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石化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规定(2016安675)
总
则
1.1 受限空间是指进出口受限,通风不良,可能存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或缺氧,对进入或探入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威胁的封闭、半封闭设施及场所,如反应器、塔、釜、槽、罐、炉膛、锅筒、管道以及地下室、窨井、坑(池)、下水道或其他封闭、半封闭场所。
1.2 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必须办理许可证,涉及用火、临时用电、高处等作业时,必须办理相应的作业许可证。
1.3 许可证审批人和监护人应持证上岗,安全监督部门负责组织业务培训,颁发资格证书。
1.4 作业过程要实行全过程视频监控。对确实难以实施视频监控的作业场所,应在受限空间出口设置视频监控。
1.5 受限空间作业要实行“三不进入”。即无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不进入,监护人不在场不进入,安全措施不落实不进入。管理职责
2.1 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申请。按照“谁的业务谁申请”的原则,由基层单位提出许可申请,填报许可证。
2.2 许可证审批。二级单位主管业务的负责人或经授权的基层单位主要负责人对作业程序和安全措施确认后,签发作业许可证。
2.3 由承包商进行的受限空间作业,基层单位必须向施工单位进行现场检查交底,基层单位有关专业技术人员会同施工单位的现场负责人及有关专业技术人员、监护人,对需进入作业的设备、设施进行现场检查,对进受限空间业内容、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施工作业环境进行交底,结合施工作业环境对许可证列出的有关安全措施逐条确认,并将补充措施确认后填入相应栏内。
2.4 基层单位与施工单位现场安全负责人对受限空间作业的全过程实施现场监督,施工单位负责人应向施工作业人员进行作业程序和安全措施交底,并指派作业监护人。
2.5 作业监护人职责
2.4.1 作业监护人应熟悉作业区域的环境和工艺情况,有判断和处理异常情况的能力,掌握急救知识。
2.4.2 作业监护人在作业人员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前,负责对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发现安全措施不落实或不完善时,有权拒绝作业。
2.4.3 作业监护人应清点出入受限空间的作业人数,在出入口处保持与作业人员的联系,严禁离岗。当发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制止作业,并立即采取救护措施。
2.4.4 作业监护人必须实行全过程监护,作业监护人在作业期间,不得离开作业现场或做与监护无关的事。
2.5 作业人员职责
2.5.1 作业前应认真查看许可证内容,充分了解作业的内容、地点(位号)、时间和要求,熟知作业中的危害因素和安全措施。
2.5.2 作业人员在安全措施不落实、作业监护人不在场等情况下有权拒绝作业,并向上级报告。
2.5.3 服从作业监护人的指挥,禁止携带作业器具以外的物品进入受限空间。如发现作业监护人不履行职责,应立即停止作业。
2.5.4 在作业中发现异常情况或感到不适应、呼吸困难时,应立即向作业监护人发出信号,迅速撤离现场,严禁在有毒、窒息环境中摘下防护面罩。
2.6 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完毕后,生产单位与施工单位现场负责人在许可证完工验收栏中签字确认。管理内容及工作程序
3.1 管理内容及要求 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前,作业申请单位应会同施工单位针对作业内容,开展JSA分析,分析受限空间内是否存在缺氧、富氧、易燃易爆、有毒有害、高温、负压等危害因素,制定相应作业程序、安全防范和急措施。制订的安全措施在许可证中应进行落实确认。
