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4月份市级领导挂项重点工作进展情况
关于生态试点城市建设
及城区污染企业工作有关情况的汇报
按照生态试点城市建设及城区污染企业工作的进度安排,现将国家生态试点城市建设及城区污染企业整治两项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关于生态试点城市建设
(一)目前工作进展情况
前一阶段完成的工作主要有:一是市环保局向省环保厅请示将张掖列为生态示范创建试点市,2011年1月甘肃省环保厅批复同意我市开展生态市创建工作。二是2011、2012年连续两年将生态县区创建工作列入市政府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进行考核,细化分解任务,明确工作职责,工作进度,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制定了相应的考核办法。三是对照环保部《生态市建设指标》,认真分析了我市创建国家级生态市的必要性、可能性,对包括基本条件、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社会进步四类31 项指标进行了评估分析,找出了难点与问题,制定《关于创建生态市的工作意见》(草稿)、《张掖市创建生态市的工作方案》(草稿)。四是2011年4月委托兰州大学编制完成《张掖市国家级生态市建设规划》、《甘肃省张掖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规划》,在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完善,形成了评审稿。各县区也编制完成了生态县区的规划。
在前一阶段工作的基础上,3—4月份主要开展了以下工 作:
1.积极跑部进省衔接协调生态市创建工作。2月23日市环保局派人到环保部生态司、污控司进行请示汇报,协调生态市规划评审的事宜;2月24日向正在兰州开会的环保部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胡保林、生态司司长庄国泰进行了专题汇报,取得了支持。3月9日环保部在张掖组织专家对《张掖市国家生态市建设规划》及六县区《国家生态县规划》评审,环保部生态司副司长朱广庆、省环保厅副厅长葛建团及部、省专家将参加会议。评审会原则通过生态市、生态县规划。
2.3月中旬,将《张掖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规划》初稿送环保部污防司初审,根据环保部污防司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再次修改完善,现已修改完成了《张掖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规划》,待环保部再次预审后尽快组织专家进行评审。
3.《张掖市国家生态市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评审会后,市政府办公室就《规划》再次征求各县区、市直相关部门、单位的意见,编制单位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和征求到的意见,对《规划》进行了进一步修改完善,现形成了《甘肃省张掖市国家生态市建设规划》(送审稿),下一步将按照环保部创建的要求,报请市政府提交市人大审议《甘肃省张掖市国家生态市建设规划》批准实施。
4.积极请示市委、市政府尽快成立张掖市生态市创建领导 小组、国家级环境保护模范城领导小组,全面协调国家生态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创建工作。同时积极请示汇报,协调解决划编制经费、规划评审和前期工作协调沟通等费用,努力为下一步开展工作创造条件。
5.加大了生态乡镇创建力度,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开展生态乡镇创建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县区创新思路,打破常规开展工作,现已向省环保厅申报了国家级生态乡镇21 个,生态村5个;省级生态乡镇 31个,省级生态村17个,申报材料已上报省厅。
6.积极争取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2011年、2012年,我市共争取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中央、省级资金5184万元,带动县级配套576万元,涉及我市6个县区24个乡镇96个村,为创建国家生态市、生态县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1.加快《张掖市国家生态市规划》批复进度。将修改完善后的国家生态市、生态县区规划于4月底前上报市政府和六县区政府,5月10日前由市政府及六县(区)政府分别报请市、县(区)人大审议,颁布实施。尽快赋予《规划》作为市、县区生态建设纲领的法律地位。
2.加快《国家环保模范城创建规划》的评审进度。进一步协调环保部污控司,力争于2012年6月底前对《国家环保模范城创建规划》进行评审,评审通过后市政府批准实施。
3.精心安排好部署创建工作。《规划》一经市人大批准实施后,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积极请示协调召开两个会议,召开全市国家生态市领导小组协调会,研究和安排国家生态市创建的有关事宜;召开创建全市国家生态市创建的动员大会,号召全社会立即动员起来,充分认识创建国家生态市对于我市发展的重要意义,群策群力,真抓实干,为把张掖早日建设成为国家级生态市而努力扎实工作。二是制定下发《张掖市国家生态市创建工作方案》、《张掖市国家生态市创建任务分解表》,按照国家生态市的指标和《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将任务、指标细化,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单位,并制定与之相配套的检查考核办法。确保创建各项指标、各项任务件件有人管、事事有人干,整个创建责任全覆盖、管理无真空、工作无死角。三是督促各责任部门结合工作实际,紧扣创建责任指标及考核要求,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组织编制指标达标工作计划,确保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效果到位。认真组织实施好。
4.加大生态市创建宣传力度。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宣传媒体和广告牌等宣传阵地,全方位、多视角、多层次地广泛宣传生态市建设的目的和意义,积极倡导清洁的生产方式、节约的生活方式和绿色的消费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加快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进程,努力营造全体市民人人知晓、干部群众个个关心、整个社 4 会广泛参与的生态市建设良好氛围,并定期编印创建快讯,通报进度,掌握动态,表扬先进,鞭策后进。
