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一年级学生阅读情况调查报告
小学一年级学生阅读情况调查报告
小学一年级学生阅读情况调查报告
一、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重要性
阅读是学生基本的学习行为,注重阅读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在古代,无论是京师还是乡野的私塾,在语文教学上都特别强调“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流传千古的名言,总结了古代人宝贵的治学经验,也包含着我国古代语文教法的精髓。从孔夫子到陶行知,几千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的耕耘者们无一不是让学生认真阅读范文,在这阅读的过程中,渐渐进入诗文所创造的佳境,从而受到审美教育,陶冶情操,发掘知识瑰宝,提高鉴赏与写作能力。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在对课外阅读的总量作出了具体的量化规定,明确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这“145万字”不仅仅是一个数量化的概念,同时还指出了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因此,阅读是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阅读不但能够沟通学生与客观世界的联系,扩大视野,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同时还能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加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从而使学生的认识水平能够逐渐得到提高;从发展思维的角度来看,阅读能够使学生在理解文本中的人、事、物、理的基础上,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想象、联想、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从而使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得到训练和发展。
总之,研究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把阅读作为语文教育的重心,探索并完善阅读教学体系,尤其是探索如何有效地开展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得到知识的滋养,艺术的熏陶和情操的陶冶,促进语文学习的全面进步,进一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二、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选取了**市**第一小学一年级一班全体学生和家长进行了的调查。发放学生调查问卷68份,发放家长调查问卷68份,回收学生有效问卷、家长有效问卷各68份。
问卷包括七个维度,即阅读量、对阅读的态度(学生、家长)、阅读内容选择、阅读方式、阅读条件(时间、环境)、教师和家长的影响、阅读过程及结果的评价。为方便学生和家长作答以及数据的整理分析,调查题目以客观题形式为主,包括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同时,调查题目按照不同维度进行编写,每份问卷共计10 题。
研究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基准,主要从阅读兴趣、每天阅读时间段、阅读内容、阅读量、阅读的主动性、阅读环境等方面调查统计小学生的阅读状况。
图表1.1和图表1.2可以看出,有84%的学生认为喜欢阅读书籍,100%的家长认为孩子对阅读有兴趣,但也有15%的学生认为一般,有1%的学生做了否定回答,这说明小学生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不高,这也直接影响了他们的阅读动机、积极性和态度。
表格略
图表2是学生对阅读书籍时间段的统计,有52%的学生选择在睡觉前阅读,放学后和节假日均为19%,10%的学生选择在课间阅读。
表格略
关于小学生阅读读物选择的调查包括两方面:一是小学生喜欢什么类型的书;二是家长选择什么类型的书。在小学生喜欢读什么类型书的调查中,如图表3.1显示,45%的学生选择了学校“读书漂流”活动中的绘本,在家长选择什么类型书的调查中,如图表3.2显示,48%的家长选择学校“读书漂流”活动中的绘本,喜欢科学常识的学生占21%,选择百科知识的家长占20%,喜欢童话的学生占14%,选择童话的家长占19%,喜欢卡通、动漫的学生占4%,选择动漫的家长占7%,喜欢经典名著的学生占3%,选择经典名著的家长占3%。
表格略
与此同时,对学生每天的阅读量进行了以“字数”为单位的统计,还采用以“本”为单位的计量对小学生阅读过的书籍进行了统计,因为直接统计小学生阅读的字数是不现实的。调查发现,学生每天的阅读量如图4.1所示,在200字左右的为38人,在500字左右的为23人,1000字以上的为6人;学生的阅读书籍总量如图4.2所示,30本以上的占66%,20—30本的占18%,10—20本的占10%,10本以内的占6%,没读过一本的为0。
