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孩政策对卫计工作的思考
全面二孩政策对卫计工作影响的思考
2015年10月29日,中共全会公报允许普遍二孩政策: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全会公报指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提高生殖健康、妇幼保健、托幼等公共服务水平。
2015年12月21日至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初次审议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草案。草案提出,本修正案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2016年1月5日,中央发文明确生育两孩无需审批,由家庭自主安排生育。
按照“单独二孩”第一年的申请比例和最终实际出生人口来判断,“全面二孩”后新增年出生人口在300万-800万之间,中值为500万。加上目前每年1700万左右的出生人口,2017年出生的总人口在2000万—2500万之间,中间值为2100万。
北京大学人口所教授乔晓春认为,“全面二孩”并不会像此前有关部门担心的那样,每年增加的出生人口最高估计只有600-700万,加上目前1600万左右的年出生人口,年出生人口峰值在2200万左右,但这样的水平预计只会持续一两年,很快就会一路走低。独立人口学者、《人口危局》作者何亚福的观点更加保守。他估计第一年申请的人数可能只有600万左右,而实际出生的可能只有400万左右。何亚福的结论依据公开数据和“单独二孩”的申请比例测算得出。
黄文政告诉澎湃新闻,从2015至2025年10年间,24至29岁的生育旺盛期女性数量将从7387万降至4116万,这意味着10年后即使生育率保持不变,出生人数也将萎缩接近一半
第二篇:完善二孩政策
完善二孩政策
(生育政策调整与完善 84)建议 3399.一、加强高龄夫妇优生优育知识普及。通过电视、报纸和网络等媒体宣传国家新的生育政策,并且宣传高龄夫妇如何做到优生优育;二是由乡镇(街道)计生服务所或者乡镇(街道)卫生院安排专业工作人员定期开展只是讲座,宣传普及营养饮食搭配、生活习惯培养、心理咨询辅导、污染防控等知识。
二、加大高龄夫妇健康检查力度。一是建议出台强制检查规定,对35岁以上的夫妇,有生二孩意愿的要实施强制性检查,检查费用由国家补贴。二是要免费对高龄孕产妇进行孕前、孕中、产前全方位的检查,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三是一旦发现有疑似先天愚、畸形儿可能性,应及时跟进筛查,确诊为出生缺陷婴儿的尽早落实流引产手术并做好高龄孕妇的解释工作,杜绝和减少出生缺陷婴儿。
三、改善高龄孕产妇的工作环境。一是各企事业单位主动应该关心本单位高龄孕产妇的身心健康,怀孕期、哺乳期的高龄妇女宜调整到相对轻松的岗位。二是高龄孕产妇妊娠期反应重、生产后身体恢复慢,建议制定政策适当延长高龄孕产妇的产假。4014.1、强化优生优育政府责任。一是简化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免费增补叶酸等优生优育项目的申请程序,提高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定点服务机构的覆盖率。二是要加大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力度,强化孕产妇与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建设。
2、推进打造社会“多孩”生活文化圈工作。
3、扩大妇幼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
4、严厉打击代孕、借腹行为,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当前,我国关于人体生殖细胞买卖的法律规定基本处于空白,要打击相关的不良行为,无疑有待于完善相关法制。4055.在祖辈照料方面,目前的问题主要体现为:其一,城里人生育年龄增大,二胎生产更是面临高龄化问题,不少祖辈年老体衰,照顾孙辈往往力不从心。其二,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抚养,易造成身心方面不良后果,甚至让孩子步入歧途。其三,祖辈和父辈存在养育观念差异,往往催生家庭矛盾。最后,祖辈陷于繁重的照料职责中,不能安度晚年。在雇请保姆方面,问题体现为:首先,市场管理混乱,保姆质量鱼龙混杂。其二,由于其他渠道的缺失,保姆价格高企,二胎政策将进一步推高行情,使不少家庭负担过重。主动辞职者也存在问题:首先,回家的多为妇女,她们因此失去经济上的独立性,影响其在家庭和社会上的地位。其次,供养人口变多,但收入却减少,会加重一些家庭的经济负担。
总体而言,完善0-3岁儿童照料体系利国利民之举,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有利于二胎政策的顺利推行。第二,有利于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推行。
有就业意愿的妇女可免去后顾之忧,花费更多精力投入工作,提升社会经济地位,推动男女平等事业的发展。
第三,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目前单一的照料形式无法满足多元化的社会需要。
第四,有利于家庭和睦。照料体系的完善,使广大家庭可以选择最适合自身的照料方式,避免因照料问题引发家庭矛盾,危及家庭和谐与稳定。
第五,有利于就业率的提升。完善0-3岁儿童照料体系,将创造更多就业岗位需求,为GDP增长做出一定贡献。这些渠道包括: 第一,市场化机构照料。第二,市场化个人照料。第三,单位照料。第四,社区照料。
第五,家庭照料。延长国家产假、育儿假期限,支持有条件的家庭选择一方家长在家照顾儿童。采取必要措施推动回家者的家务劳动获得社会承认。5804.建议一,切实保障女性的生育权、就业权和休息权。生育已成为女性遭遇职场隐性歧视的主要原因。放开二孩政策后,更多女性要生育、抚养两个孩子,上述问题将进一步凸显。要通过完善计划生育相关法规,保障二孩母亲的休息权,生育二孩的产假、看护假与一孩的政策相同,防止出现的对生育二孩妇女的隐形就业歧视和差别待遇。
