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会保险法》百题问答
《社会保险法》百题问答
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政策法规处组织编写
序
言
2010年10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以下简称《社会保险法》)经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第35号主席令予以颁布,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
《社会保险法》确定了我国社会保险体系建设的总体框架、基本方针、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规范了社会保险关系,规定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强化了政府责任,明确了社会保险相关各方的法律责任,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社会保险制度的综合性法律,是一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起支架作用的重要法律,对于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好地维护公民参加社会保险和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合法权益,使公民共享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深入宣传贯彻《社会保险法》,配合法律的颁布实施,我们组织编印了《〈社会保险法〉百题问答》,就《社会保险法》及其配套政策法规、有关社会保险制度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进行通俗易懂的解读。真诚希望,这本小册子能为社会各界学习、了解和掌握社会保险有关知识提供有益帮助。
编者 2011年6月
目录
一、总 则
1.什么是社会保险?
2.社会保险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社会保险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4.《社会保险法》的颁布实施有什么重要意义? 5.《社会保险法》规定我国建立哪些社会保险制度? 6.我国建立健全社会保险制度的方针是什么?
二、基本养老保险
7.什么是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8.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是什么? 9.我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制度模式是什么? 10.什么是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视同缴费年限?
11.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职工视同缴费年限期间应当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由谁承担? 12.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如何计发? 13.《社会保险法》为什么将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作为确定基本养老金的一个因素? 14.基本养老金的领取条件有哪些?
15.缴费年限不足15年的个人如何享受养老保险待遇? 16.基本养老保险遗属待遇如何计发? 17.我国职工基本养老金水平如何调整?
18.跨统筹地区转移接续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的,其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如何转移? 19.怎样确定跨统筹地区就业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待遇领取地? 20.什么是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21.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有哪些特点? 22.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对象有哪些? 23.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怎样缴费?
24.参保农村居民领取新农保养老金,应当符合哪些条件?
25.为什么规定直接领取基础养老金的农村老年人的子女应参保缴费? 26.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怎样计发?
27.怎样理解可以将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农保”合并实施?
三、基本医疗保险
28.什么是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29.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是什么?
30.用人单位和参保职工如何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31.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如何缴费? 32.国家对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标准是如何规定的? 33.国家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待遇标准是如何规定的? 34.国家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标准是如何规定的?
35.职工退休后按照国家规定享受基本医疗待遇的法定条件是什么?
36.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缴纳医疗保险费未达到国家规定的年限怎么办? 37.参保人员发生的诊疗项目费用按照什么原则进行支付? 38.参保人员发生的医疗服务设施费用按照什么原则进行支付? 39.参保人员异地就医发生的医疗费用如何结算? 40.哪些医疗费用不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 41.申请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应具备哪些条件?
42.个人跨统筹地区就业的,其基本医疗保险关系和缴费年限应如何处理?
四、工伤保险
43.什么是工伤保险制度?
44.哪些用人单位应当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 45.确定工伤保险费率的原则和方式是什么?
46.哪些情形下职工受到事故伤害等可以认定为工伤? 47.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哪些材料?
48.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进行劳动能力鉴定的主要程序是什么? 49.再次劳动能力鉴定和复查鉴定应遵守哪些规定? 50.哪些情况导致职工在工作中伤亡不认定为工伤?
51.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至四级伤残的,享受哪些待遇? 52.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至六级伤残的,享受哪些待遇? 53.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至十级伤残的,享受哪些待遇? 54.职工被派遣出境工作,如何参加工伤保险?
55.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的一次性赔偿金标准是什么? 56.如果用人单位按规定缴纳了工伤保险费,其职工工伤发生的所有费用是否都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57.职工发生了工伤,但用人单位未缴纳工伤保险费,也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如何处理/ 58.由于第三人的原因造成工伤,其工伤医疗费用应如何处理?
五、失业保险
59.什么是失业保险制度?
60.失业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是什么? 61.如何调整失业保险费费率?
62.申领失业保险金应具备什么条件? 63.失业保险金的领取期限是如何规定的? 64.失业保险基金可以用于哪些支出? 65.失业保险金的标准是如何确定的?
66.失业人员重新就业后再次失业的,其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限如何计算?
67.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死亡的,能从失业保险基金中获得哪些补偿? 68.失业人员申领失业保险金有哪些程序?
69.职工跨统筹地区转移就业,失业保险关系如何接续?
六、生育保险
70.什么是生育保险制度?
71.生育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是什么? 72.哪些人员可以享受生育保险待遇?
七、社会保险费征缴
73.社会保险登记对象有哪些? 74.《社会保险法》对用人单位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时其法定时限是如何规定的?
75.有分支机构的用人单位,如何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
76.以个人身份参加社会保险的劳动者,是否应当办理社会保险登记?
77.目前国家对用人单位及其职工和参保个人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费率是如何规定的? 78.社会保险费是否可以延期申报缴纳?
79.用人单位未按规定申报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应如何处理?
八、社会保险基金
80.什么是社会保险基金?
81.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包括哪些项目? 82.各项社会保险基金应实行哪一级统筹?
83.怎样理解《社会保险法》规定的“社会保险基金通过预算实现收支平衡”? 84.社会保险基金出现支付不足时应如何补足?
九、社会保险经办
85.什么是社会保险经办?
86.设立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原则是什么? 87.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费用如何保障? 88.《社会保险法》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支付社会保险待遇是怎样要求的? 89.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保管期限是如何规定的?
90.参保对象要求办理社会保险业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如何处理? 91.什么是个人社会保障号码?
十、社会保险监督
92.为什么《社会保险法》规定各级人大常委会对社会保险基金运行情况行使监督职权? 93.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对社会保险基金进行哪些监督?
94.对有关社会保险的举报、投诉,有关部门和机构应当如何处理? 95.个人与所在用人单位发生社会保险争议的,应当如何处理?
十一、法律责任
96.用人单位不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97.用人单位拒不出具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证明,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98.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十二、附 则
99.被征地农民如何参加社会保险?
100.保障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权益有哪些具体措施?
一、总
则
1.什么是社会保险?
答:社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按照权利与义务相对应原则,多渠道筹集资金,对参保者在遭遇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风险情况下提供物质帮助(包括现金补贴和服务),使其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免除或减少经济损失的制度安排。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广泛、保障作用明显,在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居于主体地位。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社会保险事业,是坚持以人为本、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证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是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是新时期党执政为民、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
2.社会保险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一是社会共济。社会保险按照大数法则,在全社会范围内统一筹集资金,建立社会保险基金,实行互助共济,集合社会多数人的力量,均衡分担少数人遭遇的社会风险。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越广,统筹层次越高,资金调剂范围越大,抵御风险的能力就会越强。二是责任分担。社会风险由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承担。个人、用人单位、国家都应承担社会保险责任。参保人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应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用人单位应承担一部分社会保险费用,以满足劳动力再生产的需要;国家作为社会保险的后盾,也承担着社会保险资金供给责任。三是政府主导。社会保险具有强制性,国家通过立法,规定参保是用人单位和个人的义务,政府负责组织推动社会保险组织和运作,并对社会保险工作进行监督。
3.社会保险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答:一是抵御风险的功能。公民可能遭遇的风险主要分为两大类:人身风险与工作风险。人身风险包括年老、疾病、生育等风险。工作风险包括工伤、失业等风险。这些风险有的是必然的,如年老、疾病;有的是或然的,如工伤、失业。当风险来临时,个人往往难以凭借自力救济的方式应对风险,因而对生活造成重大影响。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最基本作用,是在风险发生时对个人收入损失提供补偿,保证个人在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暂时失去工作岗位从而造成收入中断或者减少时,仍然能够维持基本生活,免除或减少社会成员的后顾之忧。二是促进社会稳定的功能。社会保险是社会的“稳定器”,一方面能够使社会成员增强安全感,改善对未来生活的心理预期,安居乐业;另一方面也能够缓解社会矛盾,推动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三是调节收入再分配的功能。社会保险是收入再分配的重要手段。社会保险通过对收入高低不同的群体按同样费率征收社会保险费,聚集成社会保险基金,一方面对收入较低或失去收入来源的个人给予援助,保障其基本生活;另一方面在全体参保者共享的待遇上,实际向低收入群体倾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收入分配的公平。四是维护劳动力再生产的功能。市场经济需要劳动力的正常再生产,社会保险保障了暂时退出劳动岗位人员的基本生活需要,使劳动力的供给和正常再生产成为可能,为维持市场经济正常运行提供了劳动力后备军。
4.《社会保险法》的颁布实施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2010年10月28日,《社会保险法》经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并于2011年7月1日起施行。截至《社会保险法》出台,我国现行有效的法律达229件,涵盖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及非诉讼程序法。基本形成以宪法为核心,以法律为主干,包括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规范性文件在内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社会保险法》是调整规范社会保险关系的专门法律,其颁布实施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社会保险法》将党中央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转化为根本性、稳定性的国家法律制度,必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发挥重要的保障和推动作用。
(2)使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发展全面进入法制化轨道。《社会保险法》规范了社会保险关系,强化了政府责任,确定了社会保险相关各方的法律责任等,使社会保险制度运行更加稳定、规范。特别是贯彻执行《社会保险法》要配套制定一系列法规和规章等,带动社会保险法制化建设进入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3)为推动整个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科学发展提供了进一步的法制保障。《社会保险法》确立了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险制度,从法律上破除了阻碍各类人才自由流动、劳动者在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流动就业的制度性障碍,有利于形成和发展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社会保险法》进一步规范和明确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社会保险权利义务关系,有利于促进劳动关系的稳定与和谐。《社会保险法》的出台,与以前颁布实施的《劳动法》《公务员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一起,构成了我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完整的顶层架构,对推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在法制轨道上实现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社会保险法》规定我国建立哪些社会保险制度? 答:《社会保险法》第二条规定,我国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其中,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包括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包括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
6.我国建立健全社会保险制度的方针是什么? 答:《社会保险法》第三条规定,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
(1)广覆盖。就是社会保险制度的覆盖面要广,使尽可能多的人纳入到社会保险制度中来。这是维护《宪法》和《社会保险法》赋予公民的社会保险权益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从我国推进社会保险制度建设的发展过程看,各项社会保险的覆盖面都是逐渐扩大的;从国有单位到非国有单位,从单位职工到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从就业相关人员到非从业人员,从城镇人口到农村人口。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覆盖全体居民,其目标是做到使人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与就业相关,主要覆盖职业人群。
(2)保基本。就是社会保险待遇以保障公民基本生活和基本需要为原则。这是由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确定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既要防止超出现实可能的过高标准造成国家财政、用人单位和个人负担过重,又要避免有劳动能力的人过分依赖社会保险而妨碍其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保基本”是相对的,各项社会保险待遇应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逐步提高。
(3)多层次。就是社会保险除了基本保险之外,国家还鼓励和支持建立补充保险(如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补充医疗保险等)和发展各类商业保险,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4)可持续。就是社会保险制度应当能够长期稳定的发展。特别是应对人口老龄化高峰的影响,努力实现社会保险基金收支长期平衡,以保证社会保险制度的稳定良性运行,也不给用人单位和个人造成过重的缴费负担。
以上“12字方针”具有重大意义。第一,明确了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立足点。就是基于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差异大、未富先老的基本国情,建立健全社会保险制度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第二,明确了建立健全社会保险制度的实现路径。就是要优先解决制度“从无到有”的问题,弥补制度缺失;继而解决覆盖面“从小到大”的问题,将更多的人纳入社会保险体系;在此基础上,稳步解决保障水平“从低到高”的问题,让人民群众更好地分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第三,明确了社会保险待遇水平的确定,要以保障公民基本生活和基本需要为原则。
二、基本养老保险
7.什么是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答: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指参保职工或以个人身份参保人员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达到法定期限和法定退休年龄后,国家和社会为其提供物质帮助,以保证因年老或病残退出劳动领域,仍具有稳定、可靠的生活来源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在我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立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实行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激励机制,保障职工退休后获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不但有利于解除职工老年后顾之忧,还有利于激发其工作积极性,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8.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是什么? 答:《社会保险法》第十条规定:“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养老保险的办法由国务院规定。”另外,《社会保险法》第九十五条规定:“进城务工的农村居民依照本法规定参加社会保险。”第九十七条规定:“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就业的,参照本法规定参加社会保险。”
根据《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和《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2005]38号),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主要覆盖城镇各类企业及其职工、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及其职工、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此外,根据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关于社会组织专职工作人员参加养老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2008]11号)的规定,凡依法在各级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境外非政府组织驻华代表机构及其签订聘用合同或劳动合同的专职工作人员,参加当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根据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司法部《关于监狱企业工人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2005]25号)的规定,监狱企业工人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根据国家宗教事务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民政部、卫生部联合发布《关于妥善解决宗教教职人员社会保障问题的意见》(国宗发[2010]8号)的规定,在尊重宗教教义教规基础上,宗教教职人员自愿参加养老等社会保险。2008年,国务院《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国发[2008]10号),决定在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5省市开展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建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9.我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制度模式是什么? 答:《社会保险法》第十一条第一款规定:“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这项规定明确了我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制度模式。
在总结地方试点和借鉴国际上社会保险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正式提出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模式。“统账结合”是把社会统筹的长处和个人账户的优势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保险制度,实质是把公平与效率、社会共济与自我保障结合起来。《社会保险法》规定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以法律的形式将制度模式确定下来,意义十分重大,应当坚定不移地坚持这项基本制度。
10.什么是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视同缴费年限?