在对学生的阅读主动性的调查中,主要以学生的阅读情况和推荐课外书的阅读情况为主。调查显示,79%的学生可以按照教师的要求认真完成课外阅读相关内容,如图表5.1;57%的家长认为孩子可以做到主动阅读,如图表5.2;有81%的学生在学习了课文以后,愿意阅读与课文类似的书籍,如图表5.3;有16%的学生认为教师推荐的课外读物只有在引起兴趣的情况下才读,甚至2%的学生对教师推荐的课外读物不想读,29%的家长认为只有在家长监督的情况下孩子才会阅读课外书籍,18%的学生偶尔愿意阅读与课文类似的书籍。
在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学生的父母能够从态度和经济上对孩子的阅读提供支持,但是在家里父母很少阅读,家庭阅读氛围不浓。如图表6显示,家人在家里经常阅读的只有23人,占被调查总数的33.9%,从不阅读的有7人,占被调查总数的10.3%;在对家长的调查中,31%家长会在孩子读书的过程中给孩子提一些问题,如图表6.2所示。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认为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现状如下:
1、绝大多数一年级学生的课外书阅读兴趣浓厚。
2、绝大多数的一年级学生阅读计划性和选择性较强,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相对固定的阅读时间,主要以放学以后为主,集中在睡前时间。
3、一年级学生喜欢的书籍中,以学校安排的统一阅读书籍为主,社会百科和科学常识占家长和学生自选书籍的第一位,阅读书籍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同时,在阅读内容方面也有一定的盲目性,内容选择上缺乏层次性。
4、大部分一年级学生能够坚持做到每天阅读,并能够保证阅读总量,可以完成《新课标》的要求。
5、在阅读的主动性方面,一半以上的学生可以做到主动阅读,但是大部分学生的材料需要由教师推荐或布置,家长以配合为主。
6、在小学生阅读的家庭环境方面,绝大多数学生的父母从态度和经济上对孩子的阅读提供支持,但是在家里父母很少阅读,家庭阅读氛围不浓,绝大多数父母不经常陪伴孩子阅读,对孩子的阅读缺乏相应的指导。
三、提高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的策略
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家长认为课内外阅读要以学校、教师主导,家长以配合为主;有7%的家长认为在阅读过程中要以孩子为主;忽视了家长在培养小学生阅读过程中的作用,仅有7%的家长经常带孩子去图书馆,有26%的家长做到亲子共读,如图表10所示。
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和个人兴趣等因素有关,学校、教师和家长应该转变教育观念,实现学校教育、家庭、社会的三结合,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1、要高度重视一年级小学生的课内外阅读
美国教育家吉姆·特里利斯认为“如果在这个时候你能引导孩子迷上读书,那么你所影响的不光是自己孩子的未来,并且影响着整个下一代孩子的未来”。学校、教师应把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学校以“绘本漂流”活动为平台,做好生生流动,你来我往;做到班班流动,促进交流;力争师生流动,教学相长;提倡亲子流动,共同成长;教师应从教材出发,不断寻找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结合点;从教材出发,渗透阅读的方法,实现课内阅读向课外的过渡;家长要去除读课外书没多大用,考高分比较实际的思想,应积极引导孩子自主选择阅读内容,并加强对孩子阅读的有效指导,切实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主动建立家庭图书馆,倡导亲子阅读、书香家庭。
2、建立小学生课内外阅读有效性的评价激励机制
评价是联系教师与学生思维、情感的重要环节,评价实施的好,可使教师与学生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思维轨迹,树立阅读的信心,提高阅读的兴趣。使评价过程成为一个激励—提高—再激励—再提高的良性循环过程。通过评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勤奋学习与主动探索,使学生对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始终保愉悦的情感体验,这样所有学生的语文素养都能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我校采取“小书虫晋级活动”,评选出“小小读书郎”、“书香班级”、“书香家庭”等评价激励机制,使评价激励机制多角度、多元化、多样化。在课内外阅读的评价激励机制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定性与定量并举,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并重,切实为学生的课内外阅读保驾护航,让学生真正扬起阅读的风帆。
第二篇:小学一年级学生阅读情况调查报告
一、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重要性
