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抓党建就是抓经济促发展
抓党建就是抓经济促发展 唐华山:
踏石留印 抓铁有痕
编者按:2013年10月28日至11月1日,湖南省委党校第45期中青班全体学员分成五个组,分赴永兴县龙形市乡黄土洲村、绥宁县黄桑坪苗族乡上堡村、溆浦县思蒙乡虾溪村、中方县桐木镇宝寨村、蓝山县新圩镇上清涵村,开展“驻村入户体察民情”体验式培训。这次体验式培训活动,把“教室”搬到田间地头,让“书本”沾满泥土芳香,才能真正“接地气”。全体学员和省委党校教师与当地村民同吃柴火饭、同住农家屋、同干农家活,听民声、访民意、解民困,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离开上蓝山县新圩镇上清涵村,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各级领导和干部群众的音容笑貌,在脑海中留下难以抹去的记忆。上清涵村的发展、变化和一些尚未解决而且急需解决的问题引起我的深思。
老百姓心中有杆秤 从长沙出发,到达目的地——上清涵村已是晚上九点多钟,车子在一个有很多彩灯闪烁的地方停下,广场里还有很多女同志在跳舞,我满以为是在一个乡镇临时停车,谁知有一群欢迎的群众来到车前请我们下车,“目的地到了”不知谁说了一声,我仿佛梦醒一般,惊讶不己。人还未定神,已被欢迎人群迎进村支部书记廖明知同志堂屋,“请用茶”一碗热腾腾、香喷喷的油茶就端到了眼前,我被这种热情感染着,不知如何是好。县委书记魏湘江同志把我们逐一介绍给各位村组干部,并为我们一对一安排住宿。来接我的是房东廖明勇先生的大女婿,提着我的行李就往家里领——一个开着商店的三层楼房。刚进堂屋,从后面跟进一个气喘嘘嘘而又满脸笑容的大妈,人还未进屋,爽朗的笑声便飘然而至,“对不起,刚才一曲舞没跳完,没去接你了”房东大妈说道。“欢迎,欢迎”一位六十多岁的大爷从后屋进来笑容满面,一看便知这就是幸福的一家子,我被这种幸福的气氛熏染着,无比幸福。安顿下来,躺在床上,难以入眠。凌晨,远处传来鸡鸣犬吠声,迅速起床,便到村子去走走。眼前一条清澈见底的涵江河静静由北向南流去,沿河两岸是规划有序,错落有致的2-3层的小楼房,村子环境卫生十分整洁,晨曦中的上清涵,静若处子,更为妩媚,惹人喜爱。我想这就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吧!接下来几天与老百姓接触谈心,老百姓讲得最多的便是“感谢党和政府”、“党恩难忘”。后经了解,其实在未确定上清涵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之前,上清涵村是新圩镇一个有名的脏乱差落后村。镇里来干部,群众不欢迎,镇里领导来处理村里的矛盾纠纷,还时常挨打。镇党委书记李国华给我介绍说:魏书记太英明了,把上清涵这样一个落后村,确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从综合治理和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实惠中入手,着力加强村级班子建设,改善基础设施条件,老百姓看到了希望,由迟疑、观望到积极参与配合,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上清涵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貌焕然一新。“一个落后村都可建成示范村,条件和基础比较好的村自然就不难,这就是魏书记的英明之处。”说到这些,李国华同志对县委决策的敬佩之情,溢于言表。这不就是“抓后进,促先进,带动全体进步”的工作方法么。我似乎学到了许多。
我常想,中国的老百姓是有情有义,知恩图报的,他们心里有杆秤。谁对他们好,他们就会对谁好。谁给他们动情真,他们就会对谁用情浓。在上清涵村的所见所闻,充分印证了这点。
如果我们每个党员干部都象总书记要求那样,一心想着群众,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作目标,“夙夜在公”,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何愁没有老百姓的理解和支持,何愁得不到群众的真心欢迎和拥护。我的心灵深处受到了一次洗礼。
抓党建就是抓经济、促发展
多年来,由于农村实行分田到户,联产承包方式,农民自主安排生产经营。曾几何时,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一度被轻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丧失。党员干部在群众中没有威信,没有感召力。党的很多好的政策得不到有效落实,一到基层就走样。干群关系紧张,农村不良习气抬头,如此等等,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农村的建设和发展。“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就是基层干部的呼声。“三农”问题得到了中央的高度重视,并相继出台了很多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三农”问题归根结底是农民问题,解决“三农”问题还得依靠农民。如何把农民组织起来,脱贫致富?靠谁?我认为,靠的就是农村基层党组织。“门对门、户对户、群众看干部”,只要充分发挥了农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农村工作中的一切问题都将迎刃而解。事实告诉我们,凡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好的地方,就必定有个好的党支部。