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推动监事会工作科学发展

时间:2019-05-14 05:07: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推动监事会工作科学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推动监事会工作科学发展》。

第一篇: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推动监事会工作科学发展

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推动监事会工作科学发展

一、关于2010年监事会工作总结

2010年是中央企业改革发展取得积极进展的一年,也是探索加强和改进监事会工作取得重要成果的一年。2010年,中央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大力开拓市场,努力调整结构,不断强化管理,生产经营和经济效益大幅提升,多项指标创历史新高。2010年,监事会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第55次和117次常务会议精神,牢牢把握监督定位,不断加大监督力度,积极创新工作方法,认真推进合力监督,努力拓展成果运用,着力加强队伍建设,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取得了新成效。

1.当期监督不断深化,检查力度进一步加大。各位监事会主席带领办事处的同志们,统筹规划,精心组织,积极探索,锐意开拓,成效显著。一是深入企业开展日常监督,灵敏捕捉重大信息,及时报告重大情况,当期监督能力不断提高;二是集中检查有序开展,重点检查有所突破,境外检查迈出步伐,监事会在完善检查手段、扩大检查范围方面做了重要探索,同时加强了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财务风险及负责人业绩情况的检查,监督的深入性不断加强;三是专项检查有效开展,专项报告作用明显,监督力度明显加大,开展了2007~2009年度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与职务消费等事项专项检查,组织了2004~2009年度中央企业对外并购专项核查,尤其是对影响企业经营发展的重大问题,加大了及时化解、推动解决和参与协调力度,使监督与帮扶有机结合,为企业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监事会全年实地检查企业集团总部及重要子企业1711户,提交年度监督检查报告121份,专项(情况)报告 39份,专题报告241份,专项检查报告122份,集中重点检查报告10份,境外资产监督检查报告6份。各办平均提交当期监督信息简报10份,平均列席企业重要会议82人次,平均与企业负责人及其他人员谈话161人次,平均在企业召开相关人员座谈会21次。

2.工作协同不断推进,监督合力进一步强化。监事会紧紧围绕国有资产监管中心任务,以全局工作视野、协同作战思维,在监管协同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是加强制度衔接。监事会与委内厅局在拟订国资监管政策法规和制度办法时,积极沟通,互相配合,尤其是通过制度建设和制度衔接,推动业务协同和工作对接,通过研究制定《关于建设规范董事会的中央企业董事会和监事会工作关系的意见(试行)》,推动了中央企业规范董事会建设。二是加大业务融合。10位监事会主席、50位专职监事参加了国资委评价局组织开展的“小金库”专项治理重点检查工作,主席们从繁重的工作中抽出时间,担任了重点检查组组长,不辞辛苦,亲临一线,督促检查,为“小金库”专项治理重点检查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2010年有12个办事处的38名专职监事参加了国资委收益局组织开展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除27办外,有7个办事处的18名专职监事参加了国资委纪委组织开展的巡视工作。评价局在财务决算审核批复前就财务管理事项与监事会相关办事处进行了深入沟通和交换意见。三是增进信息交流。监事会充分发挥在监管一线的优势,及时向委领导报告企业重大事项和问题,与委内厅局共享监督信息资源。除了年度报告、专项报告、专题情况报告外,全年编发《情况反映》55期、《内部情况通报》53期、《研讨与交流》21期、《网上信息摘编》12期、《财务经营监测快报》及增刊114期、《监事会每周要报》49期,得到委领导的充分肯定,监事会的报告、分析、信息成为委内业务厅局工作的重要抓手或工作参考。

3.成果运用不断拓展,监督闭环进一步形成。2010年,国务院领导对监事会2009年度监督检查报告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批示。国务院领导的批示精神,既是对监事会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对监事会工作提出更高要求。2010年,监事会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指示和批示精神,及时改进报告处理落实有关工作程序,积极拓展成果运用范围,分类逐项跟踪反馈有关问题,监督工作逐步形成有效闭环。监事会报告涉及有关部门处理落实的事项,以国资委厅函形式分送相关部门,请他们限期反馈落实情况;涉及委内厅局落实的事项,报请分管委领导批转相关厅局处理落实;涉及企业自行整改的事项,通过《监事会提醒函》、召开座谈会等方式与企业交换意见。对集中重点检查发现的问题,也以国资厅函的形式向企业发出整改通知。

4.监督方法不断创新,检查效率进一步提升。监事会在当期监督实践中,积极探索创新监督方法,不断优化配置监督资源。有的主席带领办事处注重结合宏观经济形势和行业发展特征,以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开阔的工作视野,深入研究企业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有的主席带领办事处注重发挥综合组织协调作用,探索通过企业自查、监事会核查、项目组抽查等形式,不断提高监督效率,推动检查工作持续深入开展;有的主席带领办事处注重构建监督工作闭环,完善监督环节,规范业务流程,突出成果落实,加大促进整改、检查整改、落实整改力度,优化反馈机制,不断完善监事会监督体系。各办事处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监督方法。有的办事处针对不同企业情况,确定检查重点,研究检查方法,实行“一企一策”,增强了监督的针对性;有的办事处采取“纵向以重点联系人为主开展监督检查,横向以组为主研究分析和评价企业”的检查模式,有效利用了监督资源;有的办事处要求进驻企业,做到“事先有方案,进入有通报,检查有重点,结束有小结”,每次外埠检查归来召开情况分析会,通报检查情况,开展工作讲评,提高了监督质量;有的办事处将具体工作内容、方式及时间安排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活动和工作节奏有效结合,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等。监事会检查方法的探索实践,增强了监督能力,健全了监督机制,完善了工作模式,推动了当期监督持续深入发展。

5.调研工作不断深入,探索视野进一步扩大。监事会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探索视野不断拓展,研究成效逐步显现。一是完成重要软课题研究。由监事会主席亲自挂帅,相关办事处参加,开展了钢铁、电力等行业共性问题课题研究,提出了对当前钢铁、电力行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两年来,监事会共完成了13项软课题研究,促进了监督实践与理论研究的有机结合,拓展了视野,锻炼了队伍,形成了一批重要成果。二是开展相关调查活动。围绕相关软课题研究,监事会主席亲自带队,分赴各地了解情况,走访有关部门、行业协会、地方国资委、科研院所等进行交流,收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形成调研报告,为课题研究奠定了基础。三是开展境外考察和检查。对境外有关政府部门、跨国企业、科研机构进行深入调研,形成了一批有质量的考察报告。尤其是2010年组织开展了境外资产检查试点,是监事会监督工作领域的重要突破,一定要认真总结,稳步推进,为加强境外国有资产监管做出积极努力。

6.党的建设不断加强,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监事会围绕打造专业化国有资产监督队伍,着力抓好党建、人事和培训工作。一是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推进党建工作。按照国资委党委和直属机关关于创先争优活动的总体部署,监事会党总支组织领导28个党支部、347名党员,以“党组织发挥作用创先进、党员立足岗位争优秀”为主要内容,以做“思想过硬、业务精湛、作风优良、清正廉洁”的国有资产监管忠诚卫士为细化目标,将创先争优活动不断引向深入。党总支创建《监事会党建工作》刊物,建立创先争优活动学习园地,促进了活动宣传交流。二是以学习型办事处建设为抓手加强队伍培训工作。举办“六要六不”行为规范和中央企业兼职监事专题培训班;开展业务培训8次,召开各类培训讲座95次,累计现场培训54天,参加现场培训5420人次;网络课堂累计完成5881学时;312人报名参加了手机短信课堂。

2010年监事会工作局围绕监督检查中心任务,工作服务与业务组织并举,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努力做好监事会主席服务工作,扎实提供监事会工作后勤保障;认真起草一系列讲话、汇报、报告稿件,精心编撰《监事会每周要报》、《情况反映》以及内部资料;周密组织各项专项检查,积极推进监事会制度体系建设;认真研究改进报告编制,逐步规范报告运转程序;加强与监事会办事处、委内厅局、中央企业和地方国资委的沟通交流,努力推动监事会工作不断加强与改进。

二、关于“十二五”监事会主要任务

“十一五”时期是监事会改革和工作发展取得重大进展的五年。在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国资委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监事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监督方式实现了新突破,制度建设迈出了新步伐,组织架构发生了新变化,监督机制取得了新进展。五年来,各位监事会主席牢记党和国家赋予的历史使命,坚持深入企业、深入一线,率先垂范、身体力行,认真履行了国有资产监督职责。全体专职监事积极适应体制机制变化,克服各种困难,尽心尽责,为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做出了积极贡献。长期以来,监事会培育了政治坚定、清正廉洁、甘于奉献的核心价值理念,发扬了坚持原则、勤勉务实、严守纪律的工作作风,营造了团结和谐、积极向上、高效有序的监督氛围,这是我们监事会优秀的品德和光荣的传统。“十一五”期间,监事会工作在不断改进中前行,在不断深化中发展,在不断加强中提升。