(三)需要解决的问题
1.国家生态市、国家级环境保护模范城创建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具体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各个层次,虽然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有关要求,市环保局开展了一些工作,但具体实施和落实难度非常大,需要成立专门机构协调此项工作。要尽快成立张掖市国家生态市创建领导小组、张掖市国家级环境保护模范城创建领导小组两个领导小组,全面协调国家生态市、国家级环境保护模范城创建工作,两个领导小组分别下设办公室,分别从相关部门抽调7人负责国家生态市、国家级环境保护模范城创建的日常工作,国家生态市领导小组办公地点设在市环保局,国家级环境保护模范城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甘州区政府。各县区也分别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并安排日常办公经费。
2.目前虽然已经委托兰州大学编制出了生态市、生态县区规划、环保模范城创建规划,但经费至今没有落实。需要安排专项资金150万元,其中120万元用于编制生态市、生态县区建设规划、环保模范城市创建规划,30万元用于规划评审和前期工作协调沟通;同时各县区也将生态县区创建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建立专项经费。
3.生态市建设和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涉及到经济和社会发展、城市管理和新农村建设、生态和环境保护等多方面,需要 大量资金投入。市政府要制定相应政策引导全社会积极参与生态市创建工作,并将各类涉农资金与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资金整合,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投入加大,加快生态乡镇建设步伐。
二、关于城区污染企业整治
(一)目前工作进展情况
一是对甘州区城区内所有污染源进行了再次排查,确定张掖市环保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张掖市三闸水泥厂、张掖市三强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为严重影响甘州区城区大气环境质量改善、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点排污大户。
二是对这些企业能否继续在城市敏感区存在并生产的法律依据进行了认真全面的清理。在认真对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后,认定张掖市环保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张掖市三闸水泥厂没有继续存在的法律依据和政策规定。
三是制定了合理的整治计划。市政府与甘州区政府签定了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关闭时限和要求。目前,各种材料已收集完毕,正在草拟关闭张掖市环保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张掖市三闸水泥厂两家水泥生产企业机立窑工作方案。张掖市三强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目前处于停产状态。
四是市环保局及时下发文件明确要求甘州区环保局加 6 强对列入目标责任书两个企业和张掖市三强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的日常环境监管,污染物达标排放。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督促甘州区政府成立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专人负责,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和时限,确保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切实落到实处。
二是督促甘州区政府制定机立窑生产线关闭工作月度工作计划并按月上报进展情况;明确机立窑生产线关闭标准。
三是督促甘州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妥善解决好机立窑关停后职工安置、拆迁补偿等问题。
(三)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1、由市工信委牵头,市发改委、市民政局、市人社局等部门配合,帮助甘州区政府妥善解决好机立窑关停后职工安置、拆迁补偿等问题。
2、由市委督查室牵头,市政府督查室、市工信委、市环保局等部门配合,按甘州区政府制定并上报的工作计划进行定期督查,确保关闭计划有序进行。
3、由市信访局牵头,市公安局、市工信委、市民政局、7 市环保局等部门配合,及时处理和化解关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群众情绪不满、聚众上访的问题。
4、由市发改委牵头,市工信委、市环保局、市规划局、市国土资源局等部门通力协作,在张掖市环保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张掖市三闸水泥厂未落实关闭任务前停止其除节能降耗、污染减排项目外的所有项目审批。
二〇一二年四月十七日
第二篇:5月份市级领导挂项重点工作进展情况
关于生态试点城市建设
及城区污染企业工作有关情况的汇报
按照生态试点城市建设及城区污染企业工作的进度安排,现将国家生态试点城市建设及城区污染企业整治两项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关于生态试点城市建设
(一)最新工作进展情况
在前一阶段工作的基础上,4月下旬以来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4月20日将修改完善后的《甘肃省张掖市国家生态市建设规划》上报市政府,提请市政府审定后报请市人大审议,颁布实施,尽快赋予《规划》作为生态市建设纲领的法律地位。同时临泽县人大已审议通过了《临泽县生态县建设规划》。
2.《张掖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创建规划》已进一步修改完善,并按照申报程序,协调沟通环保部污控司正在进行初审,力争于2012年6月底前环保部组织专家对进行评审,评审通过后市政府批准实施。
