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山大学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
实习日期:2013年6月15日 星期六 实习地点: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后山 指导老师:陶贞,胡亮
实习目的:了解学校后山的地质地貌、土壤、水文情况,植被特点,进而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印象,提高实践能力。
报告内容:
校区后山位于珠江口沿岸,地貌类型为低山丘陵,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受海洋影响大,温暖潮湿,降水充沛,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而本次实习历时两个多小时,跟着两位带队老师从校区榕园广场出发,先游览认识校园中的植物,然后沿后山小路前行,一直到后山水库。沿途认识了解了后山的数十种植物,花岗岩,风化壳,断裂构造,红壤,地表水及地下水等。(1)植物
这次实习胡亮老师一共涉及了29种(类)植物,形态各异,有中国原产植物,亦有入侵植物,大大开阔了我的视野,激发了我的兴趣。29种植物如下:
植物界
蕨类植物门 真蕨亚门
薄囊蕨纲 真蕨目 乌毛蕨科
乌毛蕨属
乌毛蕨: 植株高0.5-2米。根状茎直立,粗短,木质,黑褐色,先端及叶 柄下部密被鳞片。
水龙骨目
里白科
芒萁属 芒萁:根状茎细长横走,叶片疏生,叶轴一至二回或多回分叉,各回分叉的腋间有一个密被绒毛的休眠芽,并有一对叶状苞片。末回羽片披针形,蓖齿状羽裂几达羽轴。叶片下面多少呈灰白色或灰蓝色。
种子植物门 裸子植物亚门
松柏纲
松柏目
松科
松属
马尾松:常绿乔木,高达45m,胸径1m,树冠在壮年期呈狭圆锥形,老年期内则开张如伞状;干皮红褐色,呈不规则裂片;一年生小枝淡黄褐色,轮生;冬芽圆柱形,端褐色叶2针1束,亦有3针1束,质软,叶缘有细锯齿;树脂脂道4~8,边生。
苏铁纲
苏铁目
苏铁科
苏铁属 苏铁:苏铁雌雄异株,花形各异,雄花长椭圆形,挺立于青绿的羽叶之中,黄褐色;雌花扁圆形,浅黄色,紧贴于茎顶。花期6~8月。种子卵圆形,微扁,熟时红色。
被子植物亚门
单子叶植物纲
棕榈目
棕榈科
槟榔亚科
王棕属
大王椰子:单干高耸挺直,可达15~20公尺,干面平滑,上具明显叶痕环纹,茎基部会有不定根伸展,中央部分稍膨大,膨大部分是含水多的地方,乃为适应旱地生活所产生;羽状复叶长可达3~4公尺,小叶披针形,叶鞘绿色,环抱茎顶。禾本目
禾本科
竹亚科:分布在亚热带地区,又称竹类或竹子。有低矮似草,又有高如大树。通常通过地下匍匐的根茎成片生长。也可以通过开花结籽繁衍。为多年生植物。而竹一旦开花,则预示着竹子生命的结束。
狼尾草属
象草:又名紫狼尾草。原产于非洲,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栽培的一种多年生高产牧草。可用作大象的饲料。
双子叶植物纲
菊亚纲 龙胆目 夹竹桃科
羊角坳属
羊角坳:灌木,高达2米,全株无毛,上部枝条蔓延,小枝圆柱形,棕褐色或暗紫色,密被灰白色圆形的皮孔。叶薄纸质,椭圆状长圆形或椭圆形,长3-10厘米,宽1.5-5厘米,顶端短渐尖或急尖,基部楔形,边缘全缘或有时略带微波状,叶面深绿色,叶背浅绿色,两面无毛。
瓶子草目 猪笼草科
猪笼草属:能够捕食昆虫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全世界约有67种,分布于亚洲东南部和大洋洲北部。我国产1种,为猪笼草,分布于广东西南部及其沿海岛屿。猪笼草为地生植物,是攀援状的亚灌木。猪笼草拥有一幅独特的吸取营养的器官——捕虫囊,捕虫囊呈圆筒形,下半部稍膨大,因为形状像猪笼,故称猪笼草。其捕虫囊的特殊结构可以防止雨水的进入,进而避免稀释其中的消化液。
蔷薇亚纲
蔷薇目
桑科
榕属
高山榕:常绿大乔木,少数气根,幼嫩部分被微毛,顶芽被银白色毛。树皮暗褐色,比较平滑。大叶榕:。大叶榕。乔木。叶互生,纸质或薄革质,长圆形或长圆状卵形,长6~15厘米,宽2~7.5厘米,顶端短尖或钝短淅尖,基部通常钝或圆形,少数为狭与或浅心形。
小叶榕:叶椭圆至倒卵形,长1~4厘米,先端顿尖,基部楔形,全缘或浅波状,羽状脉,侧脉5~6对,革质,无毛。
豆目 豆科
含羞草亚科
金合欢属
台湾相思:常绿乔木,原产菲律宾,高达15米,胸径在40-60厘米,树干灰色有横纹,枝灰色无剌,叶退化,叶柄呈叶状,披针形,头状花序叶腋生,花期5月份。
含羞草属
含羞草:含羞草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由于叶子会对热和光产生反应,受到外力触碰会立即闭合,所以得名含羞草。原产于南美热带地区,喜温暖湿润,对土壤要求不严。花为粉红色,形状似绒球,讨喜可人。开花后结荚果,果实呈扁圆形。叶为羽毛状复叶互生,呈掌状排列。
羊蹄甲属
红花羊蹄甲:常绿乔木,树高6~10米。叶革质,圆形或阔心形,长10~13厘米,宽略超过长,顶端二裂,状如羊蹄。花大如掌,10~12厘米;花瓣5,其中4瓣分列两侧,两两相对,而另一瓣则翘首于上方,形如兰花状。红花羊蹄甲又称洋紫荆,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上的也就是红花羊蹄甲,而不是紫荆花。
无患子目 无患子科
荔枝属
荔枝:常绿乔木,高约10米。果皮肯多数鳞斑状突起,鲜红,紫红。果肉产鲜时半透明凝脂状,味香美。
漆树科
杧果属:乔木;叶互生,革质,全缘;花小,杂性,排成顶生的圆锥花序;萼4-5裂;花瓣4-5,分离或与花盘合生;雄蕊1-5枚,通常仅1-2枚发育;子房1室而有侧生的花柱;胚珠单生;核果大,肉质;种子压扁,有纤维。
桃金娘目 桃金娘科 红千层属
串钱柳: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原产于澳洲,株高约2~5公尺,枝条细长且柔软,下垂如垂柳状。叶互生,披针形或狭线形。花顶生於树枝末梢,圆柱形穗状花序;几乎每个枝条都能够开花,盛开时悬垂满树,色彩非常醒目,花期约在春至秋季。