上清涵村的发展变化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上清涵村辖三个自然村,22个村民小组,730户,3126人,党员有71人。党支部书记廖明喜既是一个老实人,又是一个能干人,言语不多,做事总走在前面。他用行动团结和带领支部干部,一心一意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切实解决村民最现实,最直接,最迫切的问题,在群众中有很高的威信。廖支书的一件小事,使我们无比感动、很受教育。10月29日,也就是我们驻村的第二天,我们五组的同志们在廖支书等村干部的陪同下,走访慰问困难群众,走到21组的黄三荣老大妈家,一间破旧低矮的平房。推门家里没人,叫喊没有回音,经向邻居打听,她已下地干活去了。正在我们准备走访另一户的时候,只见廖支书从远处背着一个大娘朝我们走来,来到黄大妈住房前,廖支书轻轻放下大娘,向我们介绍这位就是黄大妈,一位年近八十,身有残疾,走路艰难,随身带着一个矮板凳,走几步要停下来坐一会,在逆境中顽强生活的老大娘。此情此景,令我们在场的每一位眼眶都有点湿润了。正因为有这样一位好支书和支书带领的好班子,党的许多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上清涵村得到了快速发展。抓党建就是抓经济、促发展。从上清涵村的变化,我又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干部对于事业发展的重要性,毛泽东同志早就论述过,“政治路线确定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选准一个好的干部,配强一个好的班子,对我们党的事业的发展是何等重要,农村工作如此,机关事业和企业单位亦是如此。
全面小康、任务艰巨 上清涵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据不完全统计,上清涵村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经费接近500万元。但从走访的情况看,该村尚有20%多的群众还很贫穷,导致贫穷的原因主要有三种,一是因天灾人祸导致贫穷;二是因长期大病丧失劳动力导致贫穷,三是由智障或懒惰导致贫穷。这个群体如何摆脱贫穷,值得研究和关注。我理解,如果说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整个中国就不会有生活在贫困线下的群众,如果有,哪怕是一户,都不应该是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因此,建设小康社会,就应该更多关注农村弱势群体,这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所在。我认为,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政府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强村级集体实力,实行村级互助合作、扶贫济困,也是一条有效途径;另外想方设法在为弱势群体摆脱贫困“输血”的同时,增强其自身的“造血”功能,同样十分重要。因此,要针对贫困群众造成贫困的原因,分类指导,制订切实可行的脱贫计划,该扶的扶,该帮的帮、该救的救,该养的养,让社会发展成果实现全民共享。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也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
11月3日,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在农村落后地区。2020年离我们越来越近,我听到了全国人民在党中央率领下,迈向小康社会的坚定脚步声。前进中也许会有许多障碍,发展中可能还有不少问题。我们的各级干部必须用“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和毅力,扎实工作,才不会辜负历史的重托和人民的期盼。
(作者系湖南科技学院后勤管理处处长)
第二篇:抓党建促发展
抓党建促发展
市直机关工委开展党建检查活动
根据市委办、政府办《关于当前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市委办发„2010‟19号)精神,市直机关工委于6月1日至3日对所属55个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进行了检查。
为了认真做好此次机关党建检查工作,市直机关工委提前印发文件进行安排,召开所属各基层党组织宣传委员会议详细部署,并从市人大办公室党支部、市政府办公室党总支、市政协办公室党总支、市委宣传部党支部、市委党校党总支、市民政局党总支、市国税局党总支、市地税局党总支抽调具有一定党务工作经验、综合能力较强的业务骨干8人,会同市直机关工委4人,共计12人,组成四个检查组分赴各单位进行检查。针对检查的具体要求,工委专门印发了检查表,涉及检查项目共计31个,明确定量标准,增强了检查的操作性。5月31日,工委召开检查组全体成员会议,进一步明确检查工作突出以记实为主,采取听、看、查、问相结合的方法和“五查看”的检查要求,即主要采取听取各单位机关党建工作特色做法介绍,查阅各基层党组织思想、组织、作风建设方面的记录,对被考评单位参加人员进行询问,查看学习园地、党建活动室、领导推荐的书籍、党组对党建工作的安排资料、对工委下发文件、简报的批阅范围等方式,对检查前确定的标准逐项填表,使检查工作扎实有效。
-1-
检查组在认真落实文件和会议精神的基础上,联系实际,分工协作,保持保量地开展各项检查工作。各被检查单位党组和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此次党建工作检查,及时行动,周密安排;各党总支、支部党务干部队伍政治素质高,组织能力强;各单位党建工作制度完善,责任到人,党建资料归档齐全,“三会一课”制度落实较好,各项记录规范。其中,大部分党总支、支部均开设了“党建园地”,质量高、内容全,党总支配合中心工作活动扎实有效。