一是开展当期监督,实现监督方式的重大转变。2006年,国资委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监事会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标志着监事会工作方式的重大转变和工作业务的重大突破。监事会监督方式由事后监督转变为当期监督,监督形式由集中检查转变为日常监督、集中检查、专项检查有机结合,监督内容由以财务监督为核心转变为以财务监督为核心和以企业重大决策的合法合规性为重点有机结合,监督成果由揭示问题为主转变为揭示问题、督促整改、促进发展有机结合,强化了实时动态监督,建立了快速反应机制,提高了监督检查成效。

二是推进“三个探索”,促进监事会工作进一步深化。2008年国务院张德江(专栏)副总理关于“三个探索”的指示精神,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监事会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为认真贯彻落实张德江副总理指示精神,近年来监事会加大了专项检查力度,组织了专项情况调查,创新了监督检查方法;积极推进中央企业规范董事会建设工作,规范与董事会的工作关系,评价董事会和经理层的履职情况;开展了股权多元化企业、整体改制上市企业监事会监督研究,探索监事会监督与现代企业制度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推进了监事会与委内有关厅局规章制度衔接、监管工作融合、信息资源共享,充分体现了出资人统筹监督管理的体制优势;开展了集中重点检查和境外资产检查试点,促进了监事会监督工作进一步深化。

三是实行大办体制,优化监事会内部资源配置。2009年,监事会推进了内部组织结构改革,将履行监督职能的60个办事处整合为27个大办事处。大办事处组建后,监督资源由分散到集中,监督业务与行政事务相互促进,有效推进了当期监督;加强制度建设,梳理业务流程,规范了内部运行机制;强化班子建设,细化内部管理,高效运行的体制优势逐步显现。

四是加强委内协同,促进形成国有资产监管合力。监事会牢牢把握出资人监督职责,不断加强与委内监管工作的协同配合。近年来,监事会始终将出资人关注的重大事项纳入监督检查重点,对企业执行国资委相关政策规定的情况进行有效监督;积极运用监事会工作成果,提供有效监督信息,发表书面评价意见,为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提供重要参考;加强监管协同,共同推动企业重大问题的处理和落实;配合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经济责任审计和巡视工作,充分发挥自身“一线”监督优势。监事会工作已成为国资监管工作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出资人监督的重要形式、重要手段和重要途径。

五是增强监督能力,提高质量效率。适应国资监管工作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需要,切实提高监事会监督能力和水平,开展定期培训,优化培训方式,完善培训内容,不断强化业务素质;通过监督检查试点,积累监督工作经验,努力增强监督能力;加大专项报告力度,及时反映企业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积极提高监督质量;深入开展课题研究,积极拓展工作视野,探索国资监督规律,着力提升工作能力。

六是坚持“六要六不”,加强队伍建设。“六要六不”行为规范是监事会制度的生命线。五年来,监事会每年召开专题会议对照检查,已将其融入思想意识,纳入规章制度,贯彻于实际工作中,形成了特有的优良传统。监事会主席和全体专职监事坚持学习,掌握政策理论,努力钻研业务,坚持原则,把握定位,恪尽职守,坚持纪律,划清利益边界,筑牢思想防线,造就了一支思想作风硬、业务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国有资产监督队伍,为监事会工作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监事会“十一五”时期的改革和发展,为“十二五”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后五年,是中央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发展完善的关键时期,也是监事会工作科学发展的重要时期。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分析监督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但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中央企业和国有资产监管工作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容忽视。从整体看,中央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不强,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管理水平和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布局结构调整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需要进一步推进;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和制度需要不断完善,监管工作的能力和水平需要不断提高,监管的方式方法需要不断改进;监事会监督作为出资人监督的重要制度安排,监督有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优化,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总的来看,“十二五”时期,国有资产规模越来越大,国有企业业务越来越复杂,监事会监督的任务越来越重,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对于我们监事会,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适应新形势、新情况、新要求,我们必须明确方向,把握职责,坚定信心,开拓进取,努力完成以下五项工作目标:

1.健全一个制度体系。以《公司法》、《企业国有资产法》为统领,抓紧完成《国有企业监事会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修订,建立形成以《条例》为主体,以《若干意见》及一系列监督检查工作规则为支撑的制度体系,进一步促进监事会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和标准化。

2.完善两项报告制度。一是完善年度报告制度。调整报送形式,改进报告内容,提高报告质量,强化报告闭环,进一步提高监事会年度报告的时效性和有效性。二是完善日常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加大日常监督力度,密切关注企业重大事项和重要情况,创新日常监督成果载体,建立重大事项报告机制,为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3.深化“三个探索”。进一步探索监事会有效监督的新办法,努力提升当期监督质量;进一步探索监事会监督与现代企业制度结合的有效途径,加快实现监事会对各种类型企业国有资产的有效监督;进一步探索监事会监督与国资委监督管理的协同配合,推进监事会工作与国资委工作的有效融合。

4.培育四个工作机制。一是规范监督检查、分析报告、督促整改、跟踪落实等相关业务流程,加强各环节之间的工作联系,健全监事会监督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责任体系,打造监督闭环,形成科学的监督工作机制。二是围绕国资监管业务共同点,加强监管协同,完善协同形式,深化协同内容,规范协同程序,共同推动企业问题的有效解决,打造协同闭环,形成高效的委内“一线”与“二线”工作协同配合机制。三是加强监督成果运用,推动报告反映问题的有效落实,检查并反馈整改情况,向出资人完整反映问题的“报告、处理、落实、反馈”过程,打造报告闭环,形成快捷的报告落实机制。四是根据监事会队伍特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干部的学习培训、考核评价、选拔任命和工作问责等制度,加强大办事处内部建设,打造管理闭环,形成完善有效的监事会内部管理机制。

5.做好五个改进。一是进一步改进监督方法。认真完善日常监督、集中检查、专项检查以及相互结合的方法,推进集中重点检查,探索境外资产监督的有效方式;进一步优化监督资源配置,加大协同监督力度,有效提升监督水平。二是进一步改进组织结构。重点推动中央企业建立专门的监事会工作机构,形成监事会办事处、监事会工作局、企业监事会工作办公室等相结合的监督组织体系,不断强化监督组织功能。三是进一步改进研究工作。建立研究长效机制,加强与国家有关部门、中央企业、科研院所、中介机构等单位的合作,深化行业和企业共性问题研究,推进成果运用,促使研究工作更好地为监事会服务。四是进一步改进业务组织。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工作基础,完善组织协调,加强业务支持,加大信息交流,改进技术支撑,为监督检查工作提供有效保障。五是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增强使命意识,兴实事求是之风,正确行使监督权力;增强责任意识,兴清正廉洁之风,自觉维护出资人利益;增强质量意识,兴勤勉务实之风,努力提高监督检查效果。

三、关于2011年监事会的主要工作安排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国资监管中心任务,进一步夯实制度和管理基础,深化当期监督,为全面实施“十二五”各项任务开好局、起好步。

1.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紧密围绕监事会中心工作,继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一要加强组织领导。监事会党总支要按照直属机关党委部署,根据《国资委直属机关下一阶段创先争优活动工作安排》,全面总结第一阶段活动开展情况,统筹安排下一阶段活动进程,把握重要活动节点,精心组织,狠抓落实。二要推进全面争创。各党支部要紧紧围绕“在推进国资监管央企改革发展中创先争优”的活动主题,以“立足岗位出精品”为载体,把创先争优活动与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做好本职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以“争创佳绩促发展”为载体,把创先争优活动落实到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的各项工作之中,形成工作亮点,掀起争创高潮。三要确保活动效果。要把深入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创先争优活动的首要任务,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方式,不断增强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要把创先争优和岗位职责融为一体,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与机关建设互相促进,突出实践特色,共同推动监督检查工作再上新水平、机关建设再上新台阶。

2.扎实推进各项制度建设。2011年要力争在修订《条例》、出台规则、制定细则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为完善监事会工作法规制度体系奠定基础。一要健全核心制度体系。继续推进《条例》修定工作,申请将《条例》修订工作列入国资委2011年立法计划,稳步推进监事会工作法制化进程。按照成熟一批推出一批的原则,抓紧制定印发《监事会监督检查作业基本规则(试行)》、《企业经营管理监督检查工作规则(试行)》等后续工作规则,为监督检查提供工作指引。二要研究配套工作办法。结合《条例》修订、国资监管法规体系建设和监管资源整合情况,研究建立适应新任务要求的监事会工作配套办法。认真总结集中重点检查、境外资产检查试点经验,梳理工作流程,逐步形成工作规范。进一步加强办事处内部管理、对外行文、重大信息报告管理等制度建设,促进实现监事会工作制度化。三要狠抓制度落实。各办事处要认真贯彻落实已经印发的各项工作制度,紧密结合办事处实际,细化内部工作规则,制定具体操作程序,夯实当期监督工作基础。

