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政府工作报告2010.1[范文]

时间:2019-05-14 05:37: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芜湖市政府工作报告2010.1[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芜湖市政府工作报告2010.1[范文]》。

第一篇:芜湖市政府工作报告2010.1[范文]

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1月8日在芜湖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长 杨敬农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厚积薄发、成就辉煌的奋进历程

过去的一年,全市人民在中共芜湖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宏观环境变化,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保持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圆满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全面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目标。

——经济总量跃上千亿元台阶,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80亿元(预计数,下同),比上年增长17.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7000美元。全部工业销售收入达2200亿元,增长35%。实现财政收入200.7亿元,增长35.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4.8亿元,增长36.6%。

——固定资产投资突破千亿元,有效需求进一步扩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200亿元,增长33.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7亿元,增长19.3%。进出口总额25亿美元,增长75.1%,其中出口16.7亿美元,增长86.5%,创历史新高。

——城乡居民收入保持稳定增长,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00元,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7410元,增长10%;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2.06万元,增长16.6%;城镇新增就业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节能减排目标全面实现,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完成省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我市在2009年度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中,名列全省第一。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围绕加速崛起目标,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一是推进项目建设。全年在建投资亿元以上非房地产项目275个,十亿元以上项目37个,百亿元以上项目3个。芜湖电厂五期,三安光电、德豪润达光电、集瑞联合重工、玉柴联合动力、美的洗涤电器和厨卫电器、新联船厂新厂等项目一期建成投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上年净增397户。新兴铸管扩建、恒安纸业、双汇食品等项目开工建设。宁安城际铁路、合福客运专线、芜申运河、芜雁高速公路工程全面推进。核电项目列入国家中长期规划。二是完善企业服务。兑现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资金34亿元。减缴、核销企业社保费2.8亿元,缓缴社保费3.3亿元,发放社保补贴1.3亿元。35户工业企业列入了“小巨人”培育计划。坚持经济运行调度制度,加大企业帮扶力度,着力解决融资难等问题,小企业贷款余额272亿元,比年初增加196亿元。三是努力扩大内需。落实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和“以旧换新”等促进消费政策,财政补贴9186万元。大力培育文化、旅游等消费热点。四是增强县区发展活力。市级调度资金102亿元,支持县区发展。调整市与区财政体制,当年新增区级可用财力4.2亿元。五是夺取防汛抗洪重大胜利。面对近十年来长江最高水位、最大汛情,科学调度,全力以赴抗洪抢险,千亩以上圩口无一溃破,市区无明显内涝。

(二)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深入实施工业强市、三产兴市战略,着力推进产业优化升级。汽车及零部件、材料、电子电器三个支柱产业实现总产值1640亿元,增长42.6%。汽车产量68万辆,空调产量突破700万台。节能环保、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四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投资180亿元,增长66%;实现产值380亿元,增长46.8%。引进了兴业银行、江阴农商行等4家域外金融机构,繁昌建信村镇银行开业,扬子银行注册资金增加到10亿元。皖江物流产业投资基金获批设立,首期募集50亿元。新增小额贷款公司14家、证券保险机构2家、典当机构2家、担保机构72家。组建了皖江股权交易所。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260亿元、贷款余额1040亿元,分别增长29.7%、28.4%;域外金融机构贷款170亿元。神剑股份、长信科技成功上市,2家企业完成上市申报,芜湖港成功重组,市建投、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投公司共发行企业债券30亿元,海螺、奇瑞共发行中期票据68亿元,全市在资本市场筹资超过170亿元。出口加工区、芜湖港、裕溪口等物流园区建设加快,港储30万标箱码头工程竣工,新增第三方物流企业6家,安得物流成为全省首个国家5A级物流企业。商品博览城、果品冻品水产批发市场等14个专业市场建设加快,芜湖长江船舶交易市场交易量位居全国第一。我市被评为全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方特梦幻王国主题公园建成开园。建成和在建的四星级标准以上饭店13家,其中五星级7家。旅游总收入76亿元,增长24.9%。服务外包企业新增52家,服务外包执行金额达5000万美元,增长3.4倍。成功举办了科博会、汽博会等规模会展18个,我市被评为中国十佳会展城市。推广超级杂交稻41万亩,实施12万亩国家优质油菜生产基地项目,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3家。南陵县跻身国家首批现代农业示范区行列,大浦园区被批准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三)着力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全面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和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制定了鼓励风险投资机构推动领军人才创新创业、“产业振兴千名人才计划”、扶持光电产业发展等政策,市财政安排7.5亿元支持企业技术创新,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全市获得省级以上科技成果36项,新增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0家、高新技术产品111个;专利申请量7600件、授权量3500件,分别增长73.5%、30%;新增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8家、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和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各1家。大力实施商标品牌战略,“精诚”、“奔牛”、“同福”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全市新增省著名商标12件、省名牌产品12件、核准注册商标1350件。奇瑞建成了亚洲规模最大的汽车试验技术中心和汽车节能环保国家工程实验室。华东光电研究所特种显示国家工程实验室获批建设。中天印染公司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我市成为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强化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加强重点企业和行业监管。实施了85个节能项目,奇瑞5款新能源车型入选国家新能源汽车推荐目录,9个项目列入国家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循环经济和资源节约重大示范项目。安装节能路灯1.4万盏,节电50%以上;建筑节能施工执行率达100%,市区新型墙体材料应用比重达98.5%。

我市成为全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关停小火电机组2台、立窑水泥生产线26条、粘土砖瓦企业15家、非煤矿山23家。建成了朱家桥二期、城南一期和南陵县污水处理工程,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4万吨。实施“蓝天工程”,整治炉窑灶678台。

(四)大力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坚持高起点规划、大手笔建设,出台了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实施意见和配套措施。完成了市县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省级评审,编制了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和两江两湖(长江、青弋江、龙窝湖、黑沙湖)地区概念性规划等专项规划,完成了板城垾水系综合整治、大阳垾湿地公园、三县四区发展战略等规划方案。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140多亿元。长江中路南段高架桥、神山路跨扁担河桥、袁泽桥西幅桥和北京中路拓宽改造等工程建成通车。205国道等路面改善工程完工,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34公里。新建、改造了220千伏供电线路19条。完成了6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解决了13.9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推广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成果,宽带数据网实现市域全覆盖。新增投放客运出租车480辆、公交车70辆,整治了“五小”车辆,取缔残疾人机动轮椅车非法营运。开展市容整治巩固年活动,大力实施美化、绿化、亮化工程,整治了滨江南路等11条道路架空杆线,改造了44个老旧居民小区、60万平方米棚户区和北京路、利民路等沿街立面,新增赭山公园、中央公园等处绿化面积480万平方米,新增营造林7.95万亩,改扩建亮化项目100个,拆除违法建设13.6万平方米。发挥数字化城管平台作用,开通了城管服务热线,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五)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活力和动力。一是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基本完成了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发证工作。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流转耕地21万亩、林地6万亩。实施土地整治整村推进工作,开发复垦整理新增耕地9450亩,盘活存量用地2367亩,收回低效闲置土地1189亩。二是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了全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和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组建了市三大医疗集团,整合区级医院,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医药分开改革向县级延伸,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现药品零差率销售,减轻群众药费负担8570万元。三是推进财政和国有资产监管改革。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强化了税费征管。清理政府性债务和融资平台债务,制定了市直事业单位贷款、财政结转结余资金管理办法。开展了财政资金绩效评估试点。实施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信息化管理,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出台了商品房验收和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第三方审计办法。四是推进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成了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绩效工资改革,预发了其它事业单位工资(生活)性补贴。五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召开了全市创业富民大会,出台一系列政策,推进全民创业。全市登记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达7.27万户,增长9.3%;新开业个体工商户1.26万户、私营企业3587户。

全面启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经济技术开发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长江大桥开发区完成了新区总体规划和循环经济园区、综合保税区规划,省级孙村经济开发区获批筹建。制定了代理招商管理办法,组织参加了中博会、徽商大会等重大招商活动,在京、沪、闽、粤等地举办了14次投资环境推介会,选派了第二批市直驻点招商人员,推进市直小分队招商向专业招商转变。加强与中央企业、全国知名民营企业对接,8个央企合作项目开工建设,格力电器、德尔电器、南翔万商等一大批项目成功落户。全年实际利用外资7.4亿美元,增长17.5%;实际利用内资1150亿元,增长71.2%。新增进出口经营权企业230家、发生实绩企业90家。港口货物吞吐量达6600万吨,增长15.6%。外事、侨务、对台、外经等工作取得新进展,与亳州结对合作取得初步成效,与奥地利格拉茨市缔结为友好城市。

(六)努力保障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大力实施38项民生工程,总投入36.8亿元。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2.8万人,农民工技能培训1.3万人。全市最低月工资标准从540元提高到680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共达153.6万人次,增长8%。市属三县全部纳入了国家新农保政策试点。退休人员养老金月人均增加127元,失业保险金月人均增加91元。10万城乡低保对象应保尽保,对困难群众的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水平进一步提高。改扩建敬老院15所,新增床位1200张。五保对象分散供养和集中供养标准分别达到年人均1880元、2570元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101.9万人、参合率98.8%,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77万人。新增131个单位、1.7万名职工建立了住房公积金制度。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80亿元,增长35.4%;房屋竣工270万平方米,增长24%。安置房在建665.3万平方米、累计竣工619.2万平方米。廉租房在建87.1万平方米、竣工40.9万平方米。11374户居民享受廉租住房保障,其中1883户享受实物配租。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稳步推进,完成了市区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年度目标和三县农村学校旱厕改造任务。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毕业生双证率、就业率均达98%。扩大优质高中资源,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提高到84.8%。市一中新校区、安徽中加学校即将投入使用,新增民办教育机构43个。弋矶山医院、市二院、市四院门诊住院楼投入使用,新增病床1500张。市中医院门诊医技住院楼主体封顶。建成1个标准化镇卫生院、244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徽商博物馆建成开馆。4个镇综合文化站、38个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79个农家书屋、50个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成使用。成功承办了中央电视台“芜湖月·中华情”中秋晚会、第十五届全国青少年车辆模型教育总决赛、首届全国大学生空手道锦标赛。我市运动健儿再创佳绩,在广州亚运会上获得2块金牌1块铜牌,在省第十二届运动会上夺得总分第二名。计生工作取得新进展,在全省率先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人口出生率8‰。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进展顺利。适时出台了稳定粮油、蔬菜副食品价格的政策措施,完善市级商品应急储备体系,新建、改建市区菜市场12个,对困难群众发放物价补贴1438万元。完成了“五五”普法工作,扎实推进依法治市,深入开展“双百日维稳攻坚行动”,完善信访工作制度,排查化解社会矛盾。公开挂牌整改安全生产重大隐患25个,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持严打高压态势,群众安全感进一步提高。认真做好双拥优抚安置工作,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进一步加强,我市被评为全国人民防空先进城市。民族、宗教、气象、档案、地方志、老龄、残疾人等事业取得新进步。福利彩票慈善助学项目荣获中华慈善奖。镜湖区被评为全国养老社会化服务示范区、全国社区服务先进单位。繁昌县、镜湖区被评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区。