阅读是学生基本的学习行为,注重阅读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在古代,无论是京师还是乡野的私塾,在语文教学上都特别强调“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流传千古的名言,总结了古代人宝贵的治学经验,也包含着我国古代语文教法的精髓。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在对课外阅读的总量作出了具体的量化规定,明确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
因此,阅读是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
二、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选取了**市**第一小学一年级一班全体学生和家长进行了的调查。
问卷包括七个维度,即阅读量、对阅读的态度(学生、家长)、阅读内容选择、阅读方式、阅读条件(时间、环境)、教师和家长的影响、阅读过程及结果的评价。为方便学生和家长作答以及数据的整理分析,调查题目以客观题形式为主,包括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
表格略
表格略
关于小学生阅读读物选择的调查包括两方面:一是小学生喜欢什么类型的书;二是家长选择什么类型的书。
表格略
与此同时,对学生每天的阅读量进行了以“字数”为单位的统计,还采用以“本”为单位的计量对小学生阅读过的书籍进行了统计,因为直接统计小学生阅读的字数是不现实的。
在对学生的阅读主动性的调查中,主要以学生的阅读情况和推荐课外书的阅读情况为主。
在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学生的父母能够从态度和经济上对孩子的阅读提供支持,但是在家里父母很少阅读,家庭阅读氛围不浓。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认为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现状如下:
3、一年级学生喜欢的书籍中,以学校安排的统一阅读书籍为主,社会百科和科学常识占家长和学生自选书籍的第一位,阅读书籍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三、提高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的策略
1、要高度重视一年级小学生的课内外阅读
美国教育家吉姆·特里利斯认为“如果在这个时候你能引导孩子迷上读书,那么你所影响的不光是自己孩子的未来,并且影响着整个下一代孩子的未来”。
2、建立小学生课内外阅读有效性的评价激励机制
评价是联系教师与学生思维、情感的重要环节,评价实施的好,可使教师与学生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思维轨迹,树立阅读的信心,提高阅读的兴趣。使评价过程成为一个激励—提高—再激励—再提高的良性循环过程。通过评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勤奋学习与主动探索,使学生对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始终保愉悦的情感体验,这样所有学生的语文素养都能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我校采取“小书虫晋级活动”,评选出“小小读书郎”、“书香班级”、“书香家庭”等评价激励机制,使评价激励机制多角度、多元化、多样化。
第三篇:一年级学生行为习惯调查报告
城关小学一年级三班学生行为习惯
调查报告
一、调研慨况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做人。通过有效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克服不良行为,这正是养成教育的基本内涵和主要任务。为了更好地对一年级学生进行习惯培养教育,我于204年4月,对我校的一年级三班学生的健康知识及行为习惯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一年级学生行为习惯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小学生的行为习惯特点,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提供了客观依据。一年级三班共有学生36人,发出问卷36份,收回35份。
二、调查结果分析
1、看书、写字姿势:能做到三个一65%;被提醒时才能做到33%;从不注意写字姿势2%。
2、和家长说再见:上学家长送到校门口,主动与家长说再见70%;不说的30%。
3、见到教师主动问好:主动问好90%;被动5%;低头走过5%。
4、与别人交流使用礼貌用语:经常使用88%;偶尔使用10%,从不使用2%。
5、饭前便后洗手:每次都洗手90%;有时洗手8%;太脏了才洗手2%。
6、勤洗澡:勤洗85%;不常洗15%。
7、校内发现脏物主动捡起 :主动捡起来70%;有时会捡起来10%;装作没看见20%。
8、帮助有困难的人:主动帮助65%;有时帮助25%;从不帮助10%。
9、发生冲突时主动谦让:能谦让80%;和同学理论15%;动手打架5%。
10、主动承认错误:主动承认70%;教育下承认 25%;死不承认5%。
11、能认识简单的交通标志,知道一些常用的急救电话:认识、知道的86%,了解一点的10%,不太熟悉的4%
三、建议和改进措施
