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群众工作
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
(周敏 中共中牟县委群众工作部)
信访工作是为人民排忧解难的工作,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信访工作的指导方针,坚持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着力整合资源、强化责任、及时就地解决问题,走出了一条做好信访工作的新路子。通过此次培训,我将学到的知识与自己多年来基层信访工作经验相结合,就信访稳定工作提出如下观点和建议。
一、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是新时期做好信访工作的成功路子
(一)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体现了信访工作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
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倾听群众呼声的窗口、体察群众疾苦的重要途径,密切党群关系、代表群众利益、解决群众困难,是信访工作 的根本任务。我县要求各级干部,面对群众的信访诉求,必须树立“老百姓的事比天大”的群众观,“老百姓的利益无小事”的服务观,“老百姓的满意最重要”的政绩观,在工作中做到“有感情、有责任、有办法”,切实把群众反映的问题,作为发现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改进工作的契机来对待。实践证明,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提升了信访工作的起点,拓展了信访工作的空间,取得了纲举目张的效果。
(二)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适应了形势发展对信访工作的新要求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人民群众各方面的利益诉求明显增多。我县在社会变革和体制转轨过程中,因农村土地征用、城镇房屋拆迁、企业转属改制、涉法涉诉、重点工程建设、拖欠农民工工资,以及水利、林业、人事、劳动、社保等方面改革引发的社会矛盾越来越突出,信访工作面临巨大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仅靠信访部门的力量,势必力不从心。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信访工作新格局,拓展和延伸了信访工作的职能范围,有效促进了矛盾化解和解决,预防了矛盾激化,保证了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拓宽了构建中国特色社会管理模式的新途径。在我们党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如何治理国家、管理社会,是一个重要而迫切的问题。在坚持依法治国的同时,通过做好信访工作服务人民群众、实现群众利益、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从而夯实执政基础、促进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特色。群众遇到困难来信来访,是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是在帮助党和政府改进工作,也给党和政府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赢得民心,开辟了平台。实践证明,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在领导与群众之间建立起直接、广泛、迅速、真实的联系和对话,畅通了各级领导机关了解民意的渠道,实现了信访工作从接访办案向大政方针建言献策方面的转变,从堵漏补缺向主动参政议政方面的转变,从而使社情民意在党委政府的决策中得到充分体现,有效提高了社会管理水平,使社会长治久安得到可靠保障。
二、创新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的体制机制
(一)建立“一站式接待、一条龙办理、一揽子解决”的工作体制
“一站式接待”,就是由信访部门组织有关责任单位,在信访大厅联合接待来访群众,提高效能,方便群众,使信访人的所有诉求都能够在信访大厅提出。“一条龙办理”,就是从信访事项的提出、受理、办理、督办到回复等各个环节,都在信访大厅完成,形成紧密衔接、环环相扣的工作链条。“一揽子解决”,就是对应该解决的信访问题,无论是涉及一个部门还是多个部门,无论是案情简单还是成因复杂,都能够在信访大厅实现“件件有着落、案案有结果、事事有回音”。
(二)坚持党委负责,统一领导
我县全面实行党政领导工作日接访制度。各乡镇、街道及基层单位,层层明确由党委负总责、“一把手”抓“第一责任”,各单位每天安排一名领导同志在信访大厅接访。全市上下形成了主要领导亲力亲为、分管领导坐镇一线、班子成员分兵把口,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网络。同时坚持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延伸工作触角,推进综合治理,尽最大努力减少不和谐不稳定因素,从宣传教育、帮扶救助、依法处置等方面做好工作。
(三)充分整合资源,增强工作效能
着眼提升工作效率,制定《信访大厅组织规则》,明确信访大厅既是联席会议的具体办事机构,也是信访工作组织协调、指挥调度中心,实现联席会议办公室、信访局、信访大厅“三位一体”,并赋予其调动相关资源、直接调处纠纷、4 及时处置突发事件的职权。由行政、司法等16个职能部门根据本领域、本系统信访实际情况,派出相应工作人员入驻县信访大厅,分门别类开设接待受理窗口,确保各方面资源在信访大厅得到有效整合、集约使用。为优化联合接访,各级在物力、财力、人力方面加大投入,提高信访大厅现代化办公水平,与全国信访信息系统并机工作的电子化操作平台日益完善。设立解决特殊疑难信访问题专项资金,并形成制度,长期坚持。
(四)选树先进典型,强化作风建设