通过此次的党建工作检查,市直机关工委对其所属各党总支、支部的党建情况有了更深入、更具体的研究。各党总支、支部进一步加强了机关党组织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为机关党建工作的正常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有力推动了机关党建水平的整体提高。
-2-
第三篇:抓党建促发展
抓党建促发展
党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是密切联系和相互作用的,镇党委紧密联系工作实际,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同推动当前和谋划明年工作结合起来,通过“四抓四加强”,有力地推进了“两个加快”,确保了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和谐。
1、抓核心,加强党委班子自身建设。我们始终把镇党委班子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核心,紧紧围绕如何有效地提高党委班子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党委班子建设。一是加强领导班子能力建设。健全党委班子学习制度,集中学习党的理论、政策等,结合实际谈认识、讲经验,以此来提升领导班子勤学善思、依法行政和驾驭全局的能力。二是注重班子成员沟通协调。在党委班子内部建立纵横向沟通协调机制,及时传达上级精神,了解工作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基层的反应等,增进班子成员之间的信任了解和工作衔接。三是坚持民主议事决策。凡涉及到镇计划、财政预算、资金使用、项目建设等重大事项,都要在调查研究、征求意见和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由班子成员集体做出决定。四是强化监督约束。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落实领导干部述职述廉、重大事项报告、问题谈话等各项措施,切实加强党内监督,强化法律监督、民主监督。
2、抓主心,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我们始终把加强
1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日常性工作来抓,努力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一是强化教育培训。围绕提高党员干部的政策执行能力、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和做好政治思想工作能力的“三种能力”,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有针对性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培训工作。二是强化履职奖惩。以落实党员干部岗位承诺、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为重点,通过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考评体系和严格实行奖惩兑现,切实加强对党员干部队伍的管理,增强党员干部履职尽责意识。三是强化监督管理。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觉遵守党的纪律,按照党章和党组织的要求去开展工作,不断拓宽监督渠道,定期组织广大群众对镇村党员干部开展民主评议。
3、抓重心,加强村(社区)党组织建设。我们始终以深入开展“五个好”党支部创建活动为载体,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村(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一是配强班子。让那些党性强、观念新、素质高、开拓意识浓、发展思路清、群众基础好的优秀党员担任支部书记和支委委员,力求选准一个人、配强一班人、备足一批人。二是健全机制。通过建章立制,把村级各项事务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进一步完善了村级党务、政务、财务管理等制度,严格实行党务、村(社)务、财务公开,增强工作透明度。三是建设阵地。以灾后恢复重建为契机,按照“科学规划,服务群众”的工作思路,整体推进村(社区)活动场
所重建和维修加固工作。目前,我镇26个村(社区)活动场所已落实了建设方案,其中重建14个,维修加固7个,购买商品房5个。