(一)课中渗透,注重引导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培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各科教材中都程度不同地渗透着行为规范的教育内容,教学活动又是学校德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它所使用的时间最充足,频率最稳定。在教学中渗透着行为规范内容并进行潜移默化的养成教育,学生容易接受,效果也比较明显。新课改十分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每册课本都安排此项内容
(学习习惯篇)。因此,我们教师都应认真挖掘教材中蕴涵的思想教育素材,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根据本学科的特点确定明确的德育目标,把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渗透到教学之中,尤其是语文、数学、思品与生活、思品与社会、健康教育、体育等涉及养成教育内容最直接的学科,更应充分发挥教育作用,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树立榜样,身先垂范
模仿大人是孩子的天性,小学生,尤其是一年级学生特别希望从具体的人身上找到学习的目标,并做为模仿的对象。所以他们喜欢模仿自己崇拜的人,根据他们善于模仿的这一特点,使他们在榜样的鼓舞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首先可以以伟人名人故事为榜样教育学生。如向学生介绍毛主席少年时在雨天帮助毛四阿婆收稻谷的故事,引导他们养成“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和残疾人”的良好的行为习惯。还有列宁小时候的故事,引导他们养成不说谎话,诚信待人的良好习惯。
其次是用学生中的榜样教育学生的良好行为。如在班上多表扬一些上课坐姿端正、认真听讲、作业工整、讲究卫生的学生,可以在班上评选出“学习星”、“劳动星”、“文明星”、“卫生星”“希望星”等等。由于这些榜样是在学生中产生的,因此,他们表现出来的良好行为更容易被其他学生理解和接受,并激起上进心,使他们自觉模仿形成习惯。
最后,要注意教师本身所起的榜样作用。在学校教师是学生最崇拜的人,所以教师是学生最经常、最直接的模仿对象。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往往把教师看成完美无缺的人物,一切都要向老师学习。因此,教师的示范作用对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着及其深远的影响。要注重自己的行为习惯,尽力使自己的言行大方得体,给孩子们树立好的榜样。
(三)常规教育,反复训练
行为习惯的教育要反复抓,抓反复,真正做到落实。班主任、科任教师要密切配合学校规定,抓住契机,开展扎实的训练,才会卓有成效。比如开展“上下楼梯靠右行”这一训练时,边训练走边讲解,特别是楼梯转角处,给学生强调:上楼时走黄线外面,下楼时应该走黄线内面。每个班都必须训练。对于部分有困难的学生,要开展了单独训练,让所有学生真正明白“靠右缓行”该怎样做。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每周选取《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其中一条内容变成短小易懂易记的儿歌进行学唱,要求学生认真执行;并让班干部组成行为规范检查小组,由组长负责将当天的情况记录下来,作为评比的依据,有奖有罚。学校也可将某月定为行为规范月,对学生严格要求反复训练直到巩固为止。
在课堂上、班会上、活动中,都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去做。培养他们按时上学、准时回家、认真听课、认真读书按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一次不
行,就两次、三次,通过训练,学生就习惯成自然。所以应该注意使学生事事时时严格执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长期坚持不懈,并且要督促检查,不能忽松忽紧。
(四)环境优美,潜移默化
环境对人有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班级努力追求育人环境的构筑。如:班训上墙,教室内设置文明警示语,展示学生特色作品等,美化学习环境,促使学生优良行为品质的养成。通过耳濡目染,使养成教育的各项要求成为学生行为的准则。
(五)家校合作,同步培养
家校结合,形成合力。小学生的一半时间在学校度过,还有一半时间在家里度过。更多的学生在学校形成的良好习惯,经过一个假期,不知不觉就丢失了,而他们接触社会机会不多,可见家庭的作用不可忽视,因此家长在家要留心观察孩子的表现,及时提醒他们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杜绝不良习惯的养成。
每学期举办一次“优秀家长”评选工作,家长把自己教子的科学方法及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做法用书面的形式总结出来,评选出好家长。创造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让学生做到在校在家一个样,促进行为习惯的内化,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保持教育连续性,提高教育实效性。这样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时时都生活在良好的教
