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垦区马铃薯大垄高台密植栽培技术示范推广项目执行情况总结

时间:2019-05-14 05:35: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西部垦区马铃薯大垄高台密植栽培技术示范推广项目执行情况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西部垦区马铃薯大垄高台密植栽培技术示范推广项目执行情况总结》。

第一篇:西部垦区马铃薯大垄高台密植栽培技术示范推广项目执行情况总结

西部垦区马铃薯大垄高台密植栽培技术示范推广项目执行情况总结

黑龙江省克山农场位于松嫩平原东北部,小兴安岭西麓,南接克山县、北枕讷河市、西邻依安县,地理位置东经125°22′,北纬48°18′,海拔315米,年平均气温1.1℃,年平均有效积温2310℃,在积温区划上属第三、第四积温带之间。年平均降雨量504毫米。北大荒马铃薯集团2005年开始建设,总投资2.5亿元,包括种薯繁育、商品薯种植、马铃薯精制淀粉生产全过程,各生产环节紧密链接。建立“公司+基地+农户”联合体的经营模式,实现了大面积马铃薯连片种植,实施国际一流的农艺流程。

2011年,我场承担的上级的《西部垦区马铃薯大垄高台密植栽培技术示范推广项目执行情况总结》项目的创建、示范、推广等工作。针对北大荒薯业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的需求,在齐齐哈尔分局综合组装已有的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示范推广马铃薯大垄高台密植栽培技术,全面提高马铃薯生产水平及经济效益,为马铃薯精淀粉加工企业提供充足的原料,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扩大优质种薯和商品薯基地建设规模,促进马铃薯产业化经营,做强做大马铃薯产业,2011年建立总面积为2万亩的核心示范区,品种以克新

18、L2-12为主,搭配克新4号、花

525、克新13号、俄薯7号等,做到早、中、晚熟期品种搭配。示范推广以“出苗期、发病期喷洒霜脲锰锌及保护剂的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治技术”为重点的马铃薯大垄高台密植栽培技术。亩产达到2.4吨.比当年本地平均产量提高30%;推广示范区8万亩,比当年本地平均产量提高20%;通过一年多的工作,圆满完成了上级赋予的任务,取得了一些经验,现将工作情况做以下简要汇报。一.进一步完善了我场的旱作农业配套体系

自建场以来经过几代人的研究积累,形成了以耕作制度、轮作制度、种子制度、施肥制度、植保制度、灌溉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六制配套”农艺流程旱作农业体系。形成了以林地、绿地为主的“天然绿色水库”的屏障体系,以农机、农业标准化作业为主的“土壤黑色隐形水库”的保证体系,以绿滤湿地为主的“生态农业”保护体系。二.积极推动场院联合,引入新品种

多年来,农场非常重视场院联合工作,与省农科院马铃薯所(现已更名为国家马铃薯品种改良中心)、克山农科所、北安农科所、九三农科所都有很密切的合作关系。近年来从各科研院所引进推广的优良品种达20余个。为了发展马铃薯产业,农场与中国农科院、河北农业大学、省农科院马铃薯所、国家马铃薯品种改良中心加强了合作,并与其签订了技术服务合同。负责整个生产全过程的技术指导、跟踪、服务。同时引入高淀粉品种10余个,进行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效果试验,取得了大量的科学试验数据,为大面积推广奠定了基础。三.加快新技推广速度

马铃薯种薯研发中心通过与大专院所合作,可对优质马铃薯种薯通过茎尖脱毒、组织培养进行脱毒马铃薯种薯生产,07年生产脱毒薯苗200万株,生产脱毒薯粒500万粒,原种1代1000吨,良种20000吨。种薯研发中心下设科技园区的马铃薯品种筛选栽培试验区(面积300亩),2007年承担引进国内外各种用途的马铃薯品种进行筛选试验。

四、形成了技术推广服务的一条龙配套体系

农场成立以场长为主任,各科长为副主任,各个生产业务部门人员参加的示范推广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场西部垦区马铃薯大垄高台密植栽培技术示范推广工作的总体规划、指导和实施。种薯研发中心负责脱毒马铃薯优良品种的生产试验和良种的繁育、分发工作。科研试验小区为省标准化试验小区,承担国家、省、总局的作物品种、肥料、植物保护、病虫害预测预报等各项课题,经种薯研发中心繁育的新品种在此进行适应性栽培试验。负责高产栽培技术的组装配套研究,农机科负责马铃薯全过程作业标准的制定和标准化验收,农机服务中心负责马铃薯种、管、收的进口农机具的管理使用与保管,农场修理厂负责新型农机具的改装制造;农场农业部门与技术专家组形成马铃薯大面积全程机械化综合栽培技术方案下发到各生产单位,各单位严格按照方案执行。并检查.指导.监督生产各个环节.以确保技术措施落实到位.形成了比较健全的一条龙的示范推广服务体系,经一年多的运作运转情况良好。

五、项目实施的巨大示范和推广成效 2011年克山农场年种植马铃薯10万亩,马铃薯种植单产水平由2007年的1.5吨/亩提高到2.4吨/亩,平均亩效益440元,总效益4460万元,比种植大豆增收3000余万元,职均增收2800元,使马铃薯种植真正成为职工增收,企业增效的新途径。由于收购价格提高、单产水平提高使种植马铃薯的效益提高了几倍,扩大了马铃薯的栽培面积,优化了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

六.项目在今后实施过程中,急需加强的六个方面建设:

1、加强精通马铃薯栽培技术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对职工的技能培训和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及应用;

2、加强合理轮作,高垄栽培和“七统一”管理措施,并建立风险保障机制;

3、加强马铃薯高产、高抗、高淀粉品种筛选及综合生产技术开发;

4、加强马铃薯高产、高抗、高淀粉品种的供应与推广;

5、加强产业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化水平;

黑龙江省克山农场 二0一一年十一月五日

第二篇:脱毒马铃薯良种引进与示范推广项目工作总结

脱毒马铃薯良种引进与示范推广项目工作

总结

自治区农业厅粮油处

2004年,在自治区农业厅的统一领导下,由厅粮油处牵头,组织平南、灵山、浦北、藤县、岑溪、合浦、上思、兴业、宾阳、横县、隆安、柳城、平乐、平果、那坡、河池市等16个市、县等市、县(市)联合实施《脱毒马铃薯良种引进与示范推广》。经过一年的努力工作,完成了项目实施的计划任务,并取得了较好的示范效果,现将项目工作总结如下。

一、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实施计划

项目在那坡和区本级建设脱毒种薯原种繁育基地100亩和一级种扩繁生产基地800亩。在平南、平果、灵山、岑溪、合浦、上思、兴业、浦北、藤县、横县、柳城、隆安、平乐、宾阳、河池市等15个市、县(市)建设15万亩脱毒马铃薯高产示范片,其中中心示范片每市县600亩。中心示范片目标亩产1500公斤,比非脱毒种单产增产50%。

(二)项目资金安排计划与使用情况

项目总投资150万元,其中自治区本级20万元,隆安县10万元,平南、平果、灵山、岑溪、合浦、上思、兴业、浦北、藤县、横县、柳城、平乐、宾阳、河池市、那坡15个市县(市)各8万元,由上述示范市、县农业局承担。截至2004年12月底止,项目经费已全部落实到位,并已全部按计划专项使用于项目建设。区本级20万元,主要用于马铃薯新品种引进,组织参加国内外、区内外技术交流和技术培训,召开全区马铃薯现场会和专家座谈会,组织开展全区马铃薯生产调研,在非项目区开展种薯繁殖,组织对示范项目的检查、指导、总结验收等;16个市县(市)除自治区安排的130万元全部到位外,当地财政和农业部门还另外增加投入117多万元到项目建设中。项目示范市、县级经费主要用于新品种引进和试验,中心示范样板片建设,示范所需种薯、肥料、农药等生产资料补贴,农民技术员培训等。

二、项目实施结果

(一)项目完成情况

项目顺利按计划组织实施,基本完成了项目计划任务,其中:

1、马铃薯脱毒原种和一级种繁殖基地建设。在那坡县计划繁殖原种100亩和一级种800亩,由于季节原因使种薯未能按计划采购,因此,实际夏繁了原种60亩,一级种200亩,收获鲜薯种9.6万公斤,平均亩产367.8公斤。那坡县改为冬种商品薯示范155亩,目前已基本成熟,今年三月底可以采收,预计亩产800—1200公斤。

另外,在非项目区隆林开展了一级种夏繁试验,在合浦、桂平开展了原种冬繁试验。

2、脱毒马铃薯高产示范。平南等15个示范县(市)引进一批高产优质的马铃薯新品种和脱毒种薯,共开展脱毒马铃薯高产示范16.19万亩,其中共建立中心示范样板片14445亩,示范区脱毒种薯的种植比例达到100%,各示范片亩产1300-2000公斤,平均亩产1500公斤以上,超额完成计划示范任务。

3、栽培技术试验研究。各示范市县都因地制宜开展了不同品种、种植期、种植密度、施肥量、覆盖物以及病虫害防治等试验研究。

4、农民技术员培训。16个示范市县共举办技术培训班140多期,培训人数19483人次,发放《广西冬种马铃薯生产技术》等资料2万多份,超额完成计划任务。

(二)项目取得的主要成效

1、推进了优质高产的马铃薯新品种和脱毒种薯的推广应用。我区具有冬种马铃薯的传统和优势,但过去由于主要以本地自繁自留的商品薯作为种薯,种性退化、产量低、品质差,不符合市场需要,生产效益不高,冬种马铃薯发展不快。马铃薯脱毒种薯是目前解决马铃薯退化的最先进方法之一,实践证明,推广应用脱毒种薯比使用非脱毒种薯增产 30~50 %,有的甚至成倍增产。因此,近年来,项目县在项目实施中,一是引进试种了一批优质高产的马铃薯新品种,筛选出了既适合当地气候条件,又符合市场需要的品种,主要有费乌瑞它(荷兰15)、大西洋、合作88号、东农303、金冠、克新一号、克新四号、米拉、会2号、中薯三号、中薯五号等,使项目县的马铃薯良种推广率提高到了85%以上;岑溪市近年来就引进了克新1号、中薯3号、美国大红皮等30多个马铃薯新品种进行对比试验,有力地促进了当地马铃薯生产的发展,全市冬种马铃薯面积由过去几千亩扩大到2004年3.6万亩。二是大力引进推广脱毒种薯,通过宣传、培训和建立脱毒种薯高产示范样板,以及引进老板等措施,积极从东北、云南等地调进脱毒种薯,从而扩大了项目县脱毒种薯的推广应用面积,据不完全统计,16个项目县(市)2004年推广应用脱毒种薯面积达到36多万亩,占马铃薯冬种面积的75%以上,比上年提高了一倍。隆安县过去马铃薯生产多数应用自留种薯,常因感染晚疫病、青枯病等毁灭性病害而减产,薯块品质差,农民种植马铃薯的效益很低,亩产不足1000公斤,亩产值在500-600元左右,纯收入在200元左右。项目实施后,引进推广脱毒良种,有效地控制了晚疫病和青枯病的发生,不仅产量提高了,品质和价格都也提高了,平均亩产达到1500公斤左右,高的达到2000公斤,亩产值达1400-2000元,亩纯收入达600-800元。

2、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种植水平。针对我区过去马铃薯种植栽培管理不规范,严重影响了马铃薯产量和质量这个问题,各项目县(市)在项目实施中,开展了一系列高产栽培技术试验研究和技术培训,狠抓各项技术措施的落实,重点示范推广了高垄栽培、免耕覆盖稻草、地膜覆盖等技术,使农民群众掌握了马铃薯的生产发育特点,应用了科学方法进行种薯处理,通过催芽打破休眠期,注重了灌水、施肥、培土等关键管理环节,虽然2004年受到干旱、低温、阳光不足等不利天气的影响,但由于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栽培水平普遍提高,目前各地马铃薯长势不错,预计收成仍然较好。

3、促进了冬种马铃薯生产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项目区16个示范县(市)2004年在项目实施的推动下,冬种马铃薯面积达到46.86万亩,比上年种植面积扩大了21.41万亩, 增长了84.13%。横县为了弥补2004年农业生产因灾损失,抓住实施马铃薯项目的机遇,积极引导农民发展冬种马铃薯,全县冬种马铃薯面积5.03万亩,比2003年扩大了3.88万亩,占全县秋冬种面积的22.94%,其中脱毒马铃薯良种占85%,根据验收,种植较早的田块亩产鲜薯1325公斤,目前马铃薯平均售价为0.8元/公斤,种植马铃薯的亩产值达到1060元,每亩纯收入在600元以上,种植马铃薯增收3000多万元。灵山县全县冬种马铃薯面积6.97万亩,比去年增加1.46万亩,引进新品种6个,推广种植脱毒种子、地膜覆盖高产栽培、免耕稻草覆盖种植、重施基肥、应用除草剂除草、生物菌肥等新技术六项,预计马铃薯亩产可达到1.1吨,比去年平均亩增0.15吨,全县比上年共增加马铃薯总产2.65万吨,增加产值1856.05万元(按700元/吨计),仅此一项全县农民人均增收14.53元。2004年兴业县冬种马铃薯预计新增总产值 210万元,项目区农民人均增收 20.6元,发展冬种马铃薯已成为该县促进农民增收的新亮点。在项目区的带动下,全自治区冬种马铃薯面积已达到91万亩,比上年扩大50%以上,冬种马铃薯的发展既发挥了我区的自然资源优势,同时对弥补粮食因灾损失和促进农民增收起到重要作用。