4、抓中心,加强镇域经济建设。我们始终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积极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集中集力抓党建,全心全意谋发展。一是突出重点,加快灾后恢复重建步伐。今年,我镇按照全市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要求,全力推进灾后恢复重建。把城乡住房建设放在突出位置,目前永久性农房重建已全部开工,3个永久性居民安置点(新居工程)也陆续开工,城镇住房维修加固7979户全部完工,农村房屋维修加固14723户全部完工;狠抓公共服务设施和农村基础设施重建,目前全镇学校完工5所、在建1所,医院在建1所(可望在12月底前主体完工),河南对口援建项目进展顺利,部分已完工并投入使用;积极支持、主动配合重大项目的实施,今年在三合落地的大项目多,我镇高度重视,分别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小组,负责全力做好征地、拆迁、补偿等工作,目前所有开工项目都有条不紊推进。二是统筹兼顾,灾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方面狠下功夫,不断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活动成果。工业经济实现止滑提速,截止10月底,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19.8亿元,其中规模企业完成16.2亿元;实现工业销售收入18.2亿元,其中规模企业完成14.6亿元;上缴工业税金4530万元,其中规模企业完成2120万元;实现工业
增加值6.5亿元,其中规模企业完成5.5亿元。农村经济实现稳定增长,农民人均增收534元,达到5684元;劳动技能培训1250人;新增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4600人;新增种养殖大户16户;新引进农业综合开发项目4个。其它各项工作得到同步推进,党委、政府运行机制、管理机制规范化、制度化,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综治信访、安全生产、民政计生、文明创建等工作同步推进,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镇风、民风不断巩固和发扬。
第四篇:围绕经济抓党建 抓好党建促发展
围绕经济抓党建 抓好党建促发展
——天长市大通镇党委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纪实
大通,千秋古镇,地处天长市西北部。历史上,这里曾叫“禹王集”。相传南北朝时期的梁武帝萧衍体察民情,到此微服私访,为民伸冤除害,当地百姓为感其恩,遂将地名改为梁武帝国号,“大通”由此得名。而今,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在党的强农惠农政策扶持下,在天长市委、市政府“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崛起”的战略思想指导下,在地方党委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下,大通政治稳定、社会和谐、经济发展,这片古老土地正焕发着新的蓬勃生机。
天长市行政区划调整后,大通镇面积163.5平方公里,辖11个村和3个社区,人口40203人。近年来,大通镇党委将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明确“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建立“党委书记带头抓、分管领导重点抓、组织部门具体抓、职能机构配合抓”的领导和工作机制。以加快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三级联创”、创建“五个好”支部为目标,以农村党建“五大载体”为抓手,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全镇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选好班子,夯实基础,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大通镇党委下设35个党总支(支部),其中农村(社区)党总支(支部)12个。全镇共有党员1376名,其中农村党员961名。作为履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大通镇党委书记周福明在上任伊始就坚持抓人促事的工作思路,以提高执政能力为目标,切实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坚持“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把党员中有开拓精神、有一定文化程度、有一定基层工作经验的同志选进村两委班子,提高基层党组织领导科学发展、服务群众、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能力。“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 周福明书记强调,“要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必须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尤其要选准一把手。”
双柳村党支部原是一个软弱涣散的支部,村干部威信低,班子整体战斗力不强。2005年,该村被确定为滁州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换届选举时,镇党委果断调整,选出以支部书记倪玉生为首的村两委班子。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村委会召开全体党员大会,集思广益,统一思想。村两委经研究,将有六间门面的原村委会办公场所公开拍卖,筹集建设所需启动资金29.5万元,并严格招标,重建支部活动室,为6个未通砂石路的村民组铺设了总长5公里的简易砂石路。通过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让村民心中有一本明白账,很快树立起村干部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提高了班子威信。
