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绿色施工需要绿色监理-江苏建设监理协会
绿色施工需要绿色监理
南京化学工业园实华工程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 卢昌华 姚忠厚
摘 要:绿色建筑在呼唤绿色施工,绿色施工正需要“绿色监理”,作为弘扬“社会质量观”新理念为旗帜的监理,应该紧跟时代步伐,承担起绿色监理的使命。本文就上述观点作出相应论述。
关键词:低碳 环保 绿色监理
在当代,低碳和绿色成了时尚的流行语和关键词:绿色奥运、绿色世博、绿色城市、绿色建筑、绿色施工,就连2010年的高考作文,江苏也切中时代脉搏,命题为“绿色生活”。可见,“绿色”已深入人心。作为弘扬“社会质量观”新理念为旗帜的监理,应该紧跟时代步伐,承担起绿色监理的使命。绿色施工需要绿色监理
早在2005年10月14日拟定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征求意见稿)》中已经 对绿色建筑下了定义,即: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该标准已于2006年以GB/T50378—2006号文正式颁布。绿色建筑是未来建筑的发展方向,它不仅以质量、投资、工期为项目目标,而且要以施工安全、节能、环境、可持续发展、可循环利用作为目标,其最终目标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绿色建筑”不仅是建筑技术问题,也是工程管理和工程施工问题。因此,原建设部于2007年9月10日以建质「2007」223号文印发了《绿色施工导则》,给出了“绿色施工”的含义。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
《绿色施工导则》中的绿色施工原则、绿色施工要点和环境保护、节材和材料资源利用、节能和能源利用、节地和施工用地保护等的技术要点,都无一例外地可以纳入监理“控制、管理、协调”的范畴,归入监理的职务行为,因此,我们可以说,绿色建筑呼唤绿色施工,绿色施工需要绿色监理。绿色施工的要求是 1 对文明施工的扩容和提升,绿色施工的管理深度和技术提升对监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绿色监理,监理企业及其员工首先要绿色化
前面提到监理企业应树立“社会质量观”的新理念,这个新理念是要把对国家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历史负责的社会责任作为核心内涵,用“三个负责”统帅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大局,这和“绿色施工”中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三个统一”,其科学内涵和现实意义是一致的。监理要在“绿色施工”中承担应有的责任和义务并有所作为,首先应该使自身“绿色化”。
2.1 组织机构绿色化
监理企业应面向未来,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施工导则》和各省、市发布的《绿色施工管理规程》等法规文件,如北京市发布的《绿色施工管理规程》(DB11/513—2008)就规定了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在绿色施工管理中的职责,重新构建或适当调整组织机构,修改补充企业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条文,与时俱进地把“四节一环保”,把生态保护和循环利用的内容纳入监理的范围。在企业的营运过程中,必须明确企业的最高管理者为绿色施工监理的第一责任人,项目组织机构中,总监理工程师无疑是项目绿色施工监理的第一责任人,组织机构除了执行企业内控的章程外,至少应该对下列诸多管理进行监督和控制:作业管理(动火作业、挖掘作业、射线作业、进塔入罐作业、压力试验作业、大件设备吊装作业等等)、设备和工机具管理、施工用电用水管理、个人安全防护用品管理、职业健康管理、应急管理等等。当然,这些管理多数是承包商应该精心组织实施的管理,属于施工承包单位的直接管理,但监理要按照标准规范,按照监理的实务,监理的程序和方法,进行严格监督,保证管理过程受控。
2.2 思想观念绿色化
目前,监理的工作实践仍然局限在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监理,停留在“三个控制、两个管理、一协调”和安全管理的实务,监理应通过创建学习型企业,在思想观念上来一个飞跃,从最高管理者到每一个执业监理工程师,使思想观念绿色化,具体表现为“三个转变”:
把单一的项目经济效益转变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并列; 把单纯的“以工程为核心”转变为“以工程为核心”和“以人为核心”并重;
把传统的“三控两管一协调”转变为“三控两管一协调”和“四节一环保”并轨。
正当全世界范围内油价居高不下,全球变暖持续高温,全球人口激增,物种严重灭绝,再加上海啸、地震、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频发,人类面临严重考验的时候,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他的专著《世界又热又平又挤》一书中,呼吁大力开发、使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潮汐等,认为掀起新的“绿色能源革命”,才是正确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就是新的理念,它将引领新的能源革命,其前景是无限美好的。同样的道理,监理事业实现思想观念绿色化,绿色监理的道路就会越走越宽广,必将确立并巩固监理在“绿色建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必将对绿色施工、循环利用、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2.3 编制包括绿色施工监理内容的项目监理规划
监理规划是指导监理组织机构及其专业配套、持证上岗、专业敬业的监理工 程师实施监理职务行为的纲领性文件、监理规划除了按照《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00)4.1.3条的要求进行编写外,应该把“四节一环保”的内容和上述思想观念的“三个转变”贯穿其中,从施工单位的组织管理、规划管理、实施管理、评价管理和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五个方面开展绿色施工监理工作,要改善原有的监理工作方法、保证措施、工作流程和控制要点。绿色施工《监理规划》其内容应有针对性,应当基本上做到控制目标明确,控制方法及措施具体而有效,工作程序合理,工作制度健全,职责分工清楚,对监理实施工作有指导作用,操作性强。
2.4 保证“三标一体化”管理体系正常运转
当前,许多监理企业通过了GB/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和GB/T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的认证,并根据三个标准的条款整合,建立一个“三标一体化”的管理体系。这无疑给正在开启的绿色监理事业注入了生机。问题的关键是,一方面要把绿色施工“四节一环保”的有关内容分解到管理体系的目标中去,使绿色施工监理规范化、标准化;另一方面要按照“PDCA循环”的系统的管理方法,保证“三标一体化”管理体系正常运转,持续改进,不断提高绿色施工监理的水平。
3 努力实施绿色施工监理的职务行为
在大量消耗资源、影响环境的建筑业开展绿色施工,实施绿色监理,主体还 是承包商,监理应依法实施绿色施工监理的职务行为,如:
3.1 开工报审审批
监理接受承包商的开工报审,关于开工日期的确定。目前有三种情况:一是施工合同约定的日期;二是建设单位指令的日期;三是总监理工程师依照监理规范,对开工条件进行审核后确定的日期。第一种情况依据是“监理用表”的说明,第二种查无凭证,第三种依据是《建设工程监理规范》,规范的5.2.8条规定:专业监理工程师应审查承包单位报送的工程开工报审表及相关资料,具备开工条件时,由总监签发,并报建设单位。总监理工程师在依据《建筑法》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规定进行审核的同时,应结合“四节一环保”的要求,对施工用电方案,施工用水方案和施工平面布置进行审查,在认真审核开工条件后签署意见,并写明:同意几月几日正式开工。
3.2 材料报验审核
绿色建筑对工程使用的材料和构配件有新的特殊要求,如节能型、环保型材料报验,无论是甲供还是乙供,都要认真对待。材料报验要经过“两步一跟踪”,第一步要确定是否同意进场,第二步确定是否同意使用,然后,施工过程要跟踪材料使用。
(1)同意进场
监理人员在了解设计要求、相关标准后首先对施工单位申报的各种建筑材料的相关质保资料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建筑材料的生产厂家的资质、经营许可、出厂合格证、出厂质量检验证明、进口报关证明及是否属于国家淘汰或禁止使用的产品、是否具有相关规定要求提供的书面证明资料等。对质保资料发现涂改、模糊不清等情况,要求施工单位重新提供并调查建筑材料的源头,必要时可以主动电话联系生产厂家予以确认。对进场的建筑材料进行外观平行检验,并及时检验结果。对进场建筑材料相关质保资料,外观检验合格后,及时签署材料报验单的审核意见—“质保材料齐全、有效,同意进场”。
(2)同意使用
建筑材料经持有上岗证的见证员按照相关规定,对需要进行复试的建筑材料 4 的现场取样、送检等过程全程监督。最大限度地保证建筑材料复试结果的真实性、代表性。在建筑材料的复试报告提交监理部后,监理人员须认真审查复试报告。着重检查报告的见证标识、使用部位、时间逻辑、复试结果等。对符合要求的,应及时签署材料报验单最终的审核意见—“复试合格,同意使用”,以便该建筑材料能够及时使用,不影响施工单位后续实体施工的组织安排。
(3)跟踪检查建筑材料的使用
由于少数施工单位或施工单位个别人员职业道德不高,为了一味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出现现场实际使用的建筑材料与申报的建筑材料不符,或因材料紧缺临时更换而未经报验便投入使用等情况。监理人员必须对进场的建筑材料进行跟踪检查,防止未经报验或不合格的材料在施工过程中的使用,造成质量隐患。
(4)注意时间逻辑
在材料报验中,有的监理人员一拿到报验单,也不看质检证明资料,不看所盖销售部门的印章是红章还是复印章,不问进场的不锈钢管道和管件是否做了光谱检验,不问材料是否按规定送检,结果如何,只管签字放行。这不仅在时间逻辑上不对,在“不让不合格的材料用于工程”的把关程序上不合格,还可能给工程质量留下隐患,对自身的“自我保护”也是不负责任的。反之,如果材料已具备“同意使用”的条件,应及时签字放行。以免影响后续施工的计划实施。施工组织设计审核
《绿色施工导则》明确规定:编制绿色施工方案。该方案应在施工组织设计 中独立成章,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审批。
施工组织设计,《建筑法》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都有明确规定,监理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程序性和实质性审核,也很清楚,并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这里不需要加以叙述。现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要强制性地独立增加一章,就是绿色施工方案。这是我们应该关注的。绿色施工方案,除了施工方案的常规要求外,《导则》要求应包括以下内容,即:环境保护措施、节材措施、节水措施、节能措施、节地措施。除此,编制时应考虑人员安全与健康施工措施,做到以人为本。
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核,首先是内审程序。施工单位技术部门组织本单位施工技术、安全、质量、环保等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审核,经审核合格签字。再由单位技术负责人签字后,向监理机构报审。监理机构审核后,如同意,应在同 5 意的同时,总监写几句评语以便留下审核的痕迹。如不同意,总监应写出不同意的理由,退回施工单位整改后限期重新报审。
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可以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独立成章,按《条例》和省、市规定,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由总承包单位负责编写,分包单位只编制与工程有关的应急措施。加强环境保护的动态管理
监理的控制和管理,重在过程。过程控制以工序质量为中心。
工序报验要坚持:(1)要以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并有质检员签字为前提;(2)涉及需要实测实量的,可进行平行检验;(3)涉及土建、安装交接的工序(如设备基础的验收),工序交接双方都要留据并进入交工资料;(4)未经报验合格而擅自进入下道工序(尤其是隐蔽工程的验收),监理应发《监理工程师通知》责令整改。对隐蔽工程,如有规定需要质量监督工程师确认后才能覆盖或允许进入下道工序(如基础钢筋的绑扎,接地电阻值测试等),应预先通知质监站,接受监督检查。
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是绿色施工监理的主要内容,上述的工序报验主要是针对工程实体而言。在施工过程中,监理要控制噪音,对噪音源进行管理,如使用低噪音的机具或安装消音器;要控制建筑扬尘,及时清理和不在工地焚烧建筑垃圾,生产装置进入设备安装时,地面要实现“无土化”施工;要定期分析生活用水的水质,控制污水排放,储罐的盛水实验和大口径管道的水压试验,尽可能考虑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循环使用;要严禁有毒有害的建筑材料,尤其是装饰材料用于工程……所有这些都要通过日常巡检和定期联检,进行动态管理。积极参与绿色建筑施工评估
《绿色施工导则》要求对绿色施工方案、实施过程至项目竣工,进行综合评估。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早已组织编制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试行)》等一系列文件,这为开展绿色施工的综合评估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技术支撑。施工中的“四节一环保”,尤其是环境保护,虽然有建筑主管部门、环保部门和城管部门的执法监督,但监理在施工现场实施的是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实施的是及时到 6 位而且是动态的管理,监理的绿色化,自然应该积极参与绿色施工评估。
绿色施工评估由专家组组织实施。监理的“工程质量评估报告”应该有“绿色施工评估”的内容,其评估结论应该有“绿色施工评估”浓重的一笔。严格按标准组织工程预验收