桉属
桉树:常绿植物,原产于澳洲,树冠形状有尖塔形、多枝形和垂枝形等。单叶,全缘,革质,有时被有一层薄蜡质。叶子可分为幼态叶、中间叶和成熟叶三类,多数品种的叶子对生,较小,心脏形或阔披针形。桉树是一种入侵植物,有“抽水机”,“绿色沙漠”之称,种植需水量大,桉树具有排他性,其树下生态系统单一,由于大量种植,从而严重地破坏了侵入地原有生态系统。
岗松属
岗松:岗松,灌木或小乔木。嫩枝纤细,多分枝。叶小,对生;无柄,或有短柄;叶片狭线形或线形,长5-10mm,宽约1mm,洗端尖,上面有沟,下面突起,有透明油腺点;中永1条,无侧脉。花小,白色,单产一于叶腋内;苞片早落。
野牡丹科
野牡丹属
野牡丹:灌木,高0.5-1.5m。茎印四棱形或近圆柱形,茎、叶柄密被紧贴的鳞片状糙毛。叶对生;叶柄长5-15mm;叶片坚纸质,卵形或广卵形,长4-10cm,宽2-6cm,先端急尖,基部浅心形或近圆形,全缘,两面被糙伏毛及短柔毛;基出脉7条。
千屈菜科
紫薇属
紫薇:紫薇,别名入惊儿树、百日红、满堂红、痒痒树。紫薇树姿优美,树干光滑洁净,花色艳丽;开花时正当夏秋少花季节,花期极长,由6月可开至9 月。紫薇树的树干很光滑,用手摩擦,枝叶就“嗖嗖”地响,好似人之胳肢受呵而痒,故别名痒痒树。
大花(叶)紫薇:株高约5~12公尺,叶对生,长椭圆形或长卵形,先端锐,全。夏季5~8月间开花,顶生,圆锥花序,花瓣六枚,花冠大,紫或紫红色,花瓣卷皱状。锦葵目
木棉科
异木棉属
美丽异木棉:树冠伞形,叶色青翠,成年树树干呈酒瓶状;冬季盛花期满树姹紫,秀色照人。
菊目 菊科
飞蓬属
加拿大飞蓬:二年生草本。茎直立,高5-60厘米,上部分枝,带紫色,有棱条密生粗毛。叶互生,两面被硬毛,基生叶和下部茎生叶倒披针形,长1.5-10厘米,宽3-12厘米,全缘或具有少数下尖齿,基部渐狭成叶柄,中部和上部叶披针形,无叶柄,长0.5-8厘米,宽1-8毫米。
薇甘菊:薇甘菊为多年生草质或木质藤本,茎细长,匍匐或攀缘,多分枝,被短柔毛或近无毛。是一种入侵植物,生长迅速,生命力强,繁殖力强,可使植被逆向演替,危害较大。
鬼针草属
金盏银盘:别名毛鬼针草、细毛鬼针草。一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茎直立,呈四棱形,疏生柔毛或无毛。叶对生,1回羽状复叶,长约15厘米或不及;下部的叶有时为单叶。小叶3枚,有时5枚,具柄,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2.5~7厘米,有锯齿或分裂。
石竹目
茅膏菜科
茅膏菜属
锦地罗:是一种食虫植物,它常常生长在草地上或者潮湿的岩面,沙土上。锦地罗的叶呈莲座状平铺地面,宽匙状 的叶,边缘长满腺毛,待昆虫落入,腺毛将虫体包围,带粘性的腺体将昆虫粘住,分泌的液体可分解虫体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然后由叶面吸收。
茄目
旋花科
番薯属
小花假番薯:草本;茎缠绕或有时平卧,无毛或散生毛,且主要在节上。叶宽卵形至圆形,长2.5-7厘米,宽2-6厘米,全缘或有粗齿或深3裂,基部心形,两面无毛或散生疏柔毛;叶柄长2.5-6厘米,无毛或有时有小疣。
后山主要有两种植物群落,一种乔木为马尾松,灌木为野牡丹,草本层为乌毛蕨,芒萁。另一种乔木为马尾松,灌木为岗松,草本层为乌毛蕨,芒萁。
(2)动物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实习过程中,胡亮老师还在树上抓了一只虫子放在手上,告诉我们那是马陆,属于节肢动物门,倍足纲,又叫千足虫,在世界上广泛分布,不会蜇人。经过观察,我发现虽然马陆有许多只脚,但它行走的时候并不是所有足都运动,而是身体一伸一缩,左右两侧足同时行动,前后足依次前进,密接成波浪式运动,很有节奏。
实习之后我也偶然遇到一只马陆,用手去摸,马陆就蜷缩成一团,做自我保护,很有意思。
(3)花岗岩
后山主要的岩石为花岗岩。花岗岩属于岩浆岩的一种,是在地下深处经冷凝而形成的深成酸性岩浆岩,在地壳上分布最广,主要成分是石英、长石和云母。质地坚硬,强度高,抗风化,是建筑的好材料,但部分花岗岩含有放射性元素氡,会给人带来危害。
(4)风化壳
在路旁经陶贞老师介绍,我们认识了亚热带地区典型的风化壳,即硅铝铁型酸性风化壳,铁铝分离不如热带地区富铝型酸性风化壳显著,硅和铝组成以高岭土类为主的粘土矿物。以花岗岩为母岩的风化壳常形成优质高岭土和稀土元素等风化矿床。以石灰岩为母岩的风化壳则质黏,少硅,多铝,下层含钙质。
后山以花岗岩为母岩的风化壳保存的比较完好,可划分为强风化带,中风化带,弱风化带。强风化带氧化作用强,代表性稳定矿物为铁铝氧化物,粘土矿物主要是高岭土,颜色棕红、有新生块体和铁质化现象。中风化带位于强风化带以下,水呈垂直运动,氧化及淋滤作用较弱,但水解作用强,为高岭土及过渡性粘土矿物组成的夹碎屑黏土层。弱风化带接近母岩并为潜水层,水化和淋滤作用强,粘土矿物以水云母,绿泥石为主,本质上仍属于疏松岩石。
(5)断裂构造
后山的地质构造主要为断裂构造。岩石因所受应力强度超过自身强度而发生破裂,使岩层连续性遭到破坏的现象称为断裂。其中断面两侧岩体未发生明显滑动者是节理,发生明显滑动者为称为断层。而后山的也因此产生了裂谷,也存在着一些节理。(6)红壤
我们在后山也见到了红壤,由常绿阔叶林作用下发育而成,分布于江南丘陵及云贵高原东部的中亚热带,呈酸性。天然植被为常绿阔叶林,而后山多为次生的马尾松和灌丛、芒萁等。红壤分布的位置较低,发育于较深厚的红色风化壳粘土层上,含铁铝较多,粘土矿物以高岭土为主,有铁锰结核及多量铁锰胶膜淀积于心土层,底层有杂色交织的网状斑纹。许多地方植被破坏后水土流失比较严重。
(7)地表水及地下水
后山上有一条小河,同时建有水坝。水质较好,常年流动。周围遍布植被,对雨水有截留作用,此外一部分雨水下渗进入土壤和岩石孔隙中形成地下水。是造成该河流量稳定的重要原因。