建议二,发展和规范婴幼儿托管行业,提前布局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建议政府重视发展和规范婴幼儿托管行业,将学前教育之前的婴幼儿托管纳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可试点由国有企事业单位开办公共的婴幼儿托管服务,鼓励社会资金进入婴幼儿托管行业,建立行业标准,加强引导和监管,缓解和解决有人带孩子、孩子能上学的问题。
建议三,采取适度经济支持措施,降低养育成本。养育成本高,是符合单独二孩政策的夫妻不愿意生育的重要原因。建议,国家规定生育保险为强制性购买保险,同时加大财政投入,根据企业生育保险申领情况,给予企业税费减免,填补产假员工替代人手的工资,以补偿企业付出的成本。政府对养育小孩的家庭进行财政支持,方式可以是直接补贴,或按孩子人头抵税。采取综合措施,让家庭养育成本部分外部化、社会化,降低家庭养育成本。6103.三、增加教育资源的配套。优秀的学校资源一直是家长们争夺的焦点。如何保证每个孩子不仅上得起学,而且要上得好学。建议政府进一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公办学位的供给,促进民办学校内涵和优质特色发展,形成管理规范、办学模式多样、国际化水平较高、优质特色的民办教育发展良好格局,满足市民多样化、多层次的教育需求。
四、出台配套优惠政策。女职工因怀孕、生育、哺乳给用人单位带来人员紧缺、工作开展不畅,甚至因寻找替代劳动力而增加经营成本等实际困难,是不可否认的社会现实。政策实施之后,如果把所有义务都加在用人单位方面,就会加重用人单位负担,从而不愿招用女性。为此,政府可以考虑通过立法、制定政策等手段,对招录女性的用人单位给予奖励和政策优惠等,平衡保护女性权利与企业发展之间的矛盾。6172.根据1980年以来的两百多次生育意愿调查,中国人整体的生育意愿已经非常低下,目前生育意愿大致在1.6—1.8之间。由于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之间存在落差,实际的总和生育率更低。
加上难以解决的学位紧张,日益飙高的学前教育收费,婚育的机会成本和生养的抚养成本过高,以及男、女产假问题,女性就业问题,等等都成了想要生二胎的父母面前的一道道“大坎”。原先预计“单独二胎”政策实施后,每年新增200万人。但实际上到2014年底累计新增申请生育“单独二胎”的不到100万。到2015年8月为止,也只有169万对夫妇提出生育二孩申请。
一、建议对生育进行财政补贴奖励等优惠政策,借此可以减少生育的成本负担,减轻生二孩的家庭经济负担,增加民众生育意愿。
二、建议将产假延长,女方产假时间要比第一胎长一个月。保障各种福利,延长男方产假。
三、建议政府需要做好医疗、教育等方面的服务,营造一个愿意生二孩的社会氛围。比如,提高教育的投入,降低养育成本。
四、建议教育部在中小学、幼儿园多宣传二孩家庭的好处,校方主导,开展主题班会等系列活动,通过学校教育层面为家庭营造更幸福、和谐的生活环境。8431
二、对生育二孩的育龄女性要给予贴心的关怀和照顾,延长带薪产假,政府提供免费产检,特别要督促企业真正落实好带薪产假,不搞“变通”,不能“截留”。
四、解决好育龄女性生二孩丢失工作或找不到工作的问题,生二孩女性应给予就业优惠政策,国企、民企要保证育龄女性就业岗位。提案 2987.一是在完善立法上,营造公平的女性就业法制环境。对于众多打算生育二胎的职业女性来说,劳动权益保障问题是她们最关注的问题。要根本解决这一问题,必须着眼于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与执行。如制定《反就业歧视法》,修改完善晚育假条例,完善《就业促进法》,并对女职工生育率或缴纳生育保险费达到一定比例的企业给予适当的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政策,以减少企业对生育女性的歧视。同时,按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开门立法,广泛吸收社会各界意见,修改完善好去年11月卫计委起草的《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条例》。
二是在公共服务上,增加妇幼医疗、教育服务供给。妇幼保健需求是生育二胎最直接的医疗服务需求,结合当前妇幼医疗服务设施比较紧张的问题,以及二胎生育女性的年龄问题、身体状况问题,全面两孩政策更需要系统的综合医疗服务保障,如妇女生育产前服务、生育保健服务、生育临床服务、幼儿保健等。加大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力度,强化孕产妇与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建设,切实解决产科和儿科医护人员和服务能力短缺问题,确保母婴安全。合理配置托儿所、幼儿园及义务教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资源,满足新增人口需求。三是在福利保障上,保留完善相关惠民政策。继续保留对独生子女入托、入园、就学、就医补助,对农村贫困家庭独生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期间,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减免杂费等原有政策。高度关注并切实关心“失独”家庭,“失独”家庭是独生子女政策下形成的特定弱势家庭群体,政府应在生活、就业、养老保障等方面给予特别的帮助和扶持,特别是在养老方面,要提供更多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同时,有必要结合二胎的特殊情况,修改完善医疗保险与生育保险,完善与生育相关的医疗保险内容,适当提高二胎生育时产生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完善生育保险,在女性因二胎怀孕和分娩暂时中断劳动的过程中,适当提高生育津贴,延长产假,改善医疗待遇。四是在经济扶助上,加大对计划生育家庭的奖励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奖励扶助、特别扶助、少生快富制度,实行奖励扶助标准动态调整。