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审判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

时间:2019-05-14 05:44: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民法院审判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民法院审判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

第一篇:人民法院审判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

XXX人民法院

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

2016年3月

目 录

一、建设背景与必要性..................................................1 1.1 背景和依据........................................................1 1.2 建设的必要性......................................................2

二、建设目标与内容....................................................3 2.1 建设目标..........................................................4 2.1.1 总体目标......................................................4 2.1.2 具体目标......................................................4

三、建设方案..........................................................6 3.1 数字法庭建设......................................................6 3.2 审委会会议数字化建设...............................................6 3.3 网络系统建设......................................................7 3.4 机房建设..........................................................8 3.5 诉讼服务中心建设...................................................8 3.6 人脸识别系统建设...................................................8 3.7 电子档案管理系统...................................................9 3.8 数据交换系统建设...................................................9

四、保障措施.........................................................12 4.1 加强组织领导.....................................................12 4.2 加强队伍建设.....................................................12 4.3 加强经费保障.....................................................12 4.4 加强项目管理.....................................................12 4.5 加强调查研究.....................................................13

一、建设背景与必要性

1.1 背景和依据

2016年2月22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通过《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五年发展规划(2016-2020)》和《最高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五年发展规划(2016-2020)》。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主持会议强调,要加强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推动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转型升级,尽快建成以大数据分析为核心的人民法院信息化3.0版,促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

要充分发挥规划的重要作用,推动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转型升级。“十二五”期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法院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应用系统、数据资源和安全保障建设等取得重大进展,有力推动了人民法院工作发展。当前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司法需求对人民法院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信息化建设的任务更加重大、前景更为广阔。各级法院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十三五”规划,加强统筹指导,按照人民法院信息化发展规划要求,推动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转型升级。要充分发挥信息化建设服务人民群众、服务审判执行、服务司法管理的重要作用,努力建设“智慧法院”,尽快建成以大数据分析为核心的人民法院信息化3.0版,促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

要以促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为目标,围绕服务人民群众、服务审判执行、服务司法管理,突出“全面覆盖、移动互联、跨界融合、深度应用、透明便民、安全可控”的特征,加强顶层设计,加快系统建设,强化保障体系,提升应用成效。要对规划实施情况定期评估检查,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准确把握信息化建设的新需求,切实保障信息化建设的前瞻性、针对性、实效性。为省法院信息化3.0版做好更充分的准备,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我院工作中的广泛应用,我院编制了《XXX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

1.2 建设的必要性

1、案件数量的猛增要求人民法院必须不断提高审判质效

加强法院各项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不仅可以增进资源共享,提高审判信息的传递速度,节约诉讼成本,方便群众诉讼,而且通过电子化、网络化等科技手段,将为法院的改革和管理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加强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科学发展是建设现代化法院的重要内容,要作为审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开拓进取,为审判工作和人民法院各项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证。

2、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司法需求对人民法院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要充分发挥规划的重要作用,推动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转型升级。“十二五”期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法院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应用系统、数据资源和安全保障建设等取得重大进展,有力推动了人民法院工作发展。当前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司法需求对人民法院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信息化建设的任务更加重大、前景更为广阔。我院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十三五”规划,加强统筹指导,按照人民法院信息化发展规划要求,推动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转型升级。

3、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是“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

以促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为目标,围绕服务人民群众、服务审判执行、服务司法管理,突出“全面覆盖、移动互联、跨界融合、深度应用、透明便民、安全可控”的特征,加强顶层设计,加快系统建设,强化保障体系,提升应用成效。要对规划实施情况定期评估检查,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准确把握信息化建设的新需求,切实保障信息化建设的前瞻性、针对性、实效性。加强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的科学发展有利于人民法院广泛接受社会监督、提高司法透明度,同时个案在信息化系统内的公开,也有利于办案人员规范司法行为,接受审判监督。要以信息化建设为载体,以审判质量、效率评估体系建设为重点,完善审判监督管理。

二、建设目标与内容

当前,要实现全院信息化建设全面发展,需要学会用科学发展观的思维,以需求为向导,应用为重点,提高工作效率为核心,加强基础建设,完善建设规划。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充分认识做好“十三五”规划、建成人民法院信息化3.0版的重要意义。加强与政府部门沟通,最大限度赢得党委、政府和研发部门对法院信息化建设的支持。广泛征求并充分吸收各方面意见,推进完成我院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编制。要抓紧当前重点任务建设,进一步夯实信息化3.0版基础。

我院应结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全面加强人民法院信息化工作的决定>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全面总结我院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借鉴兄弟法院信息化建设的成果,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信息化建设原则,根据审判工作的实际需要,发展和推进我院及全省法院系统审判信息化建设。

我院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目标和要求可以归纳为:

充分发挥“08工程”的建设成果,结合自身建设现状和特点,坚持需求和问题导向,抓住关键环节,着力破解难题、补齐短板,科学制定方案,合理确定任务,确保2016年能逐项开展相关建设工作。

2.1 建设目标 2.1.1 总体目标

我院当前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系统总结我院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在今后一段时期进行有针对性的升级改造和基础建设,利用科技手段促进和保障各项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切实为完成繁重审判任务和保障司法公正创造有利的条件。使我院的审判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基本上符合人民法院信息化3.0版的要求,在兄弟法院中率先为即将到来的全国法院信息化建设做好充分准备。

2.1.2 具体目标

具体说来,我院的审判信息化建设将以下各项作为具体目标:

1、档案管理数字化

要逐步把法院审判、执行案件信息、人事劳资信息、财务物资管理信息、档案工作信息和法律法规信息、行政公文等录入计算机并转换为数字形式,形成电子档案。

2、数据交换网络化

现在法院之间、法官之间的交流还很被动、封闭,多以U盘和综合业务系统信息列表进行互传。年内要在法院内部构建起相对完整和有效的信息交换系统,并做好相应的教材制作和使用培训。

3、人员管理集约化

目前我院仍使用老旧的指纹打卡机进行考勤管理,降低了工作效率,提高了管理成本。要将传统的管理模式向集约化方向发展,以人脸识别技术为主体,整合干警考勤、出入门禁、食堂用餐、请休假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管理系统,提高管理效率。

4、会议系统一体化

对照最新的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会议室建设要求,我院的审委会会议室已无法满足信息化3.0版的要求,应严格按照最高院的标准进行重新设计施工。六楼大会议室也应该将模糊不清的投影仪淘汰,增设一台高清大屏幕。

5、诉讼服务实时化

诉讼服务中心的建设已经基本完成,但仍有提升空间,目前当事人对案件进行了解只能通过电话和现场咨询等传统方式。我院可在全市率先启用当事人案件信息查询密码,利用综合业务系统中现有的触摸屏接口,在诉讼服务中心增设一台触摸屏,方便当事人实时查询案件进度和相关信息。

6、基础建设标准化

目前我院信息化的基础建设已初具规模,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例如:互联网带宽无法满足要求、内网IP管理不够系统、官网建设落后、机房设施缺乏维护、看守所数字法庭建设停摆、两套数字法庭系统无法兼容等问题。在信息化基建方面应与上级法院的标准保持一致。

三、建设方案

3.1 数字法庭建设

我院未来新建、改建、扩建的数字法庭,应采用高清多媒体数字法庭能够通过现代多媒体音视频技术,以更清晰的显示、向更为广泛的受众展示庭审中的各种信息,其覆盖不仅限于当庭,还可通过不同方式,提供远程庭审、远程作证、庭外旁听、司法监督、庭审观摩等功能。统一接口标准,尽可能避免两套系统不兼容的情况再次发生,为我院未来建设新的官方网站增设庭审直播栏目排除障碍。

3.2 审委会会议数字化建设

我院现在的审委会还是传统的会议形式,利用普通会议室,审委员各成员研究案件卷宗并进行讨论,目前一些案件资料已经电子化,如电子案卷、庭审录像等,所以在当前的会议室条件下,无法全面、有效的查询所有案件资料。建设符合审委会业务要求的现代化的高科技审委会会议室。

审委会会议数字化建设工作就是围绕案件审判活动而进行的,审委会在进行审判指导时,借助高科技手段,快捷地展示音、像、文字、采证图片等多种媒体信息,完美再现庭审现场,方便审委会委员实时、全程动态了解庭审过程;完美展现案件的各方面的证据等信息,方便审委会委员快速了解案件相关的其他所有资料及信息,实现在线准确指导,直接提高审判效率和审判质量,同时为加强审判工作的监督和管理,提供强有力保障,最终保证“司法公正”。

审委会系统是案件信息综合应用高度集中的系统具体建设内容包括:

1、为案件承办人申请、制作汇报材料和整理案情汇报提供技术支持,尤其是有关案情汇报的内容,系统可根据需要自动生成,案件承办人可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

2、为审委会秘书会议安排、会议控制、会议记录等活动提供信息管理支持

和技术支持。

3、为审委会委员提供信息展现功能,通过数字法庭系统采集的有关庭审实况信息和证据信息。

4、为审委会委员和汇报人提供审委会会议中对案件材料的手写留痕功能和智能法规查询功能,为案件讨论过程提供方便。

5、构建友好、舒适、严肃的审委会讨论环境和易于管理与维护、开放的系统。

3.3 网络系统建设

网络系统作为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应采用市场主流产品和业界成熟技术,并充分考虑系统的扩展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确保整个网络基础设施运行稳定、可靠。我院目前在网络建设上仍存在以下不足:

1、互联网宽带带宽不足。我院宽带带宽仅几十兆,与我院信息化建设总体要求不相符,为避免如李昌平主任观看我院大唐触摸屏演示时发生的卡顿现象再次发生,应尽快将我院互联网宽带带宽升级至100兆以上。

2、内网IP管理混乱。经常出现因IP冲突,导致无法登陆综合业务系统,无法使用打印机等现象,严重影响了我院干警正常的工作效率。应委托专业的网络公司对我院使用内网的计算机和设备进行梳理,尽快形成解决方案,保证我院干警用网稳定。

3、网站建设滞后。我院的互联网官方网站建设和运用虽然领先于兄弟法院,但与省市法院的建设水平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目前网站的功能指标和版面设计已经不能满足人民法院信息化3.0版的要求。应将官网升级纳入经费预算,尽快对网站设计建设进行招标。同时我院内网首页虽然实用,但界面长期为改进,可与官方网站的升级同步进行,新增杀毒软件更新和下载窗口,由专人定期更新杀毒软件和病毒库,彻底解决我院内网计算机“杀毒难”的问题。

3.4 机房建设

得益于省政法网工程建设,我院机房整体标准已较为规范,但仍有待完善之处:

1、防火门的安装。由于需要破拆墙体扩大门框,故暂时被搁置,可适时安排相关人员对其进行施工安装,确保防火安全。

2、增加湿度监控预警装置。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需要一个干燥的环境,目前正值雨季,为保障机房环境适宜,应增加一台湿度监控预警装置。

3、清理更换废旧办公用品和设备。目前机房放置有一台老式计算机和一张破旧电脑桌,不仅影响机房的美观和整洁,而且由于电脑桌不是防火材质,易引发火灾,存在安全隐患,应及时清理。同时增配一台新计算机和防火材质电脑桌,在处理机房故障时可方便调试。

4、保证机房卫生。过多的粉尘会影响各类电子设备正常工作,需派专人定期对机房进行清洁打扫。

3.5 诉讼服务中心建设

去年,我院诉讼服务中心已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各项功能和设施也已基本完善。目前来看,可改进的地方还有一处,目前当事人对案件进行了解只能通过电话和现场咨询等传统方式。我院可在全市率先启用当事人案件信息查询密码,利用综合业务系统中现有的触摸屏接口,在诉讼服务中心增设一台触摸屏,方便当事人实时查询案件进度和相关信息。现有的触摸屏由于配置较低,常出现卡顿现象,新的触摸屏应采用更高的配置,保证当事人操作流畅。

3.6 人脸识别系统建设

随着我院人员规模不断增大,现有的传统指纹考勤系统已经无法满足信息化人员管理的要求,不仅降低了工作效率,还增加了管理成本。应该要将传统的管

理模式向集约化方向发展,以人脸识别技术为主要技术支撑,整合干警考勤、出入门禁、食堂用餐、请休假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管理系统,提高管理效率。

3.7 电子档案管理系统

法院档案信息化建设既要立足于档案工作,符合档案管理规律,真正将宝贵的司法资源保管好利用好。又要充分发挥档案职能作用,为审判执行工作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档案信息化建设包括了档案数字化建设,档案信息数据库建设,档案信息资源的有序组织,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档案人才的培养与用户的培训,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政策、法规、制度和标准的制定与实施等。

档案是审判工作的基本工具,传统的纸张档案管理方式不利于信息的快速、多向流动,也不便复制,同时纸张损坏、遗失等问题也时常发生。法院审判工作的信息化必然要求档案的信息化。

法院档案信息化建设要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开发和利用,电子档案管理数据库建设目标如下:

(1)全面各类档案资料的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管理,实现数据资料的高度共享。

(2)实现动态信息流转,各部门可随时查阅本部门需要的信息。(3)实现实时公文归档的完整审核,提高公文归档质量。(4)实现与其它信息系统的数据共享的接口。

(5)实现可回溯的数据统计功能,每个数据的来源及组成情况可即时展现,确保数据审核的高效率。

(6)智能搜索分析。

3.8 数据交换系统建设

法院信息系统的建设应着眼于横向、纵向的大范围、高性能的数据交换要求,通过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实现信息价值的最大化。现在法院之间、法官之间的交

流还很被动、封闭,多以U盘和综合业务系统信息列表进行互传。年内要在法院内部构建起相对完整和有效的信息交换系统,可在全院内网计算机安装“飞秋”数据传输系统,飞秋(FeiQ)是一款局域网聊天传送文件的绿色免费软件(目前不开源),它参考了飞鸽传书(IPMSG)和QQ, 完全兼容飞鸽传书(IPMSG)协议,具有局域网传送方便,速度快,操作简单的优点,同时具有QQ中的一些功能。在安装飞秋数据传输系统的同时也应做好相应的教材制作和使用培训,确保全院干警能正常使用该软件。