坚持用典型的先进事迹教育信访干部,引导信访工作,及时深入开展向潘作良同志学习活动。特别是在胡锦涛总书记对潘作良同志事迹作出重要批示后,各级干部深受鼓舞,进一步增强了做好信访工作、服务人民群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明确了“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的工作方向,更加激发了“奋力拼搏、苦干实干”的工作热情。全县各级党政领导真诚关心信访干部的成长进步,充分调动了信访战线同志干事创业、勇争一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以来,我县信访工作摆脱了原先的被动局面,基本实现了“事能解决不积累、人能留住不上访、依法有序不混乱”,大量信访问题得到及时处理,群众的气消了,心顺了。信访稳定的直接作用就是促进了我县 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步入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性轨道。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把信访工作放到党的群众工作的全局中去把握,使信访工作与群众工作有机融为一体,使党和群众的联系畅通无阻。必须从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凝聚人民群众智慧力量的高度认识信访工作,从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谋划和推动信访工作。
第二篇:群众工作
1马克思主义的三大基本观点是科学观、群众观和生产力观
2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精髓和实质是坚持以人民群众为本的基本理念,始终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为什么说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是相一致的?从根本上说中国共产党是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除了人民的利益而外,中国共产党是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的,因此与人民利益是一致的,其次,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代表了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每个党的组织和共产党员自觉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完成党交给的各项任务,这既是对党负责,也是对人民群众负责,二者是一致的。
4、毛泽东同志是在1944年10月接见新闻工作者时提出“三心二意不行,半心半意也不行,一定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在党的七大上被写入党章,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5、一切为了群众是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依靠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最根本的工作路线和工作方法,是我们党和人民群众同甘苦、共命运基本特征的具体体现。
6、《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中对党的群众路线的阐释:
(四)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7、无产阶级政党最基本的政治观点是群众观点。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
8党的思想路线基本内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政治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根本工作路线是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9、毛泽东对人民群众做出的五个比喻:毛泽东对人民群众的“五个比喻”第一个是把群众比喻为“铜墙铁壁”。1934年1月,毛泽东在江西瑞金召幵的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的讲话中指出:“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反革命打不破我们,我们却要打破反革命。”第二个是把群众比喻为“眼睛”。1943年7月2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为抗战六周年纪念宣言》中说:“共产党员应该紧紧地和民众在一起,保卫人民,犹如保卫你们自己的眼睛一样,依靠人民,犹如依靠自己的父母兄弟姊妹一样。”第三个是把群众比喻为“上帝”。1945年6月11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闭幕词《愚公移山》中说:“现在也有两座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一座叫做帝国主义,一座叫做封建主义。中国共产党早就下了决心,要挖掉这两座山。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不断地工作,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全国人民大众一齐起来和我们一道挖这两座山,有什么挖不平呢?”第四个是把群众比喻为“土地”。1945年10月17日,毛泽东从重庆回到延安以后,在延安干部会上的报告《关于重庆谈判》中说“:所有到前“所有到前方去的同志,都应当做好精神准备,准备到了那里,就要生根、开花、结果。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我们的同志不论到什么地方,都要把和群众的关系搞好,要关心群众,帮助他们解决困难”。第五个是把群众比喻为“水”。在谈到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时,毛泽东常用这样的比喻,“水里可以没有鱼,但鱼儿却永远离不开水”。
