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塔镇人文地理研究报告

时间:2019-05-14 05:33: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塔镇人文地理研究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塔镇人文地理研究报告》。

第一篇:三塔镇人文地理研究报告

三塔镇人文地理研究报告

资源环境学院 07级地理二班 赵海 学号:170207116 一、三塔概况

三塔集镇位于阜南县北部,距阜阳市区13公里,距大京九编组站18公里,飞机场仅9公里,S202省道穿境而过,大京九铁路纵贯境内,国土面积78平方公里,全镇辖36个村委会,273个自然庄,人口7.0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5万人),1.47万户,土地6.4万亩,财政供给人员70人,其中公务员46人。中小学校27所,其中中学3所,在校学生8700多人,教职工402人。2005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1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2.2亿元,财政总收入181.6万元,人均纯收入1667元。

三塔集兴市于明朝万历年间,因建有锁龙、栖凤、慈云三座宝塔而得名,这里曾出土文物——楚国货币“郢爰”,现被故宫博物馆收藏。明末将军苏仰泉、苏绳武父子,均出生三塔,葬于三塔;1996年少林山庄选址在原“鸿门寺”,占地200亩,今年已向有关部门申请恢复“鸿门寺”,再现当年风彩。

近几年,三塔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因地制宜,立足本地实际,务实求真、开拓进取、乘势快上,提出“一建基地、二办厂、三调种植、四抓养”的发展思路。农业基础建设方面:预计投资3000万元,共治理高标准农田2.8万亩,兴修完善生产道路258公里,修通阜王路12公里,改造三柴公路8公里,新建街道8条(三纵五横),完善林网格1200多个。水利方面疏通了南北运河,五社大沟,新开挖大、中沟56条,打小口井1200眼,低洼地治理1.2万亩,购置抽水机、喷灌机1500部,购置大型农机具。电力方面:镇有供电站、变电站各一个,17个村全部完成了农电网改造达标,电价同价统销。通讯方面:新建手机信号接收塔4个,村村开通了移动电话,移动、联通公司分别在集镇设了五个业务服务点,固定电话用户率由2000年的5%提高到20%。产业结构调整方面:重点抓五大基地建设:即大塘村的500亩蒜苗基地,张湖村的1000亩西瓜、棉花套种基地,张寨村的大棚蔬菜基地,小郢村的芦蒿生产基地,大塘、前进、张堂、徐寨经济林生产基地。把农经比调整到4︰6。

(图1:三塔镇蔬菜大棚基地一隅)

我镇大力发展特蓄禽品种养殖和规模养殖,新办了两个黄牛养殖场,饲养肉牛达1500

头,养猪户,养禽户,鱼塘。

我镇将发展乡镇企业作为富民强镇的重头戏,通过对原企业进行核算、改造、拍卖、租赁、承包、股份合作等形式,盘活了企业资产,使三塔企业发展出现了新的生机。原后李闲置的养鸡场,租给了伟业养牛场;原安徽省富民食品有限公司租给了阜阳沙发加工厂;加油站卖给了金星锯末板加工厂;茂源冷冻厂租给了湖南辣条食品加工厂;工业布厂租给了阜阳阳春公司养鸭场;腾飞复合肥厂租给了阜南挂面厂,2007年共引进外资8000万元,引进企业新项目4个。同时投资10万元,对禽蛋市场进行了改建,对粮油交易、家电、五金、农贸等

专业市场进行了规范治理。

2007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1亿元,其中农业产值2.2亿元,财政总收入181.6万元,人均纯收入1667元。目前三塔镇工业区已实现了水、电、路、通讯、金融兑汇五通,投资环境大大改善,蓄势待发的三塔镇,正以崭新的姿态,创造美好的未来。

二、特色经济建设

三塔镇工业园区座落在三塔集北部,与颖洲区毗邻,南至腾龙街,北至小润河,东至南阳大道,西至老S202省道,占地860亩。这里区位明显,交通便利,距阜阳城12公里,距阜阳机场8公里,距离阜新(阜阳至新蔡)高速公路2公里,距离三塔集市1公里。园区内场地平坦,排水畅通,工业用电南北贯通,远离居民区,刑警中队、交警中队驻守在园区南大门,与少林山庄杨洪洲武术学院一路之隔。镇政府决定从园区中间自东向西打通一条大道,使园区交通更为便捷。通过招商引资,目前已有上海瑞丰源鞋业有限公司,漯河阳光熟食制品厂,龙潭酿酒厂、飞龙挂面厂等企业入驻园区。江西上饶财华投资咨询公司的复合肥厂,广东东莞新东方塑胶厂已与园区签定了投资办厂意向,计划明年年初动工建厂。三塔工业园区基础条件较好,土地可以出租、转让等方式获取使用权,价格低廉,镇政府对入园企业专门制定了较为优惠的政策

种植瓜蒌是三塔的特色经济,瓜蒌是一种高效经济植物,它的根、皮、籽均可入药,具有抗癌镇痛润肺化痰、润肠通便、强身健体等多种功效,致使近年来瓜蒌需要量越来越大。全国各地药材专业市场瓜蒌商品普遍出现货少价升。瓜蒌系列药材现已成为冬、春季药品和许多成药、新药的重要原料,深受商家的青睐,不仅我国需求量日益加大。东南亚各国从我国进口的数量逐步增加,然而其货源却日渐减少。因此,瓜蒌在药市中蕴藏着巨大的商机,种植前景看好。2005年9月,我镇与阜阳乐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签约合同,租赁秦大、小郢、邪沟三村土地826.9亩,租期十年,每亩租金每年600元,预计总投资450万元。目前已投资248.08万元,分别用于支付农民土地租金和购买水泥架、铁丝、种苗、化肥的费用。春节后即可大田移栽,一次种植,八年均可收获,平均每年亩效益在5000元左右。该公司以此为示范点,实行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经营模式,为农民提供种苗、高产栽培、科学采收、产品初加工一条龙技术服务,签订保护价回收合同,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解除农民后顾之忧,提高农民种植的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

另外,我们三塔是劳务输出大镇,大量农民外出务工,近几年在带回大量资金的基础上又带回了丰富的技术资源,目前,三塔人民回乡创业已进入高潮,使得我们的新农村建设进入了高速的发展阶段。