四、保障措施

4.1 加强组织领导

全院要切实提高对信息化建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信息化建设工作作为各级法院“一把手”工程来抓。同时,全院必须树立“一盘棋”思想,形成全院各部门协同发展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格局。

4.2 加强队伍建设

全院必须高度重视信息化队伍建设,要按照最高法院《关于人民法院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的要求,建立一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德才兼备、符合信息化建设要求的高素质、专业化的信息化技术和管理队伍。

4.3 加强经费保障

我院要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拓宽经费筹措渠道,做好经费预算工作。加强资金使用管理、监督和评价,不断提高信息化建设资金使用的成效。

4.4 加强项目管理

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全过程管理,规范信息化建设流程,进一步推动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制度化和规范化。发挥廉政监察在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确保信息化项目建设过程零廉政风险。

4.5 加强调查研究

针对全院信息化工作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组织调查研究,准确把握信息化工作规律,提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同时,要加强学习和交流,根据工作需要,采取研讨、考察等多种形式定期与其他法院进行交流,充分学习和借鉴其他法院的成功经验。

第二篇:人民法院审判法庭信息化建设规范

人民法院审判法庭信息化建设规范(试行)

一、总则

为加强和规范人民法院审判法庭信息化建设,保障审判活动公开、高效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全面加强人民法院信息化工作的决定》、《人民法院信息网络系统建设技术规范》、《人民法院专网建设技术规范》等法律和有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地方各级人民法院新建、扩建、改建的审判法庭。原有的审判法庭可根据实际状况参照执行,逐步完善各项功能。专门人民法院审判法庭参照本规范执行。

本规范中方案一是审判法庭信息化建设应达到的基本配置和基本功能。审判法庭信息化建设的具体范围和功能,由各级人民法院根据实际情况和审判工作需求确定。原则上高级人民法院应在4个以上,中级人民法院应在2个以上审判法庭实现方案三中的各项功能,基层人民法院应在1个以上审判法庭实现方案二中的各项功能,实现多媒体证据管理和庭审音视频信息的采集与应用,并为审判监督、绩效考核、审委会讨论、庭审转播、案例指导、上诉审等应用提供翔实、全面的信息。

本规范由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行政装备管理局负责解释,并根据信息技术发展和审判工作需要适时修订。

二、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审判法庭-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原则是:

1、统一规划

为确保为庭审活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为庭审音视频信息管理及其在审判监督、信息共享等方面的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各高级人民法院应按照《规范》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统一制订本院及辖区法院审判法庭信息化建设规划。通过演示、评测、招标等方式,统一组织确定辖区法院法庭信息化建设合作伙伴的入围范围。

2、服务审判

法庭信息化建设要以审判工作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审判工作为主线,以促进公正和效率为目标,立足法庭的基本功能,立足案件信息管理的整体需求,追求系统应用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3、分期建设

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采取先发达地区、后贫困地区,先基本功能、后功能扩展,先部分法庭,后全面实施的步骤;有计划、有目标地选择建设标准和试点法院,积累经验,逐步推广。

4、持续发展

在设计和建设中,在满足审判法庭基本功能、性能与安全要求的前提下,要充分考虑审判改革发展趋势,充分考虑 技术发展趋势,在基础布线、基础环境建设等方面为未来发展预留足够的空间。

审判法庭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利用网络、通信、多媒体等先进技术和软硬件产品,扩展、延伸审判法庭功能,为案件开庭审理各阶段(开庭、法庭调查、法庭辩论、评议和宣判)提供技术支持和技术保障:对庭审音视频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加工和存储,为案件信息管理和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发挥信息化在提高审判效率、规范庭审活动、加强审判监督、促进审判公开、落实司法为民要求等方面的作用。

三、建设内容及要求

法庭信息化建设包括布线、证据展示、庭审笔录、音视频管理、庭审管理、灯光音响、集中控制、同声传译等系统建设。同时,还涉及法庭信息化应用、法庭信息化保障及管理等相关内容。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如图

(一)所示。

(一)布线

1、建设目标

为法庭内计算机网络、视频网络、设备控制等提供线路支持和保障,包括综合布线、音视频线、控制线、灯光音响线以及法庭与机房的连接线等。应同时考虑法庭各方使用设备的快捷、简便。

2、功能要求 法庭内布线应满足法庭相关位置访问局域网、互联网要求,满足法庭内通信要求,满足庭审音视频信息采集和本地及远程应用要求。满足各类设备集中或分类控制要求、满足厂灯光、音响设备控制要求,满足法庭安防与监控要求,3、建设要求

(1)接口要求。在法官席、书记员席位设置局域网接口和互联网接口。在诉讼参加人席位设置或预留互联网接口和音视频接口。在主要审判配套用房内设置或预留局域网接口和互联网接口,并根据需要配置相关设备;

(2)冗余要求。布线时对各类线缆要进行冗余设计。在新建、扩建、改建法庭过程中,应为布线预埋管道、安置桥架、预留地槽和孔洞等。由于经济等原因,其他系统暂时无法建设的,应为布线预留管线。应为审判信息管理预留机房。

(二)证据展示

1、建设目标

实现不同形式(电子证据、实物、音频、多媒体等)、不同来源(案件信息管理系统、书记员、当事人、互联网等)证据的展示。

2、功能要求

配备多种证据证物展示软硬件设备,用于庭前交换或当庭出示的各类证据的展示。(1)满足庭前交换的各种电子证据(电子文本、电子图片、音视频信息)展示需求;

(2)满足实物证据展示需求;

(3)满足磁带、录像、VCD、DVD等多媒体证据展示需求;(4)满足互联网证据展示需求;

(5)满足当事人当庭出示的电子证据、音视频证据展示需求;

(6)满足异地作证(证人保护、远程作证)信息展示需求。

3、建设要求

(1)在法庭内配备电脑、卡座、录像机、VCD/DVD机、实物展台等各种证据证物展示设备;

(2)在法庭内配置LED屏/背投/电视/电子白板/投影等庭审显示设备,满足法官、诉讼参加人、旁听等席位的显示要求;

(3)在书记员席位或当事人席位配置音视频VGA输入接口和互联网接口:

(4)有条件的法院,可以在法官、书记员、当事人等席位配置显示设备,用于实时查看案件信息、庭审信息、证据展示信息,笔录信息等;

(5)通过软件或音视频矩阵实现与庭审音视频信息的切换展示及输出,满足证据展示时的音频扩声和视频显示要求;(6)采用有效的技术方法,将证据展示信息在庭审实况直播和庭审录像中清晰展观;

(7)有条件的法庭,应支持质证留痕功能。在基于同一图片、场景、文本等电子证据(应支持WORD、POWERPOINT、EXCE1、PDF、DWG、WMF等文档格式,以及BMP、JPG、PNG、TIF等图片格式)进行法庭辩论时,可以在一个或多个显示屏上显示、保留质证痕迹。质证信息纳入庭审管理范畴。

(三)庭审笔录

1、建设目标

实现书记员庭审笔录。笔录信息可自动转入案件信息管理系统。

2、功能要求

(1)支持庭审笔录的录入、校对及打印;

(2)可对遗漏的文字进行标记,并可通过该标记来定位庭审视频,进行补录或校正;

(3)校对后的庭审笔录可直接打印,并自动进入案件信息管理系统。

3、建设要求

(1)应有效支持计算机或专用速录设备(如亚伟速录机)录入;

(2)庭审笔录应与庭审音、视频记录信息进行时间标记同步。

(四)音视频管理

1、建设目标

实现庭审音视频信息的采集、处理、存储,为庭审直播、点播、远程观摩等应用和服务奠定基础。

2、功能要求

(1)信息采集。实时采集庭审音视频信息。可以采集、传输、存储一路或多路庭审画面。也可以采编一路或多路复合画面(包含摄像机信号和证据信号)。图像质量应达到四级(CB50348-2004)以上;

(2)光盘刻录。当庭或闭庭后按需要对庭审信息(包括庭审录像、证据、庭审笔录等信息)进行光盘刻录,用于随卷归档等用途。音视频编码格式为MPEG—Ⅱ、MPEG-4(H.264/AVC)、WMV或AVS。应具有光盘封盘、防擦写、防篡改、防剪辑等安全保护措施;在开闭庭(或开休庭)时间段内具备连续的时间标记;

(3)音视频处理。应具备混音处理、多画面合成和画面选择、语音激励摄像联动、电子证据信息的选择与切换、法庭画面输出切换等功能;

(4)图像保存。对集中采集的庭审信息进行自动存储、形成符令主流格式标准的媒体文件和数据文件,并能够自动进入案件信息管理系统;

(5)图像格式。庭审信息的硬盘存储编码格式采用MPEG-4(H.264/AVC)、WMV或AVS,编码文件码流可根据需要调节。

3、建设要求

(1)采集庭审观场画面和发言人画面的摄像机数量和安装位置至少应能够对法官及诉讼参与人完全拍摄;

(2)各种庭审信息的编码记录严格时间同步,并可根据庭审过程设置标记,用于图像快速索引和定位;

(3)能够对庭审音视频信息进行数字化编码。音视频 数字编码器可安装在中心机房,为多个法庭进行后端数字化处理;

(4)可以同时采取光盘、磁带、网络和硬盘等存储方式。可以根据案件进展及其重要性等因素采用在线、进线、离线方式保存:

(5)应具备语音激励功能,并可以根据需要启用或屏蔽;(6)支持2个以上法庭采编直播备份;(7)支持证人远程作证、观看庭审实况功能。

(五)庭审管理

1、建设目标

实观对庭审各阶段各类信息及其应用的管理,包括案件基本信息、笔录信息、庭审音视频等信息的管理,以及庭审直播等应用的管理。

2、功能要求(1)提供案件基本信息(包括立案日期、案号、案由、当事人、承办人、合议庭成员等)和庭审排期信息的维护管理。具有权限划分、身份识别和日志功能;

(2)能够对本地庭审画面和远程质证(提讯、庭审)画面的显示和输出进行管理,根据需要在法庭内、外各类显示设备显示。或传送到图像处理中心,为庭审直播、点播、远程观摩等应用提供服务;

(3)能够在庭审视频中输出文字信息、时间信息等;(4)能够进行直播控制灵活,选择各路图像画面、证据展示画面或复合画面进行直播。能够根据网络带宽和庭审关注度的情况调节码流;

(5)能够对庭审中产生的笔录信息、质证信息和音视频信息进行管理,并能够同步输出到案件信息管理系统中应用。案件基本信息和实体信息的文件格式、数据结构、数据代码、数据交换等必须满足《人民法院信息网络系统建设技术规范要求》。

3、建设要求

(1)庭审管理由庭审管理模块1和庭审管理模块2共同完成。其中庭审管理模块1为案件信息管理系统的一部分,由案件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单位开发提供。庭审管理模块2为法庭信息化的一部分:由科技法庭建设单位开发提供。两者应按下列要求互相提供接口:(2)庭审管理模块1完成的功能包括:管理、展示案件排期信息、案件基本信息,并可以在开庭前将这些信息发送给管理模块2;管理、展示案件证据信息和质证信息;接收庭审管理模块2的庭审笔录信息和庭审音视频信息;

(3)庭审管理模块2完成的功能包括:管理、展示开庭排期信息、案件基本信息(包括案号、案由、当事人、承办人、合议庭成员等),并可从庭审管理模块1中接收这些信息;管理、展示庭审笔录信息和庭审音视频信息,并在休庭后将这些信息发送给庭审管理模块1;庭审直播、远程质证、证人保护、庭审观摩的控制和管理。

(六)灯光音响

1、功能要求

(1)满足庭审扩声需求,满足播放DVD、CD、磁带等音像资料需求;

(2)满足庭审各阶段灯光需求。

2、建设要求

(1)在法庭内形成一个均匀的声场,不产生回声啸叫;(2)话筒数量应满足法官、检察官、当事人和书记员的发言需求。法官席每个席位、双方当事人席位(大、中法庭双方各两个以上席位,小法庭双方一个以上席位)、刑事审判法庭被告人席位均配置话筒;(3)发言控制方式。可以声控激励,也可以法官席控制。法官席优先发言,并可控制控、辩双方的发言与发言时间;

(4)满足国家标准GB50371—2006—《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中的会议类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

(5)根据庭审环节和证据展示等需要提供可分区控制光源。法台区域的平均光照强度不应低于800 1ux、其它部位的平均光照强度不应低于500 1ux,等离子视频屏幕区照度不应高于800 1Ux。

(七)集中控制

1、建设目标

实现对庭审各阶段音视频信息采集控制、庭审设备控制,简化书记员或其它控制人员的操作,提高庭审效率。

2、功能要求

能够对法庭内的DVD、投影仪、实物展台、显示屏、摄像机等各类设备进行集中控制。能够设置庭审各阶段各类设备和灯光的工作状态。庭审过程中,控制人员“单击”一键即可满足开庭要求。

3、建设要求

(1)庭审控制可以采用触摸屏界面方式,也可以采用计算机界面方式;

(2)控制界面应直观明了,简单易用;(3)大中法庭和重要的小法庭,可以考虑同时在书记员席位和控制室对庭审进行控制;

(4)有条件的法院,可以在大、中法庭设置控制室,以安放音响、视频等设备,以及对视频设备的控制和维护。

(八)同声传译

1、建设目标

为人民法院的涉外庭审和少数民族地区法院的庭审提供同声传译功能。

2、功能要求

提供同声传译的服务,并能够将翻译内容提供给法庭记 录人员形成审判记录文档。

3、建设要求

(1)确有必要且有条件的法院,个别法庭可以配置同 声传译系统。其他情形可以临时租用同声传译系统:(2)主机支持发言单元数量、翻译单元数量、音频输 入/出,红外发射设备传输频率,发射距离等性能指标由各建设法院根据建设期间技术发展情况、经济条件、应用要求等研究,四、审判法庭信息化应用

