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隧道塌方处理安全专项方案
宁西铁路增建二线(陕西段)工程指挥部第一项目部
隧道塌方处理安全专项方案
一、工程概况.......................................................二、施工特点.......................................................三、隧道塌方专项施工方案的目的和目标...............................四、隧道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五、隧道塌方处理安全技术措施.......................................1、监控措施.......................................................2、预防措施.......................................................六、主要工程安全技术措施...........................................1、隧道洞口安全措施...............................................2、洞门及端墙施工安全要求.........................................3、洞内开挖作业安全措施...........................................4、隧道支护安全措施...............................................5、喷射混凝土施工安全措施........................................6、拱架施工安全措施..............................................7、模板作业安全技术措施..........................................8、混凝土衬砌施工安全措施........................................9、台车加工安全系数..............................................七、隧道塌方应急预案..............................................1.可能发生的地段.................................................2.塌方发生时人员、设备、装置、材料的部署.........................3.应急指挥体系及职责............................................4.可能发生的紧急状况以及危害程度.................................5.发生源控制.....................................................6.应急处理的步骤及方法...........................................1 宁西铁路增建二线(陕西段)工程指挥部第一项目部
隧道塌方处理安全专项方案
以及下沉情况,边、仰坡是否有开裂变形、危石或滑塌现象;查交叉口、断层处、破碎带、浅埋段、较大结构面、支护段及其它围岩软弱地段是否有裂纹变形现象;要把围岩松动、不密贴、掉碴、流泥流沙、明显的裂隙变化、水系变化、初支有明显的可见喷射混凝土开裂、掉块、锚杆的松弛或锚杆垫板的压紧或变形、钢支撑的扭曲变形等,都可作为隧道围岩与支护稳定性的危险信息,必须认真细致进行观测。如这些迹象变化速度快而明显,可作为隧道坍塌的前兆来研究施工安全对策,必须立即处理。
2、预防措施
1)从宏观上查明隧道走向上有无大断层、大裂缝以及地下水活动情况,以便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通过查阅地质报告、设计文件平面图与纵断面图以及总工组织技术、安全人员,沿线路轴线两侧200m范围内勘察,查明隧道穿越沟谷、向斜核心、背斜两翼等的具体位臵,做到宏观预报隧道施工中可能遇到的不良地质类型、规模、大约位臵、方向和发生可能性。
2)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地质超前预报与预测,根据超前探测的地质条件应及时调整开挖及支护方案(时间允许时,应向驻地监理、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等相关方做出口头或书面汇报)。对不良地质地段应本着“短进尺、弱(不)爆破、早封闭、强支护、宁西铁路增建二线(陕西段)工程指挥部第一项目部
隧道塌方处理安全专项方案
勤监测”的原则施工。
3、施工过程中针对地质较破碎地段,危石、悬石较多时,可采用补打随机锚杆(悬挂锚杆)串挂危石、悬石的措施,来增强围岩的整体性。
4)开挖过程中,加强光面爆破技术的应用能力,根据围岩情况,适时调整相应爆破参数,提高隧道开挖面轮廓质量,可避免开挖面不平顺造成较大超、欠挖和局部应力集中现象。
5)遇有岩爆等类似不良地质地段时,一方面依据岩爆严重程度可采取岩面撒水,超前钻孔装药爆破释放围岩应力,喷砼封闭、挂钢筋网封闭,立钢架、加强监视等措施;另一方面设备需设防护罩,人员不得在岩爆地区停留。