三、主要作法与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从自治区农业厅到项目县(市)农业局都十分重视和支持冬种马铃薯开发,为了抓好2004年项目建设,促进全区马铃薯发展。我厅年内组织召开了一次全区性现场会、一次种薯协调会、一次网上工作会议、3次专家座谈会,及时行文下达计划,组织工作组深入基层指导项目实施,并在资金上大力支持,除了安排本项目资金150万元外,在2004年国家救灾资金中安排了315万元支持灾区发展冬种马铃薯生产。各项目县(市)农业局都成立了项目实施工作小组,由局长负总责,从局生产技术股、经作站、推广站抽调技术骨干负责项目实施工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及时解决存在问题,保证技、物、资金及时到位,保证了项目的完成。

(二)早计划、早行动。各项目县(市)把冬种马铃薯当作一造生产来抓紧抓好,及时制订实施方案和生产计划,做到早计划、早部署、早行动。如岑溪市农业局在2004年3月22—24日组织农技骨干和种植专业户到福建省龙海县参观学习,5月10日又邀请福建省龙海县马铃薯种植大户、经销大户来岑溪介绍经验;4月7—13日,我局组织农产品营销人员到山东济南、寿光、江苏南京、上海、武汉、广州等地调查、了解马铃薯产品的市场行情,6月份就集中人力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平南县7月出台《2004年冬种脱毒马铃薯示范基地实施方案》,8月派出专人到山东、云南、贵州、黑龙江考察联系种薯情况,10月中旬就将脱毒种薯全部调运回来,11月晚稻收获季节,农业局派出5个工作组进村入户做好抢种宣传,指导群众一边收割晚稻,一边抢种马铃薯,确保不误农时。

(三)抓好示范样板和技术培训工作。在项目计划下达后,各示范县(市)根据项目计划,及时组织科技人员深入项目区乡镇进行宣传活动,选择群众基础好、土地平整、便于集中连片的田地作为示范基地,重点抓马铃薯新品种试验和新技术试验研究,高标准办好中心示范样板片,鼓励农技人员、种植大户、经纪人、企业老板到示范区办样板,建基地,使广大农民群众学有榜样,做有示范。同时,突出抓好技术培训工作,年内,我厅组团参加了《世界第五届马铃薯大会》和西南地区与国家马铃薯中心举办的马铃薯产业技术培训班,不少项目县组织了当地的业务骨干到外地考察学习,或者请专家到当地办班讲课,我厅编印了《广西冬种马铃薯生产技术》2万份,各地还结合实际印发了通俗易懂的技术、宣传资料,开展了技术培训班、户主会、田头会、电视讲座、板报、科技下乡等形式灵活多样的培训、宣传活动,在生产季节,县、乡农技人员深入田头,加强技术指导,从而提高了马铃薯生产技术进村入户率。

(四)积极引进“老板”,发展订单农业。各项目县积极鼓励和吸引企业、外地个体客商和本地经济能人到当地参与冬种马铃薯开发,广州老板在平南县镇隆镇订单种植马铃薯1000多亩;宾阳县农民与南宁丰凯种业有限公司签订3000亩马铃薯购销合同,与北京联华工业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签订1000亩加工型脱毒马铃薯购销合同,产品收购价0.9元/公斤;岑溪市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与种植户签订了《马铃薯产销合同》,由市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保价收购农民种植的马铃薯;柳城县由种养协会直接与农民签订马铃薯种植购销协议,通过协会、流通大户与农民形成产、供、销一条龙服务,让农民种得出、卖得出并且卖得好。合浦、横县、平南、兴业、灵山等县农业部门也积极引导外地个体客商或本地经纪人与当地农户合作,通过签订供种和收购协议,提高农民种植马铃薯的积极性和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有力地推动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四、主要问题与建议

(一)灾害影响了马铃薯的产量和效益。2004年,我区大部分地区遭受严重秋旱和寒露风影响,晚稻成熟、收获时间延迟,各地冬季马铃薯的播种时间比往年推迟,播种后继续干旱缺水,造成马铃薯出苗普遍慢而不整齐。加上去冬今春低温时间长,阳光不足,对马铃薯的生长发育有一定影响,预计今年马铃薯成熟季节偏迟,而且单产比正常年份偏低。建议今后要重视对冬种马铃薯产区双季稻生产的指导,增强季节观念,注重品种搭配,使晚稻收割时间适当提早,确保夺取水稻、马铃薯双丰收。

(二)脱毒良种供应较困难。马铃薯生产用种量大,而我区冬种马铃薯种薯依靠从北方及周边省区调进,运输中耗费大量的财力、人力,使良种价格偏高,又容易延误农时,特别是脱毒种薯的数量、质量不保证,影响马铃薯生产的大规模发展。建议加快我区马铃薯种薯夏繁基地建设,提高区内种薯供应能力。

(三)马铃薯生产的产业化、组织化程度低。目前我区种植的马铃薯品种仍以鲜食菜用的品种为主,马铃薯产品主要依靠外地客商订购,缺乏马铃薯加工企业的带动。建议大力引进推广加工型的马铃薯新品种,同时引进马铃薯加工企业,建立“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进一步把我区马铃薯产业做大做强。

第三篇:2008年会宁县马铃薯种植与挖掘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工作总结

会农机发[2010]27号

关于呈报《2011年会宁县

马铃薯种植与挖掘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

项目所需资金》的报告

市农机局:

现将《2011年会宁县马铃薯种植与挖掘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所需资金的报告》随文呈报,请审阅。

二0一0年十一月十六日

2011年会宁县马铃薯种植与挖掘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所需资金的报告

会宁县地处甘肃中部,白银市南端,年降雨量312.9毫米,而蒸发量高达1651.7毫米,降雨多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海拔高度1420-3941毫米,南北气温差异较大,气候凉爽,区域内以黄绵土、红绵土为主,土层深厚,耕地养分富钾,是我省马铃薯的主要产区,马铃薯种植是全县三大粮食之一,2010年全县种植面积达到100.9万亩,总产量达到116万吨,总产值达到18.56亿元,为我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特别为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截止目前,由于我县马铃薯的生产,大面积仍旧沿袭传统的生产方式和农艺措施,人畜力耕整播种,小垄稀植,分散经营,效率低,用工多,劳动强度大,投入高,产出低,形不成规模化,产业化,经济效益上不去,严重制约着我县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2011年县农机局承担实施甘肃省农机局下达实施的甘肃省农机化科技推广《马铃薯种植与挖掘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在县农机局的精心组织安排和农机推广部门及实施乡镇及农户的紧密配合下,按照项目合同及实施方案的要求,已确定在我县新添乡新添村建立“会宁县马铃薯种植与挖掘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示范点”1个,在示范点完成马铃薯机械化种植1000亩,马铃薯机械化挖掘1000亩,完成示范推广面积2000亩。该项技术包括机械化整地,机械覆膜栽植,田间管理和机械收获等环节,核心是马铃薯的机械种植和机械收获,结合机械深松整地及机械化中耕技术突出发挥机械化配套技术的优势。该技术通过示范推广,改革我县马铃薯落后的生产方式和旧的传统农艺,将大大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因此,该项目在我县推广前景广阔。

一、项目投入

1、农机具投入

为确保项目实施,农机局将引进投入东方红-55拖拉机2台及配套深松机2台,18-25马力小四轮5台,引进投入马铃薯种植机5台,马铃薯收获机5台,中耕施肥机5台,铺膜机40台。完成示范推广面积2000亩。

2、资金投入

项目实施中共计需投入资金60万元,其中申请市上解决50万元,(其中:机具购置补贴费45万元,示范推广费3万元,技术宣传及培训费2万元),地方配套及农户自筹10万元,主要用于示范推广作业中农机燃油补贴及购买肥料等费用。

二、项目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和技术路线

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以机械全方位深松、机械种植、机械挖掘为主体技术,辅之以机械喷药防治病虫害、机械化节水补灌等农机化技术。县农机局在示范推广中主要做到以下六个统一:一是组织大中型拖拉机对示范田统一进行深松耕;二是统一进行种子处理和刀具消毒,组织农户有严格选种的基础上进行晒种,给农户发放高锰酸钾和旱地宝,进行刀具消毒和拌种;三是统一种植模式,结合当地实际,全部采用一空二的种植模式,种植密度每亩3500株左右;四是统一进行机械配方施肥。在重施农肥的基础上,增施磷肥,合理施用氮肥,巧施钾肥,按照N:P:K为1:1:0.5的比例进行统一配方施肥;五是统一进行培训,在播种前,技术人员逐社开展技术培训,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六是统一田间管理,及时组织群众进行中耕培土摘花打顶、追肥等工作,同时调运机动喷雾器2台,对马铃薯晚疫病进行了集中连片防治。通过示范推广,总结出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即机械全方位深松一机械播种施肥一机械喷洒农药一机械挖掘。

三、预期效益

在项目实施中,累计推广马铃薯优质高效生产集成技术示范面积2000亩,获得直接经济效益72万元。

1、增产增收:亩均增产马铃薯100公斤(其中机械收获减少损失80公斤),共增产20万公斤,每公斤1.8元计,共计增收36万元。

2、节约开支:亩均节省薯种10公斤,共节省2万公斤,每公斤3元计,节约支出6万元;亩均节省人工5个,共节省人工1万个,人工日工值以30元/个计,共节省人工费30万元。

以上合计节约开支36万元。

四、保障措施

1、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县农机局采取行政技术措施相结合,成立项目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组织协调、资金、机具、任务落实;成立技术小组、负责培训、技术骨干和农民技术人员,并进行田间技术指导,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2、引进马铃薯种植、挖掘机具,作好机具的组装配套。

3、在示范乡选择好示范推广地块,认真做好示范推广数据检测及管理工作。

主题词:马铃薯种植与挖掘 示范项目 所需资金 报告 抄报:市农机局

会宁县农业机械管理局

2010年11月16日印发

第四篇:湖北省超级稻示范与推广项目总结材料

湖北省超级稻示范与推广项目总结材料

超级稻是指采用理想株型塑造与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的技术路线,经有效途径育成的产量潜力大、品质优良、抗性较强,配套超高产栽培技术后,比现有品种在产量上有大幅度提高的新型水稻品种(组合)。中国启动超级稻项目始于1996年,并制定了三期奋斗目标,提出了“主推一期、深化二期、探索三期”的发展思路,依据“高产与优质、广适并重,数量和效益统一,良种与良法配套,科研与示范推广一体化”的原则,于2005年开始,全面启动了超级稻“6236”项目工程,以期通过实施超级稻研究与示范推广项目,带动全国水稻单产水平的提高,为确保粮食安全提供重要科技支撑。

湖北省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水稻不仅是湖北粮食的重点,而且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国家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中,安排我省33亿斤粮食增产任务,客观的分析,随着我省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耕地面积已显不足,通过扩大水稻种植面积来提高水稻产量难度越来越大,大力发展超级稻,提高水稻单产已成为保障我省粮食安全最现实,最为有效的选择。2005年以来,湖北省在农业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超级稻示范与推广”项目的带动,我省在超级稻研究与推广方面都取得了很显著的效果。

一、超级稻新品种选育与品种展示成果

2006年由湖北大学与湖北省种子集团联合选育的“两优287”被农业部评定为超级稻,这是湖北省第一个超级稻早稻品种,2009年由武汉大学朱英国院士选育的“珞优8号”、湖北省农科院卢兴桂选育的两优“932”被确定为农业部超级稻品种,2010年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选育的培两优3076、两优986也相继被确认为超级稻品种,至此,也拉开了湖北省超级稻快速发展时期,“十一五”期间,尤其是2009年以来,我省在超级稻品种选育取得突破的同时,在超级稻选育应用基础研究上也取得了一定进展,由传统的育种手段向分子辅助育种、诱变育种、籼粳亚种杂交等转变,两优986即是采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选育出的超级稻品种,还有一批非常有潜力的品种正在申报认定,如广两优476及华中农业大学张启发院士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的一批高抗、优质高产的新品种。力争“十二五”期间,全省选育的超级稻品种达到6-8个。

