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三线四区”经济运行模型 提升油田发展质量效益

时间:2019-05-14 05:18: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应用“三线四区”经济运行模型 提升油田发展质量效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应用“三线四区”经济运行模型 提升油田发展质量效益》。

第一篇:应用“三线四区”经济运行模型 提升油田发展质量效益

应用“三线四区”经济运行模型 提升油田发展质量效益

财务资产处

今年以来,面对低油价,油田由盈利变为亏损的严峻形势,我们与工程技术管理中心等部门一起,立足经济产量效益最大化,创新建立了“三线四区”经济运行模型,用来回答3万多口油井和2700万吨产量中哪些挣钱,哪些不挣钱,并采取不同的措施实现“无效变有效、有效变高效、高效再提效”的目标。“三线四区”模型既是一种方法创新,也是理念创新。它既体现了“市场决策、动态调整、分类施策、效益提升”的要求,也蕴含着“因地制宜、活学活用”的思想,既适用于油田(区块、单井)单位,也适用于不同类型的企业。

简单地说,就是通过画出运行成本、操作成本和完全成本“三线”,通过三条成本线与油价相对比,作为经济产量效益评价的标尺,将评价主体划分为盈利高效、边际有效、增量低效和运行无效“四区”,使油价波动与成本运行动态相联,实现了油田、区块、单井的效益分级,分类施策,业财融合,指导油田效益开发。

在此基础上,为方便基层单位深化应用,推出单井(单元、区块)洋葱模型,将单井“三线”进一步细化为成本要素,作为单井的成本洋葱皮,开展成本分层、节点展开和量价耗解析,找准成本优化的“一井一策、一块一法”。逐步形成了以“三线四区”经济运行模型为统领,以洋葱模型为支撑,“算、评、对”经济产量效益评价决策体系,作为弹性决策的标尺、过程优化的指针、挖潜增效的利器。

一、事前算赢,弹性决策,让支出的每一分钱都创造价值 结合油价变动,分公司以干效益活、产效益油为中心,突出先算后干,严格落实“以效定产、以收定支、量入为出”,针对油价、产量、成本变动情况,使用“三线四区”模型开展事前算赢,分类评价“存量老井是否开,新井是否投;增量措施是否上,维护是否扶”,进行分公司、采油厂、管理区,油田、单元、单井的经济产量弹性决策。4月份以来,建立了随油价波动的弹性产量运行机制,每月召开经济产量配产会议,开发、工程与财务部门共同确定经济产量规模,以年度预算为指导,根据每月效益变化,弹性编制下达产量、工作量、成本、利润等预算指标。同时,下发经济运行管控指标工作表单,以当月结算油价扣除税费作为经济产量成本界线,指导各单位合理压减低效无效产量,实现投入产出效益最大化,促进各单位开展增效、扭亏、减亏工作。

1-7月份主动调减产量13.28万吨,压减并收回成本指标1.34亿元。根据总部的利润调整指标,结合分公司的实际生产情况,动态调整各单位年度利润指标,调减产量19万吨。生产经营实现由“事后算账”向“事前算赢”转变。

二、跟踪评价,过程优化,让生产的每一吨油都是经济的 应用“三线四区”模型进行跟踪评价,7月份分公司整体盈利,其中17家油气开发单位,12家单位属于盈利高效区,5家单位属于边际有效区,但仍有26个单元,830口井属于运行无效区,需要进行分类施策实现效益的升级改善。

根据“三线四区”跟踪评价结果,各采油厂更加关注过程优化,根据效益、产量、成本等指标,按照油藏类型、组织机构两条主线,找出效益差异并分析原因,灵活运用“优、延、缓、关”治理措施。一是明确无效、低效对象的挖潜方向,制定不同效益等级单元的调控对策,实施“一块一法”。二是落实无效单元也有盈利井,高效单元也有无效井,依据效益分级对症下药,实施“一井一策”。如对石开草109低效单元18口井,关井3口,暂缓转周5口,延迟转周6口,优化提升4口。三是跟踪治理措施效果,客观反映无效变有效、低效变高效、高效再增效的实际成效。1-7月份,“三线四区”模型有效充当了过程优化指针,分公司已有997口油井实现了无效变有效、1167口油井实现了有效变高效。

三、建对追创,挖潜增效,让管理每一个节点都是效益增长点

虽然左右不了油价,但可以左右成本,以洋葱模型为基础,各管理区以“三线四区”为引领,开展“建对追创”,在事前算赢短期平衡操作成本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全成本口径的长期挖潜,实现抓两头带中间,使先进更先进、后进赶先进。