我们通过观察相关地区的水的外渗来了解地下水的情况。根据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地下水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及承压水。而按含地下水介质类型,可将地下水区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及岩溶水。在后山,地下水的主要形式为裂隙水。陶贞老师告诉我们,附近居民常取从石缝中流出的水作为生活用水,其经过天然过滤,水质优良,适合使用。但其可能残留有花岗岩中的放射性元素氡,进而危害人体。
裂隙水的形成和分布直接受裂隙成因的控制。按裂隙成因,分为风化裂隙水、成岩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
风化裂隙水埋藏在风化壳中密集、均匀、相互连通的风化裂隙网络之中,在一定范围内有统一的水力联系、统一的水面。风化裂隙水分布广,埋深不大,一般为10~50米,局部地区为100多米,易于开采,但水量不大,只能作为分散的山区居民生活用水或农业用水。
成岩裂隙水赋存在岩石形成过程中产生的原生裂隙之中。沉积岩和火成岩中均可形成成岩裂隙。喷发岩中的玄武岩层,一般岩性硬脆,裂隙发育,张开性强。裂隙网络中往往形成强大的潜水流,当被地形切割时,常呈泉群涌出。当具有成岩裂隙的岩层被隔水层覆盖时,成岩裂隙水就成为承压水。
构造裂隙水赋存于岩石在地质构造运动中因受力而产生的裂隙之中。构造裂隙水按产状又分层状水和脉状水。层状构造裂隙水因各组裂隙相互切割,形成统一的含水层,一般分布均匀,水量不大。脉状构造裂隙水是埋藏在断层破碎带或接触破碎带中的地下水。这种裂隙水往往汇集周围透水性较差的层状构造裂隙水,水量较大,具有局部承压性质。
实习体会:
两个多小时实习是短暂的,但令我难以忘怀,这是一次快乐的探索性的旅程。实习过程生动活泼,两位带老师尽心尽责,耐心讲解,在巩固我所学知识的同时还让我新学了许多知识,更激发了我对自然地理学的兴趣。这次实习,我能够放松心情,去亲密地接触大自然,去感受大自然的绚丽多彩,纷繁复杂。后山的水很清,天很蓝,景很美,完全没有城市的喧嚣。而我们全体师生为了求知而去探秘后山,不也正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吗? 我真希望自己以后可以常去接触大自然,感受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求真,求知,求心灵的那一份宁静。如果自己以后从事自然地理的相关职业,在广阔的自然中有所看,有所听,有所思。那时候,我与自然界的交流亦或许成为一道风景吧。
第二篇: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
本文由xiexiebang.comwww.xiexiebang.com小编推荐给大家参考阅读!
一、实习目的1.了解地下溶洞的形成过程
2.了解石菊花、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帘和边石坝的形成条件和机制
3.溶洞形成相关地质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二、实习内容
1.简介:
瑞晶洞位于浙江临安市昌化地区的石瑞乡蒲村。东距杭州130公里,南邻千岛湖125公里西离黄山166公里,北连天目山国家自然保护区51公里。该洞洞体呈垂直状,异常高大。第一洞厅垂直高度达82米,堪称国内第一,洞内岩溶景观密度大、品种齐全,尤其是洞内有着大量的“石花”,大大小小的石花布满洞顶,使瑞晶洞 成了世上罕见的地下花园。
2.地下溶洞的形成过程
地下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里不溶性的碳酸钙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转化为微溶性的碳酸氢钙。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含石灰质的量多少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同,就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山峰和奇异景观的溶洞。溶有碳酸氢钙的水,当从溶洞顶滴到洞底时,由于水分蒸发或压强减少,以及温度的变化都会使二氧化碳溶解度减小而析出碳酸钙的沉淀。这些沉淀经过千百万年的积聚,渐渐形成了钟乳石、实习报告网石笋等。如果溶有碳酸氢钙的水从溶洞顶上滴落,随着水分和二氧化碳的挥发,则析出的碳酸钙就会积聚成钟乳石、石幔、石花。洞顶的钟乳石与地面的石笋连接起来了,就会形成奇特的石柱。
3.石菊花、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帘和边石坝的形成条件和机制
(1)石菊花
石菊花是石灰岩溶洞的特有品种,在洞内有着大量的石菊花。大大小小的石菊花布满洞顶,形态各异。石花的化学成分为碳酸钙,由针状、细柱状晶体组成,其多直接长在石灰岩石上。石化是包气带毛细渗水的产物,即含碳酸钙的地下水通过岩石缝隙缓慢从岩石中渗出,碳酸钙中氧气不断溢出,形成结晶。
(2)石笋、石钟乳、石柱
洞中长着高大的石笋和石钟乳。石笋是直立在洞里的尖锥体。当饱含着碳酸钙的水通过洞顶的裂隙滴至洞底,由于在洞穴内有时温度较高,水分蒸发,水中二氧化碳溶解量减少,钙质析出,沉积在洞底,日积月累自下向上生长的就形成了石笋,自上而下生长的则形成了石钟乳。
洞中还能看到几根石柱,贯通底部和顶部。这是由于石笋和石钟乳不断生长,最后连在一起形成了这种柱状物。
(3)石幔帘
在溶洞的四厅中我看到一幅壮观的场面,一高达30米左右的“接天帷幔”矗立在厅中,那是有一连串层次的石莲台、石瀑布构成的石幔。洞厅中还挂着一连串的石旗和石帘。石幔是由于渗透的水中碳酸钙沿溶洞壁向下沉淀成层状堆积而成,其形状如布幔。
(4)边石坝
在洞底出现了一些隆起的像河坝一样高为几厘米至几十厘米的垄岗状地貌,这就是边石坝。它是由渗透水中的碳酸钙沉积而成的.4.溶洞的塌陷、断裂构造、石柱的错断现象
溶洞形成后,由于某些地段发生了轻微地壳运动,洞厅中被水侵蚀过的层面发生了塌陷;地壳的下沉使原本在同一平面的岩层被拉伸,形成了断裂构造;原本笔直的的石柱也由于地壳的下沉,导致中部被拉伸而断裂,这就是石柱的错段现象。
