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共卫生知识竞赛复习试题(疾控部分)
公共卫生知识竞赛复习试题(疾控部分)
1、截止目前我县免疫规划的疫苗有 11 种,预防的传染病有 12 种。
2.新生儿出生后应在 1 个月 内办理儿童预防接种证,接种单位建立儿童预防接种基本信息电子档案。在每次接种后 5 日 内完成疫苗接种信息的录入。
3.户籍在外地的适龄儿童寄居当地时间在 3 个月 及以上者,由现寄居地预防接种点建立预防接种卡。
4.适龄儿童接种疫苗需要携带 儿童预防接种证 ;儿童接种疫苗后,应在接种点留观 30 分钟。
5.孩子入托入学时必须查验预防接种证,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覆盖率 100%,漏种疫苗补种率 95% 以上。
6.流动儿童是指户籍在外县、在暂居地居住满 3 个月 的≤7 周岁儿童;流动儿童与本地儿童享受同样的预防接种服务。
7.接种部位发生的红肿、疼痛、硬结等症状,反应轻微,多在1~2 天内自行恢复,这些反应属于 一般反应。
8.承担预防接种的人员应当具备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或者乡村医生资格,并经过县级或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
9、预防接种单位至少 半年对责任区内儿童的预防接种卡进行1 次核查和整理,预防接种卡应由 预防接种单位 至少保管20 年。
10、一类疫苗(脊灰疫苗除外)应该在 2-8℃ 条件下运输和避光储存;疫苗分发应当遵循先短效、后长效,先进先出的原则有计划的分发,避免造成疫苗短缺或浪费。
11.预防和控制麻疹的最有效手段是: 接种麻疹类疫苗。
12、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在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后 48 小时 内填写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个案报告卡并网络直报,向受种者所在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发现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严重残疾、群体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时,在2 小时 内填写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个案报告卡或群体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登记表并网络直报,以电话等最快方式向受种者所在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13、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在接收或购进疫苗时,应当向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索取生物制品检验合格证或审核批准证明复印件,并保存至超过疫苗有效期 2 年 备查。
14、AFP 病例是指所有 15 岁 以下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的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髓灰质炎的病例,常见的AFP 病例包括脊髓灰质炎、格林巴利综合征、横贯性脊髓炎等14 种。
15、麻疹疑似病例定义:将具有发热、出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的病例。
16、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分哪几类?目前报告的传染病有多少种? 答:分甲、乙、丙三类,目前报告的传染病有 39 种,其中甲类 2 种,乙类 26 种,丙类 11 种。
17、法定传染病信息报告的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有哪些? 答: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均为责任报告单位;其 执行职务的人员为责任报告人,主要为医护人员和检疫人员、疾病控制人员、乡 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
18、传染病报告及时性如何判断? 答:对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自诊断时间到网络报告时间不超过 2 小时;对其他乙类及丙类传染病,自诊断时间到网络报告时间不超过 24 小时为 及时报告。
19、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的本底资料有哪些? 答:规范性的门诊日志、门诊传染病登记册、住院部入出院登记册、住院部传染 病登记册、化验登记册。
20、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答: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很多,主要是通过接触感染者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被污染的物品等而感染。
21、腮腺炎的潜伏期多长? 答:潜伏期 14—25 天,平均 18 天。
22、需要报告病原携带者的传染病有哪几种? 答:需要报告病原携带者的传染病包括霍乱、脊髓灰质炎、艾滋病及卫生部规定的其它传染病。
23、需要进行分型报告的传染病有哪几种?请举例说明? 答:需要进行分型的传染病有炭疽、病毒性肝炎、梅毒、疟疾、肺结核病五种,如疟疾分为间日疟、恶性疟、未分型三类。
24、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以及引起流行必备的条件是什么? 答: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以及引起流行必备的条件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25、作为传染病的传染源主要是什么? 答: 作为传染病的传染源主要有病人、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
26、预防传染病最重要应做好哪三方面的工作? 答:及早发现并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27、手足口病属于哪一类传染病? 答:丙类传染病。
28、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对法定传染病的报告时限是什么? 答: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对发现甲类传染病及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应于 2 小时内将传染病进行网络报告。对其他乙类及丙类传染病应于 24 小时内将传染病进行网络报告。
29、蚊子传播哪些疾病? 答:蚊子可通过叮咬人传播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丝虫病、登革热等。
30、《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录应保存几年? 答:三年。
31、霍乱防治各哨点医院肠道门诊要做到的“八有”是什么? 答:有肠道门诊牌子、有专人负责、有专用腹泻病人就诊登记册、有粪便标本细菌检验登记表、有诊断试剂、有霍乱疫情管理制度、有抢救设施、有盛吐泻物的容器。
3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的概念是什么? 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它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3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报告包括哪几部分? 答:包括初次报告、进程报告、结案报告三部分。
3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臵原则是什么? 答:、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④依靠科学,加强合作。
3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哪几级? 答: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等分为四级:(1)、特别重大(Ⅰ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重大(Ⅱ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较大(Ⅲ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一般(Ⅳ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36、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的定义是什么? 答: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是指一定时间内(通常指 2 周内),在某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如同一个医疗机构、自然村、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内同时或者相继出现 3 例及以上有相同临床表现的病例,并且有重症病例或死亡病例发生,经县级以上医院组织专家会诊,不能诊断或解释病因的疾病。
37、二级防护装备的穿脱顺序是什么? 穿戴顺序: 工作帽—口罩—护目镜—连体防护服—脚套—长筒靴—乳胶手套—橡胶手套 脱整顺序: 脱橡胶手套—连体防护服及脚套 —洗手—摘护目镜—洗手—摘口罩— 洗手—摘帽—洗手。
38、鼠疫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是什么? 答:传染源主要为啮齿类动物和鼠疫患者。经鼠蚤叮咬、经血、经空气飞沫、经皮肤消化道传播。
39、鼠疫患者发热的热型为 答:稽留热
40、人体缺碘的最主要危害是 答: 影响智力和生长发育
41、消除碘缺乏病最根本的措施是 食盐加碘,甘肃省食用盐最新标准合格碘盐标准为碘含量30mg/Kg(21-39mg/Kg 均为合格碘盐)。
42、全国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管理系统信息收集要求报告对象为发生在辖区内的所有死亡个案
43、布鲁氏菌病的主要传染源为羊、牛等家畜 ;常见症状有发热、多汗、骨、关节与肌肉疼痛、生殖系统病变。
44、若用牲畜内脏喂犬,须煮熟40 分钟后才能喂食
45、棘球蚴在人体内可存活 40 年
46、生活饮用水的细菌总数限值是不得超过100CFU/ML。
47、生活饮用水的PH 值应在 答:6.5-8.5 的范围。
48、生活饮用水常用的消毒剂有 答:漂白粉、次氯酸钠
49、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要求是: 3 答:水中不得含有病原微生物、水中所含化学物质及放射性物
质不得危害人体健康、水的感官性状良好
50、预防高血压的主要措施有 答:生活有规律,坚持体育锻炼,保证充足睡眠,不吸烟、少饮酒,控制饮食,饮食宜低盐低脂、清淡、多吃新鲜蔬菜瓜果。
51、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每人每天吃油量是 答:不宜超过25 克-30 克(约半两)。
52、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的种类有 答: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障碍等。
53、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危险性评估分为6 级。
54、地氟病会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主要有氟斑牙、氟骨症。
55、预防饮水性氟中毒最好的措施是改水。
56、预防包虫病要做到 答: 不玩狗、管好家犬、饭前洗手、定期给狗进行药物驱虫、不用牲畜脏器喂狗
57、人体包虫病常见的发病部位有肝脏、肺脏、腹腔、脑