在法庭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应积极推进信息化应用。除 了为庭审活动提供证据展示、庭审笔录制作、庭审流程控制、庭审录音录像、设备控制等技术支持外,还应该推进在远程音视频方面的应用,推进为审判工作提供案件信息服务方面的应用。

(一)远程音视频应用

1、远程质证。采用视频技术,庭审过程中实观证人在异地法院出庭作证,通过远程质证,降低证人、鉴定人出庭作证的成本和风险。

2、远程提讯。对于经过阅卷,事实清楚,一审判处死缓以下刑罚的案件,高级法院在进行二审时,有必要进行远程视频提讯的尝试。同样,这种方式还可探索用于普通刑事案件、减刑假释案件。对于一些涉案法律关系并不复杂、诉讼标的金额较小的民事案件,也可考虑通过远程审判的方式开庭审理。

3、庭审直播。将庭审实况在本院局域网(有条件的还应在立案大厅等相关位置配置LED屏或等离子电视等显示设备)和法院专网直播,供审判监督、庭审观摩等使用。

(二)案件信息服务

1、审判监督。在案件流程信息管理的基础上,将证据及庭审音视频等实体信息纳入管理范畴,使案件的审理在实时监督下进行。

2、绩效考核。将庭审质量纳入绩效考核范畴,为考核法官的庭审驾驭能力提供依据。

3、审委会讨论。审委会讨论案件时,不但要听取承办人的汇报。还可以实时查看庭审笔录和证据采信情况,“亲历”庭审实况,将审理制落到实处。

4、庭审转播。通过局域网、法院专网、互联网等渠道进行庭审转播或点播。使法官、检察官和律师在法庭中的诉讼活动受到各方面的监督,也使庭审成为向社会公众进行法制宣传教育的有效手段。

5、案例指导。将庭审音视频信息纳入案例中,使用者不再只通过文字材料去揣摩法官的思维,有力提升案件的指导作用和说服力。

6、上诉审等。在案件上诉审、再审、复核、执行时,同时移送电子卷宗,使承办法官全面、便捷地掌握原审证据采信、庭审等情况。

五、审判法庭信息化保障

1、加强领导。各级人民法院应将审判法庭信息化建设纳入工作日程,加强领导,明确职责,稳步推进法庭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工作。

2、落实经费。各地要争取将审判法庭信息化建设经费和运行维护经费与其他信息化建设经费一起列入法院业务经费预算。运行维护经费一般每年不低于建设投资的5%。

3、充实队伍。各级人民院要加强信息技术队伍专业化建设,确保法庭信息化的应用和运行维护。运行维护也可以考虑采用外包方式。

4、强化管理。建立和完善法庭信息化建设、应用、运行维护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形成有效的激励、监督和约束机制。

5、完善标准。在审判法庭信息化建设中,要严格遵循国家和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技术和业务标准、规范等。

六、方案参考

考虑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经济条件等方面的差异,本节列出四个功能方案,供各级人民法院进行法庭信息化建

设过程中参考。(方案一)基本功能型

各级法院审判法庭至少应配置以下基础设备,为审判活动提供最基本的支持。

1、配置电脑和投影机,用于电子资料展示;

2、配置速录机(或电脑),用于庭审笔录;

3、配置1台摄像机,用于视频信息采集;

4、配置3支麦克风,用于庭审音频信息采集;

5、配置光盘刻录设备,刻录光盘。(方案二)简约功能型

1、音视频信息采集(1)民事审判庭配置1台摄像机,用于视频跟踪和全景拍摄。在法官席、书记员席、双方当事人席各配置1支话筒;

(2)刑事审判庭配置2台摄像机(或1台全景摄像机),用于被告人席和全景拍摄。在法官席、公诉席、辩护席、书记员席和被告人席各配置1支话筒。

2、证据展示

(1.)配置电脑,使用局域网案件信息管理系统集中管理、展示庭前交换的、转化为电子文件的证据。没有开通局域网的,单机管理、展示个案电子证据;

(2)配置投影仪、屏幕(电视机)等庭审显示设备;(3)在法官席位预留局域网接口。在书记员席位设置局域网接口、VGA接口,预留互联网接口。

3、庭审笔录

(1)配置电脑或速录机,支持庭审信息的录入;(2)校对后的庭审笔录自动进入案件信息管理系统。

4、音视频管理

(1)支持庭审过程中各种声音的混音处理:

(2)支持光盘刻录。实时或闭庭后对庭审录像或庭审信息(包括庭审录像、证据、庭审笔录等信息)进行光盘刻录,用于随卷归档等用途;(3)支持法庭画面输出切换。可以输出在法庭内的显示设备上,可以输出到法庭外显示设备上,可以输出进行庭审直播,可以通过数字编码进行网上直播和存储,等等;

(4)支持MPEG-

2、MPEG-4(H.264/AVC)、WMV或AVS编码格式:

(5)支持远程作证和庭审观摩等远程音视频应用。

5、庭审管理

(1)提供案件基本信息(包括案号、案由、当事人、承办人、合议庭成员等)和庭审排期信息的维护管理。具有权限划分、身份识别和日志功能;

(2)能够对本地庭审画面和远程质证(提讯、庭审)画面的显示和输出进行管理,根据需要在法庭内、外各类显示设备显示,为庭审直播、点播、远程观摩等应用提供服务;

(3)能够在庭审视频中输出文字、连续的时间等信息;(4)能够进行直播控制,灵活选择各路图像画面、证据展示画面进行直播。能够根据网络带宽和庭审关注度的情况调节码流;

(5)能够对庭审中产生的笔录信息、质证信息和音视频信息进行管理,并能够同步输出到案件信息管理系统中应用。

6、灯光音响

(1)在法庭内形成一个均匀的声场,保证各席位能够清晰听到审判发言内容和声音证据内容;(2)可配置多段均衡器、反馈抑制器、压限器等设备,以改善法庭音响的质量。

7、集中控制

(1)支持庭审过程控制;(2)支持庭审录像和直播控制。(方案三)标准功能型

1、音视频信息采集

(1)民事审判庭配置3台摄像机(或1台全景摄像机),用于法官席、双方当事人席、旁听席的拍摄。在法官席配置3支、书记员席配置1支、双方当事人席各配置2支话筒。支持语音激励功能;

(2)刑事审判庭配置4台摄像机(或1台全景摄像机),用于法官席、公诉席、辩护席、被告人席、旁听席的拍摄。在法官席配置3支、公诉席和辩护席各配置1支、书记员席配置1支、证人席和被告人席各配置1支话筒。支持语音激励功能。

2、证据展示

(1)配置电脑,使用局域网案件信息管理系统集中管理、展示庭前交换的电子证据;

(2)配置录音机、录像机、VCD/DVD机等设备,用于音视频证据播放;

(3)配置实物展台,用于实物证据展示;(4)配置LED屏/背投/电视/电子白板/投影等显示设备;

(5)在法官、书记员等席位配置显示屏,用于实时查看案件信息、庭审信息、证据展示信息,笔录信息等;

(6)在书记员和法官席位设置局域网接口,在书记员席位设置VGA接口和互联网接口。

3、庭审笔录

(1)配置电脑(或速录机)、打印机等设备,支持庭审信息的录入和打印;

(2)支持庭审笔录与庭审音、视频记录信息时间标记同步;(3)支持庭审校对功能。可对遗漏的文字进行标记,并可通过该标记来定位庭审音视频,进行补录或校正;

(4)校对后的庭审笔录自动进入案件信息管理系统。

4、音视频管理

(1)支持庭审过程中各种声音的混音处理;

(2)支持多画面合成。将多个摄像机的信号以及证据展示信号复合为一个画面输出,分辨率不低于704x576;

(3)支持光盘刻录。实时对庭审信息(包括庭审录像、证据、庭审笔录等信息)进行一画面或多画面光盘刻录,用于随卷归档等用途。应具有光盘封盘、防擦写、防篡改、防剪辑等安全保护措施;(4)对庭审信息(包括证据展示信息)进行一画面或多画面光盘实时刻录。应具有光盘封盘、防擦写、防篡改、防剪辑等安全保护措施;

(5)支持语音激励。摄像机自动跟踪发言人,将发言人画面输出到显示设备上,切换为复合画面的主画面;

(6)支持法庭画面输出切换。可以输出在法庭内的显示设备上,可以输出到法庭外显示设备上,可以输出进行庭审直播,可以通过模拟信号传送到图像中心,可以通过数字编码进行网上直播和存储,等等;

(7)支持MPEG-

2、MPEG-4(H.264/AVC)、WMV或AVS编码格式;

(8)支持远程作证和庭审观摩等远程音视频应用。

5、庭审管理

(1)提供案件基本信息(包括案号、案由、当事人、承办人、合议庭成员等)和庭审排期信息的维护管理。具有权限划分、身份识别和日志功能:

(2)能够对本地庭审画面和远程质证(提讯、庭审、)画面的显示和输出进行管理,根据需要在法庭内、外各类显示设备显示。或传送到图像处理中心,为庭审直播、点播、;远程观摩等应用提供服务;

(3)能够在庭审视频中输出文字、连续的时间等信息;(4)能够进行直播控制,灵活选择各路图像画面、证据展示画面或复合画面进行直播,能够根据网络带宽和庭审关注度的情况调节码流:

(5)能够对庭审中产生的笔录信息、质证信息和视频信息进行管理,并能够同步输出到案件信息管理系统中应用。

6、灯光音响

(1)在法庭内形成一个均匀的声场,保证各席位能够清晰听到审判发言内容和声音证据内容;

(2)可以声控,也可以由法官控制发言。法官席优先发言,并可控制控、辩双方的发言与发言时间;

(3)可配置多段均衡器、反馈抑制器、压限器等设备,以改善法庭音响的质量;

(4)根据庭审环节和证据展示等需要提供可分区控制光源。

7、集中控制

(1)支持庭审设备的“单点击”控制;(2)支持庭审过程控制;(3)支持庭审录像和直播控制:(4)支持设备故障预警。(方案四)扩展功能型

1、音视频信息采集(1)民事审判庭配置4台摄像机(或1台全景摄像机),用于法官席、双方当事人席、旁听席的拍摄。在法官席配置5支、书记员席配置2支、双方当事人席各配置3支话筒。支持语音激励功能。配置1至2支无线话筒;

(2)刑事审判庭配置5台摄像机(或1台全景摄像机),用于法官席、公诉席、辩护席、被告人席、旁听席的拍摄。在法官席配置5支、在公诉席和辩护席各配置2支、在书记员席配置2支、在证人席和被告人席各配置1支话筒。支持语音激励功能。配置1至2支无线话筒。

2、证据展示

(1)配置电脑,使用局域网案件信息管理系统集中管理、展示庭前交换的电子证据;

(2)配置录音机、录像机、VCD/DVD机等设备,用于音视频证据播放;

(3)配置实物展台,用于实物证据展示:

(4)配置LED屏/背投/电视/电子白板/投影等显示设备;

(5)在法官、书记员等席位配置显示屏,用于实时查看案件信息、庭审信息、证据展示信息,笔录信息等;

(6)配置电子白板或触摸屏,实现质证留痕功能;(7)在书记员和法官席位设置局域网接口,在书记员和双方当事人席位设置VGA接口和互联网接口;(8)各类展示设备由书记员或控制人员通过集控系统控制。

3、庭审笔录

(1)配置电脑(或速录机)、打印机等设备,支持庭审信息的录入和打印:

(2)支持庭审笔录与庭审音、视频记录信息时间标记同步;(3)支持庭审校对功能。可实时对遗漏的文字进行标记,并可通过该标记来定位庭审音视频,进行补录或校正;

(4)校对后的庭审笔录自动进入案件信息管理系统。

4、音视频管理

(1)支持庭审过程中各种声音的混音处理;

(2)支持多画面合成。将多个摄像机的信号以及证据展示信号复合为一个画面输出,分辨率不低于704x576。主画面可灵活设定;

(3)支持光盘刻录。实时对庭审信息(包括庭审录像、证据、庭审笔录等信息)进行一画面或多画面光盘刻录,用于随卷归档等用途。应具有光盘封盘、防擦写、防篡改、防剪辑等安全保护措施;

(4)支持语音激励。摄像机自动跟踪发言人,将发言人画面输出到显示设备上,切换为复合画面的主画面;

(5)支持法庭画面输出切换。可以输出在法庭内的显示设备上,可以输出到法庭外显示设备上,可以输出进行庭审直播,可以通过模拟信号传送到图像中心,可以通过数字编码进行网上直播和存储,等等;

(6)支持MPEG-

2、MPEG-4(H.264/AVC)、WMV或AVS编码格式。

(7)支持特殊证人在作证室发言、观看庭审实况功能;(8)支持远程作证和庭审观摩等远程音视频应用;(9)配备视频编辑工具,案件审结后,对庭审视频进行后期编辑、剪裁、加工、制作。

5、庭审管理

(1)提供案件基本信息(包括案号、案由、当事人、承办人、合议庭成员等)和庭审排期信息的维护管理。具有权限划分、身份识别和日志功能;

(2)能够对本地庭审画面和远程质证(提讯、庭审)画面的显示和输出进行管理,根据需要在法庭内、外各类显示设备显示。或传送到图像处理中心,为庭审直播、点播、远程观摩等应用提供服务;

(3)能够在庭审视频中输出文字、连续的时间等信息;(4)能够进行直播控制,灵活选择各路图像画面、证据展示画面或复合画面进行直播。能够根据网络带宽和庭审关注度的情况调节码流;

(5)能够对庭审中产生的笔录信息、质证信息、和音视频信息进行管理,并能够同步输出到案件信息管理系统中应用。

6、灯光音响

(1)在法庭内形成一个均匀的声场,保证各席位能够清晰听到审判发言内容和声音证据内容;

(2)可以声控,也可以由法官控制发言。法官席优先发言,并可控制控、辩双方的发言与发言时间;

(3)可配置多段均衡器、反馈抑制器、压限器等设备,以改善法庭音响的质量;

