和“两委”班子整体素质,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大力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不断提高村民自治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和“一事一议”制度在民主决策中的作用;开展经常性的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教育;积极引导农民学法、懂法、守法,按法律法规办事,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4.加快美好乡村建设。重点选择王马山、胡圈、邵坪、朱母等中心村庄,采取一次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办法,建成环境优美、产业鲜明、生活舒适、管理民主、邻里和睦的美好村庄。
五、保障措施
(一)健全组织保障机制。坚持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切实加强对全村脱贫工作的领导,统揽全局,凝聚力量,有步骤的推进规划实施。具体由村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村脱贫工作的组织领导,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负责全乡脱贫工作日常事务。各社要成立工作小组,村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实行单位帮扶联系村、干部包户的工作模式,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动员、精心组织、倾情帮扶。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落实激励政策,把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统一起来,把全村人民的力量凝聚起来,努力形成脱贫摘帽的良好氛围和强大合力。
(二)创新精准扶贫工作机制。
1.创新贫困人口识别机制。创新贫困人口识别方法,确保底数精准;规范贫困人口识别程序,确保流程精准;强化公示、公开,确保对象精准。
2.创新建立分类机制。紧扣贫困成因、贫困程度梳理分类,因社因人分类施策,确保成因精准、类别精准、施策精准。在尊重群众意愿的情况下,做到“滴灌”精准、措施得力、脱贫有望。
3.创新建立规划机制。立足村情实际,注重与减贫摘帽、同步小康指标相衔接,实事求是制定工作规划,确保目标精准;在推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同时,着力提高村级经济发展,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和村容村貌,提升村民素质和村风文明程度,真正实现民富村强,确保思路精准;针对贫困村自然条件,尊重群众发展意愿,力求规划内容和举措细化到每个项目、每家每户,做到措施精准。
4.创新建立动力机制。注重通过会议动员、入户引导、参观学习等形式宣传政策、发动群众,增强自我求变、自我发展的信心,确保宣传动员精准;从群众最迫切的需求着手,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保障等方面优先排列其帮扶需求,确保需求意愿精准;尊重群众意愿,顺应群众期盼,回应群众关切,将知情权、决定权、管理权交给群众,确保主体地位精准。
5.创新建立管理机制。建立贫困村和贫困户管理系统,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管理系统,确保对象管理精准;建立监测评估体系,对各类扶贫资源到村到户、贫困村经济社会发展、扶贫对象就业增收情况、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情况进行监测评估,准确反映扶贫成效,确保成效评估精准。
(三)创新农村管理体制机制。
1.推进集体“三资”市场化运营。着力提高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民主化水平。探索农村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股份化的有效实现形式。允许农民以出租或入股相关产业项目经营主体来获取租金或分红,让农民从集体“三资”市场化运营中获取更多收益。在不改变林地集体所有权和林地性质、用途的前提下,允许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规范流转林地承包经营权,鼓励农民通过入股分红、专业合作等方式,积极开展规模经营、集约经营,促进林农实现长期增收、森林生态保持良好。鼓励村级依托现有资源通过开发、租赁、入股、经营等多种形式发展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增收。
2.推进农村土地和林权制度改革。明晰农村土地和集体林权财产权属,支持农民从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林权的流转中获得财产性收入,大幅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积极争取土地整理项目,稳步规范推进城乡土地增减挂钩,鼓励支持农民开展土地复垦和整理,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增加农民收益。完善土地征用程序和补偿机制,妥善安置失地农民。继续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化各项配套制度改革,进一步明确林权主体,理顺经营关系。
(四)健全多元投入机制。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市、县项目资金支持,广泛吸纳企业和社会资金参与,主动争取在外人员捐资援建。同时,动员受益群众合理出资,形成脱贫奔小康建设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广泛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通过采取民办公助、以奖代补、项目配套、实物补助等措施,引导农民群众自愿投资投劳,广泛吸纳民间资金。同时整合现有的各方面农村建设资金,实行统一规划、统筹使用、性质不变、渠道不乱,充分发挥资金的聚集效应,实现群众参与最大化、资源利用最大化、综合效益最大化。
(五)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坚持推行政务、财务公开,接收社会监督,杜绝“暗箱”操作。坚持项目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账、专人管理,专项拨付,增强透明度,并实行资金审计和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确保资金运行安全,发挥最大效益。对违规违纪行为,一经查实,依照有关规定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六)健全考核奖惩机制。将脱贫奔小康工作纳入目标综合考核和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建立脱贫奔小康工作考核奖惩制度,对先进村和单位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完成任务差的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给予严肃处理。对8个建档立卡贫困社制定统一的普惠政策资金扶持方案和考核方案。建立干部包村包户考核制度,将考核结果与单位和个人评先评优相结合。
篇三
一、指导思想
以*****、“****”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中、*中全会精神,以“强民,富民、奔小康、打造生态文明乡村”为主线,把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注重特色产业发展,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推进建设经济强村,与全镇全县全省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