58、引起糖尿病的因素有: 答:遗传因素、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功能低下、神经因素、其他因素如化学毒物等。
59、如何预防糖尿病: 答: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不吸烟,少饮酒,合理营养,经常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起居有规律,劳逸结合、保持心情舒畅,精神开朗、及早治疗各类炎症以及病毒感染。
60、糖尿病患者随访满意标准为 答、血糖控制在满意标准:空腹血糖<7.0MMOL/L,无药物不良反应、无新发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无加重。
61、描述结核病的人群分布特点时,最佳的指标是 答:患病率
62、您在督导结核病人接受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如果遇到一般的药物毒副反应,首先采取的措施是: 答:立即报告
63、肺结核病人的管理重点内容是 答:督导病人规律用药
64、肺结核主要传染途径是 答:吸入含结核菌的飞沫核
65、考核肺结核化疗效果的主要指标是 答:痰结核菌阴转率
66、卡介苗的接种对象 答:新生儿
67、结核病分类 答:原发性肺结核、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继发性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肺外结核。
68、初治肺结核包括
答:尚未开始抗结核治疗的患者、不规则化疗未满1 个月的患者。
69、肺结核的化疗原则为 答: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五项原则
70、目前我国结核病的流行特点是 答:高感染率、高患病率、高死亡率、高耐药率、低递降率、农村疫情高于城市、青壮年结核病患病和死亡比例高。
71、现代结核病控制措施的核心是 答:直接督导下的短程疗法
72、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点实验记录应该包括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答:快速检测记录本用于登记日常快速检测结果,应该包括的基本内容有:检测序列号,人群来源(术前检测、性病门诊、婚检人员或孕产妇、检测咨询、娱乐场所人员、MSM 人群等),受检者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检测日期,检测试剂盒的名称,批号,有效期,检测结果与检测人员等。应记录监测点房间内温度,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要求的反应时间,观察结果。
73、手足口病采样步骤是:
答:(1)准备工作:准备好病毒保存液管(采样时将病毒保存液融化开)、咽拭子、压舌板、真空血清管、消毒用品、防护用品、采样 4 箱等。(2)采样:向患者及家属说明采样用意,取得患者信任和支持用压舌板压住病人舌头,再用咽拭子旋转涂擦喉咽部后,将咽拭子放入病毒保存液管,拧紧盖子。严格消毒后,按照静脉采血操作程序抽取静脉血 4ml。④分离血清,将血清管和病毒保存液管一同冷冻保存、冷藏运送。⑤完整记录病人资料信息。⑥将采样记录单及所采集样品在冷藏条件下运送至县疾控中心备检。
74、抗结核药物毒副反应的处理原则
答:①副反应轻微的病人应在医生的观察下继续用药;②口服抗结核药物应空腹顿服,如病人对药物耐受性较差,应报告由县疾控中心结防科医生决定将空腹改为饭后顿服或分服;③如反应重,应及时报告县疾控中心结防科医生或嘱咐病人到疾控中心就诊,不得自行任意更改化疗方案;④如发生严重反应,应及时停药并报告县疾控中心结防科医生,并及时将病人转诊到县疾控中心或其他综合医疗机构诊治。
75、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
答:性接触、血液、母婴传播
76、艾滋病防治的四免一关怀内容是
答:“四免”分别是:农村居民和城镇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等医疗保障制度的经济困难人员中的艾滋病病人,可到当地卫生部门指定的传染病医院或设有传染病区(科)的综合医院服用免费的抗病毒药物,接受抗病毒治疗;所有自愿接受艾滋病咨询和病毒检测的人员,都可在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得到免费咨询和艾滋病病毒抗体初筛检测;对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由当地承担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任务的医院提供健康咨询、产前指导和分娩服务,及时免费提供母婴阻断药物和婴儿检测试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通过多种途径筹集经费,开展艾滋病遗孤的心理康复,为其提供免费义务教育。“一关怀”指的是国家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提供救治关怀,各级政府将经济困难的艾滋病患者及其家属,纳入政府补助范围,按有关社会救济政策的规定给予生活补助;扶助有生产能力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从事力所能及的生产活动,增加其收入。
77、除艾滋病外,目前我国重点防治的性病有
答:梅毒、淋病、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尖锐湿疣和生殖器疱疹。
78、梅毒在临床上可分为
答:隐性梅毒、一期梅毒、二期梅毒和三期梅毒。
79、艾滋病主动检测和咨询的主要目的是
答:扩大艾滋病检测咨询范围,促进就诊者更多地获得HIV 检测,充分利用就诊时机向患者提供艾滋病信息,使其及早获得临床关怀与治疗。
80、高血压随访评估中需转诊的危急情况是
答:如出现收缩压≥180mmHg 和(或)舒张压≥100mmHg;意识改变、剧烈头痛或头晕、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眼痛、心悸、胸闷、喘憋不能平卧及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同时血压高于正常等危急情况之一,或存在不能处理的其他疾病时,须在处理后紧急转诊。对于紧急转诊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在2 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81、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评估内容包括
答:包括进餐、梳洗、穿衣、如厕、活动。
82、目前,为实现消除麻疹目标,接种麻疹类疫苗的要求是:
答:适龄儿童免疫规划中,麻疹类疫苗接种必须达到2 剂次,其中8 月龄接种麻风(麻疹)疫苗,18-24 月龄接种麻腮风疫苗(麻腮疫苗、麻疹疫苗);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可适时开展麻疹类疫苗的强化免疫、补充免疫、查漏补种等,接种部位为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接种剂量为0.5ml。
83、病原体入侵人体引起感染后,可出现哪些结局?
答:病原体入侵人体引起感染后,可出现不同的结局:因宿主有免疫力,对该病原体不易感染,病原体被从机体内消除掉,或成为病原携带者,可排出病原体发生隐形感染,机体不出现任何临床症状,但可以产生相应的抗体,也可以排出病原体发生临床传染病,在潜伏期、或症状期、或后遗症期、或恢复期排出病原体。
84、常见的传播途径有哪些(列举10 种)
答:介空气传播、介水传播、介食物传播、介土壤传播、介接触传播、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母婴传播、医源性感染、介血液传播、多种途径传播。
85、传染病的特点是?
答:传染病是由活的病原微生物引起,这些病原微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已适应定居于人体或动物宿主的一定组织、器官中,成为一定宿主的固有寄生物。传染病有传染性、可以传播,一名传染病的病人或隐形感染者或病原携带者,可以威胁其周围许多人的健康和安全,这是传染病和其他感染性疾病的区别。传染病的发生需要经过一定的潜伏期,各种传染病的潜伏期长短取决于病原体在宿主体内的生长、繁殖速率以及感染病原体的量、入侵门户、宿主的免疫应答等。④传染病的预防和治疗,不仅影响病人本身健康,而且还会影响许 5 多其他人是否感染,一旦预防、控制工作放松,可以导致传染病
发病率上升,甚至酿成流行。因此,不仅要治疗传染病,更重要的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⑤传染病有传染源、传播途径、疫源地等方面的流行病学特点,它的流行过程受到社会和自然因素的影响,表现出各种特征,如不同时间、空间、人群中的发生频率,输入性或地方性,散发、流行、爆发、大流行等。⑥人体感染传染病后,无论显性或隐形感染,都能产生针对病原体及其产物的特异性免疫。
86、两种减毒活疫苗如果没有同时接种,应该怎样接种
答:2种减毒活疫苗如未同时接种,则应间隔28天以上才可接种另一种疫苗
87、接种前的“三查七对”是什么内容?
答:三查是指:检查受种者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查对预防接种卡、证,检查疫苗、注射器外观与批号、效期;七对是指:核对受种对象姓名、年龄、疫苗品名、规格、剂量、接种部位、接种途径。
88、麻疹、猩红热、包虫病、布病、流行性感冒分别属于哪类传染病:
答:麻疹:乙类,猩红热:乙类,包虫病:丙类,布病:乙类。流行性感冒:丙类。
89、什么是冷链,主要配套设施包括哪些?
答:为了保证疫苗从生产到使用的整个过程均在适当的冷藏条件下进行,所需的多环节链式贮存、运输设备称为冷链。冷链的配套设备包括贮存疫苗的低温冷库、普通冷库、运送疫苗的专用冷藏车、冰箱、冷藏包等。
90、如何诊断人间鼠疫?
答:人间鼠疫病例的诊断应依据以下四部分检查结果综合判断。即鼠疫流行病学依据;鼠疫临床特征;鼠疫细菌学诊断;鼠疫血清学诊断。但有时只根据其中的1-2部分结果也可以确诊为鼠疫。临床上常见的有腺鼠疫、肺鼠疫、败血型鼠疫等。流行病学依据:患者在发病前约10天(潜伏期)到过动物鼠疫疫区或接触过鼠疫疫区的疫源动物、动物制品及鼠疫病人。重点是有无被蚤叮咬的可能及是否剥食可以染疫的动物或与鼠疫病人的接触程度,进入过鼠疫实验室或接触过鼠疫实验用品等职业性被感染的可能性等。特有的症状和特征:各型鼠疫患者的一般症状表现为危重的全身中毒症状。发病急剧,恶寒战栗,体温突然上升至39-40℃,呈稽留热。头痛剧烈,呼吸急促,很快陷入极度虚弱状态。重症病人早期出现神经症状,意识不清,不行蹒跚,有重症感或恐怖不安,眼睑结膜及球结膜充血,出现所谓的鼠疫颜貌。腺鼠疫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病型,以受侵部位所属淋巴结肿大,剧烈疼痛,化脓破溃,伤口不易愈合为特征,肺鼠疫是临床最严重、死亡率最高、流行病学危害最大的病型,常表现为病情突然增剧,剧烈咳嗽,胸闷,呼吸困难,咳稀薄泡沫血痰,全身缺氧发绀等,败血型鼠疫也是临床上最严重的病型之一,当机体抵抗力低下,感染的鼠疫菌毒力强、菌量大时,病原体大量繁殖和释放毒素,使病人很快陷入重症中毒状态,不及时抢救1-3天内迅速死亡。
91、癌症早期的危险信号有哪些?
答:异常肿块、疣痣增大、异常感觉、溃疡不愈、持续性消化不良和食欲减退,大便习惯改变、持久性声音嘶哑、干咳、痰中带血、耳鸣、听力减退、鼻出血、鼻咽分泌物带血和头痛、月经期外或绝经期后阴道不规则出血、接触性出血、无痛性血尿、排尿不畅、不明原因的发热、乏力、进行性体重减轻等。出现以上情况,应及时就医。
92、预防接种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答:接种方式不当,接种剂量过大、接种对象处于某种特定的生理病理状态下。
93、影响疫苗效价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疫苗效价的主要因素有温度。温度太低如冷冻,使活疫苗死亡造成失效或减效。温度忽高忽低或者反复动融,疫苗的效价会迅速下降。不同的疫苗对温度有不同的要求。疫苗的运输。运输过程中温度常难以达到要求,运输时间越长,中途周转次数越多,疫苗病毒或细菌死亡就越多,疫苗的效价下降也越快。在运输过程中,应严格保证冷链,尽量减少运输距离,减少途中时间,减少疫苗周转次数。疫苗的稀释。各种疫苗所用的稀释剂,稀释倍数及稀释方法都有一定的规定,采用不适当的液体(如自来水)稀释会引起疫苗细菌或病毒部分死亡;任意加大稀释倍数,而接种剂量不加大,则效价就会降低。④根据不同疫苗采用适宜的接种方式,采用错误的方式将大大降低疫苗的效价甚至无效接种或出现接种事故。
94、被可疑狂犬咬伤后,应即时采取哪些措施预防发病?