(4)根据庭审环节和证据展示等需要提供可分区控制光源。

7、集中控制

(1)支持庭审设备的“单点击”控制;(2)支持庭审过程控制;(3)支持庭审设备的集中控制;(4)支持庭审录像和直播控制;(5)支持远程控制接管;(6)支持设备故障预警。

8、同声传译 支持同声传译功能。

第三篇:人民法院审判法庭信息化建设技术规范jdj909

人民法院审判法庭信息化建设规范

一.二.三.四.五.总则..........................................................................................................................3 综述..........................................................................................................................3 基本原则..................................................................................................................4 主要目标..................................................................................................................5 建设内容及要求......................................................................................................5

(一)布线..............................................................................................................................5

1.2.3.建设目标..............................................................................................................5 功能要求..............................................................................................................6 建设要求..............................................................................................................6

(二)证据展示......................................................................................................................6

1.2.3.建设目标..............................................................................................................6 功能要求..............................................................................................................6 建设要求..............................................................................................................6

(三)庭审笔录......................................................................................................................7

1.2.3.建设目标..............................................................................................................7 功能要求..............................................................................................................7 建设要求..............................................................................................................7

(四)音视频管理..................................................................................................................8

1.2.3.建设目标..............................................................................................................8 功能要求..............................................................................................................8 建设要求..............................................................................................................8

(五)庭审管理......................................................................................................................9

1.2.3.建设目标..............................................................................................................9 功能要求..............................................................................................................9 建设要求..............................................................................................................9

(六)灯光音响....................................................................................................................10

1.2.功能要求............................................................................................................10 建设要求............................................................................................................10

(七)集中控制....................................................................................................................10

1.2.3.建设目标............................................................................................................10 功能要求............................................................................................................10 建设要求............................................................................................................10

(八)同声传译....................................................................................................................11

1.2.3.六.建设目标............................................................................................................11 功能要求............................................................................................................11 建设要求............................................................................................................11 审判法庭信息化应用............................................................................................11

(一)远程音视频应用........................................................................................................11(二)案件信息服务............................................................................................................12 七.八.审判法庭信息化保障............................................................................................12 方案参考................................................................................................................13

(方案一)基本功能型........................................................................................................13(方案二)简约功能型........................................................................................................13(方案三)标准功能型........................................................................................................14(方案四)扩展功能型........................................................................................................17

一.总则

审判法庭信息化建设是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强和规范人民法院审判法庭信息化建设,保障审判活动公开、高效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人民法院法庭建设标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法庭专用设备配置的意见》、《人民法院信息网络系统建设技术规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全面加强人民法院信息化工作的决定》等法律和有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人民法院审判法庭信息化建设必须遵循国家和最高法院发布的有关标准和规范。在执行本规范时要根据实际需要,本着科学、经济、实用的原则,既要满足审判工作的需要,又要考虑社会发展和技术发展对审判工作提出的新的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水平,做到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经济适用,适度超前。

本规范适用于地方各级人民法院新建、扩建、改建的审判法庭。原有的审判法庭可根据实际状况参照执行,逐步完善各项功能。专门人民法院审判法庭参照本规范执行。人民法庭信息化建设可根据实际情况,参照基层人民法院审判法庭的中、小法庭执行。

各高级法院应当通过演示、评测、招标等方式,统一组织确定辖区法院法庭信息化建设合作伙伴的入围范围。

本规范中方案一是审判法庭信息化建设应达到的基本配置和基本功能。审判法庭信息化建设的具体范围和功能,由各级人民法院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审判工作需求确定。原则上高级人民法院应在4个以上,中级人民法院应在2个以上实现方案三中的各项功能,基层人民法院争取在1个以上审判法庭实现方案二中的各项功能,实现多媒体证据管理和庭审音视频信息的采集与应用,并为审判监督、绩效考核、审委会讨论、庭审转播、案例指导、上诉审等应用提供翔实、全面的信息。

本规范由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行政装备管理局负责解释,并根据信息技术发展和审判工作需要适时修订。

二.综述

庭审是人民法院诉讼活动的中心环节,也是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的法定形式,又是向社会公开展示法院审判活动的一个窗口。随着我国社会正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更多的社会纠纷以诉讼方式进入法院,法庭越来越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焦 3

点”。如何打破时间和空间因素对庭审活动的限制,最大限度地规范庭审活动,提高庭审效率,为法官、当事人、群众提供便捷的服务,一直是国内外法庭信息化建设所关心和致力解决的问题。

在数字信息技术发展相对成熟的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近年来相继出现了科技法庭,如美国费城州法院的625高科技法庭、加拿大温哥华高等法院的20号法庭、香港高等法院的科技法庭等等,都利用各种现代化设备和科技手段,使视听证据展示、数字录音、可视远程质证等成为可能。

2003年,基于审判流程管理日趋成熟,最高法院提出了案件信息管理从审判流程信息管理向审判实体信息管理转变。由此,证据管理和庭审音视频等信息管理被提到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成为案件管理的重点。几年来,各级人民法院在进行网络系统、审判业务管理等系统建设的同时,也加强了审判法庭信息化建设,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最初,通过监控系统保障了庭审安全,通过投影等设备为各类证据展示提供了可能。随后,加强了庭审音视频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应用,并通过集中控制系统对大量电子设备进行集中控制。近来,在审判法庭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越来越重视软件和硬件的有机结合,越来越重视庭审管理与案件信息管理的结合。但是,人民法院审判法庭信息化建设和审判工作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布线等基础建设还不到位,庭审记录编码方式还不统一,庭审信息管理和应用还有待于加强。为规范人民法院审判法庭信息化建设,提高庭审效率,促进审判信息资源共享,特制定本技术规范。

三.基本原则

1.统一规划

为确保为庭审活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为庭审音视频信息管理及其在审判监督、信息共享等方面的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各级人民法院应按照《规范》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统一制订本院及辖区法院审判法庭信息化建设规划,并在实施过程中负责指导、协调、检查和监督。

2.经济实用

法庭信息化建设要以审判工作为中心,从庭审活动需要和实际情况出发,讲求实用、适用,追求系统应用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要立足审判实践,正确处理一次性建设和长久发展的关系,不能追求形式,不能脱离法庭的基本功能,不能脱离案件信息管理的整体需求。

3.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在满足审判法庭信息化功能、性能与安全条件的前提下,审判法庭信息化建设 4

要充分利用、整合已有的网络平台、应用业务系统、法庭设备与环境设施等,尽可能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4.分期建设

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采取先发达地区、后贫困地区,先基本功能、后功能扩展,先部分法庭,后全面实施的步骤;有计划、有目标地选择建设标准和试点法院,积累经验,逐步推广。

四.主要目标

人民法院审判法庭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利用网络、通信、多媒体等先进技术和软硬件产品,扩展、延伸审判法庭功能,为案件开庭审理各阶段(开庭、法庭调查、法庭辩论、评议和宣判)提供技术支持和技术保障;对庭审音视频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加工和存储,为案件信息管理和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发挥信息化在提高审判效率、规范庭审活动、加强审判监督、促进审判公开、落实司法为民要求等方面的作用。

五.建设内容及要求

法庭信息化建设包括布线、证据展示、庭审笔录、音视频管理、庭审管理、灯光音响、庭审控制、同声传译等系统建设。同时,还涉及法庭信息化应用、法庭信

息化保障及管理等相

组织机构保障法庭信息化应用案件信息管理证人保护远程质证庭审直播庭审点播庭审观摩——审判监督——绩效考核——审委会讨论——案例参考——上诉审关内容。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见下图:

建设经费保障庭审管理法庭信息化建设法庭信息化保障及管理运维经费保障(一)布线

1.建设目标

为法庭内计算机网络、视频网络、设备控制等提供线路支持和保障,包括综合布线、音视频线、控制线、灯光音响线以

技术队伍保障运维管理制度应用管理制度证据展示庭审笔录音视频管理灯光音响集中控制同声传译技术标准规范业务标准规范法庭布线及法庭与机房的连接线等。应同时考虑法庭各方使用设备的快捷、简便。

2.功能要求

法庭内布线应满足法庭相关位置访问局域网、互联网要求,满足法庭内通信要求,满足庭审音视频信息采集和本地及远程应用要求,满足各类设备集中或分类控制要求,满足灯光、音响设备控制要求,满足法庭安防与监控要求。

3.建设要求

(1)接口要求:在法官席、书记员席位设置局域网接口和互联网接口。在诉讼参加人席位设置或预留互联网接口和音视频接口。在书记员席位或控制室设置音视频切换和设备控制接口。在主要审判配套用房内设置或预留互联网接口,并根据需要配置相关设备;

(2)冗余要求。布线时对各类线缆要进行冗余设计。在新建、扩建、改建法庭过程中,由于经济等原因,其他系统暂时无法建设的,应为布线预留管线;

(3)敷设方式:在建造或改建房屋时,应为布线预埋管道、安置桥架、预留地槽和孔洞等。未预埋管线的,可利用线槽、压条等方式,保证法庭内的布线整齐。

(二)证据展示

1.建设目标

实现不同形式(电子证据、实物、音频、多媒体等)、不同来源(案件信息管理系统、书记员、当事人、互联网等)证据的展示。

2.功能要求

配备多种证据证物展示软硬件设备,用于庭前交换或当庭出示的各类证据的展示。

(1)满足案件信息管理系统中证据(电子文本、电子图片、音视频信息)展示需求;

(2)满足实物证据展示需求;

(3)满足磁带、录像、VCD、DVD等多媒体证据展示需求;(4)满足互联网证据展示需求;

(5)满足当事人当庭出示的电子证据、音视频证据展示需求;(6)满足异地作证(证人保护、远程作证)信息展示需求。

3.建设要求

(1)在法庭内配备电脑、卡座、录像机、VCD/DVD机、实物展台等各种证据 6

证物展示设备;

(2)在法庭内配置LED屏/背投/电视/电子白板/投影等庭审显示设备,满足法官、诉讼参加人、旁听等席位的显示要求;

(3)在书记员席位或当事人席位配置VGA输入接口和互联网接口;(4)在法官、书记员、当事人等席位配置显示设备,用于实时查看案件信息、庭审信息、证据展示信息,笔录信息等;

(5)通过软件或音视频矩阵实现与庭审音视频信息的切换展示及输出,满足证据展示信息向视频系统的其他应用要求;

(6)能够将证据展示信息转换成音视频信号,并与庭审摄像画面进行复合处理,在庭审实况直播和庭审录像中完整体现;

(7)有条件的法庭,应支持质证留痕功能。在基于同一图片、场景、文本等电子证据(应支持WORD、POWER POINT、EXCEL、PDF、DWG、WMF等文档格式,以及BMP、JPG、PNG、TIF等图片格式)进行法庭辩论时,可以在一个或多个显示屏上显示、保留质证痕迹。质证信息纳入庭审管理范畴。

(8)

(三)庭审笔录

1.建设目标

实现书记员庭审笔录。笔录信息可自动转入案件信息管理系统。

2.功能要求

(1)支持庭审笔录的录入、校对及打印;

(2)可对遗漏的文字进行标记,并可通过该标记来定位庭审视频,进行补录或校正;

(3)校对后的庭审笔录可直接打印,并自动进入案件信息管理系统。

3.建设要求

(1)应有效支持计算机或专用速录设备(如亚伟速录机)录入;(2)庭审笔录应与庭审音、视频记录信息进行时间标记同步。

(四)音视频管理

1.建设目标

实现庭审音视频信息的采集、处理、存储,为庭审直播、点播、远程观摩等应用和服务奠定基础。

2.功能要求

(1)信息采集。采集一个或多个庭审画面。图像质量应达到四级(GB50348-2004)以上;

(2)光盘刻录。实时或闭庭后对庭审录像或庭审信息(包括庭审录像、证据、庭审笔录等信息)进行光盘刻录,用于随卷归档等用途。格式为MPEG-Ⅱ、国际标准的DVD-VOB文件格式,分辨率704×576。应具有光盘封盘、防擦写、防篡改、防剪辑等安全保护措施;

(3)音视频处理。应具备混音处理、多画面合成和画面选择、语音激励摄像联动、电子证据信息的选择与切换、法庭画面输出切换等功能;

(4)多画面合成。可以采编一路或多路复合画面(包含摄像机信号和证据信号),文件码流不低于750KB, 图像分辨率不低于704x576;

(5)图像保存。对集中采集的庭审信息进行自动存储,形成符合主流格式标准的媒体文件和数据文件,并能够自动进入案件信息管理系统;

(6)图像格式。庭审信息的硬盘存储编码格式采用MPEG-4(H.264 /AVC)或国内标准AVS,编码文件码流可根据需要调节。

3.建设要求

(1)采集庭审现场画面和发言人画面的摄像机数量和安装位置至少应能够对法官及双方当事人完全拍摄;

(2)各种庭审信息的编码记录严格时间同步,并可根据庭审过程设置标记,用于图像快速索引和定位;

(3)能够对庭审音视频信息进行数字化编码。音视频数字编码器可安装在中心机房,为多个法庭进行后端数字化处理;

(4)可以同时采取光盘、磁带、网络和硬盘等存储方式。可以根据案件进展及其重要性等因素采用在线、进线、离线方式保存;

(5)应具备语音激励功能,并可以根据需要启用或屏蔽;(6)支持2个以上法庭采编直播备份。

(7)支持脆弱证人在作证室发言、观看庭审实况功能;

(8)能够与法院专网视频系统连接,支持证人远程作证、观看庭审实况功能。

(五)庭审管理

1.建设目标

实现对庭审各阶段各类信息及其应用的管理,包括案件基本信息、笔录信息、庭审音视频等信息的管理,以及庭审直播等应用的管理。

2.功能要求

(1)提供案件基本信息(包括案号、案由、当事人、承办人、合议庭成员等)和庭审排期信息的维护管理。具有权限划分、身份识别和日志功能;

(2)能够对本地庭审画面和远程质证(提讯、庭审)画面的显示和输出进行管理,根据需要在法庭内、外各类显示设备显示。或传送到图像处理中心,为庭审直播、点播、远程观摩等应用提供服务;

