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届十二次全会讲话 坚定不移地实施追赶型跨越式发展战略
坚定不移地实施追赶型跨越式发展战略 为“十二五”时期实现全面振兴崛起而努力奋斗
----在中共xx市四届十二次全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2010年12月10日)
各位委员、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十届十四次全会、牡丹江市委十届十四次全会精神,讨论审议市委《“十二五”规划建议》,进一步明确未来五年的发展思路、目标和方向,安排部署下一阶段工作任务,为加快振兴崛起、开创追赶跨越新局面打好基础、做好准备。
一、深入学习、深刻领会中央和省委、xx市委全会精神,明确今后五年的发展方向 十七届五中全会,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时局关键,议题重大,举国关注,举世瞩目。1953年以来,我国每个五年计划或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都有着“风向标”和“路线图”的意义。这次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其意义同样重大,是指导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需要我们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一段时间以来,省委、xx市委先后召开全会,结合省情、市情实际,对五中全会精神进行了具体化的落实,对未来五年的发展进行了战略性部署。当前,学习贯彻三级全会精神是我们首要的政治任务。各级党委政府、广大党员干部,要切实把这些精神读懂、吃透,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上级的战略部署上来。具体到xx,就是要结合实际,做到“三个准确把握”、“八个深刻领会”:
一要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这一主题。2003年10月,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科学发展观,2007年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写进新党章。这次“十二五”规划首次把科学发展作为五年规划的主题,标志着科学发展已经成为我们党长期的发展理念和治国方略。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进一步强调了“四个更加注重”:“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这是对未来五年、十年、三十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应该朝着哪个方向走的一个大的定位。吉书记在全会上也突出强调了“科学发展、转变方式”。提出“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贵在发展,调整结构要在固本,转变方式重在创新,发展成果惠在民生,发展活力源在改革,科学发展力在和谐”六个原则。徐书记在全会中提出,要坚持“三个不动摇”,坚定不移地走符合xxx实际的发展之路。作为xx,我们更应该结合实际,把科学发展观自觉地落到发展思路、具体项目上,作为谋划“十二五”坚持和遵循的方向。
二要准确把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坚持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改革的再深化、发展阶段的再跨越,也可以看作改革开放的第二个里程碑。“十二五”规划归根到底是一个全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规划,“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好坏,就取决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程度。五中全会用“五个坚持”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出了明确部署,即“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
— 1 — 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这“五个坚持”指明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努力方向和工作重点。我们要结合省委全会提出的“调整结构要在固本,转变方式重在创新”的要求和牡丹江市委的“双调双转”战略部署,坚持把调结构、提档次、增效益作为下步工作的主线,切实做到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三要准确把握未来五年的目标和任务。中央从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城乡居民收入、加强社会建设、深化改革开放等方面,提出了“十二五”时期“九大目标”和“十大任务”。省委提出我省“十二五”要成为“六个时期”的发展目标:成为我省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时期,成为经济发展方式实现重大转变时期,成为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时期,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时期,成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加快推进时期,成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时期。决定把“八大经济区”建设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明确提出“十大工程”是建设“八大经济区”的推进措施和重要抓手。以“十大工程”部署战略任务,以抓工程的方式推进任务落实,使工作重点更加突出,措施更加具体,更好地保持了工作的连续性。牡丹江市委提出推进“四个协调发展”、打造“五个中心”、推进“八个新突破”,既坚持了老打法,又提出了新招数,这些目标任务需要我们结合实际,创造性、高质量地完成好、落实好。
学习贯彻三级全会精神,既要逐字逐句地读、原原本本地学,更要领会精神实质,把握宏观走势,为谋划自身发展找到政策依据、发展方向和战略机遇。
一是深刻领会“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形势判断。五中全会综合判断国内外形势,指出当前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吉书记在省委全会上指出,“十二五”将是我省步入更好更快更大发展的提速期。“速度永远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发展速度缓慢是黑龙江的主要矛盾,要努力把发展速度搞上去,争取在现有基础上快些、更快些”。据此,省委在《建议》中提出,到2015年,全省GDP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比2010年翻一番。牡丹江市委旗臶鲜明地提出要“坚持追赶型跨越式发展不动摇,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和速度”。海林也是如此。与自身比,我们五年目标三年完成,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还远远不够。今后还是要坚持追赶跨越不动摇、不懈怠,能发展多快就发展多快,通过几年、十几年、几十年的努力,真正实现大发展、大跨越。
二是深刻领会“经济与社会双重转型”的发展趋势。“十二五”将是社会经济发展方式根本转变的时期,是继上世纪五十年代社会制度转型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转型之后,中国的第三次历史性转型期。未来五年,将以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为主线,部署我国经济社会从外需向内需、从高碳向低碳、从强国向富民的“三大转型”。这五年的转型,将是为下一个三十年发展寻找新动力。这些都需要我们从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战略、发展路径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理解把握,进行全方位的对接与调整。
三是深刻领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差别。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指通过生产要素结构的调整,实现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现在提出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则包含需求结构、供给结构和生产要素结构三个方面。在需求结构转变方面,将以往的“投资、出口、消费”的结构改变成“消费、投资、出口”的新格局;在供给结构调整方面,从过度依赖第二产业的增长,转变为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特别是加快三产发展;在要素结构调整方面,从过度依赖资源消耗,转变为主要依靠技术进步、强化管理、提高劳动者素质来推动发展。还是“增长”与“发展”的本质区别,需要我们深刻领会与把握。
四是深刻领会从“强国富民”到“富民强国”的历史性转变。五中全会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新要求、新部署格外引人注目。提出的“五个坚持”之一就是,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转变
— 2 — 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并把“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作为“十二五”一个重要发展目标,这不仅是延续“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更是突出强调民生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过去的十一个规划追求“国强民富”,“十二五”规划则追求“民富国强”。改革开放前三十年,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而今后要带动大多数人共同致富。
五是深刻领会城市化将是短期宏观政策和中长期政策的重要结合点。五中全会提出,“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之所以这样强调,是因为2009年我国城镇化率为46.6%,远低于发达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预计“十二五”期间,城镇化率将超过50%,到2030年达到65%左右。据研究,我国城市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会有至少1000万农民进入城市,拉动最终消费增长1.6个百分点。从中不难看出,城镇化是我国最大的潜在市场,蕴藏无限商机,将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又一强劲动力。目前,我省城镇化率是55.5%,牡丹江是57.3%,海林是57.5%。我们一定要把握住这个方向,抓住这个机遇,全面加快城镇化进程。
六是深刻领会“文化产业有望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战略意义。五中全会“公报”用了219个字对文化加以阐述,并首次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意味着我国文化产业正迎来一个历史性拐点,将进入高速增长周期。省委提出“要培育和发展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文化创新能力、实力雄厚的大型文化产业集团,加快形成以文化创意和文化科技为支撑的文化发展格局”。牡丹江市委提出“要加快发展以动漫为重点的创意文化产业”。我们要树立战略意识,科学合理规划文化产业发展,立足海林实际,从前瞻性的角度选择产业和发展模式,重点在文化会展业、文化旅游业、影视演艺等方面加快发展。