答:被犬咬伤后应及时(2小时内)严格处理伤口,并接种狂犬疫苗,注射免疫球蛋白。根据需要给予破伤风抗毒素和必要的抗生素预防
95、麻疹出疹期典型皮疹出现顺序是:
答:额面部→耳后发际→颈部→躯干→四肢→手掌、足底
96、什么是终末消毒?需要终末消毒的传染病有哪些?
答:传染源离开后,对疫源地所进行的最后一次彻底的消毒措施,以便杀灭残留在疫源地内各种物体上的病原体。如病人转科、出院或死亡,对其所住病室和用物等的消毒为终末消毒。需要进行终末消毒的主要疾病为肠道传染病中的、霍乱、伤寒、副伤寒、痢疾、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呼吸道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鼠疫、肺结核、白喉、猩红热、动物源传染病中的炭疽、鼠疫等。
97、杀虫灭鼠时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答:①消毒或施药人员操作前应经过一定的技术培训,掌握相关药品的特点、注意事项、基本的急救、处理原则。②凡体弱多病者,患皮 6 肤病和农药中毒及其他疾病尚未恢复健康者,哺乳期、孕期、经期的妇女,皮肤损伤未愈者不得喷药或暂停喷药,喷药时不准带儿童到作业地点。③施药人员在操作期间不得饮酒。④施药人员操作时必须戴防毒口罩,穿长袖上衣、长裤和鞋、袜、戴防护手套和防护镜,在操作时禁止吸烟、喝水、吃东西,不能用手擦嘴、脸、眼睛,绝对不准相互喷射嬉闹。⑤每日工作后喝水、抽烟、吃东西之前要用肥皂彻底清洗手、脸和漱口,有条件的应洗澡,被药品污染的工作服要及时换洗。⑥施药人员每天工作时间一般不得超过6小时,连续施药3-5天后应停休1天。⑦操作人员如有头痛、头昏、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应立即离开施药现场,脱去污染的衣服,漱口,擦洗手、脸和皮肤等暴露部位,及时送医院治疗。
98、感染霍乱后可获得的免疫是
答:短期免疫
99、霍乱的确诊必须依据是
答:粪便培养阳性
100、流行性腮腺炎常见的并发症有哪些?
答:脑膜炎、脑膜脑炎、脑脊髓炎、多发性神经炎、脊髓炎、耳聋、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其他如面神经炎、乳腺炎心肌炎、心包炎等。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知识复习题(妇幼部分)
1、实施结扎手术、终止妊娠手术的审批机构(A)
A.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B.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C.计划生育行政部门 D.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
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 0—6 岁儿童共需开展(D)次健康管理。
A.8 次 B.10 次 C.12 次 D.13 次
3.高危妊娠管理的要求(C)
A.早建卡,早检查 B.产前检查,每周一次 C.专科门诊、专册登记、专人诊治、追踪矫治、住院分娩 D.动员住院分娩,做好产后42 天检查
4.新生儿出生后应接种的疫苗是(B)
A.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糖丸 B.卡介苗、乙肝疫苗 C.脊髓灰质炎糖丸、乙肝疫 D.肺炎疫苗、脊髓灰质炎糖
5.以下属于 3-6 岁儿童健康检查内容的有(BCD)
A.脉率 B.体重 C.视力 D.血红蛋白值
6、新生儿出院(B)后,医务人员到新生儿家中进行,同时进产后访视。
A.3 天 B.一周 C.满月
8、预防接种服务对象是辖区内和(C)(其他重点人群)
A.老年人 B.孕产妇 C.0-6 岁儿童
9、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在时间上应于(C)相结合。
A、随访 B、就诊 C、预防接种程序时间
10、乡镇卫生院、服务中心要及时为辖区内所有居住满(C)的 0~6 岁儿童建立预防接种证和预防接种卡等儿童预防接种档案。
A、1 个月 B、2 个月 C、3 个月
11、(B)岁在园儿童按时接受县妇幼保健站组织开展的身体健康体检。
A.2-3 岁 B.4-6 岁 C.6-7 岁 D.7-8 岁
12.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时间为出生(D)小时后。A.24H B.36H C.48H D.72H 13.孕早期产前检查是指孕(A)周前接受产前检查的产妇。
A.12 周 B.16 周 C.18 周 D.28 周
14.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最多不超过出生体重的(A)。
A.10% B.15% C.20% D.25% 15.新生儿初访的时间是(A)
A.出生后3 天 B.出生后7 天 C.出生后14 天 D.出生后28 天
16.新筛资料登记和存档,反馈的检测结果及确诊病历等资料,保存时间至少(B)年。
A.5 年 B.10 年 C.15 年 D.20 年
17.胎儿死亡的最早表现(A)
A.胎心音改变或消失 B.胎动改变或消失 C.阴道流血 D.阴道流水
18、鹅口疮的常见病原菌(C)
A.单纯疱疹病毒 B.大肠杆菌 C.白色念珠菌 D.溶血性链球菌
19、违法进行胎儿性别鉴定给当事人身心造成严重伤害的,给于何种处罚。(D)
A.责令停止和警告 B.罚款20000 元 C.警告 D.有卫生行政部门取消其职业资格
20、婚前医学检查实行(D)制度。
A.公示 B.逐级复查 C.逐级检查 D.逐级转诊
21、国家对边远贫困地区的母婴保健事业给予(B)A.资助 B.扶持 C.拨款 D.赞助
22、窦性心动过缓,每分钟心率一般不少于(B)A.60 次 B.40 次 C.50 次 D.30 次
23、维生素D 缺乏性佝偻病的主要病因是(A)
A.日光照射不足 B.单纯母乳喂养 C.生长过快 D.疾病影响 E.药物影响
24、从事母婴保健工作的人员,有下列行为违反母婴保健法的规定,情节严重的,依法取消执业资格(A)
A.胎儿性别鉴定的 B.实施终止妊娠手术的 C.产前检查的 D.医学技术鉴定的 E.婚前医学检查的
25、下列情况中,不需要将节育器取出的是(D)
A.带器妊娠 B.月经量超过以往3 倍 C.放臵期限≥10 年 D.轻度腰酸、下腹部坠胀 E.绝经后半年
二、多选
1、以下选项属于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表的是(ACD)
A.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记录 B.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卡 C.孕产妇健康管理记 D.0~36 个月儿童健康管理记录表
2、关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表现,说法正确的是(ABCD)A.性交疼痛 B.痛经 C.月经紊乱 D.不孕
3、以下属于 3-6 岁儿童健康检查内容的有(BCD)
A.脉率 B.体重 C.视力 D.血红蛋白值
4、产妇产后出血的常见原因(ABCD)
A.产后宫缩无力 B.胎盘滞留 C.软产道裂伤 D.凝血功能障碍
5.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主要的临床表现有哪些(ABCD)
A.高血压 B.水肿 C.尿蛋白 D.自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抽搐、昏迷
6、三网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ACD)
A.孕产妇死亡监测 B.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监测 C.5 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 D.出生缺陷监测
7、胎盘剥离的征兆是什么(ABC)
A.宫底升高 B.引道少量出血 C.脐带下降,压耻骨联合上方脐带不回缩 D.以上都不是
8、神经管畸形包括(ABCD)
A.无脑畸形 B.脑膨出 C.脊柱裂 D.以上都是
9、什么时间适宜放节育环(ABD)
A.月经干净后3—7 天 B.阴道分娩后3 个月以上 C.自然分娩后一个月 D.剖腹产半年以后
10、子宫内膜异位症常发生的部位是(ABC)A.卵巢 B.子宫直肠凹陷的腹膜 C.子宫骶骨韧带 D.子宫肌层
三、填空
1、《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2008 年12 月1 日颁布,2009 年6 月1 日实施。
2、合格的滤纸干血片至少3 个血斑。
3、《出生医学证明》必须由批准开展助产技术服务并依法取得母婴保健技术服务许可证的医疗保健机构签发。
4、农村妇女宫颈癌项目的检查对象是35-59 岁的当地妇女。
5、所谓的“两癌”普查,具体指宫颈癌和乳腺癌。
6、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村卫生室院或社区服务站应做到摸底并督促孕产妇到上级医疗保健机构检查与检测。
7、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性传播,其次是垂直传播。
8、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的服务对象是准备怀孕的农村孕产妇。
9“降消”项目的县级督导资料包括督导标准、督导反馈意见和督导通报。
10、县域内的住院分娩补助是指户籍在县辖区内的农村孕产妇在本县域内定点医疗卫生机构住院分娩。
11、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的补助对象是农村户籍的孕产妇。
12、产时保健要做到“五防”是指防滞产、防感染、防产伤、防产后出血、防新生儿窒息,“一加强”是加强对高危妊娠的产时监护和产后处理。
13、叶酸服用的正确时间是怀孕前三个月直到怀孕后三个月。
14、产后访视时间:产后3 天、产后7 天、产后14 天、产后28 天共四次。
15、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出现的时间是出生后2-3 天。
16、儿童囟门闭合的时间最迟不超过2-3 个月。
17、孕妇缺铁会出现早产、流产和低体重婴儿。
18、《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实施办法》颁布日期2001 年6 月20 日,颁布单位国务院。
19、妇幼保健工作的宗旨是母亲安全、儿童优先。
20、孕产妇和0-6 岁儿童健康管理每年开展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至少5 次。
21、0-3 岁儿童健康检查全程检查共8 次。
22、在孕产妇的死亡评审中,三个延误指的是就诊延误、交通延误、医疗处理延误。
23、24小时母婴同室,指 治疗 和 护理 分离的时间每天不超过30分钟。
24、小儿给药剂量按体重计算公式应是: 每千克体重每次或每日的药物剂量X体重千克数。
25、新生儿室内温度应是 22-24,温度应在 55%-60% 水平。
四、是非题。
1、乡镇卫生院可以不报告传染病疑似病例。(错)
2、《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的施行日期是1999 年10 月1 日。(错)
3、高危儿是指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危重疾病的新生儿。(对)
4、《传染病报告卡》应至少保留3 年。(对)
5、妊娠晚期无痛性出血是胎盘早剥的特征。(错)
6、卵巢主要分泌雌激素和生长激素。(错)
7、母婴保健医学技术鉴定分为中央,省,市,县四级。(错)
8、PAWP 增高,表示肺循环阻力降低。(错)
9、身长是指从头顶至足底的垂直距离,是反映骨骼发育的重要标志。(对)
10、医疗事故分为四级,其中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伤的属于一级。(对)
11、哺乳可推迟月经复潮,有利于计划生育;但增加母亲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发生.(错)
12、《出生医学证明》是新生儿申报户口的依据。(对)
13、妇科病普查应没1-2 年一次,以普查生殖道癌为重点。(对)
14、未经医师注册取得执业证书的不得从事医师执业活动。(对)
15、医疗保健机构为公民提供的婚前保健服务包括婚前遗传指导、婚前卫生咨询、婚前医学检查。(对)
五、简答 1、0--6 岁儿童健康管理目标?