工程在正式组织竣工验收前,监理应按标准组织工程预验收。首先要督促施工单位组织对工程进行自查自检,对绿色施工进行自评估,合格后向监理报验;其次要及时组织包括绿色施工内容在内的工程预验收,对预验收中存在的问题,督促施工单位限期进行整改。验收中要在强化之前各分部工程验收的基础上,确保使用功能、结构安全和环境达标,观感质量除建筑物本身的艺术美外,要追求整套生产装置或整个工程项目的综合美和与毗邻建筑、周边环境的和谐美;第三要认真审核施工单位报送的含绿色施工内容的竣工资料,要核查各类证明文件是否合法有效,核查各类检(试)验报告是否符合规范和环保的要求,核查各类记录文件是否真实可靠。总之,交工技术文件既是竣工验收必备的软件资料,也是绿色施工评估的依据之一,务求做到时效性、真实性、有效性和符合性。结语
总之,绿色施工需要绿色监理。绿色施工监理的关键是先进的绿色施工理念、合理的绿色施工投入、明确的绿色施工职责、严格的绿色施工执行,有了这缺一不可的四大关键因素,我们就一定能承担起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
第二篇:绿色施工监理措施
绿色施工监理措施
一、绿色施工的概念
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
二、绿色施工监理的主要工作内容
1.施工准备阶段
(1)根据《绿色施工导则》的规定,监理按照与绿色施工相关的强制性标准及规程规范、验收标准的要求,编制包括绿色施工监理内容的项目监理规划,明确绿色施工监理的范围、内容、工作程序和制度措施,以及人员配备计划和职责等。编制绿色施工监理实施细则,明确绿色监理工作的方法、措施、工作流程、控制要点和评价指标,以及对施工单位绿色施工技术措施的检查方案。
(2)监理督促施工单位做好绿色施工的主要内容:
①检查施工单位是否建立健全了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并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与目标。
②检查施工单位是否建立了绿色施工责任制。③检查施工单位是否配备了专职绿色施工管理人员。④检查分包单位绿色施工规章制度的建立情况。
(3)监理审查施工单位资质和与绿色施工有关的生产许可证是否合法有效;审查项目经理和专职绿色施工管理管理人员是否具备合法资格,是否与投标文件一致;审查特种作业人员的资质是否合法有效。
(4)监理在审查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时,审查施工单位是否编制了独立成章的绿色施工方案,绿色施工的内容是否符合《绿色施工导则》的要求,绿色施工方案是否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要求,审查绿色施工应急预案和绿色施工费用使用计划。
(5)绿色施工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环境保护措施:制定环境管理计划及应急救援预案,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环境负荷,保护地下设施和文物等资源。
②节材措施:在保证安全和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制定节材措施,建筑垃圾减 1 量化,尽量利用可循环材料。
③节水措施:根据工程所在地的水资源状况,制定节水措施。④节能措施:进行施工节能策划,确定目标,制定节能措施。
⑤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措施:制定临时用地指标、施工总平面布置规划及临时用地节地措施等。
⑥人员安全与健康施工措施:从施工场地布置、劳动防护、生活环境和条件、医疗防疫、健康检查与治疗方面,制定施工人员安全与健康的措施。
2.施工阶段
(1)制定绿色施工监理控制节点、评价内容和标准。
(2)督促施工单位按照施工组织设计中的绿色施工技术措施和专项施工方案组织施工,及时制止违规施工作业。
(3)对整个施工过程实施动态管理,定期巡视检查施工过程中的绿色施工工序作业情况。
(4)检查施工现场主要施工设备是否符合绿色施工的要求。
(5)检查施工现场各种施工标志和绿色施工防护措施是否符合强制性标准要求。
(6)督促施工单位进行绿色施工自查工作,并对施工单位自查工作进行抽查。(7)督促施工单位制定施工防尘、防毒、防辐射等职业危害的措施,保障施工人员的职业健康。
(8)检查施工单位合理布置施工场地,保证生活及办公区不受施工活动的有害影响,督促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建立卫生急救、保障防疫制度,在安全事故及疾病疫情出现时提供及时救助。
(9)督促施工单位提供卫生、健康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加强对施工人员的住宿、膳食、饮用水等生活与环境卫生等管理,改善施工人员的生活条件。
(10)督促施工单位结合工程项目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对绿色施工相应的宣传,通过宣传营造绿色施工的氛围。
(11)督促施工单位定期对职工进行绿色施工知识的培训,增强绿色施工知识。
3.项目验收阶段。
(1)督促施工单位对照《绿色施工导则》的指标体系,结合工程特点,对绿 色施工的效果及采用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与新工艺,进行评估。审查施工单位报送的含绿色施工内容的竣工资料。
(2)协助业主组织专家评估小组,对绿色施工方案、实施过程至项目施工,进行综合评估。
(3)及时组织包括绿色施工内容的工程预验收,对验收中存在的问题,督促施工单位做好整改工作。
(4)总结施工过程中有效的绿色施工监理措施和经验,查找控制不力或不足的环节,提出改进意见。
三、绿色施工监理措施
监理作为工程建设参与主体之一,在切实做好“三控二管一协调”的同时,监理工作中还要按照相关规范、标准和《绿色施工导则》的要求,检查督促施工单位做好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环境保护工作,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1.节约土地
优化施工总平面规划布置,减少土地资源的占用,施工现场的临时设施建设禁止使用粘土砖,土方开挖施工应采取先进的技术措施,减少土方开挖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土地的扰动,保护周边自然生态环境。
(1)临时用地指标
①根据现场条件合理确定临时设施,如临时加工厂、现场作业棚及材料堆场、办公生活设施等的占地指标。临时设施的占地面积应按用地指标所需的最低面积设计。
② 要求平面布置合理、紧凑,在满足环境、职业健康与安全及文明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废弃地和死角。
(2)临时用地保护
①应对深基坑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减少土方开挖和回填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土地的扰动,保护周边自然生态环境。
②红线外临时占地应尽量使用荒地、废地,少占用农田和耕地;工程完工后,及时对红线外占地恢复原地形、地貌,使施工活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
③利用和保护施工用地范围内原有绿色植被;对于施工周期较长的现场,可按永久绿化的要求,安排场地新建绿化。(3)施工总平面布置
①施工总平面布置应做到科学、合理,充分利用原有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为施工服务。
②施工现场搅拌站、仓库、加工厂、作业棚、材料堆场等布置应尽量靠近已有交通线路,缩短运输距离。
③临时办公和生活用房应采用经济、美观、占地面积小、对周边地貌环境影响较小,且适合于施工平面布置动态调整的多层轻钢活动板房、钢骨架水泥活动板房等标准化装配式结构。生活区与生产区应分开布置,并设置标准的分隔设施。
④施工现场围墙可采用连续封闭的轻钢结构预制装配式活动围挡,减少建筑垃圾,保护土地。
⑤施工现场道路按照永久道路和临时道路相结合的原则布置,施工现场内形成环形通路,减少道路占用土地。
⑥临时设施布置应注意远近结合,努力减少和避免大量临时建筑拆迁和场地搬迁。
2.节能
施工现场应制订节能措施,提高能源利用率,对能源消耗量大的工艺必须制定专项降耗措施。
(1)临时设施的设计、布置与使用,应采取有效的节能降耗措施,并符合下列规定:
①利用场地自然条件,合理设计办公及生活临时设施的形体、朝向、间距和窗墙面积比,冬季利用日照并避开主导风向,夏季利用自然通风。
②临时设施宜选用由高效保温隔热材料制成的复合墙体和屋面,以及密封保温隔热性能好的门窗。
③规定合理的温、湿度标准和使用时间,提高空调和采暖装置的运行效率。④照明器具宜选用节能型器具。
(2)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管理应满足下列要求: ①施工机械设备应建立按时保养、保修、检验制度。②施工机械宜选用高效节能电动机。
③ 220V/380V 单相用电设备接入220/380V三相系统时,宜使用三相平衡。④合理安排工序,提高各种机械的使用率和满载率。3.节水
(1)建设工程施工应实行用水计量管理,严格控制施工阶段用水量。(2)施工现场生产、生活用水必须使用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在水源处应设置明显的节约用水标识。
(3)建设工程施工应采取地下水资源保护措施,新开工的工程限制进行施工降水。因特殊情况需要进行降水的工程,必须组织专家论证审查。
(4)施工现场应充分利用雨水资源,保持水体循环,有条件的宜收集屋顶、地面雨水再利用。
(5)施工现场应设置废水回收设施,对废水进行回收后循环利用。4.节约材料与资源利用
(1)优化施工方案,节省实际施工材料消耗量。
(2)根据施工进度、确定采购数量,避免采购过多,造成积压或浪费。(3)加强保养维护,延长其使用寿命。
(4)实行限额领料,严格控制材料的消耗,制定并实施可回收废料的回收管理办法,提高废料利用率。
(5)建设工程施工所需临时设施应采用可拆卸可循环使用材料,并在相关专项方案中列出回收再利用措施。
5.环境保护(1)扬尘污染控制
①施工现场主要道路应根据用途进行硬化处理,土方应集中堆放。②裸露的场地和集中堆放的土方应采取覆盖、固化或绿化等措施。③施工现场大门口应设置冲洗车辆设施。
④施工现场易飞扬细颗粒散体材料,应密闭存放。
⑤遇有四级以上大风天气,不得进行土方回填、转运以及其他可能产生扬尘污染的施工。
⑥施工现场办公区和生活区的裸露场地 应进行绿化、美化。⑦施工现场材料存放区、加工区及大模板存放场地应平整坚实。⑧建筑拆除工程施工时应采取有效的降尘措施。
⑨施工现场进行机械剔凿作业时,作业面局部应遮挡、掩盖或采取水淋等降尘 措施。
⑩施工现场应建立封闭式垃圾站。建筑物内施工垃圾的清运,必须采用相应容器或管道运输,严禁凌空抛掷。
(2)有害气体
①施工现场严禁焚烧各类废弃物。
②施工车辆、机械设备的尾气排放应符合国家和当地政府规定的排放标准。③建筑材料应有合格证明。对含有害物质的材料应进行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④民用建筑工程室内装修严禁采用沥青、煤焦油类防腐、防潮处理剂。④施工中所使用的阻燃剂、混凝土外加剂氨的释放量应符合国家标准。(3)油料和化学溶剂
施工现场存放的油料和化学溶剂等物品应设有专门的库房,地面应做防渗漏处理。废弃的油料和化学溶剂应集中处理,不得随意倾倒。
(4)噪声污染控制
①施工现场应根据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方法》(GB/T12524-90)和《建筑施工场地噪声限值》(GB12523- 1990)的要求制定降噪措施,并对施工现场场界噪声进行检测和记录,噪声排放不得超过国家标准。
②施工场地的强噪声设备宜设置在远离居民区的一侧,可采取对强噪声设备进行封闭等降低噪声措施。
③运输材料的车辆进入施工现场,严禁鸣笛,装卸材料应做到轻拿轻放。
(5)光污染控制
①施工单位应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尽量避免夜间施工。必要时的夜间施工,应合理调整灯光照射方向,在保证现场施工作业面有足够光照的条件下,减少对周围居民生活的干扰。
②在高处进行电焊作业时应采取遮挡措施,避免电弧光外泄。(6)施工固体废弃物
①施工中应减少施工固体废弃物的产生。工程结束后,对施工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必须全部清除。
②施工现场应设置封闭式垃圾站,施工垃圾、生活垃圾应分类存放,并按规 定及时清运消纳。
(7)环境影响控制
①建设项目涉及古树名木保护的,工程开工前,应由建设单位提供政府主管部门批准的文件,未经批准,不得施工。
②建设项目施工中涉及古树名木确需迁移,应按照古树名木移植的有关规定办理移植许可证和组织施工。
③对场地内无法移栽、必须原地保留的古树名木应划定保护区域,严格履行园林部门批准的保护方案,采取有效保护措施。
④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应组织对施工场地所在地区的土壤环境现状进行调查,制定科学的保护或恢复措施,防止施工过程中造成土壤侵蚀、退化,减少施工活动对土壤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⑤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文物,应立即停止施工,保护现场并通报文物管理部门。
⑥建设项目场址内因特殊情况不能避开地上文物,应积极履行经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批准的原址保护方案,确保其不受施工活动损害。
⑦对于因施工而破坏的植被、造成的裸土,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避免土壤侵蚀、流失。如采取覆盖砂石、种植速生草种等措施;施工结束后,被破坏的原有植被场地必须恢复或进行合理绿化。
四、职业健康与安全
1.场地布置及临时设施建设
(1)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应与施工区分开设置,并保持安全距离;办公、生活区的选址应当符合安全要求。
(2)施工现场应设置办公室、宿舍、食堂、厕所、淋浴间、开水房、文体活动室(或农民工夜校培训室)、密闭式垃圾站(或容器)及盥洗设施等临时设施。
(3)施工现场临时搭建的建筑物应当符合安全使用要求,施工现场使用的装配式活动房屋应当具有产品合格证书。建设工程竣工一个月内,临建设施应全部拆除。
(4)严禁在尚未竣工的建筑物内设置员工集体宿舍。2.作业条件及环境安全
(1)施工现场应设置标志牌和企业标识,按规定应有现场平面布置图和安全 生产、消防保卫、环境保护、文明施工制度板,公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流程图。
(2)施工单位应采取保护措施,确保与建设工程毗邻的建筑物、构筑物安全和地下管线安全。
(3)施工现场高大脚手架、塔式起重机等大型机械设备应与架空输电导线保持安全距离,高压线路应采用绝缘材料进行安全防护。
(4)施工期间应对建设工程周边临街人行道路、车辆出入口采取硬质安全防护措施,夜间应设置照明指示装置。
