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下的文旅地产创新 ——以旅游为龙头,旅商文体康养融合发展

时间:2019-05-14 05:31: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全域旅游下的文旅地产创新 ——以旅游为龙头,旅商文体康养融合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全域旅游下的文旅地产创新 ——以旅游为龙头,旅商文体康养融合发展》。

第一篇:全域旅游下的文旅地产创新 ——以旅游为龙头,旅商文体康养融合发展

全域旅游下的文旅地产创新

——以旅游为龙头,旅商文体康养融合发展

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

2016年7月8-9日,全经联首届全国文旅地产创新模式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主题为“分享创新内容,推动文旅产业发展”,来自全国各地从事文旅地产投资、开发、规划设计、运营服务等领域的企业家及政府、金融机构、媒体的代表共500余人出席了大会。我院院长林峰博士受邀出席本次大会并作了题为 《全域旅游下的文旅地产创新》的主题演讲。林峰院长认为,全域旅游作为旅游发展的整体战略,为政府推进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抓手。旅商文体康养(即五大幸福产业+商业)融合的地产综合开发,已经成为当前及未来地产发的主流。全域旅游下的文旅地产创新模式即旅文体康养商融合发展的地产开发模式,是以旅游为龙头,五大幸福产业融合下的创新地产及区域综合开发。

一、全域旅游再认识

1、全域旅游内涵

全域旅游是在以旅游为优势产业的行政区域,将该区域作为功能完整的旅游目的地,进行整体规划、建设、管理、运营,通过旅游业整合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整合多产业多业态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建设,形成政府与市场、居民与游客共建共享的旅游发展模式。

全域旅游的内涵

今年五月召开的全国全域旅游创建工作现场会上,来了262个县的县委书记,意味着旅游在中国真正成了大风口。国家搞全域旅游的原因,在于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后,旅游的井喷效应,为政府推进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抓手。旅游给了大家通过投资带动区域发展的理由,使得政府有可能运用旅游产业这个引擎去带区域经济发展。

全域旅游提出了一些新的理念,特别提出了七大理念的转变,七大转变中最核心的是从景点旅游转化为休闲式、体验式全面融合发展的旅游结构。在运营上最关键是由旅游局、产业推动的要素转化成了以党政协调推进、中国特色下政府带动的产业发展的方式。通过对全域旅游的研究,我们认为全域旅游要打破“全”的概念,应该着眼于市场要素的配置,有的放矢,破“全”,立“逻辑”,找“抓手”,达“目标”。

全域旅游的七大转变

2、绿维全域旅游观

绿维创景认为,全域旅游有旅游吸引物、旅游区、旅游交通、乡村、城镇五大基础支撑。任何地方搞旅游必须有核心吸引物,观光不会形成目的地,但是没有观光也很难形成目的地。通过吸引力、吸引核的打造,把人聚集起来,促进旅游区、休闲区的形成,引导旅游的消费升级。交通作为基础设施,起着最重要的带动作用。旅游交通从传统的高速路、铁路、城际路等转变,形成了旅游流向过程中的运动系统,包括自行车道、马拉松跑道等,也包括文化体验和以文化为主体的结构都在道路系统中变成了一种混合型的产品。交通条件下的全域旅游提升,与原来的交通理念相比,发生了重大变化。乡村和城镇都在这个旅游发展的结构中。

全域旅游五大基础支撑

全域旅游发展基本遵循全域景区化、全域度假升级、旅游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与精准扶贫,旅游交通五大架构。这五种架构相互融合,共同作用,也可单独支撑,形成全域旅游的良性发展。

全域旅游五大发展架构

绿维创景认为,全域旅游有两大核心理念,一个是“旅游+”,一个是“互联网+”。“旅游+”的核心在于有效整合多产业,通过旅游把人有效地聚集到了目的地,从而发生让农业、工业、文化、教育、养生、养老等产业转化为消费项目。如果人不去贵州,贵州所有的文化、体育,都是本地人的消费,不能带来区域经济的任何变化。因此旅游是通道,是核心的渠道结构。

“旅游+”----“泛旅游产业整合”

第二是“互联网+”,互联网带来了大量的实体店关门的同时带来了旅游体验方式的转变。我们不会因为互联网而不去旅游,我们只会因互联网而更好地旅游,这就是旅游与商业之间最大的差别。旅游是一种移动生活方式,互联网助推旅游成为智慧化的全新移动生活,成为一切产业融合的主渠道与通路结构。互联网、物联网的盛行,线上线下联动发展,移动APP的出现与发展,都将促进旅游产业融合、旅游体验智慧化、旅游方式转变、旅游消费升级。

如何运用移动的工具形成移动生活方式,带来旅游的变化?这主要体现在七个方面,旅游大数据搜集及挖掘、为游客提供在线旅游服务、提升旅游产品的体验化、为运营者或管理者提供智慧营销方案、为游客提供LBS、为游客提供智慧服务、为运营者提供智慧管理。

互联网作用于旅游的七个层面

二、房地产再认识

1、房地产是一个“服务整合平台”产业

房地产已经由“制造房子”的工厂模式,发展成为以人为本、以家庭为基础、以服务为核心的产业整合模式。以“家庭•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服务结构,包括“三个家”的结构,由三个家庭服务构成三类房地产综合开发构架,是今天房地产发展的必然。

第一个家,是以居住为主要功能的居住之家,以社区服务为基础的家庭服务结构。第二个家,是指郊区休闲、乡村度假、养生养老等以旅游、休闲、娱乐、养疗、避暑、避寒、度假等为主要功能和服务的第二居所、第三居所,由此构成了第二个家的服务产业整合与服务结构。第三个家是指城市综合体、商业综合体、部分度假接待综合体等相关地产和场所,以公共空间的方式,为家庭提供休闲、娱乐、购物、养生等多元化的公共服务,由此构成第三个家的服务产业整合与服务结构。

“三个家”的结构

2、房地产必然走向是一个“房产融一体化”结构产业

房地产作为一种平台,必须与服务产业、金融三者相结合,才是未来发展的一个综合结构。房地产是不动产,如果没有这种不动产,仅仅以现金流做资本,就轻资产做轻资产,缺少了不动产的要素,是非常难经营的。轻资产公司与房地产企业,都不是资本市场追求最好的东西。有效地整合房地产不动产结构、服务产业的现金流结构,以及与投融资的金融关系,是下一个阶段地产发展的核心。房产融一体化,是今天房地产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任何房地产企业发展的一种必然走向。因此,房产融一体化和服务整合平台是未来房地产发展的核心结构。

3、旅文体康养商多产业融合下的房地产综合开发,已成当前及未来地产开发的主流 在这个核心结构下最重要的趋势是产业融合。旅游地产已经不再是围绕着土地开发和旅游而言了。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生养老这五大幸福产业加商业,构成了一种多产业融合下的综合地产发展趋势。无论是国外的迪拜亚特兰蒂斯、新加坡滨海湾花园,还是国内的西双版纳国际度假区、万达城、成都新世纪环球中心,都说明,旅文体康养商的地产综合开发,已经成为当前及未来地产开发的主流。“五大幸福产业+商业+金融”的产房融一体化模式,也将成为新时期的房地产发展新架构——以家庭服务为目标,以旅游为龙头,整合旅文体康养商五大幸福产业,地产是骨架,五大幸福产业是五脏六腑,商业是皮肉,金融是血脉。

三、人的聚集:一切商业活动及开发的基础 一切商业活动及开发是以人为基础的。

人口聚集是城市化的基础,城市化是人口聚集的变迁。从中国整个城市化进程来看,城市化已经历经工业化初期、工业化二期、过度工业化三个阶段。仅仅靠工业化带动的聚集已经很难在中国推动城市发展,也因此很难推动地产的升级和价值。未来的城市化是以消费为主导的城市化,这样的城市化与过去工业引导下的城市化是一个分水岭。这个阶段,是将消费产业引导下的经济发展、城市发展、住宅产业导入到产业聚集新模式,中国整个经济发展逐渐进入这个新的阶段。