七是深刻领会“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的重要内涵。“十二五”时期面临的是更加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将撬动一场深刻的利益调整,是中国改革的再次出发。在转型已到关键期,改革已进“深水区”之时,中央提出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的“一揽子”改革方案,就是要用改革冲破制约发展和转型的体制机制问题。省委强调“发展活力源在改革”,提出“深入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快形成更具活力、更富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使关系发展全局的重大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牡丹江市委提出要“坚定不移地向改革要出路、要活力、要效益”,并作出了明确的部署。我市跨越发展很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得益于机制体制的改革创新,大胆探索符合海林实际的路子”。今后的发展必须继续坚持改革不动摇,在深化改革上勇突破。总之,越是发展的关键期,改革创新越不能松懈,更不允许停步。
八是深刻领会我们所肩负的重要使命。五中全会强调,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提出要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对各级党委、全体党员和各级干部都提出了明确要求。省委突出强调了各级领导干部要着力提高“科学发展、破解发展难题、改革创新、选人用人、处理复杂问题、构建和谐社会、拒腐防变、干事创业”八个能力。我们常说,干好事业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能否实现“十二五”任务目标,对于各级党委、政府既是重大责任,也是重要考验,我们要切实肩负起使命,履行好职责,进一步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扎扎实实地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
二、认清形势、找准定位,科学谋划 “十二五”,坚定不移地走超常规、追赶型、跨越式发展之路 “十一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和牡丹江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带领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总量倍增、位次前移、殷实和谐”的总体目标和“一年起
— 3 — 步、三年跨越、五年步入振兴崛起之路”的阶段性目标,坚持“速度改变海林,项目振兴海林,民本立足海林,作风成就海林”,开创了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1、客观看待成绩
----“十一五”时期是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时期。五年来,经济总量迅速扩张、经济结构不断优化。预计GDP实现四年翻一番,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两年翻一番、五年近两番,固定资产投资实现四年翻二番,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五年翻两番(表1)。主要指标全部位于牡丹江前列,在全省“十强县” 排名连年进位。更重要的是,新上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生物制药、电子科技、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得到较快发展,为实现更大跨越打下了坚实基础。
----“十一五”时期是城乡环境变化最大的时期。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建设规模和建设速度前所未有。新老城区深度融合,城市框架全面拉开,成功晋级国家级开发区;连续开展“棚戶区改造、绿化林海大地、城乡洁净工程”等攻坚战,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集群式发展,城乡配套功能和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先后步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省级文明城、省级园林城、省级卫生标兵城和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市等行列。
----“十一五”时期是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坚决不要群众不得实惠的发展,逐年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实现了“三个倍增”(注1)。连年开展“利民实事”工程(表5),配发廉租房、改造泥草房、发放住房补贴,改善群众生活环境。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保大幅扩面增量,连年开展慈善募捐活动,基本实现困难群体救助全覆盖。科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群众生活更加殷实,幸福感和满意度大幅提升。
----“十一五”时期是干部群众精神面貌最为提振的时期。坚持一年一个主题,连年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大力实施素质升级、文化培育、凝聚力“三大工程”,打造海林执行力文化。在机关中开展“治庸懒”专项行动,推行“一线工作法”,干部的作风、形象、素质明显提升;在基层组织中创造性地实施“五子工程”、弱村整治、跨村兼职、村干部“直通车”等举措,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在群众中大力弘扬新时期“海林精神”和新时期“子荣精神”,涌现出一大批先进集体和个人,群众的幸福感、自豪感、对家乡的归属感空前增强。“人心思进、高效落实、拼搏奉献、建我家园”成为五年追赶跨越最生动的写照。所有这些构成了追赶跨越的决定性力量,是海林振兴崛起的希望所在,发展的根本所在。
“十一五”取得的成就令人鼓舞,发展变化令人欣喜。五年的发展成就充分说明,我们已经趟出了一条符合上级精神、契合自身实际的具有海林特色、海林作风和海林气派的追赶跨越之路。五年来,我们始终把解放思想作为追赶跨越的行动先导,站在战略全局的高度,重新审视、重新定位、重新谋划海林的发展;始终把加速发展作为追赶跨越的第一要务,不断创造和刷新“海林速度”;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追赶跨越的动力引擎,不断夯实跨越发展的核心支撑;始终把城市、园区作为追赶跨越的战略性载体平台,加快打造宜居宜业的发展热土;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追赶跨越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千方百计地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始终把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作为追赶跨越的根本保障,不断加强作风建设。只要我们沿着这条道路,坚定不移、坚韧不拔、铿锵有力地走下去,不折腾、不懈怠,一以贯之地抓下去,就一定会迎来振兴崛起、春意盎然、百花争艳的美好明天。
2、认真找准问题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要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一是虽然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但是发展速度仍不能说很快,发展质量仍谈不上很好,经济总量还比较小,群众享受发展成果还不是很充分;二是经济结构调整相对缓慢,传统产业扩张有限,新兴产业发展滞后,旅游、物流、— 4 — 金融、文化等现代服务产业还在培育当中,对经济的支撑作用不强;三是新上项目,特别是重点项目建设周期较长,达产较慢,后劲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四是城市的承载力和竞争力不足,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善,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五是发展环境政策还不够宽松,干部作风和素质与加快发展还不完全适应;六是一些深层次体制性、机制性、政策性制约还较为突出,还未得到有效解决。同时,创新创业的激情有所弱化,改革的声音和力度呈衰减趋势。对这些发展中的突出问题,需要在“十二五”期间加以重点突破。
“十二五”时期是海林实现全面振兴崛起的攻坚期和冲刺期。分析形势,国际格局发生新变化,但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没有改变;国内经济发展方式有新变化,但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特别是省内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的发展基调没有改变。总之,我市发展既有难得机遇,又有严峻挑战,机遇大于挑战。只要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好上级精神,制定实施好“十二五”规划,就一定能够实现更大跨越、更好发展。
3、科学布局“十二五”
“十二五”规划是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布局指南和实施纲要,必须高处着眼、统筹考虑、认真谋划。按照省委和牡丹江市委的总体部署,结合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十二五”期间,我市在发展方向、思路、目标、举措上,要着力把握住以下四个方面。
(1)发展思路和战略上要体现出连续性。这是基于对过去五年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对未来五年发展的高度负责。必须按照省和牡丹江市的要求,一本经念到底,一个目标干到底。
----坚持对海林市情的基本判断不动摇。描绘美好蓝图既要鼓舞人心,更要立足市情,符合实际,对市情认识要有正确的判断和深刻地分析。要充分认识到海林最大的实际是,“总量不大、速度不快、结构不优”;最大的优势是,背靠俄罗斯、面向东北亚、毗邻黑龙江省东南部中心城市牡丹江,能够充分利用“两个资源、两个市场”,有效接受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最大的潜力在于,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支撑作用;最大的财富是,良好的生态环境,这是可持续发展的依托保障;最大的机遇是,“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和“大牡丹江、新牡丹江”战略的实施。我们在谋划思路、推进工作、落实政策时都要结合实际,从海林的这些市情出发,而绝不能偏离脱离。对于这一点,头脑必须始终十分清醒。
----坚持加快全面振兴崛起的战略目标不动摇。“振兴崛起、再铸辉煌”是几代海林人的共同梦想,更是市委市政府的使命所在。通过全市上下五年来的不懈努力,我们已步入了振兴之路,看到了崛起的曙光,胜利就在眼前,更大的荣誉正等待我们去争取。必须始终坚定建设“活力宜居和谐幸福的北方生态文明城”的奋斗方向和“总量倍增、位次前移、殷实和谐”的发展目标不变调。放弃了这一点,干部群众首先不会答应,多年耕耘打下的基础就会丧失。
----坚持超常规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战略路径不动摇。这个路径概括起来就是,“速度改变海林、项目振兴海林、民本立足海林、作风成就海林”。速度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海林现阶段,没有速度一切都无从谈起,更谈不上实现科学发展、振兴崛起;项目是发展的关键支撑、结构调整的具体载体,没有项目讲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结构调整也只能是空转空调;民生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事关发展之基稳固与否,群众得不到实惠的发展必定不可持续;作风是发展的坚强保障、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体现。要深刻地认识到“超常规追赶型跨越式发展”,与省委、牡丹江市委提出的“更好更快更大发展”和“追赶型跨越式发展”是一脉相承的,是省委、市委全会精神在海林的具体体现,是科学发展观在海林的生动实践。只有坚持这个路径,才能让全市人民看到前进的希望,坚定共建美好家园的信心;只有坚持这个路径,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才能一年一个台阶,不断增强综合实力;只有坚持这个路径,才能有更多的财力惠及人民,才能调
