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服务性政府妇联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4 05:35: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8服务性政府妇联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8服务性政府妇联调研报告》。

第一篇:18服务性政府妇联调研报告

2018服务性政府妇联调研报告

小编给大家介绍2016服务性政府妇联调研报告,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6服务性政府妇联调研报告(1)

一是重视不够,工作开展难。由于乡镇中心工作繁重,妇联工作大多是党政领导分管工作中的一项,相对其它那些层层考核或一票否决的中心工作来讲,妇联工作缺少硬任务;把妇女工作当成是软任务和务虚的工作,认为妇联工作可抓可不抓、做多做少都无关紧要。因此导致党政领导工作忙时,中心工作先行,妇联工作让道,将妇联工作置于边缘化地位。另外乡镇妇联组织虽已建立健全,但主要任务是配合中心工作,妇女工作成了副业。部分乡镇妇联没有将工作融入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仅仅是组织妇女群众搞一点文体活动,或是配合乡村妇女群众进行学习和培训,调解一些家庭邻里纠纷等,开展活动的规模小,内容单一,难以充分调动广大妇女群众的积极性。

二是兼职过多,职能发挥难。首先,由于乡镇党委所承担的中心工作任务相当重,这些工作又有严指标、硬任务,因此,无暇顾及妇女工作,导致妇联机构形同虚设。其次,有的乡镇妇联干部一人兼职两项或多项工作,如兼任计生、民政、统计、办公室等多项繁琐的工作,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常常顾此失彼,工作处于被动应付状态,使妇联工作流于形式。另外,乡镇干部基本上全部驻村,驻村工作包罗万象,妇女工作都是在中心工作之余开展,又不能把妇女工作与农村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造成妇女工作重点不突出。

三是投入不足,工作保障难。乡

镇妇联要在提高女性素质及女性维权等方面提供服务,创造条件,都需要有一定的经费作保障;《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章程》也规定各级妇联的行政经费、业务活动和事业发展经费主要由政府拨款,列入各级财政预算。但由于财税体制改革后,乡镇财政普遍困难,乡镇中心工作经费都难以保证,更谈不上保证妇女工作经费。由于缺少基本工作经费,乡镇妇联无法开展提高女性素质、家庭文明建设、女性维权等工作,各种活动和培训开展得不够,使妇女工作缺乏生机和活力,有组织无活动的现象比较普遍,导致基层妇女组织的职能弱化,凝聚力下降。

四是素质不高,工作创新难。我县的乡镇妇女干部整体素质较过去虽有一定的提高,但其工作与新形势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一是部分妇女干部由于资历浅,没有工作经验,接受系统学习培训少,因而虽有工作热情,但缺方法,缺点子,不能创新工作思路和

方法,工作打不开局面。

二是部分妇女干部对自己所承担的工作职责认识不到位,认为妇联工作比较虚,不容易显政绩,因而把主要精力用于乡镇中心工作,不钻研妇女工作业务,使妇女工作陷于被动状况。三是部分妇女干部缺乏积极主动争取党政重视的意识,对于上级妇联安排的正常工作,不主动向领导汇报,有好的意见和建议也就得不到领导的支持和采纳。四是部分妇女干部工作作风不扎实,深入基层少,没有用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调查、了解农村妇女面临的困难及其需求,更谈不上认真的去思考妇女工作的方法与手段,不能为妇女提供应有的服务,影响了妇联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对策和建议

一是要健全党建带妇建的工作机制。党建带妇建,根本在建,关键在带。要把妇联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建工作一起规划,一起部署,一起推进,要争取把妇女工作纳入党政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定期研究妇女工作的例会制度。将妇女工作纳入党建工作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其党政领导自然会主动思考、积极指导、尽力支持妇联工作,让妇联组织在新形式下更好的实现党政所急,妇女所需,妇联所能的工作宗旨,更好的服务全局。要多渠道、多形式落实乡村妇女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适当提高工资待遇,或适当减少所兼工作项目,稳定基层妇女干部队伍。

二是要营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氛围。要进一步提高各级党政领导对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认识,更好地将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特别要纳入到党校培训的重要内容,使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高层领导干部通过培训,从思想上和行动上有所提高,以便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对妇女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妇联干部队伍的能力建设。当前,乡镇妇女工作任务繁重,要求妇女干部知识面要广,工作能力要强,而且群众越来越需要服务

型、引导型、示范型的干部,因此,必须加大对乡镇妇联干部的培训力度。积极与党校、组织部门联系,争取把乡镇妇联干部的培训纳入各级党校干部培训和农业、科技等部门的培训计划,协调党校办主体班时,规定乡镇妇女干部所占的比例或举办专门的乡镇妇女干部培训班,并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妇女干部参加妇联系统业务培训及外出学习考察。要引导、教育乡镇妇女干部处理好专兼职工作的关系,明晰自身工作的主要职责,充分发挥兼职的优势,提高工作效率。

2016服务性政府妇联调研报告(2)

社会公共产品的公平分配和共享程度,是衡量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妇联组织作为社会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力量,在当前