3.2 作业安全措施
3.2.1 基层单位及施工单位现场安全负责人应对现场监护人和作业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至少包括有关安全规章制度;可能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及应采取的安全措施;个体防护器具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事故的预防和自救知识;相关事故的经验和教训。
3.2.2 制定安全应急预案或安全措施,其内容包括作业人员紧急状况时的逃生路线和救护方法,监护人与作业人员约定联络信号,现场应配备的救生设施和灭火器材等。现场人员应熟知应急预案内容,在受限空间外的现场配备一定数量符合规定的应急救护器具(包括空气呼吸器、供风式防护面具、救生绳等)和灭火器材。出入口内外不得有障碍物,保证其畅通无阻,便于人员出入和抢救疏散。
3.2.3 当受限空间状况改变时,作业人员应立即撤出现场,并在入口处应设置警告牌,严禁入内,并采取措施防止误入。处理后需重新办理许可证方可进入。3.2.4 在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前,应切实做好工艺处理工作,将受限空间吹扫、蒸煮、置换合格;对所有与其相连且可能存在可燃可爆、有毒有害物料的管线、阀门加盲板隔离,不得以关闭阀门代替安装盲板。盲板处应挂标识牌。
3.2.5 为保证受限空间内空气流通和人员呼吸需要,可采用自然通风,必要时采取强制通风,管道送风前应对风源进行分析确认,严禁向内充氧气。进入受限空间内的作业人员每次工作时间不宜过长,应轮换作业或休息。
3.2.6 对带有搅拌器等转动部件的设备,应在停机后切断电源,摘除保险或挂接地线,并在开关上挂“有人工作、严禁合闸”警示牌,必要时派专人监护。
3.2.7 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应使用安全电压和安全行灯。进入金属容器(炉、塔、釜、罐等)和特别潮湿、工作场地狭窄的非金属容器内作业,照明电压不大于12V。潮湿环境作业时,作业人员应站在绝缘板上,同时保证金属容器接地可靠。需使用电动工具或照明电压大于12V时,应按规定安装漏电保护器,其接线箱(板)严禁带入容器内使用。作业环境原来盛装爆炸性液体、气体等介质的,应使用防爆电筒或电压不大于12V的防爆安全行灯,行灯变压器不得放在容器内或容器上;作业人员应穿戴防静电服装,使用防爆工具,严禁携带手机等非防爆通讯工具和其他非防爆器材。
3.2.8 作业前30 min内,应根据受限空间设备的工艺条件对受限空间进行有毒有害、可燃气体、氧含量分析,分析合格后方可进入。分析结果报出后,样品至少保留4小时。作业中断时间超过60 min时,应重新进行分析。分析仪器应在校验有效期内,使用前应保证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监测人员对受限空间监测时应采取有效的个体防护措施。
3.2.9 取样分析应有代表性、全面性。受限空间容积较大时,应对上、中、下各部位取样分析,保证受限空间内部任何部位的可燃气体浓度和氧含量合格(当可燃气体爆炸下限大于4%时,其被测浓度不大于0.5%为合格;爆炸下限小于4%时,其被测浓度不大于0.2%为合格;氧含量19.5%~23.5%为合格),有毒有害物质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车间空气中有毒物质最高容许浓度”指标(H32S最高允许浓度不得大于10mg/m);受限空间内温度宜在常温左右。监测结果如有1项不合格,应立即停止作业。
3.2.10 作业人员进入受限空间要佩戴便携式气体报警仪,作业中应定时监测,至少每2 h监测一次,如监测分析结果有明显变化,则应加大监测频率。对可能释放有害物质的受限空间,应连续监测,情况异常时应立即停止作业,撤离人员,对现场进行处理,分析合格后方可恢复作业。
3.2.11 对盛装过产生自聚物的设备容器,作业前应进行工艺处理,采取蒸煮、置换等方法,并作聚合物加热等试验。
3.2.12 进入受限空间作业,不得使用卷扬机、吊车等运送作业人员;作业人员所带的工具、材料须登记,禁止与作业无关的人员和物品工具进入受限空间。