同时,自2007年湖北省按照“超级稻品种确认办法”积极做好适应湖北省种植的超级稻品种展示工作,在全省不同生态区域的水稻产区,建立多个超级稻品种展示筛选基地,即代表武汉地区的湖北省现代农业展示中心;代表鄂中丘陵及鄂北地区的随州曾都区现代农业展示园;代表江汉平原的潜江市现代农业展示园;代表鄂东双季稻区的武穴市现代农业展示园,共展示超级稻品种30多个,依据各个品种特征特性进行超高产公关试验研究,把表现优良的品种及其配套超高产技术,安排在示范区进行示范,并作为主推品种在示范区进行推广,其中2010年湖北省主推超级稻品种达到18个,推广面积达到980多万亩,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很好的完成了主推一期的目标。

二、超级稻主推栽培技术研究成果

整合农业推广系统的种植业处、推广总站、土肥站、植保站、农机局以及各市州农业科研单位,实行多科学、多部门合作,针对我省当前超级稻栽培中移栽密度过稀、后期易早衰等主要问题,按照良种良法配套原则,以超级稻品种为核心,兼顾优质高产,突出轻简化、机械化和规模化,在认真总结超级稻栽培技术研究成果与推广应用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科技资源,采取深入研究、组装配套、广泛示范等方法,制定出5项超级稻高产配套集成技术,形成操作规程,再通过广泛示范,不断完善、提高,最后编制出超级稻栽培技术标准,这5项超级稻主推栽培技术规程分别为:超级杂交中籼稻全程机械化技术规程、超级杂交中籼稻亩产800公斤栽培技术规程、超级杂交稻稻虾共生技术规程、超级杂交稻再生栽培技术规程及超级早、晚稻连作旱育抛栽技术规程(具体技术见附件)。围绕5项主推技术,依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首席专家-省级专家技术员-县级责任专家-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超级稻栽培技术培训和推广渠道。突出轻简化、机械化和规模化,充分利用以集中授课和现场培训相结合的形式,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

三、超级稻示范推广应用效果 1.超级稻品种连片示范效果

自“超级稻研究与示范”项目开展以来,湖北省有选择性的在农技推广力量强、自然条件较好,农民科学种田水平较高的区域选择了6个示范点,开展了万亩示范区和百亩核心示范区的连片示范,6个示范点分别为襄阳区、枣阳市、武穴市、黄梅县、荆州区及监利县,在这6个示范点每个示范点各建立二个百亩核心示范区及一个二万亩示范区,通过示范带动230万亩超级稻生产,辐射全省920万亩超级稻种植面积

2.超级稻连片示范高产效果

在示范区的项目实施过程中,以5项超级稻主推技术为核心,将测土配方施肥、标准良田建设、优质无公害标准化技术、植保机防建设等项目捆绑发展,狠抓品种、播期、密度、施肥等技术环节,共开展各项技术试验70多项,充分保证了超级稻品种的超高产潜力的发挥。其百亩核心连片示范区亩产679千克,高产田块达到819.49千克,蕲春县示范种植超级稻新两优6号再生稻,头季平均亩产726.2千克,再生季亩产350千克,两季亩产1076.2千克;武穴市大金镇周干村早晚超级稻连作,早稻选用两优287,亩产679.5千克,晚稻选用丰源优299,亩产680.4千克,两季合计亩产1359.9千克,创下了湖北省双季稻单产最高纪录。3.超级稻示范区经济效益

通过超级稻研究与示范项目实施,湖北省超级稻种植面积可新增超级稻种植面积30万亩,平均增产60公斤/亩,全省新增粮食1800万公斤,以1.8元/公斤折算,合计3240万元,与投入的110万元相比,净增收入带来的产投比为1︰30。

从全省范围来看,以2010年为例,湖北省全省推广超级稻920万亩,双季稻大面积产量800公斤,单季稻610公斤,亩平增产30公斤,以1.8元/公斤折算,合计49680万元。显著的经济效益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农民种植超级稻的积极性,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促进了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四、超级稻研究推广存在的问题

1.目前育种专家选育出或正在选育的苗头超级稻组合生育期多在130 d以上,比如527系列、两优培九等,而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双季稻种植比例仍很大,一季超级稻品种生育期太长,加之农户以往的种植习惯难改变,因此南方稻区的推广有限。笔者认为:若不在育种方向作调整,尽快培育出更多超级早稻如株两优819和超级晚稻如丰优299等系列组合来,势必影响中国超级稻研究和应用的全面发展。4_4还没有形成一个品种一套高产栽培技术,种植方法没有太多的差别,因此对于不同的品种,在管理方法大致相同的情况下,产量却不一样。如中浙优l号和红莲优6号在相同的管理方法下,红莲优6号比中浙优l号每666.7m 产量高25kg。,良种良法不配套是目前优良品种的增产效应难以发挥到位的关键所在。以农业部2005年推介的28个超级稻品种(组合)为例,其中有籼稻也有粳稻,有杂交稻也有常规稻,有两系杂交稻也有三系杂交稻。在不同地区用同一套栽培技术来管理不同的超级稻品种(组合)是不现实的。目前的研究重点是超级稻对不同栽培地点、不同栽培年份与不同栽培时期的适应性,超级稻高产高效的生态机制与微气象学机制等。此为超级稻栽培研究方向之一。2.氮肥的运筹方式是影响水稻产量形成与氮肥高效利用的因素之一。在超级稻的氮肥利用率上,前人多从氮肥施用量的角度来进行研究。近两年来虽已有超级稻氮肥运筹方式的研究,但仍显不足,且将栽培方式和插秧规格与氮肥运筹结合起来进行的研究几乎没有。因此,有关氮肥的运筹方式对超级稻群体质量以及产量形成的生理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还有待加强。此为超级稻栽培研究方向之四 3.在水稻的宽窄行栽培上,前人研究结果表明,宽窄行可以协调群体和个体之间的矛盾,是提高水稻单产的重要途径[6引。其机制在于:适当扩大行距能提高成穗率,增加每穗颖花数,提高颖花结实率和千粒重[6 ;宽窄行栽培能发挥植株的边际优势,增加叶面积指数,延长叶片寿命,改善植株间通风透光度,提高光合效率,促进干物质积累,同时具有健身防病虫功能[6。为实现超级稻高产与高效的统一,也为顺应作物栽培的轻简化发展趋势,超级稻的直播、抛秧等轻简化栽培方式都将成为研究重点。定植方式(直播、插秧、抛秧)及插秧规格(等行距、宽窄行、株行距配置等)等对超级稻群体质量与产量形成的影响研究,是超级稻栽培研究的方向之三 1.3 推广体系有待加强

现在有一种误区,认为买了某个超级稻种子随便种植就能达到高产目标,事实远不是如此,超级稻的示范推广,不单纯是品种问题。要想让超级稻发挥高产潜能,必须采用科学配套的栽培技术,实现良种良法相配套,与轻型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主推技术相结合,必须有农业技术员精心技术指导。然而,由于目前农村许多年轻劳力外出务工,家中只留下文化程度低、年老体弱的人种地,田间管理水平跟不上,加上农资价格畸高,给超级稻配套栽培技术的推广带来了阻力。超级稻示范推广技术要求高,宣传培训、蹲点办方、现场指导需要有一支健全的队伍,但目前基层农技推广队伍不稳定、人员不足的现象较严重,基层尤其是乡镇级农技推广队伍弱化、人才流失、经费不足等问题十分突出。企业本来应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但由于体制的约束,以企业为主体的推广体系还未能有效建立起来,以政府为主体的推广体系运作也不顺畅。民间性质的推广队伍如农技推广基金会也只能解决一些局部问题。种业管理体制已经改革,原有的县级种子公司不复存在,县级多数是由不懂技术的个体经营户供应种子,缺少种子技术推广好帮手。另外免除农业税后农民已没有义务向政府提供商品粮,主要以自己食用为主,讲究的是品质,如品质不好产量再高也不愿种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超级稻的推广。

五、超级稻研究推广发展对策 1.2.1 因地制宜。确定主推品种

在确定超级稻主推品种上,必须综合考虑各品种在当地历年来的生育期长短、高产稳产性、抗病抗寒性等表现,结合当年茬口情况,进行合理布局。例如闽南地区处于南亚热带,早季超级稻应主推生育期145—150 d的品种,这些品种在2月下旬播种,7月下旬成熟,可充分利用其早季温光条件好,生长期长的优势,在水肥条件较好的田片容易 取得高产,在一些稻瘟病老病区还要特别注重选择高抗稻瘟病品种。晚稻以选择感光型的正晚季品种为好,注重防避秋寒危害,确保安全齐穗,而且农户种植的晚稻基本留作口粮,因此不仅要考虑高产,还要综合考虑米质口味等因素。

2.2.3 推广轻简栽培。确保合理密植抛秧田可通过定每667 m 用秧盘数,机械插秧可通过插秧机定株行距,从而改变农民的习惯栽培密度,因此通过推广抛秧和机械化插秧等轻简栽培技术,可从根本上保证合理密植的规格要求。通过机械插秧不仅可以确保合理密植和宽行窄株,而且大面积的机械插秧栽培,还便于统一烤田工作,有利于超级稻中后期管理。据测算,机械插秧的秧田和本田比为1:100,且每台插秧机每天可插1 hm 左右,具有省工、省力、省本、省秧地等优势。推广机械插秧还有利于发展育秧专业户,实行统一良种、统一育秧、统一插秧、统一田管、统一收割,实现水稻栽培的全程机械化,为超级稻规模化种植创造了有利条件。3.2.2 加强超级稻示范工作

抓好超级稻示范点和核心区建设,充分发挥好核心区和示范点的样板带动作用,要有意识地选择土壤肥力水平不高的田块进行示范,同时要抓好超级稻科技示范户的培育和扶持工作,努力形成以户带户,以户促村,层层推进的良好局面,逐步扩大超级稻推广规模。加强通用技术与均衡增产的技术研究,不宜扩大宣传特异生态区小面积高产典型。

4.3 发展订单生产。进一步提高组织化程度 一是选择生态条件较好、无污染地区布点示范。切实抓好万亩片百亩点的超级稻无公害(绿色)标准化生产技术,全过程指导监督项目实施,尽量提高超级稻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二是发展订单生产,实行产业化经营。要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带动作用,实行公司(协会)+基地+标准+农户的发展新格局;三是扶持种植大户发展超级稻生产。要积极鼓励支持种植大户选用超级稻品种,进行超级稻生产,并以此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发挥规模效益。附件1:

超级杂交中籼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双季超级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的术语和定义、产地选择、栽培技术要求、收获、品质指标以及包装运输和储藏。

本规程适用于湖北省境内双季超级稻全程机械化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 17891 优质稻谷 3 术语和定义 3.1 软盘育秧

所谓软盘育秧是指在秧板上与插秧机配套的专用塑料软盘之上,放上营养土,播种覆土,加盖农膜,调控水分与温度的育秧方法。它具有育秧质量好,容易操作,成本低廉,起柍简单,管理方便的优势,是农民机插秧的首选方法。4 栽培技术要求 4.1 品种选择

选择通过审定、品质达到GB/T17891二级以上,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超级稻品种。双季超级稻应选择生育期适宜的品种。目前较适宜的双季超级稻组合有早稻两优287、晚稻五优308,两优287在长江中下游作早稻种植,全生育期108-110d,3月25日前后播种,4月15日前后机插,7月12-14日收获;五优308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12.2天,6月25日前后播种,7月15日前后机插,10月10-15日收获。

种子质量按GB 4404.1水稻二级以上良种要求。4.2 种子处理 4.2.1 晒种

播种前将种子摊晒1d-2d,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4.2.2 种子消毒

将晒好的种子用清水选种,去掉病粒和秕粒,再用强氯精浸种消毒12小时,或用烯效唑浸种,以增分蘖。4.3 培育壮秧 4.3.1 育秧方式

机械插秧均采用软盘育秧技术。但在实际操作中,早稻宜采用尼龙覆盖,软盘旱育秧;而晚稻由于播种期间温度较高,宜采用软盘水育秧。

4.3.2 秧田与大田比例

按照秧田与大田1:100左右的比例备足秧田。4.3.3 床土准备 床土宜选择菜园土、熟化的旱田土、稻田土或淤泥土,采用有机肥、无机肥相结合的方法对用作床土的田块进行培肥,用机械或半机械手段进行碎土、过筛、拌肥,形成酸碱度适宜(pH5~6)的营养土。抢晴天进行堆制,并覆盖农膜遮雨、升温。选择晴好天气,对水分适宜(细土含水量15%左右)的床土过筛,培育每亩大田用秧需备足营养土100㎏,并集中堆闷。

实际操作中,如客土资源、人工紧张,可在秧田就地取稻田土育秧。

4.3.4 秧田整地

做好秧厢。水田育秧秧田应选择排灌、运秧方便的田块,提前2-3 d整平秧田,规格为畦面宽约140cm,秧沟宽约25cm、深约15cm,四周沟宽约30cm以上、深约25cm。苗床板面达到“实、平、光、直”。