6)为防止穿过断层破碎带或隔水层时发生突然涌水发生,施工中一方面采用地质超前预报技术探明前方水文地质情况,提前疏排或注浆止水;另一方面,要做好应急准备,一旦发生涌水,要尽快安装抽水设施,迅速排出,确保安全。
7)发现被监测点的位移有突变的趋势时,被指定部门或专人应立即向主管领导及施工现场负责人汇报(时间允许时,应向驻地监理、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等相关方做出口头或书面汇报)。同时与技术人员沟通,根据监测数据确定相应加强支护方案。情-45 宁西铁路增建二线(陕西段)工程指挥部第一项目部
隧道塌方处理安全专项方案
章“通风及防尘”要求者除外)。
(3)所有运载车辆均不准超载、超宽、超高运输。运载大体积或超长料具时,应由专人指挥,专车运输,并设臵显示界限的红灯。
(4)进出隧道的人员应走行人道,不得与机械或车辆抢道,严禁爬车、追车或强行搭车。
(5)坑道断面应能满足装载机械的安全运转,装碴机操作不得损坏支护,并时刻注意安全。
(6)装碴机操作时其回转范围内及自卸车周围不得有人通过,确需人员通行时,应暂停装碴作业。
(7)洞内运输的车速不得超过:施工作业地段单车10Km/h,会车非作业地段单车20 Km/h,有牵引车时15 Km/h,会车时10 Km/h。
(8)车辆行驶时严禁超车,应设专人指挥交通。
(9)凡停放在接近车辆运行界限处的施工设备与机械,应在其外缘设臵低压红色闪光灯,组成显示界限,以防运输车辆碰撞。
(10)在洞内倒车与转向时,必须开灯鸣号或有专人指挥。(11)洞内车辆相遇或有行人通行时,应关闭大灯,改用近光灯或小灯光
宁西铁路增建二线(陕西段)工程指挥部第一项目部
隧道塌方处理安全专项方案
(12)隧道出碴必须运到路基填方地段或指定的弃碴场,不得随意倒卸,空车开回必须将车厢放下,车门关好。
4、隧道支护安全措施
根据围岩稳定情况采取有效支护;
施工期间,现场安全员会同有关人员对支护的工作状态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在不良地质地段,安排专人每班检查,当发现支护变形或损坏时,立即修整加固,对锚喷支护体系的监控量测中发现支护体系变形、开裂等险情时,立即采取补救措施。
当险情危急时,人员要撤出危险区。超前锚杆或超前小导管支护时,必须有防护措施。
安全员要经常进行观测与检查,并作为施工危险信号引起警惕。
(1)超前支护
①在隧道开挖掘进过程中,超前支护是保证开挖安全、控制超挖的重要手段,开挖之前必须按设计要求进行超前支护,并注浆;未进行超前支护不得开挖。
②超前地质预报发现有水压的泥砂或松散岩体地段,应首先进行全断面超前预注浆加固,然后再施做超前支护。
(2)初期支护
9101112******262728-
第二篇:隧道塌方变更方案 -
关于隧道进口段大管棚塌孔变更方案
210国道 项目部:
依据由贵部邀请相关专家、设计、监理、施工单位相关人员等参加的“就隧道进口段初支变形、侵界等问题处理方案研讨会”会议纪要决定,遵照公路管理局 “指示精神,结合施工图纸及有关设计规范,经计算论证:确定隧道进口段初支变形、侵界等问题加固处理具体方案如下:
一、洞口仰坡裂缝部分
(1)对地表及仰坡裂缝处采用掺水泥土封堵密实,做好防排水措施,避免雨季来临雨水下渗,造成仰坡失稳;
(2)明洞由25m增长至35m,洞门形式改为端墙式,明洞施工完毕后及时进行回填,对仰坡形成反压,防止仰坡滑塌;
(3)原设计明洞两侧边坡底部(明洞回填)浆砌片石改为C15素混凝土;
(4)洞顶截水沟由浆砌片石改为C20素混凝土,沟底、沟壁混凝土厚10cm,沟底、沟壁混凝土内设φ6单层钢筋网,网格尺寸15×15cm,具体尺寸见“洞顶截水沟尺寸图”;
洞顶截水沟尺寸图
(5)施工期间加强地表裂缝的观察及地表沉降、位移观测,如有异常,及时联系设计单位并反馈数据。
二、进口变形段部分
(1)停止掌子面的掘进,对掌子面附近的支护结构进行加强,减缓隧道变形速率。隧道二衬施工以先明后暗的施工顺序,待明洞施工完成反压使仰坡山体相对稳定后,再行洞内二衬施工。
(2)洞口(K48+437.8)至掌子面(K48+523)上台阶底部未增设临时仰拱处全部增设I20a工字钢临时仰拱,喷射混凝土厚度26cm。
(3)K48+491.5~K48+523段在隧道全环设置φ50注浆小导管,导管纵向间距同初支拱架,环向间距1.0m,导管长4.0m,采用1:0.8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注浆压力为0.8~1.2Mpa。
(4)K48+491.5~K48+523段对应钢拱架隔榀安装门形钢架支撑,钢架采用与拱架相同的I20a工字钢,与拱架连接处凿除拱架混凝土保护层,与拱架焊接牢固,门架支撑见“I20a临时门架支撑图”。
(5)采用全站仪扫描断面,获得精确断面量测数据,根据数据确定需换拱段落、范围。
(6)根据断面量测数据对需换拱段落既有支护结构及围岩进行
加强,以0.6×0.8m(纵向×环向)的间距设置φ50注浆小导管,导管长4.0m,采用1:0.8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注浆压力为0.8~1.2Mpa。
(7)同一部位换拱凿除砼不超过2榀,并间隔2榀进行。混凝土凿除采用人工风镐进行,不得采用大型设备振动冲击凿除,新旧工字钢采用钢板帮焊连接。
(8)换拱段初支混凝土强度等级C25;