3.加大监督检查工作力度。监事会工作要在增强监督灵敏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上进一步下大力气,切实提高工作质量。一要努力提升监督工作质量。加大日常监督力度,以信息收集、程序监督、风险分析、内控评价、整改落实为工作切入点,把日常监督做实、做深、做透。改进集中检查方式,以发现和揭露问题、提示和防范风险为工作主线,集中时间、力量组织对重要子公司、重点监督内容、重大事项的检查,有效运用其他监督部门的检查成果,提升集中检查效率。深入挖掘问题,及时组织专项检查,提高检查的针对性。二要继续做好检查试点。2011年继续组织开展集中重点检查试点,适度扩大试点范围,完善“监事会主席领导,办事处牵头实施,工作局组织协调”的工作模式,充分利用中介机构力量,为进一步深化监事会工作奠定基础。进一步做好境外国有资产监督试点和启动对整体改制上市企业的监事会监督试点工作。三要积极探索推进分类监督。动态调整重点监督企业名单,灵活配置监督力量,对不同类型企业采取差异化的监督模式,逐步探索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公司治理结构的企业实施分类监督的方式方法,进一步突出监督重点。

4.切实提高年度报告实效。监事会年度监督检查报告是监事会重要工作成果,是监督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体现。关于改进年度报告制度有关意见,经委党委讨论议定,已报国务院。主要内容:一要提高报告质量。调整年度报告编报形式,将报告和摘要合二为一;改进和完善报告内容,侧重反映企业存在问题和风险;切实提高报告的可读性、有用性、可批性;反复论证监事会建议,确保建议事项依据充分、可行性强。二要前移提交时间。为实现报告提前,53户企业的报告各办自3月下旬开始按计划分批提交,力争于4月底前提交完毕;非53户企业的报告也应在4月底前完成提交。各办事处要统筹安排,在日常监督的基础上,提前做好工作安排,提早动手开展现场监督检查,尽快形成年度报告初稿。三要加快报告运转。建立工作责任制度,确保报告内部运转时间不超过20个工作日。办事处内部要建立周密、细致的报告审核程序,对文字、数据、格式进行合规性审查,把握报送节奏;监事会工作局要加强与办事处的沟通,进一步改进报告运转流程,不断提高核稿、报批、印刷等各环节的工作效率。

5.逐步完善日常报告体系。监事会工作重心要进一步向日常监督转移。完善日常报告的内容和方式,是提高监督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抓手。一要及时报送专项(情况)报告。要把专项(情况)报告作为当期监督的重要抓手和灵敏快速反映问题的主要方式,切实加大专项(情况)报告力度。二要探索建立企业日常重大事项专报制度。加强对企业“三重一大”等事项的监督和报告;探索建立《中央企业要情专报》,作为报告企业重大事项和情况的载体,进一步加强委内“一线”与“二线”的工作协同、衔接、融合。三要提高当期监督信息质量。进一步加强与改进当期监督信息报送,各办事处要完善《当期监督信息简报》报送制度,不断提高简报质量。

6.分类推动监督成果落实。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批示精神,完善监督成果分类处理落实制度,提高处理落实效率。一要加大委外转办催办力度。对报告批示需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处理落实的问题,及时摘录报告相关事项及建议,及时以国资委名义直接印送有关部门;加强与国务院办公厅沟通,将重大事项和建议归纳整理后,报国办备案,转请国办催办,以加大督促处理落实力度。二要加大委内运用力度。对报告反映的需由国资委处理落实的问题,由监事会工作局进行归类整理,限时呈报分管委领导批转相关厅局处理落实,限时由相关厅局反馈落实结果。三要加大企业整改力度。监事会检查发现的需要由企业自行纠正和整改的问题,报告报出前要与企业及时交换意见,督促企业自行纠正和整改。已有整改结果的,直接在报告中说明情况;尚未整改的,报告报出后继续督促企业整改。加强对企业整改后续事项的监督,确保中央企业真正受益于监事会监督检查成果。从2010年起,每年要将报告事项处理落实情况汇总报告国务院。

7.不断增进委内工作协同。监事会要主动融入国资监管大局,进一步加强与委整体工作的协调性、融合度,寻求监事会监督与全委工作协同的结合点,全面增进与委内厅局的交流,不断畅通沟通渠道,逐步探索建立双向、直接的信息沟通、工作配合、成果共享机制。要继续加强与财务、审计、巡视工作的协同,积极参与有关检查项目;加强与董事会试点办工作交流,对相关企业董事会工作发表评价意见;加强与委内有关厅局的工作沟通,密切关注企业资金管理情况、国有产权转让、全员业绩考核、非主业投资、科技创新投入、节能减排、落实“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制度等情况。加强对企业各类检查工作的协调和配合,积极探索建立委内“大监督”格局的途径和方法。

8.积极开展重要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是制度建设的基础,也是改进和深化监事会工作的重要内容。2011年要继续推进行业共性问题研究,适时开展对中央企业“走出去”、多元化发展、转变发展方式等企业面临共性问题的研究;继续组织第三批监事会工作软课题研究,适度扩大课题数量,提高研究报告的质量,做好课题成果的转化工作。监事会工作局要深化业务组织职能,在课题立项、组织、调研、成果转化等环节充分发挥协调和引导作用。

9.继续抓好大办事处建设。认真总结大办事处体制实施以来的有关经验,逐步把握监事会在新型组织架构下的运行规律。完善公文运转制度,办事处与企业之间、办事处与委内厅局之间的工作联系、业务沟通和信息交流,要形成规范的公文运转程序,通过统一的书面形式与企业交换意见;结合处级干部定岗定编,继续深入研究内设工作组之间的分工与定位,厘清职责边界;增进办事处之间的沟通交流,从2011年起,除不定期组织办事处主任例会外,探索开展监事会内部中央企业监督检查情况的交流,各办事处都要逐步掌握和了解各个中央企业基本情况,为进一步深化当期监督、研究共性问题和换届工作奠定基础;设立专项检查工作组即第28办,配合委内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和专项财务检查,进一步统筹安排委内对中央企业审计和检查工作。

10.着力加强监督队伍建设。建立高素质的国有资产监督队伍,是做好监事会工作的重要保障。一要加强培训工作。研究制定“十二五”时期监事会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建立需求调查、课程设置、考试考核等流程管理工作规范;坚持分层培训理念,精心设计相关课程,不断创新培训实现形式;继续推进短信课堂和网络课堂,探索举办各种形式专题培训班。二要做好干部晋升工作,逐步形成常态化的监事会干部晋升机制。三要加强保密工作。严格执行国家保密局关于计算机网络安全保密的“十个不准”和“五条禁令”的规定,加强保密管理,做好内网保密测评,进一步加强保密宣传教育,确保不发生失(泄)密问题。

监事会工作局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精品意识和效率意识。精心协调组织监事会主席的公务活动,努力做好监事会日常服务;进一步加强与委内外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沟通协调,加强监事会业务研究、业务组织和业务咨询;及时准确汇总分析监督成果,加大处理落实督办工作力度;深化中央企业财务分析工作,升级扩充监事会业务管理与信息服务平台,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保障。

第二篇: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推动兴义科学发展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推动兴义科学发展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会议今天主要和大家谈谈我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一些体会。主要讲两个问题:一是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的主要精神和主要内容;二是对贯彻落实十七五中全会精神推动宝山发展谈一些的想法。重点是第一个问题。

一、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的主要精神:

对于这个问题,我想从四个方面作梳理:一是五中全会部署的“十二五”的主题是科学发展;二是五中全会部署的“十二五”主线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三是五中全会部署的“十二五”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障和改善民生;四是“十二五”发展的强大动力是深入改革开放。这四个方面实际上就是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应该重点把握的问题。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改革开放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这是一次总结过去、规划未来、明确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的重要会议。在五中全会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直接跨十七大、十八大,影响到十八大之后的发展,是未来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遵循和行动纲领,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夺取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科学发展是“十二五”期间必须牢牢把握的主题 全会公报强调:“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这句话实际是讲,在“十二五”期间要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4个更加都是科学发展观内涵的集中体现。我们把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概括为4句话:发展是第一要义,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个概括当中第一次把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写进去了,这是五中全会的一个重要亮点。

1、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

科学发展与邓小平提出的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所以这次公报指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

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实际就是要坚持发展是第一要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点我们不能动摇。怎么样看待科学发展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关系,有些同志往往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同于唯GDP论、等同于片面的发展观加以否定,这是不正确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讲的是我们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工作,统筹兼顾,既要抓住重点,又要做好其他方面的工作,不能因为其他工作出现了薄弱环节,就否定应该有一个重点工作,或者提出来放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温总理在向各界民主人士传达五中全会精神的时候明确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也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点他讲得非常明确。