三、实习总结
这次实习我收获颇丰,不仅见到了美丽的溶洞地貌,感受到了美妙的大自然风光,也进一步了解了地下溶洞的形成过程以及溶洞的一些代表性地貌和形成机制。此外,这次野外实习锻炼了我的实践动手能力,我学会了对地貌的观察,内容的描述,数据的记录等野外工作方法。
第三篇: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将书本理论知识与大自然的实际环境相结合,将实验技能与方法与野外实际探索相结合。实习目的是培养野外观察、分析以及解决实际自然地理问题的能力。通过此次实习,我们能掌握野外工作的基本方法;认识并了解基本的地质、地貌现象;并能从有限的野外观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各种地质、地貌现象的内在联系,真正认识大自然的一些奥秘。
第一部分 实习概述
1、主要任务:
湖山普通地质实习:认识湖山地区自泥盆纪至三迭纪地层;
认识背斜、断层构造;
掌握野外工作方法,包括:路线布置;观察与记录;罗盘使用;认
识地质图
六合方山地质地貌实习:确定的观测路线为:六合方山南坡至北坡及桂子山采石场;
观察六合方山火山地貌特征以及了解组成方山火山岩的各种
岩石类型、岩性、产状等;
观察六合桂子山玄武岩的柱状节理
宜兴张渚地区综合实习:了解张渚盆地的地貌特征,地质构造及其发育过程;
了解张渚河水系发育特征,认识河流地貌类型,;
认识岩溶地貌特征,掌握发育规律;
综合分析张渚盆地区域地层、岩性、构造、河流、岩溶、植被的相互作用关系
2、完成情况:学会熟练使用罗盘测量产状,基本能在地质图上找出所在位置,认识组成火山的各种岩石的类型及岩性,初步掌握河流地貌空间结构,通过观察岩溶地貌特征了解其发育规律
3、实习区域的自然状况概述:
湖山地区位于南京城东约28公里,处于宁镇褶皱束的南带,有三列山组成,其走向为北东东。这里地处出露较全而清楚,易于观察。(参考资料)
六合方山地区位于六合县东南约14公里处。全山面积约2平方公里。它的外形为截顶圆锥状,山顶平缓,内部凹陷,凹陷处即为火山口所在位置,其周围是由玄武岩构成的陡壁,北侧有一缺口。因此,从东、南、西三面观之为平顶山,平面上观之则是一座马蹄形火山锥。构成该火山基底的岩石是第三纪中新世的浦镇组,它主要出露在方山的东南坡,为一套胶结疏松的沙砾层(其下部为砾石层,中、上部为棕黄色砂砾层夹砂层)。覆盖在浦镇组之上的岩石是一套灰黑色火山集块岩、火山角砾岩等火山碎屑岩。火山碎屑成分主要是各种形态的火山弹、火山碴、火山砾,此外还有少量磨圆度很高的浦镇组砾石、胶结物为火山灰。
宜兴县张渚地区位于江苏省最南端,西北距南京120km。张渚地区地形为一三角形盆地,称为张渚盆地,四面环山。P90~91
4、实习时间:2011年11月5日
实习地点:南京湖山地区
实习时间:2011年11月6日
实习地点:六合方山地区
实习时间:2011年11月18~20日
实习地点:宜兴张渚地区 参加人员:
第二部分 地质部分
一、地层与岩性
1、地层:
泥盆系茅山群D1+2:紫红色薄层砂岩和粉砂岩,底部有厚数米的中厚层紫红色石英砂岩。
图1 张渚茗岭白泥矿紫红色粉砂岩
泥盆纪五通组D3:上部黄褐色砂岩,粉砂央夹灰白色粘土岩,有的地区夹有煤线以及铁矿层,中部为灰白色石英砂岩,下部为灰白色粗粒含砾石英砂岩。
图2 湖山地区黄褐色石英砂岩
图3 响山洪水库黄褐色粉砂岩
石炭系高骊山组C12:灰色、灰黄色、灰绿色、紫红色泥岩、页岩、粉砂岩、夹砂岩
石炭系黄龙组C2:中上部为浅灰略带肉红色的块状灰岩,下部粗结晶的灰岩底部为浅灰色白云岩,含肉红色燧石结核
图4 湖山采石场浅灰略带肉红色块状灰岩
石炭系船山组C3:灰色厚层灰岩,具“球状构造”
二迭系栖霞组P11:上部灰黑色灰岩含多量燧石,中部灰黑色硅质页岩燧石夹层灰岩,下部灰黑色含沥青质灰岩
二迭系孤峰组P12:上部灰黑色硅质页岩、燧石层、含磷结核,下部灰黑色硅质页岩、燧石层夹灰岩岩透镜体
二迭系龙潭组P21:灰黄色含长石砂岩、粉砂岩、砂质页岩,夹炭质页岩及煤层
三迭系青龙群T1+2:上部中一薄层灰色灰岩,夹少量页岩,下部黄绿色、灰绿色页岩夹
薄层灰岩
图5 湖山矿山车间围墙外青龙群灰岩夹页岩
图6 石摩岭青龙群薄层灰色石灰岩
白垩系浦口组K2:仅见于张渚镇北之牛犊山,为一套红色陆相碎屑岩,不整合于下
伏地层之上,上部为砾岩,下部为砂岩
第三系洞玄关组N1:灰黄色砾石层、沙砾层及砂质粘土
图7 方山东南坡灰黄色砾石层、沙砾层及砂质粘土
第三系方山组N2:灰黑色微呈斑状玄武岩,常成层状,夹有层状火山角砾岩或集块岩
2、岩性:(1)岩浆岩
1、玄武质火山碎屑岩:
火山弹有麻花状、纺锤状、梨形等,有螺旋扭转现象,横剖面上位气孔构造发育程度不等的同心层状构造,即自外向内气孔变小变少。它是熔浆团抛到空中自行旋转而成的。火山碴是无一定形态的多孔碴状玄武岩碎块,比重较小,外表极似炉碴,它是多孔状熔浆抛入空中冷却后撞击地面破碎而成的。火山砾为玄武岩碎块。
玄武岩为基性喷出岩,有气孔状构造,气孔上密而大,下小而疏。
图8 方山火山碎屑岩表面气孔
2、上橄榄玄武岩
每层玄武岩的底部都有少量气孔,中间为致密层,顶部气孔最多,顶面气孔拉长方向与熔岩流面一致。
图9 方山玄武岩表面椭圆形气孔
可根据气孔层对玄武岩进行分层,并推测上橄榄玄武岩的喷发次数。
图10 仙人洞附近玄武岩气孔层
火山灰覆盖在浦镇组砾石层之上,两层之间有红色烘烤面,可推断火山喷发时间在浦镇组之后。
图11 火山灰覆盖物下的红色烘烤面
3、辉绿岩
岩性为灰白色,中粒到粗粒,辉绿结构(长条状斜长石晶体所造成的格架内填充有粒度较小的辉石),具晶洞构造,边部有少量气孔,主要矿物成分是橄榄石、辉绿石、斜长石。1-
4、下橄榄玄武岩
下橄榄玄武岩是一种灰黑色斑点状致密玄武岩,气孔不发育,含较多的橄榄石和辉石晶体的包体,具清晰的柱状节理,有的呈五边形,有的呈六边形。
图12 桂子山玄武岩柱状节理
5、花岗斑岩、流纹斑岩见于茗岭脚下沟谷边白泥矿采石场,主要属于中生代燕山运动晚期和喜马拉雅运动的侵入、喷出岩。
图13 茗岭山谷花岗岩侵入体
(2)沉积岩:
1、浦镇组砾石层:
图14 方山东南坡砾石胶结层