答:通过实施0—6 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提高婴幼儿健康保障水平是体弱儿及时得到干预,减少健康危险因素,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
2、新生儿满28 天随访重点询问和观察什么内容?
答:重点观察询问新生儿的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等情况,对其进行体重、身长测量和发育评估。
3、简述产妇产后访视的内容?
答:(1)通过观察、询问和检查,了解产妇的一般情况、乳房、子宫、恶露、会阴或腹部伤口恢复等情况。(2)对产妇进行产褥期保健指导,对母乳喂养困难、产后便秘、痔疮、会阴或腹部伤口等问题进行处理。(3)发现有产褥感染、产后出血、子宫复旧不佳、妊娠合并症未恢复着以及产后抑郁等问题的产妇,应及时转至上级医疗卫生机构进一步检查、诊断和治疗。(4)通过观察、询问和检查了解新生儿的基本情况。
4、妇幼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有哪些内容?
答:降消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叶酸项目、两癌项目、预防艾滋病、梅毒及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免费婚前医学检查项目、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
1、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医改试题)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际有益经验,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健全制度体系,加强监督管理,创新体制机制,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
2、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①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②坚持立足国情,建立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制。③ 坚持公平与效率统一,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④坚持统筹兼顾,把解决当前突出问题与完善制度体系结合起来。
3、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 到 2011 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得到普及,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取得突破,明显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到 2020 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建立。普遍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比较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比较规范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比较科学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多元办医格局,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
4、医药卫生四大体系是指: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5、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五项重点内容:一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二是初步建立国家基
本药物制度,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五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6、12 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分别是指: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服务、0-6 岁儿童管理服务、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65 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重性精神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卫生监督协管服务、中医治未病。
7、公立医院“315”改革的内容: 三大机制:探索监管机制、完善补偿机制、构建服务机制。一个特色:突出“中医药特色。五个目标:一是群众就医费用基本稳定、自费比例明显下降;二是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医德医风得到好转;三是服务流程合理、群众看病更加方便;四是医务人员积极性明显提高;五是医疗机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填空题
1.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的对象是辖区内 常住 居民。
2.居民健康档案的内容包括 个人基本信息、健康体检、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和 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
3.新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规定居民健康档案的编码采用17 位编码,将建档居民的身份证作为身份识别码。
4.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每年向辖区居民提供不少于 12 种印刷材料,6 种视听音像资料。
5.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提供服务时,由医务人员负责为辖区居民建立 居民健康档案,同时向服务对象填写并发放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卡。
6、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宣传栏不少于2 个,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宣传栏不少于 1 个,每个宣传栏的面积不少于2平方米。宣传栏一般设臵在机构的户外、健康教育室、候诊室、输液室或收费大厅的明显位臵,宣传栏中心位臵距地面 1.5~1.6 米高。每个机构每2 个月最少更换1 次健康教育宣传栏内容。
7、每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月至少举办 1 次健康知识讲座,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每 两个 月至少举办 1 次健康知识讲座。
8、《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中《健康体检表》用于居民首次建立档案以及老年人、高血压、2型糖尿病和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等的年度健康检查。
9、健康教育的服务形式包括提供健康教育资料、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 动、设臵健康教育宣传栏、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1 0、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内容食品安全信息报告中发现或怀疑有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对人体健康造 10 成危害或可能造成危害的线索和事件,及时报告卫生监督机构并协助调查。
11、卫生监督协管员在日常监督检查中,定期对学校传染病防控开展巡访,发现问题隐患及时报告;指导学校设立卫生宣传栏,协助开展学生健康教育。
12、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中,建档率不得低于 95%,合格率达到 95%,更新率达到 95%。
13、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原则是道法自然,平衡阴阳、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饮食调理,以资气血、强身健体,动静相宜、增强正气,规避邪气、早期诊治,防病传变
二、单项选择题
1.老年人健康管理的服务对象是(B)
A.辖区内60岁以上的常住居民 B.辖区内65岁以上的常住居民 C.辖区内55岁以上的常住居民 D.户籍区内60岁以上的常住居民
2.以下选项不属于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表的是(B)
A.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记录表 B.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卡 C.孕产妇健康管理记录表 D.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记录表
第二篇:疾控试题
疾控考试题 姓名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专业技术机构是(D)
A.各级人民政府B.各级卫生行政部门
C.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急办公室 D.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2、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特点:(C)
A、复杂性 不平衡性 B、长期性 后发行 传统优势 C、以上都是 D、以上都不是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事件发生的突然性及危及生命的紧急性 B、高度的确定性 C、事件处置的非常规性 D、影响的广泛性
4、下列不属于非传染性或传染性较弱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的应急处置原则的是:(B)
5、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录保存(C)年。A、一年 B、两年 C、三年 D、四年
6、在同一医疗卫生机构发生报告病例诊断变更,应怎样填写报告卡(D)A、在原来报告卡上直接订正
B、重新新填写一张报告卡
C、将报告卡从直报系统中调出直接修改 D、重新填写一张报告卡并注明订正卡
7、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A)A、2,2,2 B、2,2,24 C、12,12,24 D、6,24,24 8.根据《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应承担哪些职责(E)。
A.负责对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的督促与检查 B.负责与卫生行政部门共同组织开展学校和托幼机构有关人员传染病防控及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相关知识的培训
C.协助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本地区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报告工作相关要求或规范
D加强与卫生行政部门的沟通,及时了解本地区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 E.以上都是 9.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承担责任范围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任务,其职责不包括(E)。
A.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制度,包括报告卡和总登记簿、疫情收报、核对、自查、奖惩
B.执行首诊负责制,严格门诊工作日志制度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报告制度,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工作
C.建立或指定专门的部门和人员,配备必要的设备,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监测信息的网络直接报告
D.对医生和实习生进行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工作的培训 E.建立流行病学调查队伍和实验室,负责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理,搜索密切接触者、追踪传染源,必要时进行隔离观察;进行疫点消毒及其技术指导