对存在特殊困难的计划生育家庭,加大帮扶力度,妥善解决他们的生活照料、养老保障、大病治疗和精神慰藉等问题。针对未来独生子女家庭和两孩家庭的实际负担将发生较大改变,原有的“个人制”个税制度造成对两孩家庭税负负担的不平等的问题,可在全国性税收体制暂时无法变更时,在地方税收权限内探索针对二孩家庭实行“家庭制”税收的管理制度,对按政策生育二孩的家庭减免部分所得税,一定程度上缓解二孩家庭经济压力。2988.无 3657.1、产科相关配备不足。2013年实行“单独二孩”政策后,2014年全国有107万对夫妻申请生育二孩,全年净增加人口数710万,产妇增多一度导致各地医院产科病床紧张。以浙江为例,人口出生高峰将在2017年出现。2015年,全省产科床位10068张,按照2016年总分娩总数73万人估算,1张床位需要接生73名新生儿,国家标准每年每张床位可接生56名新生儿。据预测,未来5年产科床位尚缺近1万张,产科护理人员缺口4000多名,执业(助理)医生和注册护士分别缺口3.4万余名和3.6万余名,现有配置难以承担高峰期来临时的群众生育保健就医需求。
2、儿科医生配比严重不足。据《2015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数据显示,全国平均每千名儿童只有0.43位儿科医生,儿科医患配比严重不足,比照欧美发达国家医生患者1∶1000的配备标准,我国儿科医师的缺口至少有20万,而在过去15年里,全国儿科医生仅增加了5000人。建议如下:
1、盘活资源,适度增加基础设施配套。建议盘活区域的产科床位管理,适度增加产床等基层设施配套,重点要以孕情动态监测和人口出生预报为抓手,鼓励并落实就近孕检生产,分散“热门医院”压力。加强产科服务能力摸底,鼓励有条件的基层医疗机构开设产科,聘请退休医护专家以应对2017年的第一个生育高潮。适度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妇产科医院建设,重点满足高收入人群的特需服务,实行与公立妇产医院的错位竞争。
2、加强合作,提升基层妇幼服务能力。加强妇科和儿科医联体建设,以优质资源双下沉或医联体等形式提升基层妇幼服务能力。尤其要针对产科、儿科配比严重短缺地区,通过医联体形式提升服务服务。调整扩大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模,开展儿科医师转岗培训,重点对内科、全科等相关专业的医护人员在儿科方面进行继续医学教育,让更多儿童、产妇常见病在社区解决。
3、激增活力,营造儿科医生成长环境。借鉴台湾经验,吸引流失的儿科医生回流。建议儿科按门诊人次和住院床日进行补助;建立儿科医生专项岗位津贴制度;提高财政对儿科建设的投入比例,要求占比数不能低于其他科室。完善儿科的医疗收费体系,使服务性收费更加合理;在业务上,提供更多学习培训机会;在职称晋升上,高职聘任不受编制限制。加大临床医学儿科方向定向培养力度,增加推免研究生名额,鼓励医学生选择儿科临床。打好组合拳,切实为儿科医生成长提供较为丰厚的薪酬待遇,营造良好的执业环境。4246.一、为年轻父母开辟“接送孩子时间通道”。充分考虑生育二孩所需的时间成本,为年轻的父母提供更宽裕的“生、育”时间。除了国家已经明确的孕期、产期、哺乳期法定假之外,无论一孩还是二孩,建议为在小孩上幼儿园到小学毕业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的父母开辟“接送孩子时间通道”,让他们接送孩子上学、放学。有需要的年轻父母可以主动申报接送孩子的时间,提出自己的工作时间调整方案,申报的接送孩子的时间量应在合理区间(如:每天1-2个小时)内,并应保证自己工作日的平均工作时间不少于所在单位统一规定的正常工作时间,经所在单位人事管理部门审核批准后即可开启通道。
二、降低生育二孩的经济成本。在条件成熟的前提下提供以下一些服务,如:一是孕期检查、临产生育、14岁以前疫苗接种等费用全免,孩子参加工作以前均享受社区居民医保;二是以社区为单位,由社区志愿者提供的平价或免费保育、托儿所等服务;三是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会要为本单位职工服好务,职工家里有年幼子女,放学后在职工下班前无人照管的,工会要提供托管场所(可以是单位自建场所,也可向社会购买服务),费用由工会或单位承担。
三、加大对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阶段的基本建设投入。全面推行小型化办学和小班教学。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幼儿园每个班的学生人数不应超过30人,小学和初中每个班的学生人数不应超过40人。加强幼儿园、中小学校的治安保卫工作,加强对幼儿教育、中小教育从业人员的职业教育和资格准入管理。引导社区志愿者组织关注和帮助解决年轻父母工作时间有子女需要托管的需求。将为人民群众提供托老、托儿服务作为社区和志愿者服务十三五规划的重点工程。74.一是积极开展高龄女性生育力评估指导与宣传教育。加强优生优育方面的宣传,让广大育龄妇女在最佳生育期生育。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尽可能准确地为准孕夫妇提供生殖指导。上级计生部门应加大对基层计生部门的相关知识培训。正规辅助生殖中心可专门设置再生育咨询门诊,为希望再生育的夫妇排疑解难。对高龄孕妇这一特殊人群的孕前及孕期检查、诊断及保健给予特殊关注,实施孕产妇系统保健免费基本服务项目,积极预防出生缺陷发生。110.一是干预支持政策尚不完善。在我国三级干预措施体系中,只有原卫生部于2009年出台《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要求进行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苯丙酮尿症、听力障碍这三项检查为强制性项目,其它一、二级干预措施中的婚前检查、孕前检查以及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目前尚无相应法律法规要求强制进行,仅以行业规范的形式出台相关管理规范。以至于我国目前婚检、孕前检查率以及产前筛查和诊断都处在一个较低水平(婚检2011年41%,产前筛查22.7%)。即使强制开展的新生儿疾病筛查率目前也比较低(2011年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率为69.6%;2010年全国听力筛查率为39.9%)。