(5)施工现场出入口、施工起重机械、临时用电设施、脚手架、出入通道口、楼梯口、电梯井口、孔洞口、桥梁口、隧道口、基坑边沿、爆破物及有害危险气体和液体存放处等危险部位,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6)在不同的施工阶段及施工季节、气候和周边环境发生变化时,施工现场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达到文明安全施工条件。
3.职业健康
(1)施工现场应在易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和设备、场所设置警示标识或警示说明。
(2)定期对从事有毒有害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培训和体检,指导操作人员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3)施工单位应为施工人员配备安全帽、安全带及与所从事工种相匹配的安全鞋、工作服等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4)施工现场应采用低噪声设备,推广使用自动化、密闭化施工工艺,降低机械噪声。作业时,操作人员应戴耳塞进行听力保护。
(5)深井、地下隧道、管道施工、地下室防腐、防水作业等不能保证良好自然通风的作业区,应配备强制通风设施。操作人员在有毒有害气体作业场所应戴防毒面具或防护口罩。
(6)在粉尘作业场所,应采取喷淋等设施降低粉尘浓度,操作人员应佩戴防尘口罩;焊接作业时,操作人员应佩戴防护面罩、护目镜及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
(7)高温作业时,施工现场应配备防暑降温用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4.卫生防疫
(1)施工现场员工膳食、饮水、休息场所应符合卫生标准。
(2)宿舍、食堂、浴室、厕所应有通风、照明设施,日常维护应有专人负 责。
(3)食堂应有相关部门发放的有效卫生许可证,各类器具规范清洁。炊事员应持有效健康证。
(4)厕所、卫生设施、排水沟及阴暗潮湿地带应定期消毒。
(5)生活区应设置密闭式容器,垃圾分类存放,定期灭蝇,及时清运。(6)施工现场应设立医务室,配备保健药箱、常用药品及绷带、止血带、颈托、担架等急救器材。
(7)施工人员发生传染病、食物中毒、急性职业中毒时,应及时向发生地的卫生防疫部门和建设主管部门报告,并按照卫生防疫部门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置。
(8)施工人员发生传染病、食物中毒、急性职业中毒时,应及时向发生地的卫生防疫部门和建设主管部门报告,并按照卫生防疫部门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置。
第三篇:绿色建筑监理大纲
1.术语
1.1绿色建筑监理
是指为实现绿色建筑目标,在建设工程监理过程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注重绿色设计、绿色施工和环境保护,通过实施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监督管理,使工程项目建设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和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1.2绿色监理人员
是指具有一定的绿色监理知识并具备监理上岗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1.3绿色建筑
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2.绿色建筑监理的主要内容 2.1 监理准备
2.1.1 监理单位组建项目监理机构,并对机构成员进行绿色建筑、绿色监理、绿色施工等相关知识培训;
2.1.2 监理机构必须建立相应的监理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对监理人员进行工作分工;
2.1.2 项目监理机构在总监理工程师主持、组织下编写绿色监理规划及相应的监理细则。2.2 监理实施 2.2.1 设计阶段
a.收集设计阶段所需的设计依据文件、规范、标准、工程资料等,包括方案设计批文、建设单位签发的要求和条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估报告等;
b.编写绿色设计监理实施细则;
c.根据项目建设要求和有关批文、资料,评定设计方案; d.对设计单位正式提交的设计文件进行审核,提出监理意见; e.组织专业工程师对图纸进行全面会审; f.审核概算文件,保证工程概算符合投资限额。2.2.2 施工准备阶段
a.根据项目实际编制绿色建筑施工监理实施细则;
b.审查施工组织设计,对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境保护与施工用地保护、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
c.对实行绿色施工的项目,监督检查承包单位绿色施工方案内容的全面性、有效性和合理性,检查绿色施工管理体系的建立情况、绿色施工人员配备情况。2.2.3 施工阶段
a.做好监理人员的安全与健康管理,保证监理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做好现场相关方有关人员的安全与健康管理的监理工作; b.督促、检查施工现场的粉尘、噪声与振动、光污染、水污染的控制,督促、落实土壤保护、建筑废弃物减排与利用,地下设施、文物和资料保护的监理工作;
c.采用监督、检查等合适的监理手段落实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积极推广绿色施工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与新工艺的应用; d.指导承包单位制定合理的施工用水措施,落实节约现场施工用水; e.监督承包单位制定合理的施工能耗指标,合理安排施工工艺,合理使用各种生产、生活及临时办公设施,合理设计施工用电及照明系统,并检查落实;
f.指导和监督承包单位做好施工总平面布置及临时用地保护工作; g.检查承包单位为完成绿色建筑施工配备必要的检测设备; h.对定位为绿色建筑的项目,监督承包单位做好绿色施工效果评价。2.2.4 保修阶段
a.督促建设单位组织业主或物业管理单位学习建筑物使用说明书,宣传正确使用建筑物;
b.及时回访建筑物使用情况,总结经验;
c.督促承包单位及材料、设备供应商履行工程保修义务。监理组织
3.1 监理单位
3.1.1 监理单位宜建立绿色监理体系,并制定相应的制度及管理目标。
3.1.2 监理单位宜建立环境保护、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积极参加ISO140001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OHSAS18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规范企业的环境保护责任及对员工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责任。3.1.3 监理单位应对监理人员进行不同形式的绿色建筑相关知识培训,增强监理人员绿色监理意识。
3.1.4 监理单位应明确负责本单位绿色监理工作的职能部门,全面 负责绿色监理项目的管理工作,并指导和监督项目监理机构开展绿色监理工作。
3.1.5 监理单位应为现场监理人员配备安全帽、安全鞋、手电筒等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3.1.6 监理单位应制定施工现场监理人员的防尘、防毒、防辐射等职业危害的措施,定期或阶段性对现场监理人员进行体检,保障监理人员的长期职业健康。3.2 项目监理机构
3.2.1 项目监理机构的组织形式和规模,应满足绿色监理工作的需要。
3.2.2 项目监理机构中的成员包括:总监理工程师、专业监理工程师、监理员。在项目中实施绿色监理时,项目监理机构中的成员均应为绿色监理人员,应具备绿色建筑、绿色监理及绿色施工知识,确保对项目实施有效的绿色监理。3.3 监理人员的职责
3.3.1 总监理工程师是项目监理机构的负责人,其绿色监理职责主要包括:
a.确定项目监理机构的绿色监理组织形式、工作分工及岗位职责; b.主持编制项目监理规划、审批项目绿色监理实施细则; c.组织实施绿色监理规划及绿色监理实施细则,协调项目实施过程中监理方面的工作;
d.组织、检查、考核绿色监理人员的绿色监理工作,对不称职的人员及时报请监理单位进行调整或进行绿色技术与管理等相关培训,保证项目监理机构有序、高效地开展绿色监理工作; e.组织包含绿色施工内容的分部工程验收;
f.主持绿色建筑监理方面的内部会议,签发项目监理机构的绿色监理有关文件和指令;
g.组织编写绿色监理专题报告; h.主持整理项目的绿色监理档案资料。
3.3.2 总监理工程师代表在总监理工程师授予的权限内行使总监理工程师的部分职责,但总监理工程师不得将第4.3.1 条中的第1、2、4、5 款的工作委托给总监理工程师代表。
3.3.3 专业监理工程师的工作直接对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其工作的职责和权限由总监理工程师授予。专业监理工程师的绿色监理工作职责主要包括:
a.负责制定本专业的绿色监理实施细则; b.具体负责本专业绿色监理工作的具体实施; c.组织、检查和考核本专业监理员的绿色监理工作;
d.审核设计单位提交的设计文件,对有关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监理意见;
e.审核承包单位提交的施工方案,对有关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监理意见;
f.监督检查承包单位的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的工作;
g.对有节能环保要求的工程材料、构配件及设备进行抽验、现场试验与使用审批;
h.负责本专业绿色建筑监理工作实施情况的记录,参与编写本专业有关绿色建筑监理专项报告;
i.负责整理本专业有关绿色监理文档资料。3.3.4 监理员应履行以下职责:
a.在专业监理工程师指导下开展绿色监理工作; b.做好有关绿色建筑监理方面的监理日记和监理记录。3.4 监理设备
3.4.1 鼓励监理单位为每位监理人员配备电脑等电子设备,大力推行无纸化办公。
3.4.2 鼓励监理单位依据建设项目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的特点、规模、技术复杂程度等因素,配备绿色建筑监理工作需要的常规检测设备。绿色建筑监理方案
4.1 监理规划
4.1.1 实施绿色建筑监理的项目,项目监理机构应在编制监理规划时将绿色监理的内容单独成章编写。
4.1.2 绿色建筑监理专篇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a.绿色建筑监理的目标与依据; b.绿色建筑监理的范围和内容; c.绿色建筑监理工作制度与程序;
d.绿色建筑监理的重点及措施,具体包含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等方面的监理控制措施和内容。4.2 监理实施细则
4.2.1 实施绿色监理时,项目监理机构应先编制绿色监理实施细则,绿色监理实施细则应具有可操作性,经总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实施。4.2.2 绿色监理实施细则应补充说明绿色监理规划中未详细说明的内容,并针对项目特点,对绿色建筑监理的重点和难点提出具体的督方法及措施。
4.2.3 绿色监理实施细则应包括以下内容: a.项目中各专业工程四节一环保的特点; b.绿色建筑监理的工作流程;
c.绿色建筑监理工作控制要点及目标值; d.绿色建筑监理的工作方法和措施。
4.2.4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绿色监理实施细则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完善,经总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实施。绿色建筑监理要点
5.1 设计阶段
5.1.1 核查设计阶段绿色监理所需的设计依据文件、规范、标准、工程资料等是否齐全、有效。5.1.2 对设计原则进行审查,审查的内容主要包含:
a.技术指导要求中关于环境保护、安全生产、能源、资源及技术应用方面的全面性;
b.设计原则中关于环保、安全、能源、资源利用等的内容和深度要求的合规性;
5.1.3 审查设计单位正式提交的设计文件,审查的内容主要包括: a.设计中关于环保、安全、能源、资源利用等的完整性和深度; b.设计依据在环保、安全、能源、资源利用等方面采用的设计规范、技术标准的完整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c.建设用地,总平面布置,功能划分及建筑面积、占地面积、容积率等指标的合理性;
d.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合理性、可靠性、经济性;
e.有关工艺流程、技术参数、技术水平、主要设备的选型及布置的先进性、合理性;
f.有关结构设计参数、结构方案、安全度、可靠度、抗震等方面的安全性、可靠性;
g.有关建筑物的日照、隔热、保温、隔声、通风等功能是否满足要求;
h.有关环保(专篇)设计的主要技术参数、主要污染物治理方案、主要设备选型及其布置的先进性、合理性;
i.有关职业卫生、安全生产(专篇)设计的主要技术参数、方案的可行性;
g.有关节能(专篇)设计的主要技术参数、方案、主要设备选型及其布置的先进性、合理性。
5.1.4 审查设计概算,对超标的设计内容提出改进意见,保证设计概算不超过投资限额;对因特殊情况确需超标的,应经专家论证通过并经建设单位书面同意后方可实施。
5.1.5 组织专业工程师对图纸进行全面会审。仔细核查施工图纸的可建造性,对图纸深度不足、错误、交代不清楚或不同专业图纸互相矛盾的,应及时与设计单位沟通,并由设计单位修改或增加图纸,以减少施工过程返工。
5.2 施工阶段(含施工准备阶段)
5.2.1 施工阶段绿色监理主要包括对施工管理、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实施的监理。5.2.2 施工管理监理要点 a.施工组织管理体系
⑴对定位为绿色建筑的项目,应要求承包单位建立绿色施工体系,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与目标。
⑵对定位为绿色建筑的项目,应要求承包单位指定绿色施工管理人员和监督人员。b.规划管理
⑴对施工单位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进行审查,在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与施工用地保护、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并指导施工单位在方案中:
1)制定环境管理计划及应急救援预案,采取合理、有效措施; 2)在保证工程安全与质量的前提下,制定施工方案的节材优化、建筑垃圾减量化、利用可循环材料等节材措施;
3)根据工程所在地的水资源状况,制定节水措施; 4)进行施工节能策划,确定目标,制定节能措施;
5)制定临时用地指标、施工总平面布置规划及临时用地节地措施等。