(七)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学习培训,大力倡导勤勉务实的优良作风,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努力增强推动科学发展的本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积极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主动加强与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密切联系。全年办理人大议案2件、建议105件和政协提案361件,办复率100%;回复和办理人民网、中安在线网和市民心声网民留言、咨询7280多条,回复率100%。实现审批项目在线申报、“一窗式”综合受理,建立项目审批“快捷通道”机制,全面推广应用电子政务统一办公平台,努力提高办事效率。深入开展“万人千企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强化服务对象监督,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坚持廉洁从政,加强制度建设,严格政府性资金审计,强化财政资金监管,厉行勤俭节约,推行“阳光村务”,开展“小金库”、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等专项治理,廉政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回首极不平凡的“十一五”,我们有效应对了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成功战胜了多重自然灾害的重大挑战,谋划实施了一批多年想办而没有条件办的大事要事,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这五年,是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的五年。主要经济指标总量跃居全省第二位。地区生产总值跨过6个百亿元台阶,年均增长16.1%,为改革开放以来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累计固定资产投资3430亿元,是“九五”、“十五”十年的3.4倍。规模工业企业由552家增加到1864家,4家企业产值超百亿元。财政收入跨过2个百亿元台阶,年均增长24.3%。

这五年,是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的五年。工业化率由46.5%提升到58.9%,三个支柱产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9.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4.1%提升到24.9%。粮食产量稳定在84万吨左右,比“十五”末增产7万吨。非公有制经济比重由56.9%提升到62%。

这五年,是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的五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480亿元,是“十五”时期的9.6倍。市区建成区面积由95平方公里增加到135平方公里、人口由73万增加到112万。城镇化率由54.3%上升到68%。城镇道路由756公里增加到1790公里。统调机组发电装机容量由50万千瓦增加到198万千瓦。完成了万亩圩口堤防达标工程。新增污水处理能力43万吨。新建滨江公园,扩建赭山公园,完成保兴垾整治一期工程,新增绿地1150万平方米。高速铁路、火车站改扩建、芜申运河、青弋江分洪道、响水涧抽水蓄能电站等一大批打基础、管长远的重大项目获批建设。

这五年,是改革开放成果丰硕的五年。农村综合改革取得成效,国企改革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和创新不断加快。事业单位改革在全省率先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文化体制改革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完成了公务员津补贴和部分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创新行政和财政管理体制机制,简政放权,激发活力。对外开放成效显著,五年累计利用外资27.7亿美元、利用内资2689亿元,分别是“十五”期间的3.3倍、6.3倍。获得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达1140家,净增867家,进出口总额年均递增31.5%。我市被列为成功开拓中国特色发展之路的全国18个典型地区之

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核心城市、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的中心城市,城市影响力、竞争力明显提升。

这五年,是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的五年。实施了53项民生工程,累计投入102亿元。新增就业27.3万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4.1%和13.2%,比全省平均水平分别高3100元、2400元左右。市科技馆、图书馆、文化馆建成投入使用。医疗、卫生、教育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保障水平明显提升,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月人均增加726元。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由20%提升到51%。城市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由25平方米增加到30平方米,农村人均生活用房面积由31.9平方米增加到37.5平方米,机动车保有量由7.3万辆增加到24.5万辆,居民人均储蓄存款由0.9万元增加到2.06万元。

“十一五”发展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更是弥足珍贵,今后我们必须倍加珍视并要长期坚持。一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把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与我市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抢抓机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积极应对各种挑战,不断开拓具有芜湖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二要始终坚持推进自主创新,不断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建设,培育一批在全国“叫得响”的创新典型。三要始终坚持弘扬创新文化,崇尚创新、宽容失败、支持冒险、鼓励冒尖,营造尊重、爱护、宽容、保护企业家的良好氛围,让一切创新创业的源泉充分涌流、竞相迸发。四要始终坚持与时俱进、解放思想,不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坚决破除影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优化发展环境,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五要始终坚持对外开放,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把推进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不断提高对外开放合作层次和水平。六要始终坚持统筹兼顾,注重生态环保、招商引资并举,注重“好”字当头、又好又快;注重以城带乡,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七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强化群众观念,把更多的时间精力用在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上,把更多的财力物力用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上,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八要始终坚持依法行政,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着力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效能,建设法治政府。

各位代表!

“十一五”的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在芜湖发展史上谱写了辉煌篇章。这是中共芜湖市委统揽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代表充分行使职权、市政协委员积极参政议政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奋进、社会各界合力共建的结果。在这里,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全市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驻芜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和政法干警,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离退休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向在我市创业的投资者、建设者,向为芜湖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中央、省直各部门和海内外友好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

回首极不平凡的“十一五”,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规模不够大、产业结构不够优、竞争力不够强的市情没有根本改变。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较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强。第三产业发展相对不足,农业现代化水平亟待提高。土地、资源、环境制约日益增强,节能减排任务依然艰巨。统筹城乡发展步伐尚需加快,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有待提升。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少数干部群众观念淡薄,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腐败现象时有发生。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更加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绝不辜负全市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二、科学发展、率先崛起的锦绣前程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速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的战略机遇期,是率先崛起的黄金发展期。未来五年加快发展的机遇前所未有,是大有作为、大有可为的五年。作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核心城市和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中心城市,政策叠加效应日益显现;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发展活力和动力日益强劲;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发展后劲日益增强;交通和产业基础不断完善,区域经济中心地位日益提高。但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未来五年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世界经济复杂多变,区域竞争日趋激烈,资源环境约束加强,转型发展任重道远。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把握发展规律,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主动应对挑战,聚精会神抓建设,一心一意谋崛起,努力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全面转型、率先崛起、富民强市为主线,全面实施“创新驱动、产业强市、统筹城乡、开放合作、和谐发展”五大发展战略,着力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促进产业高端化、城市现代化、环境生态化,建设创新芜湖、优美芜湖、和谐芜湖、幸福芜湖,立足全省次中心城市定位,把芜湖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综合交通枢纽、现代物流中心、创新型城市和长江流域具有重要影响的现代化大城市。

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努力实现“12861”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万亿元;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2800亿元,工业销售收入达60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10万元,确保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突出把握好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增强核心竞争优势。推进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完善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落实鼓励研发的财税政策,健全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加强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施“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加大企业上市力度,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放大产学研合作效应,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支持优势企业加强技术标准、体系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推进国家汽车零部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技术平台建设,为企业创新提供技术和服务支撑。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商标品牌建设。力争到2015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3%。

第二,实施产业强市战略,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集中力量发展壮大汽车及零部件、材料、家用电器三个支柱产业,把芜湖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汽车、新型材料、家电生产基地;加快发展节能环保、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四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形成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改造提升能源、化工、船舶制造、纺织服装、烟草食品等传统产业。到2015年,努力打造汽车、材料、光电、家电4个销售收入超千亿元产业。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优先发展金融、现代物流、文化创意、服务外包和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中介服务业、商贸业、会展业、养老和家庭服务业,积极培育总部经济,加快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专业化大市场和服务业集聚区,不断推进第三产业规模扩张、结构优化和竞争力提升。到2015年,力争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5%。坚持用工业化理念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优化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推行清洁生产,倡导绿色消费。

第三,实施统筹城乡战略,建设现代化大城市。按照规划统领、市域一体、组团发展、彰显特色的发展思路,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集聚力、辐射力和带动力,力争到2015年城镇化率达到75%。构建组团式城市发展格局,推进中心城区“东扩、南进、中提升”,发展湾沚、繁阳、籍山三个城市副中心,建设特色中心镇。构建现代交通网络,建成宁安城际铁路、京福客运专线、商杭客运专线、皖赣新建双线、火车站改扩建、芜雁高速公路、长江公路二桥、芜申运河等重大工程。加快城乡供水、供电、供气、污水垃圾处理、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青弋江分洪道和县城防洪工程。加大环卫、市政、园林等行业改革力度,实现数字化城市管理全覆盖。坚持公共交通优先发展,优化线网结构,完善场站建设,提升服务质量。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逐步形成保障性住房体系和商品房体系。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在确保农民利益有保障和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的前提下,以土地整治整村推进为突破口,统筹城乡协调发展。逐步实施一元化户籍制度,把更多符合落户条件的农业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节约集约利用能源资源,加强水、大气、农村面源的污染防治,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开展植树造林和园林绿化,保护森林公园、湿地、文化遗产等自然和人文景观,力争市区绿化覆盖率达41%,全市森林覆盖率达23%,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第四,实施开放合作战略,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战略,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合作新格局。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按照“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发展”的要求,利用先行先试权,突破体制机制障碍,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抓好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招商,新上一批重大项目,在引进世界500强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和上市公司上取得更大成效。深化区域合作,推进芜马同城化、跨江联动发展,全面参与泛长三角发展分工合作。积极加强友城交流,深化与亳州等市的结对合作。

第五,实施和谐发展战略,提升人民幸福指数。健全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实施民生工程,着力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扎实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全国试点、国家级创业型城市试点工作。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鼓励全民创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城乡居民养老、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加快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大力发展福利慈善事业。加快建立现代教育体系,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率先普及15年基础教育,打造长三角地区具有重要影响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强市。完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加强血吸虫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做强三大医疗集团,鼓励社会资本创办特色、高端医疗技术服务机构,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推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繁荣文艺事业,完善文化、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全面做好人口工作。完善对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的社会服务,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全面加强社会管理,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开展“六五”法制宣传教育,坚持依法治市,完善基层管理和服务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三、全面转型、富民强市的崭新征程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意义重大。综合考虑,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以上,财政收入同步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以上,全部工业销售收入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进出口总额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3.5%,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比重达36%,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增长25%,城镇新增就业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出生率控制在8‰以内,节能减排完成省政府下达目标。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力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力争更好更快的发展,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坚持市领导分工联系重大项目制度,加强项目跟踪服务,加快项目建设。围绕壮大三大支柱产业,加快推进奇瑞轿车五厂和新能源汽车、集瑞联合重工和玉柴联合动力二期、格力电器、新兴铸管三山基地、芜湖海螺水泥三期、美的出口空调二期等重点项目建设。围绕发展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三安光电和德豪润达光电二期、信义超薄玻璃等重点项目早竣工、早投产。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服装品牌创建,发展船舶核心装备和关键零部件产业,推进恒安纸业、都宝卷烟、双汇食品等项目建设。鼓励企业实施技改,提升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档次。积极引进域外金融机构,扶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鼓励小额贷款、担保、典当、风险投资机构发展,引导设立金融租赁公司、财务公司、信托公司、消费金融公司,创新金融服务,扩大信贷规模。支持企业直接融资,加强企业上市工作,力争申报3家以上。完善港航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南翔万商、裕溪口煤炭储配中心、方村物流基地等重点物流项目。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加快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园二期、鸠江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项目建设。以方特两个主题公园为龙头,加快芜湖古城等项目和星级宾馆建设,整合旅游资源,推动旅游产业升级。加快推进弋江区服务外包产业园二期建设,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加快区域性大市场建设,积极培育会展经济。推进南陵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大浦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推广超级稻丰产工程,实施优质油菜生产基地项目,加强“菜篮子”工程建设,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培育农业标准园、休闲生态观光园。成立农业担保公司,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和农民创业,培育一批农民专业示范合作社,壮大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拓展消费需求,落实扩大内需政策,培育旅游、文化、体育等消费热点。统筹调度市级资金,支持县区经济发展。