(9)换拱段二次衬砌钢筋主筋(N1、N2、N3、N4)型号由φ22改为φ25,N5钢筋由φ10改为φ12,钢筋间距20×30cm(箍筋环向间距30cm)。
三、掌子面恢复施工后施工措施
(1)在仰拱施做至掌子面20米后再行掌子面开挖,洞内相似围岩段开挖采取单侧壁导坑加临时仰拱法施工;上台阶拱脚每侧打设6根锁脚锚管,下台阶拱脚每侧打设4根锁脚锚管,锚管与钢拱架使用钢板进行连接固定。
(2)开挖下导时,应先施做两侧矮边墙(墙角扩大基础),后再进行下导开挖。矮边墙应及时跟进。
(3)钢拱架间距由75cm调整为50cm;
(4)超前措施改为φ50双层超前注浆小导管,导管每根长4.5m,纵向每榀打设,环向间距30cm,拱顶135°范围内布设,小导管第一层打入角度7°,第二层打入角度30~35°;径向全环设置φ50注浆小导管,全断面注浆,导管与钢拱架焊接牢固,其余参数同原设计;
(5)临时支护参数钢拱架采用I20a型钢,纵向间距0.5m,采用
φ50超前小导管,长度4.5m,环向间距0.4m,径向采用φ22早强砂浆锚杆,长度4.0m,环向间距1.0m,纵向每榀打设,锚杆需与钢拱架焊接牢靠。
(6)该段二衬施做时,每50m设置一道沉降缝;
(7)在存在承压水的围岩处,贯通初支与围岩打向上倾角30度的泄水孔,泄水孔直径50mm,深4m;
(8)二次衬砌钢筋主筋(N1、N2、N3、N4)型号由φ22改为φ25,N5钢筋由φ10改为φ12,钢筋间距20×30cm(箍筋环向间距30cm)。
四、特别注意事项
(1)在雨季来临之前,必须完成对仰坡坡脚的反压处理及洞顶截水沟施工作业。
(2)施工时,务必加强监控量测工作,提供真实、可靠、准确的监控量测数据,通过现场量测掌握围岩和支护的变化参数,加强动态管理,以指导施工作业。
(3)增设专职安全人员,随时做好洞内外沉降及变形观察工作,并做好观察记录,发现安全隐患,立即汇报,采取应急措施,确保整个施工阶段安全生产。
二O一二年三月八日
6002.176022766.R***80.8注:2.a.b.c.d节点处设置纵向连接I20工字钢,两榀钢架支撑长度根据实际情况来定;3.I20工字钢之间连接方式为焊接。5
1.图中支护钢架尺寸以厘米为单位;
第三篇:隧道塌方整治
宝兰二线新玉石咀1号隧道塌方整治对策探讨
摘 要 宝兰二线新玉石咀1号隧道施工中曾多次发生塌方、掉块,其中进口端较大的一次塌方5600m3,并有11人困于洞中,抢险及整治施工十分危险,随时有发生更大规模塌方的可能,形势险迫,经过及时勘察,合理整治,成功通过了塌方段。本文分析了隧道的工程地质条件、影响隧道施工的地质因素及病害产生原因,针对塌方整治的难点,总结了处理和预防塌方的对策措施。关键词 隧道塌方 整治 对策
1.概况
宝兰二线新玉石咀1号隧道为双线曲线隧道,位于陇西土店子站东渭河北岸,隧道进口里程为DK1536+125,出口里程为DK1536+688,隧道全长为563m。隧道开挖由进口端开始,通过黄土进入岩层后掉块,塌方事故不断。在掌子面掘进至SK1536+270、护拱打至DK1536+260~+270,隧道衬砌到DK1536+
216、仰拱做到DK1536+230时,发生在DK1536+270段的5600m3塌方为最大,洞顶形成一直径10余米、高10余米的穹窿,造成施工人员11人困于洞中,生死不明(后经全力抢救脱险)。由于塌方段穹窿顶与洞外冲沟沟底对应,顶板薄,且均为土体,随时有塌通天甚至引发洞外高陡山坡塌滑的可能,加之围岩松动,掉块不断,给抢险施工带来极大的风险,因而,抢险措施和塌方整治对策成为隧道继续施工掘进的焦点和重点。
2.隧道工程地质特征
2.1 地形地貌
隧道位于渭河峡谷区,两岸地形起伏较大,相对高差大于100m,北岸自然山坡高陡,坡度一般在40º以上,地表植被贫乏,黄土地貌景观,冲沟、陷穴等现象发育。2.2 地层岩性
勘察与施工揭示,工点范围内地层有第四系上更新统风积砂质黄土,有由接触变质、动力变质及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压碎岩、板岩、片岩和燕山期花岗岩。
1)砂质黄土淡黄色,土质均匀,粉粒为主,具孔隙及垂直节理,半干硬,II级普通土,σ0=150kpa,II类围岩;具IV级自重湿陷性,湿陷土层厚12m。主要分布于隧道进口及洞身段山体表层,厚10~30m。出口处为坡积成因,夹杂碎、块石,工程地质相对较差。
2)压碎岩以花岗岩为主,局部矿物呈定向排列为花片麻岩,颜色渑杂,青灰、灰黑色为主,压碎或鳞片变晶结构,带状及片麻状构造,节理、裂隙发育,风化严重,局部呈砂、土状,IV级软石为主,σ0=500~1000kpa,III~IV类围岩,多见于花岗岩与板岩、片岩接触带附近。
3)板岩、片岩灰色、灰褐色为主,变晶结构,板状、片状构造,受接触蚀变及构造影响,板理、片理及小的断层构造发育,岩层破碎,风化严重,IV级软石为主,σ0=600~800kpa,III~IV类围岩。一般见于花岗岩之上,局部呈捕虏体于花岗岩之中。4)花岗岩青灰、灰白色,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云母为主,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岩体受构造影响严重,节理、裂隙发育,石质坚硬,风化严重或极严重,风化层一般2~5m,局部厚达10m,为10m, 级软石,σ0=500~800kpa,以下V级次坚石,σ0=1200kpa,IV类围岩。2.3 水文地质