⑵对定位为绿色建筑的项目,应要求施工单位在工程开工前根据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制定绿色施工方案专篇,确定绿色施工技术和控制流程,并按照绿色施工的有关技术规范进行施工。⑶对定位为绿色建筑的项目,应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做好绿色施工的监督检查工作,督促施工单位按照绿色建筑设计文件及绿色施工方案进行施工,违反规定的,应当责令改正。c.实施管理
⑴绿色施工监理应对整个施工过程实施动态管理,加强对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专项方案的审批、材料进场检查及检测、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的管理和监督;
⑵督促承包单位对项目施工和管理人员进行绿色施工知识培训,使项目施工和管理人员了解绿色施工内涵,掌握绿色施工要求,增强绿色施工意识;
⑶督促承包单位对项目施工和管理人员进行环境教育与培训,以熟悉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能源和材料等方面的技术标准,掌握和 熟悉国家、地方明令淘汰的施工工艺及材料设备名单;
⑷结合工程项目的特点,建议承包单位有针对性地对绿色施工作相应的宣传,通过宣传营造绿色施工的氛围。d.评价管理
⑴督促承包单位结合工程特点,及时对绿色施工的效果进行自评估; ⑵参与承包单位组织的绿色施工综合评估,对评估全过程进行签认,并最终出据评估报告。e.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
⑴要求承包单位制定施工防尘、防毒、防辐射等职业危害的措施,保障施工人员的长期职业健康;
⑵要求承包单位合理布置施工场地,保护生活及办公区不受施工活动的有害影响。施工现场应建立卫生急救、保健防疫制度,在安全事故和疾病疫情出现时提供及时救助;
⑶要求承包单位为参建各方提供卫生、健康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加强对现场监理和施工人员的住宿、膳食、饮用水等生活与环境卫生等监管,保证现场监理和施工人员的生活条件。5.2.3 节能与能源利用监理要点
a.现场生产、生活及办公临时设施须充分利用场地自然条件,合理设计体形、朝向、间距和窗墙面积比,使其获得良好的日照、通风和采光。根据需要在其外墙窗设遮阳设施,同时设置窗帘。临时设施墙体、屋面使用隔热性能好的的材料,减少空调的使用时间及耗能量;注意减少用电设备的待机能耗,及时关闭用电设备电源; b.审查承包单位施工组织设计时,应重点审查:
⑴是否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工作面,以减少作业区域的机具数量,相邻作业区充分利用共有的机具资源;
⑵安排施工工艺时,选择耗用电能的或其它能耗较少的施工工艺。避免设备额定功率远大于使用功率或超负荷使用设备的现象; ⑶严禁使用国家、行业、地方政府明令淘汰和禁止使用的施工机具和产品,应优先使用国家、行业推荐的节能、高效、环保的施工设备和机具,如选用变频技术的节能施工设备等。
c.做好临时用电方案的审批。要求施工单位根据现场不同区域的用电需求和能耗需要合理编制临时用电方案。临时用电线路合理设计、布置,做到线路布置简捷、线路选用合理、线损小。有条件的项目,临电设备宜采用自动控制装置,采用声控、光控等节能照明灯具。d.履行监理合同时,应当依据有关建筑节能的法律、法规、标准、技术规范和设计文件对项目实施监理,并承担相应的监理责任;对进场材料、设备的节能指标要确保符合设计要求,对采用列入禁止目录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和产品的行为,监理单位应当采取措施予以制止;制止无效的,应当及时报告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或者主管部门。5.2.4 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监理要点
a.要求承包单位进行施工平面布置时合理、紧凑,在满足环境、职业健康与安全及文明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废弃地和死角,临时设施占地面积有效利用率应大于90%; b.红线外临时占地时,应要求承包单位尽量使用荒地、废地。工程完工后,及时对红线外占地恢复原地形、地貌,使施工活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
c.应对深基坑施工方案进行审核优化,以减少土方开挖和回填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土地的扰动,保护周边自然生态环境。d.施工总平面布置
⑴要求承包单位施工总平面布置应做到科学、合理,充分利用原有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为施工服务;
⑵临时办公和生活用房应采用经济、美观、占地面积小、对周边地貌环境影响较小,且适合于施工平面布置动态调整的多层轻钢活动板房 等标准化装配式结构。生活区与生产区应分开布置,并设置标准的分隔设施;
⑶施工现场围墙应充分利用原有围墙或采用连续封闭的轻钢结构预制装配式活动围挡;
⑷施工现场道路应尽量减少占用土地,并对临时道路形成环路;提倡采用周转性道路专用砖进行道路硬地化敷设,以减少水土流失、扬尘污染及建筑废弃物;
⑸要求承包单位临时设施布置应注意远近结合,做好不同时期工程需要的衔接,努力减少和避免大量临时建筑拆迁和场地搬迁。5.2.5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监理要点
a.核查承包单位施工组织设计对施工现场供水管网是否根据用水量设计布置,要求管径合理、管路简捷; b.要求承包单位施工现场供水管网使用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管网和用水器具的漏损,无跑冒滴漏现象。发现漏损应立即要求承包单位抢修;
c.要求承包单位现场施工及生活办公用水均安装计量装置,使用节水型产品,采取针对性的节水措施;
d.大型工程的不同单项工程、不同标段、不同分包生活区,凡具备条件的要求由总承包单位统一管理,并应分别计量用水量;
e.要求施工单位应充分利用雨水资源,保持水体循环,有条件的宜收集场地内雨水再利用;
f.在非传统水源和现场循环再利用水的使用过程中,应要求承包单位制定有效的水质检测与卫生保障措施,确保避免对人体健康、工程质量以及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5.2.6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监理要点
a.图纸会审时,应审核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的相关内容。优化安装工程的预留、预埋、管线路径等方案;
b.要求承包单位优化施工方案,选用绿色材料,积极推广新材料、新工艺,促进材料的合理使用,节省实际施工材料消耗量;
c.推广使用预拌混凝土和商品砂浆、高强钢筋和高性能混凝土、钢筋专业化加工和配送;
d.加强对模板工程的方案的审批。尽量使用可重复利用的模板体系,推广使用定型钢模、钢框竹模、竹胶板。模板支撑宜采用工具式支撑; e.门窗、屋面、外墙等围护结构选用耐候性及耐久性良好的材料,加强现场巡视监督施工过程,确保密封性、防水性和保温隔热性; f.防水卷材、壁纸、油漆及各类涂料基层必须符合要求,避免起皮、脱落;
g.现场材料应堆放有序。要求承包单位做到储存环境适宜、措施得当,保管制度健全,责任落实;
h.要求承包单位材料运输工具适宜,装卸方法得当,防止损坏和遗洒。根据现场平面布置情况就近卸载,避免和减少二次搬运;
i.建设工程施工所需临时设施(办公及生活用房、给排水、照明、消防管道及消防设备)要求施工单位应采用可拆卸可循环使用材料,并在相关专项方案中列出回收再利用措施。5.2.7 环境保护及建筑废弃物减排监理要点
a.施工过程中应督促承包单位遵照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要求,做到无有效、合理的环保处罚;
b.应要求承包单位运送土方、垃圾、设备及建筑材料等过程中,不污损场外道路。运输容易散落、飞扬、流漏的物料的车辆,必须采取措施封闭严密,保证车辆清洁。施工现场出口应设置洗车槽; c.施工现场非作业区达到目测无扬尘的要求。应要求承包单位对现场易飞扬物质采取有效措施,如洒水、地面硬化、围档、密网覆盖、封闭等,防止扬尘产生。高层或多层建筑清理垃圾应在同一楼层收集密封外运或采用容器吊运;
d.构筑物拆除前,应做好扬尘控制监理。应要求承包单位采用清理积尘、淋湿地面、预湿墙体、屋面敷水袋、楼面蓄水、建筑外设高压喷雾状水系统、搭设防尘排栅等综合降尘措施。同时必须选择风力小的天气进行爆破作业;
e.严格按照规定时段施工,在施工场界对噪音进行实时监督与控制。现场噪音排放不得超过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的规定。发现施工噪音超标时,应及时制止; f.应要求承包单位尽量避免或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光污染。夜间室外照明灯应加设灯罩,透光方向集中在施工范围。采用适当的照明方式和技术,避免电焊及夜间作业照明对周边环境造成光污染; g.应要求承包单位在施工现场针对不同的污水,设置相应的处理设施,如沉淀池、隔油池、化粪池等,且不发生堵塞、渗漏、溢出等现象。100%达标排放生产生活污废水;
h.对于化学品等有毒材料、油料的储存地,应要求承包单位做好防渗漏的隔水层设计、做好渗漏液收集和处理; i.施工现场严禁焚烧各类废弃物;
g.建筑材料应有合格证明。对含有害物质的材料应进行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k.保护地表环境,防止土壤侵蚀、流失。施工场地内道路硬化封闭,对时间较长的因施工造成的裸土,应要求承包单位采取覆盖、固化或绿化措施。施工后应恢复施工活动破坏的植被,补救施工活动中人为破坏植被和地貌造成的土壤侵蚀;
l.施工前应调查清楚地下各种设施,要求承包单位做好保护计划,保证施工场地周边的各类管道、管线、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运行; m.要求承包单位施工现场生活区设置封闭式垃圾容器,施工场地生活垃圾实行袋装化,及时清运。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并收集到现场封闭式垃圾站,集中运出;
n.应对承包单位落实建筑废弃物减排及处理方案的情况实施监督,发现违反规定处置建筑废弃物的,应当及时制止;制止无效的,应当及时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5.3 保修阶段
5.3.1 督促承包单位及时完成建筑物竣工验收资料的收集并移交建设单位或其物业管理部门,使物业管理部门能及时熟悉并掌握用能系统、设备台账等资料,能根据建筑节能设计要求执行能源管理。5.3.2 督促承包单位及材料设备供应商按照合同约定的保修期定期检查用能系统、设备、能量调节装置及能源计量器具的运行状况,存在问题应及时修复,难以修复或修复后不能达到原设计要求的,应要求承包单位或材料设备供应商予以更换。
5.3.3 督促承包单位按照合同约定的保修期定期检查并确保外墙、幕墙、屋面保温、遮阳措施的密封性、防水性和保温隔热性。5.3.4 监理单位应回访建筑物使用情况及用能系统、设备、能量调节装置及能源计量器具的运行状况。回访可采取电话询问、登门座谈、例行回访等方式。回访应以业主对竣工项目质量的反馈及采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等的应用情况,用能系统、设备、能量调节装置及能源计量器具的运行状况为重点,并根据需要及时采取改进措施。5.3.5 要求物业管理部门健全节能运行管理制度和用能系统操作规程,重点用能系统、设备的操作岗位应当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加强用能系统和设备运行调节、维护保养、巡视检查,保证用能系统、设备、能量调节装置及能源计量器具不带病运行。
5.3.6 获得绿色建筑认证的项目,投入使用后,监理单位应当明确向建设单位提出要求物业管理部门按照绿色建筑运行维护技术规范进行维护和管理,按规定进行绿色建筑资源消耗量实时分项计量监测,监控数据统一并入深圳市建筑能耗监测系统。绿色建筑监理文档
6.1 监理文档的内容
6.1.1 监理单位的绿色建筑监理文档应符合工程档案资料管理的有关规定。
6.1.2 项目监理机构在项目完成后,应将监理过程中形成的各种与绿色建筑有关的工程文件整理成最终的绿色监理文档,由监理单位按规定的时限进行保存。
6.1.3 绿色建筑监理文档包括监理过程中形成的各种与绿色建筑有关的工程文件。主要内容: a.绿色建筑审图意见;
b.图纸会审记录、与绿色建筑有关的设计变更和洽商; c.与绿色建筑有关的分部、分项工程验收报告; d.绿色建筑评价意见。
6.1.4 在绿色建筑监理过程中应积极推广使用各类多媒体技术形成的图片、录音及录像等电子文档。6.2 监理资料的管理
6.2.1 项目监理机构的所有成员,都应负责整理与其工作相关的绿色建筑监理文档或提供归档文件。
6.2.2 绿色建筑监理文档应及时反映绿色监理项目的实际进程和状况,始终保持真实、完整、准确、系统、便于查询和使用。6.2.3 绿色建筑监理的工程监理文档的编制及保存应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篇:绿色建筑监理实施细则
绿 色 建 筑 监 理 实 施 细 则