在“建对追创”过程中,各管理区细分洋葱层级,多角度比较各单位、各油藏的利润、成本指标,横向“比先进”,纵向“比进步”,规模“比贡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找潜力点、挖增效点、降漏失点、消盲缺点。第一,在“比先进、比进步、比贡献”过程中,建立成本挖潜体系,发现成本潜力点,指出挖潜方向,明确挖潜任务。第二,分解挖潜任务,明确重点费用挖潜对策,立足现场生产运行,细分单元、单井类型,形成挖潜操作方案,将任务分解到节点,落实到班站。第三,基层班站进一步将任务分解到岗位,责任落实到节点,明确班站、岗位、节点的工作目标。如博兴博24单元,效益类别为边际有效区,应用洋葱模型与同油田、同油藏类型、同单位对标,发现运行成本及相对固定成本较高。逐层剥开运行和边际成本,发现油井直接中折耗、人工成本、提升电费、单井拉油高于同类平均水平,制定了扶停、间开、单井拉油转管输等五项措施,降低了运行成本和相对固定成本,实现有效变高效的转变。

目前“三线四区”经济运行模型在分公司各单位已推广应用,下步要重点加强三个方面工作:一是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把推广应用“三线四区”模型作为一把手工程,作为各单位应对低油价、确保效益的有效抓手,地质、工艺、工程、财务、计划等部门要深度介入和融合,各基层单位要活学活用。二是统一标准,夯实基础。规范业务流程和标准,提高单井数据质量,加强基层单位的推广应用,便于实施“一块一法、一井一策”的分类治理工作。三是配套机制,加强融合。进一步完善随油价波动的弹性决策机制、“五位一体”生产运行机制、效益绩效考核机制,与油公司体制建设相配套。并与“四化”建设、“三基”管理等工作的协同融合,整体提升油田发展质量和效益。

第二篇:积极采取措施,逐步提升经济运行质量

积极谋划,采取措施,逐步提升经济运行质量

根据八院2013年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会的有关要求,疗养院班子成员召开专题会议,认真学习了朱院长的讲话精神,并针对经济运行分析报告指出的疗养院要进一步加强外部市场开拓,提升自身能力的要求,结合疗养院自身的实际,认真讨论了落实朱院长讲话精神和经济运行分析会有关要求的工作措施,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经济运行总体情况

2013年上半年,疗养院完成总收入1772万元,同比增长25.2%,完成责任令目标的50.63%,高于序时进度22万元。经营收入1158万元,同比增长16.85%,利润总额417万元,同比增长448.7%,完成责任令目标的148.93%,高于序时进度277万元。成本费用率为76.47%,同比降低19.19%,完成责任令目标的115.5%。上半年,疗养院总支出为1355万元,全年预算3289.38万元,序时进度41.19%,低于序时进度。

总体来讲,疗养院上半年经济运行正常,并呈现增速发展的趋势,各项经济指标整体受控、趋好。

二、短线及瓶颈问题分析

虽然疗养院上半年的经济运行呈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态势,单月经济收入不断刷新历史新高,全员劳动生产率、成本费用率较责任令都有较大的增幅和改善。综合分析和预期全年指标的完成情况,我们认为在整个发展形势没有重大突变的情况下,完成今年的经济指标困难不大。

但是,纵观疗养院“十二五”期间的发展,要将“十二五”规划真正落地,实现营业收入超过6000万,将存在较大的短线和瓶颈问题,经过班子的集体研究和讨论,认为制约疗养院整体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营销策划的不足制约了企业整体经营业绩的本质提高 据统计,1-6月份疗养院外部市场体检客户接待量是统筹客户接待量的34%,内外部市场齐头并进的格局尚未形成,对内部市场的依赖性大。疗养院营销策划的不足,营销手段的单一和营销力量的不足是疗养院内外部市场倒挂的主要原因。目前,疗养院有经验的专职营销人员仅2名,营销方式也仅停留在上门直销的传统和落后的方式上,对标同行,疗养院产品及品牌面向市场的推广力度亟待提高。

(二)资源和保障能力的不足制约了企业经营收入的提升和服务品质的提高

疗养院现有客房100间,餐饮包厢5间,每天仅能容纳160人同时入住就餐。作为开展核心业务的体检中心,建筑面积仅为1350平方米,各检查科室与配套房间共36间,医护人员42人,全负荷运转后的接待量为180人,多数科室仪器设备配备仅一台套,甚至现有医务人员的办公室都无法满足。在当前的经营模式下,资源和能力的不足已经严重制约了疗养院经济收入的再发展和再提高。今年上半年,据不完全统计,由于自身硬件保障能力的不足,将近350万的业务无法承接.同时据审计报告反映,疗养院按现有资源和能力,在现有价格的基础上,全年满负荷运转的经营收入也仅4249万元,目前疗养

院的全年经济收入已经逐步接近现有资源和能力的保障瓶颈,资源和保障能力亟待提升和加强。

(三)自身能力的不足制约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到目前为止,疗养院总人数为149人,其中管理人员24人,本科12人,大专及以下12人;医技人员共40人,其中硕士1人,本科13人,大专及以下26人,副高以上4人(均为退休返聘人员),没有高级职称。从疗养院的人力结构组成来看,管理人员中呈现出年轻化的特点,但是长期以来只负责条线工作,系统管理经验不足,处理问题的方法和手段不多,综合管理能力薄弱。专业技术人员中,高职称、高学历的人员极少,核心专业人才趋于老龄化,后备力量无法满足业务要求。从疗养院现有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情况来看,自身能力的不足已经制约了企业的自身发展能力。