二是监测与干预时段窄项目少。目前我国采用的多是医院监测模式,就是在医疗机构内孕28周到新生儿出生后7天内发现的出生缺陷为监测目标。这种监测模式虽然数据采集方便,但是医疗机构外发生的和生后7天后才发现的出生缺陷并未纳入统计范畴,导致我国出生缺陷发生率与实际数值相差巨大(监测数据为15‰左右,而实际发生率为5.6%),不能为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准确依据。已经开展的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也较少,如在我国高居儿童死亡前列的先天性心脏病尚未纳入筛查项目进行普及。在一些地方病高发地区(如地贫、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相关疾病也未进行筛查管理。三是专业机构资源和服务能力不足。开展产前筛查和诊断对设备、人员、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目前筛查点和诊断中心正在布点中,总体来看都集中在大城市,业务覆盖面小,很难服务到中小城市和农村。以四川省为例,全省仅4个诊断中心(羊水培养和影像学诊断),都集中在成都市,尚不能完全满足各产前筛查点转诊的需求。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听力筛查要求有专门的仪器和经过培训的人员,普及推广速度较慢。
四是无专项经费支持项目开展。目前一、二、三级出生缺陷干预开展的各项工作均采取由需方付费的形式开展。出生缺陷患儿的治疗和康复尚未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畴。以产前诊断为例,羊水培训所需费用约为2600元/例,在实际工作中确有部分妇女因经济原因放弃进一步确诊。
一、强化出生缺陷干预支持政策
二、完善出生缺陷监测模式与干预项目
三、开展出生缺陷诊断机构建设工程
四、落实出生缺陷干预专项经费保障 837
3、提升公共服务设施密度和质量。一是在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的候车室、地铁的换乘站、公园、商场、医院等场所新建或改建一定数量的母婴室。二是增加公立幼儿园、学校数量,鼓励社会资本办园办学,政府加强监管,确保质量。要将相关设施建设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加以落实。
4、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做好儿童保育工作。由政府部门和相关行业协会培育示范性社会组织,招聘专业医护人员提供儿童保健服务,可以招聘一些40-50岁有护理经验的护士。
5、合理延长二孩产假,满足看护需求。严格按照优生优育的要求,研究符合实际情况的产假制度。同时,在就业权益方面,通过加大对企业招工、女职工怀孕、男职工休产假等环节的劳动保障监察力度,切实保障育龄妇女在就业等方面享受的平等权利。
第三篇:二孩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昨天下午,市人大常委会举行新闻发布会,重庆市卫计委副主任王卫、基层指导处副处长李国文对“单独两孩”政策进行了解读。
“单独二孩”政策适用对象
全市各区县(自治县)城乡居民中,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夫妻。
需同时具备三大条件
第一,夫妻一方为独生子女。第二,夫妻双方只有一个子女。第三,夫妻一方或双方户籍在本市。
四种情形视为独生子女
1.本人没有同父同母、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
2.本人曾有同父同母、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但为现存唯一子女。
3.本人为养父母依法收养的唯一子女且无证据表明有其他兄弟姐妹的,或者为养父母依法收养的两个及以上子女中现存唯一子女。
4.生育一个子女后又按照规定收养孤儿、残疾儿童或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或儿童的,或收养孤儿、残疾儿童或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或儿童后又依法生育一个子女,亲生的子女以及被收养到的子女均视为独生子女。
注:对第二项和第三项规定,李国文解释,不管是有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此前你有兄弟姐妹,但因各种原因,现健在仅你一人,就可视为独生子女。
申请办理再生育服务证程序
1.提出书面申请,内容包括申请人基本情况、申请理由等。再生育申请应经夫妻双方所在单位或者村委员、居委会审查并签署意见。在男方办理的,需经女方村委会、居委会、乡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审查并盖公章。
2.提供身份证、户籍证明、婚姻登记证明材料原件及其复印件,独生子女一方的父母的婚育情况证明及其父母终身只生育一个子女的证明材料,女方1寸免冠近照2张。
3.提交申请后,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按程序审核,最后交区县计生行政部门审批。从提交申请到获得批准,一般不超过30天,比此前压缩了一半时间。
第四篇:单独二孩政策
湖北“单独二孩”政策解读
标签: 单独二孩 计生 湖北
有了“大宝”,再生“二宝”。湖北的爸爸妈妈们,你们准备好了吗?3月27日,《湖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正案》审议通过,湖北省正式启动“单独二孩”政策——夫妻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可以申请再生育一个子女。
“单独二孩”手续如何办理?政策出台前已经怀孕的“单独”夫妇是否受罚?这一新政将产生哪些影响?小编为您解读“单独二孩”新政。
已经怀孕的“二孩”也合法
问:如何确认单独家庭?