构建新型社会管理格局的大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关注民生、反映诉求,加强协调、化解矛盾、提供服务,让妇女儿童更平等、更便捷、更顺畅地共享社会公共产品,是我们长期思考并探索实践的重大课题。近年来,我们积极运用社会化、市场化、项目化手段,在党政依托、妇女需求、市场缺位、妇联能为的结合点上找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最佳位置,主动承接政府转移出来的部分职能,积极拓展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空间和领域,逐步探索出了一条有效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切实代表和维护妇女儿童利益的新路子,较好地发挥了服务、沟通、协调、监督的作用。苏州市妇联的做法得到了顾秀莲副委员长的赞赏,《中国妇女报》对苏州打造公共服务产品方面的创新工作进行了专题报道。

一、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实践和思考

(一)关注民生,源头化代表妇女

儿童参与社会管理,是妇联组织适应新型社会管理格局、真正发挥代表妇女利益的非政府组织功能的必然要求和发展趋势。妇联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既是建设民主社会的需要,是社会文明的需要,也是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妇联自身更好地履行职能的需要。妇联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重点是代表妇女儿童利益,协助政府管理妇女儿童事务。只有从源头上民主参与民主监督,才能真正取得参与实效。苏州市妇联双管齐下,一方面针对社会生活中不断显现的涉及妇女儿童利益的社会公共事务方面的倾向性和苗头性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提出建议对策,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另一方面,通过人大、政协和各种民主渠道参政议政,丰富拓宽妇联建言献策的形式和渠道,努力准确及时地表达妇女儿童利益,为妇女平等地获得发展机会分享发展成果大力呼吁。近五年来市、县(区)两级妇联先后向人大政协提交提案建议300多个,形成调研报告、社情民意近200篇,把急需解决的妇女问题转化为政府关注解决的、两会督促提交解决的问题,促进了一大批妇女儿童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大大增强了妇联对公共政策制定及地方民主事务管理的影响力和推动力。

(二)服务民生,项目化打造公共产品、提供公共服务,是妇联组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代表妇女儿童利益、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现实需要和有效途径。在探索开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潜能的长期实践中,苏州市妇联着力围绕妇女儿童生存发展中的现实问题,找准定位,把握需求,一方面主动争取政府授权,积极承接政府转移出来的社会公共管理和服务项目,另一方面通过活动设计,以项目的方式推出,以社会化、市场化方式运作,集聚社会资源,为妇女儿童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搭建平台。目前,我们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涉及妇女儿童在经济、政治、教育、卫生保健、法律保护、环境发展等方方面

面领域,我们的服务和产品从创办伊始到初具规模有一个发展过程,这个过程正是苏州市妇联学会运用项目化、市场化、实事化方式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实践探索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以信誉和质量赢得了社会的认可,得到了政府的支持,畅通了参与管理妇女儿童公共事务的渠道和路径,构建形成了妇联提供公共服务和产品、政府出资购买服务和产品的良性双赢机制。

(三)聚焦民生,市场化经营壮大妇联公共服务载体和阵地,是妇联组织提高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整体能力水平的迫切需求和根本保证。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要提高妇联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有效性和参与度,促进妇女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紧紧依靠政府的支持,整合社会力量,巩固发展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载体和阵地,拓宽服务领域,壮大服务实力,努力提高妇联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综合水平。近年来,苏州

市妇联争取政府加大投入,协调资源形成合力,打造形成了一批承接公共服务项目的公共服务平台和阵地。

经过不懈努力,一个生机勃勃的妇字号公共服务网络体系正在苏州形成,这一网络体系正在推动协调社会各种公共资源逐步快速顺畅地流动起来,使苏州市的妇女儿童能够最大限度地平等共享优质的公共资源和服务,这既是苏州市妇联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成果体现,也是苏州市妇联孜孜以求的目标和宗旨。

二、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渠道和途径

1.调研入手,源头参与。通过对涉及妇女儿童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尤其是一些倾向性、苗头性等问题进行充分调研和综合分析,利用每年人大、政协两会契机,及时反映社情民意,提出建议和对策,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从而提高妇联组织对公共决策的影响力。同时,充分发挥各级人大女代表、政协

女委员参政议政的作用,强化她们的性别意识,准确及时地表达妇女利益,为妇女平等地获得发展机会和分享社会发展成果大力呼吁,增强妇联对人大立法、政府制定法律法规和公共政策的影响力,推动政府把妇女问题真正看作社会问题,从源头上强化解决妇女问题的政府行为、法律行为。

2.市场运作,项目参与。项目参与有两种模式即委托和替代。委托即由妇联组织主动争取政府授权,政府通过合同或协议等形式委托妇联组织承接政府转移出来的事关妇女儿童生存、发展的职能和项目;替代是由妇联组织整合社会资源,通过活动设计以项目方式推出,采取市场化方式运作,为妇女儿童提供公共服务,事实上起到替代政府一部分职能的效果。

3.发挥优势,协同参与。充分利用妇儿工委办设在妇联的资源优势,通过议事协调、监测督导,加强与各成员单位的信息沟通与工作协调,利用妇联

与政府机构套挂的运作机制来影响其决策、协调管理活动,推动形成促进妇女儿童事业健康发展的整体优势。同时依托妇联组织的组织网络优势,加强联络,扩大覆盖,通过组织创新推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妇女组织的整合,建立健全妇女工作的社会支持系统,形成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合力。