按照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目标任务,村委会邀请南京设计院专家制定了双柳村总体发展规划,将示范点划分为居住区和工业区。为解决建设用地问题,他们积极向群众宣传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并立足实际,提出合理的征地补偿意见,顺利完成征地工作。不仅为示范点所在的高庄村民组积累了可观的集体收入,用于支付本组村民的医疗保险、防汛抗旱等多项费用,也使要到示范点建房的农户普遍接受,感到满意,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村委会多方筹集资金,投入60余万元,铺设下水道800米,架设路灯25盏,新做水泥路500米。示范点基础设施的完善,带动人气指数直线上升,双柳村农民掀起新一轮的建房高潮。截至目前,农民自建、联建住房1000套,入住700户,全村近四分之一人口聚居于此,小集镇初具规模。每逢农历一和六,街头巷尾,商铺林立,摊贩众多,人头攒动,好一派热闹繁华的景象。这里是天长市乃至滁州市唯一实行农村集贸市场逢集的行政村。
村支书倪玉生说:“争创五个好村支部,班子建设是关键。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要想把村里各项工作搞上去,必须从党支部一班人做起,全心全意为民服务。”村民反映电视收视效果差,村委会就与帮扶单位联系,于2006年底在天长市率先开通了村级有线电视网,首批用户达115户,目前已发展至近300户,同时组织电影进农村、农民文艺演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过去,180户居民从便益社区接入自来水,随着集镇规模扩张,原水厂已不能满足需求。经选派干部李晓明奔走、协调,原水厂投资新建的双柳自来水厂即将开通。
为大力发展村级经济,双柳村党支部精心谋划适合本村实际的产业发展新路子,制定了经济发展规划:一是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实现一村一品。双柳自来水厂550万元投资的第二期工程,将建立一家粮食加工厂,通过发展订单农业,将农业产业链延伸到农民的田间地头。二是因地制宜发展大力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走“工业、商业、建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路子。通过招商引资和全民创业,全村现有玩具、风铃、中国结等工厂、加工点10余家,实现600余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特别是解决了农村妇女就近就业的难题。三是进一步完善小集镇功能,改善人居环境,使村容村貌净化、绿化、美化、亮化。
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街南村紧邻大通集镇。该村利用镇村结合部的区位优势,开辟了丰谷一巷、丰谷二巷农民住宅A区,新建300多套农民住房,今年又开辟了丰乐路和禹河路农民住宅B区,农民住房建设正如火如荼。
镇党委书记周福明将全镇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做法总结为“六抓六促进”。即:抓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生产发展;抓农民增收,促进农民生活宽裕;抓村民素质提高,促进乡风文明;抓村庄规划、“四清四改”,促进村容整洁;抓村民组织建设,促进民主管理;抓项目管理,促进资金合理使用。
创新载体,强化素质,激发党员干部“双培双带”能力 大通镇党委将实施“双培双带”先锋工程作为增强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生机活力的动力工程来抓,紧紧抓住教育培训、激励引导等关键环节,把党员干部培养为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为党员干部,切实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带头致富以及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本领。仅2007,全镇通过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举办12次培训班,累计培训1800人次,其中党员干部受训1350人次,发展能手受训达500人次,帮带对象受训达1000人次。目前,全镇共创办村级“双培双带”示范点15个,有93名致富能手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21人被列为建党对象进行考察,17人加入到党组织中。43岁的坝田村农民陈文凯就是一位刚刚加入党组织的致富能手。
陈文凯从2000年开始养鹅,从最初年出栏近1000只,发展到现在年出栏90000只,获利60多万元,并第一个成功采用种草养鹅技术,成为全市养鹅状元。2007年,他又投入30多万元新建一座占地12000平方米的标准化养殖场,年出栏肉鹅可达10万只。镇党委将其作为建党对象,并全力支持他于去年11月牵头成立“文凯种草养鹅专业合作社”。