答:夫妻一方是独生子女、且只有一个子女的家庭可认为单独家庭。
独生子女,是指独生子或独生女,即没有同胞兄弟姐妹,没有同父异母、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没有父母再婚后形成的继子女兄弟姐妹;没有父母收养形成的兄弟姐妹;或者由上述关系形成的兄弟姐妹在其母亲育龄期内均死亡的。
问:“单独二孩”是分步骤放开,还是符合条件者一次性都放开?
答:一次性放开,没有任何附加条件。也就是说,自省人大常委会修改《湖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后,只要符合条件的单独家庭,都可以生育第二个孩子。
问:已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单独夫妇”申请再生育的,奖励政策如何衔接?
答:已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单独夫妇”申请再生育的,自批准其再生育下月起,不再享受独生子女奖励优惠待遇,已经享受的奖励优惠待遇不予追回,由原发证单位注销其《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
问:“单独夫妇”在《湖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订前生育第二个孩子的如何处理?
答:在《湖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订前,“单独夫妇”已生育第二个孩子的,依照生育行为发生时的政策规定处理,作出的处理决定并已执行到位的继续有效,维持不变;已作出处理决定但没有执行到位的,按原处理决定执行;还没有作出处理决定的“单独夫妇”,依照生育行为发生当时的政策规定,作出处理决定并执行。
问:《湖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订前怀孕的单独家庭算不算政策外生育?
答:湖北省“单独两孩”政策实施的时间,为省人大常委会颁布《修改[条例]决定》的时间,此后生育的,界定为政策内生育。
问:夫妻双方只有一人户籍在湖北,可否享受湖北的“单独二孩”政策?
答:可以。
问:湖北省“单独二孩”政策3月27日起实施,如何界定合不合法?
答:在中央规定之前生育的是违法生育;在中央规定之后,湖北省修订条例之前生育,属于行为合法,程序不合法,视情况进行人性化处理;湖北省修订条例之后即3月27日起生育的,属合法生育,但应尽快补办《生育证》。
问:两个孩子生育是否有间隔年限?
答:“单独二孩”政策在全国多地相继落地,细则各有不同。湖北不设生育间隔年限。
问:如果第二胎怀孕时查出是双胞胎,是否符合“单独两孩”政策?
答:单独家庭,如果第一胎是双胞胎或多胞胎,则不能生育第二胎。如果第一胎只有一个孩子,则允许生第二胎,第二胎是双胞胎或多胞胎也是合法的。
问:流动人口如何申请?
答:流动人口可在居住半年以上的居住地申请办理,或者在网上下载表格、委托书,填好后连同申请材料寄回户籍所在地申请办理。
能生育二孩的6类家庭
1、第一个子女为残疾人,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但医学上认为可以再生育的;
2、无子女,依法收养一个子女后要求生育的;
3、夫妻双方系归国华侨的;
4、夫妻一方为独生子女的;
5、再婚夫妇一方只有一个孩子,另一方无子女的;再婚家庭一方已生育两个子女,另一方未生育过子女的。
6、夫妻双方属农村居民的,除符合以上条件的可以生育第二个子女外,夫妻一方是二等乙级以上伤残军人的;夫妻只有独生女的;夫妻双方均为少数民族的,也可以申请生育第二个子女。
申办指南
填表只需几分钟 30天内发证
申请
符合条件的单独夫妇,应持结婚证、户口簿、双方居民身份证和户籍地出具的婚育证明,向夫妇双方户籍所在地的任意一方或现居住地(居住半年以上)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申请办理《生育证》。此外,还应提交单独一方父母户籍所在地出具的婚育证明。
办理
乡镇或者街道应当在10日内提出审核意见,报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审批。
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自收到上报材料之日起20日内,对符合条件的,应当发给《生育证》;对不符合条件的,应当面通知当事人并说明理由。
也就是说,自受理办证申请后,必须在30日内办结。(武汉市将时间压缩为15个工作日。)
“单独二孩”可享生育保险
单独二孩”政策放开后,武汉一些“二孩准妈”对二孩生育的相关保险、产假等关注起来。武汉市人社局称,符合政策生二孩的市民可享受生育保险。
武汉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解释,只要是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生育二孩,并符合社保缴纳条件的,都可以按规定享受生育保险。根据现行生育保险政策,职工享受生育保险待遇,应当符合国家、省、市计划生育规定,且用人单位连续为其缴费满 6个月以上。缴费要以正常参保缴费时间为准,正常参保缴费前的补缴时间,不能计算在内。
新闻背景
再不调整劳动人口将锐减
省卫生计生委主任杨云彦3月27日介绍,计划生育政策实施30多年来,湖北省累计少生2000多万人。目前,湖北省总人口超过6000万,但劳动年龄人口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少儿占总人口比例已从2000年的24%下降到2010年的13.9%;60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占到总人口的15%以上;出生人口性别比2010年为124.09,高居全国前4位,2013年仍然在118.45;49岁以上计划生育失独家庭逐年增多。“如维持现行生育政策不调整,几十年后劳动年龄人口锐减,老年人口比重过大,势必严重影响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竞争力,影响湖北省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杨云彦认为,湖北省须尽早实施“单独二孩”政策。
计生基本国策没有动摇
“单独二孩”,只不过是生育政策完善进程中的一个节点而已。它有利于改善人口结构,有利于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有利于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并不意味着否定现行的生育政策,更不能否定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省卫生计生委党组书记杨有旺说,人口多,资源环境压力大,仍是基本国情和省情。调整完善生育政策,要在坚持基本国策的前提下进行。要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计划生育一票否决“三个不变”。
“普遍二孩”尚无时间表
“单独二孩”落地,让人们对“普遍二孩”有了期待。
专家分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是为进一步地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做准备、积累经验。
目前,人们期望的“普遍二孩”,根本还没有时间表。
影响分析
全省预计多生46.6万人 逾七成夫妇愿意再生一个
今年以来,洪山区就“单独二孩”提前启动入户调查登记。据初步统计,全区夫妻一方为独生子女的有3950对,其中有生育意愿的有2948对,占74.63%。