隧道在勘测及施工期间未遇到较大地下水,仅在雨季施工时偶见少量下渗的基岩裂隙水,对隧道围岩及施工不构成影响。
3.影响隧道施工的地质因素
3.1 地形地貌因素
本隧位于渭河峡谷区北岸既有线靠山一侧,线间距20~50m,既有线在此以填方或半填半挖形式通过山坡坡脚,高陡的山坡,发育的冲沟、陷穴,对隧道进、出口的塌方往往直接影响,由于塌方,引起洞顶地表开裂变形,对坡角的既有铁路构成重大安全隐患,处理不当,变形进一步发展势必直接威胁既有线行车安全,给II线隧道施工造成极大困难。故而,必须严控和妥善处理好隧道进、出口段的塌方。3.2 地层岩性因素
隧道原设计图系根据进口一个钻孔和现场调查资料填绘,与工程有关只显示上更新统砂质黄土和燕山期花岗岩两种较单一地层。然在隧道施工开挖中实际还遇到压碎花岗岩(部分为花岗片麻岩)及板岩、片岩等较软弱岩层。而且,在隧道施工中,开挖掌子面较多在侵入的花岗岩与板岩、片岩等的蚀变接触带附近。岩相的复杂与变化,严重制约了隧道的掘进,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麻烦。3.3 地质构造因素
勘察及开挖显示,本隧未穿越大的断层构造,但从隧道掘进中所遇岩性、岩相变化大,较多为动力变质、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岩层;围岩节理、裂隙发育,局部有断层破碎带宽度1~2m的小的断层切割,岩层破碎等情况仍可认定:隧道围岩受构造影响严重,岩层风化破碎,而原资料勘测人员显然对此认识不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隧道设计和施工掘进。
3.4 不良地质因素
主要为高自重湿陷性黄土问题。隧道范围广布的"级自重湿陷性黄土及衍生的黄土冲沟、陷穴等,是隧道尤其是进、出口段施工的隐患,往往给隧道施工带来意想不到的不利影响,本隧道施工中几次较大的坍方变形,与其不无关系。
4.塌方原因分析
纵观本隧施工所遇几次较大塌方,除前述地质因素外,分析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点:(1)对隧道地质条件的变化及复杂性认识不足,工程措施不到位或针对性不强。这其中有勘测设计存在的问题,更有监理、施工的因素,出现问题及时反映,及时有针对性采取变更加强措施,即可避免事故或减少损失。
(2)施工单位急功近利,为赶工期、抢进度,往往忽视设计文件中要求或设计、配合施工人员屡次强调的“做好超前支护、控制台阶的开挖长度,做到先棚后挖,支护衬砌紧跟”的施工原则,在进、出口段及软弱岩层开挖中,台阶过长、二次衬砌与掌子面距离过大,以至出现坍方,影响了隧道的正常施工。(3)部分工程施工措施不到位,如对进口端洞顶冲沟内黄土陷穴的调查、回填不及时,对塌方的产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4)由于在一定段落内隧道位于侵入岩与片岩的蚀变接触带及部分断层与风化破碎带中,蚀变接触带等出现在隧道开挖面的里程段落不定,没有规律,而且片岩捕虏体在开挖断面上的位置也毫无规律,给制定隧道的施工方案及支护参数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在遇到地质条件变化时,不能及时的改变施工方法,是造成塌方的一个因素。
5.塌方整治的难点及对策措施
5.1 进口端5600m3 塌方整治难点及对策措施 本塌方发生在进口端DK1536+227~+247 长20m段,向前距开挖掌子面23m.,往后距隧道衬砌终点11m。塌方处初期支护垮塌,洞顶已塌至黄土层中,形成高十余米的穹窿,距其外对应的冲沟沟底仅约10m。鉴于塌方后围岩松动,掉块不断,洞顶土体薄,随时有塌通天甚至引发洞外高陡山坡的塌滑变形,给清坍抢险带来更大风险,因而,安全施工,避免变形扩大至难以控制,成为塌方整治的难点。
针对塌方整治的难点,经多方共商,集思广益,制定施工抢险措施如下:
(1)对DK1536+216(二衬终点)~+227长11m段既有施工支护进行加强,采用Φ42焊管(4m长)梅花形布置,注浆锚固;加喷C20混凝土10cm厚,确保塌方段两端不再继续产生塌方。(2)从DK1536+224开始在拱部用Φ100钢管按环向间距0.5m做棚架(拦挡大块落石)并挂网(拦挡小块落石),同时按1榀/m架立型钢做为棚架支撑,并用Φ200钢管做竖向支撑至塌方顶,至DK1536+247止,长23m。
(3)在已完成棚架保护下清理塌落堆积物,同时用焊接方法按每次1m向前延伸棚架和型钢支撑,并做竖向支撑、清坍,循环作业一直到未塌方支护地段(DK1536+247)。(4)在塌方段支护稳定后,塌方顶部喷射C20混凝土15cm防护层;在该段起拱线以上部分做排架和模板,泵送混凝土浇筑1m厚护拱(拱顶)。
(5)在拱部护拱混凝土强度达到70%以后,拆除排架、模板,切割竖向支撑钢管进行下部施工———采用马口形式开挖,架立钢架支撑、浇筑混凝土,在护拱强度达到要求后,紧跟进行衬砌混凝土施工,在DK1536+216~+260长44m段采用钢筋混凝土衬砌予以加强。
(6)塌方段拱部衬砌背后穹窿空洞采用黄土水泥浆(水泥掺量10%)注浆回填。5.2 出口端1000m3塌方整治难点及对策措施