4.围绕中心,活动参与。妇联组织自身或依托妇女工作者队伍、志愿者队伍,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针对妇女群众的实际需求,通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活动,为妇女群众提供公共服务,这是妇联组织最常用、最擅长、也是效果最快的参与方式。

三、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体会和启示

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明确提出工青妇等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为妇女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更为有利的外部环境,为妇联工作的创新发展提

供了新的历史机遇,为妇联组织搭建了新的更广阔的工作平台。纵观苏州市妇联多年开展的各项工作,其实质大多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有关。在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实践过程中,体会和启示主要有:

1.主动承接政府转移出来的部分职能,积极拓展妇联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空间,是妇联组织更好地服务妇女儿童、赢得社会认可、提高组织声望的重要途径。因此,妇联组织在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加快推进社会建设中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2.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必须继续在党政所急、妇女所需、妇联所能的结合点找准工作定位,抓住密切关系妇女儿童切身利益的问题和领域,突出公益性,体现服务性,注重社会性,有针对性地实施参与,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3.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必须充分发挥妇女在社会管理

和公共服务中的独特作用,鼓励妇女参与涉及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环保等方方面面的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强化妇女的公民意识,增强社会与公众的良性互动。

4.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必须始终坚持密切联系妇女群众,服务妇女群众,把全心全意为妇女群众服务作为参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妇女群众的参与率、受惠面和满意度作为参与的评估标准,确保妇女儿童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第二篇:服务性政府学习心得

服务性政府学习心得体会

推进政府自身建设和改革,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任务,也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把政府职能归结为四个方面: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出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服务型政府,是一个能够公正、透明、高效地为公众和全社会提供优质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是一项比经济体制改革更为艰巨的任务,要求政府从管理理念、管理职能、管理制度、管理手段和行为方式等方面,实现根本性转变。

通过在研究生班学习建设服务型政府这一课程,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在此谈几点心得:

一、切实转变观念,增强为人民服务的能力。长期以来中国的政府工作人员多数根深蒂固地存在“官管民”的意识,官僚主义严重。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群众对政府提供服务的要求越来越明晰,转变固有的“求我办事”为“主动服务”是已经是政府工作人员内在的迫切要求,借用国外的提法就是为纳税人服务。体制上的变革需要上层力量来推 动,而且体制变革的要在短时间内显现效果还存在许多障碍,但是从我们每个人开始的观念转变却是能在短期奏效的。同时,强化理论学习,深钻业务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对政府工作人员的必然需求。社会高速发展,群众需求日益增加,使我们必需将以往陈旧的知识及时更新,学习更多适宜的知识来提升处理和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学问修养气质,知识改变观念,学习的收益是不但可以提升我们自身的修养,而且通过学习新的知识来逐步影响和转变我们的观念,因此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有机过程,应该把二者很好的结合起来。

二、真正爱岗敬业,强化履职尽责的责任意识。我们的身边常常有这样的人,他们为人子女,为人父母,却在父母的殷切期望中碌碌无为、在子女的热切目光中得过且过,不用心工作却要享受待遇、不专心谋事却还嫌待遇不好,他们是希望自己的父母因为自己的偷尖耍滑沾沾自喜,还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学自己的榜样?不能做好一个对工作尽职、对岗位热爱的人,面对那些更多的义务与责任实在汗颜。要爱惜并珍惜自己的岗位,多思考如何更好的推动工作,而不是钻营人事;要在自己的岗位干出实绩,而不是溜须逢迎。独善其身,认真做好本职工作是我们每个人当下就能完成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踏实走好每一步才能实现兼善一方的理想抱负。

三、认真借鉴先进,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的质量和相关的社会服务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目前,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尚在探索阶段,离群众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尽快学习成功经验、缩短探索的历程和时间,是加快并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一个有效方式。借鉴是去粗取精的二次加工,要将一些好的做法本土化、本地化,否则就会“水土不服”适得其反。国内,沿海发达地区政府在服务上比我们介入得早;国外、欧美发达国家在服务方面比我们探索得早,他们好的做法和先进的模式都能启发我们,让我们看到差距,激励我们开拓进取。

第三篇:见证服务性政府

见证:服务型政府步入法治化

2010年09月15日 14:21:12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将服务型政府建设纳入法治轨道,将政府服务固定为法律上的义务,使政府服务成为一种硬约束

■依法履行职责,对法律负责,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政府法治的具体体现和重要载体

【引子】

近年来,“服务型政府”成为一大热词进入政府和公众视野,其前进脚步日益加快,法治化步伐也日渐明晰。

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完善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服务型政府建设蓄势待发。

2004年,国务院发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任务。纲要开启了服务型政府法治化建设的先河。随着纲要的发布,服务型政府建设在各地陆续启动。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强调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党的十七大报告再次明确:“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开始提速。

2008年5月1日,备受社会关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施行。“用法律打造透明政府”,条例被各界评价为“加快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一个重大举措”。

2010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焦点。

服务型政府立法“试水”

《湖南省政府服务规定》年内将出台

日前,来自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国务院法制办、司法部、民政部等国家机关的代表及众多知名学者齐聚湖南长沙,参加第二届“法治政府·南岳论坛”。