摆好秧盘。摆盘时软盘飞边重叠靠拢,确保秧块宽度27.5-28cm。铺好床土。盘内铺泥土2cm厚。确保秧块厚度2-2.5 cm,如用过筛细土每667m2大田备足100-125kg,播种前浸(撒)湿床土。4.3.5 播期安排

根据不同茬口、不同品种的秧龄弹性,实行区别对待。早稻采取先播迟熟,后播早熟,先插早熟,后插迟熟;晚稻根据品种的安全齐穗期,倒推适宜播种期。

a)播期:早稻当年3月中下旬,一般在3月25日前后;晚稻6月25前后;

b)软盘育秧的秧龄:一般控制在15-20d。早稻秧龄可适当延长到22-24d,苗高12-17cm、叶龄3.5-4 叶(秧龄、苗高随叶龄定)茎基粗扁,叶挺色绿,单株白根10条以上,植株矮壮,无病株、虫害和肥害。4.4 浸种催芽

坚持药剂浸种;“快、齐、匀、壮”催好芽,芽谷根长达稻谷1/

3、芽长为1/5 到1/4 时播种为宜。4.5 播种 4.5.1 播种量

大田用种量每亩早稻用1.5~2kg,二晚用1-1.25kg。4.5.2 播种要求

播种准确、均匀、不重不漏。4.5.3 覆土

播种后要覆土,覆土厚度0.3~0.5cm左右,以不见芽谷为宜。4.5.4 覆膜

早稻育秧拱棚盖膜;晚稻育秧一般不需盖膜,如播后3-4 d内遇中到大雨,需盖膜防雨滴打乱稻种;雨停后迅速揭膜,以防闷种烧芽。4.6 苗床管理 4.6.1 立苗

立苗期保温保湿,快出芽,出齐苗。一般温度控制在30℃,超过35℃时,应揭膜降温。相对湿度保持在80%以上。遇到大雨,及时排水,避免苗床积水。4.6.2 炼苗

一般在秧苗出土2cm左右,揭膜炼苗。揭膜原则:由部分至全部逐渐揭,晴天傍晚揭,阴天上午揭,小雨雨前揭,大雨雨后揭。

日平均气温低于12℃时,不宜揭膜。4.6.3 水分管理

a)水育秧湿润管理。采取间歇灌溉的方式,揭膜前后灌平沟水,自然落干后再上水如此反复。晴天中午若秧苗出现卷叶灌水护苗,雨天放干秧沟水,移栽前3-5d控水炼苗。

b)旱育秧控水管理。即半旱管理。试验结果表明,机插水稻的旱管育秧有利于培育健壮秧,秧龄弹性大,机插后返青活棵快。操作要点:揭膜时灌一次足水(平沟水),洇透床土后排放(也可用喷洒补水)。同时清理三沟,保持水系畅通,确保雨天秧田无积水,防止旱秧淹水,失去旱育优势。此后若秧苗中午出现卷叶,可在傍晚或次日清晨人工喷洒水一次,使土壤湿润即可,不卷叶不补水;补水的水质要清洁,否则易造成死苗。4.6.4 施肥管理

根据苗情及时追施断奶肥和送嫁肥。a)用好“断奶肥”

“断奶肥”的施用要根据床土肥力、秧龄和气温等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进行,一般在1叶1心期(播后7-8d)施用。每667m2秧池田用腐熟的人粪肥500kg兑水1000kg或用尿素5-7kg,兑水500-700kg,于傍晚浇施(一定要按肥水1:100 的比例稀释浇施,否则造成肥害烧苗)。床土肥沃的也可不施,麦、油菜茬田为防止秧苗过高,施用量可适当减少。

b)看苗施好“送嫁肥”

要使移栽前秧苗既具有较强的发根能力,又具有较强的抗植伤能力,栽前务必要看苗施好送嫁肥,促使苗色清绿,叶片挺健清秀。一般在移栽前3-4 d进行。用肥量和施用方法应视苗色而定:⑴叶色褪淡的脱力苗,667m2用尿素4-4.5kg兑水400-450kg于傍晚均匀喷洒或泼浇,施后并洒一次清水以防肥害烧苗;⑵叶色正常、叶挺拔而不下披苗,667m2用尿素1-1.5kg兑水100-150kg进行根外喷施;⑶叶色浓绿且叶片下披苗,切勿施肥,应采取控水措施来提高苗质。4.6.5 病虫害防治

秧苗期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做好防治工作。同时,应经常拔除杂株和杂草,保证秧苗纯度。需特别注意两点:

一是早稻育秧防立枯病。早稻育秧期间,因气温低,温差大,易遭受立枯病侵害,揭膜后结合秧床补水预防。

二是带药下田,一药兼治。机插秧苗由于苗小,个体较嫩,易遭受螟虫、稻蓟马及栽后稻蟓甲等危害,在栽前1-2d要进行一次药剂防治工作。

4.6.6 秧苗移栽标准

适宜机械化插秧的秧苗应根系发达、苗高适宜、茎部粗壮、叶挺色绿、均匀整齐。参考标准为:叶龄3叶1心,苗高12~20cm,茎基宽不小于2mm,根数12~15条/苗。5 大田耕整及机插秧 5.1 大田耕整

要求做到:①田面平整:寸水棵棵到。②泥浆沉实:沉淀1-3 d,砂一壤一粘。③化除封杀:化除封杀是机插秧高产的关键措施之一。

由于机插秧苗小苗弱,加之是宽行栽插,极利于杂草生长,因此,栽前要结合泥浆沉淀,用小苗除草剂进行封杀,并保持水层2-3d,即可薄水机插。5.2 秧块准备

插前秧块床土含水率40%左右(用手指按住底土,以能够稍微按进去为宜)。

将秧苗起盘后小心卷起,叠放于运秧车,堆放层数一般2~3层为宜,运至田头应随即卸下平放(清除田头放秧位臵的石头、砖块等,防止粘在秧块上,打坏秧针),使秧苗自然舒展;并做到随起随运随插,避免烈日伤苗。5.3 插秧作业 5.3.1 插秧前的准备

插秧作业前,机手须对插秧机作一次全面检查调试,各运行部件应转动灵活,无碰撞卡滞现象。转动部件要加注润滑油,以确保插秧机能够正常工作。

装秧苗前须将空秧箱移动到导轨的一端,再装秧苗,防止漏插。秧块要紧贴秧箱,不拱起,两片秧块接头处要对齐,不留间隙,必要时秧块与秧箱间要洒水润滑,使秧块下滑顺畅。

按照农艺要求,确定株距和每穴秧苗的株数,调节好相应的株距和取秧量,保证每亩大田适宜的基本苗。

根据大田泥脚深度,调整插秧机插秧深度,并根据土壤软硬度,通过调节仿形机构灵敏度来控制插深一致性,达到不漂不倒,深浅适宜。

选择适宜的栽插行走路线,正确使用划印器和侧对行器,以保证插秧的直线度和邻接行距。5.3.2 插秧作业质量

机械化插秧的作业质量对水稻的高产、稳产影响至关重要。作业质量必须达到以下要求。

漏插:指机插后插穴内无秧苗。漏插率≤5%; 伤秧:指秧苗插后茎基部有折伤、刺伤和切断现象。伤秧率≤4%; 漂秧:指插后秧苗漂浮在水(泥)面。漂秧率≤3%; 勾秧:指插后秧苗茎基部90°以上的弯曲。勾秧率≤4%; 翻倒:指秧苗倒于田中,叶梢部与泥面接触。翻倒率≤4%; 均匀度:指各穴秧苗株数与其平均株数的接近程度。均匀度合格率≥85%;

插秧深度一致性:一般插秧深度在0~10mm(以秧苗土层上表面为基准)。

5.4 机插秧,注意三个调整 5.4.1 深浅调节

要求不漂不倒,越浅越好。5.4.2 株距调节

株距10-20cm(行距30cm或23.1cm由选用机型决定)。如:扬两优6号每667m2插1.5万穴,用16.5cm×23.1cm或13.2cm×30cm;东洋手扶插秧机行距30cm,株距三档可调,调整时,起动发动机后边低速旋转插植臂边调节株距,调节手柄压下时1.4万穴/667m2,穴距15.5cm;处于中间时1.6万穴/667m2,穴距13.7cm;拉出时1.8万穴/667m2,穴距12.1cm。5.4.3取秧量调整

如两优287 每667m2用1.5-2kg种子,千粒重24.1g,按1.75kg×1000 克÷24.1×1000=72614粒;72614 粒×80%=58091苗;58091 苗÷16000穴=3.63苗/穴。

即:每穴2-4棵苗。按每667m2插秧l5盘,相对应的取秧面积为58cm×28cm×15盘÷16000 穴=1.5225 cm2/穴。以东洋手扶插秧机为例,从横向取秧量20 次/14 mm、24次/11.7mm、26次/10.8 mm中选中间尺寸11.7mm,相对应的纵向取秧量从11-17mm,其取秧面积11.7mm×13mm。6 大田管理

6.1 活棵分蘖期的管理 6.1.1 机插后的水浆售理

机插结束后,睛天如遇高温,要及时灌水护苗,水深保持在苗高的1/2左右。

栽后3一4d采取薄水层管理,切忌长时间深水造成根系、秧芯缺氧,形成水僵苗甚至烂秧。活棵后应浅水勤灌,待自然落干后再上水。如此反复,促使分蘖早生快发,植株健壮,根系发达。6.1.2 施用分蘖肥及除草管理

机插水稻基肥:蘖肥=30-40:60-70。分蘖肥多就要分三次施:一般在机插7d后,施一次返青分蘖肥,每667m2用尿素5-7kg,并结合使用小苗除草剂进行化除,方法是将尿素和稻田小苗除草剂一起拌湿润细土,堆闷3-5h后在傍晚田内上水5-7cm后撒施。施好后田内水层保持5-7d,同时开好平水缺,以防雨水淹没秧心,造成药僵甚至药害,以提高化除效果,对栽前已进行药剂封杀灭草处理的田块,不可再用除草剂以防连续使用而产生药害。

在栽后12-14d再施一次分蘖肥,每667m2用6-8kg,同时注意捉黄塘,促平衡。

栽后20d左右视苗情再施一次肥,一般每667m2施尿素3-4kg,对于秧苗有缺磷、钾特征的田块,应按亩改施45%氮、磷、钾复合肥9-12kg,促进苗情转化。分蘖肥一般掌握在有效分蘖叶龄期以后能及时褪色为宜。6.2 拔节长穗期的管理 6.2.1 多次断水轻搁田

机插秧苗期的苗体小,初生分蘖比例大,对土壤水分敏感,应强调轻搁,即多次断水。每次断水应尽量使土壤不起裂缝,切忌重搁,造成有效分蘖死亡。断水的次数,因品种而定,变动在3--4次之间,一直要廷续到倒3叶前后。6.2.2 灵活施用穗肥

穗肥分为促花肥和保花肥。

促花肥在穗分化始期,即叶龄余数3.5 叶左右施用,具体施用时间和用量要视苗情而定,一般每667m2施尿素7-9kg。

保花肥在出穗前18-20d,即叶龄余数1.5-1.2 叶时施用,用量一般为每667m2施尿素7.5kg。对叶色浅、群体生长最小的可多施,但不宜超过每667m2 10kg;相反则少施或不施。6.3 开花结实期的管理

在水浆管理上,由出穗到其后的20-25d,稻株需水量较大,应以保持浅水层为主。即灌一次水后,自然耗干至脚印塘尚有水时再补上浅水层。在出穗25d以后,根系逐渐衰老,稻株对土壤还原性的适应能力减弱,此时宜采用间歇灌溉法,即灌一次浅水后,自然落干2-4d再上水,且落干期应逐渐加长,灌水量逐渐减少,直到成熟。6.4 病虫害防治

机插水稻与常规水稻病虫害防治的要求基本类同。在穗期病虫防治时间上应根据机插水稻的生长过程作适当调整。7 收获 以稻谷成熟度达到90%,抢晴机械收获,边收获边脱粒。

附件2:

超级杂交稻稻虾共生技术规程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食用虾的稻田养殖、捕捞和超级中稻的生产。

本标准适用于湖北省境内克氏原螯虾与中稻共生。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标准的条款。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 GB13078饲料卫生标准

GB/T18407.4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NY5071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5072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 17891 优质稻谷 3 养虾稻田 3.1环境条件

养虾稻田应是水量充足,水质良好,水质符合GB11607的规定;排灌方便、不受洪水淹没的稻田养虾,面积少则十几亩,多则几十亩。3.2稻田养虾工程建设

沿稻田田埂内侧四周开挖环形养虾沟,沟宽5-6m,深1m,田块面积较大的,还要在田中间开“十”字形、“井”字形或“日”字形田间沟,田间沟宽0.5~1m,深0.5m。利用开挖形田间沟和田间沟挖出的泥土加涸、加高、加宽田埂。