二、基本原则
(一)突出重点,精准扶贫。加大对建档立卡贫困社和贫困户的扶持力度,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向建档立卡贫困社和贫困户的发展倾斜。坚持基本政策精准到人,帮扶力量精准到户,基础建设(产业)精准到村组。
(二)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镇政府对脱贫工作负总责,把脱贫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鼓励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充分调动广大农民自主创业、发展生产、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农
民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和自我服务的能力;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
(三)齐心协力,合力推进。各社、各单位要根据本规划,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争取资金、项目,在制定政策、分配资金、安排项目时要向8个建档立卡贫困社倾斜,形成工作合力。
(四)统筹兼顾,科学发展。坚持脱贫与建设美好乡村相结合,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相结合,与招商引资相结合。充分发挥田头特色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提倡健康科学,生活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三、总体目标
按照“三年实现脱贫,五年同步小康”的总体目标,到20**年实现8个重点贫困社脱贫。基本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与全县平均水平相等,确保贫困发生率低于8%,全面摆脱贫困。
(一)农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2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到20**年达到***元,年均增长**%。规划期内,贫困人口由20**年的1***人下降到20**年的***人,贫困发生率由**.*%下降到8%以内。通过扶贫开发,力争本村村民整体经济年收益与当镇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同
步增长,到20**年,人均纯收入***元以上的农户达到**%以上。
(二)基础设施不断加强。20**年实现农村水泥公路到组率达**%;解决2***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安全率达到**%,配套完善村级供水设施;农户沼气入户率达到**%以上。到20**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指标达到国家规定目标。
(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九年义务教育成果进一步巩固,初中阶段教育入学率达到**%以上。建立健全村级卫生室及配置合格村医,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以上,确保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及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医疗保障水平全面提高。城乡公共文化、广播影视服务体系基本完善。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实现人口均衡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生活质量大幅提升。
(四)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到20**年,村庄绿化率达到**%以上,卫生厕所使用率达到**%以上,污水处理率达到**%以上,农民集中居住区垃圾实行统一收集处理,村社污水集中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小流域治理率达到**%以上,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率达到**%以上,森林覆盖率提高到**%以上,绿化率达**%以上,生态区得到有效保护。预警、监测、应急、救援系统功能齐全,防灾减灾能力显著增强。
(五)乡风文明程度大幅提高。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民主法制建设、乡村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农民法制意识不断增强,村民自治能力进一步提高。到20**年,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党务公开率达到**%,村民自治、民主法制创建面均达到**%以上。
(六)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扎实推进。认真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努力建设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本领过硬的骨干队伍、功能实用的服务场所、形式多样的服务载体、健全完善的制度机制,到20**年实现“四有”目标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达到**%。加强村级为民服务中心建设,全面实行村干部集中办公和“背包”服务、网格化服务,到20**年建成较为完善的基层便民、为民服务体系。
四、主要建设任务
(一)着力加强特色农
(林)业建设。
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实施“一村一品”,努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围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村建设,着力发展特色生态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1.建设特色农业产业基地。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依托优势,因地制宜,做大做强本村特色产业,到20**年,发展党参、黄芪和柴胡等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万亩。
(1)做大做强传统产业
全膜玉米:进一步做优做强全膜玉米种植。按照环境生态化、园地清洁化、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的要求,大力发展高产、抗旱、优质和生态的全膜玉米产业基地。因地制宜,以朱母生态观光点为主线,大力发展村级生态旅游文化。
马铃薯:着力建设标准化生态马铃薯产业园,加快改造低产马铃薯品种。到20**年,发展高产优质生态马铃薯3000亩。生态养殖:到20**年,年出栏生猪200头,小尾寒羊羊5266只。
(2)大力推广成熟产业
小杂粮:以荞麦、大豆、胡麻等主要传统品种为主,引进、开发、示范和推广,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提高产量和品质。到20**年,计划发展小杂粮种植900亩。
(3)积极培育新兴产业
枣树和核桃:到20**年,发展枣树、核桃产业园1745亩,拓展农民增收途径,提高农民收入。