在这中间,人流人气聚集形成商业发展聚集,商业聚集形成消费聚集。商业要发展到消费聚集期,要经历四个阶段。第一是单一购物商业发展阶段的商业稀缺期,第二是批发市场及批零结合阶段的商业市场化期,第三是业态多样化的综合体发展时期,第四便是未来的城市消费聚集化期。现在正是第四阶段发展期,这个阶段中,将旅游作为主体。原来商业以社区为中心研究商业的聚集,而今天尤其是郊区的商业聚集,要通过交通的穿越,依靠旅游休闲项目,带动人的聚集。这种聚集超出了社群,甚至超出城市、目的地,旅游休闲的带动在这里发挥了重要作用。景区+旅游消费区,古街、旅游商街,古城古镇,旅游城市是旅游带动的人流人气聚集四种模式。

商业发展的四个阶段

旅游带动的人流人气聚集模式

人流人气聚集的首要条件是吸引力。旅游产品的吸引力来自于玩法,即游憩方式设计,它是旅游产品设计的核心技术。如何把玩变成身体的体验、心理的过程,不断高潮起伏的体验过程,这是需要设计的,这样的设计涉及到主题及主题理念策划、观赏方式设计、游憩功能结构设计、独特性卖点策划、游线与交通工具设计、游乐与娱乐项目设计、情境与体验方式设计、特色纪念品设计等。通过这样精心的设计,构建出来的情景化、游乐化、主题化、本土化的旅游吸引核,是旅游聚集人气的关键。

绿维创景原创的“绿梦工坊”,以覆土建筑为独特建筑吸引核,形成对儿童的吸引力。通过儿童职业体验馆、巧克力乐园、动漫艺术馆、科技游乐馆、奇幻嘉年华、魔幻剧场、哈哈世界等儿童休闲游乐聚集,构建不同主题场馆,寓教于乐,在游玩中增加亲子感情,打造一个以室内体验型游乐为核心功能的亲子游乐园。

绿维原创:绿梦工坊——梦里的亲子体验乐园

四、全域旅游下的文旅地产创新模式

以文化为魂,旅游为搬运渠道,休闲体验消费为核心,实现多产业融合下的综合效益,可以有效的整合起来。

全域旅游下的文旅地产创新模式

今天的旅游仅仅靠观光已经不能满足打造吸引核的需求,全域旅游下原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和新旅游“六要素”商养学闲情奇都可以作为吸引核。利用不同的要素打造不同的吸引核,成为今天旅游开发重要的课题。

如何以旅游为龙头,整合五大幸福产业和商业,形成旅文体康养商多产业融合发展和文旅地产的创新发展?绿维创景认为在全域旅游下,结合大产业升级、业态升级、产业结构升级、城镇升级,以及12大旅游要素,有一套模型,即65533模型。景区产品、文体养休

闲项目、文体养休闲商业项目、度假酒店与公寓项目、住宅房产、一级地产六类产品,需要的是完全不同的管理模式和运营手段。因此,未来房地产仅依靠房地产管理专业远远不够,还需要景区管理、休闲营销、商业地产、酒店运营和房地产相结合的管理结构,形成五大角色和综合开发的一系列架构。

“旅商文体康养综合地产” 65533投资模型

五、绿维经典项目

绿维创景7月份刚汇报通过的白马山旅游度假区规划就是一个全域旅游下的旅商文体康养综合发展的典型案例。白马山位于重庆武隆县,是中国旅游先进县。政府将这个项目作为“十三五”核心战略项目来进行,不仅是建设国际知名旅游胜地的重要载体和抓手,也是开展全域旅游探索的创新举措,是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县的需要,是推进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由此对我们提出了高要求:要把白马山打造成一个5A级景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让其产生百万人口的吸引力。

如何满足政府的要求和任务?项目组充分挖掘白马山乃至武隆地区的历史文化资源,梳理出世界茶源、白马仙女情侣山的爱情文化两个核心灵魂,以高山茶园为资源基础,依托白马山与仙女山的比附营销关系,形成爱情文化、茶文化、四季度假养生养老为特色,集生态观光、文化体验、养生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以“天下情侣山•武隆飞天吻”为主题形象,以“仙眷茶园•爱情圣地”为定位,将其打造为集5A级景区核心部分和高山旅游度假区于一体的综合性项目。

在浪漫爱情天街仙街片区,以爱情为主题,打造飞天之吻、8D影院、爱情魔方、真爱礼堂、海誓山盟广场、爱情天街、爱心鹊桥等爱情项目,通过项目的体验构成核心吸引力。其中最重要的项目是“飞天之吻”,通过灯光、烟雾的效果打造浪漫的场景,将象征白马与

仙女的两个飞行岛做成演义故事,飞行岛从地面上升到6555米的空中旋转一圈后接吻,让游客欣赏两个雕塑的爱情表演。

飞天之吻效果图

真爱礼堂效果图

爱情天街鸟瞰图

爱情天街效果图

景区的构建核心,第一是吸引力吸引核建设,第二是形成消费业态聚集。本项目中,我们通过两个小镇街区的休闲业态聚集,让游客留下来进行消费,特别是夜间消费。在白马天仙街片区,以醉舞流光、白马文化、仙女广场、巴国神话四个广场以及博物馆、商业街、餐饮街、娱乐街等业态打造夜间旅游聚集区,通过多业态的方式丰富夜间旅游产品,吸引游客产生过夜的想法。第三是打造旅游度假区,形成人流聚集后,便考虑将文化、旅游、商业与健康、体育、养老相结合,从而使游客产生较长时间停留的念头。此外,我们还规划了绿道、跑马道、自行车道等项目,旅文康体养商结合,共同构建了旅游度假区的结构。

白马仙街鸟瞰图

白马文化广场

醉舞流光广场

第二篇:全域旅游引领 文旅融合共进

全域旅游引领 文旅融合共进

近年来,开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接近6%,文化旅游业成为全市支柱产业。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开封旅游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年前7个月,全年累计旅游接待325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5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6%和17.7%。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做法是:

一是突出顶层设计,加强整体统筹。开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把文化旅游业作为民生产业、民心产业、幸福产业、支柱产业着力培育,重点实施“十个一”工程:即一个战略引领:开封在全国率先提出“文化+”战略,强调文化和产业融合共进,实施了10个“文化+”专项行动计划;一个发展定位:提出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发展定位,与新兴工业化城市并列;一个机构协调:市委书记召集、市长参加,每月召开一次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指挥部例会,专题研究文化产业发展问题;一个专项资金:设立了文化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每年投入5000万元;一个园区运营:由中部六省唯一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负责运营;一个平台融资:成立开封市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市属国资公司进行融资;一批项目支撑:每年安排、包装一批文化产业项目,市领导分包,强力推进;一个研究院培养人才:河南大学宋文化研究院,市委书记任院长,依托河南大学优质师资进行人才培养;一春一秋节会:春季的清明文化节、秋季的菊花文化节,两个国家级节会拉动;一个旅游联盟:依托丝绸之路东起点城市地位,2015年在全国率先发起成立“一带一路”城市旅游联盟,吸引国内外33个城市踊跃加入,推动旅游开放合作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

二是突出规划引领,打造特色精品。高标准、高起点编制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宋都古城风貌保护与重现工程规划》、“一渠六河”景观设计规划、宋都水系工程规划等水系工程规划;编制完成了《开封市“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确定了未来五年“双核”“双带”“双廊”“四区”的旅游产业总体布局,形成了衔接配套的规划发展体系。