3.3防逃设施建设

选用1-1.2米高的乙纶网片,下部埋入土中30-40cm,上部缝制宽30-40cm的厚实的农用膜,每隔1-1.5米用竹杆固定。

3.4清塘除野

放养前10天带水清塘,水深不超过0.5m,每亩水面用100kg生石灰融水全池泼洒杀死野杂鱼。清池10天后注入清新水,加注新水时,应用20目以上的网袋过滤,以防敌害生物进入。

3.5 种草

在回形沟内种植水草,水草包括沉水植物和漂浮植物两部分。沉水植物以菹草、眼子菜、黄丝草、金鱼藻、轮叶黑藻和伊乐藻为好,种植面积为沟面积的1/3~1/5。漂浮植物可用水葫芦和水花生,种植面积为沟面积的1/5~1/3,且固定。水草供幼虾栖息、蜕壳、躲藏和摄食,也起净化水质的作用。

3.6投放螺蛳

螺蛳是龙虾生长良好的动物性饵料,可在4月份,每亩投放活螺蛳100-200公斤,让其在池中自然生长繁殖,为龙虾提供活饲料。淡水小龙虾的放养

淡水小龙虾与中稻共生,采取秋季放种、春季补苗的措施,要放足虾种,轮捕轮放。

4.1放养亲虾

此稻田去年养殖河蟹,有一定量的龙虾资源,因此在10月份,在稻田的回形养虾沟补充投放经挑选的淡水小龙虾亲虾。投放量10kg/亩,雌雄比例2 :1。施放腐熟的有机草粪肥,培肥水质。

4.2补放幼虾 要求3月投施腐熟的农家肥,投施量在100~300kg/亩。4月份收购野生幼虾,每亩计划投50公斤左右。

4.3管理

整个秋冬季,注重投肥、投草,培肥水质。在9、10、11、3月,每个月投一次水草,施一次腐熟的农家肥,每天投喂一次饲料,饲料以鱼糜、绞碎的螺蚌肉及屠宰厂的下脚料等动物性饲料为主,以豆渣、麸皮为辅,也可投喂枝角类、桡足类。当水温低于12℃,可不投喂。冬季淡水小龙虾进入洞穴中越冬,到第二年的3月份水温回升后从洞穴出来。3-7月是养殖关键期,当水温上升到17℃以上,要加强投草、投饵,促进淡水小龙虾快速生长。水温控制在17℃~31℃,根据池中水草生长情况,当水草不足时,要求每半个月投放一次鲜嫩的水草100~150kg/亩,每周投喂2次鱼糜、绞碎的螺蚌肉1~5kg/亩,每日傍晚投喂一次饲料如麸皮、豆渣、饼粕等,投喂量为虾体重的2%~4%。养殖后期,除按上述操作外,在每日傍晚的投喂中应增加投喂淡水小龙虾专用人工饲料,以加快螯虾的生长。在水质管理上,每个月应加水2~3次,以保持良好的水质。

4.4 淡水小龙虾的捕捞

主要采用地笼捕捞。从4月中旬起,至7月底,长期捕捞、捕大留小是降低成本、增加产量的一项重要措施。将达到商品规格的淡水小龙虾捕捞上市出售,未达到规格的继续留在稻田内养殖,降低稻田中淡水小龙虾的密度,促进小规格的螯虾快速生长。方法是傍晚将地笼臵于稻田中,每天清晨起笼收虾。地笼隔一段时间移动一下位臵,以利于捕虾,地笼的网眼,要求在1.9cm,捕捞规格控制在30g以上,以获得更好的市场价格。

4.5亲虾种留存

在龙虾捕捞期,前期4-6月要捕大留小,后期7月应捕小留大,留下部分大虾,作亲虾繁殖,以提高来年龙虾品质和规格。水稻种植 5.1整田 整田时间在3月底,将稻田平台水稻种植区耕整好,便于6月水稻种植时不在整田,减少对龙虾的伤害。

5.2选择优质高产品种

适合湖北种植的超级稻中稻品种:扬两优6号、丰两优香一号、丰两优四号,米质优,产量高,抗逆性较强。

5.3晒种

浸种前一周选晴天将种子晒3—4小时或半天,然后将晒好的种子放在干燥、阴凉的地方凉透心,以促进种子的呼吸作用和酶的活性,有利于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晒种也可杀死部分附着在稻壳上的病菌。在竹匾或泥地上晒种较好,但不能直接把稻种摊在水泥地板或石板上晒,以防晒伤稻种。

5.4选种

要求用清水选种,把浮在表层的秕谷捞出,选用饱满的稻种,以培育出整齐健壮秧苗。由于多数两系杂交品种饱满度差、种子价格高,对不饱满的种子要充分利用,最好实行分别催芽播种,重点护理以培育出整齐键壮秧苗。如种子充足则不必利用半实粒种子。

5.5浸种消毒

清水洗净种子后,放入清水中先预浸12小时(预浸期间每隔4-6小时左右换水一次,并洗净种子),使附在种子上的病菌孢子萌动,最好再用谷种消毒药液浸种12小时,消毒药液应高出种子表面一寸(消毒期间不换水),然后用清水反复冲洗残留药液干净。洗净后继续放入清水中浸种12小时,然后捞起催芽。为提高发芽率,最好采用日浸夜搁的间隔浸种法,即将上述的3个“12小时”放在白天(从每天早上8点至晚上8点为浸种时间),夜间捞起不浸种。浸种时用井水为好,一般水温20℃以下时,浸种(含消毒时间在内)总时间约36小时。4月15日后根据土温水温升高及种子吸水情况可适当缩短浸种时间。

5.6催芽

在地面垫一层无病稻草,将一条麻袋铺好,把种子均匀地铺在上面,再将另一条麻袋盖在上面,中途只少许注意是否添加水分即可。也可装入麻袋中,四周可用稻草封好保温。谷种升温后,控制温度在35—38℃,温度过高要翻堆,过低则添加的温水温度要提高。经20小时左右,谷种即可露白破胸。(机械直播芽长不过谷粒1/3)

5.7适时播种

谷种露白后调温到25—30℃,适温催芽促根,待芽长半粒谷、根长1粒谷时即可播种下田。在催芽中要随时注意谷种温度的变化,防止谷种温度过高或过低。温度过高会烧种,过低则会发酸臭酒,影响发芽率。4月15日前或5月5-10日播种,使中稻抽穗扬花期避开7/下-8/上高温热害天气,以提高中稻结实率。

5.8炼芽

在播种前要把催好芽的谷种摊开在常温下炼芽3—6小时后播种。使谷种适应空气温度,提高成苗率。

5.9培育壮秧

秧田要施足底肥,选用腐熟的有机肥,培肥秧田。亩播量10公斤以内,一叶一心期,亩用15%多效唑50 g兑水喷雾,培育多蘖矮壮秧,秧龄不超过35天。

5.10合理密植

栽插密度1.35万穴为宜(约5×8寸),基本苗5-6万,栽插过密,田间病虫害发生重。

5.11平衡施肥

全面推广秸秆还田地、冬种绿肥,改善土壤肥力状况。注重氮、磷、钾肥的平衡施用:减氮增钾。也注重前、中、后期的平衡施用:氮肥后移。N:P2O5:K2O=1:0.5:0.7。中稻总N量一般14-15公斤。底肥:分蘖肥:穗肥=6:3:1。方法:重施基肥、早施分蘖肥、酌情施用穗肥。一般底肥45%复合肥25公斤+尿素10公斤。分蘖肥:尿素7.5-10公斤,穗肥:复合肥5-7.5公斤。水稻穗期喷施2-3次磷酸二氢钾溶液防早衰。

5.12科学管水 前期浅水促分蘖,中期晒田控制无效分蘖,先轻后重晒田,复水后保持浅水层促进水稻孕穗,抽穗后干湿交替灌溉促进穗粒灌浆,后期防止干旱影响米质和粒重。

5.13综合防治病虫害

推广频振灯、性诱剂诱蛾杀虫,等生物防治技术。秧田期重点防治稻蓟马,移栽前3-5天打好送嫁药,大田期重点防治好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

5.14适时收获

以稻谷成熟度达到90%,抢晴机械收获,边收获边脱粒。附件3:

超级杂交中籼稻亩产800公斤栽培技术规程

一、适用范围

本技术规程系针对襄州区自然条件制定的,适用于鄂北岗地一季中稻的超级稻高产栽培。

二、耕地条件

超级稻增产主要依靠“库大、源足”,因此,超级稻种植对土壤质量要求较高,应选择耕层深厚、耕性良好、肥力较高、田面平整、排灌方便的传统高产田块种植,土壤基础产量应在400公斤以上。

三、产量结构

亩有效穗17万以上,穗总粒数200粒以上,结实率85%以上,穗实粒数170粒以上,千粒重28克以上,亩产800公斤以上。

四、技术规程(一)、播前准备

1、选用良种:选用增产潜力大、抗逆性强、优质高产品种,推荐以扬两优6号、Q优6号、珞优8号等为主导品种,良种覆盖率达到100%。播种时间应在四月上中旬,抓住冷尾暖头播种,适当加大用种量,一般亩平用种量1-1.5公斤。

2、种子处理:浸种前选择晴朗天气将稻谷翻晒1-2天,播种前采用清水选种,将饱满的种子与瘪粒分离,育秧时进行分类育秧。

3、浸种催芽:浸种催芽按常规方法进行,浸种时间一般为2-3天,用米鲜胺、强氯精或其它药剂浸种杀菌。“三浸三滤”,白天浸,晚上滤,破胸露白即可播种。两段育秧先在砂床育小苗,旱育秧直接播在旱育秧床上。

(二)、育秧技术

采用温室、沙床旱育寄插两段育秧或旱育直插秧,秧龄长度要适宜,从播种到移栽秧龄一般控制在40-45天。

1、水稻“旱育保姆”无盘旱育技术:该技术是育秧技术上的重大突破与革新,与简化肥床旱育秧相比技术更加简单,而且秧根自带肥球,利于带土抛栽;与塑料软盘旱育秧相比成本更加低廉,而且可培育大壮苗,直接抛栽于大田。其技术要点为:

①播前包衣。根据水稻栽插方式选择合适的“旱育保姆”型号,将稻种在清水中浸泡8-12小时 后捞出,沥至稻种不滴水即可包衣。按每袋“旱育保姆”拌稻种1-1.2公斤比例,将种衣剂先倒入盆中,然后将浸好的稻种慢慢的加入盆内滚动包衣,直至将种衣剂全部包裹在种子上为止。谷种包衣后稍为晾干,即可播种。

②做厢施肥。选水源较近、管理方便处做为育秧场地。一般白水田每亩大田需备秧床25-30㎡,油菜或麦茬田需备秧厢40-50㎡。翻挖起厢时施足腐熟农家肥或泼足粪水,同时按亩施25公斤复合肥施足底肥。播种前按1.5m开沟起厢,厢沟宽35-40㎝,深20㎝左右。将厢面土整碎耙平、使土肥混合均匀,以便播种。

③播后管理。播种前要浇足浇透秧床底水,使苗床10㎝以内土层含水量达到饱和状态,再将包衣的种子均匀撒播于秧床,轻轻镇压后,用过筛肥土将谷种盖严。盖种后喷施旱育秧专用除草剂如旱秧净等。播种后前期用地膜封严扎实,保温保湿,促早出苗、早齐苗。出苗后注意逐步通风练苗,防止高温烧苗。2-3叶后注意浇水施肥,清除杂草。抛秧扯秧前12-20小时,将苗床浇足一次透水,以利秧苗根部扯起时带有“吸湿泥球”,便于抛后立苗。扯秧时,应一株或两株秧苗作一蔸拨起。注意病虫害防治。

2、两段育秧技术

①小苗阶段:采用温室内无土育苗或有土育苗、场地湿润土育苗、专用秧田育苗或塑盘育苗,以密播或旱育为主,秧龄为7-25天,温室育苗和沙床育苗当秧苗2叶一心时要及时寄秧,在三叶一心前必须寄完。要求培育矮壮苗,采取以控为主,促进稳长,防止徒长。

②寄秧阶段:将小苗以2寸×2寸的株行距离,双株寄插,浅插。适施促蘖肥,移栽前一周施起身肥,并保持活水浅灌勤灌,促进和保持根系活力,及时防治病虫害。

③田间管理:以落实“三喷”,施好“三肥”为主。“三喷”:即寄插返青后,根据长势亩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30-40克兑水20-30公斤均匀喷雾;秧苗3叶1心时,注意防治稻蓟马,若遇连阴雨天气预防稻瘟病等;移栽前2-3天亩用18%杀虫双水剂250-300克防治螟虫,做到带药移栽。“三肥”:即秧苗2叶1心结合灌水秧床追施“断奶肥”,3叶1心时追施促蘖肥,移栽前一周施好送嫁肥。秧田水分管理上应做到坚持湿润灌溉。

(三)、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夺取高产的重要措施。栽插密度过大,容易造成群体过于繁茂,相互遮荫引起病虫害。基本苗太少,难以保证有效穗。通过试验和栽培实践,深两优5814、培两优3076、广两优香66等适宜的基本苗为8-12万,一般早栽和高肥力田块基本苗可稍少,晚插和低肥、冷浸田块基本苗宜稍高。本田移栽应按以下要求:

1.宽行窄株或宽窄行

采用宽行窄株或宽窄行的栽插方式,可以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延迟封行时间,有利于分蘖成大穗,减轻病虫害发生。宽行窄株的株行距为4寸×8寸,宽窄行的株行距为4寸×(6+10)寸。每亩插足1.8蔸以上。

2.双株栽插,原蔸移栽

采用一次分蘖为主,争取二次分蘖成穗为辅,双株栽插,原蔸移栽,能克服无效分蘖,减少营养消耗,有利于个体与群体协调,茎杆粗壮,穗大粒多。

(四)、配方施肥

(1)施肥量。根据多年多点试验,襄州区超级稻亩产800公斤的适宜施肥量为亩施纯氮(N)13.5-15公斤,纯磷(P2O5)4.2-5.4公斤,纯钾(K2O)3-4.5公斤,大粒锌200克。具体肥料品种宜选择合适的配方肥和尿素,施肥数量应根据具体田块测土结果而定。一般中等肥力田块,在亩施优质农家肥1000公斤或秸秆还田250公斤或适量商品有机肥的基础上,亩施配方肥(20-12-13)35公斤,尿素14公斤,大粒锌200克。

(2)施肥方法。N肥50%作基肥,20%作分蘖肥,30%作穗肥;磷肥、钾肥全部作基肥。

施足基肥:在施足有机肥的基础上,亩施配方肥肥(20-12-13)35公斤,大粒锌200克。

早施分蘖肥:插秧后5-7天,结合化学除草亩施尿素5.5公斤。巧施穗肥:重点施好保花肥,倒2叶龄期亩施尿素8.5公斤。补施粒肥:扬花期间,选晴天下午叶面喷施0.5-1kg尿素和0.15kg磷酸二氢钾兑水60kg,也可用其他叶面肥,以防脱肥早衰,增粒增重。

(五)、田间管理

总体目标:前期早管促早发、中期稳长攻大穗、后期勤管防早衰。

1、前期要立足早管早发,争取有较多的低位分蘖。主要是因为早发的低位蘖成穗率高,穗大粒多,易获高产。要做到以下四点:

(1)早施促蘖肥,补施壮蘖肥。移栽后5-7天,结合化学除草亩施尿素5.5公斤。

(2)浅水勤灌,适时晒田。做到“浅水插秧,寸水活蔸,薄水分蘖,够苗晒田。”即移栽至返青期间,一般水层以不淹没秧田最上全出叶的叶耳为适度;返青后间歇灌水,即灌2-3厘米水层,待其自然变干间歇2天左右,再灌第二次水,即后水不见前水。当茎蘖苗达到预期的成穗数,或者移栽后达到20-25天,即要开始落水晒田。

(3)化学除草。水稻田杂草的防除以化学除草为主,一般在移栽后5-7天与第一次追促蘖肥相结合进行。免耕或直播田前期杂草严重的田块,应在抛秧前施用灭生性除草剂。

(4)病虫防治。6月下旬要重点防治一代二化螟高龄幼虫,兼治三化螟,封行后注意防治纹枯病。

2、中期要围绕穗长促壮蘖促壮杆保蘖攻大穗。在于稳氮促碳,保持稳长,达到群体适当,冠层结构合理,顶部3片叶长度适中,挺拔不披。

(1)施用穗肥。要普遍增施穗肥,重点施好保花肥,倒2叶龄期亩施尿素8.5公斤,对出现缺锌病状的田块,采用叶面喷施的办法进行。

(2)灌好孕穗保胎水。幼穗发育期的水分管理,应以浅水湿润,间隙灌溉为主,待到孕穗后期以浅水层为主,严防受旱。

(3)防治病虫害。重点是7月中、下旬和8月上、中旬1-2次混合用药,两次总体防治。7月中、下旬的防治对象主要以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纹枯病为主。8月上、中旬以二代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曲病防治为主,注意兼治三代三化螟、稻瘟病、白叶枯病和密切监测周边地区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发展动态。

3、后期要围绕保护茎叶和根系不早衰。以增强稻穗抽穗后的光合效率,促进高运转、高积累、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防早衰,增穗重,获得高产优质。

(1)补施粒肥。粒肥施用以根外喷施叶面肥为主。水稻灌浆期如果叶色较淡,或植株表现出缺硼症状的田块,喷一次硼肥,以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2)调节水分。后期应实行间隙灌水,保持田面处于干干湿湿状态,灌浆期以湿为主,蜡熟期以干为主。后期切忌断水过早,以免影响结实率、粒重及米质。一般掌握在收获前5-7天断水。

(3)防治好病虫害。主要是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等。防治的关键是掌握在破口期采取一次总体施药防治,视发生动态采取个别单独补治,后期用药一定要选择对稻米无公害的农药品种,把握好用量和安全间隔期。

(4)适时收获、及时干燥贮存。大穗型的杂交中稻,二次灌浆现象比较明显,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适当延迟收割期有利提高结实率、千粒重的米质,且作用明显。一般掌握黄熟期收获较好,尽量采用机械收割,防止割后堆闷,干燥应采用阴干、风干、或间歇晒谷,防止高温暴晒,以提高整精米率。附件4: 附件5: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双季稻免耕旱育无盘抛秧生产技术措施要求,包括品种选择、产量指标、壮秧标准、无盘旱育秧、免耕抛秧田处理、大田抛植、大田管理等技术指标。

本标准适用于湖北省双季水稻种植区域。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1350 优质稻谷标准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4404.1 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 粮食作物种子 禾谷类 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免耕

指在水稻种植前稻田未经任何翻耕犁耙,先使用除草剂摧枯前季作物残茬或绿肥、灭除杂草植株和落粒谷幼苗后,灌水并施肥沤田,待水层自然落干或排浅水后,将秧苗抛栽到大田中的耕作栽培技术.3.2 旱育无盘育秧

不使用塑盘,直接用“无盘抛秧剂” 包衣种子后旱地直接播种,培育秧苗。3.3 抛秧 将根部带有营养土的水稻秧苗均匀撒抛到空中或点砸到田间,使秧苗根部向下自由落入田间定植的一种水稻栽插方法。4 技术要求 4.1 产量及构成

早稻每 667m2 产稻谷 400 kg~450 kg;有效穗 27.5万左右/667㎡,每穗 85 粒~105 粒,结实率 80 %左右,千粒重 25~28 g。晚稻每 667m2 产稻谷 450 kg~500 kg;有效穗 25~28 万/667㎡,每穗 90 粒~120 粒,结实率85 %左右,千粒重 25g~28 g。4.2 品种选择

选用通过国家或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安徽种植,种子质量符合 GB 4404.1 标准,早稻全生育期 105 d左右的中熟品种(组合),苗期耐寒、分蘖力强、株高适中、抗倒伏的品种(组合);晚稻生育期 125 d~130 d,后期耐低温冷害的高产优质品种。4.3 土地选择 4.3.1 苗床选择

选择背风向阳地势较高、透水性好、质地疏松、土壤肥沃、灌排水方便、土壤呈弱酸性至中性的旱地或菜园地。也可因地制宜选择在田头将田埂做宽,培育苗床。苗床面积。根据移栽秧龄确定苗床面积,叶龄一般 4~5 叶,每 666.7m2大田准备苗床 25 m2,叶龄5 叶~7 叶,每 666.7m2大田需苗床 30 m2。4.3.2 大田选择

宜选在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田面平整、耕层深厚、保水保肥能力强的稻田进行。低洼田、山坞田、冷浸田等采用免耕的在化学除草前要开好围沟和十字沟,及时排干田水。易受旱的田和浅瘦漏的砂质浅脚田一般不适宜作免耕栽培田。4.4 秧苗素质

早稻秧龄 25 d~30 d,叶龄 4 叶~5 叶,单株带分蘖 1 个以上,苗挺粗壮,叶色青秀,短白根多,无病虫。晚稻秧龄 30 d~35 d,叶龄 5 叶~7 叶,单株带大分蘖 1 个~2 个,苗挺粗壮,叶色青秀,短白根多,无病虫。5 早稻栽培管理 5.1 旱育秧 5.1.1 苗床准备 5.1.1.1 苗床培育

上年秋冬季节每 ㎡ 施作物的碎秸壳(无病菌碎稻草、糠壳、油菜籽壳、枯枝落叶)等有机物3kg~5 kg、腐熟农家肥 3 kg,过磷酸钙 0.25 kg。采取分次投入,施到 0 cm~20 cm全耕作层中,并保持土壤适宜水分。若未经秋冬季培肥,则要利用冬前的堆肥、腐熟的人畜粪等,在播种前 20 d~30 d,按上述标准等量施入,耕耙耖平。5.1.1.2 苗床整理

做成畦宽 1.2 m~1.4 m,沟宽 35 cm~40 cm,沟深 15 cm~20 cm的畦,要求土质疏松,吸水渗水性良好,畦面平整、土碎无碎石、无杂草。

5.1.1.3 苗床施肥和消毒 使用早稻专用旱育壮秧剂,按产品使用说明书要求施用,简化施肥消毒等操作程序。或在播种前 15d~20 d 施肥,按每 ㎡ 苗床施尿素 50 g、过磷酸钙 100 g、氯化钾 20 g,翻耕 2 ~3 遍,均匀混入10 cm~15 cm土层中,播前施肥也可选用水稻专用肥料 40 kg;切忌在播种前 5 d 内施化肥。播种前每 ㎡ 用 50 % 敌克松 2.5 g 对水 1.5 kg 喷雾,进行床土消毒;再反复浇水至开始外渗状态。5.1.2 种子处理 5.1.2.1 浸种

在浸种前,选择晴天翻晒 2 d;晒种时进行风选或筛选,除去杂质和部分空秕粒,常规早稻浸种时用盐水或黄泥水选种,杂交稻种用清水漂洗,壮谷和秕粒分开浸种播种,浸种 8~12 小时。5.1.2.2 包衣

将浸好的稻种捞出,沥至稻种不滴水,将早稻专用型旱育种衣剂,按 1 kg 种衣剂拌 3 kg 种谷的比例,将种衣剂臵于圆底容器中,然后将浸湿的稻种慢慢加入容器内进行滚动包衣,边加边拌,直至将种衣剂全部包裹在种子上为止。5.1.3 播种 5.1.3.1 适宜播种期

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 8 ℃,即可在保温条件下播种育秧。沿江江南地区在 3 月25 日至 4 月5 日为无盘旱育秧最适宜播种期。5.1.3.2 播种量

每666.7m2 大田用苗床 25 m2~30 m2,苗床播种量根据秧龄确定,秧龄长则稀播,叶龄 4~5 叶,常规早稻品种每 m2 播种芽谷 120 g –150 g,666.7m2大田用种量 2.5 kg~3 kg;杂交早稻每 m2 播种 芽谷 100 g~120 g,666.7m2大田用种量 1.5 kg-2 kg。5.1.3.3 播种方法

苗床底水要浇足浇透,使 0~10 cm土层含水量达到饱和状态,按畦定量播种,播后轻塌谷,盖一层未施用化肥的过筛细土至无露籽,再喷湿畦面,搭弓盖膜或平铺覆盖秸秆以保湿出苗。5.1.4 秧田管理

出苗前保温保湿,出苗后晴天上午10 点至下午4 点,揭膜通风,防止高温伤苗,二叶期后晴天多炼苗,低温寒潮盖膜保温,中午揭膜通风,水分管理上苗床保持湿润,天旱厢面过白,可在早晚浇水。移栽前 5 d~7 d追施“送嫁肥”和打“送嫁药”,每㎡喷 10 g尿素,喷后洗苗。抛植前 1 d浇透水,以保持土块湿润不散但又不黏。起秧时注意不要损坏秧苗,运秧中不压伤秧苗,随起随抛。5.2 大田处理 5.2.1 化除灭草(茬)

一般每 666.7m2 用 20 % 克无踪 250 g~300 g或 10 % 草甘磷水剂 500 ml,对清水 25 kg~30 kg,均匀喷洒田间和田埂杂草,注意不能漏喷。亦可采用克无踪和草甘磷混喷,具体施用数量视杂草、残茬 的种类和数量而定。喷药后 4 小时内下雨,需要重喷。使用的喷雾器要求雾化程度高。施药时田块应排干水,选择晴天进行。在抛秧前 20 d~25 d 施药,主要用于摧枯绿肥和防除稻田间及田埂边杂草。喷药前的一周内,保持田间有薄水层,利于杂草萌发和土壤软化。5.2.2平整田面

免耕稻田必须平整田面,田直田平,成堆的稻草和土杂肥撒匀,清除杂物,修补好田埂以便灌溉,杂草特别多的田可采取打蒲滚、浅旋、平耖等少耕方法,确保抛秧田质量。5.2.3 泡田软土