3.2.13 在特殊情况下,作业人员可戴供风式面具、空气呼吸器,必要时应拴带救生绳等。使用供风式面具时,必须安排专人监护供风设备。
3.2.14 进入受限空间作业期间,严禁同时进行各类与该受限空间有关的试车、试压或试验。
3.2.15 发生人员中毒、窒息的紧急情况,抢救人员必须佩戴隔离式防护面具进入受限空间,严禁无防护救援,并至少有1人在受限外部负责联络工作。
3.2.16 作业停工期间,应在入口处设置警告牌,严禁入内,并采取措施防止人员误进。作业结束后,应对受限空间进行全面检查,清点人数和工具,确认无误后,施工单位和基层单位双方签字验收,人孔立即封闭。
3.2.17 所有打开的人孔分析合格之前及非作业期间必须要用人孔封闭器进行封闭并挂严禁进入警示牌,严禁私自进入。
3.2.18 作业期间发生异常变化,应立即停止作业,经处理并达到安全作业条件后,需重新办理作业许可证,方可继续作业。
3.3 许可证管理
3.3.1 许可证是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的依据,不得涂改;确需修改,须经签发人在修改内容处签字确认。若许可证中安全措施、气体检测、评估等栏目内容填满后,应另加附页。许可证和附页应妥善保管,保存期为1年。
3.3.2 许可证一式四联,第一联存放在签发部门,第二联由作业负责人持有,第三联由监护人持有,第四联存放在作业点所在的操作控制室或岗位。
3.3.3 许可证中各栏目,分别由相应责任人填写,其他人不得代签;作业人员、监护人姓名应与许可证一致。
3.3.4 许可证的有效期为24小时。当作业中断1小时以上再次作业前,应重新对环境条件和安全措施进行确认;当作业内容和环境条件变更必须重新办理许可证。
3.3.5 作业完工验收后,许可证应由安全部门统一保存,按 月归档,保存期限为1年。
第二篇:,受限空间安全作业证
,受限空间安全作业证
生产车间(分厂):
编号:00
受限 空 间 所 在 单 位 负 责 项 目 栏
受限空间所在单位:
受限空间名称:
检修作业内容:
受限空间主要介质:
作业时间:
****年**月**日
时起至
****年**月**日
时止
隔绝安全措施:
确认人签字:
负责人:
****年**月**日 作业 单 位 负 责 项 目 栏
作业单位:
作业负责人:
作业监护人:
作业中可能产生的有害物质:
作业安全措施(包括抢救后备措施):
负责人:
****年**月**日
采样分析
分析项目
有毒有 害介质
可燃气
氧含量
取样时间
取样部位
分析人
分析标准
分析数据
审批意见:
批准人:
****年**月**日
第三篇:受限空间作业安全防范措施
此地点为受限空间区域
受限空间作业安全防范措施
一、在此区域作业必须履行工作票或操作票手续,进入前必须进行强制通风30分钟以上,禁止使用氧气通风;
二、在此区域工作不准超过两人,进入前应使用气体报警仪(如便携泵吸式气体检测仪)对该区域的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进行检测,检测仪器在使用前应进行校验,以确保指示正确;
三、在此区域使用潜水泵、通风机及行灯等电气工具时应认真检查电源线不得有裸露部位,确保绝缘良好。作业时要使用12伏以下照明电源,行灯变压器及漏电保护器必须放置在入口2米以外。在使用潜水泵抽水过程中人员禁止进行检修及操作;
四、在此区域进行焊接作业时必须做好绝缘措施,敷设绝缘橡胶板,作业人员应穿绝缘鞋,戴绝缘手套,电焊带不能有裸漏部位,电焊钳应使用绝缘合格的材料;
五、在缺陷处理或系统运行方式变化需要操作阀门或进行放水时,应先将阀门缓慢开启1/4圈进行泄压,在确认无异常情况后,方可根据现场情况逐步开启阀门,禁止将阀门一次全开。放水或排气操作前必须对井室内温度进行测试,确认井室内温度小于40℃时方可进入,同时要密切关注热网水温,以防止工作人员缺氧窒息或烫伤,造成人身伤害;
六、在拆卸阀门时,应首先检查并确认高位排空气门处于开启状态,并检查确认与其相连的部位介质已经排空或已全部隔断,确认系统内压力为零后方可进行;
七、要求井外的监护人员(不得少于二人)应不间断的监护,并经常与井内作业人员进行通话(间隔时间不能超过一分钟),观察井内作业人员是否有异常动作,若有异常动作,监护人应立即将井内作业人员通过安全绳协助作业人员脱离作业场地,除去防毒面具并进行紧急施救。同时,要立即起动相应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将伤者及时送往医院救治。