(四)传统的体制机制制约了企业的创新和市场化转型 疗养院是70年代成立的事业单位,长期以来,为数一半的事业编制老职工“吃皇粮”的就业观念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传统的体制和机制在老职工心中根深蒂固,他们对一切创新举措和新生事物都抱有强烈的质疑和反抗心理,虽然在90年代,曾经历过工资七折兑现的情况,但是就在这么困难的情况下,也没有在根本上改变职工对事业身份的观念,有部分职工对待工作仍持有只讲待遇不讲贡献的“大锅饭”的观念,部分人员对企业的贡献率低,企业负担重。各种市场化的分配机制,合理的激励机制都难以有效推行,管理创新和“企业化、市场化”转型仍然任重道远。

(五)经营模式的单一制约了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近年来,在八院统筹体检政策支持下,我院经济收入得到了较大幅度提高。但是统筹体检政策在缓解疗养院生存压力同时,我们对外拓展业务、适应市场的意识和能力却在下降,市场竞争力也在不断减弱,我们的经济运行质量并没有本质提高,体检、会务接待仍然是疗养院对外经营收入的唯一来源,企业的发展后劲不足,仅发展现有的体检、会务接待业务已不能确保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必须对经营模式的转变进行研究和思考,有针对性地调整经营方向,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措施和设想

针对以上存在的瓶颈和短线问题,疗养院领导班子认真思考了应对和解决措施,力求通过一段时期的努力将疗养院逐步带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具体措施和设想如下:

(一)系统策划和推进营销工作

1、整体策划市场营销工作,形成营销工作规划。在下半年制定营销工作推进方案,设立专项营销资金,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市场营销策略。此项工作计划于年底完成,为明年经营收入的提高做好前期市场孵化的准备。

2、建立健全市场营销激励机制。制定并实施适应市场规律的营销工作管理制度,加大市场拓展的激励力度,尝试推行全员营销的管理措施,力求通过激励机制的调整和完善,挖掘市场营销潜力,更进一步争取市场份额。营销管理制度计划于今年9月份完成;全员营

销管理的策划和可行性研究计划于年底完成。

3、采用多种管理方式充实市场营销专业队伍。探索疗养院营销市场的规律,创新特殊领域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式,加大营销提成比例,扩大专兼职营销队伍,力求到2014年建立一支不低于10人的内外专兼职相结合的市场营销队伍。

4、着力拓展外部市场。今年疗养院将大力拓展北京市场,通过集团公司运行保障搭建平台,进一步争取集团及下属各院的体检订单;加大江浙沪等周边市场的营销工作力度,争取在周边城市中有新的突破;强化二次营销工作,建立常态化已有客户源的维护制度,形成客户维护的标准化流程,确保不流失已有的客户源。以上工作都已经着手实施,力求明年社会市场所占比例有一定幅度的提升。

5、进一步创新营销模式。下半年疗养院将继续利用网络传媒等网络平台签订团购协议,推进社会市场的开发力度,扩大市场影响力。另外,我们将于下半年尝试性推行预付费消费卡业务,以适应不同客户的需求。

(二)积极开展“三定”工作,推进薪酬体系改革

上半年疗养院完成了“三定”工作方案的制定工作。下半年我们将着力推进“三定”工作方案的实施,力求做到岗位和人员配置与疗养院三年人力资源滚动规划相结合。

结合“三定”工作的开展,疗养院将研究、建立和规范各级岗位的薪酬体系。综合考虑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责、重要程度、岗位贡献率和工作量,着手建立相对公平、合理和规范的薪酬管理体系,做到

按工作性质、岗位类别等细化和分类制定更加合理的岗位薪酬福利标准,逐步将疗养院的薪酬体系与市场接轨。同时研究建立针对经营者队伍和骨干人才的基本激励模式和疗养院长远发展的中长期激励模式,为疗养院引人、留人、育人创造有利外部竞争条件和搭建和谐内部发展环境,为疗养院“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利保障。

薪酬体系的调整工作我们从年初已在着手策划和推进,历经半年已经经过8次的整体性修改和调整,期间与院人力资源部也进行了不少于3次的沟通,目前整个薪酬体系调整改革的主要方向和内容已经确定,我们正在进行每一位职工的测算和对比等细化工作,预计8月份基本完成薪酬体系调整方案的制定工作,待得到院人力资源部批准,职代会审议通过后于年内正式实施。

(三)完成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各项能力建设工作逐项实施

根据集团公司及八院整体发展要求,全面推进疗养院基本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以基本解决疗养院的基本建设没有构思、固定资产投入无序的问题,同时通过有计划的实施,不断提升疗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目前疗养院总体规划已经完成初稿,我们已经启动了向江苏省太湖流域环境监督管理办公室的申报工作,由于沿太湖流域的建设规划的审核程序十分复杂和繁琐,我们无法估计完成时间,但我们将会尽全力促进总规的尽快审批通过。