— 5 — 动起全市干部群众的智慧和激情,汇聚成加快发展的强大力量。除此之外,别无它途。“十二五”期间,按照这个路径扎扎实实地干下去,就一定能够实现全面振兴崛起。对此,我们是有着百倍的决心和充分的信心的。
(2)战略举措上要强调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当前,在科学发展的时代要求下,在外部助推、内力增强的大背景下,实现一般的发展是不难的。难的是如何实现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如何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发展、全面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十二五”期间,我市的发展要坚持“四个原则”。
——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把生态建设、社会效益作为衡量发展的硬指标,坚持走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绿色发展的新路子。绝不要牺牲环境的发展,绝不要牺牲资源的发展,绝不要牺牲子孙后代利益的发展。
——城镇、社区、农村协调发展。中心城区承载能力有限、小城镇拉动力不强、新农村建设水平不高,是我市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要通过简政放权、强镇扩权等措施,加快城镇化和农村社区化进程,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速度、效益、结构、质量协调发展。在加快发展的同时,积极推动经济发展从量的增长向质的提高转变。既注重速度的增长,又注重综合实力、可支配财力的增长;既注重经济的发展,又注重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经济增长和城乡居民收入协调叐展。把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作为民生工作的核心任务。继续推进“三个倍增”计划,努力使城乡居民收入和劳动报酬增长速度不低于经济增长。
(3)发展定位上要突出功能性,放大差异性,体现出竞争优势。县域经济归根到底是特色经济,有特色才有优势、有竞争力。“十二五”期间,要立足资源、区位、生态等比较优势,扬长避短,科学谋划,找准海林的发展定位。在城市定位上,围绕“活力宜居和谐幸福”北方生态文明城的总目标,努力把海林建设成①主导产业迅猛扩张、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的“新兴工业之城”;②以生态旅游为基础、人文旅游为核心的“魅力旅游之城”;③城市品位显著提升、在周边形成较强吸纳能力的“生态宜居之城”(注2);④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的“创新活力之城”;⑤公共服务更加到位、广大群众安居乐业的“和谐幸福之城”;⑥人民享受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精神追求的“文明时尚之城”。在产业定位上,把握产业发展趋势和导向,立足现有产业发展基础,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通过打造产业基地,努力构建具有海林特色、较强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初步考虑建设以下八个基地:①中国清洁能源基地,②中国冰雪生态休闲旅游基地,③中国北方影视基地,④中国绿色食用菌生产基地,⑤东北台商创业基地,⑥全省对俄精深加工基地,⑦全省生物制药研发生产基地,⑧全省新兴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
(4)“全面振兴崛起”的目标要兼有前瞻性、方向性、具象性和可行性。“全面振兴崛起”不是一句空喊的口号,既是目标更是标准。既要为干部群众描绘出方向性的蓝图,更要落到可以具化、便于操作的载体上。市委认为,“全面振兴崛起”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十强领先、瞄准地市、争进百强”。具体讲其标志:在宏观层面,主要体现在“五个跨越”上。①由全省“十强”向全国“百强”跨越,②由自然生态大市向生态宜居城市跨越,③由传统工业城市向二三产协调发展的新型工业城市跨越,④由县级城市向中等规模城市跨越,⑤由总体小康水平向全面小康水平跨越(注3)。在操作层面,综合分析“十一五”发展情况和省、牡丹江市“十二五”发展目标,未来五年,努力实现主要预期性指标“八个翻番”:即GDP、财政收入、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翻番(表4)。同时,要更加关注约束性指标(注4),推进经济与社会包容性增长,切实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 6 — “十二五”的蓝图清晰而美好,振兴崛起的使命艰巨而光荣,幸福的生活只胼靠我们勤劳的双手去创造。对于全市各级干部来说,现在的关键就是担起重任,清醒而坚定地朝着既定的目标奋勇向前。我们要把肩负的责任看得比泰山重,把群众的利益看得比天大,踏踏实实地干起来,从具体的事情做起来,真正干出一番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加快让宏伟的蓝图早日变成灿烂的现实!
三、紧抓重点、力破难点,在新一轮追赶跨越中当先锋、站排头
在“十二五”期间,继续实现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领跑争先,这是全面振兴崛起的重要标志,是海林人不服输、不畏难、敢担当的体现,也是各级领导的殷切希望,各界群众的热切企盼。对此,我们应该有这个雄心壮志,我们也具备这样的机遇和条件。当前,要紧紧抓住难得的战略机遇,选准事关全局的战略重点,快启动、快落实、快突破,积极抢占新一轮跨越发展的制高点,不断巩固放大领跑优势。
(一)深化园区升级,在提升沿边对外开放水平上取得新突破。深入实施“扩区提档”战略,继续在“三型园区”上下功夫,打造国家级开发区中的优秀园区。一是加快扩区。按照“设施配套完善、承载功能强大、空间布局合理、生态环境优美”的标准,抓好国家和省政策对接,向高度要空间、向拆迁要空间、向土地整理要空间,加快“向西拓展,北跨高速”步伐,将园区二期放大到30平方公里,远期规划面积放大到50平方公里。坚持“一区多园”的理念,辟建特色园区,加快建设台商创业基地,提升中央商务区功能,打造产业承接和项目搭载平台。二是加速提档。抬高项目准入门槛,严格考核入区项目的投资率、产出率、税收率“三率”,大力发展循环发展型、低碳生态型、绿色环保型产业。采取清理闲臵低效利用土地和追加投资、缩减面积等方式,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三是全面增效。加快引进科技型、人才型、智力型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辟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提高园区的科技支撑力和核心竞争力。坚持财源型与就业型并重,高附加值型与环保低碳型并重,鼓励发展多种类型企业,推进园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提升。
(二)加速城市升级,在城市化、同城化、一体化上取得新突破。坚定牡丹江城市副中心和中等规模城市的定位不动摇,突出“生态宜居”这个最大的品牌和无形资产,加快城市化进程,统筹区域发展,建设活力宜居和谐幸福的新海林。一是提升城市化水平。以全省“三优”文明城市工程为目标,既注重外延扩张,又注重内涵提升,加快棚户区改造、道路畅通、城区绿化等重点工程建设,努力实现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城市环境和生态环境、市区人口和城镇人口“三个提升”,初步建成中等规模城市。二是加快同城化进程。积极融入“大牡丹江、新牡丹江”,以基础设施共建、交通信息共享、生态环境共治和产业园区共建为切入点,加快实现产业布局、城际交通、市政设施、公共服务、资源开发、生态建设等方面的同城化,主动接受牡丹江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提升海林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产业功能。三是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站在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高度,加快场县、局县、院县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合作,形成目标同向、工作同力、发展同步的发展氛围,加快构建市乡村、场局镇深度共融的发展格局。
(三)推进旅游业升级,在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上取得新突破。把旅游业提升到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与“园区升级”、“城市升级”一并列为“三大升级战略”之一重点打造,带动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一是推进旅游产业由低端增长向高端延伸转变。立足全省,加快以横道为重点的旅游名镇建设,带动全市旅游业加快发展,打造全省旅游名镇的“排头兵”。立足全国,战略性开发威虎山、莲花湖、中国雪乡三大景区,打造中国生态冰雪旅游基地。立足东北亚,在做大旅游规模经济,培育特色旅游品牌上下功夫,打造以精品线路为核心要素的跨地区、跨境旅游品牌。
— 7 — 二是实现景区景点游向全域旅游转变。把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把整个城市作为4A级景区来打造,努力从一点、一区、一票旅游向食、住、行、游、购、娱的一链旅游转化。三是实现旅游业自身发展向多产业融合转变。跳出资源看资源,以旅游产业为基,联动相关产业,构建大旅游产业发展格局。坚持“面向全省、服务全市”,以建设高标准CBD为核心,完善宾馆、酒店、会所、商城等服务设施建设,真正形成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竞相注入的“洼地”效应,打造设施完善、功能齐全、配套有力的牡丹江服务业转移首选地;坚持以文化为魂,发展以海林人文内涵为创意,集聚商务会展、影视演艺等多元发展;坚持以生态为重,统筹生态开发与保护,打造国家级园林城市;坚持以民生为本,深入开发城郊游、乡村游、红色游、生态游,满足当前多元化大众旅游需求。
(四)狠抓项目建设,在提升产业发展支撑力上取得新突破。项目就是投资,项目就是发展,项目就是速度,项目就是民生。海林过去的发展得益于项目建设,未来的发展依然要靠项目支撑。要按照全省产业项目建设现场会的部署,迅速掀起新一轮产业项目攻坚战。一是优化产业结构,加速提档升级。紧紧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结合海林发展实际,改造提升林木加工、机械制造、医药食品等传统产业,重点培育生物制药、清洁能源、电子科技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信息动漫、服务外包、商务服务和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构建起林木加工、清洁能源、生物医药、机械冶金四大优势产业体系。二是提升项目质量,助推产业发展。重点包装开发一批低碳环保、生态绿色、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好的项目,重点建设一批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药、高端装备制造“三新一高”的新兴产业项目,重点推进一批投资额度大、建设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战略型项目,通过集中上一批新项目、大项目、好项目,增强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三是强化推进举措,注重招商成效。深入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坚持内资与外资并重、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并重,引资与引智相结合,继续锁定俄日韩及东南沿海发达城市,加大对哈大牡周边城市招商力度,积极推进文化招商、大专院校招商。加快由“招商”向“选资”转变,重点引进国内外“500强”、“央企”等战略投资者,全面提升招商引资成效和水平。