(3)能够在庭审视频中输出文字信息、时间信息、法庭温湿度信息等;(4)能够进行直播控制,灵活选择各路图像画面、证据展示画面或复合画面进行直播。能够根据网络带宽和庭审关注度的情况调节码流;

(5)能够对庭审中产生的笔录信息、质证信息和音视频信息进行管理,并能够同步输出到案件信息管理系统中应用。案件基本信息和实体信息的文件格式、数据结构、数据代码、数据交换等必须满足《人民法院信息网络系统建设技术规范要求》。

3.建设要求

(1)庭审管理由庭审管理模块1和庭审管理模块2共同完成。其中庭审管理模块1为案件信息管理系统的一部分,由案件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单位开发提供。庭审管理模块2为法庭信息的一部分,由科技法庭建设单位开发提供;

(2)庭审管理模块1完成的功能包括:管理、展示案件排期信息、案件基本信息,并可以在开庭前将这些信息发送给管理模块2;管理、展示案件证据信息和质证信息;接收庭审管理模块2的庭审笔录信息和庭审音视频信息;

(3)庭审管理模块2完成的功能包括:管理、展示案件排期信息、案件基本信息(包括案号、案由、当事人、承办人、合议庭成员等),并可从庭审管理模块1中接收这些信息;管理、展示庭审笔录信息和庭审音视频信息,并在休庭后将这些信息发送给庭审管理模块1;庭审直播、远程质证、证人保护、庭审观摩的控制和管理。

(六)灯光音响 1.功能要求

(1)满足庭审扩声需求,满足播放DVD、CD、磁带等音像资料需求;(2)满足庭审各阶段灯光需求。

2.建设要求

(1)在法庭内形成一个均匀的声场,不产生回授啸叫;

(2)话筒数量应满足法官、当事人和书记员的发言需求。法官席每个席位、双方当事人席位(大、中法庭双方各两个以上席位,小法庭双方一个以上席位)、刑事审判法庭犯罪嫌疑人席位均配置话筒;

(3)发言控制方式。可以声控激励,也可以法官席控制。法官席优先发言,并可控制控、辩双方的发言与发言时间;

(4)满足国家标准GB 50371-2006-《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中的会议类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

(5)根据庭审环节和证据展示等需要提供可分区控制光源。法台区域的平均光照强度不应低于800 lux、其它部位的平均光照强度不应低于500 lux,等离子视频屏幕区照度不应高于801ux。

(七)集中控制

1.建设目标

实现对庭审各阶段音视频信息采集控制、庭审设备控制,简化书记员或其它控制人员的操作,提供庭审效率。

2.功能要求

能够对法庭内的DVD、投影仪、实物展台、显示屏、摄像机、灯光、窗帘等各类设备进行集中控制。能够设置庭审各阶段各类设备和灯光的工作状态。庭审过程中,控制人员“单击”一建即可满足开庭要求。

3.建设要求

(1)庭审控制可以采用触摸屏界面方式,也可以采用计算机界面方式;(2)控制界面应直观明了,简单易用;

(3)大中法庭和重要的小法庭,可以考虑同时在书记员席位和控制室对庭审 10

进行控制;

(4)有条件的法院,可以在大、中法庭设置控制室,以安放音响、视频等设备,以及对视频设备的控制和维护。

(八)同声传译

1.建设目标

为人民法院的涉外庭审和少数民族地区法院的庭审提供同声传译功能。

2.功能要求

提供同声传译的服务,并能够将翻译内容提供给法庭记录人员形成审判记录文档。

3.建设要求

(1)确有必要且有条件的法院,个别法庭可以配置同声传译系统。其他情形可以临时租用同声传译系统;

(2)主机支持发言单元数量、翻译单元数量、音频输入/出,红外发射设备传输频率、发射距离等性能指标由各建设法院根据建设期间技术发展情况、经济条件、应用要求等确定。

六.审判法庭信息化应用

在法庭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应积极推进信息化应用。除为庭审提供证据展示、庭审笔录、音视频管理、设备控制等技术支持外,还应该推进在远程音视频方面的应用,推进为审判工作提供案件信息服务方面的应用。

(一)远程音视频应用

1. 远程质证。采用视频技术,庭审过程中实现证人在异地法院出庭作证,通过远程质证,降低证人、鉴定人出庭作证的成本和风险。

2. 远程提讯。对于经过阅卷,事实清楚,一审判处死缓以下刑罚的案件,高级法院在进行二审时,有必要进行远程视频提讯的尝试。同样,这种方式还可探索用于普通刑事案件、减刑假释案件。对于一些涉案法律关系并不复杂、诉讼标的金额较小的民事案件,也可考虑通过远程审判的方式开庭审理。

3. 庭审直播。将庭审实况在本院局域网(有条件的还应在立案大厅等相关位置配置LED屏或等离子电视等显示设备)和法院专网直播,供审判监督、庭审观摩等使用。

(二)案件信息服务

1. 审判监督。在案件流程信息管理的基础上,将证据及庭审音视频等实体信息纳入管理范畴,使案件的审理在实时监督下进行。

2. 绩效考核。将庭审质量纳入绩效考核范畴,为考核法官的庭审驾驭能力提供依据。

3. 审委会讨论。审委会讨论案件时,不但要听取承办人的汇报。还可以实时查看庭审笔录和证据采信情况,“亲历”庭审实况,将审理制落实到实处。

4. 庭审转播。通过局域网、法院专网、互联网和电视台等渠道进行庭审转播或点播。使法官、检察官和律师在法庭中的诉讼活动受到各方面的监督,也使庭审成为向社会公众进行法制宣传教育的有效手段。

5. 案例指导。将庭审音视频信息纳入案例中,使用者不再只通过文字材料去揣摩法官的思维,有力提升案件的指导作用和说服力。

6. 上诉审。在案件上诉审时,同时移送电子卷宗,使承办法官全面、便捷地掌握原审证据采信、庭审等情况。

七.审判法庭信息化保障

1. 加强领导。各级人民法院应将审判法庭信息化建设纳入工作日程,加强领导,明确职责,稳步推进法庭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工作。

2. 落实经费。各地要争取将审判法庭信息化建设经费和运行维护经费与其他信息建设经费一起列入法院业务经费预算。运行维护经费一般每年不低于建设投资的5%。

3. 充实队伍。各级人民法院要加强信息技术队伍专业化建设,确保法庭信息化的应用和运行维护。运行维护也可以考虑采用外包方式。

4. 强化管理。建立和完善法庭信息化建设、应用、运行维护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形成有效的激励、监督和约束机制。

5. 完善标准。在审判法庭信息化建设中,要严格遵循国家和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技术和业务标准、规范等。

八.方案参考

考虑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经济条件等方面的差异,本节列出四个功能方案,供各级人民法院进行法庭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参考。

(方案一)基本功能型

1. 配置电脑和投影机,用于电子资料展示; 2. 配置速录机(或电脑),用于庭审笔录; 3. 配置1台摄像机,用于视频信息采集; 4. 配置全向麦克风,用于庭审音频信息采集;

5. 配置光盘刻录设备,刻录DVD(MPEG2格式)光盘归档;

(方案二)简约功能型

1.音视频信息采集

(1)民事审判庭配置1台摄像机,用于全景拍摄。在法官席、书记员席、双方当事人席各配置1只话筒;

(2)刑事审判庭配置2台摄像机,用于犯罪嫌疑人席和全景拍摄。在法官席、公诉席、辩护席、书记员席和犯罪嫌疑人席各配置1只配置话筒。

2.证据展示

(1)配置电脑,使用局域网案件信息管理系统集中管理、展示庭前交换的、转化为电子文件的证据。没有开通局域网的,单机管理、展示个案电子证据;

(2)配置投影仪、屏幕(电视机)等庭审显示设备;

(3)在书记员席位设置局域网接口和VGA接口,在书记员席位预留互联网接口,在法官席位预留局域网接口。

2.庭审笔录

(1)配置电脑或速录机,支持庭审信息的录入;(2)校对后的庭审笔录自动进入案件信息管理系统。3.音视频管理

(1)支持庭审过程中各种声音的混音处理;

(2)支持光盘刻录。实时或闭庭后对庭审录像或庭审信息(包括庭审录像、证据、庭审笔录等信息)进行光盘刻录,用于随卷归档等用途。

(3)支持语音激励。摄像机自动跟踪发言人,将发言人画面输出到显示设备上;

(4)支持法庭画面输出切换。可以输出在法庭内的显示设备上,可以输出到法庭外显示设备上,可以输出进行庭审直播,可以通过数字编码进行网上直播和存储,等等;

(5)支持MPEG-

2、MPEG-4(H.264 /AVC)或国内标准AVS编码格式;(6)支持远程作证和庭审观摩等远程音视频应用。4.庭审管理

(1)提供案件基本信息(包括案号、案由、当事人、承办人、合议庭成员等)和庭审排期信息的维护管理。具有权限划分、身份识别和日志功能;

(2)能够对本地庭审画面和远程质证(提讯、庭审)画面的显示和输出进行管理,根据需要在法庭内、外各类显示设备显示,为庭审直播、点播、远程观摩等应用提供服务;

(3)能够在庭审视频中输出文字信息、连续的时间信息、法庭温湿度信息等;(4)能够进行直播控制,灵活选择各路图像画面、证据展示画面进行直播。能够根据网络带宽和庭审关注度的情况调节码流;

(5)能够对庭审中产生的笔录信息、质证信息和音视频信息进行管理,并能够同步输出到案件信息管理系统中应用。

5.灯光音响

(1)在法庭内形成一个均匀的声场,保证各席位能够清晰听到审判发言内容和声音证据内容。

6.集中控制

(1)支持庭审过程控制;(2)支持庭审录像和直播控制;

(方案三)标准功能型

1.音视频信息采集

(1)民事审判庭配置3台摄像机,用于法官席、双方当事人席、旁听席的拍摄。在法官席配置3只、书记员席配置1只、双方当事人席各配置2只话筒。支持语音激励功能;

(2)刑事审判庭配置4台摄像机,用于法官席、公诉席、辩护席、犯罪嫌疑人席、旁听席的拍摄。在法官席配置3只、公诉席和辩护席各配置1只、书记员席配置1只、证人席和犯罪嫌疑人席各配置1只话筒。支持语音激励功能。

2.证据展示

(1)配置电脑,使用局域网案件信息管理系统集中管理、展示庭前交换的电子证据;

(2)配置录音机、录像机、VCD/DVD机等设备,用于音视频证据播放;(3)配置实物展台,用于实物证据展示;

(4)配置LED屏/背投/电视/电子白板/投影等显示设备;

(5)在法官、书记员等席位配置显示屏,用于实时查看案件信息、庭审信息、证据展示信息,笔录信息等;

(6)在书记员和法官席位设置局域网接口,在书记员席位设置VGA接口和互联网接口。

2.庭审笔录

(1)配置电脑(或速录机)、打印机等设备,支持庭审信息的录入和打印;(2)支持庭审笔录与庭审音、视频记录信息时间标记同步;

(3)支持庭审校对功能。可对遗漏的文字进行标记,并可通过该标记来定位庭审音视频,进行补录或校正;

(4)校对后的庭审笔录自动进入案件信息管理系统。3.音视频管理

(1)支持庭审过程中各种声音的混音处理;

(2)支持多画面合成。将多个摄像机的信号以及证据展示信号复合为一个画面输出,分辨率不低于704x576;

(3)支持光盘刻录。实时对庭审信息(包括庭审录像、证据、庭审笔录等信息)进行一画面或多画面光盘刻录,用于随卷归档等用途。应具有光盘封盘、防擦写、防篡改、防剪辑等安全保护措施;

(4)对庭审信息(包括证据展示信息)进行一画面或多画面光盘实时刻录。15

应具有光盘封盘、防擦写、防篡改、防剪辑等安全保护措施;

(5)支持语音激励。摄像机自动跟踪发言人,将发言人画面输出到显示设备上,切换为复合画面的主画面;

(6)支持法庭画面输出切换。可以输出在法庭内的显示设备上,可以输出到法庭外显示设备上,可以输出进行庭审直播,可以通过模拟信号传送到图像中心,可以通过数字编码进行网上直播和存储,等等;

(7)支持MPEG-

2、MPEG-4(H.264 /AVC)或国内标准AVS编码格式;(8)支持远程作证和庭审观摩等远程音视频应用。4.庭审管理

(1)提供案件基本信息(包括案号、案由、当事人、承办人、合议庭成员等)和庭审排期信息的维护管理。具有权限划分、身份识别和日志功能;

(2)能够对本地庭审画面和远程质证(提讯、庭审)画面的显示和输出进行管理,根据需要在法庭内、外各类显示设备显示。或传送到图像处理中心,为庭审直播、点播、远程观摩等应用提供服务;

(3)能够在庭审视频中输出文字信息、连续的时间信息、法庭温湿度信息等;(4)能够进行直播控制,灵活选择各路图像画面、证据展示画面或复合画面进行直播。能够根据网络带宽和庭审关注度的情况调节码流;

(5)能够对庭审中产生的笔录信息、质证信息和音视频信息进行管理,并能够同步输出到案件信息管理系统中应用。

5.灯光音响

(1)在法庭内形成一个均匀的声场,保证各席位能够清晰听到审判发言内容和声音证据内容;

(2)可以声控,也可以由法官控制发言。法官席优先发言,并可控制控、辩双方的发言与发言时间;

(3)根据庭审环节和证据展示等需要提供可分区控制光源。6.集中控制

(1)支持庭审设备的“单点击”控制;(2)支持庭审过程控制;(3)支持庭审录像和直播控制;(4)支持设备故障预警。

(方案四)扩展功能型

1.音视频信息采集

(1)民事审判庭配置4台摄像机,用于法官席、双方当事人席、旁听席的拍摄。在法官席配置5只、书记员席配置2只、双方当事人席各配置3只话筒。支持语音激励功能。配置1至2只无线话筒。;