三、风土民情

每年的3月28日前后,三塔集的生意人就象过年一样准备各种物资、镇政府也会组织安排相关事项(如经济交流、责任安全等)、地方行政村会自发组织唱戏等文娱节目,等等。

庙会时间一般是3月28日前后七八天左右、最热闹的就是3月28日这天----是车水马龙、人声鼎沸,汇集了周边乡镇(如关集、原墙、三堂、利辛的巩店等)爱热闹的人们。这天是各行各业生意红火的一天、是农村物资交流难得的机会、也是串亲访友和娱乐热闹的一天......现在三塔集最繁华的一条街是新的东西街(粮食站向西)、其次就是南北大街(供销社到老十字街)、再其次是老东西街(现在这条街主要是卖服装为主)。每年3月28日前后,集南头(团结村)会安排一台戏、东头(三塔村)会安排一台戏、再有财神庙(老税务所向北)旁边也有台戏(三塔村安排的),届时还会有马戏团来三塔演出;届时,镇政府也会安排经济交流座谈会、招商引资洽谈会、农民工现场招聘会等。

(图2:热闹的三塔古庙会)

二夹弦剧种起源于河北,发展于山东荷泽,流传于苏、鲁、豫、皖四省边界地区,解放后在三塔受到重视,得以迅速发展,并逐步形成自己的特点。梆剧,又称豫剧,是三塔人民最受欢迎的又一剧种。解放前,主要由外来剧班和地方一些不正规的戏班子演出。如今,我们三塔有当地群众自发组织的梆剧团,逢年过节都走乡串镇的演出,极大地丰富了劳动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如今已是三塔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

四、新农村建设

三塔镇共有自然庄287个,通过集中规划的并严格按规划实施的不到20个,不占村庄总数的7%。当前存在的问题是,①村庄缺乏合理规划,造成农民建房无序,很多农民都是在自己的承包地或和别人换地建房,而一些确需建房的无地点,一部分人占着地点不建房,空壳村现象严重,造成极大的土地浪费。三塔镇区域总面积79.6平方公里,折合地亩为119400亩,而农业税计税的耕地数为6.3万亩,只占土地面积的52%,且计税耕地中有近10%被近年来的建房占用。

②农民建房缺乏科学的设计,造成建设的房屋功能单

一、样式呆板,建筑材料严重浪费。建房还都是三间两层的大通道;立面要么是“火柴盒”,要么就是波水瓦;在建筑材料使用上,只凭着建筑工人的施工经验,认为只要多用料就不会出问题,结果在钢筋、混合砂浆、水泥等使用上,大大超出了设计标准,造成浪费。③农村建筑工程队都是“亲帮亲,邻帮邻”组织起来的瓦工,没有经过技术培训,也没有经过专业人员指点,就是“二十年媳妇熬成婆”的进位元元模式,从掂泥兜子到上墙垒砖,再到“老师傅”这样一个循环的过程,在农村建房过程中从“土坯房”到“一八墙”,到“大走廊”,再到现在的“小洋房”的进化过程中,已不能适应建设发展的要求。过去盖砖瓦房都能把墙砌裂了,盖楼房就更不行,往往把房顶盖漏,柱子砌歪,墙体砌裂等新楼建成旧楼,新楼建成危楼现象。④庭院布局不合理,现在农村建房还是沿袭过去“堂屋座后,院子在前,鸡鸭鹅猪放在进院”,人畜混住,露天粪堆,暴露厕所,随处可见,远看“亮堂堂,近看乱脏脏”,居住环境极差,容易传播人畜共患盒传染疾病(举例)。

为切实抓好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民的居住条件,提高生活水平,安徽省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在全省征集农村住宅设计,并精心筛选出近百种功能齐全,造型新颖的设计图纸,编制了《安徽省新农村建设图集》,每村1份,用于指导新农村建设。在我建设中也可以不断研究、探索出适合本地实际的新样式。根据现代生活水平的发展需要,农村住宅强调经济性、功能性、环保性、节能性。要求用水、用电,电话、有线电视、宽带网综合考虑;畜禽圈棚,厕所与沼气池配套建设,庭院设置为前后两屋院,两层或两层半楼房,按厅室设计,卫生间、厨房一应俱全,每户占地控制在220平方以内。规划实施从2007年开始,用10到15年的时间完成全镇五十多个居民点建设。我们新农村规划建设的实现以加强三塔镇土地资源保护和镇建设规划管理为工作重点,逐步改善村镇生产、生活环境,实现三塔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五、评价及建议

目前,我们三塔镇的各方面发展良好,招商引资工作业绩突出。如今,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文化、卫生、教育等事业也健康发展。目前的三塔是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但是由于整体水平不高,技术还不够到位,资金也有所欠缺,所以我们的整体竞争力还有待提高。我希望有更多的人才返乡创业,帮助家乡建设,为创造更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只要我们坚定党和政府的领导,坚定不移的发展科教事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们三塔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的辉煌。

备注:本文参考资料来源:三塔镇人民政府网。

2009-5-6

第二篇:呈坎镇人文地理研究报告

呈坎镇人文地理特征研究报告

胡珍珍

地理科学专业2007级1班

学号170207042

一、自然地理概况

呈坎位于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黄山风景区的南麓(东经59°55′,北纬118°15′;在徽州区通往黄山的公路佛子岭段折向东北五公里处),北距黄山40公里,南距徽州区政府驻地--岩寺镇15公里。

呈坎历属歙县,1987年地级黄山市设立,呈坎划归黄山市徽州区,于二00二年撤乡设镇。呈坎镇东与历史文化名城--歙县许村镇毗邻,南与潜口镇接壤,西与西溪南镇、洽舍乡相连,北与富溪乡相依,属徽州区的畈、山结合部。行政区域面积82.4平方公里,辖10村111个村民组,3954户13598人。境内人口以汉族人口为主.呈坎镇人民政府驻地--呈坎村,一九九六年五月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安徽省历史文化保护区”,现有两个国保单位(22处),并正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是全镇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金融、信息的中心。

山河:呈坎属黄山山脉,平均海拔350米。众川河是境内主要河流,长达19公里,流域45.58平方公里,属于新安江的三级支流。

气候:呈坎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年最高气温为40℃,年最低气温为-10℃,年平均气温16℃,年平均降雨量1450毫米,夏雨集中,伏秋多旱,冬季少雨。夏季气温稍低,而冬季气温稍高,日照稍短,农作物生长期略长。