依据发展规划,充分发掘开封历史文化底蕴,在突出“宋文化、北方水城、新宋风城市”三大特色的同时,着力彰显饮食文化、菊花文化、书法文化等十大文化魅力。在提升清明上河园、龙亭公园等传统景区的基础上,又打造了小宋城、上河城等一批文商旅综合体;七盛角、书店街等一批历史文化特色街区;大宋官瓷、木版年画等一批民办博物馆;启封故园等一批旅游特色小镇;开封西湖、“一渠六河”环城水系等一批城市休闲游憩新空间。

“一河两街三秀”“一湖两巷三园九馆”等一大批文化旅游精品的成功推出,形成了“水、陆、空、地下”的立体化旅游产品体系,让每一个来到开封的游客都能深度体验“宋文化”独特内涵,游得放心舒心。

三是突出项目牵动,探索融合发展。整体谋划、协同推进“文化+”“互联网+”“旅游+”,形成叠加聚变效应。在发展模式上不断尝试探索,以文化为魂、旅游为体、商业为力,着力推动文化旅游化、旅游文化化、文化旅游商业化,以文商旅项目为抓手,谋划实施了鼓楼复建、双龙巷历史街区改造、东京梦华半亩园、城摞城新郑门遗址、地下城墙展示馆、小宋城二期、清明上河园三期、开封府二期、建业泰和府等一批重大“文商旅”结合项目,实现了旅游在文化当中找效益、文化在旅游当中找出路、商业在文化旅游当中寻求发展的良性互动。

四是突出城旅联动,推进全域共建。坚持以旅游业发展为拉动,以城市“双提”“双修”为载体,不断完善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大力开展城市创建,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大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智慧城市。在创标工作中,重点实施了旅游集散、旅游咨询、导向标识、旅游厕所、智慧旅游等五大工程;在智慧城市工作中,由腾讯公司为开封量身打造的“全民接力话汴京”智慧工程2015年全面上线,成为全国首个全程真人导游“O2O”平台;开封市智慧城市展示体验中心顺利投用。城旅融合发展使城市路网、快捷酒店、旅游集散中心、停车场、园林绿化等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城市承载力、舒适度显著提升,城乡更加整洁、亮丽,社会文明风尚盛行,全域旅游支撑更加有力。

五是突出改革创新,强化制度保障。始终以改革创新为主线,进一步完善了开放招商、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全域旅游发展的责任机制和督导考核机制,做到各项任务年初建账、半年查账、年底交账,真正奖出动力、惩出压力,为发展全域旅游提供有力保障。

下一步,开封将进一步强化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定位,突出以全域旅游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提高发展质量效益为中心,站在大环境、大旅游、大产业的角度,充分发挥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优势,重塑文化旅游产业价值,努力走出一条适合开封特色的旅游产业发展之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打造“实力开封、文化开封、美丽开封、幸福开封”。上一篇

第三篇:创新旅游发展思路 促进文旅共同繁荣

创新旅游发展思路 促进文旅共同繁荣

——唱响“三阳开泰”、促进文旅繁荣研讨会发言摘登

前言

从“一片甲骨惊天下”的殷墟,到被称为中国庞贝古城的三杨庄汉代遗址;从周文王演绎八卦的羑里城,到浓缩百年历史的马氏庄园„„安阳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近年,安阳以“三阳开泰”为发展思路,打出了“山水”、“文化”、“历史”这三张王牌。

但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春节前夕,我市召开唱响“三阳开泰”、促进文旅繁荣研讨会,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共同为安阳旅游发展把脉。他们犀利、独到、中肯的建议,为我市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启示。

河南省副省长、安阳市委书记张广智:

安阳的旅游资源很多,我们概括为“三阳开泰”——文化安阳、历史安阳、山水安阳。从文化上讲,有周易文化、建安文化(曹魏)、爱国文化(岳飞)、红色文化(红旗渠精神)。从历史上讲,从颛顼帝喾到殷商文明,到曹操高陵,到近代的袁世凯等,在安阳都有历史考证。不仅如此,安阳还是七朝古都,殷商、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都曾经在此建都,安阳作为古都的时间是381年。从山水上讲,安阳有红旗渠、太行大峡谷等,考虑到山水的受众多,我们还提出了“三阳开泰,山水先行”的思路,以山水吸引游客,并给他们多重选择。

近年,我们在旅游产业发展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也取得了很大成效,中国文字博物馆的建成,马氏庄园的建设,吸引了国内外的大批游客。在旅游设施建设方面,我们投入建设了多个五星级宾馆,目前华强建国酒店已投入使用,还有7个在建的五星级宾馆。近年,安阳交通运输业的飞速发展,也给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条件。在铁路建设上,晋豫鲁铁路通道正在建设。在高速公路建设上,南面有范辉高速,到长治的高速公路即将开通,再加上安阳机场,选址已基本确定。所以,从铁路、公路、航空等方面说,安阳的交通不仅仅是一个“十”字,而是多个“十”字,这对安阳旅游业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很大的优势。

在发展航空运动方面,我们成功举办了航空运动旅游节,并积极争取成为全国第一个低空经济示范市。我们全力打造航空运动之都,大力发展包括航空运动、通用航空、航空高等教育在内的低空经济。目前,我市已经把所有与航空运动相关的商标在国家工商局注册完毕,投资50亿元的直升机俱乐部已在我市落户。以后,我们还将发展飞机制造业,形成集飞机制造、保养、维修、停泊、娱乐于一体的低空经济,这对安阳旅游业的发展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就将来安阳旅游业的发展,我想有三个方面,一是要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实现转型升级;二是高起点规划,进一步做好做精景点;三是一定要引进企业运作,引进大的战略合作者、投资者共同开发,这样安阳的旅游业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我相信,安阳旅游这篇文章一定会有非常好的前景。

市委副书记、市长张笑东:

随着信息化、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国家之间、地区之间已经从经济、军事和科技等硬实力的较量发展到文化、形象等软实力的竞争。旅游业作为当前全球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不仅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特点,而且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上具有积极的作用。安阳的资源优势和经济社会形势都需要加快旅游业的发展。

要找准旅游发展思路。要以“三阳开泰”旅游发展战略为核心,在主推模式、主打品牌、产品设计、市场开发等方面进一步形成以文化为引领、以山水为基础、以历史为脉络的旅游发展思路。要本着整合资源、突出特色、打造龙头、转型升级的原则,以建设重点项目、打造精品线路、优化发展环境、开拓国内外市场为重点,加快完善旅游产业体系,综合发挥旅游产业功能。要加大旅游产业投入。要实现旅游经济由大投入小产出向大投入大产出转变,政府不仅要加大对旅游发展和旅游设施建设的导向性投入,还要吸引知名大企业、大财团以及民间资金参与旅游开发建设,尽快健全旅游投融资机制,解决旅游产业发展瓶颈问题。

要打造旅游特色品牌。特色品牌是每个旅游城市的王牌,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旅游市场中发挥出王牌的拉动效应,需要做到“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以与众不同的品牌特色吸引游客。下一步,要继续争取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以世界文化遗产殷墟为依托,启动殷墟大遗址公园建设,以曹操高陵得到国家考古确认为契机,筹建曹魏文化主题公园和曹操文化研究会,力争在国际旅游精品打造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要加强旅游市场推介。旅游经济是典型的“眼球经济”和“注意力经济”,只有与国内外重要经济区域、主要旅游合作体、重点旅游区、重要客源地区、大型旅游集团公司紧密合作,才能在更宽领域扩大旅游品牌的影响力。旅游产业的发展,必将带动诸多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结构的调整,促进服务业的兴旺,成为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我们相信,安阳旅游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马林青:

近年,我市以“三阳开泰”旅游发展战略为指导,秉承追逐中国高端、对接世界旅游发展理念,使旅游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我市作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不仅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也是甲骨文的故乡、周易的发源地。安阳旅游资源禀赋厚重,有国家文物保护单位10处,有世界文化遗产——殷墟,有人工天河——红旗渠,有世界唯一的中国文字博物馆,此外还有羑里城、马氏庄园、三杨庄汉代遗址、林滤山国际滑翔基地等。为促进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我市制定了以文化为核心,以山水、航空旅游为引领,以文字创造地为品牌的“三阳开泰”旅游发展战略,将殷商文化、红旗渠精神(时代精神)等安阳特有的文化注入旅游产业的发展之中,形成了发挥文化优势、促进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清晰思路,被业内誉为“安阳思路”。

近年,我市还积极探索旅游发展创新之路,大力实施“符号工程”、“讲台工程”、“创A升级工程”、“红色之旅工程”和“22368工程”等五大旅游工程,促进旅游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本,通过走区域合作联盟之路,形成了南太行“6+1”城市旅游联盟(N+1)、中原经济协作区旅游联盟、三国旅游线路城市联盟、中国八大古都旅游联盟、晋冀鲁豫四省庄园文化旅游联盟、上海十二城区旅游合作联盟等,加强了与客源城市的联络和合作。

河南省旅游局原局长、河南省旅游发展促进会副会长苏福功:

“三阳开泰”作为安阳旅游发展战略,随着时间的推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殷墟成功创建为国家5A级景区,中国文字博物馆建成,红旗渠进入全国红色旅游大系列,曹操高陵从发现到专家争论,使安阳的文化更加厚重。如今,很多人愿意来安阳旅游,并且对安阳有很好的评价。

现在,我们河南的旅游业在全国属于第一方阵,我们的旅游总收入达2800亿元,按照国家提出的到“十二五”末把旅游业打造成我国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硬指标,我省已经基本达到了。但是认真分析,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是,全国百强旅行社中没有一个是河南的,上市的旅游企业也没有一个是河南的。另外,我们的五星级酒店太少,高端旅游硬件设备太少,旅游投入太少,这些都说明河南旅游还处在门票经济、观光旅游的水平。因此,必须要实现休闲度假游,需要速度转型,实现跨越式发展。安阳旅游业发展跟全省情况一样,目前也面临着非常紧迫的转型,必须按照支柱产业和旅游要素的需求来打造,要跨越式发展,“三阳开泰”应该进一步提升,向更高的层次转变。

河南省政协常委、河南省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林景顺:

安阳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殷墟和中国文字博物馆的建立,进一步确立了安阳文字之都的地位。曹操高陵即将被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是给安阳增添了历史与文化的厚重。同时,安阳的地理位置也很重要,是河南的门户城市。太行大峡谷是安阳旅游资源中精彩的一部分,尤其是红旗渠精神的打造,为太行大峡谷增添了新的内涵和厚重。

“三阳开泰”旅游发展战略很清晰,我很赞成安阳的发展思路和做法。我们全省的旅游都面临旅游档次的提升和旅游思路的提升问题,具体怎样实现转型,各个城市的途径是不一样的,应根据各个城市的特点,把下一步的棋走好。我们要让“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都能体现历史和文化,这样才能留住人,才能把旅游产业的链条拉长,才能构建好的产业框架。要抓好旅游与其他产业的关系。处理好旅游与农业、工业的关系,把农副产品和工业品拉进旅游中来。对于城市建设来说,要形成以旅游为中心的城市建设思想,打造诚信旅游体系。

河南省人民政府参事、河南省发改委经济研究所所长、河南省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郑泰森:

安阳把“三阳开泰”作为安阳旅游的总结,是安阳以文化为灵魂,以旅游为引领,全面推动全市旅游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社会转型美好愿望的精准表达。

安阳的旅游形态是“两个地”,一个是集散地,在重要交通通道的节点上重点提升,对接周边。另一个是目的地,安阳既是文化体验的目的地,也是时尚旅游的体验地。“三阳开泰”对转型时期安阳经济的发展有深远影响。今后的旅游发展是板块式的,在一个板块之内整合各类体验和休闲度假的要素来打造产业链,突出一个主体功能,实现多功能的叠加,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通过“三阳开泰”来实现安阳经济社会方方面面的共赢,通过共赢的成果,使更多的人分享“三阳开泰”的成果。

河南省旅游局副局长倪豫州:

安阳做“三阳开泰”大文章,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把旅游作为产业,使第三产业发展更加融合,全市的经济总量快速增长,使社会更加和谐;二是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不断把文化软实力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硬支撑;三是把安阳的山水形成品牌,响亮地提出山水安阳,促使旅游业发展快速转型升级,形成生态旅游、休闲旅游、航空运动游等一批特色旅游;四是通过历史安阳,促进安阳的现代化,使深厚的文化底蕴更加鲜活鲜亮;五是通过“三阳开泰”,促进社会进步和开放。随着来安的国内外游客越来越多,带动的是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和解放。安阳城市变大了,人文风光更美了。

河南省旅游发展研究院院长张怀强:

文化安阳、山水安阳、历史安阳——“三阳开泰”,这个发展战略体现了安阳“根”的弘扬。文化安阳主要是发展安阳文化和发展安阳的文化产业,旅游又恰恰是在新的时代对文化的最好表现和承载途径。从大的宏观概念上,我认为,安阳要做到文化新理念的转变,要实现9个方面的转变:鲜活化、地根化、时代化、艺术化、互动化、市场化、礼品化、品牌化和传承化。第一,文化是财富,文化必须要有鲜活的表现。第二,文化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第三,文化一定要时代化,创新就是时代化,要和时代相结合。第四,文化一定要艺术化,要有视觉的冲击和艺术的美。第五,文化表现一定要带动游客的参与和互动。第六,文化表现的是实物也是概念,一定要市场化。第七,文化要让人们记住,一定要将安阳的文化资源礼品化。第八,文化如果没有品牌,是没有价值的,品牌是靠品质带动的。第九,群众就是市场,游客就是宣传,人民认同了,才是传承。安阳文化加上这九个方面才会十全十美。

河南九鼎德盛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保盈:

目前,旅游正在向五个方面转变,一是从单一观光向休闲度假转变,二是由点向区域转变,三是由文化资源向文化影响力转变,四是从组团游向自助游转变,五是从单一旅游向一种生活方式转变。基于这五方面的转变,我提出安阳的“三脉”。第一是“文脉”。从整体上看应该是在安阳的西北部,如殷墟、邺城遗址、曹操高陵,建议在安阳西北部划定上百平方公里的面积,作为安阳“文脉”的区域。第二是“地脉”。安阳西南角的善应是安阳“地脉”的所在地,如灵泉寺、龙泉水库、长春观。第三是“天脉”。林州市有人工天河和航空运动基地,应利用这一有利条件进行宣传,进行航空研发,延长航空产业链条,奠定其在中国乃至世界上的地位。要把这几块综合打造起来,通过这三块改变整个安阳市的山水空间大环境,把旅游文化、旅游增长方式真正发展起来。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所长张新斌:

“三阳开泰”这个理念的提出,是安阳市委、市政府和安阳旅游从业人员高度的文化自觉性的充分体现。

安阳的文化和历史有六大高点:一是中国早期文字的高点——甲骨文,是目前考古发现的最早的较为成熟的文字体系。二是中国文化的高点——文王演易,形成了中国文化的一个基本思维方式。三是中国早期文明的高点——殷墟。四是中国上古人文始祖的高点——二帝。五是中国人格的高点——岳飞。六是中国精神的高点——红旗渠精神。