10.霍乱的主要传播途径为(A)。
A.经水和食物传播 B.经苍蝇媒介传播 C.经生活接触传播 D.经血液传播 11.《流感监测方案》中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报告标准为(E)。
A.1周内,在同一学校、幼儿园或其他集体单位发生30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
B.1周内,在同一学校、幼儿园或其他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因流感样症状住院病例(不包括门诊留观病例)
C.1周内,在同一学校、幼儿园或其他集体单位发生2例及以上有流行病学关联的死亡病例
D.在某一社区内(如同一乡或街道)1周内出现流感样病例异常增多 E.以上均是
12、下列符合麻疹临床诊断病例的是:(A)
A.出疹后3天内采集的血标本检测麻疹/风疹IgM抗体均为阴性,且无其他原因可以明确解释者。
B.麻疹疑似病例血标本检测麻疹IgM抗体阴性、风疹IgM抗体阳性;
C.出疹后3天内采集的血标本检测麻疹IgM抗体阴性,但与风疹实验室确诊病例有流行病学联系;
D.麻疹疑似病例出疹后4-28天采集的血标本麻疹IgM抗体阴性,但与实验室诊断麻疹病例无明确流行病学联系。
13、在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等集体单位7天内发生()例及以上麻疹疑似病例,应按《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的要求报告。(C)
A.3例 B.9例 C.10例 D.30例
14、诊断乙类传染病后,应该在多长时间内进行网络直报?(D)A、2小时 B、6小时 C、12小时 D、24小时
15、碘伏属于哪个水平的消毒剂?(C)
A、灭菌级消毒剂 B、高水平消毒剂 C、中水平消毒剂 D、低水平消毒剂
16、登革热的主要传播媒介是什么?(B)A、按蚊 B、伊蚊 C、库蚊 D、白蛉
17、手足口病是由20多种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最为常见的病毒主要是(A)多见
A CoxA16,EV71 B CoxA16,埃可病毒 C埃可病毒,EV71 D 埃可病毒,诺如病毒
18、手足口病的易感人群是(A)
A婴幼儿 B青少年 C青壮年 D老年人
19、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高发年龄是(A)A3岁及以下 B 3-5岁 C5-10岁 D10岁以上 20、手足口病传染性最强的时间为(A)
A发病后1周 B发病后2周 C发病后1月 D发病后2月
判断题:
1、责任报告单位发现本内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因为已经拖延了很长时间了,所以不需要补报。(×)
2.发热(体温≥38℃),伴咳嗽或咽痛之一者即为流感样病例。(√)
3、天气刚刚转暖就在室内出现的蚊子为第一批蚊子卵孵育出来的。(×)
4、甲型H1N1流感属于甲型流感中的一个亚型。(对)
5.麻疹疫情控制的原则是立即采取以免疫干预为主的控制措施,而不必等待实验室检测结果。(√)
6.脊灰病例发生后,其强化免疫范围的判定主要依据是该地的基础免疫水平。(√)7.流感样病例是指体温≥38℃,伴有咽痛和咳嗽症状的病例。(×)
8.良好的个人卫生和家庭卫生习惯是预防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最简单、有效、经济的手段。(√)
9.食物中毒终止条件:中毒食物已消除,中毒相关危险因素已被有效控制,未出现新的中毒患者且原有患者病情稳定12小时以上(×)
10.人群中出现某种疾病发病率与历史同期相比出现突然升高,不能用一般流行病学规律解释,或出现某一地区某种疾病人群就诊率突然升高现象,应高度怀疑为生物恐怖事件(∨)
第三篇:疾控卫生试题
1、简要回答人禽流感病例的诊断标准
答案详见《人禽流感诊疗方案(2005版)》
根据流行病学接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作出人禽流感的诊断。流行病学接触史包括:①发病前1周内曾到过疫点,有感染禽流感病毒的可能;②与被感染的家禽及其分泌物、排泄物等有密切接触史者;③与禽流感患者有密切接触史者有患病的可能。
临床表现包括:潜伏期一般为1~3天,通常在7天以内。不同亚型的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类后可引起不同的临床症状。感染h9n2亚型的患者通常仅有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部分患者甚至没有任何症状,感染h7n7亚型的患者主要表现为结膜炎;重症患者一般均为h5n1亚型病毒感染。患者呈急性起病,早期表现类似普通型流感。主要为发热,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热程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部分患者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可出现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肾功能衰竭、败血症、休克及
诊断标准为:
(1)医学观察病例有流行病学接触史,者有密切接触史,构应及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预警病例报告)
(2)疑似病例有流行病学接触史和临床表现,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标本甲型流感病毒亚型抗原检测阳性或核酸检测阳性者。
(3)确诊病例有流行病学接触史和临床表现,从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分离出特定病毒或采用病毒抗体滴度
2、假如为不明原因病例,或怀疑为人禽流感感染病例,经治医生应该做什么?
答案详见版)》
提示:从以下角度进行考虑
(1)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或怀疑为人禽流感感染病例后,必须立即将其转至县级以上医院进行诊治)会诊和排查,卫生行政部门。
(2)市、县专家组确认的预警病例应进行隔离治疗
(3)病例的标本采集、上送
负责标本采集并填写标本登记表,采集标本时应按照有关规范做好个人安全防护。
(4)协助
(5)污染物消毒处理
(6)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
3、禽流感密切接触者判定标准
(1)禽流感病或死禽密切接触者
●饲养、贩卖、屠宰、加工病禽或死禽的人员;
●捕杀、处理病或死禽,未按相应规范采取防护措施的人员;
●直接接触病或死禽及其排泄物、分泌物等其他相关人员。
(2)人禽流感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
与出现症状后的病例或疑似病例共同生活、在1rt-pcr法检测到禽流感4倍或以上升高者。《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实施方案仍不能明确的,cdc调查1~7天,一般为reye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进行网络直报,h亚型病毒基因,4天,可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1周内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者。与人禽流感患对于被诊断为医学观察病例者,并对其进行且发病初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抗禽流感(试行)
居住、护理或直接接触过病例的呼吸道分泌
7天医学观察。社区基层医疗机构并电话报告当地县级h2005 ~综合征等多种并发症。周内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者。医疗机
》和《人禽流感诊疗方案((乡镇、,应立即报告医院相关部门,由医院专家组进行
物、排泄物和体液的人员。
4、简要回答如何处理可能为人禽流感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
答案详见《禽流感密切接触者判定标准和处理原则》
参考答案:
(1)医学观察期限为7天(参照人流感潜伏期,自最后接触病禽、死禽或确诊病例、疑似病例之日算起),观察期间不限制医学观察对象的活动,但观察对象活动范围需在动物禽流感疫区范围内(疫点周围半径3公里)。
(2)告知禽流感的临床特点、传播途径及相关防治知识。
(3)观察期间,每日对密切接触者测试1次体温,了解其身体健康状况,填写《禽流感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登记表》(附表2)每日上报到县级疾控机构。
(4)对出现异常临床表现(体温≥查(见《人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5)当出现禽流感疫情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时,对密切接触者应进行隔离医学观察。
5、简要回答人禽流感预警病例
符合以下情况之一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可定为人禽流感预警病例:
(1)接触禽类人员(饲养、贩卖、屠宰、加工禽类的人员、兽医、以及捕杀、处理病、死禽及进行疫点消毒的人员等)中发生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2)可能暴露于禽流感病毒或潜在感染性材料的人员中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3)已排除sars6、医疗机构在接诊过程中,如何进行传染病的预检和分诊
答案详见《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
参考答案:
在接诊过程中,应当注意询问病人有关的流行病学史、症状和体征等对来诊的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经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或者分诊点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7、简要叙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定义
答案详见《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
参考答案:
同时具备以下4条不能作出明确诊断的肺炎病例:
(1)发热(≥38
(2)具有肺炎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3)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或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减少;
(3)经抗生素规范治疗
7、请写出当地常见的乙类: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淋病、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梅毒
丙类:其它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8、您作过传染病报告卡的订正报告吗?您在什么情况下作订正报告?
①病例诊断变更、调查核实现住址查无此人的病例,管理的传染病,由相应的专病管理机构或部门对报告的病例进行追踪调查,染病报告卡错误信息或排除病例及时订正。
9、慢性传染病的报告遵循以下原则:医疗卫生机构在做出乙肝、肺结核、艾滋病、血吸(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
(附表1),并按《禽流感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统计日报表》
38),并按照《人禽流感诊疗方案》进行诊断治疗。
3-5天,病情无明显改善。5种乙类传染病和②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例诊断为确诊病例;由属地县区级疾控机构订正为地址不详;)虫病等慢性传染病诊断时,如已知该病例曾经作出
职业史,结合病人的主诉、病史、》
ards)的影像学特征;
5种丙类传染病:
③对于④实行专病报告并对所发现的传℃伴咳嗽或咽痛等症状)的,应进行流行病学调的不明原因的肺炎死亡病例。℃);死亡或填卡错误;
诊断并被报告过,则本可不再进行报告;如对该病例的报告情况不清楚,或在同年内多次接诊的该类病例(包括复发病例),则仅对首次就诊进行一次报告,再次就诊且诊断结果未发生变更时则可不再进行报告。发现乙肝病原携带者,可不进行网络直报,但需进行登记,以周为单位报告至属地的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传染病监测或管理部门。
10、《死亡证明书》死亡原因部分的填写要求
?一般填写要求
(1)必须由熟悉死者情况的医生填写
(2)第ⅰ部分按顺序填写直接死因
(3)第ⅱ部分按程度填写其他死因
(4)时间间隔应尽量填写
(5)每行只能填写一种死因
(6)临死前的表现(衰竭、衰老)不要填写
(7)不明确情况及症状体征尽量不要填写
(8)优先填写更严重、更特异的疾病诊断
(9)尽量报告疾病的分期及分型等
11、解释第一类疫苗和第二类疫苗