土壤与植被:农、林产业占全镇的主导地位。A、土地资源:辖区土地资源8248公倾,其中:林地5738公倾,占69.5%,森林覆盖率62%;耕地738公倾,占9.5%;园地1021公倾,占12.4%;茶园1010公倾,占园地面积的99%;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24公倾;交通用地48公倾;水利用地257公倾。B、水利资源:众川河纵贯南北,灌溉流域两岸340公倾农田;丰乐水库发挥着灌溉、防洪、发电、淡水养殖的综合作用。C、土壤资源:呈坎全年无霜期240天。川地多为红壤冲积土,山区土壤多为红壤、黄红壤,适宜林、竹、茶、香榧、果木、中药等经济作物生长。

呈坎地处青山翠竹之中,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为一体。生态环境优美,人文景观独特,地方物产丰富,交通十分使捷,205国道横贯境内,由南向北直抵

黄山风景区。

图一

村子外围

二、人文地理特征

1、文化

呈坎文化是徽文化的一个重要体现。镇内不仅有体现徽文化特点的徽州古建筑,还有徽文化的重要特点之一的牌坊。《牡丹亭》作者汤显祖曾说“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身处在古老朴实徽州土著村落的古民居之中,和当地山越族居民一起生活,品尝农家野味土菜、慢品徽州茶道、走访当地农家。观赏“中国戏曲文化活化石”之称的--傩戏、中国最具地方特色的徽州古老戏曲--黄梅戏,体味徽州人家的民俗风情,感受徽州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古朴情结!

徽州文化内涵丰富,在各个层面、各个领域都形成了独特的流派和风格。如新安理学、徽派朴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版画、徽派篆刻、徽剧、徽商、徽派建筑、徽菜、徽州方言等等。它是一部反映我国古代码民间生活的百科全书。在全国领取风骚800年之久,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呈坎村被朱熹誉为“呈坎双贤里,江南第一村”的呈坎村位于黄山市徽州区北部,距2O5国道仅5公里,为呈坎政镇府所在地、现有人口2700余人,呈坎古名龙溪,自唐末江西南昌府秋隐、文昌罗氏二兄弟举家迁此“择地筑是而居”易名呈坎以来,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是我国当今保存最完好的古村落之一。

呈坎依山傍水,融自然山水为一体,二圳五街九十九巷,聚集着不同风格的亭、台、楼、阁、桥、井,祠、社及民居,全村现保存着明清建筑100余处,其

中有罗东舒祠、长春社、罗润坤宅等国家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精湛的工艺和精美的石雕、砖雕、木雕、彩绘将徽州古建筑艺术的古、大、美、雅体现得淋漓尽致。被中外专家和游人誉为“中国古建筑艺术博物馆”;呈坎人杰地灵、人文荟萃、名人辈出,历史文化沉淀深厚,至今仍保留着董其昌、林则徐等历代名人题写的牌匾30余块。1995年5月,呈坎村被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现被列为第五批国家级历史文化保护区推荐目录。

图二

呈坎远景

呈坎依山傍河而建,座西朝东、背靠大山、地势高爽、选址完全符合“忱山、环水、面屏”的古代风水理论;两条水圳引众川河水穿街走尸,现仍发挥着消防、排水、泄洪、灌溉等功能;众种河绕村而过,故而呈坎村桥多,其中著名的有元朝修建造型优美的环秀桥、明代修建的江南单孔跨度最大的石拱桥----隆兴桥;十字路口与丁字路口至今仍保留着3座打更防盗和节日悬灯照明的明代更楼,由于选址审慎、布局合理,精心设计、施工,古村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以山为本,以水为魂的山水田园特色显著。

2、建筑

徽州古村落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成熟的一大建筑流派; 徽派建筑的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民居、祠庙、牌坊和园林等建筑中,村中仅明代建筑就有28处。呈坎依山傍水,融自然山水为一体,二圳五街九十九巷,聚集着不同

风格的亭、台、楼、阁、桥、井,祠、社及民居,全村现保存着明清建筑100余处,其中有罗东舒祠、长春社、罗润坤宅等国家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精湛的工艺和精美的石雕、砖雕、木雕、彩绘将徽州古建筑艺术的古、大、美、雅体现得淋漓尽致。被中外专家和游人誉为“中国古建筑艺术博物馆”。呈坎现有宋、元建筑各一幢,其一是长春社,宋建明修是徽州仅存的古代祭祀土地神的公共建筑;其二是罗会泰宅(俗称老虎润)为元代建筑,呈正方形、高大精美、宛如古堡。呈坎明清建筑不仅数量大,而且祠堂、民居、更楼、石桥类型多样,仅三层楼民居现仍保存7幢,尤其是罗会炯宅(罗应鹤官邸)石牌楼门罩;罗会炳宅(俗称石柱厅)木牌楼门罩、须弥座、高大客厅和独柱旋转楼梯;罗长铭宅天井鱼池;罗季颖宅雕甍镂栋;罗来龙宅猪食槽天井;敬老院支祠暗壁楼梯;汪闺秀宅陶瓷水枧;环秀桥水构亭;灵山岭石构亭以及民宅的斜门、铁皮门、楼厅美人靠、窗户遮羞板、石雕、木雕、砖雕以及月梁、梭往、彩绘等,特色显著;呈坎古村保存至今的明代建筑,虽遭大量破坏,但仍占黄山市首位,而且类型丰富,风格之独特,在全国都属独一无二,故有“呈坎民居甲天下”之誉。

图三

宝纶阁祠堂

图四

徽州民居特点--天井

3、风俗

徽剧、徽州目连戏、闹灯会、女婿上门、上九庙会、草龙、徽州竹编技艺 ,灵山酒酿 ,徽州毛豆腐,古塘菜糕,呈坎长春大社及徽州社屋民俗,灵山庙会。

4、工业

据黄山新闻网报道 3月12日上午,位于徽州区呈坎镇的黄山市新建茶叶机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片繁忙的景象,工人们正在为新签下的订单加紧工作。据了解,新建茶叶机械有限公司是该镇2008年引进的项目,经过资源整合和多方努力,实现了当年引进、当年投产、当年见效,今年1至2月销售额更是达到了300万,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为当地打造工业强镇开好了局,起好了步。

黄山市新建茶叶机械有限公司的发展只是呈坎镇经济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镇始终坚持工业强镇发展思路,把促进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作为实现呈坎强势崛起的中心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工作,努力破解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几年来该镇共引进项目44个,其中工业项目30个,2008年更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全年引进项目13个,工业经济实现税收达534万元,进一步夯实了镇级经济基础。