2.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着力培育、规范、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和壮大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到20**年,培育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5家,发展家庭农场10家,培育各类专业大户***户。建立农业龙头企业和规范、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名录制和优胜劣汰机制,引导各类项目资金扶持名录内的经营主体。
3.实施精品名牌战略。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各类经济实体开展“三品认证”。到20**年,中药材等特色农业基地实现无害认证全覆盖,有机产品认证达到1个,有机产品认证基地达到200亩。初步建立农产品品牌培育、发展和保护体系,加快形成“创建一批、提升一批、储备一批”的农产品品牌发展新格局。培育一批如中药材等产业的新兴品牌。
4.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基层农林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提升技术推广能力,强化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积极支持基层农技部门牵头创办试验、示范基地。
5.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围绕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培育一批有技术、懂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提升农民素质,促进特色产业发展。依托职业技术培训机构,根据区域外劳动力市场需求,采用校企联合等方式开展订单式定向培训。鼓励农村受训劳动力参加劳动部门举办的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
(二)着力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1.努力改善交通条件。坚持把贫困村道路建设作为重点,加大支持村际道路和通组水泥路建设力度,提高农村公路安全水平和服务能力。修建通组道路里程41.3公里,实现组组通路的目标。
2.努力加强城乡建设。以村址为中心,坚持内疏外拓,强化生态保护,打造乡村景观,完善公共设施,增强集镇功能,加强文明创建,提升人居环境。
3.加强农村安全饮水和农田水利建设。遵循科学规划、综合治理、用养结合、防止污染的原则,加强农田集水工程改造提升,提高防汛抗旱能力。到20**年,使现有农田集水工程排涝灌溉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实现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
4.加强农村供电和通信条件建设。到20**年基本建成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的新型农村电网。加速实现无线通信信号全覆盖,消除自然村、交通沿线和旅游景区通信盲区,实现通信全覆盖;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
(三)着力改善民生。
1.大力实施教育扶贫工程。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巩固发展义务教育、积极普及高中教育、全力支持职业教育,提高教育的整体质量与效益,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争取国家政策,积极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教育信息化建设,注重改
善偏远贫困村的教学条件,全面实施“教学点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结合对口帮扶工作,加大对特困生的帮扶力度,进一步提高群众对学校的满意率。
2.积极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加快建设农村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文化下乡进社区,支持兴办各类群众文化团体,鼓励文化志愿服务。充分挖掘本地传统特色文化、体育项目,组织群众参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传统特色文化、体育竞技活动,丰富群众的文化体育生活。
3.加快发展农村医疗卫生。全面落实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传染病防治、预防接种、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管理,完善医疗服务体系。群众获得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更加均等,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扩大农村免费公共卫生服务和免疫范围,加强人畜共患疾病、结核病等传染疾病及地方病的防治。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对村卫生室全覆盖,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完善乡、村两级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网络体系及信息化手段,加大对村级卫生室及人才培养支持力度,加大对计划生育扶贫对象扶持力度。
4.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的原则,巩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成果,逐步提高农村养老保险金。做到“五保户”应保尽保,符合低保条件的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部纳入低保,巩固提高农村医保水平,完善农村,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制度。大力推进五保户、特困户危房改造、扶贫搬迁和生态移民工程。
(四)着力建设美好乡村。
1.加强环境保护。加大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力度,加强引用水源地保护区监督和管理,制定保障饮用水安全应急预案;积极推进农饮工程及引用水源保护工程建设,加大对农村水质监测频次,确保农村引用水安全。加强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工程建设,大力推行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和分散相结合处理模式及农村垃圾分类,实现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大力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建立“户保洁、村收集、乡转运”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和保洁制度。