2、要重点破除重物轻人的倾向,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作为执政者,强调以人为本,表现出一种执政的自觉,即为人民服务的自觉,体现了服务的终极目标,人民是执政党一切行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十一五期间,我们在这一方面去取得了重大成就。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9%,贫困人口大幅减少,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从14.1万亿元增加到26万亿元,增长84.4%。普遍提高了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实施标准更高的扶贫开发政策,2008年农村贫困人口收入标准提高52.4%,按调整后的标准,2009年农村贫困人口比2005年减少44.1%。彻底取消农业税,结束了几千年来农民种田交税的历史。“十一五"是我国社会保障发展最快的时期,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实施,在23%的县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面实现省级统筹。覆盖城乡的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已经初步形成。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达到2.5亿人。出台了重点针对农民工的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科技、教育、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成果。制定和实施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规划纲要。教育投入加大,教育结构逐步调整,全面实行真正免费的义务教育,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从8.5年增加到9年以上。

在取得重大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历史欠账太多,重物轻人的倾向惯性很大,离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差距,所以在十二五时期还必须更加以人为本。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二五”工作的主线 公告特别强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这不仅是深刻的经济变革,也是一场社会变革,甚至涉及到我们的政治变革,所以是各个方面的一个主线。

1、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攻方向。我们的发展方式陈旧主要表现在经济结构的发展上。具体反映到经济生活当中,现在关键是我们的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这种结构性矛盾表现在产业结构、投资消费进出口结构、要素投入结构、能源消费结构、国民收入结构,包括经济布局和城乡结构等等,都存在着一系列不合理不协调的问题。我国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决定了必须要从以总量为主带动经济调整的发展方向,转向以结构优化带动总量扩张这样一种经济发展的方式。

2、怎么样通过经济结构调整来带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调整涉及多个方面,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中作了非常深入的部署,这里主要有五个方面:一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从以第二产业为主的发展方式向以第三产业为主的发展方式转变;二要推进投资消费进出口结构的调整,从投资主导型发展方式向消费主导型发展方式转变;三要推进投入要素结构的调整,从资源依赖型的发展方式向创新驱动型的发展方式转变;四要推进国民收入结构的调整,从差距拉动型的发展方式向共建共享型的发展方式转变;五要推进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由高碳经济发展方式向低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转变产业结构调整为例:

一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从以第二产业为主的发展方式向以第三产业为主的发展方式转变。世界现代化的进程表明,现代化是从第一产业为主向第二产业为主转变,再由第二产业为主向第三产业为主转变的这样一个不断发展过程。同时也由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金密集型产业转变再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的过程。这既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化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是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走向。而我国这些年来,应该说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同时又与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的整体趋势存在着较大差距。

怎样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央已经提出,第一,要推进第一产业。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这也是公报所强调的。第二,要做强第二产业,由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第三,要做大第三产业,实现服务业的现代转型。中央提出,在做大第三产业方面,在增大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的比重方面,既要重视发展现代服务业,同时也要重视发展传统的服务业。第四,是“十二五”规划所强调的重点,必须大力发展新型战略产业,抢占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当中,很多发达国家和经济大国,经济陷入严重的衰退,根据创新理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它已经由一个创新型的产业走入了后期,这种垄断型产业所创超额型利润大为减少,也就是说这个产业亟待创新。在这样一个经济处于衰退的时期,孕育一些创新技术、创新产业的产生,抓住这些创新产业,就可以带动经济发展,从衰退走向复苏,甚至会抢占未来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在“十二五”规划当中已经确定要重点培育以下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就是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生物医药等等,要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和新能源汽车。在五中全会刚一结束,《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出台了,特别指出,这些新兴战略产业在未来五年就是“十二五”期间,它在GDP总量当中要达到8.03%的比重,到2020年达到20%。

二要推进投资消费进出口结构的调整,从投资主导型发展方式向消费主导型发展方式转变。投资消费进出口被称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但是我们长期以来,投资规模过大,投资成本过高,而消费低迷,基本上属于一种投资主导型的发展方式。怎么调整消费与投资的结构呢?第一,要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第二,要注重把扩大居民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和关键,努力提高居民消费的能力;第三,要优化投资机会,积极寻求投资与消费的结合点。

三要推进投入要素结构的调整,从资源依赖型的发展方式向创新驱动型的发展方式转变。我们国家正处在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资源投入不断加大,过分依赖资源投入,是不可持续的。一方面,这是由于我们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占有量的相对不足,我国将长期面临资源短缺的压力。另一方面,由于资源投入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又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付出高昂代价。要破解这样一个发展难题,唯有创新,要大力推进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加大对科技投入的力度,减少资源投入,向创新驱动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四要推进国民收入结构的调整,从差距拉动型的发展方式向共建共享型的发展方式转变。

五要推进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由高碳经济发展方式向低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过程,无一不是建立在大量消耗化石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的基础之上的,所以都是属于高碳经济发展方式,这个大家应该知道。但是今天的中国要重复发达国家走过的高碳经济发展方式行不通,由于能源和环境的条件,早已今非昔比,世界陷入了能源危机、环境危机,继续靠高碳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现代化,国内国际的资源条件很难支撑,也是气候变化带来的环境所不能允许的。所以要转变高碳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也是中央在公报中提出的,要把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三)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十二五”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五中全会提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和改善民生被浓墨重彩地写到“十二五”规划当中,这是五中全会的亮点。

1、要从战略高度重视和解决好民生问题。

民生问题主要是柴米油盐醋,吃喝拉撒睡,衣食住行,看起来好像都是具体的琐碎事务,跟战略无关,但是如果不能把他提高到战略问题来面对,就无法引起足够的重视,就难以解决。

首先,民生问题关乎国家长治久安的长远性问题。如果民生问题解决不好,像老百姓所说的,教育住房医疗成了新的三座大山,老百姓的不满情绪会增加,真的到了民怨沸腾的程度,怎么有国家的稳定和谐,怎么有国家的长治久安。所以解决好民生问题,关系到国家兴旺发达。

其次,民生问题关系到党执政地位巩固的重大问题。党要巩固执政地位必须有牢固的群众基础,就是所说的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老百姓从他们的自身需要出发,感觉到党解决了他们的困难,解决了他们关心的民生问题,他们就会拥护我们的党,这样党的执政地位才能稳固。如果这些民生问题长期解决不了,可能就要丧失民心,又谈什么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呢?所以从这样一个角度看,必须把民生问题提到战略高度来认识来解决。

2、要看到改善民生是扩大消费、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出发点和根本途径。

中央提出要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现在消费低,怎么样才能启动消费呢,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我们可以通俗化的表述为:第一必须使老百姓有钱可赚,有钱他才能去消费。第二必须使老百姓有钱可花,他那点钱仅仅能够维持基本生存需求,怎么能够提高有效的购买力、增加消费呢。第三还要使老百姓有钱要花。如果产业结构落后、产品陈旧,怎么去把他的钱花掉呢。另外还要让老百姓有钱敢花,如果孩子上大学、养老保险、得了重病等成为了他们挥之不去的后顾之忧,又怎么敢花钱呢。从经济角度来看,要启动消费、转变发展方式,必须让老百姓有钱可赚、有钱可花、有钱要花、有钱敢花。这些问题归结起来就是,必须实现充分就业,让老百姓有钱可赚;必须提高收入水平,让老百姓有钱可花;必须不断提供新的产品,创造新的需求,让老百姓有钱要花;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保障,解除群众消费的后顾之忧,让老百姓有钱敢花。

启动消费和进行民生建设是内在统一、完全一致的。只有通过加强民生建设才能够实现扩大消费,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中央提出来要把改善民生作为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道理也就在这里。

3、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使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我们看到,“十一五”期间居民收入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增长最快的时期,城镇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增长了10%,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了8.4%。但是我们又看到,“十一五”也是不同群体、城乡之间、行业之间收入差距幅度拉得最大的时期。所以,现在增加居民收入、缩小平均差距成为我们面对的最大挑战。中央提出的主要措施:第一要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第二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第三要提高农民收入:第四要提高低收入人群收入;第五提高最低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第六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现在大家都期待在“十二五”规划当中,对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有一个路线图,有一个定量化的标准。

4、必须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历来被认为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社会运行稳定器、收入分配的调节器,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是保障改善民生、缩小贫富差距的重要措施。因为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会使低收人群体可支配收入相应得到增加。近年来,我们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是必须正视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覆盖范围小,制度不健全,保障水平低,所以“十二五”期间必须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指导方针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来加快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这就更多地涉及到政府的二次分配和财政体系的改革。

5、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社会稳定。胡锦涛同志在五中全会闭幕式上的讲话当中又突出地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出现了很多新特点,突出的表现就是群体性事件数量增多、规模增大,严重影响到社会和谐稳定。所以胡锦涛同志强调,必须深刻认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性紧迫性,要着眼于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更加积极主动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创造良好环境。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发展成果更多地落实到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来,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这样才能从源头上预防减少社会矛盾的发生,把群体性事件降低下来,形成全体人民和谐相处的局面。