(二)进一步加快城市现代化建设步伐

把加快城市现代化作为全面转型的战略重点,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是坚持规划引领。完成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年)修编,编制完善给排水、污水处理、公交、燃气、环卫、绿地系统、水环境保护、旅游、商业网点、城市轨道交通等专业专项规划,开展市域综合交通等专题研究。二是推进城市大建设。加快铁路、芜申运河、芜雁高速公路工程建设。力争商杭客运专线、芜湖长江公路二桥项目获批建设。加快芜屯路清水河公路桥建设,开工建设三荻路漳河大桥和马园河桥。加快县乡道路升级改造、危桥改造、渡改桥和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建设。实施城市畅通工程,新建中江大道南延段等14条道路,续建长江北路延伸段等一批改造工程,建设人行天桥、地下通道和停车场,新增和更新公交车378辆。开工建设利民路水厂二期、三山自来水厂。新建和改造一批加气站。深入实施“大绿化”工程,加快建设和改造龙窝湖公园、凤鸣湖公园、芦花塘公园、大阳垾湿地公园、汀棠公园、神山森林公园等一批市、区级公园,新增绿地面积450万平方米,力争建成国家园林城市。开工建设青弋江分洪道工程,实施农村安全饮水、水库除险加固、重点泵站建设、河流湖泊综合治理等工程,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增强防汛抗旱能力。推进农村信息化,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多更有效的信息服务。三是强化城市管理。开展市容整治提升年活动,健全工作机制,实施美化亮化工程,推进老旧小区整治、沿街立面改造,提高公共设施建设和管理水平。严控违法建设,强化渣土管理,整顿交通秩序。扩大市区数字化城管覆盖面,推进三县数字化城管建设,提高管理效率。

(三)大力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

深入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和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做好新一轮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考核工作,争取列入国家科技金融创新试点城市。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0家、高新技术产品100个,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增长30%。完善科技创新平台,加快创业中心、汽车电子及关键零部件企业孵化器、高新区大学科技园建设,力争申报省级以上研发机构20家,新增科技企业孵化器5万平方米。健全“科技路路通”芜湖分中心服务功能,新建服务站10个。力争专利申请量5700件、授权量2700件。争取建立国家专利技术(芜湖)展示交易中心,促进专利技术转化。深化产学研合作,引进高校、科研院所来芜设立研发和技术转移机构。支持留学人员芜湖创业园升级为省部共建园。把人才资源开发利用放在优先位置,加大招才引智和本地创新型人才培育力度,营造尊重人才的社会环境,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四)突出抓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进一步推进改革。一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建立公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改革医院收费结算方式,加快医院信息化建设和体制机制改革。二是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转换用人机制,健全全员聘用和岗位管理制度,稳步推进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三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国有企业绩效考核办法,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创新国有资产运营管理体制,提高运营能力。四是深化财政改革。调整城镇土地使用税征管和奖励机制,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调整市直机关财务核算体制。扩大预算支出绩效考评范围。科学编制预算,整合财政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五是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完善各项社会保险制度,积极探索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新农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衔接办法,畅通养老保险异地转移通道。六是深化统计制度和方法改革,建立科学的统计审核体系。七是大力推进创业富民。市、县区设立创业富民专项扶持资金,以贴息、补贴、奖励、风险补偿等方式,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积极引导扶持全民创业。

(五)全面推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

始终牢记发展是第一要务、招商是重中之重,持之以恒地保持扩大对外开放、承接产业转移的高涨热情和强劲势头。完善功能配套,高起点建设专业园区,强力推进经济技术开发区“二次创业”。加快长江大桥开发区循环经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综合保税区报批工作,尽快形成承接产业转移的新优势。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格国家级为契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壮大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大力提升省级开发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层次和水平,着力在引进大项目和大企业上取得更大突破。加快建设一批标准厂房、蓝领公寓,提高开发区土地利用率,优化开发区生活配套环境。创新招商方式,发挥国内外知名商会、协会作用,提高招商小分队专业化水平,强化招商项目全程跟踪服务,增强招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更加重视引进技术、人才和研发中心,加强与中央企业、全国知名民营企业、世界500强外资企业的对接联系,力求取得更大进展。

(六)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着力缓解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将是我们长期的重大任务。一是要更加突出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扎实推进农村土地整村整治工作,加强耕地保护,拓展发展空间。对土地投资强度、单位产出率、建筑容积率、土地供应率等指标实行最严格的考核,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对省级开发区以外的工业项目投资,实行市级审批,从严控制。继续清理土地出让合同,对承诺事项进行对照检查,纠正违约行为,防止占地不用。二是要更加重视节能减排。层层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强化目标考核。加快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推广应用,健全重点耗能企业监控机制,推进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公共机构等领域的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认真谋划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项目,做好奇瑞、海螺、新兴铸管等循环经济示范工作。加快滨江、城东、芜湖县、繁昌县污水处理项目建设,完善配套管网,提高污水处理率,扎实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从今年开始,3年内基本完成市区所有老旧居民小区雨污分流改造。三是要更加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强化环境监管,实施严格的饮用水源和地表水域保护制度。整治环境污染突出问题,巩固保兴垾整治、小炉窑烟尘整治以及“三湖”(银湖、凤鸣湖、汀塘)整治成果,启动板城垾、保兴垾上游及支流整治工程。开展农村主要沟渠湖塘的清淤疏浚,打造一批“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环境典型。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完善城乡垃圾收集处置一体化网络。严控山体开挖、矿山开采,并形成严格的报批制度。深入开展绿色系列创建活动,建设沿江、沿湖抑螺防病林,推进社会化办林业,积极争创国家级和省级生态县。

(七)高度重视解决民生问题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大力实施民生工程。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创新社会管理为重点,解决群众关切的重大问题,研究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不断增进群众福祉。在实施省民生工程基础上,新增城市公共交通建设、学前教育发展2项,并扩展增加血吸虫病防治、“菜篮子”工程等内容,共计划实施39项民生工程、安排资金38.3亿元。二是更加重视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提高,大力实施城乡居民收入“五年倍增计划”。进一步加强城乡公共就业服务,完善农民工就业培训机制,对困难群体实施就业援助,大力扶持城乡居民就业、创业,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增加居民的工资性、经营性和财产性收入。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困难群体救助,逐步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标准,建立物价上涨与财政补贴联动机制,保障低收入家庭基本生活,增加居民转移性收入。三是保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建设拆迁安置房420万平方米,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10万平方米,改造棚户区1.2万户。出台支持房地产开发政策,增强投资者、消费者信心,增加市场供应,加大对外营销力度。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面,支持职工改善住房条件。四是做好教育、卫生、文化等工作。制定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切实解决“入园难”问题。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职教园区建设。积极支持在芜高校建设,鼓励高校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扩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面,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开展专项整治,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加强出生缺陷干预,提高计划生育综合服务水平。加快市规划馆和博物馆、县区图书馆和文化馆等建设步伐,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开工建设奥林匹克公园二期工程,推进公共机构体育设施社会化服务,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编制和实施2011-2020年妇女和儿童发展规划。重视民族、宗教工作,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发展老龄、残疾人事业。

(八)着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深入开展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提升全民素质,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启动“六五”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加强法律援助、律师、公证和人民调解工作,提高全社会法制化管理水平。开展第八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加强城乡和谐社区建设,推广社区信息化试点,改进社区服务。高度关注和解决征地拆迁的遗留问题,严格执行相关政策,切实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创新信访机制,拓宽沟通渠道,引导群众依法表达利益诉求,排查化解社会矛盾纠纷。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强交通、建筑、消防等重点领域安全专项整治。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加大装备投入,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支持部队建设,重视国防教育、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人民防空工作,争创新一轮全国双拥模范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各位代表!

全面完成今年和“十二五”时期各项任务,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将进一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建设学习型机关活动,不断提高谋划、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力戒骄傲自满,力求各项工作争上游、争一流。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始终站稳群众立场,创新群众工作方式,健全群众工作制度,维护群众切身利益。进一步提高机关效能,整合行政资源,理顺部门职能关系,提高办事效率,改进服务态度,健全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坚决治懒治庸。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坚持科学民主决策,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建议案、提案,充分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及各人民团体的意见。进一步加强政务公开和网络问政,继续开展“万人千企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充分发挥服务对象、社会和媒体的监督作用,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加大问责问效力度。进一步优化政治生态,精诚团结,同心协力,维护大局,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始终保持用心用力的工作激情,始终保持勤勉尽责的务实作风,坚持推进科学发展不折腾、不懈怠、不动摇。进一步加强廉政建设,落实廉政责任制,加强廉政教育,强化制度建设,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坚持勤俭节约,力戒奢侈浪费,着力打造廉洁政府。

各位代表!

回顾成就辉煌的奋进历程,我们无比自豪;展望无限美好的锦绣前程,我们心潮澎湃;踏上跃马扬鞭的崭新征程,我们豪情满怀。让我们在中共芜湖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和团结全市人民,励精图治,锐意进取,倍道兼程,奋发有为,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以优异成绩向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献礼!

第二篇:芜湖市教育局

芜 湖 市 教 育 局

教少„2007‟3号

关于举办芜湖市少先队辅导员培训班暨

少先队辅导员技能技巧比赛活动的通知 各区教育局,直属各学校:

为认真贯彻落实《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纲要》,提高对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的认识,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切实以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少先队工作,深入开展少先队辅导员光荣感和责任感教育,把辅导员队伍建设真正落到实处,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综合技能的辅导员队伍,展示我市广大少先队辅导员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经研究决定举办芜湖市少先队辅导员培训班暨少先队辅导员技能技巧比赛。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意义

针对少先队辅导员职业素养的养成以及适应新形势下少先队工作在工作内容、管理机制和活动组织等多方面的创新需求,以拓展全新视野和塑造辅导员品格与能力为目的,实施辅导员的基本功训练、技能技巧比赛,为辅导员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

二、主要内容

1、培训内容

《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纲要(试行)》解析及实践操作辅导;

少先队游戏活动的技能;

少先队课题研究与少先队论文

2、技能技巧比赛内容

辅导员基本功、技能技巧、综合素质等项目。

三、培训及参赛对象

市区各中小学大队辅导员和部分优秀中队辅导员。

四、培训及比赛时间、地点

培训、比赛时间:4月3日-4月5日(具体安排另行通知。)培训、比赛地点:芜湖市少年宫

五、报名及参赛方式

各单位要按照要求选派辅导员填写报名表参加培训和比赛。(报名表请在少年宫网站下载,联系电话3833158转8006)

六、比赛内容及要求

第一阶段:辅导员基本功竞赛

1、少先队论文或者少先队工作随笔

要求:参赛者于4月3日前上交一篇论文或一篇随笔,逾期视作放弃,发现抄袭者取消该项比赛资格。

2、少先队活动策划

要求:参赛者于4月3日前上交一篇根据少先队员成长过程中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精心设计的有助于少先队员自我教育的少先队活动方案(包括文字材料和多媒体课件)。

3、抽签准备5分钟进行演讲比赛。

要求:现场抽签参加演讲比赛,准备5分钟,演讲时间不超过5分钟。演讲内容围绕辅导员应做少年儿童人生追求的引领者、实践体验的组织者、健康成长的服务者、合法权益的保护者和良好发展环境的营造者。

第二阶段:辅导员技能技巧比赛和才艺展示(现场比赛)

1、器乐、歌曲或舞蹈(任选一项)

要求:根据自己的特长,用器乐现场演奏曲目一首(器乐自带),时间不超过4分钟;根据自己的特长,现场表演舞蹈或唱歌,自备伴奏曲目(自备磁带、碟片各一份),时间不超过4分钟。

2、队报设计

要求:参赛者根据命题现场设计一份队报,现场提供两张8K纸,其他材料自备。

3、综合表演

要求:随机抽签组成4-6人临时小组,现场表演一个节目,形式不限(诗歌朗诵与合唱除外),题材要求健康向上,体现团队协作精神,能反映队员或辅导员学习、工作,生活,时间不超过8分钟。

七、奖项设置及评选表彰方法

(一)奖项设置

1、设“芜湖市少先队辅导员基本功奖”(前三项总分取若干名);

2、设“芜湖市少先队辅导员才艺奖”(后三项单项总分取若干名);

3、设“芜湖市少先队辅导员风采奖”(六项总分取若干名);