“三阳开泰”带给我的启示有三点。一是整合为主。整合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态势,只有整合才能形成优势、做大产品,才能叫响品牌。二是工程做实。安阳有五大旅游工程,即“符号工程”、“讲台工程”、“创A升级工程”、“红色之旅工程”和“22368工程”。尤其是“讲台工程”,传承了我们的文化,扩大了产业规模。三是全面发展。“安阳思路”可以概括为精准概况的吉祥愿景,文旅品牌的宣传效应,内外整合的发展思路,脚踏实地的精品打造,虚实结合的营销战略。

第四篇:关于加强文旅结合,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强文旅结合,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调研报告范文

X区在旅游方面先后获评“美丽中国十佳旅游区(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首批创建单位、央视网“全国十大全域旅游目的地”、人民网“全域旅游魅力指数排行榜”十强。

一、旅游产业发展情况

陆地面积仅为X平方公里的X半岛拥有A级景区X个,其中XA级景区X个,单位面积A级景区密度为全国之最,旅游资源丰富;旅行社X家、占全市的X%,星级宾馆饭店X家、占全市的X%,两江游船X艘,三峡五星豪华游轮X艘,建成X个市级旅游集散中心、X个区级游客中心,旅游设施配套完善。X年以来,连续三年大幅度持续增长X%以上,仅X年上半年接待游客X万人次,同比增长X%,旅游收入X亿元,同比增长X%。X年X月,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评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首批创建单位。X年荣获央视网“全国十大全域旅游目的地”、X年荣获人民网“中国全域旅游指数排行榜X强”、X年荣获新华网“全国首批大众休闲旅游胜地”,X成为各地游客最热打卡旅游目的地之一。

X区成立区级领导挂帅的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制定《X区文化旅游业发展清单》,重点突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围绕母城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加强政策资金保障,升级文商旅城消费服务,不断完善全域旅游公共设施。X区按照“多规合一”的思路,在国内首次提出“全域景观提升、全时业态配置、全史文化展示、全景绿化升级、全程智能服务、全区氛围营造”的“六全理念”,受到国家文化和旅游部领导的肯定,中国旅游报给予专题报道。

二、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统筹能力需进一步强化。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涉及到吃住行游购娱等众多环节,很多事情都超出了旅游部门的职责范围,要专题研究、多方学习,进一步发挥旅游发展领导小组和协调机构的统筹统揽能力,形成综合产业综合抓的良好局面和强大合力。

(二)旅游消费拉动需进一步提升。全区拳头旅游产品不够强,旅游人均花费还不高,“过境游”“一日游”“闪电游”比重较大,需将美食、购物、休闲、娱乐等元素有机融合,面向市场、面向游客,深度挖掘文化旅游融合的消费潜力。

(三)旅游文化内涵需进一步挖掘。景区景点不能仅仅满足于人气旺、名气足,还要再增“文气”、添“味道”,经得起看、经得起问、经得起品。作为重庆“母城”,巴渝文化等大量特色文化基因未能深入挖掘,迫切需要进一步提升文化旅游附加值。

(四)旅游环境需进一步优化。X作为建成区、老城区,现实条件已难以很好地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部分景区及周边存在空间狭窄、入厕难、停车难、排队难等问题,“快旅慢游”服务体系还不健全。热门景点周边存在“羊儿客”“人偶拉客合影”等不良现象,市内“一日游”存在合同签订不规范等问题,“黑车”“黑导”“黑社”还不同程度存在,需要进一步加强行业监管。

三、下一步工作举措和建议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和“四个扎实”要求,坚持以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推进文商旅城深度融合,推进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努力把X打造成为品质之城、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到X年,重点文化旅游载体及X个传统风貌区、X个山城老街区建设基本成型,力争国家XA级以上景区达到X个,过夜游客突破X万人天,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X%以上,文化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X%,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

(一)加强文商旅城融合发展的统筹力度。按照“文化引领、商业支撑、旅游带动、产城融合”的原则,在政府层面成立区领导挂帅的X区文商旅城融合发展领导小组,在企业层面成立龙头企业牵头的X区“文商旅城”企业发展战略联盟。把文商旅城融合发展作为“十三五”全区发展战略任务来抓,优化资金投入,发挥好旅游重点企业在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上的骨干作用,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向文化旅游领域。强化政策引导,制定X区文商旅城融合发展专项政策,有效利用文化产业立项、文化旅游推介等各种形式争取上级支持,对接全市旅发大会已明确即将出台旅游项目水电气优惠等上级政策,做好贯彻落实。

(二)打造动静结合的城市旅游消费空间。推进传统观光游向都市休闲游、体验游、互动游转变,实施“旅游+”,实现“动静结合”。积极发展“旅游+医养”,围绕体检、美容等医疗游需求,开发培育一批健康旅游示范项目;“旅游+体育”,坚持办好CBD城市登高楼大赛等群众参与度较高的知名体育赛事;“旅游+教育”,深度挖掘、重点打造爱国主义教育题材,吸引全国各地游客前来开展红色主题教育。打造一批文化旅游重点项目,重点加快建设X个文商旅城融合发展示范点,建设文旅特色园区和楼宇。推出一批“叫得响、看得见”的特色品牌,植入母城文化元素,推出代表重庆母城文化的旅游驻场演艺,打造“X好礼”旅游商品品牌。

(三)推出特色鲜明叫得响亮的旅游招牌。挖掘文化内涵,立足“山水城桥”禀赋,彰显“山城”“江城”“不夜城”和“美食之都”等独特魅力,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旅游景区,推出更多的“万里长江第一索、重庆旅游第一站”等特色鲜明、叫得响亮的旅游招牌景区。紧扣“吃住行游购娱”和“商养学闲情奇”等旅游元素,提档升级洪崖洞、李子坝观景平台等热门景点,美化景观景点面貌;提升改造朝天门、鹅岭公园等传统景区,突出X特色和独特魅力;串联打造母城文化游、抗战文化游、巴渝风情游、山城徒步游等精品线路,把散落在街巷的珍珠串成项链,形成众星拱月的品牌引领效应。深入开展景区升级工程,全力支持红岩联线争创XA景区,将山城夜景、两江游整体打造为世界级夜景名片,将鲁祖庙、十八梯等打造成为最具“老重庆”味道的体验区。

(四)培育全国知名的旅游龙头企业。加大对旅游全产业链条上的企业扶持力度,支持规上企业跨越发展,营造“亲商安商”环境。支持酒店、餐饮企业连锁发展、品牌输出,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酒店餐饮集团。支持重点旅行社开发旅游精品,丰富旅游线路,“走出去”拓展国外市场,培育更多全国百强旅行社。发展壮大互联网企业,加速智能化、大数据在旅游业的应用。加强招商引资,重点吸引国内外品牌酒店、旅游电商和跨国旅游集团投资落户。鼓励旅游企业引进国内外高端策划、经营管理等领军人才,着力加大导游、司机、服务员等一线从业人员的服务技能,让各类旅游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

(五)构建快旅慢游的休闲旅游格局。建设一流的旅游基础设施,完善“快旅慢游”交通体系,畅通内外交通,高水平打造山城步道、滨水岸线等慢行交通网络,多措并举改善涉旅场所停车环境。顺应散客自助游较多的趋势,有针对性的设置标识标牌,增设一批旅游咨询服务点,推进菜园坝旅游集散中心提档升级。深入开展“厕所革命”,合理化布局、高标准管护旅游厕所,未来三年新建改建旅游厕所X座,确保建得足、管得好、找得到、用得舒心。搭建X旅游出行云平台,建设旅游大数据中心,推动免费WIFI、电子地图、自助语音讲解A级景区全覆盖,努力实现精准管、便捷行、轻松游。