代表们感兴趣的不只是论坛的主题“服务型政府法治化”,更兴奋的是在第一时间看到了我国首部关于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省级规章,也是全国第一个为服务型政府立法的“法律蓝本”——《湖南省政府服务规定(征求意见稿)》。

“将服务型政府建设纳入法治轨道,将政府服务固定为法律上的义务,使政府服务成为一种硬约束,既是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步伐的有效途径。”在向与会者作起草说明时,湖南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副主任张建华谈出了自己对服务型政府立法必要性的认识。

而正是基于对立法必要性的充分认识,在初步完成法治政府建设五年规划目标的基础上,湖南省政府决定全面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进程和服务型政府法治化进程,并决定今年制定出台《湖南省政府服务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就服务型政府立法,在全国还是第一次。立一个什么样的法,即怎样给这个《规定》定位,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张建华介绍说,“对《规定》的起草工作,我们拟定了四个指导原则:起点较高、理念较新、内容较全、措施较实。”据了解,正在征求意见的《规定》分为总则、政府服务主体、政府服务内容与措施、政府服务平台、政府服务公开、政府服务保障、监督管理、附则等8章,共206条。不仅明确了政府服务应该遵循合法、公平、公开、参与、高效便民、普遍、适度、管理与服务相结合等原则,而且规定市(州)、县(市)人民政府应当设立统一的全天候的社会救助中心、公共企事业单位要编印服务手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该设立行政效能中心并在30日内办结行政效能投诉案件。这是继2008年出台我国第一部系统规划行政程序的政府规章——《湖南省行政程序

规定》和2010年出台《湖南省规范行政裁量权办法》之后,湖南省政府法治建设迈出的重要一步,也是引人瞩目的一步。

各地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进程

“ISO9000”引入政府管理

湖南的服务型政府立法正待瓜熟蒂落,而各地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实践正开展得如火如荼。为了规范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行为,不少地方制定和发布了专门的有关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时间有先后,亮点各不同。

早在2003年2月,江苏省南京市人民政府就出台了《关于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实施意见》,意见明确提出要建立民主、科学的公共决策机制,推行行政法治化,提高公共服务效能,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加快建设公平、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加快建立精干、廉洁、高效的公务员队伍等任务及措施。服务型政府建设有了具体的操作指南。

2005年,吉林省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加强服务型政府机关建设的意见》,提出要按照以市场和企业为社会主体的要求,切实把服务作为政府机关履行职责、行使职能的起点,通过更新行政理念,改革行政体制,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管理方式。该意见明确要“使政府治理模式由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

2008年4月,湖北省武汉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若干意见,推出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的系列举措,打造与群众“零距离”的服务型亲民政府。引人注目的是,该意见将企业管理模式首次引入政府管理,提出“在市建委、市规划局、市国土房产局、市公安局、市工商局、市教育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7个部门试行建立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以期提升政府管理能力,提升行政效率。

从今年5月1日起,一项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创新立法——《深圳市行政服务管理规定》正式施行。该规定在行政服务项目的设定、提供机关及方式、程序、监督检查、法律责任等方面,制定规范管理行政服务地方性法律制度。通过这项

立法,政府为公众提供行政服务将成为一种法定职责,行政机关如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行政服务申请不予受理、不提供或不及时提供都将被追究责任。这部颇具特区特色的立法也填补了我国行政服务立法的一项空白。

服务型政府需要法治保障

由控制管理转向提供服务

服务型政府建设不仅需要观念更新,更需要法治保障。

“建立服务型政府,意味着政府由原来的单纯控制者和裁判者,转变为引导者和服务者,意味着施政目标完全由行政机关和专家决定,转变为由民众希望和合法期待来决定。政府从以控制管理为要务转变为以提供服务为要务,管理目标由经济领域更多地转移到公共领域。”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莫于川教授认为,“服务型政府适应了我国面向工业化与后工业化两个过程一起走的现实,是一种更理性、有效率的政府模式”。

“现代政府首先是法治政府,对行政权力的法治控制是现代法治的基本要求。”全国政协社会与法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行为法学会副会长张穹指出,“依法履行职责,对法律负责,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政府法治的具体体现和重要载体。推进依法行政,关键是提高政府的法治水平,将政府服务纳入法治轨道。”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刘熙瑞认为,服务型政府法治化建设的直接目的,是形成一整套规范公务员服务行为的法律法规。刘熙瑞建议,在服务型政府法治建设上,要做到“问政于民”、“决政于共”、“行政于和”、“监政于公”。其中,“监政于公”包含四层意思:一是政府必须接受公民监督;二是服务过程和内容必须公开;三是监督的标准要体现公平公正;四是发展各种公共渠道,保护人民群众利用网络、报刊等各种传媒监督政府的积极性。

而对于包括湖南为服务型政府立法在内的区域法治建设,司法部副部长张苏军给予充分的肯定。“国家的法治是统一的,国家的法治不等于地方法治的简单相加。从法治国家建设进程来看,不可能在中国这样一个具有13亿人口的经济