10、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思想原则的基本内容:一个中心,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第一,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第二,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第三,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四,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改革开放。
11、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的内容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2、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表述: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经营制度,以劳动所得为主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必须长期坚持。
13、党的十五大提出的三步走发展战略:21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14、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内容是
1、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2、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
3、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
4、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
5、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
6、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
7、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 ;
8、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9、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
10、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 ;
11、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 ;
12、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
13、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
14、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 ;
15、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五大领域改革是:加快经济转型的改革、不断改善民生的改革、促进社会公正的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改革、实现生态文明的改革。
15、毛泽东提出的反对尾巴主义、反对命令主义原文:在一切工作中,命令主义是错误的,因为它超过群众的觉悟程度,违反了群众的自愿原则,害了急性病。我们的同志不要以为自己了解了的东西,广大群众也和自己一样都了解了。群众是否已经了解并且是否愿意行动起来,要到群众中去考察才会知道。如果我们这样做,就可以避免命令主义。在一切工作中,尾巴主义也是错误的,因为它落后于群众的觉悟程度,违反了领导群众前进一步的原则,害了慢性病。我们的同志不能以为自己还不了解的东西,群众也一概不了解。许多时候,广大群众跑到我们的前头去了,迫切地需要前进一步了,我们的同志不能做广大群众的领导者,却反映了一部分落后分子的意见,并且将这种落后分子的意见误认为广大群众的意见,做了落后分子的尾巴。(《论联合政府》,1945年,《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995—996页)
16、《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有关群众工作的论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加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的宣传教育,改进群众工作,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积极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
律,探索新途径、新方法,不断提高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以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工作重点,善于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方法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凝聚和激励群众共同前进。
17、党的群众路线时间的主要内容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体要求教育实践活动要着眼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四风问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
18、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大规定:
1、要改进调查研究,切忌走过场、搞形式主义;要轻车简从、减少陪同、简化接待。
2、要精简会议活动,切实改进会风;提高会议实效,开短会、讲短话,力戒空话、套话。
3、要精简文件简报,切实改进文风,没有实质内容、可发可不发的文件、简报一律不发。
4、要规范出访活动,严格控制出访随行人员,严格按照规定乘坐交通工具
5、要改进警卫工作,减少交通管制,一般情况下不得封路、不清场闭馆。
6、要改进新闻报道,中央政治局同志出席会议和活动应根据工作需要、新闻价值、社会效果决定是否报道,进一步压缩报道的数量、字数、时长。
7、要严格文稿发表,除中央统一安排外,个人不公开出版著作、讲话单行本,不发贺信、贺电,不题词、题字。
8、要厉行勤俭节约,严格执行住房、车辆配备等有关工作和生活待遇的规定。
19、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提出了我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作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
第三篇:群众工作
城北乡“四手联合”狠抓群众工作
为及时了解民情民意,提升群众工作能力,城北乡巧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贯穿群众工作始终。
一、察言观色,突出“望”字。走村入户,深入厂房车间、田间地头实地观察,了解群众生产生活中实际存在的困难问题。从群众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准确捕捉到群众的需求。村与村比较,户与户对比,找差距,建亮点,制定帮扶计划,有针对性的做好群众工作,了解群众生产生活现状。
二、洗耳恭听,强调“闻”字。召开座谈会、民情沟通会、民主恳谈会,倾听民声,掌握民情,了解民意。悉心倾听群众对日常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涉农政策的评说,广泛听取群众对政府工作的相关意见,在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中寻找推动发展的思路和对策。放下架子、深入群众、用真心实意去倾听,让群众说真话、讲实情,真正掌握家家户户的情况。
三、取智于民,注重“问”字。切实做好群众工作,拜群众为师,问计于民,集中民智,选择不同层面、不同对象征求意见,在群众的集体建议中发现破解难题的方法,从群众的生产经验中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对策。结合实际建立联系点,深入联系点调研,寻百姓之所想,问百姓之所需。实现干部和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
四、号准脉博,把握“切”字。要结合各类群众所面临一些现实问题,如时下最为普遍的新农合问题,农村养老保险问题以及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等问题,“望”现状、“闻”民声、“问”民意、定举措。把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作为大走访活动的着力点,深入开展领导包案化解矛盾,层层掌握情况,再结合“望、闻、问”三者的成果,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制定发展战略,以确保群众工作取得实效。
第四篇:群众工作
店集镇:培养干部提高“五种能力”,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自全市开展“机关作风整顿年”活动以来,店集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民的宗旨意识,以培养机关干部“五种能力”为突破点,着力推进机关作风整顿活动。
一是提高深入群众的能力。深入群众,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前提。该镇党委、政府要求机关干部真正与群众接触,不仅要看亮点,更要看问题,不仅要听赞扬的话,更要听得进不同的声音。通过深入基层,真正了解群众呼声、掌握基层实情。
二是提高组织群众的能力。组织群众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店集镇广大干部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意愿、要求和利益作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扎扎实实的工作为人民群众谋取实实在在的利益。不仅通过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感化群众,更以优秀的品德修养、过硬的工作作风、良好的公仆形象影响和带动广大群众。强调党员干部的形象建设,努力把自身塑造成品德高尚、自身素质高、形象好的人,让群众信服。
三是提高沟通群众的能力。沟通群众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桥梁,首先是建立信任,实现真诚交流;同时,注重畅通民意渠道,拓宽群众参与公共事务的领域,通过各种有效途径,确保群众意愿充分表达。
四是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服务群众是做好群众工作的保证。深入群众,切实解决好与群众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实际问题,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让群众感受党和政府的温暖。多年来,店集镇干部到群众需要的地方去嘘寒问暖,到群众困难的地方去排忧解难,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理顺情绪,从各个方面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积极培育健康、向上、平和的社会心态。