(六)抓好全域旅游的大环境提升。坚持“大城智管、大城细管、大城众管”,全面落实城市综合管理“五长制”,大力整治“脏乱差”等城市管理顽疾,常态化推进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卫生和秩序精细化管理,让游客留得住、住得好。持续重拳综合整治“热门景点”滋生乱象,旅游、公安、工商、城管、建交等相关部门加强联动,坚持明查与暗访,坚持治理与督查,实施严打、吊销、暂停经营、罚款等强制措施,依法严查价格欺诈、虚假宣传等旅游市场“常见病”,依法打击“黑车、黑导、黑社、羊儿客、发卡族”等旅游市场“顽疾”,优化旅游环境。引导行业企业诚信经营,提升服务质量,开展文明旅游活动,提升游客满意度。加强旅游安全监管,强化职能部门监管责任,完善高峰期客流应对处置等预案,做好热点景区景点承载量警示和安全风险提示,加强旅游安全日常监督检查和节假日专项检查;强化旅游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健全应急处置机制和应急预案,加大旅游安全自查整改,严防涉旅安全事故发生。

第五篇:昆明市文旅融合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

昆明市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重点任务1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李庆雷

一、文化旅游产品体系提升工程

通过实施文化旅游化、旅游文化化,农业、工业、其它第三产业与文化旅游的融合互动,通过建设一批文化旅游聚集区、文化旅游示范园区、文化旅游村寨、文化旅游城镇和一批重大重点文化旅游项目,不断完善昆明市文化旅游产品体系。

1、推进文化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

——推进涉旅产业融合发展。主动顺应世界旅游市场发展趋势,整合资源,以文化为灵魂、旅游为核心、商业为平台,推进旅游与现代农业、工业、体育、商贸、教育医疗、金融服务的融合发展。

——加大文化旅游融合力度。紧扣历史文化名城内涵,加快昆明多元文化的挖掘与包装,修缮历史文化古迹,恢复一批历史文化街区,规划建设城市历史文化标志性建筑。重点打造古滇文化、革命历史文化、民族民间文化、高原山水文化、名人文化和都市文化等六大文化品牌,用文化筑牢国际旅游城市建设的主脉络。

——推进文化旅游业态创新。着力培育康体运动基地、温泉SPA、花卉、购物、演艺、美食、休闲街区八大休闲旅游业态,加大房车旅游、直升机旅游、医疗旅游、置业旅游、异地养老旅游、户外运动俱乐部等新兴旅游业态发展。

本文为《昆明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13-2017)》第四部分的初稿,为昆明市文产办委托五墨文化传播公司的项目,笔者负责第四章的写作。

2、培育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

——加快各类现代服务要素集聚,推动现代休闲度假旅游产业集聚发展,重点推进主城都市文化项目集聚区、晋宁古滇文化—郑和故里文化旅游项目集聚区、滇池—西山度假养生休闲文化项目集聚区、空港经济区及东部旅游区项目集聚区、石林—九乡喀斯特旅游文化项目集聚区、呈贡新区旅游文化项目集聚区、阳宗海旅游片区项目集聚区规划、招商、建设与运营。

——以泛亚文化传媒中心、呈贡新区、南城区、昆明空港经济区、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五华金鼎科技园区等为重点,充分发挥其人才强、创意新、资源配置优化等优势,加快文化产业创意园建设,建成一批影视、印刷、音像等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基地。

——充分利用昆明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丰厚、民族文化产品丰富和民族民间人才聚集等优势,探索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模式,推进民族民间工艺品制作、民族节庆活动、民族歌舞、民俗风情展演和民族特色饮食产业发展,形成具有鲜明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群。

3、抓好一批重点文化旅游项目

——推进观光旅游项目提升。主要包括大石林景区提升、轿子山精品景区建设、西山-民族村创建5A、九乡-柴石滩创建5A、世博园-金殿创建5A,提高景区吸引和竞争力,培育精品景区体系。

——推进都市文化旅游项目建设。主要涉及以七彩云南古滇王国、郑和故里项目、东南亚风情乐园为代表的文化旅游项目建设,以及以环翠湖、东风广场CBD、文明街片区、百年米轨风情带、巫家坝副CBD为代表的都市旅游项目。

——加快休闲度假旅游项目建设。主要包括以七彩云南海洋世界 2

为代表的主题娱乐项目,以都市农庄为代表的乡村休闲旅游项目,以阳宗海生态旅游小镇、安宁温泉、星河温泉旅游小镇为代表的旅游小镇,以七彩云南花之城和凤龙湾国际生态旅游城为代表的旅游综合体项目。

——加快商务会展旅游项目建设。主要涉及以滇池国际会展中心、滇池泛亚论坛、南博城为代表的商务会展项目建设。

4、完善文化旅游产品体系

紧扣昆明旅游资源特色,大力开发湖滨度假、温泉养生、康体运动、商务会展等现代旅游产品。

——滨湖度假旅游产品。以滇池、阳宗海为主要载体,构建草海湖滨、环湖东岸湖滨、环湖西南岸湖滨、阳宗海湖滨等休闲度假湖滨,使之成为昆明市文化休闲度假产品基地。

——城镇休闲旅游产品。依托于昆明主城区,建设翠湖、顺城等休闲街区,加快杨林、野鸭湖、转龙、安宁、汤池等旅游小镇开发,推进新螺蛳湾、南亚第一城、世博新区、滇池湖滨东岸等商业中心建设,完善博物馆、纪念馆(地)、文化演艺等设施,使之成为昆明开展都市旅游、休闲城镇游的重要阵地。

——观光体验旅游产品。以石林喀世界自然遗产、轿子雪山等核心自然旅游资源为依托,加快古滇文化为代表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以彝族撒尼人为代表的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使之成为昆明市自然观光和文化体验产品的载体。

——温泉养生旅游产品。加快以柏联温泉、安宁温泉、星河温泉、等优质资源的开发,着力塑造柏联SPA、温泉心景、日式金方等温泉养生品牌,丰富养生康体内容,使昆明成为云南高端温泉养生旅游区。

——户外休闲旅游产品。利用轿子雪山为中心的昆明北部山地资 3

源,积极发展一批探险、户外运动、露营等户外休闲产品,不断丰富昆明市深度体验旅游的内涵。

——乡村休闲旅游产品。以呈贡斗南、团结乡、双龙乡、富民、石林糯黑等一批乡村旅游资源点为依托,加快农家乐、休闲农庄、生态农业庄园等业态的开发,培育晨农、万家欢等特色农业休闲龙头企业,使之成为城市人群的短程休闲目的地。

二、文化旅游市场主体壮大工程

通过培育十大重点文化市场、健全文化旅游要素产业,培育大、中、小规模等级丰富,内资和外资结构合理的文化旅游企业结构。

1、培育十大重点文化市场

——文化演艺市场。贯彻国家《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演艺市场竞争,投资兴办演艺团体和举办演艺活动;鼓励支持演艺资源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重组;推动文化“走出去,请进来”,鼓励昆明市演艺院团加大国内外交流。形成以国有演艺院团为主导,民营演艺院团为主体,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演艺市场新格局。重点文化演艺企业包括昆明演艺集团、福保文化城、世博吉鑫集团、云南杨丽萍艺术发展有限公司、云南人家等。

——图书和音像制品、文化用品、印刷包装市场。降低门槛、改善服务监管,符合条件的即可到所在县(区、市)文化主管部门办理经营许可。大力发展图书音像制品连锁、电子商务等现代经营模式,鼓励公司化改造,加快建设特色突出、技术先进的印刷包装市场。将昆明市建设成西南地区主要的图书音像、文化用品物流中心和印刷包装中心。重点涉及新华书店集团南市区图书发行基地、国际印刷包装城、新知图书城、韶山藏书楼、新闻路图书批发市场等。

——古玩收藏、拍卖市场。发展评估鉴定、担保拍卖等中介服务; 4

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博物馆业发展,打造“博物馆名城”;推进古玩收藏、拍卖市场与旅游业联合,加强服务监管,壮大规模。大力发展古玩收藏、拍卖市场,提高昆明古玩收藏、拍卖市场的规模和影响力。重点涉及玫瑰湾国际古玩城、云南古玩城等。