砾石胶结层中多为鹅卵石,磨圆度好;堆积物上细下粗,分选性较好,可初步判断为河流相沉积;根据砾石长轴方向和砾石排列方向判断流向,根据交错层理判断上下游,砾石层厚的为上游。由此可以判断河流规模较大,长江古河道水位比现在高。2-
2、五通组粉砂岩
图15 响山洪水库黄褐色粉砂岩
3、茅山群砂岩、粉砂岩
图16 茗岭白泥矿紫红色粉砂岩
4、青龙组石灰岩
图17 石摩岭薄层灰色石灰岩
(3)变质岩:
1、高岭土:由中生代燕山运动晚期花岗斑岩、流纹岩水解变质而来。高岭土是当地制作陶的主要原料,见于各处白泥矿采石场。
2、大理岩:大理岩主要见于白石山采石场。该地大理岩发育的母岩是三迭系青龙灰岩。因岩脉侵入,使青龙灰岩高温变质所致。
图18 白石山煌斑岩岩脉侵入与大理岩形成
图19 变质过程中的大理岩
3、地质构造
(1)褶皱构造:湖山地区倾伏背斜核部
构造特征:两侧岩层大致对称,中间老,两翼新;背斜轴面南倾
图20 湖山地区背斜核部
产状:北西翼陡:走向263 倾向354 倾角68
南东翼缓:走向99 倾向183 倾角24
(2)断层:位于棒槌山西北坡角;逆断层
构造特征:岩层产状发生突变
图21 湖山地区断层破裂带
(3)湖山地区地质剖面图:
(4)张渚向斜:向斜核部由上青龙组组成,轴线在祝陵河一线;翼部为二迭——泥盆系地层,区域产状向中心倾斜,倾角10°——40°,且北翼大于南翼。地质剖面图:
(5)断裂:
P95
(6)新构造运动:
P95
4、区域地质发育简史
P66~67
第三部分 地貌部分
1、河流地貌(1)张渚河水系
P96(2)上游河段地貌与水文特征:
图22 茗岭山区山溪性河流
(3)中游河段地貌与水文特征:
图23 田园附近河漫滩二元相结构
(4)下游河段地貌与水文:(5)张渚河流阶地:
图24 田园二级阶地的二元相结构
2、岩溶地貌 P101
图25 地上卡斯特地貌——岩溶漏斗
图26 地下卡斯特地貌——钟乳石
图27 地下卡斯特地貌——地下暗河
3、古火山地貌 P76~77
第四部分 生态部分
1、土壤
2、植被
图28 紫霞山次生林——马尾松等
图29 次生林——竹林
第五部分 结语
1、湖山地质实习当日小结
通过本次湖山普通地质实习,我们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罗盘测量产状,但熟练度仍需加强。能认识地质图符号,正确读懂地质图并找出所在位置,学会了地质剖面图的绘制。
2、六合方山地质地貌实习当日小结
经过这次实习,我们已能够熟练使用罗盘,了解六合方山火山地貌特征以及初步认识组成方山火山岩的各种岩石的类型、岩性,能通过地质现象判断地质作用大致发生时间。
3、宜兴张渚综合实习当日小结
通过这两天来对张渚盆地地貌特征的观察,包括张渚河水系发育特征,岩溶地貌特征,我们可以初步推测其发育过程,对张渚盆地区域地层、岩性、构造、河流、岩溶、植被的相互作用关系形成一个综合分析。
4、自然地理学实习总结
之前听学长们说起实习,总是非常羡慕,觉得跟旅游应该差不多,但是这次自己亲身经历之后,才认识到什么是真正的自然地理实习。这一期实习的天气都不怎么好,一直是阴雨绵绵,本来就不很好走的山路让小雨淋淋后,使我们从实习地点带回来的不仅是记录、经验,还有一脚的泥巴和一书的水。但这并不影响什么,在实习过程中,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我们学到的不再仅仅是书本上现成的定义、解释,而是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此外,这次实习还增进了大家的交流,增强了集体的感情。一路上,我们看到了在泥泞的陡坡边有人在高处伸出的援手、在长满灌木的小路上有人在前方拨开的枝条,崎岖路上的每一句叮咛、滑倒时的每一次搀扶都让我们铭记在心、感动不已。最后,还要感谢我们的带队老师,也许多年以后看到这些照片,还会想到出发前的兴奋心情,想到爬山时候的各种不容易,想到老师经常在遥远的前方招呼一声“跟上”,想到我们在背后偷偷叫声“胖子老师”,想到白天一桌吃晚上一床睡,想到这段时光里我们曾经在一起。
图30 在一起
第四篇: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学 实习报告
时间:2011年11月27日上午 地点: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后山 报告人:国际商学院2010级 陈兆锋1030809
5实习目的为了让我们能够更好地学习自然地理学,了解更多的相关的地理知识,老师决定带领我们到学校后山进行野外实习,通过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向我们阐述相关的植物与地形地貌的知识,以达到学习的目的。
报告内容
我们从榕园广场出发,向秘水后面的山头出发。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几种栽种在学校内的植物,其中包括:榕树、台湾相思树、橡树。这些都是些亚热带地区常见的树,在野外及城市中十分常见。
榕树是亚热带地区常绿阔叶乔木的代表,其种类繁多,分布广泛。榕树喜欢高温多雨、空气湿度大的环境。其树可高达20~30m;树冠扩展很大,具奇特板根露出地表,宛如栅栏。有气生根,细弱悬垂及地面,入土生根,形似支柱;树皮灰褐色,枝叶稠密,浓荫覆地,甚为壮观。叶革质,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有时呈倒卵形,全缘或浅波状,先端钝尖,基部近圆形,单叶互生,叶面深绿色有光泽。在校园中,主要分布在校道两旁,为学生提供树荫。
台湾相思树,顾名思义,原产中国台湾,遍布台湾全岛。树高可达15米,胸径在40-60厘米,树干灰色有横纹,枝灰色无刺,叶退化,叶柄呈叶状,披针形,头状花序叶腋生,花期5月份。花后结扁平荚果。根深材韧,抗风力强。根系发达,具根瘤,能固定大气中的游离氮。萌芽力强,生长较快。对土壤要求不严,耐干旱瘠薄,病虫害少。因此分布广泛。
橡树是一种具有多用途的树木,它的抗逆性强,耐干燥、高温和水湿,抗霜冻和城市环境污染,抗风性强,喜排水良好的土壤,但在粘重土壤中也能生长。但这些都不是它最吸引人的地方。橡树皮制造的软木的用途十分广泛。软木十分耐磨,发动机的缸垫许多采用软木作为原料。软木防潮、防虫蛀,可以保证葡萄酒不会随着岁月一同流逝。软木地板是一种天然的材料,又不破坏环境,具有极强的吸音、隔热、耐压性能,又防虫蛀、防潮,也易于清理和维护。可见,橡树的经济效益十分巨大。