3.在认真实施好2011年、2012年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的基础上,我市积极争取2013年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编制《2013年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规划》,开展项目库建设,为 1
创建国家生态市、生态县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4.组织各县区环保局长赴湖南省、湖北省部分市县学习环保模范城创建、农村环保、生态创建等方面的经验,开阔眼界,学习和借鉴创建生态市的有益经验和做法。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1.加快《国家环保模范城创建规划》的评审进度。进一步协调环保部污控司,力争于2012年6月底前对《国家环保模范城创建规划》进行评审,评审通过后市政府批准实施。
2.精心安排好部署创建工作。《规划》一经市人大批准实施后,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积极请示协调召开两个会议,召开全市国家生态市领导小组协调会,研究和安排国家生态市创建的有关事宜;召开创建全市国家生态市创建的动员大会,号召全社会立即动员起来,充分认识创建国家生态市对于我市发展的重要意义,群策群力,真抓实干,为把张掖早日建设成为国家级生态市而努力扎实工作。二是制定下发《张掖市国家生态市创建工作方案》、《张掖市国家生态市创建任务分解表》,按照国家生态市的指标和《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将任务、指标细化,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单位,并制定与之相配套的检查考核办法。确保创建各项指标、各项任务件件有人管、事事有人干,整个创建责任全覆盖、管理无真空、工作无死角。三是督促各责任部门结合工作实际,紧扣创建责任指标及考核要求,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组织编制指标达标工作计
划,确保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效果到位。认真组织实施好。
3.加大生态市创建宣传力度。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宣传媒体和广告牌等宣传阵地,全方位、多视角、多层次地广泛宣传生态市建设的目的和意义,积极倡导清洁的生产方式、节约的生活方式和绿色的消费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加快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进程,努力营造全体市民人人知晓、干部群众个个关心、整个社会广泛参与的生态市建设良好氛围,并定期编印创建快讯,通报进度,掌握动态,表扬先进,鞭策后进。
(三)需要解决的问题
1.国家生态市、国家级环境保护模范城创建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具体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各个层次,虽然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有关要求,市环保局开展了一些工作,但具体实施和落实难度非常大,需要成立专门机构协调此项工作。要尽快成立张掖市国家生态市创建领导小组、张掖市国家级环境保护模范城创建领导小组两个领导小组,全面协调国家生态市、国家级环境保护模范城创建工作,两个领导小组分别下设办公室,分别从相关部门抽调7人负责国家生态市、国家级环境保护模范城创建的日常工作,国家生态市领导小组办公地点设在市环保局,国家级环境保护模范城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甘州区政府。各县区也分别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并安排日常办公经费。
2.目前虽然已经委托兰州大学编制出了生态市、生态县区规划、环保模范城创建规划,但经费至今没有落实。需要安排专项资金150万元,其中120万元用于编制生态市、生态县区建设规划、环保模范城市创建规划,30万元用于规划评审和前期工作协调沟通;同时各县区也将生态县区创建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建立专项经费。
3.生态市建设和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涉及到经济和社会发展、城市管理和新农村建设、生态和环境保护等多方面,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市政府要制定相应政策引导全社会积极参与生态市创建工作,并将各类涉农资金与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资金整合,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投入加大,加快生态乡镇建设步伐。
二、关于城区污染企业整治
(一)最新工作进展情况
一是5月4日,甘州区政府分管领导带领工信、环保、工商等部门负责人到张掖市环保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张掖市三闸水泥厂进行了现场调研,了解企业目前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两家水泥生产企业机立窑工作方案目前正在制定中。
二是市、区环保局继续加强对列入目标责任书两个水泥企业和张掖市三强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的日常环境监管,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目前,张掖市三强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仍处于停产状态。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督促甘州区政府成立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专人负责,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和时限,确保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切实落到实处。