五是提高化解矛盾的能力。化解矛盾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关键。首先是从源头上抓起,关心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切实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其次是持续推进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把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落到实处。再次是把信访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畅通群众诉求表达的渠道,做到诉求合理的解决问题到位,诉求无理的思想教育到位,生活困难的帮扶救助到位,行为违法的依法处理到位。
店集镇党委
2009年4月30日
第五篇:群众工作
【群众工作】对深入做好群众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加入时间:2011-4-25 0:13:25作者:范申华录入:苟忠点击:22次
【编者按】4月13日,市委书记李刚对中共巴中市委办公室、中共巴中市委政研室刊发的中共通江县委书记范申华撰写的《对深入做好群众工作的实践与思考》的调研报告作了重要批示:“好,希望各地各部门要沉下去抓落实,立足发展,融洽干群情谊,抓群众关心的具体事情”。现将原文刊发于下,供学习借鉴。
对深入做好群众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今年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讲话强调“要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3月15日,中共巴中市委书记李刚在市纪委二届七次全会上讲话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把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工作首位”。为深入贯彻各级领导对群众工作的指示精神,通江县近日集中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深入沉下去、融洽干群情,做深做细做好群众工作”活动,2112名机关干部组成605个工作组,深入挂包联系村积极开展“大宣传、大对话、大调解、大化解”(以下简称“四大”),活动成效明显,广受群众赞誉和社会好评。
开展大宣传,正确引导群众。当前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群体多为妇女、老人、儿童,他们文化层次相对较低,且大多忙于生计,对发展形势、惠民政策、法律法规知之甚少,影响到各级决策部署的贯彻执行和社会生产发展。通江县把“大宣传”作为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的有效途径和措施,通过召开会议、印发资料、开设专栏、入户宣讲等形式,积极向村民讲解政策、分析形势,开阔群众视野。宣传内容全面。广泛宣传《信访条例》、《农村土地承包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农村养老保险政策、农村低保政策、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产业发展政策等惠民政策;全县“十一五”发展成效及“十二五”规划、县委政府2011年工作部署、农村文明新风等发展形势;农资鉴别知识、常用农机操作使用、食用菌生产、茶叶种植与加工等农村实用技术等等。宣传形式灵活。因地制宜召开村社干部会、党员会、离退休干部和村民代表会、群众会、院户会等形式多样的会议进行宣传;利用电视、宣传资料、车载广播、标语、专栏板报、短信、民间文艺宣传等多种载体进行宣传;进村入户,到农家院户、田间地头面对面宣传。县委办公室在王坪村放映“坝坝电影”开展宣传;县教育局在快活岭村向在外群众发宣传短信293条,200多人予以回复。宣传覆盖面广。通过扎实有效的宣传动员,把开展群众工作的意义、目的和要求,把党的惠民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到了每个村社、每个干部群众。据统计,全县召开各类宣传会议2万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5万余份,书写标语5000余幅,办专栏7300余期,调查研究入户率达到了85%以上,宣传覆盖面达到了90%以上。
开展大对话,真情贴近群众。近年来很多信访问题、矛盾纠纷的初始诱因,是群众不了解相关政策,不知晓诉求渠道,不知道维权程序,诉求意愿未受理、心中怨气未疏导形成的。通江县积极开展干群“大对话”,深入了解社情民意,掌握群众思想动态,教育引导群众,理顺群众情绪。贴近感情对话。各工作组领导带头驻村,充分利用下雨天(群众不出工)、节假日(学生和工作人员回家)、夜间(群众在家休息)三个对话“黄金时段”,与群众拉家常、摆“龙门阵”,同说农家话、同吃农家饭、同住农家屋、同做农家活,不走过场、不开通学,深得群众信任。群众都愿意说真心话、实在话,包括一些平时不愿说、不想说、不便说、不敢说的问题都讲出来,由此真实了解了农村发展实情和群众真实意愿。突出重点对话。与产业大户、致富能手对话,提出发展建议,鼓励肩负起带头致富一方的重任;与五保户、孤儿、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困难群众等弱势群体对话,了解具体困难,给予适当帮助,让
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与信访群众对话,了解合理诉求,指出维权合法路径,悉心疏导解释,促成事结怨了,息诉息访;与村社干部、党员对话,要求他们讲正气、树形象、作表率,营造风清气正的人文环境。注重实效对话。工作组向群众发放“便民联系卡”,公布队员的单位、职务、电话等信息,群众需要服务或反映问题随时联系。队员人手一本《民情日记》,全面记录工作开展情况,做到“人人有记录、天天有记录、事事有记录”。各乡镇将生产发展、安全隐患、群众意愿、矛盾纠纷和特困户、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方面的情况汇总形成《民生台账》,实行动态跟踪,销帐管理。对一些在对话中了解的水利设施建设、乡村道路修建与维护等公共公益事业问题,及时召集群众座谈商讨解决办法。县发改局工作组发动杨柏乡贾村观村九社村民自筹资金修筑了一条长3.1公里的院户路;松溪乡村家坪村工作组发动群众疏通荒废数年的堰渠2000多米,解决了100多亩水田的灌溉用水。全县与农村老干部、老党员、特困群众、留守老人、留守儿童、五保户、孤儿、信访对象对话率达到100%,与一般群众入户对话率达到60%以上,记录“民情日记”2112本,汇总《民生台账》49册,广大群众认为群众工作扎实到位,非常拥护这项决策,满意度很高。