加入党组织后,陈文凯觉得自己更有义务和责任带领乡亲致富。利用专业合作社这一平台,他不但对上门求教的当地养鹅户毫无保留,将自己多年来总结的“五要”经验印成明白纸发到大家手中,而且经常组织合作社社员召开会议,观摩交流,邀请外地专家传授最新养殖技术。在其影响带动下,周边43个农户养殖优良品种“扬州鹅”,年饲养量15万只,其中1000只以上的规模养殖达10户,户均收入2万元左右。陈文凯通过推广高床育雏、程序免疫、配合饲料等先进技术,使雏鹅成活率达到96%以上,指导种植紫花苜蓿、黑麦草、菊苣等150多亩鹅饲料,并统一购进专业饲料300吨,使养鹅户节约成本、提高效益5万元。今年4月,饲料原料一路猛涨,而肉鹅价格直线下跌,合作社投入20万元,购进小型饲料造粒机,为社员生产自配料30吨,直接提高每只鹅经济效益2元。恰在此时,社员尤金朝2000只鹅到了成熟期销售不出,陈文凯利用自己的销售网络,帮其销售一空,解其燃眉之急。
说起把党员、干部培养为致富能手的典型,恐怕非华商钢结构有限公司董事长梁德保莫属。梁德保,1977年出生于刘营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年幼丧母,家境贫寒。1999年大学毕业后,返乡探索创业门路。作为一名党员,他得到镇村两级党组织的帮扶,于2000年做起了粮油贸易生意。他起早贪黑,奔波劳碌,不辞辛劳,不畏艰难,4个寒来暑往,奠定了他二次创业的基础。2004年,梁德保在浙江创办了一家铜业贸易公司,初步完成资本积累。为加快家乡工业经济的发展,2005年11月,他响应组织的召唤,回乡投资1200万元,创办了华商钢结构有限公司。2006年6月,该公司被列入省“861”工程和新农村建设“百千”工程,梁德保个人也被评为天长市青年“创业之星”。2007年,梁德保创办的两家公司实现生产和贸易产值3亿元,上交利税100余万元,解决70多人的劳动就业。日前,公司与一家韩国贸易公司的合作谈判已接近尾声。
如今,大通镇农村党员、干部掌握一至两门实用致富技术的越来越多,农村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双带”能力显著增强。
公开承诺,双向带动,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 大通镇党委把经济能人、致富能手培养成为党员的同时,又把他们培养成为村干部,通过他们向党组织、党员公开承诺当年的创建目标、任务和措施,促进他们自我约束,倍加努力,使他们真正成为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顶梁柱”、“主心骨”和“带头人”。
天长市首届十大“公益之星”陈录林2000年到原便益乡投资创办了天长市多林灯饰有限公司。目前,公司占地60多亩,拥有员工660多人,产品100%出口国际市场,是华东地区乃至全国玻艺品种最全、技术力量最强、生产设备最先进的生产企业。今年,在国际金融危机、原材料价格上涨、出口退税下降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下,公司订单仍有10%的增长,1—11月实现产值2800多万元,为稳定地方经济作出卓越贡献。陈录林常说:“企业不光是我个人的,更是社会的。如果企业有了发展,就必须回报社会。我的目标不是创办一个企业,我要做的是让一方人都能走上致富路。”
2007年,原便益乡并入大通镇,便益社区一时街道无人打扫,交通时常堵塞。陈录林说,大街上一阵风,垃圾满天飞,他有一个多月足不出户。行政村合并,村两委换届,在镇党委动员推荐,全体党员投票选举下,陈录林当选为便益村支部书记兼便益社区居委会主任。上任前,他向组织和党员郑重承诺:“不拿一分钱工资,不在村和社区报销一分钱。任期内,集镇建设要有大的改观,农民收入要大幅度增加。”
“言必行,行必果。”为彻底改变镇容村貌,做到集镇管理长效化,社区聘用8名专职人员维护市场、打扫卫生,对街道进行亮化绿化。除了收取少量管理费外,陈录林每年出资10万元承担人员工资和路灯电费。为加快社区内周圩小区的建设,他公司先行垫资270余万元,平整土地,修建道路,通水通电,小区规划建设200套农民住房,目前已有40%在建。不久,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的农贸市场、农民健身广场等配套设施也将在小区内崛起,他为此承诺:自筹资金不足部分,由他个人全部负责,不让群众多负担一分钱。如今,便益社区路灯亮了,街道宽了,下水道通了,村里共青团、妇女和儿童的活动经费有着落了,残疾人、特困户、贫困学生得到及时救助和照顾了。当地群众提起陈录林,没有一人不竖起大拇指:“有这样的领路人,是咱们老百姓的福。”
大通镇党委还十分注重加强流动党员的管理,引导有门路的流动党员把家乡的富余劳动力带出去,把在外面赚到的资金、学到的技术和引到的项目带回来,创一番事业,促农民增收。
刘跳村党员吕兴龙早在10多年前走出大通,只身一人到上海打工。几年后,他创立了上海自动化仪表股份有限公司,致富不忘家乡,把几十个乡亲带到外面大世界,闯荡市场,开阔眼界。今年,他回乡创办了恒基养殖有限公司,从事猪、禽、鱼一体化科学养殖,带动附近农民产业化养殖。
稳农强工,活商兴镇,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大通镇党委结合农业乡镇的特点,大力争取农业项目,加大农业投资,合理规划农业资源,在提高农业产量,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发展农业经济的新路子和提高农民收入的新途径。他们在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加大农业设施基础建设力度,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的同时,利用市场机制和利益导向调整产业结构,鼓励农民增加投资,科学安排农业项目。全镇非粮作物比重逐年增加,粮油优质品种得到大面积种植,良种良法成为群众的自觉选择,农业机械水平不断提高。