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省级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加的疫苗,民政府或者其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者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
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
12、叙述江苏省儿童计划免疫程序
疫苗年(月)龄
出生时1月2月3月4月5月6月8月18~24月
乙肝疫苗第1剂第2剂第3剂
卡介苗1剂
脊灰疫苗第1剂第2剂第3剂第4剂*
百白破疫苗第1剂第2剂第3剂第4剂*
白破疫苗1剂*
麻疹疫苗第1剂第2剂
乙脑减毒活疫苗:12~24月龄初种1针,初种后
流脑疫苗:10~22月龄初种2针,间隔15~3013、如使用a+c群流脑疫苗时,应按照的原则:
(1)接种对象为2岁以上的人群;
(2)已接种过1剂a群流脑疫苗者,接种a+c间隔不得少于3个月;
(3)已接种2剂或2剂以上a群流脑疫苗者,接种苗最后1剂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1年;
(4)按以上原则接种a+c群流脑疫苗,3年内避免重复接种。
14、冰箱使用要求
(1)冰箱内储存的疫苗要摆放整齐,疫苗与箱壁、疫苗与疫苗之间应留有空隙,并按品名和效期分类摆放。
(2)冰箱门因经常开启,温度变化较大,门内搁架不宜放置疫苗。
(3)每天记录冰箱内的温度及其运转情况。每台冰箱应配有温度监测记录表,每天记录冰箱内的温度及其运转情况。
4岁*6岁 年、6年分别复种4a+c群流脑疫苗与接种以及县级以上人 1针。
a群流脑疫苗的时间a1
包括国2cm的1天,初种后年复种。群流脑疫苗与接种群流脑疫 ~
15、冷藏箱和冷藏包使用要求
(1)运送和储存疫苗时,冷藏箱(包)内应按照要求放置冻制好的冰排。疫苗安瓿不能直接与冰排接触,防止冻结。
(2)运送和储存疫苗时,应在冷藏箱(包)的底层垫上纱布或纸,以吸水和防止疫苗破碎。
(3)每次使用冷藏箱(包)后,应清洗擦干后保存。
16、冰排使用要求
(1)冻制冰排程序:冰排内注入清洁水,注水量为冰排容积的90%。
(2)注水后冰排直立放置在低温冰箱或普通冰箱的冷冻室,冻制时间应不少于24小时。
(3)在冻制冰排时,冰排与低温冰箱箱壁之间应留有
(4)冰排应在低温条件下冻制至结露((5)每次冷链运转结束后,应将冷藏箱(包)内冰排的水倒出,清洗干净、晾干后与冷藏箱(包)分开存放。
17、儿童预防接种证、卡(簿)的使用管理要求
(1)接种单位对适龄儿童在实施预防接种时,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并按规定做好记录。
(2)预防接种证、卡(簿)由实施接种工作的人员填写。书写工整、文字规范、填写准确、齐全,时间(日期)栏(项)填写均以公历为准。
(3)儿童迁移时,原接种单位应将儿童既往预防接种史的证明交给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转入迁入地接种单位;接种史证明;无预防接种证、卡或接种证明的要及时补建、补种。
(4)接种单位至少每半年对责任区内儿童的预防接种卡(簿)进行一次核查和整理,剔出迁出、死亡或失去联系
(5)儿童居住地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接种单位,根据托幼机构、学校对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的报告,促其监护人在儿童入托、入学后及时到接种单位补种。
(6)预防接种证由儿童监护人长期保管。预防接种卡页由接种单位保管。预防接种卡页的保管期限应在儿童满
18、在接种场所显著位置应公示相关资料
(1)预防接种工作流程;
(2)第一类疫苗的品种、免疫程序、接种方法、作用、禁忌症、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等;
(3)第二类疫苗(包括第一类疫苗的同品种自费疫苗)的品种、免疫程序、接种方法、作用、禁忌症、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接种服务价格等;
(4)接种服务咨询电话;
(5)宣传资料。
19、常用疫苗的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疫苗接种部位接种途径接种剂量
乙肝疫苗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肌内注射新生儿
卡介苗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附着处皮内注射
脊灰疫苗口服1粒
百白破疫苗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或臀部肌内注射
白破疫苗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肌内注射
麻疹疫苗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皮下注射
迁入地接种单位应主动向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索查儿童既往预防1年以上的儿童预防接种卡片,由接种单位另行妥善保管。发现未按照国家免疫规划受种的儿童,7周岁后再保存不少于
/剂次3~5cm的间隙。)状态后,放入冷藏箱(包)内。
应会同托幼机构、学校督
15年。,包括:
5μg/0.5ml 0.1ml 0.5ml 0.5ml 0.5ml
“出汗”
乙脑疫苗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皮下注射0.5ml
a群流脑疫苗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皮下注射0.5ml
a+c流脑疫苗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皮下注射100μg/0.5ml.风疹疫苗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皮下注射0.5ml
20、预防接种一般反应定义及处理方法:
预防接种一般反应,是指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对机体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的反应,主要有发热和局部红肿,同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综合症状。
轻度局部反应一般不需任何处理。
较重的局部反应可用干净的毛巾热敷,每日数次,每次
卡介苗的局部反应不能热敷。对特殊敏感的人可考虑给予小量镇痛退热药,一般每天2~3次,连续
发生轻度全身反应时加强观察,保暖,防止继发其它疾病。
全身反应严重者可对症处理。
高热不退或伴有其它并发症者,应密切观察病情,必要时送医院观察治疗。
21、急性弛缓性麻痹(所有15质炎的病例均作为
afp病例不是一个单一的疾病种类,而是以急性起病、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为主要特征的一组征候群。常见的(1)脊髓灰质炎;
(2)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3)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
(4)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引起的多神经病、原因不明性多神经病)
(5)神经根炎;
(6)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发的神经炎)
(7)单神经炎;
(8)神经丛炎;
(9)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性麻痹、高钾性麻痹、正常钾性麻痹)
(10)肌病(包括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
(11)急性多发性肌炎;
(12)肉毒中毒;
(13)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
(14)短暂性肢体麻痹。
22、(描述疾病流行强度)散发的概念;分析疾病分布出现散发的原因:
散发:发病率呈历年一般水平,在发生。
疾病分布出现散发的原因
(1)该病在当地常年流行或因预防接种的结果使人群维持一定的免疫水平。
(2)有些以隐性感染为主的疾病。
(3)有些传播机制不容易实现的一些传染病也可出现散发。
(4)某些长潜伏期传染病。
23、(描述疾病流行强度)暴发的概念 ~2天即可。
一般不需任何处理,afp)监测病例定义afp病例。
各病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方面无明显联系,10~必要时适当休息,afp)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髓灰afp病例包括以下疾病:gbs);; :
分钟。
多喝开水,注意
; ; ;
表现为散
151岁以下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
爆发: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有很多相同的病人出现。这些人多有相同的传染源或传播途径。大多数病人常同时出现在该病的最长潜伏期内。
24、描述疾病三级预防
1、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是在疾病尚未发生时对病因采取的措施,也是预防、控
制和消灭疾病的根本措施。健康促进它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健康促进和健康保护。
2、二级预防:又称三早预防,是在疾病的潜伏期(亚临床期)为了阻止或减缓疾病的发展而采取的措施。它包括①早期发现②早期诊断③早期治疗。早期发现的主要手段是筛检。
3、三级预防:又称临床预防,是在疾病的发病期(临床期)为了减少疾病的危害而采取的措施。它包括①对症治疗②康复治疗。
25、扩大免疫规划(70年代who提出的,白喉、百日咳、破伤风、麻疹、脊髓灰质炎和结核等传染病,其中心内容,一是要求不断扩大免疫接种覆盖面,使每个儿童在出生后都有获得免疫接种机会;种的疫苗种类。
26、防止传染病扩散针对传染源应采取的措施:
病人一般要求做到“五早”原携带者及乙类传染病中艾滋病和肺炭疽病人和病原携带者,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可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②病原携带者应做好登记、导他们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岗位;久治不愈伤寒或病毒性肝炎的病原携带者不应再从事威胁性职业;和疟疾的病原携带者严禁做献血员。医学观察等检疫措施及实施应急接种或药物预防等保
27、防止传染病扩散针对传播途径应采取的措施:
主要针对疫源地的环境采取消毒、杀虫等措施,以切断传播途径。
疫源地消毒(杀虫)其污染的物品、场所进行及时消毒,愈、死亡或已离开住所后,引起的疾病,才需要进行终末消毒。
28、防止传染病扩散针对易感者应采取的措施:
免疫预防包括被动免疫和自动免疫;降低发病率或减轻症状。③个人防护戴口罩、手套和使用避孕套都可起到个人防护作用。
29、简述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
根据潜伏期:①可推测病人暴露(感染)日期,以追踪传染源,确定传播途径;②确定接触者留验和医学观察期限;伏期的长短,还可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
30、留验定义:
是检疫措施之一,对染疫嫌疑者,将他们收留在指定场所进行观察,限制活动范围,实施诊察检验。一般对甲类传染病的接触者应进行留验。
31、医源性传播定义:
指在医疗和预防工作中,染病的传播。其传播有两种类型:或消毒不严;②使用药物或生物制品和血液受到污染等。
32、为什么感染性腹泻容易经水传播:
①水体容易受到传染源的污染;
epi)定义: 其规划要求坚持免疫方法与流行病学监督计划相结合,防制天花、二是要求不断扩大免疫接,使其尽快达到临床或病原学治愈。对甲类传染病病人和病必须隔离治疗。如拒绝或隔离随访,指在饮食、服务行业及托幼机构工作的病原携带者应暂时脱离工作艾滋病、乙型肝炎③接触者根据接触传染病类型不同,可分别采取留验或
以迅速将致病微生物杀灭。②终末消毒:指传染源已痊对其疫源地进行一次彻底消毒。一般对外界抵抗力较强的病原体
②药物预防某些传染病流行时,给以药物预防,可
③可确定接触者应急接种时间;④可评价预防措施的效果。潜
由于未能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而人为地造成某些传①实施治疗、检查或预防措施时由于器械或仪器等被污染
②一些腹泻病原体在水体中存活的时间较长;③污染的,一般分为两种:①随时消毒:即对传染源的排泄物,分泌物或被
水体容易污染食品;④在流行地区或流行季节,人们多有饮食生冷的习惯。
33、霍乱确诊病例的条件是:
①腹泻症状,粪便培养霍乱弧菌阳性;②霍乱流行期间的疫区内,凡有霍乱典型症状“如剧烈腹泻,水样便(黄水样、米泔样或血水样),伴有呕吐,迅速出现严重脱水、循环衰竭及肌肉痉挛(特别是腓肠肌)”,粪便培养霍乱弧菌培养阴性,但无其他原因可查;③在流行期间的疫区内有腹泻症状,作双份血清抗体效价测定,如血清凝集试验呈4倍以上或杀弧菌抗体测定呈8倍以上增长者;④在疫源检索中,首次粪便培养霍乱弧菌阳性前后各5天内,有腹泻症状者可诊断为轻型患者。具备①或③或④为实验确诊,具备②为临床确诊。
34、霍乱防制的要点是:
①对病人采取“五早一就”实”。
35、简述hfrs(出血热)的传播途径
hfrs(出血热)传播途径的明显特征是多途径性。现认为可以通过三种途径发生。一是动物源性传播,二是媒介传播,三是近年证明在病人、宿主鼠类及螨类中的垂直传播。
上述传播途径中,径,但能否经消化道传播目前未能得到一致的结论;直传播在对病人、宿主鼠类及螨类的研究中仍有一定的争论。
36、hfrs(出血热)的主要预防对策是什麽?为什麽要采取这样的对策?