答:视同缴费年限是职工社会保险的一项法定权益。1995年,《国务院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国发[1995]6号)确立了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与缴费年限和缴费工资挂钩的制度,同时明确“实行个人缴费制度前,职工的连续工龄可视同缴费年限”。《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管理暂行办法》(劳办发[1997]116号)规定,视同缴费年限是指参保职工实际缴费年限之前的按国家有关规定计算的连续工作年限。
实践中,由于各地实行个人缴费的时间不一致,确定基本养老保险视同缴费年限的时间也有所不同。例如,北京市从1992年10月1日起,以职工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年限作为计发基本养老金的依据,此前按国家有关规定计算的连续工龄视同职工个人缴费年限。
为适应推进国企改革和有关事业单位转制的需要,国家对一些特殊情况出台了专门的规定。例如,《科学技术部、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人事部等部门关于印发<关于国家经贸委管理的10个国家局所属的科研机构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国科发政字[1999]143号)规定,转制后的在职人员实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从1999年7月1日起,单位和个人按当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1999年7月1日前的连续工龄视同缴费年限,不再补缴养老保险费。
11.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职工视同缴费年限期间应当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由谁承担? 答:《社会保险法》第十三条第一款规定:“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前,视同缴费年限期间应当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由政府承担。”
现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前,我国企业职工实行的是企业退休保障制度,个人不缴费,退休后由企业发放职工退休金。20世纪90年代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确立了企业和个人共同缴费,基本养老金与缴费年限及缴费工资挂钩的机制,并明确“实行个人缴费制度前,职工的连续工龄可视同缴费年限”。《社会保险法》进一步明确,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前,视同缴费年限期间应当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由政府承担。
12.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如何计发? 答:《社会保险法》第十五条规定:“基本养老金由统筹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基本养老金根据个人累计缴费年限、缴费工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个人账户金额、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等因素确定。”
《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7]26号)规定,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构成。《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2005]38号)对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进行了改革,采取了“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制度、中人逐步过渡”的改革方式。
老人:国发[2005]38号文件实施前已经离退休的参保人员属于“老人”,仍然按照国家原来的规定发给基本养老金,并参加基本养老金调整。
新人:国发[1997]26号文件实施后参加工作的参保人员属于“新人”。退休时的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l%。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职工退休时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本人退休年龄、利息等因素确定。
中人:国发[1997]26号文件实施前参加工作,国发[2005]38号文件实施后退休的参保人员属于“中人”。退休时,除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外,再加发过渡性养老金,弥补视同缴费期间没有个人账户实际积累的问题。过渡性养老金的具体办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按照待遇水平合理衔接、新老政策平稳过渡的原则,在认真测算的基础上,制订具体办法。
《社会保险法》关于基本养老金计发的规定与国发[2005]38号文件的内容是一致的,区别仅在于将“基础养老金”改称为“统筹养老金”。
13.《社会保险法》为什么将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作为确定基本养老金的一个因素? 答: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指在城镇人口范围内,在当前的分年龄死亡率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同一时期出生的人预期能继续生存的平均年数。它以当前分年龄死亡率为计算基础,是一个经验推定的值。目前,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已经超过73岁,城镇的这一指标更高一些。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减去退休年龄,就是参保人员领取基本养老金的平均年限。将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作为确定基本养老金的因素,有利于实现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平衡,实现养老保险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确保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发放,维护其社会保险权益。
14.基本养老金的领取条件有哪些? 答:《社会保险法》第十六条第一款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根据这项规定,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二是累计缴费满15年。
第一个条件,法定退休年龄。目前,法定退休年龄仍然按照1978年《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国发[1978]104号)规定执行。即:(1)男年满6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2)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者其他有害身体健康工作的,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3)经医院证明和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4)因工致残,经医院证明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
第二个条件,累计缴费满15年。《社会保险法》维持了现行最低缴费满15年的规定。主要考虑:一是我国人口预期寿命已达到73岁,为实现养老保险制度的收支平衡和长期可持续发展,需要设立最低缴费年限;二是不论通过何种方式就业,缴费都累计年限,多数人可以比较容易地达到15年;三是从国际经验看,实施缴费型养老保险制度的国家,基于缴费与待遇领取长期资金平衡的精算结果,大都规定有最低缴费年限。
15.缴费年限不足15年的个人如何享受养老保险待遇? 答:《社会保险法》第十六条第二款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缴费至满十五年,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也可以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按照国务院规定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
按照国发[1997]26号文件和国发[2005]38号文件的规定,对于参保人员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15年的,采取的是“一次性领取个人账户储存额,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的办法。实践中,确有部分人员因种种原因,参保时间晚或中断缴费等,到退休时累计缴费不足15年,无法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和享受其他养老保险待遇,老年生活缺乏稳定长期的有效保障。对这项政策,《社会保险法》做了重大完善和拓展,增加了两种处理方式。一是允许个人缴费至满15年,二是可以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或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按国务院规定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增加两种方式供缴费不满15年的个人选择,有利于参保个人根据自身缴费能力和实际情况,确定获得养老保险长期待遇的途径,避免权益损失。不仅如此,《社会保险法》这样规定,在法律层面上,为今后探索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可衔接、可转换等,留下发展空间,对健全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具有重大意义。
16.基本养老保险遗属待遇如何计发? 答:《社会保险法》第十七条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其遗属可以领取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
遗属待遇,包括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丧葬补助金,指为了减轻职工家属因办丧事而增加的经济负担,给予的一次性补助。抚恤金,指为了保证由死亡职工供养的直系亲属不因供养人死亡而断绝生活来源,给予的基本生活费用。
我国政府一直重视遗属的养老保险待遇。《劳动保险条例》和《劳动保险条例实施细则(修正草案)》对此都有规定,明确工人与职员因病或非因工负伤死亡时、退职养老后死亡时或非因工残废完全丧失劳动力退职后死亡时,由劳动保险基金支付丧葬补助费和供养直系亲属救济费。改革开放以来,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基本养老金,对遗属待遇一直未做新的统一规定。实践中,各地出台了一些政策办法,但存在支付条件不一致、发放标准和待遇水平差异较大、支付渠道不同等问题,亟须进行规范。《社会保险法》作出上述规定,有利于维护参保人员的利益和统一政策。国家将依法制定配套政策对遗属待遇予以规范。
17.我国职工基本养老金水平如何调整? 答:《社会保险法》第十八条规定:“国家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根据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物价上涨情况,适时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
自1995年《国务院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国发[1995]6号)提出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以来,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年度已进行了14次调整。特别是2005-2011年,国务院连续7年对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进行较大幅度调整,人均养老金从2005年的700元提高到2011年的1500元左右。调整基本养老金水平,初期按照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的一定比例确定,后改为按照上年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水平的一定比例确定,并向退休早、基本养老金相对偏低以及具有高级职称的退休科技人员等群体倾斜。
建立和完善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是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内容,是保障退休人员基本生活、实现退休人员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重要保证。根据《社会保险法》的规定,基本养老金调整将主要参考两个因素:职工平均工资增长情况和物价上涨情况。建立正常调整机制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让退休人员与在职职工一样能够参与社会财富分配,分享经济发展成果。职工平均工资增长反映了劳动者分配的社会财富增加水平,因此应作为调整基本养老金标准的一个重要指标。物价,尤其是居民生活消费品的价格直接影响养老金的购买力,进而影响退休人员的实际生活水平。因此,物价上涨情况也是调整养老金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特别是要关注直接影响居民日常消费的物价上涨情况。
18.跨统筹地区转移接续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的,其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如何转移?
答: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国办发[2009]66号)的规定,跨统筹地区转移接续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的,其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转移,除转移个人账户储存额外,还转移部分统筹基金。其中,个人账户储存额的转移额为:1998年1月1日之前按个人缴费部分累计本息转移;1998年1月1日-2005年12月31日期间的,按个人缴费工资基数11%记入个人账户的全部储存额转移;2006年1月1日之后的,按个人缴费工资基数8%记人个人账户的全部储存额转移。统筹基金转移额为:以本人1998年1月1日后各年度实际缴费工资为基数的12%的总和确定,参保缴费不足1年的,按实际缴费月数计算转移。跨统筹地区流动就业人员在各地的参保缴费年限合并计算,个人账户储存额累计计算。
19.怎样确定跨统筹地区就业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待遇领取地? 答:正确确定跨统筹地区就业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待遇领取地,关系到参保个人的切身利益和社会保险经办管理工作秩序。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国办发[2009]66号)统一规定了基本养老保险待遇领取地的确定办法,具体内容是:
(1)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在户籍地的,由户籍所在地负责办理待遇领取手续,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2)基本养老保险关系不在户籍所在地,而在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累计缴费年限满10年的,在该地办理待遇领取手续,享受当地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3)基本养老保险关系不在户籍所在地,且在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累计缴费年限不满10年的,将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回上一个缴费年限满10年的原参保地办理待遇领取手续,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4)基本养老保险关系不在户籍所在地,且在每个参保地的累计缴费年限均不满10年的,将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及相应资金归集到户籍所在地,由户籍所在地按规定办理待遇领取手续,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20.什么是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答: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国家为保障农村居民老年基本生活而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险法》第二十条规定:“国家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第二十一条规定:“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按月领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
之所以称之为“新农保”,主要是为了区别于1991年至2008年开展的以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完全采用个人账户模式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称为“老农保”)。
21.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有哪些特点?
答: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在筹资方式上,实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助相结合,加大了中央和地方财政对新农保的补贴力度。第二,在制度模式上,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模式。第三,养老金待遇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由政府全额支付的基础养老金,目前中央确定的最低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55元,地方政府可以提高当地基础养老金标准;二是个人账户养老金。这两部分待遇支付终身。政府建立基础养老金调整机制,其标准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适时调整。
22.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对象有哪些? 答:《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规定,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没有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可以在户籍地自愿参加新农保。这里包含了3个条件:第一是参保人应年满16周岁。这与我国《劳动法》规定的最低劳动年龄是一致的;而在校学生即使超过16岁,由于其没有就业和收入,也不属于参保对象。第二是未参加其他社会养老保险。如果已经参加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就不再参加新农保;农村居民已经参加新农保,又进城务工按规定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可以停止缴纳新农保保险费,新农保个人账户予以保留;对于农村居民因就业和居住等情况,在不同阶段参加了多种养老保险制度的,国家将制定有关衔接政策,保障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险权益。第三是应在户籍地参保。这样便于管理,也有利于保证参保农民的权益。
23.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怎样缴费?
答: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9]32号)的规定,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个人缴费标准,目前设为一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5个档次。地方政府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增设缴费档次。农村居民自愿选择、自主缴费,每年缴费一次,可以根据不同年份的收入情况选择不同的缴费档次。国家将依据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等情况适时调整缴费档次。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为其成员所共有,村集体有责任为本村农村居民养老保障提供经济支持。有条件的村集体应当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助,补助标准由村民委员会民主确定。鼓励其他经济组织、社会公益组织和个人,特别是村集体经济改制后的经济组织或经营者为参保人缴费提供资助。
地方政府对农民参保缴费进行补贴,补贴标准为每人每年不少于30元,记入个人账户。地方政府可以制定适当的激励政策,引导有条件的中青年农民选择较高标准缴费、长期缴费,以提高自己将来的养老金水平。
24.参保农村居民领取新农保养老金,应当符合哪些条件?
答:参保农村居民领取新农保养老金,应当符合以下条件:(1)按规定参保缴费;(2)年满60周岁;(3)未按月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人员。其中,在当地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时已年满60周岁的不用缴费,可以直接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但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应当参保缴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时,距领取年龄不足15年的,应按年缴费,也允许补缴,累计缴费期限不超过15年;距领取年龄超过15年的,应按年缴费,累计缴费年数不少于15年。
25.为什么规定直接领取基础养老金的农村老年人的子女应参保缴费?
答: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时,已年满60周岁的,本人不用缴费,可以直接按月领取政府发给的基础养老金,但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应当参保缴费。这样规定主要是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扩大参保的覆盖面,促进符合条件的人员及早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引导年轻人关注自己未来的养老问题,提高全社会养老保险意识;二是引导农村中青年居民依法更好地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
26.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怎样计发?
答: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1)基础养老金。目前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55元;地方政府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对长期缴费的参保农村居民,可适当加发基础养老金,提高和加发部分的资金由地方政府支出。国家根据经济发展和物价变动等情况适时调整基础养老金水平。
(2)个人账户养老金。按月支付,月计发标准为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除以139。这是根据60周岁人口平均存活年数和利息等因素计算出的计发月数。例如:若个人缴费选择每年300元档次,地方政府每年补贴50元,缴费30年,平均年利率为3%,到60周岁时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为16651元,除以139,每月个人账户养老金120元。加上基础养老金55元,就是175元。如果基础养老金、个人缴费和计息标准提高,新农保养老金将增加。
27.怎样理解可以将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农保”合并实施? 答:《社会保险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国家建立和完善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将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合并实施。”法律这样规定,是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有利于推进社会保险城乡统筹。加快推进城乡社会保险统筹,整合城乡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缩小不合理的城乡待遇差距,是“十二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重要任务。城镇未参保居民和农村居民情况比较相似,都是无用人单位,适宜实行相同的养老保障制度模式。二是有利于整合行政资源,降低行政管理成本。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合并实施,统一管理,有利于提高管理服务效率,规范服务管理,降低基金管理风险,同时还可以节省公共资源,减少社会保险制度运行成本。
三、基本医疗保险
28.什么是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答: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指用人单位、个人、集体组织和政府等,按照国家规定缴纳(筹措)资金,形成医疗保险基金,在参保人因患病和意外伤害而就医诊疗时,由医疗保险基金支付其符合规定的医疗费用,从而化解和减少参保人因患病引起的经济风险的社会保险制度。按照《社会保险法》的规定,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包括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三项制度覆盖城乡全体居民。
29.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是什么? 答:《社会保险法》第二十三条中规定,“职工应当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按照此项法律规定,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包括企业(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等)、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职工,都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由单位和个人按规定缴纳医疗保险费。
30.用人单位和参保职工如何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答:《社会保险法》第二十三条规定:“职工应当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按照国家规定共同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关于缴费标准,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规定》(国发[1998]44号),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双方共同负担,用人单位缴费率应控制在职工工资总额的6%左右,职工缴费率一般为本人工资收入的2%。随着经济发展,用人单位和职工缴费率可作相应调整。退休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个人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31.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如何缴费? 答:《社会保险法》第二十三条第二款规定:“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指导意见》(劳社厅发[2003]10号)规定,灵活就业人员缴纳基本医疗保险的费率原则上按照当地缴费率确定。从统筹基金起步的地区,可参照当地基本医疗保险建立统筹基金的缴费水平确定。缴费基数可参照当地上一年度职工平均年工资确定。
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国发[2009]12号)要求,要积极推进城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政府对符合《就业促进法》规定的就业困难人员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费用给予补贴。
32.国家对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标准是如何规定的? 答:《社会保险法》第二十六条原则规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待遇标准按照国家规定执行。这项规定所称“国家规定”,主要是指国务院关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若干规定以及各统筹地区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授权制定的具体标准。
依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8]44号)规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标准包括: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的起付标准;统筹基金的最高支付限额标准;起付标准以上和最高支付限额以下医疗费用的个人负担比例标准;一些特殊人员的医疗保险待遇标准。其中,统筹基金的起付标准原则上控制在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10%左右;统筹基金的最高支付限额标准控制在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4倍左右,2009年提高到6倍左右;个人负担比例标准由统筹地区根据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则确定;离休人员、老红军的医疗待遇不变,医疗费用按原资金渠道解决,支付有困难的,由同级人民政府帮助解决;二等乙级以上革命伤残军人的医疗保险待遇不变,医疗费用按原资金渠道解决,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单独列账管理;退休人员个人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对退休人员个人账户的计入金额和个人负担医疗费的比例给予适当照顾;国家公务员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享受医疗补助政策。
目前,全国各统筹地区的统筹基金起付标准大约为社会平均工资的3%左右。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为职工年平均工资的6倍左右。
33.国家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待遇标准是如何规定的? 答: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等部门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3]3号)规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主要补助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的大额医疗费用或住院医疗费用。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大额医疗费用补助与小额医疗费用补助相结合的办法,既提高抗风险能力,又兼顾农民受益面。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年内没有动用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要安排进行一次常规性体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制定农村合作医疗报销基本药物目录。各县(市)要坚持根据筹资总额,结合当地实际,科学合理地确定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支付范围、支付标准和额度,确定常规性体检的具体检查项目和方式,防止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超支或过多结余。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基金支付比例达到60%左右,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全国农民年均纯收入的6倍左右。
34.国家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标准是如何规定的? 答:《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7]20号)规定,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重点用于参保居民的住院和门诊大病医疗支出,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逐步试行门诊医疗费用统筹。统筹地区根据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确定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起付标准、支付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额。目前,城镇居民基本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基金支付比例达到60%左右,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当地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倍左右。《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09]66号)规定,将保障范围进一步延伸到门诊多发病、慢性病。目前,已有80%的统筹地区开展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门诊统筹。
35.职工退休后按照国家规定享受基本医疗待遇的法定条件是什么? 答:《社会保险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达到国家规定年限的,退休后不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按照国家规定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目前,国家对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尚无统一的规定,由各统筹地区根据本地情况自行确定。从各地执行情况看,一般为男职工30年(含视同缴费年限,下同),女职工25年。北京市规定:男职工最低缴费年限为25年,女职工为20年。
36.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缴纳医疗保险费未达到国家规定的年限怎么办?
答:根据《社会保险法》第二十七条“未达到国家规定年限的,可以缴费至国家规定年限”的规定,只要职工补足了缴费年限,退休后就可依法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按此项法律规定,国家制定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最低缴费年限。参保人员补缴医疗保险费为其实际缴费年限与国家规定的最低缴费年限相差的期间内,应当由用人单位和个人缴纳的全部医疗保险费。
37.参保人员发生的诊疗项目费用按照什么原则进行支付?
答:根据《关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管理的意见》(劳社部发[1999]22号)规定,国家采用排除法明确了基本医疗保险不予支付费用的诊疗项目范围和基本医疗保险支付部分费用的诊疗项目范围。在此基础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本地区的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可以采用排除法,分别列基本医疗保险不予支付费用的诊疗项目目录和基本医疗保险支付部分费用的诊疗项目目录;也可以采用准入法,分别列基本医疗保险准予支付费用的诊疗项目目录和基本医疗保险支付部分费用的诊疗项目目录。
参保人员发生的诊疗项目费用,属于基本医疗保险不予支付费用诊疗项目目录以内的,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不予支付。属于基本医疗保险支付部分费用诊疗项目目录以内的,先由参保人员按规定比例自付后,再按基本医疗保险的规定支付。属于按排除法制定的基本医疗保险不予支付费用和支付部分费用诊疗项目目录以外的,或属于按准入法制定的基本医疗保险准予支付费用诊疗项目目录以内的,按基本医疗保险规定支付。38.参保人员发生的医疗服务设施费用按照什么原则进行支付?