(2)刑事审判庭配置5台摄像机,用于法官席、公诉席、辩护席、犯罪嫌疑人席、旁听席的拍摄。在法官席配置5只、在公诉席和辩护席各配置2只、在书记员席配置2只、在证人席和犯罪嫌疑人席各配置1只话筒。支持语音激励功能。配置1至2只无线话筒。

2.证据展示

(1)配置电脑,使用局域网案件信息管理系统集中管理、展示庭前交换的电子证据;

(2)配置录音机、录像机、VCD/DVD机等设备,用于音视频证据播放;(3)配置实物展台,用于实物证据展示;

(4)配置LED屏/背投/电视/电子白板/投影等显示设备;

(5)在法官、书记员等席位配置显示屏,用于实时查看案件信息、庭审信息、证据展示信息,笔录信息等;

(6)配置电子白板或触摸屏,实现质证留痕功能;

(7)在书记员和法官席位设置局域网接口,在书记员和双方当事人席位设置VGA接口和互联网接口;

(8)各类展示设备由书记员或控制人员通过集控系统控制。2.庭审笔录

(1)配置电脑(或速录机)、打印机等设备,支持庭审信息的录入和打印;(2)支持庭审笔录与庭审音、视频记录信息时间标记同步;

(3)支持庭审校对功能。可实时对遗漏的文字进行标记,并可通过该标记来定位庭审音视频,进行补录或校正;

(4)校对后的庭审笔录自动进入案件信息管理系统。3.音视频管理

(1)支持庭审过程中各种声音的混音处理;

(2)支持多画面合成。将多个摄像机的信号以及证据展示信号复合为一个画面输出,分辨率不低于704x576。主画面可灵活设定;

(3)支持光盘刻录。实时对庭审信息(包括庭审录像、证据、庭审笔录等信息)进行一画面或多画面光盘刻录,用于随卷归档等用途。应具有光盘封盘、防擦写、防篡改、防剪辑等安全保护措施;

(4)支持语音激励。摄像机自动跟踪发言人,将发言人画面输出到显示设备上,切换为复合画面的主画面;

(5)支持法庭画面输出切换。可以输出在法庭内的显示设备上,可以输出到法庭外显示设备上,可以输出进行庭审直播,可以通过模拟信号传送到图像中心,可以通过数字编码进行网上直播和存储,等等;

(6)支持MPEG-

2、MPEG-4(H.264 /AVC)或国内标准AVS编码格式。(7)支持脆弱证人在作证室发言、观看庭审实况功能;(8)支持远程作证和庭审观摩等远程音视频应用;

(9)配备视频编辑工具,案件审结后,对庭审视频进行后期编辑、剪裁、加工、制作。

4.庭审管理

(1)提供案件基本信息(包括案号、案由、当事人、承办人、合议庭成员等)和庭审排期信息的维护管理。具有权限划分、身份识别和日志功能;

(2)能够对本地庭审画面和远程质证(提讯、庭审)画面的显示和输出进行管理,根据需要在法庭内、外各类显示设备显示。或传送到图像处理中心,为庭审直播、点播、远程观摩等应用提供服务;

(3)能够在庭审视频中输出文字信息、连续的时间信息、法庭温湿度信息等;(4)能够进行直播控制,灵活选择各路图像画面、证据展示画面或复合画面进行直播。能够根据网络带宽和庭审关注度的情况调节码流;

(5)能够对庭审中产生的笔录信息、质证信息和音视频信息进行管理,并能够同步输出到案件信息管理系统中应用。

5.灯光音响

(1)在法庭内形成一个均匀的声场,保证各席位能够清晰听到审判发言内容和声音证据内容;

(2)可以声控,也可以由法官控制发言。法官席优先发言,并可控制控、辩双方的发言与发言时间;

(3)可配置多段均衡器、反馈抑制器、压限器等设备,以改善法庭音响的质量;

(4)根据庭审环节和证据展示等需要提供可分区控制光源。6.集中控制

(1)支持庭审设备的“单点击”控制;(2)支持庭审过程控制;(3)支持庭审设备的集中控制;(4)支持庭审录像和直播控制;(5)支持远程控制接管;(6)支持设备故障预警。7.同声传译

(1)支持同声传译功能

第四篇: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

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

一、集团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XX集团以每年40%左右的增长速度快速发展,为了不断的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配合集团规模化的快速发展,集团引进了信息化的管理,其中集团生产公司使用XXU8总账报表,商贸公司使用XXNc3.0总账、报表;销售业务使用维涛进销存系统,物流仓储使用实达仓库管理软件系统进行管理,同时培养了一批信息化管理和技术人才。

但是由于缺乏合理的集团信息化整体部署规划,集团的信息化存在严重的“集团信息孤岛”现象,快速的业务发展与信息化管理不相适应,这一矛盾随着集团业务规模化的发展,越来越明显的凸现出来。

目前各核算单位虽说都使用了财务软件,但应用层次普遍不深;现有销售业务处理系统,很多是照搬或模拟手工的核算和管理模式,缺乏对业务的关键节点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财务总帐、报表不能与进、销、存业务系统一体化结合,业务数据无法达到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的要求,销售计划与供应链计划、生产计划无法整体协同,现有的分销物流系统急需优化,更没有形成从上游供应商到下游客户整体产业链的完整供应链计划协同管理。

此外XX集团的组织庞大,急需建立一套适应集团整体管理和监控、决策分析的管理平台,真正实现集团和下属机构之间的统一规范化的管理和协同管理。

集团信息化的软件应用现状,造成了信息的分散、失真和严重滞后,从集团全面管理的角度来看,集团信息化的发展落后于集团业务发展的步伐,已经无法与集团业务的快速发展相匹配。

二、企业信息化整体规划的必要性

随着集团业务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集团对内部的精细化、规范化、信息化管理的需求日趋强烈,整合集团资源,提升集团的核心竞争力,重新构建一套适应和促进集团发展需要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已经迫在眉睫。

集团内信息流、资金流、物流资源的整合、集团加强对各分公司的关键业务控制力度以快速响应外部市场的变化,都需要借助最先进的技术和集团管理理念,对集团信息化建设未来5年进行整体的部署和规划,来建设一个能够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整个XX集团的经营信息,实现事前预警、事中控制、事后分析评价,由结果控制转变为过程监控;具有功能强大的分析、查询体系,充分适应集团公司发展需要的完整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集团发展目标,全面提升XX集团的核心竞争力,为打造“百年XX”奠定基础。

三、XX集团信息化建设规划

(一)信息化指导原则

XX集团信息化建设的指导原则应确定为:“集团领导,归口管理、组织保障;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统一标准,互连共享”。本指导原则贯穿于集团信息化规划的全过程,也是今后集团信息化规划实施的指导方针和政策依据。

(1)集团领导,归口管理、组织保障

成立由集团公司COO任组长的集团信息化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整个集团的管理创新和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集团信息化委员会,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根据集团日常运作、管理和决策的需要,组织编制和修订集团信息化建设规划;

建立集团公司及所属企业信息化委员会制度。集团公司指定一名领导担任首席信息主管(CIO),负责具体领导集团的信息化工作,组织和管理企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并接受集团信息化领导小组的领导、指导和监督;

对全集团现有的信息技术力量进行整合,成立集团信息中心,作为整个集团的信息技术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整个集团信息化建设规划的具体实施、运行维护和技术服务工作。

XX集团的ERP项目组织如下图所示:

领导小组由集团COO担任组长,小组组员由主要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的总监组成。信息化委员会成员由系统分部、主要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的经理组成。

各信息化项目小组由相关部门的关键用户组成,设小组长或项目经理一名,小组长或项目经理由主要相关业务部门的总监以上领导担任,在集团信息化委员会的领导下,和XX软件的子项目经理对口,负责本子项目的项目管理和协调、参与本子项目计划中规定的具体工作等。

建议XX集团建立ERP项目激励和考核体系,以更好地推动ERP项目和管理提升工作。

XX软件公司在XX集团的项目组织和XX集团内部的项目组织类似,设项目领导小组和项目总体协调人,并根据不同子项目和项目阶段设具体的子项目项目经理和相应的顾问团队、客户化开发经理等,项目领导小组和项目总体协调人负责分别和XX集团的项目领导小组和信息化委员会对口沟通协调,XX软件项目组织结构如下图所示:

XX软件项目领导小组由事业部相关领导、分公司总经理等共同组成,负责项目高层沟通和高层协调,项目关键决策等。

XX软件项目总体协调人在项目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总体协调各子项目在项目整体规划的指导下协同工作,内部其他资源和工作的协调,以及和XX相关领导和信息化委员会的对口沟通协调等。

各子项目小组由子项目经理和相关顾问组成,负责具体子项目的项目管理和实施工作,同时整体项目设开发和技术小组,负责各子项目的客户化开发的管理与协调,技术支持等。

(2)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集团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涉及集团公司及所属企业日常运作、管理和决策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统筹规划,统一部属的原则;

集团公司及所属企业按照自身的发展目标和集团信息化规划,落实和分解自身的信息化目标,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以实用为准绳,以效益为目标,在集团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由集团信息中心统一组织,扎实有效的分步开展集团公司及所属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和推广应用工作。

(3)统一标准,互联共享

信息技术成功应用和效益最大化的重要条件是信息基础标准的建立和统一。XX集团必须建立和形成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信息基础标准体系(包括数据元素标准、信息分类编码标准、用户视图标准、数据库标准、网络系统设计规范、应用系统设计规范、IT基础设施配置规范、信息管理和开发利用体系、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等),这些标准的建立和执行,是集团信息化建设避免重复投资、加速信息流通、实现信息授权共享、取得最大效益的基本前提和基础;

从集团管理和发展的需要出发,在不断建立和完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以及信息分类授权体系的基础上,把集团公司及所属企业的网络互联互通和信息资源共享作为一条基本要求逐步落实,最终实现集团公司与所属企业之间信息双向的授权互动共享和高效的协同运作。同时,使集团内的信息技术队伍的知识和经验、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共享和利用。

(二)综合信息系统整体架构

(三)信息化建设总体目标和阶段性实现目标与概预算

1、总体实现目标

以集团五年发展规划确定的管理改进计划为基础,配合集团体制、机制、管理和技术的持续创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经过三到四年的努力和拼搏,建设一套符合XX集团持续发展要求和与其发展能力相匹配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整合与重构集团内部和外部供应商和客户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商流的协同管理,优化集团的营销体系与物流体系,打造现代化的供应链管理体系。

加强集团总公司的集中管理与监控,加强对下属企业的动态监控能力,优化集团资源配置,实现信息互动和共享,提高集团实时决策水平与准确性,对市场及经营环境的变化快速反应,降低整体经营成本,提升集团的核心竞争力,为实现集团战略目标提供有力的手段和保障。

2、阶段性规划

(1)第一阶段规划

第一期实现核心目标:

(1)建立统一的信息化开发基础应用平台

建立一个能够支撑企业应用软件的工作流平台、审批流平台、预警平台、动态会计平台、个性化二次开发平台、系统配置平台、动态建模工具、报表工具、二次开发工具、分析工具并且能够支持异构协同集成,迅速配置IT运营系统与功能模型和数据展现集成,能够高效利用资源,性能稳定和提供安全保障的基础应用平台。

(2)实现整个集团商贸板块所有公司、经营部的集中统一的财务集中核算体系,建立统一的财务核算规则与流程,实现财务核算信息的实时、透明、统一,为集团获得经营关键信息知情权,及时准确掌握生产和销售经营数据奠定基础。

涉及软件模块:总账、固定资产、库存管理、应收管理、应付管理、存货集团对账、报表等基础核算功能的集中化、集团化、规范化。

(3)实施商贸业务板块的内部供应链协同管理,实现从产品到最终用户的流通环节的供应链管理和分销体系管理,以达到合理控制成品库存、加强业务流过程监控和业务分析,加速存货周转速度、提高商品及时到货率、客户服务满意度,并与集中财务核算系统无缝集成,满足商贸业务财务一体化运作和管理,实现成品的物流与信息流、资金流的统一管理。

涉及软件模块:销售渠道管理、价格管理、客户信用管理、销售管理、返利管理、退货管理、库存管理、内部交易、发运管理模块。并满足业务数据与财务应收应付、存货成本核算及总账的集成;满足集团对销售、库存、运输、价格、返利、成本、收入及毛利的分析管理的需要。

(4)配合商贸供应链管理,对生产板块,先行实施工厂的成品库存管理。对工厂的产成品的出库和入库所有流程进行规范,实现工厂产成品的库存实时和准确信息反馈。

实现包括:规范和优化库存业务流程与管理,工厂成品完工入库业务,一次物流涉及的内部交易调拨与结算业务等;实现一次物流业务在工厂和商贸两个板块的的集成互通应用,从而实现对成品库存的优化管理,充分降低产成品的库存成本和库存占用,更好地实现成品生产与库存的平衡管理。

第二期实现目标:

(1)实施工厂供应链管理与财务集中核算系统,满足工厂业务财务集中的一体化实时运作与管理。

实现包括:

A.建立采购业务管理平台,满足集团集中采购和工厂分散采购的不同采购业务管理要求;

B.实现供应商管理,以及采购合同的管理,实现采购业务的内外部计划与流程的协同,为未来实现供应商协同和进一步建立XX集团的联合库存管理战略和管理模式打下基础;

C.满足工厂库存管理要求,包括生产领用、消耗性领用等业务。合理管理原材料库存的计划协同管理,合理降低原材料库存占用,同时提供产成品的直接材料成本消耗数据,满足集团成本管理中对材料成本归集的数据来源要求。

D.解决工厂的发运管理和运费计算,满足工厂对生产物流环节产生的运费核算和分摊管理要求,实现存货成本的精细化管理和优化。

E.集成工厂财务与工厂业务信息,打通财务业务工作流与信息流,实现工厂的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实现财务业务的数据联查与统计、分析,实现财务对业务的关键节点实时监控和管理。

(2)启动工厂成本核算系统的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成本管理系统从现有供应链及总账系统中抽取相关数据,以满足目前工厂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