二是督促甘州区政府制定机立窑生产线关闭工作月度工作计划并按月上报进展情况;明确机立窑生产线关闭标准。
三是督促甘州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妥善解决好机立窑关停后职工安置、拆迁补偿等问题。
(三)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1、由市工信委牵头,市发改委、市民政局、市人社局等部门配合,帮助甘州区政府妥善解决好机立窑关停后职工安置、拆迁补偿等问题。
2、由市委督查室牵头,市政府督查室、市工信委、市环保局等部门配合,按甘州区政府制定并上报的工作计划进行定期督查,确保关闭计划有序进行。
3、由市信访局牵头,市公安局、市工信委、市民政局、市环保局等部门配合,及时处理和化解关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群众情绪不满、聚众上访的问题。
4、由市发改委牵头,市工信委、市环保局、市规划局、市国土资源局等部门通力协作,在张掖市环保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张掖市三闸水泥厂未落实关闭任务前停止其除节能降耗、污染减排项目外的所有项目审批。
第三篇:重点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xxx上半年重点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中共xxx委员会
xxx人民政府
(2011年10月18日)
各位领导:
今年以来,xxx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赶超发展总目标,以”学先进、比创新、看实效”“重点工作大督查、组织纪律大整顿、行政执法大检查、发展环境大整治”、结合”切实转变干部作风”等活动为载体,团结带领全乡干部群众,狠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集中力量实施民生工程,赶进度、提速度、保质量,全乡经济呈现良好发展势头,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现将上半年重点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
上半年,全乡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万元,同比增长??%,占全年任务的??%;财政收入完成??万元。其他各项经济指标均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二、重点工作进展情况
(一)集聚区项目建设。
依托xxx化工产业集聚区建设,鼓励民营企业向园区集中,形成资源的“集聚效应”和间接的“基础效应”,制定出台了优惠政策,鼓励新上、搬迁、技改项目到园区建设经营,以实现资源信息共享。对化工园区的土地实施5年有效规划,做好征地拆迁和补偿工作,为入驻企业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继续为入驻园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做好续建项目和新建项目协调工作。
成立专门的化工园区管理办公室,入住企业相关手续的办理、相关部门的协调服务均有化工园区办公室统一负责,实行“一站式”管理服务机制;创新投资环境,进一步做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填充工作。截止目前,已投产建设的项目有9个,签订合同、协议项目11个,在谈项目8个。上半年,共引进资金??万元,实际到位资金??万元,占任务的?? %。
(二)新农村建设
坚持“政府引导、群众参与、超前规划、示范先行、稳步推进”的工作思路,以住宅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拆旧复垦为重点,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为学习外地先进经验,我乡还组织乡村干部赴省内新农村示范点参观学习,回来后又就xxx经验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我们组织认真的学习和讨论,坚定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信心和决心。对照先进,我们xxx没有盲目照搬硬套,而是在充分吃透乡情、广泛征求意见、深入走访农户、定好新村规划的基础上,选择了xxx等6个基础较好的村作为试点村,新村建设的突破口选在“特色产业”上,先从群众最能得实惠、见成效的特色产业抓起,从而调动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参与新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今年以来,xxx村被确定为全县新农村试点示范村,我乡牢牢把握住这一机遇,抓典型引路,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xxx新农村的创建工作,多次就xxx的新农村工作召开现场会,并着力向群众推介 截止目前,新建住宅?栋,入住?户,新修道路?公里,挖建
排水沟?公里,绿化、亮化工作正逐步推进,总投入?万元。其中:水牛杜村:建成住宅?户,入住?户。楼马村:建成住宅?户,入住?户。加大旧房拆除力度,采取建房农户与村内居住危房农户进行房屋置换的方式,积极推进旧房拆除。“事实说话话有力,典型引路路更长”。在xxx典型的带动下,xxx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活动迅速全面铺开。
(三)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硬任务,是第一责任。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需要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便捷高效的服务环境,这就要求在社会管理上必须要有所作为。xxx顺应民心、立足民意,在抓经济上,为企业和客商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在抓发展上,始终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一是优化硬环境。我们着重做好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①通村公路硬化;②农网改造;③饮水工程;④沼气池建设;⑤水利建设。
二是优化软环境。今年进一步优化了村级班子队伍,核定了村干部职数,同时,大力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和服务水平。