(二)评选表彰办法

1、由有关专家、辅导员代表组成大赛评委会,封闭命题、现场开赛、客观公正评选。

2、向获奖选手颁发获奖证书。

八、活动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少先队辅导员培训班暨技能技巧比赛是落实《纲要》的重要途径,是展示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成果的重要举措,是加快提高我市辅导员队伍素质的重要手段。各单位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做好辅导员的选拔、推荐工作。

2、积极参赛,点面结合。各单位要以此次培训班和比赛为契机,积极营造良好的氛围,使我市少先队辅导员技能技巧比赛层层深入,成为每个辅导员成长的动力。

3、各区教育局和市属学校请务必于3月20日之前将参加培训和比赛的辅导员名单登记表报送至市少年宫德育活动科。(联系电话3833158-8006)

二OO七年一月三十一日

第三篇:芜湖市房屋买卖合同

房屋编号:

合同编号:

注:本合同均以人民币结算

卖 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下简称甲方)

买 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下简称乙方)

见证方: _________房地产经纪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丙方)

甲乙双方经友好协商,就房产买卖一事达成以下条款:

第一条 甲方对产权的声明

甲方已依法取得出售房的合法证书(芜湖市房屋所有权证及土地使用权证)。出售房(是/否)已设抵押,甲方为该房屋的产权状况负全责。该房屋的地址为,结构为,建筑面积为平方米,车库 号,建筑面积为平方米。

第二条 甲方对出售权的声明

甲方保证出售房的合法性,并有权将该房上市交易。如情况不实,甲方承担由此而引起的一切经济和法律后果。

第三条 乙方对购买权的声明

乙方自愿在本合同第一条及第二条成立的前提下,购买甲方出售房的完全产权,并认可仅在此种情况下签订的合同才具有法律效力。

第四条 出售房价格

甲、乙双方同意出售房价格为 元。(大写: 佰 拾 万 仟 佰 拾 元整)。

第五条 付款方式

1、合同签字盖章后,甲乙双方应向丙方提供办理立契过户手续的必要材料并立即支付丙方佣金:甲方 元,乙方 元;及甲方代办产权费 元,乙方代办产权费 元、贷款手续费 元。丙方实收佣金 元(大写:___佰 拾 万 仟 佰 拾 元整)。此外,乙方还须当即支付甲方购房定金 元。如发生违约,责任由违约方承担。

2、无需银行贷款

丙方将产权办理至乙方名下后,乙方须当即向甲方付清房款余额。

3、银行贷款

① 甲、乙双方应向丙方提供办理银行贷款手续的必要材料。

② 乙方应在 年 月 日前,将房款的 30% 首付存入 银行。

③ 银行贷款部分房款按银行规定由银行直接支付。

第六条 违约责任

1、乙方未按合同第五条规定的时间付款,甲方对乙方的逾期应付款有权追究违约方违约。

2、甲方应在 年 月 日将房屋搬空并交予乙方,每逾期一天,甲方应按乙方已付房款的0.4‰向乙方支付滞纳金,逾期超过15天,即视甲方违约。如甲方拒不履约,乙方可要求法院强制执行。

3、合同签订后,如乙方违约,购房定金归甲方所有,同时乙方承担全部中介费用。如甲方违约,必须承担双倍定金返还给乙方的责任,同时也承担全部中介费用。在解除合同时,违约方应将违约金结清。

第七条 房屋交付:

甲乙双方就房屋交付达成以下细目:

1、甲方须出售房的产权清楚,无纠纷,无债权、债务。出售后,如发生与甲方有关的产权纠纷、债务,一律由甲方负责。

2、甲方保证所售房屋现状同产权证记载相符。

3、房屋本身没有影响房屋使用或美观的破坏;没有固定不可移动装修物品的破坏。

4、物业交验完毕后,房屋所产生各项费用:如电、水、煤气及物业等各项费用由乙方自行承担。

5、其它:

第八条 关于产权办理的约定

甲、乙双方应在 年 月 日前向市房管部门申请办理房屋买卖立契过户手续,并按有关规定申领房屋所有权证。甲、乙双方可委托丙方代办该房屋所有权证。否则,由此所引起的一切产权纠纷、债务与丙方无关。

办理上述手续时产生的税费及相关费用,由甲乙双方依照国家规定缴纳。

第九条 附件

附件:

相关附件为本合同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十条 争议的解决

本合同未尽事宜,双方协商一致后,可签订补充合同。协商不成,双方均有权向该房屋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本合同须加盖百家幸公章后方可生效。本合同一式叁份,甲、乙、丙三方各执一份,自签字之日起生效。

年 月 日

第四篇:芜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芜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年)

芜湖市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三月 目 录

前 言.......................................1

一、规划总则.................................2

(一)规划目的............................2

(二)规划依据............................2

(三)规划范围............................3

(四)规划期限............................3

二、规划背景.................................4

(一)市域概况............................4

(二)土地利用基本情况....................4

(三)上轮规划实施评价....................5

(四)土地利用主要问题....................8

(五)面临的机遇与挑战....................9

三、土地利用战略与目标......................12

(一)市域发展定位.......................12

(二)指导原则...........................12

(三)规划目标...........................13

(四)基本策略...........................15

四、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16

(一)土地利用结构调整...................16

(二)土地利用布局优化...................19

五、土地利用区域调控........................27

(一)土地利用功能分区...................27

(二)县级土地利用调控...................32

六、建设用地空间管制........................35

七、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37

八、芜湖市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土地利用控制40

九、土地整治................................41

(一)土地整治目标.......................41

(二)土地整治重点区域与项目.............41

十、重点建设项目安排........................44

十一、规划实施保障措施......................47 附 表......................................51

芜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前 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国务院《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32号)、《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安徽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芜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和《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 1023-2010)等有关规定,编制《芜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在总结芜湖市土地利用特点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全面分析芜湖市土地利用形势,阐明芜湖市规划期内土地利用的战略构想和总体目标,制定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调整方案、土地利用功能分区与调控政策、建设用地空间管制,确定中心城区和三县土地利用方向、用地规模与布局,安排土地利用重大工程与重点项目,制定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规划》是规划期内芜湖市土地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的纲领性文件,是规范土地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土地参与宏观调控和实施土地用途管制的主要依据。

芜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一、规划总则

(一)规划目的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基本国策,统筹市域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促进芜湖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制定本《规划》。

(二)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3.《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4.《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

5.《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32号)

6.《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

7.《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划基数转换与各类用地布局指导意见(试行)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10号)

8.《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查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43号)

芜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9.《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国土资厅发„2009‟51号)

10.《关于稳步推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通知》(皖国土资„2006‟261号)

11.《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 1023-2010)12.《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TD/T 1020-2009)13.《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14.《芜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15.《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

16.《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 17.《安徽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18.《芜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 19.《芜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 20.《芜湖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 21.其他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相关部门规划等。

(三)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芜湖市行政区域内全部土地,包括市区、三县(芜湖县、繁昌县、南陵县),规划总面积3362.55平方公里。

(四)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规划基期年为2005年,近期年为2010年,目标年为2020年。

芜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二、规划背景

(一)市域概况

芜湖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长江下游南岸,地处东经117°58′~118°43′,北纬30°38′~31°31′之间,东与宣城市相邻,西与巢湖市隔江相望,西南与铜陵市、池州市相连,北与马鞍山市相接。临江近海,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境内北部以平原为主,属长江中下游平原组成部分。南部以岗地和丘陵为主,其间分布较为宽广的青弋江和漳河等河谷平原。

2005年,全市总人口236.8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28.63万人,城镇化水平54.30%,人口密度704.46人/平方公里。近年来,全市经济发展迅速,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形成了以汽车及零部件、电子电器、新材料三大支柱产业为龙头,装备制造、机械加工、纺织服装、生物药业等相关产业为主导的发展速度快、集中程度高、竞争实力强的产业体系。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402.4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7736.25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7.50:53.00:39.50。

(二)土地利用基本情况

1.土地利用现状

2005年,全市土地总面积336255公顷。农用地26895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9.98%,其中:耕地141600公顷、园地3802公顷、林地72550公顷、牧草地199公顷、其他农用地50801公顷;建设用

芜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地4510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3.41%,其中:城乡建设用地37965公顷(城镇用地6202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23225公顷、采矿及其他独立建设用地8538公顷)、交通水利用地6101公顷、其他建设用地1040公顷;其他土地2219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61%。

2.土地利用特点

——土地利用地域差异明显。耕地主要分布在市域东南部及东部;城镇工矿用地集中分布在市域北部;林地主要分布在市域西南部与东南部。

——农用地比重大,垦殖率高。农用地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79.98%,其中:耕地占农用地面积的52.65%。土地垦殖率42.1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建设用地逐年增加。建设用地由1996年的37630公顷增加到2005年的45106公顷,年均增加831公顷。

——土地后备资源不足。全市其他土地面积22198公顷,大部分为河流与湖泊水面,可被开发利用的土地后备资源少。

(三)上轮规划实施评价

1.规划实施基本成效

《芜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以下简称上轮规划)于1998年编制完成,1999年3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上轮规划自批准实施以来,在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加强土地对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实施土地用途管制、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芜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保障了工业、基础设施和城镇发展用地,促进了芜湖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得到了有效保护。规划实施期间,全市各项建设占用耕地7120公顷,通过土地整治补充耕地7854公顷,实现了全市耕地占补平衡。全市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稳定在126000公顷。

——规划的引导和调控,为经济建设提供了用地保障。规划实施期间,芜湖长江大桥、芜马高速、芜宣高速等基础设施、民生工程和重大产业用地等均依法得到保障,促进了全市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高了用地效益。规划实施期间,盘活存量建设用地,促进用地方式转变,地均GDP由1996年的3.93万元/公顷增长到2005年的11.97万元/公顷。

——大力实施土地整治,减缓了耕地锐减态势。规划实施期间,全市通过土地整治补充耕地7170公顷,异地代补684公顷,总计补充耕地7854公顷,完成规划目标的95.78%,减缓了耕地锐减势头。

——推进国土综合整治,改善了土地生态环境。规划实施期间,全市通过生态退耕、涵养水源、土地整治、小流域治理以及生态市建设等措施,遏制了水土污染趋势,提高了森林覆盖率,改善了土地生态环境,保障了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规划实施存在问题

芜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

——耕地保有量未达到规划目标。上轮规划确定全市耕地保有量目标为155198公顷,至2005年全市实有耕地面积为141600公顷。规划实施期间,共减少耕地20768公顷,其中:退耕还林减少耕地7793公顷、灾毁减少耕地657公顷、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5198公顷、新增建设占用耕地7120公顷。同期,土地整治补充耕地7170公顷,增减相抵共减少耕地13598公顷。耕地保有量低于规划确定的目标。

——建设用地规划空间布局不尽合理。上轮规划将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下达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按人口和重点建设项目分布分解到各县、区。由于各县、区经济发展不均衡性,项目选址位臵不确定性及市域发展战略调整等因素,导致规划用地布局与实际用地在空间布局上存在矛盾,建设用地指标未能得到充分使用,土地供需矛盾突出。

——农村居民点建设和控制引导力度不够。上轮规划全市农村居民点用地净减10170公顷,规划实施间,农村居民点用地实际净减仅985公顷。一方面是由于规划实施期间,相关农村居民点整理复垦的激励机制尚未健全,规划对农村居民点复垦难度预测不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规划对农村居民点的建设安排缺乏有效引导,对农村居民点新增用地的合理需求考虑不充分。

芜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上轮规划实施中修改、调整频繁。上轮规划虽经充分论证,但项目建设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一是列入规划的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在实施阶段因方案优化导致实际用地与规划安排产生偏移;二是特殊区域用地管制缺乏弹性,在规划编制阶段难以准确定位。上述因素导致规划实施过程中修改、调整较多。