(五)围绕“四新”目标,在加快城乡统筹上取得新突破。围绕 “新农村、新产业、新社区、新生活”,以城镇化、社区化、一体化为突破,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步伐。一是发展特色富民产业。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实施特色农业发展战略,走特色、生态、高效农业之路。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打造“中国食用菌强市”。因地制宜发展蔬菜、肉牛和“药菊烟”等高效种养殖业,构建农民多元化增收格局。二是加快农村“社区化”进程。把农村“社区化”作为推进我市城乡统筹、一体发展的切入点,采取“政府推进、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的模式,以“一区四带”为重点,突出抓好一批试点村,打造一批示范村。统筹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积极推进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加快实现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公共事业和社会保障一体化,力争在城乡发展一体化上走在全省前列。三是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抓住“百镇建设示范工程”有利契机,突出小城镇建设在城乡一体化中的“节点”作用,加快小城镇建设,全力打造一批特色突出、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工业重镇”、“旅游名镇”、“商贸大镇”等特色小镇,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现代化新型小城镇体系。
(六)高度关注民生,在打造最具幸福感城市上取得新突破。坚持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有机结合,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注重社会和谐建设,大幅提高群众幸福指数。一是增加群众收入。加快启动新一轮“三个倍增”计划。坚持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和政府促进相结合,实施积极的创业就业政策,优化创业环境,畅通就业渠道,扩大就业容量。继续开展“全民创业”,增加公益性岗位,不断加快城乡居民增收步伐。二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构建以最低生活保障
— 8 — 制度为基础,以养老、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为支撑,其他救助和社会帮扶为补充,保障标准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加大棚户区和泥草房改造力度,落实好各种保障性住房政策,让群众享受更好的住房服务。三是创造和谐幸福环境。树立平安是最大幸福的理念,以创建全国平安县为目标,让人民群众更有安全感,打造最安全的城市;发挥生态是最大的特色,以自然生态宜居为标准,让人民群众更有归属感,打造最宜居的城市;突出干净舒适是最优的标准,以清洁有序环境为重点,让人民群众更有自豪感,打造最和谐的城市。
(七)加大改革力度,在机制体制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坚持以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不断向改革创新要活力、要效益。一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按照牡丹江市“简政放权、做大县域经济,强镇扩权、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推进农村社区化、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加快以财税、金融、医药、文化等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把政治资源、社会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和动力。二是推进“选人用人”改革。牢固树立“以实绩论英雄、以发展选干部”的用人导向,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方针,对政治过硬、干事创业、实绩突出的干部,经济上重奖、政治上重用。真正形成保护改革者、支持创业者、挽救失误者、追究诬告者、惩治腐败者的用人环境,形成团结协作、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三是推进“政府职能”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加大政府性资源整合力度,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探索开展“大警务、大城管”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公共服务社会化、市场化改革,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公共事业、社会服务等领域,真正把政府由“全能型”转为“服务型”、“无限型”转为“有限型”。
(八)抓实“三项活动”,在建设良好的政治生态上取得新突破。一是深入开展“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坚持以“理念创新”武装干部头脑,以“双调双转”转变干部思维,充分利用大讲堂、大竞赛等各种平台,进一步创新学习形式、丰富学习内容,不断开阔党员干部视野,提升综合素质,提高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的能力。二是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坚持把“创先争优”活动,作为促进工作提效、组织战斗力提升、干部素质提高的有效载体,持久深入地开展下去。大力推进一线工作法,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栐立事事争一流、创先进的浓厚氛围,争取在建党90周年时,获得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县称号。三是继续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振兴崛起的路有多长,“作风建设年”就要抓多久。要进一步加强执行力文化建设,继续大力弘扬新时期“子荣精神”和“海林精神”,使勇于拼搏、敢于担当、重于落实成为各级干部的自觉行动,使激情干事、创新创业、开拓进取成为新一轮追赶跨越的动力源泉。
同志们,过去的五年,是我们励精图治、负重拼搏,创造历史的五年;未来的五年,更需要我们锲而不舍、奋发图强,再铸辉煌。全市上下要以更加坚定的理想信念、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抢抓机遇,团结拼搏,扎实苦干,为加快实现海林全面振兴崛起,让海林人民生活更加美好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在市委四届十三次全会结束时的讲话范文
党建党委人大政协组织人事纪检监察统战民政思想宣传政法武装安全稳定群众团体政府经济发展改革财税统计城建环保农林牧渔工交建商科教计卫劳动保障民营招商旅游外事办公厅室综合工作党委报告政府报告述职报告实习调研个人总结单位总结半年总结工作汇报计划规划党员教育四中全会五中全会六中全会思想纵横学习体会工作体会感想随笔竞聘演讲就职演说庆典致辞新春致词婚丧致辞精彩演讲晚会文艺会议致词会议发言主持词晚会主持晚会致辞节目游戏经验交流先进事迹学习材料考察材料规则方案求职自荐慰问贺电经济管理行政管理政治法律文教卫生综合论文党团管理入团申请入党申请思想汇报转正申请个人自传党会发言公文范例会务处理文秘知识公关礼仪名言谚语知识竞赛文学作品加入收藏设为首页用户帮助|网站首页|文秘范文|论文大全|课件下载|图片素材|综合资讯||文秘范文首页|新农村|领导讲话|报告总结|心得体会|演讲致辞|百家文萃|学术论文|党团辅导|文秘工作|您现在的位置:文墨星河gtgt文秘范文gtgt报告总结gtgt党委报告gtgt文章正文恼孪允敬肟?->>在市委四届十三次全会结束时的讲话★★★★★【字体:小大】在市委四届十三次全会结束时的讲话作者:佚名文章来源:不详点击数:>10更新时间:2008-10-29>>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市委四届十三次全会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就要结束了。会议认真学习了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委七届十次全会精神,听取了市委常委会工作报告,讨论并通过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会议开得很好,很成功,对于动员全市上下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埋头苦干、扎实工作,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通过认真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十一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和重要举措,勾画了今后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立足*实际,反映了全市人民的意愿,是一个既鼓舞人心又实事求是的规划《纲要》。与此同时,大家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提出了许多好的修改意见和建议。会后,将对《纲要》作进一步修改。
下面,我就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省委七届十次全会和这次会议精神,更好地推动我市“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强调几点意见。
一、认清发展新形势
“十五”期间,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变化。预计2005年生产总值达到398亿元,比“九五”末接近翻一番,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100美元,*的发展又站在了一个新的战略起点上,需要朝着新的目标冲刺、跨越。
站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必须准确把握发展形势,在思想上形成共识,在工作中形成合力。从新时期新阶段的发展规律和特点来看,我市发展面临重要的机遇:一是随着国内外产业重组和生产要素转移的加快,一些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陆续向内地转移,这对我市在吸引
第三篇:在市委四届十三次全会结束时的讲话
党建党委人大政协组织人事纪检监察统战民政思想宣传政法武装安全稳定群众团体政府经济发展改革财税统计城建环保农林牧渔工交建商科教计卫劳动保障民营招商旅游外事办公厅室综合工作党委报告政府报告述职报告实习调研个人总结单位总结半年总结工作汇报计划规划党员教育四中全会五中全会六中全会思想纵横学习体会工作体会感想随笔竞聘演讲就职演说庆典致辞新春
致词婚丧致辞精彩演讲晚会文艺会议致词会议发言主持词晚会主持晚会致辞节目游戏经验交流先进事迹学习材料考察材料规则方案求职自荐慰问贺电经济管理行政管理政治法律文教卫生综合论文党团管理入团申请入党申请思想汇报转正申请个人自传党会发言公文范例会务处理文秘知识公关礼仪名言谚语知识竞赛文学作品加入收藏设为首页用户帮助|网站首页|文秘范文|论文大全|课件下载|图片素材|综合资讯||文秘范文首页|新农村|领导讲话|报告总结|心得体会|演讲致辞|百家文萃|学术论文|党团辅导|文秘工作|您现在的位置:文墨星河gtgt文秘范文gtgt报告总结gtgt党委报告gtgt文章正文恼孪允敬肟?->>在市委四届十三次全会结束时的讲话★★★★★【字体:小大】在市委四届十三次全会结束时的讲话作者:佚名文章来源:不详点击数:>10更新时间:2006-10-29>>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市委四届十三次全会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就要结束了。会议认真学习了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委七届十次全会精神,听取了市委常委会工作报告,讨论并通过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会议开得很好,很成功,对于动员全市上下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埋头苦干、扎实工作,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通过认真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十一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和重要举措,勾画了今后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立足*实际,反映了全市人民的意愿,是一个既鼓舞人心又实事求是的规划《纲要》。与此同时,大家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提出了许多好的修改意见和建议。会后,将对《纲要》作进一步修改。