(四)深入改革开放是“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五中全会强调,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使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变化,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全会还强调,要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加快财税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改革,加快社会事业体制改革。这是全会对改革及其重点领域所作的重要论述。

二、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推动兴义科学发展

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推动兴义科学发展,一个基本的理念就是按照五中全会的精神,结合省委的精神和部署,立足兴义经济社会建设的实际,将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转变发展方式这条主线贯穿于兴义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建设的实践中。

贵州省未来五年的总体部署:

2010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贵州省第十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贵州省委关于制定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抢抓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性机遇,紧扣科学发展的主题,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突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重点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大力提高农业产业化和服务业发展水平,统筹区域发展,深化改革开放,优化发展环境,切实改善民生,积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是贵州在新形势下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十二五”时期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全省生产总值确保实现8000亿元,力争翻一番、突破100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接近3000美元。

――经济发展方式得到有效转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明显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物耗水平明显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生态环境质量继续提高,人力资源和科技进步、管理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水平明显提高。

――社会建设明显加强。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民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各族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稳定下降。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社会管理制度趋于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城乡居民收入明显提高。努力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城镇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农村贫困人口显著减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接近西部平均水平。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进展,政府公信力、执行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对内对外开放不断拓展,开放型发展格局进一步形成。

经过五年的艰苦奋斗,使我省综合经济实力、市场竞争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登上一个新的重要台阶,力争在西部地区实现赶超进位,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条件更加充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黔西南州未来五年的总体部署:

2010年11月28日中国共产党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第五届委员会第十五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黔西南州委关于制定黔西南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大力弘扬贵州精神,突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和工业强州战略、城镇化带动战略,紧紧围绕“一二三四”科学发展思路,积极抢抓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扩大内需机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扩张经济总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抓项目建设、强科技创新、促资源开发为主要支撑,以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农业产业化为主攻方向,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立足点,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强区域间协作为强大动力,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意义的基础。经过全州上下共同努力,把我州建成中国经济强州和贵州西部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西南腹地出海和连接东南亚的大通道、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中心、西江上游经济区的能源和原材料深加工开发基地、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祖国西线优秀旅游目的地和最佳人居环境,我省融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桥头堡和新高地。

“十二五”时期黔西南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加速增长。全州生产总值确保实现660亿元,力争超过700亿元,奋力突破85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实现3000美元。

——结构优化升级。特色优势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工业增加值率、资源节约利用水平和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物耗水平明显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三次产业快速发展、结构更加合理,经济发展方式有新转变、质量有新提升。

——发展条件显著改善。优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抓紧构建形成支撑全州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现代水利体系,突破交通、水利两大瓶颈制约。石漠化综合防治扎实推进,森林覆盖率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城乡公共设施不断完善。

——社会建设明显加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和科学技术,全民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各族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稳定下降。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民生事业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群众权益得到切实保障。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防灾减灾和应急处臵突发事件能力不断增强,公共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管理制度趋于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努力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城镇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农村贫困人口明显减少,城乡收入差距明显缩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接近西部地区平均水平。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进展,政府公信力、执行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对内对外开放不断拓展,开放型发展格局进一步形成,开发力度进一步加大。

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贵州省十届十次全会精神和州委五届十五次全会,兴义市立足当前建设的实际,主要是立足十一期间取得的显著成就,市委市政府对未来五年发展做出了明确部署。下面我就围绕市委六届九次全会通过的我市《“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对兴义在“十二”五时期如何实现科学发展作简单展开。

“十一五”时期,兴义经济社会取得了显著成就。市委提出的本世纪头二十年兴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两步走”战略第一步目标(前十年打牢小康基础)提前实现,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时期。预计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35亿元,年均增长17.27%,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223亿元,年均增长28.73%,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财政总收入完成20亿元,年均增长26.3%,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规划;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608元,年均增长12.4%,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规划;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500元,年均增长14.08%,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规划。全市综合经济实力位居贵州省经济强县(市、区)前十强。巩固和取得了“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文化先进县市”、“国家地质公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城市”、“中国观赏石之乡”、“布依八音之乡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贵州龙的故乡”、“全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工业旅游示范区”、“全国平安畅通县区”、“全国文明城市”等13张国家级名片。在这一系列显著的成就基础上,市委六届九次全会通过的我区《“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对我区未来五年发展作出了明确部署。

1、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

“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突出提前、转型、增比、进位主基调,实施 “三化一业”战略,夯实发展基础条件,优化发展环境,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全力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提前五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2、“十二五”规划的战略目标。围绕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总体要求,真正把提前、转型、增比、进位主基调贯穿于“十二五”规划的全过程,落实到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各领域,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提前,就是到2015年全市人均GDP达到或超过5000美元,提前五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转型,就是在扩大总量中、在扩大投资中、在扩大开放中、在优化环境中实现转型。增比,就是提高全市主要核心经济指标在全州的占比,力争达到50%,成为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进位,就是在西部百强县(市)和全省经济强县(市、区)中实现排位前移。

3、主要战略:

(一)突破工业化。一是强力推进两大聚集园区建设。第一,坪东—马岭轻工业产业聚集园区。第二,沿铁工业产业聚集园区。二是加快构建特色工业体系。重点打造电力、化工、冶金、建材、煤炭、酿造、制药及特色农产品加工八大产业。

(二)提升城镇化。围绕 “努力把兴义市建成我省西南部远景100万人口区域中心城市和黔桂滇三省交界的物流中心、文化生态旅游中心”的目标,提升城市的总体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一抓规划。二抓功能完善。三抓体制机制。

(三)加快农业产业化。一抓基地。大力发展板栗、茶叶、核桃、中药材、生姜、蔬菜等特色种植业和畜禽、水产养殖业。二抓龙头。积极培育、引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三抓市场。建设一批有特色的农产品批发、零售市场。四抓中介。大力培育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服务“三农”的中介组织。五抓扶贫开发。基本消除农村绝对贫困现象。六抓农民增收。努力提高农民的经营性、工资性、转移性、财产性收入。

(四)做大旅游业。以第六届贵州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为契机,大力实施旅游精品战略,加快把旅游业培育成新兴支柱产业,切实把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一抓规划。完成《兴义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二抓设施完善。加快完善核心景区的道路、供水、供电、通信、标识系统、旅游公厕、垃圾收集、医疗、治安等基础设施。三抓服务提升。建设一批星级宾馆、度假旅游宾馆和乡村旅馆。四抓推介促销。加强 “四大品牌”的推介促销,大力开拓旅游市场。五抓体制机制。组建旅游开发投资公司,选择条件成熟的景区进行融资开发试点。

(五)夯实发展基础条件。一抓交通设施。全面发展公路、铁路、航空、水运和管道运输,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力争毕水兴城际铁路(兴义段)、兴义-都匀-凯里-黔江铁路、黄桶-兴义-河口快速铁路等开工建设。二抓水利设施。三抓信息、电力设施。

(六)优化发展环境。以改革促创新、以开放促开发,采取有效措施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的体制机制和发展环境。一要深化改革。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大力引进中央企业、省内外优强企业到兴义投资发展、合作开发。二要扩大开放。积极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大财团到兴义投资。三要优化投资软环境。

(七)积极建设生态文明。一是开展生态建设。二是促进节能降耗。三是发展循环经济。四是加强环境保护。

(八)全面发展社会事业。一要保民生。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努力扩大就业面;完善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应保尽保。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继续巩固“两基”成果,加快发展基础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推进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发展。二要促和谐。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把群众的诉求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正确处理好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平安兴义”建设,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加大事故查处和责任追究力度。进一步健全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食品安全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的预警和应急处臵体系。

总之,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兴义未来五年的蓝图已经清晰展现,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十二五”期间兴义将成为经济稳步增长、环境优美宜居、生活幸福安康、社会文明和谐、城乡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城市。

第三篇: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万宁市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材料

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进一步推进万宁科学发展

同志们: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于去年十月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简称为“十二五”规划。“十二五”规划高度评价了“十一五”期间,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科学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的形势,明确提出了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是未来五年指导我国推进改革与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我认为,要领会好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关键是要把握好“十二五”规划的内容。下面,我就结合万宁实际,谈一谈对十二五规划的学习体会,与大家共同交流。

一、“十一五”期间,我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1、经济发展举世公认

十一五期间,也就是2005年到2010年,我国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了11.2%,2006年时,我国确立GDP的增长目标是7.5%,结果大大超过了这个目标,达到了12.7%。2008年,汶川地震,我国进入了困难的一年,但是,这一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30万亿元,比上年增速回落到9.6%。2009年,美国次贷危机演化为全球金融危机,中国深受影响,仅广东就有几万家中小企业破产倒闭。温家宝总理说,2009年是中国最为困难的一年,但是这一年,我国国内生