三是优化生态环境。重点进行了夏、秋两季秸秆禁烧工作宣传,加大了处理力度,切实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特别是今年秋季农作物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工作,我
乡党委、政府做到早安排、早部署,于 9月8日,全乡召开秋季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工作动员会大会,并强化领导,乡里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政委,乡长任指挥长的秸秆禁烧工作指挥部,全面安排部署秸秆还田和禁烧工作。9月22日,县禁烧工作动员会以后,我乡于9月23日召开了秸秆禁烧再动员会议,进一步安排部署。并以秸秆还田为抓手,乡政府每亩补助10元,在全乡全面实行秸秆还田,力争全乡秸秆还田率达到98%以上,同时,抓好秸秆清运,对无法还田的秸秆全部清运回村内,并继续实行“谁烧罚谁、烧谁罚谁”的原则,加大巡查力度和打击力度。对乡村两级干部实行考勤制度和奖惩制度,做到经济处罚到位,组织处理到位,采取还田与禁烧双评定的方法予以奖惩。截止目前,全乡秋作物秸秆全部得到有效处理,小麦耕种工作也已截至扫尾。
四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依托县“扫黑除恶清痞扫霸、净化经济社会环境集中整治活动”为契机,为严厉打击和严密防范黑恶势力,集中解决当前社会治安环境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提高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8月22日县扫黑除恶清痞扫霸、净化经济社会环境集中整治活动动员会后,xxx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了班子扩大会议,研究部署我乡的扫黑除恶清痞扫霸、净化经济社会环境集中整治活动,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政委,乡长为指挥长,负总责,亲自抓,其余班子成员任副指挥长,具体抓;各相关部门为成员,配合抓的“打黑除
恶清痞扫霸、净化经济社会环境集中整治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增强对 “扫黑除恶清痞扫霸、净化经济社会环境集中整治活动”工作的组织领导,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并与8月25日上午召开了全体机关干部、村三职干部和各乡直单位负责人等参加的全乡“扫黑除恶清痞扫霸、净化经济社会环境集中整治活动”专项行动工作会议,传达全县“扫黑除恶清痞扫霸、净化经济社会环境集中整治活动”工作会议精神,宣传黑恶势力犯罪的严重危害性,开展“扫黑除恶清痞扫霸、净化经济社会环境集中整治活动”专项行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会上下发了《xxx扫黑除恶清痞扫霸、净化经济社会环境集中整治活动方案》和《xxx扫黑除恶清痞扫霸、净化经济社会环境集中整治活动领导组的通知》。为营造活动氛围,我乡组织机关干部深入村组、农户进行宣传动员,并利用过街横幅、宣传栏、广播、标语等宣传工具和相关资源,悬挂过街横幅150幅,发放宣传资料6000余份,张贴标语3000幅,营造浓厚氛围,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其中,深入摸排,广集线索,掀起严打整治专项行动的高潮。
10月13日县扫黑除恶清痞扫霸工作再动员会议后,我乡于14日召开班子会议,15日进行了全乡再动员,对我乡对辖区内村霸、路霸、地痞、地霸及妨碍重点项目施工等黑恶犯罪线索和社会治安隐患进行摸底调查,登记造册,做到“情况清、底数明”,为彻底打击黑恶势力提供可靠信息。通过这次集中整治活动,进一步摸清治安混乱村和各类黑恶势力底数,有效采取强
有力措施,从快、从严、从重打击在重点项目建设中,破坏、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为害一方的地痞、无赖、村霸、流氓恶势力;寻衅滋事、敲诈勒索、盗窃哄抢、强买强卖、封门堵路、恶意阻工等伤害企业经营者或客商人身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坚决打掉各类黑恶势力和地痞地霸,铲除其“保护伞”,建立健全扫黑除恶长效工作机制,遏制新的黑恶势力形成,努力保持持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提升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力争在较短时间内使我乡经济发展环境有一个根本改观,以治理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实际成效,推动全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实现盐都崛起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四)、信访稳定
一是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始终把信访稳定作为硬任务,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二是配强配齐村级班子,提供组织保证。三是创新工作载体,各部门联动,齐心协力抓好信访稳定工作。对重点案件及不稳定因素实行,实行“七包一”责任制度,由主要领导、相关部门、管理区、包村干部及村干部组成包保小组,建立信访长效机制,真正做到矛盾不出组、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化解社会矛盾,推进全乡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五)人口和计划生育
稳步提升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水平。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奖扶政策,四项手术、人口出生率完成市县下达的任务,顺利完成迎接省、市计划生育检查验收。
第四篇:重点工作进展情况汇报材料
汇报材料
泉吉乡人民政府
县政府:
现将泉吉乡重点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以集约化经营为重点,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 紧紧围绕草原生态保护、农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实际工作狠抓六项工作,促进生态畜牧业发展。
一是狠抓草地“三害”治理,积极遏制天然草地的退化。坚持合理利用与保护生态并重的原则,加大草地“三害”治理力度,防止草场破坏或退化。