2.努力实现乡风文明。按照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要求,以“文明户”评比、文明创建等为载体,大力弘扬“三苦精神”;深入开展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文明创建和建立农民书屋,大力宣传好人好事,积极倡导文明新风尚,农村赌博、迷信活动明显减少,农民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3.加强农村民主与法治。开展多种形式培养村干部,努力提高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和“两委”班子整体素质,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大力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不断提高村民自治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和“一事一议”制度在民主决策中的作用;开展经常性的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教育;积极引导农民学法、懂法、守法,按法律法规办事,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4.加快美好乡村建设。重点选择王马山、胡圈、邵坪、朱母等中心村庄,采取一次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办法,建成环境优美、产业鲜明、生活舒适、管理民主、邻里和睦的美好村庄。
五、保障措施
(一)健全组织保障机制。坚持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切实加强对全村脱贫工作的领导,统揽全局,凝聚力量,有步骤的推进规划实施。具体由村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村脱贫工作的组织领导,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负责全乡脱贫工作日常事务。各社要成立工作小组,村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实行单位帮扶联系村、干部包户的工作模式,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动员、精心组织、倾情帮扶。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落实激励政策,把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统一起来,把全村人民的力量凝聚起来,努力形成脱贫摘帽的良好氛围和强大合力。
(二)创新精准扶贫工作机制。
1.创新贫困人口识别机制。创新贫困人口识别方法,确保底数精准;规范贫困人口识别程序,确保流程精准;强化公示、公开,确保对象精准。
2.创新建立分类机制。紧扣贫困成因、贫困程度梳理分类,因社因人分类施策,确保成因精准、类别精准、施策精准。在尊重群众意愿的情况下,做到“滴灌”精准、措施得力、脱贫有望。
3.创新建立规划机制。立足村情实际,注重与减贫摘帽、同步小康指标相衔接,实事求是制定工作规划,确保目标精准;在推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同时,着力提高村级经济发展,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和村容村貌,提升村民素质和村风文明程度,真正实现民富村强,确保思路精准;针对贫困村自然条件,尊重群众发展意愿,力求规划内容和举措细化到每个项目、每家每户,做到措施精准。
4.创新建立动力机制。注重通过会议动员、入户引导、参观学习等形式宣传政策、发动群众,增强自我求变、自我发展的信心,确保宣传动员精准;从群众最迫切的需求着手,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保障等方面优先排列其帮扶需求,确保需求意愿精准;尊重群众意愿,顺应群众期盼,回应群众关切,将知情权、决定权、管理权交给群众,确保主体地位精准。
5.创新建立管理机制。建立贫困村和贫困户管理系统,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管理系统,确保对象管理精准;建立监测评估体系,对各类扶贫资源到村到户、贫困村经济社会发展、扶贫对象就业增收情况、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情况进行监测评估,准确反映扶贫成效,确保成效评估精准。
(三)创新农村管理体制机制。
1.推进集体“三资”市场化运营。着力提高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民主化水平。探索农村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股份化的有效实现形式。允许农民以出租或入股相关产业项目经营主体来获取租金或分红,让农民从集体“三资”市场化运营中获取更多收益。在不改变林地集体所有权和林地性质、用途的前提下,允许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规范流转林地承包经营权,鼓励农民通过入股分红、专业合作等方式,积极开展规模经营、集约经营,促进林农实现长期增收、森林生态保持良好。鼓励村级依托现有资源通过开发、租赁、入股、经营等多种形式发展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增收。
2.推进农村土地和林权制度改革。明晰农村土地和集体林权财产权属,支持农民从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林权的流转中获得财产性收入,大幅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积极争取土地整理项目,稳步规范推进城乡土地增减挂钩,鼓励支持农民开展土地复垦和整理,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增加农民收益。完善土地征用程序和补偿机制,妥善安置失地农民。
继续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化各项配套制度改革,进一步明确林权主体,理顺经营关系。
(四)健全多元投入机制。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市、县项目资金支持,广泛吸纳企业和社会资金参与,主动争取在外人员捐资援建。同时,动员受益群众合理出资,形成脱贫奔小康建设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广泛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通过采取民办公助、以奖代补、项目配套、实物补助等措施,引导农民群众自愿投资投劳,广泛吸纳民间资金。同时整合现有的各方面农村建设资金,实行统一规划、统筹使用、性质不变、渠道不乱,充分发挥资金的聚集效应,实现群众参与最大化、资源利用最大化、综合效益最大化。
(五)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坚持推行政务、财务公开,接收社会监督,杜绝“暗箱”操作。坚持项目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账、专人管理,专项拨付,增强透明度,并实行资金审计和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确保资金运行安全,发挥最大效益。对违规违纪行为,一经查实,依照有关规定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六)健全考核奖惩机制。将脱贫奔小康工作纳入目标综合考核和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建立脱贫奔小康工作考核奖惩制度,对先进村和单位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完成任务差的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给予严肃处理。对8个
建档立卡贫困社制定统一的普惠政策资金扶持方案和考核方案。建立干部包村包户考核制度,将考核结果与单位和个人评先评优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