三、认识:

呈坎镇有良好的旅游资源,如自然景观有灵山,丰乐湖景区等,文化景观丰富十分不仅有古代的建筑村落,还有会文化的典型建筑—牌坊。且靠近黄山风景区,发展旅游业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因此,呈坎镇应加大对旅游方面的开发,加大旅游宣传,但同时也要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是旅游资源能够发挥其作用。加强保护古民居意识,实现保护和开发和谐。

呈坎镇土壤属于红壤,产值不高,要加强红壤的改造,同时也要种植适合红壤的经济作物,如茶树和毛竹,发展特色工业,如茶叶加工业,竹笋加工等。如一些知名企业,漕溪茶厂。

呈坎镇民风民俗众多,是千百年来徽文化的重要体现,应加强保护,使其能渊源流传下去,有利于徽文化的历史研究。

图五

晨曦中的山村

呈坎是农业大镇、旅游新镇,是一方后发优势很大的希望之地。进入21世纪,镇政府带领全镇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忠诚实践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进一步弘扬“艰苦奋斗,乐于奉献,务实创新,敢于争先”的徽州精致,加快发展,富民强市”为主题,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科教兴镇大开放和可持续发展六大战略,建设新徽州新辉煌。

第三篇:安徽省定远县三和镇人文地理调查研究报告

定远县三和镇人文地理特征研究报告

摘要:世界的发展趋势是伴随着开放与合作逐步淘汰竞争中的弱者的,地域发展的差异性伴随着地域自然、社会形态的不同而产生,因此作为地域实体单元,必须充分了解自身地域实体特点,充分寻找符合自身发展的思路,以应对全面、协调发展的需要。三和镇交通便利更有资源环境等方面的优势,加之近年来滁州市对城乡一体化的不断重视和三和镇人民群众的了努力下,使得三和镇在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关键词:三和镇;人文地理;自然概况;文化特征一、三和镇的地理位置概况

(一)地理位置:

三和集地处定远县城东北31公里处,东与明光市横山乡、北与凤阳县梅市乡、红心乡毗邻,是二县一市交界地。交通条件极为便利,距津浦铁路15公里,距104国道10公里,往返客车可直达合肥、蚌埠。人口3.8万人,下辖10个行政村,204个村民组,镇直单位十几个。

(二)地貌与土地资源:

处于江淮波状平原区,以高丘和中丘为主。地面海拔标高100-344.7m,山体较陡,组成物质主要为震旦纪~寒武纪白云岩、灰岩等碳酸盐岩类;低丘主要分布于区内的东南部,地面标高80-120m,组成物质主要为中元古界浅变质岩类和震旦寒武纪碳酸盐类;波状平原分布于区内中部,由更新世冲积物组成,标高20-50m;冲积平原主要展布于南部滁河及其支流河谷地带,为全新世冲积物组成,标高10-20m。三和集镇与原练铺乡合并后,拥有国土面积135.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3万亩。

(三)河流:

位于池河下游,地势低洼。

(四)植被:

拥有林业面积数千亩,尤其是定明路段两侧,绿树成海,郁郁葱葱。

(五)人口和名族:

和集镇与原练铺乡合并后,下辖10个行政村,204个村民组,镇直单位十几个。人口3.8万人,以汉族为主,有部分回族。

(六)气候:

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性气候

(七)自然资源:

三和境内自然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丰富高品位石膏名冠华东,品质优良;所产黄砂如鲫腹之卵,粒粒金黄。

二、三和镇人文地理特征

(一)政治:

三和集镇与原练铺乡合并后,人口3.8万人,下辖10个行政村,204个村民组,镇直单位十几个。成立了乡镇服务中心,提高了政府政务的公开和办理业务的便捷,方便了人民群众。成立了乡镇服务中心,提高了政府政务的公开和办理业务的便捷,方便了人民群众。成立了乡镇服务中心,提高了政府政务的公开和办理业务的便捷,方便了人民群众。

(二)经济:

随着石膏产业等发展日渐成熟以及外出务工人员回乡投资,经济发展迅速。特色产业:石膏及其制成品,包括石膏粉、石膏板产品。业内企业:三和石膏开发有限公司、三和石膏板业公司。现有生产能力,三和石膏开发有限公司年开采石膏80万吨,三和石膏板业公司年产5万吨石膏粉、1200万平方米石膏板项目正在兴建之中。

(三)教育:

镇上有三和中心小学和三和初中,下面部分村庄有小学。孩子的学习日益得到家长的重视,陪读现象日渐频繁。随着经济的发展,家庭收入提高以及国家和地方的一系列助学政策的实施因贫困而辍学的情况越来越少。这让越来越多的孩子走进了大学校园。

(四)宗教:

该镇人口多为汉族,有部分回族。区内宗教信仰以佛教和基督教为主。

(五)方言:

属江淮官话,是使用江淮官话地区为数较少的几个能区分n与l声母的地区之一。但存在n与、in与i韵母不分的现象。例如:根=庚、深身=升声、金民=京明。

(六)饮食文化:

因地处安徽东部饮食受到徽菜中沿江风味的影响,以咸为主,多使用“炸”等烹调技法;又因靠近南京,饮食也体现出淮扬菜的特点,继承了淮扬菜的“炖、焖、烧、焐”的烹调方法,讲究“原汁原味,一物一性,百菜百味”的特点。注重刀工,口感酥脆,咸则咸香可口,甜则鲜醇不腻。

(七)建筑景观:

三和集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一千多年前,三和古称“倪曲营”,明朝时期出生的吴良,官至靖海侯,是朱洪武打江山的开国大将;清朝出生的李小江,是全国有名的书法家。境内自然景观优美,曾有苏桥印月、槐院古树、柳行闻莺等八大景观。解放前夕,曾是方圆数百里物资的重要集散地,人称“小南京”,连接淮河的码头石阶达数丈之宽,街上有百家商号,白日车水马龙,夜晚灯火辉煌,一片繁华。经过历代发展,形成了以吴、李、王、黄四姓为主,拥有数千人口的古镇,镇内街道纵横,号称“九街十八巷”。如今班驳的木门,已难寻往昔的踪影。

(八)特产:

1.三和千张:三和千张历史悠久,品质优良,其特点是:单页薄如纸,色泽微淡黄,质细如豆腐,咀嚼筋而香,物美价又廉。采用传统工序,必用流经境内的池河水净化后,手工精制而成。烹调方法多种多样,可采取烫、炒、烧、煮

等形式。贮存时将千张切成丝条状晒干,食用前加少许食用碱,开水烫一分钟左右即可。三和特产豆制品“三和轩”牌千张口感细腻、豆香纯正、薄透耐煮,成为当地人节日送礼的佳选。

2.梅白鱼:境内河段所产“梅白鱼”肉嫩鲜美、入口琼浆如奶,名扬四方。

三、认识

(一)评价:

1.丰富的石膏黄沙等自然资源的开采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收益,但是随着定远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对石膏黄沙的需求不断加大,盲目无节制的开采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如对河床、农田、公路等的破坏。

2.俗话说得好,要想富先修路。如今三和镇与各周边各镇交通便利。三和镇通往各村的道路都已修成水泥路,方便了与外界的沟通与联系。既有利于“引进来”,又有利于“走出去”。但是,由于黄沙石膏开采商为谋取利益,大量载石膏黄沙的车辆严重超载。这不仅威胁了司机的生命安全,也减短了公路的使用寿命,实在是不可取。

3.国家及当地政府积极投资基础教育,三和镇的小学及初中的教学楼得以修葺和扩建。教学设施也在不断完善。随着家庭经济收入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孩子的学习,陪读现象日渐频繁。由于社会、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农村孩子走进大学已不再是梦。

4.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文化素养随之提高,人们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逐渐远离了迷信和赌博等不良低俗文化。如,现在镇上每晚都有一些人在跳广场舞。这些现象反映了人们在物质文化得到满足的同时精神文化也在不断提高。但是由于农村受封建传统思想的影响根深蒂固,低俗落后文化在短时间内还很难根除。比如,重男轻女的思想就一直存在。改善农村精神文化面貌,任重而道远。

(二)建议:

1.三和镇拥有着丰富的黄沙和石膏资源,随着现在定远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对黄沙石膏极其的需求。但还是希望他们能合理的开发这些黄沙石膏资源,不要破坏河床、农田和道路的基础,可持续性发展才是长久之计。在发展和创造财富的过程中,不要破坏了生态环境和当地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相关部门要加强对黄沙石膏开采的监管力度,确保开采可以安全高效的进行。

2.由于三和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许多青壮年选择到江浙地区打工。各村庄只剩了老人和孩子,这就导致了大量留守儿童的存在。这些留守儿童由于没有得到父母的监管,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这些孩子的教育问题更是可想而知了。当地政府和学校要加大对这些孩子的关注度。父母也要明白孩子真正的需求,有的时候,不是一切问题都是钱可以解决的。父母要认识到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

3.由于农村受封建传统思想的影响根深蒂固,低俗落后文化在短时间内还很难根除。当地政府要积极倡导并举办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素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改变农村落后的精神文化面貌。

总之,发展问题任重而道远。希望每一个三和人都有一种“三和是我家,发展靠大家”的思想,努力建设我们共同的三和。最好,希望三和的明天会更好!

第四篇:六安人文地理特征研究报告

六安市人文地理特征研究报告

丁冉

地理科学专业2007级(1)班 学号 170207001

我的家乡在安徽省六安市。对这个生活了十几年的地方总会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无论将来的我会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我的家乡,那个美丽又充满活力的地方。

一、自然地理概况

六安位于安徽西部,大别山北麓,俗称“皖西”,是大别山区域中心城市。六安地势西南高峻,东北低平,呈梯形分布,形成山地、丘陵、平原三大自然区域。全市界于东经115°20’-117°14’,北纬31°01’-32°40’之间,属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转换的过渡带,季风显著,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在特定地域和气候条件的共同作用下,境内物产富集,矿产众多,可谓“大别山藏珍蕴宝,淠史杭泻玉流金”。

图一 六安市区鸟瞰

全市总面积17976平方公里,占全省12.9%,分为大别山北坡山地、江淮丘陵、江淮岗地和平原圩畈四大单元。西南山峦起伏,中部为丘陵、岗地,东部和北部为沿淮平原和杭丰圩畈区,是全市优质粮、油、棉的主要产区。江淮分水岭使境内形成了淮河、长江两大水系,淮河流域面积占总面积的83%,长江流域面积占17%。全市现有耕地660万亩,山场1100万亩,水面351万亩(其中可养水面95.5万亩),土地利用结构是“五山一水三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土

壤类型有黄棕壤土、水稻土、潮土、砂姜黑土、山地草甸土等,其中水稻土占36%。

全市地表水资源总量为99.9亿立方米,具有南多北少、年际变化较大、时空分布不均等特点。径流量主要集中在汛5—9月份,汛期径流量约占全年的70—80%。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区的淮河干流,从霍邱县临水镇入境,于寿县郝家圩出境,流经六安市长达125公里,约占淮河总长度的12.5%。境内有淠河、史河、杭埠河等7条主要河流。

全市属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带、皖中落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地带。境内有维管植物186科、714属、1638种;裸子植物8科、18属、30种;被子植物150科、644属、1518种。野生香料植物有桂花、兰草、蔷薇、香附子、蒿本、白芷、独活等。野生猕猴桃、野山楂等野果,年产量均在3000吨左右。药用植物共203科、1360种,其中霍山石斛、安徽贝母、断血流、茯苓、天麻、灵芝、银杏、西洋参开发已具有一定的规模。

全市159个乡镇、8个街道、85个城市社区、2846个村民委员会。总面积17976平方公里。总人口695.5万人。有29个民族,以汉族人口为主,少数民族占0.7%,以回族居多。

图二 将军山渡槽

二、人文地理概况

六安历史上经济开发较早,曾享有“金六安”的美誉。近代以来,战事频仍,自然灾害较多,一度发展缓慢。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市经济建设发生历史性巨变,培育起区域经济支柱产业,建立了地方国民经济体系,保持着较好的发展势头。

在经济方面有如下几点:农业经济:六安是农业大市,农产品品种多,产量高,质量优。具有多家知名企业,六安瓜片在中外享有盛名。

图三 白鹅之乡

工业经济

六安工业门类齐全,初具规模。近年来,通过改制、改组、改造,发展迅速。200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95.2亿元。粮油工业,纺织工业,机械工业,轻工业,建材工业,医药化工业,建筑业等。