目 录 总则.......................................................................................................................................................4 2 术语.......................................................................................................................................................4 3 绿色建筑监理的主要内容...................................................................................................................5 3.1 监理准备........................................................................................................................................5 3.2 监理实施........................................................................................................................................6 4 监理组织.............................................................................................................................................7 4.1 监理单位........................................................................................................................................7 4.2 项目监理机构................................................................................................................................8 4.3 监理人员的职责...........................................................................................................................8 4.4 监理设备.....................................................................................................................................10 5 绿色建筑监理方案.............................................................................................................................10 5.1 监理规划.....................................................................................................................................10 5.2 监理实施细则.............................................................................................................................11 6 绿色建筑监理要点..............................................................................................................................11 6.1 设计阶段......................................................................................................................................11 6.2 施工阶段(含施工准备阶段)..................................................................................................13 6.3 保修阶段......................................................................................................................................21 7 绿色建筑监理文档..............................................................................................................................23 7.1 监理文档的内容..........................................................................................................................23 7.2 监理资料的管理..........................................................................................................................23 总则
1.0.1 为完善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建设,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促进构建绿色、节能、环保、低碳城市,规范、指导绿色监理行为,特制定本导则。
1.0.2 本导则适用于绿色建筑工程设计、施工及保修阶段的监理工作。
1.0.3 本导则编制的主要依据有:建设部制定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和《绿色施工导则》及技术规范《绿色建筑评价规范》SZJG30-2009、《绿色建筑设计导则》等绿色建筑、绿色设计、绿色施工技术标准与导则;建设领域现行相关法律、法规、条例、规程及办法等。
1.0.4 对定位为绿色建筑的项目,应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正确处理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保及满足建筑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1.0.5 绿色建筑监理实施中除应符合本导则外,还应符合国家、省和市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及其它强制性标准的规定。术语
2.0.1 绿色建筑监理
是指为实现绿色建筑目标,在建设工程监理过程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注重绿色设计、绿色施工和环境保护,通过实施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监督管理,使工程项目建设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和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
2.0.2 项目监理机构
是指监理单位派驻工程项目负责实施绿色监理工作的监理组
织机构。
2.0.3 绿色监理人员
是指具有一定的绿色监理知识并具备监理上岗资格的专业技
术人员。
2.0.4 绿色建筑
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监理的主要内容
3.1 监理准备
3.1.1 监理单位组建项目监理机构,并对机构成员进行绿色建筑、绿色监理、绿色施工等相关知识培训;
3.1.2 监理机构必须建立相应的监理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对监理人员进行工作分工;
3.1.2 项目监理机构在总监理工程师主持、组织下编写绿色监理规划及相应的监理细则。
3.2 监理实施
3.2.1 设计阶段
1.收集设计阶段所需的设计依据文件、规范、标准、工程资料等,包括方案设计批文、建设单位签发的要求和条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估报告等;
2.编写绿色设计监理实施细则;
3.根据项目建设要求和有关批文、资料,评定设计方案; 4.对设计单位正式提交的设计文件进行审核,提出监理意见; 5.组织专业工程师对图纸进行全面会审; 6.审核概算文件,保证工程概算符合投资限额。3.2.2 施工准备阶段1.根据项目实际编制绿色建筑施工监理实施细则;
2.审查施工组织设计,对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境保护与施工用地保护、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
3.对实行绿色施工的项目,监督检查承包单位绿色施工方案内容的全面性、有效性和合理性,检查绿色施工管理体系的建立情况、绿色施工人员配备情况。
3.2.3 施工阶段
1.做好监理人员的安全与健康管理,保证监理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做好现场相关方有关人员的安全与健康管理的监理工作;
2.督促、检查施工现场的粉尘、噪声与振动、光污染、水污染的控制,督促、落实土壤保护、建筑废弃物减排与利用,地下设施、文物和资料保护的监理工作;
3.采用监督、检查等合适的监理手段落实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积
极推广绿色施工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与新工艺的应用;
4.指导承包单位制定合理的施工用水措施,落实节约现场施工用水; 5.监督承包单位制定合理的施工能耗指标,合理安排施工工艺,合理使用各种生产、生活及临时办公设施,合理设计施工用电及照明系统,并检查落实;
6.指导和监督承包单位做好施工总平面布置及临时用地保护工作; 7.检查承包单位为完成绿色建筑施工配备必要的检测设备; 8.对定位为绿色建筑的项目,监督承包单位做好绿色施工效果评价。3.2.4 保修阶段
1.督促建设单位组织业主或物业管理单位学习建筑物使用说明书,宣传正确使用建筑物;
2.及时回访建筑物使用情况,总结经验;
3.督促承包单位及材料、设备供应商履行工程保修义务。监理组织
4.1 监理单位
4.1.1 监理单位宜建立绿色监理体系,并制定相应的制度及管理目标。
4.1.2 监理单位宜建立环境保护、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积极参加ISO140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规范企业的环境保护责任及对员工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责任。
4.1.3 监理单位应对监理人员进行不同形式的绿色建筑相关知识培训,增强监理人员绿色监理意识。
4.1.4 监理单位应明确负责本单位绿色监理工作的职能部门,全面负责绿色监理项目的管理工作,并指导和监督项目监理机构开展绿色监理工作。
4.1.5 监理单位应为现场监理人员配备安全帽、安全鞋、手电筒等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4.1.6 监理单位应制定施工现场监理人员的防尘、防毒、防辐射等 职业危害的措施,定期或阶段性对现场监理人员进行体检,保障监理人员的长期职业健康。
4.2 项目监理机构
4.2.1 项目监理机构的组织形式和规模,应满足绿色监理工作的需要。
4.2.2 项目监理机构中的成员包括:总监理工程师、专业监理工程师、监理员。在项目中实施绿色监理时,项目监理机构中的成员均应为绿色监理人员,应具备绿色建筑、绿色监理及绿色施工知识,确保对项目实施有效的绿色监理。
4.3 监理人员的职责
4.3.1 总监理工程师是项目监理机构的负责人,其绿色监理职责主要包括:
1.确定项目监理机构的绿色监理组织形式、工作分工及岗位职责; 2.主持编制项目监理规划、审批项目绿色监理实施细则;
3.组织实施绿色监理规划及绿色监理实施细则,协调项目实施过程中监理方面的工作;
4.组织、检查、考核绿色监理人员的绿色监理工作,对不称职的人员及时报请监理单位进行调整或进行绿色技术与管理等相关培训,保证项目监理机构有序、高效地开展绿色监理工作;
5.组织包含绿色施工内容的分部工程验收;
6.主持绿色建筑监理方面的内部会议,签发项目监理机构的绿色监理有关文件和指令;
7.组织编写绿色监理专题报告; 8.主持整理项目的绿色监理档案资料。
4.3.2 总监理工程师代表在总监理工程师授予的权限内行使总监理工程师的部分职责,但总监理工程师不得将第4.3.1条中的第1、2、4、5 款的工作委托给总监理工程师代表。
4.3.3 专业监理工程师的工作直接对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其工作的职责和权限由总监理工程师授予。专业监理工程师的绿色监理工作职责主要包括:
1.负责制定本专业的绿色监理实施细则; 2.具体负责本专业绿色监理工作的具体实施; 3.组织、检查和考核本专业监理员的绿色监理工作;
4.审核设计单位提交的设计文件,对有关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监理意见;
5.审核承包单位提交的施工方案,对有关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监理意见;
6.监督检查承包单位的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工作;
7.对有节能环保要求的工程材料、构配件及设备进行抽验、现场试
验与使用审批;
8.负责本专业绿色建筑监理工作实施情况的记录,参与编写本专业有关绿色建筑监理专项报告;
9.负责整理本专业有关绿色监理文档资料。
4.3.4 监理员应履行以下职责: 1.在专业监理工程师指导下开展绿色监理工作;2.做好有关绿色建筑监理方面的监理日记和监理记录。
4.4 监理设备
4.4.1 鼓励监理单位为每位监理人员配备电脑等电子设备,大力推行无纸化办公。
4.4.2 鼓励监理单位依据建设项目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的特点、规模、技术复杂程度等因素,配备绿色建筑监理工作需要的常规检测设备。绿色建筑监理方案
5.1 监理规划
5.1.1 实施绿色建筑监理的项目,项目监理机构应在编制监理规划时将绿色监理的内容单独成章编写。
5.1.2 绿色建筑监理专篇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绿色建筑监理的目标与依据; 2.绿色建筑监理的范围和内容;3.绿色建筑监理工作制度与程序;
4.绿色建筑监理的重点及措施,具体包含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等方面的监理控制措施和内容。
5.2 监理实施细则
5.2.1 实施绿色监理时,项目监理机构应先编制绿色监理实施细则,绿色监理实施细则应具有可操作性,经总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实施。
5.2.2 绿色监理实施细则应补充说明绿色监理规划中未详细说明的内容,并针对项目特点,对绿色建筑监理的重点和难点提出具体的监督方法及措施。
5.2.3 绿色监理实施细则应包括以下内容: 1.项目中各专业工程四节一环保的特点; 2.绿色建筑监理的工作流程; 3.绿色建筑监理工作控制要点及目标值;4.绿色建筑监理的工作方法和措施。
5.2.4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绿色监理实施细则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完善,经总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实施。绿色建筑监理要点
6.1 设计阶段
6.1.1 核查设计阶段绿色监理所需的设计依据文件、规范、标准、工程资料等是否齐全、有效。
6.1.2 对设计原则进行审查,审查的内容主要包含:
1.技术指导要求中关于环境保护、安全生产、能源、资源及技术应用方面的全面性;
2.设计原则中关于环保、安全、能源、资源利用等的内容和深度要求的合规性;
6.1.3 审查设计单位正式提交的设计文件,审查的内容主要包括:
1.设计中关于环保、安全、能源、资源利用等的完整性和深度;
2.设计依据在环保、安全、能源、资源利用等方面采用的设计规范、技术标准的完整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3.建设用地,总平面布置,功能划分及建筑面积、占地面积、容积率等指标的合理性;
4.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合理性、可靠性、经济性;
5.有关工艺流程、技术参数、技术水平、主要设备的选型及布置的先进性、合理性;
6.有关结构设计参数、结构方案、安全度、可靠度、抗震等方面的安全性、可靠性;
7.有关建筑物的日照、隔热、保温、隔声、通风等功能是否满足要
求;
8.有关环保(专篇)设计的主要技术参数、主要污染物治理方案、主要设备选型及其布置的先进性、合理性;
9.有关职业卫生、安全生产(专篇)设计的主要技术参数、方案的可行性;
10.有关节能(专篇)设计的主要技术参数、方案、主要设备选型及其布置的先进性、合理性。
6.1.4 审查设计概算,对超标的设计内容提出改进意见,保证设计概算不超过投资限额;对因特殊情况确需超标的,应经专家论证通过并经建设单位书面同意后方可实施。
6.1.5 组织专业工程师对图纸进行全面会审。仔细核查施工图纸的可建造性,对图纸深度不足、错误、交代不清楚或不同专业图纸互相矛盾的,应及时与设计单位沟通,并由设计单位修改或增加图纸,以减少施工过程返工。
6.2 施工阶段(含施工准备阶段)
6.2.1 施工阶段绿色监理主要包括对施工管理、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实施的监理。
6.2.2 施工管理监理要点1.施工组织管理体系
⑴对定位为绿色建筑的项目,应要求承包单位建立绿色施工体系,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与目标。
⑵对定位为绿色建筑的项目,应要求承包单位指定绿色施工管理人
员和监督人员。2.规划管理
⑴对施工单位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进行审查,在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与施工用地保护、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并指导施工单位在方案中:
1)制定环境管理计划及应急救援预案,采取合理、有效措施;
2)在保证工程安全与质量的前提下,制定施工方案的节材优化、建筑垃圾减量化、利用可循环材料等节材措施;
3)根据工程所在地的水资源状况,制定节水措施;
4)进行施工节能策划,确定目标,制定节能措施;
5)制定临时用地指标、施工总平面布置规划及临时用地节地措施等。
⑵对定位为绿色建筑的项目,应要求施工单位在工程开工前根据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制定绿色施工方案专篇,确定绿色施工技术和控制流程,并按照绿色施工的有关技术规范进行施工。
⑶对定位为绿色建筑的项目,应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做好绿色施工的监督检查工作,督促施工单位按照绿色建筑设计文件及绿色施工方案进行施工,违反规定的,应当责令改正。
3.实施管理
⑴绿色施工监理应对整个施工过程实施动态管理,加强对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专项方案的审批、材料进场检查及检测、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的管理和监督;
⑵督促承包单位对项目施工和管理人员进行绿色施工知识培训,使项目施工和管理人员了解绿色施工内涵,掌握绿色施工要求,增强绿色施工意识;
⑶督促承包单位对项目施工和管理人员进行环境教育与培训,以熟悉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能源和材料等方面的技术标准,掌握和熟悉国家、地方明令淘汰的施工工艺及材料设备名单;
⑷结合工程项目的特点,建议承包单位有针对性地对绿色施工作相应的宣传,通过宣传营造绿色施工的氛围。
4.评价管理
⑴督促承包单位结合工程特点,及时对绿色施工的效果进行自评估;
⑵参与承包单位组织的绿色施工综合评估,对评估全过程进行签认,并最终出据评估报告。
5.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
⑴要求承包单位制定施工防尘、防毒、防辐射等职业危害的措施,保障施工人员的长期职业健康;
⑵要求承包单位合理布置施工场地,保护生活及办公区不受施工活动的有害影响。施工现场应建立卫生急救、保健防疫制度,在安全事故和疾病疫情出现时提供及时救助;
⑶要求承包单位为参建各方提供卫生、健康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加强对现场监理和施工人员的住宿、膳食、饮用水等生活与环境卫生等监管,保证现场监理和施工人员的生活条件。
6.2.3 节能与能源利用监理要点
1.现场生产、生活及办公临时设施须充分利用场地自然条件,合理设计体形、朝向、间距和窗墙面积比,使其获得良好的日照、通风和采光。根据需要在其外墙窗设遮阳设施,同时设置窗帘。临时设施墙体、屋面使用隔热性能好的的材料,减少空调的使用时间及耗能量;注意减少用电设备的待机能耗,及时关闭用电设备电源;
3.审查承包单位施工组织设计时,应重点审查:
⑴是否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工作面,以减少作业区域的机具数量,相邻作业区充分利用共有的机具资源;
⑵安排施工工艺时,选择耗用电能的或其它能耗较少的施工工艺。避免设备额定功率远大于使用功率或超负荷使用设备的现象;
⑶严禁使用国家、行业、地方政府明令淘汰和禁止使用的施工机具和产品,应优先使用国家、行业推荐的节能、高效、环保的施工设备和机具,如选用变频技术的节能施工设备等。
4.做好临时用电方案的审批。要求施工单位根据现场不同区域的用电需求和能耗需要合理编制临时用电方案。临时用电线路合理设计、布置,做到线路布置简捷、线路选用合理、线损小。有条件的项目,临电设备宜采用自动控制装置,采用声控、光控等节能照明灯具。
5.履行监理合同时,应当依据有关建筑节能的法律、法规、标准、技术规范和设计文件对项目实施监理,并承担相应的监理责任;对进场材料、设备的节能指标要确保符合设计要求,对采用列入禁止目录的技
术、工艺、设备、材料和产品的行为,监理单位应当采取措施予以制止;制止无效的,应当及时报告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或者主管部门。
6.2.4 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监理要点
1.要求承包单位进行施工平面布置时合理、紧凑,在满足环境、职业健康与安全及文明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废弃地和死角,临时设施占地面积有效利用率应大于 90%;
2.红线外临时占地时,应要求承包单位尽量使用荒地、废地。工程完工后,及时对红线外占地恢复原地形、地貌,使施工活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
3.应对深基坑施工方案进行审核优化,以减少土方开挖和回填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土地的扰动,保护周边自然生态环境。
4.施工总平面布置
⑴要求承包单位施工总平面布置应做到科学、合理,充分利用原有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为施工服务;
⑵临时办公和生活用房应采用经济、美观、占地面积小、对周边地貌环境影响较小,且适合于施工平面布置动态调整的多层轻钢活动板房等标准化装配式结构。生活区与生产区应分开布置,并设置标准的分隔设施;
⑶施工现场围墙应充分利用原有围墙或采用连续封闭的轻钢结构预制装配式活动围挡;
⑷施工现场道路应尽量减少占用土地,并对临时道路形成环路;提
倡采用周转性道路专用砖进行道路硬地化敷设,以减少水土流失、扬尘污染及建筑废弃物;
⑸要求承包单位临时设施布置应注意远近结合,做好不同时期工程需要的衔接,努力减少和避免大量临时建筑拆迁和场地搬迁。
6.2.5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监理要点
1.核查承包单位施工组织设计对施工现场供水管网是否根据用水量设计布置,要求管径合理、管路简捷;
2.要求承包单位施工现场供水管网使用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管网和用水器具的漏损,无跑冒滴漏现象。发现漏损应立即要求承包单位抢修;
3.要求承包单位现场施工及生活办公用水均安装计量装置,使用节水型产品,采取针对性的节水措施;
4.大型工程的不同单项工程、不同标段、不同分包生活区,凡具备条件的要求由总承包单位统一管理,并应分别计量用水量;
5.要求施工单位应充分利用雨水资源,保持水体循环,有条件的宜收集场地内雨水再利用;
6.在非传统水源和现场循环再利用水的使用过程中,应要求承包单位制定有效的水质检测与卫生保障措施,确保避免对人体健康、工程质量以及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6.2.6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监理要点
1.图纸会审时,应审核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的相关内容。优化安装工程的预留、预埋、管线路径等方案;
2.要求承包单位优化施工方案,选用绿色材料,积极推广新材料、新工艺,促进材料的合理使用,节省实际施工材料消耗量;
3.推广使用预拌混凝土和商品砂浆、高强钢筋和高性能混凝土、钢筋专业化加工和配送;
4.加强对模板工程的方案的审批。尽量使用可重复利用的模板体系,推广使用定型钢模、钢框竹模、竹胶板。模板支撑宜采用工具式支撑;
5.门窗、屋面、外墙等围护结构选用耐候性及耐久性良好的材料,加强现场巡视监督施工过程,确保密封性、防水性和保温隔热性;
6.防水卷材、壁纸、油漆及各类涂料基层必须符合要求,避免起皮、脱落;
7.现场材料应堆放有序。要求承包单位做到储存环境适宜、措施得当,保管制度健全,责任落实;
8.要求承包单位材料运输工具适宜,装卸方法得当,防止损坏和遗洒。根据现场平面布置情况就近卸载,避免和减少二次搬运;
9.建设工程施工所需临时设施(办公及生活用房、给排水、照明、消防管道及消防设备)要求施工单位应采用可拆卸可循环使用材料,并在相关专项方案中列出回收再利用措施。6.2.7 环境保护及建筑废弃物减排监理要点
1.施工过程中应督促承包单位遵照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要求,做到无有效、合理的环保处罚;
2.应要求承包单位运送土方、垃圾、设备及建筑材料等过程中,不
污损场外道路。运输容易散落、飞扬、流漏的物料的车辆,必须采取措施封闭严密,保证车辆清洁。施工现场出口应设置洗车槽;
3.施工现场非作业区达到目测无扬尘的要求。应要求承包单位对现场易飞扬物质采取有效措施,如洒水、地面硬化、围档、密网覆盖、封闭等,防止扬尘产生。高层或多层建筑清理垃圾应在同一楼层收集密封外运或采用容器吊运;
4.构筑物拆除前,应做好扬尘控制监理。应要求承包单位采用清理积尘、淋湿地面、预湿墙体、屋面敷水袋、楼面蓄水、建筑外设高压喷雾状水系统、搭设防尘排栅等综合降尘措施。同时必须选择风力小的天气进行爆破作业;
5.严格按照规定时段施工,在施工场界对噪音进行实时监督与控制。现场噪音排放不得超过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的规定。发现施工噪音超标时,应及时制止;
6.应要求承包单位尽量避免或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光污染。夜间室外照明灯应加设灯罩,透光方向集中在施工范围。采用适当的照明方式和技术,避免电焊及夜间作业照明对周边环境造成光污染;
7.应要求承包单位在施工现场针对不同的污水,设置相应的处理设施,如沉淀池、隔油池、化粪池等,且不发生堵塞、渗漏、溢出等现象。100%达标排放生产生活污废水;
8.对于化学品等有毒材料、油料的储存地,应要求承包单位做好防渗漏的隔水层设计、做好渗漏液收集和处理;
9.施工现场严禁焚烧各类废弃物;
10.建筑材料应有合格证明。对含有害物质的材料应进行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11.保护地表环境,防止土壤侵蚀、流失。施工场地内道路硬化封闭,对时间较长的因施工造成的裸土,应要求承包单位采取覆盖、固化或绿化措施。施工后应恢复施工活动破坏的植被,补救施工活动中人为破坏植被和地貌造成的土壤侵蚀;
12.施工前应调查清楚地下各种设施,要求承包单位做好保护计划,保证施工场地周边的各类管道、管线、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运行;
13.要求承包单位施工现场生活区设置封闭式垃圾容器,施工场地生活垃圾实行袋装化,及时清运。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并收集到现场封闭式垃圾站,集中运出;
14.应对承包单位落实建筑废弃物减排及处理方案的情况实施监督,发现违反规定处置建筑废弃物的,应当及时制止;制止无效的,应当及时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6.3 保修阶段
6.3.1 督促承包单位及时完成建筑物竣工验收资料的收集并移交建设单位或其物业管理部门,使物业管理部门能及时熟悉并掌握用能系统、设备台账等资料,能根据建筑节能设计要求执行能源管理。
6.3.2 督促承包单位及材料设备供应商按照合同约定的保修期定期
检查用能系统、设备、能量调节装置及能源计量器具的运行状况,存在问题应及时修复,难以修复或修复后不能达到原设计要求的,应要求承包单位或材料设备供应商予以更换。
6.3.3 督促承包单位按照合同约定的保修期定期检查并确保外墙、幕墙、屋面保温、遮阳措施的密封性、防水性和保温隔热性。
6.3.4 监理单位应回访建筑物使用情况及用能系统、设备、能量调节装置及能源计量器具的运行状况。回访可采取电话询问、登门座谈、例行回访等方式。回访应以业主对竣工项目质量的反馈及采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等的应用情况,用能系统、设备、能量调节装置及能源计量器具的运行状况为重点,并根据需要及时采取改进措施。
6.3.5 要求物业管理部门健全节能运行管理制度和用能系统操作规程,重点用能系统、设备的操作岗位应当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加强用能系统和设备运行调节、维护保养、巡视检查,保证用能系统、设备、能量调节装置及能源计量器具不带病运行。
6.3.6 获得绿色建筑认证的项目,投入使用后,监理单位应当明确向建设单位提出要求物业管理部门按照绿色建筑运行维护技术规范进行维护和管理,按规定进行绿色建筑资源消耗量实时分项计量监测,监控数据统一并入建筑能耗监测系统。绿色建筑监理文档
7.1 监理文档的内容
7.1.1 监理单位的绿色建筑监理文档应符合工程档案资料管理的有关规定。
7.1.2 项目监理机构在项目完成后,应将监理过程中形成的各种与绿色建筑有关的工程文件整理成最终的绿色监理文档,由监理单位按规定的时限进行保存。
7.1.3 绿色建筑监理文档包括监理过程中形成的各种与绿色建筑有关的工程文件。主要内容:
1.绿色建筑审图意见;
2.图纸会审记录、与绿色建筑有关的设计变更和洽商;
3.与绿色建筑有关的分部、分项工程验收报告;
4.绿色建筑评价意见。
7.1.4 在绿色建筑监理过程中应积极推广使用各类多媒体技术形成的图片、录音及录像等电子文档。
7.2 监理资料的管理
7.2.1 项目监理机构的所有成员,都应负责整理与其工作相关的绿色建筑监理文档或提供归档文件。
7.2.2 绿色建筑监理文档应及时反映绿色监理项目的实际进程和状
况,始终保持真实、完整、准确、系统、便于查询和使用。
7.2.3 绿色建筑监理的工程监理文档的编制及保存应按有关规定执行。
本导则用词说明
1.为了便于在执行本导则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禁止”。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对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2.条文中指定应按其他法律、法规或标准、规范执行时,写法为“应符合„„ 的规定”或“应按„„的规定执行”。
第五篇:地铁施工中的风险浅议-江苏建设监理协会
地铁施工中的风险浅议
南京工程兵工程学院
□
郑必勇
江苏省建设监理协会
□
史
娟
内容摘要
地下铁道已成为解决城市交通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已建地铁与正在扩建地铁的城市有北京、上海、南京等11个城市;正在建设、尚未运营的城市,有成都、武汉、苏州等7个城市;准备筹建的城市有乌鲁木齐、兰州、昆明等5个城市。至今我国地铁总长度将达700km,到2015年,我国地铁总长已达1700km,预计总投资约6000亿,方兴未艾。国人深感地铁发展给人们生活、工作带来的便捷,同时也带来消费市场的繁荣。很显然的一个事实,地铁到哪里,哪里的商品房销售就会兴旺。在地铁施工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一些影响建筑环境的负面问题,如塌方、涌水涌砂、地下管线破坏、地面建筑裂损和变形等,常引起人们关注。本文将对此作点浅议,以求获得客观认识,并探求减少负面影响途径。其内容:地下工程施工是一个先扰动后稳定的过程;通常出现的扰动现象与一般规律;减少扰动负面影响的途径与一些方法。
关键词 地下工程
岩土工程
地铁
环境效应
据统计[1],从1995年~2008年,13年来国内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过 1 程中发生的安全质量事故共107起,平均一年就有8起,从数量上看,不少!按事故破坏形态划分,塌方事故占32.3%;涌水、涌砂事故占5.8%;地下管线破坏事故占8.2%;周边建筑物开裂变形事故占8.2%;隧道及其围护结构渗漏事故占14.9%;其它事故(如:吊车倾倒,支架倒塌,意外坠落,火情事故等)占30.6%。地下工程施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受到共性“4MIE”的影响,工程事故出现有一定的概率性,绝对一点问题不出现,是少见的。问题在于,如何设法做到少出现或者控制其影响最小化,仍是我们工作的目标。为此作些浅议,供同行参考。
1.地下工程施工是一个先扰动后稳定的过程。地铁是快速交通工程,大部分属于地下工程范畴,其施工涉及岩土工程学科。地铁施工工作是首先要破坏原始地应力场的平稳状态,然后通过各种作业程序、工艺与措施,使其处于新条件下的再平衡(即重新稳定)。
1.1地铁施工作业对地层扰动有一定必然性。
无论明挖法地铁车站,矿山法区间隧道或是盾构隧道,都是先破坏地层土体应力的原始平衡(即扰动了原始应力状态)。如图1-a所示,在地面以下,任一点未开挖前,是处于应力平衡状态,不会发生位移和变形,处于稳定状态。如果开挖了,如图1-b所示,就失去了侧向平衡应力σ3。因此侧壁土体必然向右发生位移。如果不及时补偿(即支护)失去的σ3,侧壁土体释放变形超过极限状态就可能坍塌,只有补偿了应力σ3'得到(各种支护体系),才能抑制了因开挖扰动的土体发生后继变形,从而使基坑土体处于稳定状态。同理,矿山法隧道,在掘进中,对地层也发生扰动,如图1-c所示,因开挖失去径向 应力σr,隧洞周围的地层(称围岩)就会发生收敛变形,如果不及时给予应力补偿(即支护提供的σr'),变形超过极限状态,围岩就可能坍塌。只有在一次和二次支护(喷锚支护或钢筋混凝支护等)作用后,如图1—d所示,限制围岩进一步的变形,在新的支护条件下,围岩又处于新的应力平衡,并处于稳定状态。就是土压平衡盾构也是先扰动后平衡,如图1-e所示,要达到动态平衡,即Pz+Pw=Pj,是不可能的。盾构要前进,必须Pj≥PE+Pw,这样,盾构的掘进对土体的扰动是不可避免的。另外,盾构掘进时由于土体损失,也会造成对土体扰动。只有在管片安装后,一次二次注浆完成,而且有效的条件下,盾构的管片与围岩紧密结合后,才会处于新的稳定平衡状态,如此等等。可见,地铁施工作业对地层扰动具有一定的必然性,这是我们对地铁施工出现风险的认识的客观理性基础。
图1-a
图1-b 图1-c
图1-d
图1-e
2.通常出现的扰动现象与一般规律
根据已有实例资料和理论的推导,对地铁车站深开挖引起的扰动范围、区间隧道矿山法开挖引起的扰动范围以及盾构法施工引起扰动范围归纳如下:
2.1地铁车站段深开挖引起的扰动范围
据南京城东干道深基坑开挖影响的实测分析,给出深开挖引起坑周地面变形的范围与最大沉降分析表达式可作为一种参考。[2][3]
n 影响最大范围:B=∑Hitan(45-φi/2)--------------(1)
n=1 式中,B-深开挖引起的地面变形范围(m);
φi—深开挖自上而下各土层厚度(m)及内摩擦角(φ),据此计算,深基坑开挖扰动范围,一般是开挖深度的(1~1.5)倍的距离。
影响地面的最沉降量:
Smax=[a×b+1.5×S(0.5h+0.04hz)/300]/B--------------(2)式中:Smax---------地面最大沉降量(m);
b-----------深层位移测得的最大位移值(m);
a-----------深层位移测得的变形曲线的底宽(m); S-----------深基坑开挖的宽度(m); h-----------深基坑开挖的深度(m);
B-----------深开挖引起的地面变形范围(见公式1)。坑底因开挖扰动引起隆起和回弹。据上海市基坑工程设计规程[4],在模型试验基础上,得出经验估计表达式为:
δ=-29.17-0.167rh'+12.5(D/h)-0.5+3.5rc-0.04(tanФ)-0.54----(3)式中:δ——坑底隆起量(cm);h'——换算深度h'=hq/r(m); h——开挖深度(m); q——坑外地面荷载(t/㎡)
r——坑底以上地基上的天然重度(t/m3)D——围护墙体在坑底以下的入土深度(m); C,Ф——坑底以下地基的凝聚力(kg/cm2)和内部擦角
2.2区间隧道,矿山法开挖引起的扰动范围 常利用弹性力学有孔板解来分析,即拉梅解:
σr=P0(1-R20/r2)----------(4)σθ=P0(1+R20/r2)式中:σr,σθ——洞室周围地层的径向,切向应力;
P0——洞室所受的双向等压荷载; R0——洞室半径;
r——离洞室中心至地层中任一点的距离。
扰动范围的应力变化规律如图2所示。
图2 常用Po模拟原始应力场,也就是未被扰动的应力状态,当地下洞室开挖,洞周产生应力集中,切向应力增大,σθ=2P0;径向应力减少,σr =O0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开挖造成的洞室失去原岩的平衡力σr的结果。如果任其发展,围岩就会被压坏,其结果就会出现坍塌。计算表明,一般认为只有当r/R0=4时,σθ,σr才趋近原始的应力状态P0,所以常把2倍洞径作为扰动范围。这就是我们常说,地铁埋深应大于2倍洞径才不致于对地面发生影响的理论根据。
为了定量估计地下开挖引起扰动的范围,也有用双向等压的弹塑性解,用来确定影响半径(又称塑性半径)。在地下开挖过程中,岩 体受到扰动,在洞围岩产生松动,物理力学指标显著下降,变形量增大,乃至破坏,这个区域称塑性区,在离洞周较远区,其扰动比较小,还维持原有的弹性状态,这个区域称弹性区,判定弹塑性分界,即塑性半径,这对分析扰动产生的风险有重要意义。其表达式:
1sinφ2sinφ
RP= R0·〔(P0+C·Ctgφ)(1-sinφ)/Pi+C·Ctgφ〕
-----(4)式中:
RP——型性半径;
P0——原始地应力;
C,φ——地层的凝聚力,内摩擦角; R0——洞室的半径; Pi——洞室内的支撑力。
可以理解为塑性半径Rp即矿山法施扰动的范围,显然这个范围直接影响隧道上方岩体的稳定,如果Rp波击到地面,就可能出现“冒顶”风险。
2.3 盾构掘进引起的扰动范围
众所周知,PECK公式,和日本学者竹山乔总结弹性介质有限元分析结果,并根据实测资料加以修正,提出盾构掘进扰动,对地表沉降影响的估计公式[5]如下:
地面最大沉降量
δ=2.3×104/E2·(21-H/D)-----(6)影响范围 H =36H/D-----(7)沉降面积
S=1.62×104/Es2H/D-----(8)式中:
H——隧道覆土厚度;
D——隧道外径;
Es——等代弹性横量,Es=∑ESHi/Hc Esi——各层土的弹性模量; Hi——各层土的厚度; Hc——土层总厚度。
这些表达式,可以作扰动预估,实际上盾构掘进过程对土体扰动各个阶段并不相同,盾构到达前、盾构到达时、盾构通过后,管片脱出盾尾时等,扰动特征并不一样,一般(a)盾构到达前超前沉降,沉降量很少,主要是盾构掘削面引起的地下水位降低而发生的;(b)盾构到达时的隆沉,当推力较大时,在地面呈隆起,当推力较小时,地面呈沉隆变化;(c)盾构通过时发生沉降,主要由于盾构超挖纠偏蛇形引起的土体的扰动产生的;(d)盾尾通过后隆沉,主要因注浆不及时而产生较大沉降;(e)后续沉降,由盾构施工过程中因挤压、超挖、注浆等扰动后,土体缓慢固结而产生的沉降,其综合纵向、横向地面沉降范围,如图3-a,3-b所示。
图3-a
图3-b
图3-c
图3-c反应盾构掘进扰动影响建筑环境的范围[6], 研究表明,在Ⅰ区内,建筑物的基础,通常要求进行托换或地基加固,在Ⅱ区内,建筑物,有一定损害,但不必托换或加固,在Ⅲ区内对建筑物无影响。
地铁工程掘进扰动现象是客观的,但是扰动范围的计算表达式大多是典型条件下推导的,其结论与介质、参数、计算模型、本构关系、边界条件等都带有很大的假定性,并非能够在复杂的条件下,作出准确的评估预测。但是可以作定性分析参考,至少比“拍脑袋”好!
2.4扰动对点建筑环境的影响 地铁施工的扰动就是对地面建(构)筑物和地下建(构)筑物及地下管网赋存的地层扰动,这些建(构)筑物或以地层作为地基,或作为环境,地基或环境受到扰动超过允许量,必然影响地上、地下建(构)筑物及地下管网的极限承载力状态和正常使用状态,带来“安全隐患”。
隐患可以是直接扰动造成的,例如塌方,可能造成上方房屋开裂、倾斜、塌陷,甚至倒塌和地下管线破坏等,也可以是间接扰动造成的。开挖扰动,引起地下水动力作用,产生涌水、流砂,由此引起地面附加沉降,特别是不均匀沉降的出现,可使房屋倾斜或开裂等。就目前地铁施工出现事故而言,塌方事故最为显著。有在车站的塌方、有在区间隧道塌方,还有沿线路走向附近地面塌陷等,它们带来的损伤现象是多种多样。
2.4.1 地铁施工塌方引起的破坏现象
塌方是地铁掘进直接破坏土体原始平衡,使土体失去平衡力,在重力作用下发生的土体坠落现象。
常见塌方引起的破坏现象。
(1)塌方引起地面建筑破坏。某地铁施工单位采用冻结法施工,因制冷设备发生故障,产生冻融,大量流沙涌动,引起地面大幅沉降,导致沿江防洪墙倒塌,地面建筑破坏,其中一幢8层楼的裙楼部分倒塌。
(2)塌方引起地下管线破坏。某地铁车站明挖法施工,在基坑 南侧挖至8M处出现渗水现象,十几分钟后,在基坑南侧中间部位突然塌方,导致基坑南侧的通信电缆和其它电缆祼露悬空,一根Ф1600水管弯曲、一根Ф800污水管和一根Ф1600的两水管断裂、一根燃气管线外露,多根信息管线断开、一根Ф600自来水管断裂,自来水流入基坑,无法正常施工作业。某区间隧道渗水引起坍方造成路面塌陷,形成10m宽5-6m深坑,损坏地下自来水管、电缆、光缆和燃气管道,天然气爆燃、火焰冲上坑边大楼,5000多户居民停水、停电、停气,并对416户居民进行暂时安置。
(3)塌方引起道路破坏,中断交通。某地铁车站施工不当引起75M长路面坍塌,下陷1.5m,导致河水倒灌,13辆车陷入深坑,造成1人死亡,18人失踪。某地铁因为工人拆除地下换乘通道内承重墙,通道顶部土体塌方,在地面形成30㎡面积,深6m深坑,影响道路正常交通。
(4)塌方直接引起人员的伤亡。某地铁工程在车站出口处发生一起塌方事故,路面出现的坍塌口,面积20㎡,深11M,6名施工人员被埋。某地铁车站挖土作业,端头土坡超过土体休止角,开挖过程坡体下滑,掩埋两名工人。
2.4.2地铁施工扰动引起超限变形造成的破坏现象
这里的超限变形,是指地铁施工的扰动引起的土体位移超过地面和地下建(构)筑物及各种地下管线能够承受的变形值。
如前所述,施工扰动,必然带来变形,区间盾构掘进地面就会发 生起伏的变形,车站基坑开挖就会产生释放变形,降水施工就会带来附加沉降变形。问题在于如何控制这些变形不要超限。举几个超限变形的引起破坏的现象。
某地铁车站施工,地下连续墙作为围护结构,明挖顺作法施工,挖深16.679m,宽24.2m,长192.80m,基坑南侧,距离边基坑7m,有2幢5层民房,条形基础;距基坑北9m处,为一幢在建的9层商业楼,钻孔灌位桩基础,由于地质条件差,围护结构刚度不足,未能抑制超限变形,地下连续墙发生位移,地表沉降严重超过警戒值,建筑物最大沉降量96mm,这个变形远远超极限,结果房屋出现较严重的开裂现象。
某地铁车站,施工扰动,至使附近地下一根在径φ600mm的主供水管变形过大,发生爆裂,车站所在的整个广场倾刻间成为一片汪洋,地铁站售票处台阶被强大的水压冲得翘起来,长度达20m左右,离台阶4.5m处的地铁线高架桥桥面出现0.5cm宽的裂缝。
2.4.3地铁施工扰动改变地下水原有渗流路径和水力平衡条件,在砂性土地层常出现涌水,涌砂现象。
砂性土渗透系数一般比较大,因开挖造成地下水的水头差,产生动水压力,动水压力大于土体浮重度,就会发生涌土,涌砂现象。由此会造成地面的随机的附加沉降,影响建筑环境。
某地铁盾构在一赋存承压水的地层中掘进,在用刀盘割除钢筋时,承压含水层顶板被扰动了,刀盘下部突然出现漏水漏砂点,并且迅速扩大,瞬时涌水涌砂量达260m3/h。10分钟后,盾尾急剧下沉,仅 不到一小时,地表即发生沉陷。
某地铁为防止已经浇好的垫层破坏,施工单位在此处布设了几个卸压井,但是并没有得到控制,承压水反而从卸压进涌上来,发生了严重的涌水,涌砂事故,临近的房屋外侧围墙出现了裂缝。
实践表明,涌水、涌土、涌砂的现象,通常发生在砂性土,存有承压水或潜水位较高的条件发生,就地铁盾构施工作业而言,盾构进,出洞最容易发生此类现象,业内人士说:水是掘进中“最头疼”的事,很值得重视。
2.4.4扰动是风险的“源”。概括而言,“源”就是扰动,引起扰动原因不同,就出现不同风险源,值得注意的是源相互影响。扰动产生的各种现象是相互影响的;比如,地下开挖扰动引起的地面沉陷,沉陷引起地下水管的爆裂,爆裂产生大量涌水,涌水又浸泡了扰动土层,土层因此受到新的扰动,加重了地面沉降,大幅度沉降,水管又进一步破坏,如此反复相互作用,“交叉感染”,对造成的负面影响就会不断扩大。甚至由一小点的问题发展到难以收拾的地步。
值得注意的另一个问题,同一风险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产生的风险现象并不一定相同。例如:同时采用矿山法施工的区间隧道,在相同埋深条件下(2倍洞径以下),不同的地层结构,风险现象就不同。如果地层结构均匀,掘进过程地面一般不会出现过大风险;相反,如果地层结构不均匀,是二元结构,下部是基岩,上部是软土,地下水位较高,且有承压水,掘进过程就可能产生地面的沉陷,从而造成 风险,此类实例蛮多。
同一风险源对不同地面建筑,产生风险现象也不尽然相同。例如:地铁掘进时对地面产生附加沉降,其差异变形同是4‰,对小于24m的多层和高层整板基础或桩基建筑不一定发生影响,而对砌体承重结构为条形基础就可能出现问题了!