八、作业人员进入该区域必须系安全绳并正确使用双背肩安全带,安全绳的末端留在井外部分不少于1.5米并固定牢固,便于井外监护人员施救。
火警报警电话:119急救电话:120
第四篇: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进入受限空间安全作业管理制度
1目的:
生产使用设备如塔、罐、炉、槽、釜、箱及阴井、下水道等,人员进入内部检修时,由于不通风等因素,均属危险工作,进入容器内及不通风处作业,为了防止中毒、窒息、灼伤、着火、爆炸等事故。2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受限空间及不通风时作业的安全规范。3职责:
3.1安全管理部负责作业证的审批,作业区域所属部门监督检查进入受限空间单位在进入受限空间作业中对空间作业要求的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
3.2作业单位负责在作业前对作业证上的安全措施进行落实,确保作业安全。3.3总经理负责一级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的审批。
4、作业规范 4.1施工前需先切断
4.1.1停止危险设备的运行和使用,对设备与外界连接的管道、设施进行可靠隔绝,如装设盲板、拆卸连接部位、不能用水封或阀门等代替盲板或拆除管道。
4.1.2对动力电源的切断,应采用取下保险熔丝或将电源开关拉下后上锁等措施,并加挂警示牌。
4.2、清洗、置换和清理
4.2.1对危险设备可靠切断后,打开设备上所有人孔、手孔、放散阀、排空阀、出气阀、料孔和炉门等。
4.2.2根据危险设备内的介质类型用蒸汽、水、热水、机械通风或自然通风等方式进行介质的清洗和置换;如危险设备内装有非导电性液体(如苯、甲醇、乙醇等)时,为防止静电产生导致事故,必须将设备进行可靠性接地,冲入水蒸气时应尽量低压、低速导入。4.2.3危险设备内残留物必须尽量排放或移液,清理干净。4.
3、采样、分析或检测
4.3.1、检修作业人员进入危险设备内前,要对设备内的状况进行分析或检测,并符合下列条件:
a.含氧量在18~21%之间;
b.有毒气体或粉尘浓度低于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或低于允许进入的时间及浓度;其他可燃性气体低于其爆炸下限浓度的20%以下;
c.对危险设备内的气体或粉尘进行取样分析或检测不得早于进入设备作业前30分钟,所采取的样本应是设备内的最高浓度;工作中断后,作业人员再次进入前应重新采样分析或检测。
d.使用具有挥发性溶剂、涂料时,应做连续性分析检测并加强通风措施。4.4、电气及安全防护措施
4.4.1、进入危险设备内作业的照明电压应使用不高于36V的安全电压,狭小或潮湿场所应使用不高于12V的安全电压;使用的电动工具必须装有防触电的电气保护装置。
4.4.2、在易燃易爆作业环境中应使用防爆型低压灯具和电动工具,电气线路必须绝缘良好,无断线接头,电源接点无松动,防止产生电气火花造成事故;作业人员不得穿戴化纤类等易产生静电的工作服。
4.4.3、在有酸碱等腐蚀性作业环境中,应穿戴好防护用品,在设备外部应设有急救用的冲洗装置和水源等。
4.4.4、在设备内多层交叉作业应搭设脚手架、安全作业平台,作业人员应正确穿戴劳动保护用品。
4.4.5、设备内作业严禁抛掷工具、材料,也不得将工具、材料等物品放置在人孔边上或设备顶部,以防坠物伤人。
4.4.6在设备内进行焊接作业时,应使用干燥绝缘垫,进行气割、气焊时,要使用不漏气的设备,在设备内不得随便开放乙炔或氧气,加强设备内通风。5安全监护
5.1设备外应配备空气呼吸器、消防器材、安全绳和相应的急救用品和装置。
5.2进入设备内部作业前,所有作业人员要检查安全措施、安全器具,规定好统一的联络信号。
5.3监护人员一旦发现有异常情况发生,应立即召集急救人员穿戴好防护器具进行抢救,不得无防护措施情况下盲目进入抢救。
相关文件: 《化学品生产单位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规范》(AQ3028-2008)
《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GB30871-2014 相关记录
MTC-AQ-7.1-1/02《进入受限空间安全作业证》