全省调查的情况与此基本一致。据官方预测,湖北省现有女方年龄在40周岁以下符合条件的单独家庭62.94万个,预测可能增加出生46.6万人。这一数字对湖北省总体人口控制目标影响有限。“政策放开时间越早,堆积生育人群就越少。”杨云彦说,愿意生二孩的单独家庭,大部分将在政策调整后前4年出生,其中2014至2017年分别占3%、31%、25%和23%,“十二五”年均自然增长率可以控制在6.5‰的规划目标以内。
之后的“十三五”时期,“考虑到生育旺盛期育龄妇女开始下降,年均出生人口相比政策调整前增加不到10万人,且逐年递减。”
武汉市进行的测算分析显示,未来5年内,预计该市将累计增加出生约10.3万人。
养育成本成为生育阻力
调查发现,面临政策利好,不少人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二孩”的生育成本。不断攀升的生育成本让不少有意生育“二孩”的“单独”家庭犹豫。
29岁的武汉市民刘露生下儿子不到5个月,但这位新妈妈仍然十分关注“单独二孩”政策。作为独生子女的她本打算在32岁之前再生一个孩子,“但是养孩子的花费太高了,不算当时住院生产的费用,这几个月我们都花了快4万了。”刘露说,尽管自己和丈夫每个月的收入也不算低,“生了就要把孩子养好,所以我们还是只有再看看。”
小编调查发现,不少民众与刘露持有相同的看法。网友“幸福制造者”说:“二孩?不敢生,养不活呀。”网友“小点点”则表示,“生不起,我们能把第一个带好就不错了。”
有媒体曾报道,一个普通的武汉家庭,从孕育到培养孩子大学毕业找到工作,至少需要70万元。这个数字显然有夸大之嫌,但生育“二孩”的经济压力,也是客观存在的。
此外,医院床位、幼儿入园难等问题都成为动摇“单独”家庭再生育的因素。
武汉医疗、教育面临冲击
对于一些人担心的“二孩”到来会加剧教育、医疗、就业等资源紧张,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袁军晶认为,不会影响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目标的实现,不会对湖北省教育、卫生、就业等基本公共服务带来较大压力。
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人口学专家的评估,实施“单独二孩”后,在生育数量、出生缺陷发生率等方面风险都是可控的;在分娩接纳能力、小学入学方面,全省也没有问题,但武汉需要防控冲击。
武汉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该市仍处在第四次生育高峰期内,“单独二孩”政策的启动实施后,明年迎来新一波生育高峰,增加出生人数约2.7万人,这将给住院分娩、儿童保健以及随后的入园、入学带来较大压力,建议符合条件的夫妇尽量错开生育高峰,该市也将升级公共服务,及时应对挑战。
政策回顾
1984年,提出“开小口、堵大口、刹歪口”政策,规定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特殊情况经批准可生育两个孩子,严禁超计划的二胎和多胎。
1988年,《湖北省计划生育条例》颁布实施,普遍提倡一对夫妻只生育一个孩子,严格控制生育第二个孩子,禁止计划外生育。恩施州和长阳县、五峰县,实行稍宽的少数民族生育政策,农村人口可生育2个孩子。
1997年、2002年、2008年,先后三次对《条例》进行修改,相继调整、取消了生育间隔期,规定独生子与独生女结婚可生育第二胎,对再婚生育适当放宽条件等。
2014年,允许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夫妻再生育一个孩子。
图表解析
政策实施后人口出生增加图
单独二孩生育证办理流程图
第五篇: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经济学思考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经济学思考
【摘要】目前我国的人口形势已经发生了巨大转变。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实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这意味着实行了30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正式宣布结束,再也不受“双独二孩” 或“单独二孩”政策的限制。文章从经济学的视点出发,分析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原理和意义,探讨全面放开“二孩”应注意的问题,并对“二孩”政策给予相应建议。
【关键词】“二孩”政策 经济学 人口红利 刘易斯拐点
【中图分类号】C92 【文献标识码】A
从1979年实行独生子女政策算起,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已经实行了37年。与当时担忧“人口爆炸”相比,目前我国的人口形势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生育率低下、人口老龄化严重、人口红利消失、性别比失调等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在这种形势下,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实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
我国“二孩”政策的历史回顾
对于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的关系,学术界存在着广泛的争论,学者们结合自己的理论提出了不同的人口政策。1888年,英国经济学家E.坎南根据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提出达到产业最大效益时的人口为适度人口。他从产业收益出发,指出人口过多过少都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只有人口适度才能促进经济发展。与之相对应的是适度的人口控制论,当时我国政府为了控制人口规模,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提到计划生育这一国策,已经尽人皆知,家喻户晓,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提倡一对夫妻只生育一个孩子,从此独生子女政策成为我国计划生育国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生子女政策对控制人口的快速增长起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存在人口老龄化、未来劳动力不足、男女比例失调等一系列弊端。
因应现实,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先后进行了一些调整。1982年,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指示》中,提出农村群众确实有困难要求生二胎的,经过批准可以有计划地生育二胎。1984年,中央在“七号文件”中指出,对农村继续有控制地开大口子,按照规定的条件,经过审批,可以生二胎。2002年,湖北、内蒙古、甘肃等省份开始实施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可以生二孩的“双独二孩”政策。2013年,中央在《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宣布实施“单独二孩”政策。然而,低生育率、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为了缓解这些问题,2015年10月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二孩政策。时隔两年,“单独二孩”政策升级为全面放开“二孩”,这不仅是一次人口生育政策的调整,也是基于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应对措施。