塌方发生在DK1536+625~635段,拱部以上覆盖层约20m, 已塌通,山体表面形成一直径约10m,深12m左右的井状陷坑,坑壁陡直,靠山侧表层坡积碎石厚8~10m,中密状,下伏向河陡倾的片岩、板岩。陷坑所在山坡高陡,坡度近45º;洞内进口端衬砌至DK1536+599,出口端衬砌至DK1536+640,相距41m;进口端施工掌子面在DK1536+627,出口端施工掌子面在DK1536+630,相距仅3m,已为塌落物覆盖,塌方尤其陷坑的进一步发展,势必造成上方山体的失稳,危及位于坡脚的既有线行车安全,形势险迫。为此,现场提出的治理原则是,迅速先治理洞外塌落的陷坑,避免其进一步发展,引起山坡变形,危及行车安全,后进行洞内塌方整治施工。采报措施以下。1)陷坑的处理
(1)查明陷坑外山坡变形情况,观测变形发展,增设观测、预警岗哨;准备防水布,雨天及时封盖坑口,防止表水流入,恶化坡体条件。
(2)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地形条件、材料及机具设备等资源),在确保坑壁及坡体稳定和行车安全的前提下,灵活采取包括坑内挂网、锚喷、支护;坑外截、排水,夯填地表裂缝等措施。2)隧道内的处理
(1)鉴于隧道上半断面曾以导坑贯通,坍塌后地表陷落,塌方体以松散碎、块石土为主,同意DK1536+627~630长3m, 段围岩类别由IV类变更为1类。(2)施工支护予以加强,设1榀/m的格栅钢梁,拱部设超前小导管。
(3)DK1536+620~+640长20m 段衬砌类型采用“专隧(93)0030~23”,衬砌拱墙采用C20钢筋混凝土。
(4)DK1536+627~+630长3m 段以2榀/m钢筋格栅加强支护,并模筑C20混凝土50cm厚护拱。(5)塌方段衬砌完成后,及时对陷坑进行恢复原地表回填夯实,并在表面设粘土隔水层,厚50cm。
6.结束语
本隧道在各方关注和施工单位努力下业已掘通,各种塌方事故依照所制定整治措施也已顺利治理完成,回顾和反思隧道施工所遇塌方问题,有以下经验教训值得汲取。(1)隧道与其它工程的不同之处是对施工安全的要求更高,任何疏漏、谬误,在隧道施工中都有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而隧道工程地质勘察又不能做到像其他工程那样慎密,从而导致隧道工程施工地质条件变数较大,本隧道及本线其他一些隧道事故多发,变更频繁的事例再次证实了这一点。控制这个变数,靠得是一线地质人员深入细致的地质工作,靠的是广大地质工作者的责任心和事业心。
(2)纵观本线多个隧道施工中出现的塌方掉块问题,绝大部分与隧道初期支护不及时或二次衬砌距施工掌子面距离过远密切相关,各方尤其是施工单位对此应充分加以重视,急功近利,往往因小失大,得不偿失。魏家磨1号、琥珀等岩质隧道,二衬距掌子面最远时达230m、190m,在基岩裂隙水及风化作用下,初期支护无力抵抗变形发展,以至隧道多次发生塌方、掉块、变形、开裂,教训可谓深重。
(3)隧道施工工程地质条件的变化固然无法精准地预料,然施工单位对不同地质条件的施工应变能力应是可以调整的,至少做到遇地质条件变化及时向设计单位反馈、及时采取调整变更措施是容易的。而现在较多的施工单位不知何故,遇事或遇地质条件变化不反映或不听从设计单位意见,自行解决,处理措施不当时,往往恶化了施工地质条件,给后续工作带来许多无谓的困难和麻烦,问题的症结有待查找、总结。最后要强调的是,隧道施工,安全与质量并重,工期与进度从属,无论是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还是监理单位都应遵从这一点。
第四篇:基坑塌方处理方案
万金大厦 基 坑 支 护 塌 方 预 防 措 施
浙江舜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万金大厦项目部 2013年10月1日 深基坑安全防护措施
项目部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安全员具体全负责安全技术措施的制定和监督管理。建立交通安全、施工安全和文明安全的综合性管理小组,项目经理负责人,安全员任安全生产技术负责人。
建立交通安全、施工安全和文明安全的综合性管理小组,项目经理任负责人,安全工程师任安全生产技术负责人。
做好挂牌施工,将工程名称、工程规模、施工期限、各级负责人及工程示意图公布于众,接受社会监督。
在沟槽开挖前,探明地下管线走向标高,并开挖样洞,插上红旗,施工中随时监测,并加以保护
在道口和沟槽周围设置安全封闭安全护栏,设红灯示警,并派专人监护和指挥过往车辆。根据土质情况做好沟槽放坡、降水和支护工作,沟槽旁边不得堆放建筑材料,并防止车辆振动引起土壁坍塌,施工人员不得擅自更改施工设计。
机械挖运土方,应有专人指挥运行,沟槽内修坡清底人员与铲斗保持一定距离。施工工期间,所有工作人员应佩带标牌,戴安全帽进入现场。
加强现场电器安全管理,所有线路按规定架设,所有电器均设漏电保护器。加强现场防火安全管理,在堆放易燃材料和重点仓库设置灭火器材。安全作业注意事项:
起重指挥应由技术熟练,懂得起重机机械性能的人员担任。指挥时应站在能够照顾到全面工作的地点,所发信号应事先统一。
所有人员严禁在起重臂和吊起的重物下面停留或行走。吊装管道时,严禁在扒杆回转半径内停留。
吊装过程中,不得站在管道两侧操作,以防发生伤人事故。
开挖基坑的泥土应堆放在坑边一米以外,并且高度不得超过1.5米。
梯子不得缺档,不得垫高使用。梯子横档间距30厘米为宜。使用时上端扎牢,下端应采取防滑措施。如需接长使用,应绑扎牢固。
下雨之前对边坡上口做好地面水收集阻挡措施,以免地表水冲刷导致基坑边坡垮塌。基坑支护塌方处理预案 塌方情况:
万金大厦项目,基坑北面围护护坡大面积塌方。此地理位置处于头甲村农田及池塘,基层有大量淤泥,土层复杂,基坑外围塌方后检查过程中发现大量砂土层与粉质粘土断面,以及部分回填土不实。该地段地下水丰富,而且当天有中雨,在雨停后出现大面积塌方。
在塌方后,业主召集总包、监理、工程部、基坑支护队、土方队开会。立即制定处理方案。塌方分析原因: 首先:工程地质原因,塌方部位处在砂土层与粉质粘土层交界带,砂土与粉质粘土没有拉力,在塌方后发现断面光滑,在下层有积水迹象。其次:基坑支护方案与现场情况不符。
第三:在没有勘探清楚地质情况下进行开挖。第四:连续降雨。
第五:基坑开挖时间过长,坡脚多次泡水。处理方案: 开会决定:
首先:拆除基坑顶部围护以及电源。重新安装给水管,保证不影响售楼部正常用水。
然后:动用5台挖掘机进行基坑塌方处理。把原有基坑顶部做好的钢筋加工场地挖开2米,从原有1:1坡度改为1:1.5。
第三:采取雨季施工应急措施,动员50名施工抢险人员,在基坑底部用4米钢管打入基底土层3米,钢管间距为200mm,然后用竹胶板挡在留有一米的钢管内,用沙袋灌砂做起宽800mm高1200mm长80米的挡墙。最后处理完毕后在基坑底以及基坑顶设立观测点,做好位移及下沉记录。
第四:清理被埋物品及材料,在基坑顶3—5米进行硬化,做好挡水坡。第五:做支护处理。处理示意图 总结预防:
雨季施工是塌方多发期,在施工期间各单位应提高警惕,提前做好雨季施工应急措施准备,增加巡逻人员,安全员、水电工多加巡视,一旦发现情况要马上处理或者向上级汇报。在处理塌方过程中,第一要注意安全,做好防护,防止引起第二次塌方,第二行动迅速,跟时间赛跑,争分夺秒,在查看塌方详情后立即制定处理方案,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并对为塌方段进行检查,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上报、处理。附图:塌方后土层交界带彩图 深基坑开挖技术交底书
交底单位:浙江舜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工程名称
万金大厦
受控编号
/
交底单位 浙江舜华公司
日期
2013年10月1日
接收单位
/
接收人
挖土班
交底内容:
深基坑安全技术交底
一、基坑土方开挖安全保证措施
(1)开挖基坑前,认真作好现场调查研究,了解施工区域内原有的地下建筑物、地下管线及其它影响正常开挖设施的分布情况。
(2)按设计要求在基坑内外作好降水准备工作,在基坑四周设置排水沟,及时排水。
(3)基坑开挖后四周用钢管设置1.2m高防护栏进行围护,安装围护网,并涂刷醒目标记确保夜间施工安全。
(4)围护结构必须封闭合拢后才能开挖,开挖过程中应注意土壁的变动情况,如有异常现象,应立即停止开挖,及时上报,并采取加固措施。
(5)开挖过程中按设计要求周期性对桩位及埋设的水准点进行观测、量测,及时掌握桩的位移和基坑沉降,确保基坑开挖安全稳定。
(6)当土方开挖到相应支撑处,必须按设计要求及时架设钢支撑,使基坑的变形满足设计要求。
(7)经常检查土壁的稳定情况。
(8)由于基坑开挖后,底部不可避免会有少量积水,因此特别注意用电安全,经常检查各种用电设施、漏电保护器及电缆线的完好性,发现漏洞及时改正。
(9)土方外运时,所有运输及装卸机械必须遵守其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司机持证上岗,进入市区时遵守交通法规,不超运超载。
二、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1)进入施工现场人员一律戴安全帽,并接受入场教育。
(2)对施工人员加强安全施工的教育,定期进行安全检查专业安全检查。(3)基坑支护由有资质的专业人员施工,对加工机械的安全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进行交底,并由机械技师对所有机械性能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4)土方开挖时,要按标准放坡,本工程采用高压喷射砼护壁,保证基坑的稳定性,基坑周边必须设置防护栏杆,上下基坑搭设临时马道。
(5)土方开挖时挖掘机开挖,避免挖土机械碰撞土壁和桩身。
(6)要注意基坑支护结构内的水平位移及地面沉降监测,其控制范围为水平位移不大于5.0cm,地面沉降不超过2.5cm以内。
(7)意外原因造成基坑变形过大处理措施
外界条件突然骇变(如基坑外附近管线漏水、地面荷载突然增大),或其它原因造成桩背后土压力增大,通过位移观测,桩顶位移超过5cm(警戒值),应采取加固措施。如加强钢支撑、补加锚杆加固以阻止位移继续扩大,确保基坑及周围建筑物的安全。
(8)施工期间,安全员全面负责安全监督工作,发现不安全因素,随时排除,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
三、其它安全控制防范技术措施
针对本工程特点,深基坑施工、车辆运输、施工用电为控制防范的重点,并采取以下措施:(1)深基坑开挖前,认真进行基坑支撑、纵坡稳定性检算,并根据计算结果采取有效的措施。在方案报监理批准后,严格按批准的方案实施。开挖后在四周搭设围栏,做好临边防护。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加强对基坑量测和对周围建筑物的监测工作,根据量测和监测反馈的信息,及时修正施工开挖、支护参数,确保基坑稳定。