另外,图书楼的设计方案和集团公司健康管理中心建设的项目建议书编制工作正在与航天建筑设计院合作开展。目前已经完成了图书楼设计方案的第一轮审核,项目建议书设计院也正在着手编制过程

中,这些工作我们计划于下半年全面完成。

(四)深入开展健康管理业务

疗养院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要提升企业盈利能力,提高自主发展能力,夯实经济基础、拓展经营模式将是推进疗养院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此,我们经过研究以及相关市场调研,认为疗养院要长远发展以健康管理为主要经营内容,逐步实现经营模式的转变,最终将疗养院带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发展的轨道。为此,我们专门成立健康管理工作小组,制定了推动健康管理业务的十年行动方案,目标是以加强航天特殊一线人才的健康管理为牵引,充分利用疗养院的环境优势和专业优势,进而做大经济规模,并向上级争取专项技改投资,提升疗养院综合服务能力。

目前,八院已经向集团公司提出了在738疗养院成立集团级的健康管理中心的请示,集团公司正在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论证和可行性研究,我们将积极与八院运行保障部共同做好相关准备和跟进工作,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推进,这也将是我们整体推进健康管理工作的关键一步。

(五)积极筹备开设健康管理公司

全力推进航天健康管理公司的筹建工作,在合理避税的基础上,成立以健康管理、餐饮、会务、住宿等为主要经营范围的公司。从政策法规上,做到疗养院对外经营的合法性,以此作为市场拓展平台。目前,我们正与民用产业部积极协调,公司开办的前期工作正在全力开展,我们力争9月底完成公司的注册工作。

(六)推进全成本核算,规范内部经营结算

建立全成本核算管理办法,明确各部门在全成本核算中应承担的职责及内部收支结算程序,将成本责任落实到部门;深化成本工程建设,根据各业务部门特点,细化成本组成要素,根据不同的部门采取不同的考核办法,激励全员参与成本管理;推行三级成本核算机制(疗养院级成本核算、部门成本核算、服务单元成本核算),进一步控制运行成本,引导各业务部门对盈利模式进行创新探索,主动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此项工作计划于2015年完成,今年年底将完成所有成本组成要素和内部结算模式的梳理工作,为明年的整体工作的试运行做好准备。

(七)规范基础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与效益

深入开展以“转观念、改作风、提质量、谋发展”为主题的大讨论活动,有序推进精益管理工作。对经营业务进行系统整合和流程再造,细化管理目标、优化管理步骤,重新梳理、评估和调整核心业务流程,建立《员工从业行为规范手册》,提高服务质量与规范化水平。全面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和内部保卫达标工作,确保通过八院安全保卫达标验收,增强疗养院安全管理水平。以上工作于年底完成。

航天无锡疗养院

2013年7月31日

第三篇:(中国石化)深化改革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深化改革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三谈学习贯彻集团公司领导干部座谈会精神

本报评论员

集团公司领导干部座谈会明确要求,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全面完成目标任务。如何贯彻落实好这一要求,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继续做好深化改革工作,这既是全年工作的一项既定目标,又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升质量和效益的重要保障。

去年以来,集团公司相继完成了炼化工程、石油工程和煤化工等专业公司的组建,专业化发展成效明显。今年5月,炼化工程公司在香港成功上市。这些改革成果,不仅对相应板块自身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而且对其他板块和企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成绩可谓来之不易。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对照建设人民满意的、高度负责任、高度受尊敬的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要求,对照年初集团公司工作会确定的全年任务特别是效益目标,我们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和繁重。在日前进行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征求基层意见时,干部员工对公司体制机制、科学发展等方面也提出了不少改革建议。这需要我们思想认识上再提升,工作力度上再加大,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有效的工作,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全面持续深化改革,需要进一步增强信心、提高认识。中国石化30年的发展实践得出一条基本经验:因时因地持续不断地推进改革,是公司成长发展的动力源泉。中国石化本身就是改革的产物,并在不断深化改革中发展前行,持续深化改革给我们企业带来了名副其实的最大红利。如今,站在新起点、面对新挑战,我们必须更加依靠改革,持续推进改革,这是破解难题的良方,更是实现质量效益提升的必由之路。中国石化当前正处在发展转型的关键阶段,同时也是深化改革的良好时机。只有通过深化改革,才能让中国石化这艘巨轮驶入更为广阔的水域。

全面持续深化改革,需要我们进一步集中精力、抓实重点。今年集团公司工作会上,党组确立了“深化改革要有新突破”的目标,并对改革重点进行了部署,如转变总部职能、做实事业部,推进专业化发展,深化矿区(社区)改革等。可以说,改革重点突出,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在领导干部座谈会上,集团公司领导再次强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不动摇,要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盘活现有各种资源,完善体制机制,提升公司的运行质量和效率,更大地释放中国石化的潜力和活力。

在推进改革过程中,领导干部的行动是关键。改革必然牵涉到利益调整、权力分配,这对领导干部是重要的考验。领导干部要站在全面提升公司质量和效益的高度,站在中国石化事业发展的高度,站在建设人民满意的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的高度看待改革,必须从思想和行动上发挥积极作用,团结带领广大员工积极投身改革。改革离不开激情,避不开风险,绕不过难题,领导干部必须有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是对各级领导干部执行力的重大考验和历练。