——民族工艺品市场。突出民族文化传统和地方特色,加强专业研发、制作,通过“公司加农户”等运作模式,整合资源,形成规模化、规范化发展的民族工艺品市场,使昆明成为云南省最大的民族工艺品聚散地和交易中心。重点涉及园博印象文化城、云南民族民间工艺品市场、石林彝族刺绣、富民青云工艺品厂、云南围棋厂、禄劝银器、昆明斑铜厂等。

——茶文化市场。挖掘茶文化资源,发展茶艺表演、茶文化论坛、茶文化博览会、茶艺培训,促进茶文化市场健康发展,使昆明成为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茶叶批销中心、茶文化展示中心。重点涉及云南茶文化大观园、云南茶叶市场、玫瑰湾•国际茶都、世纪城茶叶市场等。

——文化艺术培训市场。支持、规范社会力量开展文化艺术教育培训,鼓励各级文化馆(站)、青少年宫、老干部活动中心等合理利用资源,开发文化艺术培训项目。支持昆职教艺术院校、民间文化艺术培训机构拓展文化艺术培训市场。

——电影市场。积极推行电影院线制,强化以院线制为主的电影供片机制,拓展城市电影市场。发展农村电影数字院线,鼓励建设国有、集体、个体、股份制联合体等多种经济成分的农村电影放映队伍,支持开发农村电影新兴市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推行影院星级评定工作,放宽市场准入,鼓励各级各地电影发行放映企业之间进行联合、重组、兼并,扩大电影集约化经营。加强影院设施改造,以影院多厅化、经营多元化、设施数字化为重点完善影院设施,增强电影经营的 5

文化娱乐复合型功能。重点涉及百老汇、时代今典、上影永华、环银国际、新昆明影城、新建设影院、滇池影院、北辰影院等。

——会展广告市场。加强会展策划、服务;引进国际专业策展、会展经纪人,不断拓展国内外会展市场;开发广告载体,规范广告市场,提高广告公信力,提高会展广告市场的影响力。重点涉及滇池泛亚合作永久性会址、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暨南亚国家商品展、中国昆明国际旅游交易会、中国昆明国际文化旅游节、中国昆明国际花卉博览会、中国东盟南亚系列会展、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昆明国际会展中心。

——文化旅游市场。大力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结合,加快文化旅游业发展。规划建设一批特色文化旅游村镇;改善景区基础设施和服务,加强旅游资源宣传推介和网络建设;全面提升景区文化内涵,开发旅游文化产品。大力提高我市文化旅游市场的影响力,把昆明建成国际知名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胜地。重点涉及轿子雪山、石林-九乡、西山-滇池、金殿-世博园、阳宗海、官渡古镇、沙朗旅游小镇等。

——珠宝市场。促进产业集聚升级,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和价值链;加大公共服务管理平台建设,提高珠宝企业品牌辐射力和影响力。将昆明建成全国重要的集生产加工、贸易流通、研究设计、展览拍卖、旅游购物、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珠宝交易中心。重点涉及昆百大珠宝、景星珠宝世界城、阿诗玛珠宝、七彩云南、泰丽宫珠宝、昆明玉器城、云南人家珠宝、云南地矿珠宝等。

2、健全文化旅游要素产业

——旅游景观业。利用昆明地域文化,建设一批文化型旅游景区、旅游街区、特色景观名镇(村),培育一批非物质遗产旅游点、城市/乡村旅游访问点,完善文博艺体场所面向游客开放、提升旅游功能的 6

机制,积极稳妥地建设主题公园,提升各类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

——餐饮美食业。落实《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餐饮业发展的意见》,实施滇菜品牌工程、美食文化名城工程,形成一批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滇菜品种,培育若干餐饮龙头企业、美食街区,开展“绿色餐饮企业”和“星级美食名店”评定活动,推出一批地方特色小吃。

——特色住宿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酒店类型、档次和空间结构,建设高星级旅游饭店,扶持和规范特色客栈及民居旅馆等。加大引进国际度假品牌酒店力度,培育本土休闲度假酒店,重点发展一批“七彩云南”品牌连锁乡村酒店,鼓励发展体现本土文化的主题酒店。

——文化娱乐业。重点完善星级酒店、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旅游城市、旅游小镇、旅游经济强县的文化娱乐设施,鼓励各地培育旅游演艺精品,发展夜间娱乐经济,引进现代科技娱乐项目,形成参与性强、类型齐全、管理规范、文化档次高、服务功能完善的旅游文化娱乐体系。

——休闲度假业。重点依托气候、湖滨、森林、温泉、山地、村寨、古镇、城市、产业、宗教、商务等优势资源发展休闲度假产业,形成一批中高档休闲街、度假区、休闲度假小镇、休闲度假旅游综合体,进一步完善综合服务功能,发展山地、温泉、森林休闲度假用品制造业。

——商品购物业。主要发展民族服饰、民族装饰、民族乐器、民族饰品、旅游商品等工艺品的设计与制作,培育一批旅游商品创意研发基地和品牌旅游商品企业,举办旅游商品大赛,优化销售网点布局,建立健全批发零售体系,建立特色化、系列化、品牌化、规模化的旅游商品体系。

——康体养生业。依托气候优势、温泉矿泉、医疗资源、民族养生文化,促进旅游、运用、医疗、健康产业的融合发展,建立各类疗养中心、康体保健场所、养生社区、森林氧吧,积极发展各种户外运动设施、高原训练基地、高尔夫球场和体育竞技类专项旅游场所。

——旅行服务业。推进传统旅行社的集团化重组和规模化发展,规范旅游咨询、票务代理、租车服务类企业的服务,促进在线服务、电子商务类企业的健康发展,鼓励差旅管理公司、旅游集散中心等新业态发展,加强气象、通讯、科技、金融、保险等产业与旅行游览的进一步融合。

3、壮大文化旅游市场主体

——做大龙头旅游文化企业集团。探索以重点景区为核心,整合景区、购物、饭店、演艺等资源,组建具有市场话语权的综合性旅游企业集团。通过引进、兼并、重组等方式,形成龙头性旅行社集团。加快酒店业结构调整,形成以国际品牌酒店为龙头、星级酒店为主体、经济型酒店和家庭旅馆为补充的酒店服务体系。

——做强中小旅游文化企业。选择一批发展前景好的中小企业,采取“捆绑式”服务、政策支持、投入倾斜等方式予以重点帮扶,引导中小企业围绕大企业延伸配套服务,促进提质增效。

——促进民营旅游文化企业的发展。切实加强软环境建设,为民营旅游文化企业创造宽松和谐的发展环境;加大服务协调力度,增强民营旅游文化企业的发展能力。

三、文化旅游品牌建设工程

确定一批品牌文化、品牌企业、品牌旅游产品、品牌目的地、品牌节庆、品牌演艺、品牌展会、品牌旅游商品等,推动昆明文化旅游品牌化发展。

——打造六大旅游文化品牌。重点打造古滇文化、革命历史文化、民族民间文化、高原山水文化、名人文化和都市文化等六大文化品牌,积极发挥昆明在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建设中的枢纽地位,加强区域合作和旅游、文化交流,发展成为区域性国际旅游文化交流中心。

——建设观光休闲国际旅游品牌。将石林-九乡、轿子山-红土地、云南民族村-民族文化博物馆、石寨山古滇文化遗址-郑和公园培育为国际观光旅游品牌,将柏联SPA、日式金方、北大营、星耀水乡、春城高尔夫、海埂体育训练、滇池温泉花园等培育成为国际知名休闲度假旅游品牌。