地铁掘进不同方法对岩土环境的扰动程度不同,特点不同,影响量也不同。矿山法涉及爆破振动问题,对不同的地面,地下建(构)物,只能承一定的振动速度(cm/s),超出一定振动速度,建(构)筑物就可能引起破坏。例如: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允许振速是5cm/s,而一般古建筑与古迹,只允许0.1-0.5cm/s的振速。新奥法的本身,就是有意识的使地下洞室在开挖过程释放一些变形,才可发挥技术经济效果,如果二次支护处理不适时,也可造成坍塌。关于浅埋暗挖,值得注意的一个事实,就是地质条件的许可性。不可盲目套用。历史上称“插板法”后来把“板”改为“钢管”,就发展为“管栅法”。最近一个过街道施工坍陷,充分证明其适用条件。相比,盾构隧道掘进的扰动比较小。好像最近有一个提法,在地铁或者其它地下工程施工中,“能盾则盾”。从安全角度分析是一定道理的。
明挖区间隧道和车站开挖施工的风险及风险现象,类似于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中深基坑工程,已为大家熟知,不再赘述。
现象是一种感性认识,规律是一种理性认识。感觉到的东西,我们不深刻理解它,只有理解的东西,我们才能深刻的感觉到。就风险而言,如果能将风险现象提高到理性上来认识,这样既可以防止经验 主义,又可防止本本主义。
3.减少扰动负面影响的途径与措施
在地铁掘进方法已确定的条件下,地铁掘进扰动产生的风险(负面效应),可以用一个数学式表达式,y是负面影响,xi是引起负面影响的因素。
即:Y=f(x1, x2, x3, x4……xn)式中:Y如:房屋裂损、倾斜、倒塌、地下管网断裂、道路坍塌;相临地下建(构)筑物的破坏等;
x1——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x2——建筑环境的条件(地上,地下建(构)筑物;地下管网等); x3——工法(操作,工序,工艺等特殊性); x4——信息化施工的有效性;
x5——施工的管理,各有关单位的配合与支持;...xn——地铁工程特点。
显然,这是一个多元函数,是非线性函数,而且是超越函数,正体现风险出现的复杂性,多变性和随机性和因果关系的交叉性。
据此,谈几点减少地铁施工扰动负面影响的途径和措施。
3.1全面认识地铁工程的特点 众所周知,地铁规模大,其长度多以km计、投资多以亿计、施工周期多以年计,所遇地质条件随机性大、技术复杂、控制标准严、风险大。例如:波兰曾有一段地铁施工遇流砂,处理此事故用10多年左右时间。如盾构管片制作偏差在±1mm;防水要求高一般在S8-S12;是一个多专业、多环节、多接口的系统工程,稍有不慎,轻则影响正常工程进度,重则会导致重大的安全事故或重大的经济损失。另则,地铁工程的改造和土建部分维修是极其困难的。在从事这项工程只能精益求精、切不可掉以轻心、粗心大意,这是地铁工程施工必需应有的思想准备。
3.2充分了解地层条件
地质环境是地铁施工掘进的对象,掘进对地质环境扰动随地质条件而变化,决定了影响量的大小。因此对地质条件了解得越深入,越细致越有利于控制扰动的负面效应。殊如:地层结构,软弱土层的层位关系;地层的物理力学指标、渗透系数、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地下水位,承压水头;有关地下障碍和地下孔洞的存在与否、是否有有害气体等。清楚掌握这些,才可制订具有针对性,有效的预防措施。
在这个问题上,目前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①勘测资料粗糙,甚至不真实;
②现在的规范规定勘察孔的距离太大,有些突变的地层结构反应不出来; ③水是引起负面影响的重要因素,土渗透系数是主要指标;而现有勘察资料给出渗透系数,是室内试验确定的。实践证明,现场抽水试验确定渗透系数比室内试验渗透参数资料要大十倍左右。所以应作现场抽水试验,确定渗透系统。
3.3深入掌握建筑环境
建筑环境包括地面、地下建(构)筑物及地下的管网系统(煤、水、电、通讯、热力等),这是地铁掘进扰动的对象。为预估掘进是否对其产生扰动,扰动量大小,是否会造成大的风险,是否要采取防范措施等,对其必需要深入了解。如:地面及地下建(构)筑、地下管线距地铁掘进轴线水平距离、深度。建(构)筑物:结构的类型,基础的类型;建筑的年代;抗震等级。地下管网:类型管径、走向、材质、接头方式、管节长度、使用年限、使用状态等。特别要注意不同地下工程同时施工作业的相互影响。例如:地铁上下行两盾构(有平行的、有上下层的)的作业、或者过街道顶管与正在施工地铁相互影响等。这个问题讨论的重点,重在技术管理与部门相互配合。像南京这样的城市,六朝古都,确实有些地下水管难以查清,就是民国的水管也难以搞清,但是新埋的煤气管道,总应有清楚的记录,是可以查清的,可以设法避免风险的。
3.4精心施工可以克服扰动带来的风险
有一个例子,某地铁[7],下行线3#盾构要穿越一幢1984年建 的六层楼,底层为框架,上部为砖混结构,基础为条基下的桩基,桩断面200x200mm的方桩,桩长7m,桩间距600-1950mm,共484根。盾构掘进要穿越84根桩。其风险可想而知,轻则房屋损坏,重则房屋倒塌。由于精心施工,合理选择盾构掘进方向、对房屋基础进行预加固、盾构上加装先行刀、控制掘进速度、加强同步注浆和二次补浆、加强沉降观侧与监控等,盾构顺利通道桩群,整幢建筑平均沉降10mm(<20mm的标准)。楼上居民正常起居、底层商业房正常营业。可见精心施工是可以克服扰动带来的风险。
3.5必要的加固必需提前
加固的目的,是提高地铁施工环境的岩土的强度和改变渗透性能。使之在掘进的扰动下能有相当的自稳性,改变扰动引起的应力路径,挡水和绕流作用。具体措施很多,如:深层搅拌法,旋喷法、压密注浆和混凝土板墙等。这些作业都在地下进行的,都以水泥作为主要材料,固化期比较长,对必要加固的区段需导前,届时,才能发挥作用。在中山北路南京地铁3#线与模范马路地下通道,将发生上下立交,为确保3# 线在通道下方顺便通过,对此段通道的基底提前作了压出注浆加固,其原因就在于此。
3.6做好有效监测工作,确实起到信息化施工的目的
所谓有效监测,就是及时捕捉到正确信息,并能分析其变化原因,起到预防和控制风险的作用。南京地铁2#线,采用矿山法穿越国家 重点文物明孝陵的大门——“下马坊“ 时,采用了有效监控的工作,确保下马坊安全[2]。2#线地铁上、下行将马坊碑夹于中间,隧道埋深距下马坊基底16.0M,构地层为二元结构,上部是坡积层,为粉质粘土和粘土夹卵砾石层,下部为弱中风化泥质砂岩。隧道断面4.5m X 6.5m,采用正台阶爆破作业施工。
下马坊碑已是风烛残年,裂缝纵横、承受不了超限的振动。为此,地铁指挥部与市文物局会同有关专家多次讨论,决定在掘进面到达下身坊碑前100m前就开始监测下马坊的振速,每隔10m,爆破作业一次就监测一次,根据测得数据,通过调整炸药量、炮眼布置、起爆顺序、起爆的时差、调整进台的距离等,控制了下马坊的振速<0.4CM/S的标准。确保隧道爆破掘进安然通过下马坊碑。这是信息化施工,可以避免由于地铁施工扰动所产生的风险的一个典型例子。
3.7加强管理与协调,使掘进扰动最小化,抑制风险扩大化 地铁施工掘进扰动具有客观性,但扰动量可以受到人为因素影响。例如盾构在掘进中,由于产生土体损失,地面必然出现沉隆现象,如能在掘进中,做到“保头、护尾、姿态正”,这些沉隆就会减少。如果管理到位,在盾尾及时注浆,并做好二次压浆,盾尾的沉隆量就会减少些,地面建筑出现的风险也小了。
出现了风险要及时处理,不能等、不能拖、更不能侥幸。某地铁车站,随着气温回升,地层内冰水逐渐融化,水下渗造成地层内土体融沉,地面形成一大空洞。从上一年就已经开始处理该施工范围内的 地下空洞了,但是由于该处地面是主干道交通繁忙、车流量大,交管部门只允许周六、日对空洞进行处理,且一次只能封闭一股道,空洞处理十分缓慢。因此造成附近路面沉陷的面积扩大到41.63㎡,最大沉陷值25㎝。
3.8充分利用成熟的经验、主动接受教训,并落实到施工中各个环节
比如说,深基坑开挖过程,坡顶不要超载,违反此规定,引起基坑坍塌事故何至一例,缕缕发生。对应不同掘进方法都有相应的经验教训,如;车站基坑开挖:先撑后挖,分层分部开挖,严禁坡顶超载,迅速封底,注意“中边效应”和“时间效应”,确保支护桩和止水桩的施工质量等。又如:浅埋暗挖法: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快封闭、勤测量等。再如:盾构掘进:做好封门、控制好盾构姿态及盾尾注浆和二次压浆、特别注意控制覆盖土厚度小于盾构直径时的浅埋段掘进速度,以及进出洞防止涌水、涌砂。冻结法是地铁掘进一种有效的辅助措施,其实有关冻融事故,都有教训,然而确时有发生。类似教训有,而在具体工作中未切实接受。冷静下来回想,地铁施工中的风险,不过如此几项,并为参与者熟知,同类事故重复出现原因,值得深思。
3.9要注意到风险关联性,潜伏性和突变性的特征
有一深基坑工程,一侧居民楼的自来水上水管年久失修,产生修 漏,修漏的水浸泡车站基坑支护桩处的土体,流水慢慢淘蚀,连泥带水就从支护桩缝中渗流,一天一天,一周一周,基坑周围的监测确无显示,无任何变形,就在一天夜里,基坑侧路面突然塌陷,一台大卡车陷入。这事故发生直接原因不在施工,而是在周边建筑环境变化而引起的。这个塌陷有一个发生发展过程,地面虽然无变化,却潜蚀作用逐渐在进行,在路面下以致形成空洞,因空洞上面有一层路面结构层,有一定刚度,反应不出下面空间发展状况,只有在路面结构层承担不了行车压力时突然跨塌,有文章称其“硬桥现象”。该例可以看出风险关联、潜伏和突变特征。对此我们要有敏感性,不要只看到“太平无事”,此时,也可能就掩盖着某种风险发生。
3.10 在施工方案控制中,可以参考适当的数值模拟计算,但“工程类比”更重要。数值模拟计算可了解某种工法扰动的大概范围,一般都能够给出塑性区和弹性区,应力状态、变形等。欲用其决策尚有实际距离,因这种模拟计算带有很大的假定性,一是本构关系不确定,二是边界条件不确定,三是确定参数更为困难,有计算经验的人都知道,在一些计算上是只用调整参数,去迎合实测结果。
由于作为地铁介质(岩土环境),具有变异性,不连续性、多相性;土层结构与地下水分布规律的地域性,以及岩土工程计算指标确定中现场与实验室结果的不一致性,计算模型与实际工程差异性,目前,对就“扰动”的规律,尚无定量计算方法,即使有,也是些经典的评估公式,只能作为定性分析参考。而工程类比资料最有参考价值,特别对某些当时、当地条件的工程类比资料,更有实际意义。
实践经验证明:掘进过程就是认识风险的试验过程。掘进实践根据掘进产生的各种物理力学的现象,不断调整掘进操作方法,就是工程类比法的过程。只要在地铁施工过程中做一个“有心人”,正如刘建航院士在总结上海地铁工作经验时说;“理论导向,实测定量,经验判断、检验验证”,事故是具有可预防性的。
本文只是点滴认识,未必正确,恭请读者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中国建设监理协会编,地铁工程监理人员质量安全培训教材[M]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4.1 [2]樊白桦等,开挖卸荷影响范围的实例分析[J],江苏建筑2006.(6)[3]邹锐等,深基坑开挖周边地面最大沉降预估[J],江苏建筑2007(5)
[4]上海市标准,基坑工程设计规程[S]DBJ08-61-97,上海1997 [5]张凤祥编,盾构隧道施工手册[M],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5.6 [6]施仲衡主编,地下铁道设计与施工[M],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6 [7]黄巍,浅析盾构机穿越多层房屋桩基基础施工风险及应对措施[J],建设监理,2007.6 [8]郑必勇,下马坊防震的保护措施[J],东南文化,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