没有改革,就没有中国石化的今天;离开改革,更没有中国石化的明天。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领导干部座谈会精神上来,转变作风,真抓实干,以改革的精神推进改革,以改革促效益,以改革提质量,以改革谋发展,用我们全体干部员工的实际行动创造中国石化更加美好的明天。

第四篇:选煤厂创建节约型企业提升洗煤经济运行质量与效益的调查报告

找文章到xiexiebang.com更多原创-(http://www.xiexiebang.com/)选煤厂是国家“一五”时期前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1956年成立,1960年投产,设计入洗能力97万吨,筛分能力53万吨,整体生产能力

150万吨。原归兴安矿管理,于2003年9月归属****,实行集中专业化管理、经营独立核算。三年来,厂在集团公司和选煤总厂的正确领导下,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节约型企业的总体要求,坚持厉行节约、效益最佳、科技进步、持续发展的工作原则,把推动节能降耗作为企业挖潜增效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树立节能意识,落实节能措施,强化节能管理,由2002年以前一直亏损,到如今年盈利2000余万元,企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效益的稳步提高。主要做法是:

一、面对现实找差距,牢固树立节能意识

选煤厂2001年以前,采用“跳汰一浮选”联合工艺流程,产品以11级冶炼精煤、其它精煤和洗中块为主。2001年对主选系统进行技术改造,由目前国内先进的“****”联合工艺流程替代原有工艺,并先后开发了二级气精煤、5-8级冶炼精煤等洗煤品种,有力促进了洗煤生产效率和效益的提高。

尽管洗煤工艺的改进,扩大了入洗加工能力,增加了洗煤品种,优化了洗煤产品结构,解决了制约兴安分厂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但由于各方面原因,影响兴安分厂经济效益稳步提高的因素依然很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资源利用率不高。以往实施的技术改造多数侧重于主洗选系统,而煤泥水回收处理系统却依然停留在20世纪50年代落后的水平上,由此带来整体工艺流程不配套、浮选精煤回收率不高、产品水份超标、煤泥水大量外排等实际问题,不仅制约了洗煤生产,浪费了宝贵资源,而且对矿区生态环境造成污染。二是电耗控制难度大。建厂初期在用设备105台,装机容量2185千瓦,2005年末在用设备达到420台,装机容量增加到5525千瓦,而且上世纪50-70年代前苏联和国产350台淘汰电机仍在使用,占全部设备台数的83%。这些电气设备功率大、能耗高、效率低、安全可靠性差,2005年全厂电耗达到1594万千瓦时,吨煤电耗13.85千瓦时,占洗煤加工费36.3%,大大超过洗煤行业电耗标准。

面对这些现实和差距,兴安分厂领导班子坚持从提高思想认识入手,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倡导和形成“加强管理、挖潜增效”,“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舆论氛围。特别是组织全厂上下深入开展“挖潜堵漏、节能降耗、努力建设节约型企业”大讨论活动。在讨论中,他们结合上级要求和集团公司创建节约型企业的工作部署,针对影响兴安分厂经济效益稳步提高的两个方面因素,摆事实,讲道理,谈感想,使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挖潜堵漏,节能降耗,努力建设节约型企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规范和加强企业管理的根本任务,也是不断提高洗煤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在形成思想共识的基础上,厂领导班子因势利导,集思广益,围绕如何建设节约型企业,动员每个车间和每名职工提合理化建议,确立了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双轮联动”、促进节能降耗的工作思路,并适时提出了保持思想认识、工作方向、措施执行“三个一致性”的工作原则,以此指导和推进节约型企业的深入开展。

二、围绕瓶颈抓改造,全面落实节能措施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高耗低效的工艺和设备实施技术改造,是提高洗煤加工效率和效益的治本之策。为此,他们重点实施了两个方面的技术改造。

一方面,围绕增加资源回收,改造煤泥水回收系统。2005年,集团公司经过认真的考察论证和专家评审,投资980万元对兴安分厂实施洗水闭路循环系统技术改造。技改期间,全体施工人员克服工期紧、现场空间狭窄、施工难度大等困难,仅用96天就完成全部改造工程,安装投用加压过滤机、隔膜压滤机和各种运输、辅助设备28台,不仅完善了洗煤工艺、提高了产品质量、改善了矿区环境,而且对节能工作带来非常好的效果。一是生产效率提高了。产品综合产率提高1个百分点,精煤产率提高1.5-2个百分点,年可多回收精煤和低灰煤泥1.5万吨。二是经营成本降低了。洗水浓度由原来的43.5%降到11.5%,并且做到洗水循环利用,洗煤水耗降到0.15,年节约用水近百万吨,节支90余万元。同时,吨干煤泥油耗降低0.71公斤,絮凝剂每立方米降低0.14克,全部改造工程年可实现增收节支560余万元。