下面,我就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省委七届十次全会和这次会议精神,更好地推动我市“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强调几点意见。
一、认清发展新形势
“十五”期间,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变化。预计2005年生产总值达到398亿元,比“九五”末接近翻一番,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100美元,*的发展又站在了一个新的战略起点上,需要朝着新的目标冲刺、跨越。
站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必须准确把握发展形势,在思想上形成共识,在工作中形成合力。从新时期新阶段的发展规律和特点来看,我市发展面临重要的机遇:一是随着国内外产业重组和生产要素转移的加快,一些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陆续向内地转移,这对我市在吸引和
承接产业转移方面带来新机遇,有利于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二是未来五年,国民经济将处于新一轮增长周期的上升阶段,随着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政策措施陆续出台,中央、省委将进一步加大支持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发展的力度,特别是我省新兴工业大省的定位,使工业主导地位进一步确立。三是省委明确提出我市要发挥工业基础较好的优势,提升产业层次和竞争力,不断提高城镇化的质量,建成全省重要的煤化工基地,确立了我市在中原崛起中的重要地位,拓展了我市的发展空间,为我们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与此同时,从我市自身基础条件和发展态势来看,具备了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一是通过几年来坚持不懈地实施“以工兴市”战略,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主导作用明显增强,非公有制经济全面提升,正在步入良性循环发展道路。二是随着*高速、*铁路升级改造等一批交通基础项目的建设,交通瓶颈被逐步打破。三是近年来,“六城二奖”创建成果得到巩固提高,城市的吸引力、凝聚力和知名度不断提高,中国社会科学院《2005年市场竞争力报告蓝皮书》对国内200个地级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名列全省第3位、全国第77位。前不久,我市又入选2005年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独特优势,必将对实施名城带动、开放带动战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四是干部群众在发展中得到了实惠,在创业中焕发了激情,全市上下倍加珍惜团结稳定、倍加努力加快发展,干事创业的氛围空前浓厚,发展的内动力明显增强。只要把握好机遇,利用好有利条件,“十一五”时期*的发展空间会更大,发展势头会更好,发展成效会更大。
站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不仅要看到优势,而且要看到在前进道路上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责任感。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总量小,结构单一,工业实力不强,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城乡发展不平衡,利益协调机制不完善,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环保等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等。这些表明“十一五”时期仍然是我市负重爬坡、跨越赶超的时期,是艰苦创业、奋力进取的时期。特别是在全省各地发展都在加油提速的形势下,我们不进则退、慢进也退。因此,必须坚定信心不动摇,紧抓机遇不放松,主动出击不懈怠,为民谋利有更大作为。
二、明确发展新要求
《纲要》拟定了“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就是到2010年,生产总值和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力争实现翻一番,人均gdp超过2万元,财政收入达到3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突破1000亿元,城镇化水平力争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左右。这些指标,既包括经济,也包括社会事业,既要求速度,也要求质量效益。实现这些目标,我市的经济结构将更加合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将进一步显现,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将更大。交通将更加便利,高速公路、县乡公路四通八达,铁路建设也将有较大发展,基本形成全市快速便捷的交通网络。城镇布局将更加科学,中心城市带动能力明显增强,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城市品位明显提升。人民生活将更加宽裕,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就业岗位持续增加,居住、交通、教育、文化、卫生和环境等方面的条件有较大改善。社会将更加和谐,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一个“富裕、美好、和谐”的新*将展现在我们面前。
美好的蓝图,不仅需要精心描绘,更需要用心工作,使之变为现实。要把蓝图变为现实,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工作思路。今后五年我市的总体发展思路,就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大力实施“五大战略”(以工兴市、科教兴*、名城带动、人才强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三化”进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抓好“四项建设”(建设富裕*、美好*、活力*、和谐*),进一步提升*发展质量和层次,增强全市经济社会综合实力,把我市建成为特色突出、优势明显、充满活力的新*,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落实工作思路,实现发展目标,不仅需要扎实工作,而且需要明确发展要求,把握发展方向。“十一五”时期,加快发展的根本要求是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所谓“快”,就是要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全力加快发展,有效益的速度能发展多快就发展多快,不断扩大经济规模,增强经济实力,提高人均水平。所谓“好”,就是坚持以经济结构调为主线,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为重点,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为目的,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抓好经济社会发展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转变。只有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才能真正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才能真正创造*美好的未来。因此,“十一五”期间,各级各部门一定不要忘记科学发展的根本要求,既要发展得快,又要发展得好。
三、运用发展新思维
实现我们的目标,必须采取创新的方法。《纲要》不仅提出了未来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而且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措施。把这些措施落实好,必须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要求,树立和运用发展新思维。
(一)坚持推进工业化与城镇化相协调。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城镇化是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依托和标志,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在“十一五”时期,要把抓工业与抓城镇建设结合起来,双轮驱动,协调发展,共同推动濮阳振兴。一是坚持工业兴市、项目支撑,提高城镇竞争力。重点实施“38108”工程,加快引进和建设一批投资超10亿元以上、真正形成支撑我市“三大产业基地”的大项目,下大决心培育八大支柱产业,集中力量扶植十大骨干企业,加快八个工业区建设,引导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优势产业、优势区域集中,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增强城镇综合经济实力。二是坚持走集约化发展道路,提升城镇发展水平。要把城镇建设与市场建设、产业集群发展结合起来,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完善城市功能的重大工程,提高城镇承载能力和综合服务功能,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特色产业,以产业和人口集聚带动城镇化健康发展。三是拓展发展道路,增强工业发展后劲。农民工已成为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力量。要积极推进关系农民进城的各项政策改革,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重点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扩大农民工就业途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步伐。四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努力建设品牌城市。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坚持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相结合,有选择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强化对优势产品包装,培育一批知名品牌,增强产业竞争力。