另外还包括房地产业,个私经济,开放型经济,金融保险等。

在教育方面,六安具有先进的教育方式,我的高中六安一中更是在全省排前三名,每年向社会输送大量的优秀生源。

皖西山川锦绣,人文荟萃,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并以其山水兼得、名胜众多而跻身于安徽旅游大市行列,成为全省六大旅游区之一。目前,已形成4条主要旅游线路:

1、西北线古文化揽胜旅游:寿春古城、八公山、淮南王墓、廉颇墓、珍珠泉、孙公祠、安丰塘、水门公园、李家圩地主庄园。

2、西南线山水观光旅游:天堂寨、梅山水库、金寨革命烈士博物馆、胡氏祠、大王庙、铜锣寨、佛子岭水库、小南岳。

3、东南线休闲娱乐旅游:万佛湖、万佛山、万佛温泉、周瑜城、七门堰、启德文化院。

4、六安近郊旅游:大华山、洞天湖、东石笋、昭庆寺、皋陶墓、横排头、西古城遗址、皋城双塔、皖西烈士陵园。

远在新石器时代,六安就有人类活动。上古时,这里是偃姓皋陶部族活动和聚居地。公元前 121年,汉武帝取“六地平安,永不反叛”之意,置六安目,“六安”之名沿袭至今。1949年1月,六安解放,4月,成立六安地区专员公署,隶属皖北行署。1952年,皖北行署与皖南行署合并为安徽省。此后,庐江

县一度划入六安专区,后划归巢湖专区;肥西县曾两度划入六安专区,后划归合肥市。1978年,以六安县城关及近郊组建县级六安市。1992年12月,六安市与六安县合并,称六安市(县级)。1999年9月,国务院批准六安撤地设市,原县级六安市分设为金安区、裕安区。2000年3月,省辖六安市成立。

六安历史上是战略要地。古诗赞曰:“屏障东南水陆通,六安不与别州同。山环英霍千重秀,地控江淮四面雄”。发生在这里的不少重大历史事件,对中国的历史进程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战国后期,楚考烈王迁都寿春,使寿春成为楚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公元383年10月,东晋迎战前秦,在寿阳(今寿县)淝水取得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的胜利,改变了北强南弱的局面,开始了南北朝对峙。辛亥革命时期,寿州崛起的淮上军,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一支劲旅,先后光复了六安、霍邱、颍上、阜阳等23个州县,推动了江淮地区的革命发展,在近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六安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早在1920年,以辛亥革命老战士朱蕴山为代表的六安进步知识分子,就组织了“中国革命小组”,从事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反帝反封建活动。1923年,寿县小甸集成立中国共产党特别支部,直属党中央领导,是安徽建立最早的党组织。1929年,相继爆发了立夏节起义和六霍起义,诞生了红十一军三十二、三十三师,创建了皖西革命根据地。皖西成为红军的摇篮之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32年3月,徐向前在这里指挥了历时 48个日日夜夜的苏家埠战役,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第三次围剿”,取得了鄂豫皖苏区空前的大胜利。抗战初期,六安以其重要的地理位置一度成为安徽省首府,国共两党的重要机构设驻于此。1938年2月,安徽省抗日民众总动员委员会在六安成立,董必武曾在这里指导和推动抗日救亡运动。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成为中国革命战争中的重大转折。

古往今来,这块土地英才辈出。上古有辅佐舜禹而劳卒的皋陶,汉有“开巴蜀教化之风”的文翁,三国有“雄姿英发”的名将周瑜,宋有名冠“宋画第一”的国画巨擘李公麟,明有我国兽医学鼻祖喻本元、喻本亨,清有一代帝师孙家鼐。近代有辛亥名杰柏文蔚、张汇滔,抗日名将方振武、孙立人,著名左翼作家蒋光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涌现了以许继慎为代表的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先驱。在五六十年代授衔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军中,皖西籍就有108名,占全省130位的85%。全国9个将军县,六安就占2个(金寨县、原六安县),被誉为“将军之乡”。

六安依山襟淮,承东接西,区位优越。东与省会合肥市相连,南与安庆市接壤,西与信阳市毗邻,北接淮南市、阜阳市。贯淮淠而望江海,连鄂豫而衔中原,是大别山沿淮经济区的中心城市。312、206、105国道、合九铁路、宁西铁路、淠淮航道纵横全境,六安至合肥骆岗机场仅需1小时,交通十分便捷。

六安资源丰富而独特。这里水源充沛,水质优良。佛子岭、梅山、龙河口、响洪甸、磨子潭五大水库总蓄水量为67.3亿立方米。境内有木本、草本植物3800 多种,各类水陆栖生脊椎动物500多种。盛产110多种名特优稀农副产品和1400余种中药材,粮、油、棉、麻、茶、茧、板栗、肉禽、羽绒、水产等产量多数居全省第一,六安瓜片、皖西白鹅及其羽绒、霍山石斛等称甲全国。境内已探明矿藏30多种,铁、金、铅、锌、石英石、花岗石、水泥灰岩等储量甚丰。

境内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众多,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有国家级森林公园天堂寨,有南岳山、铜锣寨、万佛山、八公山等风景名胜区,奇松怪石,珍禽异兽,尽显造化之神韵。有万佛湖、安丰塘、水门塘等休闲度假区,水天一色,碧波万顷,尽享自然之美妙。有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寿县,保存着全国唯一完整、宏伟壮观的宋代古城墙,以及历史悠久的古建筑、古墓群、古战场,文化积淀深厚,给人以智慧,催人以遐想。还有多处省级以上重点保护的革命纪念地,真实地记载着革命战争以来,皖西地区革命先烈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新中国建立以后,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邓小平等先后视察六安。1991年,六安遭受特大洪涝灾害,江泽民、李鹏等亲临灾区,慰问灾民。六安还是全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之一。早在1978年,为鼓励抗旱秋种,肥西县山南、官亭(时属六安地区)和六安县三十铺等地,群众自发搞起了包产到户,并由点到面在全地区推开。改革开放以来,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2001年,农业总产值71.8亿元(90年不变价),规模工业总产值195.7亿元,分别比1978年增长21.56倍和39.7倍;三产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78年的18.4%提升到32.4%;旅游经济、个私经济、开放型经济蓬勃发展,正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城镇化水平由1978年的8.2%提升到19.8%。农村面貌大为改观。村村通电、通邮、通广播电视,85%的农户住上了新瓦房,95%的村通了公路。群众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多年来,全市认真落实和完善扶贫优惠政策,着力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实施科教扶贫、开发式扶贫、劳务输出扶贫,271万人口摆脱了贫困。2003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36元,职工年平均工资收入8312元。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实现了教育“两基”目标,创办了皖西学院、六安职业技术学院,发展了广播电视,繁荣了地方文化,改善了城乡医疗卫生条件。全市进入了总体脱贫致富、迈向小康的历史新阶段。