答:根据《关于确定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服务设施范围和支付标准的意见》(劳社部发[1999]22号)规定,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服务设施费用主要包括住院床位费及门(急)诊留观床位费,对已包含在住院床位费或门(急)诊留观床位费中的日常生活用品、院内运输用品和水、电等费用,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不另行支付,定点医疗机构也不得再向参保人员单独收费。同时,国家采用排除法明确了基本医疗保险不予支付的生活服务项目和服务设施费用,在此基础上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其他医疗服务设施项目是否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
基本医疗保险住院床位费支付标准,由各统筹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按照本省物价部门规定的普通住院病房床位费标准确定。基本医疗保险门(急)诊留观床位费支付标准,按本省物价部门规定的收费标准确定,但不得超过基本医疗保险住院床位费支付标准。参保人员的实际床位费标准低于基本医疗保险住院床位费支付标准的,以实际床位费标准按基本医疗保险的规定支付;高于基本医疗保险住院床位费支付标准的,在支付标准以内的费用,按基本医疗保险的规定支付,超出部分由参保人员自负。
39.参保人员异地就医发生的医疗费用如何结算? 答:《社会保险法》第二十九条第二款规定:“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异地就医医疗费用结算制度,方便参保人员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结算服务工作的意见》(人社部发[2009]190号)要求,加强和改进以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为重点的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结算服务,并分不同人群情况作了原则性的规定:一是参保人员短期出差、学习培训或度假等期间,在异地发生疾病并就地紧急诊治发生的医疗费用,一般由参保地按参保地规定报销;二是参保人员因当地医疗条件所限需异地转诊的,医疗费用结算按照参保地有关规定执行;三是异地长期居住的退休人员在居住地就医,常驻异地工作的人员在工作地就医,原则上执行参保地政策;四是对经国家组织动员支援边疆等地建设,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退休手续后,已按户籍管理规定异地安置的参保退休人员,要探索与当地医疗保障体系相衔接的办法。
目前,异地就医结算工作大致有四种方式:(1)推进省内异地就医联网结算,由省级统一规划,参保地和就医地通过省级异地就医结算平台联网结算,解决各类人员省内跨统筹地区异地就医结算不便问题;(2)统筹地区之间跨省“点对点”联网结算,主要解决双方异地安置退休人员报销不便等问题;(3)省级经办机构之间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指导所辖统筹地区跨省协作;(4)由参保地在异地就医人员比较集中的地区设立办事机构,或异地确定定点医疗机构,解决特殊异地安置人员报销不便等问题。全面解决异地急诊就医、转诊就医、异地长期居住和工作的人员就医结算的难题需要全国统一规划联网结算。
40.哪些医疗费用不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
答:根据《社会保险法》第三十条规定,下列医疗费用不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1)应当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的。根据《社会保险法》第六十四条关于“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按照社会保险险种分别建账,分账核算”的规定,应当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的医疗费用,不能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
(2)应当由第三人负担的。参保人由于第三人的原因发生人身伤害而产生的医疗费用,应当由第三人承担。
(3)应当由公共卫生负担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按项目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经费标准按单位服务综合成本核定,所需经费由政府预算安排。
(4)在境外就医的。境外就医的医疗费用不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41.申请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应具备哪些条件? 答:《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劳社部发[1999]14号)规定,各类“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并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以及经军队主管部门批准有资格开展对外服务的军队医疗机构”均可申请定点资格。具体条件为:符合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符合医疗机构评审标准;遵守国家有关医疗服务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有健全和完善的医疗服务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物价部门规定的医疗服务和药品的价格政策,经物价部门监督检查合格;严格执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有关政策规定,建立了与基本医疗保险管理相适应的内部管理制度,配备了必要的管理人员和设备。
42.个人跨统筹地区就业的,其基本医疗保险关系和缴费年限应如何处理? 答:《社会保险法》第三十二条规定:“个人跨统筹地区就业的,其基本医疗保险关系随本人转移,缴费年限累计计算。”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财政部联合发布的《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障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人社部发[2009]19l号)规定,已经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员跨统筹地区流动就业并参加新就业地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其医疗保险关系随同转移,由新就业地社会(医疗)保险经办机构通知原就业地社会(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办理转移手续,不再享受原就业地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待遇,但缴费年限累计计算。其中,建立个人账户的,个人账户原则上随其医疗保险关系转移划转,个人账户余额(包括个人缴费部分和单位缴费划入部分)通过社会(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转移。
四、工伤保险
43.什么是工伤保险制度? 答:工伤保险制度是指由用人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形成工伤保险基金,对参保单位职工因工作原因遭受意外伤害或者患职业病,从而造成死亡、暂时或者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时,给予职工及相关人员工伤保险待遇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工伤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险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伤保险是世界上最早产生以及最早进行国家立法,也是最成熟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我国于1951年颁布实施的《劳动保险条例》规定建立企业职工工伤保险制度。1994年颁布的《劳动法》对工伤保险制度作了原则的规定。1996年原劳动部发布《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对沿用了40多年的以企业自我保障为主的工伤福利制度进行了改革。2003年国务院颁布实施《工伤保险条例》,进一步改革了工伤保险制度。2010年国务院修改了《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586号),使我国工伤保险制度更加完善。工伤补偿与工伤预防、工伤康复相结合,是工伤保险制度的基本原则,保障工伤职工的基本生活,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促进社会安定和生产力发展,是不断完善工伤保险制度的根本任务。
44.哪些用人单位应当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 答:《社会保险法》第三十三条规定:“职工应当参加工伤保险,由用人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不缴纳工伤保险费。”按照国务院新修订的《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586号)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应当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缴纳工伤保险费。在这项规定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是指各类企业。按所有制划分,包括国有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等;“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是指雇用学徒或帮工的个体工商户;“事业单位”是指除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外的其他事业单位。
依据《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586号)第六十五条规定:“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由所在单位支付费用。具体办法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规定。”
45.确定工伤保险费率的原则和方式是什么? 答:由于工伤保险具有引导和促进用人单位预防伤亡事故的特征,工伤保险与其他社会保险的费率确定机制不同。《社会保险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国家根据不同行业的工伤风险程度确定行业的差别费率,并根据使用工伤保险基金、工伤发生率等情况在每个行业内确定费率档次。行业差别费率和行业内费率档次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施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用人单位使用工伤保险基金、工伤发生率和所属行业费率档次等情况,确定用人单位缴费费率。”按照这项规定,工伤保险的费率确定从总体到具体分为三个环节:一是规定工伤保险实行行业差别费率,即根据不同行业的工伤风险概率的高低,分别确定不同的行业基准费率。二是规定同一行业内的费率档次,即根据使用工伤保险基金、工伤发生率等情况,在各行业基准费率基础上确定多个费率档次。以上两个环节,法律规定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制定并报国务院批准。三是确定每个用人单位的具体适用费率档次,即由统筹地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依据其使用工伤保险基金、工伤发生率等情况,对用人单位工伤保险费率在其所属行业的费率档次内实行上下浮动,称为“浮动费率”机制。
46.哪些情形下职工受到事故伤害等可以认定为工伤? 答:《社会保险法》第三十六条规定,职工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且经工伤认定的,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586号)第十四条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2)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4)患职业病的。
(5)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6)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47.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哪些材料? 答:《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586号)第十八条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1)工伤认定申请表。
(2)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
(3)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工伤认定申请表应当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以及职工伤害程度等基本情况。工伤认定申请人提供材料不完整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一次性书面告知工伤认定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申请人按照书面告知要求补正材料后,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受理。
48.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进行劳动能力鉴定的主要程序是什么? 答:《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586号)第二十五条规定,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后,应当从其建立的医疗卫生专家库中随机抽取3名或者5名相关专家组成专家组,由专家组提出鉴定意见。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根据专家组的鉴定意见作出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必要时,可以委托具备资格的医疗机构协助进行有关诊断。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自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必要时,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的期限可以延长30日。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应当及时送达申请鉴定的单位和个人。
49.再次劳动能力鉴定和复查鉴定应遵守哪些规定?
答:(1)再次劳动能力鉴定的有关规定。申请鉴定的单位或者个人对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该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申请。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为最终结论。
(2)复查鉴定的有关规定。自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作出之日起1年后,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所在单位或者经办机构认为伤残情况发生变化的,可以申请劳动能力复查鉴定。
申请再次鉴定和复查鉴定的,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自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60日内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必要时,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的期限可以延长30日。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应当及时送达申请鉴定的单位和个人。
50.哪些情况导致职工在工作中伤亡不认定为工伤? 答:《社会保险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以下几种情况导致职工在工作中伤亡不认定为工伤:一是故意犯罪;二是醉酒或者吸毒;三是自残或者自杀;四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我国刑法第十四条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对于醉酒标准,可以参照《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国家标准(GB19522-2004)执行。“自残”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伤害自己的身体,并造成伤害结果的行为;“自杀”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上述情况都不能被认定为工伤。
51.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至四级伤残的,享受哪些待遇? 答:《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586号)第三十五条规定,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享受以下待遇:
(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一级伤残为27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25个月的本人工资,三级伤残为23个月的本人工资,四级伤残为21个月的本人工资。
(2)按月领取伤残津贴,标准为:一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90%,二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5%,三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0%,四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5%。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3)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停发伤残津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至四级伤残的,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以伤残津贴为基数,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52.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至六级伤残的,享受哪些待遇?
答:《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586号)第三十六条规定,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级、六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五级伤残为18个月的本人工资,六级伤残为16个月的本人工资。
(2)保留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伤残津贴,标准为:五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0%,六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60%,并由用人单位按照规定为其缴纳应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用人单位补足差额。经工伤职工本人提出,该职工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53.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至十级伤残的,享受哪些待遇? 答:《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586号)第三十七条规定,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七级伤残为13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11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9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2)劳动、聘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54.职工被派遣出境工作,如何参加工伤保险?
答: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586号)第四十四条规定,职工被派遣出境工作,依据前往国家或者地区的法律应当参加当地工伤保险的,参加当地工伤保险,其国内工伤保险关系中止;不能参加当地工伤保险的,其国内工伤保险关系不中止。
55.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的一次性赔偿金标准是什么?
答: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586号)制定的《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令第9号)规定,非法用工单位伤残人员一次性赔偿金按照以下的标准支付:一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16倍,二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14倍,三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12倍,四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10倍,五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8倍,六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6倍,七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4倍,八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3倍,九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2倍,十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1倍。“赔偿基数”是指单位所在工伤保险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对非法用工单位受到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造成死亡的人员,支付一次性的赔偿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并按照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0倍一次性支付丧葬补助等其他赔偿金。
56.如果用人单位按规定缴纳了工伤保险费,其职工工伤发生的所有费用是否都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答:不是。《社会保险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因工伤发生的下列费用,按照国家规定由用人单位支付:(1)治疗工伤期间的工资福利;(2)五级、六级伤残职工按月领取的伤残津贴;(3)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享受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此外,正常情况下对不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的工伤医疗费用,工伤保险基金也不予支付。
57.职工发生了工伤,但用人单位未缴纳工伤保险费,也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如何处理? 答:《社会保险法》第四十一条规定:“职工所在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发生工伤事故的,由用人单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用人单位不支付的,从工伤保险基金中先行支付。从工伤保险基金中先行支付的工伤保险待遇应当由用人单位偿还。用人单位不偿还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可以依照本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追偿。”第六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其限期缴纳或者补足。用人单位逾期仍未缴纳或者补足社会保险费的,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可以向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查询其存款账户;并可以申请县级以上有关行政部门作出划拨社会保险费的决定,书面通知其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划拨社会保险费。用人单位账户余额少于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的,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可以要求该用人单位提供担保,签订延期缴费协议。用人单位未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且未提供担保的,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扣押、查封、拍卖其价值相当于应当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财产,以拍卖所得抵缴社会保险费。
58.由于第三人的原因造成工伤,其工伤医疗费用应如何处理? 答:《社会保险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由于第三人的原因造成工伤,第三人不支付工伤医疗费用或者无法确定第三人的,由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这项规定所称“第三人”,是指工伤保险关系当事人以外的法人或自然人;所称“工伤医疗费用”,包括因就医治疗支出的各项费用。这些费用应当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第三人不支付工伤医疗费用或者无法确定第三人的,由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是为了确保工伤职工能够及时得到救治,体现了以人为本、保护弱者的立法思想。
五、失业保险
59.什么是失业保险制度? 答:失业保险制度是指国家为因失业而暂时失去工资收入的社会成员提供物质帮助,以保障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维持劳动力再生产,为失业人员重新就业创造条件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享受失业保险待遇者要依法参加失业保险,且履行法定义务并符合法定条件。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建立,经历了一个由失业救济到待业保险,再到失业保险的历史演变过程。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失业救济制度;改革开放后的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建立待业保险制度;1999年以颁布实施《失业保险条例》为标志,建立起失业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的重大变化是:进一步扩大了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由城镇企业扩大到城镇所有企业和事业单位;增加了个人缴费,提高了失业保险基金的统筹层次,建立了省级调剂金制度;重新确定了失业保险金发放标准,使其更好地与最低工资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相衔接,明确规定了失业保险基金支出项目;确定了收支两条线管理机制,规定了社会化管理的发放制度。
60.失业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是什么? 答:《社会保险法》第四十四条规定:“职工应当参加失业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按照国家规定共同缴纳失业保险费。”《失业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258号)第二条规定:“城镇企业事业单位、城镇企业事业单位职工依照本条例的规定,缴纳失业保险费。城镇企业事业单位失业人员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本条所称城镇企业,是指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以及其他城镇企业。”第三十二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可以决定本条例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的社会团体及其专职人员、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职工、有雇工的城镇个体工商户及其雇工。”
61.如何调整失业保险费费率?
答:根据《失业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258号)第九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行政区域失业人员数量和失业保险基金数额,报经国务院批准,可以适当调整本行政区域失业保险费的费率。”费率调整应当考虑两个因素:一是基金支付的实际需要;二是单位和个人的承受能力。在基金出现支付困难且单位和个人缴费承受能力较强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可以通过适当上调费率增加基金收入;在基金出现结余较多且支撑能力较强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可以通过下调费率解决基金沉淀、使用效益不高的问题。在一个省的范围内个别地区暂时出现基金收不抵支时,可以通过使用调剂金和财政补贴的办法解决,只有收不抵支问题较为普遍时,才应当采取调整费率的办法。费率调整权由中央政府行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未经国务院批准,不得擅自调整本行政区域的费率。这是体现费率调整严肃性的必要措施。国务院可以直接调整全国费率,也可以根据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申请,批准调整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费率。
62.申领失业保险金应具备什么条件?
答:根据《社会保险法》有关规定,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必须同时具备下列三个条件:一是失业前用人单位和本人已经缴纳失业保险费满一年的。如果用人单位和个人没有参加失业保险,或者参加了失业保险但缴费时间不满一年,即使职工处于失业状态,也不符合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条件,不能领取失业保险金。二是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根据国家规定,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其发生责任不在失业者本人,对于这种失业人员,国家应当为其提供失业保险待遇,失业人员也有权享受失业保险待遇。三是已经进行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办理失业登记是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必经程序,目的是为了掌握失业人员的基本情况,确认其资格。失业人员享受失业保险待遇,还需有求职要求。这是考虑到失业保险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
63.失业保险金的领取期限是如何规定的?
答:根据《社会保险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分为三个档次:(1)累计缴费时间满1年不足5年的,最长能够领取12个月的失业保险金;(2)累计缴费时间满5年不足10年的,最长能够领取18个月的失业保险金;(3)累计缴费时间10年以上的,最长能够领取24个月的失业保险金。关于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最长期限的规定,不能理解为缴费时间达到上述要求的失业人员都能领取最长期限的失业保险金。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情况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基于这一考虑,《社会保险法》没有将享受待遇的期限与缴费年限的关系划分得很细,而只是作了原则性规定。在具体操作中,各地可以在同一档次内,根据失业人员缴费时间的长短,相应拉开其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限的差距。至于具体档次如何划分,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确定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限的依据是失业人员失业前累计缴费年限,而不是失业前的连续缴费时间。
64.失业保险基金可以用于哪些支出?
答:根据《社会保险法》的有关规定,失业保险基金可用于下列支出:(1)失业人员领取的失业保险金;(2)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应当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3)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死亡的,向其遗属发放的一次性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此外,根据《失业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258号)规定,失业保险基金还可以用于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接受职业培训、职业介绍的补贴,以及国务院规定或者批准的与失业保险有关的其他费用。
65.失业保险金的标准是如何确定的? 答:《社会保险法》第四十七条规定:“失业保险金的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不得低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失业保险条例》第十八条规定:“失业保险金的标准,按照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高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水平,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将失业保险金的发放标准与最低工资标准和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挂钩,使失业保险金的发放标准随着最低工资标准和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调整而调整,这也是保证失业人员享受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成果的主要措施。考虑到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全国不宜规定统一标准。因此,《社会保险法》将具体发放标准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
66.失业人员重新就业后再次失业的,其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限如何计算?