在生产制造系统未启动前,成本资料所涉及到直接与制造有关的数据,皆直接录入到成本管理系统中,待生产制造系统上线后,制造系统会与成本系统集成,届时再调整成本管理的方案。

生产成本核算系统的架构图可如下图所示:

第三期实现目标:

(1)实现工厂供应链与采购招投标平台的集成,利用NC的Portal技术,建立供应商门户。

(2)系统支持导入和集成现代物流技术,如物资条码技术、商品条码、箱码、无线扫描、库位管理等,加快物流速度与库存周转率。

(3)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网络化、信息化、规范化,加强人力资源规划与分析,整体提高集团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人力资源管理实施分为两步骤分步实现,即先行实现以人事薪酬管理为目标的集团人力资源基础应用阶段;再实现以达到员工绩效管理和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为部门的集团人力资源高级应用阶段。

本阶段实施人力资源基础应用,主要涉及模块:职务职能管理、员工信息管理、员工调配管理、员工离职管理、薪酬管理、福利管理、考勤管理、休假管理、出差管理、加班管理、劳动合同管理、制度政策管理、经理自助、员工自助。

可对现有的人力结构做出系统分析,包括员工结构、更新率、增长率、离职率、流动(异动)率等规划指标。

可满足XX各个部门,各种岗位薪资结构的定义,并能按条件输出工资单,减轻人工工作量。同时,从集团层面能实时统计分析所有分支机构的薪资福利发放情况,各地区岗位实际薪酬水平等。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集中财务系统需无缝集成,薪资数据直接生成总账凭证。可为财务集中核算提供可靠数据来源。

(4)在完成商贸供应链和工厂供应链上线和推广后,需要通过一系列的业务规范措施,来加强集团对整体供应链运作的管理,并同步优化供应链,提升效率和效益。

第一阶段概预算

第一期:400万;第二期:300万;第三期:100万 小计:800万

(2)第二阶段规划

第一期实现核心目标:

(1)实现集团协同办公自动化管理。

建立集团范围内统一的办公自动化管理平台,并与ERP系统实现部分信息和流程的集成,提高流程和办公的效率,进一步提高业务流程的透明度和可视化。

(2)实现集团报表合并,达到新的会计准则应用要求。包括实现:同时按管理层级的逐级合并和跨越管理层级的一次性合并;跨行业经营的集团财务合并。会计制度差异的调整与外币报表的折算;不平的内部债权与债务的核对与自动抵消;自动进行内部利润抵消计算;对资产减值准备的自动抵消;复杂股权结构下的股权投资的自动抵消算法。

股权投资权益法核算、成本法核算下的自动合并算法;灵活确定合并范围,或按区域、经营版块进行分部合并报告;留有可供审计的抵消痕迹,支持手工抵消;自定义的分类数据汇总与统计分析;在线催报与提交状态管理;B/S结构的WEB合并报表,(3)建立集团商业智能分析系统。

包括:提供元数据模型管理方案、数据存储和同步机制的建立、分析模型的设计与实现。

帮助集团建立决策支持平台,实现部分核心业务智能决策支持功能。对企业决策层、商贸业务、工厂业务和集团财务所需的分析数据和模型的展现方案,进行智能分析的系统实现。

第二期实现核心目标:

(1)建立符合XX管理特色的销售预测模型。

进行XX集团的销售预测的调研,确定销售预测的流程与业务模型。在计划与信息协同的基础,结合公司经营战略和总体计划,分不同的产品、销售周期和分销渠道建立集团的销售预测流程与模型,预测误差管理模型和调整流程,逐步形成相对准确的销售预测体系,并结合科学的产成品库存分析,实现销售预测到销售计划、库存计划的一体化协同管理,从而提高整个产业链对市场快速变化的反应能力,降低供应链上的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库存占用和库存成本,提高存货周转率和经营效率,降低集团公司的供应链成本和经营风险。

(2)建立XX内部供应链计划体系。在销售预测模型确定的基础上,完成销售预测系统的实施以及与ERP的集成,完善商贸和工厂的供应链计划体系,包括:销售预测、销售计划、库存计划、采购计划及要货计划,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信息流的闭环管理与协同。

(3)启动工厂成本管理的咨询工作,提供目前消费品行业及流程制造行业先进的成本管理模式,针对XX特有的生产管理方法和成本核算体系,共同商讨确定适应于XX自己的工厂成本管理体系,并提出与成本管理目标相匹配的人事考勤、薪资、总账、存货成本及车间管理的匹配方案,成本管理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系统而言,只有要求其他业务系统的精细化、规范化才能达到成本管理的精细化和可靠性。

第二阶段概预算

第一期:150万第二期:150万 小计:300万

(3)第三阶段规划

第一期实现核心目标:

(1)在一个平台上统一实现多工厂协作的生产管理系统。建立计划及车间作业流程,规划和控制生产过程,使企业内部资源及物料的流动形成完整的闭环。

包括建立产品数据管理,工艺过程文件;建立生产计划协同管理平台,实现生产作业流程管理,规划和控制生产过程,使企业内部资源及物料的流动形成完整的闭环。

生产系统与财务集中管理、供应链系统以及成本管理系统能形成协同、集成和一体化管理。

生产管理系统的架构如下图所示:

(2)实施和调整、优化成本管理系统。在成本管理咨询方案的指导下,充分考虑成本管理系统与其他业务系统的接口关系,并对核心业务流程做出必要调整与优化,以满足集团成本目标管理的要求。

成本管理系统的架构图如下图所示:

(3)实现集团全面资产管理。不仅仅要实现资产核算与统计,而且要对资产的全生命周期,即从资产的采购到资产报废的整体管理流程。资产的实物管理、资产从采购到报废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资产的保险租赁与内部资产的调拨等管理。目标实现包括:资产的预算;资产的采购与接收;资产的库存管理;在用资产管理。

XX集团的资产管理架构可如下图所示:

第二期实现核心目标:

(1)实现以员工绩效考核为核心的集团人力资源高级应用管理目标。涉及的模块:人力资源规划、培训开发管理、招聘甄选管理、绩效管理。按部门岗位职责为主要考核要素,合理确定关键绩效指标和考核方案,并可灵活设置考核层级关系,构成如360°、270°、180°等不同度数的绩效考核;灵活定义考核方案中的考核人类别权重、考核要素权重、考核指标权重。

并可对员工绩效关键事件进行记录和管理,为绩效评价提供参考;提供员工绩效申诉及处理、绩效面谈记录管理;考核结果与薪资、职业生涯规划及培训相关联;根据考核的历史记录,分析员工及部门业绩的改善情况,从各种角度对考核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2)建立工厂MRP体系。

基于工厂生产管理系统的运行的基础,根据物料主数据、产品数据结构,根据销售预测结果和生产状况,通过MRP运算,自动生成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包括产成品、下阶半成品或原材料。运算过程充分考虑经济批量和累计提前期,帮助企业降低存货库存水平,及资金占用,提高生产准时交货率。

(3)实现集团资金集中管理。

包括:资金结算、网上银行、资金计息、信贷管理、资金预测、资金监控、远程支付。资金系统与应收、应付和总账系统的自动接口;经常性银行、内部结算账户的对账;支持多银行网银接口或服务协议,实现收付款的自动划账;准确及时的集团资金监控和短期预测;定期活期信贷与内部结算处理规则;多种灵活的资金利率计算规则;可依据内部结算规则处理内部结算手续费;本外币分账制;资金预算与支付计划,尽量减少备用金和外币金额;提供内部信用评价以支持对贷款额度的控制;在线的内部结算门户,提供适合电子商务系统的安全认证方案,确保交易安全。

(4)实现集团全面预算管理,建立集团内控体系。

包括:预算目标下达、预算编制、汇总与审批预算,预算的执行与财务核算,预算分析与调整、预算考核与业绩评价。并且根据咨询方案,对方案提出的财务和业务的内控制度定义的流程进行系统实现。

(5)完善智能决策系统。主要实现:生产数据分析与数据模型的展现,以及决策层对集团的运营整体的分析数据和模型的展现,实现决策层的科学快速决策和经营管理数据信息的挖掘分析。同时建立绩效评估管理体系和量化的绩效评估管理平台,实现集团统一的绩效管理和分析评价。

第三阶段概预算

第一期:250万第二期:150万 小计:400万

(4)第四阶段规划

第四阶段实现目标(远期规划)

(1)建立集团的门户网站,进行企业的标准信息披露。

(2)建立集团的电子商务系统。包括:BTOC----实现终端客户网上在线定单、交易、支付,BTOB----上、下游客户的对账和权益确认,网上支付。建立安全认证系统和指纹加密认证系统。

(3)建立集团客户关系管理。包括:集团统一的电话呼叫中心----进行标准的电话售后服务接待和电话导购,网上订单处理与订单协同;集团战略客户数据库管理和张略大客户关怀系统、客户反馈信息管理,集团危机应急攻关处理等,并且建立统一和标准的客户信息数据库档案。

(4)实现企业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包括:应用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数据分析,建立企业研发产品数据管理,以及市场竞争对手产品研究数据,竞争对比分析;市场份额、人群、销售趋势等综合产品生命周期的管理。

第四阶段概预算

该阶段软件投入预计:400万 规划的硬件投入该预算 该阶段投入预计:200万

四、规划实现的总结

整体规划总体投入约2100万元,将能够有效支撑集团100亿以上的销售规模,适应集团5-10年的规模发展,为打造XX奠定坚实的信息化基础。

五、本给规划的实施说明

本规划个阶段的项目目标、实施进度、项目周期、项目预算投资将根据实施的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

每个阶段的参与组织是指相应组织中的关键用户,要求是相应组织中的骨干员工或核心领导,熟悉ERP理论和内部管理流程,有一定的技术能力和沟通能力,在项目实施期间有大于50%的时间投入。

第五篇: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报告

信息化规划方案报告

(2015年4月)

一、信息化建设现状

我单位成立3年来,已自建机房1处,位于三楼办公室内,机房占地总面积110平米,硬件系统包括机柜5台,服务器8台,交换机3台,路由器1台,防火墙1台,UPS 1套,KVM 2台,数据存储总容量40T,电信100兆独立光纤接入,为内部提供互联网应用并支撑网站服务器访问。为保障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已配备上网行为管理器1台、网页防篡改1台、安全网关网络防火墙1台。大楼内通过嫁接电信的CHINANET无线基础设施实现低成本WIFI覆盖,供移动设备连接互联网使用。

商务中心目前有简易机房一处,主要是中国电信的电话和网络设备,网络接入为两条50M的光纤,分为两个物理隔离的局域网运行。

基于自建网络环境运行的软件系统主要是用友财务软件、金蝶财务软件、官方网站群管理系统、政务信息公开系统、政务微博发布系统、文稿采编系统、邮件服务系统、统一认证平台(单点登录)、OA办公系统、即时通讯系统及其/ 16 他支撑应用的服务软件,目前搭建的信息化系统已基本满足当前的应用需求。

为了保证应用系统的安全性,按照安全管理要求,近期将采购正版Windows服务器操作系统、SQL Server数据库系统、国产服务器杀毒软件,迁移财政局财务软件服务器端和数据,搭建下属各局单位网站群运行环境,为各系统的应用提供安全、稳定的运行支撑。

二、内部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

1、商务中心: 1)机房:商务中心建设之初没有考虑众多入驻单位的信息化建设需求,机房的设计和建设很难满足将来的各类需要和管理要求,问题包括防火、防尘、安全、防潮、承重、用电、恒温等无法满足将来需求和要求。2)网络运营商:由于只签署了中国电信为通讯服务商,无法达到某些入住单位的双线和专线要求。目前电信接入的两条50M光纤属于严重浪费带宽资源。3)楼宇有线网络:楼宇网络设计为单线接入桌面,无法达到某些入驻单位的内、外网同时使用的需求。4)5)无线网络:没有预先规划和建设无线网络。局域网划分:由于中国电信接入服务时,进行了物理划分,设备和信息管理上无法统一进行监控,将来会/ 16 遇到应用系统管理和使用上的很多问题。

2、办公室:

1)机房:目前办公室三楼的机房非常简易,达不到机房的标准,放臵机柜的办公室内还有工作人员办公,设备环境很不好,温度、湿度、防尘、安全、消防、用电等条件都无法满足,尤其是温度和灰尘对网络及服务器设备损害很大,目前各类设备的灰尘已经影响设备正常运行,再加上温度不能保证,设备寿命将大幅缩短。各类设备放臵在公开办公区域,毫无安全管理,当设备和线路出现故障时,无从追责。

2)网络:局域网目前运行稳定,但是楼层IP分配没有监控和分配管理,用户区与服务器区没有使用安全网关隔离。无线网络由于嫁接中国电信设备使用,经常出现无法使用的现象。

3)业务软件:目前处于各部门根据自身需要自行选购业务系统,由于没有专业IT人员统筹指引,软件选择问题较多,且各部门的业务软件运行形成了信息孤岛,不能有效汇集,发挥最大效用。OA系统目前还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安全:目前没有对员工计算机进行安全管理,尚未安装桌面监控、病毒防护和监控、移动介质管理等,无法配合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管理规定落实安全管/ 16 理,没有定期开展计算机安全审计,不能及时发现和整改管理漏洞。

5)数据:OA系统没有使用正版操作系统,没有搭建热备份系统。由于没有云存储服务器,所有的电子资料都存储在个人计算机上,很少有备份,互相无法查阅,工作交接也很不便,一旦电脑损坏,重要资料都无法找回,有些数据量很大的资料也无处存放,主要是拷贝在多个移动硬盘中,也无备份。

6)用电:随着设备的增多,三楼办公室的用电无法再支持新增设备用电,目前还有两台服务器无法启用,UPS电池组也已使用3年,未更换电池组,不能保证断电后的设备安全和紧急用电。

7)运维:部分设备已经超出厂商免费维护期,设备无人维护,设备种类较多,出现问题时很难及时查找出原因并找到对应工程师进行维护,设备没有备机,再加之大厦距离市区较远,在出现故障时,不能及时替换设备保证正常使用。服务器软件应用由多家公司提供,个人计算机系统大多数由办公室员工兼职安装维护,没有专业的IT维护服务商进行运维,随着计算机数量的增加,势必无法满足运维需求。