在路旁,我们观察了一种蔓藤类的植物——薇甘菊。薇甘菊是多年生藤本植物,在其适生地攀援缠绕于乔灌木植物,重压于其冠层顶部,阻碍附主植物的光合作用继而导致附主死亡,是世界上最具危险性的有害植物之一。近年来在中国被发现,如今已遍布珠江三角洲,危害野外树林的生长。还有一种是五爪金龙,这也是一种杂草,在华南地区广泛蔓延,覆盖小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但危害没有薇甘菊大。两种植物都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经过近十分钟的行程,我们开始上山。山上的植物很多,但主要的还是那么
几种。植被类型为:乔木是针叶的马尾松,灌木是野牡丹、芒萁。马尾松,由于它的叶子很像马的尾巴,因此被称作马尾松。马尾松是常绿乔木,高达45M,胸径1M,树冠在壮年期呈狭圆锥形,老年期内则开张如伞装;干皮红褐色,呈不规则裂片;一年生小枝淡黄褐色,轮生;冬芽圆柱形,端褐色叶2针1束,罕3针1束,长12-20CM,质软,叶缘有细锯齿;树脂脂道4-8,边生。其球果长卵形,长4-7CM,径2.5-4CM,有短柄,成熟时栗褐色脱落而不,脱落而不突存树上,种鳞鳞背扁平,横不很显著,鳞脐不突起,无剌。花期4月;果次年10-12月成熟。马尾松树干较直;外皮深红褐色微灰,纵裂,长方形剥落;内皮枣红色微黄。心边材稍明显。边材浅黄褐色,甚宽,常有青皮;心材深黄褐色微红。年轮极明显,极宽。木射浅细。而灌木野牡丹呈蒴果坛状球形,与宿存萼贴生,长1-1.5cm,直径8-12mm,密被鳞片状糙伏毛;种子镶于肉质胎座内。花期5-7月,果期10-12月。野牡丹的花,盛开在夏季,在鲜艳之中带点柔弱的粉红花朵,但又不失本身的野生性。因此野牡丹具有观赏价值,常用作园林盆栽。芒萁生于强酸性的红壤丘陵或马尾松林下,常大片生长,有保持水土之效,是一种酸性土壤指示植物,有药用价值。
除此之外,老师还介绍了两种有毒的植物品种:羊角拗,断肠草;还有食虫植物的典型代表猪笼草。羊角拗是华南山坡常见的野生灌木,叶长矩圆形,全缘,聚伞花序顶生,花冠漏斗状,裂片延伸成长线状,黄色。全株有剧毒,中毒症状为心跳紊乱,呕吐腹泻,神经性失语,幻觉,神志迷乱。而断肠草是葫蔓藤科植物葫蔓藤,一年生的藤本植物。其主要的毒性物质是葫蔓藤碱。据记载,吃下后肠子会变黑粘连,人会腹痛不止而死。一般的解毒方法是洗胃,服碳灰,再用碱水和催吐剂,洗胃后用绿豆、金银花和甘草急煎后服用可解毒。两种毒草经常出现在野外,如果有人误食,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老师告诫我们千万不要品食野外植物,即使植物你以前曾经吃过。因为大量植物形态十分相像,很容易混淆。
猪笼草则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植物。猪笼草拥有一个独特的吸取营养的器官——捕虫笼,捕虫笼呈圆筒形,下半部稍膨大,笼口上具有盖子。因为形状像猪笼,故称猪笼草。猪笼草为多年生藤本植物,茎木质或半木质,它差不多3米多高猪笼草在捕食,攀援于树木或者沿地面而生。叶一般为长椭圆形,末端有笼蔓,以便于攀援。猪捕虫笼由笼身,笼盖组成。笼身具有笼口、唇、翼、消化腺、蜡质区等结构,笼盖具有蜜腺、盖龙骨等结构。此外,部分猪笼草的捕虫笼还具有附属物。笼蔓尾出现于笼身与笼盖的衔接处。这是一种分布广泛、品种繁多的生物,也适用于室内栽培观赏。
除了植物以外,老师还向我们介绍了山区的相关地形结构。在后山,主要的岩石分布为花岗岩。花岗岩是一种火山爆发的熔岩且受到相当的压力在熔融状态下隆起至地壳表层之构造岩。在地壳表层形成中,缓慢地移动冷却下来。属于火成岩之一种,在地壳上分布最广,主要成分是石英、长石和云母。而地壳运动在后山的主要表现形式为断裂运动。断裂构造是指岩石因受地壳内的动力,沿着一
定方向产生机械破裂,失去其连续性和整体性的一种现象。因此产生了裂谷,山沟。由于山沟的出现,加上山上树木茂盛,降水充足,因此出现了山沟河流。
我们知道,水的类型可分为地表水与地下水。很明显,山上的地表水的活动形式为山沟河流。在上山过程中,我们发现路上有许多的大块的岩石,这是由于山沟河流的剧烈活动而冲刷下去的。但地下水的活动形式我们并不能亲眼看见,因此我们通过观察相关地区的水的外渗来了解地下水的情况。老师解释,根据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地下水分为包气带水、潜水及承压水。而按含水介质(空隙)类型,可将地下水区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及岩溶水。在后山,地下水的主要形式为裂隙水。
裂隙水,存在于岩石裂隙中的地下水。与孔隙水相比较,它分布不均匀,往往无统一的水力联系。是丘陵、山区供水的重要水源,也是矿坑充水的重要来源。裂隙水的形成和分布直接受裂隙成因的控制。按裂隙成因,分为风化裂隙水、成岩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风化裂隙水埋藏在风化壳中密集、均匀、相互连通的风化裂隙网络之中,在一定范围内有统一的水力联系、统一的水面。风化裂隙水分布广,埋深不大,一般为10~50米,局部地区为100多米,易于开采,但水量不大,只能作为分散的山区居民生活用水或农业用水。成岩裂隙水赋存在岩石形成过程中产生的原生裂隙之中。沉积岩和火成岩中均可形成成岩裂隙。喷发岩中的玄武岩层,一般岩性硬脆,裂隙发育,张开性强。裂隙网络中往往形成强大的潜水流,当被地形切割时,常呈泉群涌出。当具有成岩裂隙的岩层被隔水层覆盖时,成岩裂隙水就成为承压水。构造裂隙水赋存于岩石在地质构造运动中因受力而产生的裂隙之中。构造裂隙水按产状又分层状水和脉状水。层状构造裂隙水因各组裂隙相互切割,形成统一的含水层,一般分布均匀,水量不大。脉状构造裂隙水是埋藏在断层破碎带或接触破碎带中的地下水。这种裂隙水往往汇集周围透水性较差的层状构造裂隙水,水量较大,具有局部承压性质。
活动体会