——打造特色娱乐购物旅游品牌。依托七彩云南、官渡古镇、景星街、云南玉器城,加强文化旅游创意策划与产品研发,将翡翠珠宝、普洱茶、花卉、观赏石、青铜器、民族工艺品培育成为特色旅游购物品牌;总结《云南映像》、《吉鑫宴舞》等旅游演艺成功经验,打造昆都、温莎、福保、石林阿诗玛、古滇王国等培育特色娱乐旅游品牌,大力发展夜间休闲旅游经济。

——培育旅游节庆和国际会展品牌。拓展中国昆明国际文化旅游节昆明狂欢节的广度和深度,打造享誉世界的“东方狂欢节”;将南博会、旅交会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性展会,培育滇池泛亚合作展会品牌,积极创办国际旅游装备博览会等新兴展会,争取更多国际性主题会议会展和论坛落户昆明,打造中国“四季会议之都”。

四、文化旅游改革试点工程

以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区、文化旅游产业示范区、文化旅游城镇为依托,开展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综合改革试点;以文化旅游企业、文化遗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节庆、文化事业单位等为依托,开展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专项改革试点。

——创新旅游投融资机制。支持优势旅游企业通过发行债券、上市等方式融资;支持旅游企业和各类金融机构合作,采取项目特许权、经营权、旅游景区门票质押担保等方式扩大融资规模;鼓励外商投资旅游业,积极引进境外投资者参与旅游设施建设和旅游资源开发。充分发挥现有市属投融资平台作用,积极探索整合城市公园国有资产,按照公园即是城市、城市即是公园的理念,实施城市公园与所在区域联动开发,负责全市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旅游基础设施的融资及建设营运,加快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城市功能整体升级。

——建立旅游开发度假区现代管理体制。市属三个旅游开发(度假)区和隶属各县(市)区的旅游产业集聚区要坚持旅游立区原则,突出旅游主业,深入推进园区管理、规划与土地保障、社会管理职能转变等各项改革,将各项审批权限下放到位,最大限度释放园区体制优势,增强园区发展活力。

——全面推进旅游综合改革。深入推进世博新区旅游综合改革试点,重点探索“政府主导、龙头企业作为开发运营商”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有利于市场主体成长的旅游企业孵化器机制,完善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机制、城旅一体化发展机制,探索以新机制推进旅游新兴业态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积极申报滇池旅游综合改革试点,推进环滇池休闲度假产业集群发展,将试点区域建成全国旅游创新发展示范区。

——设立国家文化改革发展实验区。根据区域空间和资源禀赋差异,划分不同类型地区,设立不同侧重点的国家综合配套改革发展试验区,已成为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建议把昆明作为国家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在财政转移支付、税收减免、融资担保、土地使用、人才保障等方面赋予昆明更多政策支持和自主权,这不仅是贯彻《国 10

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的意见》的具体实践,也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实现边疆民族地区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

五、文化旅游扩大开放工程

以构建“1+X”区域旅游城市联盟为突破口,确定“建立合作机制、推动旅游商品零关税、构建国际营销网络、开展旅游服务合作”四项内容和通过“构建无障碍的自驾游体系、互建展示项目、开通联盟城市航线、成立联盟旅游行业分会”四项举措形成昆明外向型发展格局,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对内对外开放步伐。

——拓展国际旅游合作。以1+X国际旅游城市联盟为抓手,全面加强与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组织及相关专业性国际旅游组织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旅游产品开发、教育培训和市场开发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与主要客源国政府间合作,建立业界交往渠道,引导市场互惠发展;利用好南博会合作平台,与东南亚、南亚等友好客源国城市建立国际旅游城市联盟,加强双方在市场开拓、客源互送等领域的互利合作;加强与国际旅游企业组织合作,吸引国际投资,增强品牌、管理、服务及人才优势;加强与国际旅游研究培训机构合作,开展旅游教育培训的国际合作。

——深化国内旅游合作。密切西南地区旅游一体化,深化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合作,拓展与长三角、环渤海、海峡两岸、港澳地区旅游合作的方式与渠道,扩大双方在市场、人才、信息等方面的合作。推进“西部中国”、“中国南方喀斯特”等跨省旅游精品线路产品建设,共同打响区域旅游品牌。积极推进昆玉文化旅游经济带建设,——全面开拓国内外旅游市场。细分旅游客源市场,优化国内外客源市场的旅游促销策略。整合营销资源,构建国际化营销网络,在 11

区域内重点城市和国际友城设立昆明旅游宣传促销“窗口”;加强与国家旅游局驻外机构联系,建立对等的城市间宣传促销互惠机制。奖励增开国际航线,鼓励国际包机。开发适应国际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优化入境客源结构,延长游客滞留时间,提升游客旅游消费水平

——支持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本土旅行社加快“走出去”步伐,到国内外主要客源地设立分支机构,搭建游客招徕网络和渠道,大幅提升“引客入昆”能力。探索加大对旅游企业引进海外游客的激励办法,增强持续引进客源能力。

六、文化旅游市场规制工程

——优化旅游审批环境。落实好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承诺,吸引国内外旅游企业集团、优势民营资本赴昆投资旅游项目和其他服务项目。贯彻好各类服务业扶持优惠政策,支持相关服务业做大做强。

——完善旅游政策环境。完善有利于旅游市场主体发展的政策措施,在市场开放、企业融资、集团化发展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改善旅游企业经营环境,落实好旅行社代理公务活动、旅游企业与工业企业水电同价等扶持政策。完善奖励激励政策,对积极开展旅游营销、招徕客源的旅游企业进行奖励。

——构建国际化的旅游服务质量标准体系。全面推进旅游汽车、导游、旅行社、旅游购物、餐饮、公交、地铁等行业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旅游服务标准体系,实现各类服务质量标准对涉旅服务业的全覆盖。支持企业探索建立主题公园、国家公园、度假酒店等新兴领域服务规范。

七、文化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加快旅游综合交通体系建设。高水平规划建设以昆明为中心的“一小时休闲交通圈”。“十二五”期间,全面实现昆明至郊县区 12

道路高速化,优先建设连接景区和产业集聚区的道路交通系统并实现高等级化。加快发展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到2020年,除城区轨道交通外,力争建成安宁至嵩明市域铁路和晋宁支线地铁,争取启动海口支线及主城至石林、澄江、富民市域铁路建设。适度发展通用航空,开发低空域商务及观光航空市场。适时推进航运业发展,开发滇池水上观光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便捷的自驾车营地系统及房车基地,构建主城至主要景区的旅游专线直通车体系,积极发展主城区观光巴士运营网络。

——提升公共服务体系国际化水平。城市建设和改造中,将城市常驻人口与游客统筹考虑,科学规划建设城市公共服务空间及设施的规模和布局,统一规划和建设城市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全面推进“智慧旅游”建设,建设公益性的昆明国际旅游中心,承担全方位的旅游综合服务和辐射东南亚、南亚的的国际旅游集散功能,在昆明新机场和昆明火车站等设立国际旅游咨询服务网点。加快建设旅游安全保障及应急救援体系,进一步完善与国际接轨的旅游金融服务。

——大力推进文化设施建设。结合建设博物馆城、图书馆城的目标,重点实施昆明文化传媒中心、昆明泛亚文化艺术中心、市全民健身中心、市民族民俗博物馆、聂耳音乐厅等重大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积极争取更多的国家级、省级文化广播电视体育设施建设项目落地昆明,形成国家、省级文化基础设施服务昆明、资源共享的局面。本着拾遗补缺的原则,实现文化基础设施城乡全覆盖,形成较为完善的四级文化服务设施网络。

下载全域旅游下的文旅地产创新 ——以旅游为龙头,旅商文体康养融合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全域旅游下的文旅地产创新 ——以旅游为龙头,旅商文体康养融合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