答:根据《社会保险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失业人员“重新就业后,再次失业的,缴费时间重新计算,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与前次失业应当领取而尚未领取的失业保险金的期限合并计算,最长不超过二十四个月”。这一规定有两层含义:一是失业人员重新就业后,再次失业的,缴费时间重新计算。也就是说,不管依据之前累计缴费年限确定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是否已经全部使用,之前的缴费时间均不再累计计算,而是根据重新就业后的缴费时间重新计算。二是对前次失业应当领取而尚未领取的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所对应的权益予以保留,可以与根据再次失业时的累计缴费年限计算出来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合并计算。
67.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死亡的,能从失业保险基金中获得哪些补偿? 答:《社会保险法》第四十九条规定“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死亡的,参照当地对在职职工死亡的规定,向其遗属发给一次性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所需资金从失业保险基金中支付。”《失业保险金申领发放办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第8号)第十条规定:“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死亡的,其家属可持失业人员死亡证明、领取人身份证明、与失业人员的关系证明,按规定向经办机构领取一次性丧葬补助金和其供养配偶、直系亲属的抚恤金。失业人员当月尚未领取的失业保险金可由其家属一并领取。”
68.失业人员申领失业保险金有哪些程序?
答:根据《社会保险法》第五十条规定,申领失业保险金的程序是:(1)用人单位应当及时为失业人员出具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2)用人单位将失业人员的名单自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之日起15日内告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3)失业人员持本人身份证明、单位为其出具的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及时到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指定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失业登记;(4)失业人员凭失业登记证明和个人身份证明,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手续;(5)失业人员按月到同一个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领取失业保险金,或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开具单证,到指定的银行领取失业保险金。失业保险金领取期限自办理失业登记之日起计算。
69.职工跨统筹地区转移就业,失业保险关系如何接续? 答:《社会保险法》第五十二条规定“职工跨统筹地区就业的,其失业保险关系随本人转移,缴费年限累计计算。”根据这一规定,职工跨统筹地区就业后,原失业保险关系所在地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将其失业保险关系转至迁入地,迁入地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接受,并办理接续手续。由于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和其缴费年限紧密相关,失业保险待遇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权益积累的性质。所以,当职工流动就业时,其之前的缴费年限对其今后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社会保险法》明确规定,职工跨统筹地区就业后,其失业保险关系随本人转移,缴费年限累计计算。
六、生育保险
70.什么是生育保险制度?
答:生育保险制度是指国家组织实施,由用人单位缴纳生育保险费,建立生育保险基金,用于化解职业妇女因生育而暂时中断劳动所产生的收入损失风险,为其提供生活保障和物质帮助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实行职工生育保险制度的宗旨,在于通过向生育职工提供生育津贴、产假以及医疗服务等方面的待遇,保障她们因生育而暂时丧失劳动能力时的基本经济收入和医疗保健,帮助生育女职工恢复劳动能力,重返工作岗位,并使婴儿得到必要的照顾和哺育,从而体现国家和社会对职业妇女在这一特殊时期给予的支持和爱护。同时,通过将妇女生育负担由用人单位责任转化为全社会责任,有利于平衡用人单位之间的负担,减轻用人单位招用女职工的成本,促进消除就业性别歧视.还有利于贯彻落实国家计划生育政策。
71.生育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是什么? 答:《社会保险法》第五十三条规定,“职工应当参加生育保险”。目前,生育保险制度主要覆盖城镇企业等用人单位。
72.哪些人员可以享受生育保险待遇?
答:生育保险待遇包括生育医疗费用和生育津贴。根据《社会保险法》第五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用人单位已经缴纳生育保险费的,其职工享受生育保险待遇;职工未就业配偶按照国家规定亭受生育医疗费用待遇。所需资金从生育保险基金中支付。
此外,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未就业妇女,其生育医疗费用可以按照规定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中支付;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村妇女,其生育医疗费用可以按照规定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中支付。
七、社会保险费征缴
73.社会保险登记对象有哪些?
答:根据《社会保险法》第五十七条第二款和第五十八条第一、二款规定,社会保险登记对象包括:(1)用人单位;(2)用人单位的职工;(3)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社会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
此外,按照国家现行有关规定,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居民,也应在指定的经办机构或基层社会保障服务网点办理社会保险登记。
74.《社会保险法》对用人单位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时其法定时限是如何规定的?
答:用人单位履行社会保险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义务,须严格遵守《社会保险法》第五十七条第一款、第五十八条第一款、第五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的时限要求。
(1)用人单位应当自成立之日起30日内凭营业执照、登记证书或者单位印章,向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
(2)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30日内为其职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
(3)用人单位的社会保险登记事项发生变更或者用人单位依法终止的,应当自变更或者终止之日起30日内,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变更或者注销社会保险登记。
75.有分支机构的用人单位,如何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 答:《社会保险登记管理暂行办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第1号)第六条规定:“社会保险登记实行属地管理。缴费单位具有异地分支机构的,分支机构一般应当作为独立的缴费单位,向其所在地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单独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跨地区的缴费单位,其社会保险登记地由相关地区协商确定。意见不一致时,由上一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确定登记地。”总结实践情况,《社会保险法》规定用人单位“向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法律这样规定,实际上明确了“社会保险登记实行属地管理”的原则,与《社会保险登记管理暂行办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第1号)的规定是一致的。
实践中,执行社会保险登记属地管理的政策规定,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综合考虑分支机构是否是独立的法人等因素。一般有独立营业执照的,应作为独立法人在营业执照所在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和缴费;没有独立营业执照的,由总公司统一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和缴费。发生争议情形的,应通过协商和由上一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裁决。
76.以个人身份参加社会保险的劳动者,是否应当办理社会保险登记? 答:《社会保险法》第五十八条第二款规定:“自愿参加社会保险的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社会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应当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
根据这项法律规定,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保人员,也应当向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或基层社会保障服务网点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
77.目前国家对用人单位及其职工和参保个人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费率是如何规定的?
答:(1)用人单位及其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费率。根据《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2005]38号)、《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8]44号)、《失业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258号)规定,用人单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的费率,分别是原则上为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0%、6%左右和2%;用人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按照《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586号)规定实行行业差别费率和浮动费率,有关费率确定按照国家相应规定执行;用人单位缴纳生育保险费的费率按照《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劳部发[1994]504号)规定执行,由统筹地区政府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但不得超过用人单位工资总额的1%。职工本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的费率,分别为本人工资的8%、2%和1%。
(2)参保个人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费率。根据《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2005]38号)规定,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费率为20%,其中8%计入个人账户;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缴费费率,按国家有关规定,统筹地区可以参照当地基本医疗保险建立统筹基金的缴费水平确定。
(3)城镇居民参加居民医疗保险和农村居民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及新型农付合作医疗,主要采取定额方式缴纳社会保险费。
78.社会保险费是否可以延期申报缴纳? 答:《社会保险法》第六十条第一款规定:“用人单位应当自行申报、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非因不可抗力等法定事由不得缓缴、减免。”对此项规定可以理解为,由于自然灾害、战争等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用人单位不能避免和控制,可以延期办理缴费申报。但应当自不可抗力情形消失后,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报告情况,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查明事实予以核准。
79.用人单位未按规定申报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应如何处理?
答:根据《社会保险法》第六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未按规定申报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照该单位上月缴费额的110%确定应缴纳数额。用人单位补办申报手续后,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按规定结算。
八、社会保险基金
80.什么是社会保险基金?
答:社会保险基金是指国家根据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由用人单位、参保个人、政府以及集体组织等按规定缴纳或筹措的,专门用于支付法定的社会保险待遇以及其他相关支出的专项基金。
社会保险基金按险种划分,有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和生育保险基金。其中,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分为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分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
81.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包括哪些项目?
答: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包括社会保险费收入、利息收入、财政补贴收入、转移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下级上解收入、其他收入。
社会保险费收入是指缴费单位和缴费个人按缴费基数的一定比例分别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等。利息收入是指社会保险基金购买国家债券或存入银行所取得的利息收入。财政补贴收入是指同级财政给予基金的补贴。转移收入是指随社会保险对象跨统筹地区流动而由异地经办机构转入的社会保险基金。上级补助收入是指下级经办机构接受上级经办机构拨付的补助收入。下级上解收入是指上级经办机构接受下级经办机构上解的基金收入。其他收入是指滞纳金及其他财政部门核准的收入。
82.各项社会保险基金应实行哪一级统筹? 答:《社会保险法》第六十四条第三款规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逐步实行全国统筹,其他社会保险基金逐步实行省级统筹。”社会保险基金统筹层次关系到在多大范围内调剂使用社会保险基金,统筹层次越高,基金规模和调剂使用的范围就越大,基金的保障能力也越强。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要求,“十二五”期间要实现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全面实现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基金市级统筹,积极推进省级统筹。
83.怎样理解《社会保险法》规定的“社会保险基金通过预算实现收支平衡”?
答:实现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平衡,是社会保险基金良性、健康发展的标志,关系到社会保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社会保险法》第六十五条第一款规定:“社会保险基金通过预算,实现收支平衡。”理解这项规定,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平衡,既是每一年度的目标,也是长远目标。收支平衡并不是要做到收和支完全相同,而是以支定收、大体平衡、略有结余。为保证实现收支平衡的目标,应当通过预算手段事先作出征缴计划、财政补助及其他资金来源计划,同时作出社会保险待遇支出计划及其他法定的支出计划,使收支一目了然,以有利于工作做在先,预先做好准备。
(2)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平衡,是指每项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平衡,进而实现整个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平衡。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是单独核算、分别运行的,不能相互挤占,因此各项社会保险基金都应做到收支平衡。
(3)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平衡,主要是对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部分、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即实行现收现付制的社会保险基金提出的。这几个险种和保险项目当期收入用于当期支出,收支平衡是其应有之义。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行部分积累制,统筹部分实行现收现付制,需要做到收支平衡,而个人账户部分实行储蓄式积累,其账户基金收和支不是同步发生的,其收支平衡是指参保人年轻时缴费与年老时享受待遇之间的收支平衡。
(4)预算本身并不能使基金做到收支平衡,但预算是促进收支平衡的重要手段,通过预算能以公开、透明的方式表现基金是否做到收支平衡。实践中,主要是通过货率调整机制和财政补助力度来促使实现基金的收支平衡。
84.社会保险基金出现支付不足时应如何补足? 答:《社会保险法》第六十五条规定,社会保险基金通过预算实现收支平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社会保险基金出现支付不足时,给予补贴。
根据《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财社字[1999]60号)第二十八条规定,社会保险基金当年入不敷出时,按下列顺序解决:
(1)动用历年滚存结余中的存款。
(2)存款不足以保证支付需求的,可转让或提前变现用基金购买的国家债券,具体办法由财政部另行制定。
(3)转让或兑付国家债券仍不能保证支付需求时,建立了基金调剂金的地区,由上级经办机构调剂。
(4)调剂后仍存在不足的,由同级财政部门给予适当支持。
(5)在财政给予支持的同时,根据需要按国务院有关规定报批后调整缴费比例。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在申请调整缴费比例之前也可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并报政府批准后,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调整缴费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划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与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基金之间的比例。
九、社会保险经办
85.什么是社会保险经办? 答:社会保险经办是指由法定主体依照法律授权,筹集管理社会保险基金,办理社会保险事务,支付社会保险待遇,提供社会保险服务的所有公共管理和服务活动的总称。
上述所谓的法定主体,即社会保险经办机构。1986年,国务院颁布的《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明确,“劳动合同制工人退休养老工作,由劳动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社会保险专门机构管理”。规定下发之后,各地相继建立了退休费用统筹管理机构,即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此后,中央和国务院先后发文,进一步明确了经办机构的性质和职能,推动了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发展和壮大。目前,全国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共有7635个,实有工作人员约15万人。
86.设立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原则是什么?
答: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是指法律授权设立的实施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的职能机构。《社会保险法》第七十二条第一款规定了设立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原则。即:“统筹地区设立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工作需要,经所在地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和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批准,可以在本统筹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和服务网点。”明确统筹地区设立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有利于实现社会保险业务和基金的集中管理,降低社会保险业务和基金分散管理的风险。特别是法律规定可以根据社会保险经办工作需要设立服务网点,保证服务向社区延伸,能够进一步方便参保人员和用人单位就近办理社会保险事务,提高社会保险经办服务的可及性。
目前,我国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基本上是按行政区划设立的。在中央一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设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依据法律、法规授权和受部委托,组织拟定全国社会保险管理服务工作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综合管理、指导地方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工作;在地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地市、区县三级地方政府分别设立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具体执行社会保险政策,经办社会保险事务,管理社会保险基金,支付社会保险待遇,为参保人员提供政策咨询、权益记录查询和其他社会保险公共服务。此外,在街道、乡镇、社区,普遍设立了承担城乡基本社会保险管理服务功能的政府公共服务平台。
87.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费用如何保障?
答: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费用,主要由工作人员经费、经办社会保险发生的基本运行费用和管理费用等构成。《社会保险法》第七十二条第二款规定:“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人员经费和经办社会保险发生的基本运行费用、管理费用,由同级财政按照国家规定予以保障。”同级财政是指设立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统筹地区的财政。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属于公益性质,不以营利为目的。由公共财政保障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经费开支,一方面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有稳定的经费来源,有利于经办管理服务正常运行;另一方面便于政府掌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经费开支状况,有利于实施对社会保险经办的运行监督。
88.《社会保险法》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支付社会保险待遇是怎样要求的? 答:《社会保险法》第七十二条第二款规定:“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按时足额支付社会保险待遇。”
所谓“按时”是指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时间支付社会保险待遇。“足额”是指满额,不得扣减。根据权利与义务相对应的原则,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按有关规定对社会保险待遇申请人的资格进行审定,计算申请人应该享受的待遇,按规定通过必要的方式将社会保险待遇及时足额地发放给社会保险待遇享受人。以货币方式支付的,要予以及时发放,以医疗服务等方式提供的,要予以即时结算。
89.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保管期限是如何规定的? 答:《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试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档案局令第3号)第九条规定:“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和定期两类。定期保管期限分为10年、30年、50年、100年,各种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具体保管期限按照《社会保险业务材料归档范围与保管期限》执行。” 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定期保管期限为最低保管期限。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保管期限,自形成之日的次年1月1日开始计算。所有社会保险档案均为免费保管,不向有关当事人收取保管费用。
90.参保对象要求办理社会保险业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如何处理?
答:参保对象要求办理社会保险业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依法履行职责,对属于正常业务范围的事项,既不能拒绝办理,也不能无理由延期办理。对不符合受理情形的,应及时进行告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的各项社会保险业务,都要做到依法合规、规程透明、审核资料完整、办结结果准确无误。
91.什么是个人社会保障号码? 答:《社会保险法》第五十八条第三款规定:“国家建立全国统一的个人社会保障号码。个人社会保障号码为公民身份号码。”社会保障号码是公民参加社会保险、享受社会保险待遇、实现社会保险权益衔接的唯一标识,是公民拥有社会保障权益的重要标志。社会保障号码要求全国唯
一、终身不变、规则统一。
对于中国公民,使用18位的公民身份号码作为社会保障号码。《国务院关于实行公民身份号码制度的决定》(国发[1999]15号)规定:“公民身份号码是国家为每个公民从出生之日起编定的唯一的、终身不变的身份代码,将在我国公民办理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权益事务方面广泛使用。”多年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域积极推进公民身份号码的应用,已经将公民身份号码作为参保人员信息管理的关键信息。
随着社会保障覆盖人群的扩大,在中国境内就业的外国人、港澳台人员、华侨等群体也将纳入社会保障范围。《关于进一步做好在国内就业的华侨参加社会保险有关工作的通知》(人社厅发[2009]118号)已明确参保华侨社会保障号码编制规则。下一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还将确定在中国境内就业的外国人、港澳台人员社会保障号码编制的统一规则。
十、社会保险监督
92.为什么《社会保险法》规定各级人大常委会对社会保险基金运行情况行使监督职权? 答:《社会保险法》第七十六条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听取和审议本级人民政府对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管理、投资运营以及监督检查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组织对本法实施情况的执法检查等,依法行使监督职权。”《社会保险法》的这项规定,对保证社会保险基金安全运行与完整具有重要意义,使我国社会保险监督体系进一步完善。
听取政府的专项工作报告,是各级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职权的一种重要方式。《监督法》第八条第一款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每年选择若干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有计划地安排听取和审议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专项工作报告。听取政府的专项工作报告具有经常性、针对性、及时性以及时效性监督的特点,是各级人大常委会加强监督工作,实施经常性监督的有效途径。社会保险基金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其收支、管理、投资运营情况,社会普遍关注,因此应当列为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大问题。各级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人民政府社会保险基金运行专项工作报告,以及组织对贯彻执行《社会保险法》情况的执法检查,充分行使监督权,对监督政府及有关部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依法履行职责,切实维护社会保险基金安全,保障广大参保人员的合法权益,提高社会保险运行的行政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93.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对社会保险基金进行哪些监督?