产总值为33万亿元,增速达到9.2%。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达到了39万亿元,超过了日本,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财政收入从2005年3.16万亿元增加到2010年8.13万亿元。回想“十一五”初期的200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是18万多亿人民币,去年我们达到了39万亿人民币,增加了一倍多,对比这些数据,不难发现,如果不考虑物价因素,“十一五”这五年就等于再造一个中国。1957年时,中国人提出“超英赶美”的口号,这在当时看来,的确是一种冒进的思想,但如果我们将时间的跨度延伸到2010年,那就不能不佩服他们的远见了。过去五年取得的巨大成就不仅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也是全世界的奇迹。现在,国际上议论“中国奇迹”、“中国模式”,其核心不外乎就是对我们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惊讶与赞叹。“十一五”取得的巨大成就赋予“十二五”一个特殊的意义,它使“十二五”成为中国经济总量超越日本之后追赶美国的起点。

2、民生问题明显改善

在“十一五”期间,我国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并且还建立了农业补贴制度。老百姓上缴皇粮国税,在中国已经有2600年历史了。史书上记载,中国封建社会最为强盛的时期有三个,分别称为:“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这些时期,老百姓种田,同样也要纳税,只有到了我们今天,才取消农业税,这是前无古人之举,惠及亿万农民之举。不但种田用不着缴公粮,咱们农村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还固定有几十块钱领。在“十一五”期间,我国政府确实做到了对涉及到民生问题的硬性指标,都能较好的完成。例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纯收入,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

数,新型农民合作医疗覆盖率等,都实现或者接近实现预期目标,尤其是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三这九年,全面实现了真正免费的义务教育。

3、工业化、城镇化得到快速推进

“十一五”结束时,我国工业化从总体上已经进入了从中期向后期的过渡阶段。也就是说,现阶段,我国整体上已经从一个农业大国转变为工业大国,但还不是工业强国。随着我国工业规模的不断壮大,已经形成了庞大的工业生产能力,主要工业品产量位居世界前例,服装、鞋子、水泥、钢铁、手机、彩电等等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2009年,我国生产了200亿件服装,我们只有13亿人,全世界60多亿人,平均每人多少?去年中国制造了60亿双鞋,7亿吨钢铁,16.5亿吨水泥,6.2亿部手机,1.8亿台电脑,1亿台彩电,到去年年底,我国汽车的产能已经达到1800万辆。在工业化快速推进的同时,城镇化率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2010年我国城市化率达到了47.5%,城镇化率以每年接近1个百分点的速度在增长。今天,中国13亿人口是这样分布的,6亿在城镇,7亿在农村。当今世界经济大国都有世界级的城市群支撑,美国有纽约等都市圈、日本有东京等都市圈、英国有伦敦等都市圈,美日两个国家的都市圈的经济总量占各自国家经济总量的2/3。“十一五”期间,我国正在形成了北京、上海、杭州、南京、广州等中心城市为核心的18个都市圈。其中,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它们的国土面积只占全国的2.6%,但2008年GDP总量却占全国的1/3,财政收入占全国的40%。

过去五年,同样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和特大洪涝灾害,我市紧紧扭住科学发展不放松,全力抢抓发展机遇,务实拼搏,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规划所确定的目标和任务。

一是经济实力在加速发展中显著提升。生产总值累计完成316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1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累计完成16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4倍。

二是重点项目在创优环境中顺利推进。我市先后开展“招商引资年”、“项目推进年”、“优质服务年”等一系列活动,大力实施“一带两区”发展战略,引进中信泰富、华润、中信国安、南山集团、中城建集团、奥特莱斯公司等一批大型知名企业落户我市。重点项目累计投资162亿元,是“十五”时期的4.9倍。

三是基础设施在扩大投入中日趋完善。我市累计投入43亿元,完成城乡电网改造,改建农村公路686公里,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有线电视用户突破8万户,东环铁路建成通车,路网、水网、电网、通信网、广电网覆盖全市城乡。

四是民生社会事业在统筹协调中和谐发展。我市累计投入29亿元用于改善民生,是“十五”时期的4倍,其中投入6.1亿元,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6107套。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发放“两免一补”资金1.6亿元,创办6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完成147所农村学校改造,投入8000多万元用于偿还拖欠工程款,投入4000多万元解决工商、质量监督系统体制改革遗留问题;投入9000多万元,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和偿还历年拖欠教师工资。

二、当前我们面临的形势和机遇

对于我们面临的形势和机遇,可以用二句话来概括,那就是成绩和问题并存,机遇和挑战同在,这次全会,既讲成绩,也讲问题;既强调机遇,也指出挑战。特别是强调指出目前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认为这句话完整地表达了中央对当前国内国际形势的判断。这个论断最初是在2002年党的十六大上提出来的,至今已有9年了,但到现在仍然管用。从国内来看,问题确实不少,但成绩是第一位。既然有问题,我们就不能回避,就应该敢于实事求是的面对,这才是共产党人的态度。这里我把我们存在的问题叫做五大挑战:一是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现在已经发展到了富人一顿饭等穷人10年粮这种地步了,前几年有一则报道说农民工到城里打工,拿不到工钱,最后竟然由总理出面才讨到了工钱,看了这报道后,心里有各种滋味,我们的总理日理万机,还要亲自为农民工讨工钱,农民工挣钱也太不容易了。万都大酒店对面,每天早上都蹲着一大堆农民工,等待着工作机会的到来;二是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前些年有报道说,外国人到中国到来旅游,感觉到在中国,城市越来越像欧洲,农村越越像非洲;三是区域发展不平衡,据统计,东部发达地区的GDP是西部落后地区GDP的10倍以上,一个国家可分为四个世界:北京、上海是第一世界,长三角、珠三角是第二世界,中部地区是第三世界,西部落后地区是第四世界;四是四个不起,居不起、学不起、病不起、死不起。居住方面,现在买一套房得花几十万,普通人买不起;教育方面,孩子读大学一年也得几万块,读不起;医疗方面,病了需要住院,一个晚上至少

也得1千块,病不起。现在安葬费也很高,有人讽刺地说,就是想死也死不起啊;五是资源浪费、环境破坏严重。我看过一个报道,说东部沿海有一些地方,这几年家家有别墅,个个有汽车,可是人的寿命平均只有60—70岁,青年人当兵是不经过体检的,因为一体检就肯定通不过,报道里面把这种现代化叫做狗屁现代化。前两年,市委办安排我和市四套班子成员上一个课,在谈到咱们万宁发展存在的问题时,我特别指出了一点,就是资源浪费、环境污染要引起注意,当时我列举了三个例子;一是上个世纪90年代时期,东澳、礼纪、北坡一带的钛矿开采,由于存在无序、非法、重复,造成了钛资源大量浪费和海防林的大量毁坏;二是龙滚、山根一带大面积种植菠萝,使大量的荒山野岭变成光秃秃,地表生态遭到严重破坏;三是长丰一带槟榔土加工排放出大量的废气、废水,使一些村庄整天被烟雾笼罩,居住环境受到了严重污染。的确,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加快万宁发展仍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一是我市经济总量不大、产业结构不优、运行质量不高;二是住房、就业、医疗、教育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解决得还不够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繁重;三是征地拆迁安置难度大,开发建设成本增高,重点项目推进速度不够快;四是部分机关工作人员作风不实、效率不高,为政不廉现象还是时有发生,依法办事意识还需进一步增强。“十二五”时期,我们万宁的发展,既面临以上这些挑战,更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而且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我们的机遇主要来自四个方面:一是来自于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二是来自于海南国际旅游岛

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三是来自于“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的有力支撑;四是来自于“一带两区”战略的大力实施。

三、“十二五”规划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1、“十二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富民强市”为目标,以科学发展为国际旅游岛建设为抓手,以“一带两区”为重点,着力发展经济社会事业,保障和改善民生,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走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社会和谐的科学发展道路,把万宁建成海南著名的滨海旅游城市和万宁人民的幸福家园。

2、“十二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一经济总量大幅度提升。到2015年,实现全市生产总值、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二是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实现重大突破。三是滨海城市的形象基本树立。四是旅游目的地基本形成。神州半岛、石梅湾、山钦湾基本建成集旅游度假、休闲疗养、现代服务于一体的国际旅游休闲度假区。兴隆旅游区形成集温泉疗养、咖啡美食、归侨文化、演艺娱乐、科普于一体的旅游综合服务区。培植起高尔夫、冲浪、海钓、游艇、水上飞机等旅游新业态。五是民生事业进一步改善。实现以“学有所教、住有所居、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劳有所得”为目标的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全覆盖。六是历史遗留问题基本解决。土地遗留问题及时全面清理,政府拖欠债务基本还清,机构改革分流人员和国企下岗职工等得到妥善安置。