二是狠抓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在农牧民自愿的前提下,以“民办、民管、民受益”为原则,在各农牧业村引导成立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发展和壮大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组织在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发展农牧业集约化经营、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在提升农牧业发展水平、增加农牧民收入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特别要在新泉农业村抓好“一棚一品”的大棚种植,牛羊短期育肥,逐步提高生产能力和水平。
三是狠抓动物疫病防疫工作,保障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完善县、乡、村三级防疫服务体系,实现重大动物疫病防疫100%覆盖,建立、完善疫情测报制度;
四是狠抓劳务输出经济,减轻草地畜牧业压力。进一步深化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输出工作,继续通过阳光工程和雨露计划 加大对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培训,加大劳务输出工作力度。
五是以草畜平衡为基础,着力研究生态畜牧业循环经济。要以今年在宁夏村搞生态畜牧业试点为依托,积极调整优化畜牧业结构,采取舍饲、半舍饲育肥、草场育肥等方式,促使牧草生产与牲畜生产实现平衡持久发展,使畜牧业发展规模、速度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动物防疫、牲畜养殖业实现协调发展,努力实现农牧民收入稳步增长,农牧业生产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在具体措施上,按照县上提出的“六大产业基地”规划,重点在切吉村引导建以高产燕麦套种豌豆优质牧草生产为主的草产业基地;在宁夏村、冶合茂村建设以特色农畜产品加工的绿色畜产品生产基地;在宁夏村建设以优质藏羊良种繁育为主的藏羊良种繁育基地;在宁夏村、年乃索麻村建设以羔羊集中育肥养殖为主的羔羊舍饲育肥基地,逐步提高各个基地的产业功能,促进生态畜牧业的良性循环发展。
截至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二、以项目建设为依托,实现游牧民集中建房 根据县上提出的 “四个坚持、四个要求、四个结合”的总体发展思路。特别是与《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青海湖景区旅游整体策划》相结合;与重点工程,特别是与新农村建设、生态畜牧业建设等项目相结合,畜用暖棚、草场围栏、村庄道路进行集中配套投入;特别是与牧民建房意愿相一致,做到统建和自建相结合。严格按照省、州、县游牧民定居工程建设工作会议的要求,坚持走“规模 建房、集中建房”的路子,把这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抓紧抓实、抓出成效。全乡游牧民定居工程共分三个集中点进行规划建设,共规划建设218户。一是乡政府集中点。距乡政府东侧1公里处,315国道南(新泉村机制砖厂对面);占地面积27000平方米(400亩),该地区划分为居住区和生产区两部分;建设户包括扎苏合、宁夏、切吉、冶合茂、年乃索麻村游牧民,规划建设69户。二是冶合茂村小区集中点。乡政府西侧,占地面积26000平方米(400亩),西北侧为生产区,规划建设64户。三是鸟岛集中点。鸟岛寄小北侧,占地面积13300平方米,北侧为生产区;规划建设85户。
截止目前,中央及地方政府投资部分还暂无到位;项目前期工作扎实有效,乡党委、政府多次组织村社干部召开村民大会商议工程建设,制定了符合实际的施工方案;签订建房合同218份,全乡项目建设总户数为218户,其中,已开工64户;计划总投资981万元。项目建设前期,乡党委、政府积极召开建房领导小组会议和村社干部会议,积极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全乡定居工程建设稳步推进。
三、整合资源,大力发展休闲生态旅游
抓好以年乃索麻沙陀寺为重点的观赏性特色民居建设,形成商品销售、餐饮美食、休闲娱乐等现代服务业一体化的特色区。继续推进乡村旅游业发展,加大资金投入,沿315线、环湖西路两侧修建观赏型民居,对已建成的民居进行高质量风貌整治,使民居改造与草原本土文化结合起来,增加经济服务带视觉效果,更好地为旅游发展服务,扩大农牧民 增收渠道。精心培育独具特色的“农牧家乐”经济,全力打造环湖观光旅游服务经济带,加大曲拉、糌粑、风干牛羊肉等系列高原绿色食品的包装,满足不同旅游消费群体的需求,以增加农牧民群众的收入。
一是全力打造特色旅游品牌。依托 “水”、“鸟”、“鱼”做好旅游发展计划,积极挖掘和民俗、民族歌舞、宗教文化等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尽快开辟五世**圣泉、沙陀寺藏戏等人文景观,不断提升和丰富旅游文化内涵。同时依托旅游旺季,开展游客“观、品、娱”的宣传促销,即:观沙陀寺藏传佛教寺院景观,格萨尔王传奇藏戏演出;品酸奶、曲拉、糌粑、奶茶、精品牛羊肉等高原绿色食品;娱欣赏藏族曲艺弹唱、锅庄,参与骑马、射箭、藏民族服饰等活动。着力对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深度开发、精心包装,不断丰富其文化内涵,提高旅游品位。
二是全力推进“农牧家乐”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结合游牧民定居工程等项目,积极引导农牧民群众在国道315沿线、环湖西路规划建设观赏型民居,创建1-2个有一定特色和品位的农家院、牧家乐旅游点,并真正实现“能吸引游客、能留住游客、能让游客消费、牧民有所为、群众收入增加”的五个旅游发展目标,发挥示范效应,并逐步推广。
三是进一步加强高原绿色食品的包装开发与研究。提高生产加工技术水平,要对糌粑、风干牛羊肉等高原绿色食品进行简单的加工包装,形成档次差别,满足不同游客的需要,提高旅游销售收入。截至目前,各项前期准备工作正在扎实开展。
四、继续狠抓社会事业建设,促进各项工作统筹协调发展
一要认真抓好民生工程。要严格按照惠民工程建设有关要求,摸清底数,界定对象,简化程序,提高效率,加大补助发放类民生工程项目的管理力度;继续实施整村推进扶贫,整合各类资金,重点在改善农牧区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牧民劳动技能上加大投入,更加注重项目扶贫,确保脱贫目标如期实现。