8)制度管理:2014年信息中心对信息化建设进行了多次情况采集,目前正在制定相关的细则要求,国家也成/ 16 立了信息安全工作组,对信息化管理的要求提到很高的层次,而目前我们只有一个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管理办法的相关制度,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开发、应用、管理、维护、安全等方面全部都没有形成相关管理体系,在上级单位提出要求时较被动,达不到精细化管理的要求。网上政务公开工作也没有相应的部门专门进行管理。9)人员:我单位目前没有配臵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岗位编制,更缺乏相对经验丰富、具有相关专业技术的工作人员,未明确职能的管理部门负责信息化建设,随着业务和职能的扩充,这类问题更为突出。

三、信息化建设需求

1、内部需求

不断增加的信息化硬件需求 不断增加的网络需求 业务软件的开发与管理 在线服务平台的开发与管理 软件和应用系统的维护和数据备份 硬件设备的运维 网络及相关设备的运维 计算机安全管理

合理建设和虚拟划分内部局域网 / 16 长期信息化规划建设

信息化建设的日常工作及内外联系等 智慧城市整体规划的专业性指导和管理

2、外部需求 政务服务平台的建设 专线网络建设 双线备份线路建设 无线网络建设 视频会议系统建设 服务器使用需求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需求 区域基础数据共享建设与管理

入驻企业的信息化应用需求(机柜、服务器、网络、用电、安全管理、运维服务等)

四、信息化目标和建设思想

我单位的信息化建设作为配套的基础建设内容,已成为机构运转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形式满足日常办公、业务的应用,为业务的开展和办理提供保障支撑,减少差错率,提高工作效率。

我单位当前已建设完成了满足基本应用的网络、硬件环/ 16 境和门户网站服务等信息化系统,已基本满足当前的办公应用和宣传推进作用。随着部门分工的明确,管理职能的细化,信息化需求也不断增加,初步按照五年制订信息化建设目标:

(一)、经过持续信息化建设,打造省区先进、智能的“数字化城区”。

(二)、通过阶段信息化建设,满足新城内企业、机关事业机构、居民群众开展业务办理事项的正常运转,为业务运行提供信息化支撑与保障,全面提高工作效率。

(三)、通过信息化平台建设,建设统一的基础信息库、数据中心、服务中心,避免形成信息孤岛、应用孤岛,通过统一、规范、标准的基础平台建设,各业务职能单位、各业务系统的数据、信息实现互通、共享、协同、协作。

(四)、通过透明、公开的信息化举措,促进政府职能向服务型转变,拓宽群众监督渠道,提升政府公信力,增强互动渠道,更好的听取民意反馈,为改善政府职能工作提供反馈依据。

(五)、信息化工作应统筹规划、合理建建设,应避免重复建设、信息化资源过剩,现有信息化资源应最大化保值增值。建设过程应以实用性为前提,立足实际需求,把握技术、平台的先进性和扩展性,适度超前,但应避免盲目追捧新技术而导致过度建设和资金浪费。/ 16

五、阶段性规划建设内容

信息化建设应遵循“目标明确、总体规划,重点突出、讲求实效,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总体原则,分阶段建设,建设过程应明确建设用户单位、建设承担单位、协作单位,做好跨部门协调,各单位部门应做到责任明确、分工清晰。

信息化基础建设是支撑后期业务应用的基础,主要包括机房、网络、PC计算机、基础软件支撑环境,目前,办公大楼与商务中心大楼的基础设施已基本建设完毕,近期仍需进一步完成以下建设内容:

(一)完善商务中心机房设施

(1)于商务中心选择合适的位臵作为机房,要充分考虑安全、防尘、防潮、线路、用电、承重、消防等。

(2)在机房部署UPS不间断电源,保证停电后重要系统能够至少支撑运行30分钟。

(3)为支撑今后大容量数据的存储和备份,并确保各业务系统数据的安全,根据实际需求用量增加网络存储软件和设备。

(4)根据实际需求增加购臵服务器、网络交换机等设备,并保证系统不间断运行。

(5)为满足商务中心大楼入驻的各职能单位、企业的/ 16 应用,根据实际需求改建基础网络环境,增加机房服务器、交换机设备,满足各单位的基础信息化需求。

(二)实现商务中心全面无线网络覆盖

单位主楼已局部覆盖智能无线网络,随着移动应用的增加,应进一步增加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包括主楼全部楼层,以及商务中心大楼全面覆盖无线网络。

随着工作计算机终端与无线网络终端设备(包括手机、iPAD)的增加,目前的接入带宽可能会面临压力,根据网络负载情况,实时分配网络带宽,以保证业务系统运行与工作的正常开展。

同时应通过网管设备软件实现对无线网络接入的监测与控制。

(三)满足业务应用软、硬件支撑环境

根据政府单位正版化要求,应根据实际业务系统应用需求和服务器梳理采购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以支撑业务系统安全、合法的运行。

(四)业务职能部门信息化系统建设

1、基础资源服务与共享平台建设

基础信息资源共享与服务平台应以政务信息资源数据/ 16 以完成多库合一为核心,基础信息资源包括地区、组织、机构、用户、代码、标识等公共基础数据,为政务大厅工商、税务、质监、城管等各职能业务单位建立政务应用提供基础共享数据与公共资源服务。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信息安全问题日益严峻,采用基于身份管理的安全授权管理平台,实现用户身份统一认证,可同时为网站门户、OA办公等多业务系统提供统一身份认证、统一登录和访问控制功能。

基础信息资源共享与服务平台在未来将作为区内整体信息化系统提供公共基础数据,实现数据互通共享,平台提供统一的用户认证和基础数据统一管理,为所有信息系统提供总线型服务,从而满足各业务应用系统的开放性、灵活性的要求。

搭建基础信息资源共享与服务平台应制订并遵循以下标准:

(1)电子政务总体标准

电子政务总体标准是关于电子政务发展的总体性标准,主要包括电子政务基础性标准、总体规范及技术框架等,在整个电子政务标准体系中具有全局性、指导性的地位。

(2)网络基础设施标准

网络基础设施标准是为电子政务提供基础通信平台的标准,它包括基础通信平台工程建设标准、网络服务商互联/ 16 互通标准、网络安全标准等各个方面。

(3)应用支撑标准

应用支撑标准是为电子政务应用系统提供支撑和服务的标准,包括信息交换平台、电子公文交换、电子记录管理、日志管理、数据库等方面的标准,是电子政务标准体系中基本的组成部分。应用支撑标准主要针对部门级的电子政务应用,在规范部门电子政务应用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4)应用标准

应用标准是为规范电子政务应用开发设计而制定的相关标准,包括基础信息、数据元及其代码、电子公文格式、流程控制等标准。应用标准是为承担电子政务系统开发的软件厂商提供的,对规范系统开发,提高系统开发的兼容性和通用性有着很大的指导意义。

(5)信息安全标准

信息安全标准是为电子政务实施提供安全服务所需的各类标准,包括安全级别管理、身份鉴别、访问控制管理、加密算法、数字签名、数字证书格式等标准和规范。信息安全标准对维护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保障公众的隐私权、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6)电子政务管理标准

电子政务管理标准主要是为确保电子政务工程建设质量所需的标准,它包括电子政务软件工程、电子政务项目验/ 16 收与监理、电子政务系统测试和评估,以及电子政务信息资源评价体系等涉及到工程建设管理的标准。电子政务管理标准为实施电子政务监理和评估提供了基本的依据,有利于保障电子政务的实施质量和水平。

2、智慧城市

在智慧城市的大框架下,应引入智慧城市管理理念,通过建设数字化智能城市管理,实现城市管理由被动管理型向主动服务型转变,由粗放定性型向集约定量型转变,由单一封闭管理向多元开放互动管理转变,实现城市“科学、严格、精细、长效”的管理。

通过建设智慧城管公共服务平台,扩大城市管理可视、可控范围,增强平台的服务能力,通过移动应用技术,增强民众互动参与程度,进一步理顺我区及各职能部门的城市管理职责,将城市管理重心下移,真正实现从管理到服务、从治理到运营,从相对独立的局面发展到协同一体的智能化、移动化公众服务。

通过智慧城市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动态巡查机制,实现移动智能化取证、多媒体实拍场景、定位轨迹、综合考核的自动巡查措施。可以有效落实执行“限时办结”、“首问负责”、“社会承诺”等相关工作制度,提高办事效率,加大督察督办力度。有力推进城区的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公共服/ 16 务的质量和水平,为提升区内企业民众的幸福指数提供多方位服务。

3、各部门业务管理应用系统

应积极采集我单位下属各业务职能单位(部门)的业务需求和建设需求,协助使用部门做好技术支撑,协助采购、开发业务管理系统。并根据已有资源,对系统运行的软硬件环境提供支撑与运维保障。各部门选用系统或开发系统时,应尽量遵循数据互通性为基础,最好选用整套的基础应用系统,根据各部门需求挂接相关功能模块,保持内部业务系统的整体性,数据的集中性,有利于整体规划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五)信息安全体系建设

我单位信息化应用覆盖互联网范围的众多网络用户,承担着为政府和企业提供服务的功能,其业务性质的重要性和敏感性,导致它不可避免要承受来自各个方面的攻击,如黑客攻击、内部人员违规操作等;从技术角度,各系统由网络连接设备、网络线路、网络节点、应用系统、应用软件等构成,这些要素自身都存在各种可被攻击的弱点。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并认真对待安全性问题,才能确保整体信息系统安全可靠、稳定的运行。/ 16 信息安全是具有广泛性的,涉及到各系统的帐户信息、公共资源共享与交换等等,这些应用都必须解决全网统一的身份鉴别,解决数据的完整性、资源的访问控制和授权、敏感信息传输与存储的机密性,以及建立有效的责任机制。

信息安全的管理方面要考虑安全标准规范的建立、规章管理制度的完善、安全策略的制定、系统人员的安全培训等,与技术保障紧密结合,形成一套比较完备的安全管理及维护体系。

安全保障体系应遵循“整体防护、务求实效”的原则设计建立。根据风险的不同层次,对信息安全防范要重视以下几点:

(1)机房的物理风险:如防盗、防火、防水、防断电等等。

(2)设备的物理风险:恶劣环境、意外故障、断电、超负荷运行或者不当的维修管理都可能导致设备不能正常运行或重要信息丢失。

(3)数据的物理风险:储存场所的安全和不良室内环境可能导致信息丢失或物理介质永久损坏。

(4)网络风险:攻击者利用网络协议的弱点,进行网络信息监听,窃取网上的机密信息或用户信息,不合理的局域网设臵导致访问权限的开放和病毒的影响。

(5)系统风险:系统层的安全风险主要是操作系统系/ 16 统、业务系统自身缺陷带来的安全威胁和病毒攻击带来的系统异常。

(6)病毒攻击:一直是系统安全的很大威胁,尤其由于本系统信息交换频繁,如果受到病毒攻击往往会造成大面积病毒发作。

(7)信息篡改:门户网站、行政审批等业务系统运行在公网,信息在处理、传输过程中,可能会遭到攻击者对信息进行恶意修改、删除,极大威胁业务的开展。

(8)管理风险:规章制度不严,使恶意攻击者可以钻安全管理的空子,发动网络攻击;技术措施不力,使系统安全维护得不到足够的技术保障;人员培训不够,使系统面临更多的误操作,从而削弱系统的安全性。没有定期开展安全审计工作,对于各类漏洞不能及时发现和整改。

(六)运行维护保障体系建设

信息化运行维护保障的目标是为我单位以及入驻单位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撑与服务,全面保障信息系统正常运行,及时发现故障,及时处理故障,保障日常办公应用。在信息化系统运行过程过程中对发生的问题、解决方式、处理结果、规范规章等方面进行规范化管理。

以省内外兄弟单位现有运维规范及标准为参考依据,根据信息化系统的运行维护要求,制订行之有效的运维规范与/ 16 管理制度。规范的运维管理制度的内容包括运维服务中的运维工作记录、运维流程管理、运维考核制度。

对于我单位当前的信息化设备和维护需求来说,系统运维需要具备网络、硬件、数据库、应用软件等比较全面的专业技术能力和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同时需要具备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协调处臵能力,运维工作可面向社会招聘专业人才,并择优选择专业化运维服务公司来承担运维工作,做到内部有监督机制,确保维护工作中不出现安全隐患。/ 16

下载人民法院审判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民法院审判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5篇材料)

    医学院中医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第一部分总纲建设 “信息化中医医院”,并支持“跨区域性”医疗作业及管理、支持医学临床信息应用,并包含科研信息应用、以及共享;支持社会公众信......

    信息化建设规划

    长春师范大学“十二五”信息化建设规划 一、前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高等教育格局。以“数字化校园”为核心的高......

    信息化建设规划(讨论稿)

    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 信息化建设规划 (讨论稿) 信息化管理中心 2015年1月 1 目录 第1章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

    信息化信息化建设规划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IT产业已渐渐走进人们生活,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主流,趋势。这个趋势是不可扭转的。而且......

    信息化建设规划[范文模版]

    信息化建设规划 一 、信息化现状 公司领导层把信息化建设工作纳入工作日程,主要领导亲自抓,对重要信息亲自把关,亲自签批。为保证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选调政治敏锐、责任心......

    XX大学校园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

    XX大学信息化建设 规划方案 江苏金智教育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二〇一六年五月 1 / 129 目 录 1 2 方案背景 .....................................................................

    智慧物流园区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2014

    智慧物流园区信息平台建设规划方案 黑龙江邮政易通信息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第1章平台建设背景 1.1现代物流园区的发展趋势 1、物流园区发展的重要理念是集群 集群是由相互密......

    人民法院审判纪律处分办法

    七条 改变共有部分的用途、利用共有部分从事经营性活动、处分共有部分,以及业主大会依法决定或者管理规约依法确定应由业主共同决定的事项,应当认定为物权法第七十六条第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