另一方面,围绕控制电力消耗,履行落后的老、旧、杂设备。重点完成了五项调整改造任务:一是对原布局不合理的6台变压器及设备线路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造,合理匹配变压器负荷,更换部分电机部件,调整2300米供电线路,有

效降低了设备和线路空载损耗,功率因数由原来的0.75增至0.95,用电效率明显提高,全年可节约资金12万元。二是调整设备电机功率,将130千瓦174#煤泥泵电动机更换为110千瓦,将155千瓦2#池底流泵电动机更换为75千瓦,将215千瓦∮30米底流泵电动机更换为130千瓦,将30千瓦7.5米清水泵电动机更换为22千瓦,将30千瓦

老泵室污水泵电动机更换为5.5千瓦,切实解决了“大马拉小车”问题。三是对174#和172#煤泥泵、∮16m和∮18m浓缩机底流泵、2号池453#煤泥泵,安装了黑龙江瑞普公司生产的“耐普”节电器,实现了电机转速可调、无极变速。通过计量测试,1-7月5台设备平均节电率29.2%。四是将原有耗能较大的高压配电柜,全部更换为体积小、价格低、动作可靠的新型节能高压配电柜,运行7个月未发生一起高压影响事故,全年可节约电费支出114万元。五是将能耗高的普通白炽灯和碘钨灯,更换为功率小、效率高、照明效果好的新型节能灯,累计更换398盏,总功率由62.5千瓦降至25.8千瓦,年可节约电费支出8.2万元。通过一系列的调整改造,全厂电耗控制取得明显成效,在去年十月后技改设备增容750千瓦情况下,吨煤电耗10.9度时,比去年末下降2.95度时,节支64万元,全年可节支114万元。

三、落实责任严考核,切实强化节能管理

作为投产时间比较长的选煤厂,长期的工作实践使他们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管理经验,但是与建设节约型企业的新形势、新任务相比,无论是经营理念,还是管理能力都需要不断进行改进和加强。为此,他们在提高两级管理人员经营素质的基础上,从严落实“一排二责三考核”制度,切实强化节能管理。

“一排”:就是及时排除设备运转故障,提高设备使用效率。为落实节能降耗工作,他们针对在用设备多,老、旧、杂设备多的实际,以排查各种设备运行状况和能耗指数、及时排除设备运转故障为切入点,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线路巡视和现场勘查,掌握各种设备容量、供电半径、线路状况、设备状态和开机时限,合理安排和落实设备调整改造及故障检修方案,保证各种设备运转正常、安全高效。在现场勘查过程中,他们发现设备停开车时空耗严重,为此他们要求各车间必须按照调度室确定的检修时间,统一起车,起车前煤仓满煤,并有一定的产品煤储存空间,同时建立检修项目汇报制度,没有在规定时间完成检修任务的按事故进行追查,有效降低了设备空耗,保证了洗煤时间。

“二责”:就是认真落实节能降耗责任,增强全员管理意识。为把节能降耗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他们成立了由厂长任组长、各车间专业技术人员任成员的节能降耗工作领导小组,确定有力有效的降成提效方案,完善材料配件计划和审批、交旧领新、跟踪管理、修旧利废等规定,制定水、电、油等能耗标准,健全单项管理制度和全员、全过程管理责任。特别是从严落实介耗管理责任,通过对磁铁矿粉进行严格的进货验收,保证介质粒度和磁性物含量;通过加强喷水管理,控制喷水压力,改善脱介筛工作效果;通过强化磁选机运行状态,注重维护保养,保证开机时间,提高了介质回收率。1-7月份与同期相比,吨煤介耗由1.74公斤降至1.31公斤,按同样入洗量计算,铁介粉消耗节余297吨,节支14.5万元,全年可节支32万元。

“三考核”:就是严格考核经营管理效绩,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为规范和加强节能管理,激励全厂干部职工节能降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他们依照总厂制定的经营管理办法,结合自身管理实际,健全完善了“用电考核细则”、“节电管理办法”和“节电奖励办法”,并制定出台了介耗、油耗等奖罚制度,将材料、配件、用电、用水等项指标,层层细化分解和落实到各生产车间,按照吨煤消耗标准,实行定期考核与横班竞赛纵横交叉的控制手段,材料费、配件费均按节支额度的20%奖励,超支对等处罚,用规范的制度规定和严肃的绩效考核,控制和提升经营行为,促进了管理工作的不断加强。

==================================

选煤厂学习贯彻落实安全工作会议的汇报

发表者:zcsh72来源:原创首发发表日期:2007-2-20推荐度:7

1自我厂接到集团公司党委、集团公司下发的《关于学习贯彻落实全省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座谈会暨省政府第六次安全生产专项通报会议精神的通知》后,厂党委和总厂各位领导高度重视,立刻组织贯彻落实工作,通过学习教育、宣传发动、查摆隐患、整改提高等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安全生产把握度显著增强,零敲碎打的事故明显下降。现将我厂具体操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认真学习文件精神,层层传达贯彻落实。我们坚持把安全生产摆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利用厂两级中心组学习重点组织厂两级班子和生产骨干学习了文件精神。特别是张左已省长的重要讲话精神,我们更是列为重点内容进行深入学习,深刻领会省长讲话的精神实质,牢固树立了安全发展观,进一步明确了认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同时利用车间班前会、安全讲评等时间将省长的讲话精神传达贯彻到全厂每个班组和每名职工,使广大干部职工增强了安全生产和自我保安意识。