第五篇:化工企业受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
化工企业受限空间施工作业安全管理
受限空间作业危险有害因素多,极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且发生事故后施救难度大,盲目施救或施救方法不当,容易造成伤亡扩大。因此,必须规范化、科学化受限空间作业管理,现结合XXXX公司受限空间作业管理方法,对化工企业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论述如下,供参考和借鉴。
一、受限空间作业的定义
受限空间作业是指进入塔、釜、槽、罐、炉膛、锅筒、管道以及地下室、窨井、坑(池)、下水道或其他封闭、半封闭缺氧场所及有毒气体、可燃气体可能集聚场所的作业。
二、受限空间风险分析
受限空间作业发生事故的原因在于未能认识到受限空间的危害。因此,正确认识到进入受限空间时的爆炸、中毒及窒息等危险,有针对性地分析受限空间作业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教育、技术、管理对策是十分必要的。确定受限空间存在的危害可按“有限空间本身存在的”、“作业过程中产生的”、“环境变化引起的”三个方面进行识别与分析:
1、受限空间出入口较为狭窄,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造成人员中毒、窒息,有限空间内着火、爆炸。
2、受限空间内电焊作业会产生有毒气体,造成中毒伤害。
3、受限空间内气割作业过程中,氧气、乙炔气体泄漏发生着火、爆炸、人员窒息。
4、受限空间内砂轮切割、打磨产生的粉尘造成粉尘爆炸、粉尘对人体职业危害。
5、涉及放射源的有限空间如未及时关闭,则产生对人员的放射性危害。
6、极端温度、噪音、尖锐锋利物体、湿滑作业面引起的物理危害害和其他机械伤害。
7、受限空间有积水、积液,作业附近有暗流或其他液体的渗透或突然涌入,导致作业空间内液面升高,甚至封堵撤离通道,引起正在受限空间内作业人员淹溺。
8、除此之外,还包括灼伤与腐蚀,高温作业引起中暑,用电作业引起触电伤害,高处作业引起的坠落伤害;交叉作业引起的物体砸人危害等。
江苏XXXX参与有限空间风险分析的人员包括:布置工作的人员、班组长、安全管理人员、工艺管理人员、设备管理人员、受限空间所在地的主要负责人、施工单位人员等;公司定期组织对区域内所有受限空间进行辨识并逐个进行风险识别、建立受限空间台账、进行编号,对所有受限空间分别落实管理责任人、需要采取防护措施等。
三、受限空间作业风险控制措施
1、认真做好受限空间相关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
每次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前,应对所有参与受限空间作业的人员进行专题培训;未经受限空间安全教育培训合格人员,不得参加受限空间作业;培训内容应包括所从事作业的受限空间内部结构、可能存在的介质及危害、所用检测仪器的使用方法,作业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和必要的安全知识及救援方法等。
2、完善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1)危险源辨识
属地分厂必须在作业前进行受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源辨识并提出措施建议,明确作业人员可能遇到的风险。(2)个人防护用品
根据受限空间环境特点,配备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头部保护、眼镜或面部保护、手臂保护、听力保护、呼吸保护等),其最低配置要求应根据受限空间的潜在危险来决定;个体防护不能视为控制危害的主要手段,而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性措施;特别强调在缺氧环境下不能使用半面和全面式防毒面具,应使用正压式呼吸器或长管式呼吸器。(3)隔离要求