施药后 4 d ~6 d,稻田全面灌深水,要求浸过杂草。浸泡 7 d~10 d,待水层自然落干或排浅水后抛秧。季节允许,浸泡时间可长一些。5.3 大田抛植 5.3.1 适龄抛栽

免耕抛秧宜采用迟播早抛,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 15 ℃后即可开始抛栽。冬水田及冬闲田一般在秧苗叶龄为 3~4.5 叶即可抛栽。前作为油菜茬口,秧苗叶龄为 5~7 叶抛栽。5.3.2 抛栽密度及方法

选择晴天、无大风天抛秧,力求抛均匀,比常年栽插密度增加 10 % 的丛苗数;一般高肥力田块,每666.7m2抛足 2.4~2.6 万丛,中等肥力田块,每666.7m2抛足 2.6~3.0万丛,低肥力田块,每666.7m2 抛足 3.0~3.5 万丛。一定要抛足基本苗,预留操作行分厢多次抛匀,抛后当天及时将操作行内秧苗捡起补空,抛秧 3 d 后再下田匀密补稀。抛秧后保持田面浅水,遇大雨应挖开出水口排水,防止漂棵。5.4 大田管理 5.4.1 水分管理 按“浅水抛秧,湿润立苗,寸水返青,薄水分蘖,提前烤田或深水控无效分蘖”的要求进行管水。抛秧在抛后立苗发根前,阴天不灌水,晴天田面寸水,做好平水缺,防止大雨冲刷引起飘秧。免耕抛秧回青快,分蘖早,要求提早搁田,5 月中下旬 80 %够苗晒田,沿江江南 6 月中下旬多雨水,要注意开好排水沟,田面湿润即可,不要长期深灌,促进禾苗稳健生长。5.4.2 施肥

中等肥力田块按每667m2 施纯N 肥量 14 kg~16 kg,五氧化二磷 5 kg~6 kg,氧化钾 10 kg~12kg。其中氮肥基肥、分蘖肥、穗粒肥的比例为 4∶3∶3,全部的磷肥和 50~60 %的钾肥作基肥。追 DB34/T 1069—2009肥勤施薄施。活棵后,及时早追促蘖肥;根据苗情,补追平衡肥和保蘖肥;补施穗粒肥,以攻大穗;抽穗期进行根外喷肥,以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5.4.2.1 基肥

抛秧前 3~4 d施用底肥,以土杂肥、人畜粪、有机肥为主(666.7m2施农家肥 10-15 担或腐熟有机肥 800~1500 kg),辅以全部的化学磷肥(过磷酸钙 35~40 kg/666.7m2);复浅水,复水深度以到抛 栽前 1 天田水自然落干~田面瓜皮水为宜;抛栽前施用面肥,施入 30~40 %的化学氮肥(一般肥力田块碳酸氢铵 30~40 kg/666.7m2)和 50~60 %的化学钾肥(氯化钾 5~7.5 kg/666.7m2),有条件的施 硫酸锌 1.5 kg;施肥后保持田面无水,抛秧前灌浅水(2~3 cm)。5.4.2.2 穗肥,防早衰早稻免耕抛栽田应分次少施,方法上重底早追促蘖肥后补穗粒肥,中等肥力田在分蘖期 666.7m2用尿素 5 kg~8 kg,灌浆期视苗情 666.7m2 用尿素 3 kg~5 kg、氯化钾 5 kg补施穗粒肥。

5.4.2.3 病虫草防治

在准确预报的的基础上,搞好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及时化学药剂防治。化学防治应选用低毒低残留农药,严禁使用剧毒农药,关键时期重点化杀;有条件的地方可安装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 虫。具体药剂防治措施,详见附录 A。5.5 早稻收获

成熟时选晴天适时收割;禁止在公路、沥青路面或污染严重的地方脱粒、晒谷。6 双季晚稻栽培管理 6.1 苗床准备

苗床选择与准备。选择土壤肥沃、结构良好、排灌方便、运输方便的老菜园地、油菜等茬口田作秧田,提前 15 d~20 d 翻耕晒垡。耕前 667m2 施腐熟的有机肥 750 kg~1000 kg,泡水耙平。播种前放干田水,每m2 再施水稻专用肥 180 g。整平做成畦面宽 1.4 m,沟宽 0.4 m的秧畦,畦沟深 0.15 m,围沟深 0.2 m。苗床面积。根据移栽秧龄确定苗床面积,5 叶龄抛栽,每 666.7m2大田备 20 m2~25 m2秧田;6-7 叶龄抛栽,每 666.7m2大田需苗床 30 m2~40 m2。6.2 适时播种 6.2.1 种子处理。播种前晒种 1 天,浸种前用清水选种,将秕谷分开浸播。用 4.2 % 浸丰浸种,浸泡 4~6 小时,然后将浸好的稻种捞起爽水,沥至稻种不滴水,选择晚稻型“旱育保姆”拌种剂,按 1:3 的比例拌种包衣。6.2.2 精量均匀稀播

播种期安排在 6 月15日~25日,秧龄期 30 d 左右,7月25日前起秧抛栽。确保籼稻9月10日前、粳稻9月20日前安全齐穗。每666.7m2大田用种量常规稻 4.0 kg,杂交粳稻 2.0 kg ~2.5kg,杂交籼稻 1.5 kg~2.0 kg。均匀播种,播种前旱育秧苗床底水浇足浇透,将包好的种子均匀播种,然后再撒上 1 cm~2 cm 薄层细土(预先用水稻育秧专用壮秧剂与适量干细土拌匀,具体按产品说明书配制)盖没种子,并用喷壶将盖土喷湿。用遮阳网等物进行覆盖防暴雨暴晒。6.3 化控培育壮秧

秧苗 1 叶 1 心期,每m2 苗床用 15 % 烯效唑 0.3 g 对水 150 g 均匀喷施。若秧龄较长,应于 4叶 1 心期每m2 苗床用 15 % 多效唑 0.2 g 对水 100 g 喷施进行二次化控。6.4 秧田施肥

如苗床培肥好、以有机肥作基肥的,晚稻秧苗可以少追肥,主要是防止高温陡长;如基肥不足,秧苗表现严重缺肥时,可浇施适量尿素作追肥,一般 2 叶 1 心期施―断奶肥‖,每m2 用尿素 10 g 对水 1kg 喷施;移栽前 2~3 d 施―送嫁肥‖,每m2用尿素 10 g 对水 500 g 喷施,施肥后,用清水淋洗秧苗。6.5 秧田水分管理 出苗前以保湿为主,齐苗后揭去覆盖物。旱育秧以旱为主,一般不需灌水,如果晴天秧苗叶片卷筒,可在早晚浇水。起秧前一天下午浇足一次透水,以利秧根带泥,便于立苗。6.6 秧田病虫草害防治 6.6.1 除草

杂草少的秧田一般采用人工除草,不用化学除草。秧苗期杂草较多的,采用旱育秧专用除草剂如旱秧青;或者

⑴ 以阔叶杂草为主的秧田,于杂草3 叶期以前,选择晴天早晚或阴天,每666.7m2苗床用10 %苄磺隆30 克,兑水40 公斤喷雾。⑵ 以稗草为主的秧田,于稗草4 叶期以前,选择晴天早晚或阴天,每666.7m2苗床用50 %杀稗王(快杀稗)25 克,兑水25~40 公斤喷雾。

⑶ 阔叶杂草与稗草混合发生的秧田,于杂草3 叶期左右,选择晴天早晚或阴天,每666.7m2苗床用10 %苄磺隆20 克+50 %杀稗王(快杀稗)25 克,兑水40 kg喷雾。

6.6.2 根据秧苗生长和病虫发生、发展情况,选择对口农药及时防治。详见附录B 6.7 双晚免耕大田准备 6.7.1 化学除草

早稻收割后,随即排干水,每666.7m2 用克无踪 250 ml加氯化钾 1 kg,兑水 50 kg,在下午 4 点以后对整田均匀喷雾,24 小时后及时灌水淹没稻茬,抑制再生。田埂杂草多的,每666.7m2用 10 % 草 甘磷水剂0.5 kg~0.75 kg,兑水40 kg喷雾,早稻收割后及时早喷。喷施除草剂后 2 天后灌水泡田。6.7.2 泡田平面

晚稻免耕抛栽须浸泡稻田 5 d~7d,至抛秧前自然落干或排浅田水施入基肥;如果季节允许,浸田时间长一些,效果会更好。免耕稻田必须平整田面,可采取浅旋、平耖等方法,确保抛秧田质量。6.8 免耕抛秧

6.8.1 选择阴天或晴天傍晚抛栽,大田水层降至1 cm~2 cm。6.8.2 分畦均匀抛秧。抛秧前每3~4 m 留好30 cm 宽的操作行,以便田间操作。

6.8.3 起秧前计算好秧苗,每666.7m2大田抛足2.5~3.0 万丛,多次抛匀。先抛总量的2/3,再将余下的1/3 秧苗沿沿预操作沟两侧补缺补稀。并用竹杆移密补稀。抛后开好大田平水缺,防积水引起倒苗、漂秧。6.9 水肥管理 6.9.1 施肥量

中等肥力田块按每667m2施纯 N 肥量13 kg~16 kg,五氧化二磷 5 kg~6 kg,氧化钾 8 kg~10 kg。其中氮肥基肥:分蘖肥:穗粒肥的比例为 4∶3∶3,全部的磷肥和 50~60 %的钾肥作基肥。6.9.2 基肥。

抛秧前 3 d~4 d,666.7m2施用无害化农家肥 1000 kg,过磷酸钙 35~40 kg;抛栽前1天施用面肥,一般肥力田块 666.7m2施碳酸氢铵 30 kg~40 kg/666.7m2或尿素 15 kg左右和氯化钾 5 kg~7.5 kg,有条件的666.7m2 施硫酸锌 1.5 kg;施肥后保持田面无水,抛秧前灌浅水 2 cm~3 cm。6.9.3 追肥。

抛秧后 5~7 d,每 666.7m2 施尿素 8 kg~10 kg作促蘖肥,加除草剂混合撒施。当主茎幼穗达 1 cm时,每 667m2 施 5 kg~6 kg的尿素作保花肥。齐穗期看苗施用 2 kg~3 kg尿素作粒肥。6.9.4 水分管理

抛秧后 3 d~5 d内,畦面不上水,促使早扎根立苗,遇晴天保持满沟水并开好―平水缺‖,防止大雨造成田面积水引起苗株漂移,立苗后灌浅水促分蘖。当茎蘖数达到预定穗数的 80 % 时,开始排水晒田,多次轻晒,晒到田面出现细裂缝为止,控制无效分蘖的发生孕穗期,保持浅水层,直至抽穗扬花结束。以后湿润灌浆,干干湿湿壮籽,收获前 7 d 断水。6.10 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在准确预报的的基础上,搞好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及时化学药剂防治。水稻禁用农药品种按 NY/T 5177 附录 B 执行;安全间隔期、每季最多使用次数按 GB 4285 和 GB/T 8321(所有部分)执行。6.10.1 农业防治

选用抗性强的品种,清洁农田杂草环境,采用健身栽培等农艺措施,减少有害生物的发生和寄生场所。6.10.2 生物防治

通过选择对天敌杀伤力小的中、低毒性农药,避开自然天敌对农药的敏感时期,创造适宜自然天敌繁殖的环境等措施,保护天敌,利用天敌控制有害生物的发生。6.10.3 物理防治

采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鳞翅目、同翅目等害虫。6.10.4 药剂防治

针对晚稻发生的主要病虫害种类及杂草,在不同的关键时期开展不同防治措施,具体详见附录 B。6.11 收获

抛栽晚稻黄熟末期时适时收割,及时晾晒,勿在砂石和沥青等路面晒谷,避免在水泥晒场薄摊暴晒,当水分降至安全标准贮藏。

播种前至2-3叶期 1.种子处理:种子处理前晒种 2 天,用 4.2 % 浸丰 2 ml或 25 % 咪鲜胺(保鲜克)2 ml加水 5~10 kg,浸稻种 4~5 kg,浸泡 48 小时。2.化学除草:播前土壤处理:对一些前茬老草密度高的翻耕田和免耕田顽固难治的杂草(如稻茬菜等),用10 %草甘膦可溶液剂每亩 500 ml,或用 50 %克无踪可溶液剂 150 ml,在水稻播前 7 天左右均匀喷雾,灭除杂草抛后茎叶处理:水稻抛后活稞一周,667㎡用 2.5 % 五氟磺草胺(稻杰)油悬浮剂 60 ml或 36 %二氯〃苄粉剂 50 g,对水40 kg 茎叶均匀喷雾防除稗草、莎草、阔叶草。