二要着力突出教育布局调整工作。继续推进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工作,巩固“两基”成果;集中物力、人力、财力,积极稳妥地推进学校布局调整和教育资源整合工作,实行相对集中办学。按照我县教育布局调整工作方案推进泉吉乡民族寄校、吉尔孟乡民族寄校教育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进一步改善教育教学设施,不断满足广大群众提高农牧区教学质量的迫切要求。
三要继续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和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基本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初步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制度。积极稳步推进基本药物试点工作,在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实行药品集中采购、统一价格、统一配送和零差率销售。
五是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
乡党委、政府及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全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决定对乡政府驻地临街商铺及周边环境进行进一步规范治理,会议拟将2010年作为泉吉乡环境卫生整治年,成立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全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根据实际,在乡政府所在地组建一支专业的环卫队,开展日常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计划与新泉村村委会协调,制定严格的临街商铺环保制度,使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持久有效。一是加强对各村和临街环境综合治理,改善农牧民群众人居环境,对临街商铺、居住区内的废弃棚圈、危旧房屋进行规范管理和改造,根据需要按规划建设,并以环境卫生整治年为契机,加大环境卫生治理力度,增强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对废旧衣物、废包装等生活垃圾进行集中堆放处理,并安排环卫队负责焚烧和填埋,确保生活环境的洁净。借助游牧民定居工程建设-中群众居住相对集中的优点,对已建成房屋的牧户,要求做到房前屋后净化、美化、整洁,要求生产生活垃圾集中定点处理,达到居室干净整洁、道路畅通。二是对部分群众临街乱停乱放机动车、乱设摊点的行为,乡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将与乡派出所和各村村委会协调,切实采取措施加以规范治理,拟将乡政府所属垃圾车、垃圾箱承包给新泉村村委会,由新泉村村委会具体负责对乡政府驻地的环境整治工作,产生的各项费用由乡政府、新泉村委会和所有临街商铺共同承担。在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对新泉村砖厂环境卫生进行规划指导,将其院墙、厕所、企业生产垃圾进行严格的填埋和处理,从而 提高泉吉乡整体形象,为进一步加快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奠定基础。截至目前,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已取得一定的成效。
第五篇:重点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重点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
地理位置:***位于古浪县城东南部,毛毛山脚下,东临**乡,南与天祝县东大滩乡、松山乡接壤,北连大靖镇和裴家营镇,南北长约40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总面积约179.2平方公里。自然条件:全乡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其间沟壑纵横、盆地相间,平均海拔2700米,正常年景降雨量250㎜左右,平均气温约2.8℃,无霜期120天左右。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主要自然灾害为干旱和冰雹。总耕地面积58445.3亩,全部为山旱地,人均占有
4.4亩。其中:退耕还林面积14945.3亩,人均1.1亩。
行政区划:全乡下辖16个行政村,70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3356户,13760人,贫困人口3295户,13622人,其中低保对象916户,3790人,五保对象96人。现有党支部22个(农村党支部16个),党员505人,其中:女党员72人。
社会状况:现有县立完全初级中学一所,教师48名,学生538人,小学14所(完全小学10所,村小学4所),教师82名,学生95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建有中心卫生院一所,村级卫生保健站(所)16所,个体诊所18所;电信、移动、联通网络已全面开通;十条公路横穿全乡腹地,天干公路纵跨境内,与“十条”公路相联。广播电视实现村村通,农电线路延伸自然村。
经济状况:全乡经济收入以农业种植、畜牧业、退耕还林和劳
务输出为主,主要种植作物有马铃薯、小麦、豌豆等。2011年,全乡完成生产总值6623万元,农业增加值2287万元,粮食总产量3794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15元。
二、重点工作取得成效
近年来,***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县委“四五四”发展战略,突出劳务、移民两个重点,着力建好马铃薯、设施农业、特色作物种植三个基地,坚持走“移民搬迁脱贫、劳务输出增收、暖棚养殖发家、旱作农业富民”四条发展路子,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农民脱贫致富步伐,不断提高扶贫开发水平,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实现全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加快移民搬迁步伐,努力改善人居环境。