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大国,全国各地在法治建设上齐步走,一朝实现全面法治。”张苏军认为,“只有各地区实现法治建设,依法治国才能从宏观的治国方略转化为具体的实践。可以说没有区域法治建设作为基础,依法治国就永远只是一种政治理想或政治口号。”

“法治”对一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到底有没有作用?有多大作用?会不会一个地方重视法治了,经济发展反而倒退了,改革停滞了,社会不稳定了?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副主任袁曙宏指出,“湖南近几年的法治实践,给了我信心,给了我一个非常明确、很有说服力的答案,这就是在一个地方推进法治,对推动发展、深化改革、维护稳定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作用。”

【链接】

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要抓紧制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规范行政行为,加强行政执法部门建设,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规范垂直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关系。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精简和规范各类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减少行政层次,降低行政成本,着力解决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政出多门问题。统筹党委、政府和人大、政协机构设置,减少领导职数,严格控制编制。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摘自党的十七大报告

要进一步转变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的方式,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在继续加强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职能的同时,完善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妥善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保护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不受侵犯;完善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

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和公共服务意识,简化公共服务程序,降低公共服务成本,逐步建立统一、公开、公平、公正的现代公共服务体制。

——摘自《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

第四篇:建设服务性政府

建设服务型政府

“服务型政府”背景:近年来,“政务超市”、“行政审批大厅”、“一站式服务”等政府便民行动,有如春风拂面,细雨润田,给群众带来了很多便利。涉及民生的一些重要决策由政府组织听证会;搞企业的,觉得红头文件少了,行政审批环节少了;市民要反映生活问题,有“市长电话”、有“市长电子信箱”等等。很多人认为,这就是建设服务型政府。

其实,虽然这些做法确实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方面,但不能看作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全部内容。并不是政府为公民做了多少好事,多提供一些服务,多开设几个服务大厅,就是服务型政府了。那么,到底什么是服务型政府呢?

一、服务型政府是以人为本的政府。政府的权力来自人民,必须服务于人民,接受人民的监督。过去,由于长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往往更多的是从“官本位”的角度来看待手中的权力,来对待群众,不同程度地存在重权力轻责任、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其实,服务型政府从本质上更应该是一个“服务员”角色。在政府这艘大船的航程中,是人民的意志而不是政府的意志决定着航向,怎样提供服务、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以及什么时候提供服务都是由人民来决定。政府出台的每一项政策,制定的每一个举措,都应该尊重人民意愿,体现人民要求,为人民利益服务;衡量政府一切工作的尺度,都要看人民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只有时刻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的政府,才是服务型政府。

二、服务型政府是透明政府。经历过非典等各类灾难事件后,人们发现,在这个社会生活深刻变革、各种矛盾相互交织的时代,只有政务公开透明才能进一步实现政府与民心、民意、民情的联动,保障人民政府为人民服务。近年来,我国在政务公开方面确实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比如,我国的立法法、行政许可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80多部法律、行政法规等对相关政府信息的公开做了规定,使政务更公开更透明。其实,人民的政府,没有自己的利益,只有人民的利益,行使权力时就应当是透明的。政府透明了,人民知情权才有保障,才能随时观察政府是不是在为实现人民利益努力;政府透明了,人民才会积极参政议政,充分表达民意,防止不当决策损害人民利益;政府透明了,政府官员才不敢懈怠,注重体察民情,顺应民意,接受监督,人民群众才会增强对政府的信任和信心。近年来许多事实表明,群众知情有助于化解疑虑,政务公开有利于处理危机。因此,一个服务型政府,必然也是透明政府。

三、服务型政府是法治政府。所谓法治政府,主要是指政府根据人民意志依法组建而成;必须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必须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各项权利和自由;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行政违法必须承担责任。简单说,政府必须依法产生、受法律约束、依法律办事、对法律负责。而这些恰恰是一个政府成为服务型政府的必要条件。试想,如果一个政府不是按照人民意志和法律程序组建而成,不能依照法律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不能保障人民权利和自由、不接受人民监督,就不能保证它对人民负责,就不能保证它的权力用来为人民服务,它也就不可能成为一个服务型政府。

四、服务型政府是责任政府。问责制度是建设服务型政府一项必不可少的制度。近几年,“引咎辞职”、“问责制”逐渐为人们所熟悉。从2003年非典事件、中石油开县天然气井喷事故,到2004年吉林市中百商厦特大火灾,再到2005年松花江污染事故,一些负有责任的人有的被免职、有的引咎辞职,承担了应有的责任。人们深有感触地说,再也没有“太平官”可当了。正所谓有权必有责,政府的权力和责任始终是一对“孪生”兄弟,每一份权力都连带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以前人们往往认为,“当多大官就有多大权”,现在更认识到,“当多大官就有多大责任”。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因不作为、乱作为或不当作为而造成不良后果的,都要给人民一个“说法”,都要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实践证明,服务型政府必然也是一个责任政府。

“服务型政府”的原因:

一、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对政府改革和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建设服务型政府。在我国,各级政府拥有很大的权力,掌握着大量公共资源,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承担着主要责任。构建和谐社会,要求政府既要履行好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的职能,促进经济健康发展,为促进社会和谐创造物质基础;更要履行好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和公共事业,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不断加强社会管理和建设,切实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而后一方面恰恰是当前政府职能的薄弱环节,因此迫切要求通过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来改善和加强。