以加大招商引资为突破口,镇党委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按照巩固提高、引进发展的工作思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扶持个体民营企业,全力打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投资环境。通过贯彻实施“三放战略”和“集退民进”决策,个体民营经济已成为该镇最具活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全镇有规模以上企业10余家,并规划了3.5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2008年,截至11月底,全镇新引进企业6家,引资额达4500万元。
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镇党委坚持可持续发展和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方针,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全镇办学条件大为改善,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各项奖励扶助政策,大力整顿计划生育秩序。新农合、低保等工作有序开展,参保率不断提高。集镇“脏、乱、差”得到有效治理,文明创建取得实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民主法制建设得到新的加强,营造出“平安大通”、“和谐大通”的社会氛围。
2008年,大通镇预计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6亿元,比上年增长30%,实现利税6000万元,财政收入翻一番,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500元。谈到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作用与成效,大通镇党委书记周福明概括道:“一是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是发展的保证,哪里的党组织团结,有凝聚力、战斗力,那里的发展就快,变化就大;二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发展的关键,加快发展不动摇;三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发展的基础,从实际出发,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四是始终坚持执政为民是发展的根本,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第五篇:围绕经济抓党建 抓好党建促发展
围绕经济抓党建 抓好党建促发展
XX公司是XX(集团)有限公司投资的股份制企业,计划总投资32亿元,一期工程投资16.5亿元,于2007年4月开始筹建,2009年6月建成投产,预计年产冷硬卷120万吨,镀锌卷30万吨。公司现有职工660名,其中正式党员34名,党支部下设4个党小组。近年来,我们在XX领导下,按照“抓党建聚合力,求和谐发展”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增强党组织效力、助推企业和谐发展创造性开展党的工作,探索出了一条党企互助、双促共进的新路子。在“十一五”期间,公司上缴国家税金600万元,公司党支部连续多年被沿海工业区、丰南镇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10年6月份,XXX到公司就创先争优活动调研考察,并给予了高度评价。2011年9月份,在市组织的党建拉练活动中,给予公司了高度评价,2010年公司被区组织部评为党建工作红旗单位,市党建工作试点单位.
回顾几年来的工作实践,我们感到在非公有制企业和谐发展进程中,企业党组织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在公司建设初期,把如何建立党组织、发展党组织作用与企业建设同步考虑,实现了企业立项进场同步筹划组建党组织、企业建成投产同步建立党组织、企业建立党组织与实现工作规范化、企业正常运转同步开展党组织活动“四个同步”。企业开始筹建时,公司就把党组织组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每次
召开项目推进会时都把党组织建设列入议程。当时,公司筹建人员中有12名党员,为使党员能正常参加党组织活动,不游离于组织之外,公司于2007年5月建立了临时党支部。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公司注重招收党员职工,使党员队伍迅速扩大到22名。2008年2月,经上级党组织批准,成立了丰南冷轧镀锌项目党支部。与此同时,公司还相继健全了工会、妇代会、共青团组织。公司在全体党员中组织开展了“让党徽在一线闪光”、“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等活动,全体党员发扬“五加