(二)坚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相统一。农村发展滞后,既有城乡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又有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因此,“十一五”期间,要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步伐。一是以深入开展“学习李连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活动为载体,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村镇规划先行,分类指导,扎实做好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村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实现在经济上有新发展、设施上有新改观、机制上有新进步、环境上有新面貌、素质上有新提高。二是不断深化社会事业体制改革,加大投入力度,改善投入结构,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公共教育、公共卫生、文化体育、公共安全、社区服务、社会福利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协调发展,构建覆盖城乡、分布合理的服务体系,促进基本社会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三是注重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拓宽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渠道,加此文来源于文墨星河强城市在各方面对农民的服务,引导城市社会资金投向农村,形成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坚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相结合。经济结构调整必须建立在转变增长方式的基础上,否则经济结构调整不会有好的成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也必须围绕经济结构调整进行,否则增长方式难以根本转变。一是围绕三次产业、国有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中原油田与地方企业之间比例优化,调整经济结构。要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努力形成新的产业发展优势;要通过优化环境,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逐步提高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要千方百计加快地方工业发展,扩大油地经济合作,促进城市转型。二是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要进一步提高科教与经济的融合程度,提升企业主体创新能力,提升政府推动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把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三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突出位置,牢固树立经济、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把经济增长建立在依靠科技进步、高效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质量效益的基础之上。四是正确处理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的关系。从目前我市仍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初始阶段这个实际出发,既要继续重视投资需求,保持固定资产投资以合理的规模和速度增长,还要注重扩大消费需求,进一步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四)坚持激发内在活力与借助外部力量相结合。目前我市改革总体形势仍处于攻坚阶段,对改革问题决不能懈怠、决不能动摇,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全面推进。一是着力抓好重点领域的改革。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实现投资主体和产权多元化。二是努力在体制创新上取得更大进展。重点建设公平有效的人才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不问出身问学识,不论资格论水平,不看年龄看成果,建立科技人员的报酬与贡献相对称的激励制度,给创新创业者应有的尊重和回报;积极探索人才流动和引进机制,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在、但求常来,变人才流动为智力流动,使*大地成为各类人才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之地。三是加快推进全民创业。进一步弘扬创业精神,强化创业理念,激发全民创业潜能,拓宽创业领域,鼓励支持各类创业主体平等进入法律未禁止的一切领域。四要坚持扩大对外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注重引进大项目尤其是优势产业项目,提高利用外资质量;以提升质量效益、促进产业升级为目标,优化出口结构,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加强对外交流合作,积极举办各种有影响的国际活动和学术活动,提高濮阳知名度和经济外向度。
(五)坚持实施“民心工程”与构建“和谐*”相促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实施“民心工程”,就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是要全面落实“以人为本”思想,从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希望解决而且目前能够办到的事情做起。重点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活、就业、就医、住房、子女上学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坚决纠正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二是要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健全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建立与我市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包括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在内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三是要重视解决群众反映的具体问题,及时化解矛盾。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出台要广泛听取意见,注意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平衡各群体的利益。坚持创新手段,创新工作方式,多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大力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努力构建“和谐*”。
四、提供发展新保证
推进“十一五”发展,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必须紧紧围绕目标任务的落实,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突出抓好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一是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是加快发展的总开关。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把思想从封闭的、保守的、狭隘的框框中解放出来,动脑筋、想办法、出新招、出实招,用思想认识的飞跃求得发展成效的飞跃,用观念政策的突破求得实绩的突破,用工作思路的创新求得工作面貌的创新。要坚持发展的观点,以全局意识、战略眼光来深入认识和把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及时作出符合本地实际的科学决策。要紧密结合实际,以濮阳的市情为出发点,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五中全会和省委全会精神,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不机械地攀比别人、别地,而是根据*自己的实际,谋*的局,干*的事,走*的路。
二是要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在思想上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怀着深厚的感情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要多谋些发展、少想些升迁,多造些民福、少图些私利,多干些实事、少唱些高调,多琢磨些事、少琢磨些人。在精神状态上要始终保持敢闯敢试、敢想敢干、敢于负责的精神和勇气,勇于提高标杆、多挑重担、争作贡献,永不满足、争先创优。当前尤其需要强调的是,各级领导干部要集中心思、沉下身子,到基层去,到困难最多的地方去,到群众意见最大的地方去,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抓落实,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去解决。要真正把精力用到求发展上,把心思用到求实效上,把劲头用到工作上,努力开创新局面。
三是要加强学习,提高能力。能力建设是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关键问题。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学习各方面的知识,科学分析判断形势、把握规律、研究重大问题,进一步增强工作的前瞻性、预见性和主动性。要努力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努力增强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本领。要努力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统揽全局,协调各方。要努力提高处理利益关系的能力,正确处理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要努力提高务实创新的能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真抓实干,勇于探索,敢于攻坚,善于创新。要努力提高克难攻坚的能力,勇于实践,敢于碰硬,不怕得罪人,善于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
四是要建好班子,带好队伍。要加强团结,形成合力。各级领导班子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强化大局意识,自觉维护班子团结,维护党政团结,增强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形成团结协调、干事创业的合力。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尤其要注重以政绩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重用有本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重用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的干部,决不能让那些埋头苦干、政绩突出而不事张扬的人吃亏、受委屈。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源头治腐,把住正确的政治方向这个“总开关”,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自觉抵御和防止腐败的能力。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严肃用权、严于律己、严格监督,树立务实、为民、善政、廉洁的良好形象。
同志们,“十一五”规划目标宏伟、任务艰巨,发展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振奋精神,开拓创新,同心同德,扎实工作,实现快发展、建设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坚定不移地实施“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发展战略
坚定不移地实施“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发展战略