答:社会保险基金是参保人员的保命钱,关系广大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稳定。《社会保险法》第七十九条规定:“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对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管理和投资运营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存在问题的,应当提出整改建议,依法作出处理决定或者向有关行政部门提出处理建议。社会保险基金检查结果应当定期向社会公布。”具体监督检查内容有:
(1)对社会保险基金收入情况监督检查,主要是监督检查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征收的社会保险费是否及时足额收缴并存入基金收入户,有无不入账、搞体外循环或被挤占挪用的情况,收入户资金是否按规定及时足额转入财政专户等。
(2)对社会保险基金支出情况监督检查,主要是监督检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及服务机构是否按规定的项目、范围和标准支出基金,有无多支、少支或不支,有无挪用支出户基金,以及有无骗取社会保险待遇行为等。
(3)对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情况监督检查,主要是监督检查财政专户有无挤占挪用、动用基金的行为,是否违规使用基金平衡财政预算、抵押担保,是否按规定及时足额拨入支出户等;监督收入户、财政专户、支出户是否账账相符,是否按规定开设社会保险基金银行账户,有无多头开户或违规开户行为,收支、管理过程中是否存在欺诈行为。
(4)对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情况监督检查,主要是监督检查社会保险基金除按规定预留必要的支付费用外,是否按国务院规定投资运营,是否考虑投资的安全性、效益性、流动性等。
94.对有关社会保险的举报、投诉,有关部门和机构应当如何处理? 答:《社会保险法》第八十二条第二款规定:“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和财政部门、审计机关对属于本部门、本机构职责范围的举报、投诉,应当依法处理;对不属于本部门、本机构职责范围的,应当书面通知并移交有权处理的部门、机构处理。有权处理的部门、机构应当及时处理,不得推诿。”
各有关部门、机构应当公布本部门、本机构的监督电话号码、传真号码、通讯地址、邮政编码和受理举报的范围,为举报人、投诉人提供便利条件。还可以依法建立举报奖励制度,对举报有功者予以奖励。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阻拦、压制或打击报复举报人。接受举报、投诉的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得私自摘抄、复制、扣押、销毁举报材料,严禁泄露举报人的基本信息。
95,个人与所在用人单位发生社会保险争议的,应当如何处理? 答:《社会保险法》第八十三条第三款规定:“个人与所在用人单位发生社会保险争议的,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用人单位侵害个人社会保险权益的,个人也可以要求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或者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依法处理。”
依照《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因社会保险发生争议的,当事人不愿意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意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十一、法律责任
96.用人单位不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答:《社会保险法》第八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不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用人单位处应缴社会保险费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的罚款。”
社会保险登记是社会保险费征缴的重要环节,是对社会保险缴费义务人进行管理的基础。用人单位不办理社会保险登记,职工就无从参保,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也无法进行监督。不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包括两种情形,一种是用人单位成立后30日内不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报社会保险登记;另一种是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30日内不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为其职工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无论发生哪一种情形,用人单位都要受到行政处罚。
97.用人单位拒不出具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证明,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答:《社会保险法》第八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拒不出具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证明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处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九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未向劳动者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书面证明,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这里所称的赔偿责任,主要是指因用人单位没有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书面证明,致使劳动者不能领取失业保险金,也不能享受某本医疗保险待遇,这些损失都应当由用人单位赔偿。此外,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或者自主创业时,可以享受一定的税收、财政等优惠政策,如果用人单位不按规定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书面证明,下岗失业人员就不能享受自主创业、再就业的税收优惠,用人单位也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98.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答:《社会保险法》第八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限期缴纳或者补足,并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由有关行政部门处欠缴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社会保险费是社会保险基金的主要来源,用人单位能否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关系到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和社会保险制度的有效运行。同时,用人单位按时足额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也是其职工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前提。为此,对不依法履行社会保险缴费义务的行为,必须追究其相应的法律责任。收取滞纳金属于间接强制执行,加处滞纳金是通过给当事人增加额外经济负担的方式,促使当事人尽快履行行政决定,避免直接强制带来的对抗和冲突。收取万分之五的滞纳金是比照《税收征收管理法》的标准制定的。
十二、附
则
99.被征地农民如何参加社会保险? 答:《社会保险法》第九十六条规定:“征收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应当足额安排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险费,按照国务院规定将被征地农民纳入相应的社会保险制度。”
《社会保险法》所称“被征地农民”是指因政府统一征收农村集体士地而导致失去土地,且在征地时享有农村集体士地承包权的在册农业人口。根据国家规定,被征地农民的具体对象,由各地确定。国务院规定的将被征地农民纳入相应的社会保险制度的政策依据,目前主要是《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劳动保障部关于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29号)。该文件明确:有条件的地区,可将被征地农民纳入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参保范围,通过现行城镇职工社会保险体系解决;对城市规划区以外的被征地农民,凡已经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地区,要按规定将其纳入相应的保障范围;没有建立上述制度的地区,可由当地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提供必要的养老和医疗服务。基于以上安排,《社会保险法》明确规定,征收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首先要足额安排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险费。按照国务院文件规定,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险费不落实的,不得批准征地。
100.保障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权益有哪些具体措施? 答:为保障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权益,党和国家制订了一系列的政策规定。主要有:(1)2008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的,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要“做到先保后征,使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长期有保障”。(2)《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规定,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按有关规定纳入征地补偿安置费用,不足部分由当地政府从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中解决。社会保障费用不落实的,不得批准征地”。(3)《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劳动保障部〈关于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29号)规定,“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所需资金来源,原则上由农民个人、村(组)集体经济组织、当地政府三方共同承担,具体分摊比例、数额可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确定”。
第二篇:社会保险法基础知识问答
社会保险法知识问答
1什么是社会保险?
答:社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按照权利与义务相对应原则,多渠道筹集资金,对参保者在遭遇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风险情况下提供物质帮助(包括现金补贴和服务),使其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免除或减少经济损失的制度安排。
2社会保险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一是社会共济。社会保险按照大数法则,在全社会范围内统一筹集资金,建立社会保险基金,实际互相共济,集合社会多数人的力量,均衡分担少数人遭遇的社会风险。二是责任分担。社会风险由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承担。个人、用人单位、国家都应承担社会保险责任。三是政府主导。社会保险具有强制性,国家通过立法,规定参保是用人单位和个人的义务,政府负责组织推动社会保险组织和运作,并对社会保险工作进行监督。
3、用人单位应该履行哪些社会保险义务?
答:用人单位的指招用劳动者进行有组织的劳动,且向劳动者支付工资等劳动报酬的单位。根据《社会保险法》第四条、第五十七条、第五十八条、第六十条规定,用人单位应该履行的社会保险义务可归纳为四个方面:
(1)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义务。就是用人单位在合法成立、合法用工后,必须在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时间内,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社会保险登记,如实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告知单位和所用职工的个人基础信息。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用人单位的登记信息,为用人单位和职工建立社会保险档案。
(2)申报和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义务。用人单位发生职工增减变化、缴费基数变化、社会保险登记信息变化等情形时,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时间和手续,自行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进行申报;用人单位应当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无法定事由不得缓缴、减免。
4、用人单位享有哪些社会保险权利?
答:根据《社会保险法》第四条第一款、第七十四条第四款、第八十条第一款、第八十三条第一款和第二款规定,用人单位在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后,享有以下权利:
(1)有权免费查询、核对其缴费记录。
(2)有权要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社会保险咨询等相关服务。
(3)可以参加社会保险监督委员会,对社会保险工作提出咨询意见和建议,实施社会监督。
(4)对侵害自身权益和不依法办理社会保险事务的行为,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此外,根据《社会保险法》第八十二条第一款规定,用人单位还有权对违反社会保险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举报、投诉。
5、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是什么? 答:《社会保险法》第十条规定:“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养老保险的办法由国务院规定。”另外,《社会保险法》第九十五条规定:“进城务工的农村居民依照本法规定参加社会保险。”第九十七条规定:“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就业的,参照本法规定参加社会保险。”
6、职工如何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答:《社会保险法》第十二条第二款规定:“职工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人工资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个人账户。”
职工个人缴费基数为本人工资。在实际操作中,本人工资一般是指本人上月平均工资。也有的地区以本人上月工资作为缴费工资基数。月平均工资按照国家统计局规定列入工资总额统计的项目计算,包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收入。根据原劳动部办公厅印发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管理暂行办法》(劳办发[1997]116号)规定,本人月平均工资低于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60%的,按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缴费;超过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300%的,按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300%缴费,超出部分不计入个人缴费工资基数,也不计入计发养老金的基数。对个人缴费基数设臵上下限的主要考虑是,既能够保障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又能够避免退休人员之间的待遇水平差距过大。目前,全国各地职工个人缴费比例统一为本人缴费工资的8%,由用人单位从职工本人工资中代扣。
7、灵活就业人员如何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答:《社会保险法》第十条第二款规定:“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第十二条第三款规定:“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人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分别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
8、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如何计发?
答:《社会保险法》第十五条规定:“基本养老金由统筹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基本养老金根据个人累计缴费年限、缴费工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个人账户金额、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等因素确定。”
9、基本养老金的领取条件有哪些?
答:《社会保险法》第十六条第一款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根据这项规定,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二是累计缴费满15年。
10、缴费年限不足15年的个人如何享受养老保险待遇? 答:《社会保险法》第十六条第二款规定:“参加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缴费至满十五年,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也可以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按照国务院规定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
11、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病残津贴从哪里列支?
答:病残津贴是指对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因病或非因工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参保人员发放的基本生活费。《社会保险法》第十七条中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在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因病或者非因工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可以领取病残津贴。所需资金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支付。”
12、我国职工基本养老金水平如何调整?
答:《社会保险法》第十八条规定:“国家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根据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物价上涨情况,适时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
13、跨统筹地区流动就业人员符合申请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的,如何办理转移手续?
答:跨统筹地区流动就业人员是否转移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社会保险法》在第十九条中作出原则性规定,即:“个人跨统筹地区就业的,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随本人转移,缴费年限累计计算。”这项规定所称“统筹地区”,是指省级行政区。“跨统筹地区就业”,是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就业。
截至2009年12月底,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出台了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办法,基本养老保险已经在制度上基本实现了省级统筹。《社会保险法》正是在这样的工作基础上作出上述规定的。目前,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国办发)[2009]66号)的规定,跨统筹地区流动就业人员,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可以申请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具体条件是:男性不满50周岁、女性不懑40周岁的;返回户籍所在地的;经县级以上党委组织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批准调动,且与调入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并缴纳基本养老保险的;达到待遇领取条件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不在户籍所在地,且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累计缴费年限不满10年,按规定将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回上一个缴费年限满10年的原参保地,或因没有满10的参保地转移至户籍所在地的,符合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条件的,按下列规定办理手续。
14、什么是个人社会保障号码?
答:《社会保险法》第五十八条第三款规定:“国家建立全国统一的个人社会保障号码。个人社会保障号码为公民身份证号码。”社会保障号码是公民参加社会保险、享受社会保险待遇、实现社会保险权益衔接的唯一标识,是公民拥有社会保障权益的重要标志。社会保障号码要求全国唯
一、终身不变、规则统一。
15、什么是社会保障“一卡通”?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简称社会保障卡),是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统一规划,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面向社会公众发行,应用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域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集成电路卡(CPU卡)。社会保障“一卡通”是指参保人员凭借社会保障卡,在全国范围内高效、便捷地获取社会保障服务,无障碍跨地区转移社会保险关系和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等。
16、用人单位不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答:《社会保险法》第八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不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用人单位处应缴纳社会保险费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负责人员处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的罚款。”
17、用人单位未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的,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答:《社会保险法》第八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限期缴纳或者补足,并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由有关行政部门处欠缴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18、个人以非法手段骗取社会保险待遇的,应当如何处罚? 答:《社会保险法》第八十八条规定:“以欺诈、为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骗取社会保险待遇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退回骗取的社会保险金,处骗取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骗取社会保险待遇主要是个人不符合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条件,以欺诈、为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骗取社会保险待遇。例:有的伪造身份证明或冒用他人身份证明;有的伪造、编造档案年龄、特殊工种年限和病历等办理提前退休;有的伪造、编造人事档案,以增加视同缴费年限;有的伪造、编造用工关系、工资报表等证明材料补缴养老保险费;有的伪造、编造领取养老保险待遇证明文件等。
19、征收机构擅自更改缴费基数、费率,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答:《社会保险法》第九十条规定:“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擅自更改社会保险费缴费基数、费率,导致少收或者多收社会保险的,由有关行政部门责令其追缴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或者退还不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20、违反《社会保险法》规定,涉及的刑事责任主要有哪些? 答:《社会保险法》第九十四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违反《社会保险法》规定,涉及的刑事责任主要有:(1)挪用社会保险基金等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2)泄露个人信息等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3)国家工作人员在社会保险管理、监督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法律责任;(4)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骗取社会保险基金支出的法律责任;(5)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工作人员违反社会保险法律、法规,构成犯罪的法律责任。
1、什么叫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规定用人单位和个人缴纳社会保险费建立社会保险基金,用以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2、社会保险制度有哪些特点?
社会保险制度具有如下特点:一是保障性。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的基本生活。二是法定性。国家通过立法,确立在全社会实施社会保险制度,使用人单位和个人依法参加缴纳社会保险费,个人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三是互济性。社会保险按照社会共担风险原则进行组织,社会保险费由国家、用人单位和个人三方负担,建立社会保险基金,通过发挥社会保险基金统筹调剂作用,分散用人单位和个人风险。四是福利性。社会保险不以盈利为目的,国家通过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险资金和以税收优惠政策支持社会保险事业。五是广泛性。社会保险制度覆盖所有职工和城乡广大居民。
3、社会保险的方针是什么?
社会保险的方针是: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广覆盖”,是指不断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面,将职工、灵活就业人员和其他城乡居民纳入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保基本”,是指社会保险的筹资和保障水平定位在保障参保人员的基本生活,使其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得到必要的物质帮助。“多层次”,是指社会保险制度的结构有基本社会保险、补充性社会保险和个人储蓄性保险。基本社会保险由国家强制实施,其待遇水平以满足参保人员基本需求为标准;补充性社会保险由用人单位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在国家规定的政策和条件下为本企业职工建立的辅助性保险;个人储蓄性保险由职工自愿参加。“可持续”,是指通过加强和完善社会保险的各项制度,实现社会保险的可持续发展。
4、哪些人应当或可以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是针对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和职工,以强制参保为原则的一项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社会保障法》规定,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养老保险的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5、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是怎样筹集的?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由用人单位和个人缴费以及政府补贴等组成。
用人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的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目前用人单位缴纳比例一般不超过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0%。职工按照国家规定的本人工资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个人账户,目前个人缴费比例为8%,由用人单位代扣代缴。
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根据个人意愿决定是否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要参加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分别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
6、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人享受怎样的基本养老金待遇?
基本养老金根据个人累计缴费年限、缴费工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个人账户金额、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等因素确定。
基本养老金由统筹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具体是:统筹养老金月标准以当地上在职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职工退休时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本人退休年龄、利息等因素确定。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其遗属可以领取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在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因病或者非因工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可以领取病残津贴。所需资金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支付。
7、领取基本养老金待遇的条件是什么?
《社会保险法》规定,领取基本养老金待遇的条件:一是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二是累计缴费满十五年。
我国的法定退休年龄是:
1、党政机关、群众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干部,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参加革命工作年限满10年的,可以退休;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参加革命工作年限满10年的,经过医院证明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可以退休。
2、企业、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群众团体的工人,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0周岁,连续工龄满10年,或者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者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连续工龄满10年的,应该退休。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连续工龄满10年,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应该退休。
《社会保险法》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缴费至满十五年,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也可以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按照国务院规定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
8、参保人员跨省流动就业的,其基本养老保险怎么办?
个人跨统筹地区就业的,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随本人转移,缴费年限累计计算。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基本养老金分段计算、统一支付。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例如某人在北京工作5年后,到上海工作4年,又到广东工作10年,在这种情况下,基本养老保险关系随本人由北京转上海再转到广东,他在各个工作地区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年限累计为19年,在其达到退休年龄时,基本养老金分段计算,统一支付。
基本养老保险的转移接续制度适用于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所有人员,包括农民工。已经按国家规定领取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人员,不再转移基本养老保险关系。
9、参保人员跨省流动就业,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的手续是怎样规定的?