目前认为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及其它疫区的高危人群采取重点保护措施并大力推行疫苗接种。原因包括:
1)我国hfrs的发病率近年回升,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将会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高水平,不能掉以轻心。
2)hfrs存在广泛众多的宿主动物,鼠量大,种类多,繁殖快,控制难。
3)传播途径的多样化,包括皮肤、粘膜、呼吸道、垂直传播,使控制难度加大。
4)多种流行型及广泛的疫源地存在,包括姬鼠型、家鼠型和混合型。
3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界定
按照《江苏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般突发事件、重大突发事件和特大突发事件。(下简称突发事件)
详见《江苏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38、突发事件报告的时限和程序要求
突发事件监测机构、所在县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向同级人民政府报告,告管理系统进行报告。
39、其他暴发疫情和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要求
对于符合《江苏省传染病报告及监督管理办法》行规定》要求的传染病暴发疫情以及其他各类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络报告,但应按照《江苏省传染病报告及监督管理办法》理暂行规定》通过电话及报表上报。
详见新沂市卫生局报告及监督管理办法的通知
40、突发事件现场调查报告撰写要求
;②环境做到“三管一灭”
其中又分为通过伤口、经媒介传播包括经革螨和恙螨传播;hffrs的根本措施是采取以灭鼠为主的综合措施,对高发区
凡符合以上规定的事件即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苏政办发
有关单位和个人发现突发事件,接到报告的卫生行政部门在经过必要的核实后,并同时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
及《江苏省传染病暴发疫情调查处理暂要求者,不应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
[2002]9号)关于转发《市卫生局关于贯彻执行>的通知》。
呼吸道及消化道三种途
[2003]120号)。应当在其严重程度尚未达到 垂
即一2小时内向2小时内《江苏省<江苏省传染病;③疫点处理做到“早、小、严、以动物源性传播为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为三级。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在同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及《江苏省传染病暴发疫情调查处(新卫
(1)、初次报告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①题目②基本情况③疫情概况④流行特征⑤临床特征⑥初步结论⑦流行趋势⑧已采取的措施或工作和下一步准备采取的措施⑨结尾⑩落款,包括署名及日期。
(2)、进程或阶段调查报告的撰写要求
①题目②主要内容③落款,同初次报告。
(3)、结案调查报告的撰写要求
①题目②基本情况③疫情概况④流行特征⑤临床特征⑥实验室检验⑦控制措施和效果评估⑧经验教训⑨结论⑩落款,包括署名及日期 免费文档网http://wendang.freekaoyan.com
第四篇:公共卫生知识竞赛试题
一、必答题:
1.健康档案服务对象是指:辖区内常住居民,包括居住半年以上的户籍及非户籍居民
2.健康档案的建立要遵循的原则:自愿与引导相结合
3.居民健康档案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健康体检、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和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
4.预防接种服务对象:辖区内0~6岁儿童和其他重点人群。
5.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对象:辖区内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
6.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服务对象:辖区内35岁及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7.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年要提供至少4次面对面的随访。8.甲类传染病包括:霍乱、鼠疫 9.重型精神病患者每年至少随访4次 10.我国规定的法定传染病有:3类.共39种
11.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对象:辖区内35岁及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
12.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对象:辖区内服务人口。
13.孕早期健康管理为怀孕12周前为孕妇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并进行第1次产前随访。
14.测量血压时危急情况是: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 15.测量空腹血糖时存在危急情况应是血糖值为:血糖≥16.7mmol/L或血糖≤3.9mmol/L 16.提供健康教育资料每个机构每年提供不少于12种内容的印刷资料 17.每个机构每年播放健康教育影像资料不少于6种
18.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教育宣传栏不少于2个
19.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教育宣传栏的面积不少于2平方米。20.每个机构每2个月最少更换1次健康教育宣传栏内容。
21.每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年至少开展9次公众健康咨询活动 22.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标准中老年人的服务满意率应≧70% 23.对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提供4次免费空腹血糖检测 24.新生儿家庭访视为新生儿出院后1周内 抢答题
1.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重点人群为:0~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等
2.在为居民提供诊疗服务过程中,涉及到疾病诊断名称时,疾病名称应遵循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填写
3..《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可分(B)。
A.甲类、乙类 B.甲类、乙类、丙类 C.A类、B类
4.测量血压的恰当方法:(A)
A.安静5分钟后坐位右上臂
B.平卧位左上臂 C.听到第一音为舒张压
D.取每次检查测一遍的血压值 5.下列哪种疾病不是乙类传染病(C)
A.麻疹
B.猩红热
C.风疹
D.流行性出血热
6.发现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病人或疑似病人应按要求于(D)小时内报告
A.4 B.8 C.24 D.2
7、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城镇居民达到(A),农村达()
A.90% 80% B.80% 70% C.80% 80% D.90% 90% 8.成年人肥胖是指体重指数(BMI)≥(D)
A.18
B.2
C.24
D.28 9.预防接种管理是及时为辖区内所以居住满(B)的0—6岁儿童 A.1个月
B.3个月
C.半年
D.一年 10.传染病报告时限(B)
A.甲类以及乙类按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4小时内报告、乙类24小时报告、丙类小于48小时报告
B.甲类以及乙类按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2小时内以最快速度报告、乙类24小时内、丙类24小时内
C.甲类传染病2小时内以最快速度报告、乙类小于24小时内、丙类小于24小时内
D.甲类以及乙类按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2小时内报告、乙类24小时
内报告、丙类48小时内报告
12.健康档案建档率=建档人数/辖区内常住居民数×(D)A.70%
B.80%
C.90%
D.100% 13.居民健康档案是通过(D)方式建立
A.入户调查
B.疾病筛查
C.健康体检
D.以上都是 14.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效果指标儿童服务满意率为(B)
A.70%
B.80%
C.90%
D.100% 15.BMI指(D)
A.体重/身高
B.身高/体重
C.身高/体重²
D.体重/身高² 16.每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月至少举办(A)健康知识讲座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17.2011版规定居民健康档案统一编码为(B)位 A.16位
B.17位
C.18位
D.19位 18.丙类传染病报告时限为(D)
A.2小时
B.8小时
C.12小时
D.24小时
19.2型糖尿病患者在第一次出现空腹血糖控制不满意的情况下应(C)内随访
A.3天
B.1周 C.2周 D.3周
20.在填写健康档案的其他表格时,必须填写居民健康档案编号,但只需填写后(C)位编码 A.3位
B.5位
C.8位
D.17位
互动题:
1.居民健康档案编码居委会编码表示为:001-099 2.对第一次出现血压控制不满意的病人应在2周内随访
3.统一为居民健康档案编码,采用17位编码制度,以国家统一的行政区划编码为基础,以村(居)委会为单位编制居民健康档案唯一编码 4.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年要提供至少4次面对面的随访
5.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建立电子健康档案人数/辖区内常住居民数×100%。6.健康档案的建立要遵循自愿与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服务对象的个人隐私,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的地区,要注意保护信息系统的数据安全。7.对血糖控制满意(空腹血糖值<7.0mmol/L),无药物不良反应、无新发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无加重的患者,预约进行下一次随访。
8.对血压控制满意(收缩压<140且舒张压<90mmHg)、无药物不良反应、无新发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无加重的患者,预约进行下一次随访时间 9.高血压服务对象为辖区内35岁及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10.妇女产后42天做健康体检 11.孕产妇服务满意率为:80% 12.老年人服务满意率为:70%
风险题: A类:
1、建立健康档案时主要询问哪些内容?
2、生活行为方式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高血压患者随访服务有哪些内容?
4、糖尿病患者随访服务有哪些内容?
5、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的分类干预内容?
6、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的分类干预内容? B类:
1、《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包括哪些内容?
2、居民健康档案包括哪些内容?
3、建立健康档案时的体检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4、妇女怀孕后可以享受到哪些健康管理服务?
5、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原则?
6、健康教育的服务形式包括哪些? C类:
1、什么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服务对象及重点人群包括哪些?
3、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考核指标包括?
4、什么是体育锻炼?
5、老年人认知功能粗筛方法是什么?
6、老年人情感状态粗筛方法是什么?
加赛题
1.对第一次发现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的居民在去除可能引起血压升高的因素后预约其复查,非同日3次血压高于正常,可初步诊断为高血压。
2.09年居民健康档案编码采用16位编码制
3.在填写健康体检表时视力填写采用对数视力表测量后的具体数值,对佩戴眼镜者,可戴其平时所用眼镜测量矫正视力。全员公共卫生知识考试试题
1、什么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对报告的时限是怎样规定的?