七是人文环境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党风、政风、民风有根本好转。

四、加强党的建设,为实现“十二五”规划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实现我市“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因而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努力提高党的领导的科学化水平:一是切实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二是注重在复杂环境、关键岗位对干部进行实践锻炼,增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三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科学考核评价和选拔任用干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用人导向。四是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认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实施基层党建“强核心工程”和开展“三联三问三帮”活动,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五是善于用新的信息技术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高党的工作效率,具体的说,要办好万宁党建网站,建立全市党员信息库,推进各级基层党组织工作信息化,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一体化建设。六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化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增强党员干部廉政意识,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理念,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建立健全反腐倡廉网络举报和受理机制、信息收集和处置机制。

2011年3月12日

第四篇: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解读“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十二五”规划的提出

“十二五”规划是指从2011年至2015年,“十二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是在2010年10月15日—18日在北京召开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的。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即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温家宝就《建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二、深刻领会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即一个坚持、两个时期、三个重点、四个更加、五个坚持、五个要、五种意识。

一个坚持∶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2003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两个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三个重点: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

四个更加: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五个坚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五个要: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新农村建设;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实施区域发展战略;

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五种意识: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

一是党的意识。首先要牢固树立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的意识,要求我们提高执政能力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其次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意识,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形成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力量;再次要树立依法治国的意识,壮大爱国统一战线,推动走和平发展和祖国的统一。

二是宗旨意识。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日益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环境中,如何实现好为人民服务,归根结底就是要千方百计发展经济和文化,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进程中,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就是最好的为人民服务。

三是执政意识。这是党的意识、宗旨意识的必然结果。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他坚持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就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实施正确而有力的宏观调控,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使党的执政基础更牢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更紧密。

四是大局意识。这是立党为公的要求,国际国内形式的深刻变化,可预见不可预见的困难机遇同在,要充分利用好机遇,抓好发展,大局意识必不可少,国际金融危机袭来,党中央就是从大局出发,出台了有效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了民生。今后大局意识还是我们有效应对各种困难的不可或缺的,尤其是面对东西部发展不均衡、地区差距悬殊,国际环境的挑战,大局意识是我 们团结取胜的基础。

五是责任意识,全会是这样告诫的,把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看得比泰山还重。要做到责任落实,就需要有对经济社会发展做到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相结合,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把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调整优化投资结构,促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的早日形成,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是在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我国下一个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一是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全会关于国际国内形势的科学判断,增强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意识和能力。二是要深刻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认识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坚定性。三是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加 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认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意义和基本要求。四是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十二五”时期发展的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而努力奋斗。

四、“十二五”规划的内容

“十二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内容如下: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1、“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2、“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

3、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

4、“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二)、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1、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2、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

3、调整优化投资结构。

(三)、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

3、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4、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

(四)、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1、改造提升制造业。

2、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3、加快发展服务业。

4、加强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建设。

5、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

6、发展海洋经济。

(五)、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1、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2、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

3、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形态。

4、加强城镇化管理

(六)、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1、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3、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

4、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5、加强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七)、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1、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2、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3、加快教育改革发展。

4、建设人才强国。

(八)、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1、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2、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

3、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4、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

5、全面做好人口工作。

6、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九)、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1、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2、推进文化创新。

3、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十)、加快改革攻坚步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2、推进行政体制改革。

3、加快财税体制改革。

4、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5、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改革。

6、加快社会事业体制改革。

(十一)、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1、优化对外贸易结构。

2、提高利用外资水平。

3、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

4、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

(十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为实现“十二五”规划而奋斗

1、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2、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3、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4、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5、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

6、积极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7、全党同志要充分发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先锋模范作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1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推进发展现代农业,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经济发展协调性和竞争力;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加大改革攻坚力度,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拓展国际经济合作空间。四、三个新提法

(一)、“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实际上就是民 生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大计,事关人民幸福安康。温家宝总理在《建议》(说明)中深刻指出:“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我们必须坚持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即将过去的“十一五”,国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规划“十二五”,人民群众期待过上更好生活。党中央审时度势,缜密规划,作出一系列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新部署。《建议》中强调:“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一重要阐述,充分体现了党执政为民的理念,体现了坚持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让人民群众从发展中得到更多 实惠,顺应了广大人民的新期待。

百姓期待“十二五”期间“十下十起”:房价降下来,居室宽起来;物价降下来,股票涨起来;信访降下来,和谐涌起来;难题降下来,保障建起来;事故降下来,安全多起来;沙尘降下来,天空蓝起来;噪音降下来,城市绿起来;污染降下来,乡村靓起来;折腾降下来,国力强起来;空谈降下来,人民富起来。反映出国人民众对特定社会问题的焦虑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期盼。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改革开放30年,经济快速发展的模式是走的便宜的路线,靠资源、环境、劳动力便宜,而不是创新,致使资源环境不堪重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早就提出来了,但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 济社会的一场深刻变革”好像是第一次。的确,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是一次深刻的经济变革,而且是一次深刻的社会变革,因为它涉及到对新发展观的认同,对干部的考核标准,晋升机制,涉及到创新、教育、分配、公平、正义等等,以及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政府与市场的科学定位等。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以上的深刻变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要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医疗事业改革发展等。

一个时期以来,社会贫富的差距拉大,拉大了的贫富差距既不利于启动内需,也不利于社会稳定,也有悖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没有“民富”就不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因为它涉及到内需能不能成为长效机制,能不能使消费结构不断提升。所有这些,都涉及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如果说改革开放这三十年已经使国家富裕起来了,那么在今后的时间里,在“十二五”期间,我们必须把富民放在首要位置,否则就难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三)、“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过去30多年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最快、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改革开放前长期困扰我们的短缺经济状况已经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近几年,特别是我国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以来,由于始终高度重视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持续增强。2010年以来,这一势头进一步得到延续。从最近公布的一些 重要数据看,“十一五”时期,农村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态势,生活消费水平稳定提高;城镇居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整体生活质量显著改善。

我们在扩大消费需求方面还有哪些有利的条件和潜力? 一是我国消费品市场发展速度不断加快、规模不断扩大,步入了快速发展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方面出现了一系列重要变化。“六五”时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七五”时期增长14%,“八五”时期增长23.3%,“九五”时期增长10.6%,“十五”时期增长11.8%。其中,“八五”时期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最快。那么,“十一五”时期的增长情况又是怎样的呢?统计数据表明,“十一五”时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06年的7.9万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5.7万亿元,增长98.3%,年均增长18.1%,消费品市场步入了快速发展期,成为继“八五”时期之后出现的又一个增长最快的时期。与“九五”、“十五”时期相比,“十一五”时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分别加快了7.5个和6.3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我国消费品市场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二是消费热点频现,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贡献率不断提高。过去5年,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结构发生了明显的优化升级,住房、医疗保健、旅游、文化、娱乐教育,以及享受型的汽车、家电、家居建材、电子产品等消费热点频现,成为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比如,2006年至2010年,全国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主要商品零售额中,汽车类年均增速为39%、金银珠宝类年均增速38.1%、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年均增速37.9%、家电和音像器材类年均增速20.3%、通讯器材类年均增速15.9%。与此同时,餐饮消费也持续成为消费品市场的一大亮点。以2010年为例,全国餐饮收入达1.8万亿元,比2005年增长1.1倍,年均增长16.1%,对消费品市场起到了较大的拉动作用。

三是农村市场体系逐步建立,城市商业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在农村,“十一五”时期,国家大力实施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以城区配送中心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逐步形成,不仅大大改善了农村的流通基础设施,而且明显改善了农村消费环境。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10年底,已累计建设和改造52万个农村超市、2667个配送中心,农村超市覆盖80%的乡镇和65%的行政村,年销售额近3000亿元。在城市,国家有关部门积极开展了“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为主题的社区商业“双进”工程,已建立全国商业示范社区143个,省级商业示范社区600多个,覆盖80多个大中城市,大大提高了商贸服务业的便民利民程度。

四是流通领域进入全面开放阶段,多元化市场竞争格局基本形成。过去5年,我国商品流通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不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基本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商品流通网络,各类商品市场空前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彻底改变了过去商业经营模式比较单一的状况,形成了多元化、多层次、少环节、开放式的竞争发展新格局。营销手段的多样化,经营业态的日益完善,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生活。现代流通体系的快速发展,在降低流通成本、扩大消费、引导生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流通领域进入全面开放阶段,开放范围由少数类别逐步实现全面开放,大量外资企业开始进入流通领域,众多民营资本也广泛进入流通领域,为流通业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

五是促消费政策措施成效显著,市场调控能力明显增强。“十一五”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措施,尤其是2008年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我们充分抓住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费结构升级的有利时机,大范围、强力度地出台了扩大消费的一揽子政策措施,以耐用消费品为切入点,实施了家电、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等直接促进消费的政策,挖掘消费潜力,不仅促进了城乡消费持续较快增长,还带动了家电、汽车流通服务网络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促进了循环经济发展。