——生态建设理念在规划中未能充分体现。上轮规划编制以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和保护耕地为重点,对生态环境保护停留在环境治理和恢复的模式上,未能统筹布署生态环境综合保护工作,对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环境的影响、不同环境敏感区土地利用方式与强度等问题缺乏深入研究,在规划用地布局、分区管制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整治缺少明确的控制内容和管制措施。

(四)土地利用主要问题

——农用地利用效率不高。农用地所占比例最大,但田块零散、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水平较低,利用效率不高。

——中心城区用地布局不尽合理。受地形地貌及机场、铁路等因素的制约,中心城区人口密度、商业集聚度分布不均,交通不畅,用地布局不尽合理。

——农村居民点占地大,分布零散。农村居民点户均占地面积大,点多、分散、布局乱,亟待整理。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有待提高。2005年全市地均GDP为11.97万元/公顷,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芜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局部农业生态环境失调,土地质量下降。受耕作方式、工业污染、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局部农业用地生态环境失调,土地质量不同程度下降。

(五)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未来十五年,既是我市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是人口、资源、环境矛盾凸显期。必须充分认识土地利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深刻把握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要求,为保障发展、保护耕地作出战略性安排。

1.机遇

——“中部崛起”和“东向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有利于拓展发展空间。《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进一步提升和巩固中部地区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地位。随着“中部崛起”战略、安徽省“东向发展”战略的实施,有利于我市发挥综合优势,提升区域经济地位,增强整体竞争力。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为芜湖市加快发展提供了机遇。《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确立了芜湖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中的核心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地位,赋予了“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的政策,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进入了国家发展战略,有利于争取国家、省政策和资金支持,创新承接产业转移的合作机制和合作模式,在区域竞争中占据制高点,为加快工业化、城市化以及重大项目建设提供了机遇。

芜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提供了条件。我市作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核心城市、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泛长三角地区大型综合性城市,在交通东连、要素东引、产业东接、服务东借等方面均有较大优势,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潜力巨大,为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提供了有利条件。

——重大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为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统筹城乡土地利用奠定了基础。规划期内,宁安城际铁路、合芜杭客运专线、合福铁路、宁芜铜电气化改造(宁芜线、芜铜线)、华东二通道电气化改造(芜宣杭线)、溧芜高速(芜雁段)、铜南宣高速(南陵段)、徐福高速、长江公路二桥、芜申运河、青弋江分洪道、漳河航道整治等一系列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实施,城乡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为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统筹城乡土地利用奠定了基础。

——试点政策为提高土地管理水平提供了良好环境。我市相继被批准为全国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试点城市、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芜马同城化发展和建立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交易市场试点城市。试点政策的实施,为提高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能力、促进土地利用和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提升土地管理水平提供了良好环境。

2.挑战

——人地矛盾尖锐,耕地保护形势严峻。因非农建设占用、退耕还林以及灾毁等,耕地保有量从1996年的151998 公顷下降至200

5芜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年的141600 公顷,人均耕地由0.071公顷下降至0.06公顷,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规划期内,随着人口增长、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加之土地后备资源匮乏,人均耕地将进一步减少,耕地保护形势严峻。

——土地供给矛盾突出。到2010年和2020年,我市城市化水平将分别达到64%和80%,城镇工矿用地需求将在相当长时期内保持高水平;基础设施的建设,交通、能源、水利等用地将进一步增加;生态建设和旅游业的发展,也需要大量的建设用地。由于耕地保护和生态建设力度的加大,新增建设用地的空间十分有限,各类建设用地的供给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与布局调整任务艰巨。城镇工矿用地中绿地、公共设施用地面积偏小,闲臵、空闲、批而未用和低效利用土地现象依然存在;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偏大,结构松散,布局不合理。存量建设用地挖潜、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与布局调整任务艰巨。

——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之间的矛盾突出。由于资源型产业结构一时难以转变,节能减排、耕地生态功能保护以及矿山地质环境、工业污染、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的任务将十分繁重,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间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

芜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三、土地利用战略与目标

(一)市域发展定位

规划期内,抢抓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和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重大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乘势而上,全力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的良好载体,争当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龙头,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标兵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表率,将芜湖建设成为国内外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全国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创新型城市和现代化滨江组团式大城市。

(二)指导原则

1.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

保障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稳定,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

2.节约集约用地,促进土地利用方式根本转变

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全力推进土地利用方式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挖潜、粗放低效向节约高效的转变。

3.统筹各业各类用地,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芜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安排各业各类用地,整合城乡土地资源,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4.加强土地生态建设,促进土地可持续利用

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切实加强土地生态建设,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5.政府决策与公众参与相结合

按照“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总体要求,完善规划编制的公众参与和部门协调机制,建立有广泛代表性的规划专家咨询机构,加强规划的咨询、论证和监督。

(三)规划目标

1.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至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0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6900美元;至201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30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0万元;至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在2015年基础上翻一番。

——至2010年,全市义务教育进一步得到巩固,基本普及高中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公共卫生服务三大体系逐步建立,保障水平持续提高;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得到加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广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居住环境明显改善,城乡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分别达到20平方米和35平方米;全市总人口约290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

芜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配收入达150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5800元,城镇化水平提升到64%。至2020年,全市总人口约357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20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23000元,城镇化水平达到80%。

2.土地利用调控目标

——耕地保护目标。至2010年、2020年,全市耕地保有量分别不低于140950公顷和139923公顷。

——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规划期内全市基本农田面积不低于117735公顷。基本农田质量得到提高。

——建设用地总规模。至2010年、2020年,全市建设用地总规模分别控制在51616公顷和59091公顷以内。

——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至2010年、2020年,全市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分别控制在42434公顷和46391公顷以内,其中城镇工矿用地规模控制在19241公顷和29998公顷以内。

——新增建设用地总量。至2010年、2020年,全市新增建设用地总量分别控制在7184公顷和16846公顷以内,新增建设占用耕地不超过4569公顷和11280公顷。

——土地整治目标。2006-2010年,土地整治补充耕地不低于4569公顷;2011-2020年,土地整治补充耕地不低于6711公顷。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目标。至2010年,全市人均城镇工矿用地115平方米,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园区)投资强度分别不低于150万元/亩、100万元/亩;至2020年,人均城镇工矿用地110平方

芜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米,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园区)投资强度分别不低于180万元/亩、120万元/亩。

(四)基本策略

——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

——有效保障建设用地合理需求。坚持保障发展与保护耕地相统一,有效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对用地的合理需求。

——不断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保持农用地基本稳定,提高耕地质量,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有效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不断优化城乡用地结构。

——逐步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加大对闲臵、低效建设用地的处臵力度,强化建设用地投资强度控制,提高各类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和效益。

——全面推进土地整治。加大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力度,积极推进工矿废弃地复垦,适度开发土地后备资源,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改善土地生态环境。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适当增加林地面积,提高土地生态保育功能,改善土地生态环境。

芜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四、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

(一)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农用地结构调整

2005年全市农用地面积26895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9.98%。至2020年,全市农用地26453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8.67%。

——耕地

2005年,全市耕地面积14160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2.11%。2006-2020年,建设占用减少11280公顷,农业结构调整减少1088公顷,灾毁减少589公顷,共减少12957公顷;期内开发宜耕荒地增加2766公顷,农地整理增加7762公顷,村庄整理增加460公顷,废弃建设用地复垦增加292公顷,共增加耕地11280公顷。增减相抵,净减少耕地1677公顷。至2020 年耕地面积139923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41.61%。

——园地

2005年,全市园地面积为380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13%。2006-2020年建设占用减少277公顷,农业结构调整减少286公顷,灾毁减少100公顷,共减少663公顷;期内开发其他土地增加111公顷,农业结构调整增加472公顷,村庄整理增加29公顷,共增加园地612公顷。增减相抵,净减少园地51公顷。至2020年园地面积375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12%。

芜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林地

2005年全市林地面积7255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1.58%。2006-2020年各项建设占用减少953公顷,农业结构调整减少364公顷,灾毁减少97公顷,共减少1414公顷;期内开发宜林荒地增加2369公顷,农业结构调整增加1285公顷,城镇村绿化等工程增加913公顷,共增加4567公顷。增减相抵,净增加林地3153公顷。至2020年林地面积75702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2.51%。

——牧草地

2005年全市牧草地面积19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06%。2006-2020年各项建设占用减少10公顷,农业结构调整减少28公顷,共减少38公顷;期内开发其他土地增加23公顷,农业结构调整增加14公顷,共增加37公顷。增减相抵,牧草地净减少1公顷。至2020年牧草地面积198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0.06%。

——其他农用地

2005年全市其他农用地面积5080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5.10%。2006-2020年各项建设占用减少2357公顷,农业结构调整减少8908公顷,灾毁减少51公顷,共减少11316公顷;期内开发其他土地增加3446公顷,农业结构调整增加1141公顷,农居点整理增加114公顷,土地复垦增加777公顷,共增加5478公顷。增减相抵,其他农用地净减少5838公顷。至2020年其他农用地面积44962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3.37%。

2.建设用地结构调整

芜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2005年全市建设用地面积4510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3.41%。至2020年,全市各类建设用地5909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7.57%。

——城镇用地

2005年全市城镇用地面积620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85%。2006-2020年基础设施占用等减少255公顷;新增城镇用地6980公顷,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增加7060公顷,共增加14041公顷。增减相抵,净增加13786公顷。至2020年全市城镇用地面积1998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94%。

——农村居民点用地

2005年全市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2322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91%。2006-2020年共减少8298公顷(其中,基础设施占用1040公顷,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减少6540公顷,整理为农用地减少717公顷);期内,新增农村居民点用地1309公顷,建设用地内部挖潜157公顷,共增加1466公顷。增减相抵,净减少6832公顷。至2020年全市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1639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88%。

——采矿及其他独立建设用地

2005年全市采矿及其他独立建设用地面积853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54%。2006-2020年共减少1718公顷(其中,基础设施占用600公顷,转为其他类型建设用地252公顷,复垦为农用地656公顷,废弃210公顷);期内新增采矿及其他独立建设用地1996公顷,建设用地内部挖潜1194公顷,共增加3190公顷。增减相抵,净增加

芜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1472公顷。至2020年全市采矿及其他独立建设用地面积1001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98%。

——交通水利用地

2005年全市交通水利用地面积610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81%。2006-2020年共减少2150公顷(其中,基础设施占用199公顷,转为其他类型建设用地997公顷,复垦为农用地893公顷,废弃61公顷);期内新增交通水利用地5464公顷,建设用地内部挖潜1994公顷,共增加7458公顷。增减相抵,净增加5308公顷。至2020年全市交通水利用地面积1140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39%。

——其他建设用地

2005年全市其他建设用地面积104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30%。至2020年,全市其他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291公顷以内,比2005年净增25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38%。

3.其他土地结构调整

2005年全市其他土地面积2219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61%。2006-2020年共减少10685公顷(其中:建设占用1970公顷,开发为农用地8715公顷),期间增加1115公顷。增减相抵,净减少9570公顷。至2020年全市其他土地面积1262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76%。

(二)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1.优先安排基础性生态用地

芜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市域内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水源涵养区、水源保护区、湿地保护区等各类特殊保护区用地均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特殊保护。严格控制对天然林、湿地等基础性生态用地的开发利用,保障合理的生态用地规模,形成以大面积、集中连片的林地、水面和基本农田为主体的国土生态安全屏障。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着力在农田生态建设、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等方面取得明显的效果。规划期末,具有基础性生态功能的耕地、林地、水域和部分其他土地占全市土地面积的比例不低于80%。重点建立沿江水域生态保护区、东部平原水网生态保护区、西南部丘陵生态保护区、矿山生态保护区四大生态保护区域,因地制宜地进行差别化生态建设。