二、结合全国“安全生产月”,开展各种安全宣讲活动,加大安全教育力度。我们在厂显著位置悬挂了活动宣传标语努力营造安全生产月的宣传气氛;举办了安全知识宣传漫画展、安全知识答卷等项活动,普及安全生产知识;与生产一线员工签订安全保证书,规范约束职工安全行为,增强职工自我保安意识。通过全方位的安全教育活动,在全厂营造出一种“安全第一”、“不安全不生产”的良好的安全氛围,增强职工注重安全生产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三、深入开展隐患“揭、摆、查”活动,深挖安全隐患。我们把监督、检查提高到“安全生产最后一道防”的高度来认识,牢固树立“隐患就是事故,事故就必须追查”的观念,严格贯彻执行各项安全措施,加大安全监查力度。半个月来,由厂安检科牵头、工会、共青团和有关的职能部门相互配合,进行了2次大规模的安全隐患排查活动,重点放在了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的不安全状态的排查上,共查出不安全因素16项,已经全部落实整改,把安全事故消灭在了萌芽中。

四、坚持整改提高,形成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为确保安全工作常抓不懈,我们进一步强化了安检员、群检员、青岗员之间相互协调、互相配合的群体预防安全事故的安全网络。要求各个生产班组必须设立群众安全监督员,主体车间安排配备专职安监员,安检科设专人在生产一线跟班进行巡回安全检查,使生产现场时时刻刻有人查安全,做到24小时不失控,形成了排查隐患、保证安全的可靠的长效机制。以上汇报如有不当之处,请指正。

第五篇:加快经济转型提升发展质量

加快经济转型 提升发展质量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强调要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 取得新突破。学习贯彻这一精神,需要全面认识我国经济增长趋势的发展变化,把解决当前突出问题与谋划长远发展更好地结合起来,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和改革创 新,为我国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发展创造条件。全面认识我国经济增长趋势的发展变化

去年,我国经济增长逐季放缓,季度同比增速分别为9.7%、9.5%、9.1%和

8.9%。有人担心,我国会不会重现2008年末和2009年 上半年经济大幅下滑态势,并引发经济增速趋势性回落。应该看到,虽然全球经济减速和外部需求收缩对我国经济有较大影响,但经济增速放缓在很大程度上是我们 主动调控的结果。宏观经济政策从应对危机的扩张性政策逐步回归常态,国债发行规模和赤字率逐步缩小,货币政策转向稳健,这些举措在扭转物价过快上涨态势的 同时,不可避免地会使经济增速趋于回落,但这是向潜在经济增长合理区间的回归,有利于减缓物价上涨压力,有利于为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创造条件。

2012年我国经济增长面临下行压力,但仍将保持较快速度。虽然世界经济形势严峻复杂和外需收缩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有较大不确定性,但内需仍将保 持较快增长态势。首先,支持消费需求增长的有利条件较多。去年新增就业超过1200万人,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社会保障投入大幅增加,这些情况有利于提 高城乡居民消费能力,因而今年消费需求仍将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其次,投资需求将保持较快增长。保障在建和续建的水利、铁路、重大装备工程的资金需求,新开 工一批“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建设项目,加之民间投资增长较快,地方政府投资积极性较高,今后一个时期投资仍将稳定增长。从各方面预测看,2012年我国经 济增速将为8.5%左右,这仍是比较高的增速。

还应看到,我国保持较长时期的经济较快增长有许多有利条件。一是国内市场加快成长。随着居民收入增长加快、中等收入群体迅速扩大和消费结构升 级,国内消费市场的总体规模将加速扩大,巨大的消费潜力可以转化为经济持续增长的强劲动力。二是人力资本和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空间较大。政府大幅度增加教育 投入,加之家庭规模缩小和收入增长,人均人力资本投入将大幅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成为创新主体,产业技术进步加快,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将对保持经济平稳较 快增长产生巨大促进作用。三是城镇化加速发展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按照“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城镇化率年均提高0.8个百分点测算,每年新增城市人 口将超过1000万人,加上已经进入城市的1.6亿农村转移人口逐步转化为城镇居民,将创造巨大的投资和消费需求。四是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具有多层次特 征,经济增长的回旋空间较大,低成本优势可以通过产业转移继续延续,而要素结构的多层次性又可以为形成动态比较优势创造条件。