五、“十二五”开局之年做好农村工作的特殊意义

2011年是“十二五”时期开局之年,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平稳运行仍面临复杂形势,影响“三农”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连年增产增收的高基数背后,各种支撑力量已经绷得很紧。大好形势之下,往往潜伏着危机。明年在高起点上延续农业农村发展的好势头,难度很大,挑战空前,我们不能有丝毫懈怠。强农惠农的思想认识只能增强不能减弱,强农惠农的政策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减小。导向要明确,措施要过硬,行动要坚决。

实践一再证明,越是宏观环境复杂,越是经济发展遇到难处,越要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稳增长、控通胀、调结构,哪一样离得开 农业、农村、农民在我们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农业有好收成,农民有好收入,农村有好局面,经济社会发展才有底气、有基础,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整盘棋才能活起来。

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大兴水利强基础,狠抓生产保供给,力促增收惠民生,着眼统筹添活力。我们要坚决贯彻中央部署,采取有力措施,加大落实力度,力争“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有个良好开局。

一、继续大幅度增加“三农”投入,巩固完善强化强农惠农政策。切实做到“三个重点、三个确保”,财政支出重点向农业农村倾斜,确保用于农业农村的总量、增量均有提高;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重点用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总量和比重进一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重点投向农业土地开发、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足额提取、定向使用。切实加强金融对“三农”的服务,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涉农信贷投放力度,保持涉农贷款增量占比不低于上年,涉农贷款增速不低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

二、毫不放松抓好农业生产,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是明年“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要确保稳住粮食播种面积,努力提高单产。要加快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实施进度,抓紧制定实施全国粳稻生产发展规划,加快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下大力气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坚持大生产大流通,继续利用好优势产区的生产能力,同时加大销区就地生产和就地供应力度。

三、大力改善农产品流通和市场调控,努力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加快形成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农产品营销网络。规范和降低集贸市场摊位费和超市进场费。强化农产品市场监管,规范粮棉油糖等主要农产品收购秩序,严厉查处发布虚假信息、恶意炒作、哄抬物价等不法行为。运用多种调控手段,努力稳定农产品市场。

四、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建设,强化农业发展基础支撑。抓紧制定实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力争到2020年新建8亿亩高标准农田。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建设,力争2011年完成在全国普遍建立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机构的任务。

五、着力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综合施策、多措并举,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继续扎实推进农村饮水、公路、沼气、危房改造,促进农村教育、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抓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扩大试点工作。制定和实施未来10年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及相关规划。

六、深入推进农村改革,不断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全面深化、整体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尽快明确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政策含义和实施办法,研究出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指导意见。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扩大征地制度改革试点。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大力改善农 村金融服务,统筹研究解决好农民工问题。

作业:

1、怎样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2、2011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

3、如何深刻领会“十二五”开局之年做好农村工作的特殊意义?

4、作为大学生。如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

第五篇:县委组织部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县委组织部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发表时间:2010-10-28 15:05:20 责任编辑:刘宽怀 文章来源:赵彪 点击: 64

10月26日,县委组织部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徐芝桦主持会议。

会上,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徐芝桦指出,全县组工干部,要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把思想统一到会议精神上来,扎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组织工作,贯彻好中央精神和省委、州委、县委要求。确实抓好组织部门自身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要认真研究“十二五”规划中需要组织系统完成的各项任务和对党的建设、组织工作的新要求,抓紧开展深入调查研究,做到先学一步、学深一步、学以致用,要以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为契机,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脚踏实地、认真总结、扎实工作,不断提升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徐芝桦要求,要结合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理清思路,明白当前党建工作抓什么、怎么抓,要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络优势,收集下载一些关于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相关课件,组织广大党员进行培训,同时强调,要以开拓创新的精神,提前做好县、乡换届相关工作准备,对人才进行分类,建立科学的人才库,形成多元化、合理化的人才结构,为全县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河曲县委组织部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做到“五个结合”来源: 河曲县委组织部 录入时间:2010-10-21 浏览次数:106

河曲县委组织部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注重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进而真正做到把党的要求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一是把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全会精神与进一步推进全县组织工作重点结合起来。重点开展基层党的建设工作,解决好如何让党员满意、让群众满意的问题,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党员干部帮扶激励保障机制,充分调动基层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二是把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全会精神与进一步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结合起来。通过举办各类培训,如领导干部培训班、青年后备干部培训班、妇女干部培训班,农村干部种植、养殖技术培训班等方式,引领全县各级党员干部把贯彻学习全会精神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全面、深刻地理解会议精神,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五中全会上来,统一到中央的要求和部署上来。三是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与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县委组织部作为组织全县学习实践活动的牵头部门,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列为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内容,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和组织部门牵头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积极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四是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与深入开展组织系统“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树组工干部新形象”活动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五是引导全县各基层党组织把学习五中全会精神与当前工作结合起来,沉下身子认真思考研究,善于把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和本单位实际结合起来,寻找结合点,千方百计抓好贯彻落实,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全县党的建设和组织人事工作不断推向前进。会上,电教中心领学了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县委电教中心主任李小东对十七届五中全会主要内容、精神实质进行了解读。

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叶祥金要求组工干部迅速行动、先学一步、学深一步、学用结合,做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模范。一要把握重点,学深学透全会精神。紧紧围绕胡锦涛同志的工作报告、重要讲话和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通过召开中心组学习会、党员学习会,举办专题辅导班等形式,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全会精神,做到党员干部全覆盖、学深学透全会精神。二要找准结合点,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在深入学习、全面把握全会精神的基础上,对全会提出的任务进行深入思考,明确组织工作在实现这些任务中肩负的工作责任,自觉地组织工作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去谋划、去推动。对领导班子建设、创先争优活动、基层组织建设,组织部门自身建设等情况进行调研,细化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的具体思路、措施和办法。三要抓住着力点,推动组织工作创新发展。把推动当前各项工作作为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着力点,进一步提升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各级党员干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带领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坚持科学发展,引导各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的正确实绩;抓好典型宣传,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引领带动作用,最大限度地聚集人才,为加快推进渠县“四大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李 波)

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张振文出席会议,并就组织部门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提出了明确要求。张振文指出,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组工干部要走在前列,切实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自觉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增强工作的主动性、敏锐性和有效性。张振文强调,结合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组织部门重点要抓好七方面工作:一是要以“升级晋档、科学发展”为总抓手,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推进星火致富工程,加快致富产业发展,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二是要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不断增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和促进科学发展的能力。三是要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为率先突破发展选好人用好人。四是要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加快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人才脱颖而出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五是要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在全社会营造争先进、学先进、比先进、超先进的良好氛围,着力为科学发展提供动力和保证。六是要以争当公道正派型、甘为人梯型、清正廉洁型、开拓创新型、心系群众型“五型”组工干部,建设学习型、创新型、务实型、服务型“四型”机关为载体,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组织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能力和水平。七是要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时不我待的责任感,抓好今年各项任务的收尾工作,确保圆满完成任务。同时要超前谋划好明年工作,争取做到有创新、有亮点、有特色、有成效。县委组织部专题组织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发布日期:(2010-10-25)

作者:办公室

10月22日,县委组织部组织全体机关干部专题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孙国方要求,全县组织系统及组工干部要及时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切实做到先学一步,深学一层,在全面了解领会中央全会精神和决策部署的基础上,找准组织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切入点。

在学习会上,组织部全体机关干部认真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大家认为,为实施“十二五”规划,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组织部门负有重要的责任。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领会十七届五中全会,特别是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认识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的重要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作出的各项决策部署上来,增强贯彻落实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孙国方指出,组织部门要把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把握新观点,领会新精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全会的精神上来,将实际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找准工作的切入点。一要加强干部教育培训,以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切实提高党员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二要深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眼长远,抓实当前,以创新的方法为科学发展选好人用好人;三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始终关注人才工作,制定好“十二五”人才工作规划,大力吸引淳安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四要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努力为科学发展提供动力与保障;五要切实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以更加真抓实干的精神落实好各项任务,为科学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下载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推动监事会工作科学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推动监事会工作科学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模版)

    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七届五中全会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作出的这个战略判断,关系......

    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市委组织部机关总支第三支部龚 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于2010年10月15日—18日在北京召开,李源潮同志提出要“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

    土木系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团员创先争优活动2010年11月24日中午十二点,我系在J9-105召开了关于“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团员创先争优活动”的报告会。......

    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汇报材料(定稿)

    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汇报材料xx县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要求,以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实现农民增收致富,提高群众幸福指数为目标,以“......

    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新变化新特点做出战略判断: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时......

    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时间地点: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 会议精神:大会集中讨论审议“十二五”规划建议。 1、“十二五”发展所处和“两个时期”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

    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专题

    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专题 2010-10-28 ★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要点 ★五中全会公报解读 ★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要点 五中全会提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全会综合......

    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情况汇报5篇

    省能源所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情况汇报 根据省局党组要求,12月24日,省能源所召开各支部、各部门负责人会议,认真传达学习了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重要精神并对全所贯彻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