——合理布局沿江水域生态保护用地。规划期间,在长江沿岸布臵不低于500米宽的生态保护带,主要用于吸收富营养化物质,阻挡、过滤泥沙,保持水土。同时,大力建设沿江防护林体系,保护长江湿地生态系统;建设高标准防洪排涝设施;加强水资源保护,设立永久性水源保护地。

——优化布设东部平原水网生态保护用地。市域东部、东南部地貌类型以岗地、平原圩区和沿江洲滩地为主,青弋江、水阳江、漳河大小支流贯穿其中,黑沙湖、龙窝湖、奎湖散布其间。规划期内,沿铁路、高速公路、公路、水系两侧布臵不小于50米的防护绿廊;充分利用滩地、河堤、圩堤、沟渠进行生态防护林建设;因地制宜进行林渔、林农相结合,实现农田林网化、河沟渠坡面植被化。

芜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稳定优化西南部丘陵生态保护用地。市域西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积极保护现有的山体植被,大幅增加风景林地面积,修复受损或退化的生态景观,恢复自然生态风貌。规划期间,保障瘌痢山人字洞与人类遗址自然保护区、大工山古铜矿冶炼遗址自然保护区、马仁森林公园、西山景区、凤凰山风景名胜区等不同等级的生态保护区用地,形成多样的丘陵生态保护体系。

——大力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市域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繁昌县、南陵县,规划期内,在保证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正确处理好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规划期间,完成长龙山、白马山、顺风山、大工山等地区矿山的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加快矿山布局的调整,提高矿山开采技术水平,做到布局合理、开采有序、及时复垦还绿。

2.保持耕地与基本农田稳定 ——保持现有耕地的布局

重点保护南陵县、繁昌县、芜湖县的优质耕地。规划期内,全市耕地面积减少1677公顷。其中,中心城区规划耕地面积比2005年减少6597公顷,三县规划耕地面积比2005年增加4920公顷(其中,繁昌县增加819公顷,芜湖县增加1402公顷,南陵县增加2699公顷)。规划期末,中心城区、繁昌县、芜湖县、南陵县耕地保有量分别不低于29393、17700公顷、31573公顷和61256公顷。现有耕地除少量用于建设占用预留外,一般不改变用途,规划期内保持耕地布局的基本稳定,主要集中布局于南陵县许镇镇、弋江镇、家发镇,芜湖县陶

芜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辛镇、六郎镇、方村镇,繁昌县孙村镇、繁阳镇、平铺镇以及三山区、弋江区等地。

——优化基本农田布局

依据芜湖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农用地分等成果,调整基本农田布局,在为经济社会发展留出必要的、合理的用地空间同时,优化基本农田布局,把质量较好的一般农田优先补划为基本农田,保证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将高等别耕地、集中连片耕地、已验收合格的土地整治新增的优质耕地,以及城镇村建设用地规模边界内作为“绿心”、“绿带”保留的耕地,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内作为绿色开敞空间保留的耕地调入基本农田;将低等别、质量较差、严重沙化不宜农作、因损毁和污染严重难以恢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基本农田,以及零星破碎、区位偏僻、不易管理的基本农田调出。

(1)基本农田核减

2005年芜湖市基本农田面积为126000公顷,规划期内基本农田保持在117735公顷,全市共核减基本农田面积为8265公顷。其中,中心城区核减9322公顷,繁昌县核减700公顷,芜湖县核减975公顷,南陵县增加2733公顷。

(2)基本农田调出

在核减的基础上,全市又调出基本农田3842公顷,为中心城区、各城镇允许建设区和有条件建设区以及中心村发展留足空间,占全市

芜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基本农田总面积的3.26%。其中,中心城区调出1009公顷,繁昌县调出299公顷,芜湖县调出1448公顷,南陵县调出1086公顷。

(3)基本农田调入

全市共调入基本农田面积3842公顷,占全市基本农田总面积的3.26%。其中,中心城区调入1009公顷,繁昌县调入299公顷,芜湖县调入1448公顷,南陵县调入1086公顷。

3.合理安排园地、林地、牧草地

调整改造现有园地,着力提高单产和效益,适当调整园地面积。园地发展逐步由外延扩展转变到内涵提高上来,即完成由“量的增加”到“质的提高”的转变。规划期间控制园地发展规模,按照适宜性原则适当集中,加强新增园地及现有中低产园地的改造和管理,着重调整品种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建立优质果产品基地。规划期内园地面积净减少51公顷,其中市区减少2公顷,繁昌县减少9公顷,芜湖县减少9公顷,南陵县减少31公顷。

按照“严格保护、积极培育”的要求,以建设良好生态区域为目标,充分利用荒滩、荒地等非耕地资源进行造林。在沿长江、青弋江、水阳江、漳河流域等重要生态区域,建设一批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在立地条件好的“四旁”闲地,建设一批以速生丰产林、经济林为主的林业产业基地。重点实施封山育林工程、林粮间作工程、自然保护区与森林公园建设工程、平原绿化工程、“兴林抑螺”工程、绿色长廊建设工程等六大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包括全市范围内所有铁路、公路、河渠及重要堤防的生态廊道网络。在增加林地面积的同时,着力提高

芜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对现有林地的管护水平,加强对疏林地、灌木林等低效林地的改造,提高森林蓄积量。规划期内林地面积增加3152公顷,其中市区增加211公顷,繁昌县增加1146公顷,芜湖县增加190公顷,南陵县增加1605公顷。

规划期内,牧草地面积基本保持稳定,仅减少1公顷。到2020年,全市牧草地198公顷,主要集中在繁昌县,占全市牧草地的89.58%。

4.优化建设用地布局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保障重点区域、重点项目用地,推进工业向集聚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住宅向社区集中,提高基础设施运行能力和效益,有效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充分体现各类用地的功能性和合理分区,体现不同组团的协调性。

——组团式布局城镇工矿用地

坚持市域一体、统筹兼顾、组团发展,规划芜湖市域基本形成“135”现代城镇体系,即1个中心主城区,3个副中心城区,5大中心城区组团。中心主城区以中江大道为枢纽,形成城中、城北、城东、城南与三山五大组团,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建成区域经济文化中心。三个副中心依托高速公路、高速铁路、重要航道,形成湾沚、繁阳、籍山三大组团,建设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城市未来新城区。

按照市域城镇体系空间布局、区域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资源分布状况、产业结构等,合理规划城镇工矿用地布局。优先保障中

芜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心城区发展用地,提升其规模等级和经济辐射能力,规划安排城镇工矿用地19500公顷;重点保障副中心城区发展用地,扩大其区域影响力;合理增加中心镇建设用地,保障其重点产业发展用地;其他小城镇建设以内涵挖潜为主,适当增加用地规模。

——适度集中布局农村居民点用地

2005年,全市现有486个行政村,其中市区121个,三县共365个。规划期内,结合市域村庄布点规划,积极推进农村居民点的迁并和整理,逐步缩小农村居民点用地总规模。通过适当兼并自然村、改造旧村庄、拆除空心村等措施,引导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民向中心镇、中心村集中,加大对中心镇、中心村的资金、政策扶持力度。规划逐步将现有的1万多个自然村落,整合与引导建设成为1000个左右“村容整洁、村貌美化、村风文明、村民和谐”的新型农村社区居民点,促进农村居民向城镇和中心村迁移,优化市域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推动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

——协调布设交通运输用地

坚持优先发展、适度超前的原则,优化结构、完善网络、统筹部署全市交通建设用地。

公路:规划形成“三横三纵”九大高速公路走廊,并在芜湖境内形成“井”字型外环高速循环路线。重点建设溧芜高速公路(芜雁段)、铜南宣高速公路(南陵段)、徐福高速公路等;拓宽改造九华北路(G205国道)、S321省道澛港至黄浒段、G318国道南陵至青阳段、S216省道新港至南陵段、芜屯路等。

芜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铁路:围绕“扩能、改造、提速、增效”方针,提升芜湖在华东地区的铁路主枢纽优势。规划期间,新建宁安城际铁路(芜湖段)、合福铁路、合芜杭客运专线等,积极引导铁路路网布局节约用地。

水运: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和芜申运河为芜湖水运对外主通道,挖掘和利用港口资源,在芜湖形成“十”字航运骨架。规划期间,重点建设海螺繁阳专用码头、中外运芜湖码头、芜湖汽车滚装码头和荻港综合码头等,扩建裕溪口煤码头、朱家桥外贸码头、三山海螺港务码头等。

民航:规划近期主要依托南京禄口机场、合肥骆岗机场,建设禄口机场皖南航空服务中心及民用侯机楼;远期启动芜湖机场建设。

——合理安排水利设施用地

坚持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以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为重点,着力构建防洪减灾体系和水资源保障体系。按照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要求,规划期内新建青弋江分洪道、芜湖闸、澛港闸,提高青弋江的通航能力;继续开展对扁担河水系、漳河水系、水阳江水系综合治理,完善农村水利设施。

——统筹布局其他建设用地

芜湖市是国家旅游局批准的第二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资源丰富,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文化底蕴和环境优势。规划到2020年,形成以芜湖市中心城区为中心,以滨江景观带、青弋江景观带为轴线,以三县为外围,构建以点带线、以轴拓面、有序展开的旅游用地布局。

芜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五、土地利用区域调控

(一)土地利用功能分区

根据土地利用功能分区指导思想和原则,以土地适宜性和典型分区指标评判为基础,结合芜湖市土地利用现状及发展战略,将市域划定为基本农田集中区、一般农业发展区、林业发展区、城镇村发展区、独立工矿区、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区、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等七类土地利用功能区。

1.基本农田集中区

全市划定基本农田集中区129944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38.64%,受保护基本农田117735公顷,主要集中在南陵县东北部、青弋江流域、漳河流域等区域,其他县、区也有不同数量分布。

本区土地调控政策为:

(1)区内土地最重要功能是为粮食生产服务,主要用作基本农田和直接为基本农田服务的农村道路、农田水利、农田防护林及其他农业设施。

(2)严禁占用区内土地进行非农建设(高压线塔基、地下管线、通讯基站等除外)。重大能源、交通、水利、国防等重点建设项目,确实无法避开区内基本农田的,应经法定程序修改规划,并按《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规定补划同质等量的基本农田。

芜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3)区内现有非农建设用地和其他零星农用地应当整理、复垦为耕地或调整为基本农田,规划期间确实不能整理、复垦的,可保留现状用途,但不得扩大面积。

(4)不得破坏、污染和荒芜区内耕地,禁止在区内建窑、建坟、挖沙、采石、取土、堆放固体废弃物或者其他破坏基本农田的活动。

2.一般农业发展区

全市划定一般农业发展区37821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1.25%,各县、区均有不同数量分布。

本区土地调控政策为:

(1)区内土地的主要功能是农业生产及农业生产配套服务,包括农村居民点、耕地、园地、畜禽水产养殖地和直接为农业生产、生态建设服务的农村道路、农田水利、农田防护林及其他农业设施。

(2)区内耕地必须优先发展农业,不得破坏、污染和荒芜区内土地。

(3)适应农业规模经营的发展趋势,促进土地集中,扩大农民的耕作半径,有序对区内农村居民点进行整理合并,逐步改变农村居民点用地零散、利用粗放的格局,重点治理空心村和闲臵房屋,增加区内耕地面积。

(4)未经批准,不得随意在区内土地进行开垦、采石、挖沙、取土、堆放废弃物等活动。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区内耕地的,应按照占补平衡的原则,由用地单位或个人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数量和