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落后、交通闭塞、人多地少、资源匮乏的局面严重制约着全乡经济社会的发展,十年九旱的现状使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实施整村整组搬迁是山区群众扶贫开发的现实选择,进行大规模劳务输转是农民脱贫致富的必由之路!近十年来,乡党委、政府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提出的 “四五四”发展战略和“山区抓移民,川区抓调整,全县抓项目”的总体要求,把劳务移民当作根本的脱贫方式,牢固树立“多搬迁一个等于多脱贫一个”的思想,按照“政府与群众联动、县内与县外并进、劳务与移民齐抓、整体与零星结合、先劳务后移民”的原则,大抓劳务经济,大作移民文章。2001年,全乡总人口为4189户,18860人。十年间,全乡共向外搬迁移民5100余人,其中贫困人口2400余人,累计向新疆昌吉、奎屯、伊犁、兵团农场、阿克苏、柳树泉等地搬迁移民2385人,内蒙古林河、包头、呼和浩特搬迁移民530人,省内安西、金塔、玉门等县搬迁移民1420人,县内搬迁移民765人,北部山头片永丰台、石碑湾、芦草水、砚洼座、大旱川、小旱川等6村26组的829户3729人,目前已搬迁到不足120户,490人(其中:整村推进中,石碑湾村由2001年的174户819人减少到目前的16户102人,永丰台村由2001年的182户956人减少到32户128人)。移民搬迁既让外迁农户从中尝到了甜头,也让留居的群众得到了实惠,宽松了生存环境、促进了发展空间。
2、积极拓宽劳务渠道,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劳务产业是我乡的支柱产业,劳务收入是农户的主要收入。在劳务输转工作中,乡党委、政府坚持将劳务输转作为大项目、大产业来抓,把劳务输转当做扶贫开发的“铁杆庄稼”,坚持群众自发、市场运作与政府引导相结合,不断创新工作机制,积极加强配套措施,认真做好信息收集、鼓励群众自谋出路。每年向外输转劳动力3100多人,实现劳务收入1800万元左右。劳务收入已占到农民全部经济收入的40%以上。同时,我们充分利用农闲时节,以县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农广校、宏宇学校为依托,以劳务派遣公司和各职业介绍中间组织为辅助,大力开展餐饮、机电、家政、缝纫、钳工、车工、机动车驾驶等实用技术培训,努力实现全乡劳动力由苦力型
向技能型、体力型向智力型、短期型向长期型、打工型向创业型转变,提高农民致富能力,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或向第三产业转移,促进农民增收和劳动力就业转移。
3、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提高农户增收能力。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全面实施产业扶贫,大力推广以全膜垄侧马铃薯为主的旱作农业,积极发展以暖棚养殖为主的设施农业。从2007年开始,在全乡东大滩、干城等村建立了旱作马铃薯高产典型示范区2000亩。经示范栽培,全膜垄侧马铃薯亩均纯收入达到635元,较露地马铃薯亩均增收208元,较旱地小麦亩均增收495元,较豌豆亩均增收442元,经济效益显著,充分显示出强劲的抗旱增产优势,为全乡大面积推广旱作农业树立了样板,积累了经验。2008—2010年,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年均种植全膜垄侧马铃薯达到2.5万亩以上,2011年,全乡完成全膜垄侧马铃薯种植面积3万亩,占到全部播种面积的68.9%,亩均产量达到1000公斤,有效增加了农户收入。
4、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提高科学化养殖水平。
我们坚持以农民投入为主体,政府补贴和整合项目资金为补充的资金筹措办法,上下联系,左右协调,充分发挥群众的自主作用,通过群众自筹、银行信贷、部门帮扶,想方设法为农户解决资金难题,以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为契机,进一步发展壮大设施农业,全乡累计建成养殖暖棚662亩,建成大鱼村养殖暖棚示范小区一个,新增暖棚养殖(种植)户450户,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使畜牧业增加值在农业增加值中的比重达到30%以上;建成食用菌棚20亩,培养种植户7户,亩均产值6000元,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改变了农户主要靠外出务工为生的被动局面,为全乡经济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为群众发家致富开辟了一条有效途径。
三、今年重点工作安排
1、继续加大全膜垄侧马铃薯种植规模,在全乡16个村推广种植全膜垄侧马铃薯面积达到30100亩。建成4000亩以上示范点1个;3000亩以上示范点3个;2000亩以上示范点2个;1000亩示范点5个;大旱川、小旱川、芦草水、砚洼座、石碑湾村各500亩。
2、积极发展中药材种植,完成当归种植面积1000亩,其中东大滩村500亩,中河村300亩,上夹沟村200亩。
3、大力推广小黑麦种植,完成小黑麦种植面积5000亩,建成干城、东大滩、大鱼3个集中连片示范点。
4、发展地膜大豆种植,完成种植面积5000亩,建成干城、大鱼、东大滩、西岔、上夹沟、中河、青土坡等7个集中连片示范点。
5、继续加快设施农业建设步伐,力争完成县上下达我乡的养殖暖棚和食用菌棚建设任务,计划建成养殖暖棚集中连片示范小区1个,食用菌棚集中连片示范小区1个。
6、加大劳务移民力度,力争全年完成移民搬迁800人以上,完成劳务输出3500人以上。
四、存在问题
1、设施农业建设方面:一是集中连片难度大。因我乡85%土地为山坡地,平地较少,集中连片修建暖棚难度大,配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十分不便。二是资金投入存在一定困难。我乡属南部干旱山区,群众生产生活困难,部分群众有建棚意愿,但因资金不足,无力建棚。
2、食用菌棚建设方面:一是水资源短缺。十年九旱,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生产生活用水严重不足,严重影响了我乡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二是路途遥远,销售困难。因我乡地处偏僻,许多外地客商不愿前来收购,农户只能到几十公里以外去销售,造成成本加大,农户收入减少。三是资金投入不足。食作菌从建棚、购置肥料、出菇,前期投入相对较大,部分群众建棚积极性高涨,但因资金严重不足,苦于无力建棚。
3、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制约了全乡经济社会发展。
4、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特色产业尚未形成规模。
5、移民渠道狭小,移民资金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