参保人员跨省流动就业,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的手续:一是参保人员返回户籍所在地(指省、自治区、直辖市)就业参保的,户籍所在地的相关社保经办机构应为其及时办理转移接续手续。二是参保人员未返回户籍所在地就业参保的,由新参保地的社保经办机构为其及时办理转移接续手续。但对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0周岁的应在原参保地继续保留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同时在新参保地建立临时基本养老保险缴费账户,记录单位和个人全部缴费。参保人员再次跨省流动就业或在新参保地达到待遇领取条件时,将临时基本养老保险缴费账户中的全部缴费本息转移归集到原参保地或待遇领取地。三是参保人员经县级以上党委组织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批准调动,且与调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并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不受以上年龄规定限制,应在调入地及时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10、跨省流动就业的参保人员达到待遇领取条件时,应如何确定其待遇领取地?
跨省流动就业参保人员达到待遇领取条件时,按下列规定确定其待遇领取地:一是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在户籍所在地的,由户籍所在地负责办理待遇领取手续,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二是基本养老保险关系不在户籍所在地,而在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累计缴费年限满10年的,在该地办理待遇领取手续,享受当地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三是基本养老保险关系不在户籍所在地,且在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累计缴费年限不满10年的,将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回上一个缴费年限满10年的原参保地办理待遇领取手续,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四是基本养老保险关系不在户籍所在地,且在每个参保地的累计缴费年限均不满10年的,将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及相应资金归集到户籍所在地,由户籍所在地按规定办理待遇领取手续,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参保人员转移接续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后,符合待遇领取条件的,以本人各缴费工资、缴费年限和待遇领取地对应的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计算其基本养老金。
11、农民工中断就业或返乡没有继续缴费的,其基本养老关系如何处理? 农民工中断就业或返乡没有继续缴费的,由原参保地社保经办机构保留其基本养老关系,保存其全部参保缴费记录及个人账户,个人账户储存额继续按规定计算。农民工返回城镇就业并继续参保缴费的,无论其回到原参保地就业还是到其他城镇就业,均按规定累计计算其缴费年限,合并计算其个人账户储存额,符合待遇领取条件的,与城镇职工同样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农民工不再返回城镇就业的,其在城镇参保缴费记录及个人账户全部有效,并根据农民工的实际情况,或在其达到规定领取条件时或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或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12、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是怎样筹集的?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称为“新农保”。新农保基金的筹集方式实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方式。(1)个人缴费。参加新农保的农村居民应当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缴费标准目前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五个档次,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设缴费档次。参保人员自由选择档次缴费,多缴多得。(2)集体补助。有条件的村集体应当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助,补助标准由村民委员会召开村民会议民主确定。(3)政府补贴。政府对符合领取条件的参保人全额支付新农保基础养老金,其中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按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给予全额补助。对农村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地方政府为其代缴部分或全部最低标准的养老保险费。
13、新农保养老金如何支付?
新农保的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支付终身。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55元。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对于长期缴费的农村居民,可适当加发基础养老金,提高和加发部分的资金由地方政府支出。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月计发标准为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除以139。参保人死亡,个人账户中的资金余额,除政府补贴外,可以依法继承;政府补贴余额用于继续支付其他参保人的养老金。
14、领取新农保养老金的条件是什么?
新农保养老金的领取条件是:年满60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农村有户籍的老年人,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
15、新农保养老保险对缴费是如何规定的?
新农保养老金的缴费按如下规定:(1)年满60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农村有户籍的老年人,不用缴费,可以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但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应当参保缴费;(2)距领取年龄不足15年的,应按年缴费,也允许补缴,累计缴费不超过15年;距领取年龄超过15年的,应按年缴费,累计缴费不少于15年。
16、什么叫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是以城镇未就业居民为参保对象,按照自愿参加的原则,实行个人缴费与政府补贴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17、我国基本医疗保险体系的“三大支柱”是什么?
我国基本医疗保险体系的“三大支柱”是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分别从制度上覆盖城镇就业人口、农村人口和城镇非就业人口。
18、什么叫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是针对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和职工,包括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和退休人员,并逐步扩大到灵活就业人员的,以强制参保为原则的一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19、对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缴费是怎样规定的?
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双方共同负担。用人单位缴费率控制在职工工资总额的6%左右,职工缴费率一般为本人工资收入的2%。具体缴费比例由各统筹地区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达到国家规定年限的,退休后就不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未达到国家规定年限的,可以补充缴费至国家规定年限。
20、灵活就业人员如何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灵活就业人员是指,以非全日制、临时性和弹性工作等灵活形式就业的人员。《社会保险法》规定,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实行权利和义务相对应、缴费水平与待遇水平相挂钩的原则。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缴费率原则上按照当地的缴费率确定,缴费基数可参照当地上一年职工年平均工资核定。
21、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标准是怎样规定的?
根据国家现行的规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支付范围划分为统筹基金和个人帐户,分别核算,不得互相挤占。个人账户用于支付门诊费用、住院费用中个人自负部分以及在定点药店购药费用。个人账户归个人使用,可以结转和继承。统筹基金用于支付住院医疗和部分门诊大病费用,有起付标准和最高支付限额,具体标准和限额由统筹地区根据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则确定。起付标准以下的医疗费用,从个人账户中支付或由个人自付;起付标准以上、最高支付限额以下的医疗费用,主要从统筹基金中支付。
22、什么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与改革前传统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相对而言的,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
23、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筹资标准是怎样规定的?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行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筹资水平为年人均55元,原则上农民个人每年的缴费标准不低于10元,经济条件好的地区可相应提高缴费标准。有条件的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对本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给予适当扶持。政府对所有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给予每年不低于40元的补贴。
2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待遇标准是怎样规定的?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主要补助参合农民的大额医疗费用或者住院医疗费用。其中,住院费用的支付水平为35%。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大额医疗费用补助与小额医疗费用补助结合的办法。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年内没有动用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安排进行一次常规性体检。
25、什么叫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以大病统筹为主,针对城镇非从业居民的一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镇中不属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的中小学生(包括职业高中、中专、技校学生)、少年儿童和其他非从业城镇居民都可自愿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26、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筹资和待遇标准是怎样规定的?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筹资实行个人缴费和政府补贴相结合。个人的缴费水平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成年人和未成年人等不同人群的基本医疗消费需求,并考虑当地居民家庭和财政的负担能力,恰当确定筹资水平。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低收入家庭六十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和未成年人等所需个人缴费部分,由政府给予补贴。
27、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支付范围有哪些?
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的范围包括参保人员治病所需要的基本用药、基本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以及急诊、抢救的医疗费用。这些费用只有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目录的范围,符合医疗服务设施标准,才能由统筹基金予以支付。
《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中的药品,分“甲类目录”和“乙类目录”。“甲类目录”的药品是临床必需、使用广泛、疗效好、在同类药品中价格低的药品。“乙类目录”的药品是可供临床选择使用、疗效好、同类药品中比“甲类目录”药品价格略高的药品。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使用“甲类目录”药所发生的费用,按基本医疗保险的规定支付。使用“乙类目录”药所发生的费用,先由参保人员自付一定比例,再按基本医疗保险的规定支付。
属于基本医疗保险支付部分费用诊疗项目目录以内的,先由参保人员按规定比例自付后,再按基本医疗保险的规定支付。
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服务设施是指由定点医疗机构提供的,参保人员在接受诊断、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必需的生活服务设施,其费用主要包括住院床位费及门(急)诊留观床位费。对已包含在住院床位费或门(急)诊留观床位费中的日常生活用品、院内运输用品和水电等费用,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不另行支付,定点医疗机构也不得再向参保人员单独收费。
28、哪些医疗费用不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
下列医疗费用不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1)应当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的;(2)应当由第三人负担的;(3)应当由公共卫生负担的;(4)在境外就医的。
医疗费用依法应当由第三人负担,第三人不支付或者无法确定第三人的,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
29、个人跨统筹地区就业的,其基本医疗保险关系怎么办?
个人跨统筹地区就业的,其基本医疗保险关系随本人转移,缴费年限累计计算。
30、什么叫工伤保险? 工伤保险是通过由职工所在的用人单位缴纳保险费的方式建立工伤保险基金,保障职工在受工伤时得到及时救治,并享受其他工伤待遇。
31、工伤保险的参保范围有哪些?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工伤保险的参保范围包括国家机关和依照或者参照国家公务员制度进行人事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其他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各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工伤保险等办法,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民政部门、财政部门等部门参照《工伤保险条例》另行规定,报国务院批准后施行。
32、对工伤保险费的缴费费率是怎样规定的?
工伤保险费根据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则,确定费率。国家根据不同行业的工伤风险程度确定行业的差别费率,并根据使用工伤保险基金、工伤发生率等情况在每个行业内确定费率档次。行业差别费率和行业内费率档次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施行。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根据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确定的费率缴纳工伤保险费。
33、在哪些情形下应当认定为工伤?
根据《社会保险法》和《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2)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4)患职业病的;(5)因工作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6)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34、在哪些情形下视同工伤?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2)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3)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
35、在哪些情形下不得认定为工伤?
职工因下列情形之一导致本人在工作中伤亡的,不认定为工伤:(1)故意犯罪;(2)醉酒或者吸毒;(3)自残或者自杀;(4)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36、因工伤发生的哪些费用,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
因工伤发生的下列费用,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1)治疗工伤的医疗费用和康复费用;(2)住院伙食补助费;(3)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的交通食宿费;(4)安装配置伤残辅助器具所需费用;(5)生活不能自理的,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的生活护理费;(6)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和一至四级伤残职工按月领取的伤残津贴;(7)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享受的一次性医疗补助金;(8)因工死亡的,其遗属领取的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因工死亡补助金;(9)劳动能力鉴定费。
37、因工伤发生的哪些费用,由用人单位支付?
因工伤发生的下列费用,按照国家规定由用人单位支付:(1)治疗工伤期间的工资福利;(2)五级、六级伤残职工按月领取的伤残津贴;(3)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享受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38、工伤职工符合领取基本养老金条件的,还能领取伤残津贴吗? 工伤职工符合领取基本养老金条件的,停发伤残津贴,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从工伤保险基金中补足差额。
39、职工所在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发生工伤事故的,怎么办? 职工所在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发生工伤事故的,由用人单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用人单位不支付的,从工伤保险基金中先行支付。从工伤保险基金中先行支付的工伤保险待遇应当由用人单位偿还。用人单位不偿还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可以依照法律规定追偿。
40、由于第三人的原因造成工伤,第三人不支付工伤医疗费用的,怎么办? 由于第三人的原因造成工伤,第三人不支付工伤医疗费用或者无法确定第三人的,由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
41、工伤职工在什么情形下要停止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工伤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享受工伤保险待遇:(1)丧失享受待遇条件的;(2)拒不接受劳动能力鉴定的;(3)拒绝治疗的。
42、什么叫失业保险?
失业保险是由用人单位和职工按照国家规定共同缴纳失业保险费,建立失业保险基金,使职工在失业时可以从失业保险基金中领取失业保险金,以保障失业期间的基本生活,促进其再就业的一项社会保险。
43、失业保险的参保对象有哪些?
《失业保险条例》的规定,城镇企业事业单位及其职工依法参加失业保险,缴纳失业保险费。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可以决定将本行政区域内的社会团体及其专职人员、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职工、有雇工的城镇个体工商户及其雇工纳入参保范围。
44、失业保险的缴费标准是怎样规定的?
用人单位按照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缴纳失业保险费。职工按照本人工资的1%缴纳失业保险费。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将本行政区域失业人员数量和失业保险基金数额,报经国务院批准,可以适当调整本行政区域内失业保险费的费率。
45、失业人员在什么条件下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
具备下列条件的失业人员,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1)失业前用人单位和本人已经缴纳失业保险费满一年的;(2)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3)已经进行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
46、对失业保险待遇是怎样规定的?
《社会保险法》规定:失业人员失业前用人单位和本人累计缴费满一年不足五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十二个月;累计缴费满五年不足十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十八个月;累计缴费十年以上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二十四个月。重新就业后,再次失业的,缴费时间重新计算,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与前次失业应当领取而尚未领取的失业保险金的期限合并计算,最长不超过二十四个月。失业保险金的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不得低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47、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是否能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其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应当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从失业保险基金中支付,个人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48、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死亡的,如何处理?
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死亡的,参照当地对在职职工死亡的规定,向其遗属发给一次性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所需资金从失业保险基金中支付。
个人死亡同时符合领取基本养老保险丧葬补助金、工伤保险丧葬补助金和失业保险丧葬补助金条件的,其遗属只能选择领取其中的一项。
49、对领取失业保险金的程序是怎样规定的?
(1)用人单位应当及时为失业人员出具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并将失业人员的名单自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之日起十五日内告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2)失业人员应当持本单位为其出具的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及时到指定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失业登记。(3)失业人员凭失业登记证明和个人身份证明,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手续。失业保险金领取期限自办理失业登记之日起计算。
50、失业人员在哪些情形下要被停止领取失业保险金?
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领取失业保险金,并同时停止享受其他失业保险待遇:(1)重新就业的;(2)应征服兵役的;(3)移居境外的;(4)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5)无正当理由,拒不接受当地人民政府指定部门或者机构介绍的适当工作或者提供的培训的。
51、什么叫生育保险? 生育保险是指由用人单位缴纳生育保险费,建立生育保险基金,用来保障职工和职工未就业的配偶在生育、实施计划生育手术等情况下能享受国家规定的生育保险待遇的一项社会保险。
52、对职工缴纳生育保险费是怎样规定的?
职工无论男女,都应当参加生育保险,由用人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缴纳生育保险费,职工不缴纳生育保险费。
53、职工如何享受生育保险待遇?
用人单位已经缴纳生育保险费的,其职工享受生育保险待遇;职工未就业配偶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生育医疗费用待遇。所需资金从生育保险基金中支付。生育保险待遇包括生育医疗费用和生育津贴。
生育医疗费用包括下列各项:(1)生育的医疗费用;(2)计划生育的医疗费用;(3)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项目费用。
职工在下列情形下,可以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生育津贴:(1)女职工生育享受产假;(2)享受计划生育手术休假;(3)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生育津贴按照职工所在用人单位上职工月平均工资计发。
第三篇:百题问答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应知应会百题问答66.习近平同志强调群众工作的本质是什么?核心是什么?答:群众工作的本质是密切党群关系;核心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67.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怎样做?
答: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68.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是什么?答:密切联系群众。
69.1月20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在北京召开,总书记对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对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进行部署,明确提出“五个更加”的要求,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一要更加注重发挥群众积极性,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在群众家门口开展,必须坚持开门搞活动,确保每个环节、每项工作都让群众参与、受群众监督、请群众评判,态度真诚,加强引导,讲究方法,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二要更加强化问题导向,盯住作风问题不放,从小事做起,从具体事情抓起,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有利于百姓的事再小也要做,危害百姓的事再小也要除,不等不靠,立行立改,对拖欠群众钱款、1
克扣群众财物、侵占群众利益等问题要开展专项治理,属实的都要立即加以解决。三要更加注重严格要求,思想上要严起来,整改上要严起来,正风肃纪上要严起来。四要更加注重衔接带动,两批教育实践活动是一个有机整体,有些问题需要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单位从源头上加以解决或指导帮助基层单位认真解决,参加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的单位要继续抓好整改任务落实,坚持上下联动、前后衔接,相互配合、共同推进。五要更加注重分类指导,针对不同层级、不同领域、不同对象提出要求,找准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明确具体任务和推进措施,不能大而化之,不能搞一刀切、一锅煮。
70.全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是什么时间召开的?
答:1月26日,全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在郑州召开。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庚茂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对我省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进行回顾总结,对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作出动员部署,确定以“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做为民务实清廉表率”为主题开展学习教育活动。71.总书记在兰考考察时做出重要指示,就如何保持良好势头,确保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提出了“五个准确把握”,内容是什么?
答:准确把握活动的总体要求,为各项工作确立一个较高标准;准确把握活动的实践载体,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作为一条红线
贯穿始终;准确把握活动的重点对象,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准确把握活动的组织指导原则,确保每个层级每个单位的活动取得实效;准确把握县域治理特点和规律,把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同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科学发展有机结合起来。72.焦裕禄精神的实质是什么?