二、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需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和政府各有分工,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是市场;政府的职能定位更主要的是为市场主体提供服务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包括法制环境、信用环境和市场环境等,通过经济调节弥补市场失灵带来的弊端,而不是用行政手段去直接干预经济运行。如果政府在市场活动中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就很难保证市场活动的公正。当前,我国的政府管理体制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政府缺位或越位的现象仍带有一定的普遍性;繁琐的行政审批带来的效率低下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政府部门职能交叉、不能依法行政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等等。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迫切要求政府从“越位”的地方“退位”,在“缺位”的地-1-

方“补位”,把不该管也管不好的事交给市场、企业和社会组织,把该管的事不折不扣地管好,尽快实现向服务型政府转型。

三、加强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客观上也需要建设服务型政府。服务是政府的基本职能。近年来,虽然政府在自身改革和建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科学民主决策,推行依法行政,加强行政监督,加大反腐倡廉力度等,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政府自身建设的任务依然艰巨。很多地方政府机关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不正常现象,甚至还有一些政府工作人员违法违规,滥用权力,贪污腐败,失信于民,严重损害了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这些都与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背道而驰。归根结底,是因为我国现在仍处于体制改革的攻坚阶段,行政管理体制的一些弊端还没有根本消除。此外,随着广大群众法制意识、参政意识、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对政府的期望必然越来越高,这也要求切实加强政府自身的改革和建设。

“服务型政府”:

一、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政府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加快职能转变,改进行政管理方式,整合行政资源,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中介组织分开,将不属于自己的职能还给企业企业和社会中介,将属于自己的职能收回,要在更好地履行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职能的同时,切实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向公众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在政务活动中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做到保障民权、尊重民意、关注民生、开发民智。

二、积极推行政务公开,打造公正透明的政府。公平、正义和平等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政府行政的价值取向。政府公共性的根本体现,是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保障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型政府应当是“阳光政府”,根据公众的需要提供政务信息,落实公民的知情权,给人民群众以更多的监督权,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

三、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建立完善优质高效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是政府调控社会群体之间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社会安定有序的有效手段和机制。当前,我国在公共服务领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公共服务发展滞后、总量供应不足、公共投入短缺、分配不平衡。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要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完善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按照均等化的原则,既不断增加公共服务的总量,向社会全体成员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又着力优化公共服务的结构和布局,努力扩大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以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注重向农村、基层、欠发达地区倾斜,逐步解决公共服务总量不足和分配不均衡的问题。只有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才能使整个社会既充满活力又保持安定有序。

四、加快健全市场体系,发展和规范民间组织。积极支持民间组织参与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通过建立政府与各类社会组织分工协作的社会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新型的基层社会管理体系,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更好地履行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

五、加大公共服务项目的财政支出,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和制度。在现代社会,公共财政是公共体系运作的血液,是政府提供有效公共服务的基础。目前我国的财政支出格局还带有比较浓厚的“建设财政”特点,财政支出被大量用于那些本该由市场发挥作用的领域,经济建设支出过高,公共服务支出偏低。因此,要发挥政府在公共服务中的主体作用,必须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加快公共财政建设步伐,加大财政支出中用于教育、卫生、就业、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社会公共服务项目的比重;进一步明确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建立规范化、法制化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六、完善法制,坚持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现代政府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建立合理的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人民关系的前提。近年来,我国先后推出《行政许可法》、《国务院工作规则》、《公务员法》等一批法律法规,在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方面取得明显进展。但也应该看到,一些政府机关和工作人员在依法行政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特别是在土地征收征用、城市建设拆迁等方面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这些问题如不尽快解决,就会严重影响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因此,要进一步加强行政立法,提高行政立法水平;改善行政执法,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继续坚持各种行之有效的民主监督制度,确保公共行政权力的有效运行。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正确的政绩观”:俗话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些俗话说出了这样的为官为政之道:做官就要做出政绩来。当今社会,在各条战线,我们党有一大批领导干部在自己的岗位上创造出了实实在在的政绩,涌现出了像郑培民、牛玉儒、任长霞、宋鱼水这样的优秀典型。他们无私奉献,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人民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

正确的政绩观是我们党在无产阶级世界观和价值观指导下所形成的对政绩的根本看法和系统观点,是党的-2-

领导理念和执政理念的实践体现。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为谁谋求政绩,依靠谁创造政绩,由谁评价政绩,是政绩观的基本问题。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就要坚持为人民谋求政绩、靠人民创造政绩、由人民评价政绩。为民,是正确的政绩观的本质和灵魂。“正确的政绩观”面临的问题:在理解正确的政绩观的同时,我们也看到有一些干部,在如何对待政绩这个问题上,存在着一些认识误区甚至是极端错误的看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近轻远。注重多出政绩、快出政绩,对长远发展缺少统筹谋划。

二、重表轻里。习惯于做表面文章,对一些实质性的问题不够重视。

三、重虚轻实。不靠艰苦奋斗、真抓实干,而靠欺上瞒下、弄虚作假。

四、重显轻潜。热衷于干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忽视短时间内无法显现成效的工作。

五、重硬轻软。喜欢追求硬指标,轻视不易量化的工作。

六、重物轻人。一味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较少顾及人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