——始终坚持用科学的发展观来统领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发展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无论是消除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不健康、不稳定因素,还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都要求我们必须全面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
刻内涵,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并贯穿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和各个层面中去。
——紧紧围绕实施“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发展战略来推进各项工作。市第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发展战略,是新一届市委、市政府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作出的科学抉择,也是赣州今后乃至一个较长时期的发展方向。发展需要恒心,思路最忌多变。目标任务一经确定,就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抓好落实。今后我们的各项工作,都必须紧紧围绕既定的“对接”战略,扎实稳步向前推进。
——始终依靠体制机制创新来增强发展动力。制度始终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最根本、最持久、最有效的因素。体制机制改革滞后是当前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诸多矛盾和问题的重要根源,也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新的一年,我们要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改革,加快建设“十大体系”,畅通与长珠闽对接互动的政策渠道,促进各种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组合,加速形成经济自主增长的内生机制。
——始终坚持以人民群众幸福和谐的生活为标尺来检验工作成效。人民群众既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践主体,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价值主体和评价发展的最高权威。我们必须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尊重和保障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利,创造人们平等发展、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的社会环境,真正使赣南人民生活得更加富裕、更加安康、更加美好。
着力推进“十大体系”建设
要在把握精髓方面进一步深化认识,夯实思想基础。“十大体系”建设能否取得成功,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它的群众基础,取决于广大干部群众对它的认知和认可。要把“十大体系”建设的学习研讨列为各级党校培训干部的基本课程,把“十大体系”建设的宣传列为各种传媒的重点内容。既要注意拓展覆盖面,提高普及率,又要注重实际效果,让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听得懂、学得进、会运用。
要探索科学的工作途径和模式,通过样板示范带动全盘。各个体系、各个区域既要整体推进、配套联动,又要结合实际,有所侧重、以点带面。要围绕“十大体系”建设,加紧实施各项配套改革,加快政府角色由经济建设主体向公共服务主体转变,尽快把体制机制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此外,要积极推进支撑“十大体系”运转的一批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要建立科学的工作机制,确保取得实际成效。
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
做好今年的“三农”工作,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稳定、完善和强化对农业的扶持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从根本上建立起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工作机制,推动农村经济社会走上良性循环轨道。
新的一年,新农村建设要着重在整体推进、提升水平上下功夫。首先,要真正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第二,要分类抓点,梯度推进。第三,要讲究实效,不能急于求成。在实际工作中,做到“五个坚持”,即坚持让群众受益,不借机向群众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不增加农民负担;坚持规划控制、拆旧建新,不占或少占耕地;坚持利益公平,不产生新的信访问题和不稳定因素;坚持量力而行,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不产生新的乡村债务;坚持改善生活条件与改善生产条件相结合,不主张农民过度负债或倾其所有建新房,不挤占农民的基本生产生活资金,确保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
从根本上说,要实现农民的持续增收,必须从建立长效机制入手,把着力点放到提高农民的自主增收能力上。一是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二是要大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三是要大力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
坚持以统筹城乡发展为导向,建立和完善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支持机制。要努力消除妨碍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抓紧建立资源在城乡间合理配置的市场体系、城乡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共同发展的运行机制、城乡经济社会良性互动的有效体制。要加大城市经济对农村经济的辐射,加大城市人才、智力资源对农村发展的支持,加大城市科技、教育、医疗等对农民群众的服务,逐步建立起和谐的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
突出抓好优势产业的培植扶持
赣州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大力培育产业集群,尤其要加快把钨、稀土、氟盐化工和脐橙培育壮大
第五篇:在县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结束时的讲话
在县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结束时的讲话
同志们:
县委召开这次全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六届九次全会和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精神,研究推动工作落实问题。会议讨论并审议通过了《中共##县委关于进一步推动工作落实的实施意见》,表决通过了《关于召开中国共产党##县代表会议的决议(草案)》,会议开的很成功。我们
相信,这次全会对于进一步增强我们抓落实的意识,提高我们抓落实的能力,巩固和发展我县当前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实现“十一五”期间更快更好发展的目标,必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下面,我就贯彻落实好这次全会精神,再讲三点意见:
一、高度重视,深刻理解和把握推动工作落实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工作落实问题,是关系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大问题,更是党性问题、精神状态问题和事业心、责任感问题。今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也是省市县乡四级党委和农村“两委”班子换届之年,推动工作落实,是继续保持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的迫切需要,更是加强党员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建设的现实需要。我们一定要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推动工作落实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推动工作落实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第一,推动工作落实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具体的、实在的。我们的干部不仅应该是“三个代表”的拥护者,更应该是“三个代表”的忠实实践者,必须真正把“三个代表”的要求体现在行动中,努力在实践上取得新的成效。实践的过程就是落实的过程,是把方针、政策及各种决策变为行动,把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过程。不抓落实,只是停留在文件和口头上,再科学的理论,再正确的决策也难以发挥作用。
第二,推动工作落实是实现决策落实的根本途径。古人云,“古今兴盛皆在于实,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毛泽东曾指出:“什么东西只有抓得很紧,毫不放松,才能抓住。抓而不紧,等于不抓。”邓小平一贯强调,凡事都要落到实处,开会讲话都要解决问题。江泽民同志说过:“决策的制定和实施方案的部署,事情还只是进行了一半,还有更重要的一半就是要确保决策和部署的贯彻落实。”并一再告诫大家:“要落实、落实、再落实。”胡锦涛同志也强调,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扎扎实实地把党和国家的各项决策落到实处。事实证明,我们所取得的每一项成绩,都是狠抓落实的结果;而存在的许多不足,正是抓而不实的必然。
第三,推进工作落实是改进工作作风的现实要求。“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党多年来一直把狠抓落实、务求实效作为一项基本的工作要求、一种基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作为党风、政风和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实践证明,愿不愿意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能不能抓落实,不仅是思想意识的反映,而且是工作作风的表现。老百姓所盼、所喜的,就是狠抓落实,特别是在基层,这一点显得更加重要。
第四,推动工作落实是新时期实现新发展的需要。党的十六大以来特别是近两年,县委始终高扬“树正气、讲团结、求发展”的主旋律,从##实际出发,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形成了一套比较清晰的发展思路,全县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都取得了明显进展。现在,我们已经进入“十一五”规划的发展时期,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比以往更突出、更复杂的矛盾和问题。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要实现##更快更好发展、推进“和谐##”建设这两大任务,必须更加有效地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十一五”时期各项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
二、全县近年来发展的良好势头得益于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实现“十一五”更快更好发展必须进一步推动工作落实