答:“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 凡事探求就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实作风;“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73.“两发现、两发挥”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十分重视发现基层干部和群众的先进典型,发现基层党组织的先进典型,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74.习近平在关于推进作风建设的讲话中,“三严三实”的内容是什么?
答: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75.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一是着力解决市、县领导机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二是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三是着力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着力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第四篇:知识产权百题问答
知识产权百题问答
一、知识产权
1、什么是知识产权?
答:知识产权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其所创作的智力劳动成果依法取得的专有权利。
2、“知识产权”一词最早为是由谁提出的? 答:17世纪中叶法国学者卡普佐夫提出。
3、知识产权具有什么基本特征?
答:无形性、专有性、地域性、时间性、可复制性等。
4、国际上把知识产权分为两大部分,是哪两部分? 答:著作权和工业产权。
5、我国于哪一年成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正式成员国? 答:1980年。
6、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英文简称是指?
答:WIPO(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
7、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于1974年成为联合国组织系统的一个专门机构,其总部位于哪个城市? 答:瑞士日内瓦。
8、世界贸易组织有三大支柱,分别是?
答: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
9、提出“知识产权立国”战略的国家是? 答:日本。
10、知识产权领域的第一个世界性的多边公约是? 答:《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
11、在我国知识产权具体包括哪些种类?
答: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版权)、计算机软件、植物新品种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制止不正当竞争、商业秘密、地理标志(原产地名称)、商号(厂商名称)、标准、网络域名,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知识产权。
12、世界知识产权日是哪一天? 答:4月26日。
13、根据哪些国家的的提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自2001年起设立“世界知识产权日”? 答:中国和阿尔及利亚两国。
(1970年4月26日,《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正式生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这一致力于保护知识产权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正式成立。2000年10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第35届成员大会系列会议通过了中国和阿尔及利亚1999年共同提出的关于建立“世界知识产权日”的提案,决定从2001年起将每年的4月26日定为“世界知识产权日”。)
14、我国每年的知识产权宣传周是什么时间? 答:4月20日至26日。15、2011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的活动主题是什么? 答:知识产权助推经济转型。
16、《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十六字工作方针是? 答:激励创造、有效运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
17、《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中提出的五个战略重点是什么?(1)完善知识产权制度;(2)促进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3)加强知识产权保护;(4)防止知识产权滥用;(5)培育知识产权文化。
18、根据《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知识产权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什么?
答: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
19、《山东省知识产权促进条例》是什么时间开始实施的? 答:2010年7月1日。
20、《山东省知识产权促进条例》中对知识产权专项资金是如何规定的? 根据《山东省知识产权促进条例》,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在本级财政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并根据财政状况逐步增加,用于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管理以及人才培养、维权援助和奖励等事项。
21、根据《山东省知识产权促进条例》,知识产权作价入股占注册资本的比例最高可达多少? 答:百分之七十。
22、在我国,知识产权民事纠纷案件一般应由哪里管辖? 答:中级人民法院。
23、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与举报投诉公益电话是? 答:12330
24、在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一般有哪些途径? 答:行政途径和司法途径。
25、知识产权侵权诉讼时效一般为2年,从何时开始计算?
答:自权利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得知或者应当得知侵权行为之日起计算。
26、知识产权构建的非关税贸易壁垒主要表现形式有哪些?
答:主要有:(1)以知识产权侵权为由,提起诉讼,达到阻止竞争者产品或服务进口的目的;(2)以安全、卫生、环保的名义,推行与知识产权密切相关的技术标准作为进口产品必须到达的标准,从而胁迫产品输出企业必须采用相关的知识产权,迫使企业增加成本,降低产品的竞争力。
27、为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国务院决定自2010年10月底开始,在全国开展什么行动?
答: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
28、我市“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共开展几项集中整治行动? 答:十项。
((1)以打击各种非法印刷品、盗版光碟为重点,组织开展图书、音像制品市场集中整治行动。(2)以打击盗版软件和推进软件正版化为重点,组织开展软件市场集中整治行动。(3)以强化大宗进出口商品管理为重点,组织开展进出口环节侵权行为集中整治行动。(4)以打击假冒商标、包装装潢和地理标志为重点,组织开展商标权保护集中整治行动。(5)以打击假冒专利和侵犯他人专利为重点,组织开展专利维权集中整治行动。(6)以商品集散地和各种重要展会为重点,组织开展商贸领域侵权行为集中整治行动。(7)以强化质量安全监管为重点,组织开展食品、药品集中整治行动。(8)以种子、农资等重要商品为重点,组织开展涉农领域侵权违法集中整治行动。(9)以打击网上侵权盗版为重点,组织开展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集中整治活动。(10)以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为重点,组织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集中整治行动。)
29、我市的第一个知识产权纲领性文件是什么? 答:滨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的意见》。30、申报滨州市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的条件是什么?
答:凡在我市行政区域内注册登记的企业法人单位,均可申请认定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具体条件为:(1)知识产权工作基础良好;(2)自主创新能力较强;(3)知识产权信息化运用程度较高;(4)经济和社会效益较好;(5)遵守知识产权法律与制度。
二、专利
1、我国是哪年建立的专利制度? 答:1984年
(1984年3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第一部专利法)2、2008年12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再对专利法做出修改,目前为止我国专利法已经过几次修改? 答:三次
3、我国建立专利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答: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鼓励发明创造,推动发明创造的应用,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
4、我国专利有哪几种类型?
答: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类型。
5、专利申请的途径有哪些? 自行申请和委托代理申请。
6、在中国,美国和日本受理专利申请的机构分别是?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美国专利商标局,日本特许厅。
7、我国专利法规定的授予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的“三性”条件是指什么?
答: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
8、专利法所称的“现有技术”是指什么?
答:是指在申请日以前在国内外为公众所知的技术。
9、哪些专利申请不授予专利权?
答:对违反法律、社会公德或者妨害公共利益的发明创造,不授予专利权。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获取或者利用遗传资源,并依赖该遗传资源完成的发明创造,不授予专利权。
此外,科学发现、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动物和植物品种、用原子核变换方法获得的物质,以及对平面印刷品的图案、色彩或者二者的结合作出的主要起标识作用的设计,不授予专利权。
10、专利权人的权利是什么?
答:(1)专利的独占实施权,是指专利权人排他性地利用和最终处分其专利权的权利。(2)专利转让权,是指专利权人将专利所有权转让给他人、由他人支付价款的权利。(3)专利许可权,是指专利权人许可他人实施其专利、由他人支付专利使用费的权利。(4)专利标记权,是指专利权人享有在其专利产品上或者该产品的包装、容器、说明书上、产品广告中标注专利标记和专利号的权利。(5)保护请求权,是指专利权人在其专利权受到侵权时,既可以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6)放弃专利权的权利,是专利权人对专利权行使的一种处分权,专利权人可以通过书面申请或不缴纳专利费的方式放弃其专利权。
11、在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文件中,用于说明专利保护范围的是? 答:权利要求书
12、申请外观设计专利应当提交的文件是什么? 答:请求书、图片或照片、简要说明
13、我国专利法规定必须进行实质审查的专利是什么? 答:发明专利
14、我国专利法规定的专利权保护期限是多长时间?
答:自申请日起发明专利的保护期限为20年,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为10年。
15、专利权人应当从何时开始缴纳年费?
答:自被授予专利权的当年开始缴纳年费。
16、两个专利申请人就相同内容,先后提出专利申请,有权取得专利权的人是?
答:首先提出专利申请的人。
17、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都可以转让吗? 答:是。
18、申请专利时,如果申请文件是邮寄的,如何确定申请日? 答:以寄出的邮戳日为申请日。
19、在我国审批专利的原则是? 答:禁止重复授权原则和先申请原则。
20、专利授权后,如认为该专利权的授予不符合专利法有关规定,谁可以请求专利复审委员会宣告该专利权无效? 答:任何单位或者个人。
21、在何种情形下,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不视为侵犯专利权? 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视为侵犯专利权:
(1)专利产品或者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由专利权人或者经其许可的单位、个人售出后,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该产品的;(权利用尽)
(2)在专利申请日前已经制造相同产品、使用相同方法或者已经作好制造、使用的必要准备,并且仅在原有范围内继续制造、使用的;(先用权)(3)临时通过中国领陆、领水、领空的外国运输工具,依照其所属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或者依照互惠原则,为运输工具自身需要而在其装臵和设备中使用有关专利的;(4)专为科学研究和实验而使用有关专利的;
(5)为提供行政审批所需要的信息,制造、使用、进口专利药品或者专利医疗器械的,以及专门为其制造、进口专利药品或者专利医疗器械的。
22、被授予专利权的单位应当给予发明人、设计人何种奖励? 答:有约定的从其约定,无约定的,应当自专利权公告之日起3个月内发给发明人或者设计人奖金。一项发明专利的奖金最低不少于3000元;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或者外观设计专利的奖金最低不少于1000元。
23、在我国,当事人对于专利复审委员会的复审决定或者宣告专利无效的决定不服的,应当自收到通知之日起3个月内向哪里起诉? 答: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24、“专利制度是给天才之火浇上利益之油”是谁的名言? 答:林肯
25、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统计,专利文献记载了人类百分之多少的新技术信息? 答:90%以上
26、美国某公司对其发明在美国拥有一项专利,但它从未在中国申请并获得过专利,则其能否在中国得到保护? 答:不能得到任何保护
27、在未被授予专利权的产品或者其包装上标注专利标识,或者未经许可使用他人的专利号,使公众将所涉及的技术或者设计误认为是专利技术或者专利设计,属于什么行为? 答:属于假冒专利行为。
28、从2003年10月1日起,专利申请号由原有的8位数升至几位数? 答:12位
29、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应到哪里备案?
答:应当自合同生效之日起3个月内向国家知识产权局备案。30、向国外申请专利,可以通过什么途径向多个国家同时提出申请。答:专利合作条约(PCT)。
31、什么叫专利侵权?
答:根据专利法规定,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为生产经营目的实施其专利的行为即专利侵权行为。具体而言,对于发明和实用新型是指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以经营为目的制造、使用、销售、许诺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或依照其专利方法直接获得产品的行为;对于外观设计是指以经营为目的制造、销售、进口其外观设计专利产品。
32、简述判断实用性的标准。
答:(1)可实施性。可实施性要求发明或实用新型必须能够在产业上制造或者使用,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依据说明书或技术资料实现该发明创造。(2)再现性。再现性要求发明创造在既定的条件下可以多次反复地实施,具有可重复性。(3)有益性。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完成之后必须能够产生积极的技术效果和社会效果。
33、滨州市专利奖是如何设臵的?
答:市专利奖设立最高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奖金分别为100000元、10000元、5000元、1000元人民币。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特别突出贡献的专利项目,奖励数额由市政府另行研究决定。
34、根据《滨州市专利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我市专利发展专项资金一般采用什么方式进行资助? 答:无偿方式
35、根据《滨州市专利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我市国内发明专利、国内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的最高资助额分别是? 答:1500 600 300
三、商标
1、什么是商标? 答:商标是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在其生产、制造、加工、拣选或者经销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务上采用的,区别商品或服务来源的,由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和颜色组合,以及上述要素的组合构成的,具有显著特征的标志。
2、商标权有什么基本特征?
答:(1)显著性;(2)独占性;(3)价值性;(4)竞争性;(5)依附性;(6)可视性;(7)地域性;(8)时效性。
3、商标的本质属性是什么? 答:区别性。
4、商标有哪些基本类型?
答:商品商标、服务商标、集体商标、证明商标。
5、“天安门”可以作为商标使用吗? 答:不可以。
6、商标专用权属于谁? 答:属于商标注册人。
7、初步审定的商标,公告期内哪些人可以提出异议? 答:任何人。
8、什么是注册商标?
答: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的商标为注册商标。
9、注册商标的有效期是多长时间。
答:有效期10年(自核准注册之日起计算)。
10、注册商标的续展是如何规定的?
答:注册商标有效期满需要继续使用的,注册人应当在期满前6个月内申请续展注册;在此期间未能提出续展申请的,可以在有效期满后的6个月的宽展期内提出,但须缴纳续展注册迟延费。宽展期满仍未提出申请的,注销其注册商标。
11、在我国,声音可以作为商标进行申请注册吗? 答:不可以。
12、目前我国商标注册中商品和服务项目共分多少类? 答:共分45类(其中商品34类,服务项目11类)。
13、我国商标注册采用什么原则?
答:申请在先原则,自愿注册和强制注册相结合原则
14、使用注册商标可以标明注册标记,注册标记应当标注在商标的哪个位臵?
答:商标的右上角或者右下角。
15、商标中的TM标志表示什么?
答:未注册商标,但已向国家商标局提出注册申请并获受理。
16、办理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的备案期限是多长时间?
答:应当在合同签订之日起3个月内,由许可人报送商标局办理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备案。
17、什么是驰名商标?
答:驰名商标是指在中国境内为相关公众广为知晓的商标。
18、认定驰名商标应考虑哪些因素?
答:(1)相关公众对该商标的知晓程度;(2)该商标使用的持续时间;(3)该商标的任何宣传工作的持续时间、程度和地理范围;(4)该商标作为驰名商标受保护的记录;(5)该商标驰名的其他因素。
19、驰名商标一定是注册商标吗 答:不一定
20、商标法规定,对已注册的商标有争议的,可以自该商标经核准注册之日起多少时间内,向商标评审委员会申请裁定? 答:五年
21、注册商标连续三年停止使用的,什么人可以向商标局申请撤销该注 11 册商标。答:任何人
22、根据商标法规定,注册商标被撤销或者期满不再续展的,自撤销或者注销之日起多长时间内,商标局对与该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注册申请,不予核准。答:1年内
23、山东省著名商标和滨州市知名商标的有效期各为多长时间? 答:有效期均为3年(自公告之日起计算)。
24、著名商标转让后,受让人可以将该商标继续作为著名商标使用吗? 答:不能,需重新申请认定。
25、在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实施商标战略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中,对商标发展的目标是如何规定的。
答:《意见》中规定,到2015年,我市要新争创驰名商标15件,总量达到24件;新创省著名商标100件,总量达到180件;新发展市知名商标200件,总量达到380件。
26、杭州娃哈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注册了“娃哈哈”、“娃娃哈”、“娃哈娃”、“哈哈娃”等商标,这有利于其驰名商标“娃哈哈”得到有效保护。这四件商标构成什么? 答:联合商标
27、恶意抢注他人驰名商标的,驰名商标所有人可以请求撤销该注册商标,那么这个时间限制是多长时间? 答:不受时间限制。
28、某企业申请一注册商标,在商标局初步审定公告后,该企业即开始使用,并标注了注册商标标记,该企业的行为属于 答:冒充注册商标
29、未注册商标可以使用吗?
在符合法律规定的前提下,未注册商标是可以使用的,但使用人没有专用权,也就是说无权禁止他人使用。30、哪些商品必须使用注册商标?
目前国家规定实行商标强制注册的商品是人用药品和烟草制品。
31、注册商标需要改变其标志的,应当提出变更申请吗? 答:不是,应当重新提出注册申请。
32、简述商标侵权行为有哪些表现形式。
(1)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的许可,在同一种或者类似商品或者服务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的;(2)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3)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4)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5)在同一种或者类似商品上,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文字、图形作为商品名称或者商品装潢使用,并足以造成误认;(6)故意为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提供仓储、运输、邮寄、隐匿等便利条件的。
四、著作权
1、什么是著作权?
答:著作权是指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作品的作者及其相关主体依法对作品所享有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
2、在我国,著作权和版权是什么关系? 答:著作机即是版权。
3、我国著作权法是如何定义作品的?
答:著作权法所称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
4、什么是已经发表的作品?
答:著作权法所称已经发表的作品,是指著作权人自行或者许可他人公之于众的作品。
5、著作权法保护那些作品?不保护哪些作品?
答:保护的作品:以下列形式创作的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作品:
(1)文字作品;(2)口述作品;(3)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4)美术、建筑作品;(5)摄影作品;(6)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7)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和模型作品;(8)计算机软件;(9)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 不保护的作品:(1)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2)时事新闻;(3)历法、通用数表、通用表格和公式。另外,依法禁止出版、传播的作品,不受著作权法的保护。
6、著作权中的人身权包括哪些?
答: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
7、我国著作权法规定公民的作品,其著作权保护期是多长时间?
答: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保护期不受限制;发表权和其他财政权的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五十年,截止于作者死亡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
8、作者对其作品的著作权自何时产生? 答:作品创作完成之日起产生。
9、未成年人创作的作品是否受著作权法保护? 答:是
10、电影作品的著作权人是?