育氛围中。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一生中发展最关键的时期,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就尤为重要,而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从小抓起,它需要学生长期的努力,也需要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这样持之以恒,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良好的行为习惯,受益终身。
第四篇:小学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报告
小学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在日常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学生们由于积累不足造成许多学习困难,比如说理解力差,对文章把握能力不足,缺乏阅读体验,难以在文章中找到共鸣。
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阅读中可以积累词汇、培养语感、体会没有亲身经历的感情……充分的阅读经验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既提高了他们的文学素养,又能够给同学语文学习带来较大的帮助。
基于以上这些原因,确定我校的校本课程为《经典润童心
好书伴成长》,我们对此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方法
(一)对象
哑柏镇五联小学五年级、六年级学生,共发学生问卷29份,收回有效问卷29份,收回率占发出问卷的100%。
(二)方法
抽样调查问卷法。
(三)步骤
1取样。2向学校
领导和语文老师说明调查目的、要求。
3先在教研活动时向全体语文老师说明调查方法,由全体语文老师主持,调查人协助。发问卷调查。
此次调查由于采用不记名调查,调查结果较为真实,具有代表性。
三、调查结果分析: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中学生热爱阅读课外书籍,20人喜欢阅读,大约占总数的78.3%。同学对于阅读还是有较高的热情和期待的,同时在课余时间里也有一定时间花在了阅读上,在阅读过程中,同学们也有了相应的情感体验,体会到了阅读带来的乐趣。但由于学习任务重或其它原因,导致阅读时间较少。
1、从他们选取的情节来看
同学们在选取课外阅读书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故事情节是否吸引人,这与他们的年龄心理吻合。
2、从他们选择阅读的理由来看
现在的学生,独立意识增强,大部分凭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书籍,只有少部分听从父母老师的指导。部分学生选择书时也考虑到了是否能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的因素。
3、从他们阅读的目的来看
从调查结果看,大部分是老师要求读的书籍;少部分学生把课外把阅读同课后的娱乐等同看待;也有极少数学生能把课外阅读与作文联系起来,主动阅读。在阅读对象的选择上也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同学还基本处于有书就看,不感兴趣就扔的状态。
4、从他们阅读的时间来看
课业负担较重,绝大多数同学都没有安排课外阅读的时间。有的学生有时读读,也有学生能常常读,不过还是有小部分的同学基本不读或没有时间读。
5、从他们阅读的环境来看
影响他们阅读的因素与家人、学校及他们对自己课外阅读的态度,老师的引导和家长监管不够,对同学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方向难以产生有效的影响。
6、他们的阅读方法来看
据了解,绝大多数的学生采用的是通读的方法,精读这种方法的推广还得加强。阅读后,大多数的学生会跟同学口头交流。大多是偶尔的摘录和读书笔记,也有一部分是读读而已,能坚持常写的为数不多。
四、关于
课外阅读的意见
(一)教师切实落实阅读课,加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工作。
目前,我校的课外阅读主要障碍是学生不会挤时间,这样就给我们课外阅读落实起来很难。语文组老师要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让他们饱尝语文学科课外阅读的甜头,尽情享受课外阅读的快乐。
(二)多与家长沟通,发挥家长的监管作用,利用寒暑假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家长培养学生的兴趣也是很必要的。第一,家长应支持孩子读书的兴趣,激发孩子求知的欲望。第二,家长应相应的对孩子读书情况加以指导,能够让孩子在家里过好每一天,充分的利用每一天,那种放任自流的方法,不仅会浪费孩子的时间,还有可能对
孩子的人生道路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三)通过组织活动,引导并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学会做笔记,写心得,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以读书沙龙的形式推荐介绍自己所读的书,交流读书心得,展示读书笔记。开展知识竞赛等为学生提供阅读的平台,引导同学读书的方向,并且能够让同学在读书之后有所反思,并形成文字。