那国家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全面放开“二孩”呢?国家卫计委认为,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具有以下社会价值:第一,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有益于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改善家庭人口结构,进一步促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发展;第二,有益于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第三,有益于保持合理的劳动力规模,放慢人口老龄化速度,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经济学原理
从经济学原理看,二孩的生育和抚养符合边际成本递减规律(见图1)。在经济学中,边际成本是指每一单位新增生产的产品(或者购买的产品)带来的总成本的增量。虽然生育和生产不能画等号,但产生的效应是类似的。如果把孩子看成是产品,那么孩子的生育和抚养所产生的费用可以看作为生产成本。而同一对夫妻生下的第二个孩子可以穿第一个孩子穿过的衣服,玩第一个孩子玩过的玩具,用第一个孩子用过的学习用品。衣服、玩具、学习用品等可以视为固定成本,而孩子数量的增加承担了这一固定成本,从而降低了边际成本。与此同时,因为抚养第一个孩子有了经验,抚养第二个孩子的“技术水平”就会显著提升,从而使劳动生产率得到了提高,进而降低边际成本。
另外,从“刘易斯拐点”理论看,全面放开“二孩”具有时代的必然性。“刘易斯拐点”是由美国著名发展经济学家、1979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威廉?阿瑟?刘易斯提出。他在《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这篇论文中,提出了分为劳动力无限供给和劳动力短缺两个阶段的“二元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学中把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的交点,即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称为“刘易斯拐点”。而进入了“刘易斯拐点”,人口红利将会消失。我国从2004年开始就出现了“民工荒”、“招工难”现象,从那之后劳动年龄人口增长速度越来越慢,到了2012年,劳动年龄人口(15~59岁)数量大幅度下降,为93727万人。这意味着,如果不调整人口生育政策,我国劳动力无限供给的人口红利时代将会终结。基于“刘易斯拐点”理论,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将有利于延长我国的人口红利。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经济学意义
有助于延缓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步伐。改革开放以来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导致我国的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也日益突出。由于特殊的国情,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具有老年人口规模庞大、老龄化发展迅速、老龄化快于现代化等主要特征。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10年占总人口的13.26%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其规模已达1.77亿。截止到2013年底,我国老年人口达到2.02亿,占总人口的14.9%,今后十几年我国的老年人口仍将以年均800万的速度持续增长。这意味着我国老年人口总量快速增长、老年人口所占比例持续上升、人口年龄结构不断上移。可以预见,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现行的生育政策保持不变,几十年后老年人口比重过大,劳动年龄人口锐减,必将影响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在目前人口老龄化和低生育率加剧的形势下,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对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有益于延迟我国的人口红利。从学术的角度来讲,“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在某个时期内,人口抚养负担较轻,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现储蓄和投资高增长的局面。由此可见,劳动年龄人口比例较大自然就会出现人口红利,这将有利于经济增长。反之,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则会出现人口红利衰退或消失,这将不利于经济发展。近年来我国人口生育率一直保持在1.4%~1.5%的水平,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也在持续下降。一旦劳动力供给出现短缺,我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将会呈现下降趋势,那么8%以上的高增长时代将一去不复返。据《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调查数据显示,截止到2013年,67.6%的人口为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其规模为9.2亿人,其绝对数量从2012年开始连续两年下滑,分别减少了345万和244万。这意味着我国的人口红利已经面临“刘易斯拐点”,因此有必要调整人口生育政策。而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有利于提高出生率和劳动人口总量,以及延长我国的人口红利。
有助于缓解社保空账危机。我国养老金制度运行时间比较短,目前正处在由现收现付制度转向个人基金积累制的过程中。当前的养老金制度实行现收现付模式,即现在退休职工领取的养老金来自于在职员工的社会统筹基金。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所引起的低生育率和人口老龄化,社保账户中资金流出迅速加快,资金流入增速缓慢,社保账户支付能力迅速下滑,甚至出现空账危机。在这种现收现支的模式下,养老基金必将会陷入入不敷出的困境。
据《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3)》统计,目前全国有19个省份的养老资金出现了收不抵支情况,并且个人账户空账规模在2012年已经超过2.6万亿。这表明在人口老龄化的冲击下我国养老金的统筹账户面临了巨大的财政危机。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指出,2013年我国老年抚养比达到21.58%,比2012年上升了0.92%,这代表着领取养老金的老年人口数量在稳步上升。综上可以看出,我国政府背负着巨大的养老压力,如果不做政策上的调整,最终会出现社保基金左支右绌的状况。全面放开“二孩”能够增加劳动年龄人口和社保缴费群体,从而提高社会养老的能力。