七、重局部轻全局。只从局部利益出发,不从全局考虑问题,甚至为了追求局部利益不惜牺牲全局利益。

八、重投入轻收益。只看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了多少,招商引资了多少,不看施政成本,不考虑投入与产出比。

由于错误的政绩观,造成了许多问题和矛盾,概括起来主要是:

一是虚名招致实祸,误党又误国。虚假的政绩妨碍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同时导致信息失真,决策失误,造成人、财、物和宝贵时间的大量浪费。

二是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一些干部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上,不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增加群众负担,必然引起群众反感,伤害群众感情,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

三是腐蚀干部队伍,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虚假政绩,必然会诱发干部懒惰思想和投机心理,助长党内和社会上的弄虚作假行为和浮夸之风,挫伤真抓实干者的积极性。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政绩观的灵魂和指南;要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根本目的;要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创造政绩的重要内容;要把重实干、求实效作为实现政绩的重要途径;要把党和人民的需求作为评价政绩的重要尺度,以下从干部自身角度和制度保证角度两个方面来阐述: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干部自身应提高认识,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内涵,正确行使手中权力,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应解决好“政绩为谁创”的问题,做到执政为民创佳绩。俗话讲,“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为官一任,想干出一番可知可感、可圈可点的政绩,这本无可厚非。但如果离开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味地想着自己出风头、争彩头,风光体面,就不是创造政绩而是“做秀”了。因此,要始终把群众的情绪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切实解决农民增收、企业改制、劳动就业、征地拆迁以及教育、医疗等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用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实际成效创政绩。

二、应解决好“创什么样政绩”的问题,做到科学发展求真绩。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用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来创造政绩。摒弃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观念,树立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观念;摒弃单纯追求局部利益的观念,树立全局协调发展的观念;摒弃单纯追求眼前发展的观念,树立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探索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三、应解决好“靠什么创政绩”的问题,做到转变作风务实绩。事实表明,贪图安逸、养尊处优创不了佳绩,心浮气躁、急功近利出不了实绩,弄虚作假、投机取巧成不了真绩。唯有求真务实、埋头苦干,才能创造出实实在在的政绩。这就要求领导干部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必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在科学把握本地区本单位发展基础、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形成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并在具体工作中加以贯彻。少一些浮夸攀比,少一些迎来送往,多深入些实际,多体察些民情,真正思考和研究带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问题,深入到问题多、困难大的地方,同群众一道分析矛盾、解决问题。

同样,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应该科学完善相关制度和配套政策:

一、健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首先,要树立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原则。把群众意见作为考评干部的重要尺度。其次,要完善考评内容。要从单纯地追求速度,变为综合考核增长速度、就业水平、教育投入、环境质量等方面。最后,还要探索采用科学的考评方法与手段。

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对为人民创造突出政绩的干部予以表彰奖励,对创造突出政绩又有能力的优秀干部及时选拔到更加重要的工作岗位;对无所作为、政绩不足的干部,要予以戒勉,不能提拔重用;对投机取巧、欺上瞒下,热衷“政绩工程”的干部,要严肃处理,决不姑息迁就。

三、要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要首先保证决策的科学性。而事实上,屡屡出现的重大决策失误,已经严重地影响到了我们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重复建设、银行坏账、生态退化等一系

列问题的重要致因。

四、要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一些地方领导之所以敢于而且能够不顾百姓死活,大搞各种贻害无穷的政绩工程,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而我们目前的政绩评价和干部选拔体制,往往是由少数领导说了算,“在少数人中选拔少数人”。因此,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必须要与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结合起来,强化对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和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

五、加大力度,转变政府职能。现在的政绩考核体系是全能政府下的一种设计。政府对经济、社会生活干预过多,越位、缺位和不到位现象同时并存,反映到政绩考核方面,考核指标就非常庞杂。事实上,如果政府把职能真正转变到公共服务上来,使民间资本真正成为社会投资和拉动经济增长的主体,那么,我们的政府与社会、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将会更加协调。

第五篇:妇联调研报告

妇女儿童维权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推进维权工作的开展,深入了解各村妇女维权工作的情况,XX镇妇联于3月份开展了维权工作调研活动。通过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查看资料、分析信访案件等形式,对维权工作的创新与发展,以及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出现的问题和挑战进行了调查分析,现将调查情况综述如下:

一、XX镇维权工作情况现状

多年来,各村妇女主任组织充分发挥职能,采取多种措施,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增强广大妇女依法维权的意识,积极协调妇女维权方面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有效地维护了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

1、在女工劳动权利和劳动就业方面。针对国营、集体、私营企业的女工劳动保护问题,妇联组织积极主动联合人大、政法、劳动、民政、工会等有关部门,深入各类企业中,对女职工保护工作进行宣传,有力地维护了妇女劳动权利。在劳动就业方面,镇政府组织各类培训,提高妇女劳动技能。

3、在妇女儿童接受教育方面。我镇妇女儿童接受教育的程度不断提高,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为100%。此外,我们积极帮助贫困家庭儿童入学。