开展大调解,真心对待群众。近年来,由于部分矛盾没调解不及时、不到位,小矛盾发展成大矛盾,局部矛盾演变成规模矛盾,伤害了群众感情,影响了社会和谐。排查全面细致。深入村社院户走访排查,向乡镇治安信息员、村社院落矛盾纠纷信息员、村社干部、群众代表、知名人士广泛了解,全面掌握各类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分门别类录入“矛盾纠纷”台帐,做到大事不放过,小事不遗漏,就连邻里之间小争执、婆媳之间小口角之类小事都记录在册。整合调解力量。工作组与乡镇综治、维稳、信访、司法、派出所工作人员一道,组建矛盾纠纷调解专班,对照“矛盾纠纷”台帐,逐一分析研判,摸清个案具体情况,确定责任领导、调解人员、调解时限。实施分类调解。对因一些小事引起的邻里纠纷,由村社干部负责、群众工作组协助现场调解;对村社干部之间的矛盾,由乡镇负责,教育引导他们顾全大局,去除私心杂念团结共事;对干部与群众之间矛盾,教育干部主动积极讲清问题,引导群众从全面和发展的角度看问题,谅解和支持干部工作;对历史遗留问题,按照当时的客观情况和政策规定调解;对个别突出问题、重大问题、复杂矛盾纠纷,由司法部门指导帮助调解;对民事案件、民事纠纷联系法院进行调解。全县共排查化解矛盾纠纷600余起,处理群众来信来访234件次,信访总量、越级访同期下降55.6%、54.8%,积案化解率上升25.6%,群众满意率达98.6%。全县信访秩序明显好转,社会稳定和谐发展。
开展大化解,努力服务群众。矛盾纠纷化解与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一旦处理失当,不仅损及群众利益,还可能激化矛盾升级,影响发展大局。在“大化解”中,该县以乡(镇)村为主体,以政策和法律为依据,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积极化解,力争做到件件有结果。处理好“群众意见”与“政策解答”的关系。当前普遍存在群众发展意愿强烈与政策宣传引导不到位的矛盾,很多群众急于改变生活条件和生产环境,在争取国家项目和资金支持上提出较高要求。尊重群众发展意愿,把政策法规宣传到位,引导群众认识自身是建设的主体、决策的主体、受益的主体,国家不是全包全揽,争取国家帮助支持要合理有序。处理好“群众需求”与“项目规定”的关系。通江处于加快发展期,项目实施地区差异大、项目数量少、项目资金紧张等矛盾较为突出,个别地方盲目上马摆摊子、个别群众等靠要等现象时有发生。向群众宣传好项目工作“大干大支持、不干不支持”的原则,鼓励群众通过“一事一议”等方式,在自力更生、量力而行建设公益公共事业的基础上,再争取国家奖补资金。处理好“群众主体”与“部门帮扶”的关系。针对部分部门群众工作方法不对路,与群众见面就承诺给项目,造成不同部门间相互攀比给钱给物,而部分群众却坐收渔利,反而滋生“别人该给、我该要”的惰性心理的现象,要求部门量力而行搞帮扶,不代替、不包揽,主要为群众提供政策、市场、技术信息,指门路、教方法、教技术、做规划,提高群众自身发展能力。处理好“群众诉求”与“排查分析”的关系。绝大多数群众的诉求合乎实际,需要解决,但也存
在个别群众误解、曲解政策,提出一些过高甚至无理诉求;一些铁案、定案的当事人基于利益驱动,想利用群众工作时机翻案,提出一些无理诉求。面对种种复杂问题,坚持以乡镇为主体,排查出来,周密分析,按照尊重事实、尊重历史、遵循法律政策规定的原则予以化解。全县各类问题矛盾化解率达96%以上,切实维护了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
群众工作开展以来,广大群众觉悟明显提高,大量矛盾纠纷得以化解,社会风气日趋好转;办成了大批实事、好事、难事,促进了基层发展建设进程;干部能力得到锻炼、作风进一步转变,党群干群关系日益密切。事实证明,做好群众工作,是事关发展的大事、要事,必须一以贯之,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开展“四大”活动,是群众工作的有益尝试和有效载体,在今后工作中必须进一步坚持好、深化好、发展好。
做好“四大”活动,是开展群众工作的重要抓手。开展“四大”活动,有效解决了现阶段群众中普遍存在的思想舆论统一难、各方利益协调难、矛盾纠纷化解难、突发事件处置难、基层基础建设难等问题。各级干部通过开展群众工作,熟知了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适用技术;学会了沟通交流的方法、技巧,能虚心向群众请教,说老百姓能够认同的话,讲老百姓能够接受的理,能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解决群众困难,与群众拉近了距离、增进了感情;锤炼了化解矛盾纠纷能力,能科学解决矛盾和冲突,有力地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和疑难信访案件。开展“四大”活动提高了干部群众工作能力水平,提供了想干事、干成事的舞台,解决了干部不敢做、不愿做、不会做群众工作的问题。
做好“四大”活动,是融洽干群关系的有效途径。当前很多干部群众意识淡漠、群众工作方法不足、群众工作经历缺失、群众工作能力欠缺,造成群众对干部不了解不熟识,对干部工作不理解不支持,进而对党和政府不信任不支持。通过开展“四大”,干部深入到群众中间去,与群众拉家常、“摆龙门阵”、谈知心话,了解群众的所思、所难、所盼,真心服务,真心帮扶,释疑解难,化解纠纷,做出了许多群众摸得着、看得见的实事。一方面干部体验了农村基层生活的艰辛,更加贴近群众体恤民情;另一方面群众的感情最真挚、心中最明白,绝大多数群众都会感恩党的惠民政策,感恩群众工作组的真心帮扶,更加拥护党委政府决策,更加尊重干部,党群干群关系更趋和谐、融洽。
做好“四大”活动,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有力举措。开展“四大”活动,宣传对话对群众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之以法,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利益观念、得失观念,对待问题更科学、处理问题更理性;畅通了民意诉求渠道,群众诉求有人倾听,怨气有人化解,矛盾有人解决,难处有人帮助,民风社风必然淳厚清正;对各种矛盾纠纷早发现、早控制、早解决,矛盾纠纷一旦出现即被排查锁定,建立专档、明确专人跟踪调解化解,失去了激化变异的土壤和空间,社会自然安定和谐。(转载于中共巴中市委办公室、中共巴中市委政研室2011年《调研与决策》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