同时也应看到,经济增速放缓对经济转型提出紧迫要求。我国经济有条件保持长时期的较快增长,但随着经济总量迅速扩大,加之受需求和供给因素的影

响,难以再保持过去一个时期两位数的高速增长,经济增速将有所放缓,这是符合发展规律的。从需求方面看,随着发展水平提高,投资需求将趋于减弱;随着居民 收入增长和社会保障水平提高,消费需求将趋于增强;随着外贸顺差逐步收缩,外需的贡献将减小。从供给方面看,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引起储蓄率、劳动力供需条件 等宏观经济变量调整,将导致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供给条件发生较大变化,储蓄率趋于下降,劳动力低成本优势减弱,加之能源和土地供给的约束加剧,潜在经 济增长率将趋于下降。经济增速放缓对加快经济转型提出了更加紧迫的要求,我国经济增长必须摆脱对资源和要素高强度投入的依赖,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和全要素 生产率的提高。这就要求将经济增速放缓的过程转化为经济转型的过程。

为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发展创造条件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有外部环境和内在条件发生变化的原因,但深层原因主要是传统发展方式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不断加剧。这不仅表现在 需求结构上,内需与外需不平衡,投资与消费不协调,资源和要素过度向投资倾斜,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偏低;而且表现在供给结构上,低附加值产业比重过 大,过度依靠低成本优势,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技进步和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偏低。经济增速放缓,使潜在矛盾和问题“水落石出”,产能过剩矛盾凸显,企 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经济效益下降,金融领域潜在风险开始显现。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需要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经济增速放缓形成的倒 逼机制,加快经济转型和体制创新,为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创造条件。这正是“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主题”和“主线”的要求。

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扩大内需的重点是扩大消费需求,扩大国内市场总体规模,改变经济增长对投资和外需的过度依赖。经济内外失衡,根源在投资 和消费失衡。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形成了资源和要素过度向投资倾斜的体制和机制,土地低价格、劳动力低成本、贷款低利率、招商引资低税率,使得投资率不断提 高,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多年来居高不下。投资形成的生产能力在国内市场难以消化,就要到国际市场释放。今后一个时期,世界经济总体上将处于相对低迷、缓慢增长的阶段,通过国际市场释放生产能力的空间缩小。这就要求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增强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充分开发和利 用我国巨大的消费市场潜力,就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释放农业转移人口的消费潜力;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鼓励以“住、行”为主导的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培育文化、旅游、健身、养老、家政等新兴消费领域和网络购物等新型消费业态。

以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国际市场需求收缩,我国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提高,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对产业转型升级形成巨大压力。加快推进新一轮产 业转型升级,需要通过创新企业盈利模式来启动需求,拓展市场空间;通过“创造性破坏”建立新的技术和生产体系,以生产效率的提高抵消和对冲成本上升压力。应利用当前有利时机,培育和健全创新驱动机制,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人才储备,提升创新能力,重点突破制约产业价值链提升的关键环节,加快发

展研发、设 计、标准、物流、营销、品牌和供应链管理等生产性服务环节,促进制造服务化和服务知识化;适应国际产业竞争格局的新变化,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 “核心技术—战略产品—工程与规模应用”的创新价值链;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跨国并购,建立全球生产运营体系。

大力推进低碳绿色发展。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能源资源和环境硬约束日趋突出,依靠资源和要素大规模、高强度投入支撑经济快速增长的局面已经难以为 继,必须把资源环境压力转化为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动力。这就要求逐步提高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比重,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快 建设以低碳为特征的工业、建筑和交通体系,加强节能与提高能效、洁净煤、先进核能等低碳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投入;加快工业节能技术改造,推行强制性能效标 识,扩大节能产品认证范围,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发展节能服务产业;对城市现有建筑实行节能改造,新建筑实行节能标准,加快发展轨道交通等低碳交通方式。

加快改革创新,推动经济转型取得新进展

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积极推动经济转型,但总体上成效还不明显,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现阶段传统发展方式仍有发展空间,但更重要的方面是现 有利益格局和体制机制不足以推动经济摆脱原有路径转向新的发展轨道。因而,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是加快经济转型的根本途径,也是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关 键。当前,我国深化改革的空间依然很大。比如,加快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可以促使企业节能降耗,开发节约资源的新技术和新产品;提高国有企业利润上缴比 例,并将其更多地用于社会保障支出,可以提高居民的消费倾向和意愿;放宽金融、电信等行业的市场准入,让更多的社会资本和民营企业进入,可以降低社会经济 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可见,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就可以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推动经济转型取得新进展。

当前的形势变化,为深化改革提供了时间窗口。应紧紧抓住有利时机,下决心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特别是积极稳妥地推进金融改革、财税改革 和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是推进改革的重要方面和前提。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 击时期更多地发挥政府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避免了经济出现大的起落,实践证明是完全正确的。但是,不能将应对危机冲击时期政府发挥的特殊经济作用作为一种 常态,更不能因此忽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应该看到,目前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以及经济金融领域的一些潜在风险,根源还是市场机制不健全不完善。在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同时,应高度重视完善市场机制,减少对市场主体的直接干预,消除资源和要素价格扭曲,促进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使微观经济 主体的创新潜能得到充分释放,使各行各业蓬勃发展。

下载应用“三线四区”经济运行模型 提升油田发展质量效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应用“三线四区”经济运行模型 提升油田发展质量效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