芜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质量相当的耕地;无条件开垦的,要按规定标准缴纳耕地开垦费,专款用于耕地开垦。

3.林业发展区

全市划定林业发展区64656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9.23%,主要分布在市域西南部丘陵岗地区,少量分布在东南部丘岗地带。

本区土地调控政策为:

(1)区内土地主要供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及其服务设施使用,不得擅自转变用途。

(2)鼓励林业用地区内影响林业生产的其他用地调整为林业用地。

(3)林业用地区内耕地,不得擅自改变用途。

(4)严格限制各类建设占用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防风固沙林及其他各种防护林用地。

4.城镇村发展区

全市划定城镇村发展区65460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9.00%,主要分布在芜湖市中心城区、三县县城区和中心镇区。

本区土地调控政策为:

(1)区内土地主要功能是进行城镇村建设,发展二三产业,为居民提供生产生活用地和一定数量的生态用地,促进城镇村人居环境的优化。

芜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2)区内具体土地利用安排应与依法批准的中心城区总体规划、城镇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相协调,用地规模不得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指标,功能布局严格执行城镇总体规划。

(3)加大对区内低效建设用地尤其是城中村及闲臵土地等整顿治理的力度,重视对地上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促进城镇村各类用地功能的合理分布及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4)区内不安排基本农田,农用地在批准改变用途前,应当按原用途使用,不得荒芜。

(5)保护和改善城镇生态环境,严格保护城镇空间体系控制的生态走廊,禁止建设占用规划确定的永久性绿地、山体、水体等,加强对工业“三废”的处理。

(6)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应及时复垦,宜农土地应当优先复垦为耕地;同时鼓励建设项目优先利用存量建设用地,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5.独立工矿区

全市划定独立工矿区2982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0.89%,主要分布在市区和繁昌县,其他各县、区也有不同数量的分布。

本区土地调控政策为:

(1)区内土地主要功能是进行采矿业以及不宜在城镇村发展区内配臵的工业用地,其利用必须符合工矿建设规划。

(2)因生产建设挖损、塌陷、压占的土地应及时复垦。

芜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3)独立工矿建设应优先利用现有建设用地、闲臵地和废弃地,确需扩大的,应当首先利用非耕地、劣质耕地。

(4)严格控制独立工矿建设用地规模,按照国家规定的用地标准安排用地。

(5)保护和改善周边环境,防止水土污染。

(6)规划占用的农用地在批准改变用途前,应当按原用途使用,不得荒芜。

6.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区

全市划定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区4414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31%,主要分布在漳河及青弋江流域两侧,以及陶辛、何湾、许镇等镇域的各类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的核心区。

本区土地调控政策为:

(1)区内土地的主要功能是进行保护性旅游开发,主要包括各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文化文物保护区等。

(2)严格控制区内各项建设活动,允许适度建设与自然保护区、风景旅游相关项目的配套设施,禁止房地产开发或工业开发,对于区内现有的工业企业要逐渐清退。

(3)区内应将保护放在首要位臵,在保护优先的原则下适当进行开发,充分利用生态及自然资源,积极发展现代生态特色农业、生态旅游业。

7.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

芜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全市划定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999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0.30%,主要分布在何湾、家发等镇域局部地质灾害易发区以及曹姑洲等区域。

本区土地调控政策为:

(1)区内土地的主要功能是基于生态环境安全的需要进行土地利用特殊控制的区域,主要包括地质灾害易发区、重要水源地保护区以及主要河湖的泄洪滞洪区。

(2)区内以保护为主,允许建设防洪、防灾的配套设施,其建设必须符合相关规划,严格限制区内其他各项建设活动。

(3)区内工矿企业及农村居民点应逐渐搬迁,农业生产应逐步转为保护性生态用地。

(二)县级土地利用调控

1.土地利用方向

芜湖县将重点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汽车零部件、建筑材料、农副产品深加工、木器包装、船舶制造、文化等产业,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优质高效农业、绿色生态农业、都市观光农业,重点加强和平生态公园、陶辛水韵等生态示范区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区内重点保障湾沚镇、六郎镇、陶辛镇等重点镇发展用地。

繁昌县将重点发展水泥建材、纺织服装、冶金铸造、机械制造等产业,积极培育建材及制品装备、新材料、电力能源、石油化工等新产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继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

芜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完善农业服务体系,改善农村居住环境,重点加强矿山废弃地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以及平铺镇、孙村镇、峨山镇等地原生生态农业系统的保护。区内重点保障繁阳镇、荻港镇、孙村镇、新港镇等重点镇发展用地。

南陵县将继续实施生态型经济发展战略,重点发展纺织服装、食品加工、采掘业及深加工、机电塑一体化制造等四大主导产业,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大力发展东部生态农业经济区、中部综合经济区、西部生态农林旅游经济区,重点加强漳河、青弋江、奎湖等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区内重点保障籍山镇、弋江镇、许镇镇、三里镇、工山镇和何湾镇等重点镇发展用地需求。

2.土地利用指标分解

根据土地利用功能分区所明确的土地利用调控方向和区域差别化的土地利用政策,综合三县土地利用方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发展战略、土地利用现状和潜力等因素,分别确定各县区的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面积、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人均城镇工矿用地、建设占用耕地规模和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规模等约束性指标,以及园地面积、林地面积、牧草地面积等预期性指标,强化县级行政辖区的土地利用调控。规划期末,繁昌、芜湖、南陵三县耕地保有量分别不低于17700公顷、31573公顷和61256公顷,基本农田面积分别不低于15625公顷、27495公顷和54271公顷,建设用地总规模分别控制在8853公顷、8973公顷和12317公顷以内。

芜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各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在本《规划》的指导下,切实落实所属区域的土地利用政策,提高本行政区域范围内土地利用的统筹能力,加强与本《规划》的相互衔接,促进形成全市统筹协调的土地利用秩序。

3.县城土地利用空间调控

湾沚镇:用地发展方向是在现状城区基础上主要向东发展,其次向南、北发展,北跨杨黄公路至高速新竹服务区,东至九三路,南至南湖路附近,西至青弋江。规划形成“一心五区”的用地布局结构,即县城中心、老城区、城东工业区、高速公路东部工业区、城南科教文化区、城南居住区。到2020年,建设用地规划控制规模在30.85平方公里以内。

繁阳镇:用地发展方向是积极拓展县城区发展空间,南至沿江高速,东为滁黄高速及县域边界,北至繁阳镇域边界,向西大部至繁阳镇域边界。规划形成双组团式空间结构,分别为繁阳南区和繁阳北区,以芜铜路为双组团之间的联系主轴。到2020年,建设用地规划控制规模在24.64平方公里以内。

籍山镇:用地发展方向主要是向西、南方向发展,东至新205国道,北至铜南宣高速公路,西至徐福高速。规划形成“一心、两带、三区、一组团”的空间结构,即城镇公共中心,依托漳河、后港河两条自然水系形成的生态廊带,城中区、城东新区与西部工业区,城北工业组团。到2020年,建设用地规划控制规模在28.81平方公里以内。

芜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六、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为加强对城乡建设用地的空间管制,促进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综合考虑未来人口分布、产业布局、国土利用方向和城镇化格局,科学划定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边界、扩展边界和禁建边界,在市域范围内形成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禁止建设区。

(一)允许建设区

该区面积4639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3.80%,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县城区及中心镇区等区域。

管制规则:区内土地主导用途为城、镇、村或工矿建设发展空间,具体土地利用安排应与依法批准的相关规划相协调;区内新增城乡建设用地受规划指标和计划指标约束,应统筹增量与存量用地,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规划实施过程中,在允许建设区面积不改变的前提下,其空间布局形态可依程序进行调整,但不得突破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允许建设区边界的调整,须报规划审批机关同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查批准。

(二)有条件建设区

该区面积1688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02%,主要分布于三山区、鸠江区东部、弋江区南部、湾沚镇东北部和东南部、籍山镇北部和西北部、繁阳镇北部等区域。

管制规则:区内土地符合规定的,可依程序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同时相应核减允许建设区用地规模;规划期内建设用地扩展边界

芜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原则上不得调整,如需调整按规划修改程序办理,严格论证,报规划审批机关批准。

(三)限制建设区

该区面积267563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79.57%,市域各县区均有不同数量分布。

管制规则:区内土地主导用途为农业生产空间,是开展土地整治和基本农田建设的主要区域;区内禁止城、镇、村建设,严格控制线型基础设施和独立建设项目用地。

(四)禁止建设区

该区面积541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61%,主要分布在马仁森林公园保护区、河湾镇及工山镇地质灾害防控区等地区。

管制规则:区内土地的主导用途为生态与环境保护空间,严格禁止与主导功能不相符的各项建设;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规划期内禁建边界不得调整。

芜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七、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

(一)中心城区定位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双核城市,长江中下游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物流中心、创新型城市和现代化滨江组团式大城市。

(二)中心城区用地发展方向

规划期间,中心城区用地发展方向为“东扩南进,中部提升”,即:向东跨过扁担河至万春圩区拓展,重点建设城东新区;向南沿九华南路往弋江区中部与南部发展,重点建设城南组团;向西南沿长江与芜铜铁路往三山区方向拓展,重点建设三山组团。

(三)中心城区用地规模

规划至2020年,中心城区规划控制范围28949公顷,其中用地规模控制在19500公顷以内。

(四)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空间布局

工业用地布局在城市核心区、城北组团、城东组团、城南组团、三山组团五大区域;居住用地重点布局在城中区和城南区,城东、城北和三山组团则以居住配套为主;仓储物流用地规划建设国际性物流中心、区域性物流中心、市域性物流中心三级体系;特殊用地则在现状基础上完善配套、优化环境,减少对城市建设的负面影响;公共设施用地中商业金融业用地、文化设施用地、行政办公用地、体育用地、芜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医疗卫生用地、教育科研设计用地等用地布局遵循《芜湖市中心城区总体规划(2006-2020年)》相关定位要求。

(五)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根据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指标以及中心城区用途管制基本原则,综合考虑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城市发展趋势判断、空间拓展模式、主要发展方向、基本农田调整潜力、农村居民点增减挂钩潜力等因素,在统筹城乡建设用地的基础上,划定建设用地规模边界、扩展边界和禁建边界,并在规划区域范围内形成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禁止建设区四类管制区域,因地制宜采取差别化管制政策。

——允许建设区:该区规模控制在19500公顷以内。按照建设用地规划指标划定的可以作为城镇建设的区域,其边界为建设用地规模边界,具体位臵为:

1、主城片区:东至木龙村以东,南至石硊村东南部,西至长江,北至市界。

2、三山区主片区:东至中沟村,东南至西湖村,南至周赵村,西南至白象村,西至中心城区与繁昌县的县界,西北至长江,北至天桥村,东北至螃蟹矶村。

3、三山区峨桥街道办事处片区:东至漳河,南至鲁村,西至岳山村西部,北至芜铜铁路。

芜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有条件建设区:该区规模控制在13309公顷以内。在不突破规划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前提下,可以用于允许建设区布局调整的区域,其界限是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具体位臵为:

1、鸠江片区:东至青山河,南至青弋江,西至扁担河,北至大闸村。

2、弋江片区:东至沿江高速,南至龙华村,西至芜南路,北至青弋江。

3、三山片区:东至漳河,南界和西界至中心城区与繁昌县的县界,北至长江。

——限制建设区:该区规模为54906公顷。区内土地主导用途为农业生产空间,是中心城区开展土地整治和基本农田建设的主要区域;区内禁止城镇建设,控制线型基础设施和独立建设项目用地。