3、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举报制度和信息发布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医疗机构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传染病的职责是什么?
答:1.医疗卫生机构内应当采取卫生防护措施,防止交叉感染和污染。
2.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采取医学观察措施,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应当予以配合。
3.医疗机构收治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依法报告所在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报告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立即对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进行调查,根据需要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5、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可分(B)。A.甲类、乙类
B.甲类、乙类、丙类 C.A类、B类 6.艾滋病属于(B)类传染病。A.甲类 B.乙类 C.丙类
7.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由(B)的一个变种引起的。A.流感病毒 B.冠状病毒 C.乙型脑炎病毒
8.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以(B)传播为主的传染病。A.消化道
B.呼吸道
C.皮肤接触 9.“非典”主要通过(A)途径传播。
A.近距离空气飞沫
B.食用不洁食品 C.蚊虫叮咬 9.预防“非典”要勤洗手,洗手时间不应少于(C)A.8秒
B.15秒
C.30秒
10.从疫区回来人员按规定应该至少隔离(C)A.7天
B.10天 C.14天 1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是何时颁布实施的?法定传染病分几类多少种?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于2004年8月28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布,自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甲类2种、乙类25种和丙类12种,共39种。
12、你社区发现法定传染病你要如何报告?报告方式、报告期限
答:方式:责任报告人在发现传染病病人,病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应依法认真填写疫情报告卡,向卫生防疫机构报告疫情,并另做疫情登记备查.在报告疫情的同时还应尽快采取传染病防治措施,控制疫情传播.
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肺炭疽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城镇于6小时内,农村于12小时内,以最快通讯方式向发病地的卫生防疫机构报告,并同时报出疫情报告卡.
责任报告人发现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城镇应于12小时内,农村于24小时内向发病地的卫生防疫机构报出传染病报告卡.
责任报告人在丙类传染病监测区内发现丙类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在24小时内向发病地的卫生防疫机构报出传染病报告卡.
13、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对就诊的发热病人如何处理?
答:应立即请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判断;经区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调查认为不能排除非典可能的,由辖区中心医院专家组会诊;经中心医院专家组会诊仍不能排除的,由区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立即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并将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报请市卫生局组织市级医疗专家组会诊;在专家组会诊结果未下达前,用专用救护车将病人转送当地监测点医疗机构就地隔离治疗。
15、谁是法定传染病的责任疫情报告人?
答: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为责任疫情报告人,如疾控工作人员、门诊医生、住院部医生、个体医生等
16、发现传染病的工作程序?
答:
一、对法定的甲、乙、丙类传染病,临床医务人员认真做好登记,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及时报告本单位疫情管理员。
二、疫情管理人员接到报卡后,认真进行检查核对,到信息科进行网络直报。
三、节日期间,各临床医务人员发现传染病,按要求做好登记,并认真填写传染病报告
卡,将报卡送到服务台,由服务台值班人员检查核对后交行政值班人员,值班人员联系信息科当日听值班人员前来进行网上直报。
1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五种事件:1.重大传染病疫情;2.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3.重大食物中毒;4.重大职业中毒;5.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2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发现应当报告的事项,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同时向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向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1小时内,向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当立即向国务院报告。
3答: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报告突发事件隐患,有权向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举报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不履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职责,或者不按照规定履行职责的情况。接到报告、举报的有关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立即组织对突发事件隐患、不履行或者不按照规定履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职责的情况进行调查处理。对举报突发事件有功的单位和个人,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予以奖励。条例还规定,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向社会发布突发事件的信息。必要时,可以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向社会发布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的信息。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全面。
第五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知识竞赛试题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知识竞赛试题
1、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的对象是辖区内(常住)居民。
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每年向辖区居民提供不少于(12)种印刷材料,(6)种视听音像资料。
3、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0—6岁儿童共需开展(13)次健康管理。
4、孕产妇健康管理的时间一般从(孕12周前)至(产后42天)。
5、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包括(16)项免费体格检查和(7)项免费辅助检查项目。
6、新生儿出生后应接种的疫苗是(卡介苗、乙肝疫苗)
7、对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免费空腹血糖检测、面对面随访每年至少进
行(4 次)。
8、老年人健康管理的服务对象是(辖区内65岁以上的常住居民)。
9、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的免疫程序第一次接种年龄为(8月龄)。
10、填写传染病疫情报告卡的人员是(首诊医生)。
11、为防止传染病的传播,医疗废物必须做到(无害化处理)。
12、居民健康档案编码中最后5位编码为(居民个人序号编码)。
13、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每年要提供(至少4次面对面的随访)。
14、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每年至少开展公共健康咨询活动的次数是(9
次)。
16、对工作中发现的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建议其每年至少测量1次空腹血
糖)。
17、乙型肝炎疫苗全程免疫的时间是(出生、1、6个月)
18、甲、乙、丙类传染病的种类分别是(甲类2种、乙类26种、丙类11种)。
19、麻疹疫苗的初种年龄是(8个月)。
20、母亲是HIV感染患者时应(避免母乳喂养)。
21、甲肝的传播途径主要为(粪─口传播)。
22、重性精神疾病危险性评估分级1级为(口头威胁,喊叫,但没有打砸行
为)。
23、重性精神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的服务对象是(辖区内诊断明确、在家居
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
24、重点人群居民健康档案表单内容需要更新的是(健康体检表)
25、发现或怀疑有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或可能造成危害的线索和事件,应当及时报告并协助调查的机构是(卫生监督机构)。
26、人感染H7N9禽流感是由(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
吸道传染病。
27、根据流感的潜伏期及现有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病例的调查结果,潜
伏期一般为(7天以内)。
28、预防接种后应当告知受种者观察(15-30)分钟,无异常反应再离开。
30、鼠疫在我国传染病法中为哪一类传染病(甲类)
31、百白破疫苗的正确接种部位为(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接种途径为
肌内注射剂量为(0.5ml)。
32、乙脑减毒活疫苗在(8月龄)和(2周岁)各接种1次。
33、卡介苗接种部位为(左侧上臂三角肌附着处下缘),接种途径为(皮
内注射)剂量为(0.1ml)。
34、活疫苗超过(半小时)、灭活疫苗超过(1小时)未用完,应废弃。
43、腺鼠疫的好发部位是(腹股沟淋巴结)。
45、治疗鼠疫的首选抗菌药物是(链霉素)。
46、腺鼠疫淋巴结病变的特点为(淋巴结肿大,剧烈疼痛,与周围组织粘连,1周后很快化脓破溃)。
47、对怀疑为腺鼠疫的病人,应首先做(淋巴结穿刺液培养)检查。
48、健康教育要通俗易懂,并确保其(科学性)(时效性)。
49、随访包括预约患者到(门诊就诊)(电话追踪)和(家庭访视)
等方式。
51、电子健康档案管理包括(电子健康档案的建立、使用及维护)三个部
分。
52、当居民常住居住地发生改变时,应对健康档案进行迁移,包括(迁入和
迁出)。
53、居民健康档案一律用纲笔或圆珠笔填写,各表单填写要严格按照(《城
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2011年版)》)的有关规定和填写说明进行填写。
54、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规范中工作流程,将此过程分为(评估、分类和处
理)三个步骤。
55、预约65岁以上居民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接受健康管理。对行动不便、卧床居民可提供(预约上门健康检查)。
56、对辖区内(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每年在其第一次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就诊时为其测量血压
57、社区高血压及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进行(1次)次较全面的健康
检查,可与随访结合。
58、重性精神疾病是指(精神分裂症)为代表的精神病
59、长期在农村居住没有参加新农合的人是否能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是)。
62、卡介苗接种部位为(左侧上臂三角肌附着处下缘),接种途径为(皮
内注射)剂量为(0.1ml)。
79、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
80、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81、艾滋病主要的传播途径包括(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
婴传播)。
82、传染病暴发指的是(某地区某病在短时间内(一般以小时、天、周或月
计算)发病数突然增多的现象)。
83、2011年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在2009年版的基础上增加了哪些专
项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规范)(卫生监 督协管服务规范)。
84、孕产妇健康管理考核指标有哪些(早孕建册率)(健康管理率)(产后
访视率)。
85、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的内容包括(组织管理)(资金管理)(项
目实施情况)(社会效益和综合情况)。
86、传染病人留观的隔离原则是(疑似患者和临床诊断患者收住在单独房间,确诊病例可同室安置)。
87、居民健康档案的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健康体检)(重点人群
健康管理记录)(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
88、《2011版规范》规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
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卫生监督协管服务规范)。
89、医疗机构发生疑似脊灰病例应报告内容(发病地点)(家长姓
名)(患者姓名)(性别)(出生日期)(麻痹日期)(临床初步诊断)。
90、健康体检记录:包括(一般健康检查)(健康状况)(疾病用药情
况)(健康评价等信息)。
100、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规范中所指的服务对象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双相障碍)(分裂情感性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F(精神发育迟滞)。
101、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的基本要求是(真实性)(科学性)(完整
性)(连续性)(可用性)。
102、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的预防接种实行免费。当前,国家实行有计划预防接
种的病种有(脊髓灰质炎)(乙型肝炎)(麻疹)(白喉)(百日咳)(破伤风)(肺结核)。
103、规范的孕期5次产前检查时间分别是(12周前)(16-20周)(21-24
周)(25-36周)(37-40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