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课外阅读具有趣味性、灵活性等特点,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有助于学生在各种阅读中培养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
第五篇:小学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在日常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学生们由于积累不足造成许多学习困难,比如说理解力差,对文章把握能力不足,缺乏阅读体验,难以在文章中找到共鸣。
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阅读中可以积累词汇、培养语感、体会没有亲身经历的感情……充分的阅读经验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既提高了他们的文学素养,又能够给同学语文学习带来较大的帮助。
基于以上这些原因,确定我校的校本课程为《经典润童心 好书伴成长》,我们对此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方法
(一)对象 哑柏镇五联小学五年级、六年级学生,共发学生问卷29份,收回有效问卷29份,收回率占发出问卷的100%。
(二)方法 抽样调查问卷法。
(三)步骤 1取样。2向学校领导和语文老师说明调查目的、要求。3先在教研活动时向全体语文老师说明调查方法,由全体语文老师主持,调查人协助。发问卷调查。
此次调查由于采用不记名调查,调查结果较为真实,具有代表性。
三、调查结果分析: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中学生热爱阅读课外书籍,20人喜欢阅读,大约占总数的78.3%。同学对于阅读还是有较高的热情和期待的,同时在课余时间里也有一定时间花在了阅读上,在阅读过程中,同学们也有了相应的情感体验,体会到了阅读带来的乐趣。但由于学习任务重或其它原因,导致阅读时间较少。
1、从他们选取的情节来看
同学们在选取课外阅读书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故事情节是否吸引人,这与他们的年龄心理吻合。
2、从他们选择阅读的理由来看
现在的学生,独立意识增强,大部分凭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书籍,只有少部分听从父母老师的指导。部分学生选择书时也考虑到了是否能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的因素。
3、从他们阅读的目的来看
从调查结果看,大部分是老师要求读的书籍;少部分学生把课外把阅读同课后的娱乐等同看待;也有极少数学生能把课外阅读与作文联系起来,主动阅读。在阅读对象的选择上也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同学还基本处于有书就看,不感兴趣就扔的状态。
4、从他们阅读的时间来看
课业负担较重,绝大多数同学都没有安排课外阅读的时间。有的学生有时读读,也有学生能常常读,不过还是有小部分的同学基本不读或没有时间读。
5、从他们阅读的环境来看
影响他们阅读的因素与家人、学校及他们对自己课外阅读的态度,老师的引导和家长监管不够,对同学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方向难以产生有效的影响。
6、他们的阅读方法来看
据了解,绝大多数的学生采用的是通读的方法,精读这种方法的推广还得加强。阅读后,大多数的学生会跟同学口头交流。大多是偶尔的摘录和读书笔记,也有一部分是读读而已,能坚持常写的为数不多。
四、关于课外阅读的意见
(一)教师切实落实阅读课,加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工作。
目前,我校的课外阅读主要障碍是学生不会挤时间,这样就给我们课外阅读落实起来很难。语文组老师要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让他们饱尝语文学科课外阅读的甜头,尽情享受课外阅读的快乐。
(二)多与家长沟通,发挥家长的监管作用,利用寒暑假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家长培养学生的兴趣也是很必要的。第一,家长应支持孩子读书的兴趣,激发孩子求知的欲望。第二,家长应相应的对孩子读书情况加以指导,能够让孩子在家里过好每一天,充分的利用每一天,那种放任自流的方法,不仅会浪费孩子的时间,还有可能对孩子的人生道路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三)通过组织活动,引导并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学会做笔记,写心得,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以读书沙龙的形式推荐介绍自己所读的书,交流读书心得,展示读书笔记。开展知识竞赛等为学生提供阅读的平台,引导同学读书的方向,并且能够让同学在读书之后有所反思,并形成文字。
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课外阅读具有趣味性、灵活性等特点,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有助于学生在各种阅读中培养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