4、在妇女儿童健康权利方面,XX镇积极鼓励广大妇女儿童到指定医院进行健康普查。

5、其它方面。

(1)镇妇联积极争取领导重视:目前在镇领导的支持下,参加了1次学习参观交流会;“国际妇女节”开展了一次座谈会。

(2)妇女问题社会化:虽然代表和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是妇联的基本职能,但仅靠妇联解决妇女问题是远远不够的。近年来,各村妇女主任加强了与有关职能部门的联合,拓宽了维护渠道,初步形成了社会化维权格局。

二、存在的问题

1、婚姻家庭矛盾是困扰广大妇女的主要问题。在各村妇女的来信来访中的大部分案件涉及婚姻家庭;大多数妇女当面临离婚、家庭暴力、第三者插足等问题时手足无措,不知如何保护自己的利益。一是离婚妇女经济权利维护难。由于大多数妇女婚后随丈夫居住,许多夫妻的住房是男方的产权或购买的部分产权,离婚时一旦分割房产,走出家门的多数是妇女,因为她们不拥有产权。所以,在离婚案件中,有部分妇女并不是因为婚姻还能维持而不同意离婚,而是确实顾虑离婚后自己生活无着落。

二是家庭暴力取证难。许多妇女受到伤害时,没有及时取证,或难以取证,诉讼中当对方不承认时,就无法举证,往往在离婚判决时得不到法律有力的保护。

2、妇女维权工作机制已不适应时代要求。比如;以往

妇联维权工作都是说服教育式,唱独角戏,凭着自己的热情去调解、去呼吁,往往力量不够,解决不多问题。

三、建议及对策

(一)转变维权工作的机制,形成维权工作的社会化格局。妇联组织是维护妇女权益的代表,首先要由说服教育式的妇联独家维权向依法维护的社会维权转变。妇女的权益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要积极争取、依靠党委和政府及人大、政协的支持,善于协调各职能部门和社会团体的力量,建立各职能部门联席会议制度,解决维权问题,实现维权工作社会化,形成社会化维权大格局。

(二)建立社会化维权网络,形成新时期维权新体系。l、建立健全调查研究的信息网络。让各村妇女主任作为本村组织信访信息员的作用,及时掌握妇女的倾向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做好信息的反馈

2、建立健全司法救助保护网络。与镇司法局配合健全妇女维权合议庭,由妇联维权干部担任人民陪审员,参加案件的审理。避免因司法不公正、判决不当而侵害妇女合法权益,运用法律直接维护妇女权益。与派出所配合,成立家庭暴力报警中心、社区暴力投诉站。使家庭暴力事件有人管;成立妇女救助中心,解决受害妇女无处栖身、流落街头的问题。

3、建立健全法律援助网络。妇女权益的实现往往需要

诉诸法律,但有一部分妇女因为经济困难而打不起官司,法律援助解决了这一问题;妇联建立法律援助机构,也可与司法部门联合建立法律援助机构。目标是解决因经济困难打不起官司的问题,让所有妇女都在法律公正的保护下生活和工作。

4、建立健全维权监督网络。与人大、政协配合对“两法”、“两纲”的实施情况进行定期视察,对妇女权益的突出问题提出议案、提案,调动社会团体、新闻媒体进行监督。目标是使关于妇女权益的法律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总之,建立妇女维权新体系,切实维护妇女合法权益,从而达到“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促进男女平等、充分发挥妇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妇女权益保障法》的立法目的。并较好的成为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纽带和桥梁。保护妇女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这一根本宗旨。

下载18服务性政府妇联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18服务性政府妇联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政府调研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2年2月9日在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市人民政府代市长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

    转变干部作风建设,建设服务性政府-45则范文

    (四) 转变干部作风建设,建设服务性政府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一个重点,全国党务机关从上到下都很重视。胡总书记曾特别强调,切实把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放在更加......

    基于电子政务建设服务性政府(五篇材料)

    基于电子政务建设服务性政府摘要: 电子政务作为政府转变职能、提高行政绩效、提供公共服务的工具,是当前我国政府建设的一个重点内容。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的进程中、我......

    妇联预防家庭暴力调研报告

    家庭暴力,作为一抹极不和谐的色彩,存在于当今社会,严重危害着广大妇女儿童的身心健康,并成为干扰和谐社会进步的不稳定因素,随时潜伏在幸福人群的左右。它严重地践踏了法律,侵害了......

    某县妇联工作调研报告

    某县妇联工作调研报告(2013年6月7日)基层妇联组织是与妇女联系最直接、最贴切的组织,是妇联各项工作的基础,其职能作用的发挥程度关系到妇女工作的成效,关系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

    2011年妇联工作调研报告

    龙院社区居委会妇女联合会 工作调研论文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新载体社区,已经成为人们赖以情感交流的新的生活共同体。在城市化建设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更......

    县妇联小额贷款调研报告

    县妇联小额贷款调研报告 县妇联小额贷款调研报告 一、**县妇联小额贷款的现状 (一)领导重视**县妇联参与小额贷款工作以来,十分重视此项工作。妇联多次向县委、县政府领导汇报......

    服务性政府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服务性政府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 要】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政府的能力和角色对于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的地位起着越来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