“十五”期间,全县各级干部转变作风、真抓实干,使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跨越式发展的良好势头,成为历史上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总结近几年的工作,在抓落实、促发展方面,我们主要有以下几点启示:
第一,坚持解放思想,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动经济的大发展。思想决定行动,思路决定出路。近年来,我们立足##县情,针对新形势下部分干部用市场经济理念谋事水平不高、按市场经济规律抓发展手段不多、用市场经济规则评事不够等问题,我们从解决广大干部思想认识入手,围绕克服自卑心态,防止自满倾向,先后组织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学、论、转、促”以及干部外出参观学习等一系列解放思想实践活动,使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以进一步释放出来,激发出一种强烈的发展热情、赶超意识和进取精神,在全县上下形成了解放思想谋发展、放开手脚干事业的崭新局面。
第二,坚持科学决策,以完善的发展思路促进经济的快发展。发展无穷尽,认识无止境。近年来,我们在制定“十一五”规划以及经济工作思路等重大决策时,把上级方针
政策和##的实际结合起来,吃透“上情”和“下情”,努力在结合上做好文章。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真落实上级政策精神,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重大问题进行战略性、前瞻性的思考,使我们的发展思路、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及主要举措都符合上级要求,切合##实际,为抓落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三,坚持统一思想,以统一的思
想确保正确的发展方向。思想统一,步调才能一致。近年来,我们在发展的关键时期和面临不同选择的重要关口,及时在全县上下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比如在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准确理解和把握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积极应对,主动适应,及时统一了全县干部群众的思想,避免了经济发展上的大起大落。在发展战略选择上,实施开放带动、科教兴县、可持续发展和城镇化四大主体战略,明确了坚持工业化、产业化、城镇化、民营化的“四化方向”。适时提出了“六个二”工程和“突出发展、注意协调、重点突破、提速增效”的主要要求,明确了突出发展工业,确立“工业立县”思想,从而统一了认识,确保全县上下思想的统一,步调的一致,有力推动了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第四,坚持突出重点,以重点工作的突破带动和活跃全局。只有抓住重点,才能带动全局;只有破解难题,才能引向深入。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事关全县发展稳定的重点事项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抓住工作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集中连续使用力量,脚踏实地地抓工作落实,一件事一件事地抓落实。比如,在产业发展上,突出二产,稳定一产,加强三产,2005年,二产在一产和三产均有增长的情况下,比重明显提升,三次产业的比重达到32:34:34;同时,在行业发展上,全县工业在突出发展矿产品开采加工基础上,积极谋划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和机电产品制造加工业,狠抓工业小区建设;农业在强调以养牛为主基础上,大力发展水稻、制种、“两杏一果”产业,形成了多元支撑。同时,大力解决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组织实施了“十项民心工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妥善安置下岗职工,人们的教育、医疗和居住环境得到不同程度改善。这些重点工作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较大突破,从而带动和活跃了全局。
第五,坚持真抓实干,以实干精神和过硬作风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在面对困难、迎接挑战的紧要关头,如果缺乏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和迎难而上的过硬作风,任何事情也办不成。近年来,我们十分注意解决发展中的难题,特别是对突发事件和重大、疑难问题及群体性矛盾,不回避、不退缩,取得了抗击“非典”和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的胜利,较好地解决了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确保了全县政治安定、社会稳定和经济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
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在推动工作落实上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对事物本质和发展规律还缺乏深入认识,导致工作的主动性不够,决策的科学性不强,难以落实。二是加快发展、推动落实的环境还不够优化,影响落实的人为因素、体制因素还有某种程度的存在。三是化解难题、寻求突破的思路不宽、办法不多,遇到问题,躲、拖、绕的现象依然存在。
这些问题,虽然出现在局部,有的只发生在少数单位、个别干部身上,但对我们推动各项工作落实,顺利实现“十一五”目标起着制约和阻碍作用,影响不可低估。对此,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切实引起高度重视,坚决克服和纠正这些影响工作落实的薄弱环节和制约因素,振奋精神,鼓足干劲,进一步推动各项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为全县经济大发展、快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三、牢牢抓住推动工作落实的关键环节,力求取得实效
推动工作落实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各个方面,必须抓住关键环节。
第一,一定要从思想上抓落实。落实同决策相对应,本质上是一个实践问题。决策作为一种主观范畴的东西,不可能自己转化为客观现实,只有通过落实才能完成这一转变。因此,落实是决策的归宿,也是决策的生命。抓落实,是我们搞好各项工作,推进事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所谓领导,一是出主意,二是用干部。但离开了抓落实,就无法检验决策之正误,无法判断所用干部之优劣。”同时,抓落实也是对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的检验。抓落实是一个充满艰辛的奋斗过程,它凝聚着心血和汗水,体现了作风和意志,反映出能力和水平,是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的体现。所以说,要推动工作落实,必须从思想上重视落实。
第二,一定要从作风上抓落实。我们各级干部,必须要有干事业的激情、干实事的作风、干成事的能力,不断改进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努力开拓新局面,全面推进各项工作。一是重大事项和关键环节要亲自抓。这一点对主要领导来说尤为重要,特别是中心工作、重点问题、复杂矛盾要亲自抓,进而推进全局工作的落实。二是加强督促检查。这是促进和保证工作落实的重要途径。要不断强化督促检查的意识,使督促检查成为抓落实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督查落实中更应该体现落实。三是注重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既是谋事之基,更是成事之道。我们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实际,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这是抓落实的体现,也是抓落实的基础。
第三,一定要从方法上抓落实。抓落实的方法是推动工作落实的关键环节。一是抓典型,用典型引路,推动落实,既抓正面典型,又要抓反面典型。二是抓具体,推动具体工作落实,用具体工作成果体现落实。三是抓进度,把落实贯彻到解决问题的始终。四是抓反复。抓反复,反复抓,这是抓好落实的重要方法。有些工作虽初见成效,但一放松就会出现反复;有些工作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出来了。因此,要反复抓,抓反复,常抓不懈。
第四,一定要从创新上抓落实。要在各级干部中进一步弘扬开拓创新、敢抓敢管、奋发有为的精神,高标准严要求,扎扎实实地抓好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一是注重实践探索。抓落实的过程是实践的过程。形势在变化,实践在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努力使我们的认识和工作符合不断发展的客观实际。当前,改革进入整体推进的攻坚阶段,发展处于全面提升的关键时期,许多错综复杂的问题和深层次矛盾交织在一起,需要我们认真研究解决。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要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实现改革的新突破,形成发展的新动力。二是学会辩证思维。领导能力包括抓落实的能力,与领导干部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密切相关。当前,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新形势、新问题不断出现,同时原有的问题也有不少还没有完全解决,进入一个矛盾的凸显期。有效解决这些新老问题,不仅要有扎实肯干的作风,还需要我们创新思维方式,提高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实际工作的效能。三是善于总结经验。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注意并善于总结经验。是提高领导水平和领导素质,不断走向更加成熟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标志。特别要注重对实际问题进行理性思考,善于将复杂的现象、不同的意见,经过分析梳理、归纳提炼,得出符合规律性的认识,并以此来指导和改进工作。
第五,一定要从制度上抓落实。推动工作落实,必须靠责任压担子,靠监督促执行,靠制度来约束。一是强化责任追究。要强化对政令落实不力的责任追究,要强化对“不作为”、“乱作为”行为的责任追究,要强化对因领导和管理不力造成重大问题频出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责任追究。二是强化监督制约。特别是要强化法律监督、民主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充分发挥好各方面监督的积极性。对发现的反面典型,不留情面,敢于问责,抓住不落实的事,毫不手软地处理不落实的人。三要强化制度执行。这次会上印发的《中共##县委关于进一步推动工作落实的实施意见》,把过去抓落实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好做法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了下来,特别是对落实工作责任、加强督促检查、严格考核奖惩等重点环节,都作出了新的、明确的规定。有了制度,更重要的在于执行;有了制度,就要让它管用,确保令行禁止。对违反纪律、不负责任、失职渎职造成严重后果的,要坚决予以追究。
总而言之,狠抓工作落实,是一种政治素质,是一种思想境界,是一种领导责任,更是一种工作水平。全县各级各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把主要精力放到加大工作落实的力度上来。凡是重大的工作,一经决定,领导就要亲自动手,干部就要全力以赴,各方就要密切配合,抓实施、抓督查、抓效果,一以贯之,一抓到底,一直抓出成效。
各位委员,同志们,全县“十一五”宏伟蓝图已经制定,今后的工作已经安排部署,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推动工作落实,通过全县上下的努力工作,真抓实干,逐步使蓝图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