二、白加黑”的工作精神,抢时间、争速度、保质量、保安全,一二个月不回家一次,整夜奋战在一线,与技术人员一起研究施工方案,解决技术难点,有力地促进了项目建设步伐,保证了项目建设质量,仅在项目建设和试生产阶段,就为企业节约资金2000多万元。2009年6月,一期工程建成投产,公司在举行揭牌仪式时,同步举行了公司党支部成立大会,悬挂党支部牌子、实现了规范化。另外,公司通过建立健全党组织参与重大决策的有效机制,积极为企业科学发展献计献策。在领导体制上,公司实行党组成员与车间中层干部双向进行、交叉任职。公司经理兼任党支部书记,其他支部委员兼任行政职务。各基层党小组长由各车间主任担任。并建立了党支部参与企业重大决策的相关制度,每周召开两次党政联席会,研究决定企业的重大事项,形成了决策前积极调研,合理提出建议;决策中,统一班子思想,拥护支持;决策后,率先组织实施,确保落实到位的党支部参与决策的工作模式,使党组织成为企业重大决策的参谋助手。为实现企业科学发展,公司支部委员与公司中层干部共同研究,确定了“三定一改”的节能减排科学发展模式(“三定”即:定能耗限额、定额用水、定污染物排放指标;“一改”即:开展综合节能,节水和废弃物综合利用改造),实现了生产、生活污水循环利用,用于绿化,冲洗卫生间,并将多余的蒸气供给职工宿舍冬季取暖,为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搞好环境治理、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创造了条件。从建厂试生产到现在,实现循环经济效益400万元。在此基础上,公司建立了党员述职民主评议制度,每年对党员和干部进行民主评议,评议结果张榜公布。虚心接受群众监督,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评价、衡量、检测创先争优活动的最终标准,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企业共建共享。同时,在公司党组织中开展“关爱社会树形象和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为主要内容的“四关爱一创建”活动。通过建立党性教育、岗位奉献、服务群众、亮牌示范、组织创新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为企业科学发展保驾护航。
企业和谐发展,党员是关键和主体。为发挥共产党员在促进企业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公司建立了“亮名党员身份,让党员的形象清晰起来;亮明党员职责,让党员的任务具体起来;亮明党员承诺,让党员模范作用发挥出来”的“三亮明”管理机制。深入开展了以“党员挂牌上岗,党员责任区、示范岗挂牌亮岗,争当优秀共产
党员”为主要内容的“双挂一争”活动,把党员的身份亮出来,把党员的责任区域明示出来,把优秀共产党员的岗位展现出来,促进广大党员树立先锋形象,带头为企业分忧、带头开展技术创新、带头做好本职工作、带头苦干实干,实现了“关键岗位有党员、危难时刻有党员、技术攻关有党员”。先后涌现出了第一个跳进污水沉淀池中排除设备故障而病倒的共产党员黄浩、昼夜奋战在冷轧镀锌项目建设一线几个月没有回家的共产党员张连海、王绅平、于海明、冯跃亭等优秀共产党员。同时,组织各车间、班组开展了技术比武、“节能减排,从我做起”、“人人动脑,企业出黄金”等活动,引导广大党员职工积极为企业科学发展建言献策,加快企业科学发展步伐。在各党员责任区,开展了党员身边“四无”(无违章、无违纪、无隐患、无事故)安全生产创先争优活动,实现了“五项事故”为零。目前公司领导班子中100%是党员,每年公司表彰的优秀员工中党员占一半以上。提出入党申请的职工人数有20多人。
企业和谐发展,人的和谐是关键因素。按照总书记提出的“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的要求,我们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职工群众的利益,保障职工体面劳动作为自己最大的政治责任。积极引导公司建立现代企业用工制度,实现劳动关系法制化、契约化。在全国和河北省率先推行了《劳动安全卫生专项合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实现了合同签约率100%、兑现率100%,劳动纠纷为零。公
司每年都组织职工代表与行政方开展工资协商,职工工资由初建厂时的人均每月1650元增加到现在的2407元,并为全员投保了医疗、养老、工伤、失业、意外伤害五个险种及大病互助保险,年人均保险额10500元,职工福利待遇逐年提高,为一线职工提供免费工作餐和住宿,公司还常年开展“四个一”活动,即一项救助制度,积极开展助困、助学、助医活动,解决职工家庭生活难、上学难、看病难的问题;一份特殊保险,为女职工和男职工的配偶共362人投保了女职工安康团体互助险;一天一次零距离接触,每天公司领导都要深入班组和职工面对面的了解情况,四年来风雨无阻,从不间断;一年一次大团圆,每年除夕公司领导和管理人员,都要亲手为在岗职工包饺子,和大家一起过年。磨辊车间职工赵国义家中遭受火灾,在党支部号召下,职工纷纷捐款,一天时间就收到职工捐款7300多元。温暖添和谐,和谐出效益,公司对职工有形的帮扶,无形的关爱,激发出职工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的热情,对企业的事甚至比自家的事还上心。为企业节约一滴水、一度电,回收、利用各种废旧材料,为节能降耗献计献策已成为广大职工的自觉行动。近几年来,为企业节约创效500多万元,在冷轧逐步形成了知荣辱、善学习、勇自强、求和谐的良好氛围,广大职工亲如兄弟姐妹,生活上互相关心,思想上互相帮助,工作上互相支持。
企业和谐发展,既需要内部和谐,也需要良好的内部环境。为此公司充分角色的超然性,主动协调各方利益关系,为企业和谐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公司建立了劳动纠纷调解小组,做好劳动纠纷的排查和化解工作。在车间班组设立了政工员,宿舍楼设置了意见箱,坚持每月召开一次职工思想形势分析会,准确把握职工的思想动态,研究解决问题。公司先后投资300万元用于环境治理,捐资20万元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和文明生态村建设,先后安排270名周边村群众进厂务工,开展了“春蕾助学”活动,资助3名贫困女童完成了学业,这些举措赢得了社会各界对企业的理解和支持。