六安市是革命老区,是资源富市、农业大市、旅游新市,是一方后发优势很大的希望之地。进入21世纪,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

旗帜,忠诚实践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进一步弘扬“艰苦奋斗,乐于奉献,务实创新,敢于争先”的六安精神,以“加快发展,富民强市”为主题,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科教兴市、大开放和可持续发展六大战略,建设新六安,再创新辉煌。“十五”期末,基本形成建成区4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40 万人、设施比较完善、功能比较齐备的中等城市,全市实现小康目标。

六安是一个新城,以前的六安是比较穷的地方,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六安如同一颗逐渐成长的大树,越来越繁荣!

第五篇:来安县人文地理特征研究报告

来安县人文地理特征研究报告

07级地理二班 周旋 学号:170207108

一、地理概况

1.地理位置

来安县地处安徽省东部边陲,介于长江、淮河之间,地理坐标为:北纬30°12′—32°45′、东经118°20′—118°40′。县域东邻天长市和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西接明光市、滁州市,南连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北界江苏省盱眙县,滁天公路、104国道经及蚌宁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南北最长处55公里,东西最宽处30公里,县域总面积1481平方公里。

图-1 来安县交通区位

来安县城—来城(新安镇)位于县域中部偏西,距滁州市17公里、南京市60公里、合肥市170公里,扬州市131公里,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森林覆盖率为15%。

来安县河流属长江、淮河两大水系,总长226公里,总流域面积1481平方公里;其中属长江水系的有滁河、新来河、清流河、五加河、施河、皂河,总流域面积1220平方公里;属淮河水系的有白塔河,流域面积261平方公里。

2.地貌与河流

县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北部为丘陵,主要有长山、龙王山、马头山、练子山,海拔在60—200米之间,最高的龙王山海拔219米。县境南部为岗坳相间的波状平原,缓丘零星分布。滁河、新来河两侧为较广阔的河谷平原。全县海拔高度小于220米,相对高程大于100米。境内地貌类型分为丘陵、阶地和河漫滩三种。

县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北部为丘陵,主要有长山、龙王山、马头山、练子山,海拔在60—200米之间,最高的龙王山海拔219米。县境南部为岗坳相间的波状平原,缓丘零星分布。滁河、新来河两侧为较广阔的河谷平原。全县海拔高度小于220米,相对高程大于100米。境内地貌类型分为丘陵、阶地和河漫滩三种。

来安县河流属长江、淮河两大水系,总长226公里,总流域面积1481平方公里;其中属长江水系的有滁河、新来河、清流河、五加河、施河、皂河,总流域面积1220平方公里;属淮河水系的有白塔河,流域面积261平方公里。

3.气候与植被

来安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适中,雨热同季,但降水不均匀.来安县日照多,湿度大,无霜

期较长,为季风气候显著的副热带(北亚热带)温暖带过渡的湿润与半湿润型气候,年平均气温14.9℃,无霜期217天,年平均降雨量975.3毫米,由于受季风气候影响,时有旱涝发生.植阔叶林为主。

图-2 来安县森林植被

4.人口与民族

我的家乡人口众多,各个民族的都有,但主要以汉族人为主,我们生活在一起就像一家人,人们都朴实勤劳,虽然偶尔地也会有些矛盾,但那或许只是生活的乏味调剂罢了。只有在不断地摩擦中才能更好地去认识彼此,从而更好地一起为家乡的经济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和努力。滁县地区是汉族聚居区。随着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少数民族人口不断增加。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全区共有18个民族,总人口3397113人。其中:汉族3365700人,占人口的99.1%;少数民族31413人,占总人口的0.9%。在少数民族中,回族31329人,壮族75人,满族51人,畲族13人,苗族10人,蒙古族17人,维吾尔族1人,朝鲜族6人,瑶族3人,土家族5人,彝族2人,傣族4人,黎族1人,高山族1人,水族1人,锡伯族1人,京族3人。

二、家乡的人文特色

1.教育方面

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77所(其中完中5所、职业高中4所、初中24所、来城小学和乡(镇)中心学校22所、村完小12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编教职工3797人,在校学生77564人。而我则正是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正是有了这种机会我才能够更好去学习知识,从而实现自己的大学梦。

2.宗教方面

据我所知我们县出了地方性佛教之外,可能要以基督教信奉者最多,当然也有一部分的伊斯兰教信徒。以下是我搜索到的一些相关资料:来安教堂原为英籍传教士于1898年建成,至1997年因已有百年历史,成为破旧危房,不能满足信徒做礼拜需要,经市政府同意,1997年4月领建堂许可证,97年6月拆除旧堂,在旧址上重建建筑面积为1090平方米的新堂,新堂于1997年3月动工,1997年12月峻工,工期六个月,1997年12月24日进入新堂过圣诞节,12月28日举行新堂落成典礼。近年来,由于每年都有近三百位信徒受洗加入教会,教堂已远远不能容纳这三千多信徒,每逢礼拜日,堂内拥挤不堪,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且无停放车辆之地,2003年,吴正银牧师向政协提交关于要求征地的199号提案,2003年7月9日由滁州市宗教事务局给予答复,同意教会选址于扬子办事处境内,原南谯区蓄牧兽医站院地。并将方案报给规划局,后因该地已挂牌拍卖。2004年4月,教会又向市政府申请在琅琊区清流区办事处红庙行政村红庙村民组征地。2004年经规委会研究决定同意教会选址于规划的创业南路西侧清流办红庙行政,村红庙村民组北侧建基督教堂,并办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2004年10月22日领到用地规划许可证,现正在筹备建造新堂。

现在就拿我们身边的好多人来说,有好多人也都开始信奉教会,可能是他们精神上的一种寄托吧,现在社会的人们背负着很大的工作压力,尤其像今年这种情况,失业人员越来越多,事业和家庭都让他们累的透不过气来,所以他们需要这种精神上的缓解和释放。