分蘖末期5-6月份,每667平方米用含量2000国际单位Bt乳剂400 ml或8000国际单位Bt(猛增)粉剂 150~200 g或 20 % 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 10 ml或 32 % 阿维〃毒死蜱(打螟纵)乳油 80 g 加对水 40 kg于下午 4 时以后均匀喷雾。灰飞虱百丛有带毒虫20-30 头时,667㎡要及时用 25 % 吡蚜酮悬浮剂(神约)20g或 40.7 %毒死蜱(统一顺)乳油 80 ml,对水 40 kg 均匀喷雾。

穗期:感稻瘟病品种在水稻破口前5天(约在6月15日前后),每667㎡用 75 %三环唑粉剂 80 g或 25 % 咪鲜胺(保鲜克、使百克)乳油 80 ml或 2 %春雷霉素水剂 150 ml 或 6 % 春雷霉素粉剂 45 g 或1000亿个/克枯草芽孢杆菌(稳稻)40 g加 12.5 % 烯唑醇(禾果利)粉剂 50 g或 36 %多〃酮(粉霉灵)悬浮剂 120 g 对水 40 kg 均匀喷雾于稻株。稻瘟病重发年份 5 ~ 7天后再用 40 % 稻瘟灵乳油100ml或2%春雷霉素水剂 150 ml 或 6 % 春雷霉素粉剂 45 g 补治一次。

稻纵卷叶螟、稻飞虱重发年份,可在6月下旬末至 7月初对虫量达到防治指标稻田(结合后一次纹枯病防治),每667㎡用8000国际单位Bt(猛增)粉剂 150~200 g,加 25 % 吡蚜酮悬浮剂(神约)20 g,加 12.5 % 烯唑醇(禾果利)可湿粉 50 g 或 36 %多〃酮(粉霉灵)悬浮剂 120 g对水 40 kg,于稻纵卷叶螟卵初孵期均匀喷雾。

播种前至抛栽后7天

1.种子处理:种子处理前晒种1天,用4.2 %浸丰2 ml加水5~10 kg,浸种36小时。2.稻蓟马防治:秧苗2~3叶期注意查治稻蓟马,每667㎡用10 % 吡虫啉(大功臣)30 g,对水20 kg均匀喷雾。

3.抛秧前预防:抛秧前5~7天,每667㎡用90 %杀虫单60g对水30 kg均匀喷雾,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区感病品种另加 20 % 噻菌铜(龙克菌)90 g同时喷雾。

4.化学除草:抛秧后7天左右施药 以稗草、莎草为主的的稻田,每667㎡用50 % 苯塞草胺粉剂30~40g或90 %高杀草单乳油80~100 ml拌细潮土撒施。以莎草、阔叶草为主的稻田,亩用10 % 苄嘧磺隆粉剂10-15 g或10 % 吡嘧磺隆粉剂10-15 g,拌细潮土撒施。以稗草、莎草、阔叶草混生的稻田,水稻抛后活稞一周,667㎡用2.5 % 五氟磺草胺(稻杰)油悬浮剂60 ml或36 %二氯〃苄粉剂50 g,对水40 kg茎叶均匀喷雾。分蘖期

(8月上、中旬)

8月上旬,三代稻纵卷叶螟达标年份,667㎡用40 % 丙溴磷(速灭抗)乳油100 ml或20 % 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 ml或5.4 % 阿维菌素(盛风阿)微乳剂50 ml或40.7 % 毒死蜱(统一顺)乳油100 ml对水40 kg均匀喷雾。

8月中旬每667㎡用25 % 吡蚜酮(神约)悬浮剂20 g或25 % 扑虱灵粉剂80 g,加37 % 阿维〃 丙溴磷(卡蒙)乳油80 g对水40 kg均匀喷雾。穗期(孕穗期至灌浆期)

8月底至9月初:以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稻曲病为重点,每667㎡用25 % 吡蚜酮(神约)悬浮剂20 g,加36 % 多〃酮(粉霉灵)悬浮剂120 g或12.5 % 烯唑醇(禾果利)可湿粉50 g对水50 kg均匀喷雾。

水稻破口前7~10天,每667㎡用25 % 咪鲜胺(保鲜克、使百克)乳油80 ml【三代二化螟达标稻区,另加37 % 阿维〃丙溴磷(卡蒙)乳油80 g】对水50 kg均匀喷雾。稻瘟病感病品种在破口前3~5天,667㎡用2%春雷霉素水剂150 ml或6 %春雷霉素粉剂45 g或1000亿个/克枯草芽孢杆菌(稳稻)40 g或40 % 稻瘟灵乳油100 ml均匀喷雾。稻曲病重发年份在一次施药一周后,每667㎡再用10 %井蜡〃芽(稻曲令)水剂150 ml补治一次。9月中下旬注意查治稻飞虱,667㎡用40.7 % 毒死蜱(统一顺)乳油100 ml对水50 kg喷雾

第五篇:2009年镇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示范推广项目总结

2009年镇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示范推广项目总结

###镇拥有耕面积7.8万亩,粮食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3.1-3.2万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为2.7-2.9万亩。近年来,由于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加大了稳定粮食生产的措施,促使我镇水稻种植面积呈逐年上升趋势。2009年全镇粮食种植总面积为47490.3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为31960.24亩,占粮食种植总面积的67.3%。

长期以来,我镇种植水稻的栽培方式主要是人工直播,XX年起区农机监理所在我镇试点推广机插秧。XX年当年全镇机插秧面积就达500亩,之后每年呈递增趋势。据统计,XX年年达1500亩,2009年达4700亩,2009年达4500亩,根据###农技站的调查测产和农户的反映,前几年机插秧平均亩产量与面上常规栽培方式相仿,亩产量可达千斤以上。

###镇机械化育插秧大规模推广是在2009年开始的,从开始至今育秧点一直设在塘北水稻基地,由塘北小农场统一经营管理,育秧点面积70亩。

机械化插秧方式代表了一种先进的生产方式,它不仅解决了劳动力,而且与水稻生产的精确定量栽培、叶龄模式栽培、群体质量栽培等技术的组合相配套,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当然,任何一种新生事物的推广,需要一定的时间。我镇在推广机械化插秧过程中,首先做好试验和示范,同时更多的是做宣传培训。09年农技站组织镇村农技员、骨干农户举办机械化插秧培训班三期,参加人员有70多人次,重点培训育秧流水线、插秧机等机械操作,水稻浸种、播种等技术要点,召开播种、育秧、机插秧现场会二次,参加人员200多人次,发放机械化插秧资料500份,张贴标语、横幅15幅。为了确保今年全镇4500亩机插秧的顺利完成,镇财政投入配套资金6.616万元,农民自筹资金13.232万元,共计19.848万元,新增收获机械3台,投入播种流水线5套,插秧机10台。镇经发办成立了工作小组,由分管镇长亲自抓机插秧,农技站配备了3名农机专管员,3名植保、栽培专管员全程从事机插秧。经农技站调查测算,我镇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成本为97元/亩。具体如下:机械费34.2元/亩、秧盘费28.8元/亩、补秧10元/亩、机插人工3元/亩、运输费6元/亩、油费5元/亩、辅助工10元/亩。比人工育插秧节本3元/亩。

我镇在推广机插秧过程中,总体感觉机插秧适合本地区的,因为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有利于实现水稻高质量生产的全程机械化.在我镇的水稻生产中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唯独机械化育插秧还没突破,因此才有了近十年来推广的抛秧技术,人工直播.但这几种播种方式的密度或深度不均匀,播种量和成苗率难以掌控,补苗费时费工.而机械化插秧,有利于实现粮食的高产、稳产,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机械插秧,采用定行、定穴、定苗栽插,具有 “直、匀、浅、稳”的特点,通风性好,能充分利用温光资源,利于秧苗“早发”和低位分蘖;具有根系比较发达、不易倒伏、抗病性好、抗逆性强等优点,最大程度地保证了水稻的高产、稳产。

2、有利于节省种子。机插秧大田种子亩用量2公斤/亩,比常规直播稻4公斤/亩节省一半。

3、有利于安全绿色农产品的生产。推广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水稻育秧面积仅相当于大田种植面积的1/10不但省水、省电、节约能源,还为人工净化水源、实现无污染节水型灌溉,生产安全绿色农产品打好坚实的基础。

4、省力气。机械化育插秧比人工直播整田、播种(插秧)省时、省力,效率高,可大大降低农民的劳动强度。

当然,在实施水稻机械化育插秧过程中,也存在着如下一些问题。

1、生产规模的制约。目前我镇农民耕地的土地面积较小,一般的家庭种植水稻面积为1.5-2.5亩且土地并不集中,分散在2-3处。往往有这样的情况,在同排田中有50%以上的农民选择机械化插秧,也有农民选择直播稻。选择直播稻的农民为了便于管理几想方设法阻止机插秧,使得搞机插秧的农民最终成了直播稻农民的“俘虏”。另外,如果在同排田里分别搞机插秧和直播稻两种栽培方式,插秧机作业往往因为过田埂遭到直播稻农户的强烈反对,插秧手因此望而生畏、放弃作业。在调查中发现,我镇的种田大户机插秧普及率基本达到80%。这个数字反映了机械化插秧具有很强的优势,是规模种植大户对现代农业技术的必然选择。

2、劳动素质的影响。由于农业劳动力的转移,许多文化水平高、年轻的农民都成了乡镇企业职工。农村留守族中以年龄在60岁左右的老人为多,他们文化不高、体力不强、思想保守、对现代农业技术的接受程度差。

3、对生产目的的不同考虑。由于家庭经营的土地规模小,农作物的收入占农民家庭收入的比重很小。在目前的价格水平和生产水平下,种植一亩水稻的效益大概在400元左右。这个数字在农民的家庭中是微不足道的。因此当前农民对种田的目的有不同的考虑,其中大部分农户以“家里有田,吃粮不慌”为前提,他们的粮食生产已经不是以商品为目的,对产量低、质量的好坏无所谓了,这样的指导思想直接影响了机插秧等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

4、对机插秧成本的期待。我镇目前的机插秧收费标准:120元/亩,其中镇财政补贴40元/亩。农民对这样的价格普遍认为偏高,期望将机插秧的价格降下来。从机插秧服务组织来看,这样的价格基本上没有什么下降的空间。从调查的情况看,农民对机插秧的价格的期望值是每亩80元以下,但是这个价格对从事机插秧的农机户来说是亏本的。

5、直播技术操作简单。由于直播是一种原始的生产方式,技术含量低,操作简单,这对于图省事的农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同时由于农忙期间劳动力紧张,直播稻可以缓解这一矛盾,但是播种后出苗分蘖阶段的后续劳动力投入量较大。

6、晚茬田块多,不宜种植杂交稻,本镇西甜瓜种植面积特多,一般在6月中下旬滕田种植水稻,而此时用机插杂交稻显得延误季节了。但用人工直播没有延误季节的感觉。

7、机插秧由于播种时间早易感染条纹枯病,制作秧盘时配制营养土繁琐和取土困难,这三点也阻碍了机插秧的推广。

为引导农民运用机械化插秧,主要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政策引导。首先要用活政策,把国家对农民的良种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优先用于机插秧的农户,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用经济杠杆推进机械化插秧。同时对机械化插秧的大户、农机户进行精神和物质鼓励。对机械化插秧的燃油实行补助和满足供应。对镇村干部以及农业技术人员列入岗位考核,各级领导重视齐抓共管,共同推进。

2、是加快机制创新,进一步提高机插秧市场化服务水平。对各类农机服务组织加大扶持和引导。不断研究新时期水稻机插服务市场的特点和规律。通过培育市场,引导机插秧发展模式的创新,积极推进插秧机服务向专业化、市场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引导机手通过机械联合、技术联合、服务联合等多种形式,做大做强机插秧服务产业。

3、技术改革与配套。机械化插秧的推广必须依靠农机农艺结合,特别是农技部门要挑重担,对机械化插秧的育秧、插秧、大田管理等多方面制定统一的技术操作规程。同时要着眼于简化操作、节省成本、提高质量、提高效益方面的技术研究。农机部门和插秧机生产厂家也要技术革新,提高插秧机质量和性能,为高质量插秧打好设备基础。

4、抓好机插秧技术普及。要结合科技入户、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典型示范等形式大力宣讲机插秧的优点,大力推广机插秧的技术。要通过现场培训、科技示范把机插秧的重点技术推广到千家万户,通过农民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镇农机部门要重点围绕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工作,建立一支既懂农机又熟悉农艺的机插秧技术推广骨干队伍。为确保机插秧技术在推广过程中得到有效地落实和正确应用,在育秧、插秧及大田生长等关键时期,农机部门要及时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巡回技术指导,确保各项技术措施及时到位。要开展扎实有效的培训工作,使广大插秧机手和农民群众掌握机插秧技术的要领,确保示范推广工作全面成功。要逐步建立起本地的插秧机维修服务人员队伍并加大培训力度,逐步引入市场机制,建立健全插秧机维修服务网络。

###农业综合技术推广服务站

下载西部垦区马铃薯大垄高台密植栽培技术示范推广项目执行情况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西部垦区马铃薯大垄高台密植栽培技术示范推广项目执行情况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