本次活动历时两个小时,在活动过程中,我们通过野外考察的形式,学习了后山的植物大概分布、岩石结构及水资源分布,了解了大量的植物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活动中相关的野外考察注意事项等,也丰富了我们的课外知识。总而言之,此次活动受益良多。
第五篇: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
城资系国土班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
时间: 2010/4/24
天气:晴
地点:扬州大明寺、蜀岗
汉唐长江之港蜀岗,当时长江入海口就在现今镇江的位置。蜀岗以下蜀土为主,是由于风力堆积而成。当时扬州至镇江江面有90华里。江中有瓜洲,当时在扬州可以看到有名的广陵潮。
下蜀土渗水比较严重,利用率较差,只可作为旱地使用。由于流水下切形成岗地。原瘦西湖是古长江的河道。
由于长江中游修建堤坝防洪,使得中游主要功能为输水、输沙,下游堆积严重,长江入海口由扬州逐渐转向上海。瓜洲将江水分为南叉和北叉,北叉渐渐淤积,使得镇江形成了天然良港,而蜀岗由于堆积,逐渐被废弃了。
时间: 2010/4/24
天气:晴
地点:扬州新港
由于长江输水输沙的特点,导致泥沙堆积,主航道改变,扬州成为冲刷岸,成为港口的有利条件,现在扬州港(即扬州新港)岸线资源优越,是扬州进出口货物的重要通道。
一两千年前,此处泥沙淤积,根本无法建港,而同时期的镇江却是天然的良港。20世纪50年代前,后来的扬州港区,在那时候为严重淤积岸段。20世纪50年后期以来,1950年以来的几十年中,镇江河段征润洲每年有近2000万吨泥沙淤积,征润洲伸展;主流线冲向扬州岸;扬州一侧江岸冲刷严重扬州一侧修建丁坝,抗冲。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流线改向,顶冲点下移,冲开了和畅洲;征润洲向下游方向延伸;扬州港区长江岸线相对稳定下来,在镇江港淤塞情况下,扬州建港。
扬州港最初仅仅是客运码头,在三角平原上,后来增建了货运码头,主要是散货。后来又增建了集装箱码头。扬州港是江苏省重要沿海港口,建于1984年,位于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两条“黄金水道”交汇处的交接口,199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对外开放一类口岸。扬州港是扬州市进出口货物的主要通道,对扬州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促进作业,能够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扬州港地处江苏中部、长江三角洲北部位于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的交接口,东距上海305公里,岸线资源优越,是天然的深水良港
时间: 2010/4/24
天气:晴
地点:焦山 镇江老港
镇江港位于著名的北固山下,是江苏地区的一个天然良港。然而,镇江港却在短十几十年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60年前,天然良港; 50年前,渐被征润洲(沙洲)包裹;40年前,航道渐被淤塞; 35年前,开挖新航道; 33年前,新航道又被淤塞,不得不废弃而改建大港。20世纪50年代前金山、焦山为江中岩岛,主流线紧逼右岸,镇江港为天然良港。1950年以来的几十年中,镇江河段征润洲每年有近2000万吨泥沙淤积,征润洲的伸展
逐渐包裹镇江港。20世纪50年后期以来,1950年以来的几十年中,镇江河段征润洲每年有近2000万吨泥沙淤积,征润洲伸展;主流线冲向扬州岸;扬州一侧江岸冲刷严重扬州一侧修建丁坝,抗冲。20世纪70年代以来,主流线改向,顶冲点下移,冲开了和畅洲;征润洲不再横向发展,而是向下游方向延伸,包裹港池;焦山航道口严重淤塞,挖泥成本越来越高。20世纪80年代后期,设计挽救镇江港,提出一系列方案: 上口袋方案,要大规模搬迁;下口袋方案,焦山航道依然淤塞严重;中口袋方案附以防水防沙堤坝,保持港池无泥沙来源;一些专家学者听说后,立即提出异议,认为在引航道口必定会有泥沙淤塞(自然堤),他们还提出,港池将严重污染(北崮山东有造纸厂、纸浆厂、农药厂等);2年后引航道口果然淤死,镇江港整治工程废弃。21世纪提出将原港池当“湖泊”做旅游开发,实施了城区的污水收集与输送工程;修建了宽畅的沿江大道;规划建湿地公园 ;但湿地公园的旅游开发进展较慢。
在卫星像片图上,明显看出,征润洲形态特点及其地面结构特点非常明显。昔日港口码头所在地,今日已是十分宽畅的沿江大道;过去的港池,实际上已被征润洲包裹成为“湖泊”。北崮山东水域,落潮时出露大片淤泥滩,只有一些小船在这儿围着船坞停泊。现在镇江政府正着力建设湿地公园,但大片的淤积摊给湿地公园的建设带来了不小的阻力。
时间: 2010/4/25
天气:多云
地点:幕府山下,长江边,燕子矶
燕子矶临长江,是长江中第一矶。燕子矶位于长江边的幕府山下。幕府山因为阻碍了冬季江风进入南京而出名。它的山底是震旦系地层,上部为寒武系地层。岩性以灰岩为主,有较多的碳酸镁质与硅质物质。它是断块山,北坡上升较多而南坡较少。幕府山的陡崖是由于侵蚀作用形成的,它并不是断层面。水是在山上向南流入玄武湖的,它是钩子形水系。
陡崖沿着断层破碎带发育,它是由侵蚀作用形成,面上的角岩磨圆度差。
幕府山有喀斯特地貌但不是非常发育,地层中有较多的裂隙,是雨水与江水共同侵蚀的结果。并且有很多发育的洞穴,最大的是三台洞,有人认为是南岸的江水侵蚀导致的,但是在洞里没有相应的堆积物,因此难以作出判断。
燕子矶矶头形成的原因是长江中下游水流向右岸侵蚀,侵蚀河滩过程中有一些抗侵蚀作用较大的岩块,就突在江内。矶头处岩石是侏罗系的砾岩。
80年代幕府山下是河漫滩,洪水位时淹没,枯水位时显露出来。河漫滩具有表面泥沙、下粗上细的二元结构。江浦平原也是此种结构,为了防洪修建了大坝。之后有大量农民工居住在此处,后修了滨江大道,市建委计划在此处的河漫滩上建湿地公园,需要人工堤防的保护,所以湿地公园的建设选址是否合适还在研究之中。