3.家乡的旅游业的发展

随着家乡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业也随之逐渐地发展起来,据说以前来安就有所谓的十大旅游景点,但我不想说太多,只列举其中的一部分:

①、舜歌樵乐

来安县城北二十里,有一座舜歌山,又名大庵山,相传在古时,经常有砍柴人在山上互相对歌,可见当时民风非常纯朴、祥和。又传说,舜帝曾在此处,耕种并放声歌唱过,因此得名。现在该县的白鹭岛风景区,拟建舜帝的铜像,高38米,重70吨,底柱99根,其中间一根直径约2米多,目前基础已初步建成。

②、琉璃日影

县城内,曾经有四大古井,大旱时节,井水从不枯竭。琉璃井 位于县新安小学西侧,传说当年,在中午时分,阳光射入井中,光彩夺目,映射出琉璃般的色彩,故得名。该井的沿口为石制,随着时间的推移,沿口的四周,已经被打水的绳索磨出道道深痕。

目前来安县的四大古井中,唯一尚存的一口,就是琉璃井,至今附近的居民仍在使用此井水。

③、沙河带练

以前县城的东门,有一条河,水从沙石之间流过,清澈见底,故名沙河。该河环绕顿丘山后,并入来河,汇入滁河,最终流入长江。河的源头是县城北部的马岭山(位于该县的杨郢乡),上游弯弯曲曲,下游却是平缓开阔,恰似带练一般。

顿丘山,位于县城新安镇的赵坝村,在上世纪70年代,曾出土过大量珍贵文物,现为来安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④、八石仙踪

八石山在来城西南十里处,古时候这里巨石嶙峋,耸立山岭,周围全部是丛林环绕。据说,在汉朝时期,曾经有八为仙人往寿春寻找淮南王时,路过这里,每人找到一块大石头,并坐在上面休息。因而名曰八公山,亦名八仙山,后人称之为八石山。现在是县水泥厂的所在地。

⑤、石固呈祥

在县屯仓水库的东岸,有一山名曰:石固山。其顶部平敞,面积约8万平方米,可屯兵上千余人,山腰有跑马道环绕,山上曾经建有寺庙,但后来全部毁于战火,现在有些废墟还依稀可见。

宣德四年(1429年),石固山山民在山上捕获两只稀兽驺虞(传说中的义兽),其“不食生物,至信至德则应之上”,为吉祥物,后来被南京守备李隆携其进献朝廷。

⑥、五湖环秀

在县城东北十八里,有山名为白禅山,山下有白禅村,村前有五湖,虽已淹没,环秀未改,此山故又称为五湖山。到了清朝,人们又根据此山南北长20里,称之为:二十里长山,后简称为长山,沿袭至今。

这些已经是过去,现在的来安的旅游更据特色,尤其是以来安白鹭岛风景区最为著名。

图-3 白鹭岛风景区

白鹭岛风景区位于来城西北10公里,来明公路贯穿,交通便捷。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江淮分水岭独特地理类型的练子山蜿蜒曲折,东西横亘,具有十分丰富的物种资源和奇特的自然景观。高大的常绿针叶林、品种繁多的常绿阔叶林、大量的水生植物及微生物异彩纷呈。沿练子山北坡千步云梯拾级而上至山顶望景阁,万亩林海尽收眼底,各种奇观一览无余。

图-4 白鹭

白鹭岛三面环水,林茂幽深,每年清明至白露,数万之众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鹭栖息繁衍于此,或在树梢栖息,或在湖中觅食嬉戏,或在阡陌徜徉,创设了“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鹭鸶飞翔美如玉,群居树头唱情歌”的诗情画意。岛中部建有赏鹭亭,每当夕阳西下,晚霞满天时,鹭鸟饱食归巢,那种群鸟齐飞,高声鸣叫的场面,蔚然壮观,登亭观白鹭使您心旷又神怡。

练子山溶洞主要出露在练子山半山南坡,出露标高在95米~140米左右,洞内有多种奇石怪壁,主要有钟乳石、石柱、石笋等,其直径可达20cm~40cm左右,垂直滴水不歇。

三、我对家乡的一些建议

家乡现在虽然发展了,但也出现了一些实际存在的问题,如污染整治不到位,所以家乡发展了,人们的环保意识也应该跟上,要懂得发展重要,但环境也同样重要,只有有了好的环境条件,才会有更多的投资商愿意来这里,尤其是那些高新科技来这里,从而发展地方性的第三产业,改

下载三塔镇人文地理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塔镇人文地理研究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太和县三塔镇八里姜中学

    太和县三塔镇八里姜中学 标准化学校评估验收汇报材料 太和县三塔镇八里姜中学 2013年11月20日 太和县三塔镇八里姜中学 标准化学校评估验收汇报材料 为了适应教育事业的发......

    三塔镇中心校关工委工作汇报材料

    三塔镇中心校关工委工作汇报材料一、关于“中华魂”读书活动主题教育组织及开展情况。 三塔中心校对“中华魂”读书活动高度重视,首先中心校成立了领导小组,由中心校长关......

    人文地理

    人文地理环境是相对于自然地理而言,包括疆域、政区、军事、人口、民族、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城市、交通、文化等等。高中人文地理主要研究1:人口(主要是人口增长类型,影响......

    人文地理

    1.人文地理学:以地球表面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以人地关系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地理分布、扩展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地域结构形成的科学。2.人文地理......

    人文地理

    名词解释 1、人地关系:指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动态关系,是人文地理学的传统研究内容,要求我们在人地关系中认识人地系统,探讨如何适应和改造地理环境,科学地协调人地关系。 2......

    三塔中心校总结

    三塔镇中心校2011年度 工 作 总 结 二○一二年一月十八日 三塔镇中心学校2011年度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当地党委、政府和县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校长朱天斌的组织......

    黄山太平湖人文地理特征研究报告(优秀范文五篇)

    黄山太平湖人文地理特征研究报告王赟 地理科学专业2007级(1)班学号170207010我的家乡是在美丽的太平湖镇,一个被誉为“东方日内瓦”的地方。它属于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太平湖......

    绰庙乡人文地理特征研究报告(五篇材料)

    绰庙乡人文地理特征研究报告 朱良辉07地理(2)班学号:170207079引言:绰庙是和县最北端的一个乡,地处两省(安徽省、江苏省)三县(和县、全椒县、江浦县)交界处。境内南边赭山矗立,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