答:制片人(编剧、导演、摄影、作词、作曲等作者享有署名权,并有权按照与制片者签订的合同获得报酬)。
11、美术作品的原件所有权转移后,其著作权有何变化?
答:美术等作品原件所有权的转移,不视为作品著作权的转移,但美术作品原件的展览权由原件所有人享有
12、图书出版者对其出版图书的版式设计专有权的保护期限是? 答:10年。
13、著作权人向报社、杂志社投稿的,自稿件发出之日起多少日内未接到刊登通知的,可以向其他报社、杂志社投稿? 答:报社15日;杂志社30日。
14、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他人已发表的作品,是否需经著作权人许可? 答: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但应当支付报酬。
15、我国第一个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是? 答: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
16、商场、餐厅播放背景音乐应该向作者支付报酬吗? 答:应该。
17、两个人先后在同一场地、相同日期、相同角度各拍了一张风景照,请问谁应享有该作品的著作权?
答:两张照片都享有著作权。
18、在互联网上使用他人享有著作权的作品时,应如何处理? 答:应经著作权人的许可,并支付报酬。
19、在报纸上刊登已经发表的领导讲话,是否需著作权人许可并支付其报酬?
答: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 20、著作权登记包括? 答:合同登记和作品登记。
21、职务作品的著作权人享有什么权利? 答:署名权。
22、《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中的计算机软件是如何定义的? 答:是指计算机程序及其有关文档。
23、计算机软件的著作权是否保护开发软件所用的思想、处理过程、操作方法或者数学概念? 答:不保护。
24、软件著作权属于谁? 答:软件著作权属于软件开发者。
25、根据《山东省著作权保护条例》,申请调解著作权纠纷应当符合什么条件?
答:申请调解著作权纠纷,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申请人是与著作权纠纷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2)有明确的被申请人;(3)有具体的请求事项和明确的事实根据;(4)著作权合同中没有仲裁条款、纠纷发生后又没有达成仲裁协议的。
26、目前社会上存在哪些比较典型的侵犯著作权的行为?
比较典型的有:未经许可发表或使用他人作品;剽窃他人作品;使用他人作品应当支付报酬而未支付;制作、销售、出租盗版的图书、期刊、16 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计算机硬件服务商非法预装软件;企业用户擅自安装未经授权的软件;利用网络非法传播作品等。
27、侵犯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的,侵权人应如何赔偿? 答:侵权人应当按照权利人的实际损失给予赔偿;实际损失难以计算的,可以按照侵权人的违法所得给予赔偿。赔偿数额还应当包括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
权利人的实际损失或者侵权人的违法所得不能确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判决给予五十万元以下的赔偿。
28、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由(A)行使除署名权以外的著作权。A、作品合法持有人
五、其他
1、什么是商业秘密?
答: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2、在我国规范商业秘密保护问题的法律是? 答:反不正当竞争法。
3、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本质是?
答:违反平等公正、诚实信用的竞争规则的非法行为。
4、经营者“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以及“抽奖式的有奖销售,最高奖的金额超过五千元”的属于什么行为? 答:都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
5、什么是知识产权海关保护?
答: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指海关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在进出口环节采取的保护知识产权的执法措施。国际上将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称为“知识产权的边境措施”。
6、我国海关可以对哪些知识产权实施保护?
答:商标专用权、著作权及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专利权、奥林匹克标志专有权、世界博览会标志专有权等。
7、海关经调查认定货物构成侵犯知识产权的,应当对收发货人处于什么样的行政处罚?
答:没收货物,并处货物价值30%以下的罚款
8、被保护的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应当具有什么特征? 答:独创性
9、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怎样产生? 答:经国务院知识产权行政部门登记。
10、在我国,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的保护期限是?
保护期限为10年,自布图设计登记申请之日或者在世界任何地方首次投入商业利用之日起计算,以较前日期为准。
11、植物新品种的授权条件有哪些?
授予植物新品种权的条件除了要有适当命名外,还要具有新颖性、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
12、在我国,标准分为哪几级?
答:我国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级。对需要在全国范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国家标准;对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可以制定行业标准;对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而又需要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统一的工业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可以制定地方标准;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应当制定相应的企业标准。对已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的,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要求的企业标准
13、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分别包括哪些? 答: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标准是强制性标准,其他标准是推荐性标准。
1474年,在威尼斯共和国颁布了“专利法”,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专利法。
1623年,英国颁布了《垄断法》,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具有现代雏型的专利法。
1709年,英国女王安娜颁布《安娜法令》,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版权法。
1803年,法国制定了《关于工厂、制造场和作坊的法律》,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商标法。
1883年,签订的《巴黎公约》,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公约。1886年签订的《伯尔尼公约》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关于版权保护的国际公约。他们标志着知识产权的保护走向国际化。 1898年7月,清朝光绪皇帝颁布了《振兴工艺给奖章程》,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专利性质的法规。
第五篇:社会保险法知识问答(修改)
社会保险法知识问答
1、什么是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答: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指参保职工或以个人身份参保人员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达到法定期限和法定退休年龄后,国家和社会为其提供物质帮助,以保证因年老或病残退出劳动领域,仍具有稳定、可靠的生活来源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在我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立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实行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激励机制,保障职工退休后获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不但有利于解除职工老年后顾之忧,还有利于激发其工作积极性,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2、参保对象要求办理社会保险业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如何处理? 答:参保对象要求办理社会保险业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依法履行职责.对属于正常业务范围的事项,既不能拒绝办理,也不能无理由延期办理。对不符合受理情形的,应及时进行告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的各项社会保险业务,都要做到依法合规、规程透明、审核资料完整、办结结果准确无误。
3、单位如何办理参保登记?
答: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实施范围内的各类用人单位应当自领取营业执照或成立之日起30日内,为其职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需提供以下资料:(1)营业执照、批 1
准成立文件或其他核准执业证件;(2)组织机构统一代码证书;(3)成建制转入的,还需提供转出地经办机构开具的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介绍信和单位及职工的参保信息;(4)法人身份证;(5)参保人员身份证;(6)单位编制本(事业单位)。
4、用人单位及职工如何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答:《社会保险法》第十二条第一款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第二款规定:“职工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人工资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个人账户。”企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比例28%,其中单位20%,个人8%,由用人单位从职工本人工资中代扣。
5、灵活就业人员如何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答:《社会保险法》第十条第二款规定:“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第十二条第三款规定:“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分别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
缴费比例统一规定为20%,其中12%记入统筹基金,8%记入个人账户。
6、参保职工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不能补缴养老保险费? 答:按照《河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当前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豫劳社养老【2006】42号文)规定:
(1)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从参保之月起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不得向前补缴。参保后,要按时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2)职工参保后,要按时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因各种原因中断缴费的(企业破产、改制与单位终止、解除劳动关系的职工,个体灵活就业人员超过一个缴费内未缴费的),以后不得再补缴,中断前后的缴费年限累计计算。
(3)长期停产确实无力补缴的困难企业的职工,在办理退休手续时,经职工本人同意,也应办理退休手续。职工退休后,在此之前欠缴的养老保险费中的个人欠费部分不再补缴,以后清偿欠费时,不再补缴个人应缴纳部分,待遇也不再重新计算。
7、参保职工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补缴养老保险费? 答:按照《社会保险法》和《河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当前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豫劳社养老【2006】42号文)规定:
(1)应参保而未参保企业的职工,应补办参保手续,补缴养老保险费。但补缴时需对用人单位按规定加收滞纳金。
(2)欠缴养老保险费的企业为其职工办理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或退休手续时,应先补缴欠费。
(3)对长期停产确实无力补缴的困难企业职工,可以先补缴欠缴的本金,按规定加收的滞纳金计入企业欠费。
8、什么是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 答: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是指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为每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以居民身份证号码为标识设立的
唯一的、终身不变的账户,主要用于记载和核算参保人员个人按规定比例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利息,以及积累额变动情况。个人账户的主要内容包括:姓名、性别、社会保障号码、参加工作时间、视同缴费年限、个人首次缴费时间、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个人当年缴费工资基数、当年缴费月数、当年记账利息及个人账户储存额情况等。
从2006年1月1目起,个人账户规模统一由本人缴费工资的11%调整为8%,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
9、跨统筹地区流动就业人员符合申请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的,如何办理转续手续?
答:《社会保险法》在第十九条中作出原则性规定,即:“个人跨统筹地区就业的,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随本人转移,缴费年限累计计算。”符合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条件的,按下列规定办理手续:
(1)参保人员终止缴费离开就业地时,就业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为其开具全国统一的《参保缴费凭证》。
(2)参保人员在新的就业地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后,由用人单位或参保人员向新参保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出转移接续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申请,并出示《参保缴费凭证》,填写《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申请表》。
(3)新参保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15个工作日内,受理审核《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申请表》及相关资料,对符合规定条件的向参保人员原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发出《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联系函》。对不符合转移接
续条件的,向提出申请的用人单位或参保人员作出书面说明。
(4)原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接到《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联系函》的15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成转移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的各项手续。包括将《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信息表》传送给参保人员新就业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和按规定划转基金等。
(5)新参保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收到参保人员原参保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发来的《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信息表》和转移基金后,在15个工作日内办结有关手续,并将办结情况通知用人单位或参保人员。
包括两地经办机构在内,完成转移接续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手续的时限不应超过45天。
10、参保人员在同一时间段内存在多重养老保险关系的,如何处理?
答:关于参保人员在同一时间段内存在多重养老保险关系的处理办法,豫人社养老„2010‟1号文规定如下:
(一)参保人员同时在两地以上存续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的,在办理转移接续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时,由转入地社保经办机构与本人协商确定保留其中一个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和个人账户,同期其他关系予以清理,个人账户储存额退还本人,相应的个人缴费年限不重复计算。
(二)本办法实施之前已经重复领取基本养老金的参保人员,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与本人协商确定保留其中一个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并继续领取待遇,其它的养老保险关系应予清理,个人
账户剩余部分一次性退还本人,已领取的基本养老金不再清退。
11、用人单位未按规定申报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应如何处理? 答:根据《社会保险法》第六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未按规定申报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照该单位上月缴费额的110%确定应缴纳数额。用人单位补办申报手续后,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按规定结算。
12.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对于逾期未缴纳或者补足社会保险费的用人单位可以采取的强制征收手段有哪些? 答;根据《社会保险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可以采取的强制征收手段依次是:(1)责令欠费单位限期缴纳或者足额补缴;(2)向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查询欠费单位存款账户;(3)通知欠费单位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划拨社会保险费;(4)要求欠费单位提供担保,签订延期缴费协议;(5)申请人民法院扣押、查封、拍卖其财产,以拍卖所得抵缴社会保险费。
13、基本养老金的领取条件有哪些? 答:《社会保险法》第十六条第一款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根据这项规定,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二是累计缴费满15年。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条件是,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其中,曾在原公有制企事业单位参保缴费达10年(含视同缴费年限)以上,且累计缴费年限满15年的女性参保人员,从事灵活就业2年以上的,经本人申请,可以选择在50-55周岁之间办理退休和
领取养老金手续。
14、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年的如何处理?
答:根据人保部令第13号令 规定,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年的,可以延长缴费至满十五年。社会保险法实施前参保、延长缴费五年后仍不足十五年的,可以一次性缴费至满十五年。也可以申请转入户籍所在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个人也可以书面申请终止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收到申请后,应当书面告知其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权利以及终止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的后果,经本人书面确认后,终止其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并将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
15、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如何计发?办理程序? 答:《社会保险法》第十五条规定:“基本养老金由统筹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基本养老金根据个人累计缴费年限、缴费工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个人账户金额、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等因素确定。”并且通过建立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实行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激励机制,保障职工退休后获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参保人员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符合退休条件的,由人社局行政部门审批退休资格。待遇核算所需资料:职工个人档案、《河南省企业职工退休审批表》、身份证及复印件、指定银行办理的储蓄本(已办理社会化发放企业职工)。退休职工本人须持《河南省企业职
工退休审批表》、《开封市企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基本信息表》(社区管理科领取)及身份证原件、复印件到社区管理科采录指纹及相关数据。由企业劳资人员到待遇审核科为其办理退休待遇核算业务。
16、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员因病或非因公死亡的,丧葬费、一次性抚恤金如何领取?
答:根据豫人社养老函【2011】5号文规定,2011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正式施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在抓紧制定配套政策,在国家相关政策出台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员因病或非因公死亡的,丧葬费、一次性抚恤金暂仍按《河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财政厅关于调整企业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因病或非因公死亡待遇等问题的通知》(豫劳社养老【2007】36号)规定执行。国家统一政策出台后,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执行。
17、用人单位如何缴纳工伤保险费?费率如何确定? 答:《社会保险法》第三十三条、三十四条规定:职工应当参加工伤保险,由用人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不缴纳工伤保险费。
国家根据不同行业的工伤风险程度确定行业的差别费率,并根据使用工伤保险基金、工伤发生率等情况在每个行业内确定费率档次。行业差别费率和行业内费率档次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施行。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用人单位使用工伤保险基金、工伤发生率和所属行业费率档次等情况,确定用人单位缴费费率。
18、参保单位发生工伤后如何处理?
答:《工伤保险待遇审核与支付程序》规定:已参加工伤保险统筹的职工受到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后,参保单位应积极救治,先垫付治疗所需费用,同时打电话报告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并在3日内向工伤保险经办机构书面报告。参保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河南省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一条:职工因工伤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进行治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尚未作出工伤认定结论的,用人单位应当先垫付治疗费用。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认定为工伤或视同工伤后,参加工伤保险的,由用人单位向经办机构申报结算。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条规定,职工治疗工伤应当在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就医,情况紧急时可以先到就近的医疗机构急救。
19、职工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用人单位同时就业的工伤保险责任处理
答:《关于实施(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劳社部 函[2004]256号)第一条规定,职工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用人单位同时就业的,各用人单位应当分别为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发生工伤,由职工受到伤害时其工作的单位依法承担工伤保险责任。
20、工伤保险中“本人工资”的含义是什么? 答:《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586号)第六十四条规定,工伤保险所称“本人工资”,是指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
或者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
21、如果用人单位按规定缴纳了工伤保险费,其职工工伤发生的所有费用是否都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答:不是。《社会保险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因工伤发生的下列费用,按照国家规定由用人单位支付:(1)治疗工伤期间的工资福利;(2)五级、六级伤残职工按月领取的伤残津贴;(3)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享受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此外,正常情况下对不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的工伤医疗费用,工伤保险基金也不予支付。
22、医疗(康复)、辅助器具待遇拒绝支付的情形有哪些? 答:(1)工伤认定申请超时效的。
(2)未经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同意,擅自转诊转院的。(3)不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规定的。
(4)治疗非工伤引发疾病的医疗费用。(5)违反工伤辅助器具管理规定的。
23、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享受哪些待遇? 答:《社会保险法》第三十八条第八项规定,因工死亡的,其遗属领取的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因工死亡补助金,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1)丧葬补助金标准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职工月平均工资。
(2)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
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
(3)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24、供养亲属终止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情形有哪些? 答:(1)年满18周岁且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2)就业或参军的。(3)工亡职工配偶再婚的。(4)被他人或组织收养的。(5)死亡的。
25、哪些人员可以享受生育保险待遇? 答:生育保险待遇包括生育医疗费用和生育津贴。根据《社会保险法》第五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用人单位已经缴纳生育保险费的,其职工享受生育保险待遇;职工未就业配偶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生育医疗费用待遇。所需资金从生育保险基金中支付。
26、报销生育医疗费应提供那些材料? 答:(1)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2)《准生证》原件及复印件;(3)《出生医学证明》原件及复印件;(4)《出院证》原件及复印件;
(5)如异地生育需提供经批准的《开封市生育保险异地生育申请表》;
(6)住院病历复印件并加盖医院章;
(7)发票原件及各项检查报告单复印件、费用汇总明细单原件、每日清单原件;
(8)围产保健手册、产前检查单及结论、发票;(9)急诊、急救相关材料。
27、领取一次性生育补助金应提供哪些材料?
答:(1)参保男职工及其配偶的身份证及复印件,结婚证及复印件;
(2)男职工配偶未就业的证明(所在村委或社区开具,乡、办事处保障所盖章);
(3)《准生证》及复印件;
(4)《出生医学证明书》及复印件;(5)《出院证》及复印件;
(6)住院病历复印件并加盖医院章、发票原件及各项检查报告单复印件、费用汇总明细单原件、每日清单原件;
(7)围产保健手册、产前检查单及结论、发票;(8)急救相关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