管道的安全隔离可采用插入盲板或拆除一段管道进行隔离,不能用关闭阀门等代替盲板或拆除管道;受限空间相连通的可能危及安全作业的孔、洞应进行严密的封堵;在进入转动设备的受限空间前,应将转动设备电源断电(隔离要求包括物料和能量隔离),并悬挂“禁止合闸,有人作业”标识。(4)作业许可证 受限空间作业必须进行作业许可,并且所有审核人员到作业现场确定所有必要的安全防护及救援措施到位后签发作业许可证,其中包括:作业时间及地点、气体检测结果、个人防护用品、相关作业人员(确定实际作业人员与作业许可证上人员是否相符、是否经过相关安全教育培训合格)和紧急救援措施等。
此外,在受限作业空间内进行动火作业的,还需履行动火审批手续;动火作业监护人员与受限空间作业监护人员必须分别配置。(5)通风及检测
受限空间作业应当严格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未经通风、检测合格,任何人员不得进入受限空间作业。检测的时间不得早于作业开始前30分钟。
如果受限空间涉及易燃易爆物料或介质,则必须使用氮气先进行置换,物料置换彻底后,再使用压缩空间对氮气进行置换,禁止使用空气直接通风(防止物料和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发生爆炸事故);如果不涉及易燃物料且受限空间内的氧气浓度低于19.5%,那么在进入这些空间之前必须进行通风,氧含量达到19.5%-23.5%为合格标准;严禁使用纯氧直接对受限空间通风,应选择洁净的空气作为通风来源。
当受限空间存在有毒、有害气体时,必须在测定氧含量的同时测定有毒、有害气体的含量,并根据测定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作业场所的氧含量达到标准后方可作业;作业过程中应对作业空间进行定时检测或实时检测,而在作业环境、条件可能发生变化时,应对作业场所中的危害因素进行持续或定时检测;作业人员工作面发生变化时,视为进入新的受限空间,应重新检测后再进入。
检测时要做好检测记录,包括检测时间、地点、涉及气体种类和检测浓度等;如果气体检测含量超标,无论任何理由,所有人员必须立即撤出受限空间,禁止任何人进入,直到受限空间的环境恢复到安全水平。(6)用电安全
XXXX所有的受限空间照明电压均使用12 V电压;电焊机等用电设备不得进入受限空间内;各电气设备的漏电保护器必须好用,电缆线在受限空间内必须做好架空及绝缘,严禁浸泡在水中。(7)落实监护人员
进入受限空间作业时,必须安排专人现场监护;作业监护人员应熟悉作业区域的环境和工艺情况,有判断和处理异常情况的能力,掌握急救知识,并为其配备必要的有毒有害气体和氧含量检测报警仪器、通讯器材等。
监护人员应掌握受限空间进入人员的人数和身份,对进出人员和工机具进行清点,定时与进入者进行交流以确定其工作状态;当遇到紧急情况时,监护人员一定要寻求帮助,禁止盲目施救。
四、受限空间应急管理
在实施受限空间作业前,相关人员应在危险辨识、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结合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在作业之前针对本次作业制订严密的、有针对性的应急救援计划,明确紧急情况下作业人员的逃生、自救、互救方法;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置供正常出入的安全措施,防止因施救不当造成伤亡扩大;定期开展受限空间事故应急预案实战演练,使员工熟练掌握救援工具使用方法、汇报流程与科学施救方法等。
五、小结
受限空间作业作为八大特殊作业最重要的一项作业,其原始风险极大,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做好受限空间风险识别、落实措施,提高涉及受限空间作业人员相关安全技能和安全意识,做好相关应急管理准备工作,就能将其原始风险降至可接受或很低的实际可控风险,最大限度的减少受限空间作业安全事故的发生。
随着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纲领推出,生产智能化在未来将成为主流;针对特殊作业(特别是受限空间作业)使用智能机器替代现有的人员作业,以此来减少作业人员直接接触职业危害和危险化学品的频率,保证作业人员的安全,则值得我们进行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