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及扩大内需。随着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公布,相关上市企业已在积极布局婴幼儿产业。在此背景下,相关婴幼儿产品的股票也出现上涨趋势。可以说,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会给婴幼儿行业带来积极正面的影响。与此同时,对目前日益增长的教育产业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相关教育板块在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出台后股指有明显涨幅,对此政策做出了积极回应。除此之外,全面放开“二孩”后,产妇和新生儿数量也会猛增,因此,放开“二孩”政策将扩大医疗需求,带动医疗行业发展。另外,随着我国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各种适合儿童观看的动画片、动漫市场也不断壮大,很多投资者纷纷将目光转移到此领域,未来这会成为我国重要的文化产业之一。这说明全面开放“二孩”政策在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应注意的问题
跟踪实施效果,以避免掉入低生育率陷阱。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出台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反响,不仅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上热议这个话题,就连街头巷尾的人们都在谈论是否再生二孩。随着“二孩”政策的放开,普遍认为,未来几年我国将迎来生育高潮,但事实却事与愿违。中央电视台的“新闻1+1”栏目,曾经选取上海和北京两个具有代表意义的大都市,做了一期有关“单独二孩”政策遇冷的调查节目。根据调查发现,上海市育龄妇女中,虽然90%符合“双独”或“单独”政策,但事实上只有5%的妇女到卫计委申请生育二孩。据官方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4年12月末,上海市约有37万对育龄夫妇符合“单独二孩”政策条件,但只有6万多对申请生育二孩。北京的情况与上海非常相似,2014年全年,北京市符合“单独二孩”条件的夫妇中只有约3万对申请生育二孩。在节目中,记者广泛地对符合“单独二孩”条件却无生育意愿的夫妇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工作压力、经济条件、妇女权益保障体系的不完善等因素是引发无生育意愿的一个重要原因。这表明,我国正在走入低生育率时代,我们应紧密跟踪“二孩”政策的实施效果,以避免真正掉入低生育率的陷阱。
有可能不利于家庭的和谐,造成家庭矛盾。首先是造成夫妻间的矛盾。假如一方坚持生育二孩,而另一方不想生,这必然引发夫妻间的矛盾,尤其是高学历的职业女性生育二孩所付出的机会成本比较高,一般生育二孩意愿不太强烈,这更容易发生夫妻间矛盾。
其次是造成亲子间的矛盾。当下独生子女一代凡事都以自我为中心,并且占有欲较强,不允许他人分享父母的爱。二孩的降临会分走父母对他们的爱,这种潜在的爱被分享的威胁很容易给他们造成压力,因此,生育二孩有可能会引发亲子间的矛盾。
最后是造成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大部分父母具有“多子多福”、“儿女双全”的传统观念,所以渴望儿女生育二孩。但更追求事业发展和生活质量的80后和90后夫妻,如果生育孩子的机会成本较大,就不愿生育二孩。这样,父母希望儿女生育二孩的愿望与小夫妻不打算生育二孩的想法间产生一定的冲突,从而造成80后、90后夫妻与父母之间的矛盾。
有可能对女性就业产生不利影响。尽管我国的《劳动法》明确规定,在女职工“三期”(怀孕期、产期及哺乳期)期间不得降低基本工资和解除劳动合同,也不能对女职工有职业歧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少数用人单位往往以给“三期”女职工设置苛刻的工作条件的形式,迫使女职工自行辞职或恶意造成“三期”女职工违反单位规章制度的尴尬局面。
一份对多家用人单位和人力资源市场的调查结果也显示,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可能会加重女性在就业中的歧视。因为用人单位一旦招聘未育女职工,有可能会面临女职工怀孕、生育给企业带来一段时间的工作开展不畅和人员短缺的风险,因此不少企业在同等条件下更愿意招收男职工,而不愿录用女职工。政府虽然出台全面“二孩”政策,但并未对用人单位提供任何经济上的配套措施来弥补此政策给他们带来的困境,所有义务都加重在用人单位方面,在这种情况之下,他们自然不愿为女性提供就业机会。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几点建议
首先,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会在未来几年内引发新生儿出生的热潮,而大量婴儿的出生必将需要更多的医院、幼儿园及学校等公共资源,因此,政府需要事先做好应对准备,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和质量。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实力的增强,人们对医疗和教育机构提供的公共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政府应完善公共服务保障体系,优化公共服务程序,使公共资源配置运行更加合理、科学、高效。
其次,虽然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在社会上引起了热烈的反响,然而由于抚养孩子的成本过高、二孩出生后对女性的就业影响较大以及社会竞争压力大等原因,不少家庭选择不生二孩。因此,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在保障女性的工作机会和就业权利的同时,也要降低抚育孩子的成本,以此达到更好地落实全面“二孩”政策的目的。
最后,在实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同时,还需要转变政府管理部门职能。计划生育管理部门应该从管理型转变为服务型。“管理型计划生育”是把育龄夫妇作为管理的对象,夫妇生孩子要经过计生部门的审批,而“服务型计划生育”是把育龄夫妇作为服务的对象,为育龄夫妇提供生育健康服务。在当前新的人口形势下,要依靠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前提出发,进行一系列改革,为生育政策的调整清除制度性障碍。
(作者单位:青岛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本文系2015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计划项目“山东省育龄妇女对‘二胎’政策的反响及生育意愿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J15WE07)
责编 /王坤娜 许国荣(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