——禁止建设区:该区规模约为368公顷。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划实行强制性保护,区内原则上不安排开发建设用地项目,其边界为建设用地禁建边界,主要包括曹姑洲和新洲两个江心洲。

芜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八、芜湖市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土地利用控制

(一)战略定位

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出口加工贸易业转移承接地,中部地区崛起的核心增长极,皖江示范区率先崛起的引领区,芜湖市更加开放、充满活力的创新型现代化新城区。

(二)规划范围与用地规模

芜湖市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位于芜湖中心城区西部,由三山区部分地块和长江大桥经济开发区部分地块组成,规划总面积14.97平方公里。其中:三山区地块规划面积10.15平方公里,即由小江—峨溪路—临港大道—莲花湖路—长江岸堤围合的区域;长江大桥经济开发区地块规划面积4.82平方公里,即由支经一路—纬七路—支经四路—支纬二路—经五路—纬五路—化工大道—裕民路围合的区域。

(三)产业布局

1、三山区地块。产业以建材、铸管、汽车及零部件、船舶制造为主。

2、长江大桥地块。主要发展以化工为主导的产业。规划将MTO项目、芳烃项目布局于化工大道的东部,将离子膜烧碱项目、CPP项目布局于化工大道的西部;同时将大用水项目尽量靠近长江进行布局。

芜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九、土地整治

(一)土地整治目标

在适应生态环境建设和国民经济快速发展需要的前提下,结合市域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充分考虑土地整治潜力分布,坚持“因地制宜、先易后难、统筹安排”的原则,加大土地整治力度。确保补充耕地数量和质量不低于同期建设占用损失的耕地,土地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土地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土地资源尤其是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进一步增强。规划2006-2010年,全市通过土地整治补充耕地4569公顷以上;2011-2020年,全市通过土地整治补充耕地6711公顷以上。

(二)土地整治重点区域与项目

1.土地整理

规划期间,大力开展农用地结构调整,综合整治道路、林网、沟渠等,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重点实施繁昌县东南部、南陵县北部和芜湖县西部等区域农用地整理项目;按照“依法依规、尊重民意、循序渐进”的要求,组织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加大农村废弃土地和闲臵宅基地整理力度,推进迁村并点、退宅还田,优化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提高建设用地集约节约水平,重点实施南陵大浦新农村建设试验区、籍山镇,芜湖县六郎镇、陶辛镇等区域农村居民点整理项目。

芜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规划期内,实施峨桥中心土地整理项目、浮山海观土地整理项目、新淮大一圩土地整理项目、峨山镇土地整理折抵项目、荻港镇庆大村南园土地整理折抵项目、平铺镇新林土地整理折抵项目、荻港镇新东村土地整理折抵项目、繁阳镇新合土地整理项目、许镇镇民合村土地整理项目、弋江镇排湾村土地整理项目等土地整理重点项目。

2006-2010年,全市通过土地整理新增耕地3059公顷;2011-2020年,全市通过土地整理新增耕地5163公顷。

2.土地复垦

规划期间,按照改善生态环境、优先农业利用、鼓励多用途使用的原则,因地制宜、科学安排,重点对市区的砖瓦窑厂用地、三县取土场与挖损压占土地以及繁昌闭坑矿山用地进行复垦。

规划期内,实施芜马高速沿线土地复垦工程、芜宣高速沿线土地复垦工程、皖赣铁路沿线土地复垦工程、火龙岗镇新义村土地复垦项目等工矿废弃地复垦重点项目。2006-2010年,全市通过土地复垦新增耕地132公顷;2011-2020年,全市通过土地复垦新增耕地159公顷。

3.土地开发

规划期间,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理确定土地开发的用途和规模,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后备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重点开发青弋江流域、漳河流域、七星河流域和东南部丘岗地区。

规划期内,实施漳河上游土地开发工程、方村镇王埂村土地开发项目、陶辛镇东莞村土地开发项目、平铺镇杨坝土地开发项目、平铺

芜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镇西滩头土地开发项目、新港镇泥埠村土地开发项目、新港镇矶山村土地开发项目、孙村镇四兴坝土地开发项目、孙村镇上漳滩土地开发项目等其他土地开发重点项目。2006-2010年,全市通过土地开发新增耕地1378公顷;2011-2020年,全市通过土地开发新增耕地1389公顷。

芜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十、重点建设项目安排

(一)能源与环保用地

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超前发展的原则,大力发展能源与环保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保障芜湖核电站、4座50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变电站、9座220千伏变电所、生物质发电、垃圾焚烧热电厂以及相关能源辅助设施、城东污水厂及配套管网、繁昌县城南污水处理厂、南陵县污水处理厂等用地需求。规划期内,芜湖市能源与环保基础设施项目用地约309公顷,其中占用耕地149公顷。

(二)交通用地

依据经济发展战略和空间资源布局,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以综合运输为核心,以区域协调、内外畅通、城乡统筹、超前建设为方针,在充分发挥公路运输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铁路运输和水运,合理适度发展管道运输;优化各类交通用地规模、结构与布局,构建以高速公路为主通道,市域快速通道、长江黄金水道、内河干线航道、城际快速铁路为主骨架的公铁水协调发展的综合交通网络。规划期间交通项目用地共增加4477公顷,占用耕地2388公顷。

铁路:新建宁安城际铁路、合福铁路、合芜杭客运专线等,改造皖赣铁路、宁芜铁路、芜铜铁路,与国家高速铁路和区域城际铁路网连接,形成与长三角区域等主要中心城市之间的高速铁路网络。

公路:重点建设徐福高速、溧芜高速(芜雁段)、芜湖长江公路二桥、铜南宣高速(南陵段)等高速公路,改扩建三环路、弋江路、芜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G205、G318、S321、三荻公路、S216、S320、芜太路及市域农村公路等。

航运与港口:重点建设芜申运河芜湖段、荻港港区庆大圩作业区与卢南作业区、三山港区、新港港区、新港港区高安圩作业区海事巡航救助基地、南陵港区、湾沚港区、清水港区、苏子港区、金江物流码头、建华管桩与富鑫钢铁码头;扩建裕溪口煤码头、朱家桥外贸码头、三山海螺港务码头等码头。

民用机场:结合沿江城镇带发展和芜湖现代化大城市建设的需要,积极争取建设民航芜湖4D级支线机场,规划拟选址位于南陵县家发镇境内、省道216东侧,项目占地约300公顷。

(三)水利设施用地

以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为目标,以确保防洪减灾、水环境保护为重点,着力构建防洪保安、水环境保护与改善、农村水利、水管理服务四大体系。规划期内,重点新建青弋江分洪道(改道线路全长约47.28公里)、芜湖闸、澛港闸,实施扁担河综合治理、水阳江综合治理、漳河综合治理和市域中小河流治理,城市防洪治涝工程、城市防洪墙改造、城市水环境整治等建设项目。规划期间全市水利设施项目用地共增加2981公顷,其中占用耕地1251公顷。

(四)其他建设用地

围绕将芜湖市建设成为集观光、休闲、度假、商贸、美食、红色、节事活动等多种产品为一体的长江沿岸最具特色的国家园林城市、安

第五篇:芜湖市优秀团员事迹材料

个人事迹材料

敬爱的团组织:

我是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管理系市场营销3112班的吴威。通过几年来对团章学习,我深深地明白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青年的先进组织,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共青团员,必须严格执行团员的章程和组织原则,为同学们带好头,处处领先,争当团员的模范,也一定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要有一颗“服务”的心.一、思想方面

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团员活动,在活动中学习理论,在活动中实践理论;平时在行动和思想上都以一个优秀共青团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充实完善自己.同时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并积极参加了我院第28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的学习,认真上党课,接受党组织的培养,顺利通过了考试,获得结业证书。

二、学习方面

在学习上刻苦努力,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涉猎范围较广。尤其是作为学生干部,他很好的处理了学习和工作间的关系,把两方面的工作都做到位。本着“不读死书,灵活学习”的原则,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运用科学的方法学习,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在2011—2012学优秀学生奖评比中,荣获三等奖,并获得了2011—2012学的国家励志奖学金;在2012—2013学第一学期学业优胜奖评比中再次荣获三等奖。

三、工作方面

我进入系学生会组织部以来,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分工明确,各尽其职,使大家同心合力,增强集体的凝聚力。积极做好院团委、系团总支分配的各项的团的工作,从来不会抱怨,觉得这是一种快乐,也是共青团给我的锻炼和肯定。先后被评选为学院“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员”。但是,在各种荣誉面前,我仍然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以一颗平常心对待学习、生活中的每一件事。进入3月份以来,为了响应各级团委的号召,学习雷锋精神,我在系部开展了手拉手进社区关爱留守儿童,心连心帮助空巢老人,校园绿化等一系列活动,鼓舞了一批大学生学习雷锋的积极性。

四:生活方面

我来自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能深刻体会父母的艰辛。不乱花一分钱,一直都

是过着简朴、简单的生活。我和同学的关系都很融洽。在课余空闲时间里吴威经常去图书馆看书,周末常常出去做兼职,参加了在校大学生创业模拟培训,荣获证书。生活态度乐观积极,乐于助人,在我院首届十佳微笑大使评选中,荣获了院级微笑之爱心大使称号。并被评为2012首届校园“自强之星”。2013年2月28日下午,我外出寻找兼职,在路过芜湖市中江桥时,发现青弋江中有一位落水老人,我迅速拨打了110和120,并克服困难成功及时的救出了落水老人。

作为一名共青团员,我感觉无比的自豪。通过团组织的悉心培养和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一点点成绩,但是我认为还是远远不够多,不够好,我距离一个优秀团员的标准还有差距,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实事求是,戒骄戒躁,努力克服自己的缺点,始终保持团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脚踏实地、积极进取、不断创新、默默的奉献,力争使自己在各项工作中取得新的成绩,努力使自己成为共青团组织的优秀先锋。

今后我会坚持勤奋努力、踏实工作的优良作风,在工作上学骨干,在政治上求先进,在活动中求积极,认真而努力地做好组织交给的每一件事,带着激情和责任感对待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辜负团组织对我的期望。我相信,通过不断的学习探索以及自我批评,我面前的道路虽然曲折但前途却是美好的,所以我会坚持着走的更好。

此致 敬礼!

申报人:吴威

日 期:2013、03、28

下载芜湖市政府工作报告2010.1[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芜湖市政府工作报告2010.1[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共青团芜湖市委员会

    共青团芜湖市委员会 中共芜湖市委组织部 文件 芜湖市农业委员会 安徽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芜湖办事处芜青联发(2007)24号关于表彰芜湖市第二届“十佳创业之星”和“十佳文明之星......

    芜湖市财政局文件

    芜湖市财政局文件 财会核〔2011〕429号签发人:胡锡萍关于印发《芜湖市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委托财政 会计代理核算业务规范》的通知 市直各有关单位: 为规范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委托......

    芜湖市投资环境分析修改版

    论文————芜湖市投资环境分析 芜湖市投资环境分析 【摘 要】:近20年来芜湖市GDP平均增速达到16%以上,芜湖市投资环境日益优化,成为中西部城市代表,各跨国公司在选择进入中西......

    芜湖市数字化城市管理

    芜湖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数字化城市管理,是指以信息化和移动通信技术为手段,及时处理、分析和管理整个城市的所有部件和事件信息,提高城市管理水平。2007年4月,芜湖市被列为全国第......

    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 月 日在 镇第八届人代会第一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镇第八届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

    2008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08年3月26日在昭通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代市长 王敏正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

    政府工作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09年 3月 11日在广州市黄埔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区长 杨雁文 各位代表: 我代表黄埔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

    政府工作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在涂茨镇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张茂豪 2014年1月10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涂茨镇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