(2)各工种进行上下立体交叉作业时,不得在同一垂直面上操作。施工时认真搞好个人防护,正确使用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3)施工用电的安全防护措施:认真做好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设计,制定电气安全操作规程、安装规程和运行管理规定、电气维修检查制度。做好电气交接班记录、接电电阻测试记录和漏电开关测试记录。现场临时用电线路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布设,严禁乱拖乱拉。施工现场使用统一标准配电箱。施工电器设备的保护接地、接零措施严格按照规定实施,工作手灯使用安全电压。经常对现场用电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定期测试漏电开关及接地电阻,发现隐患立即整改。
(4)做好运输安全工作。对运输设备必须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并派专人维护;运输车辆在施工区域要缓慢通行,在坡道上停放时要采取防溜放措施;出入工地车辆必须冲洗。土方运输车辆要有防止泥土掉落措施。
(5)抓好安全培训和安全技术交底工作,严禁无证上岗,杜绝违章作业。监理签字:
浙江舜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第五篇:隧道不良地质与塌方处理技术
2009论文(技术总结)隧道塌方处理
羊角脑隧道不良地质与塌方处理技术
摘要:隧道塌方是一种不容回避的现象,除了加强预防外,更重要的是如何整治处理、减小损失和挽回进度。在隧道出现塌方的情况下,塌方处理分2步进行:首先对受塌方影响的初期衬砌裂缝地段进行加固,及时施作二次衬砌;其次是对塌方体进行抢险处理。在现场把握情况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处理塌方对策,认真制定处理塌方的步骤、方法及预防塌方的施工措施。公路软弱围岩段隧道施工必须早封闭成环及紧跟二次衬砌,使其与初期衬砌共同参与受力。关键词:羊角脑隧道、塌方处理、小导管加固
1、工程概况
郴宁高速公路是厦门至成都高速公路在湖南省境内重要路段之一,也是湖南等内陆省份通往东南沿海地区前线的一条重要的国防军事快要通道,同时也是构成湖南省五纵七横高速公路网络主骨架组成部分,是连接我国东、中南部及西南地区的主要运输通道。本合同段起讫里程K151+134~K154+100,起点位于桂阳县保和乡上张家村,终点位于桂阳县方元镇周家水村。
其中主要工程为羊角脑隧道(双线),右洞起讫桩号为YK151+155~YK154+025,长2870m,左洞起讫桩号为ZK151+160~ZK154+090,长2930m,属长隧道,其余路基工程178m。隧道左、右洞线型为大半径C型曲线,郴州端为直线,宁远端左、右洞曲线半径分别为2350m、2450m,超高为2%。右洞纵断面郴州端约1960m的范围内位于2.5%的上坡段内,其余位于0.5%下坡段内;左洞纵断面郴州端约1965m的范围内位于2.5%的上坡段内,其余位于0.5%下坡段内。隧道段内地形较为平坦,局部坡陡,冲沟发育,冲沟走向以被动走向为主,呈“U”字型沟谷。隧道区内地层由上至下为 2009论文(技术总结)隧道塌方处理
2.3.3施工方面原因。施工时对地质复杂程度认识不足,对岩石受到裂隙及溶槽切割后对隧道结构的不利影响认识不足、不清晰,重视程度不够,同时参加施工的人员经验不足,没有对不良地质灾害很好的进行预测。
3、处理措施 3.1不良地质:
在不良地质区段进行施工时,就实际情况增加不稳量测断面,并就重点断面进行重点跟踪量测,作好地质报告。
选择最合理的辅助施工措施,包括大管棚支护、超前导管、钢支撑加密等,并在施工中掌握以下几个要点:“勤量测、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弱爆破、强支护、早封闭、快衬砌”。3.2塌方:
3.2.1在塌方体表面喷1层30cm厚的C20早强混凝土将塌方体封闭,保持塌方体稳定,防止塌方体继续扩大。
3.2.2后方围岩补强:
a、在后方未稳定区域,确定了不能立即衬砌的段落,环向打入Φ42小导管作为注浆管,(小导管采用φ42mm(壁厚3.5mm)的热轧无缝钢管,)注浆管长度以5米为宜,间距为100㎝×100㎝,主要针对围岩裂隙及受塌方影响变形扰动的松散体。
b、对于上台阶已经施工完的工字钢(ZK151+228.75~ZK151+256左右侧)段锁脚位置打设三层Φ42小导管,每层间距40cm。
c、注浆采用水泥---水玻璃浆液,水泥浆与水玻璃体积比1:0.5,水泥浆水灰比1:1,水玻璃浓度35波美度,模数:2.4,注浆压力:初压0.5~1MPa,终压2Mpa,注浆后,根据监控量测数据来看,后方围岩已趋于稳定,可以进行下一步施工方案的实施。
3.2.3仰拱施工:掌子面暂停施工,立即采取下台阶仰拱紧跟掌子面封闭成环的原则措施,保证安全,从ZK151+228.75开始在仰拱底部工字钢与边墙工字钢连接封闭成环,直至跟到掌子面位置,仰拱必须采用短跨度开挖,最大不得超过3m。
3.2.4超前支护:
为防止前导开挖继续塌方的发生,同时能够保证施工质量及运营安全,根据实际情况对掌子面前方进行探孔,探孔深度20米,查看前方地质情况,探孔时分别对每米进尺做好地质描述,用以指导下一步施工。根据以上地质描述,经专家、公司、总监办、工作站、设计院、监理处等单位现场仔细勘查后,确定掌子面采取直径108mm的大管棚进行超前支护。根据地质情况,掌子面围岩为全风化泥质砂岩夹黄粘土,结构面发育无序,稳定性较差,对于难于成孔的部位采用跟管施工,一次成型,在桩号ZK151+256处,沿渣堆顶部初支出露的轮廓线施工大管棚,Φ108mm大管棚的环向间距为30cm、外插角为8°、长度为15m,在每2根大管棚间打入外插角为25°、长为7m的Φ42mm的小导管,小导管纵向间距为2.5m,并压浆固结塌方体和周边围岩,注浆压力为0.5~1.0MPa。
2009论文(技术总结)隧道塌方处理
大管棚—跟管示意图
a、大管棚——跟管制作方法
跟管分为:管靴、跟管和管丝三部分组成。其中此工程中跟管制作所用数据如下:管靴长度为30cm,一端内侧做10cm反丝扣,另一端做成10cm长、壁厚8mm,中间段采用直径108mm,壁厚为4mm。跟管采用长度为1.5m,直径108mm,壁厚为4mm,两端内侧做成反丝扣,长度为10cm,一部分要求在管壁钻孔,孔间距15cm,梅花形布置,用于跟管中前部,为了注浆时使浆液外流,一部分不钻孔,主要用于跟管尾部,防止漏浆。管丝长30cm,直径108mm,壁厚为4mm,两端外侧做成反丝扣10cm。
钻头采用直径80mm偏心钻头(偏心后成孔108mm),直径100mm连接头和直径80mm冲击器,钻杆采用直径73mm,长度1.5m。
b、大管棚——跟管施工放样
本次工程中大管棚——跟管环向间距为30cm,为了保证大管棚不侵入开挖轮廓线,顶部的大管棚的导向管应符合隧道纵向坡度、线路曲线要求以及根据管棚机性能以及考虑塌方处围岩情况,本工程技术人员初步定为8度。施工人员用钢筋把定向管按照8度焊接于钢拱架上,使定向管在大管棚——跟管施工中不移动,其中定向管规格直径130mm,壁厚为4mm,长度为1.5m。
c、大管棚——跟管的钻孔
首先在管棚机上安装带有钻头的钻杆,同时在钻杆上套一个管丝和一个有孔跟管,并将管丝与跟管丝扣连接及焊接牢固,将管靴从钻头前端套入与管丝丝扣连接并焊接牢固。管棚机开始钻孔,当 2009论文(技术总结)隧道塌方处理
否运行正常,将运行正常的机械,水泥、水玻璃运至工地。机械就位后,进行浆液的调配,浆液一般为水泥砂浆和水玻璃双液浆按一定的比例参配。严格进行大管棚注浆,注浆采取水泥-水玻璃浆液,水泥浆与水玻璃体积比1:0.5,水泥浆水灰比1:1,水玻璃浓度:35波美度,水玻璃模数:2.4,注浆压力:初压0.5~1.0MPa,终压2.0MPa。施工时由2名工人配制水泥浆,水玻璃浆液是用买好的35波美度浆液,1名工人开注浆机,2名工人连接注浆管。注浆从下往上对称注入双桨液,至从导气孔内流出浆液,关闭导气管的阀门,继续注浆直至压力达到设计要求。注浆时所有跟管的注浆阀门应全部打开,如果发生串浆,应将串浆跟管及其导气管的阀门关闭后再继续注浆,直至注浆压力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停止。每一根跟管一定要连续注浆,不间断。
3.2.5坍塌体开挖:
坍塌碴体下部开挖时,从ZK151+256开始初期支护工字钢纵向间距调整为40cm,并施作系统锚杆及铺挂双层φ8钢筋网。钢筋网安设时应注意:施作前,初喷3cm厚混凝土形成钢筋保护层;钢筋横纵相交处焊接或绑扎牢固;钢筋网搭接长度不得小于一个网格,焊接或绑扎牢固;施作前钢筋要进行校直、除锈及油污。塌方空腔采用C20喷射混凝土填满,大里程方向预留钢管到塌方顶部,作为二次填充用。3.3塌方处理的施工要求
本着保安全、保质量的原则,特别事情特别对待,项目部一定要由领导亲自领头带班、技术人员和安全员轮流值班,遇到突发事件,能立即采取应急处理措施。初期支护量测要及时,先期每4小时一测,待围岩收敛量及下沉量稳定后每8小时一测,并及时向值班人员、业主及监理汇报监控结果。对于每步工序都要高标准高质量来施工,杜绝施工队偷工省料等事情的发生。洞外的护栏要拦好,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洞内,值班人员要随时注意观察围岩变化。若有突变,所有人员必须立即撤离。加快处理速度,尽量减少围岩变化。
4、经验与体会
隧道塌方不但是由自然因素引起的,而且还有人为因素引起的,更重要的时地质勘测、施工工序与治理对隧道塌方起决定性作用。塌方事故发生后,业主、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应派出相关领导、隧道地质专家、工程技术人员等迅速到塌方点,具体勘察塌穴高度、宽度、纵向长度及塌穴稳定情况;检查塌方对初期支护的损坏情况和影响区域;分析塌方的主要原因和塌方可能继续发展的趋势等。前方封堵,后方加固,对塌方区形成合围,是防止塌方恶化的有效方法。而且必须认真制定处理塌方的施工措施,现场下达抢险口头指令,明确各自任务和要求。
隧道塌方后,不要急着去清除塌方渣体,应先待塌方体相对稳定后,对塌方体表面进行喷混凝土封闭,防止塌方体滑移,然后再加固未塌方地段,防止塌方范围扩大,最后向塌方体注浆加固为后序开挖做好预备。
为此在隧道的施工过程中要加强管理,重视地质超前预报及监控量测工作,围岩自稳不稳定地段要多打超前支护,并且不断培养工程技术人员在现场对围岩不稳定段施工的应变能力和处理能力。
参考文献: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