北面是八卦洲,这边是南岔道,八卦洲和江北之间是北岔道。以前长江的主流线在北叉,直到80年代后分水有变化,主流线又变为南叉。之前许多在江北的企业陆续迁往江南。江水冲刷洲头在洲尾堆积。
在长江的江底存在深槽,是基岩。地面高程四五米左右,深槽底部标高-90米左右。之前江水比较急,因此在建大桥的时候将桥墩打在基岩上。长江的深槽是由于河流的下切,而不是断层下降。并且南京的新构造运动是在缓慢沉降的。
长江的深槽的变化引起港口布局的变化。港口的吞吐能力比较大而现在的货运量却达不
到这个水平。
大桥的选线得考虑江面的宽度,基岩的埋藏深度。
时间: 2010/4/25
天气:多云转晴
地点:狮子山下古江岸
此处一直到明代还是古长江江岸,现在的护城河当时是外边长了沙洲形成的夹江。之后在狮子山上修建了阅江楼,而狮子山上层为下蜀土,下面是基岩。下蜀土容易渗水,使水集于下蜀土与基岩的接触面上。导致了近年来的滑坡,致使阅江楼成为了危楼。
时间: 2010/4/25
天气:多云转晴
地点:三岔河闸(河口闸)
之所以叫三岔河是因为它位于护城河、长江、外秦淮河的交叉处。这里主要看外秦淮河的变迁,功能的变迁,以及治理。明朝的时候朱元璋在狮子山看大江,我们这里当时还在江里头,外秦淮河变成护城河就与狮子山那里连起来了。
外秦淮河的变迁:原来是长江的右岸,清凉山、石头城、狮子山都是丘陵,当时海平面上升,江水会碰撞。秦淮河的改道,原来是从大桥那儿入江,后来是从城南进长江,秦淮河的水影响,后来要开发这片土地,首先就是修建防洪大堤,现在的高程是12.6米,长江历史最高水位11.5米,加上1米的浪的也影响。当时这边还不叫河西,这边也修提防是因为长江水位上升,会引起内秦淮这边长江水倒灌,之后洪水泛滥,所以这边也要修防洪堤,都修到12.6米高,这个时候外秦淮河的功能是泄洪排污。南京城里的污水从这里排到讲理去,还要防止长江洪水倒灌南京城。一直延续到21世纪初,到南京大学已有三栋楼建到河西了,当时一年365田有300田又臭又黑,因为长江水顶托不出去,还有垃圾船,所有城市污水都到这里,所以教授联名要求市长整治外秦淮花了30个亿,就是造了这些岸、闸清淤,但是功能没有变,还是要泄洪排污,长江枯水位3-4米,洪水位6-7米,最高水位11米,建这个闸的目的是抬高水位,保持水位6.5米,不管长江水位怎么变,现在成了景观水了。城内排水管道管口在7米左右,水位高超过6.5米,污水就往城里倒流了,所以只能保持这个水位,河西一规划就住进60万人这条河就变成城中河。城中河要泄洪排污肯定不行,所以要进行改造。当时投入30亿的改造措施主要是修建提防、清淤,这些工程都用过了,后果是谁还是又脏又臭,说明原来的治理思路有很大问题。这里每天从秦淮新河进40万方睡进来,超过6.5米水位就放出去,所以有水流动。进来的水是二类出去是五类,因为排污管道没有彻底消灭。
时间: 2010/4/25
天气:小雨
地点:武定门闸(秦淮河水系变迁)
秦淮河的源地一个在茅山,一个在溧水,在江宁交汇流入南京城。3000多年以前的古
秦淮河从这里进到南京城,往北到玄武湖,然后入江,依据是现在解放门附近(东南大学)到,有20几米深的泥沙淤积层,下部时代是七千年,上部时代是三千年,已经找到20米深的古河道。第二个依据是熊猫电子这个厂建了防空洞。
2000多年前左右三国之后的汉代前后,孙权将其首都定在南京,在九华山北极阁这里淤塞,河流在南边讲到秦淮河去,北边玄武湖成了废弃河道,幕府山的水往南流,紫金山北麓的水,都流到玄武湖,后来玄武湖出口被淤塞,就变成堰塞湖,就是出口泥沙淤积了。自然堤后湖是指长江水位抬高,长江两岸发育沙地,于是两岸洼地的水出不去了。南河(秦淮河)北湖(玄武湖)就形成了。当时南京市重镇,要运粮,引长江江潮往南京城运,所以保留些南北向长江水的顶托。所以在城南就把秦淮河分成两条,一条南,一条北,白鹭洲把秦淮河分成南北两条河,这个称为老秦淮河。明代修城墙,把城墙外的护城河称为外秦淮。从东水关穿过城墙进到内秦淮,到西水关出去到外秦淮。形成这个格局后,南京城有长江威胁,要修堤坝,秦淮河来的洪水的威胁,到50年代建这个闸,是为了防止长江倒灌,冲到南京城。在江宁新开秦淮新河(才开了几十年),功能是旱季引长江水灌溉,秦淮河来洪水时,关闸不会到江宁。秦淮新河的功能是灌排。长江的洪水过不来,也不会到南京,秦淮河的洪水过不去,从秦淮新河走了,所以南京城安全了。另外秦淮新河的另一个功能是运输。2004年之后发生重大变化,南京引水入秦淮河,选择哪条路,当时秦淮新河口闸和灌排设备,每天送40万方水。要把整个秦淮河水位抬升到7米,这个水才能过得去,基本能保持外秦淮河水流动。即使进来时二类,出去五类,要流动污染物才能出去,所以现在看是有点清了。当时要办十运会,那种情况下另辟渠道进水到南京来不及,所以发现秦淮新河灌溉功能。但从长远来看,秦淮新河的流路很长,到这里的污染程度也很大,现在来看可以考虑从长江管道引水灌溉到这里。这就是秦淮河的水系变迁。
时间: 2010/4/25
天气:小雨
D05:玄武湖:古河道-堰塞湖-人工湖-公园性质的湖
这边是太阳宫,玄武湖已有两千多年。这边有两个问题,一个是玄武湖的成因,变迁和水文特点,另一个是总结今天的学习。
关于玄武湖的变迁,原来是古秦淮河,从解放门附近进来,从这里出去,我们这里的位置是紫金山北麓的汇水,幕府山南侧的汇水汇到这里,从这个方向进到长江去,那个时候这个河段很开阔,虽然比较浅。所以在三国及其以后打仗的战船可以顺着长江江潮开进来,这里是练兵的地方。到了晋代,玄武湖有些地方有些淤塞,后来在废弃的河道上建了个御花园„„到了明国时代叫五洲公园。
关于玄武湖的变迁:原来是个古河道,后来是废弃河道,后来泥沙淤积成为堰塞湖,但是水位对长江有一定影响,长江涨潮水进来,所以是自然堤后湖,后来就是御花园变成人工湖,清淤筑高,两千多年曾经有过废湖为田,后来又退田还湖,一个城市需要有这么一个湖。
南京城的水污染是必然的,随着人口增多,污染越来越严重,截污这个污水还是在南京城里,老办法解决不了,整个南京城没有清洁水源,要治理污染,首先要解决南京城要增加清洁水源,通过这个思路,南京城要处理污染问题,唯一的出路就是补充天然水源。后来发展成为从长江调水。
城资系国土班
2009040101067魏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